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六十三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
卷之六十四 宪祖章皇帝寔录
卷六十五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六十四 宪祖章皇帝寔录 丁未绍治七年 清道光二 十七年 春正月朔 帝御文明殿百官吉服趋拜礼成赏赉各有差诸地 方钦点官均得预是日承天奏禾苗秀茂治 平奏民间宁帖 帝曰谷寿宝也民邦本也岁首延禧吉孰大焉顷之 嘉定折至言去年四府九县一律大稔比常 加倍向来未有如此之上丰者 帝览奏欣慰谓户部曰南圻苦于兵久矣四五年来 米价太昻今得佳信一辖如此他辖可知矣朕深 为此方民喜之 增给延福公主静好岁俸公主岁俸例定钱三 百缗米二百四十方静好 帝长女也故特增给岁钱六百缗米三百方与太长 公主四人等 向例公主长公主仝年俸钱三 百缗米二百四十方内白米二 十四方惟平泰平兴保禄保顺太长公主四 人明命十一年增给俸钱一百缗绍治三年 再加岁俸钱六百 米三百特格也 驾幸净心湖肄武登澄练楼小憩命随驾皇子皇弟 赋诗四章 以署吏部右参知阮德政调署兵部左参知署 户部右参知范世忠调署吏部右参知原署 兴化巡抚办理户部阮泽调署户部右参知 又安布政武濬调补刑部左侍郞 署宁太总督甲文新免新武弁出身事事躁妄 前在省莅疏举吏役阮春延可堪经历不准 后钦点来京复以延堪事保举为吏部纠参 交都察院议处降补羽林右翊前二卫卫尉 以南义巡抚魏克循调补北宁巡抚护理宁太 总督关防署治平巡抚阮涎宾补授南义巡 抚权护海安总督关防黎长名复为治平巡 抚权办刑部事务阮文贰复为海阳巡抚护 理海安总督关防 谕魏克循曰北圻河防关民生一大利病天德江又 属北宁省分近日开濬之议耒知果否顺便一番 工役劳费殊多卿宜加心察访将利害多少分数 缮折以闻俟有京派会同勘办 谕阮廷宾曰卿目疾近状如何朕念卿中年乃有斯 疾在京趋赴颇觉艰劳故以此地处之俾资调养 此地方风俗淳厚卧治非难惟沱㶞是海疆关要 慎之以称朕怀卿亦庶乎其无忝家声矣 谕阮文贰曰卿质朴清勤在朕所简惟近来敭历未 有建明膺兹重阃要须茂展猷为以有成绩 以掌卫阮凤陞署虎威营统制掌卫冯有和陞 署雄锐营统制卫尉尊室懋陞署掌卫仍权 领京城提督兼理承天府事务永隆领兵阮 德锺调补虎威营左卫卫尉定祥副领兵胡 厚补授永隆领兵官定祥署副领兵黎员陞 授定祥副领兵官 署河内布政使潘靖免靖前在南定会查伪案 无所可否坐降以署吏部左侍郞充办阁务 阮久长调补河内布政使工部右侍郞兼摄 尊人府右尊卿尊室铪充办内阁事务礼部 右侍郞尊室瀞兼摄尊人府右尊卿 谕阮久长曰尔出仕多年未经外补今官此地财货 所聚四方于是乎观尔以科甲声价由阁臣领重 阃勉之不但无负委用且无愧科名不亦美乎 安静署督邓德赡奏言工部咨买铁木数多而 所产之葵州襄阳义棠三府县既受桂及铁 木税例又有黄蜡粗布等项其兵分身税与 他县同且丁少木多其山林近处斫作殆尽 远处采运良难请由近居山脚之梁山清漳 琼瑠三县与香山罗山二县照数刊补庶免 偏重仍拨所在水居民每𬇕一二名向引水 道日给雇工钱 帝日和买铁木官给之价原非有所抑勒如所奏则 此三府县有此各项税他府县亦各有他项兵徭 税课且和买系随所产与兵税正供自不相关岂 可以此折彼向来咨买初无专指何府县社村为 