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一百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一百八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一百九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一百八卷目录

     丰歉部汇考三

      宋文帝元嘉五则 孝武帝孝建一则 大明二则

      南齐武帝永明二则

      梁武帝天监二则 大同二则 太清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北魏太宗神瑞一则 泰常一则 世祖神麚一则 太平真君二则 高宗太安二则

       显祖天安一则 皇兴一则 高祖延兴二则 太和十四则 世宗景明三则 正始一

      则 永平三则 延昌三则 肃宗熙平二则 神龟一则 出帝太昌一则 孝静帝天平

      二则 文帝大统一则 恭帝一则

      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则 后主武平二则

      北周武帝天和一则 建德二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炀帝大业一则

      唐太宗贞观三则 高宗永徽一则 显庆一则 总章一则 咸亨二则 仪凤二则

      调露一则 永隆一则 永淳一则 弘道一则 中宗嗣圣三则 神龙一则 景龙三则

      睿宗先天一则 元宗开元八则 天宝一则 肃宗乾元二则 代宗广德一则 永泰

      一则 大历一则 德宗贞元六则 宪宗元和七则 穆宗长庆一则 敬宗实历一则

      文宗太和三则 开成一则 宣宗大中三则 懿宗咸通二则 僖宗乾符一则 中和二

      则 光启二则 昭宗大顺一则 天祐一则

      后唐庄宗同光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出帝天福一则 开运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世宗显德三则

      辽太宗会同一则 圣宗统和五则 开泰三则 太平二则 兴宗景福一则 重熙一

      则 道宗清宁二则 咸雍三则 太康四则 大安三则 寿隆二则 天祚帝乾统一则

       天庆一则

    庶征典第一百八卷

    丰歉部汇考三

    文帝元嘉十二年饥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沈演之传》,“演之除司徒, 元嘉十二年,东诸郡大水,民人饥馑,吴义兴及吴郡 之钱唐升米三百。”

    元嘉二十年,民大饥。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一年,饥。

    按:《宋书文帝本纪》:“二十一年夏四月,晋陵延陵民徐 耕,以米千斛助恤饥民。”

    元嘉二十三年,“大有年。”

    按:《宋书文帝本纪》云云。

    元嘉三十年,青、徐饥。

    按:《宋书文帝本纪》:三十年“春正月,徐、青州饥,二月壬 子,遣运部赈恤。”

    孝武帝孝建二年三吴饥

    按,《南史宋孝武帝本纪》:“孝建二年八月,三吴饥,诏所 在赈贷。”

    大明元年饥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大明元年五月,吴兴、义兴大水, 民饥。”

    大明三年,饥。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三年二月甲子,荆州饥。”

    南齐

    武帝永明三年秋枯苗再熟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永明三年夏,琅邪郡旱,百姓芟 除枯苗,至秋擢颖大熟。”

    永明四年麦再秀。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四年四月,临沂县麦不登,刈为 马刍,至夏更苗秀。”

    武帝天监元年大饥

    按《南史梁武帝本纪》:“天监元年,米斗五千,民多饿死。” 天监四年,大穰。

    按:《南史梁武帝本纪》:“四年,大穰,米斛三十。”

    大同三年饥

    按《梁书武帝本纪》:“大同三年九月,北徐州境内旅生 稻稗二千许顷,南兖州大饥。冬十月,京师饥。”

    大同四年,饥。

    按《南史梁武帝本纪》,四年“八月甲辰,诏南兖等十二 州,既经饥馑,曲赦逋租宿债,勿收今年三调。”

    太清三年简文帝即位七月大饥

    按:《南史梁简文帝本纪》:“太清三年五月辛巳,即皇帝 位。七月,九江大饥,人相食者十四五。”

    简文帝大宝元年大饥

    按:《梁书简文帝本纪》:大宝元年五月,“自春迄夏,大饥, 人相食,京师尤甚。”

    北魏

    太宗神瑞二年饥

    按《魏书太宗本纪》:神瑞二年九月,京师民饥,听出山 东就食。冬十月丙寅,诏曰:“古人有言:百姓足则君有 馀,未有民富而国贫者也。顷者以来,频遇霜旱,年谷不登,百姓饥寒不能自存者甚众,其出布帛仓谷,以 振贫穷。” 按《食货志》:二年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帝以饥,将迁都于邺,用博士崔浩计,乃止。

