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一百六十二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一百六十三 圣祖仁皇帝寔录
卷一百六十四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六十三 圣祖仁皇帝寔录 乙未明命十六年冬十二月命镌刻 皇帝之玺永为世宝 玺白玉质方二寸五分厚 一寸上雕双龙钮高九分 改铸廷臣之印向来廷议用公同印 帝念公同二字诸衙亦可通用文义耒别乃改为廷 臣之印令有司更铸凡廷臣有议奏施行事 务者用之 准定递年 郊祀均千二月中戊以前蠲吉命卜并改定社稷历 代文庙武庙祭期 递年二月中句戊日祭社 稷癸日祭历代下旬丁日 祭文庙己日糸武庙八月上句戊日祭社稷 癸日祭历代中旬丁日祭又庙已日祭武庙 改置治平巡抚初分辖设官北直置平治总督 嗣以二辖近畿事简复令裁省至是命改广 治巡抚为治平巡抚犹南直南义以内为重 换制关防牙篆给之 以刑部左参知阮公焕陞署刑部尚书署刑部 尚书裴溥调署工部尚书左副都御史潘伯 达兼刑部右参知仍充机密院大臣郎中办 理工部权办阁务黎伯秀补授吏部左侍郎 翰林院侍讲学士黄炯补授礼部左侍郎仍 充办内阁事务 海安总督阮公著奏言锦江峩黄社界接北宁 良才地辖水陆多岐匪徒常潜聚窃发方民 屡被其害请设立屯堡派属省管卫奇一弁 兵二百驻守年一更换许之 山兴宣总督黎文德亲领弁兵千馀进抵宣光 省城调度军务疏言永奠贼伙前经溃散其 在底定者于官兵未到之先亦为土目土民 杀败擒斩十数犯知事阮文勤已复县莅惟 逆仕逆硕犹在漏网则恶荄未除不免为方 民之戚而此处山林连络如欲搜索势亦难 周拟应增派官兵为之声势因而抚诱其民 使之分头截拏或可就事业已商委署布政 陈玉琳带同新调宣光副领兵黄忠厚统领 弁兵八百馀兼领前派各道兵进往二县随 机剿捕凡所到开示招抚俾土目土民争相 出力务获逆仕逆硕到案再黄忠厚抵军请 即撤阮登庆回山西供职 帝批示曰事机甚好尔调度亦是能擒斩逆仕逆硕 方绝恶荄尔宜勉而又勉也复面谕机密大臣密 咨之曰曩者逆云煽变阮广凯与之同谋寻因势 穷出首累催就省托故不行并伪党阮允高麻仕 荥农廷典阮世增等五犯均有旨拏禁尚末到案 可乘此机会或催来从征因而掩捕或密饬弁兵 借以巡捕为名经过其地随机袭拏则一举成擒 易于为力傥彼前心抗拒即移兵击之蔑有不克 之理母使闻风兔脱重烦一番派兵搜索转生辣 手也 命廷臣挑选六部行走举人国子监监生分发 诸地方候补坐监荫生经同监生课核者亦 准同挑永以为例其尊生例至开年方届挑 期令监臣会同学正先将明命十一年以前 八监察核汇册并交廷臣挑选及荫生尊生 中挑者分发候补准照举人监生廪例支给 之 海安总督阮公著奏言久安河道上自沂川溃 口下至文溪两岸均有护堤一派涌注到文 溪江岐而为二多是浅狭萦回上流之水其 势不能顺畅请量拨水势所及六县 唐安唐 豪青沔 嘉禄四 岐永赖 民应役其浅狭者深广之萦回者直 截之总计凡一万三千馀丈 帝谕曰海阳之与兴安地势毗连所请于下流处施 功原以大河之水由新河灌八为虑殊不思珥河 大流直放于南定尾闾诸海口前者久安河之濬 只别开一派以杀其流非是挈流下注而海阳江 派多岐又近海口亦易于宣泄疏通何须作此过 计况河工重大本年濬久安河经三省并力合作 三四月闲尚有未竣之处今所拟改截挑刮诸段 落至一万三千馀丈之多工程较倍岂六县民力 之所独堪寔有行不著处其停之 准定南圻六省并镇西城及诸屯堡分置炮辆 