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五十一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目录

     僧部列传二十七

      唐三

      僧彻       智通

      昙伦       普明

      昙献       无碍

      道暀       法显

      元爽附惠普  惠仙

      惠宽       僧伦

      静之       善胄附慧威

      辩相       宝袭附昙恭 明洪

      慧迁       慧觉附慧达 明干

      智琚       道庆

      慧因       慧皓

      法祥       静藏附道删

      圆光附圆安

    神异典第一百五十一卷

    僧部列传二十七

    唐三

    僧彻

    按《续高僧传》:“僧彻姓靳,河东万泉人。性戒夙成,专思 出俗,慈亲鞠养,未始遂之。既丁荼蓼,乃遵前志,乐行 兰若,索居蒲坂,习平等观,行实言法,四俗归向,承化 连邑。有孤山者,一曰介山,即介子推之故地也。其山 阳介村者是也。遂依而结业,荫以石岩,汲以下隰,积 岁崇道,物莫不高之,各舍财力,共营图构。地本高险”, 古绝源泉,念务劳倦,中宵轸结。晨行岩隒,见如润湿, 以刃导之,应手泉涌。道俗闻此,惊叹归依。更广其居, 重增檐宇。泰州刺史房仁裕表陈其事,请立伽蓝,下 敕许之,今之陷泉寺是也。公私荣庆,请彻以为寺主。 俯从物议,遂乃从之。四方慕义,相顾依投,门庭充 及徐王部降,寺又属焉。轩盖来寻,请居州邑,倾心尽 礼,厚供弥隆。俄复还山,固崇前业,性在慈仁,弘济成 务。所以群鸟食于掌上,宿兽翔于庑下。年逾杖国,未 尝痾瘵。忽告众曰:“吾将去矣。”食毕收衣,结跏趺坐,顾 命徒属,诫以清言,并令出户,唯留一侍。告曰:“夫识神 托形,寄之暖气,命尽身冷,方可触吾。”告已,冥目若禅。 久而寻视,方知已绝,春秋七十有七。初未终之前,三 朝山树通变,白色横云如带,绝望东西,道俗奔赴,制 以心丧,礼也。迁灵山窟,还依坐之。府县官庶子来咸 会。是日风清景亮,降以白华,六出净莹,如冰如雪。衣 以承之,不久便散。三载之后,犹存初坐,门人为之易 箦,而衣服一无霑污,乃就加染布。弟子等怀双林右 胁之教,抱两楹负手之歌,以为相好像设,开含识之 尊严;法慧声光,实超生之津济。遂就京邑奉建高碑, 高一丈五尺,刻像书经,兼叙言行,引送本寺,聚众立 之。度支尚书唐临,昔在万泉,赞承俗务,性行专信,素 奉归依。后仕华省,常修供养,顾惟德本,便勒碑铭云:

    智通

    按《续高僧传》:智通姓陈,住梓州。八岁出家,师正道法 师。后诵《法华》并讲,在牛头山。奉戒贞苦,降伏黄老,士 女奏章,必杖之五十。远近皆惮。寺宇成就,惟其经始。 合众畏慑,无蓄私财者。常有双鹅听讲,讲百馀遍,两 度放光。贞观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告众:“吾造寺可 用十万贯,恨未用备,今便永别。”言讫而卒。春秋九十 有七。小食时终。合寺房堂皆动而作白色。经一食顷。

    昙伦

    按《续高僧传》:“昙伦姓孙氏,汴州浚仪人。十三出家,住 修福寺,依端禅师。然端学次第观,便诫伦曰:‘汝系心 鼻端,可得静也’?伦曰:‘若见有心可系鼻端,本来不见 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言,嗟其近学,如何远悟, 故在众末礼悔之时,随即入定,大众弹指,心恒加敬。 后送钵上堂,未至中路,卓然入定,持钵不倾,师大深” 赏,异时告曰:“令汝学坐,先净昏情,犹如剥葱,一一重 重剥却,然后得净。”伦曰:“若见有葱,可有剥削。本来无 葱,何所剥也?”师曰:“此大根大茎,非吾所及,不敢役使。” 进具已后,读经礼佛,都所不为。但闭房不出,行住坐 卧,唯离念心,以终其志。次知直岁,守护僧物,约勒家 人曰:“犬有别食,莫与僧粥。”家人以为常事,不用伦言。 犬乃于前呕出僧粥,伦默不及之。后又语令莫以僧 粥与犬。家人还妄答云:“不与群犬相将。”于僧前吐出 粥以示之。于时道俗咸伏其敬慎。又有义学论士,诤 来问者,随言即遣,无所挂碍。仁寿二年,献后亡背,兴 造禅室,召而处之。还即揜关,依旧习业,时人目之为 “卧伦”也。有兴善粲法师者,三国论首,无学不长。怪伦 卧禅,言问清远,遂入房与语,探究是非。伦笑曰:“随意 相审。”遂三日三夕,法乐不眠。伦述般若无底,空华焰 水,无依无主,不立正邪,本性清净,粲乃投地,敬之,赞

