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一百五十八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一百五十九 圣祖仁皇帝寔录
卷一百六十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五十九 圣祖仁皇帝寔录 乙未明命十六年秋九月初置水师提督秩正二 品以神策中营统制兼领水军武交徐改授 水军提督权署神策后营统制裴公暄兼领 中营印篆 以该队权差龙武前卫副卫尉潘大松为神策 班直左卫副卫尉 换给演国公阮福忠正管右翼寄尊室交祀事 钱嘉隆初给演国公祀田一百亩在蓝田诗 翁二社尊室文祀田三十亩在罗帷社 均属 广治 省 岁取借耕钱粟以供祀事至是准户部议 换给钱文演国公岁五百缗尊室文岁一百 缗监守者由广治库祇领其田听所在民均 耕纳税 改给望阁功臣掌奇阮文威墓夫二人 原给 七人 平定募兵平定奇十队节次逃死病汰仅存一 百馀人准束为一二两队仍饬属募充一奇 十队之数 帝谓机密院曰曩者宁平兴化宣光太原谅山高平 诸土民自作不靖只缘因循王俗多有私造鸟枪 火药平居则用以射猎稍不如意则呼朋引类用 以抗官冒干法纪自取灭亡其愚莫此为甚经已 谕令输官领赏惟清葩锦水石城广地琅政关椰 蚕州诸州县不干叛案故未之及重念此州县均 属清葩辖内地界毗连非如新疆呈固岑梛蛮维 等县僻处穷林者比而鸟枪火药为物非能用之 耕凿可以治生又干条禁岂民闲之所宜有而留 之于家乎可传谕省臣晓示诸土司土民等略云 方今盗贼剿平地方宁静尔等尽是良民而尚有 私蓄禁物傥有人挟嫌告诉何以自明岂不徒贻 伊戚如欲白其心之良善曷若尽将私造鸟枪火 药硫黄盐硝输纳一可以绝嫌疑一可以邀赏给 于以永作太平之民岂非至善且国家贮库枪炮 火器何啻千万尔等鸟枪视之犹弃物耳何足计 乎惟以此物有关兵器民家安用此为试思山音 丑伙云中逆徒向曾挟此为长技抗拒官兵天师 一至立即扑灭家破身亡则所恃者不足防身而 反为身累此皆尔等目击耳闻前鉴不远兹谕令 递纳盖亦爱尔等欲其永久安全而为之计也俾 他乐于听从悉以输官仍照所纳鸟枪成项一杆 赏钱五缗弊项三缗其灭药盐硫亦照价给予再 严戢嗣后永远不得复造若敢故意私藏者罪之 兵部奏言京站兵数九十人犹留民籍恐更换 驿递临事或有生疏请以来年为始别修兵 额嗣有缺出仍由安旧社塡给许之 定文武人员引见清单例 帝谕内阁曰向来引见清单所陈年月履历多属泛 长且引见以观其人亦是古者敷奏以言之意乃 文字过多则咫尺尊严之下召见者易至遗错若 以一言一语之误而降黜之朕心有所不忍其令 吏部嗣后引见之员如履历较多者但明叙名下 出身历职并所行经得赏罚切要之事限三百字 以内俾易记忆至如武弁惟取其身材壮健言语 明畅非专以通晓为尚准兵部于引见武弁履历 量省浮辞使稍通文字者便于奏对闲有不知文 字止据切要处口自陈奏朕亦可观其所言以验 其才之可用与否如此宽裕从容有才者咸得以 自见矣 增置谅山长定府谅山府一县三州四命摘脱 朗文渊文关七泉四州县设为长定府兼理 脱朗统辖文渊文关七泉其温州禄平安博 三州县仍为长庆府兼理温州统辖禄平安 博以所在知州兼署府事 长定府莅设于脱 朗州永寨社长庆 府莅设于温州枚坡社文渊县莅设于同登 社文关县莅设于富润社七泉县莅设于凭 均社禄平州莅设于黄林庄安博县莅设于 东关社厅堂狱室均拨民营构其吏隶额数 及公需钱与宣光 太原诸府县例同 北圻诸省奏报河道安澜 帝批示曰今获河流顺轨可望年谷大成叩谢 天恩曷胜寅感即发内帑香帛谕令山兴宣总督黎 文德诣河神庙兴安巡抚何叔良设坛于短 堤工所各备礼赛谢诸省臣及府县省派赏 纪录俸饷钱有差惟兴安抢护工力稍艰赏 兵民钱五百缗又以南定辖民陈玉振所筑 