嘉定省城大轮车讨逆将军铜炮二雄威将 军铜炮一讨逆将军铜炮四平伪中将军铜 炮三过山铜炮十六红衣钢炮十光化城红 衣钢炮四成功钢炮二过山铜炮六交口右 堡红衣钢炮二过山铜炮八西花禄江二堡 过山铜炮各四过山铁炮各二凡七十辆边 和省城平伪中将军铜炮四过山铜炮十二 红衣钢炮六交口左堡红衣钢炮二过山铜 炮八凡三十二辆永隆省城大轮车讨逆将 军钢炮二讨逆将军铜炮四过山铜炮十六 红衣钢炮十劈山钢炮四凡三十六辆定祥 省城大轮车讨逆将军钢炮二过山铜炮十 红衣钢炮八劈山钢炮二凡二十二辆安江 省城大轮车讨逆将军铜炮武功将军铜炮 各一过山铜炮二十红衣钢炮十二劈山钢 炮二朱笃城红衣钢炮十劈山钢炮二过山 铜炮十朱江堡红衣钢炮二过山铜炮六新 洲安乐二堡红衣钢炮各二过山铜炮各六 炉安汛红衣钢炮二过山铁炮四永济永元 局当三堡过山铁炮各四凡一百辆河仙省 城大轮重讨逆将军铜破二劈山钢炮四过 山钢碳十红衣钢炮六镇边堡红衣钢炮四 过山铜炮六富国堡劈山钢炮过山铜炮各 四金屿炮台劈山钢礅四过山铜炮六芙蓉 长垒劈山钢炮十过山铜炮二十凡八十辆 镇西城大轮车讨逆将军铜炮威胜将军铜 炮冲霄铜破各二讨逆将军铜炮四过山铜 炮一百有八红衣钢炮劈山钢炮各二凡一 百二十 二辆 给广南水卫戎服凡遇有差派及西洋船投泊 有盘查弹压者穿挂之 以原桓勇卫卫尉阮文既为水军八卫卫尉原 奋勇卫副卫尉潘公贵为水军九卫副卫尉 内阁侍郎黄烔以文班久无遵旨举知而言官 亦不举劾上疏参奏言春初奉有明谕在京 文自协办尚书至郎中各举所知至兹惟有 阮科明疏举尹蕴其馀并无所举岂见谕旨 内所谓若有居心不肖往来情面囊橐私谋 等语辄云吾君既不我谅则惟上自择纵有 清问自有知臣莫若君之说可以逃责欤抑 见谕旨内所谓如真知确见果有其人则举 傥无其人则止勿得滥及非人必干吏议等 语即执此为借口而不之举欤夫天生一世 人足了一世事岂借才于异代然后可以举 乎今乃徒知贡举非人吏议为可畏殊不知 制书有违条律之尤可惧也若曰无其人则 止何乃如此多人竟无一有所知者若是其 同欤臣每见近来有按察府县及教官之缺 今日奉有旨交廷臣择举补授明日即有以 应之者抑视其缺何如自有意中人在而此 谕文则犹泛言未知所举者厥后竟何著落 故不敢轻举欤借曰忘之则臣子之于君父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若以部务繁多为辞而 曰姑且曰行将则朝廷正紧需人岂容姑息 矧举而不能先大学所谓慢也慢之一字岂 人臣之可以事君也哉且言官之设凡事可 言者无论巨细皆得言之乃此一桩大事而 相视缄默岂以其中多大臣故左副都御史 潘伯达及诸科道等惮势而不敢言欤抑潘 伯达亦在其中而科道等自讳其长官而不 言欤何以自孟春至仲冬为日不为不久向 非今夏多了一闰则岁已告周矣而煌煌明 谕竟束之高阁曾无一人问及者必终付之 不问矣臣忝预班末宁得罪于巨室不宁有 隐于大君也疏上合六部并都察院回奏或 称过于慎重未敢率举或称品高未举致犹 需待各自陈明认罪至如疏内所参多有抗 辩者 帝论曰夫为治以人才为急朕临御以来侧席思贤 经谕令各举所知原欲广明扬之路且以人事君 人臣之职但须无愧自足对敭若夫知人一事从 古亦以为难如确闻其人果有政绩贤声或取其 出身正途或察其人品端正自可以之应举朕岂 责其必知交切密然后谙其才行乎何得郑重太 过以至稽延久无所举况官品有高下之殊而臣 分则无彼此之别如侍郎虽与尚书参知有闲然 亦身列朝官郞中亦是小堂官则举尔所知自关 分事当仁岂可让乎何必迟回观望必欲后人均 