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172 中华文库
卷一百七十一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一百七十二 圣祖仁皇帝寔录 |
► 卷一百七十三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七十二 圣祖仁皇帝寔录 丙申明命十七年秋八月经略使张登桂副使尊 室帛阮得智自南圻还抵京进觐 帝召上殿慰劳者久之亲自酌酒以赐乃降 谕日经略大臣张登桂钦命前往南圻相度田土乃 能公正无私事底干成不辱朕命虽非疆埸征剿 广地开边者比而一初经理疆界分明六省人民 咸蒙乐利且又措置西宁府使漏籍蛮民尽成邑 里视与开疆拓土者无异诚堪嘉奖之至其尝黄 金游鱼一聊寓鱼水相得之意八宝寿字白玉牌 珊瑚垂缨佩一镶金玉料盏一黄金果子一尊室 帛阮得智佐理其事功亦可嘉各赏寿字白玉牌 珊瑚垂缨佩一黄金果子一玉料盖盏一张明讲 与张登桂功劳亦同赏赤如之派待卫赍往颁给 京派随办人等亦各赏予衣服 授张明讲为东阁大学士镇西将军领安河总 督以张登桂为协办大学士领兵部尚书充 机密院大臣尊室帛为吏部左侍郎阮得智 为工部右侍郞兼通政使又念机密例有夜 直张登桂经略甫回准免直半月俾得休暇 以左副都御史兼刑部右参知潘伯达充机密 院大臣阮科明何权各解机密之职专办部 务吏部右侍郞尹蕴调补刑部右侍郞 召嘉定布政尊室俍来京以吏部左侍郎黄炯 代之炯奏言臣身在外家贫子幼仰食无资 请准以俸米留家领用 帝批云赏钱米各一百留为儿女餐朕素知汝贫俸 不必撤汝性疏躁嗣要仔细免过炯既抵省上疏 云臣以不才幸蒙弃瑕录用付以封疆之责 不惟恩及臣身又及臣之儿子且疏躁二字 之训从臣麻木处痛下一鍼臣捧 朱批不觉病根顿失寔惟 圣君而慈父而严师臣身虽在千里之遥敢不凛如 咫尺兹而后请当精密以医疏慎重以医躁 庶少答生成于万一 帝批示曰痛定知痛在汝之身能日弗忘方作成人 河静募得籍外民四百人准束补为河静卫八 队 兵部奏言北圻诸省向例递年九十十一等月 照所辖在班并从戍弁兵支给药弹操演许 久谅已娴熟请自今年以后届期由管员训 练鸟枪法阵法其药弹停给 帝允其奏 准定嗣凡行幸畿内如有挑刷江心修补桥梁 道路动及民财民力者不拘辰月久近各照 随物料多寡人功轻重由承天声请给价 命广南广平和买船艘体板 广南三百片广平 五百片长十五尺 以上面四五寸以 上厚一寸上下 业户先给之直戒母得分 责于民 给水军千里镜三 如有派往洋程及出 洋巡哨带随照望 玻瓈沙 漏三京站玻瓈沙漏一 如有传报公 务察验晷刻 山兴宣总督黎文德奏言属辖明良堡 属美 良县 地 最关要请免所在九社土民拣点兵分仍据 丁数一百七十八人分为四班轮换驻守从 堡员管领杂役并免许之 以龙武右卫副卫尉潘文奠为羽林左一卫副 卫尉左保二卫卫尉潘文玖为羽林前二卫 卫尉 移建富安省城 在同春县隆渊村分隔旧莅五 百六十馀丈城之四面长各六 十丈身高八尺五 寸厚一丈五寸 旧莅在沙堆东与平伯江 稍近北为春台山逼瞰非是善地故命移之 及工竣赏应役兵民钱三千缗 演战象干教场 帝亲幸阅之因巡幸利农河观禾翌日回銮 京师大风甚雨潦水涨溢 帝御旗台观河水谓从臣日禾方结寔而遇风潦恐 