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正编列传二集/卷37 中华文库
卷三十六 ◄ | 大南正编列传二集 卷之三十七 诸臣列传二十七 |
► 卷三十八 |
|
大南正编列传二集卷之三十七 诸臣列传二十七 邓陈颛阮劢 杜叔静潘仕俶 邓算阮蔡悌 黎廷延邓德迪 黎伯慎阮瑄 裴仕选严春量 弟仲发韶 从弟芳 阮清风阮通 张嘉会陈文绥 武惟清武辉翼 阮泰陈辉积 陈有异范徽 陈交系潘廷植 黄文选黎廷瑶 邓陈颛号蒙斋山西安山人少有文名嗣德元年 擢进士第繇翰林补建瑞知府召授监察御史九 年迁侍读充越史局纂修十三年以刑部郎中出 为北宁按察使辰北辖土寇蠢动剿捕有功十六 年擢光禄寺卿办理刑部事务又领广平布政使 寻改充海安军次赞理屡破贼党收复海宁府城 进吏部右参知颁纪功金磬既而奉 旨转往太原会剿股匪十九年改授南定巡抚护理定安 总督关防是年武功告藏蒙赏䨇龙大金钱水晶 金帮指良玉扇等项颛在治四年简静不烦加颁 廉平勤干紫金磬以病卒于官 帝以颛曾经戎务累有戎功谕追授总督命官赐祭子议 荫授修撰历领东潮管道 阮劢初名克勤山西安乐人嗣德元年擢进士第 授翰林院修撰充内阁承旨三年领北宁督学除 集贤院侍讲学士九年署广平按察使以忧丢职 服除办理吏部事务出为又安按察使继擢光禄 寺卿领广平布政使十五年㨍办山西省务以剿 捕胜仗累加军功纪录改领太原布政使既而召 还署刑部右参知寻署河内巡抚二十一年贼渠 吴鲲合党攻踞上游诸地充谅平军次㟥赞军务 大臣董兵进剿劢率将校拔取绣山贼屯连破洛 阳芄封诸贼巢乘胜进逼高平省城住军富庶屯 既而贼悉众来攻抵御不支屯䧟乃遇害事闻逭 授巡抚加赠兵部尚书荫其子一人文阶从七品 三十一年列祀忠义祠后子劭当建福间历从军 务授翰林院修撰 杜叔静字艮斋其先广义人高祖有效举黎乡贡 官至广义镇钦差巡抚兼平蛮使曾祖有仪亦仕 黎官平山知县祖有杰嘉隆年间历广南之延福 和荥知县父如松因于和荣籍焉以秀才官安定 知县叔静㓜失怙家贫好学事母与兄甚谨以孝 友称嗣德元年擢进士第授编修署绍化知府寻 攺延庆辰延庆地荒民耗叔静多方绥抚募流民 量地以处之起卢舍给田器疾病者药饵之饥寒 者赈给之有杜父之称焉七年有 旨八为监察御史民留之攺署侍读永几又 诏授兵部员外郎省臣以其募立事渐就绪请留卒办 帝谕曰叔静廉干为府县中之最寔授侍读仍留以为循 吏者劝既而募立成效丁一百四十三人田二百四十 一亩省臣以闻擢鸿胪寺乡历庆和按察转布政 攺回办理兵部十四年嘉定定祥相继失守叔静 上疏请行 帝嘉其义概命充钦差赍捧 谕旨又给银三十两驿往隆河二省宣示士民召募义勇 仍协同总督张文琬巡抚潘克慎商办军务凡事 得以便宜兵粮听其筹拟员弁听其部署兵勇听 其团练钱粟听其捐支至如在行将士有功者听 其破格奖赏退缩者听其斩徇威众特重其权以 责成效寻准领定祥巡抚叔静疏请召集聚畜择 险设屯练兵锐以备战守又请雇赤毛清人之住 嘉定者使为水陆内应 帝嘉纳之谕曰叔静节次勘察情形筹拟方略款款可观 日下召集兵勇畜聚钱粮均以万计虽当静俟机会未 可骤用而似此为国办事谅有深图蹇蹇之节轸尔贤 劳陞授吏部侍郞仍领十五年卒年四十五叔静慷慨 勇略有志未就 帝深惜之追赠巡抚加给锦帛银钱子有典荫授司务历 迁至宁和知府 潘仕俶又安清漳人嗣德二年擢进士第繇翰林 