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58 中华文库
卷五十七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 卷之五十八 宪祖章皇帝寔录 |
► 卷五十九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五十八 宪祖章皇帝寔录 丙午绍治六年夏闰五月户部奏是年承天广治 清化宁平北宁南定海阳广安太原兴化夏 禾十分丰收广平山西兴安又安河静河内 平定富安庆和均得八九分 帝览奏欣慰诗以志事有九郡皆中稔十州㪅上丰 之句 以礼部郞中潘登第调补吏部郎中署吏部郞 中阮咸宁调署礼部郞中 遣谨信司员外郞吴金声等六人照领官项搭 从清商船驶往广东采买清货 帝召问礼部臣曰如清使部去年七月开关今年回 程约至何月抵关其开关日期向例有报文否李 文馥对日使部仿于六月行可抵关其开关 日期由谅山省接清国移文一面报部奏闻 一面就关候接已有成例 免嘉定阵亡兵勇之子阮文执陈万仪阮饬亨 阮文排陈有尾阮文造阮文壬吴曰勇阮文 丑等九人兵徭身税终其身遵 圣谕也初明命年闲藩安城下凡在行将士以及兵 勇有阵亡者准免兵徭身税终身是年执等 均在童幼至是年已及格广治广南平定诸 省臣奏免之 又安河静大风雨家屋倒坏船艘沉覆人民被 毙者甚众省臣以灾报 又安民家倒坏二万 二千九百八屋民船 沉覆二百九十六艘神祠佛寺亭宇倒坏七 百二十二所民人被毙一百二十人河静人 家倒坏一千九百十三屋祠宇佛寺倒坏三 十八所民船沉覆九艘人民被毙三十四人 帝叹曰夏日风薰不谓转为民病即命科道阮有成 邓明珍等驰往会同省臣支出钱米赈给之 以凌支发钱三万二千二百八十二缗河 静支发钱二千一百十七缗米二十二方 谕之曰安静二省奏报风灾朕经降谕省臣确勘先 行调剂矣兹许尔等会勘当如何妥办俾二辖民 攸宇攸居及早起色以副朕一片惓惓忧民之心 可也 又安省臣又奏言此次海运巨船巡洋船海运 船各二艘皆被触岸沉破物项亦皆覆没 帝命新署督邓德赡查明具奏寻具将情形以闻 帝以海运船究无委弃别情至如巡洋船系于江道 失事非海外波涛者比寔由管坐柁工弁兵 撑护不力所致其管坐分坐人等各坐革交 工所效赎柁工退回兵伍兵丁各杖一百又 将籍民被毙凡五十三名声请除额免税 帝许之 安江副领兵尊室姜卒以起复副领兵胡德秀 补授安江副领兵官仍留镇西军次 帝谓机密院大臣张登桂等曰朕览镇西军次委问 质知情形奏折如云放回螉暾妾女然后讲和只 系得之诧森颠述来未曾接得质知将何确据且 观日下彼筑长垒修象履 包皮铁履 以备象行 又暹人新率 兵来至二百馀意欲何为如此情形未足信也而 军中未曾勘破彼若果有诚心朝廷亦从所请兹 乞放回妾女卿等以为何如张登桂对曰蝓暾之 母既已遣还彼之妾女何足计也 帝曰然命解原发昆仑堡之氏蒌氏枚名胶名六等 交江省转交镇西听与玉云团聚 清化省臣尊室恭等奏言北运之又安船二艘 与清化南定河内船各一艘偶因暴风失事 弁兵闲有溺毙 帝览奏深轸之命各照数给恤一倍 以嘉定前奇管奇陈弘陞署嘉定右水卫卫尉 伊卫卫尉 范贵病卒 乙未 重庆节 帝御勤政殿受贺先期百官合辞恳请以是日设大 朝仪于太和殿奉表庆贺 帝曰朕年登不惑正在壮龄兹皋月重临事属偶然 岂可自行称庆但既合辞吁请出自肫诚不妨从 中斟酌以合情文不必过为文饰也 尔雅日正月 为陬月亦日 端月二月为如月亦日令月三月为寎月亦 