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皇极典 第二百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二百十四卷
明伦汇编 皇极典 第二百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二百十四卷目录

     纪元部纪事

     纪元部杂录

    皇极典第二百十四卷

    纪元部纪事

    《后汉书公孙述传》:“天凤中,述为导江卒正,居临卭。更 始立,述使人诈称汉使者自东方来,假述辅汉将军、 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述威震益都,功曹李熊说 述,宜改名号,以镇百姓。述曰:‘吾亦虑之,公言起我’。”于 是自立为蜀王,都益都。建武元年四月,自立为天子, 号成家,建元曰龙兴元年。

    《光武帝本纪》:“中元元年六月,有赤草生于水崖,郡国 频上甘露。群臣奏言,地祇灵应,而朱草萌生。孝宣帝 每有嘉瑞,辄以改元。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列为年纪, 盖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是以化致升平,称为中兴。 今天下清宁,灵物仍降。陛下情存损挹,推而不居,岂 可使祥符显庆,没而无闻?宜令太史撰集,以传来世。” 帝不纳,每自谦无德。

    《吴志孙权传》建安二十五年:“四月,权自公安都鄂,改 名武昌。十一月,策封为吴王。黄武元年九月,权遂改 元。”

    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夏四月,夏口 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南郊,即皇帝位,大赦,改 年。

    三年春二月,《由拳》野稻自生,改为《禾兴县》。冬十月,会 稽南始平言嘉禾生。十二月丁卯,大赦。改明年为“嘉 禾元年。”

    《魏志明帝本纪》景初元年:“秋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燕 王,置百官,称绍汉元年。”

    《吴志孙权传》赤乌元年:“‘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见,有司 奏言,麒麟者太平之应,宜改年号。诏曰,间者赤乌集 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 乌为元’。群臣奏曰,昔武王伐纣,有赤乌之祥,君臣观 之,遂有天下。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太平元年冬 十月己酉,大赦改元。”

    《孙休传》:“孙亮废,百僚以乘舆法驾迎休,丞相奉玺符, 休三让,群臣三请,休就乘舆,百官陪位,即日御正殿, 大赦,改元永安。”

    《孙皓传》:“孙休立,封皓为乌程侯。休薨,太后迎立皓,改 元元兴。”

    甘露元年夏四月,蒋陵言甘露降,于是改元,大赦。 宝鼎元年八月,所在言得大鼎,于是改年,大赦。 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瑾为太子。冬十月,改年,大赦。 三年,西宛言《凤皇集》,改明年为凤皇元年。

    天册元年,吴郡言“掘地得银。长一尺广三分,刻上年 月字”,于是大赦改年。

    天玺元年,吴郡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壅塞,今更开 通。长老相传,“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又于湖 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馀,刻上 作“皇帝”字。于是改年,大赦。秋八月,鄱阳言历阳山石 文理成,字凡二十,云“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 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吴兴阳羡山有空石,长十馀 丈,名曰“石室”,在所表为大瑞。乃遣司徒董朝、兼太常 周处至阳羡县封禅国山。明年,改元天纪,大赦,以协 《石文》。

    《晋书杨骏传》:骏暗于古义,动违旧典。武帝崩,未逾年 而改元,议者咸以为违。《春秋》逾年书即位之义,朝廷 惜于前失,令史官没之。明年正月复改年。

    《张昌传》:“太安二年,昌于安陆县石岩山屯聚,据有江 夏,造妖言,云当有圣人出。山都县吏丘沈遇于江夏, 昌名之为圣人,盛车服出迎之,立为天子,置百官。沈 易姓名为刘尼,称汉后,以昌为相国,昌兄味为车骑 将军,弟放广武将军,各领兵于石岩中作宫殿。又于 岩上织竹为鸟形,衣以五彩,聚肉于其傍,众鸟群集”, 诈云凤凰降。又言“珠袍、玉玺、铁券、金鼓,自然而至。”乃 下赦书,建元神凤,郊祀服色,依汉故事。

    《刘元海载记》:“永兴元年,元海僭即汉王位,赦其境内, 年号元熙。”

    永嘉二年,元海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凤。 元海迁都平阳,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盖王 莽时玺也。得者因增“泉海光”三字,元海以为己瑞,大 赦境内,改年河瑞。

    《刘聪载记》:“聪,元海第四子。元海即大单于位,拜鹿蠡 王。既杀其兄和,群臣劝即尊位。于是以永嘉四年僭

    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年光兴
    考证
    刘曜围洛阳,时城内饥甚,人皆相食,百官分散,莫有

    固志。宣阳门陷,曜迁帝及惠帝、羊后传国六玺于平 阳。聪大赦,改年嘉平。”

    刘聪以其太庙新成,大赦境内,改年建元。

    刘曜陷长安外城,愍帝使侍中宋敞送笺于曜,帝肉 袒牵羊,舆榇衔璧出降。及至平阳,聪以帝为光禄大 夫、怀安侯,使粲告于太庙,大赦境内,改年麟嘉。 刘聪子粲太兴元年,聪死,粲嗣伪位,大赦境内,改元 《汉昌》。

    《刘曜载记》:“曜,元海之族子。太兴元年,僭即皇帝位,大 赦境内,改元光初。”

    《石勒载记》:“太兴二年,勒伪称赵王,赦殊死以下,大酺 七日。”依《春秋列国》。汉初,侯王每世称元,改称赵王元 年。

    茌平令师欢获黑兔,献之于勒。程遐等以为“勒龙飞 革命之祥,于晋以水承金。兔,阴精之兽,黑为水色。此 示殿下宜速副天人之望也。”于是大赦,以咸和三年 改年曰太和。

    石勒群臣议,以“勒功业既盛,祥符并萃,宜时革徽号 以答乾坤之望。”于是石季龙等奉皇帝玺绶,上尊号 于勒。勒乃以咸和五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 曰《建平》。

    石弘,勒第二子。勒僭位,立为太子。徐光曰:“皇太子仁 孝温恭,中山王雄暴多诈,宜渐夺中山王威权。”程遐 又言于勒曰:“中山王自陛下之外,视之蔑如,宜早除 之。”勒竟不从。勒死,季龙执弘使,临轩,命收程遐、徐光 下廷尉,召其子邃率兵入宿卫,文武靡不奔散。弘大 惧,让位于季龙。季龙曰:“君薨而世子立,臣安敢乱之!” 弘泣而固让。季龙怒曰:“若其不堪,天下自当有大议, 何足预论!”遂以咸和七年逼立之,改年曰延熙。 石季龙名虎《载记》:咸康元年,季龙废勒子弘。群臣已下 劝其称尊号,季龙下书曰:“王室多难,海阳自弃,四重 业重,故俛从推逼。朕闻道合乾坤者称皇,德协人神 者称帝,帝皇之号,非所敢闻。且可称居摄赵天王,以 副天人之望。”于是赦其境内,改年曰建武。

    季龙以永和五年僭即皇帝位干南郊,大赦境内,建 元曰:《大宁》。

    《后赵录》石鉴遵之兄虎第三子也。初封义阳王,杀遵 自立,年号青龙,大赦殊死已下。

    石闵虎之养孙封修成侯晋永和六年闵既杀鉴司 徒申锺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共上尊号闵固让。尚 书胡睦进曰:“陛下圣德应天宜登大位晋氏衰微远 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一四海乎!”闵曰:“胡尚书之 言可谓识机知命矣。”于是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 境内殊死已下改元曰:永兴。

    《石闵》杀鉴,僭位《新兴王》祗。按石祇季龙族子闻鉴死,僭称尊 号于襄国,改元《永宁》。

    《晋书慕容俊载记》:俊遣慕容评率骑一万攻邺,寻而 评克邺城,送冉闵妻子寮属及其文物于中山。先是, 蒋干以传国玺送于建邺,俊欲神其事业,言历运在 己,乃诈云闵妻得之以献,赐号曰奉玺君。因以永和 八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建元曰“元玺。”

    升平元年,慕容㒞立次子𬀩为皇太子,赦其境内,改 元曰《光寿》。

    《慕容𬀩载记》:“𬀩初封中山王,寻立为太子,升平四年, 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曰建熙。”

    《苻坚载记》:慕容𬀩密遣使者谓泓曰:“今秦数已终,长 安怪异特甚,当不复能久立。吾既笼中之人,必无还 理。昔不能保守宗庙,致令毁丧。若斯,吾罪人也,不足 复顾。吾之存亡,社稷不轻,勉建大业,以兴复为务。听 吾死问汝,便即尊位。”泓进向长安,改年曰燕兴。 慕容冲僭称尊号于阿房,改年更始。

    《苻健载记》。“健以永和七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境内 死罪,建元皇始。”

    《苻生载记》:“生健第三子也。立为太子。健卒,僭即皇帝 位,大赦境内,改年寿光。时永和十三年也。”

    《苻坚载记》:坚以升平元年僭称“大秦天王,赦其境内, 改元曰永兴。”

    苻坚起明堂,缮南北郊。郊祀其祖洪以配天,宗祀其 伯健于明堂,以配上帝。南游霸陵,酣饮极欢,命群臣 赋诗,大赦,改元曰甘露。兴宁三年,又改元为建元。 《苻丕载记》:“丕,坚之长庶子。太元十年,僭即皇帝位,大 赦境内,改元曰太安。”

    《苻登载记》:“登,坚之族孙。以太元十一年僭即皇帝位, 大赦境内,改元曰太初。”

    《姚苌载记》:“苌,弋仲第二十四子。太元九年,自称大将 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境内,年号白雀。”

    太元十一年,苌僭即皇帝位于长安,大赦,改元曰《建 初》。

    《姚兴载记》:“兴,苌之长子。太元十九年,僭即帝位于槐 里,大赦境内,改元曰皇初《后秦录》:“姚兴弘始元年九月,兴以日月薄蚀,灾眚屡 见,降号称王,下书令群公卿士将牧守宰各降一等。 于是太尉赵公旻等五十三人上疏谏曰:‘伏惟陛下 勋格皇天,功济四海,威灵振于殊域,声教讫于遐方。 虽成汤之隆殷基,武王之崇周业,未足比谕。方当廓 靖江、吴,告成中岳,岂宜过垂冲损,违皇天之眷命乎’!” 兴曰:“殷汤、夏禹德冠百王,然犹顺守谦冲,未居崇极, 况朕寡昧,安可以处之哉!”乃遣旻告于社稷宗庙,大 赦,改元弘始。

    《晋书姚泓载记》:“泓,兴之长子。义熙十二年僭即帝位, 大赦殊死已下,改元永和。”

