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六十四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
卷之六十五 宪祖章皇帝寔录
卷六十六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六十五 宪祖章皇帝寔录 丁未绍治七年春二月丙辰 帝御勤政殿高蛮使行朝贡礼先是 谕礼部曰高蛮有国十二传矣臣服本朝自我 太宗孝哲皇帝始锡藩王爵印自我 皇祖世祖高皇帝始危而安之亡而存之本朝寔有 大造于腊也镇西之设注措多年近日之变边臣 杨文丰张明讲之罪也自兵端初起七八年于今 绎骚我边氓疲劳我将士露宿风餐虮虫生介胄 朕甚悯焉今蛮酋既能悔罪投诚朝廷因其来而 受之休息兵民边患其可少宽矣夫有事则观于 将无事则观于使使臣此来远人观听之所系也 其自军次进京前途款给均从优厚以重国体而 慰远忱至于朝贡礼仪亦即参稽典例拟撰仪注 以进及使至趋庭贡献朝贺如仪礼成 帝谓机密大臣曰颠颠倒倒蛮腊之常态也寔寔虚 虚兵家之权术也故千里难于悬度而一见胜于 百闻谋之不可以不周问之不可以不审也暹腊 情形有蛮使在所宜因事设问以悉其状如诧螉 䪃叛兄弃国奔窜于暹一旦归来即为国人所归 附果其情邪抑畏暹之虐邪暹之援腊必要厚利 腊之倚暹必有厚报豆蔻山腊地产也山之西北 夹暹东南夹我暹人垂涎久矣今此山仍在腊抑 已归暹乎暾既为国人所与从而君长之玉云故 藩王子也虽是女流尝为郡主一彼一此将谁适 从傥日下锡封准其同管国事彼将分地而居一 在乌东一在巴南抑亦会同照管如前世佛王二 三王之事乎昵螉俺症之兄也其子虼暾之侄也 噋既得立则于名俺父子果能相保相爱而无恶 斁之情乎暹目质知本以立症为名症既得立彼 将还暹乎抑亦仍留在腊复以保护为辞乎此等 大意即宜传旨礼部派出属员善辞访问苟得其 情则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遁辞知其所竆矣既而 蛮使随问随答略无留难大略言此番既蒙 朝廷再造立国如初则覆载生成恩霑草木 山陬海澨咸仰德化非但诧螉暾之幸亦举 国臣民无竆之福泽也礼部译以奏 帝日察其言语出自真诚蛮人释然无疑矣越十馀 日 驾幸保定宫礼部经引陪臣于道旁稽顿请安回国 命礼部传 旨云天皇帝安归告尔高蛮国裔诧蝓暾知道勉思 辑宁尔邦家朕将锡之新命世尔旧封恪遵侯度 永作我大南藩屏 驾过敕赏国长并陪价行随人等品物各有差惟郡 主玉云冠服由侍卫赍递颁给 一赏正使一 名黑南素绉 纱一连官彔雪白正线三菊花凉纱广袖长 衣各一领二蓝正线串枝牡丹花冻纱雪白 西洋三项布狭袖短衣各一领花赤南素绉 纱袴一腰真阑南花䌷袴一腰副陪使二名 黑南素移纱一连宝蓝雪白正线阴阳瓜蝶 密纱广袖长衣一领二蓝正线三菊花凉纱 雪白西洋三项布狭袖短衣各一领紫蚁南 素绉纱袴一腰紫蚁南花䌷袴一腰一恩赏 诧蝓墩敕谕一道赤象闲金牡丹花宋锦缎 各一枝花赤玉蓝南花绉纱各一连各色南 花贡纱十匹各色南花纱十匹赤白团花南 䌷各五匹高步帛二十匹各色洋花布十匹 