日嘉月四月为余月亦日正阳月五月为皋 月亦日署月六月为且月亦日季月七月为 相月亦日凉月八月为壮月亦日桂月九月 为玄月亦曰菊月十月为阳月亦日良月十 一月为辜月亦日畅月十二月为除月亦日 涂月按寎音丙辜音 姑涂音徒皆月别名 又 谓礼部臣曰重庆节赐宴一次凡来京操演之正副 管奇均准得预俾霑庆泽至日 御勤政殿名曰重庆节百官朝参礼成赐宴一次赏 赉如端阳例 山兴宣总督阮登楷奏言莱州知州黎辉序 山 西 省人秀 才出身 前者托病回贯索借民钱案处杖徒 限满招诱匪犯有力请复与士人投卷应试 帝日辉序所干私罪经得杖徒岂可复预士流后凡 似此者均不准 兴安护抚臣阮同科奏言久安河故道沙培堙 塞至三百八十丈田闲淤水无从消泄农功 欠便民情咸愿挑刮请从民愿拨水势所及 者随处开刮以利农功 帝许之 河仙领抚臣潘松奏言属辖永盛禾盛福盛三 村江分旧有鱼沱八所内四沱留为饮水均 无领买馀四沱年前三村领买攻鱼递年钱 五百缗嗣而村民雕耗无人领买其丐高沱 丐㹯半沱系禾盛新川二村民领征受纳干 鲠鱼干鰕米请免其税钱馀请照著落何村 江分各行建征依前受税年五百缗以是年 为始听从民愿 帝许之 定祥省臣阮居仕等奏言原江省摘交水利凡 六所其猴面上草沱碧洞寻理鱼炉四所无 人领征馀猴面下所原前民所领买递年钱 一万七千五百四十缗兹又增加一百五十 缗乞先纳四千六百九十缗存一万三千缗 分期登纳如岗所递年领买钱八千五百九 十缗乞先纳二千缗存六千五百九十缗亦 分期登纳 本年十二月并 开年二月二期 帝以二所税钱虽多而所乞亦在领征限内皆许之 其四所无领征者仍行禁止 帝谓工部臣曰今年诸省弁兵来京操演前经分派 应办府第诸工所宜酌量工役要于一月内完竣 放回休息以舒兵力 帝谓尊室弼曰今庆节事清其所造彩楼宜即撤下 归置其陈设物项交库奉守以俟来年 瑶宫八旬庆节再行陈设这帑项关重卿等须详加 捡视母庸忽略可也 申谕部院诸衙门先是北宁递到销册户部接 认岁馀始清 帝恶其怠玩堂属均降罚户科以不能纠劾传旨申 饬因通 谕六部都察院曰在京接认章疏经已分别难易定 有程限乃户部尚尔迟延姑准从轻惩办嗣后诸 衙门各遵照原定日期依限办清若既经此番训 饬尚复迟违必交议重治不贷 赐皇亲文班廷臣史臣并留京督抚布按以至 承天府南北诸直省 御制文初集各一部及保定宫志胜诗四章纪事诗 三章 见 圣制诗集 谕之曰此皆朕因心即事信笔成吟其中均系提撕 儆省寅恭懋勉之辞诚欲自家而国惟臣若民是 训是行期于予治 丁酉 驾幸保定宫诸地方官陛辞 谕之曰人臣事君东西维命各勤所职而已卿等职 守封疆日者举行庆典或来京祝嘏或在外办事 居行无闲回省后宜转相报告和衷体国用副责 成夫一省之兵民政务所关不细宜审察利害恪 守典常若欲立异夸高直建非常之事功跨越前 古力不足而彊为之求其有成难矣且守牧民之 表率迩来民风刁猾讼牒纷繁总由官吏借端生 事有以激成之也能不生事扰民民安则职举矣 命大臣各举所知 谕曰为政之道要在得人而以人事君人臣之职本 年朕登四袠寿祺举行庆典覃敷闿泽普洽臣工 下至革效人员亦皆予以自新犹念知人一事尧 舜其难冕旒之下岂能一一周遍必须旁询博访 茅拔汇征务期遍得人材以备栋梁榱桷之用咨 尔卿宰暨尔旬宣职掌綦隆朝廷寄以耳目平素 之所见知僚属之所察识以之明扬师锡谅亦必 有其人兹准正从一品文员举可堪布政武员举 可堪正副领兵正从二品文员举可堪按察郞中 武员举可堪管卫正从三品文员举可堪科道员 外郞知府同知府武员举可堪管奇城守尉协管 再府丞按察亦准举可堪知县或知州各一人不 