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农政全书
◀上一卷 卷二十四 农器 下一卷▶


卷二十四·农器

○图谱四

王祯曰:芟麦等器,中土人皆习用。盖地广种多,必制此法,乃易收敛,比之镰获手𢆞。其功殆若神速。今特各各图录,庶他方业农者效之,同省工力。而蓑笠篑筱之器附焉。

玄扈先生曰:古云收获如寇盗之至。百谷皆宜速收,夏麦尤甚。故曰“收麦如救火。”此谱芟麦之器独详。以此类而推之,麦场宜高广,庄屋宜宽大。他如笐架、火炕,如豫宜设处,以备不时之霖潦可也。

【麦笼】盛芟麦器也。判竹编之,底平口绰,广可六尺,深可二尺。载以木座,座带四碢,用转而行。芟麦者腰系钩绳牵之,且行且曳。就借使刀,前向绰麦,乃覆笼内。笼满则舁之积处,往返不已。一笼日可收数亩,又或谓之腰笼。

【麦钐】芟麦刃也。《集韵》曰:“钐,长镰也。”状如镰,长而颇直,比钹薄而稍轻。所用斫而劖之,故曰钐。用如钹,故亦曰钹。其刃务在刚利,上下嵌系绰柄之首,以芟麦也。比之刈获,功过累倍。

【麦绰】抄麦器也。篾竹编之,一如箕形,稍深且大。旁有木柄,长可三尺,上置钐刃,下横短拐,以右手执之。复于钐旁,以绳牵短轴,(近刃处,以细竹代绳,防为刃所割也。)左手握而掣之。以两手齐运,芟麦入绰,覆之笼也。尝见北地芟取荞麦,亦用此具,但中加密耳。夫笼、钐、绰,三物而一事,系于人之一身,而各周于用。信乎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也。

【捃刀】《集韵》云:“捃,拾也。”俗谓拾麦刀。刃长可五寸,阔近二寸。上下窍绳穿之,系于指腕,随手芟𥠵,取其便也。麦禾既熟,或收刈不时,茎穗狼藉,不能净尽,单贫之人,得以取其遗滞。盖捃拾之间,用此器也。

【拖杷】耧麦长杷也。首列二十馀齿,短木柄,以批契继腰曳之。尝见麦野,为风雨所损,而茎穗交乱,不能净钹。故制此具,腰后纵横耧之,仍手握柄镰,芟其遗馀。所得秸穗,随拥积之。有一杷毕功,得麦十馀斛。

【抄竿】扶麦竹也。长可及丈。麦已熟时,忽为风雨所倒,不能芟取。乃别用一人执竿,抄起卧穗。竿举,则钐随钹之,殊无损失。必两习熟者能用,不然,则有矛盾之差矣。或曰:捃刀、拖杷、抄竿,冗细似不足纪录,而皆取之何也?曰:物有济于人,而遗之不可。故缀于麦事之末。

【蓑】雨衣。《无羊诗》云:“何蓑何笠?”《毛注》曰: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唐韵》云:蓑,草名。可为雨衣。又名袯襫。《说文》云:“秦谓之萆。”《尔雅》曰:薃;蓑衣以沙草为之,故音同莎。又名薛。《六韬·农器篇》曰:蓑,薛,簦,笠,今总谓之蓑。雨具中最为轻便。(图不载。)

【笠】戴具也。古以台皮为笠,《诗》所谓“台笠缁撮。”今之为笠,编竹作壳,衷以箨箬。或大或小,皆顶隆而口圆,可芘雨蔽日,以为蓑之配也。(图不载。)

【屝】草履也。《左传》曰:共其资粮屝屦。《说文》曰:“屝,草屦也。”孔疏云:屝屦俱是在足之物,善恶异名耳。

【屦】麻履也。传云:屦满户外。盖古人上堂,则遗屦于外。此常履也。今农人春夏则屝,秋冬则屦,从省便也。《方言》:屝,麄屦也。徐兖之郊谓之屝,自关而西谓之屦。中有木者谓之复舄,自关而东谓之复履。其卑者谓之䩩(音婉)。下襌谓之鞮。丝作者谓之履,麻作者谓之不借,麄者谓之屦,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䩕,或谓之䋀。徐土邳沂之间,大麄谓之䩕角。皆屦之别名也。