横塘辽海口日增深广令署督郑光卿以花 红羊酒赏劳之 以管奇阮公隆为山西前卫卫尉副卫尉裴文 德为山西后卫卫尉阮文荐为山西右卫卫 尉副管奇范文兮为山西中卫副卫尉该队 尊室谭补授副管奇署山西左卫副卫尉 命广义至平顺诸省给为兵囚犯荒闲田土 帝谕内阁曰此等犯前经有旨开释分插沿边社村 盖念他久在拘禁故欲使之并生并育于天地之 闲须为之处置得以资生方有迁善自新之路且 所在留荒田土为数犹多可传谕广义平定富安 庆和平顺诸督抚布按等各照属辖诸有闲旷可 耕之地而民不能尽垦者即量给为兵等犯使出 力耕作其起科年限并应征税额均依向例 兵部奏言镇西城象兵数少请摘京象三十人 平定定象奇兵二十人并与在城象兵设为 象奇一二两队再摘在城象三匹送于边和 馀四十匹留为常额从之 广治田禾丰收米价减贱饥民皆起色派员科 道武名硕潘登第黄愈光等以闻 帝批示云广治饥馑之馀复睹丰盈景象此寔 上苍之赐朕何预焉惟赤子免一日之啼饥则父母 免一日之忧怀耳乃召硕等还既至疏言廉得明 灵县水波安舍等总迩来风俗不纯效尤健 讼废其生业转致饥荒此行仰体德意饥困 者煮粥以调养之病羸者煎药以疗治之赖 以全活甚众今年谷有秋流散者渐已完复 帝嘉之赏硕等各加一级因谓内阁曰民之好讼由 官长之不能教诲前者颁布训条于戒讼一事已 曾剀切明示盖深为风俗人心至计其谕令布按 府县并教职等将此训条以辰开导俾各身体力 行耳濡目染凡有争讼大者速结小者照理发落 面谕遣回其吏司里役有唆讼者加等治罪使知 所惩创以期于革薄回醇也按察何登科寻奏言 属辖有九社村耕播紧期而无秧粟乞贷于 官准贷之钱一千三百缗 宣光署布政陈玉琳请安折言省城之左逼近 泸江江之上流一达吟江以抵大蛮州福宜 堡一达渭川县安边堡江之下流可通于山 西兴化河内等省请酌给官船备用 帝准工部议摘南定棃船海阳乌船各二艘给之充 为定额寻以省辖江道水流湍急又多窄狭 乌棃重大用非所宜令自制轻便梭船十艘 小棃船三艘以备搬载 高平署布政武梃请安折言省辖一带小溪地 有馀利土沃之民不材安于懒惰清界侬人 相率而侨寓勤于食力多致富饶今二府五 县居者近半从前侬是客户土是居人侬每 为土所役昨因匪徒滋事官兵进征其应从 捕务隶在乡勇各奇者土人少而侬人多迨 至戎事告成叠蒙恩赐侬人恃其有功于土 幸幸然渐欲相夌上人愧其藉力于侬惴惴 然忧其见逼察他隐情不相逊顺若非先事 预防万一群居而衅起惹出不好事端到此 处置不免费了许多力量其乡勇三奇管率 等已授职衔者请仍从省差派未有职衔者 除免兵徭馀乡勇并与四五等奇放之回业 则侬土各安其分而争端息矣 帝谕曰侬土隐情渐不相能此责在地方官吏若能 善为调剂必将有感化之机尔宜宣示朝廷德意 晓谕之云尔侬土人等族类虽殊而居土为民均 是朝廷赤子土人出土以居侬人出力以作向来 久曾惯习况出八守望同井共邻岂应有所岐视 兹宜交相亲睦物我忘形土人不可以有土而凌 人侬人不可以有功而傲物贫富相济耕凿相安 永远恬熙共作太平之良民岂非至美毋得妄怀 不静转相欺凌一旦惹出事端干咎非小如此则 彼知能感发莫不率从自可以息争矣至如乡勇 三奇经准无事归农有事征发再定以四孟点阅 亦欲使之闲习以备有用惟今边陲静帖盗贼敉 宁所在方民谅已渐染卖刀买犊之化何事于兵 兹准照何人敏干差派得力者察寔汇奏候降恩 施馀悉放回供受兵徭如例 庆和布政阮文典请安折言省辖沿海各社村 拣点为水兵十队其有力者希图避就每每 投诸衙门卫校一有悬缺催给良难请嗣后 不得擅投别衙俾贫富相资劳佚与同则兵 额方可望其常充矣 帝从其请 宣光按察阮文辇请安折言土目麻仕荥农廷 典等前日从贼抗官最为凶横迨首后蒙得 放释土民畏之如虎良民视之如仇彼亦自 知罪恶心怀疑惧请应随案除去以绝恶荄 帝以此辈野性难驯若听其去留不无惹事谕令设 法拏禁之 