授甘露知府履勘九州形势奏筹经理事宜又历 补建瑞知府九年擢集贤院侍读转富安管道领 宣抚使因病予告十八年安静督臣黄佐炎疏举 士望请领省学许之二十一年召补吏部郞中迁 鸿胪寺卿办理礼部事务又授吏部侍郞除广义 布政使寻充如燕正使公回以事左迁鸿胪寺卿 二十八年擢刑部侍郎派往南圻访察及还上疏 言九州为京城后路宜预先经理又自请当其事 事下机密院议行明年转广平布政使久之进广 治巡抚以忧去职服除补吏部参知又出为广治 巡抚二十六年以风灾不即赈济贬员外郞寻引 病归成泰初起授光禄寺少卿领又安督学卒于 官年七十守臣具清苦状以闻追赠光禄寺卿仕 俶历职四十馀年环堵之室饔飧屡空晏如也人 有问之曰居官而妻子饥寒母乃矫乎仕俶因述 先人之戒曰八世须得民爱无使民畏居官惟廉 以无忝科名勿以家贫亲老易其操以此终身不 敢违其讲授学徒衣服进退严于礼则经书之外 天文地理卜算无不究之平日人皆慕其行同庆 乙酉郡邑兵燹蹂躏有过所居者皆相戒不犯乡 村赖此得全所著有驹程述赋驹程诗集酬世诗 文等集子健荫授待诏次佖儽僟均领乡荐俪秀 才 邓算字节甫南定胶水人嗣德元年会试中乙科 繇翰林院检讨补南策同知府寻颌静嘉知府会 珥河堤溃奉派履勘水道领堤政员外郞因以南 定海濒沙涨招集开垦立为乐善总隶胶水县既 而擢侍讲学士领北宁按察使又攺宁平二十年 护理谅平巡抚辰广西股匪滋蔓算筹拟处置苏 伵并分插事宜上之 帝嘉之加纪录一次二十三年贼党攻䧟省城以责由军 次得从轻议降翰林院待讲改充北次又改商办 谅山次省事务寻以云池之战胜仗开复鸿胪寺 卿领高平布政使二十七年领宁平巡抚算历宣 力边地及在宁平平易无事几阅二考进领要静 总督未及赴职以病卒年六十有八子箲荫授检 讨 阮蔡悌字恺甫乂安梁山人少有文名初以明命 十五年领解干场规削回益肆力读书当辰英演 之秀士多从之成达亦众嗣德元年复准得应试 是年登乡书明年连捷南宫成进士授翰林院编 修历至集贤院侍读充经筵起居注悌平生无他 嗜好惟以文籍自娱讲谈之暇又为乡人因山兴 茶叶树水之利人便之至今思其功德建别祠祀 之子恂字忱如以副榜仕至葵州知府次植暨孙 愉领乡荐 黎廷延字菊龄河内青池人嗣德二年擢进士第 繇翰林除新安知府以事免引病归既而从内阁 修书十一年开复检讨迁编修十三年以修撰领 又安督学又改河内督学寻以司业召因病未就 职复领河学二十三年予告归里后廷举祭酒竟 以疾辞卒年六十廷延性平淡故以菊自比平日 多病常怀冲退为教务循疐行学者多从之成达 者亦众 邓德廸字九恂南定胶水人少志学嗣德二年举 礼闱中乙科繇翰林检讨补咸安知县迁著作领 海阳督学召为监察御史以言事左迁充集贤院 会修史要又授修撰充经筵起居注久之以病假 归二十七年起颌南定督学进侍读学士充史馆 纂修寻以鸿胪寺卿办理吏部事务转左侍郞又 攺刑部兼尊人府右尊卿德廸在职以公勤闻故 累蒙除补皆出自 上意三十六年署广义巡抚尝遇粤东风难船悉力赒济 众赖以全活东人称其惠建福元年除礼部参知 充史馆纂修是秋领刑部尚书仍兼史职同庆初 授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赐廉平勤干金磬一面 其年冬疏乞致仕许之德廸归后即所居讲学授 徒优游林下者十年及门成就亦众子琎秀才 黎伯慎孛审之号春山初名鸿宾承天香水人嗣 德元年会试中乙科繇翰林检讨授知县署快州 