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02 中华文库
卷一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 卷之二 宪祖章皇帝寔录 |
► 卷三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二 宪祖章皇帝寔录 辛丑绍治元年春正月丙午 帝即皇帝位于太和殿 大赦改元 颁诏书于天下 诏曰朕惟昊天有成命传家盖本于三王君位在德 元正始用昭夫一统故主鬯系于周易而元年著 于春秋所以示万世之经明作新之义也我国家 南服肇基 圣神相继积仁累化二百馀年我 皇祖世祖高皇帝再造舆图统一海宇受此丕丕基 以敷遗后人庥奉我 皇考祗若 前徽率循 大卞临御二十有一年礼修乐举刑清政平户口岁 增疆土日辟武功文德冠千古而无加厚泽深仁 普寰瀛而共戴 仙纪方蕲于海屋 龙旗遽返于 帝乡感切湖山悲同崖谷怅攀号之莫逮顾嗣服之 惟艰朕以 皇考长子奉 皇考在御日晨昏问视子职是供 面命耳提屡蒙 训诲既委以试政亲台复使之辰预机要欲其习知 世务用观厥成谅惟 圣志先定将畀以天下国家之重此中外臣民之所 共闻见也逮奉 皇考弥留之际宣召皇子亲公及机密大臣道扬 顾命以朕嗣位朕思 付托至重负荷良难深惟凉德是惧迺者明命二十 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群工百执遵奉 治命奏闻 仁宣慈庆太皇太后钦奉 兪旨复合辞劝进朕哀痌在疭五内鼎皇重念继述 之谓大孝神器不可久虚用是节哀顺变钦遵 成命俯徇轝情以今年正月十三日虔告 郊 庙社稷十六日祗告 几筵十八日亲诣 慈寿宫奏闻 仁宣慈庆太皇太后二十日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和 殿朕惟思寅畏一心以永保 皇天眷命忧勤庶政以绍扬 皇考治功其以今年辛丑为绍治元年以正徽称以 明大统既体元而履正宜布令以覃恩所有推恩 凡二十三条 一皇亲公国公郡公皇弟并尊人府 各加赏赐有差一皇子已封爵并皇 亲公国公郡公在京之自正四品以上在外之有 从三品以上及按察名下现无带降者各赏同军 功加一级馀文内自部院寺诸正衙正七品以上 外自从六品以上及土知州知县武自现授率队 以上各赏寻常加一级一京外社稷历代帝王庙 都城隍庙城隍庙及在祀典神祇各致祭一坛一 诸地方名山大川各致祭一坛一绍治元年诸地 方人丁田土钱粟税例并从豁免一明命二十年 以前诸地方积欠在民钱粟产物诸税例及借贷 官粟未清完者垃从豁免一明命二十一年庚子 正科前经奉准展至本年辛丑秋乡试壬寅春会 试兹准以本年秋乡试来年春会试作为恩科其 庚子正科再展至来年壬寅秋乡试次年癸卯春 会试一京外官员自七品至九品未预加级及开 复者各赏二个月俸钱一在京诸衙门未八流书 吏并承天府二丞司在外诸省藩臬二司镇西安 边司未八流书吏各赏一月饷钱馀属吏礼生医 生象医法箓占候诸杂额司吏不拘京外及有无 饷例各赏半月饷钱一坐监监生荫生学生并从 