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48 中华文库
卷四十七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 卷之四十八 宪祖章皇帝寔录 |
► 卷四十九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四十八 宪祖章皇帝寔录 乙已绍治五年夏五月建明慎殿于干成殿东以 为批阅章奏之所取明慎政体之义也 端阳节礼成宴赉有差先是有司循例汇册亭 侯以品逊不预 帝曰亭侯皆藩系之亲准其得预以均湛渥 机密院内阁上 止善堂诗文会集 帝在潜邸所制也初命院阁会捡至是以样本进 帝嘉其悉心稽考赏赐级纪金银彩币钱交有差一 日 帝语大学士张登桂曰做诗难评诗赤难盖人之才 学鲜能兼备故也朕观何权虽非诗才而天资聪 敏常学做诗晚年所作稍知诗法可惜啬于寿尔 至如黄炯但杂以诙谐何足与言诗哉 礼部右侍郞充办阁务黎庆祯陞署右参知仍 权办阁务翰林院侍读学士武范启陞授通 政副使翰林院侍讲学士阮久长陞授太仆 寺卿均仍充办内阁事务 万寿节 帝御太和殿受朝贺 授武炯吏部右侍郞阮名砷刑部右侍郞范世 忠兴化布政使杜克舒北宁布政使潘克慎 永隆按察使尊室奎平定按察使邓堪广义 按察使阮德驩又安按察使阮名扬南定按 察使阮忠义吏部文选司郞中尊室常户部 赏禄司郞中尊室渭税项司郞中胡廷僖工 部郞中充办内务府督工所事务吴秉德兵 科掌印给事中 以巡抚护理平富总督陈文忠陞署平富总督 吏部右侍郞阮廷宾陞署吏部右参知刑部 左侍郞张文琬陞署刑部左参知仍权管大 理寺印篆兵部考功司员外郞龚文达陞署 伊司郞中刑部北宪司员外郞邓国琅陞署 伊司郞中工部员外郞充办督工陈登志陞 署郞中仍充办木仓督工所事务太医院御 医陈曰佶陞署院使复 谕京外官员署衔已足三年及因公得降革留者各 由部汇册补授开复有差 以京象一卫卫尉黎必应陞署掌卫管京象各 卫耆武三卫副卫尉阮德隆陞署伊卫卫尉 神机左卫协管尊室周陞署伊卫副卫尉前 锋后卫协管黎武陞署伊卫副卫尉永隆左 奇副管奇黎永识陞署平定右卫副卫尉銮 驾卫署卫尉尊室得前锋前卫署卫尉黎彰 右军右保一卫署副卫尉黎庆嘉定右水卫 署卫尉范贵广治水卫署副卫尉枚公严又 安中水卫署副卫尉阮文若左水卫署副卫 尉陈文戟均予寔授 御制图绘诗集印成颁赐京外 戊寅 帝亲耕耤田礼成御止善堂礼部经引富安孝子阮 文绍瞻拜 帝嘉之曰绍父文就前以孝闻今其子绍述孝风一 门济美人家所难朝廷教孝作忠以为人心风俗 至计岂可以小民忽之赏银钱纱衣赐之回 安庆公见病薨辍朝三日赐谥庄敏给钱二千 缗又派寿春公绵定钦命赐酒 以羽林右二卫副卫尉阮正春调补金吾卫副 卫尉神机后卫协管尊室坛陞署中保一卫 副卫尉 署承天府丞丁允中有罪免允中勘办田土事 后私受馈遗事发革职不叙以吏部郞中阮 忠义调补承天府丞 解送清俘于广东先是清化弋获清匪二犯生 