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二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
卷之三 宪祖章皇帝寔录
卷四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三 宪祖章皇帝寔录 辛丑绍治元年春二月丙辰朔营建 山陵命文武大臣中军都统府掌府谢光巨加协办 大学士衔领户部尚书何维藩董理其事统 制阮有礼参知阮知方署掌卫尊室闛副之 谕曰昔我 皇考思立万年福址相吉于安凭 社 名 之锦鸡山其地 水绕山朝气脉秀旺又与 列圣诸尊陵松楸稍相近 圣驾临阅因名其山曰孝山凡自 玄宫宝城并罗城内一应建设殿楼亭榭堂院以及 桥关湖池之处一一于图本明白 批示去秋蠲吉略加经理今谨遵 治命照依成式敬于此山营之工程重犬所役兵匠 须以万计兵工二部立即派往应工 管卫七率队 一百四十弁 兵七千诸衙吏役并钦天监 监城及各色工匠合二千馀 自董理以至员弁兵 匠先赏三月俸饷钱文兵以二月一更换署文明 殿大学士张登桂以辰往来商办俾臻周妥 命领吏部尚书黎登瀛统制阮仲并署统制黎 文富参知尊室帛董理丧仪 谕谢光巨何维藩等曰 山陵工程至为隆钜隧古制也我国行之自今始今 之日朕为子卿等为臣敬之慎之勿之有悔焉耳 矣 谕黎登瀛等曰丧仪制办最关典礼毫厘有差所失 非细卿等要须十分敬谨以慰朕一片孝心诸臣 拜受命 帝对群臣称述 先帝功德哀恸不自胜自是凡工所图式再三指示 自宫殿池湖以至仪章器物莫不至详至慎 纤悉且备每 几暇命驾临视焉又 谓侍臣曰尊亲一念臣子同然自皇亲至文武廷臣 亦准轮往诸工所凡有见闻心思所及商同董理 诸臣拟办务使人尽其心用示居行无闲之义锦 衣侍卫护卫并部院诸衙亦各量派所属分 住二工所 每所锦衣率队一弁兵二十侍卫 二护卫四部院诸衙属员各一 随派应辧赏给俸饷各有差内阁林维浃等 以弁兵赏给过厚为言 帝曰此非寻常工作者比尔等何见之小邪存记之 下次夏换亦照此厚赏 帝在谅暗忧勤庶务诸衙所上章奏虽夜八深夏随 折随 批未尝少辍一曰 谓诸大臣曰我 皇考生而知之予小子德凉何敢仰望其万一惟思 付托之重不敢遑宁每览诸衙票拟随笔批改卿等 各详阅焉事有未便各宜执奏张登桂对曰臣等 款款恭阅均已详明别无关碍 赏授礼部右参知加尚书衔休致阮登洵为礼 部尚书洵初闻国丧自广平八临既复随班 瞻拜 帝延见慰问久之 谕曰先生身在田庐心悬帝阙朕甚嘉焉故有是命 洵以老病乞归复加赐白金一百两币帛三 十端准其回贯休致洵奉表陈谢略言臣无 功而得官有官而得休馀年之愿足矣惟愿 广一孝以敷彝明九经而立治惟勤惟俭克 宽克仁使天下臣民均被太平之福尤臣之 至愿也 帝批其表曰谢表数言有光二疏矣又 谓内阁曰昔汉二疏去职之后不闻再诣阙庭亦无 一言表见于史先生扶杖八临感激由衷因谢为 规肫诚愈笃以此论之二疏不及矣 修理兴安堤坝先是久安河右岸之金洞仙侣 芙渠三县民控乞增筑堤条巡抚何叔良奏 请横截河心以省筑塞事下廷议以为不可 请于河之左岸仍旧培筑右岸别取新堤以 免淹潝之患 帝以所议妥合 谕曰廷臣此折经奉 圣笔批示朕遵奉 成训诚不忍使三县独受偏灾但一番兴筑工程重 大役及万人所关不细必须详加审熟方便举行 