论本属别辖凡有人品优长等级相当者准得指 名保举交部引见随材擢用此外如有经纶韬略 博学宏词之人应堪何职者不拘品级咸以名闻 朕亦不次超陞俾得及期效用夫举能其官惟尔 之能举非其人惟尔不职诚不可以不慎也尔等 各宜心存体国一秉公忠当思推引得人以慰朕 龥俊来章至意 嘉定上匪百馀潜下美盛东 村名属 久安县 抄掠寻复 引去河仙土匪亦纠伙于江城折槛二堡滋 扰领兵阮文由击走之赏由加一级 谕镇西军次武文解等曰虏目质知前者见蛮土多 有投来贸易恐我收得众心致嗾使捉人闹堡出 没窥窬以激怒于我此是质知之狡计也其慎思 之 帝谓礼部臣曰如清使部回期近已抵关宜行咨谅 省系接回日其奏折并日记先由马上发递使部 分起续回 帝谓兵部臣曰昨者嘉定省臣陈文忠等奏言据清 商述称英夷整备船二十艘刻期进攻暹国且兵 贵慎密岂有伐人之国而明订日期以示人邪此 言似属无理惟事关他国情形不妨一问宜咨省 问明清商何所见闻而有此说又暹国形势里路 如何亦并问明覆部知照以备询间 准定天妃翠云灵蔡东庵诸神礼例嗣凡驾幸 顺安思贤海口有司预办礼品 天妃祠翠云 山东庵诸神 用牲牢香帛灵蔡 山神用刚鬣粢盛 俟驾至派出扈从京堂府 尹分往赐祭 己亥 幸顺安汛登镇海台阅水师复 幸翠云山上调御塔赐随驾皇子皇亲玉佩文武从 臣垂缨金钱回銮停舟河中海儿观鱼赏所 在民夫钱文再免是年潭税赏扈从员弁及 沿江社民钱有差 官兵钱七百缗 社民钱二百缗 惟前道船 艘不整管卫率队坐降罚者三十馀人 镇西军次武文解等疏言属辖日下并获宁帖 惟后江一带探有蛮上潜伏安江省臣续奏 言派探质知及螉暾纠集暹土兵谋攻八歌 巴南诸府堡 谕之曰丑虏素怀狡诈昨已降谕提醒矣兹据军次 及安江所奏则彼虏之居心反复阳顺阴违已破 绽矣尚谓宁帖可乎半载迟延老师糜廪抚绥当 如是邪当初战栅蒭破铁垒立定镇西何其壮也 今身拥重兵坐延岁月画地株守莫展寸筹徒为 丑虏所愚弄谓之何哉诸大臣责隆阃寄既不能 办骗诈于未萌又不能审事机于既露则将来衅 起何以制彼之死命乎兹准照在戍弁兵不论在 军在堡各宜申饬管员加意抚循勿可派拨杂役 务在蓄威养锐以备有用 太长公主玉玖薨 帝闻而悯之因辍朝二日命定远公料理丧事其一 应身后事宜均准官为照给又命葵州郡公 绵寮前往钦命赐祭仍 谕礼部臣曰太长公主平生行捡可取例应封赠第 其夫黎厚 黎质 之子 前干重案公主虽以议亲议贵得 免然封赠系是朝廷重典岂宜泛滥特赐谥婉淑 加给钱一千缗蜡一百斤油三百斤 海阳巡抚护理海安总督阮文贰丁母艰以治 平巡抚黎长名权护海安总督关防兵部右 侍郞范璝权护治平巡抚关防兼领布政使 印篆刑部右侍郞阮国驩调补兵部左侍郞 以署工部郞中黎叔惇补授漕政司漕政使仍 充侍卫处协领直班漕政副使武廷意陞署 工部郞中 陞授郑玉琳为定祥省督学琳初以承天府尹 获咎降户部主事有旨以督学用俟缺至是 升补 铸妙谛寺巨锺 锺高四尺四寸重 三千九百馀斤 副监督黄文 历武辉祯以始终专办均补授监督督工陈 有道监督陈剑各加一级尚书何维藩邓文 添林维浃参知李文馥阮文典张国用侍郞 阮亨尊室瀞尊室铪预有捡看各赐之金钱 兵匠普赏钱四百缗命建锺楼碑亭于寺前 复以锺初成建大斋坛七日夜拔度远近尊 亲过故者 科道江文显邓明珍等上封事曰圣经贤傅载 道之文而明道开人圣人则主张乎是是故 传书赐经皆所以广作成而资陶淑者也明 命年闲在京国子监颁四书五经大全各五 部在外省学府学各一部以备学臣讲肄而 已学者如欲抄写则卷帙太繁继晷竆年殆 难为力讨买无由遂不免断章摘句率行削 略求其义理之淹博其可得乎此学者之通 