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正编列传二集/卷31 中华文库
卷三十 ◄ | 大南正编列传二集 卷之三十一 诸臣列传二十一 |
► 卷三十二 |
|
大南正编列传二集卷之三十一 诸臣列传二十一 杜光 范士爱 潘著 附 范伯迢阮文理 阮常武范启 邓国琅段名扬 阮德政裴维琦 阮辉胡茂德 阮咸宁范绯 武仲平阮辉瓑 范士爱字敦仁海阳唐豪人曾祖铨登黎景兴进 士官给事中圡爱明命十三年擢进士第初授翰 林与同县潘著齐名历补甘露知府内转吏部员 外郞迁郞中除河静按察使八为兵部侍郞二十 一年充嘉定场主考病卒所著有义溪诗集潘著 字成章与士爱同年进士初授翰林历兵部员外 郞广平按察使迁吏部左侍郞转平定布政使寻 又召回理部事嗣德元年除北宁布政使四年署 顺庆巡抚是年卒于官年六十七著弟克仁亦领 乡荐 杜光字晖吉海阳嘉禄人明命十三年擢进士第 繇翰林院编修补演州知府迁工部郞中历授广 治按察使绍治初擢工部侍郞又改翰林院直学 士充史馆纂修五年转吏部侍郞进署礼部参知 皆兼史职如故嗣德元年署定祥巡抚以外舶漏 税坐免官 帝谓闻杜光在定祥去职辖民泣流如雨若非平日得民 安能如是起复翰林院著作寻领又安按察又迁 鸿胪寺卿领乂安布政使以定祥前案应得挪赔 总督尊室铪疏言其廉正请免之 制可又改领南定布政九年除光禄寺卿办理吏部充经 筵日讲官 帝称其讲论言简理明与苏珍相为伯仲进吏部侍郞十 三年署嘉定巡抚先是嘉定城为法国师船攻破 据守其地我兵屯于平阳为军次大屯屯之右设 为暂省光既至移暂省于平隆为储粮之所次年 春法兵大举登陆攻军次大屯及暂省破之光退 驻边和以责在军次得从轻革职留用光密委谕 嘉定豪目士民捐募以俟事机其冬法兵进陷边 和乃潜往新和地方同副领兵张定纠率士民据 要柜战十五年五月和议成割其地召回京授南 定巡抚光恳辞疏言臣回之日士民遮言今父弃 子官弃民矣官还复为官民则不得为朝廷之民 矣哭声载路臣亦楎泪而去窃以臣庸劣无能但 自来与民周还原不敢计生还何日今臣蒙抽回 而义士义民向为朝廷出财出力不知置身何地 似此上负朝廷下负百姓厥罪已无可辞若复滥 叨南定地方之职其如嘉定士民谓何天下公论 谓何臣尚有人心寔知愧怍况臣见识浅陋纵使 黾勉从事徒为窃禄之资亦属分毫无补伏乞收 回成命罢归田里以泄士民愤怨之心而存臣下 廉耻之节 帝览奏召见谕之曰朕已知尔杜光之心尔杜先亦当知 朕之心不当如此疏交部阁守之适本籍海阳土 寇蠢动光母及眷口避居南定总督阮庭宾上疏 言状命厚给之寻准回省亲加赐白金药品光奉 母回乡随以病告奉 旨敦遣次年冬至京署户部右参知 帝曰杜光今日奏对殊不如前且丈夫志气失之东隅收 之桑榆建立功业为日犹多尔勿以此丧志尚其 勉之寸七年署北宁巡抚陛辞 帝谕尔素有气凡事多执理争论惟事有经有权不可固 执必可否商酌方济俄改署兵部参知兼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充海安军次参赞军务又署谅平巡抚撄 病乞假既而有 旨改护北省巡抚 