且久安河之濬所以泄洚流之水如所请横截江 心则水势从何消泄恐上游诸省难获常年之利 而横筑之新堤正当冲激一遇潦至其王质耒甚 坚固必不保其无他虞利害关头此款之不可行 廷臣摘駮是矣惟此三县人民频年耕稼不便偏 被其殃则筹思其次应于河之左岸仍旧培修而 另于河之右岸别取新堤留空稍广俾易施工而 旧江何段萦回浅狭者以次开刮使水道流通斯 可耳但所请本年初正开印量拨民夫兴筑为期 已过又勘取新堤筹估工役则往返奏报不免动 需辰月小满之期接至恐有缓不及事半途而废 枉费前功亦非所以为民防虑周详之至省臣何 叔良即宜一面转饬辖民修理旧堤以卫今年夏 禾一面亲行勘取应筑新堤等段筹估工程物料 务得十分停当仍俟冬春之交潦退农隙辰候雇 拨民夫及三县之民照依廷议兴工筑作庶期保 固以卫民生用示防患有方不敢轻用民力至意 令地方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 谕曰自古圣帝明王之治天下必以求贤听言为先 务尧之设旌立木舜之明目达聪禹悬五音文询 八虢与汉宋盛世皆令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咨 询治道维辰贤臣硕辅奇才异行多出其途治功 鼎盛国家兴隆其以此也朕光绍鸿图丕承平业 深惟负荷之重恐弗克胜因思天下义理无竆一 人见闻有限即位云初凛乎朽索之驭六马正欲 博访群材广开视听庶期有所补益经有旨开设 乡会恩科凡有一艺一能各由地方给咨来京随 材录用尤念立贤无方或以事举或以言扬不可 以一格限所当旁询博访然后嘉言罔伏贤才多 得而治道益以兴隆著传谕诸直省详加访察凡 有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均听由各地方上司 给引来京由部察核候旨录用再或有岩壑自娱 不求闻达而道德经纶素孚人望者亦著各以名 闻备礼延聘用示侧席求贤至意 以刑部左参知潘伯达改补礼部左参知仍兼 管光禄寺印务 张登桂林维浃奏言 圣制诗六集文二集付梓后请 御制序文弁之简端 帝曰诗文有序有跋序尊者之辞跋卑者之辞我 皇考诗文予小子跋焉可也序恶乎敢乃 亲制跋文以系之复命机密内阁诸臣为识语附其 后 天机预兆诗集准阁臣阮廷宾等为之跋 召广义硕兵尊室闛来京陞署掌卫兼管上驷 院事务赐预廷议以广义副硕兵吴交宅陞 署领兵官龙武卫副卫尉潘文凌调补副领 兵官 录京外官犯先是荆部钦遵去年 恩诏将京外官犯效力为兵人等阅拟汇册凡一百 六十一人 帝览之曰彼等所犯情罪轻重不同亦有年力尚堪 驱策且事属庆典宜量沛恩施以广 皇考敛福锡民之惠乃各免其为兵效力尊室漌杜 俊大开复司务黎文练以训导用馀或起复 队长或八九品书吏尊室中人充补护卫年 力尚彊交镇西差派衰老者省释之亲老丁 单与兵伍出身者交回原省原伍尚欠赔赃 者赔清放释已而科道阮如珪阮曰瑜等上 言官犯发往镇西程途遥远乃只自办身粮 不免然眉之急 帝谴之曰疆埸有事正臣子效劳之曰彼科道者当 勉人以趋事赴功方为正理兹却以跋涉遥远为 言不几开避就之端是何意见也所请毋须议其 应发二十五名各给每名钱三缗抵辖日再月给 钱米各一俟有奋勉确状准由将军参赞具奏 命隆祥总督裴公諠进剿美林馀党諠前在海 东移兵径回商同将军张明讲转往海西会 