有未合之处姑传旨申饬惟潘伯达乃是言官却 以己未能举不敢责人则寔有关两责其传旨严 饬兹准各按品续举或二三人或五六人会同保 举一人亦可但要磪知是人可堪是职全不著半 点私心以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斯可矣再黄炯 见人不合即以指参未尝不是但辞语失之过激 如所云吾君既不我谅即惟上自择纵有清问自 有知臣莫若云云如黄烔果见闻有其人其言寔 状可指即宜参奏以治其罪方是正理若无其人 其言岂应凭空撰出不尽心臣职之语令人何能 当受得起且在班如此其多岂无贤不肖之别竟 一笔抹去亦属失当黄炯亦传旨申饬俾知朕凡 事要期允当用昭无党无偏者也 命安江摘京派虎威右卫弁兵二百前往河仙 充戍原永隆戍兵二百换回安江以严边备 帝谕镇西将军参赞张明讲黎大纲曰镇西城乃边 陲重地设置一初虽抚御堤防正关要著而蛮地 久隶版章蛮民亦吾赤子必须开诱引掖使之日 染汉风且农桑教养寔为王政之始近闻此处地 势广漠肥饶又多产牛耕作亦属便易但其俗治 地则专用䦆锸而不识牛耕播谷则仅给饔餐而 无有畜积至于布帛鸭豕亦民闲日用之常而价 值太昂布一匹有至五六缗鸭一觜有至二缗者 总缘蛮俗愚惰不知勤力树畜所致也准尔等子 边防讲武之暇化导其民教以牛耕多植禾谷俾 地无遗利家有馀赀又广树桑麻以为布帛多养 豕鸭以资食用凡一切常需均要学习汉民勤于 生理以至言语则使之渐习汉音饮食衣服亦使 之渐从汉俗此外尚有应革其陋而简便易行者 亦随宜开导谅他虽蛮貊亦有知能况我兵现设 屯田与之偕处则相观为善感化已有其机惟革 俗以渐要宜徐徐训诲不可过于程督随其先后 次第举行使之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熏陶浸染用 夏变夷此亦移风易俗之一道也其善体而行之 复命遴出六部诸衙属司八九品并未八流 书吏五十二人充补镇西城安边司 平顺辖民有潘文富者方官兵进剿蛮匪愿出 家赀 米五 百方 以助军饷有旨由部记名候赏寻 因病没省臣以奏准免其子身税兵徭十年 嘉定送到首丁一百八十馀犯刑部议处多有 未当 帝谕曰当逆儴起变之初与贼同事者不过回良花 顺及囚丁耳然亦不满三百之数傥非无赖棍徒 幸灾助乱群然附和则贼何能为哉顾乃狐朋鼠 党聚蚊成雷罪恶诚属深重及势穷力屈始肯出 头于律已不准首矣尔部宜再加详议其为所胁 从随即出首情有可原者量与宽减馀甘心从贼 抗拒官兵迨知必死然后出首者按律重治以正 其罪及议上准照情罪较重者八十馀犯各坐斩 候馀量减发军发兵有差有原藩顺奇正队 长黎铜于逆儴煽变之夜独与总督阮文桂 出力格斗身带重伤嗣而逆伙据城造反北 顺回良皆为党羽而铜以北人不为所浼始 终隶从官兵捕务 帝闻而嘉之令刑部催问授为太原太雄奇该队 富安省臣奏言土蛮各册前者乘闲滋事今其 民相率首服备物 象牙鹿茸 犀角琦喃 为贽情愿供输 税例 帝以 蛮獠无知准免其罪而许之 承天广治广平米价尚昂谕本年留欠租粟均 缓至来夏征之又以广平安代安袅锦里诸 源税非其所产 黑色纹布白粗 布速香铁火刀 准代纳钱以 本年为始 命嘉定永隆定祥和买米粒各五万方输京 给在京各卫队管卫率队戎服凡遇 郊庙朝贺诸大礼及差派重事者服之惟监城翊保 二卫不预 命掌奇阮进林兼管翊保卫 追论原掌后军领北城总镇黎质罪吏部左侍 郎黎伯秀以质平生言行不道不臣应得死 罪者六 质与黎文悦阴图伊霍之事为二奴 泄言竟扑杀之以灭其口一也屡次 恳请赏与皇子为养子欲蹈杨坚后父之故 智二也欲其女正位宫中不遂出言怨望三 