或损伤但先降雨而后发风禾根之下有水可依 想亦不至于偃仆纵有损者不过一二分而已翌 日水退天微雨 帝曰俗传洗泥雨即此雨也盖草木一经水潦枝叶 泥粘久则枯悴故潦退而有微雨以洗之然后万 般花草咸赖发荣所谓雷霆之后必有雨露皇天 生物之仁此一验也承天府臣寻奏言遍看畿内 田禾低者少损高者皆秀茂人民房屋并无 倒坏 帝大悦广治亦雨潦民家倒坏至一千馀有蜗毙者 谕省臣发库钱赈恤之 广治甘露府寻湓巴栏㟐俸三州前因边警流 散者未尽回复税例多欠省臣奏请调剂特 准展缓今年银税十之五 清葩省臣奏言城外四面池畔未经砌筑请全 留下班弁兵应役 帝曰此非急务也九月潦候役使亦非辰也其缓之 改掌奇为掌卫仍秩从二品 富安护抚武炯坐免以原嘉定布政尊室俍为 富安布政护理巡抚关防炯初为边和巡抚 两次委弃城池及调补富安不能思奋又擅 留弁兵支给钱米 帝厌其庸劣令解职来京下刑部议炯竟得革职效 力 山兴宣总督黎文德请安折请凡诸地方府衙 分府兼理之县裁减县丞及量省知事吏目 帝谕曰朝廷张官置吏所以为民贵在得人不在多 数所言不为无见第员数之多寡亦视乎事之繁 简若一槩省减则事繁者或至承办不敷必须调 剂适宜方为尽善命吏部详阅妥议准定凡最要 缺之府统辖二县以上者仍设县丞并知事 一吏目二要缺之府及各县并省县丞最要 缺之府统辖只一县并要缺中简缺设知事 吏目各一最要缺之县设吏目二要缺并中 简缺设吏目一所剩知事吏目并省惟通吏 例有分班仍依故事 宁太总督黄文站请安折言省辖多有刁猾之 徒唆促诬扳屡生讼牒请凡户婚田上及杂 犯母须一一立案取供以省案牍何事已经 控拏而求息者听其退讼或已经控查而被 控在逃亦停催拏 帝谕曰朕自临御以来下诏求言虚怀纳谏凡臣下 有所建白无不量加采纳措之于行初未尝有拒 斥者黄文站武弁不学不过偏听人言非出己见 其中多属矫枉过正然其意欲以止讼若遽斥之 则不知者将谓朝廷不能容受谁敢尽言可摘送 刑部详细妥议部臣以为听受词讼所以明曲直 理冤屈若原控求息而槩听退讼则奸巧者 得售其欺而黑白终于淆混被控在逃而槩 以停催则不肖者得以幸免而良民无由伸 理督臣所请不可行也惟越鸣诬控积弊未 除嗣有此者即将原控并唆人加等治罪 帝然之 谅平署抚陈文恂请安折言二省王民均是常 行册籍乃递年在省循例送民执凭请应省 减准户部议定凡北圻沿边各省并清葩宁 平沿边府县常行丁籍以五年大修之期送 民执凭一次其常行困簿亦如之就中何年 闲有漂流复回增减荒垦者别送执凭备照 广义按察邓金鉴请安折言向例京兵塡给社 民各解将到部病兵亦必由部阅寔然后汰 回兵民两皆不便请嗣凡塡兵省派送部社 民免随病兵家贯悬远者由省验汰毋须就 部覆阅 帝准如请行惟病兵籍承天者仍由兵部照例阅汰 海阳布政阮有珪请安折言北圻向来兵逃粮 欠总由里长之冗滥请以岁计一次察核其 能否以为赏罚使之知所劝惩庶能革弊命 户部议以为立法之要在乎简易可以常行 中外大计例定以三年为准诚为不肆不拘 之良法今以天下之大里长何啻千百若年 年而稽核之一一而赏罚之则承办之下愈 觉纷繁未必其能革弊而恐更以生弊其课 期请仍旧例不必更张为也 帝曰善 清葩署按察阮国驩请安折言属辖广化府诸 土县与宁平乐土等县地势毗连逋犯易以 濳伏请派兵轮往巡哨 帝谕准量派属省管卫奇一弁兵一百前往按辖严 缉之 准定嗣凡镇西藩僚如有除授或缺出者城臣 即具以事闻患病者派医疗治物故者照例 