剿途闲又转回山静为京派掌印陈文瑗所 参 帝以征剿之际姑准杀贼立功諠回过镇西适有土 匪纠伙三万馀乘夜围扰城辖諠与㨍办尹 蕴协赞高有翼分道鏖战却之复转回山静 闻有匪伙五百馀啸聚于山卜滀即摘派永 隆署领兵黎宽孟副领兵阮文德耆武副卫 尉阮文黄分水陆进攻諠督兵勇继其后匪 凭险旅拒官兵悉力攻破阵斩四馘杀毙五 十馀丁匪遂奔溃烧其积聚而还 帝以諠功过相抵免前罪复赏飞龙大金钱一黎宽 孟阮文德小金钱各一阮文黄以下大小银 钱有差弁兵普赏钱五百缗复 谕乘胜剿灭美林馀党以宁地面已而諠移师于美 林安蛮一二奇管奇樗谦孙离各诣军次效 用樗谦为向道进抵香移滀遇匪约千馀击 败之黎宽孟阮文黄等复进兵合剿于制凌 滀匪各溃走窜隐寻啸聚于芃秩沱孟与黄 分兵于沱之左右按兵防御连日与匪交战 均获胜仗黄适病返回军次諠命管奇潘德 照代之忽有土匪八千突来照且战且却匪 乘之犎办副奇阮日坫力战没于阵兵丁毙 者七人炮械多失孟赴援匪始却是夜孙离 亦遁去諠乃护接安蛮奇兵民及清人投降 者一千六百馀人转回镇西安插事闻德照 坐斩监候諠孟各降级有差阮日坫追赠副 管奇阮文黄赏军功一级諠复自美林回兵 山静因拾得蛮书议和遂驻兵不进 帝降旨切责之 署安河总督杨文丰剿匪于巴川连破之巴川 土目山卒 原管 奇 潜通镇西土僧谋图滋事清 人陈林 原安 抚使 有私船二艘为知府黎光谦胁 取因挟怨纠伙与之合众至五六千攻破永 定县围逼巴川府堡知县黎文成弃衙走摄 府阮德成固守待援丰在静边闻报即与副 领兵阮惟壮率副奇朱文宣阮文俊驰往赴 之先复永定县莅杀开梗路直抵巴川副管 奇阮文文剌山卒死于阵陈林复纠集无赖 清人数千屯札于罢敲市 即永 川铺 筑垒据险树 栅截沱官兵饷道阻梗丰督将校水陆夹攻 连破之会镇西援兵至复乘胜追捕于制兴 处生获匪渠目及党伙六十九丁斩首以徇 杀毙者百四十馀陈林遁走收其积聚火其 城堡所获船艘械仗无算 帝以丰连获胜仗深嘉之赏授参知衔加军功二级 金佩牌金帮指辰刻表飞龙天金钱各一以 旌其能阮惟壮军功一级小金钱一枚朱文 宣阮文俊均赏授管奇小金钱各一阮文文 大银钱五枚馀将校赏赐有差兵丁普赏钱 五百缗再赏钱二千缗作为犒劳之需复命 御史潘文敞查明巴川起衅之由黎光谦竟 以激变发江省充军 科道刘揆吴秉德上封事十条一曰谨好尚 书 曰 慎厥攸好盖人君一心万化之所由出上之 所好靡有不应之者是以古之人君好仁则 莫不仁好义则莫不义好逸乐则声色至好 玩好则珍怪之物至举天下之大兆民之众 皆窥上之意向以投其好起于念虑之微形 于事为之著而政之得失系焉诚不可以不 慎也今我 皇上道心昭晰心镜澄清固已纯乎天矣尤愿廓至 德之清明谨初心之好尚则 天下趋好无一不归于正矣 二曰推诚信 易 曰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盖民至愚而神上 之好恶靡不知得失靡不辨故御之以智则 人诈示之以疑则人偷惟诚信以感之乃可 以通天下之志汉唐而下德非真力专以智 术御天下故假于行仁而仁不足以感人心 疆于行义而义不足以正民行治化之未纯 以诚信之未尽故也伏愿我 皇上本至诚不已之纯行大中至正之道一政之施 坚如金石一令之行信如四序 则人无乖戾而大顺之和应矣 三曰审治体 夫论治贵识体治体无他宽与严而已书曰 