之限定则凡产有材木应行酌量分买自是该省 臣职事今乃谓此重彼轻作为删补之说欲将本 分应买之数分借别辖代办凡事推卸于人可乎 此请均不准行惟既云香罗二县亦有此产准由 工部咨买备用 以平定按察尊室拿调补鸿胪寺卿办理工部 事务户部郞中尊室潘调补平定按察使会 同布政潘僭领兵陈知护理平富总督关防 承天府尹黎谦光卒加给钱二百缗 以富安布政使阮文振 原 宪 调补承天府尹定祥 按察使阮居仕陞署富安布政使会同按察 阮有机护理巡抚关防吏部郞中尊室培调 补定祥按察使会同布政陈文聪护理巡抚 关防 命兵部左侍郞阮国驩董理清查武库事务 御制历代史总论印刷告成颁赐大臣及诸省学堂 各一部 谕曰朕曩因几馀开卷搜求治道偶忆潜龙绛帐之 日讲诵史书略记其梗槩摘取大纲走笔成论颜 之曰御制历代史总论阁臣请旨刊印告成兹著 颁赐皇子皇孙皇亲之尚就讲筵暨黉宫及诸直 省府县学堂各一部以资观览 定官吏囚丁终养例 一官员终养经有例定八 九品或有亲老丁单亦照 向例听其回籍终养从部从省举人秀才监 生荫生应得终养亦与职官同一京外未八 流书吏何名祖父母父母嫡母年已七十家 无次丁者各由所管上司陈控查寔听其回 籍省养亲终仍留民籍受差一军流配役诸 囚犯嗣凡问刑诸衙门题结军流配役及为 兵等案如有亲老丁单例应留养者查寔发 交本辖配役又凡京外诸衙查结死罪如案 非犯十恶大罪者如有亲老丁单例应留养 者案内并叙声请定夺递年法司审谳如有 此类者汇八衿疑用惟拣兵例得回班 及募兵多有影射乡贯者均无须议 戊子春 飨命皇子皇亲摄祭承祭 帝与群臣论 中兴功业谓内阁曰 正编第一纪得若干卷武范启对曰嘉隆元年以后 十八年闲推明制作其大经大法有文字可 考惟自辛酉以前草昧经营遗交缺略历次 纂编现成样本六十卷自第一卷至十七卷 经奉 圣览此后节蒙 鉴定犹欲旁搜博采益致周详所以迟之又迟盖犹 有所待也 帝曰史书史法要在详而明博而约且史臣名在简 编寔为千古留美宜传旨馆臣等悉意编劘不可 以白首青藜日形懈怠 以锦衣卫副卫尉阮进双调补南定副领兵官 虎威营左卫副卫尉刘达调补锦衣卫副卫 尉专管肃直各队南定副领兵黎文生调补 虎威营左卫副卫尉 以翰林院侍读黎伯挺陞署仓场郞中权掌仓 场关防 降补河静布政范辉为户部两畿司郞中以署 兵部左参知阮德政调署河静巡抚领布政 使事辉在莅公厅失火疏请支项修办不自 请咎 帝谓吏部曰巡抚是地方大吏城池仓库职守所关 辉不能戒于火火起自家延及官舍家人风火归 之回禄可乎前者广平失火只是布政私厨阮叙 降留辉当降调以阮德政代之政陛辞 谕曰河静近来民食稍艰重以灾伤省臣奏报又失 寔朕常日夜为赤子萦怀尔日侍左右岂不闻知 今抵职宜详察民闲疾苦加心调剂如有应奏随 事以闻不可毫有隐饰 授尊室恭清化总督吴文佳隆祥总督胀登第 广平布政使范嘉纪清化布政使丁文铭海 阳布政使谢域南定按察使黎文成嘉定按 察使武敏礼部仪文司郞中阮进会兵部武 选司郞中 以兴化布政使黎元忠陞署兴化巡抚兼领布 政使广南按察使黄焘陞署又安布政使原 署河内布政使潘靖降补广南按察使黎善 治陞署光禄寺卿办理户部事务礼部酬应 司郞中尊室党调补河内按察使礼科给事 中尊室拟陞署礼部酬应司郞中兼摄尊人 府右佐理 授吴霓羽林营前二卫副卫尉黄杨羽林营后 二卫副卫尉以金吾卫副卫尉尊室焌陞署 羽林营后二卫卫尉龙武中卫卫尉张福长 调补金吾卫左执金吾金吾卫该队阮良吉 陞署龙武营中卫副卫尉雄锐营后卫副卫 