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华文库
← | 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南京) 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广州) (有争议) |
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华民国24年(1935年)11月23日 发布机关: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庆)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南京) (有争议) |
本文来自荣孟源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1版)。 |
中国国民革命之主旨,见之总理孙先生之遗教者,日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以建民国,以进大同,日和平奋斗救中国,曰吾人必须团结四万万人民为一大国族,建设三民主义的强固充实之国家,始足以生存于今日之世界。是知革命目的唯在于救国与建国,而革命先烈之前仆后继,冒万死而不辞,本党同志之遵奉主义,为革命而奋斗,以及全国之志士仁人愿率总理遗教以共同致力者,唯期求救国建国二大使命之完成,使中国由阽危而巩固而发扬光大,更以自立立人之步骤进求世界之大同。如此重大之工作,本党所以毅然负之者,诚深信国家民族之生存发展,罔不由于自身艰苦奋斗。任何国家之覆兴改革,亦罔不由少数人为之先驱,而后感动全国国民,相与为一致之努力。回溯革命先烈牺牲,以及全国同胞所受之痛苦,无非求此目的之实现。至于近年,乃遭此空前未有之国难,积因甚多,良非旦夕之故。本党同志对于总理所遗之使命,与对于国家应负之责任,无日不懔然于负荷之弗胜,而环顾四境,瞻望前途,则又深觉吾党之仔肩无所诿卸,惟有本总理“同志仍须努力”之遗教,唤起国民,共同奋斗而已。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于国难严重之今日,纵观近年国势之变迁,审察吾国家今后生存之出路,检查过去之工作,深觉吾人此日若不舍弃个人之一切,贡献所有之能力,合同团结,以自效于国家,则革命大业将有中断之危,而民族前途有不可想象之惧。更有见于近年以来,举国同胞在极端艰困痛苦之中,对于总理革命救国之主张认识愈深,
其共赴国难之精诚,亦日益深著,认为国家前途光明之希望,即寄于此举国一致之觉悟。由是感奋,集中心力,以审酌乎国家大计,则以为救国建国虽事有本末先后之殊,而在中国今日,则非以自身刻苦奋斗,彻底更始之觉悟,恢覆民族精神,追踪近代进步,以建立一人力物力并皆发展充实之近世国家,决无以克环境之艰危,致国家于巩固。为求得此建设国家之机会,则当不辞任何牺牲,以僇力于自强自立之本务。诚以自侮人侮,古有明训。国家衰危既非无因而至,则其由剥而覆,由艰困而覆兴,亦非可以侥幸而致。世上任何民族,当其孕育新生之机能,往往经过极端危险困苦之阶段,其卒获济艰难,又罔不由九死一生之决心,任宏远巨大之事业。本大会鉴于此等历史之教训,愿以救国建国同时致力之意义,昭示吾全国同胞,期相与为同德同心之努力。爱举今日要计有关于建设国家挽救国难者,为我同胞详切陈之。
第一 崇道德以振人心
总理致力革命,以恢覆民族道德为恢覆民族地位之本,而推究国家之治乱,谓系于人心之振靡。证以吾党革命以来,无数先烈之成仁取义,非涵濡孕育于数千年来至德要道之所致。是知振衰起敝,宜务其本,而后艰危得以匡济,国族乃能久安。本大会既通过党员一致信行之守则,亦期与我全国同胞努力于覆兴之先务,综其要义,厥有四端:
一曰,切实阐扬总理遗教,一致为真切之宣传,使全国各地家喻户晓,人人尽敬存诚,自知吾民族光荣历史之尊,与在世界地位之重要,以恢覆固有之道德智能,迎头赶上世界文化,树民国万世无疆之基础。
二日,确立与国家、社会、家族、个人现代生活相应,繁简适中,文质合度之礼制。
三日,制定与国家、社会、公共生活相应,庄敬正大、刚健和平之乐章,陶育民族道德,润泽国民奕世不衰之生命。
四日,在社会实际之生活上,提倡服劳互助、整洁有序之习惯,俾养成普遍自然之风尚,以立克己合群之始基。
第二 兴实学以奠国本
自来盛衰兴废,靡不由于学术,而学术之克其伟大之功用以贡献于文化之发扬者,则必与时地人事之实际相适应,亦必符合于国家社会整个生存发展之真切要求。处国力相竞之今日,欲迎头赶上之实,所宜集中心力以图首要之计,则如下述:
一日,中央研究院及一切学术研究机关与各公私立大学之研究工作,必须与国家社会成密切联系,俾国家得学术之用,社会获学术之益。
二日,确立奖学制度,迅速尽利推行,使真才有进学之方,实学得补助之益。
三曰,促进中国科学之独立与发展,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俾学术一方面能尽物之情,一方面能尽人之性。以期增进人力,发展物力,而造成坚实之国力,推进久远之 文明。
四日,注重技术之修习,推广技术专科之设置,以矫偏重理论之风,而收分科专习之益,借应国家物质建设迫切之需要。
第三 弘教育以培民力
关于教育之发展改进,本党历届大会决议已多,兹重申前议,更举要端,促政府之决心,集国民之意志。其第一、第二两款之为教育始基,更不待论。至审察国情,尤认为文,事教育与武事教育应根源于同一之精神,而于国民基础训练,则两者尤宜并重,以覆吾国固有之良规,而应现代国家之需要。概举其目,有如下列:
一日,实行教科书之统一与改良,裁并不切实用之学科,充实必用学科之内容。
二曰,积极推行义务教育,改良中小学制度。小学应以不能升学之贫民能切实致用为方针,中学应为升学与不升学两种学生同谋利益为前提,使贫寒子弟有普受教育之机会,学生获身致用之实学。
三曰,充实师范教育之制度,推广师范教育之设置,注重于人格陶冶与爱国观念坚定,以养成中小学健全之师资。
四曰,发展女子教育,培养仁慈博爱体力识两俱健全之母性,以挽种族衰亡之危机,奠国家社会坚实基础。
五曰,增加教育经费,奖设教育基金,同时以真实之努力与精密之注意,节制各级学校之浪费。
六曰,普遍推行国民训练,兴武教,重武德,以养成国民集团生活习惯,健全国民身心之教育,培养社会组织之基干,造成国家独立自由之实力。
七曰,推行社会教育与成补习教育,以教养卫三者一贯兼修之方法,沟通政教关系,养成国民自救救国之能力。
第四 裕经济以厚民生
现代经济金融为事业中心,现代政治亦以金融为财政之枢纽。吾国今日当国民经济组织尚未健全之时,受世界工业国家之重大压迫,自农村以至于都市,均陷于破产之厄运。是以吾人下最大之决心,行金融之统制。然而国民须知国家所以下最大决心行此空前之政策者,乃所以挽救当前之大难。至若今后真实之经济建设,则惟有合政府与人民为一体,致力于下列各点:
一曰,确立治水之行政制度,集中事权,以排除省自为政,县自为谋,与水争地,与地争政之积习,开始大禹以后最艰巨之治水工程,防国民百世之灾,兴国家万年之利。
二曰,发展交通,必须便利大量货物运输,达到时间迅速,运费低廉,保护周到之目的,而后方足成为完善之交通网,以适应国计民生之需要。货物交通建设,尤难于思想交通与人体交通之建设,必须全国上下全力以赴之。
三曰,劝农垦荒,造森林,开矿产,奖畜牧,励渔业,因天时、地利、人事之宜,别本末先后、轻重缓急之道,以期一切兴举,有利于全国而无损于地方,有功百世而无害于现代。