花赤洋布五匹一加赏色五丝缎二匹西洋 印花纩绒二匹色羽缎二匹哪啷官彔纩绒 一匹花赤南纨纱五匹雪白莲花䌷五匹一 恩赏正使一名新式白金一两锭十锭花赤 南素绉纱一连各色南花贡纱二匹赤百团 花䌷各一匹赤白莲花南䌷各一匹色南纨 纱十匹蓝洋花布一匹花赤洋布一匹加赏 彔纩绒一匹绍治双龙大银钱二枚绍治飞 龙大小银钱各二枚副陪使二名新式白金 一两锭八锭玉蓝南素绉纱一连各色南花 纱二匹赤白南花䌷各一匹雪白莲花南䌷 二匹色南纨纱十匹花赤洋布二匹加赏蓝 纩绒一匹绍治双龙大银钱一枚绍治飞龙 大小银钱各二枚一恩赏从军十名每名木 赤布一匹蓝羽缎里木赤布狭袖短衣一领 紫蚁南玳袴一腰绍治飞龙大小银钱各一 枚一恩赏通译二名每名二蓝正线瓜蝶阴 阳花凉纱狭袖短衣一领西洋雪白六项细 布狭袖衣一领紫蚁南花䌷袴一腰钱二十 缗土目土兵留在嘉定者赏土目每名飞龙 大小银钱各二枚赤羽缎里蓝布衣各一领 赤布各二匹土兵飞龙小银钱各二枚赤布 各一匹再优给 酒肉食物一席 封高蛮国长诧螉螆为高蛮国王美林郡主玉 云为高蛮郡主 谕曰蛮国远居腊徼其祖父久为朝廷臣仆世奉共 球朝廷封殖之绥辑之已非一日自匿螉禛无嗣 委裘女流国内因此多事前者蛮裔尚怀疑惧惹 出事端朕念此一方民不忍以荒忽视之所以命 将出师随机剿抚诚以彰我天讨绥彼边氓原非 利其土地兹蛮裔既能悔罪输诚款关奉贡正可 宽其既往与以自新夫兴灭继绝帝王字小之至 仁锡壤启封必以正名为先务蛮裔既为蛮民之 所系属且其国初定所当因而授之正其名称使 之统摄其民以副来归之望诧螉暾准封为高蛮 国王锡之敕印再故藩王禛之女玉云前经锡封 为高蛮郡主嗣因其国有事故改封美林郡主今 朝廷复定其国玉云准复封为高蛮郡主叶同诧 蝓暾照管土民永为藩服以存藩王禛之业于是 命嘉定布政黎克让兵部郞中阮进会充正副 使安江布政黄收充钦使制锡封旗号使部 行建之自正副使至员弁兵丁各给之钱 正 使 一员钦使一员各二百缗副使一员一百缗 护递诰印及号旗侍卫一员三十缗宣读护 捧六员派从五品官知府二十五缗派从六 品官知县通判十五缗经历十缗指示陈设 员弁二人各六缗通言三名各四缗嘉定护 送员弁管卫二率队四弁兵一百安江遴派 随候管卫奇三率队六弁兵三百又分派护 送管卫奇三率队十四弁兵七百管卫各二 十缗管奇各十缗率队 各八缗弁兵各一缗 往乌东城行宣封礼 复赏给物项诸色数 封诧螉暾制日朕惟远 方效宾从之义水矢丹 忱王者推涵育之恩岂拘常格国有典在建 国而树之藩天何心哉畏天斯保其国眷兹 恭顺宜贲宠光客尔高蛮国裔诧蝓炖远在 偏方逖居蛮徼乃祖乃父二百年羾款之虔 此土此民千里外蒙休之久池兼水陆即为 朝贡之舟车海际西南尽属太平之草木曩 以尔兄乏嗣委裘女流致令腊地乖离辛蜂 边徼轸念一方之板荡昭厥周绥肆申九伐 之威声用开汤祝乃自乌东归命北阙驰忱 凛咫尺于庭香袭共球于王会肫诚可鉴既 昭事大之虔正名为先宜举锡封之典盖天 地生成万物栽培倾覆本之无心而朝廷安 劝庶邦举动光明存乎大义兹特封尔为高 蛮国王锡之制印协同高蛮郡主玉云照管 土民王其对扬庥命凭借宠灵凛候度之式 遵用尔邦之宁辑茅苴土壤生生永干年于 兹带砺山河世世万子孙无易钦哉无替朕 命一恩赏闲金牡丹花宋锦缎一枝各色 