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赤海孤岛人们的劳动精神
作者:杨丕洛
1948年

拿自己的力量去开拓一切,创造一切,建设一切,其收获一定是丰满的。如果说人类的生存、发展、文明、进步,都是劳动和创造的结晶,那么,赤海孤岛的山西,能在惊风骇浪里渡过三年的悠长岁月,而保持晋中的小康局面,作为稳定华北、支掌华北的中流砥柱,也是全凭著晋中军民协力同心、团结一致、以一切力量最完全用在戡乱上、拿劳动创造、坚毅不拔、胜利的信心所造成的,过去如此,现前仍然,以他们这一种力量和残杀烧掠的共匪作殊死的决斗,胜利像黎明前的黑喑,他们相信胜利是会到来。

只要我们站在太原绥署和山西省府的大门前,你就会看见不少进进出出,扛锹抬筐的公务员,或者任你走到每一个住人的角落,都可以看到全体市民、部队、学生,不分性别、年龄、男女老少,都活跃在劳动生产、剿匪戡乱的洪流里,晨光熹微中,三三五五,成群集伙扛锹抬筐的公教人员、部队、市民、学生,都奔向劳动生产的岗位,日暮而去,又散归到每个人的家里。从他们这种热烈劳动,加大生产的行动与伟大的精神上,我们很容易了解到他们是在忍受了家破人亡的极大苦痛心情,牺牲一切,捐献一切,和共匪们奋斗到底。

这种劳动,在山西全体部队、公教人员、学生和市民来说,是对剿匪戡乱上一种人力的自动捐献,也可以说这种劳动是义务劳动。他的规定是:每个人民义务劳动二十天,不少做一工,不遗漏一人,公务员学生,每星期义务劳动两天,士兵半工半职,一半操练打仗,一半义务劳动。一个和我撕混顶熟的农民告诉我说:“我们拿这一点劳动的力量,不只可以击溃共匪对山西的侵扰行为,从而建设现有的山西,而且可以渐次规复了整个山西的一〇六市县”,从他说话的表情里,我看到他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心。为此,我曾专就他们正在城南修筑机场的情形,访问过几个负责的人,据说:新机杨修建的由来是在卅六年十二月间,省参议会建议晋省当局除整修原有之南北机场外,并望于城郊附近另建一机场,加强空运,以供孤岛人民之需。

太原本来就有两个机场,一个在城北,一个在城南,设备简陋,不合理想机场之用,爰对省参议会建议采纳,兴工修建此一距南城六华里之新机扬。

太原城,西滨汾河,北为烟囱耸立之工厂区,东乃起伏不平之山地,几经勘查研究,始决定在首义门南修建,此一狭长地带,地势平坦,无水患之虞,距城近,能扩充,修建亦较他区为易,其全部工程拟分五期进行,第一期筑平机场,建筑主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场。第二期建筑副跑道。第三期建筑空运站房屋,指挥台,及其他附属设备。第四期建筑仓库油房。第五期建筑修理厂,及机棚。第一期工程数量据估计:土方150000中方,铺片石14000中方,打混凝土9100中方,连同其它杂工共需六十万,修筑所需铺片石之开采及打混凝土等工,系雇用技工,白灰、木板系价购,洋灰则由西北实业建设公司按成本分担,所用之全部人力,均由人民、公教人员、部队、学生等义务劳动担任,从三月九日开始于六月八日止,三月内已完成全部工程之土工46000中方,运出余土17000中方,主跑道之土方已全部完成,所需材料已全部运抵工区,铺砌片石已告完成,现正灌浆及准备打凝土,每日除拥挤之人群挥汗劳动外,尚有百六十馀辆车皮往返运土及输送材料。预计于七月间即可告竣。

此一伟大之修建工程,全凭晋省公务员、部队、学生市民自动捐献之点滴劳力所完成。当我用怀疑的眼光和心情看过他们义务劳动的旺盛精神,和听到各方面对山西剿匪戡乱上的估评时,我又想起那位农民对我的话:“我们拿这一点义务劳动的力量,不只可以粉碎共匪对山西的窜扰,从而建设现有的山西,而且可以渐次规复了整山西的一〇六市县”,我觉得他们坚定不移的胜利信心,实在没有我们再怀疑的必要了。

《大同杂志》1948年第一卷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