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八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八十二卷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八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八十二卷目录

     兵法部总论二

      管子七法 四伤百匿 为兵之数 选陈 兵法 地图 参患 制分 小问 禁

      藏 轻重甲

      老子俭武 偃武 配天 元用

      孙子

    戎政典第八十二卷

    兵法部总论二

    管子

    《七法篇》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 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 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 “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 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 矣,而不明于为兵之数,犹之不可。不能强其兵,而能” 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能强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 之理,犹之不胜也。兵不必胜敌国,而能正天下者,未 之有也。兵必胜敌国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犹之不 可。故曰:“治民有器,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 分”,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 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 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 也,状也,谓之象。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 也,角量也,谓之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 之化;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 谓之决塞。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 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 计数。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 檐竿而欲定其末,不明于象而欲论材审用,犹绝长 以为短,续短以为长。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 书而右息之。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 夕欲乘车,不明于决塞而欲驱众移民,犹使水逆流。 不明”于心术而欲行令于人,犹倍招而必拘之;不明 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故 曰:错仪画制,不知则不可。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和 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驱众移 民,不知决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心术,不可。举事必 成,不知计数,不可。

    《四伤百匿》

    百匿伤上威,奸吏伤官法,奸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 威伤则重在下,法伤则货上流,教伤则从令者不辑, 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重在下,则令不行,货上流则 官徒毁。从令者不辑,则百事无功,百姓不安其居,则 轻民处而重民散。轻民处,重民散,则地不辟,地不辟 则六畜不育,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国贫而用 不足,则兵弱而士不厉;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 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故曰:“常令不 审则百匿胜;官爵不审则奸吏胜;符籍不审则奸民 胜;刑法不审则盗贼胜。”国之四经败,人君泄见危。人 君泄,则言实之士不进,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 不竭于上。世主所贵者实也,所亲者戚也;所爱者民 也;所重者爵禄也。亡君则不然,致所贵非实也,致所 亲非戚也,致所爱非民也,致所重非爵禄也。故不为 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 曰:“社稷戚于亲。”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不 为重”爵禄分其威,故曰:“威重于爵禄。”不通此四者,则 反于无有,故曰:“治人如治水潦,养人如养六畜,用人 如用草木。”居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 敢开私焉。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 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 忘其劳。故有罪者不怨上,爱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 士,皆轻其死而安难,以要上事本,兵之极也。

    《为兵之数》

    “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 存乎制器,而器无敌;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存乎政教, 而政教无敌;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存乎遍知天下, 而遍知天下无敌;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 故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财不盖天 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 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盖天下, 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 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 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 而不明于机数,不能正天下。故明于机数者,用兵之 势也。大者时也,小者计也。王道非废“也,而天下莫敢 窥”者,王者之正也;衡库者,天子之礼也。是故器成卒 选,则士知胜矣;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则独行而无敌矣。所爱之国而独利之,所恶之国而独害之,则令行 禁止。是以圣王贵之。胜一而服百,则天下畏之矣;立 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罚有罪,赏有功,则天下从 之矣。故聚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以 练精锐,为右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收天下之豪 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 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成 功立事,必顺于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 故贤知之君,必立于胜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选陈》

    若夫曲制时举,不失天时,毋圹地利,其数多少,其要 必出于计数。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 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 胜,攻之自毁也。是故张军而不能战,围邑而不能攻, 得地而不能实,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故“不明于 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 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阵 也。”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 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故 事无备,兵无主,则不蚤知。野不辟,地无吏,则无蓄积; 官无常,下怨上,而器械不功;朝无政,则赏罚不明,赏 罚不明,则民幸生。故蚤知敌人如独“行,有蓄积则久 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赏罚明则人不幸,人不 幸则勇士劝之。”故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日量蓄 积,齐勇士,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兵主之事也。故有风 雨之行,故能不远道里矣;有飞鸟之举,故能不险山 河矣;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有水旱之功, 故能攻国救邑;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庙,育男女矣; 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风雨之行者,速 也;飞鸟之举者,轻也;雷电之战者,士不齐也;水旱之 功者,野不收,耕不获也;金城之守者,用货财,设耳目 也;一体之治者,去奇说,禁雕俗也。不远道里,故能威 绝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独行无敌,故 令行”而禁止,故攻国救邑。不恃权与之国,故所指必 听。定宗庙,育男女,天下莫之能伤,然后可以有国。制 仪法,出号令,莫不向应,然后可以治民一众矣。