也尝说与黎文悦云人言天与君及父母为 臣为子虽有不平亦不敢怒而独我皆敢怒 四也又云上恃郑怀德阮有慎为心腹只须 数百人八朝大喝一声则此辈伏地惟我所 为五也又云国姓改为尊室皆怀德等依 阿怂恿可将于庙门斩首以正其罪六也 大 罪者十 在北城日岁首点兵登五门楼正坐 无人臣礼一也递年海运以私货配 载官船二也与黎文悦上表辞官以要君三 也生杀与夺事多专辄四也枉法受财盈千 累万五也陈奏不合有旨不允辄令回纳黎 文悦阻之乃止六也私养先朝宫人肆无忌 惮七也公厅僭起锺楼鼓楼八也黎惟清罪 案已成犹与黎文悦要请别议九也调补管 奇管府请以文 差施行十也 上疏参奏请下廷议明正罪 名俾百世奸谋知戒 帝谕曰黎质性本豺狼行同鬼魊为臣则不忠不正 处事则大奸天恶事事妄为人人切齿岂止所奏 十六罪而已哉前者彼与黎文悦虽怀不臣之心 而人不肯从必不敢发且以一品大臣虽有奸谋 未经臣民诉告不忍遽加大辟彼等寻伏冥诛想 天纲已不漏矣故亦不屑提起今既为人追参则 公是公非自有朝章朝论且彼生前萌心不轨虽 其亲属亦且心知其败阴斥其非况凡人皆有知 能见者谁无愤恨但畏其势焰莫之告发耳断不 肯朋党阿从以取灭亡之理今不必株蔓查究或 致波及无辜准廷臣止将黎质本身照原参十六 条明定罪名并其妻子按律议处惟出嫁之女及 孙男年幼免之廷议佥称质不法不忠大奸天恶 当得凌迟罪六斩罪八绞罪二其犯分干常 阴图不轨应坐反逆问以凌迟第已伏冥诛 请追夺告身剖棺戮尸枭首示戒其父母原 得封赠诰敕并追夺其妻黎氏瑳会与同谋 拟斩立决馀亲属缘坐家产籍没各按律定 拟 帝曰春秋无将汉法不道所拟罪名诚为信案第案 情重大尚欲参之在外诸大臣以广公论准刑部 抄给镇西城将军及诸省督抚各一道俾各以意 见耑折具奏总督阮公著言质原在城日招立募 兵二十馀奇人数几至二万所设奇号以安 北定北为名确是阴植党羽预图不轨请将 此一条并与原参为十七亦问反逆不道之 刑兴安巡抚何叔良言犯妻黎氏瑳同居知 情请改问凌迟处死定祥护抚陈文宣言犯 侄黎刚既是期亲又属年长请问缘坐斩决 广安护抚黎育德言犯之孙男尚幼请由所 在地方管束馀并请依廷议 帝复谕曰可见天理在人公论不泯奸臣蓄祸万口 同辞足为千古铁案且黎质与黎文悦狼狈为奸 罪恶深重擢发难敷剖其棺而戮其尸诚不为柱 第质与悦其罪亦同前者悦既不剖棺戮尸则质 之枯骨玆亦不屑加刑其令平富总督武春谨即 将黎质封墓刬坏俾成平地再竖碣石刻于其上 大书奸臣黎质伏法处等字以为万世奸贼者戒 其妻黎氏瑳原与同居预知反逆阴谋问以极刑 亦所应得但彼妇人不屑遽尔正法黎氏瑳及其 子黎瑾黎张黎常黎骑等各改为斩监候馀妇女 六人并犯侄黎刚及孙男等并准放释再黎质在 原北城日久浚民膏血财物累万盈千今存者仅 止数万不屑八官准所在各地方照所籍财产其 公田土者交所在社民充为公田土项照例起科 私田土并一切财产变价就近登库报刑部按数 转咨河内支出库钱分送北圻诸省别贮散给穷 民以舒黎元之愤仍准将此谕录发在京诸衙门 在外诸直省咸使知之 黎瑾黎张黎常黎骑至十 九年秋审并处决黎氏瑳 发原贯 为奴 帝临朝命内阁读清嘉庆年闲数和珅罪恶谕文至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之句 帝曰父道之善者虽千万年守之可也傥有不善即 当改之乃所以为孝也且和珅之罪不过止于贪 污而法已必行视与黎文悦黎质不臣之罪为何 如哉朕之含容亦久矣 礼部奏言 太庙 兴庙崇建之始均有石碑纪事插八砖壁碑面镌刻 督办诸臣姓名且诸臣中有权阉黎文悦及 其弟黎文丰在焉请饬匠刬去再臣工姓名 而列于 