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八十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方广岩部汇考

      图

      考

     方广岩部艺文一

      方广岩记        宋张世南

      前题           明徐熥

     方广岩部艺文二

      方广岩十咏       宋黄非熊

      游方广岩          吴锜

      方广岩         元林泉生

     方广岩部纪事

     方广岩部外编

     壶公山部汇考

      图

      考

     壶公山部艺文一

      壶公山赋         宋陈靖

      壶公山记         元李有

     壶公山部艺文二

      壶公山         唐翁承赞

      前题            黄滔

      前题          宋刘克庄

      前题          明李廷梧

      前题            陈中

     壶公山部纪事

     壶公山部杂录

     壶公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一百八十卷

    方广岩部汇考

    宋,黄非熊《读书之方广岩》

    方广岩一名方广山,在今福建永福县城东四十里, 峭拔千仞,上有石室,可容千人。又有玉泉洞、瑞松坞、 钟磬石、听泉崖、瀑布泉、龙树岩、灵羊谷、龙尾泉、望仙 台、清阴洞,为十奇。十奇之外,若星岩、仙掌、仙树、仙樯、 仙芝、石门、石笋、石灶、石田、石灯、《观音影》,亦皆山中奇 观式。昔人谓“其山大类武夷,又类粤西诸山”,良非虚也。

    方广岩图

    方广岩图

    按《广舆记》:“福建福州府方广岩,在永福县,上有石室, 可容千人。室之内构阁三层,不假片瓦。其外泉石洞 壑,种种皆奇观。”

    按《三才图会》:方广岩《图考》:“方广岩在福州府永福县 东七都,岩峭拔千仞,上有石室,可容千人。室之内构 阁三层,上雨旁风,皆石室庇之,不假片瓦。宋黄非熊 读书其中,尝摭山中之景为十奇,各有诗刻于石。”玉 泉洞瑞松坞钟磬石听泉崖瀑布泉悬崖千丈,散若琼瑶,响如琴筑。龙树岩灵羊谷龙尾泉,有石如龙贯 石崖中,泼泼然仅见其尾。有泉缘其尾而下注于石 盂,不盈不涸。望仙台、清阴洞以上即所谓十奇也。星 岩、仙掌、仙树、仙樯、仙芝、石门、石笋、石灶、石田、石灯、观 音影,皆山中奇观。岩之路口有井曰“白龙”,清洌而甘, 以瀹茗,号第一泉。

