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手册
(修订本)
作者:上海中医学院 浙江中医学院
1970年9月
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编

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
上海东方红印刷厂印刷
1970年9月第1版
书号:14·4·45

把 医 疗 卫 生 工 作 的 重 点 放 到 农 村 去。


毛主席语录

备战、备荒、为人民。

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

我们“赤脚医生”一定要无限忠于毛主席

我们是毛主席支持的“赤脚医生”,我们一定要无限忠于毛主席!
在1958年大跃进的日子里,“赤脚医生”就已经在上海郊县诞生。但是,一萌芽就被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上海卫生战线的代理人整垮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贫下中农自己的“赤脚医生”?为什么广大贫下中农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这就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疯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结果。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摧毁了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批判了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贫下中农掌握了农村的医疗卫生大权,我们“赤脚医生”象一株茁壮的新苗,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阳光雨露下,显示着无限的生命力,成了农村卫生战线的骨干力量。
我们“赤脚医生”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对于我们“赤脚医生”的诞生,广大贫下中农热情支持,积极帮助,而一小撮阶级敌人却在暗角里吹阴风--“你们做医生象哦?”
呸!住嘴!听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我们就是贫下中农自己的医生!我们是能农能医的新型卫生人员——“赤脚医生”。
伟大领袖毛主席支持我们。毛主席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让我们贫下中农掌握医疗卫生大权,这是毛主席对我们贫下中农最大的关怀,最大的爱护。我们要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毛主席争气!没有毛主席撑腰,就没有我们“赤脚医生”。为贫下中农积极防病治病,是毛主席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坚决完成。我们一定要做好卫生防病工作,办好农村合作医疗,彻底改变农村卫生面貌。
毛主席指出:“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坚决照办!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三降一灭”,要投降帝国主义,妄图中国改变颜色,这是梦想!当前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扩军备战,不断在我国边境发动武装挑衅,我们一定要严阵以待。“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现在敌人在拿刀,我们也要拿起刀来。“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们“赤脚医生”一定要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我们一切从备战出发,一定要把农村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帝、修、反胆敢侵犯我国,广大农村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毛主席指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医疗卫生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们坚决照办!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要医务人员只管治病,不管防病,我们坚决反对。我们“赤脚医生”一定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切实做到“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毛主席指示:“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我们坚决照办!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拜倒洋人脚下,实行民族虚无主义,妄图消灭中医,我们坚决不答应。祖国医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对我国人民保健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赤脚医生”要“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实行中西医结合,大力开展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革药的群众运动。积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按照毛主席的唯物辩证法,不断清除形而上学的影响,树雄心,立壮志,敢走前人没走过的道路,敢登前人没登过的高峰,创造我国独特的新医学、新药学。
毛主席指示:“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我们坚决照办!我们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必须按照毛主席“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的教导办事。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依靠资产阶级专家,在大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指挥卫生工作,我们坚决反对。医药科学中的许多宝贵遗产本来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广大贫下中农有着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我们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并经常和贫下中农相互交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采药、献药活动,使广大贫下中农都能掌握防病治病的方法,打一场人民战争。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
我们“赤脚医生”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一定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斗私,批修”,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为了摸清草药的脾气,更好地掌握针灸的技术,我们宁愿在自身实践探索,艺点苦头,让更多的贫下中农尝到草药和针灸治病的甜头。我们一定要以“老三篇”为座右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我们“赤脚医生”和广大贫下中农心连心,一定要正确处理好“赤脚”和“医生”的关系,我们一定不脱离劳动,不脱离贫下中农,永远和广大贫下中农同甘共苦,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手上有老茧,脚上有牛屎”,为贫下中农背-辈子小药箱。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正满怀激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我们“赤脚医生”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一颗红心,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前进!