    泰常八年饥

    按,《北史魏太宗本纪》:“泰常八年,岁饥,诏所在开仓振 给。”

    世祖神麚四年饥

    按,《北史魏太武帝本纪》:“神麚四年二月,定州人饥,诏 开仓以振之。”

    太平真君元年饥

    按:《魏书世祖本纪》:“太平真君元年,州镇十五民饥,开 仓振恤。”

    太平真君九年,饥。

    按:《魏书世祖本纪》:“九年二月癸卯,山东民饥,诏开仓 振之。”

    高宗太安三年饥

    按:《魏书高宗本纪》:“太安三年十有二月,以州镇五蝗, 民饥,使使者开仓以振之。”

    太安五年,饥。

    按《北史魏高宗本纪》:五年“冬十二月戊申,诏以六镇、 云中、高平、二雍、秦州遍遇灾旱,年谷不收,开仓振乏, 有徙流者,喻还桑梓。”

    显祖天安元年饥

    按:《魏书显祖本纪》:“天安元年,州镇十一旱,民饥,开仓 振恤。”

    皇兴四年饥

    按:《魏书显祖本纪》:“皇兴四年,州镇十一,民饥。”

    高祖延兴三年饥

    按:《魏书高祖本纪》:“延兴三年,相州民饿死者二千八 百四十五人。”

    延兴四年,饥。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四年,州镇十三大饥,丐人田租, 开仓振之。”

    太和元年饥

    按《魏书高祖本纪》:“太和元年春正月己酉,雪中饥,开 仓振恤。十有二月丁未,州郡八水旱蝗,民饥。”

    太和二年,饥。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二年,州镇二十馀,水旱,人饥,诏 开仓振恤。”

    太和三年,饥。

    按:《魏书高祖本纪》:“三年六月辛未,以雍州民饥,开仓 振恤。”

    太和四年,饥。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四年,郡镇十八水旱,人饥,诏开 仓振恤。”

    太和五年,饥。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五年十二月癸巳,州镇十二饥, 诏开仓振恤。”

    太和七年,饥。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七年三月甲戌,以冀、定二州饥, 诏郡县为粥于路以食之。六月,定州上言,为粥所活 九十四万七千馀口。九月,冀州上言,为粥所活七十 三万一千七百馀口。十二月,州镇十三饥,诏开仓振 恤。”

    太和八年,饥。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八年十二月,州镇十五水旱,人 饥,诏使者开仓振恤。”

    太和九年,饥。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九年“八月庚申,诏曰:‘数州灾水, 饥馑荐臻,民有卖鬻男女者,天谴在予一人,百姓横 罹艰毒。今自太和六年已来,买定、冀、幽、相四州饥人 良口者,尽还所亲,虽聘为妻妾,遇之非理,情不乐者, 亦离之’。”是岁,京师及州镇十三水旱伤稼。

    太和十年,饥。

    按:《魏书高祖本纪》:“十年十有二月乙酉,诏以汝南、颍 川大饥,丐民田租,开仓振恤。”

    太和十一年,饥。

    按《魏书高祖本纪》,十有一年二月甲子,诏以肆州之 雁门及代郡民饥,开仓振恤。六月辛巳,秦州民饥,开 仓振恤。秋七月己丑,诏曰:“今年谷不登,听民出关就 食,遣使者造籍,分遣去留,所在开仓振恤。”是岁大饥, 诏所在开仓振恤。 按《韩麒麟传》,麒麟除冠军将军, 齐州刺史。太和十一年,京都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 “古先哲王,经国立治,积储九稔,谓之太平。故躬籍千 亩,以励百姓,用能衣食滋茂,礼教兴行。逮于中代,亦 崇斯业。入粟者与斩敌同爵,力田者与孝悌均赏,实 百王之常轨,为治之所先。今京师民庶,不田者多,游 食之口,三分居二。盖一夫不耕,或受其饥,况于今者, 动以万计。故顷年山东遭水,而民有馁终。今秋京都 遇旱,谷价踊贵,实由农人不劝,素无储积故也。”伏惟

    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五,昧旦忧勤,思恤民敝。虽帝
    考证
    虞一日万几,周文昃不暇食,蔑以为喻。上垂覆载之

