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五十三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目录

     僧部列传二十九

      唐五

      道宗       三慧

      慧𫖳       法恭

      智正附智现  慧棱

      智拔附法长  慧持

      慧瑜       智凯

      法敏       慧璇

      慧眺       灵睿

      僧辩       法常

      智徽       元鉴

      元会       行等

      志宽

    神异典第一百五十三卷

    僧部列传二十九

    唐五

    道宗

    按《续高僧传》:“道宗姓卫氏,冯翊人也。行性虚融,宽仁 笃爱,优洽成济,有名当世。弱年遗俗,敦务释门,专志 大论,讲散文旨。周武废道,隐形俗壤,内蕴明禁,外附 世尘。隋朝开教,便预剃落,住同州大兴国寺,寺即父 祖之生地也。房室堂塔,前后增荣,背城临水,重轮叠 映。寺立四碑,峙列方面。宗于其中,敷弘连席。悟物既” 广,开洗尘心。而形解雄邃,听徒崇重,四方宾客,日别 经过,周给供拟,著名道俗。大业季历,荐馁相寻,丘壑 填骸,人民相食。惟宗遍广四恩,开化氓隶,施物所及, 并充其供。故蒲州道愻、同州道宗住隔关河,途经即 日,情同拯济,腾实广焉。众以德望攸归,举知寺任,统 收僧侣,慈旨弘被,以法寄人,弘成济在律,僧众馀学, 彝伦斯乱。乃到京室,延请沙门智首,中夏讲说。宗率 其部属三百馀人,横经承旨,初不觉倦。立寺极久,净 地全无,虽未执触,终染宿煮。《释文》至此,宗乃知非,衔 慨晚学,未成护法,乃停讲翻秽,方进后文。又常徒布 萨,物贵新闻,众多说欲,不赴斯集。及闻欲之为教,诚 为希求,本是厌怠,不成圣法。自尔尽报,躬临说戒,诸 有不来,量事方许,无至累约。言涉勤繁者,皆为之流 泪霑巾,歔欷不已。其钦敬正法,为若此也。贞观十二 年,遘疾,卒于所住,春秋八十有五。门徒弟子五百馀 人,奉佩法训,无因景仰。乃竭情厚葬,故輀驾连阴,幢 盖相接,数里之间,皂白斯满。坟于城东,立碑表德。

    三慧

    按《续高僧传》:“三慧,楼烦人。崇履涅槃,以为正业。行流 河朔,名振伊瀍。大业初年,以学功成,即下敕征入慧 日道场。东都晚进,元津通涉,慧有功矣。而神气清严, 顾盻成则鼓言动论,众所惮焉。帝以通道明机,务须 扬选,乃敕往巴蜀,搜举艺能。属隋运告终,寓居邛僰。 流离从物,因事引生。而性绝烦嚣,屏居弘业。酂国公 窦轨作镇庸蜀,偏所咨崇,服其处静自虚致斯隆敬 异等慧,观时制用,故无虚影。武德九年,远朝京阙,敕 见劳问,任处黄图。工部尚书段纶,宿树善因,造灵化 寺,钦慧道素,上奏住之。时复阐弘,重移荣彩,颇传笔 记,后学称寻。贞观年中,召入参译,缀文证义,伦次可 崇,制《翻经馆序》,控清置列,赡勇丰矣。”以其年卒于本 寺,春秋七十矣。慧昔在绛州,独处别院,感见神童形 质希世,致敬于慧云:“屈法师诫勖知事,勿耕墓所。”言 已便隐。初来之为述,后复重来,还述前事:“若不为语, 当打彼僧,必至死也。”登为问之,乃正耕田中故冢,遂 令止之。由是僧侣清晏,卒无后患。自非立正处怀,焉 使非人投告?故慧之垂训,不许触犯幽显,如所引云。

    慧𫖳

    按《续高僧传》:“慧𫖳姓李氏,江夏人。本实陇西,世载蝉 冕。遥派合于天潢,远条连于若木。十一世祖西晋都 亭侯重避难徂南亭于夏汭,因遂家焉。十岁出家,师 事舅氏光严寺明智法师。智即建初之入室,蒙命说 以开筵,乃竭志依承,义门斯启。于斯时也,南国令主 雅重仁王,每岁肆筵,高选名德。年才弱冠,预拟斯伦。” 高第既临,声唱逾远。天子目睹,天人仰赞,光宠国恩 恭先是立。及天厌陈德,隋运克昌,金陵讲席,扫土俱 尽。乃杖策游吴,大乘顿辔,爰整其旅,广开学市,远招 八埏之士,以扇一极之风。苏州刺史刘权,果达三德, 才著九能,又于简易时务,依影法筵,悦饮河之满腹, 欣负山而无倦。自有陈沦没,物我分“崩,或漏网以东 归,或入笼而北上。谷风以恩相弃,伐木以德相高,积 伫朋从,咸来谒敬。”大业之始,曲降皇华,竟以疾辞,逸 情山水。吴之高人,为之胥附。咸请处于通元,依瑞像 而弘演。有隋昏逸,作梗妖氛,乃避地毗陵,沉默宴处而显灵。瑞相二寺,僧徒翘请弘法。寺有沙门智䂮、智 猛,风猷警迈,不乏精神。既遇通人,倾心北面。勤则不 匮,敏而有功。并继敷扬,俱驰东箭。于时也,刑新轻典, 世涉屯蒙,长淮已南,犹称吴国。杜威专制,端委君临, 崇尚佛理,饮兹归戒。大唐高祖,扫旧布新,起师临洛, 征威谒帝,俛首应诏,不悦于躬。𫖳为说宿因,释威忧 愤,达顶生之非固,晓吴濞之失图。威乃接足呜咽。由 斯而别。有馀杭沙门道愿、法济等,先禀成论,义同门 户,不远千里,请道金陵,乃郁相然诺。既而敷畅至理, 药木滋繁,爰逮施奉,并无轻费。于远行龙泉二寺,造 金铜弥勒像各一躯,坐高一丈五尺,用结来生之缘 也。贞观元年,通元上德慧仪法师,道心精粹,量包山 海,修己安人,非几不践。东晋之日,吴有白“尼,至诚感 神,无远弗届。天竺石像,双济沧波。照烛神光,融耀沪 渎。白尼迎接,因止通元。自晋距陈,多显灵瑞。隋末挥 飙,玉石俱尽。二像尊仪,蒙犯霜露。仪师独苦心行,切 情昏晓。以佛无殿,僧何得安。”乃跋涉山谷,升景抡材。 不逾一年,浮汎千丈。履深冒险,还到大吴。广开月殿, 指画斯立。𫖳以风雨相感,席卷而还。无替两时,功兼 二事。有吴县令陈士绰者,排繁徙义,倾仰法音,请讲 《法华、涅槃文》。讲竟,疲役增劳,即以麈尾付嘱学士智 奘曰:“强学待问,无惮慧风。师逸功倍,不惭屡照。”誓言 既止,怡然瞑目。以贞观四年十月终于通元,春秋六 十有七。其年十一月坟于白虎之南岭。学士弟子等 千馀人,哀泗伤心,恐芳仪之有绝,乃树高碑,江王学 士诸麟为文。贞观五年,弟子法韶等于坟前建《砖塔》 五层。