御众以宽孔子日宽则得众则知古人为政 一本于宽而严特以辅其不及月夫一于宽 则无以威暴严固不可尽废也然必宽以主 之而严乃不失之过要之酌乎举措之宜而 已我 先皇帝承大定之后振举纪纲修明庶政而事事每 从宽厚未尝不以宽为本也目今防制备具 法度森严诘暴禁奸之典周且详矣臣民已 无不祗若矣伏望我 皇上宣恺悌之风行宽大之政于明作有功之中立 惇大成裕之体于以粜起忠厚保合太和则 治体之纯粹 乎无以加矣 四曰慎用人 书日在知人孔子 日为政在人唐虞 三代之所以盛汉唐宋之所以衰在乎君子 小人之进退而已夫汉唐宋之君非不知君 子之当进小人之当退也惟君子易疏小人 易悦此所以惑之而不悟也方今 天子圣明用使之下已无不得其人矣尤愿廓日月 之光精碔玉之别重厚谨信者亲之轻躁喜 事者远之则贤者益 以类进而政治成矣 五曰养黎元 书日德惟 善政政在 养民孟子曰保民而王盖民者国之本本固 而后国宁历观往古得众者靡不兴失众者 靡不衰此皆已然之明验也夫人之情莫不 恶劳而欲息恶危而欲安故圣人知人情之 不可抑也抚养之休息之役之有节使之以 期使无一不安其所此王政之所以善而兆 民之允怀也我国家自大定之后涵养安佚 四十馀年创残已渐完复矣然数年以来水 旱疾疫不幸有方求其十分丰富则未也今 我 皇上初膺大历发政施仁闿泽所敷巳无一夫之不 被矣尤愿勤恤民隐爱养民力凡诸不急工 役不轻营为并一切有关民财民力而事犹 可已者皆慎重而不轻用则民安其业而仁 被四 海矣 六曰谨财利 关财用国之大政有国者 不可无先事之积然取之 有制生之有道不失其正斯可矣若损民以 丰财民既贫矣孰与为富是以圣人知夫利 源之不可壅也则必务富其民民之所有即 君之所有藏之于民犹外府也岂有百姓足 而君独不足者乎孟子曰何必曰利大学曰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则知以利为利终 不若以义为利也昔成汤不殖货利而兆民 允怀武王散财发粟而万姓棁服则财虽散 而民之聚者财未尝散也明命十四年广治 护抚杨文丰请设如砺关津一所钦奉 圣谕国家所乏非财今复设关征税岂厚生益下之 初意乎杨交丰当议其罪以为言利者戒姑免之 而通谕诸牧民者须承流宣化使盗弭民安田野 辟户口息则益国利民孰大焉若以利为利言即 所谓聚敛之臣非朕所乐闻也臣等于此有以仰 见 先皇帝厚下之仁无所不至煌煌 天语垂之史册可为千万世法矣今 皇上嗣政云初凡民闲本年正供诸税例与明命二 十年以前通欠并从豁免诚仰体 先皇帝爱民之心而藏富于民者也尤愿以德为本 以财为未行富民之政而取之以惟正之供 则家给人足不 患其无财用矣 七曰却异物 书旅獒日不贵 异物贱用物武 王大圣人也召公犹必戒焉诚恐役于耳目 之好则怠荒之所由生不可以为细行而不 矜也且朝廷财赋皆出于民民终岁勤力以 得之人君劳来劝相以成之有用之财岂可 用之于无益之费乎我大南提封万里土地 所出原足以供一国之用远方珍怪之物想 皆在 圣人之所不贵伏愿不以有用易无用不以无益害 有益则尽善尽 美无闲然矣 八曰平刑罚 夫刑以弼教禁 民为非治不可 废也然考之书曰钦哉钦哉椎刑之恤哉先 王不得已用刑而明慎恻怛之意未始不行 乎其闲诚以刑狱者民之司命国家之元气 系焉刑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必蕃恤之 