    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不为明制,长吏不恤其 本。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遂成侈俗。车服 第宅,奢僭无限,丧葬婚“娶,为费实多。贵富之家,童妾 袨服;工商之族,玉食锦衣,农夫𫗦糟糠,蚕妇乏短褐。 故令耕者日少,田有荒芜。谷帛罄于府库,宝货盈于 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饥寒之本,实在于斯。 愚谓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 贵贱有别,民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讣口受田,宰司四 时巡行,台使岁一按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数年之 中,必有盈赡,虽遇灾凶,免于流亡矣。往年校比户贯, 租赋轻少。臣所统齐州,租粟才可给俸,略无入仓,虽 于民为利,而不可长久。脱有戎役,或遭天灾,恐供给 之方,无所取济。可减绢布,增益谷租,年丰多积,岁俭 出赈,所谓私民之谷,寄积于官。官有宿积,则民无荒 年矣。

    太和十二年,饥。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十二年十一月,雍、豫二州人饥, 诏开仓振恤。”

    太和十三年,饥。

    按《魏书高祖本纪》,十有三年夏四月己丑,州镇十五 大饥,诏所在开仓振恤。 按《高闾传》,太和十四年秋, 闾上表曰:“奉诏以春夏少雨,忧饥馑之方臻,愍黎元 之伤瘁,同禹汤罪己之诚,齐尧舜引咎之德。虞灾致 惧,询及卿士,令各上书,极陈损益。臣闻皇天无私,降 鉴在下,休咎之征,咸由人召。故帝道昌则九畴叙,君 德”衰而彝伦斁。休瑞并应,享以五福,则康于其邦;咎 征屡臻,罚以六极,则害于其国。斯乃《洪范》之实征,神 祇之明验。及其厄运所缠,世锺阳九,数乖于天理,事 违于人谋,时则有之矣。故尧汤逢历年之灾,周、汉遭 水旱之患,然立功修行,终能弭息。

    太和二十年岁俭。

    按《北史魏高祖本纪》:“二十年十二月甲子,以西北州 郡旱俭,遣侍臣巡察,开仓振恤。”

    太和二十三年,世宗即位,饥。

    按:《北史魏世宗本纪》:“二十三年四月,即皇帝位。是岁 州镇十八水饥,分遣使者开仓振恤。”

    世宗景明元年饥

    按《魏书世宗本纪》,景明元年五月甲寅,以北镇大饥, 遣兼侍中杨播巡抚赈恤,是岁十七州大饥,分遣使 者开仓赈恤。 按《薛安都传》,安都从祖弟真度为豫 州刺史。景明初,豫州大饥,真度表曰:“去岁不收,饥馑 十五。今又灾雪三尺,民人萎馁。”

    景明二年,饥。

    按《魏书世宗本纪》:“二年三月,青、齐、徐、兖四州大饥,民 死者万馀口。”

    景明三年,饥。

    按:《魏书世宗本纪》:“三年,河州大饥,死者二千馀口。”

    正始四年饥

    按:《北史魏世宗本纪》,正始四年“秋八月辛丑,敦煌人 饥,诏开仓赈恤。九月景戌,司州人饥,诏开仓赈恤。永 平元年春三月景午,以去年旱俭,遣使者所在赈恤。”

    永平二年饥

    按《魏书世宗本纪》:永平二年“夏四月己酉,诏以武川 镇饥,开仓赈恤。”

    永平三年,岁俭。

    按,《北史魏世宗本纪》:“三年五月丁亥,冀、定二州旱俭, 诏开仓赈恤。”

    永平四年,饥。

    按《魏书世宗本纪》:“四年二月壬午,青、齐、徐、兖四州民 饥甚,遣使赈恤。”

    延昌元年饥

    按《魏书世宗本纪》:延昌元年:“夏四月戊辰,诏河北民 就谷燕、恒二州,辛未,诏饥民就谷六镇。五月丙午,诏 天下有粟之家,供年之外,悉贷饥民。六月庚辰,诏出 太仓粟五十万石,以赈京师及州郡饥民。”

    延昌二年,饥。

    按《魏书世宗本纪》:二年“二月丙辰朔,赈恤京师贫民。 甲戌,以六镇大饥,开仓赈赡。是春,民饥饿死者数万 口。夏四月庚子,以绢十五万匹赈恤河南郡饥民。六 月乙酉,青州民饥,诏使者开仓赈恤。”

    延昌三年,饥。

    按《魏书世宗本纪》:“三年夏四月,青州民饥,辛巳,开仓 赈恤。”