南䌷十匹各色纨纱十匹雪白高步帛十匹 各色洋印花三匹花赤洋布三匹一加赏五 丝缎一匹西洋印花纩绒一匹官彔纩绒一 匹花赤南䌷二匹封玉云敕谕日美林郡 主玉云乃故藩王匿蝓禛之女也尔先世久 为天朝臣属列在职方前者尔父不幸乏嗣 尔以女流克明大义最为尔父生平所钟爱 朝廷字小恤孤殊深轸念前经锡封尔为高 蛮郡主嗣因尔国多事惹起衅端仍改封尔 为美林郡主今王师西指尔国复安尔叔父 诧螉蟙既能悔罪投诚款关奉贡朕鉴其忱 悃特命锡封为高蛮国王所以示兴继之仁 广柔怀之义也因念高蛮二字乃尔先祖原 受启封之故号亦尔初蒙锡之嘉名藩国既 存其初世爵宜复其始特命安江等处地方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黄收充钦使赍捧制 诰复封尔为高蛮郡主仍准协同高蛮国王 诧螉暾照管土民以存尔父之业是用加敕 申谕并恩赏色数尚其服兹新渥保此怀民 和尔邦家壮我藩屏永矢不违之敬长承无 斁之庥钦哉一恩赏各色纯线三十斜细 花凉纱三枝花赤蝴蝶菊花绫一四官彔蝴 蝶牡丹梅花绫一匹玉蓝四斜丛花绫一匹 各色南罗纨十五匹各色细花南密纱十五 匹 敕礼部凡锡封诰轴公侯用八丝作子男用南 素绫均五色彩样惟黑色以蓝绿代之 赏镇西军次大臣 谕曰镇西边务经委安河等辖大员商同筹办已历 多人均不能妥济动烦朝廷注措南顾萦怀嗣简 命武文解特授抚边将军统掌调度钦差大臣阮 知方参赞天臣尹蕴署提督阮文黄前江一战连 破铁绳立定镇西围迫乌城暹腊震慑虏目奉约 蛮酋投降继派黎文富总统剿捕商协诸大臣一 心同德绥辑抚宁不战屈人蛮夷臣服款关纳贡 奉表来庭殊有卓异之功应当懋赏兹先赏武文 解阮知方尹蕴黎文富卓异一级阮文黄随带一 级再加赏武文解尚方镶金绕珍珠嵌颗大金刚 玉帮指一福寿重圆良玉珍珠珊瑚垂缨佩牌一 万世永赖垂缨天金钱一龙云契会垂缨大金钱 一阮知方尚方镶金绕珍珠嵌颗大釡刚玉帮指 一吉祥福泽良玉珊瑚垂缨佩牌一禺世永赖垂 缨天金钱一龙云契会垂缨中金钱一黎文富镶 金大金刚玉帮指一福庆良玉珊瑚垂缨佩牌一 万世永赖垂缨中金钱一三寿垂缨金钱一尹蕴 镶金大金刚玉帮指一平安良玉珊瑚垂缨佩牌 一万世永赖垂缨中金钱一二仪垂缨金钱一阮 文黄镶金中金刚玉帮指一鹰扬良玉珊瑚垂缨 佩牌一四美垂缨金钱一再武文解原是大庭耳 提面命别阃权隆闲因撄病虽非䧟锐冲锋嗣而 力疾就军悉心调度允合机宜进次泳隆围迫乌 东使蛮虏势竆力屈乞怜求成即其升帐受降屈 人兵于不战临机应变措边境于无虞洵为忠厚 武略之将敕赐安西忠武将良玉牌阮知方内筹 机务外董兵戎铁绳之战寔出始谋长乘胜势立 定镇西进迫乌东身在行闲所向克捷可谓智勇 兼备敕赐安西智勇将黄金牌尹蕴节次通平栅 蒭之战首建头功以至𢭏铁绳定镇西进泳隆迫 乌东均能出奇制胜谋略猷为敕赐安西谋略将 黄金牌阮文黄历从征剿乃能身先士卒冲冒矢 石杀贼立功夙称俊健敕赐安西俊健将黄金牌 俾之悬佩以表戎功诸将既受赏 帝追念龙武营都统隆平子尊室议诔以诗 谕日议亲臣也西征之役慷慨请行自其平乐化定 巴川以至破铜城开铁垒劳绩居多不幸紫塞烟 岚为风霜所妒今日策勋议独不在徘徊想像徒 令人有猛士之思 咈㘓哂师船二艘泊沱㶞汛道长五六人公然 