    叹心路无滞,不思议乃如此也。伦在京师,道俗请者
    考证
    相续,而机缘不一,悟迷亦多。虽善巧方便,令其醒悟,

    然各自执见,见我为是。故此妙理,罕得广流。有元琬 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如此众 矣,如鱼子焉。武德末年疾甚,于庄严寺傍看寂然。有 问“往生何处?”答:“无尽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寻其 冷触,私报人曰:“冷触到膝,四大分离,亦应生苦。”伦曰: “此苦亦空。”问曰:“舍报云何?”报曰:“我主四大斗在,已到 屈膝,死后,籧篨裹弃之,莫作馀事。”又曰:“打五更钟未?” 报曰:“未少时,维那打钟,看之已绝,年八十馀矣。”诸门 学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焉。

    普明

    按《续高僧传》:“普明姓卫氏,蒲州安邑人。十三出家,事 外兄道愻法师。愻道会晋川,备如别传。又以明付延 兴寺沙门童真为弟子。明抗志住持,以大法为己任。 性聪敏,解冠侪流,讲听相仍,无法不学,周游肆席,曾 无住房。固使勤而有功,经论满抱。十八讲,胜鬘起信, 夙素听之,知成大器。进具已后,专师《涅槃》《四分》《摄论》。” 年二十四,讲《涅槃》三十,解《摄论》。凡所造言,宾主兼善, 使夫妙义积散,出言传旨,声流远近。大业六年,召入 大禅定道场,止十八夏,名预上班,学功所位,四事既 备,不阙二严。武德元年,桑梓倾音,欣其道洽,以事闻 上,有旨令住蒲州仁寿寺。镇长弘道,无憩寒暄,昼谈 夜坐,语默依教,心神爽迅,应对云雨,曾未闻经,一披 若诵。斯则宿习博闻,故能若此,不可比拟也。日常自 励戒本一遍,般若金刚二十遍,六时礼忏,所有善根, 回向净土,至终常尔。凡造刻檀像数十龛,写《金刚般 若》千馀部,请他转五千馀遍,讲《涅槃》八十馀遍,《摄论》 《胜鬘》诸经论等,遍数难纪。以年月终于住寺,春秋八 十有六。有弟子义淹,戒洁清严,见知可领,乃迁葬蒲 坂东原,凿穴处之,树碑其侧。

    昙献

    按《续高僧传》:“昙献姓张,京兆始平人。少事昌律师。昌 虞乡贾氏,净行无玷,精诚有闻,股肱之地,咸所宗仰。 所居谷口,素有伽蓝,因此谷名,遂题寺目为静林寺 也。昌师摄念经行,常志斯所。周武道丧,隳坏仁祠,昌 与俗推移,而律仪无缺。隋文御宇,重启法筵,百二十 僧,释门创首,昌膺此选也。仍僧别度侍者一人,献预” 其位,住大兴善。昌后言归故里,悲瘗灵仪,掘出庄严 一佛兴世博修院宇,延缉殿堂,缁素翘诚,始欣有奉。 雕造未毕,而昌迁逝。族人百数,仰慨尊容,以为法仪 虽殁,神足犹在,祈请续功,便从来意。遂移仁寿而经 营之。故得栋宇高华,不日而就,两寺围绕,四部归依。 州司以静林仁寿已偃慈风,柏梯净土,未霑甘露。遂 屈知柏梯寺任,俯从物议。又之斯位,释纲斯张,万目 咸举,仁洽开务,有漏天舟,众侣弘之,大小齐美。以贞 观十五年正月微疾,至十五日旦,便曰:“须向静林。”至 卯时,乃有非常云雾,遗形于柏梯山东南山顶。其夜 大放光明,形如华盖,四照远近,迄于三夕。经旬,其尸 为静林寺侧诸信士潜窃神柩,寘干静林南山之顶, 柏梯初不知也。于彼山顶两夜续放神光,始详其故。 两处交竞,九载于兹,缘州历县,纷黩不息。岂非通幽 洞理,致兹灵感,深慈博惠,恋结众情者乎?弟子等勒 铭山阿,敢告惟远。