【橇】泥行具也。《史记》:禹乘四载,泥行乘橇。孟康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尝闻向时河水退滩淤地,农人欲就泥裂,漫撒麦种,奈泥深恐没,故制木板为履:前头及两边,昆起如箕,中缀毛绳,前后系足底。板既阔,则举步不陷。今海陵人泥行,及刈,过苇泊中,皆用之。

【覆壳】(一名鹤翅,一名背蓬。)篾竹编如龟壳,衷以箨箬,覆于人背,绳系肩下。耘薅之际,以御畏日,兼作雨具。下有卷口,可通风气,又分雨溜。适当盛暑,田夫得此,以免曝烈之苦,亦“一壶千金”之比也。 卷口,可通风气,又分雨溜。适当盛暑,田夫得此,以免曝烈之苦,亦“一壶千金”之比也。

【莜】许慎《说文》曰:耘器也。或曰盛谷种器。南方盛稻种,用箪,以竹为之。北方藏粟种,用篓,多以草木之条编之。莜,盖是类也。

【臂篝】状如鱼笱,篾竹编之。又呼为臂笼。江淮之间,农夫耘苗,或刈禾,穿臂于内,以帣衣袖。犹北俗芟刈草禾,以皮为袖套,皆农家所必用者。

【蒉】草器,所以盛谷也。《集韵》作籄。

【筐】竹器之方者。《三礼图》曰:大筐以竹,受五斛,以盛米,致馈于聘宾。小筐以竹,受五升,以盛米。又曰:“筐以盛熬谷。”

【筥】亦作𥱿,竹器之圆者。注曰:“筥圆而长,但可实物而已。”《三礼图》曰:“筥,受五升,盛饔饩之米,致于宾馆。”《良耜诗》曰:“载筐及筥。”《左传》:“筐筥锜釜之器。”《字说》云:筐筥一器,特方圆之异云耳。江沔之间谓之籅,赵代之间谓之䈱,淇卫之间谓之牛筐。小者,南楚谓之篓。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箄。筥,其通语也。

【畚】土笼也。《左传》:乐喜陈畚梮。注云:畚,篑笼。《集韵》作𤲙。《晋书》:王猛少贫贱,尝鬻畚为事。《说文》云:畚,𤳊属,又蒲器也,所以盛种。杜林以为竹筥,扬雄以为蒲器。然南方以蒲竹,北方用荆柳。或负土,或盛物,通用器也。

【𥫱】《集韵》云:“盛谷器。或作囤。又籧也。”北方以荆柳,或蒿卉,制为圆样。南方判竹编草,或用籧篨,空洞作围,各用贮谷。南北通呼曰𥫱,兼篅、𤳯而言也。然𥫱多露置,可用贮粮,篅𤳯在室,可用盛种。皆农家收谷所先具者,故并次之。

【篅】《说文》云:判竹,圆以盛谷。𥫱类也。篅或作圌,此𤳯与篅,皆𥫱之别名,但大小有差,亦蒉之旧制,不可遗也。

【𤳯】《集韵》云:𤳯筐,盛种器。盖连底小𥫱,便于移用。

【箩】匠竹为之。上圆下方,挈米谷器,量可一斛。《方言》:箩,所以注斛:陈魏宋楚之间谓之䈪,自关而西,谓之注箕。皆箩之别名也。

【𥰭】亦箩属。比箩稍匾而小,用亦不同。𥰭则造酒造饭,用之漉米,又可盛食物,盖箩盛其粗者,而𥰭盛其精者。精粗各适所受,不可易也。

【儋】贮米器也。《汉书》扬雄无儋石之储。晋刘毅家无儋石之储。应劭曰:齐人名罂为儋,受二斛。颜师古曰:儋者,一人所负担也。《方言》云:罃,陈魏宋楚之间曰㼶,或曰㼡;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瓺;周洛韩郑之间,谓之甀。儋或作甔,字从瓦,瓦器也。今江淮间农家造泥为瓮,披以麻草,用贮食米。可以代儋,细民甚便之。