北宁布政阮登楷请安折言伪西初虚给信牌 为常行簿侨居寄寓者率多顶冒影射后复 逃去民籍但浮著而已国初庶事草创未遑 厘正自阅选例行每届修簿期地方官但据 原籍数多者责之多续少者责之少续和盘 计算务得赢数而选官亦以期限太促但据 成簿将老疾者赶紧阅勘就中或稠或雕应 增应损均未暇及致稠者不尽登而雕者日 益耗今属辖之民渐形逃散十之二三请凡 届选期前一年由省臣督同府县先履勘社 民寔状分别稠增耗减之数然后令登簿待 选则赋役均平而小民免于流散矣 帝谕曰阅选之法所以别稠耗均赋役诚万世通行 之良法如所云稠增耗减未必尽寔此乃人心不 古其闲巧为规避者诚所未免惟简派选官果得 秉心公正之员则核办持平自不至有此等弊今 却请先期履勘登簿待选是更开小民避就之端 将至愈形减耗岂非教猱升木之见乎所说不可 行也 河仙布政段谦光请安折言辖民前因事变散 落节经招抚还复未得其半缘省辖地势广 漠山泽之利有馀真腊清人闲居数倍彼避 就之民潜藏生理亦足以资衣食致未出头 又河仙奇原坚雄支兵额五百馀人著贯凡 三十七册自去年来兹回伍者只一百八十 人盖此等册民虽居坚江县辖而县臣从无 统摄向来专辖大员亦未曾亲履其地致他 得以瞒过玆请商委按察臣亲往属辖河洲 坚江龙川三县察看情形仿依乐化府丁田 事宜措办俾蛮民清人各有册籍凡事属之 县臣则其弊可革矣至如汉民何者完聚遵 例拣兵何者未回展限招集其有避就即按 律惩治 帝从之及谦光将规措三县事宜入奏特准凡清人 由所在帮长照管漏者登籍受税蛮人各册 随大小改为社村分设总目听从诸县员管 摄定征税拣兵年限有差 其属坚江县三十 五社村兵民六百 四十馀人分为坚好江宁二总属河洲县十 八社村民数二百馀人分为润德清夷二总 阇婆民九人置为花甲村属龙川县府毛一 册民数三十一人置为平朗社据所居地分 树立界碣见耕田土度成亩篙登册酌定税 例从前无姓氏者各以所属社村一字为姓 坚好江宁二总人丁半补为兵半留为民来 年以后身庸税例与汉民同清夷润德二总 流散始回未堪拣点摘取二十二人为芙蓉 站兵馀与花甲村民征率钱人各一陌限三 年后一律征税拣兵平朗社一 初新设俟来年征税拣兵如例 署安江布政张福冈请安折言南圻六省地势 肥饶但人情怠惰成风多以船艘为业遂将 膏田沃瓖付之荒芜江船之害农其与稂莠 之害田者无异且向来江船行商原南荣城 者有征而六省江中商船则无税例请令诸 省于本年十月以后详勘所辖江船分项给 凭征税则逐末之民可转而缘南亩矣 帝谕曰所奏亦是抑末务本可底于行第南圻六省 就中兵民庶务所当一番厘整者尚多俟后一并 经理可也 权领又安布政王有光请安折言属辖水居民 所拣兵数无几请放回安业不必束之在伍 岁以三八两月农隙据原拣之数不拘是何 姓名催集操演一月并择置八九品渔户为 之管率如有盗贼窃发须用舟师者征拨差 派事平复放之还 帝谕曰此辖水居三十一村坊𬇕去年据七丁取一 应拣兵一百三十九人则在籍民户已近一千人 矣就中一村一坊丁数有至五七十人有至一百 馀人者岂得谓之零星萍梗而欲使之全无所事 乎若云既拣为兵而不必束之在伍并放之回操 演之期不问姓名悉数催集则名色册籍两不相 符殊为未合惟念彼等应拣兵数既属无几不成 奇卫而水面生涯又非如田里之力本者亦当量 为调剂兹准照寔在丁数并为一奇名又安善水 奇随所居联络近便分为十队择其堪干者给凭 每队外委队长一以率之仍听随在作业营生递 年三八两月农隙之候齐催到省给以钱粮器仗 派属省员弁管领从水师操演俾知戎律傥有不 期征发者即量催充派事竣而止如年内总计所 征之数至六分以上全免其年身税五分以下或 酌随分数量减或行者则免居者全征准临期奏 请务顺人情使之作息相安久后习熟皆可为用 寻改定年分四仲按期半催操演半留生理 署左军范文典进白马 帝乘坐平稳赐名安祥骥充为御马赏典纱三卷 命吏部尚书阮金榜解机密大臣之职回部办 