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第三十六卦

明夷

离下坤上。明夷:利艰贞。

[疏]正义曰:“明夷”,卦名。夷者,伤也。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于人事,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智,亦明夷之义也。时虽至暗,不可随世倾邪,故宜艰难坚固,守其贞正之德。故明夷之世,利在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疏]“《彖》曰明入地中”至“箕子以之”。正义曰:“明入地中明夷”者,此就二象以释卦名,故此及《晋卦》皆《彖》、《象》同辞也。“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者,既释明夷之义,又须出能用“明夷”之人,内怀文明之德,抚教六州,外执柔顺之能,三分事纣,以此蒙犯大难,身得保全,惟文王能用之,故云“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者,此又就二体释卦之德。明在地中,是”晦其明“也。既处“明夷”之世,外晦其明,恐陷于邪道,故利在艰固其贞,不失其正,言所以“利艰贞”者,用“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者,既“释艰贞”之义,又须出能用艰贞之人,内有险难,殷祚将倾,而能自正其志,不为而邪干,惟箕子能用之,故云:“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故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

[疏]“《象》曰”至“君子以莅众”。正义曰:“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所以君子能用此“明夷”之道,以临于众,冕旒垂目,黈纩塞耳,无为清静,民化不欺。若运其聪明,显其智慧,民即逃其密网,奸诈愈生,岂非藏明用晦,反得其明也?故曰“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也。

用晦而明。藏明于内,乃得明也。显明于外,巧所辟也。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之主,在于上六。上六为至暗者也。初处卦之始,最远于难也。远难过甚,“明夷”远遁,绝迹匿形,不由轨路,故曰“明夷于飞”。怀惧而行,行不敢显,故曰“垂其翼”也。尚义而行,故曰“君子于行”也。志急于行,饥不遑食,故曰“三日不食”也。殊类过甚,以斯适人,人心疑之,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

[疏]“初九明夷于飞”至“主人有言”。○正义曰:“明夷于飞”者,明夷是至暗之卦。上六既居上极,为明夷之主。云“飞”者,借飞鸟为喻,如鸟飞翔也。初九处于卦始,去上六最远,是最远于难。“远难过甚,明夷远遁,绝迹匿形,不由轨路”,高飞而去,故曰“明夷于飞”也。“垂其翼”者,飞不敢显,故曰“垂其翼”也。“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者,“尚义而行”,故云“君子于行”。“志急于行,饥不遑食”,故曰“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者,“殊类过甚,以此适人”,人必疑怪而有言,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疏]正义曰:“义不食也”者,君子逃难惟速,故义不求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夷于左股”,是行不能壮也。以柔居中,用夷其明,进不殊类,退不近难,不见疑惮,“顺以则”也,故可用拯马而壮吉也。不垂其翼,然后乃免也。

[疏]正义曰:“明夷夷于左股”者,左股被伤,行不能壮。六二“以柔居中,用夷其明”,不行刚壮之事者也,故曰“明夷夷于左股”。庄氏云:“言左者,取其伤小。”则比夷右未为切也。“夷于左股”,明避难不壮,不为暗主所疑,犹得处位,不至怀惧而行,然后徐徐用马,以自拯济而获其壮吉也,故曰“用拯马壮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顺之以则,故不见疑。

[疏]正义曰:“顺以则也”者,言顺暗主之则,不同初九,殊类过甚,故不为暗主所疑,故得拯马之吉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处下体之上,居文明之极,上为至晦,入地之物也。故夷其明,以获南狩,得大首也。“南狩”者,发其明也。既诛其主,将正其民。民之迷也,其日固巳久矣。化宜以渐,不可速正,故曰“不可疾贞”。

[疏]“九三明夷于南狩”至“不可疾贞”。○正义曰:南方,文明之所。狩者,征伐之类。“大首”谓暗君。“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者,初藏明而往,?狩而行,至南方而发其明也。九三应于上六,是明夷之臣发明以征暗君,而得其“大首”,故曰“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也。“不可疾贞”者,既诛其主,将正其民,民迷日久,不可卒正,宜化之以渐,故曰“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去暗主也。

[疏]正义曰:志欲除暗,乃得“大首”,是其志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左者,取其顺也。入于左腹,得其心意,故虽近不危。随时辟难,门庭而巳,能不逆忤也。

[疏]正义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者,凡右为用事也。从其左不从其右,是卑顺不逆也。“腹”者,事情之地。六四体柔处坤,与上六相近,是能执卑顺“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意也。“于出门庭”者,既得其意,虽近不危,随时避难,门庭而巳,故曰“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疏]正义曰:“获心意”者,心有所存,既不逆忤,能顺其正,故曰“获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最近于晦,与难为比,险莫如兹。而在斯中,犹暗不能没,明不可息,正不忧危,故“利贞”也。

[疏]正义曰:“箕子之明夷”者,六五最比暗君,似箕子之近殷纣,故曰“箕子之明夷”也。“利贞”者,箕子执志不回,“暗不能没,明不可息,正不忧危”,故曰“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疏]正义曰:“明不可息也”者,息,灭也。《象》称“明不可灭”者,明箕子能保其贞,卒以全身,为武王师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处明夷之极,是至晦者也。本其初也,在乎光照,转至于晦,遂入于地。

[疏]正义曰:“不明晦”者,上六居明夷之极,是至暗之主,故曰“不明而晦”,“本其初也”。其意在于光照四国,其后由乎无不明,“遂入于地”,谓见诛灭也。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疏]正义曰:“失则”者,由失法则,故诛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