部从省之举人秀才士人各赏一月廪钱一京外 各色正额弁兵并在京各局匠现在应工者各赏 一月饷钱馀京外一切杂额兵夫及京站宰牲各 赏半月饷钱一诸辖拣兵例有月钱五陌月米一 方准照在伍现数自正月至六月各给足月钱一 缗一诸站各给与自正月至六月钱粮有差一诸 地方别纳各户例无受纳庸税者壮项各赏每人 钱一缗二陌老疾民丁各六陌一京外大小官员 经得降革留职者不论公私罪名降五级以上者 改为降三级降四级者改为降二级降三级者改 为降一级降一二级者全行开复革留者改为降 四级留一内外自九品以上经得罚俸处分不论 公私罪名均准并行宽免一诸地方有才品优长 山林隐逸之士准上司察核具奏量与录用一京 外如有韬钤素讲勇敢知方或射骑优长武艺娴 熟或才力过人举重致远者不拘曾否预军籍民 籍听各由上司察捡送部覆核具奏候旨随才录 用一诸科秀才年四十以上者听地方官给咨来 京由吏部汇册候旨察核量补教职如有情愿留 贯肄业以待科期者亦听一绍治元年正月二十 日昧爽以前凡所犯死罪并留监人犯准刑部会 同都察院大理寺究明原案罪状酌议具奏候旨 宽减一绍治元年正月二十日昧爽以前凡所犯 军流以下诸罪名不拘已结未结并行宽免放释 一绍治元年正月二十日昧爽以前凡干案逋逃 等犯不拘首从有能悔罪回头者各听由所在地 方官投首限至本年六月底以里仍由地方上司 具将年贯罪状汇册由部具奏量与宽减一凡赔 赃未清各案除显有侵亏的状外馀在京由刑部 在外由诸上司各将所干原案并 应赔赃数汇册具奏量与宽免 於戏正位凝命 予一人继序不忘敛福锡民尔万姓承庥无斁特 弘播告咸使闻知赦书既下中外大悦先是连旬 积雨是日天朗气清人咸以为隆平之治象 焉 进 慈寿宫钱二千缗 赐皇亲公国公郡公以下至闲散尊室男妇及 陈族文舍社胡族灵沼村西甲钱文有差 亲 公 十钱六千缗国公六钱二千四百缗郡公十 八钱五千四百缗已封太长公主四钱一千 六百缗未封太长公主长公主七钱二千缗 皇弟三十钱六千缗皇妹四十八钱九千六 百缗近支尊室郡公侯爵等皇侄男女公子 女钱四千缗远支尊室职官至各系男妇钱 三千缗陈族钱五百缗文舍社钱二百缗 胡族钱五百缗灵沼村西甲钱二百缗 赏 承天府耆老大小银钱 九十以上大小银钱 各一八十以上大银 钱各一七十以 上小银钱各一 帝既亲政每日早晚素服 御便殿宣召臣工商榷政事文武官员得预趋侍及 瞻拜者一如正殿例诸亲公八见命之坐从 容赐茶大臣如张登桂武春谨谢光巨皆以 官呼而不名 定尊人府班序 如庆贺表文先写皇子继以皇 亲公皇弟公皇弟至如立班在 太和殿上先皇亲公皇弟公皇弟次之皇子又 次之均列为一行在 勤政殿上先皇㓜弟皇幼 子次之亦列为一行 停诸地方请安折匣向例督抚布按各按期请 安至是以方在谅暗谕诸直省上司遇有关 紧事务并有所建白者各密折以闻馀寻常 请安折准其停进俟服阕后照向例行 定官员服色 一奉直 几筵除卤簿弁兵各照随服色穿挂外其常日当班 皇弟公皇弟并文武官员各具白衣巾至行 礼各具丧服应直太监宫监各具白巾黑衣 或青蓝衣或用黑衣同行礼日并用白衣巾 侍卫护卫尚膳尚茶各具白巾黑衣预在行 礼者亦具白衣巾馀兵丁均用黑衣巾一京 官常日朝见便殿及直候左右庑与居常办 