    法恭

    按《续高僧传》:“法恭,姓顾氏,吴郡人也。正信天发,成德 自然,妙识悟道,高情拔俗。故知为道者贵其精力,通 方者归其至当。立朝者宗其笃诚,招隐者味其闲放。 详之于恭,谅法侣之羽仪,人伦之准的矣。初生之夕, 室有异光,爰洎抚尘,便能舍俗,事武丘聚法师为弟 子也。受具戒后,听馀杭宠公成实屺公毗昙。逮宠将” 亡,乃以麈尾付嘱,凡斯先达,皆人杰也。恭既受法寄, 相续弘持,三吴九派之流,争趋问道。而劳谦终日,应 对不疲,行高而挟如愚,学广而陈面壁。后言游建业, 历询宗匠,深疑硕难,每祛怀抱,固有无得之道大弘, 遗名之情斯著。乃旋轸旧壤,幽居于武丘山焉。烧指 供心,痛恼之情顿遣;檐禽庭兽,长往之志弥存。开皇 中年,州将刘权政成吴土,心游释教,乃严驾山庭,屈 还城邑,住回向寺。既迫兹固请,翻然回虑,以为体道 由心,道存则丧于彼我;立教在迹,教行则混其显晦。 乃游洛转法,通流甘露,挹河仰岳,均羙前奇。大唐阐 化,弥崇弘演。贞观十一年下敕赴洛,常州法宣同时 被召,亦既来仪,深降“恩礼,对扬帷扆,辩说纷纭,明像 教之兴灭,证遗法之嘱付。入侍宴筵,既摛雅什,田衣 作咏,仍即赐缣。有感圣衷,深见颜色,特诏留住,传送 京师,四事资给,务令优厚。”雍州牧魏王遥加钦请,以 为戒师。恭既膺斯请,供施特隆。自尔朝野明达,缁素 清高,闻风延伫,望室奔凑者,厥罕书矣。然其广植德 本,遐“举胜幢,宝殿临云,金容照日。讲筵初辟,负笈相 趋,谈疏才成,名都纸贵。加以博通内外,学海截其波 涛;鸿笔雕章,文囿开其林薮。”以贞观十四年十月六 日,迁神于西京大庄严寺,春秋七十有三。冕旒兴悼, 有识含悲。降敕加以赙赠,并造灵舆,递给传乘,付弟 子慧鸗送柩还乡。以十五年二月十五日窆于武丘 之南岭。道俗奔赴,望途悼泣。门人等师资增感,岁序 易驰,非夫琬琰,孰陈不朽?乃共竖丰碑,式陈碣颂。中 书令江陵公岑文本制序,朝散大夫著作郎刘子翼 制铭。两叙风声,各其志矣。

    智正附智现

    按《续高僧传》:“智正姓白氏,定州安喜人也。家传信奉, 夙著弘通。才预有知,便辞世网,识见弘举不群蒙稚 年十一,将欲落发,父母诸戚对之泣泪,而颜色无改。 师知其远度也,日授未闻,随得缘记,录为谱牒。有所 遗忘,寻问相续。身无戏掉,口不妄传。奉戒精勤,昏晓 自策。和上同师,私共叹异。年虽弱冠,曾无驱役,供赡” 所须,恣其学问,不盈数载,慧声遂远。开皇十年,文皇 广访英贤,遂与昙迁禅师同入魏阙。奉敕慰问,令住 胜光。仁寿元年,左仆射虞庆则钦正高行,为奏寺额, 造“仁觉寺”,延而住之,厚礼设御。正乃深惟苦本,将捐 此务,归静幽林。承终南至相有渊法师者,解行相高, 京城推仰,遂往从焉。道味江湖,不期“而会,因留同住, 二十八年。静恭无事,不涉人世。有请便讲,详论正理; 无请便止,安心止观。世情言晤,不附其口,贞梗自课, 六时无憩。”以贞观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卒于本住, 春秋八十有一。弟子智现等,追惟永往,感恩难顾,鸠 舍馀身,于寺之西北,凿岩龛之,铭记如在。现少出家, 咨承法教,正之箴诫,略无乖错。至所著诸疏,并现笔 受。故正之制作也,端坐思惟,现执纸笔,承颜立侍,随出随书,终于毕部,乃经累载,初不赐坐也。或足疼心 闷,不觉倒仆。正呵责曰:“昔人翘足七日,尚有传扬,尔 今才立颠坠,心轻致也。其翘仰之极,复何得而加焉!” 正凡讲《华严》《摄论》《楞伽》《胜鬘》《惟识》等不纪。其遍制《华 严疏》十卷,馀并为抄记,具行于世。