    肃宗熙平元年饥

    按《魏书肃宗本纪》:熙平元年夏四月戊戌,以瀛州民 饥,开仓赈恤。五月丁卯朔,诏曰:“炎旱积辰,苗稼萎悴, 比虽微澍,犹未霑洽。晚种不纳,企望忧劳。在予之责, 思自兢厉。尚书可釐恤狱犴,察其淹枉,简谅轻重,随 事以闻,无使一人怨嗟,增伤和气。土木作役,权皆休 罢,劝农省务,肆力田畴。庶嘉泽近降,丰年可必熙平二年饥。

    按《魏书肃宗本纪》:“二年冬十月,幽冀沧瀛四州大饥, 光州饥敝。”

    神龟元年饥

    按《魏书肃宗本纪》:神龟元年“春正月乙酉,幽州大饥, 民死者三千七百九十九人,诏刺史赵邕开仓赈恤。”

    出帝太昌元年饥

    按:《魏书出帝本纪》:太昌元年五月,“诏西土年饥,百姓 流徙,其有露尸,令所在埋覆。”

    孝静帝天平三年饥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天平三年:“冬十一月戊申,诏遣 使巡检河北流移饥人。”

    天平四年,饥。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北史齐神武本纪》。“四 年二月乙酉。神武以并、肆、汾、建、晋、东雍、南汾、秦、陕九 州霜旱,人饥流散。请所在开仓赈给。”

    文帝大统二年大饥

    按:《北史魏文帝本纪》:“大统二年,关中大饥,人相食,死 者十七八。”

    恭帝四年浙州饥

    按《魏书恭帝本纪》,不载。 按《周书孝闵帝本纪》,元年。 即西魏恭帝四年三月壬子,诏曰:“浙州去岁不登,厥民饥馑, 朕用愍焉。”

    北齐

    武成帝河清三年饥

    按:《北齐书武成本纪》:河清三年,“是岁山东大水,饥死 者不可胜计。诏发赈给,事竟不行。”

    河清四年,年谷不登。

    按:《北史齐武成本纪》:“四年二月壬申,以年谷不登,禁 酤酒。”

    后主武平四年山东饥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齐后主 武平四年,山东饥。是时大兴土木之功于仙都苑,又 起宫于邯郸,穷侈极丽。后宫侍御千馀人,皆宝衣玉 食。逆中气之咎也。”

    武平六年,饥。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七年“春正月壬辰,诏去秋以来, 水潦人饥不自立者,所在付大寺及诸富户,济其性 命。”

    北周

    武帝天和六年饥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元年三月诏:“去秋年谷不登, 民有散亡,家空杼轴。朕每旦恭己,夕惕兢怀。自今正 调以外,无妄征发,庶时俗殷阜,称朕意焉。”

    建德三年饥

    按《周书武帝本纪》:“三年春正月丙子,诏以往岁年谷 不登,民多乏绝,令公私道俗,凡有积贮粟麦者,皆准 口听留,以外尽粜。”

    建德四年,饥。

    按《周书武帝本纪》,“四年,岐宁二州民饥。” 按《邵惠公 颢传》,“颢子导,导子椿,建德初,除岐州刺史。四年,关中 民饥,椿表陈其状,玺书劳慰。”

    文帝开皇十四年饥

    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十四年八月,关中大饥。”

    炀帝大业五年大饥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大业五年,燕、代、 齐、鲁诸郡饥。先是建立东都。制度崇侈。又宗室诸王 多远徙边郡。”

    太宗贞观元年饥

    按《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元年十月丁酉。以岁饥减膳。” 按《五行志》。贞观元年。关内饥。

    贞观二年,饥。

    按《唐书太宗本纪》:“二年三月己巳,遣使巡关内,出金 宝赎饥民鬻子者,还之。”

    按:《旧唐书本纪》:“二年八月,河南、河北大霜,人饥。 贞观八年饥。”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虞世南传》:贞观八年,山 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山东淫雨,江 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 挺狱讼,多所原赦。

    高宗永徽五年大稔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永徽五年大 稔,雒米斛至两钱半,粳米斗至十一文。”

    显庆元年以民饥减膳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庆元年二 月,上封人奏称,“去岁粟麦不登,百姓有食糟糠者。帝 命取所食物视之,惊叹,手诏曰:‘上封人所进食极恶, 情之忧灼。中宵辍寐,永言给足,取愧良深。夫国以人