事凡服斩衰者二十七月之内均用白巾黑 衣服期年者小祥之内均用白巾黑衣至如 服大功者九月之内居常办事亦用百巾黑 衣如有 趋诣 列庙 奉先殿 慈寿宫 寔录所国史馆与奉有除授例应拜命者不拘已未 释服并用黑衣巾凡差派公务戎事用戎服 常事用黑衣巾一 御驾恭诣 几筵及巡幸自宫门外不拘小祥内外其随驾擎执 仪仗之武员自管卫以下垃用黑衣巾馀凡 预在扈从皇子皇亲公皇弟公皇弟并文武 官员未除服者均用自巾黑衣如恭遇溯望 殷荐等礼奉 躬诣行礼者凡预在趋拜各照随制服趋拜二十七 月内一凡恭遇 列庙 奉先设忌辰并清明节谒告 诸尊陵礼例钦奉 躬诣行礼或命官恭代各具礼服行礼馀扈从员弁 兵丁均用黑衣巾一 勤政殿 太和殿 大宫门午门旗台并诸城门典护员弁兵丁均 用黑衣巾一凡经过 勤政殿庭 太和殿庭 大宫门前不得头戴白巾一在外官员凡未释 服者居常办事并用自巾黑衣遇有差派公 务戎事用戎服常事用黑衣巾凡巳满服者 居常办事并用黑衣巾一 登光大礼奉有改元 恩诏攽到之日各具伞盖仪仗品服迦接如仪雅乐 设而不作馀奉有 谕旨攽到例有迎接 用黑衣巾 遣使如清告哀以署工部右参知李文馥为礼 部右参知充正使署乂安布政阮德活为礼 部右侍郞充甲副使办理兵部裴辅丰为光 禄寺卿充乙副使冠服当给加一等特格也 常年例赏使部冠服正使正三品甲乙副使 从三品是年正使赏正二品甲乙副使正三 品又加赏正使甲副使宝蓝纯线素绸广袖 短衣天青二则团花八丝缎狭袖短衣老绿 羽丝狭袖衣各一领玉蓝南素绉纱衿一腰 乙副使并同惟无广袖衣一领增给乌袍角 带冠服三副行 人礼服八副 以兵部右侍郞阮廷宾加礼部参知衔充正候 命海阳按察加侍郞衔黄济美署礼部左侍 郞充副候命 乌枹角带冠服各一副谅山省 臣同加赏宾白金六十两美四 十 两 宾等驰驿前发使部陆续分起俟日进关 以协办大学士张登桂署文明殿大学士加太 保衔仍领兵部尚书充机密院大臣 谕曰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领兵部尚书充机密院 大臣绥盛男张登桂于明命初年钦奉 皇考重念继体承祧慎选师傅 特命充八讲筵伴读陞赞善匡辅冲人九载熏陶期 于成就 皇考圣心嘉悦焉至内阁初设 宣召八阁办事承 旨精详事臻妥济机密院始建再充机密大臣懋展 猷为赞襄军国清省经略逋寇扫清南徼度田利 民裕国经蒙 皇考嘉奖同心同德作股作肱大计考功屡加 恩典 荣封世袭永纪山河带砺之盟 加赐金鱼盖寓君臣相得之意于去年十二月日 皇考不豫 弥留之际 召余小子 握手面谕云张登桂事朕二十一年于兹克殚臣节 一秉公忠帷幄筹机边庭宣力洵为耆旧天臣汝 当优礼言听计从他日列于世室余悲疚曷已额 手铭心尚望 皇考圣体舒和永赐天下臣民之福讵意 昊天不吊 皇考龙驭上宾望切鼎湖攀号莫及深念 付畀之重 昊天罔极莫报 深恩惟思扬 烈觐 光忧勤图治借此良弼庶期仰绍 前徽兹钦遵 遗旨优礼 顾命功臣其协办天学士张登桂准陞署文明殿大 学士加太保衔仍领兵部尚书充机密院大臣卿 其仰遵 先帝遗旨凡事无巨细要须常加匡正益励赞襄庶 仰慰 先志而辅余之不逮也 加前军掌府范有心太保衘仍领河宁总督 