给恤用昭一视 更定南圻田土税例初经略使张明讲张登桂 等勘度事清疏请分别等第酌定税额 各项 田原 有田租山田草田之别而山田草田又有一 二三三项之殊从前有以绳所有以亩篙征 税请改定草田一项以每十亩摘二亩为一 等三亩为二等五亩为三等草田二项一亩 半为一等二亩为二等六亩半为三等草田 二项一亩为一等一亩为二等八亩为三等 由田一项视草田二项山田二项视草田三 项山田三项以每十亩摘一亩为二等九亩 为三等不及十亩以下亦依此分项折算起 科田亩田租原无等第并官田公田与应给 社民同耕者不论山草何项田均照每十亩 二亩一等三亩二等五亩三等之例征租各 项土桑根蔗土芙园为一项榔园芋豆土宅 为二项青竹土椰菜田为三项惟椒园有以 株数起征有以所数起征及盐田别有盐税 仍依向瓣他如原征田而今前成鱼池等所 由地方照从潭池例 定税听所在民领征 事下户部详议至是奏 上 草田一项请依原议每十亩以二亩为一 等三亩为二等五亩为三等馀二项定以 一亩半为一等二亩半为二等六亩为三等 三项一亩为一等二亩为二等七亩为三等 山田一项视草田二项二项视草田三项三 项以半亩为一等一亩半为二等八亩为三 等岁微租粟一等每亩四十升二等三十升 三等二十升什物钱亩各三陌各项土岁征 税钱一顶每亩二缗二陌二项一缗一陌三 项六陌至如田亩田租二项请照凡公田者 著为公田项私田者著为私田项椒园亦计 亩征之母须槩依向例馀如原议其应征税 额均以本 年起科 帝谕日南圻地本沃饶非他诸辖肥瘠不齐者比即 如一处之田均是一项稻黍之所宜节候之早晚 未尝不同今却于十亩中摘出二亩为一等三亩 为二等五亩为三等税例亦随等而差分试思同 一处田耕作原非一户则当以何者为一何者为 二何者为三经略臣谅不能一一亲履不过亿度 彊分部臣亦但据纸上从而斟酌揆之物理人情 均为未当况田既有许多等第税额轻重各殊将 来增垦者不免有所避就竟启奸民诈冒之端而 不肖吏胥或得缘此以为挪移之囊橐且田赋国 之大政须立经常简易之法可令愚下小民一目 便知而册籍不至纷繁方为妥便何必细分差等 为也兹六省田畴既有亩篙尺寸疆索截然但就 中草田视山田稍胜耳曷若就此酌量分别用昭 平适之为愈乎其准定不拘等第但以草田山田 为别凡原名田租田亩官田公田与应给社民同 耕之田公者为公草田项私者为私草田项其税 例不论公私均定为草田项每亩岁征租粟二十 六升山田项二十三升什物钱各三陌各项土及 盐田鱼池栽植之所宜者原有不齐所产之物亦 有贵贱定为桑根蔗土芙园每亩岁征税钱二缗 榔园一缗四陌芋豆土宅八陌青竹椰叶四陌椒 园每亩岁征椒税三十斤盐田每亩岁征盐税七 方永为定则嗣有日增垦治按项供输惟鱼池等 所大小不同殆难遽定准由地方照潭池例酌定 税课交民领征其原寓禄白粳供顿等名色并免 凡此新定税额惟正之供姑念事属一初未忍遽 责其输纳加恩各项田本年租税仍旧征收至明 命十八年照新例应征钱粟三分蠲二十九年蠲 一二十年全征之土税盐税各项亦加恩本年征 从前例来年照新例全征再准以明命十八年为 始地方官将是年田上税例依新定额汇修奏册 二要于四月旬发递备考夫六省土地肥饶粟米 狼戾旧例有田一亩而所征租粟至五十馀升者 诚以殷富甲于诸辖也第田地广漠而亩篙尺寸 从无画定东西界限尚未分明傥民闲或有争讼 即是非真赝册籍无征虽廉明之吏想亦无从勘 断朕此番派出大臣经理本欲正疆界而杜争端 