    无碍

    按《续高僧传》:“无碍姓陈氏,有晋永嘉,中原丧乱,南移 建业。父旷,梁元帝征蕃学士。以承圣元年,碍生成都。 神姿特异,知有济器。九岁便能应对,十岁入学,随闻 不忘。入长安,遇姚秦道安法师。安与语,怪其意致,劝 令出家。即依言欣喜,令诵《太子瑞应经》,思寻圣迹,哀 泣无已。天和三年,周武皇后入朝,投名出家,先蒙得” 度。虽在弱冠,戒操逾严。建德三年,法门大坏,随缘陆 沉,乃值泥涂,情逾冰玉。开皇开法,即预搜扬,便住永 宁。于齐大德超法师所听《智度论》,一闻教义,神思豁 然,财食顿清,形心俱遣。又入长安学《十地阿毗昙》等。 时休法师于兴善寺命讲大论,辩析分明,义端无拥, 然于文句颇滞弘通。因诵本文,获六十卷。因抱心疾, 奖众斯暌,便还秦陇。开皇十年,总管河间王特屈寺 任统御遗法。大业二年,召入洛阳,于四方馆刋定佛 法。后还永宁,依前纲理。大业五年,炀帝西征,躬受劳 问,赐彩二百段。十三年州破入京住庄严寺。众以素 知寺任,识达机缘,还欲请之。任非所好,以武德八年 还返故寺,以无相观而自调伏。贞观十九年二月二 十八日无疾而终,春秋九十四。道俗哀恸,若丧厥亲 焉。

    道暀

    按《续高僧传》:“道暀姓周,汝南人。幼而精确,希志尚闻 古迹,胜人,心愿齐之。负笈金陵,居高座寺,听阿毗昙 心,妙达关键,非其好也。钦匡山遗轨,每逸言前。隋开 皇十二年,依大将军周罗侯远届庐岳,止东林精舍, 心愿匿迹,无事音尘山寺。法拥劝引非一,遂不拒命, 弘道度人,修建僧坊,四时无绝。隋季寇扰,华戎荐臻奖抚门徒,如初不替。贞观二年九月,身示有疾,曾未 浃旬,忽有大星天堕,正在西阁大水池中,照朗山谷, 逾千炬火。二十三日,僧正中食,谓弟子曰:“僧食讫未?” 答曰:“未竟。”又曰:“且唤上座来。”依言既至,委以后事,跏 坐而卒。诸殿阁门,一时自开,异香满寺,七日便歇,年 八十二矣。

    法显

    按《续高僧传》:“法显姓丁氏,南郡江陵人,十二出家。四 层寺宝冥法师,服勤累载,咨询经旨。有闻欲界乱地, 素非道缘,既已生中,如何解网?”冥曰:“众生并有初地 味禅,时来则发,虽藏心种,历劫不亡。有𫖮禅师者,荆 楚禅宗,可往师学。”会𫖮隋炀征下,回返上流,于四层 寺大开禅府,徒侣四百,蔚尔成林。遂依座筵,闻所未 “悟。但夙有智慧,通冠元踪,霜钟暂扣,已传秋驾。𫖮师 去后,更求明智”成彦、习皓等诸师,皆升堂睹奥,尽斲 磨之思。及将冠具,归依皓师,诲以出要之方,示以降 心之术。因而返谷,静处闲居,二翼之外,一无受畜。属 炎灵标季,荐罹戎火,馁残相望,众侣奔波。显独守大 殿,确乎卓尔。旦资蔬水,中后绝浆,贼“每搜求,莫之能 获。是非久入慈室,已抽毒箭,焉能忍兹疲苦,漏此凶 威?”自尔宴坐道安梅梁殿中三十馀载,贞观之末,乃 出别房。斯则追善吉之息嫌,蹈空生之秘行也。此堂 有弥勒像并光趺,高四十尺,八部围绕,弥天之所造 也。其宝冠华帐,供具经台,并显所营。堂中五灯,昼夜 不绝,忽一灯独炽,焰高丈馀。又一夜著五色衣人,持 一金瓶来奉。又梦见一僧,威容出类,曰:“可往蕲州见 信禅师。”依言即往双峰,更清定水矣。而一生染疾,并 信往业,受而不治。衣食节量,柔顺强识。所住之寺,五 十馀年,足不出户。永徽三年十二月八日,梦身坐宝 殿,授四众戒,因觉渐疾。至四年正月十一日午时迁 化,时“年七十有七。”显以昨日申时自能起止,神彩了 亮,踞禅床盥浴剃发,就床跏坐,俨然便绝。其月十七 日,葬于大明寺之北原。未终之前,门人见室西壁大 开,白光遍满,夜有白云亘屋南北二道,堂中佛事并 摇动,明日方绝。自终及葬,嶷然匡坐。合境道俗,奔凑 凄零。荆州都督纪王夙传归戒,钦仰清晖,命右记室 郭瑜铭之于彼。