谕日太子少保前军都统府都统掌府事领河宁总 督新福侯范有心于嘉隆著𪟝明命建勋西陲杀 退暹猺宣劳边塞南徼荡平逆贼茂著戎功我 皇考优加恩礼锡爵酬勋常 面谕余小子范有心秉心忠正洵为骨鲠之臣余小 子拜聆 面命每常心铭去年范有心来京祝嘏 皇考面谕范有心朕所信用委寄大藩且回省绥辑 人民一方案堵日后宣召亦未晚也讵意 龙驭上宾令人哀慕不遂所愿音容犹在弓剑增悲 肆余嗣服云初遹追 先志惟思图治优礼大臣其前军掌府事新福侯范 有心准加太保衔仍领河宁总督卿其猷为茂展 重边郡以重朝廷辅余冲人保此丕丕基是卿所 以仰副我 皇考知遇恩隆委用责成之至意也 授武牢侯谢光巨为中军都统府都统掌府事 以右军都统府都统云会男阮增明署右军 都统府都统掌府事协办大学士武春谨署 东阁大学士仍领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黎登 瀛署协办大学士仍领吏部尚书户部尚书 何维藩加协办大学士衔仍领户部尚书授 潘辉湜为礼部尚书阮忠懋为工部尚书其 充管诸衙者均准仍旧 赐兵部侍郞张明讲开复协办大学士仍领镇 西将军安河权督杨文丰开复兵部侍郞仍 领安河总督授兵部左参知黎文德为兵部 尚书仍领镇西参赞 以掌卫黎文富署神机营统制掌卫武交解署 虎威营统制均仍兼管侍卫预廷议 以副卫尉黎茂幸为一等侍卫充管领侍卫兼 管翊武火炮栽树各队羽林左二卫副卫尉 胡文什为一等侍卫充管领侍卫兼管翊振 金枪理膳各队五等侍卫武辉用为二等侍 卫充协领侍卫兼管尚膳队和声署侍卫长 黄文陈为二等侍卫充协领侍卫兼管尚茶 院清平署羽林后二卫卫尉胡文留为锦衣 卫掌卫专管肃直各队锦衣卫尉黄文厚为 锦衣掌卫专管长直常直各队兼管镇抚司 龙武后卫副卫尉阮文情调补锦衣卫副卫 尉专管肃直各队副卫尉阮进双改补锦衣 卫副卫尉专管长直常直各队锦衣卫副卫 尉阮宣调补前锋左卫副卫尉仍充金吾卫 副卫尉 赏巡察典护官兵故事凡遇国初丧三城戒严 内外诸门增派官兵巡察典护以暮锺闭晓 锺开至是解严原派赏一月俸饷钱增派者 半之撤回伍城门开闭如常日 敕兵部凡京伍管率员弁有缺即以外职有功状年 深者升补锦衣诸卫兵有缺亦即照例充塡 又 敕户兵工三部会同筹拟凡 山陵营建所需物项预拨弁兵解到工所俟吉兴工 孝山前面亦派兵除治俾得爽垲人家或迫近情愿 迁徙者量给之钱 将军张明讲参赞黎文德上言暹目丕雅质知 前有来书讲和城辖己复书促他先自退师 试看真伪委员外郎黎国香赍往质知延见 欣慰复来书具言和则两国兵民均获其福 之意寻已撤回北寻奔去了 帝批之曰初政得此好音不攻而彼自退矣诚仰赖 皇考在天之灵馀威遗烈之所致也折交廷臣阅议 咸言蛮民反噬故朝廷兴师讨之与暹国本 不相干涉也乃彼自来助恶沙孙一战为我 兵杀退寻即乞和撤兵而去且彼既知理屈 先自求和我亦应以不战屈人为上请命将 军参赞修书答之 书中略叙本国与暹向来 本无闲隙年前以万象之 故暹国邀杀行人 本朝亦但移书责问不遽加兵逮至逆俵造反 暹又举兵助虐 本朝始与之对仗顺港抚栗之战暹兵累次败 回官兵亦只略地至海东海西地头而己不 忍越境穷追年前匿螉厂密书请本国举兵 