事 定巡查官船例机密院内阁会衔议奏以为在 京额船多数分泊多岐而守护者日久怠生 非有以警策之难保无玩愒之弊请派文武 大臣未预巡查内务武库者九人 文办理以 上五人武 掌奇以上四人惟工部堂 官水师管官有专责不预 并管卫科道与诸 衙属员分为三道轮往巡查 一香江左右两 岸自石滩至天 禄社分大臣一管卫科道各一大理光禄漕 政属司各三一自苇野至纲池社分大臣一 管卫科道各一钦天邮政属司各二太常护 城属司各一一清福社分裹铜大船泊所大 臣一管卫科道各一枪炮火药 属司各二翰林通政属司各一 大臣十日一 次管卫以下五日一次各按班次终而复始 如见有安置不合并物件些小损坏飭令整 理若守护不谨以致虫蚁侵蚀或旷班疏防 及勘出别项情弊立即严参惩办 帝特命武班阮文春阮增明裴公諠黎文瑞文班阮 金榜陶致富邓德赡黎大忠等轮班查勘照 依议内遵行以本月十五日为始 以吏部郞中阮文禧办理部务 命工部送粟仓新式于诸地方 原列地板之处 改为下砌土砖 中盛白沙上列 上瓿藉以粟稃 准嗣有兴造及修补旧仓者 照此改作 京派轻骑卫弁兵从戍河内日久省臣请制给 衣袴一次许之 改承天公馆为四译馆命礼部传集在京行人 司并从部诸通言等齐就馆所居住据诸衙 遴出属员子弟及士民等酌定课程使之讲 习番洋言语文字 帝因谓潘辉湜曰译馆讲习盖欲通译国音以备应 答外国而已至其所学我国本从邹鲁之教君臣 父子人道之常若外国创为邪说蛊惑人心正念 童子知其言语文字习与性成反为所陷宜以此 意训戒之 兴化巡抚吴辉濬奏言据遵教土知州薄琴前 报称探闻暹兵聚在南掌谋复扰边业令接 近诸州预集土民如有关报速来策应 帝批示曰不过丑虏虚张声势吓怵边氓但须固我 疆圉来则痛剿遁则勿进是御夷之道也 命平顺并南圻六省各照属省见兵以十月朔 分班至十一月朔悉集以备防边 钦派内阁侍郞阮知方抵嘉定奏言军次前者 搜检城中获钱二十七万九千馀缗续获二 十四万八千七百馀缗并白铅一堆约七八 千缗上下现方会同省臣查检诸将军参赞 领兵等亦以克城之日不能严戢致不肖之 徒有乘闲窃取多少动招声觜上疏请罪 帝免之将军参赞领兵等又奏言官兵功状册会汇 未清恳留数日遵谕凯还再检获伪凭伪籍 二十馀折请由嘉定省臣捡核姓名贯址以 奏再今风候晚期其病兵一千馀人并伤亡 弁兵骸骨收拾权殡者二千四百馀人均交 嘉定俟后拨船送贯 帝谕曰曩因伪变有甘心从贼者有为所胁制者就 中情理轻重不齐所获伪凭册籍可悉递京由部 分别审办至如阵亡病故弁兵等枕戈卧戟为国 宣劳今大功告蒇大小将弁乐奏凯歌同欣饮至 而此等沙场体魄未有所归念及殊深悯恻准嘉 定省臣按照所属卫奇队及衔名姓贯逐一标志 待开年送回原贯其无亲人者由所在择地收葬 再赐祭一坛以宁幽宅患病者仍于原建草舍调 养拨医疗治再量雇民夫日夜与居供给汤饭俾 得早痊有不幸物故给钱三缗布一匹备办棺木 殓殡随便送还用示朕体恤戎行无所不用其至 也 以班直右卫副卫尉黎文本为嘉定副领兵该 队阮文璘为中保二卫副卫尉 放嘉定嘉义奇兵复还民伍 原应义乡勇一百 馀人派守光化城 其率队准从省公务遇缺奏请补授又放边 和永隆定祥诸省弁兵半留嘉定者回贯休 息 原嘉定城教养兵六队于分设省辖之始按贯 撤回各由所在官束补 边和十九人束八边 和奇定祥五十人束 为祥美队永隆四十六人束为隆毅队安江 十四人束为炮手队嘉定一百十四人未经 束 补 帝念此辈皆胄弁子弟不比拣募兵丁留之诸省亦 无所事命催来京惟安江边防正紧听仍从 省差派 永隆省臣奏言原管威远屯阮文谓前者失身 从贼律当缘坐其父阮文存所得诰轴应否 收销 帝曰阮文存于中兴初追随讨贼多著勤劳其子不 肖自贻伊戚存之功不可没诰轴不可销也可付 诸亲人守之 谓初受伪都管领后率番兵从官军 围守长垒迨为人诉发派解来京道 死其亲属至是 亦加恩宽免 改授权率向义奇管奇阮双清为兵部郞中清 