    慧棱

    按《续高僧传》:“慧棱姓申屠氏,西隆人。胎中父亡,惟母 鞠育。三岁儇慧,思愿闻法。母氏怜其孤苦,相从来听 襄阳润法师三论,文义之间,深有领览。年至八岁,其 母又终,无师自发,独诣邑西檀溪寺,诞律师而出家。 十六,乃往荆州茅山明法师下,依位伏听。问经大意, 深有奇理。召入房中三年曲教惟陈不有有也。棱于” 此深会其旨。隋末还襄阳,又逐安州皓师入蜀。凡有 法轮,皆令覆述。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人同号得意 棱也。及皓下狱,棱亦同绳,身被桎梏于成都县一狱 囚徒请讲《三论》,周于五遍,敕还释放,便逐皓还。既达 安州,粮粒涌贵。旦往随州,巡里告索,暮达皓所,如常 采听,往还三百,深有足功。然其报力雄猛,生无一患, 门学所推。及皓力微,四大退贬,令代讲《涅槃》,咸怪其 言,谓违皓义。时席端俊异者三十馀人,将往副水,百 有馀日,惟讲《三论》。后皓患愈,还返安州,常于皓房叙 经大意,外有侧听,皆为漫语,白皓曰:“棱于初章,全若 不解,明日上讲请为定之。”及时告曰:“欲定初章者。”出 来时门侣盖众者二十五人,一一诵呈,皆云不是。棱 最后述,章句虽异,皆云得意。由是靡伏,莫敢轻者。皓 之将终,告曰:“棱公来,吾今付嘱最后续种。自吾讲来, 惟汝一人得经旨趣。”乃握棱手曰:“夫讲说者,应如履 险,不贪利养,不惮劬劳,欲得灯传,多于山寺读经法 事并为物轨。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如此可名报佛恩 也。”又曰:“共公同涉苦辛,年载不少,惟以无相为本,然 后言矣。”语已而终。初未嘱前,棱梦神人失两眼,又见 一人著青衣,执宝镜,放光来印棱心。既受诀,已百日 怀恋。后还襄州紫金寺,讲论五年,众有三百。贞观八 年,又还须弥,讲《涅槃》《大品》《惟度》等经。至十二年三月, 梦鹰入寺,群鸟飞去,因即散众。及司功搜访,一无所 获。蒋王临襄,佛法昌显,请于梵云,相续斋讲。道俗翕 习,又复腾涌。至十四年正月半,有感通寺昶法师曰: “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昶公讲《法华》,如何?”棱曰:“善 哉!慧棱发愿,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既有此 征,斯愿毕矣。”至九月末,蒋王见棱气弱,送韶州乳二 两,逼令服之。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勿服此乳,阎罗 王庄严道场已竟,大有乳药。”至十月半黄昏时,遂觉 不豫,告弟子曰:“吾五藏已崩,无有痛所。”四更起坐,告 寺主宝度曰:“忆年八岁,往龙泉寺借《观音》,未至耆阇, 已讲三遍,皎如目前。”言未讫,外有大声告曰:“法师早 起烧香,使人即到。”度曰:“何人?”答曰:“阎罗王使迎。”棱即 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还房中,与度别。食粥未了, 便取一生《私记》焚之,曰:“此《私记》于他,读之不得其致 矣。”至小食时,异香忽来,棱敛容便卒,即十四年十月 十六日也,春秋六十有五。合境僧众七日七夜法集 功德。蒋王赠绢五十疋,送于凤林山。元素同集五千 馀人,开讲设斋,终日方退云。

    智拔附法长

    按《续高僧传》:“智拔姓张,襄阳人。幼年清悟,雅好道法。 六岁出家,初为润师弟子。润顾有济器,乃携付哲法 师。哲亦襄川僧望,具之别传。初诵《法华》,日通五纸,经 中理路,略有规度。惟曰:‘斯经,诸佛出世之大意也。一 人一道,非弘不通。誓毕依持,开悟蒙俗,周听乃洽。承 帝京上德吉藏法师,四海标领,三乘明匠。寻诣奉旨’”, 欣击素心,首尾两遍,命令覆述,英俊鼓言,无非乱辙。 藏亲临坐,拔问众曰:“一乘为实,遂分为三。亦可一乘 为两,分为三不?”众无敢答。藏曰:“拔公此问,深得旨矣。” 乃嘱累大法必在机缘,于是还襄。会贼徒扰攘,无由 讲晤,昼藏夜伏,私蕴文义。后值清平,住耆阇寺,恒在 常济讲《法华经》。年别五遍,门人法长,后生颖萃,见住 梵云,领徒承业。贞观十四年九月十七日于清信士 张英家宿集《竖义开法华》题。或问今昔开覆三一之 旨者,答对如风响,解悟启时心,便告棱法师曰:“智拔 答毕须臾来,难尽皆神诣,今与乡里大德檀越等相 别。”时不测其言也。遂即潸然,迫而察之,已迁化矣。合 境元素,嗟惋惊异,颜状如生,跏坐坚正。蒋王躬临,烧 香供养,赠物百馀段,墓所设五千人斋,春秋六十八 矣。

    慧持

    按《续高僧传》:慧持姓周,汝南人也。开皇初年,父任豫 章太守,因而生焉。少机警,美姿制,栖游之方,欣其言 悟,履历名邦,将挹道化。初达丹阳开善寺,投满法师 而为息慈,令诵《大品》,日通五纸。斯经易诵难持,而能 文句无爽,时共美之。本年登冠,其身长七尺,色相光 伟,执持威容,不妄回盻,故俗又目曰“象王持也。”乃听 东安庄法师,又听高丽实法师三论,钩探幽极,门学所高,兼善《老》《庄》《易》《史》。谈元之次,寄言法理。越公杨素 治兵淮海,闻风造展,叹其清悟曰:“斯实绝伦之僧也。” 隋末避难往越州,住弘道寺,常讲三论、《大品》《涅槃》《华 严》、庄、老,累年不绝。立志坚白,书翰有闻。不出寺门,将 三十载,跏坐不卧,勤苦至终。以贞观十六年八月二 十三日旦,告弟子曰:“吾欲往他方教化,急作食。”及时 至三下,前食还房,跏坐绳床,敛容而逝。弟子谓言入 定,三日任之。会稽丞杜伏护者,蔬素长斋,依常参拜, 闻有异香,方知久化,跏结铿然,申而不得。乃坐送大 禹山。都督已下元素万馀人,悲叹相嗟,至于殓所,春 秋六十八矣。

    慧瑜

    按《续高僧传》:“慧瑜,姓岑氏,少孤窘。三岁二亲俱丧,养 于舅氏。五岁随外祖往长沙寺听讲,见佛啼泣恋慕, 不肯还家,遂任之为寺救苦法师弟子,令诵《大品》,五 十日中,一部通利。晚听三论,《大品》,镜其宗领。随有行 文,观用明的。逢难入玉泉山,寺侧有泉,旁作草庵,于 中晏坐二十三年,初无暂离,观心纯净,未可言睹。泉” 神供奉,时或见闻。黑蛇一头,长二丈许,隐显现身,如 守护相。群贼虽来,无敢近者。有老贼张赫伽者,勇悍 无前,携引十贼,身挟两刀,欲杀此蛇。去二百步,蛇乃 张目出光,贼徒皆倒。经两日间,瑜觉往救,七人已死, 蛇随瑜行,为诵《大品大明咒》讫,三人方活。于是四远 闻风往造,供施委积。贞观十年,荆州道俗请出升觉 寺讲《三论》,《大品》开化,未闻佛法由盛。十四年七月二 十三日,合寺同见群星入井,不测其故。至八月十七 日,讲《大品》,至《往生文》未讫,手执如意于座而卒,春秋 七十有九。