    元爽附惠普

    按《续高僧传》:“元爽姓刘,南阳人。早修聪行,见称乡邑。 弱冠成婚,妻少而美。然爽贞诚清拔,立志高蹈,视如 革囊,情逾厌离。既无所偶,弃而入道。游习肄道,有空, 俱涉末听。龙泉寺璇法师欣然自得,覃思远诣,颇震 时誉。又往蕲州信禅师所,伏开请道,亟发幽微。后返 本乡,唯存摄念,长坐不卧,系念在前。时本邑沙门蔼” 明、棱法等,并禅府名宗,往结投分,以永徽三年十月 九日迁神山谷。时襄部法门寺沙门惠普者,亦汉阴 之僧杰也。研精律藏,二十馀年,依而振绩风霜,屡结 七众,专入定门,廓消事恼。纪王作镇,将修追圣,废寺 纲总,须人众举于普王深赏。会又楚俗信巫,杀为淫 祀,普因孚化,比屋崇仁。又修明因道场凡三十所。皆 尽轮奂之工,仍雕金碧之饰。以显庆三年终于本寺。 春秋八十。

    惠仙

    按《续高僧传》:惠仙姓赵,河东蒲坂人。幼怀出俗,缘故 淹留。年登不惑,方果前愿。既出家后,随方问津。虽多 涉猎,然以《华严》《涅槃》二部为始卒之极教也。迄于暮 齿,耽味逾深,谓人曰:“斯之二宝,全如意珠,无忽忘而 暂舍也。”所以执卷自随,有若双翼。或有言晤,披而广 之。住处冲要,九衢都会,百疾相投,万祸凭救。而仙慈 善根力,无假多方,但令念佛,无往不济。由是蒙祐,遐 迩倾心。寺有大像,制过十丈,年载既久,埃尘是生,栋 宇颓落,珠玑披散。遂控告士俗,更缔构之,虽淹星历, 大造云就。尔后年渐迟暮,梦僧告曰:“卿次冬间,必当 迁化,可早运行,应得延期。”便如常业,不以为虑。至九 月中,微觉不愈,知终在近,告侍人曰:“吾出家有年,屡 受菩萨戒,今者更欲受之。”召诸大德,并不赴命。乃曰: “大德但自调耳,何名度人?”又曰:“但取《戒本》读。”诵讫,自 庆潸然而止。入夜有异天仙星布,前后高谈广述,乍 隐乍显,合寺闻见,或见佛像来入房者。日次将午,忽 起坐合掌,召众人曰:“大限虽多,小期一念并好住,愿 与诸众为历劫因缘。”遂卧气绝,年七十五,即永徽六 年十一月十七日也。道俗哀之,云布原野。寺有亘禅 师,颖脱当时,有声京洛,行弥勒愿,生在四天,睹仙行 业感征告众曰:“必见慈氏矣。若乖斯者,何能祯应若 是乎?”

