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拾遗/卷十六 中华文库
辽史拾遗/卷十六 |
补选举志
一科目。
《契丹国志》曰:太祖龙兴朔漠之区,倥偬干戈,未有科目,数世后承平日久,始有开辟,限以三岁,有乡、府、省三试,故乡中曰乡荐,府中曰府解,省中曰及第。有秀才未愿赴者,州县必报刷遣之。程文分两科,曰诗赋,曰经义,魁各分焉。三岁一试进士,贡院以二寸纸书及第者姓名给之,号喜帖。明日,举案而出,乐作,及门,击鼓十二面,以法雷震。殿试临期取旨,第一人特赠一官,授奉直大夫翰林应奉文字,第二人、第三人止授从事郎,馀并授从事郎。圣宗时,止以词赋、法律取士,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若夫任子之令,不论文武并奏荫,而亦有员数。
林灿章《易水志》曰:保宁九年进士易州魏璟、统和二年魏上达、五年魏元真。驺案:史称景宗保宁八年,诏复南京礼部贡院。圣宗统和六年,诏开贡举。而保宁九年至统和五年,十年之中,易州已有进士三人,又出一姓,皆在未开贡举之前,岂景宗诏复贡院之后,南京已诏科而未及他处耶?惜不可考矣。
《涿州志》曰:王吉甫,涿州人,天庆二年试律学第一,除参军。
李世弼《登科记》曰:天会四年,始设科举,有词赋,有经义,有同进士,有同三传,有同学究,凡五等。词赋之初,以经传子史内出题,次又令逐年改一经,亦许注内出题,以《诗》《书》《易》《礼》《春秋》为次,盖犹辽旧也。
元好问《遗山文集》曰:遂以科举为儒学之极致,假贷剽窃、牵合补缀,视五季又下衰。
王圻《续文献通考》曰:辽道宗咸雍六年,设贤良科,诏应是科者,先以所业十万言进。十年六月,御永安殿策贤良。天祚帝乾统二年闰五月,策贤良。驺案:王圻所引,俱出《辽史》,以其有关选举,故载于编,《补经籍志》同。
二世选。
《续文献通考》曰:辽太宗天显二年,诏选遥辇氏九帐子弟可任官者。穆宗应历五年四月,命郎君萧海瓈世为北府宰相。景宗保宁时,耶律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世预其选。圣宗统和九年[1],诏殁于王事者,官其子孙。时耶律谐里伐宋,获其将康保威,以功诏世预节度使选。宰相韩德让贵宠,萧敌鲁希旨,言德让宜赐国姓,籍横帐,由是世预太医选,子孙入官者众。兴宗重熙十六年二月,诏世选官择有才能者用。
三赀选。
《续文献通考》曰:辽道宗大安四年四月,立入粟补官法。
四学校。
《续文献通考》曰:辽太祖时,置上京国子监,设祭酒、司业、监丞、主簿,时南京立太学。圣宗统和九年八月,以南京太学生员寖广,特赐水硙庄一区。道宗清宁五年,诏设学养士,颁五经及传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六年六月,中京置国子监。鹗案:南京太学赐水硙庄一区,《辽史・本纪》系统和十三年九月事,诏设学颁五经传疏系清宁元年十二月事,王圻所引年月误矣。
《宣府镇志》曰:契丹初兴,惟尚武艺,燕赵间学校,俱仍唐旧,间罹兵燹,十存二三,取用文士,多由自奋。兴宗重熙五年,始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著为令式。至道宗,乃诏设学养士。于是有西京学,有奉圣、归化、云、德、弘、蔚、妫、儒等州学,各建孔子庙,颁赐五经诸家传疏,令博士助教教之[2],属县附焉。
鹗案:此但据西京诸州言之,五京诸州俱有学也。
补经籍志
鹗案:诸簿录家所载辽人撰著,大率多本《辽史・纪传》,间有出于史外者,不多得也,予作《补经籍志》,聊备其目而已,传于今者亦寥寥无几矣。
经类
耶律庶成、萧韩家奴《礼书》《辽朝杂礼》。
已上出黄虞稷《金陵黄氏书目》。
《龙龛手鉴》四卷。晁氏作三卷,非。
沈括《梦溪笔谈》曰:幽州僧行均集佛书字,为切韵训诂,凡十六万字,分四卷,号“龙龛手鉴”,燕僧智光为之序,甚有词辨,契丹重熙二年集。契丹禁书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熙宁中,有人自虏中得之,入传教之家,蒲传正帅浙西,取以镂版,其序末旧题“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削去之,观其字音韵次序,皆有理法,后人殆不以其为燕人也。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曰:契丹僧行均撰,凡二万六千四百三十字、注十六万二千一百馀字,僧智光为之序,后题云“统和十五年丁酉”。按纪年通谱,耶律隆绪曾改元统和丁酉,至道三年也。沈存中言末题“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削去之。今本乃云统和,非重熙字,存中不见旧题,妄记之耶?