四曰,振兴工业,凡一切与国利民福关系重大之事业,应以国营为原则,一切国有营业应以原有之整理与新兴之事业并重。同时对于一般工业,则应力除与民争利之弊害,并与以积极扶助与保护,协调劳资关系而助其发展。
五曰,确定土地行政制度,完成丈量,规定地价,调整土地分配,促进土地使用,活动土地金融,以增加农业之生产,而谋平均地权,实现三民主义之主张。
六曰,提倡义务劳动,恢覆吾国社会协作之良规,整治地方产业发展之初步建设,用以劳教民之手段,达救济民生之目的。
七日,立计政,严审核,统一币制,调节金融,以期扶植民力,充实国用,畅递货物之流通,培养国家之元气。
第五 慎考铨,严考绩,以立国家用人行政之本
欲使事无不举,必须人尽其才。革命之始,诸端草创,作育之道既不易完全,黜陟之方亦难期严整。今国民政府成立,已届十年,而国家一切建设,随处需要多量之专材。各级行政机关,又非有适宜合格之官吏,懔奉公尽职之教条,无以增进行政效率,且进之途一日不塞,则抑郁之叹一日不得而舒,因循之习长此不革,则勤能之士无由自励。循环相应,国力人力两受其损,艰危之局何由克济。故考铨制度之完成,与尊重公务员考绩之严格履行,实为当前急切之需要。类而举之,其尤要者有三:
一曰,完成铨叙制度之运用。铨叙制度之独立,为吾国立国之唯一特色。吾国之所谓人治者,实以立严密之人事制度为其要素,自古代之天官,至清末之吏部,名虽不同,均列于百僚之首,掌全国之人事。今铨叙部虽已设立,而距制度之完成尚远。将欲登进才能,增加行政与建设之效率,所宜应于时势之演进,逐渐减少例外之权宜,俾贤者有自献之机,能者有保障之望,此必须全国一致,中央地方协同努力,方能期其有效。
二日,充分发挥考试制度之效能。自古考试与学校成为不可分之一贯制度,今之事实亦莫不然。而制度不能尽合,方针不能一致,总理所谓教养有道,鼓励以方,任使得法之三大方针,尚未能尽利推行。今后必须立遵行遗教之决心,承中国固有制度之精神,采取各国特长,适应现代需要,以立良美完备之政制,谋作育考试与登庸三种程序之相互贯连,此又必须中央地方政府一致协力以赴之。
三曰,严格执行各级公务人员之考绩。国民政府成立以来,为求政务之迅速进行,每以一定之程期,限时日而促其完成。证以近代新兴国家建设之成规,应以此法为最有效之推进。顾施行既久,多无遵奉之诚,转生玩之习。本大会以完成国家一切建设,实为存亡成败之关键,特通过公务人员贻误国计应予处罚之原则,期政府著为明令,使各级官吏咸自振奋,以促一切急要事业迅速完成。
第六 尊司法,轻讼累,以童人民生命财产之权
司法新制行于吾国,在新政中为最早,以教化失效,旧习新制不能相应,良法虽颁,美意未著。今欲渐跻宪治,必须顺应民情所宜,完成司法制度之独立,注重法官任用之程序,推广调解制度,实行感化政策,培人民守法之德,养社会纯朴之风,以期案无积压,民无冤抑,而达刑期无刑之旨。至于保护未成年儿童与出狱人,尤为正人心厚风俗之要政。凡此诸端,皆宜即行,实施之方针则有二点:
一曰,司法制度之最大目的,在于保民,而便民尤为保民之第一要义。必须尽力审酌于制度之本身,与推行方法之尽利,使能减少人民时间之损失与经济负担,解除人民实际之痛苦。故慎审与迅速,均为今后改良司法之最要方针。
二曰,我国古时政简刑清为善政,而今世为减免积压,乃不得不以办案多寡为奖励之标准。其因此发生之流弊,有非始计所及者。如何收案无积弊之效,而同时亦达减刑息讼之目的,实政府今后所应以全力图之。
第七 重监察,励言官,以肃官方而伸民意
考试所以登进贤良,监察所以纠弹失职,相辅为用。凡以促公务进行,增行政之实效。值此百废待举,首宜整肃官方。故目前要义,必须尊重监察权之独立,保障监察权之行使,使言官举尽言之责,政府收自励之效,国无乱法渎职之官,而后人民生守法爱国之信。兹举其要,约有二端:
一曰,总理知人治与法治两者相维相系而不可分,故立五权宪法,一以覆古制之隆,一以济新制之美。而监察权之独立于五权之中,一方与考试权具前后相承之体,一方与司法权有左右相维之用,以立法权之健全为其因,以行政权之健全为其果。必如何能分工合作,完成政府机构,以收五权制度之效,观今鉴古,应求恢闳其作用,而充分发挥其机能。
二曰,御史之制原于史官,春秋大义即其原则,故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自古言官之出身,有最严格之规定,虽清要与学官相同,而森严实为万人所敬,故能得不言而人知自爱之益。吾国五权法制度,欲为世界万国所尊崇取法,则监察制度之充实与运用适当,政府必须悉力以图之。
第八 重边政,弘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
为实施总理民族主义之遗教,因应国家当前之环境,必须扶助国内各民族文化经济发展,培养其社会及家族个人自治之能力,尊重其宗教信仰与社会组织之优点,以期巩固国家之统一,增进国族团结。其基本实施纲领,有如下列:
一曰,对于边疆各地与间在西南各省间之民族,其一切施政纲领,以尽先为当地土著人民谋利益为前提。从前大会有郑重之决议,必须切实奉行。
二日,自后国内蒙族、藏族、新疆回族,以及散住内地各小族,选举代表,必须在当地有确实籍贯者,期能充分表达各族人民之情意。
三曰,对于上列各地民族之教育,中央应切实制定妥善方案,而努力以谋其发展,国家对于各族之教育,必须宽筹经费,确立预算。
四曰,关于上列各地经济建设,应取保育政策,于其原有之产业与技能,应尽量设法使之逐渐改良,俾人民能直接获益。
五曰,政府应培养边地人才,俾中央各机关得充分任用边地出身之人员,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而厚真正统一之力。
第九 开宪治,修内政,以立民国确实巩固之基础
建国之本,在以集人民合同之力量,谋人民真正之福利。故一面宜培植民权,一面宜督厉民事,二者之功实相表里。吾国训政工作虽因连年多故未臻完成,骤言宪治,有越程序,惟三民主义之灌溉确已普及于全国,则以制作宪典,创共守之轨范,以集合群力,促地方自治之实现,因应事势,实为必要之图。本大会认为国民大会亟应限期召集,俾人民咸知肩负国事之重责。而同时必须修明内政,遵依《建国大纲》之规定,加紧督促地方自治之早日完成,培民权健实之基础,即所以造成全国共同之力量。所必须标举而力行者,有如下列:
一日,国民大会须于二十五年以内召集之,宪法草案并须悉心修订,俾益臻于完善。一面仍宜遵照《建国大纲》及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之规定,斟酌各地实际情形,分别制定程序,切实督促各级公务人员,并唤起人民,共同努力于自治基础工作之完成。
二曰,内务行政之整饬与充实,为政府所首宜注意。总理制作精义,县为地方自治单位,中央政府之内政部实司其总枢。而《建国大纲》之实施项目,则为《建国方略》中诸般建设发展之基本。国家一切军政、财政、教育、交通、实业,各种重要行政,实莫不以内务行政为基础,而于征兵、征工、经界、治水、劝农以至发展地方自治,扶助人民自卫,完成保甲组织等,亦无一而非内务行政之要端。今后欲造成均衡发展之国家,以举非常之事业,则内务行政必须充实其机能,完善其组织,充分发挥应有之职责。
三曰,实施均权制度之原则,确定中央与地方之分际,俾充分发挥各省区之政治效率,赋以相当之权力,假以应有之便宜,使因地制宜,各为迅速切实之发展。’
四曰,保障言论公开,以宣达民意,统一民志。关于言论著作出版之管理,必须悉心改善其方法,积极善导,使于自由发展之中,共趋齐一健全之途。宪法未颁布前,对于人民权利,并宜根据训政时期约法保护之。
第十 恪遵总理遗教,恢覆民族自信,确立正当之对外关系,以保持国家独立平等之尊严,而达世界大同之目的
