目录 天台山指南
◀上一章 六 赤城山 下一章▶

六 赤城山

天台县城出西门六里,即抵赤城山。山一名烧山,石皆赭色,望之如霞,高下层列,有如雉堞,故名。

方未至赤城也道旁有古冢一,题曰:“齐田横五百人墓”,好事者为之也。及抵山仰视有“赤城霞”三字,镌于岩壁之上,字大数尺。

赤城山东南面多岩洞。紫云岩在山麓,俗称下洞,形胜为赤城冠。洞广数十丈,高十馀丈,仰视危岩凌虚而出,势如欲坠,足为之不宁焉。水洒岩檐,终日不绝,有如雪消。尝于冬日悬冰,大者如斗,亦巨观也。洞中结屋三层,构造新颖,光明精洁。厅堂颐轩敞,两旁辟室多间,上层有栏,凭栏一眺:其前桧柏松篁,随坡掩映,苍翠欲滴,景色幽绝。

齐周华游记祇言:“此洞疑即玉京洞仙史毛司命真君所治,为第六洞天”;而未有紫云之称,则系后人所名可知矣。

洞之左上方,为五百大神祠。相传赤城山旧为五百大神所居,迨晏猷大师至其地,始徙避云。祠旁有立雪处。

紫云洞北首约百步,有白蛇洞,已堵塞。赤城录言:“白蟒啖升仙道士,白骨成堆”,即此。其地草木蒙茸,游者少至。时邑人齐召南堵之,患遂绝。

下洞而上,曲径盘纡,颇峭峻,旧有十八盘之称。近已凿岩开道,可两人并行。上登山半,其左为香云洞,右为瑞霞洞,稍上为华阳洞。以上三洞,俗称中岩,华阳洞即古释签洞,为湛然演天台教处,壁间有小篆“释签”二字,为清观书。

更上为玉京洞,俗称上岩洞。洞当山颠浮屠之下,高如紫云洞而略小,结屋数间,亦高洁,厅堂悬有蔡元培先生手书一联。联云:

山中习静观朝槿,竹下无言对紫茶。

阶前有石碑题“金钱池”三大字;池距此尚遥,非所在也。

玉京洞左上有三小洞,作三小龛,供神像,曰文昌阁。颇浅隘,有齐召南书“天开文运”额在焉。

乃复北行而上,浅草成蹊,数百步抵金钱池。池大可半亩。相传昙兰憩此诵经,有神献金钱,僧弃之池中,故名。事见玉京洞碑记。又传,昔有高僧居此,一日,其徒涎池中物,取鱼与螺,将烹而食之,螺已敲去壳端,鱼方炙其一面;为僧所觉,责令返倾于池中,而鱼螺并活。后池中之鱼,左右两面,其色 一焦一淡,螺之后端,尽平滑云。

上有穿剑岩,空悬山际,其两侧截然而下数百仞。岩缝中开一缐,其深彻底,望之人股栗。

山巅有浮屠一,为岳阳王妃建。旧有七级,高二十丈,中藏舍利四十九颗。五代僧重建,中藏舍利二十八颗,馀散安别寺。塔现祇四级,高可十丈,外多剥落,砖有纹成绳卷状。台山之塔以此为最古。

浮屠下西北面处,有洗肠丼,称为昙猷洗肠处。系一小坎,径约一尺五。井浅而水常盈,水流处犹生韭,无他草,亦异事也。

右折而下,有洞为餐霞洞。其旁结屋数椽,末有天台节妇齐氏居此,掬土为夫营墓,墓式光怪,掬处篴名掬井。节妇有一子,亦早殇,死后合瘗洞中。壁上有“秋霜比洁”四字,为民国四年大总统题给。对面又有“掬井”二字,为邑人齐拙民所题,旁有天台县知事胡远芬题七绝一首,诗曰:

掬土何期掬井成,井成水合映霜清,而今饮水难盈掬,为忆当年掬泪清。

齐氏姓,妇能书画,早岁即寡,居此垂四十年,足不出洞门一步云。

餐霞洞前行,绕山南,直循岩壁间乌道而过,如登城垣,如游霞际,复返于玉京洞。乃下十八盘。

苏轼杜介赤城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应寘飞锡过,绝涧渡云鸟;举意欲何之,翛然已松杪。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妻子空四壁,振策念轻娇。途为赤城游,飞步凌缥渺;问祎不归舍,屡为瓢壶绕。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烧。
洪适赤城诗:
飚轮曾此宅灵仙,洞府今称第六天;亲往不辞萝蔓险,回看云物起琼田。
施闰章赤城诗:
灵城非遐坏,丹楼耸天造。木末出层标,云归展众妙。玲珑初景明,烂熳夕阳照。纡磴窥窅冥,飞策饹寒峭。玉洞虚无人,延目珒狐啸。餐霞蕴奇赏,采芝企高蹈。逝将物外踪,汗漫穷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