知府寻八阁历承旨侍读授侍讲学士参办阁务 久之擢领乂安布政使累迁兵部参知改署都察 院左副都御史二十一年清匪蔓扰太原以伯慎 充宁太道参赞辰股匪䧟富平府率兵攻破之既 而匪党复伙聚陆岸麻中伯慎与赞襄翁益兼击 退之擢授兵部尚书仍充参赞及通化府城不守 巡边陈文美死之伯慎奏报辞多遮饬降太原布 政使寻改回礼部侍郞复迁参知署尚书二十六 年河静陈光浣起变攻䧟道城以伯慎统督军务 与协督武吕率将兵船往雳江防剿适钦差阮文 祥由海道乘火船于夹岸处紧督分射烧破齁刀 神头诸匪屯伯慎因而继进收复道城捷闻加赏 军功一级召还进署协办大学士仍领礼部兼机 密院伯慎疏辞略曰臣奉往筹戎幸赖 庙算安此方民臣无能焉兹滥叨枢府心机妙应拟办详 敏臣不及范富庶学识淹博谋画精详臣不及阮 思僴临事筹策动中机宜臣不及阮文祥一品泶 阶朝著视效臣恐力不足而彊为之患莫天焉 帝不久谕曰劝功酬劳国家盛典将废兴何以励世既复 兼掌吏部寻改礼部二十九年 帝以其正慎有识命充育德堂师保三十一年 五旬大庆谕曰伯慎朴忠一节勤慎精详久在京职干练 优为准寔授协办嗣干犯跸之款奉 批问又以请安饬辞 帝以其欺诈又闻处家刻忍即问杖徒寻病卒辰年六十 帝轸其旧劳追复参知荫其子又给锦纱布帛并钱七百 缗以供襄事成泰十五年院臣为之请复协办原 衔伯慎为人干敏居官阅三十年勤于其职治家 颇严而峻子四伯谨以荫历授延庆知府伯让以 待诏充史馆承派伯誊领乡荐以修撰从清化省 候补伯诰尚公主授驸马都尉 阮瑄宁平安谟人嗣德二年会试中乙科除仙游 知县九年领宁平督学在职七年颇浃士望召补 翰林院侍讲充经筵起居注既而以病乞假十九 年授礼部员外郞久之转郞中二十二年出领海 阳按察使明年引病归寻卒追赠翰林院侍讲学 士 裴仕选字升甫又安清漳人明命间由秀才应核 补训导稍迁常信教授嗣德元年会试中乙科授 翰林院修撰应制八格寻补集贤院充经筵起居 注迁承旨历广平海阳二省督学九年召领兵部 郎中又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领广南督学选以宿 学累居教职士望归之十五年除鸿胪寺卿充使馆 纂修寻卒年六十有六 严春量字伯识河内慈廉人嗣德元年领乡荐繇 永禄郡公府讲习补延河知县转监察御史授克 部员外郞寻以翰林院侍读领宁平按察使二十 六年改署南定按察使省城失事坐削职效赎卒 成泰元年复原衔弟仲发字子长韶字叔光皆颌 解仲发仕至宣光按察使韶至内务府监临从弟 芳亦以嗣德二十一年登乡书历迁多福知府擢 监察御史寻领高平按察使会兵事起如内地不 还严氏初未显至春量兄弟三人皆知名从弟芳 亦能勤事韶子春广今举进士 阮清风字伯虎广南和荣人嗣德元年领乡荐繇 翰林院典籍历知县府性平易民爱之有金佛八 境之颂召回京职未几颌广平按察使尝董浚江 事语人曰伤公财损民力恐不成功宁办贼不宁 浚江辰北圻谅平有边警改充军次赞襄 谕之曰阮清风人多许可朕已鉴了宜竭力尽心不负所 委清风抵次寻以病卒追授侍读学士 阮通字希汾号淇川嘉定新盛人嗣德二年领乡 荐初授丰富县训导历迁内阁修撰预修人事金 鉴书成赏授著作十二年嘉定有警乞从军十四 年经略大使潘清简以文学举陞领永隆省督学 会六省绅士建孔子庙于省城之东旁构一楼名 萃交楼讲学于其中辰士子负羽从戎至是始闻 弦诵之声焉久之陞侍讲学士领庆和按察使二 