    《兵法》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故夫 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今代之用 兵者不然,不知兵权者也。故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 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此四者,用兵之祸者 也。四祸其国,而无不危矣。《大度之书》曰:“举兵之日而 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为此 四者若何?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者,计数得也;战而 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器备利而敌不敢 校也。得地而国不败者,因其民也。因其利,则号制有 发也;教器备利则有制也,法度审则有守也,计数得 则有明也。治众有数,胜敌有理。察数而知理,审器而 识胜,明理而胜敌。定宗庙,遂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 威德,制法仪,出号令,然后可以一众治民。兵无主则 不蚤知敌,野无吏则无蓄积,官无常则下怨上,器械 不巧则朝无政,赏罚不明则民轻其产。故曰:“早知敌 则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巧则伐而不费,赏 罚明则勇士劝也。三官不缪,五教不乱,《九章》著明,则 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故能致远以数,纵强以制。 《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 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 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 令而兵法治也。《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 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 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 各习,而士负以勇矣。《九章》:一曰举日章则昼行,二曰 举月章则夜行,三曰举龙章则行水,四曰举虎章则 行林,五曰举鸟章则行陂,六曰举蛇章则行泽,七曰 举鹊章则行陆,八曰举狼章则行山,九曰举虎章则 载食而驾。”九章既定,而动静不过三官。五教九章。始 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者,道也;卒乎无穷者,德 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也。故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 不可数,则伪诈不敢向。两者备施,则动静有功。径乎 不知,发乎不意。径乎不知,故莫之能御也。发乎不意, 故莫之能应也。故全胜而无害。因便而教,准利而行。 教无常,行无常,两者备施,动乃有功。器成教施,追亡 逐遁若飘风,击刺若雷电,绝地不守,恃固不拔,中处 而无敌,令行而不留。器成教施,散之无方,聚之不可 计。教器备利,进退若雷电,而无所疑匮;一气专定,则 傍通而不疑;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进无所疑,退 无所匮,敌乃为用。陵山坑不待钩梯,历水谷不须舟 楫,径于绝地,攻于恃固。独出独入,而莫之能止。宝不 独入,故莫之能止。宝不独见,故莫之能敛。无名之至 尽,尽而不意,故不能疑。神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

    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
    考证
    伤。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

    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大胜无守也, 故能守胜。数战则士罢,数胜则君骄。夫以骄君使罢 民,则国安得无危?故至善不战,其次一之。破大胜强, 一之至也。乱之不以变,乘之不以诡,胜之不以诈,一 之实也。近则用实,远则施号,力不可量,强不可度,气 不可极,德不可测,一之原也。众若时雨,寡若飘风,一 之终也。“利适”,器之至也。“用敌”,教“之尽也。不能致器者, 不能适利;不能尽教者,不能用敌;不能用敌者穷,不 能致器者困远用兵则可以必胜,出入异涂则伤其 敌,深入危之则士自修,士自修则同心同力。”善者之 为兵也,使敌若据虚,若抟景,无设无形焉,无不可以 成也;无形无为焉,无不可以化也。此之谓道矣。若亡 而存,若后而先,威不足以命之,

    《地图》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 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 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 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 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人之众寡, 士之精粗,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 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主明相 知将能之谓参具,故将出令发士期有日数矣。宿定 所征伐之国,使群臣大吏父兄便辟左右,不能议成 败,人主之任也。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行,用 货财供给军之求索,使百吏肃敬,不敢解怠行邪,以 待君之令,相室之任也。缮器械,选练“士为教服,连什 伍,遍知天下,审御机数”,此兵主之事也。

