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二百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二百一 圣祖仁皇帝寔录
卷二百二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二百一 圣祖仁皇帝寔录 己亥明命二十年夏四月朔夏 飨 禁民闲拣斥古号钱 帝谓工部曰钱文之铸所以资民用自古历代迭兴 各有铸造本朝设为制钱流布中外而古钱亦听 通行惟伪铸四号钱乃伪西所造不应瀓杂故禁 之乃近闻民闲卖买其古号钱一槩拣斥则真伪 既无分别而货泉何以流通其令京尹并诸直省 晓示民人凡市廛贸易者一切古号钱不拘新旧 铜铅并听行用不得私自拣斥违者以违制论 派员自外国公回以西洋蔷薇献令发诸省各 十株植于行宫庭前 筑普利河横堰河之下流左右有两岐江相通 民田尝为咸水所浸故截筑以捍之命掌中 军谢光巨董京兵二千人应办又令承天雇 拨辖民一千照自河口至蛤洲随段挑刮以 水落深四尺为限 平定以南至平顺沿途林分恶兽多为民害 帝闻之命传谕诸省臣即派领兵或管卫奇率弁兵 一二百人带随枪炮火药设法捕杀何省地 势稍远者以一月稍近者以十五日或二十 日为限各撤之还仍据获数多少以奏量与 赏罚 演战象于京城南郭外教场 帝亲临阅视之象皆勇悍娴熟弁兵放枪炮者亦齐 一赏管卫各一月俸钱率队至兵丁钱五百 缗 帝幸御河桥观试验气机船见其机括灵动放驶轻 捷赏督工副监督黄文历武辉桢各玻瓈镶 金帮指一飞龙大金钱一再加监督衔加二 级普赏督工至兵匠钱一千缗 谓之日前者汝等误事几陷干法今能罄竭心力迄 底于成故不吝奖赏且此船买之洋国亦何不可 但欲使我国工匠亦习知工巧机括所以不计劳 费耳 筑香江津次月堰 自御桥直出十丈为限上下 两端弯接江岸通长一百二 十五丈外面砌 山石中塡以主 及护城河西岸 一段长三 十五丈零 发 河静清又北圻弁兵之来京者二千人应役 命掌左军范文典董之 海安总督阮公著率兵船再往撞山搜获匪党 四犯斩之仍招抚其民凡得一百八十人立 为向化里随其所居分为东西南北四甲置 里长甲长以管之隶于云屯州登籍受税疏 八 帝许之著又遵谕催来开尾鰕罟二帮头目令据人 船见数著簿定税 人数男妇七百六十馀人 船数七十馀艘以三月十 月两期递纳税例每艘横六尺以上岁输 花银十二元五尺以下六元每元重七钱 再 饬携眷偕来择地分插彼等皆云生居水面 若一一登陆有妨生理恳俟择每帮一二人 投寓馀递年以四月回帆九月复来著乃量 设帮长帮目其船头两脸改涂绿色各给以 木牌 牌方一尺涂白色一面书渔户税船四 大字一面纸粘书明命二十年四月日 给牌渔户姓 名押用关防 插于船尾为识闲有开尾帮留 来洗成德等男妇五人分为二灶居之东山 脚下 属云屯观烂社夹沙 洲处每灶给地一亩 具以事奏且言事 属一初节候己晚渔船多先回去就中册籍 所记长横尺寸想亦未得详确请至九月来 期覆较 帝以所办照之原议颇相抵牾复令户部详议之 广南领兵武文薰病卒以羽林右翊右二卫卫 尉阮德训补授广南领兵 镇西城臣张明讲等奏言海东沙孙堡守堡探 见逆铭逆依等委党于芹沥地面侵扰边氓 即已派出弁兵防截 帝曰乘闲扰掠乃是虏酋故态但边防要著如彼敢 逾界而来必须就近派兵星往缉捕方能及事若 待报城差拨则道途辗转耒免稽延可传谕诸地 头管守等嗣凡探得丑党潜来何处立即派兵截 捕务合机宜不必耑俟各报听凭调度也既而城 