内阁属员曩因藩安起变自请讨贼预有微 劳陞授副管奇至是宣召来京改授是职 起复革员效力张好合为主事武濬胡士㝝为 司务陈黎瑍为正八品书吏 袭封绍化郡王长子善圭为绍化郡公赐紫袍 并大朝冠服准班次在武阶正二品之工岁 给俸钱四百缗米三百方俟至二十岁增给 足钱五百缗 宁平布政领巡抚黎元熙按察阮伯坦有隙交 章参揭坦言熙擅开公仓量载私粟熙言坦 派委家属要索土民坦又摘熙劣迹十馀续 奏 帝曰验其情形不过互相交讦如果因公起见则此 等弊端谅非一朝一夕何以向来彼此通同蒙蔽 直待反目私嫌乃始告发其平素肆意妄为已可 槩见何堪方牧之寄乎黎元熙其即革职阮伯坦 亦解职候审仍派出大理寺少卿阮文权领宁平 巡抚关防布政印篆隆祥道监察御史武名硕补 授宁平按察带随部司镇抚前往摘印办事并照 熙坦交参按款查拟文等既至疏言闻元熙被参 之后带兵闯八按察厅堂声言欲斩伯坦伯 坦与之角口几至激变玆催来究问二人又 相对凌骂全无体面并先将案情八奏复谕 令伯坦亦革职待案 廷臣奏上覆议是年秋审册 帝披阅之见所议多宽纵令传旨申饬特减死罪囚 犯发军为兵者十七人 镇西城领保护张明讲黎大纲奏报边情言暹 将质知阴使其属蒲奴媄知乘闲潜过腊境 谋捉茶胪守兵反为所败狼狈奔回 帝谕赏守兵衣服钱文有差准嗣凡何所守兵遇有 暹贼窥伺能出力杀败者即酌量赏给不必 俟奏 以刑部郞中阮文贰为天理寺少卿办理刑部 事务 命谅平署抚陈文恂回莅供职 改束北圻诸省募兵先是海安总督阮公著于 请安折言属省新募南兵各卫多有北人闲 杂谕令兵部并将河内北宁山西诸省新募 南兵酌拟区别部臣声请先吞省臣察验汇 册到部得凭核议河宁总督邓文添因奏请 旧募卫兵并巡城炮手各队亦应一并查办 帝谕兵部日今南北一家车书共道中外臣民在朕 视之如一本非有所岐别惟制兵贵在寔兵寔额 若既号南兵而复有此混冒则名寔不符临期差 派诚有未便可通谕宁平以北诸省督抚布按领 兵等照辖内所募各卫并象兵巡城炮手等奇队 不论新旧一律详加核寔凡属南人者束为卫兵 及充补象兵巡城炮手属北人者束为奇兵均冠 以省名俾各相安戎伍束补事清即汇册递奏不 必咨部为也及诸省册上准定凡南兵戎服炮械 仍旧认守冬衣亦遵例制给北兵戎服炮械 悉输之库俟有差派方听给发向来有预从 捕务者给冬衣一次无则止惟月饷例同 钱 米 各 一 其南兵有缺准各募充北兵停募 河内原 中前左 右后五卫巡城炮手各队兵数一千六百四 十八人南兵四百八十六人束为河内卫炮 手一队北兵一千一百六十二人束为河丙 中左右三奇象奇一百四十人闲有北兵暂 留骑牧宁平原左卫象奇炮手兵数三百三 十三人南兵二百三十九人束为宁平卫三 队象奇一队炮手一队北兵九十四人束为 宁平奇二队南定原中左右三卫巡城炮手 各队兵数一千四百七十八人南兵五百十 八人束为南定卫巡城一队炮手二队北兵 九百六十人束为南定左右二奇象奇三队 一百三十五人均是南兵仍依旧额兴安原 左右二卫巡城炮手各队兵数司千五十四 人南兵五百四十一人束为兴安卫巡城炮 手各一队北兵五百十三人束为兴安奇北 宁原中前左右后五卫象奇巡城炮手各队 兵数二千五百十五人南兵一千一百五十 人束为北宁左右二术象奇三队巡城炮手 各二队北兵一千三百六十五人并与北善 奇二百四人兵犯二十五人束为北宁中左 右三奇太原原左右二卫兵数六百八十八 人南兵七十一人束为巡城炮手两队北兵 六百十七人并与兵犯二十九人束为太原 奇海阳原中前左右后五卫象奇巡城炮手 各队兵数二千二百十七人南兵六百六十 二人束为海阳卫象奇巡城炮手各一队北 兵一千五百五十五人束为海阳中前左三 奇广安原广安卫巡城队兵数二百八十五 人南兵一百八十五人束为广安卫三队巡 城一队北兵一百人束为广安奇二队山西 原中前左右后五卫象奇巡城炮手各队兵 数二千二百六十一人南兵八百九十一人 