帝谓杜光自南圻回来每以不才无用不曾办得一事意 常不足欲致事回休朕常训饬之著部遵饬紧治病瘳 就职寻遵赴北省办事十九年边务告藏复上疏 陈乞奉 敕慰留之谓朕急于用人而尔却以私情尘黩臣心安乎 又加赏赉曰知尔清贫故赐之逾月病加重赐假归至 家寻卒年六十讣闻 帝谕日杜光登仕三十馀年清正勤慎著闻中外前在南 圻艰关一节迨参海安军务著有劳绩年来因以边警 故特起之病中抚兹重阃不谓病势日加爰准卸事还 里念尔朕方储用不幸遽亡良用恻然著追赠礼部尚 书其子候旨录用又赐其母禄养命有司存问之光弟 荣亦领乡荐 范伯迢北宁武江人总督璝从父弟明命十三年 擢进士第繇翰林院编修补思义府知府转户部 员外郞以事左迁兵部司主事充修明命政要十 九年授山西督学召补国子监司业寻迁祭酒绍 治间累迁宁平又安二省按察使嗣德元年擢太 仆寺卿充史馆纂修八年以本衔致事伯迢久历 学职及告归家居讲学士多出其门年六十四卒 子递举人迪荫授皆历补知县巡侦秀才 阮文理字循甫河内寿昌人高祖熙光显于黎官 工部尚书显郡公其后多贤达至父望黎生徒值 西山不仕文理少志学明命十三年擢进士第繇 翰林编修补顺安知府转吏部员外郞累迁郞中 绍治初除富安按察使以事免起复修文规病归 补常信教授寻领兴安督学以素精易理嗣德十 七年被召进京命筮蓍又自念年老陈诚附奏言 海阳地面要害处请设三屯以扼海汛与南定四 大海口寔乃肥饶请以辰开垦奏上 优旨遣回随引年请老加翰林院著作致仕年七十四卒 文理为学甚正履道笃寔诗文尚意格内阁何权 都御史潘伯达尝交荐于 上前晚年仓山公为之序其集以文学耆旧称之又云披 砂而数见金剖璞忽然得玉盖竆其人以昌其诗 深见推许前后讲学殆二十馀年及门多所成就 所著东溪诗集四卷文集五卷自家要语一卷子 琼从词翰授供奉有贵举人 阮常乂安清漳人明命十一年以秀才充贡补国 子监生十四年派从嘉定军次事平除寿昌知县 绍治初元授甘露知府六年改知襄安府会土寇 杪扰常设法橅戢所辖以安事闻蒙赏叙寻卒于 官常在职清介历守令几二十年所至有惠政民 多思之子庆详皆领乡荐庆仕至潍川知县详襄 阳知府 武范启字东旸宁平安谟人初祖延遇垦辟海田 遂成邑里祖验黎校生启生少而奇警明命十二 年领乡荐授琼瑠知县适葵州戎警举佐军事鼻 擢礼科给事中在职数言事 帝以仲春常雨命礼臣改以季春卜郊启言郊而百神受 职礼之最大最先行于季春非宜 诏所陈母须议又尝与监察御史刘揆疏止重修定祥选 簿与谏幸净心湖言尚书阮忠懋被械事又与给 事邓国琅疏言镇西事 语见揆 国琅传 十九年奉差廉访 北圻条奏十三款 帝嘉之绍治初除刑部办理迁鸿胪寺卿充史馆纂修钦 修 寔录前编 国朝缔造之初丁未以前事录阙如戊申迄于辛酉 略存旧草载笔甚难启与同馆搜辑次第就绪改 侍读学士充办内阁事务进刑部右侍郞复充纂 修数月再八阁启在要近以文学受知 帝尝问诗之三四五六七八九言及诸体格曾究明否河 清有二说一云千年一云五百年何者为是古人纪日 必以干支相配或单举之有明文否历年十二直始于 何代对皆如 上旨 帝尝夜御东阁以御制裁成辅相先天后天诗集命启注 解又命集皇训诗九篇止善堂会集尝以胡须尚书呼 之日蒙简注嗣德初 帝方恭默启多所启陈 