派盆牙名嵬招抚其民安集如故合发银钱 衣服赏给之 帝又命密谕之曰镇西地辖土饶沃而腠理疏方晴 暑之辰则亢燥特甚遇有雨潦则大水涨溢故鲜 宜于禾而宜于花利前经谕令垦治随宜栽植麦 豆诸食物不知本年行之所得几何能有效否抑 只似年前虚费兵力徒劳无功再向来建置府县 分设流官曾察他声嘴若何民心若何果皆一律 静帖否今承平无事势在可为其未经设置所当 取次举行虽不可急于图功亦不可缓失机会准 将军参赞会同署提督协赞等按款具陈且镇西 土官因循陋俗从前各有分上分民占为私利今 一经分设则失其所利不免有阳顺阴违之心此 一事最为关要须详细密察如何人大有不乐而 形于声色或心怀观望而潜图奸宄者密折以闻 讲等密奏言城辖年常雨潦田禾多为浸翕 以致未见成效本年起筑堤条其旧垦新垦 曰畴三千馀亩耕播约得干之四五正方紧 督为之如旸雨顺常则收成可望不至如前 之徒劳无功也又前者设置十三县流官馀 方筹拟增设且新附之人以渐而化不敢苟 图近效凡诸词讼税例犹听诸王官自办揆 之人情亦为妥帖不但不形之声色亦未闻 有异议者惟彼土官原有分土分民玆一失 其利不敢必其无一二顽愚未泯阳顺阴违 恳俟察得寔状即寔封八奏候旨惩办 帝因谓户部曰镇西田地肥饶而尚多闲旷经谕量 摘驻防弁兵并发往屯田乓犯耕垦以期土地日 辟粟粒赢馀玆垦得三千馀亩其勤力服劳亦属 可奖第此田多为旱潦损伤致收成粟米年仅四 五千斛则用力多而就效少耒足言功其谕令城 臣加心劝督弁兵悉力耕垦自本年以后每至成 熟检看何所粟数得七分以上者分为十成照原 垦之兵有饷例者赏一成耒有饷例者赏一成半 再分项汇奏增赏以劝之 兵科掌印给事中阮叙署吏科掌印给事中陈 文瑑上疏言镇西河仙地控暹蛮均为西陲 要阃向来戍兵并新拣土兵支饷较广经设 屯田以充兵用惟一初垦作粟粒无几有事 则不免和买于民或自嘉定诸省运往转给 夫防边要著储积不可以不预请敕下定边 隆祥安江诸省募民八粟寔边仍于安江建 仓就近输纳行之数年积贮必赢而屯田日 辟谷米愈多自可省和买转运之烦矣 帝命户部详议以为南圻田地富饶民多逐末若募 之八粟于边则西陲兵饷既无漕运之劳而 田野富民蒙得朝廷赏格彼此相视尽力勤 农亦劝相之一端也请令嘉定边和永隆定 祥安江诸省晓示辖民凡有情愿输官五百 斛者免身税兵徭五年一千斛免十年一千 五百斛免二十年二千斛复其身二千五百 斛赏从九品百户三千斛赏正九品百户三 千五百斛赏从八品百户四千斛赏正八品 百户有过四千斛者亦止授八品衔加赏衣 服物项其所八之粟并听于镇西城运纳俟 满三年即止 帝允其议再准如有输粟至五千斛以上赏七品官 临期由部声明候旨已而嘉定辖民有三人 情愿入粟二千五百斛辗米输于镇西令依 议蠲免身税兵徭有差 竖镇海城石捍外木架 其法用铁木为柱架三 副每副三株长六七尺 其架交头出脚如鹰爪形于其处椓下坚牢 以竹包结塡石其中每架相隔丈许如鼎足 立再用铁锁串 连俾相维护 城之前面石埽节因波浪冲 激塌坠经竖栅列石亦不能御 帝乃制为木架命统制枚公言督弁兵前往应办俟 雨潦一遭试观其势如能挺立不倒再继工 为之 命拣神机护卫警跸弁兵二百人演放大轮车 过山神功各项炮有能精熟屡命中者赏之 施放不如法者罚之 以锦衣副卫尉黄登慎陞授卫尉虎威右卫副 卫尉黎金助调补锦衣副卫尉专管肃直各 队署锦衣卫尉黄文厚寔授卫尉雄锐左卫 署副卫尉阮进双调署锦衣副卫尉专管长 直常直各队 旌赏诸地方百岁寿民 广南三人广义二人 平定广平各一人 宁平护抚陈文忠兵驻天关分派弋获逸匪从 