    智凯

    按《续高僧传》:“智凯,姓冯氏,丹阳人。父早亡,六年听吉 藏法师《法华火宅品》,夜告母曰:‘经名火宅者,只我身 耳。若我是火宅,我应烧人。既其不烧,明知无我。终夜 达朝,诣藏出家。身相黑色,故号乌凯。年十三,覆藏经 论,纵达论并,不拘检约。随藏会稽嘉祥等寺,门人英 达,无敢右之。及藏入京,即还静林,聚徒常讲。武德七’” 年,剡县立讲,听徒五百。贞观元年,往馀姚县小龙泉 寺,常讲《三论》《大品》等经,誓不出寺,胁不亲席,不受供 施,自食而已。佛殿之后,忽生一池,便曰:“只饮此池,可 以卒耳。”为性慈仁,言极懭厉。时越常俗多弃狗子。凯 闻怜之,乃令拾聚,三十五十,常事养育。毡被卧寝,不 辞污染。至十九年,齐都督请出嘉祥令讲《三论》,四方 义学八百馀人,上下僚庶,依时翔集,用为兴显。百有 馀日,日论十人,答对泠然,消散无滞。初发龙泉,小池 即竭。凯闻叹曰:“池竭食亡,吾无返矣。”至二十年七月 二十八日,依常登座,手执如意,默然不言。就殓已终, 乃跏坐送大禹山。七日供养,常有异香。州宰目殓,深 发坚信,乃起塔七层,以旌厥德云尔。

    法敏

    按《续高僧传》:法敏,姓孙氏,丹阳人也。八岁出家,事英 禅师为弟子,入茅山听明法师三论。明即兴皇之遗 属也。初,朗公将化通,召门人言在后事,令自举处,皆 不中意。以所举者并门学有声言,令目属。朗曰:“如吾 所举,乃明公乎?”徒侣将千,召明非一,皆曰:“义旨所拟, 未知何者明耶?”朗曰:“吾座之东,柱下明也。”明居此席, 不移八载,口无谈述,身无妄涉。众目痴明,既有此告, 莫不回惑。私议法师他力扶矣。朗曰:“吾举明公,必骇 众意,法教无私,不容瑕隐。”命就法座,对众叙之。明性 谦退,泣涕固让。朗曰:“明公来,吾意决矣。”为静众口,聊 举其致命。少年捧就传坐,告曰:“大众听:今问论中十 科深义,初未尝言,而明已解,可一一叙之。”既叙之后, 大众惬伏,皆惭谢于轻懱矣。即日辞朗,领门人入茅 山,终身不出,常弘此论,故兴皇之宗,或举山门之致 者是也。敏采摘精理,出听东安,言同意异,更张部别。 年二十三,又听高丽实公讲《大乘经论》,躬为南座,结 轸三周。及实亡后,高丽印师上蜀讲论,法席凋散。陈 氏亡国,敏乃归俗,三年,潜隐还袭,染衣避难入越,住 馀姚梁安寺,领十沙弥,讲《法华》三论,相续不绝。贞观 元年,出还丹阳,讲《华严》《涅槃》。二年,越州田都督追还 一音寺,相续法轮。于时众集,义学沙门七十馀,州八 百馀人,当境僧千二百人,尼众三百,士俗之集,不可 复纪,时为法庆之嘉会也。至十九年,会稽士俗请住 静林,讲《华严经》。至六月末正讲,有蛇悬半身,在敏顶 上,长七尺许,作黄金色,吐五色光,终讲方隐。至夏讫, 还一音寺,夜有赤衣二人礼敏曰:“法师讲四部大经, 功德难量,须往他方教化。”故从东方来迎法师。弟子 数十人同见此相。至八月十七日,尔前三日三夜无 故暗冥,恰至二十三日将逝,忽放大光,夜明如日。因 尔迁化。春秋六十有七。身长七尺六寸。停丧七日,塔 表放光,地为震动,异香不灭,莫不怪叹。道俗庄严,送 于隆安之山焉。

    ===慧璇===按《续高僧传》:“慧璇,姓董氏,少出家在襄川。周灭法后, 南往陈朝,入茅山,听明师三论。又入栖霞,听悬布法 师《四论》《大品》《涅槃》等。晚往安州大林寺,听圆法师《释 论》。凡所游刃,并契幽极。又返乡梓,住光福寺。会乱入 城,卢总管等请在官舍讲《华严经》,僧徒拥聚千五百 人。既属贼围,各怀翘敬,不久退散。深惟法力,唐运斯” 泰。又住龙泉,三论大经,镇常弘阐,兼达庄、老子史,谈 笑动人,公私荣达,参问繁结。蒋、纪诸王互临襄部,躬 申敬奉,坐镇如初。王出门顾曰:“迎送不行,佛法之望 也。”由此声誉又逸。汉南。贞观二十三年讲《涅槃经》,四 月八日夜,山神告曰:“法师疾作房宇,不久当生西方。” 至七月十四日讲《盂兰盆经》竟,敛手曰:“生常信施,今 须通散。一毫已上,舍入十方众僧及穷独乞人,并诸 异道。”言已而终于法座矣。春秋七十有九。惟璇立性 虚静,不言人非,宾客相投,欣若朋友,面常含笑,慈育 在怀。涉猎元儒,通冠文彩,襄荆士素,咸倾仰之,闻其 长往,无不堕泪。初住光福寺,居山顶引汲为劳。将移 他寺,夜见神人,身长一丈,衣以紫袍,顶礼璇曰:“奉请 住此,常讲大乘,勿以小乘为虑。其小乘者,亦如高山 无水,不能利人;大乘经者,犹如大海自止。此山多佛 出世,一人读诵,讲说大乘,能令所住珍宝光明,眷属 荣胜,饮食丰饶。若有小乘,前事并失,惟愿弘持,勿孤 所望。法师须水,此易得耳。来月八日,定当得之。”自往 剑南“慈母山大泉,请一龙王去也。言已不见。恰至来 月七日初夜,大风卒起,从西南来,雷震雨注,在寺北 汉高庙下佛堂后百步许,通夜相续,至明方住。惟见 清泉,香而且美,合众同幸。及亡,龙泉渐便干竭。据斯 以言,亦通感之奇致矣。”