悬佩十字往来汛所广南省臣察其来意倨 傲以事飞奏命礼部左参知李文馥前往作 为广南省大员会同巡抚阮廷宾领兵阮德 锺随宜讲话阮德杂前已有旨来京亦准姑 留商办馥既抵汛与洋夷订日相会至日洋 目拉别耳 洋目 人名 率其党数十人带随枪剑直 八公馆止之不能得出国书汉字一道辞多 悖妄馥不肯接认洋目厉声吓之置书几上 而去馥与廷宾谋曰受书罪也火其书亦罪 也不如驿以闻馥亦回京待罪 帝怒其有亏国体命锦衣枷禁于左待漏解职下廷 议馥既去洋益肆日常登岸往来村坞我国 原从左道者多往来窥伺暗通消息在汛巡 洋兵船为他縻捉有京派南下裹铜船五艘 金鹰奋鹏灵 凤寿鹤云鹏 未放洋泊在茶山澳与洋船相 对他亦趁到掠取帆索典护各号船署副卫 尉黎文法率队阮知阮眷阮熙黎秦皆投碇 株守报至 帝御武显殿立命右军都统枚公言户部左参知陶 致富带领羽林虎威雄锐三卫弁兵各驰往 汛所自巡抚以下均听枚公言调度复以省 员在汛商办势难兼顾命礼部左侍郞充办 阁务阮伯仪权领广南布政使雄锐营后卫 副卫尉阮义盛权领广南副领兵前锋营后 卫副卫尉枚田补授右军右保二卫副卫尉 锦衣该队范勇陞授城守尉充右军右保二 卫协管从枚公言往沱㶞汛驻防锦衣该队 武科陞授城守尉充锦衣卫协管副卫尉吴 庆从阮伯仪前往广南省驻防阮廷宾阮德 杂俱革留从枚公言陶致富效力赎罪复遣 水师署掌卫范赤兵部署郞中武维宁管领 铜船四艘驶往茶山洋分遥为声应因传 旨枚公言陶致富曰洋人如已慑威敛迹在我不须 先自动手傥彼自先惹衅即督饬城台并各号船 弁兵及京派铜船外合里应立即剿杀无遗沿澳 等处须严加防守不许擅八乡村再严禁所在爷 苏道人不得往来窥伺以绝声息又 谓机密大臣日洋船此来其意何在枚公言等此行 卿等意料何如张登桂对曰洋夷所求不过通商 弛禁而巳岂有船止二艘敢尔远来酿事之 理陶致富习知蛮情与他讲话想亦无事于 兵若他先自惹衅则彼曲我直扑灭无难也 何维藩对日夷船不足忧惟我铜船株守澳 内只此可关怀耳 帝曰阮廷宾把握不定如鹿撞心虽所奏未免忙张 然亦不可不为之备 庚午清明节先期由舟程启銮驻跸定门行宫 顺路蒐左泽源用神枪肄武获一猬双麋既 罢猎有逸麋自投于网猎户获以献 帝微哂日网开三面与并生也来投于网自送死也 譬如盗贼之徒虽岩埜潜藏难逃罪罟天网疏而 不漏何必竆山索兽为哉至日 帝诣 天授右陵行礼再诣 明成殿 朱恩殿 孝东陵瞻拜礼成回銮赏扈从官军及先朝宫人守 护员弁兵丁钱交有差 题保定宫十二景命词臣应 制 一日宫开藩宴二日殿会词臣三日阁赏湖山四 日榭临天水五日轩谈经史六日廊纳烟霞七日 南依宫阙八口北接园池九日东观万井十日 西揽千峯十一日槛静看花十二日窗清坐月 因 语大臣张登桂潘清简等日诗家有蝉联体卿等作 如何观皆对曰诗家作法多不同臣等未之能辨 帝曰此体相传其来尚矣然溯其源未显所出朕因 其名而求其义查齐书主惹传帝后之德绸缪天 地人君之亮蝉联日月沈东美诗玉珂光吓奕朱 绂气蝉联汉舆服志云中常侍金幌附蝉为文貂 尾为饰杨雄传云有周氏之蝉嫣兮梦得诗云欲 知雀跃心能喜正爱蝉连语不休则蝉联蝉连皆 言相接也以朕观之蝉联体应以韵府原书之韵 随其次第而赋之 如七阳韵阳杨扬 香乡五韵相连属 不得拣其难 