【篮】竹器。无系为筐,有系为篮。大如斗量,又谓之笭箵。农家用采桑柘、取蔬果等物,易挈提者。《方言》:笼,南楚江沔之间谓之篣,或谓之笯。郭璞云:亦呼篮。盖一器而异名也。

【箕】簸箕也。《说文》云:簸,扬米去糠也。《庄子》云:“箕之簸物,虽去粗留精,然要其终,皆有所除”是也。然北人用柳,南人用竹,制虽不同,用则一也。《诗》云:“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箕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哆侈,谓踵已大而舌又广也。又“维南有箕,载翕其舌。”故箕皆有舌,易播物也。谚云:“箕星好风”,谓主簸扬。农家所以资其用也。

【帚】今作帚,又谓之{慧}。《集韵》云:少康作箕帚。其用有二:一则编草为之,洁除室内,制则匾短,谓之条(亦作苕。)帚;一则束筱为之,拥扫庭院,制则丛长,谓之扫帚。又有种生扫帚,一科可作一帚,谓之独扫。农家尤宜种之,以备场圃间用也。(图不载。)

【籭】竹器。内方外圆,用筛谷物。《说文》曰:可以除粗取精。《集韵》作簛,又作簁,或作筛。其制有疏密大小之分,然皆粒食之总用也。(图不载。)

【䉛】漉米器。《说文》云:“淅箕也”又云:“漉米䉤”,又“炊䉛也”。《广雅》曰:“淅、䉴、㔯、䉛。”《方言》云:“炊䉛,谓之缩,或谓之𥰞,或谓之㔯。(江东呼为淅签也。)盖今炊米,日所用者。

【筲】饭筲也。《说文》陈留谓饭帚曰筲。从竹,捎声。一曰饭器,容五升。今人亦呼饭箕为筲箕。南曰䉛,北曰筲。南方用竹,北方用柳。皆漉米器,或盛饭,所以供造酒食。农家所先。虽南北名制不同,而其用则一。故附类之。

【筛谷箉】竹器。箉与袋同音;《篇》《韵》俱各不收,盖土俗所呼,传写于文字者如此。其制比籭疏而颇深,如篮大而筲浅,上有长系可挂。农人扑禾之后,同稃穗籽粒,旋旋贮之于内,辄筛下之。上馀穰槁,逐节弃去。其下所留谷物,须付之飏篮,以去糠比。尝见于江浙农家。

【飏篮】飏。《集韵》:谓风飞也。篮形如簸箕而小,前有木舌,后有竹柄。农夫收获之后,场圃之间,所蹂禾穗,糠乞相杂。执此扌策而向风掷之,乃得净谷。不待车扇,又胜箕簸,田家便之。

【种箪】盛种竹器也。其量可容数斗。形如圆瓮,上有𥯃口。农家用贮谷种,庋之风处,不致郁浥,胜窖藏也。古谓修箪窖。《论语》“一箪食”之“箪”,食器,与此字虽同,然制度有大小之殊,作用有彼此之效。《齐民要术》云:“藏稻者必用箪。”盖稻乃水谷,宜风燥之。种时就浸水内,又其便也。

【晒盘】曝谷竹器。广可五尺许,边缘微起,深可二寸。其中平阔,似圆而长。下用溜竹二茎,两端俱出一握许,以便扛移,趁日摊布谷实曝之。蚕时农家兼用为筐,但底密而不通风,终非蚕具。(图如蚕盘式,已见,故不载。)

玄扈先生曰:蚕盘通风最是。

【掼稻箪】掼,抖擞也。簟,承所遗稻也。农家禾有早晚,次第收获,即欲随手得粮,故用广簟展布,置木物或石于上,各举稻把掼之,子粒随落,积于簟上。非惟免污泥沙,抑且不致耗失。又可晒谷物,或卷作𥫱,诚为多便。南方农种之家,率皆制此。(图不载。)

玄扈先生曰:不如掼床为便。今农家所用栈条,即簟也。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