致阙下遂命官兵乘灵凤船解交广东以吏 部郞中杜俊大补授鸿胪寺卿署吏科掌印 枚德常补授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正副行价 卫尉充协领侍卫黎止信管奇胡登询充正 副办 授阮文功木仓郞中阮文敲水师右营四卫副 卫尉水师左营三卫协管杨贵陞授管奇再 署伊营卫副卫尉原尚茶院院使黎茂幸起 复原衔仍充协领侍卫直班兼管尚膳奉膳 理膳各队 茂幸前干案降调 派从灵凤船效力 功等洋派公回 清妥故有是命 申定木仓收纳例 谕曰材木粗重搬运艰劳苛摘病民罪朕意也近闻 平省解木多有不精为所司斥駮经命部院覆捡 毋得过苛自今有些小疵迹尚堪用者不妨折算 登收惟疵朽不堪用方听㨂汰庶几材木不至虚 糜吏胥亦不滋弊矣因命工部申定章程据原数 分为十成如疵朽不及一成者免其处分自 一成以上分别科拟复命都察院月派科道 一员会同支收秉公察核一如京仓例 命河内副领兵陈逸以本职兼管通宝局会同 戸部员外郞杨万策依法鼓铸郞中陈文愿 撤回供职 录用中兴功臣及节义子孙先是科道邓国琅 等陈请查访本朝忠臣之后 帝曰中兴翊运功臣子孙均已袭爵授官又曩因两 圻有事疆埸致命之人亦已加赠荫授间有一二 妙龄尚未得预容或有之敕令咨查应继者三十 六人复命吏礼兵会同察核议请参照旧例 准其荫授各从省差派 阵亡诸员原从三品 赠正三品其子荫锦 衣千户原正四品赠从三品与从四品赠正 四品其子荫正八品百戸正六品赠从五品 其子荫正九品百户正六品加赠一衔 与从六品加赠一街其子荫锦衣百戸 从之 有南定逋渠张廷珖者伪鑅馀党也 珖南定丰 盈县人一 名前南伪称 上道郡公 总督潘伯达派人蹑缉于山西 至青波协与知县拏获之山兴宣总督阮登 楷以事闻因言珖自言与农雄硕及伪称红 竹王 本国人逸八云南啸聚所居 都竹林红斑人呼为红竹王 伪状超 兴 安 金洞古辽人七岁辰有人出对云神童七岁 自古寥闻伊应口云圣主万年于今洞见人 称异之呼为状超伪西辰举事不 遂逃居清界垦田招党潜有异志 往来乞姑 饶一死拏犯赎罪 帝曰珖积年逋匪应正刑诛但既情愿探犯不妨姑 交山省管束听其探拏逸犯潘伯达以派委得人 与青波县阮辉俊皆赏加一级在行人等普 赏钱二百缗伯达寻奏珖干案请解交查楷 复请假一月及限销无状又请展假 帝曰楷前既乞他死命今复开此出途不思虎兕出 柙谁之咎乎立命槛送南定归案楷以率请降一 级既而珖坚不承复解山省监禁 富浪沙遣使来谢先是伊国人名端名望潜来 诳诱拏获监禁 帝以其无知误犯皆释之至是其国长委头目都㕸 陵抵沱㶞汛奉书陈谢复袁求国人都尼眉 姑之在监者南义署抚魏克循言其来意恭 顺亦命并释之有汉民阮文柒等惯从左道 暗与洋船通消息拏获枭首以徇未几花旗 国夷船亦抵汛京派员外郞阮隆省属经历 阮用佳前往慰问为夷人吓怵拥之下船隆 等不能拒夷人寻取碇去隆等回各坐革留 六月命大臣武文解等往南圻经理先是安河督 抚阮知方尹蕴奏言镇西边务请先期简派 