弊也兹请在京由国子监监臣详捡四书五 经大全原本有舛谬者量行补刻在外左畿 由平定右畿由又安南圻由嘉定北圻由河 内南定各镌刻四书五经大全印板各一本 仍由所在学堂尊置凡所在府省并附近各 辖不拘官民士庶情愿印刷者并听夫如是 书籍流布天下共之万世传之人人仰无竆 之教泽矣疏八 帝曰原给经籍可资讲肄如有何辖尚未颁给者准 礼部会同国子监臣将在监现藏五经四书大全 印板详加捡正续印增给士人有愿印刷者听就 国子监印刷至如所请在外诸省开局镌刻多有 行不著处著不准行 定京兵分班例 其在二班之例籍属承天治平 广南以一月为一班广义平定 富安清化以三月半为一班其在三班之例 籍属承天治平广南以一月为一班广义平 定富安清化以二月为一班 均以六月朔分班依限轮换 帝以来年恭遇 太皇太后八旬大庆节命张登桂武春谨诸大臣会 同恭拟 徽称四字俟来年正旦行晋尊礼再命礼部查年前 晋尊仪注仍照明命十八年庆节并大清会 典参酌妥议进呈候旨遵办又以本年十二 月先建彩楼彩殿俟来年元旦端阳诸令节 次第举行庆典俾归整暇京外臣工亦酌定 营建祝嘏楼棚 皇亲一廷臣一广南以南诸 直省一广治以北诸直省一 各于彩楼 前左右 以为拜庆之所 广南恶蛮纠伙三百馀人抄掠青竹村副卫尉 邓伯本将兵追及于囊山击走之未几蛮伙 复潜下旭槛 地 名 率队裴算督兵截捕射杀甚 众事闻赏伯本纪录二次授算该队加赏飞 龙大银钱 清匪郭有幅等投窜于广安洋分省臣闻报遣 虾罟帮长卢急喜出洋截捕撞遇于云屯海 门急喜发炮轰击获看幅及其党五人馀皆 投水而死省臣上其状赏急喜飞龙大银钱 三枚在行丁夫手下钱三十缗所获清匪送 交钦州处治 宁太署督甲文新奏言文江嘉林超类良才嘉 平东岸安丰仙游桂阳九县租粟年前投纳 于顺安分府别仓日益盈裕请摘东岸仙游 安丰桂阳四县并归省仓登纳仍干省仓后 增构二座各十五闲二厦以备储贮许之 帝谓张登桂曰暹目质知心怀疑贰和事未必可成 况镇西地辖又有白豆蔻之利彼虏贪心无厌不 无迟回在此希图占利且徐观事势别行规画可 也 镇西军次武文解等奏言谍子探报暹目质知 委暹兵一千往江城诧螉厂将兵一千五百 往炉圆 腊地 名 质知将兵二千往化夷八歌复 于说讷左右筑作二堡军次已商遣安江领 兵黎德提督阮文黄各率兵船分往前江后 江量兵防截 帝谕之曰暹虏前因败衄俯首乞和乃许久淹延阴 作持久老师之计节经暗嗾蛮徒出没窃发则其 心怀反侧将欲背盟必未肯将腊土舍去已无疑 矣但未敢先动者亦以观蛮人之向背何如耳诸 大臣当料事于未然审机于先定凡事尤加慎重 静以镇之如彼增兵愈多则给饷愈困无足虑也 务要广施威信以收服腊蛮之心傥彼先自起衅 惹出兵端亦当檄示土人使之知所向从则官兵 所至莫不随风而虏失其援自可易于荡定矣 初海阳省臣阮文贰奏言本年恭遇 万寿四旬大庆节辖内耆民有九十八十以上者二 十名因以衰病不堪趋拜 帝谕之曰昨者举行庆典诸省耆老七八九十以上 各赐酺宴准照项给与钱米布帛有差俾得均霑 闿泽 操演水师于海外演放大炮赏连中三发之护 卫司尊室田飞龙大银钱三枚馀中二发一 发并附办之神机炮手等各赏大小银钱有 差不中者各决笞示警 帝谓侍臣曰人生日用常行之闲不外善之一字故 圣人教人以善为主佛家之教亦不出此但佛氏 专主色空二字比之儒教颇有不同即如开卷讽 诵必须拈香叩拜又为恭谨之至也 申定中兴忠节显忠三庙功臣祀典明命年闲 命礼部详议功臣名次部议以为中兴庙功 臣二百二十有七忠节庙一百一十有四显 忠庙一千一十有五兹参稽册籍捡出姓名 