    为本,人以食为天。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朕临御天下
    考证
    于今七年,每留心庶绩,轸虑农亩,而政道未凝,仁风

    犹缺,致令九年无备,四气有乖。遂使去秋霖滞,便即 罄竭。所以伫西郊而结念,眷东作以劳怀,岂下乏农 夫,上甘珍馔?宜令所司常进之食,三分减二’。”群臣奏 言:“伏见手诏,以近畿诸州百姓少食,特为减膳。去年 虽不善熟,未是大饥。陛下忧劳情深,发使赈给,复为 减膳,在外黎庶,不胜喜庆。”帝曰:“比日亦闻百姓食少, 不谓至是。今所见者,乃非人所食物。朕闻天子以百 姓心为心,岂有见有如此一身独供丰馔!自见此食, 忧叹不能已也!”三月,澍雨,百僚请复常膳;许之。

    总章二年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总章二年,诸州 四十馀饥,关中尢甚。”

    咸亨元年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元年八月庚戌,以谷贵,禁酒, 是岁大饥。”

    咸亨三年,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唐会要》,“三年,关中饥。”

    仪凤三年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三年四月,以 同州饥,沙苑及长春宫并许百姓樵采渔猎。”

    仪凤四年春,东都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调露元年秋关中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永隆元年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隆元年冬,东 都饥。”

    按:《旧唐书本纪》:“永隆元年十一月,洛州饥,减价官粜, 以救饥人。”

    永淳元年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永淳元年六月,大蝗,人相食。” 按 《五行志》,“永淳元年,关中及山南州二十六饥,京师人 相食。”

    按《册府元龟》:“永淳元年正月朔,以年饥受朝贺而不 设会,放雍州诸府兵士于邓、绥等州就谷。”

    弘道元年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永淳二年。 是年改元弘道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每下诏草《仪 注》,以岁饥而止。

    中宗嗣圣四年即武后垂拱三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垂拱三年,天下 饥。”

    嗣圣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饥。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垂拱四年 春二月,山东河南甚饥乏。

    嗣圣十八年。即武后大足元年饥。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大足元年春,河 南诸州饥。”

    神龙二年饥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二年,河北 水,大饥。”

    景龙元年饥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神龙三年。 是年改元景龙夏,山东、河北二十馀州旱,饥、馑、疾疫,死者数 千计。

    景龙二年春,饥。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按《册府元龟》:“二年二月,以河朔诸州多饥乏,命张知 泰巡问赈恤。”

    景龙三年,饥。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饥” 按《册府元龟》:“三年三月制发仓廪赈饥人。”

    睿宗先天二年饥

    按《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先天二年冬,京 师、岐、陇、幽州饥。”

    元宗开元二年饥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张廷圭传》:“开元初,大旱, 关中饥,诏求直言。廷圭上疏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 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 景龙、先天间,凶党构乱,陛下神武,汛埽氛垢,日月所 烛,无不濡泽。明明上帝,宜锡介福。而顷阴阳愆候,九 谷失稔,关辅尤剧。臣思天意,殆以陛下春秋鼎盛,不 崇朝有大功,轻尧、舜而不法,思秦、汉以自高,故昭见 咎异,欲日慎一日,永保天和,是皇天于陛下眷顾深 矣,陛下得不奉若休旨而寅畏哉’!”诚愿约心削志,考 前王之书,敦素朴之道,登端士,放佞人,屏后宫,减外 厩,场无蹴鞠之玩,野绝从禽之乐,促远境,罢县戍,矜 惠穷惸蠲,薄徭赋,去淫巧,捐珠璧。不见可欲,使心不 乱。或谓“天戒不足畏,而上帝凭怒,风雨迷错,荒馑日 甚,则无以济下矣。”或谓“人穷不足恤,而亿兆携离,愁苦昏垫,则无以奉上矣。”斯安危所系,祸福之原,奈何 不察。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年正月,关中饥,下诏曰:‘朕闻诸 《易》曰:‘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不违,况于 人乎?因斯而言,则君事于天,养于人,行月令,顺时物 也。朕以不德,恭膺斯运,静言询政,每用忧劳。属献岁 发春,东风解冻,土膏脉散,草木自乐,而天久不雨,元 元何辜?孰可以授农事,拯彼饥者?岂布德利,施庆惠’” 尚不及与,岂掩骼埋胔?无麛无卵,尚不及欤,岂名山 大川。修祭命祀,尚不及欤。钦若令典,惟增所惧,缅怀 大猷,思补其缺。有司可稽《春令》,以称朕心。其有直谏 昌言,弘益政理者,朕将亲览,罔或隐避。不急之务,一 切停息。见禁囚徒,速令处置。宜从宽大,勿使称冤。本 州本军刺史军将境内,所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 者,并宜祈祭。其有僵尸暴骸,无主收敛者,亦仰埋掩, 量致祭讫,各具状奏闻。应须酒脯,宜用官物。”古者雪 冤妇于东海,问刑人于北寺,则以旱之故,应时如向。 至于山不童,泽不竭,使霈然以降,兴而致之,复何远 也。将达精诚,务修蠲洁,俾幽坎遂性,飞走从宜。则冀 天之爱人,月离于毕,“颙颙之望,感而遂通。布告遐迩, 令知此意。”二月,帝亲虑囚徒,宰臣等奏曰:“陛下亢旱, 亲降德音,减膳彻乐,朝野之人,无任欣感。然食粟之 马,在厩尢多,臣请马料日减其半,回给饥户,则人畜 偕济,免供之乏。”许之。