十二年以清简殉节事关风教奏请旌奖以励来 者疏寝不行二十三年改回办理刑部其年冬拔 授光禄寺卿署广义布政疏陈水利裁树事宜又 请申定史学颁给书籍 帝皆从之辰义辖地瘠民贫通在职才一年零开沟渠筑 堰畔戢吏弊抑彊豪民便之仍亦未卒事者寻以 命案失出坐离职兵民闻之如失怙恃适钦差阮 炳因公经过乃诉请挽留以卒所图炳以事题达 请许宽假仍留筹办寻有 旨撤回藏书楼检编所效力通以病乞假归平顺山庄结 诗社以吟咏自娱二十七年起复司务领礼部主 事廷复以文学举陞领国子监司业会同裴约黄 用宾考阅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三十年上疏请回 屯垦平顺上游陞授侍讲学士充营田使复改光 禄寺少卿领平顺布政使未几复以病退三十二 年地方适有蛮警 帝命通与典农使潘忠处置及事平陞鸿胪寺卿充典农 副使兼领学政寻卒辰年六十八也通学问渊博 奏议颇有识力在庭诸臣多器重之所著有越史 纲鉴考略卧游巢诗文集遁庵文集淇川诗文抄 淇川公牍子仲耒荫生 张嘉会字仲亨嘉定平阳人父承辉嘉隆年间官 至詹事府詹事后以事革起复主事嘉会于嗣德 二年领乡荐历隆城训导转茶荣县知县有政声 授弘治知府改咸顺二十年八为监察御史寻升 戸科掌印转领兵部郞中二十六年河宁海南四 省相继有警陞授河内按察使伴引金龙道堂监 牧平灵牧登协同河宁新督陈廷肃前往商说始 抵省大法派安业邀八城中安歇未及提说适刘 永福率团自香粳住次逼抵城下挑战安业即出 城迎战才至纸桥刘团袭杀之安业既毙其部属 以此见疑遂抅嘉会数日有大法派名习哺者自 嘉定来见之握手语法官曰我前参办弘治素知 嘉会诚信好人乃得释及钦差全权大臣阮文祥 与大法统察霍道生抵河城讲还四省文祥商委 嘉会迅往宁平权认省城交新莅官员检认转回 河莅辰省辖甫经事后良教相仇廷肃委以分道 晓戢随亦静帖寻升领河内布政使二十八年顺 庆巡抚黎廷俊与大法派不合 帝以嘉会系南中人地势远情在所谙熟前因有事会为 知府处置得宜他亦服情准代领之未几卒于莅 辰年五十五 帝悼惜之追予寔授炤衔赠恤嘉会沈静有智识办事敏 干常以清淡自居不但同僚素所推服法官亦多 信之子二嘉询荫授检讨嘉谟待诏 陈文绥承天香茶人嗣德三年领乡荐历户部承 办转内阁编修陞和荣知县十五年领吏司主事 未几改署著作领内阁侍读十七年权充尊人府 郞中十八年擢鸿胪寺少卿办理兵部事务转领 广平按察使复改北宁二十年以父忧去职其年 十一月以原领北臬不有详究刑部片录误将斩 监候囚名李英问以死罪降补吏部司务权充员 外郞二十二年开复少卿原衔办理兵部辰北圻 三道军报日至机务甚繁部臣承旨详敏 帝嘉之赏交绥金钱一枚二十四年升授鸿胪寺卿仍办 理二十五年升授侍郞充办阁务寻署刑部参知 又改工部充钦差前往兴安查究巡抚尊室亶冗 劣骄奢之案二十六年改署巡抚护理定安总督 关防未几改署刑部参知权办阁务以阁臣声参 院舶臣率办之款又另片请交阁票不合降光禄 寺卿仍留办复兼管通政使司二十八年擢授戸 部右参知兼管都察院二十九年干欺罔款 语见 黄选 传 问满杖徒嗣而山督武仲平疏请开释从山西 省差派寻充㨍办省务又开复鸿胪寺卿护理广 安巡抚三十三年升授布政仍领抚三十四年北 圻风潦钦派科道潘廷逢自北还奏言文绥日在 醉乡久居边地恐有遗碍撤回降为光禄寺卿办 理兵部三十五年病卒辰年七十五追授侍郞子 