    《李特载记》:“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 诸军事、大将军、大都督,改年建初,赦其境内。”

    《李雄载记》:“雄,特第三子也。永兴元年,僭称成都王,赦 其境内,建元为建兴。”

    范长生自山西乘素舆诣成都,雄迎之于门,执版延 坐,拜丞相,尊曰“范贤。”长生劝雄称尊号,雄于是僭即 帝位,赦其境内,改年曰太武。

    《蜀录》:“李雄晏平元年六月,范长生劝雄称尊号,雄于 是以晋光熙元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殊死以下, 改元晏平,国号大成。”按华阳国志作国号太武晋书载记作改年曰太武 《晋书李雄载记》:“巴郡乱,李骧攻涪,陷之,执梓潼太守 谯登。遂乘胜进军,讨文硕,害之。雄大悦,赦其境内,改 元曰玉衡。”

    《李期载记》:期,雄第四子也。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 元玉恒。

    《李寿载记》:“寿,骧之子也。咸康四年僭即伪位,赦其境 内,改元为汉兴。”

    《李势载记》:“势,寿之长子也。嗣伪位,赦其境内,改元曰 太和。”及势既诛李弈,大赦境内,改年嘉宁。

    《蜀录》:“李洪,广汉人。聚流民数千,入定陵作乱,自称李 势子。太和中,因刺史刘季连失于抚绥,巴西人赵续 伯、蜀人李金银等共推洪为主,言当以圣道王年号 凤凰。”

    《魏书僭晋司马睿传》:中书监庾冰废衍子千龄,立其 弟岳,改年曰建元。初,岳之立,当改元。庾冰立号,而晋 初已有改作,又如之,乃为建元。顷之,或告冰曰:“‘子作 年号,乃不视谶也。谶云:‘建元之末丘山崩’。丘山,岳也’。 冰瞿然,久而叹曰:‘如有吉凶,岂改易所能救乎’?”遂不 复改。

    司马聃改年曰升平衍子丕号年隆和时谣曰:“升平 不满斗隆和那得久改为兴宁”又谣曰:“虽复改兴宁 亦自无聊生”丕死。

    《晋书吕光载记》:“光闻苻坚为姚苌所害,奋怒哀号,三 军缟素,大临于城南,伪谥坚曰文昭皇帝。光于是大 赦境内,建元曰太安,自称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 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凉州牧、 酒泉公。”

    麟见金泽县,百兽从之。光以为己瑞,以孝武太元十 四年僭即三河王位,置百官,自丞郎已下,赦其境内, 年号“麟嘉。”

    吕光以太元二十一年僭即天王位大赦境内改年 龙飞。

    《吕纂载记》:“纂,光之庶长子也。隆安四年,僭即天王位, 大赦境内,改元为咸宁。”

    《吕隆载记》:隆,光弟宝之子也。超既杀纂,让位于隆,隆 有难色。超曰:“今犹乘龙上天,岂可中下。”隆以安帝元 兴元年,遂僭即天王位。超先以番禾得小鼎,以为神 瑞,大赦,改元为神鼎。

    《慕容垂载记》:“垂引兵至荥阳,以太元八年自称大将 军、大都督、燕王,承制行事,建元曰燕元。”

    垂定都中山,群僚劝即尊号,具典仪,修郊燎之礼,垂 从之。太元十一年,僭即位,赦其境内,改元曰建兴。 慕容宝《载记》:“宝,垂之第四子也。垂死,宝嗣伪位,大赦 境内,改元为永康。”

    《慕容盛载记》:“盛宝之庶长子也。谦揖自卑,不称尊号。 以长乐王称制,赦其境内,改元曰建平。”

    盛僭即尊位,大赦殊死已下。盛幽州刺史慕容豪、尚 书左仆射张通、昌黎尹张顺谋叛,盛皆诛之,改年为 长乐。

    《慕容熙载记》:熙,垂之少子也。盛死,太后丁氏迎熙入 宫,群臣劝进,熙遂僭即尊位,赦殊死已下,改元曰“光 始。”

    《慕容云载记》云“宝之养子也。祖父自云高阳氏之苗 裔,以高为氏。即天王位,复姓高氏,大赦境内,殊死已 下,改元曰正始。”

    《乞伏国仁载记》:“国仁以孝武太元十年自称大都督、 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建元曰建义。”

    《乞伏干归载记》:“干归,国仁弟也。国仁死,其群臣咸以 国仁之子公府冲幼,宜立长君,乃推干归为大都督、

    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赦其境内,改元曰太初
    考证
    干归群下劝干归即大位,干归从之,以义熙三年僭

    称秦王,赦其境内,改元更始。”

    《乞伏炽磐载记》:“炽磐,干归长子也。干归死,义熙六年, 炽磐袭伪位,大赦,改元曰永康。”

    元熙元年,炽磐立其第二子慕末为太子,大赦境内, 改元曰《建弘》。

    《西秦录》:“伏乞暮。”一作慕末,炽磐第二子也。以元熙元年 立为太子,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炽磐卒 暮末即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弘。一作洪

    《冯跋载记》:“跋长乐信都人。太元二十年,僭称天王于 昌黎,赦其境内,建元曰太平。”

    《北燕录》:冯弘,跋之季弟。太平元年,进位征北大将军, 寻封中山公。跋死,僭即天王位。太兴元年春正月壬 子朔,“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太兴。文武百官叩门 入者,迁级二等。”

    秃发乌孤《载记》。“隆安元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 于、西平王,赦其境内,年号太初。”

    秃发利鹿孤《载记》:利鹿孤以隆安三年即伪位,既逾 年,赦其境内,改元曰建和。

    《秃发傉檀载记》:傉檀以元兴元年僭号凉王,迁于乐 都,改元曰弘昌。

    傉檀僭即凉王位,赦其境内,改年为嘉平。 《慕容德载记》:“德皝之少子,入广固,僭即皇帝位于南 郊,大赦,改元为建平。”

    《慕容超载记》:超,德兄北海王纳之子。义熙元年僭嗣 伪位,大赦境内,改元曰太上。

    《桓元传》:“元兴初,元矫诏加己总百揆,侍中、假黄钺、羽 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 人,甲仗二百人上殿。大赦,改元为大亨。元兴二年,篡 位,元初出伪诏,改年为建始。”右丞王悠之曰:“建始,赵 王伦伪号也。又改为永始。”复是王莽始执权之岁,其 兆号不祥,冥符僭逆如此。

    《宋书五行志》:“桓元初改年为大亨,遐迩讙言曰二月 了,故义谋以仲春发也。”

    《晋书凉武昭王传》:“武昭王讳皓,字元盛,陇西成纪人, 姓李氏。隆安四年,晋昌太守唐瑶移檄六郡,推元盛 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元 盛乃赦其境内,建年为庚子。”

    义熙元年,元盛改元为建初,遣舍人黄始、梁兴间行 奉表诣阙曰:“昔在《春秋》,诸侯宗周,国皆称元,以布时 令。今天台邈远,正朔未加,发号施令,无以纪数。辄年 冠建初,以崇国宪。冀仗宠灵,全制一方,使义诚著于 所天,元风扇于九壤。殉命灰身,陨越慷慨。”

    《西凉录》:“李歆,皓第二子也,为抚军将军。皓死,左长史 宋繇等上为大都督、大将军、领护羌校尉、凉州牧、凉 公,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嘉兴。”

    李恂,皓第六子也。为炖煌太守。歆为沮渠蒙逊所杀, 恂自炖煌奔于北山。郡人宋承、张弘等以恂在郡有 惠政,密信招恂,恂遂率千骑入于炖煌。承等推恂为 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

    《沮渠蒙逊载记》:“蒙逊推吕光建康太守段业为使持 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吕光龙飞 二年为神玺元年。

    《北凉录》:“段业天玺元年春二月,业僭称凉王,赦其境 内,改元天玺。”

    《晋书沮渠蒙逊载记》:“隆安五年,梁中庸房晷、田昂等 推蒙逊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梁州牧、张掖公,赦 其境内,改元永安。”按改元永安白帖作永和北凉录亦作永安 蒙逊迁于姑臧,以义熙八年僭即河西王位,大赦境 内,改元《元始》。

    《北凉录》:“承元元年夏六月,蒙逊遣兵伐西秦。时乞伏 炽磐死,暮末即位,遣使诣蒙逊,许归成都,以求和亲。 蒙逊遣使入西秦,吊祭暮末,厚资成都,遣将军王伐 送之。蒙逊犹疑之,执伐以归。既而遣还,并遗暮末甚 厚。于是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承元。”

    义和元年夏六月,赫连定畏魏之逼,拥秦民十馀万 口,自冶城济河,欲击蒙逊而夺其地。定济未半,吐谷 浑王慕璝袭击败之,执定以归。于是蒙逊大赦境内 殊死已下,改元义和。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义熙二年,勃勃僭称天王大单 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升。”

    《夏录》:“赫连勃勃凤翔元年春三月,大赦境内殊死已 下,改元凤翔。”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赫连昌攻朱龄石及龙骧将军 王敬于潼关之曹公故垒,克之,执龄石及敬送于长 安。群臣乃劝进,勃勃曰:“朕无拨乱之才,不能弘济兆 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不 知何以谢责?当年垂之来叶,将明扬仄陋,以王位让 之,然后归老朔方,琴书卒岁。皇帝之号,岂薄德所膺?” 群臣固请,乃许之。于是为坛于灞上,僭即皇帝位,赦 其境内,改元为《昌武勃勃》以宫殿大成,赦其境内,又改元曰《真兴》。

    《夏录》“赫连昌勃勃之第三子也。真兴三年秋八月勃 勃死昌即伪位于永安殿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 承光。”一作永光

    赫连定,勃勃之第五子也。凤翔元年,封平原公,既而 进爵为王。昌为魏所败,定遂收其馀众数万,还据平 凉,遂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承光四年 为“胜光元年。”

    《宋书逆劭传》:“劭即伪位,为书曰:‘徐湛之、江湛弑逆无 状,吾勒兵入殿,已无所及,号惋崩衄,肝心破裂。今罪 人斯得,元凶克殄。可大赦天下,改元嘉三十年为太 初元年。文武并赐位二等,诸科一依丁卯初,使萧斌 作诏,斌辞以不文,乃使侍中王僧绰为之使,改元为 太初。斌曰:‘旧逾年改元’。劭以问僧绰,僧绰曰:‘晋惠帝 即位,便改号劭,喜而从之’’。”

    《南史宋孝武帝本纪》:“大明七年十一月癸巳,祀梁山, 大阅水师于中江,有白雀二,集华盖。有司奏改元为 神雀,诏不许。”