宗庙尊严之处殊为未妥其 太庙碑一请移置于右方堂西壁东向 兴庙碑二移置于左边祀器库正中闲东壁西向从 之 帝谓内阁曰向来制造物项诸衙往往率凭工匠编 领辄自批准就中浮冒者多即如近日制式鞋一 对令覆核则原领洋布麻皮多属浮冒他可知矣 其传谕诸衙门并督工等凡制造所需物料须详 细稽核务要适用有浮高者减之毋得一听工匠 用意挥霍及槩援成案含糊支领违者罪之又匠 局习制镀金银假珍珠之法已得谙熟准于公暇 私自造卖支用在所不禁但须向人说明是假是 镀不得冒称真货欺人以邀厚价犯者坐死 兴化省臣奏言琼秫堡冲要地头而水土稍平 不甚岚瘴曩委所在民自守恐非得力请摘 派属省率队一弁兵三十前往驻防三月 换许之 帝谓侍臣曰高平地多岚瘴戍兵往往不服水土至 有病故者盖由始至不耐耳若久居则人烟渐广 水土可惯何毒之足虑哉向者廿露亦多瘴毒自 府县一设官兵留驻生齿日繁其毒亦随减息由 此观之岂有地而不可居者乎 分设清葩绍化府为绍化广化二府绍化原领 县七地势广漠准以瑞原东山安定三县仍 为绍化府兼理瑞原统辖东山安定摘永禄 锦水石城广地四县增设为广化府兼理永 禄统辖锦水石城广地又以寿春县蚕州丁 田无几令合寿春县与琅政州为一改为良 政州蚕州与关椰州为一改为关化州其新 设广化府置管府知府教授各一锦水石城 广地三县良政关化二州各置流官知县知 州兼掌教职 荫授望阁功臣掌奇段福新之孙段福鸾为恩 骑尉 准定嗣凡又安术户采纳铁木其长自十一尺 以上较与例定 以十尺十五尺 二十尺为限 有剩出者均 留全株毋须截减如式仍通算折除税例以 便于民 设广平雄山健溪广要诸堡 均属平 政县 先是平政 县劫发二所声音多属河静人命省臣详察 地势应设屯汛之处妥议以闻至是奏言省 辖横山北上一带林峦重叠界接河静其中 荔馆健巡等处各有路径奸细常由此潜行 最为关要请于荔馆设一汛名曰雄山以附 近民五十人驻防免其徭役于健巡设一汛 名日健溪以新募广平奇五队弁兵五十人 分为二班附以土民轮守又关上山溪瘴毒 远隔民居其原戍弁兵二十人请移回存江 旧堡 在江 之北 量摘六七人留关讥察十日一换 帝准兵部覆议雄山健溪各设堡一广安站近在洊 江并设为广安堡移关上戍兵与站兵于此 同驻馀依所请 山兴宣总督黎文德奏言宣光省前派捕弁副 卫尉范文开等进抵云中匪伙先已散去得 报即已咨饬署布政陈玉琳紧督兵勇前进 副领兵阮登庆道兵由大沔想日下亦已会 齐矣 帝谕曰此匪不过穷困无依乘闲劫掠谋生经为土 民剿杀又闻官兵进至先自逃窜穷林断亦无他 伎俩今陈玉琳黄忠厚并前派阮登庆范文开等 谅已齐抵云中兵勇厚集尔宜转饬多方探访首 犯逆仕逆硕等藏匿处所跟捕务获立即撤回母 庸引日稽留冲冒烟瘴再匪徒已经溃散不复重 劳征剿其节次派往名色兵勇须量留足充分派 馀悉撤之德寻奏言范文开等驻兵云中四下查 缉又派会太原省捕弁侦探匪党没无影迹 巡兵勇不习水土患病者多已回顿永奠县 所且逆仕逆硕先已远飏陈玉琳道兵到处 想亦难从搜捕再军饷路远运给良难若责 之所在出卖供需未免拮据更兼节值隆冬 我兵在此暴露寒冷必至患病日滋请令陈 玉琳抚诱土民宽展之以旬月俾协力探访 则逆仕逆硕今虽远窜终亦难逃天网其永 奠底定二县所量拨近在土勇附守措置就 清陈玉琳与各道官兵并请撤还 帝批示曰竟弗能擒斩首通到案以绝恶荄殊为可 恨久驻无益势不得不撤矣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六十三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