显确者中兴庙一百一十有五就中文武显 秩如掌府都统参政掌营尚书四十有六请 各设牌位列祀于正中及左一右一等闲其 次如参赞掌奇管卫该奇该簿记录五十有 六请设名扁四列祀于左二右二等闲再应 义道阮进暄原别祀一案兹请与功臣并列 至如参知掌奇以上原名失详而姓有可考 请分设牌位并列八名扁以次列祀于左一 右一左二右二等闲馀文武显秩与管卫该 奇以下姓名无征者一百四十有三请并与 管队该队参谋有姓名者一十有一合一百 五十有四统设牌位八列祀于左三右三及 东庑西庑第一第二等闲忠节庙四十有五 就中文武显秩九请各设牌位列祀于正中 闲其次如参赞留守督战该奇三十有五请 设名扁二列祀于左一右一等闲至如掌府 掌营四原名失详而姓有可考请各设牌位 于正中案馀文武显秩与该奇以下姓名无 征者六十有五并与该队有姓名一员合六 十有六统设牌位二列祀于左一右一两案 名扁之次显忠庙一百六十有三就中文武 显秩如掌府都统参政掌营尚书三十有四 请各设牌位列祀于正中及左一右一等闲 其次如参赞掌奇留守该簿管卫该奇九十 有六请设名扁八分祀于左二右二等间及 左右两厦至如掌府掌营参政七原名失详 而姓有可考请各设牌位分祀于左一右 等闲馀文武显秩与管卫该奇以下姓名无 征者八百四十有五并与该队参谋参论有 姓名者三十有三合八百七十有八请递年 春秋由省择地设坛设纸牌七分设于正中 一案及左右各三案礼毕焚之议上复命廷 臣覆议至是廷臣议请中兴忠节二庙功臣 仍据旧编爵衔照之嘉隆官制凡文武显秩 原衔赠衔自正二品以上各另设牌位自从 二品以下至从四品各列题名扁闲有品衔 照之官制虽无详著而职掌属重亦参照旧 编列八牌扁之序至如五品以下原是裨佐 微员应合设牌位凡有姓名者题著职衔姓 名若姓名无考或有姓而名失详各以旧编 原称爵衔题著显忠庙重列四人惟存一千 一十有一其文武原副将掌奇参政赠衔掌 营尚书以上凡五十有五请各另设牌位列 案于庙之正中及左一右一等闲原衔武卫 尉该奇文参赞参谋该簿记录赠衔武掌卫 掌奇文参谋参勘凡三百有二请设名扁题 著名衔列案于左二右二等闲馀武该队文 知簿参论以下凡六百五十有八均是佐倅 微员请设名扁四题著衔名列案干左右两 厦张登桂何维藩别议以为显忠庙原嘉定 龙兴之地当初京邑未复故于此设立专庙 以崇答之今在京中兴忠节二庙凡有战功 节义者均预秩祀显忠庙诸臣预列于二庙 者几二百人不预者特裨佐耳兹若仍列名 次则其中姓名无征者虚将职衔列祀不免 殽杂牌扁太多则承办之下岂能一一齐整 兹请递年二祭改设总题牌位五列祀于正 中左一右一三闲以省繁渎内阁奏言奉照 功臣追祀乃系国家报功钜典当初立祠非 一二所列祀至千馀人其在嘉定显忠庙则 统举甲午以后克复嘉定以前凡诸宣劳竭 节诸臣不拘职衔高卑一皆登祀其在京之 中兴庙系是追祀克复嘉定以后及大定以 前宣劳竭节诸臣忠节庙系是追祀甲午以 后初复嘉定以前竭节诸臣盖此二庙系就 嘉定显忠庙列祀诸臣而摘出功业最著者 分为二庙以祀之也至于庆和之河罗富安 之虬蒙平定之施耐八角诸庙所则又各随 战地建立专祠原为从征阵没诸将士设也 嘉隆年闲经奉节次议定具有礼部原编可 考惟其中诸臣名位多未明白致于明命年 闲钦奉 圣谕交礼部查议乃当次部臣失于稽捡就中所议 阙略者有之差误者有之又将现祀诸臣请 行裁省钦奉 圣恩轸念勋臣再交廷臣覆议经七八年主草部臣 不能详究其于诸臣职名仍然阙误以致廷 议闲有异同未归一定夫功臣元祀视于功 载若不详其人之姓名不究其人之事状则 其中品秩之高卑功业之巨细与夫何者应 留何者应省何从而办别乎若但就职秩高 