党数犯其正犯郭必济丁世队尚在漏网以 日下霖雨屡降不便久留疏请回省接认关 防办事仍兼督逃犯姻娅总里等悉力侦拏 帝许之谕悬重赏不拘汉上军民有能擒斩必济等 二犯各赏钱五百缗其按察新有旨陞署高 平布政裴茂先即撤留在省准商同设法限 五月内捕犯务获以补过 北圻诸省节次奏报疫沴惟海阳北宁最重 二 省 辖民染死者海阳二万三千 馀人北宁二万一千馀人 帝谕之曰尔地方官等须遵前谕加心廉访凡一切 吏弊民情据寔具奏候旨厘正庶几仰龥天和吾 民均得安好不徒设坛祈禳拨医调治己也宁太 总督尊室弼乃上疏检举省务言省辖自十 四五年以来劫匪肆横刑狱繁多正法者至 七百馀人经云彊死者为厉或者杀气太盛 不免伤和致有今日之灾沴欤属辖积年疑 案尚多干招干控等久在幽监有至五六年 十馀年者就中尚有冤枉无从昭雪所以郁 结而致灾欤吏役之设但以供承办而已若 冗吏愈多则民弊滋甚玆布按二司及府县 吏役之设尚多甚至无所事事彼等秩卑禄 薄不能自给不免取之于民虽不至有舞弄 情形而水滴石穿亦足为小民之累所以干 和而致沴欤又或历朝神祇经得封赠明命 三年多核出裁削及刮丢诸神祠雕刻致神 不宁因而作疹欤凡此事属渺冥臣未敢以 或然为必然也臣以不才滥叨司牧乃不能 宣扬 圣化感召天和致地方有此重灾是臣与布按等牧 治不职之罪自请斥罢 帝谕曰汝之检举各条如云彊死者为厉殊属非理 夫有罪者刑法不可废除暴所以安良而杀人者 死亦天纲之难逃也若谓七百馀犯死者为厉则 年前逆儴党伙骈首就戮千数百馀何曾见为厉 乎又云疑案冤柱则去年曾谕令诸地方清理刑 狱何不寔力奉行至今尚有十馀年不结之案咎 将谁归而欲以虚言缷责于何人欤又云吏役冗 设阴为民蠹则朝廷设置吏役所以资承办如有 事简吏多何不声请省减或有廉得贪猾不肖即 宜摘出严参不应似此含糊虚说也又云裁削封 赠神祇致神无所依因而作沴此说亦谬夫君为 百神主凡所在名山大川与古来忠臣烈士何曾 有吝恩封至如淫祠黩祀如黎季阉宦黄五福者 岂得滥邀恩典且黜淫神所以尊正神于礼为宜 岂应以是而谓百神无依因而作沴乎又云刮去 神祠雕刻龙凤致神不宁其谬更甚天龙凤雕饰 乃天子仪制向来乡里无知小民以此媚事神如 有灵必不安于僭滥非礼之事语曰曾谓泰山不 如林放乎朝廷以是正之神岂有不安之理至如 自请斥罢亦是虚言无补尔等如确有不公不正 朝廷必将明正其罪何待自请岂有无故才遇偏 灾而遽将方牧革斥之理乎尝观汉更遇有灾变 即策免三公朕素所不取夫事天以寔不以文顾 在平口所行何如耳兹若以此将尔等问罪则是 成何事体成何罪名尔等如果不职致干天和则 用人不明朕亦预有共责何独责于汝辈乎汝等 但当省躬思过尽职当为母徒以空言塞责也 河宁总督邓文添以沴气稍退停给官药 帝闻而谴之曰北圻诸辖偶遭疹气流行朕一念忧 民未尝少置即虽散出珠玉而可以为民疗治亦 所不惜古人曾有出通天犀以治病碎琥珀以疗 疮况此药饵有限之费平尔近来办事多不如前 宁非在外月久不免始勤终倦而然邪其即再派 送调治何日民闲十分痊好方停之添上疏认咎 准降二级 晋封中军都统府掌府事武牢伯谢光巨为武 牢侯左军都统府掌府事信武伯范文典为 信武侯巨等前以战功荣封爵邑节蒙陞擢 官至掌军正一品 帝优眷愈隆故有是命 广平日丽汛河静口汛诸洋分海匪叠发所在 汛守与省派捕弁击走之援免商船一无所 失 帝闻而嘉之复谓兵部曰此匪惯于洋面乘闲掠食 未遭一番大创势必复来可传谕省臣严饬所辖 诸汛巡洋兵船往来搜缉再飞报京派捕弁从稍 远洋面占断上风扼截如撞著匪船悉力穷追剿 