帝赐以金白一百两曰知尔贫聊以资尔二亲之养启以 才气上人 帝亦尝戒之适赴酒席与同座言语凌厉为台臣论劾谓 其出言不道下吏议左迁翰林院承旨因以二亲 年老乞终养许之启既归晨夕娱亲又乐诱朋徒 虽退归为辰流所推重过者必造其庐有以辰事 利病机要问者亦言无隐俄而被征命严切所亲 为危之既至充史馆编修久之以父丧去职继丁 毋艰留籍适北圻寇警陷天关府启率子弟墨绖 从军收复府城事闻 命㨍办宁平省务筹办善后事宜十八年召授侍读学士 充史馆纂修尝以诗文蒙顾问初南陲事起启有 所议论言主于战至是 上问古文体裁启言常武殷武之作平淮之碑皆殷高周 宣唐尊用兵纪寔又 命覆阅御制诸篇启亦据见直陈与封事同进或讽以说 之难启曰今边庭多故不能展半筹若复以虚辞 迎上意非所安也二十一年以值庆年撰述除翰 林院直学士仍兼史局启每痴进文式 帝多称赏寻出商办宁平防抚事务二十三年权办太原 布政使地经积寇蹂躏启至才数月匪渠邓志䧺 突来省无现兵边事益急启乃发书谕以祸福并 将现情以闻奉 旨剿抚兼施又准参赞黎伯慎合巡边陈文美进剿饷运 路梗启以疆吏随督饷参赞道兵住买屯启住白 通州屯文美将巡边兵住通化府 语见文 美传 既而贼 来围州屯攻陷之启为贼所获将以求抚启以贼 中状具疏 帝深惜亟令设法救回比谕到则府买屯继失启乃谕降 志雄收还州府买三屯及他道官兵所失象炮回 纳新藩范芝香进抵买屯接认有 旨交新次究议启回北省待案折上降三级留用授刑部 左侍郞兼充史馆纂修启至京为台臣执奏 命下延论议未具随以疾卒 帝特批云非出征非凂匪后又有寔状非他例比台臣言 有过平情准理著降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仍充史 馆纂修加恤钱三百缗后又奉 敕问其家并及著述诗文辰有诗三卷文十八卷上进子 继春秀才启卒后十年继春以应核赴阙及回 帝谓继春之父武范启旧有简知著赐白金三十两尔回 备礼祭尔父馀资尔粮此盖 上心好士念旧洵异数也 邓国琅字温如清化美化人高祖鼎黎正和进士 官宣光宪察使国琅明命十二年领解元授兴兀 知县历知演州葵州二府二十年征拜工科给事 中遇事纠弹不避权贵尝疏言诸地方吏役数多 不无冗扰请应量减以清吏弊二十一年与御史 武范启奏言镇西土民相率叛去节派致剿未即 清夷盖他是王民久安夷习向背从违一惟土酋 是听今胜之非难安之为难夫镇西一辖与暹为 邻朝廷所以郡县其地者用彼之民居彼之地而 已今已去者既不敢回未去者寻复潜窜恐后土 民尽去此地成空人归于暹则为有用之资地在 于我转滋无用之费方今要著莫若抚之则背叛 可回头而暹人自不敢萌窥伺之心矣又与给事 刘揆疏言现下选期宣兴高太谅山广安等地辖 地势广漠山溪阻深抵省程期动逾旬日往来需 费恐未便民一番差派亦属纷繁请听省臣修斗 由部稽核其命官阅选之款拟应暂停从之绍治 元年命覆勘平定均田国琅随事处分民以息争 帝嘉之又与刘揆疏言如燕使部与洋程派员丙务送交 清单内有玩好诸物想珍奇之物非日下所紧需 请乞停省又与揆条陈镇西边事请休兵息民以 为宁我致人之策又上封事四条一用人二爱民 三表节义以敦风俗四并州县以省冗费 