明允之使无一毫之境滥也秦汉而下其德 浸衰专以法律把持天下科条日密法网日 繁治狱者以深刻为自安视人命如草芥下 筑民怨上干天和寔由于此伏睹 先皇帝在御日慎狱明刑大辟之案必命再三覆奏 其有犯法而情犹可原者又复常加宽减所 以续生生之德而养国家之元气至厚矣伏 愿 皇上廓天地好生之德体 先帝恤刑之意申失八之条严法外之禁罪疑者轻 之青灾者赦之断狱必依律条问刑诸司不 得于本罪上擅自加等务使无镜无滥各适 其平则刑清 而民服矣 九曰明教化 夫教化国家之急 务也美教化而后 可以移风俗古者学校之教自混扫应对以 至修齐治平教法备且详矣故治隆于上而 俗美于下也汉唐而下学校之教不修异端 之说蜂起其所以教不过章句文字之末求 之三代明伦之教则未闻也人才日下风俗 日衰教之未至也伏睹 先皇帝在御拳拳以化民成俗为先务学官之分设 训条之颁布正学则表扬之邪教则黜绝之 凡所以为教无所不用其至仰沐 圣人之化想巳皆兴于善矣今 皇上主教于上为四方网仰睹 大圣之仪型莫不观感而兴起也尤愿宣恺悌之风 励廉耻之行凡异端邪说为民惑者必严禁 而痛绝之士有忠节则录其子孙以旌表之 居官清正则以期察访而奖赏之学臣所教 不但记诵词章而已而日夕讲磨必责之以 正民风府县所职不止辞讼催科而已而义 理晓示必责之以正民行夫如是道学益明 人之心术可正而贤 能群聚良善成风矣 十曰广言路 诗云询于 刍荛书云 谋及庶人刍荛至微也庶人至贱也浅近之 言至理存焉圣人犹不废也昔虞舜设进善 之旌立诽谤之木夫舜圣人岂有过可谏何 必拳拳若是哉好问则裕兼听则明有言者 之狂迂则益见圣人之能恕此下情所以上 通圣人所以益圣也伏睹 皇上亲政之初特命诸地方有所建明具折陈奏大 哉 圣人之言一哉 圣人之心诚虞舜乐善求言之至德也尤愿广谏诤 之路推听纳之诚以天下之智虑为智虑以 四方之视听为视听则盛德益光而治功増 广 矣 帝谕曰刘揆等所言多是摭拾简编我 皇考在御二十一年推诚信以御人审治体以出政 养黎元则蠲租降赦谨财用则崇俭抑奢设学校 攽训条以明教化置諌鼓制折匣以广言路善政 良法昭然太平之令典朕谨当遵承足以凭借维 持何待于赘说也况平刑罚一条又未明晰夫狱 者生民之命不可以不慎也若徒博宽大之名而 槩谓罪疑者轻青灾者赦安知不有以此借口而 出八上下于其闲乎惟谨好尚慎用人二条为可 采行耳朕嗣位之初乃能不忘职事首先条陈其 赏之帛各一束 追录沙孙战功先是沙孙之捷段文策阮公闲 经已陞授颁赏至是功状册上诸道员弁兵 勇吏役以至为兵效力分别当给有差 将军张明讲参赞黎交德引兵回镇西讲前在 海西以捕务稍舒留尊室葵守之转回海东 起筑土山土垒分道搜捕土匪各八林窜逸 至是闻镇西后路多有匪伙闹扰乃遣段文 策留沙孙堡按守讲等引兵回辖匪党处处 屯聚大群至三四千小者不下四五百壬沥 桥之西一带长垒千馀丈凭险旅拒往来为 梗讲与阮进林黎文德阮公著带领兵勇五 千分三道进发先破说讷垒复穿山路而进 匪多伤毙溃走官兵乘胜搜捕连破屯垒十 二所悉踏平之因以粮饷不继寻引还事闻 赏讲等军功各一级金钱各一枚领兵阮公 闲以下金银钱纪录有差兵勇普赏钱一千 缗复 谕今匪徒屡为官兵杀散日就竆蹙日下招抚已有 其机除尚敢拒官者杀无赦馀不论土人清人蓝 人业为匪驱胁如能擒斩渠目到官者有赏或诣 