    惠宽

    按《续高僧传》:“惠宽姓杨氏,益州绵竹孝水人。父名玮, 元是三洞先生,五经博士,崇信道法,无敦释教,所以 绵梓益三州诸俗,每岁率送租米投于玮,令保一年 安吉,皆与章符而去,而车马拥门如市。初时玮妻怀 孕,心性改异,辛腥恶厌,乃生一女,名为信相,性好闲静,无缘嗜欲。后又怀妊,身极安隐,恒有异相。及其生” 也,母都不觉,忽然自出,都无恶露,然有异香,又不啼 叫,乃至有识,未曾粪秽淋席,父母抱持,方乃便利,即 宽身也。而臂垂过膝,性恒香洁,不近腥臊。年五六岁, 与姊信相于静处坐禅,二亲怪问,答曰:“佛来为说《般 若圣智》界入等法门,共姊评论法相。”父是异道,不解 其言,附口录得二百馀纸。有龙怀寺会师闻有奇相, 至其所,父以示之。会曰:“并合佛经,无所参错。”有异禅 师,不知何来,于净慧寺入火光三昧,召彼女来。及至 不入,云是火聚。禅师曰:“何不以水灭之?”女即作水观, 灭火而入。禅师验知,深入诸定,劝令出家。父母受聘, 及婿家不许,诸道俗官人为出财赎之,因有度。次姊 与宽身俱时出家,时随蜀王秀在益,请入城内。妃为 造精舍,镇恒供养。尝出于路,人有疑者,尼召来曰:“莫 于三宝所生异心,自受罪苦。”彼人悔过,有造功德,须 物者烧香祈请,掘地获金,无不充足,斯事非一。至于 食饮欲食,便食不食,乃经岁序。时人目之圣尼,即今 本寺犹号圣尼寺也。宽年十三,常乐独坐,面无怒相, 言常谦下。依空慧寺引禅师、龙怀寺会阇梨所,随闻 经律,一览无遗,未闻之经,曾不知义,有难问者,皆为 通之。初造龙怀寺,会有徒属二百馀人,并令在役,唯 放于宽。有怨及者,会曰:“斯人是吾本师,何得使作?”昔 周灭法,依相禅师隐于南山。及隋兴教,辞师还蜀。尝 受嘱云:“汝还蜀土,大有徒众,有名惠宽,可将摄也。我 忆此事,计师死日,当宽受生,无得致怪。”自尔在山,依 闲业定。年三十还绵竹,教化四远,闻名见形,并舍邪 归正。其俗信道,父母背道归佛,舍宅为寺,于今见在 绵竹诸村,皆为立寺,堂殿院宇,百有馀所。修营至今, 年常大斋,道俗咸会。正月令节,成都等七十县竞迎 供待,有大功德,须得经营。“但请宽至,施物山积。”贞观 中,有僧名策,持咒有验,于洛县忽死,见阎王曰:“比狱 中罪人多,应为诵咒,并请宽师讲《地狱经》。”从此得苏, 经月不作,复更闷绝。阎王大怒,命牛头使打钟子百 下:“我令诵咒讲经,为众生故,何不作?”策苏已,即从洛 县往绵竹三十里。未至疲卧,忽有异旋风吹起,须臾 至宽所,正集转经。告策曰:“昨所住处,大为劳苦,为众 生者,不得辞苦。”即令策登坐诵咒,大众闻皆流汗。宽 仍集众讲《地狱经》。贞观二十年,绵竹宋尉云:“我不信 佛,唯信周、孔。然我两度得佛力:一为人在门侧小便, 置佛便止;一为冬月落水烧木佛自炙。”宽闻之,致书 晓喻。宋曰:“此道人征异者,当试有灵不?取书名”处,用 拭大便,当即粪门裂脚起,不得自唱“我死。”即召宽来, 虽悔过,造经像,盈月便卒。什邡县陈家舍邪信佛,以 竹园为寺。宽指授分齐,尔许可为僧院,中间一分堪 立佛堂。即断一竹,上竖标云:“此分齐处,欲造佛寺。”当 时生竹自干,佛堂断竹,泉水上涌。寻掘数尺,获大石, 石下金瓶舍利七粒。宽礼拜更请,遂放光,乃盛满合 四远又集。寺今见在。永徽四年夏六月二十五日,春 秋七十,卒于净慧寺。未终一月,有五百神人,长丈馀, 服天衣,持华香及紫金华台,从西方来迎。宽辞不堪, 发遣令去。又于终日放羊,从市向房,悲数十声。至夜, 索水沐浴新衣,跏坐执炉已,命打《无常钟》,声遍郭,闻 合郭咸集,曰:“阇梨涅槃去。”空中哭声,寺内光明,莫测 其来。道士等谓言烧寺,惊走来寺,乃知其非。自此入 定,气尽乃知永逝。寺内三桥,一当宽房,堂夜梁折,声 震寺内。明旦官人道士,咸来恸哭。寺中莲池,池水忽 干,红莲变白。寺中大豫樟树,三四人围,忽自流血,血 流入涧,涧水皆赤,月馀方息。又十七级砖浮图,高数 “十丈,裂开数寸。又有双鹅,不知何来,向灵呜叫,伏地 不去。葬时随送,出郭失之。往无为山,去寺二十里,黑 云团空,随行注雨,草木随靡,至山方散。葬后,县内道 俗,七岁已上,著服泣临,如是三年。”尔后至今,凡设会 家,皆设两座,一拟圣僧,一拟宽也。今犹获供送本寺 灵相在山,端坐如在。自初至今,竟无虫血污秽朽腐 之相。斯则岂非不退菩萨身无万户虫耶。不然何以 若此。

