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天台山指南
◀上一章 一 天台山史略 下一章▶

一 天台山史略

天台山之名,始见于内经山记,显于刘晨阮肇之遇仙,而著于孙兴公之作赋;其后遂多为文人所游览,释道所栖记,代不乏人久而称著。

若夫文人,则有孙兴公之作赋,李白孟浩然等之吟诗,近人康有为等之题咏。

高僧则有昙猷,智𫖮灌顶寒山拾得传灯,皆有盛名异迹。

仙道则之遇仙,葛洪,唐有司马承祯有张伯端等,羽化尸解而去。

寺觌则昙猷方广万年智𫖮国清高明,而桐柏宫司马承祯建,皆其著见者也。

实录则神邕山图方外志天台山全志等书。

总兹山二千年之历史,大都为佛道两教所演化,约而言之,可分为下列七大时代。

(一)传说时代 自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天台失踪后,到者绝少,终后汉之世可称传说时代。
(二)佛道两教萌芽时代 三国时,始有葛元来山炼丹,时有昙猷来山习禅,可称两教萌芽时代。
(三)佛教兴盛时代 自南朝,佛教徒接踵而来,若定光智𫖮灌顶,皆为高僧智𫖮开天台宗之祖,为陈后主隋炀帝所优礼,一时佛教大盛。
(四)道教兴盛时代 时视道教为国教,尊崇备至,玄宗司马承祯建桐柏宫,称道教极盛时代。
(五)中落时代 盛极必衰,事理之常,佛道自,旋起旋落,无大发达。
(六)复兴时代 季有高僧传灯智𫖮之遗绪,编方外志圆通疏,创楞严坛于天台宗别开一面,可称佛教复兴时代,雍正时,重建崇道观,一时道教复盛。
(七)委靡时代 自中外沟通,科学输入以后,智识界视佛道为迷信,无复提倡之者;虽少数学者,研求佛学道经,而不能使社会率然景从,可称两教不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