我国以文明最古之国家,中更式微而沦于次殖民地之地位,总理致力革命,即为挽中国之危亡,民族主义之演讲中所以警惕吾人者,言之唯恐其不尽。至于今日,乃遘兹空前之国难,举国人民悲愤痛苦,咸愿尽心竭力为国家求光明之出路。吾人以为中国国难之构成,既非一朝一夕之故,欲谋自救救国之道,亦唯有求之于数十年前先知灼见之总理遗训。故第一吾人应切认总理所倡导之民族运动,实包含对外求自由平等对内求自立自强之二义,而后者实为前者所由达到之必然的努力。此吾人当切实反省,急起直追。第二决定国际关系,应以整个国家命运与永久民族利害为对象,而不为一时之变化与感情所牵引。吾人为今日中国之国民,对国家对世界有当尽之义务,对祖先对后世有应负之责任。故吾人今日唯有一秉不偏不倚之固有德性,以无畏无惑之精神,权衡于国家百年真正之利害,以定决策。明于国家定律依人定胜天之意义,而僇力于自助自救。第三应知在此国家改造期中,建国之业未就,世界之变方殷,横逆险阻,非可预知,则必对于完成国家中心基础工作,立共同坚决之信念,尽心力以排除障碍,期底于完成。同时则以应变赴机保障国家生存利益之责任,付中枢以当机应付之权能,而一致以听命。吾人今日唯有以自力奋斗,求自国之生存,亦愿本尊重和平互助之民族天性,与并世各国图共存,既不欲偏向任何国家,亦不欲妨害任何国家。盖中国数千年来有高尚伟大之国际道德,无间古今,始终信守,继绝世,举国,治乱扶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诸义,实发以诚正修齐治平之一贯大道,尤为人类所应共行以达大同之目的。吾人之所以革命,所以力图自立自强,恢覆民族地位于国家自由平等者,即欲以自立者立人,以自救者进而救世界之大危。观于欧战后牺牲之大及其结果,与列强所预期者相反,即可知我中国于三千年前所以能合千万邦为一国,合亿兆人为一体者,其至理要道必为世界有国家者之所当效法。吾人不欲托于高远之理想,以自现实之奋斗,然亦不因一时处境之危艰,而斯须丧失其自信。至吾人处此国难严重之时期,所持以应付危局者,亦唯有秉持总理“人定胜天”与“操之自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之二大遗训,以最大之忍耐与决心,保障我国家生存与民族覆兴之路,在和平未至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如国家已至非牺牲不可之时,自必然牺牲,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对和平为最大之努力。斯以真诚意,转换时局,务达自立自存之目的,与并世国家共同勖勉于世界大同之实现。是为中国国民在此时期中之最大义务,全国国民所宜一致真信力行者也。
上述诸端,乃建国救国之要计,亦团结国民共同努力之前提。其他政治、军事、经济、教育,今后致力之方案,如民力、物力之培护,如迅速剿灭危害国家匪患,已另有决议,不再覆述。今日之事,已无治标治本之可分,必须为同时并进之努力。凡前文所揭橥,或事关基本,或包举广大,原非能期成于旦夕,要不可不急起直追。诚以一时期之生命,即千万年生命所绵延,而千万年历史不摇之基本,即无数人民所累积。吾人生乎今日之世界,丁此危急存亡之时机,上之须保持吾民族光荣之历史,下之须为国民建万世不替之宏业,此承先启后之责任,已加于吾全国国民之肩头,而吾全党同志,实为其前驱健卒。自来巨大宏伟建国良规,必于极艰危之时期,由国民深刻之觉悟,起全国真实之努力,而后有远大之成就。诚使举国人人有顶天立地持颠扶危之志气,深信中国必能成为富强康乐之国家。人类不灭,则真理不灭,吾中华民国之光荣,与数千年民族历史之精神,必与世界同其无极。愿吾举国同胞,秉此信念,矢忠勇,一心一德,以共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