    按《闽书方域志》:“方广山,山石大类武夷,山半有岩,曰 方广,其状如粤西诸洞。山未至岩,石壁崚嶒,有泉如 练。元邑人王翰镌‘飞佩’二字。又里许有用文与辽东 薛朝晤诸人来游,镌八分书四十一字,字径尺,笔法 苍古,亦妙笔也。”用文盖翰字翰文,学忠孝,书画皆佳 贤达人也。岩宋黄非熊读书其中,尝摭山中景为十 奇,曰玉泉洞、瑞松坞、钟磬石、听泉崖、瀑布泉、龙树岩、 灵羊谷、龙尾泉、望仙台、清音洞。渤海吴元卿访得之, 为序而劖诸岩壁。其中又有星岩、仙迹、仙树、仙樯、仙 芝、石门、石笋、石灶、石臼、石灯、观音影、白龙,并诸奇。岩。 下又有悬汉岩。岩开石室,高十馀丈,广五丈馀,左连 潜颖岩,高广与悬汉等,而石滂悬其左肩,悬汉岩右。 明万历中,僧普宁得是岩于苍莽间,其徒因留坐石 室。夜半有鬼衣红袍号呼诟詈曰:“奈何敢侵吾居!”次 夜,普宁燃巨烛,与其徒同坐。顷之鬼来诟詈如前,普 宁去之。又有九天岩,形如覆钟之半,高二十馀丈,泉 悬其巅。左则石壁峻峭,高联于岩。半壁有室,阔五六 丈,深如之,室中突起石峰玲珑。右普陀岩,岩前百许 步,有净瓶石、晒经岩、狮子岩,各高十馀丈,鼎足而峙。 闽谢肇淛《记》:“岩锁两峡,横幕其巅。峡底承岩以台,高 十五丈。由台至岩,檐高一十一丈,台平如砥,广三十 馀丈,深七丈有奇,不啻可坐数千人。而石乳参差下 垂,若悬笔者、滴露者、马蹄者、玉环者、猿子者、虎跑者、 龙头”者。若树者曰仙树,若樯者曰仙樯,若芝者曰仙 芝,若灶者曰仙灶。西隅有若龙尾者,涓涓吐溜,有若 灯者,每阴黑时,耿耿现光。中堂半壁复开小室若龛, 阔四丈许,高如之,深杀阔四之三。龛中亦有石乳缤 纷,大者若象鼻,竖地者若马桩,是为龙树岩,亦名观 音岩。岩下有石曰“龙爪”,壁间夜有人影立,“是名观音 影。左方壁痕如掌者,是名仙人掌。”龙尾泉之前五丈 许,水帘悬檐端,喷若骤雨,微若飞丝,其声泠泠,若佩 珰方响,怒若骤雨振瓦随风,大小变幻不测。雨后涌 泻,盖于全室,若瀑布。岩既洼寥,朱光不到。惟薄暮返 景,照于水帘,彩媚飞珠,晖摇洒沫,水晶展曲,玳瑁玲 珑,又一奇也。宋末有三元禅师者,俗姓何,名让。初生 时即呼:“阿广,何置我于此,斋堂竣工未也。”母大骇,欲 弃之。居两月馀,有僧智广者,自宜兴来,言:“其师志宁 创斋堂未毕,忽示寂,见梦转世于此,特来相看。”父抱 师出,见广迎笑,如有所陈,智广泫然礼拜,遂止此岩。 后随僧出家,昼夜诵《华严》不绝声。元乱,贼入岩,拟刃 师项,师不为动。自是常有二虎守岩,乱定迺去。洪武 十四年坐化,百一十岁矣。宣德间,有流涕道人居之。 道人者,衣服褛裂,涕泣沾襟,而作务劳苦,食取赢馀 而已。问其名,不言,人但以流涕呼之。一日僧德涵卒, 其徒圆照夜深倚栏而叹。道人曰:“欲见师乎?”曰:“然。”遂 令闭目共坐。良久,至一城,宫殿壮丽。适主者视事,遂 与入谒。有顷,甲卒传呼,导圆照至犴狱。群僧无数,皆 荷钳𫓧,形容不可识。道者大呼圆照。俄有赢僧出应, 气息才属,谓圆照曰:“不修梵行,故禁饿鬼狱中,累岁 不得一黍。”他冒用沙门财物,无不钻凿炮烙,极诸惨 酷。每受刑毕,业风一吹,复成本形。如此日凡数过,限 满发为畜生。圆照曰:“弟子不为师诵经礼忏乎?”曰:“口 诵心违,自身不免,安能度人?”寻甲卒促归,觉则梦尔。 圆照急起,鸣鼓集众播告。明日道者遂去,不知所之。 按《永福县志山川考地纪》,“方广山去城四十里,五代 汉乾祐二年建寺,明永乐十四年重建,今废。”山半有 岩,曰方广岩,石室深广,可庇千人。宋庆历间,邑人黄 非熊架阁三层于岩中,以奉浮屠。东至方广坑里,西 至佛岭亭,南至后门山顶,北至对门山顶,皆开路建 亭,佳胜幽致甲一邑。明正德、嘉靖间废。万历十八年, 僧真潮重建天泉阁于故址。次年,候官林应起辈共 舍田以供香灯。三十一年,永福知县徐嘉言捐俸为 买张仕荣斗湖山并田,施与饭僧,勒碑记其事。 悬汉岩在方广岩下。岩开石室,高十馀丈,广五丈馀, 左连潜颖岩,高广与悬汉等,而石滂悬其左肩。明万 历三十三年,候官陈益祥自佛岭砌路以达岩,建阁 三间于岩前。

    九天岩在悬汉岩右,形如覆钟。之半高可二十馀丈, 泉悬其巅。其左则石壁峻峭,高联于岩。半壁有室,阔 五六尺,深如之。室中突起石峰,玲珑若普陀岩。岩前 百步许有净瓶石、晒经岩、狮子岩,各高十馀丈,鼎足 而峙。万历三十七年,陈益祥构三层阁于三石之中