杀毋使脱漏 海安总督阮公著自撞山还闻廉州峒民劫掠 万宁州边界所在安良 社 名 民与之斗有为所 伤毙者乃疏请行咨两广总督严饬查办 帝曰幺么小匪何必遽吞两广动致稽延其令广安 移文钦州转报廉州略云本辖之与廉州地势毗 连而此界彼疆截然有限乃廉州之民辄敢越境 潜来杀掠边氓不难立派弁兵前往扑灭但疆域 分明恐违条禁祈转咨廉州设法查缉务获这劫 全伙到案严惩以宁地面不然不免禀到两广总 督大人则纵劫之咎更将谁归恐有大不利也惟 早图之俾他屈理畏罪不得不加心缉捕矣省臣 阮同科并州员以许久不报各坐降及广安 发递移文钦州不认亦不答乃命礼部照理 缮具公文投递两广总督查办之嗣而两广 总督林覆叙公文到日即派委知府秀山文 禧等会同查办经究当次钦州峒民范添条 等与万宁州村民因以口角酿争驱毙二命 寔非有抢劫情状惟杀人之犯律应抵偿现 经檄饬府州严拏寘法以儆凶顽至如钦州 不认广安文移殊属拘泥已将州判谢芝生 等分别示惩嗣后边境交涉事件如系寻常 细故仍照旧章由万宁州移吞州判认办设 遇有应查要案经广安省各移州判亦即接 收赶紧办理庶免迟误 省诸地方府衙知事派员武范启疏言北圻诸 府知事多有藉事扰民请应裁削 帝曰朝廷设官要在得人不在员多况府县之责亦 惟兵粮词讼而府衙职事非有别重于县衙则知 事之设亦是冗员且名色卑微未免弄巧营私转 非小民之利乃准吏部议凡原设诸府及诸分府 知事尽削之最要缺之县原设吏目二亦省 其一 户部奏言我国提封延互工地沃饶而金银地 宝又多产出故向来外国商旅咸愿适我乐 土藉以营生及回辰私买夹带以便轻装亦 其势之所不免致使金银价值日益昻腾前 者设禁但就商船而言至如陆路诸地头关 汛犹未之及请令北圻沿边诸省严饬诸汛 守盘诘凡清人商卖佣雇而回敢私带金银 出境者即拏送官以违制论赃至五十两以 上者从重治罪一百二十两以上者绞监候 其赃八官若汛守查检不周及用情故纵别 经诉出者罪之地方官失察亦交议仍将所 获之赃以其半充赏告者 帝可其奏 省花宁右陇县知县以谅江分府兼领右陇印 务 右陇丁田数 少故省之 准定嗣凡诸地方章疏发马递者不论事之缓 急均由邮政递交侍卫所进呈 向由通 政司 官船 派往外国公回由沱㶞汛马递八奏者亦交 侍卫所直达 向由 邮政 其邮政接到现交侍卫所 几封编送通政凭照有迟误者即追究所由 治罪永为例又以向来解项船出口或由常 行例折奏或只咨部多致需延准嗣凡京派 省派载项船艘如多索裹铜与平字定字安 号静号诸大船自三艘以上海运奠海等船 自五艘以上朱乌梨船及漕船役船成帮自 十艘以上者均由各省并应得专折之芹蒢 沱㶞等汛具将出口日辰各即缮折马递以 敏声信 海阳布政阮有珪居官贪克为派员武范启廉 得其状指名参奏令解职候审以办理户部 吴金麟陞署海阳布政案成珪坐革职回籍 召海安总督阮公著来京以宁太总督尊室弼 权领海安总督北宁布政阮登楷加巡抚衔 权护宁太总督关防仍领布政阮公著以筹 拟派委巡洋及酌定守堡弁兵折奏言清匪 不独渔船亦有清商穷而惹事官兵势难掩 捕请摘所获清船堪用者八艘紧令修补仍 拣得力弁兵配坐据自河静以北至南定分 起巡截一遇匪辈则以清船追清船彼必不 能逃脱其京派师船但自广平以南哨捕馀 且停撤又广安省沿海应设三堡一在春盎 社名宁海堡一在汇村名静海堡一在永殖 村名帖海堡其静海堡派管卫奇一弁兵三 百宁海帖海二堡率队各三弁兵各一百五 十守之再派通判经历八品书吏协同办事 帝谕之曰巡洋一事经有议定章程以南以北诸地 方各派兵船按辖巡哨又有京派捕弁往来查缉 