    开元五年,饥。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五年五月诏: “河南、河北去年不熟,今春亢旱,全无麦苗,所在饥敝, 特异寻常。”

    开元十五年,饥。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五年秋, 河北饥。

    开元十六年,河北饥。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按:《旧唐书食货志》十六年十月敕:“自今岁普熟,谷价 至贱。”按此所载与唐书五行志互异而旧纪作十五年河北饥亦并存之 开元二十年,饥。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卢从愿传》,“从愿,开元十 八年迁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饥,诏为宣抚处置使。 开元二十一年饥。”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裴耀卿传》,“耀卿,字焕之, 开元二十年,迁京兆尹。明年秋,京师饥。”

    开元二十五年,有《年》。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五年九 月戊子敕:“今岁秋苗,远近丰熟。”

    开元二十七年,有《年》。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七年九 月敕:“今岁物已秋成,农郊大稔。岂但京坻之积,有同 水火之饶,宜因丰穰,预为收贮。”

    天宝十四载饥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四载,正月, “岁饥乏。”

    肃宗乾元元年饥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乾元元年 三月辛卯,以岁饥,禁酤酒麦,依常式。”

    按《荒政考略》:肃宗时,百姓残于兵,盗米斗至钱七千, 鬻糠为粮,民行乞食者属路

    乾元三年,饥。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春饥,米斗 钱千五百。”

    代宗广德二年饥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广德二年秋,关 辅饥,米斗千钱。”

    永泰元年饥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泰元年饥,京 师米斗千钱。”

    大历八年大稔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八年,时 京师大稔,谷价骤贱,大麦斗至八钱,粟斗至二十钱。”

    德宗贞元元年饥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贞元元年春,大 饥,东都、河南、河北米斗千钱,死者相枕。”

    按:《旧唐书本纪》:“贞元元年,关东大饥,赋调不入。关中 饥民烝蝗虫而食之。”

    贞元二年,饥。

    按《唐书德宗本纪》,二年正月丙申,诏减御膳之半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麦将登而雨霖,米斗千钱。” 按《旧唐书本纪》,“二年春正月壬辰朔,以岁饥,罢元会 礼。丙申,诏以民饥,御膳之费减半,宫人月共粮米减 一千五百石,飞龙马减半料。”

    按《册府元龟》:二年正月,以关辅荒馑,停朝贺之礼。诏

    曰:“朕以薄德,托居人上,励精思理,期致雍熙。而鉴之
    考证
    不明,百度都缺,伤痍未瘳而征役荐起,流亡既甚而

    赋敛弥繁,人怨上闻,天灾下降,连岁蝗旱,荡无农收。” 贞元十四年,京师及河北饥。

    按《唐书德宗本纪》:“十四年,京师饥。” 按《五行志》:“十四 年,京师及河南饥。”

    贞元十五年,饥。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五年二 月,罢中和节宴会,年凶故也。“癸卯,罢三月群臣宴赏, 岁饥也。”

    贞元十九年,饥。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九年秋,关辅 饥。”

    按:《旧唐书本纪》:“十九年秋七月戊午,以关辅饥,罢吏 部选、礼部贡举。”