编者的话

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认真搞好斗、批、改”的教导,我们在“医学教育革命”和“出版革命”的实践过程中编写了这本《“赤脚医生”手册》。
这本手册初稿是由上海中医学院在驻院工宣队、军宣队领导下组织了其附属单位龙华医院、曙光医院等百余名各科临床医生写成的。在编写过程中,部分编写人员先后到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学习、调查,受到了广大工农兵和“赤脚医生”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浙江中医学院的同志也参加了本书的调查、编写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贫下中农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大权,大搞群众运动,创立合作医疗制度,发展草医草药,这些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和激励。广大“赤脚医生”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赤胆忠心,深深地教育了我们。本书前面《我们“赤脚医生”一定要无限忠于毛主席》这篇文章,写的就是“赤脚医生”心里话。他们为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提供了不少资料,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书中选用的民间草药、单方和疗法,就都是贫下中农、“赤脚医生”和民间草医的治疗经验。浙江省革委会及金华地区革委会卫生组,江西省革委会及九江地区革委会卫生组、德兴县革委会,东海舰队有关医院及解放军122医院、171医院、109医院、121医院等单位以及上海郊区的一些县及公社都发扬了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上海市出版革命组的同志自始至终和我们一起战斗。所有这一切,对完成《“赤脚医生”手册》的编写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这本《“赤脚医生”手册》出版了。本书的出版能不能满足“赤脚医生”的愿望,切合“赤脚医生”的需要,还有待于广大“赤脚医生”和革命医务人员的检验和批评。限于我们学习、调查和实践工作做得很不够,其中错误、缺点肯定是不少的。我们将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广泛征求和听取读者的意见,不断修订再版,使本书能真正成为一本切合“赤脚医生”需要的参考用书。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


修订本说明

《“赤脚医生”手册》出版半年多来,受到了广大工农兵的普遍支持,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工农兵群众以及广大革命医务人员纷纷来信,给予我们热情的鼓励,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此,我们再一次向革命的读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书出版时间不长,加上我们在农村的实践经验有限,尚不能对本书作全面的修订和再版。这次,趁上海市出版革命组重印本书的机会,我们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的教导,根据广大“赤脚医生”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并经过初步的调查研究,对本书作了部分的修订。现说明如下:
一、在解放军85医院、109医院热情支持下,对“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一章作了修改,并补充了新的内容。
二、遵照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教导,对“战地救护与三防”一章中“三防”部分作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改,以普及“三防”知识。
三、根据读者的要求,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对“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一章内容,作了较多的补充,力求避免难懂的中医术语,使初学中医的“赤脚医生”易于看懂,以便帮助理解本书各章中有关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同时对祖国医学的诊断知识有一个简明的概念。
四、对“常用中草药”一章作了改写,在原来的基础上,将中草药合并介绍,以便临床应用,同时增加了部分确有疗效的中草药,并与各章节中介绍的处方一致,力求前后呼应,使读者易于应用。
各章节中的草药部分,也作了适当的增删。凡临床疗效确实,植物品种明确,产地较广,毒性较小者予以增加,若临床使用不多,植物品种混淆,产地较狭,毒性较大者予以删除。
五、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部分,增加了中草药的内容,以利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我们的实践和搜集资料不多,所编内容尚不全面,但是,我们深信采用中草药预防疾病的前途是无限广阔的,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
六、对某些常见病、多发病作了增加或改写,如危害人民健康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我们进一步征求了战斗在血防战线上的广大“赤脚医生”和革命医务人员的意见,作了反复的修改,搜集了能在农村应用的先进医疗技术。对某些少见病、地方病也有选择地作了介绍,目的在于帮助“赤脚医生”对这些病有一个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并吸取了一些兄弟单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新成果,趁这次修订一并列入本书。
我们以十分恳切的心情希望广大工农兵和革命医务人员以及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革命同志能不断地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批评缺点,修正错误,以便再版时能进一步提高质量。

一九七〇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 怎样预防疾病
 第一节 坚决贯彻毛主席“预防为主”的伟大方针
 第二节 防病工作必须大搞群众运动
 第二节 让群众掌握防病知识
  饮水,卫生
  粪便管理
  除害
  灭蚊
  灭蝇
  灭蟑蚺
  火臭虫
  灭鼠
  灭钉螺
  杀虱
  化肥及农药中毒的预防