文纬今以工部参知得降俟补 武维清字澄甫宁平安庆人㓜聪慧一览便记十 四五岁能文兄瑅为名诸生维清学又过之初领 乡荐试礼闱放回益肆力于书遭母丧哀毁骨立 乡党称其孝嗣德四年中乙榜其夏复开制科 上临轩亲策擢维清居首选赐第一甲吉士及第第二名 授翰林院侍读历集贤院除国子监司业迁祭酒 维清性朴直与人和易无争至论俗学之误异端 之害必力言之尝疏言欲得寔才必先复古人教 法试法列为八目一谨乡辜教法二选总里佐吏 三立社仓四严庠序教法五更议乡试法六广国 学教法七重选尊生师友八釐定经书颁给又言 古圣立法要亦灼见事理之当为而不得以不为 万世由之而不可易今议法特患其不周而行法 特患其不信耳议不周则行不信行不信则人不 知所从而欲使服习其教难矣先王之法常久不 变议之周而行之信也后世之法更改无常议不 周而行不信也是以周公竆夜旦之思大易发先 庚之义亦虑此也且圣人制作必维其辰今以 陛下高明朝廷闲暇 庙堂懋勉之辰正人才鼓舞作兴之会乃教法尚未有一 定之论则当溯立法之根原竆施法之次第建而 不悖考而不谬以垂万世之典型不应姑就一条 一节小小补助焉而己也疏奏下礼部不果行舍 茶澳事起慨然曰将来事势只争和与战应诏上 封事焚其草寻以病卒于官年五十有三 武辉翼北宁桂阳人初以秀才授青波县训导嗣 德四年应博学宏词科擢第一甲吉士及第第三 名辰年已五十馀授翰林院侍讲充经筵起居注 迁河内督学十二年除国子监祭酒寻充史馆纂 修以届年例致事卒于家年七十五子辉瑞少倜 傥初以募勇从军嗣德十九年赏正六品历迁谅 江知府二十六年擢侍读充三宣军次赞理迁鸿 胪寺卿颌太原布政使坐招抚逆渠周建新赵葩 丹解职寻以拿获二逆复侍讲充剿抚使既而那 苗之战与提督阮文雄皆为贼所得 帝念久立战功令设法收回三十一年住新市屯匪渠李 扬才来攻屯中炮亡追复鸿胪寺卿荫其子正九 品 阮泰字履安乂安南坛人少颕异以文名嗣德四 年会试中乙科是年夏应博学宏词科赐第二甲 吉士出身授翰林院著作充韵海所修书六年署 广义督学秩满为真九年召为集贤院侍读充经 筵起居注应制合格擢侍读学士泰久侍清秘屡 蒙顾问 帝嘉之十四年授兴安按察使寻卒泰初举于乡连四科 秀才继领解而会而制科无一落者人难之子桢 秀才 陈辉积河内寿昌人父为登乡荐官督学迁太仆 寺卿充史馆纂修辉积少英迈年二十三颌解嗣 德四年登博学宏词科八翰林声名藉甚授南策 知府以事免后复补海阳督学引病归避居青廉 县家徒四壁晏如也会世故日多辉积常独居一 室终日元坐如痴状不曾语及世事亦无道及文 章人至则避之罕得见其面当路礼问之不答如 是者几三十年迨晚岁始见与一二交人游览山 水间偶有题咏辞皆清朗可诵知非真痴者迹其 出处语默人莫能知之 陈有异乂安东城人嗣德元年举人四年应博学 宏词科赐第三甲吉士出身初授翰林院修撰迁 永祥知府有政绩召补集贤院充经筵起居注寻 出㨍办河静江运海防诸事会南圻有警乞暮勇 从军未及行而卒有异有交名尚气节未究于用 识者惜之初名翼后攺今名子䎕秀才 范徽河静香山人禀质纯寔勤于学累中秀才嗣 德四年应博学宏词科赐第二甲吉士出身初授 翰林院著作补集贤院充经筵起居注累迁南定 布政使召除直学士充史馆纂修兼都察院左副 都御史引病归寻卒 陈文系广平宣政人嗣德四年擢进士第初授翰 林编修补巴川知府转集贤院侍读寻以亲老乞 归养十八年起为内阁侍读迁侍讲学士参办内 