帝可其奏三年署吏部郎中俄除兴安桉察使与署抚阮 廷宾交讪贬礼部员外郎稍迁郞中嗣德初授北 宁按察使坐累又八为刑部郞中擢大理寺少卿 会 诏修越史以鸿胪寺卿充史局纂修寻引疾归 段名扬河静罗山人少颕异能文明命十二年领 乡荐授兴元知县又转峩山嗣德四年擢安仁知 府所至皆有善政秩满当迁郡民诣阙请留 帝以其能牧民又除怀仁知府久之进侍讲学士领嘉定 桉察使八年改授永隆按察引疾归 阮德政字善斋广南延福人有文学名明命十二 年领乡荐初八阁历升参办改办理兵部绍治六 年以兵部参知出抚河静嗣德元年改回吏部左 参知辰初开经筵充日讲官又钦差会试场副主 考三年疾卒于官德政为人清介历敭中外办事 周谨卒之日 帝悯其清贫特加赐钱四百缗布帛各二十疋子二论以 荫授仕至演州府知府敞补授九品 裴维琦字尚韩南定武仙人初以秀才捕获匪渠 有功授兵部司务历迁吏部郞中嗣德三年除宁 平按察使寻改宣光七年瞻觐 帝令陈言维琦条陈三事一言戍兵例由山省摘派不习 水土查山辖西关䧺关山扬扶宁立石五县与宣 辖毗连气候不甚相远请以是等县拣兵全队充 戍常川驻扎俾人地相宜又于省城右面闲地令 戍兵开垦可资兵食成熟一半输官一半听其自 食便安行伍二言宣辖与清国云南接坏近闻云 贵寇盗蜂起傥内地贼氛未平则我之疆场未必 晏然无事今省兵单虚缓急不可恃且属辖土蛮 以类相聚察其技艺亦有好处请令其长招集分 置部伍立乡兵以备有用三言上游诸府县州经 设流官第地远瘴深有名无寔沿边各量设府县 丞庶土民易使信从 帝下其章擢太仆寺乡颌宣光布政使十三年八为吏部 右侍郞寻改工部转广平布政使既而以原衔休 养赋闲林下历十馀载卒年八十弟维璠字子美 绍治初擢进士授翰林编修历摄广威府印务 阮辉清化永禄人明命十二年领乡荐历知保禄 青廉青山三县转广宁知府内转监察御史迁工 科掌印给事中改刑部郎中嗣德十四年署南定 桉察又授鸿胪寺卿领布政使会邻辖寇警率兵 屯防十七年召办理工部进光禄寺卿护理仓场 关防以年例七十陈乞致事 优旨许之卒年七十有二子静领乡荐 胡茂德字令甫乂安琼瑠人少颕悟有神童名明 命十二年领乡荐初署东潮知县在职五年以亲 老乞归绍治四年改香山知县以抑退豪猾兴利 除害为事公暇辄讲肄又为立贤祠县内文风大 进寻坐事落职嗣德初开复举人由部承办引病 归闭门弦诵讲学不倦及门成就者众卒年六十 子梧秀才桐领乡荐 阮咸宁字顺之广平平政人明命十二年顾乡解 署陆岸知县以忧丢职坐事除名得复叙用稍迁 至主事又免归绍治元年复翰林院检讨累迁承 旨充内阁行走历刑部员外郞六年转礼部郞中 除庆和按察使以误至外洋船论谪戍久之又复 翰林院著作又坐谴寻卒年六十一咸宁以文学 知名而数奇有官辄免去所为诗沈雄抑扬尤长 于五言仓山公亟称之今有静斋诗集文集 范绯广平丽水人明命初授锦衣卫队长积功至 轻骑副卫尉十四年暹兵来侵甘露等州绯与卫 尉黎文瑞奉 命将兵进剿遇暹兵于巴栏州三战皆捷擒暹将曼确坤 罗缗于阵暹兵引退捷闻赏加军功一级寻除北 宁副领兵 帝又以甘露之役瑞等管领偏师征剿乃能生檎暹将厥 功可录加封瑞通刚男绯罗风男后历从征云中 转清化领兵进掌卫颌军如故绍治三年召来京 