第二章 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
 第一节 怎样认识疾病
  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感性知识
  综合感觉材料,作出初步诊断
 第二节 怎样治疗疾病
  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四个第一
  树立整体观念,反对孤立片面
  深入事物本质,治病必须治本
  抓住主要矛盾,注意主次缓急
  区别不同情况,因叶因地制宜
  坚持土洋并举,贯彻中西结合
第三章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第一节 四诊要点
  问诊
  望诊
  闻诊
  切诊
 第二节 辨证施治
  一、八纲辨证施治
   虚实
   表里
   寒热
   阴阳
  二、脏腑、气血的辨证施治
   心病
   肝病
   胃病
   肺病
   膀胱病
   肠病
   气证
   血证
  三、病邪的辨证施治
   风证
   湿证
   痰证
   暑证
   燥证
   食积
   虫证
  四、热性病的辨证施治
第四章 针灸与推拿
 第一节 针灸
  针刺的方法
  艾灸的方法
  常用穴位
  常见病症的针灸配穴
  穴位的经络联系
 第二节 耳针疗法
 第三节 推拿疗法
第五章 新医疗法
 第一节 新针疗法
  新针疗法特点
  新穴介绍
  新针疗法要穴治疗歌
 第二节 卤碱疗法
 第三节 新罐疗法
 第四节 穴位埋线疗法
 第五节 穴位注射疗法
 第六节 割治和挑治疗法
第六章 常用中草药
 第一节 草药防治疾病的好处
 第二节 中草药一般知识
 第三节 常用中草药简介
  一、解表药

紫苏、木笔(辛夷花)、胡荽(芫荽草)、杜衡、黄皮、紫萍、黄荆、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葱白、细辛、柴胡、桑叶、白菊、黄菊、葛根、薄荷、蝉蜕

  二、清热药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马齿苋、葎草、鸭跖草、筋骨草、木芙蓉(芙蓉花)、忍冬(金银花)、菊花脑(野菊)、猪殃殃、龙葵、七叶一枝花、地胆草、马兰、白英、一枝黄花、婆婆针(鬼针草)、半边莲、爵床(小青草)、地耳草、榄核莲(一见喜)、白花蛇舌草、天胡荽、凤尾草、一点红、虎耳草、垂盆草、抱石莲、天葵、蛇莓、羊蹄、乌蔹莓、漆姑草、夏枯草、栀子(生山栀)、牛膝(土牛膝)、金鸡脚、三白草、野荞麦(开金锁)、积雪草(落得打)、翻白草、白毛垂花蓼(辣蓼)、滴水珠、三叶青、长萼鸡眼草(鸡眼草)、水蜈蚣、酸浆(挂金灯)、拳参、黄独(黄药子)、猕猴桃(藤梨根)、苦爹菜、蒲葵(葵树子)、了哥王、古山龙、三丫苦、石膏、知母、芦根、竹叶、决明子、青箱子、鲜地黄、玄参、丹皮、紫草、地骨皮、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白鲜皮、白头翁、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茵陈、苦参、败酱草

  三、祛风湿药

苍耳、海州常山(臭梧桐)、菝葜、细柱五加、大血藤(红藤)、稀莶、木防已、骨碎补、络石、两面针、独活、羌活、木瓜、威灵仙、秦艽、蚕砂、苍术、松节、桑枝、寻骨风、乌梢蛇、白花蛇(蕲蛇)、蜂房

  四、利尿渗湿药

连钱草(金钱草)、车前、黄毛耳草、酢浆草、海金沙、马蹄金、黄花菜(萱草根)、过路黄(对坐草)、蔚蓄、杠板归(河白草)、合萌(田皂角)、苎麻、土茯苓、阴行草(铃茵陈)、薏苡(米仁根)、摩来卷柏(岩柏)、铃兰、茯苓、猪苓、泽泻、木通、滑石、草薢、赤小豆、地肤子、玉米须、冬瓜皮、冬瓜山