    僧伦

    按《续高僧传》,“僧伦姓吕氏,卫州汲人。祖宗诸州刺史。 父询,隋初穆陵太守。未孕之初,二亲对坐,忽有梵僧, 秀眉皓首,二侍持幡,在其左右,曰:‘愿为母子,未审如 何’?即礼拜之,挥忽失所,因尔有娠。四月八日四更后 生,还见二幡,翼其左右,兼有异香,产讫不见。五岁已 后,迄于绝亡,恒自目见白光满屋。齐武平九年,与父” 至云门寺僧贤统师珉禅师所受法出家,时年九岁, 二师问其相状,答以白光流脸二幡夹之。叹曰:“子真 可度。”因而剃落。周武平齐时,年十六,与贤统等流离 西东,学四念处,诵《法华经》。至开皇初,方兴佛法。云门 受具,时年二十三。又于武阳理律师所听。始半夏,见 五色光如车轮,照伦心上,众并同见,即于光中礼五 十三佛,犹未灭,更礼三十五佛,光乃收隐。又与方愿 二师,入黑山、太行诸山,行兰若二十馀年。大业末,贼徒起领门人,至卫州隆善寺,仍为伪夏窦建德、齐善 行等请知僧事。武德五年,大统天下,入太行抱犊山, 教徒学《念处法》。由是四方负笈,山路成蹊。贞观四年, 卫州刺史裴万顷与诸官人请令下山,日日受戒,大 有弘利。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四更,忽告门 人:“吾夜中于诸法得解脱,谓成无学,不谓天帝等迎。” 言已而绝。将殡于山,而哀恸不止。天极清朗,无云而 降细雨,众咸异焉。时年八十五矣。

    静之

    按《续高僧传》:“静之姓赵,雍州高陵人。父母念善,绝无 息嗣,祈求遍至,而无所果。遂念观音,旬内有娠,能令 母氏厌恶,欲染辛腥永绝。诞育之后,年七八岁,乐阿 弥陀观,依文修学,随位并成。行见美境,骨观明净,性 乐出家,既有一子,誓而不许,随父任蜀,不久崩亡,意 欲为父焚身报德。有一贤人引《金刚般若》云:‘舍身不 如持经’。”乃回心剃剪,用伸罔极。一入法门,翘诚逾厉, 随听经律,而意在定门。后从江禅师习观,而威容端 雅,见者发心。贞观初,隐益部道江彭门山光化寺一 十馀载,常坐茅宇,不居僧房,四方集者二百馀人。六 时三业,不负光景。又别深隐,入灵岩山,大虫为偶,无 所惊扰。利州道禅师素交既久,请入剑阁,北穷腹山。 徒侣十馀,赍米四石,恰至夏竟,一石未尽。小时鼻患 肉塞,百方无验。有僧令诵《般若多心》万遍,恰至五千, 肉铃便落。行至秦州,被毒蛇螫,苦楚叵言。以观行力, 便见善境,自然除灭。后遇疾苦,依前得差。乃撰《诸家 观门》,以为一卷,要约精最,后学重之。显庆三年,召入 西明,别立禅府。利州“本寺桂树忽雕,胡桃自拔,佛殿 无故北面仰地,尊仪不损。斯亦德动幽灵为若此也。” 以显庆五年春三月二十七日右胁而终于西明,春 秋五十七矣。