使小民得均其利而已国家富有四海所乏非财 原非为聚敛重征而费此一番注措也兹勘办清 妥复为之量定税例弘施宽典视之通国诸辖犹 觉尚轻尔督抚布按等各宜仰体朕意广行宣示 至如吾民久为朝廷赤子百十馀年食德饮和日 渐声教前者因疆界未分富者霸占贫者反为富 者所役以致俯仰无资今田土分明咸蒙乐利兵 者宜安于行伍民者宜乐于供输毋逋逃毋积欠 则财可充饷兵可卫民内无不轨之徒外无窥窬 之望谅可闾里相安共享万年昇平之福矣其这 谕缮给六省各一再誊黄分送府县总里悬挂咸 使闻知 户部奏言理民之道自地著始是以田土必以 亩篙等第为之经界通国诸辖莫不皆然乃 平顺向来因循旧习田上犹有称为顷所疆 界不明豪富者得以巧为争占请照依经理 南圻各省之例派出京员前往勘度再庆和 土宜芙园犹著为顷所亦请由省臣勘度酌 定税例 帝然之命户部侍郎陶致富带随部司往会平顺省 臣勘办及勘度事清准定税例以明命十八 年起征为始 田九千五十一顷所度成四万 二千馀亩分为山草二项草田 岁征每亩租粟二十六升山田二十三升什 物钱各三陌土三百八十顷度成三千二百 馀亩桑根蔗土芙园岁征每亩税钱二缗榔 园一缗四陌芋豆花利土宅八陌盐田二百 五十四所度成三百馀亩岁征每亩 盐七方折纳每十方钱二缗五陌 赏陶致 富加一级纱三卷省臣府县各赏加一级庆 和寻亦奏上准依平顺芙税征之 以兵部侍郎黎文忠为承天府尹 初设尊人府职官尊人府尊人令一左右尊正 各一左右尊人各一 掌皇族之属籍以辰修 辑 玉牒辨昭穆序爵禄均其惠养而布之教合凡尊人 府一切事务悉以兼掌亲疏之属胥受治焉 左右尊卿各一 掌尊室之籍稽承袭次序秩 俸等差及养给贫幼优恤婚 丧之事并书其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 谥以备 牒谱记载从尊人令左右尊正左右尊人赞理其事 自尊人令至左右尊卿品秩无印定皆候旨 除授 兼摄 左右佐理各一 秩正四品以朝官兼量 凡府内有所施行辰加 检摄其自尊人令至左右尊卿等有不合处 随事匡正傥谏阻不从即专折以闻至如一 切公务不得预议奏 折不预连名画题 增设礼科给事中京畿 道监察御史各一 与本衙照常办事再兼稽 核尊人府事务凡府丙承 办如有不公不法及欺蔽専辄办理不合据 寔核奏其谷系司教尊室人员衙丙承办人 役如有旷废及侵欺 奸弊察果听得纠参 以 皇长子长庆公兼摄左尊正寿春公绵定兼摄右尊 正宁顺公绵宜兼摄左尊人富平公绵安兼 摄右尊人吏部左侍郎尊室帛兼摄左尊卿 銮驾卫尉尊室详兼摄右尊卿给尊人府印 篆其司教仍旧设置承办司官吏原设司务 八九品书吏各二未八流十五增设员外郎 主事司务各一八九品书吏各二未八流五 准以端本堂权为会办之所堂之左一闲安 设印篆由兵部量拨弁兵二十与承办司员 役留此守护岁给公需钱一百缗寻准礼部 议定典例施行之 一递 年 郊祀 庙飨诸大礼玆正旦端阳冬至岁除诸节日会同礼 部拟派皇子诸公及文武大臣奉充行礼先 期具奏得旨后循例咨送一递年清明节会 同礼部拟派皇子诸公并尊室人员恭诣诸 尊陵行礼亦先期具奏一凡 列庙朔望礼并三元七夕中秋重阳诸节 太庙由亲公 世庙奉先殿由皇子公皇子均会同礼部拟派轮班 行礼 肇庙 兴庙仍派委祠祭尊室等员行礼如不期有荐新礼 转报皇于诸公据次行礼一纂修 王牒尊谱凡遇己丁己辛癸等年先期请旨特派纂 辑一凡有攽布教令钦送各系司教宣示通 