    方广岩部艺文一

    《方广岩记        》宋·张世南

    永福邑东三十五里曰三岛村。村东北山曰“方广岩。” 往昔荆榛蒙茸不可上,给事黄公筑室读书山下。一 日,猎师逐兽归,能言其境。给事命仆剪荆斸险,攀缘 而上,抵一石室,下可蔽千人。乡人从往,即其地奉浮 屠,故水旱必于此乎祷。后数年,水暴至,漂一巨木,长 可丈馀,广半之,卧山下者累月。风雨晦暝之夕,往往 若有神光,舁置室中。亡何,有异人来请斲为“宾头卢 尊者像。”像成不受,直去,莫知所之。今县官祷雨,必躬 往迎致,其应如响。像眉毫修白,骨气龙钟,殆若生动。 每致邑中人士敬叹瞻礼,其来而惜其去。好事者命 精工摹仿以易之,虽毫发无欠,精神莫具也。自造像 后,香火日昌,往来供施相属。室内遂构三层阁,不戴 片瓦,虽疾风暴雨,不能犯也。室距平地可五里许,其 间梁空磴险,山径峭拔,游者有攀跻伛偻之难。及最 上峰回路转,倏忽风景不同,岩洞飞惊,台殿缥缈,使 人神观轩豁,忘其罢惫。周遭有十奇,如石门、水帘、瀑 布、石磴、石钟磬、观音影之类,皆自然天巧。其最者有 龙尾泉,状如石龙,裂岩而去,尚馀不尽。尾修寻丈,望 之作蜿蜒势,尾锋涌泉一滴,冬夏不枯。人敬其水,以 为佛供。越室而右,有羚羊洞,云其中可容三四席,微 径仅可著足,下临无际,人莫敢进,独主岩者藏贮其 中,来往如猱,亦野性习便然也。詹事王公十朋曾游 此,作《十奇》律诗,五言六十字,见公集内。吴信可亦有 《纪游》诗,岩中乞灵,多验如响。司农簿柯公垓,少时乡 试回经从此岩,主岩者先梦尊者命之曰:“可设榻煮 茗,来日当有十九岁官人来。”及期,公与十馀人同游。 主岩者致茶,以梦告。时惟柯公年十九岁,是岁乡荐, 次岁登科。此皆信可为世南言。信可讳锜,永福人。

    方广岩记         明徐熥

    方广岩在永福县七都。宋庆历间,邑人黄非态搜得 之。万历丁亥岁,友人林熙吉捐赀募众,构天泉阁,供 佛其中。壬辰冬十二月初二日,登舟,夜泊濑下。初三 日,过赤壁濑,瞰溪滨,高数十丈,古树蒙茏其上,下则 潭水澄碧。王用文勒“赤壁”二字于石,故名。日午,抵葛 岭,舍舟登陆,三里,修竹檀栾,廨院出焉。又里许,鸟道 盘旋山腰而峰势回合。岩为群山所裹,折而东数百 武,石壁崚嶒,有泉如练,从灌莽中泻下,琮琤有声。王 用文镌“飞佩”二字。又里许,用文与辽东薛朝晤诸人 来游,镌八分书五十八字,以记姓名。又数折,有石屹 于道周,石色黝黑,用文镌“铁壁”二字。径路巀嵲,客皆 蛇行而上。石穷,有两山夹涧,泉流其下,以木梁阁其 上。由此而上,山愈峻。从道上望石室如屋檐,大树蓊 郁,微露朱甍,钟磬之声,闻于下界,即所建天泉阁也。 纡回数十步,地稍坦,两巨石相枕。其下嵌空如门径, 昔人镌石门并“天关”四大字。出石门,历石磴数十级, 傍有涧,石梁跨之,为洗钵泉。再折而西数武,两石并 峙其中,不能方轨,友人林熙吉书“方广洞天”四大字, 傍纪余辈姓名岁月。折而南,石磴百馀级,旁石镌无 量寿佛字。由石磴缘左而上,为上门。榱桷崩摧,仅存 四壁。用文孙王振并三山高起宗诸人题诗于上,墨 迹磨灭,拂拭始得。越此即天泉阁。自山门至阁,皆在 石室之下。石室高六十馀丈,广二十四丈,深如之,室 垂石乳数十,殊形诡状。其巨者为龙头龙尾,源泉滴 沥,岩壁中陷,深广丈馀,奉观音大士像,曰“观音岩。”龙 头泉涓涓其前。岩右为禅房,石室西隅,水帘悬其巅, 随风飘洒,顷刻变幻,风静则寂然无声,潺湲而已。帘 垂阁外,十二阑干都为障蔽。远山苍翠,皆于帘隙窥 之。此岩中最佳景也。室右有灵羊谷,由香积入,削壁 逼仄,惟容一趺,下临不测。行者缘壁而度,跋前疐后, 然山僧出没,如履平地。余辈望之,汗出如浆矣。夜宿 僧寮,次日复由岩左而上。才数折而两崖相隔,横以 木梁,名“登天桥”,有崖曰“舍身崖。”自此以上,皆为樵径, 山形陡绝,俱不成步。附葛攀藤,至一深坳,石夷坦可 布几席,而泉弥漫其上,即水帘发源处也。是夜,归宿 阁中。初五日,与诸子寻玉泉洞、瑞松坞诸胜,竟不得。 独“听经石”在室下平地中,两石对蹲。初六日,别山僧, 寻旧路归游。凡十日,得诗若干首。