易㪅换颠倒求其蝉联之义庶为近似未审明哲 君子以为何如又如倒句体古诗亦未详所出近 代清朝乾隆诗集有玉兰堂二首用蝉联韵体嘉 庆诗集有天池二首用倒句韵体今观二帝所作 之诗用韵则同一法而所称体格又自不同或各 有所见殊未可解又 谓内阁曰诗之三四五六七八九言及诸家体格尔 等亦曾究明否阮伯仪武范启对曰臣等未学诗 昨奉 敕下详捡历代诗家体格略知一二不能悉也 帝从容训示之日有情便有言有言便有诗诗非始 于三百篇也然就三百篇言之振振鹭三言之始 也关关睢鸠四言之始也谁谓雀无角五言之始 也鱼丽干羀鲂鲤六言之始也交交黄鸟止于棘 七言之始也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之始也洞 酌彼行潦挹彼注兹九言之始也就其未有诗之 前与诗亡之后言之则自少皥母皇娥歌至明陈 继渔父词蝉联体凡五十七体非诗乎非诗之体 格乎 少皡母皇娥歌黄帝兵法四言体唐尧戒虞 舜卿云歌夏禹铸鼎繇商铭周武王盥盘铭 作牙水仙操越人歌鲁连子三言体汉高帝大风 歌武帝柏梁体昭帝淋河歌苏武五言古体晋殷 仲堪酒盘铭宋鲍明远杂数体谜字体王微四气 体北周庾言商调曲九言体齐王生回文体四色 体梁简文帝卦名体元帝句句用字体宫殿名体 树名体鸟名体宣帝建除体范云郡县名体陈沈 炯口字体八音体六府体唐李白三五七言体葫 芦韵体杜甫孤雁八群体孤雁出群体白乐天折 字体长短句体顾况六言体皮日休叠韵体陆龟 蒙全平体张籍药名离合体章碣双韵体宋邵尧 夫首尾吟苏东坡扇对格秦观藏字回文体梅尧 臣全仄体王十朋叠字体师中进退格赵吉土重 疉字体文同一字至十字体火熖体飞雁体佛印 叠韵长歌体明陈继渔父词倒句体蝉联体凡五 十七 体 此外又有四十六体格然都不出四五七言 诗而重复牵彊不足取也但亦不可缺存记之可 也 荆轲二句歌体汉书一句歌体曹子建后章字 接前章体北周庾信增字体梁简文帝颠倒韵 体元帝将军名体车名体船名体草名体兽 名体范云州名体陈沈炯六甲体唐王维减 字体李百断句体杜甫首尾对体就句对体 辕轳体藏春体分截体遥顶体虚寔相闲体 双起单结体单起双结体李益三韵诗体孟 皓然首尾不对体借对体陆龟蒙上全平下 全仄体米孔平仲四声诗体姓名体戴昺药 名诗体张舜民两头纤纤体古五杂组诗体 宋诗交股对体俳偕体促句体锦环体仄起 体蜂腰体断弦体双声梦韵体郑都官遥对 体苏伯玉妻盘中体明胡俨十二辰体一字 至七字体一字至九字体十字体凡四十六 体 诸臣皆趋出拜谢 帝又谕之曰夫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道性情 正教化天地之心也圣人曰不学诗无以言诗之 不可不学明矣然诗之为诗虽本于性情而诗之 体格亦不可不明体格不明则八义妙手七步宏 才难以施其意匠矣自古帝王鸿裁钜制不为不 多墨客骚人作者不少一代有一代之体一家有 一家之体见于诗归古选玉海度针盖阙如也朕 万几清暇读书之馀复题诗纪事不觉日就月将 积成卷帙诗之蕴奥日觉愈深溯其本源诚观海 难为水也然而观水者必观其澜求于升堂方可 八室闲尝遵奉 圣制姓氏一章推而广之沿古近之源流究百家之 同异搜罗章法辨别体裁有仿古者有新创者均 