    慧眺

    按《续高僧传》:“慧眺,姓庄氏,少出家,以小乘为业,游学 齐徐青海诸州,数论之精,驰誉江汉。开皇末年,还住 乡壤之报善寺,承象王哲公在下龙泉讲《开三论》,心 生不忍,曰:‘三论明空,讲者著空当发’。言讫,舌出三尺, 鼻眼两耳并皆流血,七日不语。有伏律师,闻其拨略 大乘舌,即挺出告曰:‘汝大痴也。一言毁经,罪过五逆。 可信,大乘方可免耳’。”乃令烧香发愿,忏悔前言,舌还 收入。便轝往哲所,誓心敛迹,惟听大乘。哲之云亡,为 设大斋于墓,又建七处八会,广请道俗。百日既满,即 往香山神足寺。足不逾阃,常习大乘。每劝诸村,年别 四时讲《华严》等经,用陈忏谢。常于众中,显陈前失。独 处一房常坐常念贞观十一年四月三日,在寺后松 林坐禅,见有三人,形貌都雅,赤服礼拜,请受菩萨戒 讫,白曰:“禅师大利根,若不改心信大乘者,千佛出世, 犹在地狱。”闻此重嘱,涕泪交流,大哭还寺。在讲者房 前宛转呜咽,不能得言。以水洒醒,乃更大哭,绕佛忏 悔,用此为常。又劝化士俗,造《华严》《大品》《法华》《维摩》《思 益》《佛藏》三论等各一百部。至十三年三月九日中时 佛前礼忏,因此而终,春秋八十馀矣。自终七日,林树 变白,大泉浑浊,过此方复。斯亦知过能改,无过者同, 诚可嘉矣。寺去城邑将五十里,从受归戒者七千馀 人,填赴山阿,为建大斋于墓所。三十法师各开一经, 用津灵造。

    灵睿

    按《续高僧传》:“灵睿姓陈氏,本惟颍川,流寓蜀部益昌 之陈乡也。祖宗信于李氏,其母以二月八日道观设 斋,因乞求子还家。梦见在松林下坐,有七宝钵于树 颠飞来,入口,便觉有娠,即不喜五辛诸味。及其诞已, 设或食者,母子头痛,于是遂断。八岁二亲将至道士 所,令诵《步虚词》,便面孔血出,遂不得诵。还家入田,遇” 见智胜法师,便曰:“家门奉道,自欲奉佛”,随师出家。即 将往益州胜业寺为沙弥。一夏之中,《大品》暗通。开皇 之始,高丽印公入蜀讲《三论》,又为印之弟子,常业大 乘。后随入京,流听诸法。大业之末,又返蜀部,住法聚 寺。武德二年,安州皓公上蜀,在大建昌寺讲开大乘 睿止法筵。三年后还本住,常弘此部。经二年许,寺有 异学成实朋流,嫌此空论,常破吾心,将兴害意。睿在 房中北壁而止。初夜还床,栖遑不定,身毛自竖,移往 南床。坐至三更,忽闻北壁外有物撞度,达于卧处。就 而看之,乃漆竹笴槊,长二丈许,向若在床,身即穿度。 既害不果,又以银铤雇贼入房,睿坐案边,觅终不获, 但有一领甲在常坐处。睿知相害之为恶也,即移贯 还绵州益昌之隆寂寺。身相黑短,止长五尺。言令所 及,通悟为先。常讲《大乘》,以为正业。贞观元年,通州骞 禅师作檀越,尽形供给三百听众。至七年八月二十 五日夜,睿梦见衣冠者来迎骞往西方去,徒众钵中 皆空无物。至三十日,寺钟大小七口,铜磬十馀,一时 皆鸣。至三更,据绳床跏坐而终。睿自此后,周流讲唱, 传化不绝。至二十年八月二十四日三更,大风忽起, 高声言曰:“灵睿法师来年十月往南海大国光明山 西阿,观世音菩萨所受生也。”至期十月三日,合寺长 幼道俗,见《幡华》菩萨满寺而下。晚讲入房,看疏读经外有僧告幡花异香,充寺及房。睿闻捉经“出看,敛容 立终,坚住不倒,扶卧房中,三更忽起,跏坐如生。刺史 已下,躬手付香,供养其尸。道俗相送,归东度山,设大 会八千人,时年八十三矣。然其洁清,童稚过中,不饮 荤辛,莫尝具尽。”《报》云:

    僧辩

    按《续高僧传》:“僧辩,俗姓张,南阳人也。渚宫陷没,入关 住于冯翊焉。年甫七岁,日诵千言,时以奇之,声于乡 壤。十岁欣仰道法,思欲出家。局以公宪,未蒙剃落,乃 听《维摩》《仁王》二经,文义俱收。升座覆述,宣吐教理,有 称于时。先学大德相顾曰:‘吾等没后,不足忧也’。此人 出家,绍隆遗法矣。开皇初年,敕遣苏威简取三千人, 用充度限。辩年幼小,最在末行,轻其行业,召令口诵”, 言词清啭,章句契断,神明坚正,见者瞩目。由是大蒙 嗟赏,馀并不试,同得出家。受具已后,专寻经论。时有 智凝法师,学望京华,德隆岳表。辩从问知津,乃经累 载,承席覆述,允益同伦。遂复旁疏异解,曲有正量,识 者佥悟,击其大节。大业初岁,召入大禅定道场,众复 屯之,欣其开解。武德之始,步出关东,蒲虞、陕虢,大弘 法化,四远驰造,倍胜初闻。尝处芮城,将开《摄论》,露缦 而听,李释同奔,序元将了,黄巾致问,酬答乃竟。终诵 前关,辩曰:“正法自明,邪风致翳。”虽重广诵,不异前通。 黄巾高问,转增愚叟谓其义壮。忽旋风勃起,径趣李 宗,缦倒掩抑,身首烦扰,冠帻交横,衣发紊乱。风至,僧 伦,帖然自灭。大众笑异,其相一时便散。明旦入文,赧 然莫集。辩虽乘此胜,而言色不改,时共伏其异度也。 贞观翻经,被征证义,弘福寺立,又召居之。虽屡处以 英华,而情不存得丧。约时讲说,不替寒温,异学名宾, 皆欣预席。故使大海之内外,僧杂华夷,不远万里承 风参谒,《俱舍》一论,振古未闻。道岳法师命章构释,辩 正讲论,废而听之,随闻出钞三百馀纸。或闻初开法 肆,或中途少闲,但有法座,无论胜负,咸预位席,横经 而听,斯渴法之深,良未俦矣。而谦让知足,不重荣势, 名满天下,公卿咸委而不识其形也,皆来觅之。辩如 常威仪,不变其节,任其来去,曾无迎送时。侪伦诸德, 以此怀尚,而不能行也。以贞观十六年六月十三日 卒于弘福寺,春秋七十有五。于时炎曦赫盛,停尸二 旬,而相等生存,形色不变,迄于葬日,亦不腐朽。于时 亢旱积久,埃尘涨天,明当将送,夜降微雨,故得幢盖 引列,俱得升济,七众导从,不疲形苦。殡于郊西龙首 之原,凿土为龛,处之于内,门通行路,道俗同观。至今 四年,鲜肌如在。自辩置怀慈济,爱法为功。路见贫苦, 不简人畜,皆尽其身命,济其危厄,讲听之务,惟其恒 习。其《摄论》《中边》《惟识》《思尘》《佛性》《无性论》,并具出章疏, 在世流布。