    方广岩部艺文二

    《方广岩十咏       》。宋黄非熊《玉泉洞》

    “百尺寒泉漱玉鸣,洞门斜入石廊横。烟霞不改古今 色,山水无闲朝暮声。窥洞野猿悬树立,惊人呦鹿上 岩行。”有时写尽“《琴中趣》,风定千林月正明。”

    瑞松坞

    谁种灵松近佛家,根盘深坞𩰚狞蛇。风吹碧落双龙 动,月照黄昏两盖斜。千里雨声喧洞壑,半空清影浸云霞。山僧长日频来赏,只恐春来起爪牙。

    望仙台

    台前高岳宅神仙,叠石诛茅对碧巅。云雾不分人去 路,管弦长动雨来天。彩鸾呼侣归残照,野鹤衔花下 紫烟。谁识蟠桃最深处,刘郎风骨已双全。

    龙树岩

    碧岩孤立啸猿峰,高状藤萝十里松。三面石山横叠 嶂,一株松树倒蟠龙。风雷聒地涛声烈,日月摩空翠 影重。凭仗高僧好珍重,伫看《雷雨》化灵踪。

    龙尾泉

    龙头何在尾犹存,定向天中饮汉源。且注灵泉清洞 府,未呵甘雨活乾坤。半空飞下珠千颗,平地澄来玉 一盆。寂寞云山非我宅,九霄高处是吾门。

    钟磬石

    一双钟磬本天成,垂在云中左右屏。平地望来分大 小,上方敲处震雷霆。名从得后声还异,景欲彰时物 自灵。几度夜深催月落,满林妖怪立泉扃。

    听泉岩

    万濑澄空天地秋,清音不断下悠悠。山前一片月留 影,石上几番僧白头。未必素琴方理性,何须芳草始 忘忧。堪嗤朝市区区者,祇听笙歌醉不休。

    灵羊窟

    灵羊别去几何春,尚有悬岩旧窟存。左右莫知归穴 路,高低惟见去蹄痕。千寻飞瀑垂峰顶,一洞寒云锁 石门。好是月明群籁寂,几声问答树头猿。

    清音洞

    群山如削水如绳,一洞清香气味凝。风送松声归远 壑,日移猿影下垂藤。林僧倚仗看泉脉,野客横琴坐 石棱。回首碧岩钟动处,云台犹在最高层。

    瀑布泉

    万丈岩头瀑布垂,玉泉拖地雪霏霏。听来如讶青天 漏,望去还惊白练飞。一洞清音喧碧落,千岩寒色逗 斜晖。终归大海成波浪,权借山僧濯布衣。

    游方广岩          吴锜

    曾访神仙岩洞来,人言伟观似天台。藤萝足下猱猿 啸,钟鼓声边日月开。灯续佛光凝紫翠,云将蜃气作 楼台。最怜贯石神龙尾,犹带天东雨露回。

    方广岩         元林泉生

    土方楼阁倚空明,磴路如天鸟亦惊。屋上石岩常欲 堕,檐前瀑雨不能晴。龙湫千古风雷气,山殿六时钟 磬声。最爱白云飞不上,半山飘泊伴人行。

    方广岩部纪事

    《永福县志》:“宋黄非熊,邑之溪南人。庆历间,读书于三 岛村,因得方广岩之胜,扪萝辟洞,作十咏传于世。后 遂养高不仕,自号南溪处士”,今子孙犹世居其地云。

    方广岩部外编