    贞元二十年,饥。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二十年二 月丙午朔,罢中和节宴。岁俭也。

    宪宗元和元年有年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食货志》,“宪宗即位之初, 有司以岁丰熟,请畿内和粜。”

    元和七年春,饥。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和八年,广州饥。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和九年,饥。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春,关内饥。 元和十一年饥。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一年,东都陈、 许州饥。”

    按:《旧唐书本纪》:“十一年夏四月丁巳,以徐、宿饥,赈粟 八万石。”

    元和十二年,饥。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二年秋 七月壬辰。“诏以定州饥。募人入粟授官。及减选超资。” 元和十四年饥。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四年七月, “东都留守上言,河南府、汝州百姓饥”,

    穆宗长庆二年江淮饥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按:《旧唐书本纪》:二年十二月癸巳,淮南奏,“和州饥,乌 江百姓杀县令以取官米。”

    敬宗宝历元年大稔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宝历元年,敕 度支于两畿及凤州邠、泾、鄜坊、同华、河中、陕州、河阳 等道,共和籴折籴聚二百万斛,以是岁大稔故也。十 二月戊辰敕:“如闻河东振武今年熟,令博籴米收贮。”

    文宗太和四年饥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河北及太 原饥。”

    按《旧唐书本纪》:“四年秋七月乙酉,太原饥。”

    太和六年,饥。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春,剑南饥。 太和九年饥。”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春饥,河北 尢甚。”

    开成四年饥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温、台、明等 州饥。”

    宣宗大中五年饥

    按《唐书宣宗本纪》,“大中五年十二月,湖南饥。” 按《五 行志》:“大中五年冬,湖南饥。”

    大中六年,饥。

    按《唐书宣宗本纪》,大中六年十一月,淮南饥。 按《五 行志》:六年夏,淮南饥,海陵、高邮民于官河中漉得异 米,号“圣米。”

    大中九年秋,淮南饥。

    按《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懿宗咸通三年饥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咸通三年夏,淮 南、河南饥。”

    咸通九年,饥。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咸通九年秋,江 左及关内饥,东都尢甚。”

    僖宗乾符三年春京师饥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中和二年关内大饥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中和四年,饥。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关内大饥。”

    光启二年大饥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光启二年二月荆襄大饥,米斗三千钱,人相食。”

    光启三年,饥。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扬州大饥, 米斗万钱。”

    昭宗大顺二年饥

    按《唐书昭宗本纪》,“大顺二年春,淮南饥。” 按《五行志》, “大顺二年春,淮南大饥。”

    天祐元年大饥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天祐元年十月, 京师大饥。”

    后唐

    庄宗同光四年饥

    按《五代史庄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同光四年 正月“己卯,明宗奏深、冀诸州县流亡饥馑,户一千四 百。”

    后晋

    高祖天福六年饥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六年四 月,齐、鲁民饥。”

    出帝天福八年大饥

    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八年,天下饥,河南谷价暴加, 人多饥殍。”

    开运元年大饥

    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云云。 按《册府元龟》,开运元 年九月诏曰:“朕虔承顾命,获嗣丕基。常惧颠危,不克 负荷。宵分日昃,罔敢怠荒。夕惕晨兴,每怀祗畏。但以 恩信未著,德教未敷。理道不明,咎征斯至。向者频年 灾沴,稼穑不登。万姓饥荒,道馑相望。上天垂谴,凉德 所招。言念于此,寝食何安。得不省过兴怀,侧身罪己。 载深减损,思召和平,非理费用,一切禁止。”於戏!继圣 承祧,握枢临极,昧于至道,若履春冰。属以天灾流行, 国步多梗,因时致惧,引咎推诚,期于将来,庶几有补。 更赖王公将相,贵戚豪宗,各启乃心,率由兹道,共臻 富庶,以致康宁。凡百臣僚,宜体朕意。

    后周

    太祖广顺元年饥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不载 按陆游《南唐书元宗 本纪》。“保大九年三月。淮南饥。”

    按《十国春秋·楚恭孝王世家》:“保大九年十月,湖南饥, 镐大发仓粟赈之,楚人大悦。”

    世宗显德元年荐饥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陆游《南唐书》保大 十二年。自十一年六月至今年三月。大饥疫。命州县 鬻粥食饿者。