往取北寻奔他愿为内应去年匿螉俺逃回 亦言北寻奔取之易如反掌朝廷均不屑听 纳总以邻好之谊未曾动开边隙也惟高蛮 一国久蒙朝廷封殖嗣藩王禛无嗣又立其 女玉云以主其祀逮发出玉卞谋逃之案则 止罪玉卞而玉云又移别处以保全之其土 目亦授以职官土民亦加意抚养闲有一二 不逞土目诳惑愚民群然为匪朝廷不得已 而至于用兵兹暹国既轻听彼等之言越境 而来今已明知曲直先自约和本军门已奏 明钦奉 皇帝圣旨弭兵息争亦是兵民之福二国之利兹暹 已撤兵本国官兵须按守疆界毋得妄生边 隙至如和好事势如何本军门未敢专辄应 俟有暹国来书再行转奏候 看他如何回答 旨谅亦必成和好等大意 俟有彼国来书随理照办 帝批示曰佥言允协准依议行西陲诸卿妥为料理 庶仰答 先帝知遇恩隆以匡余不逮也 叙河阴战功先是匪伙啸聚于洌迭处 属河 仙省 隆 祥总督杨文丰遣锦衣副卫尉黄文贵分道 进剿连拔四屯乘胜转攻芹师丰复进剿河 阳诸山适河仙署抚黎光諠自江城至分剿 河阴诸匪凡我军所至烧毁房屋积聚殆尽 斩获多数丰留剿静边一路諠转回江城既 而匪复潜回河阴又干古蛮城设栅旅拒兵 数千势颇猖獗丰乃率署领兵阮惟壮副卫 尉黄文贵管奇陈知陈文弘等剪开险径先 破真笘参登二山贼巢 俱属河 阴县辖 复于真笘古 城伏兵诱敌三道夹攻阵斩匪目三馘匪伙 二十丁馀射毙剌毙者多收获刀仗各项 帝以我兵连获胜仗甚嘉之赏丰金帮指一飞龙大 金钱一惟壮晶光金帮指一小金钱一珊瑚 垂缨白玉佩一各加赏军功一级黄文贵等 以下帮指银钱军功纪录各有差斩获匪目 者钱五十缗匪伙五缗银牌各一面射毙剌 毙者赏钱一缗阵没者给恤一倍伤重给钱 二缗轻半之 嗣凡战阵赏赐 给恤亦如之 在行兵勇普赏 钱八百缗复 谕丰等兹河阴河阳地面贼巢已为官兵𢭏破无处 逃生宜乘此胜势探拏匪渠目到案仍招抚居民 复回安业已而匪复啸聚抄掠于朱笃上游丰乘 夜袭击破之复赏军功纪录一次 命定边总督阮文仲定祥署布政张文琬副领 兵谢文灵会剿南宁南泰土匪先是镇西土 民不靖命仲前往会办寻复撤留西宁南宁 往来剿抚有匪目丁遵者自称天上将纠率 蛮蓝七百馀进逼西宁府堡摄府潘克慎悉 力固守射遵杀之匪遂溃事闻赏慎军功一 级小金钱一枚仲自进兵南宁与定祥道兵 分剿因以土民尽皆从匪而林分广漠耒易 穷追乃咨镇西派兵从闾安屯而下与之夹 攻 帝闻而谴之曰阮文仲方面大员节次与匪对仗无 有斩馘擒渠显状辄自咨会镇西增兵援剿一何 需滞若是邪张文琬等身董兵勇何亦许久无功 殊为可鄙宜各益加激励将此路匪党扑剿无遗 毋得需延待援因人成事可也 经略范文典与匪战于壬沥桥败绩去腊典与 参赞阮进林赞理阮公著佐理丁文辉抵镇 西典留城辖弹压商委进林公著带领京兵 四卫前往张明讲黎文德军次抵蛇能汛疏 请增筑镇西城及罗结外郭分屯扼截以通 往来 帝以著等所言徒示人以弱不准行适闻城辖四旁 各有匪伙啸聚林著复转回镇西探有匪目 逆固逆迷逆突等屯聚于壬沥桥典乃分道 进剿至桥头匪先投书乞降典命接受之未 及译出忽匪伙千馀突出挑战典性急不俟 诸道齐进独率兵象过桥直抵匪垒阮公著 遣人止之不及匪伙横截去路凭险放射弁 兵死者十馀人伤者百六十馀遂引兵回上 疏请罪 帝谴之曰大将出师才遇小丑自挫其锋令人不胜 