束为山西卫象奇碳手各三队巡城二队北 兵一千三百七十人束为山西中左右三奇 宣光原宣光卫炮手巡城各队兵数二百二 十七人南兵八十四人束为炮手巡城各一 队北兵一百四十三人束为宣光奇三队兴 化原兴化左右二卫炮手队兵数七百三十 八人南兵三百五人束为兴化卫六队炮手 一队北兵四百三十三人束为兴化奇九队 谅山原谅山卫新旧南兵九十七人束为巡 城炮手二队原效顺奇一百四人束为谅山 奇二队高平原高平卫新旧南 兵八十一人束为高平卫二队 以原河内后 卫卫尉陈文论为河内卫卫尉原中卫副卫 尉黎宽孟为河内卫副卫尉原南定中卫副 卫尉黎文广为南定卫副卫尉原兴安左卫 卫尉黎文性为兴安卫卫尉原奋勇卫卫尉 尊室闛为北宁左卫卫尉原北宁左卫卫尉 范文书为北宁右卫卫尉原广义卫副卫尉 尊室恭陞署海阳卫卫尉原海阳中卫副卫 尉阮粟为海阳卫副卫尉原山西中卫署卫 尉农文超调署山西卫卫尉原中卫署副卫 尉阮玉义调署山西卫副卫尉原兴化左卫 卫尉阮文琼为兴化卫卫尉 起复革员尹文春为吏部员外郞春初为广安 按察以官船虫朽之案革职责令赔修至是 赔清复起用之 改定诸地方府县学舍规式 原式府学舍三闲 二厦通长四丈四 尺七寸横三丈一尺材料钱二百缗改为长 三丈八尺九寸横二丈四尺三寸材料钱一 百七十缗县学舍三闲二厦通长三丈九尺 二寸横二丈六尺四寸材料钱一百五十缗 改为长三丈三尺四寸横二 丈六寸材料钱一百三十缗 工部议奏以为诸地方屯堡仓库庙宇厅署厂 舍及桥梁道路堤堰闸窦以至船艘海口皆 是工政之大向来所在但照船数之多寡海 口之浅深年一咨报馀则末有定例夫一切 工作帑项攸关须以辰稽核方能无弊请嗣 凡事关工政由京尹并各省督抚布按据在 莅与所属府县州道凡城池屯堡仓库堂宇 厅廨及桥梁道路堤坝等所经支官项营办 者始于何年兴造何年修补长横高广丈尺 几何与何者坚固何者损坏及船艘多寡海 口浅深递年以十一月汇修咨册到部稽究 如有废弛及糜费损坏者摘出核奏 帝从其议 定北圻沿边诸省戍兵例 帝谕兵部曰曩以谅山高平宣光兴化太原广安等 省甫经师旅之后谕令河内山西北宁海阳各派 属省弁兵分往驻防以资弹压今诸地方一律宁 帖邻省派戍何用多为可传谕河内山西北宁海 阳诸总督自今均于属省各卫募兵摘派以二百 人为限三月一换 命兵部传谕广南平定庆和平顺边和嘉定诸 省嗣凡西洋大船投来何汛分停泊者其海 口汛守员带同通言或清人谙详洋语者就 处讥问来由再省察其船色样旗号及船内 人数多寡是商船或战船一一详明立即报 省如商船则照常办理傥是战船则一面驰 奏一面派拨兵船于汛分严防并飞咨邻省 防备其此船何日驶去或仍留停泊作何事 状亦准续奏俾悉情状 停赖世煮钢役以节临雨潦故停之 遣长史陈兴和校尉阮良辉等乘奋鹏天船如 下洲公务 户部将派员咨递一象牙进呈云是神异之物 置之水中能喷水 帝曰大凡干燥之物入水则浮出白沫乃其常理此 物仅供一笑何足为异因谓侍臣曰前者派员从 外国带来禽兽分之诸队豢养盖以彼所有而此 所无姑且留为格物之一端耳初岂以珍奇为贵 哉 帝尝从容与侍臣论诗曰大清乾隆所制诗什甚多 我观之皆是直写情景不事雕琢浮辞然多有粗 字者如咏人参云五叶三桠云吉拥玉茎朱寔露 甘溥朕诸作惟陶情写景而用字不至如此鄙俚 闲或有未雅者卿等宜以意奏庶免致议于后来 也又谓潘伯达曰朕诗与黎圣尊何如达对曰圣 尊诗多务雕炼若 圣制诗则直照情景写出务以发明治道词体又觉 雄浑 帝曰君臣闲暇相与赋诗不失其为相乐亦或以寓 劝戒之意非以此为为治之具也 制造海运江运船各一令工部送式派水军为 之 帝将设斋坛为已故诸尊亲荐福谕内阁曰本年仰 邀 天眷两圻大功告蒇贼平盗弭辰和年丰经降恩诏 十二条自尊亲以至官吏兵民莫不同霑闿泽重 念过故诸尊亲有前因戡拨兵革之秋捐生致命 者有中年啬寿者有穉齿早殇者念及殊深痛悼 