    《参患》

    凡人主者,猛毅则伐,懦弱则杀。猛毅者何也?轻诛杀 人之谓猛毅。懦弱者何也?重诛杀人之谓懦弱。此皆 有失彼此。凡轻诛者杀不辜,而重诛者失有罪。故上 杀不辜,则道正者不安;上失有罪,则行邪者不变;道 正者不安,则才能之人去亡;行邪者不变,则群臣朋 党。才能之人去亡,则宜有外难;群臣朋党,则宜有内 乱。故曰:“猛毅者伐,懦弱者杀”也。君之所以卑尊,国之 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故诛暴国必以兵,禁辟民必 以刑。然则兵者外以诛暴,内以禁邪,故兵者尊主安 国之经也,不可废也。若夫世主则不然,外不以兵而 欲诛暴,则地必亏矣;内不以刑而欲禁邪,则国必乱 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 一战。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 功尽。今交刃接兵,而后利之,则战之自胜者也;攻城 围邑,主人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爨之,则攻之自拔者 也。是以圣人小征而大匡,不失天时,不空地利,用日 维梦,其数不出于计。故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 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攻,败之自毁者也。得众而 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 实;甲不坚密,与俴者同实;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 实;射而不能中,与无矢者同实;中而不能入,与无镞 者同实;将徒人,与俴者同实;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 死者同实。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论其士,论其 将,论其主。故曰: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 可用者,以其将予人也;将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 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予人也。故一器成,往夫具 而天下无战心;二器成,惊夫具而天下无守城;三器 成,游夫具而天下无聚众。所谓无战心者,知战必不 胜,故曰无战心;所谓无守城者,知城必拔,故曰“无守 城”;所谓无聚众者,知众必散,故曰“无聚众。”

    《制分》

    凡兵之所以先争,圣人贤士,不为爱尊爵;道术知能, 不为爱官职;巧伎勇力,不为爱重禄;聪明耳目,不为 爱金财。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 行多修矣;武王非于甲子之朝而后有胜也,其前政 多善矣。故小征千里,遍知之;筑堵之墙,十人之聚,日 五闲之;大征遍知天下,日一闲之。散金财用聪明也。 故善用兵者,无沟垒而有耳目,兵不呼儆,不苟聚,不 妄行,不强进。呼儆则敌人戒,苟聚则众不用,妄行则 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 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故坚其坚者瑕, 其瑕者屠。牛坦朝,解九牛,而刃可以莫,铁则刃游闲 也。故天道不行,屈不足从,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 不行,以半击倍。故军争者不行于完城池,有道者不 行于无君。”故莫知其将至也,至而不可圉;莫知其将 去也,去而不可止。敌人虽众不能止。待治者所道富 也,治而未必富也,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富者所道 强也,而富未必强也,必知强之数,然后能强。强者所 道胜也,而强未必胜也,必知胜之理,然后能胜。胜者, 所道制也,而胜未必制也,必知制之分,然后能制。是 故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 有分

    《小问》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 “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 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 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 “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 曰:“吾闻之也,夫诛暴禁非而赦无罪者,必有战胜之 器,攻取之数,而后能诛暴禁非而赦无罪。请问战胜 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 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 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 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 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 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 “三倍不远千里。”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 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 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 公曰:“吾欲遍知天下,若何?”《管子》对曰:“小以吾不识,则 天下不足识也。”公曰:“守战远见有患。夫民不必死,则 不可与出乎守战之难;不必信,则不可恃而外知。夫 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战,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 此兵之三暗也。使民必死必信,若何?”管子对曰:“明三 本。”公曰:“何谓三本?”管子对曰:“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 三曰质。”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故国,父母坟墓之所 在,固”也;“田宅爵禄”,尊也;妻子,质也。三者备,然后“大其 威,厉其意,则民必死而不我欺”也。