    《宋书邓琬传》,“晋安王子勋,泰始二年正月七日,即位 于寻阳城,改景和二年为义嘉元年。”

    《述异记》:“鄱阳郡民鲜于琛,服食修道法,尝入山采药, 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琛先与妻 别室,望琛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 其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愿元年。”

    《梁书武陵王纪传》,纪封为武陵王。初,天监中,震太阳 门成字曰:“绍宗梁位唯武王。”解者以为武王者,武陵 王也,于是朝野属意。高祖崩后,纪僭号于蜀,改年曰 天正。

    《临贺王正德传》:“正德字公和,临川靖惠王第三子也。 少粗险,不拘礼节。初高祖未有男,养之为子。及高祖 践极,便希储贰,后立昭明太子,封正德为西丰侯,中 大通四年为侍中抚军将军,置佐史,封临贺郡王,又 加左卫将军。而凶暴日甚,招聚亡命。侯景知其有奸 心,乃密令诱说,厚相要结。及景至江,正德潜运空舫”, 诈称“迎荻”,以济景焉。朝廷未知其谋,犹遣正德守朱 雀航。景至,正德乃引军与景俱进。景推正德为天子, 改年为正平元年。

    《侯景传》:太清二年十一月,景立萧正德为帝,即伪位 于仪贤堂,改年曰正平。初,童谣有“正平”之言,故立号 以应之。

    大宝二年,景迎豫章王栋即皇帝位。景矫萧诏禅位 于己。于是南郊,柴燎于天,升坛受禅,文物并依旧仪。 以轜车床载鼓吹,橐驼负牺牲,辇上置筌蹄垂脚坐。 景所带剑、水精标无故堕落,手自拾之。将登坛,有兔 自前而走,俄失所在。又白虹贯日,景还升太极前殿, 大赦,改元为太始元年。

    《南史梁简文帝本纪》,帝初即位,制年号,将曰“文明,以 外制强臣。”取《周易》“内文明而外柔顺”之义。恐贼觉,乃 改为“大宝。”

    《昭明太子统传》:“统长子欢,封豫章郡王。欢子栋,字元 吉。及简文帝见废,侯景奉以为主。栋方与妃张氏锄 葵,而法驾奄至,栋惊不知所为,泣而升辇。及即位,年 号天正。”

    《魏书太武帝本纪》:正平二年“三月甲寅,帝崩于永安 宫。中常侍宗爱矫皇后令,迎南安王余入而立之,大 赦,改元为永平。”

    《京兆王愉传》:“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愉贪纵不 法,世宗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愉怀愧恨,在州谋 逆,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 示高肇谋杀害主上。于是遂为坛于信都之南,柴燎 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

    《济阴王小新成传》:“丽字宝掌,位兼宗正卿,右卫将军。 时秦州屠各王法智推州主簿吕苟儿为主,号建明 元年,置立百官,攻逼州郡。泾州人陈瞻亦聚众自称 王,号圣明元年。诏以丽为使持节都督秦州诸军事, 讨苟儿。丽击走之。”

    《孝明帝本纪》:正光五年“三月,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 聚众反,杀镇将,号真王元年。”

    孝昌元年春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反,自 称宋王,号年天启。八月,柔元镇人杜洛周率众反于 上谷,号“年真王”,攻没郡县。

    二年春正月,五原降户鲜于修礼反于定州,号鲁兴 元年。九月辛亥,葛荣败都督广阳王渊、章武王融于 博野白牛逻,融殁于阵。荣自称天子,号曰“齐国”,年称 广安。

    三年秋七月,陈郡民刘获、郑辩反于西华,号年《天授》, 州军讨平之。

    《萧宝夤传》:“秦州人薛珍、刘庆、杜迁等反,执刺史李彦 推,莫折大提为首,自称秦王。大提寻死,其第四子念 生窃号天子,改年曰天建。”

    宝夤杀都督南平王仲冏,遂反,僭举大号,赦其部内称“隆绪元年。”

    《孝庄帝本纪》:建义元年“六月,北府主簿河间邢杲,率 河北流民十馀万户反于青州之北海,自署汉王,号 年天统。”

    《北海王详传》:“详子颢,以葛荣南侵,尔朱纵害,率左右 奔于萧衍。衍遂以颢为魏主,假之兵将,令其北入。永 安二年四月,于梁国城南,登坛燔燎,号孝基元年,克 行台杨昱于荥阳。尔朱世隆自虎牢走退,庄帝北幸, 颢遂入洛,改称建武元年。”

    《北齐书萧明传》:“天保六年,梁元帝为西魏所灭,显祖 诏立明为梁主,送明入建邺,遂称尊号,改承圣四年 为天成元年。明死,显祖纳萧庄主梁祀。九年二月,自 湓城济江,三月即帝位于郢州,年号天启。”

    《神武帝本纪》:“孝昌中,山胡刘蠡升自称天子,年号神 嘉,居云阳谷西土。”

    天平三年九月辛亥,汾州胡王迢触《曹贰龙》聚众反, 署立百官,年号“平都。”

    《安德王延宗传》:延宗,文襄第五子,为并州刺史,总山 山西兵事。后主奔邺,延宗在并,将率咸请,延宗曰:“王 若不作天子,诸人实不能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即皇 帝位。下诏曰:“武平孱弱,政由宦竖,衅结萧墙,盗起疆 场,斩关夜遁,莫知所之。则我高祖之业,将坠于地。王 公卿士,猥见推逼,今便祗承宝位,可大赦天下,改武” 平七年为“《德昌》元年。”

    《范阳王绍义传》:“绍义,文宣第二子。周将宇文神举军 逼马邑,绍义奔突厥。高宝宁在营州,表上尊号,绍义 遂即皇帝位,称武平元年。”

    《隋书五行志》:“武平七年,后主为周师所败,走至邺,自 称太上皇,传位于太子恒,改元隆化。时人离合其字 曰‘降死,竟降周而死’。”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主萧岿离合其字为“宇文亡 日。”其六月帝崩。

    宣帝在东宫时,不修法度,武帝数挞之。及嗣位,摸其 痕而大骂曰:“死晚也!”年又改元为大象,萧岿离合其 字曰“天子冢”,明年而帝崩。

    开皇初,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江陵父老相谓曰:“‘运 之为字,军走也。吾君当为军所走乎?”其后琮朝京师, 而被拘留不反,其叔父岩掠居人以叛,梁国遂废。 炀帝即位,号年曰大业。识者恶之,曰:“于’字离合,为大 苦来也。”寻而天下丧乱,率土遭荼炭之酷。

    《唐书朱粲传》,“大业中,粲从军伐贼长白山,亡命去为 盗,号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众十万,渡淮屠竟陵、 沔阳,转剽山南,所至残戮无遗,唯僭号楚帝,建元为 昌达。”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九年十二月丁亥,扶风向海明 举兵作乱,称皇帝,建元白乌。”

    十年五月庚申,延安人刘《迦论》举兵反,自称皇王,建 元“大世。”

    十一年冬十月,东海贼帅《李子通》拥众度辽,自号“楚 王”,建元明政。

    十二年十二月癸未,鄱阳贼操天成举兵反,自号《元 兴王》,建元始兴。

    《唐书林士弘传》:“士弘,饶州鄱阳人。隋季,与乡人操师 乞起为盗,大业十二年,据豫章,以士弘为大将军。隋 遣治书侍御史刘子翊讨贼,射杀师乞,而士弘收其 众,复战彭蠡,子翊败死之。遂大振,众十馀万,据虔州, 自号南越王,俄僭号楚,称皇帝,建元为太平。”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十三年“夏四月癸未,金城校尉 薛举率众反,自称西秦霸王,建元秦兴,攻陷陇右诸 郡。秋七月,武威人李轨举兵反,攻陷河西诸郡,自称 凉王,建元安乐。”

    《唐书李密传》:“隋大业十三年,密以千人自罗口拔兴 洛仓据之,建号魏公,巩南设坛场,即位改元永平。” 《刘武周传》:“隋大业十三年,武周得兵万馀,遣使附突 厥。武周袭破楼烦,攻得定襄,突厥以狼头纛立武周 为定杨可汗,僭称皇帝,建元天兴。”

    《窦建德传》:建德自称将军,隋郡县吏多以地归之,势 益张,兵至十馀万。大业十三年正月,自立为长乐王。 十四年,更号夏王。建元丁丑,署官属分治郡县。七月, 建德始都乐寿,号金城宫,备百官。准开皇故事,冬至 大会僚吏,有五大鸟集其宫,群鸟从之。又宗城人献 元圭一,景城丞孔德绍曰:“昔天以是授禹,今瑞与之 侔,国宜称夏。”建德然之。改元五凤。武德元年,越王侗 封为夏王,遂号大夏。

    《李子和传》:子和,同州蒲城人,本郭氏,为隋左翊卫,以 罪徙榆林。大业末,郡饥,子和与死士十八人,执丞王 才,数以不恤下,斩之,开仓赈穷乏。自号永乐王,建元 丑平。

    《梁师都传》:“师都,夏州朔方人,为郡豪姓。大业末,结徒 为盗,杀郡丞唐世宗,据郡称大丞相,联兵突厥,与隋 将张世隆战,败之,因略定雕阴、弘化、延安,自为梁国僭皇帝位,祭天于城南,坎地瘗玉,得印以为瑞,建元 永隆。”

    《隋书恭帝本纪》:义宁元年“十二月丁亥,桂阳人曹武 彻举兵反,建元通圣。”

    《唐书萧铣传》:“铣自称梁王,有异鸟至建元为鸣凤。义 宁二年,僭称皇帝。”

    《高开道传》:“武德元年,开道陷渔阳郡有之,有铠马数 千,众万人,自号燕王。先是怀戎浮屠高昙晟因县令 具供,与其徒袭杀令,伪号大乘皇帝。以尼静宣为耶 输皇后,建元法轮,遣使约开道为兄弟,封齐王。开道 引众从之。居三月,杀昙晟,并其众,复称燕王,建元,署 置百官。”

    《李轨传》:“武德元年,高祖诏鸿胪少卿张俟德持节册 拜轨凉王、凉州总管,给羽葆鼓吹一部。轨僭帝号,建 元安乐。”

    《王世充传》:“武德二年四月,世充矫越王侗策禅位,幽 侗于含凉殿,更衮冕,即正殿,僭位,建元开明。”

    《沈法兴传》:“武德二年,法兴称梁王,建元为延康。” 《刘黑闼传》:“武德五年,黑闼陷相州,号汉东王,建元天 造。”