  五、化痰止咳药

半夏、蔊菜、萝孽(天浆壳)、鼠曲草(佛耳草)、旋复花、胡颓子、蔓生百部(百部)、石胡荽(鹅儿不食草)、杏仁、紫菀、款冬花、桔梗、前胡、白果、贝母、瓜蒌、桑白皮、枇杷叶、天南星、白芥子、竹茹

  六、理气药

莎草(香附)、枸橘(枸橘梨)、马兜铃(青木香)、野蔷薇(白残花)、楝(苦楝子)、野葱(薤白头)、木香、橘皮、青皮、枳壳、厚朴、延胡索、郁金、乌药、香橼皮、柿蒂

  七、活血药

六月霜(刘寄奴)、紫金牛(平地木)、地瓜儿苗(泽兰)、益母草、虎杖、马鞭草、茅莓(天青地白草)、紫葳(凌霄花)、算盘子、陆英(蒴蓄)、六月雪、瓜子金、蚊母草、珍珠菜、盘柱南五味子(红木香、紫金皮)、紫参(石见穿)、丹参、水晶花(银线草)、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三棱、我术、王不留行、月季花、姜黄、牛膝(怀牛膝、川牛膝)

  八、止血药

大蓟、白茅(白茅根)、龙芽草(仙鹤草)、小蓟、茜草、侧柏、鳢肠(墨旱莲)、铁苋菜、地锦草、水苦荬、地榆、檵木、瓦韦(七星草)、紫珠、鹿蹄草(鹿衔草)、卷柏、槐花(生槐米、槐米炭)、陈棕(陈棕炭)、藕节、白及、三七(参三七、田三七)、血余、菊三七、艾、蚕豆花(蚕豆梗)、丝瓜叶、灶心土、荠菜花、蒲黄、万年青根(白河车)

  九、消食药

麦芽、谷芽、神曲(焦六曲、六神曲)、鸡肫皮(鸡内金)、山楂、莱菔子

  十、驱虫药

木槿(川槿皮)、贯众、毛茛、羊踯躅、除虫菊、使君子、槟榔、石榴根皮、大蒜、鸦胆子、苦楝根皮

  十一、泻下药

乌柏、大黄、芒硝、郁李仁、大戟、甘遂、商陆、牵牛子(黑丑、白丑)、葶苈子

  十二、清暑药

黄花蒿(秋蒿)、藿香、佩兰、香需、荷叶

  十三、祛寒药

竹叶椒(土花椒)、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

  十四、安神、镇痉药

景天三七、合欢(合欢皮)、钩藤、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牛黄、菖蒲、磁石、龙肉、蚯蚓、全蝎、蜈蚣

  十五、补益药

山药、锦鸡儿(金雀根)、枸杞、何首乌、蛇床、构树(楮实子)、女贞、羊乳(山海螺)、安冬、枸骨(功劳叶)、野大豆(野毛豆)、阔叶十大功劳、美丽崖豆藤(牛大力)、党参、黄芪、白儿、大枣、甘草、孩儿参、黄精、白芍、当归、桑椹、地黄(大生地、熟地)、鹿角(鹿角片、鹿角粉)、肉苁蓉、人胞(紫河车)、杜仲、狗脊、续断(川断)、补骨脂、淫羊藿(仙灵脾)、益智仁、菟丝子、韭菜子、沙参、龟板、天冬、石斛(川石斛、金石斛、鲜金石斛)、百合

  十六、收敛药

碎米荠、金樱子、臭格(椿根皮)、桃金娘(岗稔根、岗稔果、岗稔叶)、盐肤木、山茱萸、五味子、牡蛎、覆盆子、失实、诃黎勒(诃子、诃子肉)、乌梅、麻黄根、糯稻根、鸡冠花、桑螵蛸、乌贼骨(海嫖蛸)、莲须

  十七、软坚药

海藻、昆布、海带、鳖甲

  十八、外用药

硫黄、轻粉、雄黄(腰黄)、硼砂(月石)、炉甘石、铅丹(广丹、东丹、黄丹、红丹、桃丹粉)

