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七十一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
卷之七十二 宪祖章皇帝寔录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七十二 宪祖章皇帝寔录 丁未绍治七年秋九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颁 皇训九篇 帝尝因几暇仿诗经古体制诗九篇 高明博厚宠绥 忠良慈爱孝悌 造端友于止 信凡九篇 命内阁堂属阮伯仪尊室铪阮久长 武范启枚英后阮文超申文爕等注解编辑 谕曰天高地厚覆载群生三纲五常秉彝好德此九 篇之作朕将以颁赐讲堂用加修进尔等宜仿日 讲注经之法逐字逐句详为讲解要以发明归趣 而不失其本指称朕意焉及编成疏言自古圣帝 明王化人成俗有身教焉有言教焉身教者 言行政事皆可师法言教者宣扬讽诵使之 感孚故舜德广运而九叙惟歌周德重光而 六诗有教协之声律播之弦歌用于朝廷达 于闾巷粹然一出于正汉唐而下教化无闻 求所谓明德新民观风设教行而世为天下 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则未也夫道原于天地 著于君臣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第有序朋 友有信皆易简之至理物则之当然人之生 也不能外天地以有生亦不外五常以为性 圣人因其固有导之途而使之行牖之门而 使之八即所谓修道之教也明命年闲钦奉 圣训十条颁布中外天下至今家传人诵盖秉好之 心同伦常之用切也伏睹 御诗中九篇因心示训发言为经深切著明其有关 于世教者甚大 皇之敷言是彝是训请应登于棃枣用广颁行以阐 化源而光文治 帝可其奏因 谓内阁曰御制武功诗集与古今体格诗法集裁成 辅相先天后天诗集此三部可令阁属赍佼南定 山西二省镌刻在南定者由邓文添监造在山西 者由阮登楷监造准于诗集表文后各署名焉 帝又谓内阁曰御制诗文各集均已有表书于卷首 惟辅相裁成先天后天诗集特准尔等为跋书于 简末以别之于是阁臣上言曰窃闻下筮莫古于 易象数一纯乎天先天始于伏羲而卦以位 列后天始于文王而卦以变通系辞焉以断 吉凶明趋避则又文王周公孔子之精思或 因象以立义或原道以前民而彖传之辞语 多协韵则已近乎诗矣且夫无极以前阴含 阳也两仪斯肇阳芬阴也人生而静天之性 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易之道生于动静 其要归于趋吉而避凶诗之道根于性情其 要归于劝善而惩恶圣人于天下万事万物 触处便是诗即于天下万事万物皆可以作 易因易以合诗即诗以明易动而世为天下 道言而世为天下则自非天下之至精至几 至深孰能与于此哉我 皇上多能 天纵健体 乾行会羲文之心源隆周孔之道教 创以独智契于 玄机以天球代蓍策以朱白分先后其序卦也倚数 于阴阳观变于参两在天之十干在地之五 方在人之五常参而伍之总而错之即易兼 三才之道而二才一五行五行一阴阳也天 地之数始于一终于十十十之积而百生焉 一每生二而成二百二百又成四百所占之 日相变相生卦之有正有变即易之有悔有 贞一卦可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可变为 四千九十六卦也其占辞也易有卦辞有爻 辞有彖传有象传是书则约之为七律绝句 一卦系以一章属先天者凡百属后天者凡 百节之以声韵协之以音律即诗之正教为 易之繇辞以诗之咏歌为易之卜筮其取义 也甚赜其用字也多奇其旨远其辞文经之 以三极纪之以万事礼乐刑政之枢机士农 工商之趋向与夫九流百物错以成章体乎 诗之情尽乎易之变尚其占者清躬澄念以 问易之心求之则序卦之天球俨然一蓍策 也玩其辞者以意迎志以说诗之法通之则 占卜之诗章灿然一易辞也神而明之触类 