军门及所在投首者并免罪许回安业至如土目 何系始终向顺差派得力者据寔具奏量予官职 给之俸饷其土民隶从征剿者亦给与口粮俾各 乐为我用已而辖臣开列土弁上目五十馀人皆 酌量拔补再赏赐飞龙银钱及钱米有差 张明讲黎交德奏言海东堡现留弁兵二千六 百馀人饷道既艰弁兵又多染病况堡之四 旁土民并皆逃散坐守空土亦属无益请撤 掌卫段文策宣抚陈文聪副硕兵潘廷荣将 兵回蛇能汛防守从之寻复撤回镇西 以乂安领兵阮久德陞署京城提督兼理承天 府事务平顺硕兵阮良闲陞署又安领兵官 锦衣卫尉杜文丑调补平顺领兵官河静左 卫卫尉阮进宣调补龙武后卫副卫尉右保 二卫署卫尉陈兴表补授河静左卫卫尉 敕户工二部及内务武库督工木仓诸衙凡董理二 工所应需物料预先筹拟如清石铁砖等项工部 立早咨买充需既而北宁解纳钵场 社 名 侧方砖十 万片给以官直其民不敢硕自愿输官护督 阮登楷以事奏 帝曰小民好义可嘉也赏乏钱三千缗留欠税例 日疋 年 例纳铁砖去 年被灾田租 亦缓减 赐皇弟宜禾郡公绵宸思义郡公绵宰镇蛮郡 公绵寔山静郡公绵㝗奠国公绵寱棃艂船 各一艘以备扈侍 申谕问刑诸衙门 谕之曰朕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诸辖赦回 人等要宜感发天良痛悔前罪安分守法以共享 太平之福顾不韪欤若狃于常态怙恶不悛准捕 弁社民拏解治罪勿谓不教而杀也准录送在外 问刑诸衙门录出粘挂俾周知之 吏部遵 恩诏册开加级人员并将闲散者列为正衙声请定 例 帝曰此事吏部已于明命十六年分别议请经奉 圣笔批示可其奏矣今当遵行何乃别生议论者乎 惟尊人府经置职掌非前之比其尊人府准将为 正衙以合事体馀准遵是年办过之例至如署衔 试署权署试差等员各照原衔办理又 谕曰致治成法百王所同率由旧章古人明训我 皇考聪明天纵圣学渊深御治二十有一年一念忧 勤万几整敕凡礼乐法度之施兴建显设之具莫 不考古验今集其大成善政良法足以垂示子孙 为万世法朕仰承 付托深惟率循 大卞以绍 前徽方思与中外臣工共守成规同归于无过之地 近据吏部折奏应得加级人员却将闲散者列为 正衙声请定例经降旨晓示遵依向例办理矣犹 念天下事务非止一端奉行之下或有未能体朕 此意准传谕京外诸衙门嗣后所办事务凡未经 定例及事同而情理稍异必须随宜斟酌者不妨 各以意见议请俾归周妥馀嘉隆明命年闲既经 定例及已有办过者准各饬属详加校考辑成则 例照此遵办应奏者奏内援引确凿拟请施行应 票者票内声叙明白票办俾人人咸知政有所本 事有其常于以永遵成宪懋赞皇猷长享昇平之 福岂不美哉无徒自作聪明曲为议论动致纷张 还为无益于事也 命工部左参知阮知方权硕管理京畿水师事 务 免诸亲公内庭跪拜 谕曰皇亲之建安定远延庆奠磐常信安庆慈山诸 亲公均是我 皇考之弟朕之叔也况年齿日隆礼宜优厚岂可使 之常日朝侍动辄跪拜在诸叔者固属尽礼于朕 心颇觉不安若夫朝会及诸大典君臣之分固所 宜然朕诚不敢以一己之私有乖千古之议也至 如内殿召对与大庭礼典迥不相同古云礼缘义 起谅可斟酌随宜著嗣凡内庭召对御前颁赏者 加恩诸叔准毋庸跪拜行一揖礼亦足昭定分俾 与诸臣略有区别诸亲公务体朕敬长惇亲之意 勿过于谦抑要当乐善以长承眷庥永作藩于王 室可也著内阁抄录各给一通 清又宁平兴安米贵皆减价粜之 