    《晋安逸志》:“宋宝庆二年,有合抱樟木,长二丈许,浮于 永福石壁溪口,经年不去。乡人黄姓者异之,取至其 家,议欲雕长眉老佛二像。适有游僧自言精于雕刻, 遂舁木楼中,令去其梯,但多具饼果,以给朝夕。及十 馀日,楼上寂然,登楼视之,饼果具在,僧已不见。二像 雕刻精好,非人工可及。黄乃以其一送妙峰寺,一送 方广岩。”元初,候官陈亿翁先生有《题方广岩老佛自 制诗》云:“青莲非妄亦非真,自刻栴檀度世人。昨日龙 山亲接待,祖师面目本无尘。”正德间,僧徒散逸,法相 剥落。万历己丑,道人郭清昏夜登岩,见一老僧前悬 一灯,趺坐诵经。清至,命童子汲龙头水,烹石花茶以 进,味甘美。清告以饥,复命童子进蒸饼数枚,因语清 曰:“贫僧居此已多年矣,近为顽徒破坏,遂致狼藉。明 年有檀越至,岩当复兴。”清参请元机,僧挥麈高谈,如 翻河水。顷之,天渐曶爽,遂不复语。清谛视之,乃老佛 木像,旁侍两童子而已。清大惊,下岩累月不饥,口中 常有香气

    壶公山部汇考

    兴化府之壶公山

    壶公山在莆田县城南二十里。山有八面,高耸千馀 仞,蟠踞数十里,如端人正士,垂绅缙笏而立,盖郡之 镇山也。

    壶公山图

    壶公山图

    按《方舆胜览》:福建路兴化军壶公山,在城南二十里, 顶有泉,脉通海,视潮盈缩。《旧经》云:“昔有隐者遇一老 人于绝顶,为言神仙事,恍忽如梦中,宫阙台殿,似非 人间。老人曰:‘此壶中日月也,因名’。”唐御史黄滔诗云: “‘日月壶中近,龙蛇蛰处腥’。又云:‘井通鳅吐脉,僧鬲虎 栖禅’。注云:‘正元中,有僧号法通,曾下山遇虎,争一牛’”, 鬲而分之。

    按《三才图会》壶公山图考壶公山在兴化府莆田县, 山皆四面,独此山有八面,高耸千馀仞,郡治正对之, 山形方锐如圭首,峙立如屏,秀特端重,盖郡之镇山 也。《旧经》云:昔有隐者遇一老翁于绝顶,忽见宫阙台 殿,似非人间,翁曰:“此壶中日月也。”后人因以壶公名 山。宋朱文公经莆田,望见壶公山正南一面尤独秀, 曰: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此老作怪也。谶云: “壶公山若断,莆田朱紫半。水绕壶公山,此时方好看。” 蔡君谟兴水利,引水绕壶公山,朱紫半朝。宋刘克庄 诗:“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鸟归半岭衔 斜日,樵返疏林起暮烟。”蟹井在山顶,泉出石穴中,其 脉通海,视潮盈缩,中有双蟹。岁旱,县大夫率诣祈祷, 以茅叶引之置缶中,迎归即雨。真净岩在山之绝顶, 莆中风物之胜,一览可尽。灵云岩在山之阳,上有桃 花洞、蘸月池,泉石奇胜,为莆人游赏之地。虎丘岩,宋 徐思仁云:“李习之谓,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 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壶山、虎丘岩,殆兼有此景。 盘陀石、法流泉、濯缨沼、石壁峰、碧溪湾、俱在壶公山, 号《五奇》。