    《懿德太子传》:“懿德太子重润,本名重照,避武后讳改 焉。帝为皇太子时,生东宫,高宗喜甚,乳月满,为大赦 天下,改元永淳。”

    《谯王重福传》:“谯王重福,高宗时王唐昌郡,徙封平恩, 长安末乃进王。神龙初,韦庶人谮与张易之兄弟陷 重润,贬濮州员外刺史,徙合、均二州,不领事。景龙三 年,中宗亲郊,赦天下,十恶者咸宥,流人得还,重福不 得归。自陈苍生皆自新,而一子摈弃,皇天平分,固若 此乎?”不报。韦后得政,诏左屯卫大将军赵承恩、薛思 简以兵护守。睿宗立,徙集州,未行,洛阳男子张灵均 说重福曰:“大王居嫡长,当为天子,相王虽平大难,安 可越居大位!昔汉诛诸吕,乃东迎代王,今百官士庶 皆愿王来,王若阴幸东都,杀留守,拥兵西据,徇河南、 河北,天下可图也。”重福又遣灵均与其党郑愔计,愔 亦密招重福为天子,预尊睿宗为皇《季叔重茂皇太 弟制》称“中元克复元年。”

    《高力士传》:先天中,帝幸蜀,闻肃宗即位,喜曰:“吾儿应 天顺人,改元至德,不忘孝乎,尚何忧?力士曰,两京失 守,生人流亡,河南汉北为战区,天下痛心而地陛下以 为何忧?臣不敢闻。”

    《传信记》上于弘农古函谷关得宝符,白石篆文,正成 “乘”字。识者解之云:“乘者四十八年得宝之时,天下言 之曰得宝,弘农得宝耶。”于今唱之。得宝之年,遂改天 宝也。

    《嘉话录》:李泌谓德宗曰:“陛下天宝元年生,向外言改 年之由,或以弘农得宝,此乃谬也。以陛下此年降诞, 故元宗皇帝以天降至宝,因改年号为天宝也。”圣颜 大悦。

    《唐书安禄山传》:“禄山反,僭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 圣武。至德二载,禄山死,子庆绪袭伪位,改载初元年。 广平王俶率师东讨,庆绪败走邺,改元天和。”

    《史思明传》:“乾元二年正月,思明僭称大圣周王,建元 应天。夏四月,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自称应天皇帝。 史朝义缢杀思明,乃即位,建元显圣。”

    《朱泚传》:泚僭即皇帝位于宣政殿,号大秦,建元应天。 兴元元年,泚更号汉,改元“天皇。”

    《李希烈传》:希烈据汴,僭即皇帝位,国号楚,建元武成。 《杜阳杂编》:宣宗制泰边陲曲,其词曰:“海岳晏咸通。”及 上垂拱,而年号咸通焉。

    《唐书黄巢传》:“巢,曹州冤句人,善击剑骑射。乾符二年, 濮名贼王仙芝乱长垣,巢喜乱,即与群从募众数千 人以应仙芝,转寇河南。帝使平卢节度使宋威击斩 仙芝,票帅尚君长、弟让率仙芝溃党归巢,推巢为王, 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广明元年,巢陷京师,入自 春明门,斋太清宫,卜日舍含元殿,僭即位,号大齐。求” 衮冕不得,绘弋绨为之。无金石乐,击大鼓数百,列长 剑大刀为卫。大赦,建元为金统。因自陈符命,取“广明” 字,判其文曰:“唐去丑口而著黄明”,黄当代唐,又黄为 土金所生,盖天启云。

    《渤海传》:“元宗开元七年,国王武艺立,斥大土宇,东北 诸裔畏臣之私,改年曰仁安,帝赐典册袭王。武艺死, 子钦茂立,改年大兴,讫帝世,朝献者二十九。钦茂死, 子宏临早死,族弟兀义立一岁,猜虐,国人杀之,推宏 临子华玙为王,改年中兴。死,钦茂少子嵩邻立,改年 正历,有诏授右骁卫大将军,嗣王。建中、贞元间,凡四” 来。死,子元瑜立,改年永德。死,弟言义立,改年朱雀,并 袭王如故。死,弟明忠立,改年太始,立一岁死,从父仁 秀立,改元建兴。太和四年,仁秀死,孙彝震立,改年咸 和。明年,诏袭爵。终文宗世,来朝十二。

    《南诏传》:“酋龙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懿宗

    以其名近元宗,讳绝朝贡,乃陷播州。酋龙死,子法嗣
    考证
    改元贞明,承智大同,自号大封人。法死,子舜化立,建

    元中兴。

    《嗣襄王煴传》:“光启二年,田令孜逼僖宗幸兴元,邠宁 节度使朱玫以五千骑追乘舆不及,煴以疾不能从, 玫劫之驻凤翔,得台省官百馀。乃胁宰相萧遘等率 群臣盟石鼻驿,奉煴为嗣襄王,监军国事,因还京师, 即封拜官属。初,遘执不可,于是罢遘,而玫自为侍中, 号令已出,以裴澈为门下侍郎,郑昌图中书侍郎,皆” 平章事。遣柳陟等十馀人分谕天下,嗣襄王所以监 国意,皆得进官。玫又胁太子太师裴璩等奉笺劝进, 煴五让,乃即位,改元建贞。

    《董昌传》:“昌杭州临安人。僖宗还京师,累拜检校太尉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爵陇西郡王,寖自侈大。客倪德 儒曰:咸通末,《越中秘记》言,有罗平鸟主越祸福。中和 时,鸟见吴越,四目而三足,其鸣曰:‘罗平天册’,民祀以 禳难。今大王署名,文与鸟类,即图以示昌。昌大喜,干 宁二年即伪位,国号大越罗平建元曰天册。”按五代史吴越

    《世家》作“董昌。” 改元顺天。

    《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行密第二子。天祐十六年春 二月,徐温率将吏请隆演即天子位,不许。夏四月,温 奉玉册宝绶,尊隆演即吴王位,建宗庙社稷,设百官, 如天子之制。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

    杨溥,行密第四子隆演建国,封丹阳郡公。隆演卒,弟 庐江公濛次当立,而徐氏秉政,不欲长君,乃立溥。明 年二月,改元顺义,赦境内。六年十一月庚戌,溥御文 明殿,即皇帝位,改元曰乾贞三年,溥加尊号“圣睿文 明孝皇帝”,大赦境内,改元大和。

    《张策传》:“策字少逸,河西炖煌人。父同,为唐容管经略 使。策少聪悟,好学,通章句。父同居洛阳敦化里,浚井 得古鼎,铭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同以为奇。 策时年十三,居同侧,启曰:‘汉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 改元延康。是岁十月,文帝受禅,又改黄初,是黄初元 年无二月也,铭何谬邪’?同大惊异之’。”

    《梁末帝本纪》,“乾化二年六月,太祖遇弑,友圭自立。明 年,友圭改元曰凤历。”

    《前蜀世家》:“王建即皇帝位,武成元年正月,祀天南郊, 大赦,改元。”

    三年八月有龙五十见洵阳水中十月麟见壁州十 二月大赦改明年为永平元年。

    通正元年,黄龙见大昌池。十月,大赦,改元。十二月,又 改明年元曰《天汉》,国号汉。天汉元年十二月,大赦,改 明年元曰《光天》,复国号蜀。

    王衍建十一子立之,明年,改元“乾德。”唐魏王继岌、郭 崇韬伐蜀,是岁,衍改元曰“咸康。”

    《后蜀世家》:“孟知祥称帝,改元曰明德。”

    孟昶知祥第三子昶立不改元仍称明德至五年始 改元曰:“广政。”

    《南汉世家》:“刘䶮初名岩,贞明三年即皇帝位,国号大 越,改元曰乾亨。”

    九年,白龙地见南宫三清殿,改元“白龙。”

    四年,楚人以舟师攻封州,封兵败于贺江。䶮惧,以《周 易》筮之,遇“大有”,遂赦境内,改元曰“大有。”

    刘䶮子洪度立,更名玢,改元曰“光天。”

    刘玢弟晟,初名洪熙,封晋王。既弑玢,遂自立,改元曰 《应干》。冬,晟祀天南郊,改元曰《乾和》。

    刘晟子𬬮,初名继兴,封卫王。晟卒,以长子立,改元曰 “大宝。”

    《十国春秋?南汉张遇贤传》:遇贤,祯州博罗县小吏也。 县之刻杉镇有神降于民家,所言祸福辄验。遇贤往 祷之,因留奉事甚谨。会群盗大起,莫相统一,共祈于 神。神大言曰:“张遇贤是第十六罗汉,当为汝主。”于是 共推遇贤为中天八国王,攻陷循州,改元永乐,署置 百官,皆衣绛衣。时光天元年也。

    《闽世家》:王𬭸,审知次子。即皇帝位,受册于宝皇,以黄 龙见真封宅,改元为龙启,国号闽。龙启三年,改元永 和。

    王继鹏,𬭸长子。既立,更名昶,改元《通文》。

    延羲,审知少子。既立,更名曦,遣使朝贡于晋,改元《永 隆》。

    王延政,审知子曦立,为淫虐,延政数贻书谏之,曦怒, 遣杜建崇监其军,延政逐之,曦乃举兵攻延政,为延 政所败。延政乃以建州建国称殷,改元天德。

    《刘守光传》:守光以梁乾化元年八月,自号大燕皇帝, 改元曰“应天。”

    《南唐世家》:“李昪,杨行密养子。天祚三年,建齐国,置宗 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十月,溥遣摄太 尉杨璘传位于昪,国号齐,改元升元。 李景初名景通,昪长子也。昪篡国,封齐王。昪卒嗣立, 改元保大。”

    《东汉世家》:刘旻,汉高祖母弟。以周广顺元年正月戊 寅即皇帝位。旻卒,子承钧立。初,旻常谓张元徽等曰“吾以高祖之业赟之冤,义不为郭公屈。尔期与公等 勉力,以复家国之仇。至于称帝一方,岂获已也!顾我 是何天子,尔亦是何节度使。”故其僭号仍称乾祐,不 改元,不立宗庙,四时之祭,用家人礼。承钧既立,始赦 境内,改乾祐十年曰“天会元年。”

    刘继元立,改元曰《广运》。

    《册府元龟》,后汉高祖欲改年号,中书进拟“乾和”二字, 高祖改为乾祐,与帝名相符。帝微有风痰,每连唾不 止,目多闪掣,即位之始,遽无恙。

    《辽史圣宗本纪》:“太平九年八月,东京舍利军详稳大 延琳僭位,号年为天庆。”

    《天祚帝本纪》:“天庆六年春正月,渤海高永昌僭号称 隆基元年。”