正拟追荐冥福用慰潜馨将以十月下元节设坛 普度更思是节正值冬寒又多风雨应工兵役不 免艰劳且斋坛原为作福而寒雨之候转致劳人 朕心有所不忍准以开年正月上元节于天姥寺 从祀二座各五闲四围绕以砖垣前面设仪 门一左右二面月门各一正中周尚父姜太 公东序齐相国管仲吴上将孙武子汉大将 韩信唐卫公李靖唐太尉李晟明大将军徐 达西序齐大司马田穰苴汉留侯张良汉丞 相诸葛亮唐中书令郭子仪宋少保岳飞左 庑从祀陈太师上国公陈国峻本朝开国功 臣太保英国公阮有进本朝佐运尊臣尊人 府左尊正谅江郡公尊室会右庑从祀黎司 马公黎魁本朝开国功臣太傅静国公阮有 镒本朝佐运功臣太 保端雄郡公阮文张 先是礼部建议以为为 国之道文武并行稽之 国朝典例京外均崇建文庙春秋致祭诚以圣人 设立大斋坛三七日夜拔度已故远近诸尊亲之 灵每七赈济一坛再预构召灵堂亦每七致祭一 次其坛位各案远者统题牌位量随分设近者开 列明白位置宽厂又多备冥衣金银纸镪并诸礼 器以伸如存之感乃命署统制裴公諠工部办理 阮德浈董理其事凡坛场营构合行事宜会 同礼工二部预先筹办 初建武庙 属香茶内铳邑庙制正楹前楹合为 一座正楹三闲二厦前楹五闲左右 之道无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固足以 励风化而淑人才也第想黉宫礼乐专重于 文其武教犹未别有标表顾惟武庙之设俾 从事弁胄者知所视效亦是礼之可以义起 也谨按唐玄尊开元年闲令两京诸州各置 太公庙以张良配享选古名将以备十哲以 二八月上戊致祭至肃尊乃尊太公为武成 王以田穰苴孙武子吴起白起乐毅张良韩 信诸葛亮李靖李𪟝十人为十哲配享后代 省去白起吴起二人而增管仲郭子仪李晟 范蠡四人凡十二人配祀两庑是历代祀典 具有可征而其闲位置配哲亦互有增减不 同似应斟酌举行以适其当兹请于京城外 择地建立武庙供祀周尚父姜太公之位母 须袭用武成王号列在群祀之首递年春秋 二仲均于历代庙祀后一日武班大臣一员 李晟亦皆韬略精通事业显著此九人请应 列在正庙东序西序均称为历代名将明著 职衔姓名馀如范蠡之佐句践虽有复国之 功然究亦幸吴之愚非显有兵家妙算乐毅 虽能为燕报仇寻即被谗去国莫竟厥功李 𪟝在唐讨贼亦于开国初奋勇焉耳后以阿 立武后一言丧尽臣节诚不足齿与夫白起 之杀降不武吴起之杀妻求将人品尤属卑 钦命致祭至如庙礼之有侑享者于礼为正 但其名位之称亦当有所权度即如颜曾思 孟诸大贤以次承受孔夫子相传之道统暨 先哲列位亦均圣门高第则其列在文庙配 哲此固宜然若春秋列国以后诸名将均非 太公门第之素所亲炙者不应槩以配哲称 之就中如孙武子田穰苴管仲李靖均有著 述兵法兼有武功张良韩信诸葛亮郭子仪 污自宋以来既经削去其范蠡乐毅李𪟝并 白起吴起五人请母须列祀仍详加考究宋 之岳飞精忠谋略屡立奇功素为金人所震 慑纵非奉诏班师则中原指日可复诚不以 中阻而掩其武烈也明之刘基奇谋大计有 子房诸葛之称其佐命功勋卓冠一世王守 仁挺出英猷累破勍敌擒震濠靖田州平八 寨史称其功在社稷三人者寔为宋明大名 将其岳飞从来不预武庙或由元之灭宋不 取宋臣而刘基王守仁则又在武庙既罢之 后正宜表而出之以补阙典请均置在两序 与孙武穰苴诸名将并列合十二人且王守 仁已从祀文庙但文武全才致再请列八武 庙安南启宇自丁黎李陈以来良将亦不为 少 本朝开国中兴诸功臣勋业昭彰具有简编可考 似应选其尤者分列两庑从祀第事属一初 未敢率议 帝谕曰理国之要文武不可偏废则武庙之设于理 为宜部议多已妥合就中摘出从祀诸名将如明 之刘基虽有奇谋秘计然止是密参戎帐非显有 战斗武功王守仁乃明名儒虽曾有破敌功绩而 既已从祀文庙则不必复以武功为显扬均不须 列八武庙有明徐达开国元勋保全终始允堪从 祀与所摘历朝名将自孙武子至岳飞等凡十一 