    善胄附慧威

    按《续高僧传》:“善胄,姓淮氏,瀛州人。少出家,通敏易悟, 预涉讲会。乐详元极《大论》《涅槃》,是所缵注。齐破投陈, 奔造非一。数年属荐馁,日济一饼,形极羸悴,众不齿 录。行至一寺,闻讲《涅槃》,因入论义,止得三番,高座无 解,低头饮气,徒众千馀,停偃讲唱,扶轝而下。既至房 中,奄然而卒。胄时论讫即出,竟不知之。后日更造见” 造诸丧具,因问其故,乃云:“法师昨为北僧所难,因即 致死。”众不识胄,不之擒捉,闻告自审,退而潜焉。数日 后,得陈僧挟往他讲,所论义者无不致屈,毙者三人。 由此发名振俗,大光吴越。隋初度北,依远法师,止于 京邑,住净影寺,听徒千数,并锋锐一期。而胄覆述竖 义,神彩秀发,偏师论难,妙通解语,远制《涅槃文疏》,而 胄意所未弘,乃命笔改张,剖成卷轴,凿深义窟,利宝 罔遗。远闻,告曰:“知子思力无前,如何对吾改作,想更 别图可耶?”胄曰:“若待法师即世,方有修定,则胄之虚 名,终无实录。”远乃从之。疏既究成,分宗匠世,亟有陈 异。远亡之后,敕令于净影寺为涅槃众主。开皇将末, 蜀王秀镇部梁益,携与同行岷嶓望德日归道成务。 逮仁寿末岁,还返关中。处蜀道财,悉营尊像,光座,严 饰绝世名士。虽途经危险,而步运并达,在京供养,以 为模范。会文帝置塔,敕送舍利于梓州牛头山华林 寺。严轝既至州馆,夜放大光,明彻屋上,如火焰发,食 顷方灭。又掘塔基,入深丈馀,正当函处,得古瓷瓶,无 盖有水,清澄香美,乃用盛于函内。寺有九层浮图,从 西南角第二级放光,上照相轮如五石瓮许,黄赤如 火,良久方隐。又堂内弥勒像亦放眉间紫光,并二菩 萨亦放赤光,通照寺院。前后七度众人同见,除不来 者。及大业造寺,广召德僧,胄应高选,又住禅定,屡开 法席,传响相寻。因感风疾,唇口㖞偏,时人谓改张远 疏之所及也。初,远以《涅槃》为五分,末为阇维分。胄寻 之揣义,改为七分,无有阇维。第七云结化归宗分。自 风疾,多载而问难寻常,为诸学者所共惊惮。后忽患 损,口如恒日。胄曰:“吾患既差,命必终矣。此不可怪,理 数然也。”大业十三年欲返本寺,众不许之,乃以土塞 口,欲自取死。寺众见其志决,方复开许。以武德三年 八月内终于净影寺,春秋七十有一。初患笃,谓门人 曰:“吾一生正信在心,于佛理教无心轻略,不虑净土 不生。”即令拂拭房宇,烧香严待。病来多日,委卧不起。 忽尔自坐,合掌语侍人曰:“安置世尊。”令坐。口云:“世尊 来也,胄今忏悔,惭愧如是。”良久曰:“世尊去矣。”低身似 送,因卧曰:“向者阿弥陀佛来,汝等还见不?不久吾当 去耳。”语顷便卒,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遵遗令也。弟 子慧威,住《大总持》,讲寻宗迹,著名京室。

    辩相

    按《续高僧传》:“辩相姓史,瀛州人也。性爱虚静,游听有 声,业综经术,齐赵之方,备闻芳绩。后旋洛下,涉诸法 席。又往少林,依止远公,学于十地、大小三藏,遍窥其 隩隅,而于《涅槃》一部,详核有闻。末南投徐部,更采《摄 论》及以毗昙,皆披尽精诣,传名东壤,光闻师资,众所

    归向。开皇七年,随远入辅,创住净影,对讲弘通。仁孝
    考证
    居心,崇仰师辙。仁寿置塔,敕令送舍利于越州大禹

    寺。民庶欢跃,欣见遗身。未及出间,光自涌现,青、黄、赤、 白,四色昭彰,流溢于外,七众嗟庆,胜心屡动。又于山 侧获紫芝一枚,长二尺三寸,四枝三盖,光色鲜奇。还 返京都,大弘法席。常听学士一百馀人,并得领袖当 时,亲承音诰。大业之始,召入东都,于内道场敷散如 故。伪郑拥逼,同固洛滨。武德初年,蒙敕延劳,还归京 室,重弘经论,更启蒙心。今上昔在弘义,钦崇明德,延 入宫中,通宵法论,亟动天颜,䞋赐丰美,乃令住胜光 此寺即秦国之供养也,故以居焉。晚以素业所资,慧 门初辟,追崇净影,仍就讲说。又舍所遗,图远形相,常 存敬礼,用光师范。以贞观初年,因疾缠身,无由取逝, 乃隐避侍人,自缢而卒。在于住寺,春秋七十有馀矣。 相为人敦素,形色鲜白,眉目浓朗,仪止闲泰,商榷名 理,接顿词义,有神彩矣。