    按《册府元龟》:“显德元年正月乙酉,分命朝臣杜晔等 五人往颍、亳、濮、永城固河口开仓,减价出粜,以济饥 民。”

    显德四年,饥。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四年三 月,命左谏议大夫尹日就于寿州开仓,赈其饥民,又 命供奉官田处岩等于寿州煮粥,以救饥民。”

    显德六年,饥。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六年,濠 州、楚州、和州、寿州饥。”

    按:《文献通考》:“六年,淮南饥。”

    太宗会同四年大稔

    按《辽史太宗本纪》:会同四年“冬十月辛丑,有司奏燕 蓟大熟。”

    圣宗统和四年饥

    按《辽史圣宗本纪》不载。 按《耶律隆运传》:“统和四年, 隆运加守司空,上言西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赋 税,以来流民。从之。”

    统和六年,饥。

    按《辽史圣宗本纪》。六年八月,大同军节度使耶律抹 只奏,“今岁霜旱乏食。” 按《食货志》:六年霜旱灾,民饥。 统和八年饥。

    按《辽史圣宗本纪》:“八年十一月庚寅,以吐谷浑民饥, 赈之。”

    统和二十五年,饥。

    按《辽史圣宗本纪》:二十五年十二月“己酉,赈饶州饥 民。”

    统和二十八年,饥。

    按,《辽史圣宗本纪》:二十八年八月“戊申,赈平州饥民。”

    开泰元年饥

    按《辽史圣宗本纪》:开泰元年十二月“壬申,赈奉圣州 饥民。”

    开泰六年,饥。

    按《辽史圣宗本纪》:“六年十月丁卯,南京路饥,挽云、应、 朔、弘等州粟赈之。”

    开泰七年饥按《辽史圣宗本纪》,七年夏四月“丙寅。赈川饶二州饥。 辛未,赈中京贫乏。”

    太平五年岁丰

    按《辽史圣宗本纪》:“太平五年,燕民以年谷丰熟,车驾 临幸,争以土物来献。上礼高年,惠鳏寡,赐酺饮。至夕, 六街灯火如昼,士庶嬉游,上亦微行观之。”

    太平九年,饥。

    按《辽史圣宗本纪》:“九年八月,燕仍岁大饥。”

    兴宗景福元年岁丰

    按《辽史兴宗本纪》:景福元年:“秋七月庚戌,蓟州民饥。 乙卯,以比岁丰稔,罢给东京统军司粮。冬十月丁卯, 赈黄龙府饥民。”

    重熙十二年岁俭

    按,《辽史兴宗本纪》:“重熙十二年十一月,上京岁俭。”

    道宗清宁四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不载。 按耶律独《传》《独》。为宁 远军节度使。东路饥,奏赈之。

    《清宁》十年岁熟。

    按《辽史道宗本纪》:“十年,南京、西京大熟。”

    咸雍四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咸雍四年:“春正月辛卯,遣使赈西 京饥民。三月甲申,赈应州饥民。庚寅,赈朔州饥民。 咸雍七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七年十一月己丑,赈饶州饥民。是 岁,寿州斗粟六钱。”

    咸雍八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咸雍八年二月“戊辰,岁饥,免武安 州租税,赈恩、蔚、顺、惠等州饥民。夏四月壬子,赈义、饶 二州民。六月甲寅,赈易州贫民。己未,赈中京。甲子,赈 中兴府。七月丙申,赈饶州饥民。”

    太康元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太康元年,“云州饥,平州饥,平、滦二 州饥,南州饥。”

    太康二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二年,黄龙府饥,南京路饥。”

    太康三年,中京饥,南京熟。

    按《辽史道宗本纪》:“三年三月辛卯,中京饥,罢巡幸。是 岁南京大熟。”

    太康四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四年春正月甲午,赈东京饥。”

    太安三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太安三年二月,中京饥。夏四月,义 州饥。”

    太安四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四年三月,上京及平、锦、来三州饥。 太安八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八年冬十月,西北路饥。”

    寿隆五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寿隆五年冬十月,辽州饥。”

    寿隆六年,饥。

    按《辽史道宗本纪》:“六年冬十月,平州饥。”

    天祚帝乾统十年饥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乾统十年,是岁大饥。”

    天庆八年大饥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天庆八年十二月,山前诸路大 饥,干显、宜锦、兴中等路,斗粟直数缣,民削榆皮食之, 既而人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