卑槩行分别则中兴忠节二庙现祀诸臣亦 有该奇该队职衔何曾以佐倅微员而掩其 生前可录之善况嘉定显忠庙现祀诸臣未 蒙预在中兴忠节二庙者尚属多人若一槩 统题则施耐虬蒙各庙诸臣牌扁现存列祀 而显忠庙诸臣独以牌扁堆叠之故遽行改 办似属有碍臣等愚昧窃思中兴至兹年代 尚属稍近其现经登祀诸臣何系佐倅微员 而姓名失传者虽未必其能一一可考至若 职衔稍高功业显著则当初诰敕之所存额 籍之具在与夫乡贯子孙耆旧之所传闻苟 能旁蒐细捡以此较彼其闲必有可征未至 尽皆湮没事关礼典想应一番确查及早釐 正若但照依礼部旧编姑日俟后查捡续办 诚恐岁月愈远稽捡愈难旧编之阙误者何 从办正而祀典之应留应省当如何而可为 一定之论乎 帝以诸臣各执所见而阁臣所奏甚合理 谕之曰功臣之有庙祀所以表扬既往劝导将来最 为国家钜典鸿惟我 皇祖世祖高皇帝神文圣武再造穹图二三十年之 闲由一成一旅以至于有天下自古帝王之创业 中兴未有如此之艰且久矣其闲佐命诸臣风云 感会疏附后先殆难一二枚举或宣劳于羁靮或 竭节于沙场或运策于戎帷或分符于帅幕节烈 声名皆足以留芳万古是以嘉定克复之始即于 其地立显忠庙逮神京大定之后又立中兴忠节 二庙凡劳能节烈诸臣以次登祀嘉隆年闲节经 议定其诸臣名次先后及一应祀典具有礼部辑 编著为甲令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追念勋劳雅怀典礼爰命礼臣详 加查议再命廷臣会同覆议诚以祀典最关必应 致其慎重也朕景仰前徽缅怀往迹念三庙功臣 既经著有定议当初礼臣之所编辑又皆勋旧老 成亲见当日之事则其中诸大臣名次之先后要 亦视乎勋烈之巨细自有意义存焉衮褒一字龟 鉴千秋断非后人之所可轻议也其中兴庙原祀 诸臣经有牌扁兹著照旧登祀惟忠节庙设统题 牌位未有明列名衔亦准照依嘉隆旧编名次仍 用广南文石制碑镌刻登祀馀所请应义道阮进 暄同与功臣列祀准依议行至如显忠庙原祀诸 臣至一千馀人牌扁堆叠诚未雅观但嘉定龙兴 之地当初建立专祠诚欲山河带砺香火焄蒿以 答有功而垂不朽经今五六十年忠块灏爽之所 凭依风俗人心之所激励皆于此乎在礼云既举 不废此其义也今若以扁牌堆叠之故遽行省减 改而统题缺其职衔没其名姓则九原之下将何 以慰诸臣之灵思之又思朕心诚有不忍所应从 中酌定以妥潜馨其伊庙原祀诸臣经有牌扁者 兹著由所在地方官改用坚确木或用文石制为 长碑照依原列名次镌刻登祀用示垂名竹帛之 义再功臣祀典事关礼部乃节次稽查尚有率略 仍准将嘉隆旧编三庙原祀诸臣会同史馆纂修 等员详加稽考何是缺误而究出显确者即行改 正馀未能确查者姑准依旧登著仍分别汇修奏 册三本凡名次先后及原称公侯并爵衔谥号 依嘉隆旧编毋得有所换减又 谕曰中兴之初诸臣佐命芳猷伟绩常不乏人惟当 初议定功臣祀典但就嘉隆九年以前经得显赠 诸臣编列名次其自是年以后闲有应行补祀而 礼臣未经续议者谅亦有之且秩祀勋贤乃国家 报功钜典所应并行追录并列焄蒿俾与现祀诸 臣同垂带砺兹准照中兴功臣已经登祀而职名 犹有阙略及末经登祀而文武旧臣贤良辅政功 烈昭彰如原礼部尚书邓德超原户部尚书黎光 定诸人确有始终完节者即行详查事状开列名 衔妥议具奏候朕裁定准其补祀用昭厚道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五十八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