    法常

    按《续高僧传》:“法常,俗姓张氏,南阳白水人也。高祖隆, 仕魏,因移于河北郡焉。少践儒林,颇知梗概,而厌其 喧杂,情欣出家。奉戒自守,不群非类,霜怀标举,为众 所推。年十九,投昙延法师,登蒙剃落。既预听限,大阐 宏猷。学不逾岁,即讲《涅槃》,道俗听者,咸奇理趣。自尔 专亲侍奉,晓夕咨谋,每击幽致。延仰其情理深当,乃” 摩顶曰:“观子所涉,必住持正法矣。”于即研精覃思,无 释寸阴。时年二十二。摄论初兴,随闻新法,仰其弘义。 于时论门初辟,师学多途,封守旧章,鲜能回觉。常乃 博听众锋,校其铦锐,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 钻核名理,至于《成实》《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 轨辙。末旋踵上京,慨兹异叙,随讲出疏,示显群迷。隋 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登预法座,敷陈至理,词 义弘远,罕得其门。佥共美之,嘉叹成俗。遂有胥徒归 凑,相续依承,四时讲解,以为恒任。大业之始,荣唱转 高,爰下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 兴,遐迩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每席传灯,播扬非 一。贞观之译,证义所资,下敕征召,恒知翻任。后造普 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供给,四时随改。又下敕 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 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 座。抚接客旧,妙识物心,弘导法化,长镇不绝。前后预 听者数千,东蕃西鄙,难可胜述。及学成返国,皆为法 匠,传通正教,于今转盛。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 弃俗出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 师。乃于船中梦想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 流,欣其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 犯过,下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元武门,召常 上殿,论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 躬奉教纲,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 难陈”,遂引《涅槃》付嘱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 有馀人。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及李道居先,不胜此位, 率僧邀驾,随类表上。既不蒙,遂因染馀疾,的无痛所, 右胁而终于住寺,春秋七十有九。即贞观十九年六 月二十六日也。至七月二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时炎旱既久,埃尘翳日,逮至发引之前,夜降微雨。及于 明旦,天地清朗,云雾四除,纤尘不作,道路无拥。京寺 僧侣门人子弟等,各建修幢三十馀车,前后威仪四 十馀里。信心士女,执素幡花,列侍左右,乃盈数万。卿 相傧从,佥以荣之。初常涉诣义门,妙崇行解,故众所 推美,归于《摄论》。而志之所尚,宗慕涅槃,恒欲披讲,未 之欣悟,遂依众请,专弘此论,陶冶理味,精贯胸怀。依 时赴讲,全无读诵,才有馀暇,课业行道,六时自励,片 无违缺。有大神王冠服皆素,率其部从随其旋绕,道 俗时见,密以高之。又曾宵夜至佛堂中,壁画诸天,一 时起舞。后于中夜又在佛堂,观音菩萨从外入户,上 住空中,身相瓖琦,佩服璎珞,晃发希有,良久便灭。后 经五年,天将欲曙,又感普贤菩萨从东而来,去地五 六丈许。常之专精征应为如此也。故立志清峻,逾久 逾剧,所获法利,多造经像,但务奇妙,不言其价。岁建 檀会,终尽京师。自所服用,粗敝而已。外施别供,一不 受之。还布众中,持操无改。著《摄论义疏》八卷、《元章》五 卷、《涅槃》《维摩》《胜鬘》等,各垂疏记,广行于世。弟子德逊 等为立碑于普光之门,宗正卿李伯药为文。

    智徽

    按《续高僧传》:“智徽,俗姓焦,泽州高平人也。年十三,志 乐出家,不希世累。住本州清化寺,依随远法师听涉 经论。于大涅槃偏洞幽极,故齿年学稔,为诸沙弥之 卓秀者也。立性勤恪,乐理僧务。每有执役,不惮形苦。 昼供众僧,夜读章疏,衣不解带,研精无怠。受具已后, 神思高正,戒行明洁,平恕俭约,见者钦属,歆慕弘道。” 岁常讲《涅槃》、十地、《地持》、维摩、胜鬘,用为恒业。声务广 被,远近追风,提幞裹粮,寻造非一。隋炀御历,珍敬弥 隆。大业七年,下诏延请,入于东都内道场,礼异恒伦, 日增荣供。徽立操自昔,一不受之,盈尺之贮,不附箱 囊。率性超然,不妄倾涅,但专讲诵,宣导为先。伪郑之 初,洛城恒闭,徽以兵戈方始,开悟未因乃杖锡出城, 思济乡壤。于时守卫严防,梗涩难通,而徽安行限阈, 守当不觉,斯固善神之所送也。既达高平,道俗欣赴。 世接此难,饥馁相委。乃遗以粮粒,拯济实多,皂素赖 之,皆餐法味。便即四时长讲,屡有升堂,外施衣帛,悉 供讲众。频值俭岁,米食不丰,异客暴来,两倍过旧。徽 以听侣不安,为营别“院,四方学士,同萃其中,财法两 施,无时宁舍。”怀州都督、郧国公张亮,钦挹德教,远近 讲说,道俗屯赴。又结河阳,乃请为菩萨戒师。珍敬道 风,誓为善友。夏讲《涅槃》,解恣便讫,觉少不悆,众咸怪 之。还房静念,俄顷便逝,春秋七十九,即贞观十二年 三月二十日也。怀州道俗,哀若至亲,送葬归于本邑。 自徽之至远门也,敬法尊人,诚孝第一。每登法席,讲 析幽通,皆云大法师意如此。因即声泪俱下。常谓诸 徒曰:“父母生吾肉身,法师生吾法身,思报此恩,何由 可逮。惟有弘教利物,薄展余怀耳。”所以每岁常讲,不 敢告劳,以惟斯故也。兼以课己行业,无亏六时。手执 香炉,约数承礼,夜不解衣,一生恒尔。清素寡欲,不乐 交游,敷化之馀,便营僧事,故泽部长幼,咏仰于今。