    按《闽书方域志》,壶公山在莆田境。旧经云:古姓陈名 壶,于此山成道。又云:莆有陈胡二仙,陈仙隐北山,胡 仙隐南山,名胡公也。后人改胡为壶,而里仍旧名,曰 陈胡尔。又云:莆西有灵潭庙,井泉灵异,胡道人修真 于此。何氏九仙自三山来诣胡曰:“可寻鸡子山隐之, 吾亦蹑壶山之巅,以了尘寰。异日当会子于白云法” 洞,此壶公所由名。山有八面,高千馀仞,方锐如圭首, 峙立如展旗,为郡镇。山有虎丘岩。宋徐师仁曰:“李习 之谓,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 视远为幽。壶山、虎丘岩殆兼此景。”有真净岩,有灵云 岩,有桃花洞、蘸月池,泉石奇胜。有南泉岩,有竹峰岩, 有西云岩,有盘陀石,有法流泉,有濯缨沼,有石壁峰, 有碧溪湾,有蟹泉井。遇旱接蟹沫可得雨。今已不复 有矣。乡人尊陈、胡二仙,即壶公山麓,为立二仙庙。宋 大观初,以祈雨数应,赐额“神应。”建炎二年,并封显灵 侯。唐黄滔诗云:“橘如朱夏在,池象月垂穿。”自注云:“山 头有池而圆,兼树橘朱实夏在。”又云:“井通鳅吐脉,僧 鬲虎栖禅。”自注云:“山间井泉盈缩如潮候。贞元中,有 僧法通。咸通中,有僧弘播,于其绝顶独禅昏行,至降 虎,而法通适下,遇两虎争一牛,迺叱隔之,分令啖食。” 又云:“省郎求牧看,野老葺斋眠。”自注云:“潘郎中《存实 诗》云:‘双旌牧清源,吟看壶公翠’。”又欧阳秬先辈自刺 史苏公书求泉山之图,为画屏云:“壶公之高,雒阳之 深,梦魂所思。”宋刘子翚《蟹井泉》诗:“穴泉类蹄涔,幽灵 隐其涯。仿佛小双蟹,控御蛟龙随。”山西有龙潭,元时 有范姓者,养马潭边,马与龙交,生龙驹。事闻,诏取之。 驹至大义镇,念母,一驰即归。范为所苦,杀其母。驹死, 诏籍其家。

    按《八闽通志·山川考》:“壶公山在兴化府,山形方锐如 圭首,峙立如展屏,秀特端重,盖郡之镇山也。”

    按《莆田县志》《舆地志》:壶公山在县城南二十里胡公 里,由九座石梯蟠踞数十里,其高千仞,如正人端士, 垂绅搢笏而立,盖郡之朝山也。与府龙分支三四百 里,至此结为悬天宝,盖特朝郡治。按《九域志》:昔有隐 者,遇老人于绝顶,见宫阙台殿,似非人间,曰此壶中 日月也,故名。前志谓古有陈胡二仙,陈隐北山呼陈岩,胡隐南山呼胡公,后人改胡为“壶。”相传朱晦翁赴 同安簿过此,谓莆田多人物,乃此公作怪古谶:“水绕 壶公山,此时正好看。”比事云:自木兰陂成疏渠,引流 南绕壶山,而族望益显。按:壶山自石梯过莲峰山,旧 有莲峰院,山断矗起,先为灵云岩,乃妙应静室,所谓 虎丘岩、盘陀石、法流泉、濯缨沼、石壁峰、碧溪湾,皆灵 云左右景也。李习之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 潭,老木,佳草新花,视远为幽。”著作徐师仁谓:虎丘岩 殆兼此景。循灵云而南,有西云岩、中和院、南泉岩。从 灵岩上至绝顶,两峰相附而平。南向稍下为真净岩。 北向自绝顶陡险而下数百步,为龙王庙。石室深广 未及丈,有洪武十三年祈雨碑在焉。蟹井在其中,无 井也,惟庙后石壁有湿泉,掘地及尺便有泉海,潮长 则满,潮退则涸,气与海通,即所谓蟹眼泉也。《宋志》谓 石穴中有双蟹,遇旱岁接蟹沬可得雨,误矣。西数武 有泉名岳蒙泉,泉上石壁正镌“仁泉”二大字,乃莆阳 第一泉也。旁有日观庵址,昔人观日出处,下为海潮 院废基。至山腰为白云院。宋陆秀夫扶二帝南行,宿 此一夕。院后涧中有郭沧洲旧隐基,从白云西上数 里许,至巅有壶洞,为胡公修炼处。更西下为风泽洞。 旧有居民曰“范宅。”宝胜、太平、西平、灵鹫、中峰诸院在 其西,石泉、翠峰在其东南,竹峰在其西北。旧传壶山 八面,计十八院,三十六岩。今唯白云、中和再建,馀俱 无存者。前志载有柏化石。宋彭乘《墨客挥犀》载“壶山 有柏木一株,长数尺,半化为石,半犹是坚木。蔡君谟 见而异焉,因运置私第。”

    龙潭在壶山西范宅。《旧志》称:“故老相传,元时范氏养 马潭边,与龙交,生龙马,事闻,诏取之。”