大臣前往调度至是腊蛮王目或前来请援 或挈眷投依 帝以机有可乘乃命后军都统府都统兼管耆武营 武文解以本职权领定边总督工部尚书尊 室帛改补兵部尚书权领嘉定巡抚原定边 总督黎文富调补嘉定提督仍会同武文解 尊室帛商办省务 谕曰伊省系南圻重地特派大臣镇抚事体攸关嗣 凡安江河仙永隆定祥以至西宁府傥有边务咨 会同大臣调度用期周妥应面商者亦准诸大臣 与督抚等往来会办如可乘机措置腊蛮一面飞 章八奏一面准其便宜从事六省督抚布按以至 官兵均听从调度要当和衷体国勇奋当为期成 万全伟绩复派右执金吾张进中保一卫副卫尉 段寿随派遇有正副领兵或管卫之缺奏请 补授寻以龙武营统制尊室议调署永隆提 督解等陛辞 帝谓曰定边乃南圻雄藩抚驭暹腊正关要著凡有 区画措置须和衷商办然后可行要之安内方可 服外必以抚绥为先又命兵部拨兵护送转咨前 途亦如之 以署协办大学士领户部尚书何维藩兼管工 部事务署礼部右参知权办阁务黎庆祯调 署工部左参知左军都统阮进林兼管龙武 营羽林营左翊统制阮仲并兼管耆武营 安江巡抚尹蕴提督阮文黄分道进剿腊蛮先 是镇西土目多看情愿内应总督阮知方请 及此四五月之交派兵援剿 帝谕之曰伐国大事也向来议战议和尚无定局卿 等久在边陲御侮折冲乃其分事惟大兵一动关 系匪轻宁持重以行师不可轻易而躁进须察果 虏国有变 日者传闻暹酋已死 其弟乌舌王代之 土人各已真心效 顺随处蠢动自相鱼肉确有可乘之机迅即飞章 八奏至是西宁署宣抚使高有翼奏言土目帘突 就堡请援业派人送交安江省寻接安江省 臣阮知方尹蕴阮文黄等折奏据伊土目帘 突所称伊蛮党茶知迷在南荣谋烧巴南火 药米粟诸库事泄被获伊即返回其苏 地 名 密 报同谋诸人纠众拒守乃濳向西宁乞兵援 剿阮知方尹蕴商谓今巴南其苏一带多已 投诚若恬不之应恐绝将来蛮王投归之路 拟即分兵二道一道从前江按截巴南水路 阮知方领之一道由通平堡水行透八南宁 腹里与前江合尹蕴领之仍留阮文黄在省 防护 帝曰此举稍合机宜惟阮知方乃是天员耒便径往 可以阮文黄代之再派西宁领兵阮公闲带领弁 兵一千前进与二道相通嘉定副领兵尊室 翰代守西宁嘉定边和永隆定祥河仙各催 下班弁兵就省操演以备差派复 谕尹蕴阮文黄阮公闲此行须审熟机宜刻期并进 仍晓示土目土民凡遇官兵即弃仗投首者免死 拒者杀无赦释六省军流以下囚犯为前驱已而 尹蕴与定祥领兵阮创率兵由通平堡进发 遇贼鏖战连拔氏耽泳碧二屯是日阮文黄 道兵自新洲进及抵寻奔 地 名 贼沿江放射黄 令安江署领兵胡德秀率前道永隆署副领 兵黎廷理率后道而自管中道督兵夹射杀 贼数十人贼皆弃屯走收获船艘器械甚众 捷闻 帝谕之曰此二道初次进兵尹蕴道兵虽无甚攻剿 而所至蛮王风靡连取二屯阮文黄与匪交攻进 拔屯堡现有射毙剌毙收获船艘械仗多数均能 克振先声殊堪嘉奖巡抚尹蕴提督阮文黄著赏 加军功各一级龙云契会垂缨金钱各一枚水晶 金帮指各一件馀照随事状分别奖赏其从阮文 黄道之署领兵胡德秀赏加军功一级纪功金磬 一件金帮指一件署副领兵黎廷理赏加军功一 