而长之以观得失以辨休咎于以发造化之 精蕴参两闲之化育其在兹乎干之文言有 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辰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 弗违后天而奉天辰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泰之大象有曰地天泰后以财 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圣人 于易中干泰二卦发此两大义盖必有干之 德然后可以集先天后天之大成又必有泰 之辰然后可以合裁成辅相之中道我 皇上以圣人之德得圣人之辰体干致泰本自兢兢 业业一念中来推是心也以诰万民以诏当 世且于是集微其辞奥其义默以示人卦以 先天后天系之集以裁成辅相名之仰见 圣人寄兴深且微远且大哉进观 圣制天机预兆诗集道盖并行而无疑理则相俟而 不惑均于易道天有发明焉奏上 帝称善即命录交付梓系于集后 敕户部咨会如东派员凡见天下奇书虽不在内阁 清单亦听收买且朕雅好书籍尝喜博览古今故 凡闻人闲奇书虽千金购求亦不靳也 帝谓刑部潘清简曰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易朕于 用刑一事尤加慎焉近来问刑诸衙门多属草率 即如近日咸顺知府阮伯迓结递命案以生为死 八人于罪此非寻常误办者比即宜通谕京外大 小衙门嗣凡查办命案要须十分明确勿使无辜 被冤如平顺之案也又如太原伪案伪目多至十 三四名而从党只四五名迹其所为类同傀儡且 所谓黎氏真入者经究不知贯址何在是必无其 人而不逞之徒假托名号以诳惑愚民焉耳此案 首犯各已立正刑诛法如是足矣若徒以伪之 字株连蔓引网尽无数良民朕心殊不忍也至若 发兵逋逃等犯情节属轻应由拏获地方查办罪 之加不加视乎犯之再不再此条向来未有定例 故所办多属不一部即议奏一律行之再犯者加 等无再犯仍依本罪 粜河内粟 谕曰河内顷遭偏灾河堤圮溃虽日下水势减杀田 禾陆续下稼稍墛朕怀第念吾民经此水潦十室 九空然眉情形在所不免其令省臣提出仓粟六 万五千斛减价发粜 照八月期米 价减各二陌 以舒民急此番 调剂如能一律起色固好傥补稼晚期有秋难望 则不足不给在所当赒亦即据寔具奏候沛恩施 朕一念忧民虽累万盈千所不靳也先是潦初退 省臣奏言被灾社民不甚切害 帝谓工部曰堤条溃决如此多处朕意民闲不无垫 溺田禾不无损伤如省臣所奏信然邪抑姑为悦 耳之言邪外闲如有河内人来或京派公回问明 片览以悉情状既而和安知府裴霭自北来具言 河内至宁平一望白浪被潦寔情最为切害 工部以奏 帝愀然曰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争河之害至于如此 可悯也阮文典因言河宁硕督尊室弼回纳 朱批不有缮折照例不符 帝谴之曰弼狼挡自用奏对既如此所办又如此罚 之俸六个月示惩 赏山西兴安地方官 帝以是年水势逾常河内北宁南定诸省皆有堤溃 山西在河之上流兴安赤河之冲要而所在 堤条均能一律保固乃命部臣酌拟自省官 至府县加赏级纪各有差 敕户部会汇明命二十一年与绍治七年 八月 以前 地丁钱粟金银销存总册 明命二十一年人 丁九十七万五百 十六人田土四百六万三千八百九十二亩 果二百八十万四千七百四十四斛钱二百 八十五万二千四百六十二贯金一千四百 七十两零银十二万一千一百十四两是年 只存栗米六百五十四万四千三百七十六 斛方钱一千四百三十三万五千三百三十 七贯金并各项钱三万七千四百八十馀两 丙珍藏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一两二钱零银 各项二百五十万六千六百七十两零内珍 藏二百万一百六十九两零绍治七年人丁 一百二万九千五百一人田土四百二十七 万八千十三亩栗二百九十六万一百三十 四斛钱三百十万八千一百六十二贯金一 