尉信武子范文辉陞署前锋营中卫卫尉起 复城守尉充协管阮义盛陞授雄锐营后卫 副卫尉副管奇充奋武卫协管枚公谨陞授 隶前锋营奋武卫副卫尉副管奇充忠武卫 协管黎文理陞授隶前锋营忠武卫副卫尉 管奇充广武卫协管承恩尉宋福幸改授隶 雄锐营广武卫副卫尉 命羽林营右翊统制兼掌前锋营印篆平胜男 阮良闲前往清化又安河静捡阅弁兵堪干 者赏之疲弱者罢之 命左军都统府都统阮进林兼管前锋营印篆 羽林营左翊统制阮仲并兼管羽林营右翊 知篆神机营统制骁勇将杨台兼管耆武营 印篆 耆武印篆原 阮仲并兼管 俟阮良闲公回各仍旧供 职 甲午阅兵命右军都统枚公言神机营统制杨 台充正副总阅大学士张登桂传旨出令赏 队长至兵丁正额人钱一缗杂额半之复命 在京诸统管大员各操演本标弁兵 铸勤政殿大学士文明殿大学士武显殿大学 士东阁大学士银关防各一 式样均依诸军 都统府关防 召广南领兵阮德杂来京以虎威左卫卫尉阮 德锺调补广南领兵官驻防奠安定防四城 台兼管沱㶞汛务德杂与巡抚阮廷宾有姻 娅故以德锺代之 赐皇弟乐边郡公绵宽安平郡公绵言府第于 城内宣化坊 命官阅选河内南定海阳山西北宁兴安丁籍 以礼部左侍郞阮亨户部左侍郞张好合谅 山巡抚陈玉琳宁平巡抚吴金麟太原署布 政范白如又安署布政黄焘充之 以太医院院使陈曰佶陞署太仆寺卿仍领太 医院院使副御医邓文职陞授御医授阮意 为副御医起复武炯为翰林院侍读领太医 院左院判黄德贺为医正 有獠蛮潜下广平清郞栅烧屋捉人土豪张文 瑞督率兵民追之斩蛮丁六馘夺其械仗追 回其民事闻赏瑞飞龙大银钱三枚衣袴各 一普赏在行兵民钱三十缗 南定 真定舒 池二县 河静 石河 县 边和疫各命拨医调治 死者给之恤 河静米贵命发仓粟粜之 以行人司八品行人李泰升补谨信司额外主 事仍领行人司泰广南清商累派如东采买 得力故有是命 镇西军次武文解奏言官犯囚犯前经发往军 次效赎兹事平精壮者请束为向勇队衰老 者放回原籍从之 定京外方旗式样 旗之内心上横钉军号二 字下直钉卫奇名二字 水师统管段金协理阮文典等奏请增给龙船 卫兵饷例 帝谴之曰此卫兵丁只是寻常差派非如锦衣金吾 日夜应直者比何可援例邀恩金等皆传旨严饬 承天兴顾堡有税蛮名搜夷者因以卞吏名贵 陵虐不堪乘夜剌杀贵并杀堡兵四名管堡 陶文内闻报亲率堡兵拏获名搜夷杀之事 闻命府丞阮公著带领耆武弁兵就处问故 尽得其情命将搜夷碎尸枭首陶文内平日 管束不严降补队长复命著宣示威德而还 刑部上弛禁后正法囚犯七人命摘出情罪稍 重者杀之馀姑缓决俟秋审汇八情真册 丁巳承天丰田县辖 扶宁贤 良二总 酉刻有一条疾风 歘起雨下如注民家倒坏二十一户压毙一 人命所在存恤之 广义恶蛮潜下五奇地面劫掠人畜率队黄文 选离堡回贯给凭队长段文隆追剿射毙一 丁追回所掠人畜事闻选革职效赎隆补授 队长试差正队长率队加赏犬银钱二枚复 谕署按察枚德常前往绥辑边氓 署仓场侍郞陈登志卒志潜邸旧臣特准寔授 加给钱三百缗朝服一副 庆和布政吴交迪奏言有荒蛮名禛遥慕威德 以牡象一匹象牙二枝奉贡 帝以非例命却之复令善辞抚慰以安其心 礼部署郞中白冬温撄病恳请回贯降为主事 勒休 追赠兵部郞中龚文达太仆寺卿加给钱二百 缗朝服一副达潜邸旧臣故恤典特异焉 命署雄锐营统制冯有和兵部左侍郞范璝演 广治弁兵干郭外赏管卫阮润纪录一次衣 袴各一率队至兵丁各一月俸饷钱文 命署礼部尚书潘清简兼管漕政司印务 命尊人府分派皇弟公及皇弟年已长成者每 