    城山在景德里,黄石主山也。由壶公发脉,东北行特 起。《宋志》云:县东南三十里,俗传旧有蜘蛛结网如圆 城,故名。《弘治志》云:以此山在国清塘上,本名国清山, 好事者以其北有黄石,乃改为谷城山。皆臆说。山顶 旧有石城四,方广可三四十丈,旧址犹存。有古石刻 “城山”二字,如箕山之名,当以此。上有松隐、梅隐、竹隐 三岩,林光朝尝讲学于此。宋郡守林希逸建祠祀艾 轩于岩之东,以林亦之、陈藻配,扁曰三先生祠。又有 兴云洞,呼月台、小有洞、仙迹、棋盘诸石。旧谶云:“城山 青黄,石出公卿。”前。时松皆合抱,故俗皆谓之青山。白 塔山在国清里,即三台山。由壶公山发脉东北行,乃 城山之来脉也。其山小而圆秀,下为“东州,南为横塘, 北为小横塘。”

    双髻山在兴福里。壶公山东北行,既蚀,复起而峙。此 山积石巉岩,上摩霄汉。山有五峰,侧视之止见其二, 故呼“双髻。”正视之则俱见,故呼“五侯。”自郡城视之,又 止见其三,故又呼“笔架。”山。有涌泉岩、大云院今废。 石牛山在安乐里。由壶山东南行,形势雄壮。上有石 作牛形,旁有石,方广如印,高数丈。

    翠峰在安乐里壶山之麓。唐校书余镐建。牛山、“善应” 二庙。成化间,裔孙用和重修。

    梅花山在安乐里,壶山之左。

    柯山在安乐里。由壶山东南行,至海而止。旧名“松山”, 以状元柯潜生此,遂姓其山。

    梁溪在安乐里壶山下,灵云岩诸水注此,循山北流 至新塘与沟水合。溪山清邃,树木阴森。

    壶公山部艺文一

    《壶公山赋         》宋·陈靖

    莆水之阳,有壶山兮。“巍峨岌嶪,峥嵘崷崒。接闽岭以 削成,千海天而秀出。跨百里兮奇势千端,耸八面兮 瑰状一律。纾洞壑兮幽邃无垠,班冈峦兮高低有秩。 其巍然而踞视群峰也,若大帅坐幕以指挥;其俨然 而雄镇四野也,若端士垂绅而拱立。鸿鹄度而翅摧, 乌兔飞而影失。左右前后兮共壤而异宜,风雨晦明” 兮,殊候而同日。乃若绝壁摩汉,层岩造天。海上之日 华未出,云外之岚光已鲜。“羃羃悠悠,苍烟倏聚而忽 散;杳杳霭霭,素雾乍郁而复宣。巨石崭崭乎矗而如 砺,方池溶溶乎砑而成渊。”千林黛饰兮,密叶秀而竞 发;百谷霞舒兮,繁卉华而争妍。孔鸾𬸚𬸦,元鹤黄鹄 兮巢松而宿筱凫鹥鸧鸹䴔䴖翡翠兮唼菱而喋莲。 许由巢父,依峦而晦迹;赤松王乔,假道而腾仙。复有 名儒巨贤,禀其淑也;释子道侣,栖其寂也;骊龙蛟螭, 蓄其神也;䝙兕虎豹,伏其猛也;璆琳琅玕,韬其光也; 楩楠杞梓,育其材也。千奇万异,不可殚而述也。伊五 岳之穹,崇乎处华夏之中;而此山之突,屹乎出荒服 之外。控南浦之咽喉,作东瓯之襟带。储精孕秀,虽著 于今时;生甫及申,未昭乎往代。“时巡肆觐,则銮辂莫 至;燔柴检玉,则祀典未载。吁嗟望秩兮蔑尔无闻;仰 止高山兮于是乎在。”

    壶公山记         元李有

    山皆四面,独此山有八面,高耸千馀仞。郡治正对之 山形方锐如圭首,峙立如屏,秀特端重,盖郡之镇山 也。《旧经》云:昔有隐者遇一老翁于绝顶,忽见宫阙台殿,似非人间。翁曰:“此壶中日月也。”后人因以壶公名 山。宋朱文公经莆,望见壶山而南,一面尤独秀,曰:莆 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此老作怪也。