    保大二年三月,上闻金兵将近,计不知所出,乘轻骑 入夹山,诏留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淳守燕。 处温闻上入夹山,数日命令不通,即与弟处能、子奭, 外假怨军,内结都统萧干,谋立淳。遂与诸大臣耶律 大石、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集蕃汉百官、诸 军及父老数万人,诣淳府。处温邀张琳至,白其事。琳 曰:“摄政则可。”处温曰:“天意人心已定,请立班耳。”处温 等请淳受礼。淳方出,李奭持赭袍被之,令百官拜舞 山呼。淳惊骇再三,辞不获已而从之。自称天锡皇帝, 改元建福,降封天祚为湘阴王,遂据有燕、云、北平及 上京、辽西六路。六月,淳死,众乃议立其妻萧氏为皇 太后,主军国事,奉遗命迎立天祚次子秦王定为帝。 太后遂称制,改元《德兴》。

    保大三年春正月丁巳,奚王回离保僭号称天复元 年。五月庚申,军将耶律敌烈等夜劫梁王雅里奔西 北部,立以为帝,改元《神历》。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改元,先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 代所未有者。”三年,蜀平,蜀宫人入内,帝见其镜背有 志乾德四年铸者,召窦仪等诘之,仪对曰:“此必蜀物, 蜀主尝有此号。”乃大喜曰:“作相须读书人。”由是大重 儒者。

    《偃曝谈馀》:昔卢多逊素与赵韩王不协,韩王为枢密, 多逊为翰林学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乾德,因 言此号从古未有,韩王从旁称赞。卢曰:“此伪蜀时号 也。”帝大惊,遽令检史视之,果然。遂怒,以笔抹韩王面 曰:“汝争得如他”多逊、韩王经宿不敢洗面,翌日奏对, 帝方命洗去。

    《茅亭客话》:伪蜀广政末,成都人唐季明父失其名,因 破一木,中有紫纹,隶书“太平”两字,时欲进蜀主,以为 嘉瑞。一有识者解云:“不应此时,须至破了方见太平 尔。”果自圣朝吊伐之后,频颁旷荡之恩,宽宥伤残之 俗,后仍改“太平兴国”之号。知识者之言有证。

    《东轩笔录》:“景德末年,天书降左承天门鸱尾上,既而 又降于朱能家,于是改元祥符,作玉清昭应宫,建宝 符阁,尽裒天书置阁中。”虽上意笃信,而臣下或以为 非,若孙奭、张咏尤极诋。未几,朱能谋叛,天下愈知 其诈。至真宗上仙,王文正公曾当国,建议以为“《天书》 本为先帝而降,不当留在人间。”于是尽以葬于永定 陵,无一字留者。文正之识虑微密皆如此。

    《遵尧录》:“景德五年正月三日,天书降于左承天门,帝 召群臣对崇政殿西序,谕其事王旦曰:‘陛下以至诚 事天地,以仁孝事祖宗,恭己爱人,夙夜求治,是以干 戈偃戢,年谷屡丰。臣等尝谓天道不远,必有昭报,今 者神授秘文,寔彰上穹佑德之应,然兹事简册所无, 又未审所谕之事。启封之际,当屏左右,不欲显示于 众也’。”帝曰:“天若谪示阙政,固与卿等祗畏改悔。若诰 戒朕躬,亦当克己自修,岂宜隐之使人不知乎?”遂启 其书读之。帝曰:“朕德微薄,何乃天降明命,昭灼若此?” 旦等曰:“昔《龙图》授羲,《龟书》锡禹,非常之应,惟圣主得 之。陛下应天立极,振古称首,上帝所以申锡秘检,示 治国大中之道,此万世一时也。”改元大中祥符。 《归田录》:仁宗即位,改元天圣,时章献明肃太后临朝 称制,议者谓“撰号者取‘天’字于文,为二人,以为二人 圣者,悦太后尔。”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为“明”字于文, 日月并也,与二人旨同,无何以犯契丹讳,明年遽改 曰景祐。是时连岁天下大旱,改元诏意,冀以迎和气 也。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宝元。自景祐初,群臣慕唐元 宗以开元加尊号,遂请加景祐于尊号之上,至宝元 亦然。是岁,赵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恶之,遽 改元曰康定,而不复加于尊号,而好事者又曰“康定”, 乃谥尔。明年又改曰庆历。至九年大旱,河北尢甚,民 死者十八九,于是又改元曰皇祐,犹景祐也。六年,日 蚀,四月朔,以谓正阳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 三年。”仁宗不豫,久之康复,又改元曰“嘉祐。”自天圣至 此,凡年号九,皆有谓也。

    《宋史明镐传》:“王则,涿州人。岁饥,流至恩州,自卖为人 牧羊。后隶宣毅军为小校。恩、冀俗妖,幼相与习五龙 滴泪等经及图谶诸书,言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初,则去涿,母与之诀别,刺‘福’字于其背以为记。妖 人因妄传字隐起,争信事之。则僭号东平郡王,建国 曰安阳,榜所居门曰中京,居室厩库皆立名号,改年” 曰《得圣》。

    《宋史夏国传》:“赵德明子曩霄,本名元昊。德明卒,元昊 袭封,明号令,以兵法勒诸部。初,宋改元明道,元昊避 父讳称显道于国中。景祐元年,改年开运。逾月,或告 以石晋败亡年号也,乃改广运元年。二年,复改元大 庆。宋宝庆元年,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年号天授礼法 延祚。元昊以庆历八年正月殂,在位十七年,庙号景 宗。”

    谅祚,景宗长子。庆历八年正月方期岁即位,在位二 十年,改元延嗣《宁国》一年,《天祐垂圣》三年,《福圣承道》 四年,《奲都》六年,《拱化》五年。庙号毅宗。

    《退朝录》:至和中,仁宗疾平,以太宗至道年升遐,深恶 其年号,趣诏中书改之。是岁以郊为“恭谢天地”,改元 曰“嘉祐。”

    《宋史夏国传》:“秉常,毅宗长子,治平四年冬即位。在位 二十年,改元乾道二年,天赐礼盛。国庆五年,大安十 一年,天安礼定一年。庙号惠宗。”

    《交阯传》:神宗即位,进封李日尊南平王。熙宁二年,日 尊自帝其国,国号“大越。”改元宝象,又改“神武。”

    《闻见近录》:殿中丞丘浚颇知数,熙宁十年秋,翰林学 士杨元素贬官荆州,过池阳见之,浚曰:明年当改元, 以《易》步之。《丰》卦用事,必以“丰”字纪年。如期改元丰。 《石林燕语》:熙宁末年旱,诏议改元。执政初拟“大成”,神 宗曰:“‘不可,‘成’字于文,一人负戈’。继又拟‘丰亨’”,复曰:“‘不 可”,“亨’字为子不成,惟‘丰’字可用。”改元丰。

    《贵耳集》:哲庙绍圣四年,进八宝,改元符元年至三年, 泰陵上仙。嘉定十七年,得皇帝恭膺天命之宝。卢祖 皋在玉堂草诏,用元符典故。太学前廊茅汇征与卢 言,诏不当用元符事。卢始惊茅不愿推宝赏,改崇庆 元年至三年,茂陵上仙。其亦偶然相符如此。

    《五朝名臣言行录》:曾布议以元祐、绍圣均为有失,欲 以大公至正消释朋党,乃诏改今年为建中靖国元 年。或以建中乃德宗奉天时号,上曰:“太平”乃梁末帝 禅位时号,太宗不以为嫌。诏下,任伯雨曰:“人才固不 应分党与,然自古未有君子小人杂然并进可以致 治者。盖君子易退而小人难退,二者并用,终于君子 尽去,小人独留。”德宗坐此播迁,建中乃其即位。“改元” 之号,不可不戒。

    《宋史丰稷传》:稷为工部尚书兼侍读,言“陛下以‘建中 靖国纪元,臣谓尊贤纳谏,舍己从人,是谓建中;不作 奇技淫巧,毋使近习招擢,是谓靖国’,以副体元谨始 之义。”

    《王觌传》:“觌为御史中丞,改元诏下,觌言建中之名虽 取皇极,然重袭前代纪号非是,宜以德宗为戒。” 《徽宗本纪》:大观三年五月乙巳朔,孟翊献所画卦象, 谓宋将中微,宜更年号,改官名,变庶事以厌之。帝不 乐,诏窜远方。

    《老学庵笔记》:政和末,议改元,王黼拟用重和,既下诏 矣,范致虚间白上曰:“此契丹号也。”故未几复改宣和。 然宣和乃契丹宫门名,犹我之宣德门也,年名则实 曰重熙。逮建中国后,寇避天祚嫌名,追谓重熙曰重 和耳,不必避可也。

    《宋史童贯传》:“方腊,睦州青溪人,托左道以惑众,宣和 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

    《枫窗小牍》:道君皇帝改元宣和,人或离合其字曰:“一 旦宋亡。”此与萧岿离合。后周宣政为宇文亡日同。 《植杖闲谈》:汉献帝禅位之岁,改元延康;蜀后主亡国 之岁,改元炎兴。晋愍帝即位之岁,改建邺郡为建康 郡。靖康三年,今上即位,法东汉中兴建元之号,改曰 建炎。己酉岁驻跸江宁府,以江宁昔号建康,宁藩邸, 王《封符合,改名建康府》。三号者皆出一时所见,而不 知乃前代末季之称,故识者忧之。

    《宋史高宗本纪》:高宗封康王,金人犯京师,钦宗北迁, 太后遣人至济州访帝,又遣吏部尚书谢克家来迎。 耿仲南率幕僚劝进,帝辞逊不受。汪彦伯等引天命 人心为请,且谓靖康纪元为十二月立康之兆,帝乃 即位。

    《苗傅传》:“傅,上党人。隆祐太后南渡,傅为统制官,以所 部八千人扈卫,驻于杭州。建炎三年三月谋作乱,改 元明受。”

    《刘豫传》:“豫,景州阜城人。建炎四年七月,金人册豫为 皇帝。豫即伪位。十一月改明年元阜昌。”

    《屈坚传》:王琦为弓门砦巡检。建炎四年,金人还自熙 河,琦御之。金人立招降旗榜,改年号“阜昌”,众皆拜,琦 独不拜,金人执而杀之。

    《夏国传》“干顺,惠宗长子。生三岁即位。在位五十四年, 改元天仪治平四年,天祐民安八年,永安三年,贞观 十三年,雍宁五年,元德八年,正德八年,大德五年,庙号崇宗。”

