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卷大般若经初会一瞥/天帝品第二十二 中华文库
善现长老告诸天众承佛神力顺如来意,为诸菩萨摩诃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如菩萨摩诃萨所应住所应学。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思惟蕴、处、界缘起诸法无我、不净、空、无相、无愿、寂静、远离、如病、如痈、如箭、如疮、热恼、逼切、败坏、衰朽、变动、速灭、可畏、可厌、有灾、有横、有疫、有疠、性不安隐、不可保信、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观察二十空无我、我所、无相、无愿、寂静、远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观察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我、我所、无相、无愿、寂静、远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作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行六度波罗蜜多。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修一切无漏法;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修。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作如是观:‘唯有诸法互相缘藉,滋润增长遍满充溢,无我、我所。’复作是观:‘菩萨摩诃萨回向心不与菩提心和合,菩提心不与回向心和合,回向心于菩提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菩提心于回向心中无所有不可得。菩萨摩诃萨虽观诸法,而于诸法都无所见。’㤭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虽观诸法,而于诸法都无所见。
非心即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非心,如是二种俱无所有,无所有中无回向故。若作是观,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
当为汝说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多,如所应住不应住相。
一切法一切法性空,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性空。若一切法性空,如是一切皆无二无二分。㤭尸迦!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住。
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不应住?不应住一切法。以有所得为方便故。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多随所应住不应住相,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应如是学。
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应住者,云何应住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虽住般若波罗蜜多,而于一切法非住非不住。何以故?以一切法无二相故。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多随非住非不住,以无所得为方便,应如是学。
参阅对照
本品内容可参阅以下注疏或版本:
- 经文全文: 《大般若经》(上品般若)卷077。
- 《大般若经经髓》: 《经髓》 。
- 《阅藏知津卷第十六》: 《知津》 。
- 《大般若经纲要》: 《纲要》 。
Template: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