知一尊室有所陈请事应奏者即以上闻候 旨裁定一尊室各系红白二礼例钱验寔考 给岁终汇册由户部题销一凡尊室俸例并 奉有赏赐转饬司教按数分给有侵亏蒙混 者参之一诸王公以下有年少溺于逸乐耽 丝竹狎优伶及于城之内外关厢放鹰鹞扰 居民者察验核奏闲散尊室有犯者亦如之 一尊室人员不得滥交匪人其轻薄好事之 徒不得延训子弟及与为容纳违者严参一 在监尊生例以六十人为限就中各系弟子 如有颖敏好学者不拘多寡均据寔题明候 旨补人生员以资教育察有怠惰游戏学行 不进者声请斥削一凡有挑选在监尊生由 监臣拣选在系由系长察择如有学行才艺 可堪甄录者会同保结由府察核各以名闻 候备简放一凡丑辰未戌等年转饬各系司 教详遴尊室闲散人员其年富力彊而资质 颖异者补尊室学生干敏者补设卫司均随 材拣出汇奏候旨录用一尊俸册三年一修 循例分项具奏候旨一凡尊室各司文自司 务武自率队遇有缺出照例应挑选尊室人 充补者据部报知秉公遴选汇奏候旨一凡 尊室人等闲有散居返回自认尊籍者送系 长验明世次名字仍详加察核事状具由题 明候指定夺傥有用情蒙混者摘参以杜幸 冒一诸皇子公奉充兼摄府务凡衙内事有 应奏者冠以尊人府职衔馀但称子臣名以 合事体一尊人府印豪其锁钥由左尊正专 掌右尊正左右尊人及左右尊卿会同封志 凡衙内有应奏并行知在京诸衙公务方得 行用其有应各送在外诸地方者事属何部 即由是部转各凭办毋得径各一凡与部会 衔者在年号后双用印篆府印在前部印在 后其署名画题亦由班夫上下为序一文移 款式如行在京文衙九卿武衙诸军营管领 用若移行内阁内务武库及诸寺院监用照 会来文用各呈仍依向例惟行诸王公各府 事关本衙公务者行文用吞移来文亦用咨 移馀非衙事其兼摄皇子公与诸皇子亲公 转相往复上行用吞呈平行用咨移下行用 照会均照随长幼夫序为差等俾有分别 北圻诸辖税课多迟欠户部参奏言其弊多由 总里干没不肯完纳以图蠲赦所在地方并 催征等或慕悦民之名或徇行求之利或以 积欠非其年分蔑不关怀所以致此 帝命传谕河静以北诸地方官以至府县各照本年 尚欠与上年留欠钱粟加心催督要于年内 全完纵未能亦要得七分以上方与免罪不 及七分者交议不贷 准定嗣凡诸衙查拟一应折价责赔帑项其所 司定价准科道详细稽核有不合者参奏徇 隐有罪 向例无查 核专衙 放虎威中卫弁兵回贯休息免其分班以其向 来征戍勤劳家贯又远故也 工部奏言各色工匠由部总摄而人数无册籍 可凭有事稽查动烦咨问请嗣至四月期修 诸地方兵额别修工匠数目咨册送部备照 许之 发南圻囚犯充镇西城屯田 谕白镇西城一初开拓田地肥饶而尚多荒莽经命 驻防弁兵使之屯田现得四百铨亩若以渐开垦 则土地日辟粟米盈馀诚足为千万世无穷之利 因念军流徒囚等犯久在拘留亦属无益曷若充 为屯田使彼得以勤于垦治又与腊民闲杂以居 兼可使之习染汉风是亦用夏变夷之一道其合 定边隆祥安河六省将在监军流徒及为兵囚犯 送交镇西将军参赞等并与在城军流徒为兵等 犯照随情罪重轻其徒囚并为兵等充为屯田兵 军流仍旧镣锁亦充田所屯植仍量给耕牛田器 使之开垦原为兵者月给钱五陌米一方馀止给 米俟成田后停给其有妻子愿从者听再准将军 参赞当面开示彼等各宜安分守法勤力营生俾 田地日增生齿益繁以壮藩翰之卫寻复发广平 以南至平顺役徒及为兵囚犯均充镇西屯 田兵谕令各出力开垦田土所得粟米私自 食用准免二年租税至三年按例起科满四 