    仁孝,崇宗长子。绍兴九年即位。十年夏改元大庆,十 三年夏改元人庆。十七年夏改元《天盛》。乾道四年夏 改元乾祐。在位五十五年,庙号“仁宗。”

    纯佑,仁宗长子。仁宗殂即位,时年十七。明年改元天 庆。开禧二年正月二十日废,遂殂庙号“桓宗。”

    镇裔郡王安全立。安全,崇宗之孙,越王仁友之子。开 禧二年正月,废其子纯佑自立。在位六年,改元应天。 四年,皇建二年,庙号襄宗。

    遵顼始以宗室策试进士及第,为大都督府主。嘉定 四年三月三日立,改元光定。

    嘉定十六年,遵顼自号“上皇”,传位于其子德旺,改元 乾定。

    《云麓漫抄》:名年始于汉武,往往皆寓美意,或记一时 盛事。唐德宗时,思继先烈曰贞元,盖欲法贞观、开元 也。本朝改“隆兴”,欲法建隆绍兴之义。或云赵稔曾用 之,改乾道,又改纯熙,诗曰“时纯熙矣。”有言“纯”旁作“屯” 不可用,复改“淳熙”,取淳化雍熙也。

    《元史乌古孙泽传》:“至元十四年,宋广王据福州,改元 炎兴。度我军且至,遂入于海。”

    《金史斡鲁传》:“高永昌,渤海人。在辽为裨将,以兵三千 屯东京八甔口。永昌见辽政日败,太祖起兵,辽人不 能支,遂觊觎非常。是时东京汉人与渤海人有怨,而 多杀渤海人。永昌乃语诸渤海,并其戍卒入据东京。 旬月之间,远近响应,有兵八千人,遂僭称帝,改元隆 基。”

    《丞相襄传》:明昌元年十月,契丹德寿陁锁等据信州 叛,伪建元曰“身圣。”

    《海陵本纪》:正隆六年十一月庚午,左司郎中兀不喝 等入白东京即位改元事。上拊髀叹曰:“我本欲灭宋, 后改大定,岂非天命乎?”出其书示之,即预志改元事 也。

    《宣宗本纪》:“贞祐三年十月,辽东贼蒲鲜万奴僭号,改 元天泰。”

    《仆散安贞传》:“贞祐二年,除安贞山东路统军安抚等 使。初,益都县人杨安国自少无赖,以鬻鞍材为业,市 人呼为杨鞍儿,遂自名杨安儿。泰和伐宋,山东无赖 往往相聚剽掠,诏州郡招抚之。安儿降,隶诸军,累官 刺史、防御使。大安三年,招铁瓦敢战军,得千馀人,以 唐括合打为都统,安儿为副都统,戍边,至鸡鸣山不” 进。卫绍王驿召问状,安儿乃曰:“平章、参政军数十万 在前,无可虑者,屯驻鸡鸣山,所以备间道透漏者耳。” 朝廷信其言,安儿乃亡归山东,与张汝楫聚党,劫州 县,杀掠官吏,山东大扰。安贞至益都,败安儿于城东。 安儿奔莱阳,莱州徐汝贤以城降安儿,贼势复振。登 州刺史耿格开门纳伪邹都统,以州“印付之,郊迎安 儿,发帑藏以劳贼。安儿遂僭号,置官属,改元天顺。” 《元史耶律留哥传》:“太祖起兵朔方,留哥募兵数月,众 至十馀万,推为都元帅,营帐百里,威震辽东。癸酉三 月,众推留哥为王,以其属耶厮不为郡王。丙子,乞奴 金山、青狗、统古与等推耶斯不僭帝于澄州,国号辽, 改元天威。方阅月,其元”帅青狗叛归于金,耶厮不为 其下所杀,推其丞相乞奴监国。乞奴为金山所杀,金 山又自称国王,改元天德。

    《太祖本纪》:“太祖八年癸酉春,耶律留哥自立为辽王, 改元元统。”

    十年夏四月,诏张鲸总北京十提控兵从南征。鲸谋 叛,伏诛。鲸弟致遂据锦州,僭号汉兴皇帝,改元兴龙。 冬十月,金宣抚蒲鲜万奴据辽东,僭称天王,国号大 真,改元《天泰》。

    《李好文传》:好文拜监察御史时,复以至元纪元。好文 言“年号袭旧,于古未闻,袭其名而不蹈其实,未见其 益。”因言时弊不如至元者十馀事。

    《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年三月,广州新会县林桂方、赵 良钤等聚众伪号罗平国,称延康年号,官军擒之,伏 诛,馀党悉平。”

    《癸辛杂识》:丁酉二月,忽有传夜后西北角有星,光芒 正在胃昴间。然考之则太白耳,益疑小人妄传。继而 有自吴来者,云:船中见之甚的,类景定彗星,而尾短 仅数尺耳。余终未之信也。及三月十七日诏书到杭, 改元大德,有云:“星芒示变,天象儆予。”始信前者为信 然也。

    《名山藏天驱记》:“‘陈友谅与弟友仁、友贵,聚众为群盗。 元顺帝十一年辛卯,袁州慈化寺有僧莹玉,以弥勒 佛教鼓动湖湘。麻城人邹普胜大唱其术,罗田布贾 徐寿辉浴盐塘,有毫光,普胜惊怪之,共推为主,举号 红巾,攻陷蕲、黄。寿辉开蕲水为莲台省,建国号天完, 改元治平,以普胜为相。戊戌春,友谅陷元安庆,使其” 将赵普胜守焉。友谅陷元龙兴,寿辉欲都之,友谅不 与,寿辉不听,来自江州。友谅佯出迎,覆城西门,尽杀

    其下,即居寿辉江州,而自称汉王,率师寇池。徐达、常
    考证
    遇春败之九华山,斩首万馀。友谅不自得,大率舟师

    十万,挟寿辉寇我太平,杀守将花云,乃大快,即遣人 白事,寿辉前从后椎杀之,因自立为帝,国号“汉’,建元 《大义》。”友谅死,子理袭位,改元《德寿》。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三年春三月癸卯,广州增城县 民永光卿反,其党石昆山、锺大明率众从之,伪称大 金国,改元赤符。”

    《名山藏天驱记》:“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民。 元顺帝十三年,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结壮士李伯 升、潘原昭、吕珍等十八人谋起事,有众万馀,攻陷泰 州。元守臣李齐招抚之,士诚拘焉。亡何,酋党自相杀, 士诚纵齐归,佯降。又亡何,复陷兴化,杀其参政琏。元 使左丞偰哲笃守高邮,出齐守甓社湖。士诚噪入,偰” 哲笃出走,齐还定不及,遂据之。僭号大周,自称诚王, 改元《天祐》。

    《天因记》:“小明王韩林儿者,徐人群盗韩山童子,自其 祖父为白莲会,惑众,众多从之。元末山童倡言天下 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江淮之人骚然皆动,黄河南 徙。元用贾鲁凿求禹故道,山童阴作石人一眼,当道 埋之,镌其背曰:‘石人一眼,天下四反。河丁掘得相惊 诧。于是颍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盛文郁、罗文素’” 等告众曰:“山童,宋徽宗八世孙也。当帝天下,我刘光 世后合辅之。”聚众三千人于白鹿庄,杀黑牛白马,誓 告天地,约起兵,兵用红巾为志。元得山童,捕杀之,林 儿逃之武安山中。福通据朱皋,攻破罗山、真阳、确山 杞、舞阳叶诸县,及于汝宁、光息,众至十万。元顺帝十 五年,福通自砀山夹河求得林儿,复立之,号“小明王”, 都亳,国号宋,改元《龙凤》。

    《天驱记》:明玉珍初攻完者都,道出泸,暮宿泸河下,部 将刘泽民曰:“此间有隐进士刘祯,公盍见焉。”玉珍往 见,喜曰:“吾孔明也。”即舟中拜为理问官。先一夕,祯梦 冕旒者造庐,则玉珍云。久之,陈友谅杀寿辉自立,玉 珍怒曰:“友谅与我比肩事汉阳,今如此。”使其将守夔 不与通,祀寿辉庙。众推玉珍为陇蜀王,玉珍不从。祯 屏人说曰:“西蜀形势之地,东有瞿塘,北有剑门,沃野 千里。自青巾苦蜀,明公抚养而安全之,民心之归,天 命可知。且明公既绝友谅,必不能臣之。若不称大号 以系人心,是军士皆四方之人,或思其乡土而去就 守取哉?”弗听。明日又言:玉珍乃以元顺帝二十二年 春三月戊辰即位于重庆,国号大夏,纪元天统。 《明外史张骥传》:“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陈鉴胡素以 盗矿为业。正统七年始为乱,流入福安。宗留、鉴胡以 酒色故相角。鉴胡杀宗留,自称大王,国号太平,建元 泰定。”

    名山藏《分藩记》:岷庄王子庶人徽炸封广通庶人。府 中家人段友洪者,数以技术进庶人为庶人,言致仕 后,军都事于利宾善相,庶人见之,利宾言:“庶人有异 相,当主天下,今岁举事大利。”庶人悦之,遂造轰王金 宝,改元元元。巡抚都御史李实以闻。遣驸马都尉敬、 内官琮征庶人入京师,降为庶人,入京师降为庶人, 《幽高墙》。《除为景泰》二年。

    《浙江通志》:陈岊山,仁和人。以星命为业,得异人授以 天文之术,其言事历历有验。正统改元诏书至,陈谓 马士良曰:“吾夜观天象,今上异常,做几年皇帝而止, 又做几年。”马以为狂。及天顺改元,其言始验。

    《大政纪》:“天顺元年正月壬午,上皇复位。二月,皇太后 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钦天监奏革除景 泰年号,上命心有所不忍,仍旧书之。”

    《明良记》:正德初,马端肃公文升在吏部,论试选人,以 “宰相须用读书人”为题。盖正德者,宋世西夏李乾顺 僭号,故举乾德故事讽之。

    《明外史赵彦传》:“蓟州人王森得妖狐异香,倡白莲教, 自称闻香教主,有徒有大小传头”及会主诸号。万历 四十二年,森为有司所摄,其子好贤及巨野徐鸿儒、 武邑于弘志辈踵其教,徒党益众。至是好贤见辽东 尽失,四方奸民思逞,与鸿儒等约是年中秋并起兵。 会谋泄,鸿儒先期发,自号中兴福烈帝,称大成兴胜 “元年”,用红巾为识。