掌雄锐营嗣德初以年届七十请老归 武仲平字师晏广平丰富入明命十五年领乡荐 历禾多知县有政声八为监察御史迁户科掌印 给事中以疏核董理清查阮振赃状得寔擢太原 按察使绍治初领富安布政使嗣德元年授承天 府尹疏请刮利农河筑御咸堰并蠲免公田税十 成之三六年大计 帝以其清勤不扰赏廉平勤干大项紫金磬一而寻擢兴 安巡橅七年秋匪渠邳文増纠党寇芙渠仲平派 兵剿破之擒其伪帅黎维秬 即名 奇同 九年护理宁太 总督辰风潦为灾民情艰食仲平奏请展缓逃兵 欠税诸事并准施行会河北堤溃 帝谓治河最难其人廷以仲平干练举改管理堤政事务 谕以悉心筹画仲平寻奏请先濬天德江以分河势又筹 拟筑堤工费事宜 帝从之复降谕曰河内为堤工吃紧上流诸县水势冲激 最是先下手处要宜酌量缓急不可执以成见转为失 策十一年改署安静总督筹拟江运事宜交部议行十 四年又辖报上熟 帝喜志以诗 见嗣德圣 制诗二集 示之仲平又陈奏绥抚北圻三事 一革仕弊一蠲兵粮一免出首 帝称善擢授总督十六年转户部尚书兼工部充机密院 大臣又以前在又安吏民爱服赏加卓异一级廉 平勤干大金磬一面又准其子承荫者加一秩通 录中外知劝仲平请辞 帝不准复谕之曰赏劝常典奖一以劝百亦自隗始之意 耳十七年春清匪寇谅山羽书告急改宁太总督 充经略宁太谅平等道赐银三十两并派兵一千 五百以从仲平捧节驰至北宁高平又为匪陷饷 路不通相机馈运接济进兵桄榔 属谅 山 匪弃屯夜 遁驿路以通转往谅城移檄高省绅豪纠勇或按 地住截以拒之或设伏邀击以敝之乃自领天兵 屯于艽葑铺匪袭攻其不意我军寻溃仲平复收 军力战遂克复之十九年大计 帝以仲平廉勤敏干所至有声进署协办大学士领职如 故其年三月收复高平匪目张觐邦刘士英黄忠 吴和卿等次第向军门降仲平班师回北请楝降 匪彊壮者二百丁束为向义团设头目钤束之派 往太次又筹拟高平善后事宜四条一贷民银钱 以买兵器一派兵驻守换回又安一拣择土豪为 管堡募勇屯守一劝上豪募立屯田兵 帝皆从之辰北圻诸省数有边警各上疏请设置府县城 池募勇给炮以严有备 帝以其劳民准交仲平与山督阮伯仪商议仲平奏言城 池有形之险人心无形之险不可以久劳之民重 兴力役转滋劳费 帝从其议及京中有逆征事 帝以根本为重召仲平回改领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充 机密院大臣会阮知方亦至自海阳八觐 帝因问以北圻官吏如何知方以吏习积弊为言请简天 臣澄清吏治 帝难其人知方以仲平对 帝日边远固重京师尤重不许仲平性刚直又久在外自 回参枢轴与院臣议论闲有龃龉或失和气 帝因赐以荔枝示以相亲之意仲平又以言语躁率数蒙 训遣乞辞机密事 帝复谕曰人非尧舜谁能尽善朕有过臣工匡之臣工有 过朕亦随事训饬之望其改过迁善以成全也若以一 事一言为不自满是犹有芥带之意尚望其能改过乎 仲平拜谢二十一年治平安静诸辖良教不相安 简充钦差驰往处置会高平吴匪复叛夜袭其城 帝以仲平情势素熟准授协办领河宁总督仍充宣太谅 三次钦差大臣筹济粮饷及剿抚事二十二年改 充谅平总统及谅平既复匪又移宼宣光仲平与 赞襄阮文祥商请清师溤子材率师会剿 