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此法善淨復明亮,本無和合與空等;無住、無滅、無起生,是印隨攝於佛印。
   住彼根本得總持,長時修習慈悲行;若敬若慢世所行,平等慧中無喜恚。
   等智隨住於法性,不住癡暗及癡法;雖住智中無得心,安止等智常清淨。
   智常覺了身所作,以諸智行利世間;眾生若見清淨身,皆得離塵勝佛智。
   威儀善戒無散亂,有無分別中隨行;身諸過失雖無邊,本來不生無所斷。
   彼獲莊嚴妙相身,手足柔軟福嚴具;清淨圓滿諸根身,不恃色相智所作。
   若見貧賤苦眾生,謙下尊敬而不慢;尊奉知法持戒人,從彼聞法得聖道。
   實知自他身法性,知諸眾生實性身;獲得淨勝妙法身,不受分叚身離染。
   常受定中禪悅食,不以叚食益威光;順世受食非力資,法命滋養成甘露。
   常獲聖行善寂靜,解脫貪、瞋、癡染聚;密護戒學無順違,寧捨己身不造罪。
   神力能往俱胝剎,隨應現身而說法;世間瞻覩妙相身,彼皆獲得身高勝。
   身放光明妙清淨,廣照無邊諸剎土;光照福勝軟觸生,眾生悉除煩惱害。
   地獄眾生常受苦,蒙光照觸得快樂;身意調暢酸楚停,由斯得離地獄苦。
   如是及餘諸身業,隨智無邊善殊妙;能開佛事調伏門,菩薩身業此清淨。
   語言妙音淨悅意,天、人世間聞皆喜;凡所說法果不虛,此法能成甘露滅。
   語言隨墮語過失,清淨福智善能斷;眾生語業及音聲,普令同等皆歡喜。
   相續平等真實說,言無濁亂皆如實;凡所說言誠實行,智隨諦轉善清淨。
   語言甘美貪止息,攝功德語瞋解脫;甚深無底斷除癡,於千剎中作善利。
   此所說言無分別,不假勤力隨解脫;應眾生根歡喜生,此智所作語清淨。
   善修意業常無障,一剎那心世悉知;不起滅定現威儀,魔不能知菩薩意。
   聲聞、緣覺不能測,菩薩甚深心意道;不生自他損害心,無高、無礙智平等。
   菩薩隨世善覺知,無受、無思無伺察;不入滅定證樂門,無邊辯才總持具。
   聞法所行智常住,念、定無亂住等引;清淨諸障煩惱除,極微瑕穢悉不見。
   菩提分法無邊量,悉能普攝離放逸;智常隨住止觀中,十地次第今成證。
   乃至道樹成智果,若具十種法清淨;菩薩得定名自說,現修諸行淨圓滿。
   一切善道淨勝上,隨諸地位淨諸度;一切善法超勝高,相好殊妙圓福果。
   坐菩提場善畢竟,染法勝怨悉能斷;積諸善法等須彌,不思議光淨成就。
   得是三摩地獲福,具二十法名淨印;如日光明照世間,證大菩提佛勝智。
   菩薩當坐道樹已,得八不共神通相;能於百佛剎土中,廣作利樂世間事。
   諸佛皆來施無畏,讚言勇猛汝最勝;悉能已伏諸魔軍,證佛菩提勝無上。
   獲此身心勝功德,決定能成此佛印;此功德門若欲修,當於菩提心堅勇。」

尔时,世尊复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海意!以是缘故,若诸菩萨欲得如是自说净印三摩地法门,及自说无垢慧者,当住二种之心:一者、无浊乱心;二者、无滓秽心。无浊乱心者,谓心自性清净明亮,而不容受客尘烦恼;法性常住本自光明,一切作意无所积集,无尘故离贪,无分别故离瞋,无我故离痴;清净遍净,毕竟无垢。自在光明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真如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法界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实际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空平等,随住无相、无愿、无造、无作、无生、无起诸平等故,如所解脱,有为法亦然;随住无为法平等故,即此随住平等之法,无集、无散,非智所知,此说名为无浊乱心。即以此法为他众生,及馀补特伽罗,显明开示。于自他法不起动乱之想,此即是为无滓秽心。海意!具是无浊乱心、无滓秽心者,即能获得自说净印三摩地门。”

尔时,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甚深。”

佛言:“不得涯底故。”

海意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难见。”

佛言:“离二法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极难觉了。”