    《畿辅通志》:“杨若梓字原育,通州人。万历癸丑进士。筮 仕河南信阳州知州,擢礼部员外郎。神宗崩,光宗立, 议以明年为泰昌元年。未几,光宗又崩,熹宗立,阁臣 与九卿皆难之。若梓曰:‘改元大典,难拘成例。愚议自 今日始,即称泰昌元年,明年春正为今上纪元。既可 以存先帝之元,亦所以尊今上之统’。”阁臣九卿是之。 吏部尚书赵南星方欲调为铨司,忽遘疾卒。

    《烈皇小识》:烈皇帝为光庙第五子,孝纯刘太后所出, 抚育于李庄妃。既即位,廷议改元,礼部拟进者四:永 昌、绍庆、咸宁、崇贞。御笔改“贞”为“祯”,点用之

    纪元部杂录

    《蜀志后主传》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 竖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 考之古义,体理为违。

    《南齐书海陵王本纪论》曰:“郭璞称永昌之名,有二日 之象,而隆昌之号亦同焉。案汉中平六年,献帝即位, 便改元为光熹;张让、段圭诛后,改元为昭宁;董卓辅 政,改元为永汉,一岁四号也。晋惠帝太安二年,长沙 王乂事败,成都王颖改元为永安,颖自邺夺,河间王 颙,复改元为永兴,一岁三号也。隆昌、延兴、建武亦三” 改年号,故知丧乱之轨迹,虽千载而必同矣。

    《五代史?汉隐帝本纪》乾祐二年。隐帝即位至此,宜 改元而不改元。帝名承祐,年名乾祐,举国臣民共称 而不改,避当时莫大之失。《本纪》无讥者,但书其实,后 世自见也。

    《周世宗本纪》显德二年。五代乱世,以嗣君即位者 五,而改年不依古者四。梁末帝、晋出帝即位逾年,宜 改元而不改,又明年然后改。汉隐帝、周世宗皆仍称 先帝年号,终其世不改,而《本纪》无讥者,但书其实,自 见其失也。

    《归田录》:“国朝百有馀年,年号无过九年者。开宝九年, 改为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九年,改为雍熙。大中祥符 九年,改为天禧。庆历九年,改为皇祐。嘉祐九年,改为 治平。惟天圣尽九年,而十年改为明道。”

    《老学庵笔记》:晋人所谓“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 音”,“永嘉”、“正始”,乃魏晋年名。胡武平《上吕丞相启》云:“手 提天铎,锵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 不悟正始为年名也。

    《野客丛谈》,前汉诸君末年甚有异者。文帝十六年改 为后元年,其说出于新垣平之诈,候日再中,以为吉 祥,故改元以求延年之祚。继而诈觉被诛,景帝犹且 因之。景帝即位元年至七年称中元年,又六年称后 元年,至三年而终。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屡更年号,最 后更为后元,而以二年终,不知当时何所据,而分“中” 与后,谓之后,则疑;若有尽,乃不讳,何邪?自是之后,不 复建后元之号矣。然宣、元、哀三帝末年,抑有甚异者。 宣帝末,年号黄龙元年正月匈奴单于来朝,二月归 国,十二月帝崩。元帝末,年号竟宁元年,正月单于又 来朝,五月帝崩。哀帝末,年号元寿二年正月单于来 朝,六月帝崩。事之符合,有如此者。或谓匈奴从上游 来厌之,故中国辄有大故,此事殆不可晓也。

    《贵耳集》:本朝年号,或者皆曰有谶纬于其间。太平,有 一人六十卒字,太宗五十九而止。仁宗、刘后并政,天 圣,曰二圣人;“明道”,曰日月同道。徽宗崇宁,钱上字,蔡 京书崇字,自“山”字一笔下,“宁”字去心。当时有云:“有意 破宗,无心宁国。”靖康,曰十二月立康王;嘉泰,曰士大 夫皆小人,有力者喜。

    《闻见后录》:“古者人君即位称元年始终之意。汉武帝 乃加建元之号,后因以名年,已非是,又数更易其号, 宁有人君即位称元年之后再称元年之理?唐之太 宗即位称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而终,为近古云。” 《井观琐言》《宋史》笔断依阿,全无发明。刘氏《宋论》胜之。 然有不厌人心者,如论太宗之事,而援其不逾年改 元为戕其兄之证。且谓名其年曰“太平”,言致治由我 也;曰“兴国”,言创业由我也。夫年号或出臣下所议定, 未必太宗自制。藉令果出太宗,则既亲行弑逆,掩讳 文饰之不暇矣。又名其年以阴播其事于天下,岂人 情哉?

    《愧郯录》:“昔唐德宗以贞观、开元之盛,慨想前烈,改元 贞元,庶几二祖。本朝因之,如近世隆兴之用建隆、绍 兴,淳熙之用淳化、熙宁,绍熙之用绍兴、淳熙,庆元之 用庆历、元祐,开禧之用开宝、天禧,皆是也。”珂按:吕陶 《净德集记闻》曰:“元祐之政,谓元丰之法不便,即复嘉 祐之法以救之,然不可尽变。大率新旧二法并用,贵” 其便于民也。议者乃云对钩行法。朝士善谑,乃云“岂 独法令为然”,至于年号亦对钩矣。然诙谑之谈亦有 味。珂谓人君法祖存古之意,最为盛德。陶言近肆,不 可以训。

    《游宦纪闻》:改元始于共和,纪号刱于汉武,后世遵用 之。我宋年号无过九年者,惟天圣尽九年,至十年十 二月改。明道熙宁亦尽十年,绍兴乃三十二年,淳熙 亦十六年,而后揖逊高庙居德寿者二十六年,孝庙 居重华六年,光庙居寿安七年,宁宗嘉定十七年。 《癸辛杂识》余向闻林竹溪先生曰:欧阳修《唐书》作《武 后纪》,依前汉例也。天授以后,唐虽改号为周,而史不 以周新之,盖黜之也。晦翁病其唐经乱,周史遂有嗣 圣二十四年之号,年之首书曰“帝在某”,盖以《春秋》之 法正名也。每年下又细书武氏所改年号,垂拱则曰 武氏垂拱,天受则曰周武氏天授。此意甚严。但武氏

    既革唐命,国号为周,既有帝而又有周,有周则无唐
    考证
    矣,无唐则无帝矣。同一疆域也,而“帝”与周同书,则民

    有二王、天有二日矣,岂无窒碍?若《春秋》“公在干侯”,则 鲁国未尝有他号。

    《西濛野话》:元建国曰“大元”,取“大哉乾元”之义也;建元 曰“至元”,取“至哉坤元”之义也。

    《偃曝馀谈》:昔人云:“年号毋论正统僭伪,自汉武至晋, 大都承袭,刘宋以后,间亦有之,乾德后及于元,皆前 代所未有,而实不然。”余尝总考之。

    《汉武建元》,《晋康建元》,刘聪僭号“建元”,苻坚僭号“建元”, 《萧齐高建元》。

    《汉武太始》,晋武太始,张元靓僭号“太始。”

    汉宣《甘露》,孙皓《甘露》,苻坚僭号《甘露》。

    汉宣黄龙,孙权黄龙。

    《汉元永光》《南宋废帝永光》。

    《汉成永始》,《高云》“僭号永始。”

    汉《哀建平》石勒慕容盛慕容德皆僭号“建平。”

    《光武建武》《晋元建武》石虎僭号建武,《萧齐明建武》 《汉明永平》拓拔恪永平王建僭号永平。

    汉章建初西凉李皓后蜀李特俱僭号建初。

    “《汉章》元和”,《唐宪》元和。

    《汉和永元萧齐东永元元》张茂僭号“永元。”

    《汉和元兴》,“孙皓元兴”,《晋安元兴》。

    《汉安永初》《南宋武永初》。

    《汉安永宁》《晋惠永宁》石祗僭号“永宁。”

    《汉顺永建》李恂僭号“永建。”

    《汉顺永和》晋穆永和,沮渠牧犍僭号永和,姚泓僭号 永和,闽王延钧僭号永和。

    “汉冲永嘉”《晋怀》永嘉。

    《汉桓建和》《利鹿孤》僭号“建和。”

    《汉·桓元嘉》《南宋文元嘉》

    《汉桓永兴》《晋惠永兴》苻坚,拓拔嗣,皆号永兴。

    汉桓永康晋惠永康慕容宝乞伏炽盘皆僭号永康 《汉灵中和唐僖中和》

    汉后主建兴孙亮建兴慕容垂李雄皆僭号建兴。 晋武太康辽道宗太康。

    晋惠永安孙休永安张轨拓拔攸沮渠蒙逊皆僭号 《永安》。

    晋帝奕太和。曹睿太和。秃发乌孤、石勒拓拔宏李势 杨溥皆僭号“太和。”又唐文太和。

    《晋孝武太元》。张骏僭号《太元》。

    《晋恭元熙》刘渊僭号元熙。

    《萧齐和》中兴。《拓拔朗》中兴。

    萧梁敬太平孙亮太平冯跋,隋末林士弘辽隆绪皆 僭号“太平。”

    陈后主至德。唐肃至德。

    《石晋天福》,《刘汉天福》。

    宋太祖乾德王衍,乾德辅公祏反江东,亦号“乾德。” 张重华,五季蛮贼张遇贤及方腊,皆伪号“永乐。”隋翼 卫郭子和反,亦称永乐王。元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 顺,西夏王干顺,改元正德。以上皆历历可考,而我朝 袭之,何也?明昌三年,太后不豫,上侍疾。隆庆辛酉,太 后崩,而穆庙袭。朱泚僭号,改元应天,而南京亦袭之, 何也?

    《寓简》凡改元纪号,最忌与前世谥号陵名相犯。本朝 熙宁、崇宁二名,乃南朝章后、宣后二陵名也,亦当时 大臣不学之过。

    并观《琐言》,胡粹中《元史续编》又下于陈桱《续编》,德祐 北迁,闽广继立,宋之统绪犹未绝也。乃遽抑景炎、祥 兴之年于分书,非《纲目》书蜀汉、东晋之例矣。开卷谬 乱如此,何以继紫阳笔削之旨哉?

    《补衍》中天皇氏,号曰天灵,姓望,名获《颀赢》,《平初纪》元 年一万八千岁。地皇氏,岳姓,名铿,《太始纪》元年一万 八千岁。人皇氏,即泰皇氏,一曰居方氏,姓恺,名胡洮, 《太平纪》元年一万八千岁。

    《丹铅总录》:古者天子诸侯继立,逾年而始称元年,终 一主为一元,未有一主而再称元者也。汉文帝信新 垣平之言,再称后元,自后武帝更十数纪元,历代皆 然。俗谚有乱主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之讥。然予 观《长历》云:“秦惠文十四年更为元年。”则其谬不始于 汉文矣。又晋惠大安二年,长沙王乂事败,成都王颖 改年为永兴,是一岁而二号。齐郁林王改元隆昌,海 陵王改元延兴,明帝改元建武,是一岁而三号。史册 书法混淆,俗谚云“乱”,诚是也。然则本朝之制,岂不度 越汉、唐哉?