年后凡原得徒罪以下如有家产愿留则留 不愿者放回原籍惟原得军流以上罪名开 释为兵者不在放回之例 海云关驿递片奏来京迟至二辰前途站夫各 杖责因命申谕京外各站嗣凡驿递文书或 由最紧次紧常行各照原定期限毋得稽缓 违者在内由通政司在外由按察使司查核 惩办若马上飞递驰递及海云关递奏均事 关紧要傥有稽延辰刻加等罪之 兴化募得广平以南籍外民五十人准置为属 省巡城队 高平省臣奏言在省仓储未裕而一岁所入不 足以供所出请至秋成派人分往市铺加价 籴米以备支放许之复令谅山转给库钱一 万缗北宁再运于谅山如数 改定提督秩正二品 原从 二品 京城提督阮文美河 宁提督黄文隐准各以原从二品衔陞署 以署河宁提督黄文隐署理清葩总督其关防 准与布按护理会同办事山西领兵尊室弼 陞署河宁提督准嗣凡奏报军务如属兵机 关紧者提督亦预画题署名在总督之下馀 常事各有专司母须兼预 以河内领兵武廷光转补山西领兵北宁副领 兵范绯陞署河内领兵虎威中卫署卫尉甲 文新改为从三品卫尉充北宁副领兵清葩 领兵武文薰调补广南领兵又安领兵阮文 祈转补清葩领兵广南副领兵阮久德陞正 三品卫尉署乂安领兵 增设广南领兵官平定副领兵官各 广南原 设领兵 一副领兵一平定原设领兵一至是 重拣兵丁束补卫奇多数故增之 以新补 领兵武文薰改授掌卫作为广南领兵龙武 前卫副卫尉阮有正充补平定副领兵广南 领兵阮文谅仍专管安奠二城定海炮台沱 㶞汛所弁兵 增设海云关防守尉一 原设 一员 向例驻防弁兵月 一换防守尉长驻 帝以此处山岚稍重改为弁兵十五日一换防守尉 月一换 增设内务府员役 司务八九品书吏各 二未八流书吏五 准定嗣凡武库收支物项应用衡秤除不及 百二十斤馀自一百二十斤以上者受秤一 次以一百二十斤左右为定则向来受秤多 寡未有限定持衡者不免随意低昻以为侵 亏地步故立此法以杜奸诈 兵部奏言舞佾登歌所以用之 郊庙飨祀及朝贺天礼诚不可阙而舞佾之数但要 足充应办可以成礼而已前者礼部议请增 募清平署四队诚恐无赖之辈冒名顶著不 免惹出弊端迨至催集之期躲避稽延又多 不便且舞佾不过用以粉饰礼容礼成而止 何必预设多数至于十队况舞蹈登歌自有 音节凡人皆可习而能而羽旄干戚蹈厉奋 扬所以征文治武功之盛则戎行之士习而 行之固无不可何必待于唱儿歌工之素习 然后可行乎且佾舞人数应用止二百六十 八人而现在京兵六十馀卫若于其中摘出 演习行礼岂不绰然馀裕又何必更费诸省 募立为也其清平署原额一二三三队并南 义平富等省唱儿四十人原隶清平署三队 请应留额有缺者所管增募务足一百五十 人常川应直以备临期演戏嗣届大礼期请 由礼部照数咨摘在京诸营卫兵知歌曲者 交清平署预先演习以充舞佾事已回伍 帝从其议复令广治广南广义照原隶清平署第四 第五第九等队拣其精于艺者充补清平署 三队馀抽回民籍受差寻束新拣二十人并 与现数八十人为一二两队常川应直新拣 五十一人为三队分番轮代 帝谓礼部曰向来朔望之期设常朝礼礼成升殿文 武百官皆分班侍立而皇子诸公偃然独坐殊未 合礼准嗣后如有宣召赐茶方得左右侍坐以肃 朝仪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七十二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