    《禁藏》

    “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 而谋有功者五:一曰视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 其内必衰也。臣不用,其国可危。二曰视其阴所憎,厚 其货赂,得情可深;身内情外,其国可知。三曰听其淫 乐,以广其心。遗以竽瑟美人,以塞其内;遗以谄臣文 马,以蔽其外。外内蔽塞,可以成败。四曰必深亲之,如 典之同生。阴内辩士,使图其计;内勇士,使高其气;内 人他国,使倍其约;绝其使,拂其意,是必士斗。两国相 敌,必承其弊。五曰深察其谋,谨其忠臣,揆其所使,令 内不信,使有离意。离气不能令,必内自贼。忠臣已死, 故政可夺。”此五者,谋功之道也。

    《轻重甲》

    《管子》曰:“湩然击鼓,士忿怒;枪然击金,士帅然䇲桐,鼓 从之。舆死扶伤,争进而无止,口满用,手满钱,非大父 母之仇也,重禄重赏之所使也。故轩冕立于朝,爵禄 不随臣,不为忠;中军行战,委予之赏,不随士,不死。其 列陈然,则是大臣执于朝,而列陈之士执于赏也。故 使父不得子其子,兄不得弟其弟,妻不得有其夫,唯” 重禄重赏为然耳。故不远道里,而能威绝域之民;不 险山川,而能服有恃之国。发若雷霆,动若风雨,独出 独入,莫之能圉。

    老子

    《俭武》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 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 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 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偃武》

    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 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 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 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配天》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 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 之极。

    《元用》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 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 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孙子》

    《始计第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 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 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 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 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 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 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 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 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 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 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 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是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 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 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 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 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 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 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 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 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弓矢、戟、“楯、矛、橹、丘牛、大 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 锺。“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 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 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 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 主也。

    《谋攻第三》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 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 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 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 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 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 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 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 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 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 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患 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 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 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 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 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与战不可以与战 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 己不知彼,每战必败。”

    《军形第四》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 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 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 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馀。善守者,藏于九地 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 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 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 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 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 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 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 胜败之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 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 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 千仞之。谿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 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 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 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 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 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 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 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 之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 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彉弩,节如 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 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 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 必取之,以利,动之以本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之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 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 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第六》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 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 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 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 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 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 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 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 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 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 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 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 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 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 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我所与战者 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 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 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 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 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 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 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 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 知有馀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 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 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 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 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 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 月有死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 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 迂其涂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 者也。故军争为利,众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 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 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 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 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 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 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 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 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 如阴,动如雷霆,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 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 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 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 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 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 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 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 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 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 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 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 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 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 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通九 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 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 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 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 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 生可擒,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 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 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 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 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 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 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

    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
    考证
    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

    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 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 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 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 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林木蘙 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也。敌近而静者,恃其 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 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 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 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 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阵也;无 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 诱也;仗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 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 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𧬈𧬈徐与人言者,失 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 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 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 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 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 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地形第十》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 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 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 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 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 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 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 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 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故兵有走 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 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 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 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 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 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 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 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 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 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 而利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 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 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 知吾卒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 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 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 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 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 者,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 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 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 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 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 我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 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 地则战。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 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 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 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凡为客之 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 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 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 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 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 之。”吾士无馀财,非恶货也;无馀命,非恶寿也。令发之 日,士卒坐者涕霑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则 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 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 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 恶也,当其同舟,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马方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 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将 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涂,使人不得 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 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 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 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 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 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 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 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 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 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 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 不能得地利。此五者一不知,则非霸王之兵也。夫霸 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 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 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 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 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顺 详敌之意,并力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于成事。是故 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庙廊之上,以诛 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 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 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 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 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毕、翼、轸 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 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 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止。火可” 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 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 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 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 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 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 利而止。怒不可以复喜,愠不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 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曰:“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 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 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 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 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 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 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 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故用间有五:有乡间, 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 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 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 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 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 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 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 而先闻者,闻与所告者皆死。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 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 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间之来间吾者, 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 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 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 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 也。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 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 之所恃而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