帝以其善于辞令特嘉奖之命专充护引遵商剿抚机略 兼知山兴宣征饷诸事务其年溤帅回唐谅山降 匪苏四复与曾亚冶合伙以叛邓梚黄英诸匪复 起准合北谅为一道改充协统北圻军务与总统 段寿次于谅城苏匪夜袭之寿死于阵仲平越城 走 帝闻而恨之夺仲平职寻复念其劳干假以鸿胪寺卿衔 领大原布政使二十七年又安有梅瑨之变改领 乂安巡抚仲平剿抚兼施随亦静帖 帝以吏部铨衡之职仲平素有廉正之操改吏部左参知 二十八年北宁风潦简充钦差驰往勘赈寻护理 山兴宣总督未几以年老乞引归 帝不允又谕曰尔公忠一念终始弗渝况过未补恩未加 当此辰艰何忍告老准其寔授三十二年溤帅复来太 次 帝以仲平稔有循声又与溤提督善命往商说军务转回 北省筹赈济事三十三年秋仲平八觐 帝召八询北边事因问曰北边戎务未知何日可了日下 参佐者多未有何人素有品望故与黄佐炎信论不合 卿如充协督或边务一职自料与佐炎商议能济事否 仲平对曰臣性粗率兵事又非所长不敢自当惟 准臣回山莅傥遇事相商想亦有所听 帝又问以乡治民如何而民见爱仲举对曰惟不纵吏胥 严戢盗劫并饬府县一切杂讼无得久縻递年税 例身亲炤顾均行其所知耳 帝欲留充吏部又以北圻大吏多系新人仲平老成可资 镇压复准回山辰有北圻哨运之议仲平碍覆艚 船事宜且自请往来督载 而以船政一初仲平既干又请自当改定安总督兼董其 事三十五年七十寿 谕曰仲平历仕三朝虽性偏命蹇故屡蹉跌而一念朴忠 忧爱至老不渝赐之银钱品项以劝勤劳兼示养老之 意三十六年春大法兵自河内来逼省城驶船向渭造 江轰射步兵趎八东门辰和约未定仲平与布政 童士咏按察胡伯温在城相持提督黎文店出城 交战自卯至午店死温伤城遂陷仲平得革回京 俟究健福元年起复商办乂安省务寻召回櫂戸 部尚书以老乞归同庆初准以尚书衔休致恩给 半俸成泰十年卒于家年九十一省以闻 上轸念旧臣追授协办大学上给恤又准其婿承天府尹 黄琨 今署顺 庆总督 假回经纪其事仲平刚介朴直所至 有廉平声虽短于用兵而长于牧民故去后常见 思敭历五十馀年悃幅无花号称安静之吏卒之 日顾子弟谓曰余平生守不欺君三字今知免夫 子二伯濂嗣德丁卯科举人仕至翰林侍讲学士 同庆年间从扶国公潘廷评晓戢辖内为匪所成 仲滇亦举于乡仕至训导 阮辉瓑字温如清化弘化入㓜失怙恃劬于学室 屡空晏如也弱冠有文名明命六年领乡荐及部 阅以疵迹被黜十二年再拔乡亚初从山西省候 补历锦溪县尹县地多林莾土寇屡抄掠辉瓑多 方㭪缉民赖以宁擢谅江知府绍治二年春 御驾北巡辉瓑充公馆所承办得力 帝嘉之八为工科给事中寻转吏部郞中嗣德二年除京 兆丞有政声陞授光禄寺卿领广南布政使八年 权掌总督关防其年冬沱汛有警左迁翰林院侍 读充史馆编修才逾年以病乞归辉瓑性恬淡简 静居官日清慎禔躬归田后书籍自娱行义以淑 门徒诗礼以朂子孙阅三十年足迹未尝履城市 守牧来者器其为人屡欲推荐辉瓑每谢之自安 恬退建福元年卒年八十有五子九三登科辉玖 以荫生秀才辉瑀以举人皆仕至知县辉珨秀才 珨子辉珆成泰九年亦举于乡 大南正编列传二集卷之三十一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