级纪功金磬一件管卫奇等员各赏加军功纪录 一次率队等员各赏一月俸钱从尹蕴道之领兵 阮创赏军功纪录一次八宝金钱一枚管卫奇及 率队等员各赏一月俸钱在行预有微劳之黎光 原陞授主事率队陈廷讲补授正队长率队黎文 忠起复司务潘文雅起复正八品衔准各从军次 效用从征之安蛮管率及上目差派得力等名各 赏飞龙大银钱三枚投诚土目如名敏名突何系 出力招诱者亦各赏是钱三枚用示奖劝日下二 道官兵所至克捷著西宁道阮公闲及早前进俾 得声息相通再传谕武文解尊室帛尊室议等此 次官兵进剿威声振薄机正可乘迅即前往会同 江省阮知方随机商办剿抚兼施毋令彼得预为 之备转生辣手务期万全必克早告成功以邀上 赏 改补乂安领兵阮义盛为清化领兵官原清化 领兵阮尹作为又安领兵官以义盛祖贯又 安故也 改广南慈光寺为庄严寺 甲辰 巡幸海疆凌晨启銮登清晏艛早泛渡河中海儿 世 传 百十年前此海儿妖浪三凡船艘所过每有 波涛倾覆之患 太宗孝哲皇帝巡幸阅视命丹师以大礅击杀其二 血流水赤其一走出海外从此不复为人害 幸灵蔡山 旧名和荣山又名龟山又名捍门山山上 有寺国初该簿陈廷恩所建寺前古塔相 传旧占城 王所筑 谕从臣曰此海疆一大形胜国初于山上设火烽台 我 列圣皇帝岁以六月临幸或防海或观漕漕至则举 火为号故或名令山嘉隆初因之明命年间始停 罢我 皇考尝临幸赏览余小子掖辇陪登仰蒙 恩眷特异赐以菩萨御杖余不敢滥用敬捧而行追 惟 圣恩长在不胜今昔之感 阅视思贤海口 在富禄县东南四十一里安南 李朝名乌龙海门陈朝改思容 伪莫改思客黎复改思容又一名为翁海一 名汴海李太尊圣尊陈英尊睿尊征占皆于 此驻跸黎圣尊征占过此喟然叹日壮哉山 河后世必有英碓据此本朝绍治元年改 今名港口广八丈潮涨深三尺潮落深二尺 水浅大舟不能通故不设城台惟设守所宿 兵巡防海外海口之西翠云行 宫在焉明命六年建海口神祠 从容 语群臣曰此海口从前最深广黎景统以前顺安未 成海口凡诸江水皆汇于河中海儿而注于此船 艘出八为顺化一名胜甲午之变 乘舆南幸由此港出辛酉王师克复京城亦从此港 八嘉隆初日渐浅狭汛内有一带平沙十年秋潦 沙决寻复培浅明命年闲屡次开濬还复浅塞如 故 圣驾数临幸焉去秋风潦逾常因以沙塞上流淤积 才数日随即开通决口广九十丈长三十馀丈水 深九尺及潦退合龙渐复浅涸如故今决口水潮 横广只十四尺深二尺五寸水汐只广七尺深一 尺许行人利涉不没胫而船艘已弗容出八矣此 皆由 天意玄微随事随施潦至则流通以消积淤潦落则 培壅以卫京师百二山河海疆日壮外邦诸国安 敢问其浅深哉 驾幸翠云山拈香 圣缘寺命皇子顶礼大慈阁是日驻跸翠云行宫乙 已回銮 以户部左侍郞尊室铪兼摄尊人府右尊卿 以卫尉权掌京城提督兼理承天府事务尊室 恭陞署掌卫权掌耆武营印篆准预廷议金 吾卫左执金吾阮文德改授卫尉加掌卫衔 权掌京城提督兼理承天府事务锦衣卫卫 尉兼管镇抚司阮谊调补金吾卫左执金吾 虎威营后卫副卫尉朱福明调补锦衣卫副 