虽未弋获匪船而节次援免商船者亦多兹若遽 尔撤回只将所获之清船八艘巡截恐配坐既非 得力之弁兵而海程辽廓岂能周顾何异自撤其 藩篱而欲彼之震慑不敢复来其可得乎尔之所 言迂阔不可行也至如防守海疆亦关要著但筹 兵必先议饷务得周妥方可底行此事准交广安 料理尔向来所办多属糊涂兹已有旨来京可遵 即就道不必复为他人过虑也及广安筹拟奏上 复令兵部阅议以为新设各堡惟静海堡乃 其中度清船渔船往来凑会之所防守官兵 必须水步相资方易为力请派广安省步兵 一百海阳省从戍水兵五十率队三船四艘 委管卫奇一员专管宁海堡派步兵三十水 兵二十率队一船二艘以为静海犄角之势 若夫帖海堡尚末兴筑而此处连接民居且 与二堡稍近声息相通临期亦能兼顾应省 之仍设为帖海汛量拨水步弁兵三十率队 一船一艘以备巡防关报而己 静海堡建官 舍一军舍二 置成功神功炮各二宁海堡建军舍一置过 山神功炮各一帖海汛构方家一给以乌枪 械仗母 须置炮 其静海堡既是大堡应派经历或八 品书吏一协从管卫员办事所派弁兵六月 一换至于兵饷则诸堡汛去省城不远载运 非难嗣到饷期请应回省祇领再听先领一 月饷米预备不虞庶为妥便 帝允其议 虎威营统制梁文柳前为承天提督以失察提 牢冗弊事发得降三级调准按补前锋中卫 副卫尉命掌卫领侍卫阮仲并权护虎威营 印篆 万寿节准定嗣凡递年庆节先期有司预于京城前 面教场构草棚一以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凡三日陈设演戏俾官军民庶聚观之用孚 偕乐著为例 命吏兵二部汇列京外文武官员经得降留者 量与开复私罪亦预焉又令刑部照在京及 诸直省凡斩绞监候囚犯所千之案何者究 无凶恶情状而已经二三审以上即摘将罪 名汇奏量与宽减及册上斩犯阮文胜等蒙 得减死发军为兵者八十馀人 帝谓户部曰年前恭遇 皇太后六旬大庆节豁免关税一年朕又以领征关 津者率多冗弊欲尽罢之廷臣或言自古关津之 税所以抑末荣本朕姑从之而亦未以为是今乃 知其信然盖小民终岁勤劳仅供衣食既有田税 复有身税而商民乃是富户不务本业若更得免 税岂不长逐末之端乎开年值朕五旬庆节其恩 典亦当为之限制商税与重罪囚不可一槩蠲释 若每遇庆典辄宽免之则逐末者幸免公税重犯 者幸免刑诛尚复成何政体邪 廷臣奏言开年祝嘏楼棚其陈设物项者多请 雇北圻民匠八十人照给工钱应办再应需 彩币及花货洋货采买良难请权领官帑充 用事清据本色回纳支过者照价登库许之 放海阳北宁二省兵还 帝谓兵部曰北圻诸辖近遭疾疫惟此二省为重因 念所属弁兵之来京者原为采办庆祝楼棚材料 义所宜然且可避传染之患但闺乡远隔有此偏 灾则悬念室家之情人所不免其放之 赐京兵分班休息以工役稍简故也 召河宁总督邓文添来京命山兴宣总督阮公 焕权掌河宁总督关防兴安巡抚何叔良权 护山兴宣总督关防南定布政陈光进权护 兴安巡抚关防 兴化水尾州有白猫蛮投居于玉碗山腰等尚 省臣请令著籍纳税 蛮数四十馀人岁 征人各银二两 许之 南兴船派员自广东还言向来此省城许红毛 国人列肆十三行贮卖鸦片清人多吃之新 督林则徐以其犯禁严收其赃物至千馀桶 犹派查检未己 帝谓工部曰鸦片之为物耗人财伤人命为害甚酷 童叟皆知经降谕旨严禁矣奈贩卖此物多获厚 利故盗卖耒除则吸食者未绝因念此物赘煎皆 出洋外非本国所有向来我国派往洋程者亦己 丁宁戒饬不得暗中附带兹闻清国广东破出吃 烟大案正方搜查严禁则洋人之带来鸦片不免 