    元鉴

    按《续高僧传》:“元鉴,俗姓焦,泽州高平人也。天性仁慈, 志乐清洁,酒肉荤辛,自然厌离。十九发心,投诚释种。 爱重松林,终日庇其下,忘遗食息。后住清化寺,依止 远公,听采经论,于大涅槃深得其趣。隋运末龄,贼徒 交乱,佛寺僧坊,并随灰烬。众侣分散,颠仆沟壑。鉴守 心戒禁,曾无𠍴犯。食惟蔬菜,衣则缊麻。屡经岁序,情” 无颦蹙。及至年谷丰熟,还返故乡,招集缁素,崇建法 席,劝诸信识,“但故伽蓝皆得营复,有故塔庙并令涂 扫。”遂使合境庄严,赫然荣丽。奉信归向,十室其九。兼 以正性敦直,言行相高,行值饮啖非法,无不面陈诃 毁,极言过状,不避强御。或与语不受者,便碎之酒器, 不酬其费。故诸俗士聚集宴饮,闻鉴来至,并即奔散。 由是七众尊虔,敬其严厉,重其清贞。数有缮造,工匠 繁多。豪族之人,或遗酒食。鉴云:“吾今所营,必令如法。 乍可不造,无容饮酒。”遂即止之。时清化寺修营佛殿, 合境民庶,同共崇建。泽州名长孙义素,颇奉信,闻役 工匠,其数甚众,乃送酒两轝以致之。鉴时检校营造, 见有此事,又破酒器,狼籍地上,告云:“吾之功德,乍可 不成,终不用此,非法物也。”义闻大怒,明欲加恼。夜梦 有人以刀临之,既忽警寤,即事归忏。又遇疫气,死亡 非一,皆投心乞命,鉴为忏悔,令断酒肉,病者痊复,时 大重之。有乡人李迁者,性偏嗜酒,既遇时气,无由自 济,遂悔酒过,几为死调。俄尔鉴至,无何便去,迁遂除 差,因尔永离饮酒,并不涉言,纵忽闻气,如逢毒势,告 其友曰:“自见鉴师已来,尚不喜闻,况当见也。”故戒节 冥感,皆此之类。于今神志贞亮,每讲《涅槃》、十地、《维摩》, 四时不辍。春秋八十有三。初,鉴以传法之务,职司其 忧,众侣乖仪,则纠弹驱摈,时俗佥讶其梗直也。及武 德六年,当部濩泽县李录事者死经七日,隐身谓妻

    曰:“吾是李录事也。计吾犹得六年在世,但为司命,枉
    考证
    来取我,生埋冢中,已诉阎王,蒙放在人中,浮游六年,

    今在鬼道,未然之事,皆预知也。卿家贫窘,但为他卜, 无不必中,因可获财,以利小大便尔。”卖卜鬼为通疑, 远方皆诣,谓为大圣。后谓妻曰:“人命无常,何不修福? 可往鉴师所听法。”遂相将入讲堂中,安置壁角,以物 自障,共人言议,应变迅速,乃经旬朔。或有问者:“何不 现形耶?”答曰:“今在鬼趣,受身极陋,自不忍见,况复他 也。”又往景业寺,听《维摩经》。有馀法师谓曰:“今讲此经, 感何人听?”答曰:“自人头已上,便是鬼神,上及诸天,重 级充满。然都讲唱文,诸天神等,皆敛容倾耳,恐其声 绝。”法师解释,皆散乱纵恣,无心听受,愿如法讲说,勿 妄饮啖也。何以知之?然见诸天神等,闻法师酒气,皆 回面而听,因即悔过,令废饮之。鬼曰:“此定须断,天神 不许,宁不讲也?非惟此会独感诸天,但有法事,无不 来降,不可轻矣。”鉴闻异寺有此声告,倍复信奉,兢兢 异常。

    元会

    按《续高僧传》:“元会,字怀默,俗姓席氏,其先豳土安定 人也。远祖因宦故,又居京兆樊川之秘坂焉。年十二, 精苦绝伦,欣志捐俗,而仪相秀挺,有异神童。隋汉王 谅见而奇之,奏度出家,仍住海觉寺,为总法师弟子。 自落发之后,即预讲席,专志涅槃,勤至之功。伦等推 尚,总深会之解也,举为覆述。所以盘节拘致,由来拥” 虑者,皆剖决通释,泠然可见。时大赏之,以为涅槃之 后嗣也。因尔改前旧章,更新户牖,穿凿之功,难与仇 抗。造《涅槃义章》四卷,义源文本、时文释抄部各四卷。 自延远辍斤之后,作者祖述前言,惟会一人,独称孤 拔。武德之始,学观大张,沙门昙献,道开国望,造慈悲 寺,奏会以为寺主。经始惟新,法务连续,引接后昆,讲 扬此部,将四十遍。于时同侣同业相推先席而让以 成治,雅为学宗。性慕人法,不滥尊严,但有法座,皆通 咨听。纵有旧闻,倾如新渴。斯敬重之极,末像罕遇也。 故总法师曰:“吾非圣人,何得此子入吾室乎?”相法师 曰:“《经》云‘后五百岁有福智者’。此子谓乎?法之大将,岂 不然乎?”岳法师曰:“此公就我学《俱舍》者,同事摄也。愿 比《妙庄严》,世值善知识矣。”振法师曰:“此公就我学加 延者,乃赞成吾学耳。以我小术,不耻下问,乃回龙象 于兔径也。吾何言哉!”贞观八年,又敕住弘福寺,讲事 都废,专修定业。梦登佛手,号无量寿,遂造弥陀像一 座,常拟系心,作身同观,欲入山林。寺众劝住,请讲《涅 盘》,至藤蛇喻,忽有异蛇从空而下,顾视四方,寻即不 见。讲至诤论,常有魔事,因兹遘疾,还返慈悲,见佛来 迎,因而气尽,春秋五十有九。即十四年五月二十七 日也。合邑闻知,悲凉相及,葬于高阳原。晚又收其遗 骸,于故城西南隅起砖塔供养,自会之弘道也。温柔 在性,弘赡为心,远近流寓,投造非一。而能推心接诱, 惟法是务。晚又常坐,乃终身世。