卫尉管长直各队镇抚司交锦衣卫署指挥 使陈金兼管 赐故陈文能嫡孙陈文正袭封良才子 以能中 兴初功 臣 畿内啬雨命承天府丞阮忠义祷于会同庙得 细雨命再祷 申命文武廷臣分往巡查故事内务武库及船 艘各所月派巡查近来多有别调及新陞未 预者至是复申命分派俾有专责惟掌府事 谢光巨大学士张登桂武春谨黎登瀛以耆 旧之臣特免之复增派尊室品官每月三次 恭检 列庙神御物件再谕吏兵二部凡有新陞未预充派 者汇列候旨永为例 广南有恶蛮百馀潜下旃檀源杀掠汉商率队 阮猛队长阮文元督饬兵民追拏斩获一馘 剌中二丁署抚魏克循闻报提兵前往事闻 赏猛纪录一次飞龙银钱二枚文元钱五缗 银牌一面在行兵民钱三十缗管奇阮语守 御张文理以查缉不力皆罪之复谕循加心 筹拟防制事宜已而循奏言上源旧屯岚瘴 太重不便久留驻守请递年五六七等月派 出属省弁兵二百名前往镇压八月以后撤 回仍量摘附近各社村税例钱米陆续供纳 权贮充给要供三四月之用即止其原设之 旃檀屯请行停罢再告示诸商 蛮如能改悔 听与汉民通商若狃恶不悛请禁汉民不得 相与贸易俾无资仰日就饥竆一二年后相 率降首而后随宜处置 帝曰循身履其地既不能弋获一犯费了此行筹拟 多不中窾惟所云旧屯不便驻兵准即停罢改为 旃檀堡每夏秋派兵百馀量取附近钱米量充兵 饷足矣不必多派弁兵及预贮多数为也汉民蛮 商惯相贸易若槩行禁止不惟转生奸窦亦非所 以示朝廷一视同仁之意须广行开示妥善行之 斯可矣 木仓郞中阮文功员外郎陈维锭有罪罢先是 广平载纳木项锭吓诈取财文功亦通同附 和后复暗里还赃事发交查锭坐流功革职 发沱㶞汛为兵以武库郞中陈文愿调补禾 仓郞中署顺庆道监察御史黄公允补授木 仓员外郞户部郞中尊室常陞授光禄寺卿 管理武库事务 阮文黄进兵巴南委人招抚蛮士探闻上流铁 绳屯匪目高罗歆木诧那棱纠伙死守即督 胡德秀攻拔其外屯尹蕴进次𫭟北匪目名 邦名末等于上流歌笃处沿江夹射我兵多 伤毙卫尉陈知亦带轻伤蕴与阮创复督兵 鏖战官兵奋勇向前贼弃屯走各设屯驻守 帝谕之曰日下𫭟北上流之概笃前江上流之铁绳 匪犹啸聚谋图旅拒而大兵所至土民归诚尚觉 寥寥旦腊蛮地势广漠必须广行招诱以蛮攻 蛮 方为要著尔尹蕴阮交黄相机剿抚务使蛮人投 诚乐为我用方是万全胜算毋徒多设屯堡零星 分防势分力弱转非得计再著西宁高有翼转饬 阮公闲道兵随机前进俾得及早与各道消息相 通且兹风水不便虏船岂能远涉重洋其派兵水 陆来援之款彼亦虚张声势图压蛮情著阮知方 派行探察务得匪情虚寔日下京派诸大臣抵到 相与审熟机宜预为筹算仍会衔八奏候奉指授 方略一举成功以邀厚赏 尹蕴大破腊蛮于栅蒭沱蕴初抵那镬筑屯驻 守蛮贼于栅蒭沱多设绳筏坑坎拒守蕴即 委署副奇阮科阮有美将兵四百与前江道 兵合匪复纠伙攻扰泳碧歌笃等屯蕴闻报 派管卫陈知署副卫张李将兵赴援移书阮 知方增兵附守蕴进兵至茶末三岐江驰报 阮文黄面会黄既至仍留胡德秀黎廷理及 弁兵一千从蕴调度而复回巴南按守越日 蕴分兵二道进到栅蒭匪据垒蚁聚而射蕴 