已登之御诗各集矣犹念诗家之有体格犹兵家 之有奇正也参错而互见不如荟萃而统编以便 省观以明作述尔等即当详捡御诗各集中凡关 古今体格各宜挨次先后另行辑编朕将加惠于 我多士翰苑词场亦博览之一助也及编成进 览颜曰御制古今体格诗法集 凡七十馀体得诗 一百五十七章 阁 臣请付梓许之 帝尝语诸大臣曰古今诗法多至一百二十体孰易 而孰难张登桂对日自臣等观之皆难也 帝日古体不易学大抵三代以前体格皆难三代以 后看来却稍易世愈下格愈弱唐不如汉宋不如 唐又 问诗有禁体何自始武范启对曰欧阳修唱之苏东 坡和之清乾隆帝多用此体 钦命点阅清化又静三辖弁兵阮良闲来京复 命 帝问三省弁兵何辖较胜对曰清化多新拣未娴熟 乂静稍胜命兵部查例分项赏罚良闲武弁 进止或失次 帝语张登桂曰良闲亦堪干底人然素性倨傲不学 故也且用人如用木当弃所短取所长必求才德 兼优耒易多见取节焉可矣 帝谓内阁曰音韵者诗之管辖辑韵者诗之藻饰文 规一部书将以补韵府之缺略是编成则学者稽 考有征将来不必求之字典韵府诸书而音韵字 义晓然可见其为后学津梁裨益多矣尔等所宜 加心督饬勤者奖之怠者警之俾有劝惩仍命先 将一东韵样本进呈 谕曰此其天略也就中有遗缺要增补有繁冗要刊 省 敕户部内阁侍卫会同内务府片列嘉隆明命 绍治各项银锭要足一百万两进八金柜珍 藏 嘉隆钦定银锭五万锭重四万两一两锭 三万锭重三万两五钱锭二万锭重一万 两明命钦定银锭二千九百十五镒锭重 六千两零九钱二分诸省旧式银十两锭一 万五千四百镒重十五万四千两绍治钦 定银锭二万九千三百六十镒锭重二十万 两诸省银十两锭六万镒重六十万两新式 三万镒重三十万两合共一百万两零九钱 二 分 又以四十锭 重四 百两 进 内 北宁副领兵阮参年老休致以虎威前卫副卫 尉阮冬代之 广安有海匪站洋乘闲邀劫虾罟㨍长卢急喜 督率手下民天弋获清匪五丁及其船艘械 仗事闻赏急喜飞龙大银钱三枚手下民夫 钱三十缗获犯解交钦州认办 平泰太长公主玉珠保顺太长公主玉玔奏生 母祠在承天扶宅请摘所在民夫十人除免 兵徭以充典守 帝语礼部曰所请亦属非例惟二公主均无子嗣姑 准依所请嗣后不得援以为例 虎威左卫副卫尉黎文生以疲软降补该队神 机右卫署副卫尉尊室祥撄病准在寓养疴 以隶前锋营奋武卫副卫尉枚公谨陞署虎 威营左卫副卫尉广南中奇该队阮闲补授 城守尉陞署隶前锋营奋武卫副卫尉虎威 左卫该队黄德陞署神机营右卫副卫尉命 羽林禁兵各保耆武上驷诸军营统管大员 择举标下该队率队身材壮健差派得力可 堪宿卫者各一人 国子监臣阮功合等循例考核坐监诸监生汇 册奏上复命詹事府詹事充史馆纂修范有 仪鸿胪寺卿充史馆纂修阮攸充正副主考 郞中范芝香阮有度侍讲学士武功度员外 郞阮春寿充分考就国子监照依试法覆阅 三日中者准预会试 有黎后安插南省二人因贫逃回原贯拏获各 坐杖徒限满仍旧安插所在府县省官及海 云广平汛守失于盘捡各查取职名分别降 罚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六十五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