千六百八两银十二万八千七百七十三两 除八月以前支销只存粟米九百四十六万 六千四百六十斛方钱一千二百二十三万 四千三百五十八贯金四万八千七百四十 一两一钱一分丙珍藏四万二千七百九两 四钱八夯银三百二十六万五千三百四十 六两九钱七分零内留并珍藏三百万一百 六十九两 三钱零 自西陲有事嘉定永隆安江三省各社村坊田 土多留荒兵民缺额诸省臣奏请调剂 帝以事关民生大政交廷臣议奏 赐皇子公皇子皇孙亲公皇弟及交武廷臣各 项桂有差 申禁中外职官之从左道者 谕曰爷苏邪教惑人太深不但愚弄小民即在职官 中人亦有迷而不悟如近日广南沱㶞之事率队 武文点为洋夷阴送约东泄漏军机又如山西分 府陈光瑶阴从左道不理母丧似此类者寔繁有 徒其渐甚不可长其爷京外诸上司加心捡察所 属绅弁如有不即洗革者摘参治罪以绝莠根 命吏部侍郞潘偌充河内试场主考署又安布 政黄焘副之署承天府尹阮公著充南定试 场主考詹事府詹事范有仪副之取中举人 四十七名 河内场举人二十六名阮猷黄春 洽阮劢段维淑陈诂阮𬸪阮辉新 阮儒猷阮伯杜仲玳吴敏鲁廷选郑奋阮文 儒邓陈颛潘兴阮仲善武廷钗严应同名望 黎有佐陶文猷阮光朗姜伯铿吴春美黎光 南定二十一名陈廷美阮瑄范辉鹏陈交撰 范登第邓春统陈世经阮有顺范枣邓朴范 正谊武辉玑阮廷坦邓算范俊阮辉铿枚光 润阮文贞朱芳 桂阮炫阮俊卿 永隆督学赖世美免以吏部员外郞黄文铭代 之 申定三法司条例 一凡有就堂投控告者身自 缮写及有管官认寔馀不能 画字其近在环畿者听带随代写人备质远 在诸地方者听代写人将姓名贯址著八单 尾如或究出虚捏由造写者照单后按贯拏 治如原无造写人而出自投控者妄自虚著 粘单将投控人加等治罪其近畿远外之人 所控之单挝鼓投控者不拘有无造写人均 由法司收受照例奏议至如按期投控就中 近在环畿己有造写人带随对质远在诸地 方已有造写人姓名贯址者即照理之当查 当驳妥议奏办傥近畿无有带随造写单人 远外无有明著造写单人姓名贯址者由法 司当面交回原控之人毋得收受一军民人 等如有冤屈情状挨次投控违者照明命九 年钦定条例治罪其代造写人与犯者同罪 如究由教唆之人造意主使者即以教唆之 人为首听从控告之人为从一嗣凡文员之 子控乞从部八监武员之子乞入英名教养 与俸饷钱粮工匠除著遵依明命十九年例 听各由部投控至如革罢人员情愿从部投 军投卷应试并随派洋程效劳效力及田土 关津如有争征争顾工匠如有控乞酌免差 役均由法司收受控单照例议办一凡诸辖 民如男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笃疾废疾若 妇女并不得诣公正堂投控惟何人确有冤 切情状与其家无有夫男亲属可代控者方 准投控违者斥逐一嗣凡法司收受控单其 何单事理无甚艰涩查究只于在京诸衙门 者十日丙审议具奏闲有何单事属经久或 数目繁多情理轇轕及应由在外诸地方咨 查者由法司酌量请展日子务要依限办清 仍于折议本丙明叙诸地方覆到日期以备 查核傥承办员役如有随意耽阁延至限外 者即由法司指名 参奏候旨惩办 定船艘修补例凡裹铜船以兴造之年为始五 年一修补无裹铜者三年一修补经二三次 修补材料有损弊听其解板改造无损弊者 支项修补不拘年限递年油艌各一次 以刑科署掌印江文显按补署京畿道掌印御 史兼核尊人府事务 以平定硕兵承恩尉安羌男陈知陞署掌卫权 掌耆武营印务预廷议中保二卫卫尉阮化 调补平定硕兵官雄锐营中卫署副卫尉黎 原调署龙武营左卫副卫尉 有英国师船二艘抵沱㶞汛广南省臣枚公言 以闻命署户部左参知尊室常驰往问明来 意船长德惠师言此来承彼国长命要得进 京瞻觐方肯呈上国书尊室常以所请非例 却之相与争办者十馀日厚加款给 另赏物 项照绍 治五年例 斟酌拟办 洋船寻取碇去 帝不豫 帝自八月初旬违和数日渐瘳力疾听政四方章疏 均准每日呈进随事批答寻因劳瘁转成沉 疴癸已 宣召顾命良臣张登桂大臣武交解阮知方林维浃 八侍 帝屏左右语之曰朕纂承大统于今七年夙夜忧勤 不敢自暇自逸近来遘疾今惫矣深惟 祖尊大业付畀朕躬不可不预为社稷至计朕诸子 