佛言:“无我、我所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难知。”

佛言:“识、智二法平等知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浊乱。”

佛言:“得无碍解脱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微妙。”

佛言:“离诸譬喻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精实。”

佛言:“得金刚喻智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不破坏。”

佛言:“先后不破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悉无所著。”

佛言:“一切有着随超越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得大光明。”

佛言:“离诸痴瞑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清净。”

佛言:“毕竟无染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本性无垢。”

佛言:“离贪尘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所行。”

佛言:“三界无行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戏论。”

佛言:“超越戏论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无动。”

佛言:“毕竟寂静故。”

又言:“世尊!此三摩地随入一切处。”

佛言:“与虚空等故。”

尔时,海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何能发起胜行?云何当获自说净印三摩地门?”

佛言:“海意!譬如有人欲与虚空而共战敌,时彼虚空乃被甲胄。菩萨亦复如是,欲得自说净印三摩地者,应当被于诸法平等甲胄庄严。何以故?海意!随有所灭即有所起。又复,海意!识种子是有为,无表种子是无为,此三摩地非眼识所知,非耳、鼻、舌、身、意识所知,此三摩地不可表了,应知无知亦非无知,此三摩地无表了相,于一切法平等觉了故,此名三藐三佛陀。又复,海意!我不见有法是染相故,成等正觉;亦不见有法是净相故,成等正觉。若有相是染,即彼相是净,所谓自性清净相故。若彼自性清净相者,即是无相。若其无相即无行相,若无行相,即无少法而可表了,由无表故即一切法无所了知。若法无能表及无所表故,是中即无文字集现。若无文字可集现者,即所说如。此复何名即所说如?谓后如于前,中亦复然,此即是名一切诸法三世皆空。复何名空?所谓无作,即此无作,亦复无作,亦非无作,是故此说名之为空。所言无作,义复云何?无作者,谓无现前诸行造作,以无少法可造作故,是故此说名为无作。复何名为无现前行?谓无身现前行、语现前行、心现前行故,此说名无现前行。若无现前行,彼即无为;若其无为,即无生无灭,亦无处所,即此无生、无灭、无处所法,亦复无处。何名无处?所谓现前诸行无处,是故此说名为无处。所以者何?所谓识不住色中,不住受、想、行中。若识无所住即是正智,而彼正智即智无领纳。若智无领纳即无增上意乐,若无增上意乐即无诤论,若无诤论即无动乱,若无动乱即无逼恼,若无逼恼即无烧然,若无烧然即得止息,若得止息即住遍寂,若住遍寂即住近寂,若住近寂,此即名为得大寂默,是故前言智无领纳,是佛所说。

“海意!此法甚深难见难解,若有得闻如是之法生信解者,是人所有一切颠倒、烦恼、执著、缠缚等法,悉得解脱,即能任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法藏;为大导师,开示一切众生无量正道。为大医王,善疗众生一切无相烦恼之病。是为能以广大供养普供如来,不久当得自说净印三摩地门。

所作决定,于此大乘法中能善积集。为大法船,而能济渡无量众生出生死海。为大正士降伏诸魔,永不复随魔境中语。”

尔时,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而能降伏一切魔怨?”

佛言:“海意!若菩萨以无所为心,能于一切普摄受者,而彼菩萨即能降伏一切魔怨。又若菩萨以无所为心,于彼一切所缘相中能发起者,而彼菩萨即能降伏一切魔怨。海意当知!魔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蕴魔;二者、烦恼魔;三者、死魔;四者、天魔。若或伺察幻法即能降蕴魔;安住空法能降烦恼魔;伺察无生、无起之法能降死魔;俱时依止一切意法趣向灭道能降天魔。又复,知苦能降蕴魔;断集能降烦恼之魔;证灭能降死魔;修道能降天魔。又复,伺察诸行是苦能降蕴魔;伺察诸行无常能降烦恼魔;伺察诸法无我能降死魔;伺察涅槃寂静能降天魔。又复,菩萨内断烦恼垢而不忘失大菩提心,行于布施,即能摄伏蕴魔;若菩萨不惜其身亦不系著,行布施已,而能回向于一切智,即能摄伏烦恼之魔;若菩萨能念财富无常,我当与彼一切共用,真实施与,如是施已,而能回向于一切智,即能摄伏死魔;若菩萨于一切众生所,而不越失大悲之心,以解脱慧普摄众生,行布施已,而能回向于一切智,如是即能摄伏天魔。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