命科道邓国琅枚克敏勘办平定均田事务明 命年闲命官均平定田多因乡豪霸占肥瘠 不均以故民互相争讼前后三百馀单大抵 以广狭多少为辞乞再折给至是总督邓文 添 旧文 和 请据辖民所首之数平分为二一以 充公一以为私仍尽改正地簿再请派出贤 能公正科道二员前往会办 帝谕曰均田大政乃制民之产用使贫富相资诚为 万世之良法今乡豪里役那移增减偏占便宜使 贫弱小民终无所赖均而不均非立法初意邓文 添拟请想亦不为无见但为政尤贵有体逐段半 折未必尽是仝处全给未必尽非善体而行之去 不善以就夫善斯可矣且一初经理事务繁多一 二不肖之徒因缘滋弊其势在所不免兹当随宜 斟酌去其太甚而已何必尽行㪅改动致纷张又 增一重骚扰也乃命琅等前往会同勘办琅等至 先摘其不甚切害者批駮之馀各晓示随事 处分民始息争 邓文添又言民田零星有不满一高以下通计 六十馀亩请免其折给 帝问户部范世显阮泽等对曰辖民既请随便簿籍 依旧若此田尽交田主则田籍不免一番改 换转觉生事况田数畸零非止此耳若从所 请则三百单之外将复纷纷陈诉不胜其繁 帝曰然朝廷于民何所靳惜但改修册籍未免纷繁 求以止争而争端不止非所以省民费也田土以 籍为定折给可也琅等还 帝嘉其省事 赐郡主玉云钱一千缗县君玉秋玉原各五百 缗玉云等自以身受恩封而前者部议服制 不及心不自安言于省省臣疑所服以事奏 帝曰边务未清将军参赞以下尚带戎服玉云等女 流未可先将士受服姑俟事平拟办未晚 增设嘉定和盛府一新盛平隆县二省臣以人 地稠广请随地势分设以便统摄从之 摘新 和县 和同和乐二总分为和同上下和乐上下四 总仍旧为新和县置和盛府兼理之设府莅 于顺义村盛会盛睦二总分为盛会上下盛 睦上下四总设为新盛县隶和盛府设县莅 于平贵村又摘平阳县六十社村新隆县八 村久安县六村分为平盛上下求安上下四 总设为平隆县隶新平府设县莅于新 泰村其三衙吏隶公需均依简缺例 署抚黎光諠大破土匪于坚江先是坚江土民 煽动经为官兵剿灭逸匪名吹名滀 原安 抚使 复 纠党屯结谋图滋事省派驻防署副管奇阮 文调与权充副奇阮琼该队阮仲摄县陈文 习刻期会剿文调先行遇匪交战琼闻炮停 留仲与文习趦趄后行调兵寡不敌力战死 于阵员弁兵丁为匪所毙者十九人遗失过 山炮二辆事闻琼仲习俱革职发前驱效力 赠调副管奇諠在河洲闻报即与硕兵段光 密管兵勇六百由海程驶进土匪清匪结伙 屯聚于核簪虬化朗象等处 俱地名属 坚江县 千百 为群凭险旅拒官兵贾勇争先京派尊室能 放大轮车炮二发连毙匪十七丁匪遂惊散 官兵连日进剿𢭏其巢穴烧其屯栅三战三 克之諠开复二级光密加军功纪录二次赏 金帮指各一尊室能赏授管奇纪录二次金 帮指金牌各一大银钱五枚率队枚文积以 下各赏纪录弁兵普赏钱三百缗汉土清人 投首七百馀飭令随便安业陈文习以招抚 得力免其从军仍留县加心招集已而匪复 啸聚于广边地面按抚使黎光原与卫尉阮 文由副奇阮肃击走之赏原等纪录各一次 帝以镇西边报迟延命将军张明讲参赞黎文德经 略范文典参赞阮进林赞理阮公著等即将 事状八奏再据现傕乡勇之数酌量应留应 放欠者亦停其傕补已而讲等疏言自镇西 不靖至兹已逾六月而边陲尚未肃清以致 动烦宵旰臣等之咎已无可辞惟土人蠢动 不惟在辖十府二十三县皆为贼匪又旁及 嘉定定祥安江河仙边和各省地面大群动 以千数小者不下数百在在土目驱煽土民 