怪愕忆典起行日 皇考面谕毋得躁进为人所乘今果然矣追思 皇考先见之明不觉澘然泪下独怪阮公著身历戎 行何亦不能阻止更将何所望邪本应治罪姑以 事在赦前免之准其带罪立功又 论范文典阮进林阮公著等曰前者卿等连折陈请 增筑城堡派兵分防盖因土匪倚暹为援妄肆猖 狂必有高城深池屯聚粮草方能拒守兹暹目亦 已求和安江河仙屡次报捷卿等身提劲旅三千 乃许久无所事事只闻筑堤株守而与敌以暇其 可乎卿等责在董戎犹以深八剿捕为难则何日 可以蒇事夫军中移步换形诚难遥度朕亦不从 中掣肘也宜商同将军张明讲等或分委剿办或 并力会围当如何随宜调度及早奏功若纷纷陈 说以致顿兵糜饷迄无成功纵朕轸念旧臣不加 之罪其如有负 先帝顾遇之恩何卿等于心安乎惟其图之毋以朕 言为具文也 河仙署抚黎光諠剿匪于痴椰 地名属 河仙省 破之諠 前自河阳转回江城进剿古赞王匪复进破 吹巽檬茂等处连获胜仗 诏书屡下褒赏至是諠回兵江城匪复啸聚于痴椰 处设立寨栅众约千馀諠与副领兵阮文台 权掌领兵段光密率管奇枚文积等分督弁 兵穿山开路贾勇向前匪皆奔溃不支阵斩 三馘射毙二十八丁焚毁积聚收获械仗甚 伙捷闻 帝批之曰稍惬人意赏諠等军功纪录各一次复 谕随宜剿抚及早清夷转回广开地头分行绥辑 赏嘉定定祥安江河仙镇西从征兵勇各一月 俸饷钱转运粮饷者半之复 谕以边方有事朝廷不得已用兵之意须倍加奋勉 及早蒇事仍各放回兵伍民籍边和兵勇防截地 头者亦赏半月俸饷钱 定祥永隆囚犯谋脱狱事觉伏诛囚伴诉发者 免其罪复赏二百缗因传旨嘉定边和安江 河仙镇西诸辖上司各严饬提牢狱卒加心 防范以谨不虞 御史白冬温上言清省去年经被偏灾又值艰 食请禁止杂讼权缓催兵以舒民瘼 谕之曰小民不平则鸣法所不禁若槩行禁止则冤 屈情状何以自伸乎准督臣转饬属辖问刑诸衙 门除命劫婪赃重情照例办理馀一切寻常杂讼 经总里处断不公及有冤屈迫切情状即宜照理 判断速行发落亦不可株连蔓引拖累多人至如 催兵欠数姑缓之三月 以銮驾卫副卫尉尊室详陞授伊卫卫尉山西 卫卫尉尊室谭调补伊卫副卫尉銮驾卫初 置副卫一至是始增之 赐京外文武正二品以上岁俸支从旧例明命 年闲廷议省减准以二十一年施行为始寻 因庆节再假以一年 帝初嗣服优眷大臣加恩正二品以上是年岁俸仍 支旧例至绍治二年以后再从新例支给 录潜邸人员以长史陈登志补授太仆寺少卿 群办侍卫处馀各拔补升补有差起复阮巴 为司务仍由镇西派补 巴原发镇 西为兵 阮咸宁为 检讨充内阁行走 宁原 革回 原翊振各队束为一 二三三队充补銮驾卫各队隶在翊武之次 募兵剩者补皇子属兵 辛亥谒 肇庙 太庙壬子谒 兴庙 世庙赏陪祀执事扈从员人金钱银钱纪录钱文有 差寻命尊室官恭诣 原庙 澄国公庙祭告 以礼部左侍郞加参知衔阮知方为工部左参 知兵部右侍郞潘清简陞署兵部右参知仍 充机密院大臣刑部左侍郞裴樻陞署刑部 右参知署通政副使办理仓场事务阮同科 陞署吏部右侍郞授阮泽为户部右侍郞以 富安布政范世显为户部左侍郞原兴安按 察权办礼部事务张国用陞署礼部左侍郞 工部郞中办理部务阮文典陞署工部左侍 郞兵部郞中办理部务阮德政陞署兵部右 侍郞广治按察杜光陞署工部右侍郞兵部 