第七章 战地救护与三防
 第一节 火线抢救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火线抢救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战地救护四项技术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第四节 原子武器的防护
 第五节 化学武器的防护
 第六节 细菌武器的防护
第八章 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
  咳嗽
  胸痛
  呕吐
  腹泻
  黄疸
  肝脾肿大
  腹水
  便血
  血尿
  水肿
  头痛
  眩晕
第九章 急症处理
  高热
  腹痛
  昏迷
  小儿惊厥
  休克
  晕厥
  中暑
  呼吸困难
  气胸
  血胸
  出血
   咯血
   呕血与黑粪
   鼻出血(鼻细)
  常用农药及除害药物中毒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土农药雷公藤中毒
   常用除害药物中毒
  急性中毒
  喉阴塞
  异物
  疯狗咬伤
  毒蛇咬伤
  电击伤
  溺水
第十章 传染病
 第一节 概说
  传染病的传播
  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第二节 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伤寒及副伤寒
  斑疹伤寒
  结核病
   肺结核
   肾结核
   肠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
  稻热病(钩端螺旋体病)
  败血症
 第三节 其他传染病
第十一章 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蛲虫病
  绦虫病
  丝虫病
  疟疾
  阿米巴痢疾
  姜片虫病
  中华支睾吸虫病(中华肝吸虫病)
  肺吸虫病
第十二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呼吸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支气管扩张
  大叶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呼吸系统其他疾病
 第二节 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急性胃肠炎
  慢性胃炎
  溃疡病
  慢性肠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
  肝硬化
  消化系统其他疾病
 第三节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风湿病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风心)
  高血压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循环系统其他疾病
 第四节 泌尿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
  急慢性尿路感染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统其他疾病
 第五节 血液系统
  贫血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血液系统其他疾病
 第六节 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知识
  体格检查方法
  三叉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面神经班痪
  癫病
  脑血管意外
  偏头痛
  神经系统其他疾病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机能亢进
  内分泌系统其他疾病
 第八节 其他
  神经衰弱
  癔病(歇斯底里)
  精神分裂症
  暑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三章 小儿常见病
 第一节 概说
  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保育
  小儿诊断的特点
  小儿治疗的特点
 第二节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硬皮症
 第三节 小儿传染病
  麻疹
  水痘
  猩红热
  流行性腮腺炎
  百日咳
  白喉
  脊髓灰质炎
第四节 小儿各系统疾病
  支气管肺炎
  口腔炎
   鹅口疮
   疱疹性口腔炎
   溃疡性口腔炎
  婴儿腹泻
  佝偻病
  婴儿手足搐搦症
  低血糖症
  遗尿
  暑热症
第十四章 妇女病和接生常识
 第一节 概说
  女性生殖器解剖
  女性生殖器生理
  阴道检查
 第二节 如女病
  月经不调
  闭经
  痛经
  带下
  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
  子宫脱垂
  女生殖器肿瘤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子宫颈癌
 第三节 接生知识
  产前检查
  流产
  妊娠中毒病
   早期妊娠中毒病(妊娠剧吐)
   晚期妊娠中毒病
  产前出血
   前置胎盘
   胎盘早期剥离
  正常分娩(顺产)
  异常分娩(难产)
   胎头方位异常
   臀位
   横位
   内外倒转术
   双胎
   子宫收缩乏力
   脐带脱垂
  子宫破裂
  产后出血
  产褥或染
  产后恶露不绝
  新生儿处理
第十五章 计划生育
  提倡晚婚
  避孕
  人工流产
  绝育
第十六章 外科疾病
 第一节 外科感染