自为党伙不相统摄始也倚暹为援又啸引 逆魔逆固逆依逆咽诸逃犯同来助恶自谓 党羽众多地势艰险官兵莫柰他何迨沙孙 之战暹人一败退散暹目丕雅质知自海西 退回彼各于林莽鼠窜恐我竆搜谋图死守 自山静海西海东各府而下沿江两岸以至 近辖四旁诸要害处段段设立屯堡出没无 常只缘地势最为广漠彼得凭依为命击东 则就西塞此又鏬彼凡所聚之处又皆茂林 密树闲以深潭大泽官兵不能遄行此外则 灌莽极目沙尘翳空兼之暑气酷烈兵行终 日了无勺水可饮行闲又无细作向路之人 贼情之虚寔路途之险易从不得知况兵行 赍粮不过可供四五日少有不继不得不移 师转回进止机宜殊觉诸多不便仰体朝廷 德意多方招抚彼等一向迷惑向来绝无一 丁出首料耒能以旬月了贼稍延至四五月 以后雨潦之期兵行尤为艰涩至若军饷全 辖支需每月钱来各二万六七千馀向前运 给倚办于安江一省江道湍奔溯流而上不 免动需旬日而沿江两岸尚有匪徒少阻必 须多派弁兵护送方保无虞兹巴川有事则 日下军需不得仍前独由江省又须派出一 道兵船以为解运资粮之用又如山静海东 各地头府堡地势悬隔留兵守卫不过坐守 一圈空土而每月载运继给徒滋解护之劳 臣等夙夜殚竭思惟未知如何为妥是以迟 于奏报一日边务未清自是臣等一日之责 岂敢惮难畏险以遗 君父西顾之忧盖事势迟难非如年前土目土民尚 皆臣服之为易也 帝谕之曰所言多未惬人意蛮土群匪林莽逋诛想 易为力兹乃云未知何日了办则军国日费不赀 兵民重困将何日了事乎卿等皆名臣宿将历敭 中外予嗣服云初恩信未孚然亦未尝敢失体臣 之道乃屈指已逾半载竟与小丑相持意者朕之 待卿等未尽其道邪不然何乃迟迟至此虽地势 广漠竆山索兽事势颇属迟艰然卿等皆立功边 塞机务素娴宁不能运一筹决一策俾卒前功而 坐听其老师糜饷傥或邻邦见侮反致生心则朕 将何所望乎夫势有难易兵贵变通或先难而后 易或舍远而攻近诚不可以一律拘与其留居一 处终日无所作为莫若就其易者图之而后及其 难之为愈也今安江之巴川尚有匪徒蠢动杨文 丰节虽报捷未就清夷现方增调镇西弁兵转回 协剿南宁南泰地面馀匪窃发往往出没于通平 光化之闲阮文仲张文琬合众兜围未能扑灭此 二者亦属关紧兹准黎文德摘取弁兵一千馀返 回安江统领安河二处剿捕军务阮进林带硕弁 兵一千自镇西取路转回南宁与阮文仲张文琬 等道兵刻期相会三路夹攻其在镇西现有范文 典张明讲阮公著高有翼丁文辉亦须酌量机宜 随势分行剿抚或出其不意将兵掩捕或毁其积 贮使彼竆无所资安蛮三奇有心归顺宜加心抚 慰摘取谙熟路径者用为向道山静海东虽则一 圈空土然亦不应委弃要当留兵驻守以为他日 善后之图但量留一千上下足资守御不必多留 以省馈运海西地头关要设屯按驻以防外侮此 朕意见所及爰谕卿等知道傥别有筹谋㪅善于 此者亦准具事马递以闻随宜妥办毋徒聚居在 辖坐失事机夫将士一日尚未息肩则朕一日未 尝安枕卿等其思之已而探得暹目质知欲再往 镇西谋立匿螉螆为高蛮长讲等以闻复命 黎文德阮进林姑留镇西商办 蠲清又河宁定安海阳山西北宁去秋被灾田 租应征者听民折纳 遣内务府员外郎阮文功乘奋鹏船往下洲公 务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三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