    孙之翰《唐论》中宗景龙四年,睿宗即位,未逾年而改 元景云,之翰书去其元字而书景云年。慎谓前若书 景龙四年正月至五月,自五月后上书景云六月至 十二月,庶得其实,而贬亦在其中矣。之翰之论曰:“古 之人君,即位必逾年而改元者,先君之年不可不终 也;后君继位,不可无始也。一年不可二君也。不终则” 忘孝矣,不始则无本矣,一年二君,则民听惑矣。故《书景云年》,戒无礼而正不典也。噫!凛凛乎《春秋》之笔也。 之翰名甫,吾蜀人,所著《唐论》,笔力在范祖禹之上,与 王当所编《春秋名臣传》,皆有史迁之风,今罕传于世, 惜哉!

    今言纪元有号,起于汉武帝,至今千数百年,正统分 裂,僭逆不知凡几纪元,一帝一纪元,实自洪武始。然 亦有同于前者,张重华、王则皆永乐元出帝天顺,夏 崇宗、正德,唐高祖、太宗,止武德、贞观一纪元。

    《近峰记略》:年号犯前代者,凉张重华,五代蛮张遇贤, 宋方腊,皆僭永乐,元武宗太子阿速急八即位,僭天 顺,夏主李乾顺僭正德。纪元诏下,马冢宰试选人,题 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论。”盖用宋事讥内阁也。

    《日知录》年号当从实书。正统之论,始于习凿齿,不过 帝汉而伪魏、吴二国耳。自编年之书出,而疑于年号 之无所从,而其论乃纷纭矣。夫年号与正朔自不相 关,故周平王四十九年,而孔子则书之为鲁隐公之 元年。何也?《春秋》,鲁史也,据其国之人所称而书之,故 元年也。晋之《乘》存,则必以是年为鄂侯之二年矣。楚 之梼杌存,则必以是年为武王之十九年矣。观《左传 文公十七年》,郑子家与晋韩宣子书曰:“寡君即位三 年”,而其下文曰“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则自称其国 之年也。《襄公二十二年》,少正公孙侨对晋之辞曰:“在 晋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于是即位”,而其下文遂曰: “我二年”、“我四年”,则两称其国之年也。故如《三国志》,则 汉人传中自用汉年号,魏人传中自用魏年号,吴人 传中自用吴年号,推之南北朝、五代、辽、金,并各自用 其年号,此之谓从实。且莽篡汉,而班固作传,其于始 建国天凤、地皇之号,一一用以纪年,盖不得不以纪 年,非帝之也。

    《春秋传》亦有用他国之年者。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 齐”,注云,“鲁桓公之十六年。”僖之四年,“子然卒。”简之元 年,“士子孔卒”,注云,“郑僖四年,鲁襄六年,郑简元年,鲁 襄八年。”

    汉时诸侯王得自称元年,《汉书诸侯王表》“楚王戊二 十一年”,“孝景三年”,“楚王延寿三十二年”,“地节元年”之 类是也。《淮南天文训》:淮南元年冬,太一在丙子,谓淮 南王安始立之年也。注者不达,乃曰“淮南王作书之 元年”,又曰“淮南王僭号”,此为未读《史记》《汉书》者矣。 又考汉时不独王也,即列侯于其国中亦得自称元 年。《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高祖六年,平阳懿侯曹参 元年,孝惠六年,靖侯窋元年,孝文后四年,简侯奇元 年是也。《吕氏考古图周阳侯甗鍑铭》曰:“周阳侯家铜 三习甗鍑,容五斗,重十八斤六两。侯治国五年五月, 国铸”第四。《文选·魏都赋》刘良注:“文昌殿前有钟,其铭 曰:‘惟魏四年,岁次丙申,龙次大火,五月’”丙寅,作蕤宾 钟。“魏四年”者,曹操为魏公之四年,汉献帝之建安二 十一年也。

    《元史顺帝纪》至正二十八年,乃明洪武元年也,直书 “二十八年。”自是以下,书曰“后一年”,曰“又一年”四月丙 戌,帝殂于应昌。是时明太祖即位三年,而犹书“元主 曰帝”,且不以明朝之年号加之,深得史法。疑此出于 圣裁,不独宋、王二公之能守古法也。

    英宗命儒臣修《续通鉴纲目》,亦书“元顺帝至正二十 七年”,不书吴元年。

    史书一年两号,古时人主改元,并从下诏日为始,未 尝追改以前之日月也。《魏志三少帝纪》上书“嘉平六 年十月庚寅”,下书“正元元年十月壬辰。”《吴志三嗣主 传》上书“太平三年十月己卯,下书永安元年十月壬 午。”《晋书武帝纪》上书“魏咸熙三年十一月,下书泰始 元年十二月景寅。”《宋书武帝纪》上书“晋元熙二年六” 月甲子,下书“永初元年六月丁卯。”《文帝纪》上书“景平 二年八月丙申,下书元嘉元年八月丁酉。”《明帝纪》上 书“永光元年十二月庚申朔,下书泰始元年十二月 丙寅。”《唐书。高宗纪》上书“显庆六年二月己未,下书龙 朔元年三月丙申朔。”《中宗纪》上书“神龙三年九月庚 子,下书景龙元年九月甲辰。”《睿宗纪》上书景龙四年 七月己巳,下书“景云元年七月己巳。”《元宗纪》上书“先 天二年十二月庚寅朔”,下书“开元元年十二月己亥。” 韩文公《顺宗实录》上书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庚子,下 书永贞元年八月辛丑。若此之类,并是据实而书。至 司马温公作《通鉴》,患其棼错,乃刱新例,必取末后一 号冠诸春正月之前,当时已有讥之者。

    《春秋》定公元年,不书正月。杜氏曰:“公即位在六月故。” 《正义》曰:“公未即位,必不改元,而于春夏即称元年者, 未改之日,必承前君之年,于是春夏当名此年为昭 公三十三年。”及六月既改之后,方以元年纪事。及史 官定策,须有一统,不可半年从前,半从后。虽则年初, 亦统此岁,故八年即称元年也。汉、魏以来,虽于秋冬 改元,史于春夏即以元年冠之,是有因于古也。按温 公《通鉴》是用此例,然有不可通者,《春秋》于昭公三十 三年之春,而即书定公元年者,昭公已薨于上年之十二月矣。若汉献帝延康元年十月始禅于魏,而正 月之初,汉帝尚存,即加以魏文“黄初”之号,则非《春秋》 之义矣。岂有旧君尚在,当时之人皆禀其“正朔”,而后 之为史者,顾乃追夺之乎?

    史家变乱年号,始自《隋书》。大业十二年十一月景辰, 唐公入京师,辛酉,遥尊帝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为帝, 改元义宁,而下即书“二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 及等作乱,上崩于温室。”按此大业十三年炀帝在江 都,而蒙以代王长安之号,甚为无理,作史者唐臣不 得不尔。然于《炀帝纪》书十三年,于《恭帝纪》书二年,两 从其实,似亦未害。

    明朝《太宗实录》上书四年六月己巳,下书“洪武三十 五年六月庚午正月”,史臣实书,与前代合,但不明书 建文年号,后人因谓之革除耳。《英宗实录》上书景泰 八年正月辛巳,下书“天顺元年正月壬午”,旬有六日, 而不没其实。且如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以后为泰昌 元年,若依温公例,取泰昌之号冠于四十八年春正 月之前,则诏令文移,一一皆当追改,且上诬先皇矣。 故纪年之法,从古为正,不以一年两号、三号为嫌, 年号古今相同。《水经注穀水下千金堨》前云:“太和五 年,曹魏明帝之太和也”;后云:“朝廷太和中,元魏孝文 帝之太和也。”

    割并年号唐朝一帝改年号者十馀,其见于文必全 书,无割取一字用之者。至宋始有“熙、丰、政、宣、建、绍、干 淳”之语,已是不敬。然犹一帝之号,自相连属,无合两 帝而称之者,又必用上一字。惟元丰以“元”字与元祐 无别,故用下字。本朝文人,有称永宣、成、弘、嘉、隆,合两 帝之号为一称,近又有去上字而称庆历、启、祯,更为 不通矣。

    《通鉴》书改元。《晋书载记》,十六国时嗣位改元者,皆在 本年。此史家取便序事,连属书之。其实皆改明年元 年,不容十六国中数十王皆不逾年而改元者也。 《金石录》据赵横山《李君神碑》石虎“建武六年,岁在庚 子”,与《载记》合。若从《帝纪》,则建武六年当是己亥。今此 碑与《西门豹祠殿基记》皆是庚子,以此知《帝纪》之失。 此是差一年之证,然《载记》亦不尽合。昔人作史,但存 其年号而已,初不屑屑于岁月也。

    《续纲目》景炎三年五月以后,为帝昺祥兴元年,非也。 黄溍《番禺客语》,改元在明年正月己酉朔,盖亦是即 位之初,改明年元耳。史家省文,即系于前年月日之 下,曰“改元祥兴。”以此推十六国事,必当同此。

    后元年,汉文帝后元年,景帝中元年,后元年,当时只 是改为元年,后人追纪之为中为后耳。若武帝之后 元元年,则自名之为“后”,光武之中元元年,梁武帝之 中大通元年,中大同元年,则自名之为“中”,不可一例 论也。

    元顺帝至元元年,重用世祖之号,后人追纪之,则曰 “后至元元年。”

    李茂贞称秦王,用天祐年号。《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 年,封岐王李茂贞为秦王。比得薛昌序所撰《凤翔法 门寺碑》,天祐十九年建,而其文已称秦王,则前乎同 光之二年矣,盖必茂贞所自称。又史言茂贞奉天祐 年号,此碑之末亦书天祐十九年,而篇中历述前事, 则并以天复纪年,至天复二十年止,亦与史不合。《五 代史李彦威传》:“是时昭宗改元天祐,迁于东都,为梁 所迫,而晋人、蜀人以为天祐之号,非唐所建,不复称 之,但称天复。”《前蜀世家》则云,“建与唐隔绝而不知,故 仍称天复。”其说不同。按此碑则岐人亦称天复,史失 之也。

    又今阳城县有后周显德二年徐纶撰《龙泉禅院记》, 内述“天祐十九年。”按此地本属梁,此记乃追削梁号 而改称“天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