转向下洲贱卖谷灵凤大船还泊沱㶞或有不肖 者贪利盗载虽汛守己有搜查定例但船中可以 藏匿者多如竹节之内来板之闲巧为暗藏查捡 亦难周到又临期检出或受财故纵或情面徇容 若不发奸摘伏则其他反得以此居奇弊何由止 其派出科道一员同锦衣管卫阮进双驿往传集 城汛及此船员弁兵役等宣旨告示何人有卖鸦 片带回多少以至巡查官兵检得真赃业为情面 不发或受贿放犯或通同贸买以图取利者听于 三日内自首免罪若不首觉出必坐死不赦再密 访铺市人家如获真赃即拏送广南查办复以安 洋船回泊芹蒢汛亦谕令嘉定按察阮文前 往告示如之既而查检二船并无买回者惟 廉访铺市捕获盗卖人赃令各按治其罪 镇西巴南县知县裴朋闻人言嘉定西宁府民 侵占地界因醉骑象越境捉打其民府派至 亦打之且言儞官先奏后斩我则先斩后奏 定边总督阮文仲以事闻朋坐革职 帝谕谴将军参赞等曰镇西新附又属关要地头朕 曾向卿等丁宁戒饬内筹军旅外抚边氓务期妥 帖人心壮我疆圉今一初分设流官而遴补县职 者裴朋其人既敢出言放肆又不问是非逢人便 打其待汉民尚如此则其待土民暴横又当何如 不知卿等平日整饬官常者何在训诲属员者又 何在且设官分职所以为民官不扰民方能抚治 如此辈者以之治汉民且不可况可使之治初附 之土民乎一有激变所关不细也兹宜廉察新设 流官有似此劣迹严参惩治傥无甚劣迹而其人 渐有骄肆贪鄙之心上民不服者亦即撤回换补 毋得稍有姑容乃合六部遴举属司主事司务或 八品人等不拘文学长短但历练诚寔可堪 牧治边氓者部各二人派往镇西分补县职 命嘉定布政黄炯驿往镇西看察情形再由驿 来京瞻觐 增设尊人府承办司员外郎主事各 吏部左参知兼管翰林院何权卒权文学优长 久陪院阁素为 帝所简知初得病 帝屡遣中使赍赐尚方参桂以疗治之及闻其卒深 为悼惜赠吏部尚书赐宋锦三枝帛五匹布 二十匹钱五百缗令承天拨船护丧归厝其 子尚幼准俟长成由部引见量与录用老母 在堂岁给钱三十缗米二十方敕地方官以 辰存问复 谕内阁日中外官员皆朝廷臣子或有似权家情况 者亦属可轸且国家恩典优施于当职之臣者理 固当然惟又推于过故之臣既无丝毫望报而厚 道益彰岂不尤为美事乎其令在京由吏兵二部 在外由地方官访察近来文自三品武自二品以 上不幸物故尚有老亲在堂而乏于养赡者准即 据寔具奏候朕恩施原谅平巡抚黎道广定祥布 政黎有本之母均年外七旬署安江巡抚吴 伯仁之母年外八旬用度不赡地方官以奏 准岁支钱米给之 道广之母钱二十五缗米 十五方有本之母钱二十 缗米十二方伯仁之母 钱三十缗米十五方 命协办天学士领工部尚书黎文德兼管翰林 院 平顺领兵阮文进卒以虎威中卫卫尉陈汝端 为平顺领兵 以神机左卫副卫尉高文殿为羽林右翊右二 卫副卫尉南定右奇管奇阮兼为神机左卫 副卫尉前军右彊奇管奇黎文勇为虎威中 卫副卫尉龙武耀武卫署副卫尉阮化为轻 骑卫副卫尉南定左奇管奇阮仲滔为耀武 卫副卫尉 户部议奏请嗣凡洋程派员回纳货物于内务 武库各即编列咨部二衙登收讫亦据寔数 各照其在内交出物项递交者须详报部司 直在二衙者登记二衙亦照数咨部存案届 清查期由部按款咨交清查员核办庶无遗 漏从之 御制诗五集刊刻工竣 自明命十八年春迄十九年 冬凡五百九篇分为十卷并 目录 二卷 赏专办匠役银一百两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二百一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