班二人带同科道部司各一人递月三次分 诣 慈寿宫恭捡祀器制巡查牙牌给之 署庆和按察阮咸宁有罪免宁初到莅往谒古 塔灵祠闻有洋船一艘投泊洋外船内仅十 六人宁语其下曰我闻西洋极好心人不妨 因便一往抚慰乃委人延他登岸赠之短剑 先遣回船继而带同署副卫尉武成永昌县 知县黄明及员弁二十馀人同下船坐甫定 洋人忽持刀枪趁来捆缚拷掠索财备极苦 辱宁势出无柰投海目尽洋人复救甦留十 馀日要索不遂始放归再扬帆而去事闻 帝叹曰洋人此来采取薪水而已阮咸宁一省大员 无故轻就以致堕他术中彼之身名固不消说其 如国体何立命锁拏解交刑部治罪及案上宁与 武成黄明俱革职发奠安二城为兵布政吴 文迪领兵杜渐不能先机防范各降一级以 兵部郞中邓伯文调补庆和按察使 又安米贵命发仓粟三万七千斛粜贷之复派 御史叶春楦驰往会办 增建文明殿前楹命署虎威营统制阮凤量其 役 安静署督邓德赡丁母艰准回贯治丧三月德 赡母阮氏语明命年闲以贞节特加旌表 门 扁 彤管 芳标 至是加给钱二百缗宋锦一枝南纱五 匹布帛各十匹 以吏部左参知阮德活权护安静总督关防 命廷臣详议北圻河道先是权领河宁总督阮 登楷上言河内山明怀安青威彰德青池上 福富川维先金榜诸县堤条应休应筑近来 未有议定致田禾屡被浸伤人民稍形拮据 兹辖民乞复为公堤每有新筑培筑复准官 钱 帝曰河内北圻大省地形既广河道又长其滨天河 者青池上福富川三县滨中江者青威山明彰德 怀安金榜维先六县堤条荣回又多窳下或逢大 汛之期闲有一二浸翕亦其势之所不免兹复仍 旧修筑苟可以永即田工奠宁干止虽支帑万千 朝廷在所不靳惟同此堤坝也同此人民也前者 合辞恳请休废今复陈请仍旧培筑前后背驰令 人殊不可解事关民生利病准再亲往履勘筹拟 以闻登楷复疏言珥河源头在宣光则有泸㵢在 兴化则有洮沱在太原则有底江凡五头江 灌于山西之中闲合为珥河经河内北宁兴 安南定等省而注于海从前河之右则有喝 门苏沥二中小江经慈廉青威彰德山明怀 安金榜维先青廉各县而分注于宁平南定 六海口河之左则天德月德含龙义柱文江 诸中小江经北宁兴安海阳诸省而注于海 阳五海口历自貉龙至李以前无虑数千百 年未有堤条而考之国史所传未有河防之 患陈人一以私意穿凿始筑鼎耳堤而堤从 此始矣然问之当代但为卫农一条路不甚 高广继以黎氏三百年因循袭之而亦不能 废及伪西所为多出暴逆知有堤不知有江 将珥河一带大起堤条一切小江窦口并行 壅遏所以水势日甚弥蔓堤愈高即水愈涨 遂成冲激自此水势不可复东但由珥河与 喝门江一注于南而河内青池上福富川维 先金榜青廉彰德山明怀安各县上下四旁 均受其冲而为众水轮汇之所我 圣祖仁皇帝灼前人争河之非悯小民筑堤之苦经 谕诸地方详议应休应筑之处在河内则试 废青威诸县堤条在兴安则试开久安河道 将革千数百年背理之为而兴千百年无竆 之利也惟箕风毕雨愿欲不同山鸟水鱼知 识各别就中议论互有相左所以末果施行 此也年前省臣或议休废盖亦厌其培筑之 劳或议修培要亦防其浸淤之患均之不为 无见然就臣辖青池上福富川维先金榜青 威山明怀安诸县所居多是卑窳之地若议 以应休则诸省上流之水必以此各县为潴 汇之渊若以为应筑则诸县江道流注多岐 才数百丈各筑一堤民力既属不堪而上流 雨水亦无消泄之路均之未便欲为诸县计 者不将左河诸江疏导使水归东亦终无善 策矣窃照原珥河右水则分注于南左水则 分注于东珥河不过在中闲纳水分流而已 乃一遏下流中江故道而筑堤以御河之上 