    行等

    按《续高僧传》,“行等,姓吉氏,冯翊人,十二出家,与会公 同事总师为弟子。服章粗素,立性铿卓,登听净影,远 公涅槃,伏读文义,时以荣之。相从讲说百一十遍,中 逢阻难,必预先知,或闻异杳,或感怪梦,幢折盖翻,以 为标据。即令大众同念般若,所有魔事,无何而退。故 每讲后,常礼佛名及读《华严》,以为消障之本也。”又与 元会同住慈悲,弘法之时等必先登会,随后赴时,以 为相成之道也。故常讲时感鸡伏听,从受戒者死而 还活,冥曹所放,云传等教,斯亦骇动幽显,非言厝也。 以贞观十六年三月六日因疾而终,春秋七十有三。 初临终累日:“护戒之语,吾何重及?但少欲知足,可为 永诫。吾今死后,勿作威仪,惟以一椽”轝送山所:“愿食 吾身,早成正觉。有乖此愿,非吾门人。”弟子等营办幢 轝,盛设威仪,将欲茔送。其夜列宿大明,地方欲了,大 雨洪注,道俗同拥,一不得往。还依遗诀,单轝至山,雨 即通霁。收葬于京南神和原,起塔树松,立铭塔所。

    志宽

    按《续高僧传志》,宽姓姚氏,蒲州河东人也。祖宗仕族, 不交群小。父任,隋青州刺史。宽自幼及长,以清约知 名,历听诸经,以《涅槃》《地论》为心要也。东西访道,无释 寸阴。业成登器,游讲为务。生常履信,言行不乖,望似 专正,而怀抱虚荡。尝以游学长安,诣市买绢,有人曰: “可见付直,明当送绢于此。”便付直还寺,为诸僧所笑。 宽曰:“自忆不负于人,岂有人而乖信?”至期果获,以事 陈之。彼人云:“兵食可亡,信不可废。”弟子俗人奉之,岂 意释门缀斯虑也。宽常诵《维摩》及戒本,所居住房,每 夜必有振动介胄之响。窃而观者,咸见非常神人,绕 房而行。又一时夜中,房重阁上有打物声,同学宝通 闻之,惊迷不安其席。宽就而慰之,犹打物如故。至旦 看之,乃舍梁将折,即令拄之,得免其命。其为幽灵所 卫如此。而性好瞻病,无惮远近及以道俗。知无人治 者,皆轝迎房中,躬运经理。或患腹痈,不可脓出者,乃 《口就》。“之,遂至于瘥,往往非一。其慈惠之怀,信难继也。”后于中夜室内大明,及观房外与昼无异,乃自缝 绽衣帛,不谓神光所照。后召诸徒,方知半夜。此相数 现,后遂不怪。加以开务诱引,弘济为业,道俗胥悦,庆 其幸遇。属炀帝弘道,海内搜扬,以宽行解同推,应斯 荣命。既处慧日,讲悟相仍。会枭感作逆,齐事拘缠,宽 便下狱待罪。有来饷遗,一不自资。通给囚僧,欢笑如 昔。后并配徒隶,役于天路。常令负土,使装满笼,尽力 辇送,初不懈息。同役僧曰:“此无监检,当可小停。”宽曰: “业报如此,何能自欺?违心行事,诚未安耳。”末又配流 西蜀,行达陕州,有送财帛祖饯之者,并即散而不遗, 惟留一驴负经而已。路次潼关,流僧宝暹者,高解硕 德,足破不进。宽见卧于道侧,泣而哀焉。即舍驴与乘, 自担经论,徒行至蜀,虽有事劳,而口不告倦,其仁恕 之性,登苦知其人矣。既达蜀境,大发物情,所在利安, 咸兴敬悦。时川邑虎暴,行人断路,或数百为群,经历 村郭,伤损人畜。中有王兽,其头最大,五色纯备,威伏 诸兽。遂州都督张逊远闻慈德,遣人往迎。宽乃令州 县立斋行道,各受八戒。当夕虎灾消散,莫知所往。时 人感之,奉为神圣。然宽因名立行,弘裕有仪,凡所宣 化,风之靡草。每至散席,礼䞋相仍,或至十万二十万 者,皆即坐散尽,了无资已。告施者曰:“财犹种子,聚则 难繁,故为散之,令从用有在耳。”其虚怀应物,为若此 也。兼又轻生疏素,敝服寻常,一经履御形,动经累稔, 爱护之甚,有过身肉。时逢俭岁,躬煮糜粥,亲惠饥馁, 衔泣说化,令诵佛名。又以所服,衣之与毡,或割或减, 用充贫乏。每年冬首,预积坐毡履替观诸沙门,少者 便给,以此为常。贞观之初,还返蒲晋,缁素庆幸,欢咏 如云。屡建法筵,重扬利涉。时州部遇旱,诸祈不遂。官 民素承嘉绩,乃同请焉。宽为置坛场,以身自誓,不降 雨者,不处堂房。曝形两日,密云垂布,三日已后,合境 滂流,民赖来苏,有年斯在。昔在蜀土,亦以此致誉,故 使遍洽,时谚号为“一代佛日。”有沙门神素者,架业相 邻,尤所钦友,以先卒于栖岩。宽住州寺,先绝凶问,忽 降形欢叙,欣若生平。明晚来告,乃知其死。宽致书慰 曰:“等同幻境,俱禀泡影,不意之情,非复言像。素法师 俗风清美,道器冲深,包总义门,研机至实。但正业久 成,必之净土。此方薄运,顿失所归,老病之僧,早应先 去,罪重福微,犹守馀报耳。法师不遗故旧,昨二十五 日夜降神共聚,同卧一床,通夕言议,至晓方别。情犹 今昔,事即存亡,冥”感之诚,未可陈述。素以贞观十七 年春二月二十四日卒。宽以其年夏五月十六日卒 于仁寿寺,春秋七十有八。初未终之前,右胁而卧,枕 于右臂,告门徒曰:“生死长远,有待者皆尔。汝等但自 观身如幻,便无爱结自缠。吾命亦断,当取椽两根,籧 篨一领,裹缚轝送,无得随俗纷纭,为不益事也。”言讫 而卒。时蒲虞等州,道俗奔赴,号恸川野。屯于圹侧七 里人满。自宽从释种静摄居形,不卧全毡,不畜疋绢。 箧之事,由来绝心,骑乘劳具,终身不涉,口不及利, 手不执钱,或不忤之,便掩口私默,不行赞毁于人物 也。曾用钱一千五百买驴负经,既至东京,值卒,科运 大贵,或头数至万者,同侣欲为卖之,宽不许,曰:“已劳 负荷,岂复过本乎?”便诣市自出之,但取原价。此虽小 事,廉耻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