与阮创攻其右胡德秀黎廷理攻其左刻馀 匪渐郤胡德秀督兵登岸攻破贼垒蕴督兵 涉水先登破垒栅射杀暹目一人匪伙百馀 人顷之匪复自丛中起分两翼拒射黎廷理 射毙匪目一人及匪党二人右支阮创鏖战 射土目十人匪党二十馀人贼遂溃捷闻赏 蕴军功一级金饰连珠金刚帮指五福垂缨 大金钱各一胡德秀加军功一级黎廷理补 授副领兵加赏水晶金帮指各一别赏黎廷 理赏功紫金牌一面管率以下赏给军功纪 录飞龙银钱有差蕴之初破栅蒭也筑屯驻 守令胡德秀将兵复回巴南防截移书阮知 方拟将氏耽泳碧𫭟北歌笃那镬五屯守兵 撤回军次以厚兵力知方复书以为姑留防 守 帝闻之曰今大兵已抵栅蒭凡关报饷运由前江可 通巴南尹蕴所言不为无见惟此处王民尚未出 头若将各屯撤减则归诚者无所投依而伏莽者 得以复图啸聚不若阮知方所拟为便今京派大 臣不日抵省会同随宜调度可也已而武文解尊 室帛等至安江分委阮知方尊室议各带兵 船前往巴南军次商同尹蕴阮文黄随机调 度辰阮知方未至尹蕴道兵在栅蒭屯匪伙 五千馀自林畔趁来围扰谋图拒战蕴分兵 设伏遣署管奇黎员督前哨兵与匪交战射 杀匪党甚众伏兵继起胡德秀督右支阮创 督左支杀贼渠贼党数十人并射 倒蛮虏大 头目贼大溃军次武交解等会衔折递 帝嘉之曰该道督师尹蕴调度得宜出师以来三捷 奏功殊堪奖赏尹蕴著赏加军功一级四美垂缨 金钱一枚署领兵胡德秀亲督右角当先杀贼射 中坐轿张盖之贼渠立倒贼随溃散勇略可嘉胡 德秀著赏授领兵加赐赏功金牌一又著查明射 毙者显系暹虏天头目另行厚赏督饬左后道兵 连发天炮立倒张有双盖匪渠之领兵阮创著赏 加军功一级又加赏水晶金帮指一件又著查明 炮手射中匪大头目的名先给赏功银牌一面当 场斩获匪馘之队长阮金棠阮庆员黎文姜著各 拔补正队长从胡德秀会剿之安江水卫副卫尉 阮韶从阮创会剿之羽林中二卫署卫尉段文学 安江右奇署管奇阮科该三员著赏加军功各一 级大银钱各二枚率本分弁兵设伏之中保二卫 署卫尉阮化署副卫尉张李羽林前一卫充管卫 陈知署副卫尉阮进双定祥右奇试差副管奇黄 战该五员著赏军功纪录各一次大银钱各一枚 其从黎员前哨奋勇恶战之定左奇弁兵著赏钱 一百缗复 谕武文解尊室帛等曰今贼党屡经溃败须审熟机 宜催督二道随方剿抚及早廓清再分道兴师进 拔南荣以建伟绩至如西宁道高有翼节次奏报 土目投诚请援辞多恾张今各道官兵声势振薄 却乃袖手旁观只作局外闲人阮公闲专管一道 亦借以险阻为辞顿兵不前殊为可鄙今乘此机 会傥能协力进剿犹可宽免前过若迟回观望断 难宽贷矣 申谕兵工二部曰昨闻派兵营建府第或有工 竣年馀不有抽回此与歇放兵丁何异二部 失捡厥咎惟钧自今凡有派兵营办各随工 役繁简酌定程期所派监修依限办理工部 以辰稽核工竣撤回若稽程歇役参奏治罪 初置南定平海定海队兵总督潘伯达奏言辽 栎汛守御黎义募漏民一百名请束为平海 一二两队巴辣堡守御阮文濓募得五十名 请束为定海队听其垦治闲漏田土许之达 又言省辖海滨多闲地专为豪彊兼并而小 民贫无寸土黎义所续募漏民四百馀请合 