中洪保虽长庶出也愚钝寡学徒事嬉游不可以 承大统皇二子福绥公洪任聪敏嗜学克肖朕躬 可嗣皇帝位昨已手批遗诏纳之龙筒今交卿等 敬谨缄藏万一有不讳即宣之使中外臣民咸知 朕所以慎择元良忧深思远之意卿等皆国家大 臣受恩深重当以辅朕躬者辅嗣君钦哉毋替朕 命诸大臣皆涕泣受命趋出外庭不知也既而太 医日进汤药不效 皇二子福绥公及诸皇子朝夕侍左右大臣张登 桂等四人亦不辰宣召八侍文武廷臣均于 左右庑恭候请安癸卯大渐 帝崩于干成宫正殿寿四十一皇子女凡六十有四 皇子二十九 皇女三十五 是日皇亲文武臣工咸在宣 遗诏于勤政殿 诏曰自古圣帝明王贤君令辟莫不慎选主鬯承祧 之际遗大投艰之辰重 社稷之于 光前安天下之于裕后者也朕凉德人受 皇天之眷命 祖 考之付畀抚御大南于兹七年凛乎朽索之御六马 日慎一日不敢逸豫荒宁幸而仰蒙 天 祖相佑 皇考训彝佩服一心百为振整忧勤一念万民惟康 载缵 武功真腊率宾纳款绍兴交治春秋并举连年声教 宣昭水火两邦即叙恩礼优遇贤良百辟满朝内 晏外安年丰河顺乃本年秋汛珥河于河内北宁 南定迭出险工河堤决溃朕念民依曷胜惶汗筹 办忧思幸而民居远于决口随即合龙致免为灾 民居案堵然朕为民先忧即派御史前往会同地 方官勘明随赈随粜以舒民食颇几年南顾筹边 甫宽念虑今日北瞻水患益切情怀复恋慕 瑶宫懿德日更伤心又励精图治民碞辰加劳瘁八 月初五日不豫初九日渐瘳初十日 御殿听政自是日至十六日朝朝登殿办事讵意是 日听政罢回宫疾复大发连至九月来兹转成沉 疴然而日日百司奏事均准呈进力疾随事随批 无少淹滞且亶受宠绥之责一息尚存则一日民 天国政妥为办理岂敢倚枕作倦勤乎惟 天难谌其命靡常故畏 天之威于时保之也本日疾转大渐朕万岁后著遗 诏以皇二子福绥公洪任有学而肖朕躬可继大 统嗣皇帝位尔嗣君洪任应深思 列祖开创中兴之艰难 列尊守成兴治之不易敬 天法 祖勤政爱民亲贤图治止善惇亲勿谓善小而不为 勿谓恶小而为之凡事克遵成宪其永无愆又著 顾命良臣张登桂大臣武文解阮知方林维浃均 充为辅政大臣且张太保两次受 凭几导扬佐朕图治历年干兹民安国泰文治武成 当以此忠良辅国爱君以事朕躬亦即以是心佐 嗣君为久安长治之至计武阮林三卿与朕知遇 报国致君矢忠矢勤作肱作股诸卿等当上匡嗣 君之不逮下正朝廷之纪纲使天下安如磐泰诚 无负弥留叮嘱而图报国恩也其我亲藩及子孙 月日 原奉 留空 皇二子福绥公泣拜受命复诣干成殿拜受 传国金宝玉玺万年嗣位袍礼成皇亲尊人府文武 臣工上笺劝进甲辰以 令旨布告中外曰 大行皇帝圣躬不豫十七日宣召顾命良臣张登桂 大臣武文解阮知方林维浃等八侍 亲颁朱批遗诏以予嗣皇帝位玉几导扬预为社稷 至计致诏内月日未奉明书讵意二十七日丑刻 龙驭上宾呜呼痛哉是日群公百执咸在奉宣 遗诏于勤政殿予冲人泣拜捧受礼成尊人府文武 臣工合辞劝进予哀㷀在疚五内如割顾念付托 之重弗获辞避仰遵 遗命节哀顺变俯徇轝情蠲吉以十月初三日即皇 帝位仍遵古制行三年丧其服制等差及应行事 宜另由廷臣礼部议准施行 庚戌成服庚申安 梓宫于隆安殿十一月壬寅上 尊谥曰 绍天隆运至善纯孝宽明睿断交治武功圣哲章皇 帝庙号 宪祖嗣德元年五月丙申 宁陵于顺道山行隧礼名日昌陵二年十一月戊申 奉 神主升祔 世庙 圣位升祔 奉先殿 帝以明圣之资抚盈成之运忧勤一念振刷百为共 承 郊 庙欢奉 庭帏睦族以恩遇臣以礼分曹局别等威而官常肃 抑外家戒近侍而宫政清增解额以鼓文风开武 科以励士气行庆施惠节次至百馀条平狱缓刑 全活以千万计故能文教敷于四海武功詟乎蛮 荒瑞应十成户登百万猗欤休哉万几之暇留意 艺文七年之闲所著有 圣制诗四集文二集与夫古今体格裁成辅相诸集 皆所以阐微钩玄殆非寻常章句所能窥其万一 至于 凭几导扬之际 训迪谆谆 遗诏一篇安详静定虽古圣帝明王传授精微之旨 何以加诸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七十二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