阁事务二十一年署河内布政使文系谦和所至 能谨职二十三年以病予告三十一年再起商办 广平省务既而得请归里同庆三年卒于家年六 十一子有秤领乡荐 潘廷植又安清漳人十一代祖当黎中兴以功进 辅国上将军武原侯自后世有勲阀父棣领乡荐 家居授徒廷稙少颕异未冠登庠嗣德四年会试 中乙科授翰林院检讨修文苑书成充内阁行走 寻授同知历知清山清水二县尝疏界内芳胶田 壅水岁以有秋又设法戢长山寇盗民歌之召授 集贤院侍讲充经筵起居注出充商办又安防备 事务适海阳水寇约凤等八干汛廷植率海防军 击退之贼泊八广平被获寻领南定按察使累疏 论疆事既而授鸿胪寺少卿办理刑部事务二十 三年坐事派往三宣军次引病归卒年五十二廷 植性孝友父丧庐墓三年教习子弟以行寔为先 所著有三清诗文集二卷寄斋诗文集三卷 黄交选承天富禄人有交名嗣德四年擢进士第 繇翰林编修历知建安府以政闻转署机密院员 外郞十一年授侍读学士参办阁务十三年嘉定 有警赍 谕旨驰往军次访察事状选乃陈奏事宜四条一请于新 平府旧莅设屯截江筑垒一请省简衙以去烦冗 一请摘将屯田兵差派巡防并修筑工役至如拣 兵战心日加训练俾得精详一请摘取捐钱增给 各色兵勇 帝皆从之及还拔光禄寺卿仍参办阁务寻改办理兵部 参办机密院十六年授兵部侍郞转参知十八年 京师旱祷之久不应选奏言城门外贫竆绎络于 路请敕府臣别构暂仓支出盐米收养病者药之 死者葬之俾免流离饿殍有伤和气 帝善其言十九年改署顺庆巡抚又转南义未几授戸部 参知二十一年宣高太谅数有边警命充左道参 赞天臣选在次一年屡以病请假降为光禄寺卿 领兵部侍郞二十五年拔授戸部参知护理平富 总督二十七年 帝以其家有老母赐之参桂钱帛并派问起居及其二弟 与子长否有能养否回复乃命以事录与交选知 之使之安心尽职又颁赐关东上项金刚全参二 枝上碧螺茶一厂 此皆如清 使部买回 谕曰此当剧阃繁务故不忘既而上疏请回近养改署工 部尚书充机密院大臣辰有海安总督范富庶密 参南定布政潘德泽一折 语见富 庶传 交机密阅覆选 以告兼管都察陈文绥绥因亦片参德泽与富庶 原参如出一手 帝以选将院事向人私说问杖革交商政衙效派三十年 起复鸿胪寺少卿办理兵部三十二年卒 帝追念之授兵部左侍郞子逵荫授历升至检讨充史馆 考校逢坐监荫生 黎涎瑶字伯玉广治顺昌人父廷珪为世宿儒累 应举屈于有同乃隐居授徒学者多从之家甚贫 养一牛为治生计廷瑶年尚幼牧且读焉夜归质 以书义有所发其父奇之遂卖其牛使之专读及 长文名籍甚年二十五举于乡会试冠副乘辰嗣 德四年辛亥科副榜不准 殿试以例授翰林院检讨充编辑韵海书所七年授 同知领符美县嗣充又安场覆考事清回莅以事 左迁内阁典籍充检编钦定人事金鉴书成陞检 讨并赐银两既而转清化经历十六年迁绥远并 摄绥福县寻以母艰去职二十三年除铨曹司务 历迁广治督学三十年授戸部员外郞领郞中充 乂安南定二场监考三十二年会试充知贡举卒 于官追授四品官衔年五十有七也廷瑶性醇朴 坦易有古人风筮仕三十年沈于下僚恬淡自居 对人无戚戚语辰处津要者多州谊人或劝以一 谒必得好官廷瑶竟以拙谢晚年朋辈多得路累 荐之宰执既请 旨而廷瑶已捐馆矣子廷琰秀才廷瑓举人今官光禄寺 少卿参办阁务廷璹廷珞现从宦有禄 大南正编列传二集卷之三十七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