前二队为平海一奇增征漏田俾有常产 帝曰平海堡既有驻兵 一百 五十 又有新募二队足资防 守续募民丁宜随地设邑令之开垦生理不必著 从兵额为也 山兴宣总督阮登楷疏请前往宣光措置边防 许之先是阮久德上言恩光堡本非善地请 应停省并归襄安府衙屯驻又于邻省夹接 之头党 属太原省 白通州界 叫歌 属白 通州 那情 属高平省 石林县界 等处设立屯堡各择土目管之德寻撤兵回 帝以楷有兼辖之责谕令会同布政吴金麟悉心商 办至是楷与金麟奏言云中与高太接壤延 袤险恶剿捕机宜未可旦夕就事似应按兵 息民徐图诱拏之计方为完算惟师行要先 足食请由宣省和买粮米一万方预贮于襄 安府莅拔补土豪麻允轸百户从府驻守卒 然有事馈饷可以接济且芳饵必有悬鱼重 赏必有死士请再厚加悬赏则人争出力可 不烦兵而罪人斯得若迟之一年不效请至 冬晴节候带领山西弁兵催调宣光高太土 勇一万人前往剿拏一二月内告清矣 帝曰匪硕游釜之鱼何必过虑多贮粮饷为也至如 催调张皇彼将闻风远窜断亦非策之得也可广 示德意咸与维新限六个月后匪硕如能回头免 其一死再通饬汉王人民有能出力生获斩获硕 的身者照年前赏格给与 生获者赏银八百两 斩获者赏银五百两 不 必再增麻允轸未有功状可指姑准给凭外委百 户管率土勇一百从府驻防俟有显状再与补授 承天广平夏禾歉收二辖租粟听减价折纳 有黄文利者安丰公府属兵也倚势捉人监拷 事发斩首以徇副长史司务皆坐革安丰公 洪保不能钤束所属罚六月俸因 谕之曰向来府属私弊各已随事严惩家庭训诲何 啻唇燥舌干乃有此事汝宜倍加警省佩服训彝 以长承眷宠若仍前放纵所属则家法至严国法 关重彼宵小之徒自千宪网固不足道而汝之令 誉芳名最宜宝重十乘之珠劳于篱上之雀万石 之钟累于莛撞之音岂不重可爱邪汝痛思之朕 言不再命将此谕分给尊人府承天府各一道俾 知朝廷行法严明至意一曰 帝御东阁语内阁臣阮德政等曰清高尊享龄八十 九禅位嘉庆帝乃第十五子也以贤不以次合尧 舜之道而兼禹启之传朕观当日告庙及恩诏谕 文皆高尊亲自制之正大堂皇粲然可诵及嘉庆 帝嗣位亦居毓庆宫生杀予夺之权皆自太上皇 出家法岂不甚严乎 以鸿胪寺卿充史馆纂修阮祥永改授翰林院 侍读学士参办内阁事务潘辉泳陞署翰林 院侍讲学士仍充史馆编修纂修之缺交廷 臣奏举补授 申谕京城巡哨官兵 谕之曰京师民人凑集之地内有羽林禁兵外有监 城网城并承天府兵各按分巡哨近日犹有偷窃 潜藏总由窝家或造意同行或坐地分赃而巡哨 怠旷所以致此京城提督及诸军营统管宜严饬 属弁出力侦探再傅示京城内外人家不得句引 游棍荡子居住若敢窝留奸细拏获重治 署兴化按察朱维卒以工部郞中阮科昱调补 兴化按察使 以国子监学正黎克文陞署边和督学 原督学 杨伯恭 以病 告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四十八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