人列入武庙东西序以归允当至如安南丁黎李 陈黎一代有一代之佐戎筹将略亦不乏人况本 朝开国中兴其闲宣猷凉武之臣功烈炳彪视古 何让允宜表而扬之俾人才知所激劝尔部可详 细查明摘出何人功业事状应从祀者以闻部臣 寻奏言溯查安南历代史记并 国朝 寔录所载开国中兴诸功臣事状其安南前代如丁 先皇以盖世勇略平十二使君号为万胜王 征伐之功皆自己出其臣并不见有武烈者 黎大行则以禅得国亦无共武戎臣惟李之 李常杰钦廉之役大挫宋师为古今武功第 一复两破占城敉宁边境勋名冠乎一世陈 之陈国峻斩唆都擒乌马懋建奇勋而所著 兵家妙理八卦九宫尤邃于韬略之学陈日 燏料敌设奇擒胡咸子重兴败元之役功勋 独优迨夫黎初开创丁列之败明师杀柳昇 平吴之功预在第一后又伐琴蛮征占城武 功懋著黎魁前则累破明兵后镇又安两平 占寇入敌境而蛮酋下马罗拜其威望远慑 殊方中兴闲则黄廷爱初从我 肇祖皇帝起义于清葩鞭弭周还身经百战迨后灭 伪莫定海阳多有劳绩 第皆临危殉难恐未应以武烈表扬求其戎 功显著如尊室会追随羁靮历阅疆场自收 复嘉定以后连岁用兵屡著勋绩阮文张常 从征伐平西之功最多阮黄德累立战功人 称虎将向来 本朝亲勋功臣从祀 太庙 世庙二十五人安南功臣从祀历代帝王庙十六人 本朝开国之初陶维慈运筹帷幄赞画居多虽不 曾亲履行阵而调度机宜具有将略亦张良 之俦匹也又尝著兵书至今行世尊室淳年 才及冠而亲董兵戎靖难安边功在社稷阮 有进阮有镒用奇制胜屡破郑兵均称一代 名将暨我 世祖高皇帝经营戡拨其闲佐命功臣诚难以一二 数即如朱文接武性之勇略忠勋确有可录 凡四十一人惟此十三人武功较胜同列拟 应摘取八武庙左右庑从祀惟李常杰业经 靖身但其武功著见似不应以此为嫌致亦 并拟 帝复谕曰武庙从祀必须功烈炳彪保全终始者预 在其列方足昭垂祀典永示来兹就中李之李常 杰虽武略绰优而起由阉宦馀如陈日燏丁列黄 廷爱亦是一辰榷坚陷锐铁中之铮铮焉耳要耒 得十分显著惟陈之陈国峻熟谙兵法两破彊元 黎之黎魁亦屡败明人两平占寇其韬略威望播 在听闻本朝开国之初陶维慈帷幄参筹尊室淳 统戎调遣功则茂矣而语其武烈之卓卓则未也 惟阮有镒阮有进出奇制胜屡破敌兵允为一代 名将迨夫中兴阮黄德虽有虎将之称而求其杰 出伦辈则未若尊室会之追随羁靮历阅疆场茂 著勋绩阮文张之向明返正历从征伐所向有功 其事业尤为显著玆准历朝名将摘出陈国峻黎 魁先朝名将摘出阮有镒阮有进尊室会阮文张 凡六人列八武庙左右庑从祀复准募附近庙所 外籍民二十充守护岁春秋均于历代庙祀 后一日致祭 礼品用牛一羊 一豕二粢盛五 帝以北圻诸省库贮钱数较多而民闲日用未裕谕 在京不拘官军民庶有愿输钱于京库往河 内或南定兴安换领者听由户部给凭就所 在呈验按数给之 河宁总督邓文添奏言省之土城外河岸前为 潦水冲圮经设塘觜以捍而坍缺日增业于 潦落后亲往察看情形自石块坊石觜至三 宝洲长四百七十馀丈势甚冲激而江岸水 深自一丈至三四丈不等料难施工询之土 人皆云昔者河逼土城历代以其地势内则 有西湖外则有大河其中土城堤路一带联 合恐有水缺之患故自日昭坊至石块坊抛 筑石捍延亘六百馀丈此后水不能破遂孕 成洲土今而颓圮想至石捍则河水复常而 陷坠之势亦止仍验之捍觜处圮至旧土露 出石块果不复坠其石塘请应停筑 帝谕曰塘觜之设所以卫土城而奠民居傥随势补 治功可底成虽糜费不赀在所不计第据奏冲圯 之势施工诚属艰涩虽土人所言未可遽信然遇 此行不著处岂应以有用之材塡无穷之壑不几 于虚费工料乎其停之惟城脚将近河流傥水势 逼及亦须设法修补以保无坍圯之虞也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五十九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