    壶公山部艺文二

    《壶公山         》唐翁承赞

    井邑斜连北,蓬瀛直倚东。秋高岩溜白,日上海波红。

    《前题》
    黄滔

    “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 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橘如朱夏在,池象月垂穿。 仿佛长闻乐,岧峣半插天。山寒彻三伏,松偃出千年。 樵牧时迷所,仓箱岁叠川。严祠风雨管,怪木薜萝缠。 青草方中药,苍苔石里钱。琼津流乳窦,春色驻芝田。 乌兔中时近,龙蛇蛰处膻。嘉名光列土,秀气产群贤。 瀑锁瑶台路,溪升钓浦船。鳌头擎恐没,地轴压应旋。” 蠲疾寒甘露,藏珍起瑞烟。画工飞梦寐,诗客寄林泉。 掘地多云母,缘霜欠木绵。井通鳅吐脉,僧隔虎栖禅。 危磴千寻拔,奇花四季鲜。鹤归元圃少,凤下碧梧偏。 桃易炎凉熟,茶推醉醒煎。村家蒙枣栗,俗骨爽猿蝉。 谷语升乔鸟,陂开共蒂莲。落枫丹叶“舞,新蕨紫芽拳。 翠竹雕羌笛,悬藤煮蜀笺。白云长掩映,流水别潺湲。 作赋前儒阙,冲虚南国先。省郎求牧看,野老葺斋眠。 寺历兴衰创,碑须一二镌。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

    《前题》
    宋·刘克庄

    昔人方此遇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斫木人多山渐 瘦,结庵僧去石谁眠。鸟啼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林起 远烟。独有老僧无俗事,一龛长占野云边。

    《前题》
    明·李廷梧

    竹杖青鞋及晓晖。岚光晴映薜萝衣。山空幽鸟如相 恋。天阔浮云不碍飞。爱听松风心共远。扫残苔石坐 忘归。相逢莫尽浮生话。恐落禅家第二机。

    《前题》
    陈中

    深涧无人草自斑,独随流水入深山。隔林岚气清烟 润,满地松阴白昼闲。野鸟听经当户入,洞龙带雨自 天还。登高试望莆城景,一骑斜阳晚度关。

    壶公山部纪事

    《莆田县志》:“唐沙门法通,贞元中居壶公山虎丘岩。尝 下山,遇两虎争一牛,通鬲而分之。黄御史《壶公山》诗 云:‘井通鳅吐脉,僧鬲虎栖禅’。” 宋高宗绍兴九年五月,甘露降于壶公山深沟村,芝 草生,华盖岑郁,楼台峥嵘。 明正德十七年夏六月,庆云见于壶公山之顶,三日、 六日、九日连四见。是年世宗入继,莆邑林俊、方良永、 陈琳、郑岳、黄澜、黄巩、林富、林有年、林大辂,应召命者 九人,登进士者十六人。

    嘉靖二十二年五月十八日,五色云见于壶公山之 上。是年莆田中式第一名黄继周、第三黄谦、第四林 仰成、第五江从春。而林文宾则以训导中式,广西第 二名。适完五魁之数,亦一奇也。

    石窦小屿游氏子。得法于亘信老人。住壶公山二十 馀年,尝有偈曰:“我本江边一钓翁,无文无字无神通。 有人问我西来意,日向西沉月向东。”未几示寂,茶毗, 舍利晶莹如绿玉。徒超证字禅源,道行清高,刻苦参 究。住壶公山白云院,和易近人,二十年不下山。一日 遍至平昔朋友家,无一遗者。归山三日坐化,师徒俱 塔于本山。

    隆庆四年八月初七日,雨大作,至九月止,壶公山有 蛟起,土崩数丈。

    壶公山部杂录

    《莆田县志》:“兴化府治西南有壶公山,古谶云:‘水绕壶 公山,此时方好看。壶公山欲断莆阳朱紫半’。”继而李 宏筑陂以兴水利,凿山而浚泉,遂多通显。故虽山川 之形胜,亦若有造物以尸之也

    壶公山部外编

    《拙庵管见》:竹岩柯公潜尝用一匠者,未及偿其值。后 公死,其人遇公于壶公山南,见车骑甚盛,告之曰:“我 有钱若干,将偿汝,值在某箧中,可令舍人取之。”匠应 曰:“唯。”趋至其家,闻哭声,讶之,谓己方遇公于壶公山 之阳。言及钱事,家人初不知也。及索诸箧中,其钱果 如其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