钱曾《读书敏求记》曰:燕僧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氏,编《龙龛手鉴》,以平上去入为次,随部复用四声列之,计二万六千四百三十馀字、注一十六万三千四百馀字,统和十五年丁酉七月初一日癸亥,燕台悯忠寺沙门智光法炬为之序。
燕台悯忠寺沙门智光撰《龙龛手鉴序》曰:夫声明著论,逦印度之宏规;观迹成书,实支那之令躅[3]。印度则始标天语,厥号梵文,载彼贯线之花,缀以多罗之叶,开之以字缘字界,分之以男声女声;支那则创自轩辕,制于沮诵,代结绳于既往,成书契以相沿,辨之以会意象形,审之以指事转注。洎乎史籀变古文为大篆,程邈省复笔为隶书,蔡邕刊定于石经,束晳推详于冢篆。九流竞骛,若百谷之趋渊;百氏遐分,比众星之拱极。寻源极委,悉著于《埤苍》《广苍》;叶律谐钟,咸究于韵图、韵母。专门则《字统》《说文》,开牖则《方言》《广雅》,文字之学,于是乎昭矣。矧复释氏之教,演于印度,译布支那。转梵为唐,虽匪差于性相;披教悟理,实字必正于名言。言不正,则性相之义差,性相之义差,则修断之路阻矣。故祇园高士,标的洪源;学海先儒,导引后进。辉以宝烛,启以随函,□□□显于人名[4],香严唯标于寺号。流传岁久,抄写时讹,寡闻则莫晓是非,博古则徒怀惋叹,不逢敏达,孰为编修?有行均上人,字广济,俗姓于氏,派演齐、齐,云飞燕、晋,善于音韵,闲于字书。睹香严之不精,寓金河而载缉。九仞功绩,五变炎凉,具辨宫商,细分喉齿。计二万六千四百三十馀字、注一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馀字,并□□□一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馀字[5]。□□□□,□□□□,□□揄箜[6],立法疑滞。沙门智光,利非切玉,分忝断金,辱彼告成,见命序引。推让而宁容阁笔,俛仰而强为抽毫。矧以新音,遍于龙龛,犹手持鸾镜,形容斯鉴,妍丑是分,故目之曰“龙龛手鉴”。总四卷,以平上去入为次,复用四声列之。又撰《五音图式》附于后,庶力省功倍,垂益于无穷者矣。时统和十五年丁酉七月一日癸亥序。
史类
耶律俨《皇朝实录》七十卷。
萧韩家奴、耶律庶成同撰《遥辇可汗至重熙以来事迹》二十卷。室昉《统和实录》二十卷。萧永祺《辽纪》四十卷、志五卷、传四十卷。
已上出《金陵黄氏书目》。
《契丹官仪》《契丹事迹》《契丹疆宇图》《宋史・艺文志》二卷、《契丹实录》《契丹会要》。
已上出尤袤《遂初堂书目》。
《大辽登科记》一卷、《大辽对境图》《契丹地理图》《宋史・艺文志》一卷。
已上出郑樵《通志・艺文略》。
《辽四京记》。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曰:亦无名氏,曰东京,中京,上京,燕京。
王鼎《焚椒录》一卷。
《七贤传》。
《金陵黄氏书目》曰:取辽世名流七人为之传,耶律吼其一也。
《辽三臣行事》,耶律孟简著。
出王圻《续文献通考》。鹗案:孟简大康中所编耶律曷鲁、屋质、休哥三人行事,见《文学传》。
子类
王白《百中歌》。
耶律纯耶《律学土星命秘诀》五卷。
已上出金陵《黄氏书目》。
直鲁古《针灸脉诀书》一卷。
出连江陈第《世善堂书目》。
燕僧利正撰《长庆人事军律》三卷。
出《通志・艺文略》。
《内丹书》圣崇统和七年于阗张文质进、《道宗御制华严经赞》咸雍四年二月颁行、回纥僧撰《金佛梵觉经》《高丽佛经》大康十年命僧善智校镇颁行。
已上出《续文献通考》。
僧非浊撰《往生集》二十卷。
出《奉福寺尊胜陀罗尼石幢记》。
集类
《道宗御制清宁集》,耶律良编。
出《续文献通考》。
李氏《应历小集》十卷[7]。
《通志・艺文略》曰:李澣,晋末陷契丹,以辽应历年号名集。
《海蟾子诗》一卷。
出《通志・艺文略》。
李澣《丁年集》十卷、杨佶《登瀛集》五卷、《刘景集》四十卷。
已上出《宋史・艺文志》。
耶律隆先《闻苑集》、萧资忠《西亭集》、萧孝穆《宝老集》、萧柳《岁寒集》、萧韩家奴《六义集》十二卷、耶律孟简《放怀诗》一卷、耶律良《庆会集》。
已上出《续文献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