郞中张进仕为户部郞中办理部务礼科给 事中武范启为刑部郞中办理部务户科掌 印潘靖为内务府郞中工部郞中黎文攸为 内务府郞中会同护理内务关防户部郞中 陈大本办理仓场事务 加礼部左侍郞充办阁务林维浃参知衔授黎 伯秀为礼部右侍郞阮伯仪为翰林院侍讲 学士均仍参办阁务 召礼部右参知权领承天府事务尊室帛回部 以承天府丞范璝陞署府丑原兵部郞中裴 日进为府丞署内务府郞中黎元忠为兴安 按察使富安按察黎谦光署富安布政使刑 部郞中阮文理为富安按察使会同黎谦光 护理巡抚关防庆和按察武允恭署清化布 政使署礼部郞中张登第署庆和按察使原 承天府丞邓辉述为平定按察使刑科给事 中权办工部事务阮文达署广治按察使会 同布政阮登蕴护理巡抚关防乂安按察武 濬署又安布政使兴化按察黄收为又安按 察使署吏部郞中丁文铭署兴化按察使 刑部汇列军流以下诸囚犯应留应释分别声 请 谕之曰一初恩典不比寻常本宜一律省释惟镇西 一辖土匪未平前此开释发往军次诸囚犯现方 有事差派不得不俟事平后再办又如黎后前经 移插广南以南诸辖给与钱文田土乃是 先皇帝轸念胜国之后使之适此乐土殊厥井疆以 共享昇平之福今已耕凿相安岂宜再行转徙与 夫山音社人绵人土民前者分插边疆已宁干止 及安置草屿诸囚犯或疯癫杀人或伪目出首若 㮣行放释转非良民之幸部议请各仍旧颇已妥 当若夫故犯黎质黎文悦缘坐亲属安置边省彼 等之祖若父俱已伏法国宪既伸况又童穉无知 加恩即行省释至如广治之定蛮奇兴化之宁边 队与原插自广南至平顺等省原拟仍留原配且 零星插补与屯田耕作诸辖亦多有之不独彼等 辖已也况为兵之罪轻于军流若此则放释彼则 仍留何以昭一视之仁乎除已经插补所在社村 现成兵籍民籍及兵伍出身干案退回原伍应仍 留原额馀不拘官犯民犯谕到日各遵恩诏放回 原贯安业受差如有已成产业情愿留居者各听 插八所在社村为兵者月给饷例钱米各一衣袴 一次官犯非以赃获罪而年力尚堪驱策者由原 贯地方官续奏量与录用用示朕斟酌权量务求 至当之意 壬子命统制阮仲并祭旗纛之神 明命十年议 定设坛于京 城南郭外正中案设旗纛之神牌位一左案 设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牌位三右案 设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引弩飞 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祇五昌等众牌位 四均 南向 先是礼部奏言明清典例凡外神之祭 皆不废惟明典遇有大丧其社稷坛及中祀 等礼遣官各具祭服行礼乐设而不作今春 首祭旗纛之神亦关戎事请届日钦命官及 分献等员各具蟒服行礼雅乐设而不作祭 毕照例发大炮三声至如 社稷坛及历代帝王庙文庙先农坛亦各具品服行 礼馀群祀各所各具礼服行礼雅乐均设而 不作诸地方致祭诸礼例亦照此办理从之 命署文明殿大学士张登桂卜 大南寔录正编第三纪卷之二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