流其势不可得也因历陈有堤不便十有二 条此堤不休则北圻堤分之民岁岁劳攘求 其丰富安澜吁亦难矣今以珥河一条水分 注于山西北宁河内海阳兴安南定方有千 里之地譬以一杯之水注于一盘则在杯者 深在盘者浅其势然也况上流之水注于下 流则随注随消必不如杯水放盘之泛溢明 矣古诗云有堤不若无堤利既有堤兮不可 无夫既曰无堤之利如何又曰不可无堤诚 亦未究利害之源而为此因循之说焉尔臣 窃思善水者不与水争地而行所无事则其 功易成拟应先将月德天德江及含龙义柱 文江诸中小江各依故道从下流施功浅狭 者深广之培塞者挑刮之将一切培筑堤条 之工充为开导旧江之役不须别加大段工 帑所有开刮沙王各于左右两岸数十丈外 分积以为卫农条路限二年内逐段办理完 工即将江道原堤条照随江口开破至潦期 河水从此渐渐流注于东南诸海口纵有潦 水稍彊漫溢卫农堤条不过一二日便自降 杀如宁平以南诸辖而已数年之闲泥水流 透高燥者有所滋润深浚者泥膏培挹可以 成田而海口日渐深广如此则堤可不修而 农获其便水可不护而民宁其居省国帑而 裕民财其利盖不可尽言矣 帝白夫古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自陈人筑堤以限河 与水争利已为失策惟北圻水势源头有宣光之 泸㵢兴化之洮沱太原之底江众水分流合为中 闲之珥河而总汇于南定尾闾之辽海河道萦回 海门悠远消泄稍迟不免因而漫溢方其未堤之 始固可无堤自其既堤之后因而修之其势不得 不然也此事行之千百年来以为河防要著民生 其闲高下不齐各以自卫若一旦委而去之一付 涨水横流高者舟行棚居下者至于为壑不知杯 水注盘之办果已为确当之论否乎如所谓挑刮 江道若果利民保无弊窦一劳久佚暂费永宁虽 累万盈千朝廷亦在所不靳但珥河水势原注于 南兹欲抑水之性而东之则南注之水未必其降 杀而东流之水小江不能快注因而澎涨溃裂四 出其弊夏甚岂不深可虑邪颇河防一事经奉 圣谕博采群言其堤条之应筑应休河道之应开应 闭讲之悉矣朕仰遵成宪厪念民天每思治河良 方非但今日所难亦自古之所难也昨因北巡经 谕令从驾并地方官轮往勘省久安河形势审熟 详拟迩来河庆安澜年书大有惟仰蒙 昊眷以保无虞兹督臣如此陈言好为刚断未审可 底于行否事关民财民力一举一动最为慎重必 须众智成城方期周妥准交廷臣会同覆阅皆言 登楷所陈弃堤之说均是有家偏见断不可 行况北宁之含龙义柱文江诸江已近大河 下流两岸又无旧堤坝今若于此开波则增 开一江道又增筑一堤条不惟无益而又有 损请应不必开浚惟天德江或应随势开濬 请派京员会同地方官确勘奏办令未下北 宁新抚魏克循复奏言天德江虽与珥河相 接而日久沙培江心多已浅狭是以嘉隆明 命年闲随开随塞寻亦停止今若再行开濬 河水从此冲激开一江道又增一堤条河流 少杀而江患复滋终亦未为妥善再江口一 带土纵使日下疏通难保无培塞之患 帝然之乃准停其派勘 移设清化美璟关于千龄 社 名 改为千龄关 广平广南平定庆和富安北宁不雨命各竭诚 龥祷寻以得雨报 敕广南省臣凡各号铜船停泊在茶山澳即宜随便 移置申饬分坐典守弁兵整械仗备帆索如风色 晴霁每月一二次出洋操演务要娴熟潦至收泊 要遮蔽谨密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六十四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