  概说
  疖
  痈
  蜂窝组织炎
  急性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结炎
  乳腺炎
  手指的化脓性感染
   甲沟炎
   脓性指头炎
   化脓性腱鞘炎
  下肢溃疡
   下肢静脉曲张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
  全身化脓性感染
  淋巴结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
 第二节 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
  急性腹膜炎
  胆道蛔虫病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肠梗阻
  急性胰腺炎
 第三节 肛门病
  内痔
  外痔
   血栓性外痔
   结缔组织性外痔
   混合痔(内外痔)
   息肉痔(直肠息肉)
  肛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肛门直肠脱垂
 第四节 肿瘤
  临床分类
  临床常见的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第五节 其他
  烧伤
  疝
  睾丸鞘膜积水
  破伤风
第十七章 伤科
 第一节 骨胳系统解剖生理概说
 第二节 骨折
  锁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前臂双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髌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
  踝部骨折
  指(趾)骨骨折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第三节 脱位
  下颌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牵拉肩
  髋关节脱位
  髌骨脱位
 第四节 软组织损伤
  颈部扭伤
  肩关节周围炎
  肱骨外上髁炎
  腕部与手指的狭窄性腱鞘炎
  腱鞘囊肿
  膝部扭挫伤
  踝部扭伤
  胸部迸挫伤
  附:肋骨骨折
 第五节 颅脑损伤
 第六节 腰部急性扭伤和慢性劳损
第十八章 眼病
 第一节 眼的简单结构
  眼球
  眼的附属器
 第二节 眼的一般检查方法
 第三节 常见眼病
  麦粒肿
  霰粒肿
  睑缘炎
  倒睫与眼睑内翻
  汨囊炎
  流泪症
  沙眼
  结膜炎
  翼状胬肉
  角膜炎
  巩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
  青光眼
  白内障
  眼外伤
  附:几种眼药水配制法
第十九章 耳鼻咽喉病及口腔病
 第一节 耳鼻咽喉的简单结构
 第二节 耳病
  外耳道疖、外耳道炎
  耵聍阻塞
  化脓性中耳炎
  耳原性眩晕(美尼尔氏病)
  聋哑
 第三节 鼻病
  鼻前庭炎、鼻前庭疖
  鼻粘膜慢性炎症(慢性鼻炎)
  副鼻窦炎
   急性副鼻窦炎
   慢性副鼻窦炎
  鼻息肉
 第四节 咽喉病
  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咽炎
  喉炎
 第五节 口腔病
  牙痛
  简易拔牙
第二十章 皮肤病
 第一节 概说
  临床表现
  外用药的剂型及常用药物介绍
  中医辨证施治
  局部治疗原则
  脱(过)敏疗法
 第二节 常见皮肤病
  农业皮肤病
  湿疹
  荨麻疹
  瘙痒病
  神经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
  癣
  脓疱疮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
  扁平疣
  寻常疣
  痒疹
  银屑病
  结节性红斑
  冻疮
  皲裂
 第三节 其他皮肤病的简易治疗
第二十一章 附篇
 第一节 常用诊疗技术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测量方法
  冷敷法与热敷法
  眼部用药和冲洗法
  鼻滴药法
  耳滴药法
  消毒与灭菌
  注射技术
  输液和输血
  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
  静脉切开术
  常用穿刺技术
  洗胃法
  灌肠法
  导尿法
  常用药物过敏试验
  伤口处理
  麻醉法
 第二节 常用中成药
 第三节 常用西药
  中枢兴奋药
  催眠药、抗惊厥药
  镇静药、安定药
  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
  镇痛药
  抗癫痛药
  兴奋横纹肌与平滑肌药
  祛痰镇咳药
  止喘药
  消化健胃药
  制酸药
  解除平滑肌痉挛药
  泻药
  止泻药
  强心与纠正心律紊乱药
  抗高血压药
  升血压药
  补血药
  止血药
  抗凝血药
  补充血容量药
  利尿药与脱水剂
  抗过敏药
  驱肠道寄生虫药
  抗血吸虫及丝虫药
  抗疟药
  抗阿米巴药
  磺胺及呋喃类药物
  抗菌素
  抗结核病药
  抗肿瘤药
  维生素
  激素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用药
  解毒药
  子宫收缩药
  避孕药
  眼科用药
  耳鼻喉科用药
  外科用药
  附一:常用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二十五种常用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十八种静脉滴注药物的配伍实验结果
  附二:常用临床化验正常值
   血液
   血液化学
   肝脏功能试验
   肾脏功能试验
   尿液
   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