    宝袭附昙恭 明洪

    按《续高僧传》:“宝袭,贝州人,雍州三藏僧休法师之弟 子。休聪达明解,神理超逸。齐末驰声,广于东土。周平 齐日,隐沦本州。天元嗣立,创开佛法。休初应召为菩 萨僧,与遵远等同居陟岵。开皇七年,召入京辇,住兴 善寺。袭十八归依,诵经为业。后听经偏以智度为宗, 布响关东,高闻时杰。从休入京,训勖为任。开皇十六” 年,敕补为大论众主,于通法寺四时讲化,方远《总集》, 逮仁寿造塔,又敕迭舍利于嵩州嵩岳寺。初云雾暗 合,七日蒙昧。袭乃擎炉发誓,愿将限满,下舍利时,得 见日彩。俄而所期既至,天开光耀,日当正午,既副情 望,遂即藏翳。末。又送于邢州汎爱寺。忽于函上见诸 佛菩萨等像及以光明,周满四面,不可殚言。通于二 日,光始潜没,而诸相犹存。及当下时,又见卧像一躯, 赤光踊起。袭欣其所感,图而奉敬。至文帝升遐,起大 禅定,以名称普闻,召而供养。武德末年,卒于住寺,春 秋八十矣。有弟子昙恭、明洪,皆善大论。恭少而机辩, 见解有名,屡讲经论,京室称善。护法匡弼,颇存圣言。 贞观初年,敕征为济法上座,纲维僧务,传芳季绪。后 召入弘福,又令知普光寺。任德为时须故,轮转无定, 卒于任所。洪亦以荣望当时,绍宗师业,召入普光。时 复弘法,而专营浴供,月再洗僧继踵安公,归心慈氏 云。

    慧迁

    按《续高僧传》:“慧迁,瀛州人也。好学专问,爱玩地论,以 为心赏之极。负锡驰骋,求慕郢匠。虽研精一部,而横 洞百家,每至难理,则群师具叙。有齐之时,早扇名实, 又从远公重流前业,义不再缘。《周经》一纪,并通《涅槃》 《地持》,并得讲授。齐亡法毁,南奔陈国。大隋革运,又归 乡壤。行经洛下,还附远焉。故业新闻,备填胸臆。及远” 入关,从而来至。住大兴善,弘敷为任。开皇十七年敕 立五众,请迁为十地众主,处宝光寺,相续讲说,声绩 攸陈。仁寿二年,敕令送舍利于本乡弘博寺。既至,掘 基入地六尺,感发紫光,散冲塔土。其相如焰,似今像 所佩者。又土上成字,墨文分明,云“转轮王佛塔也。”见 此灵相,咸庆希逢。仁寿四年,又于海“州安和寺起塔。 掘深五尺,便获白土,色逾于粉。遍满坑中,复深八尺。 于白土内得白玉一枚,方馀径尺,光润难比。及将下 旦,放大光明,通照城郭,色如红火。舍利出瓶,分为六 粒,现希有事,众皆叹讶。”迁后频开十地,京邑乃多,无 与比肩者。及大禅定兴,召入处之。武德末年,卒于所 住,春秋七十有九矣。自迁之殁后,“《十地一部》,绝闻关 壤。道由人弘,于斯验矣。有心之寄,诚可励诸!”

    慧觉附慧达 明干

    按《续高僧传》:“慧觉,俗姓范氏,齐人也。达量通鉴,罕附 其伦。而仪形秀峙,眉目峰映,衣服鲜洁,身长七尺,容 止温弘,顾步淹融,锵锵然也。执持行路,莫不驻步迎 睇而目送者,其威仪感人如此。明华严十地,讲席相 继,流轨齐岱,荣名远着,门学成风。大隋受禅,阐隆像 法。以文皇在周,既总元戎,躬履锋刃,兵机失捷,逃难” 于并城南泽。后飞龙之日,追惟旧壤。开皇元年,乃于 幽忧之所,置武德寺焉。地惟泥湿,遍以石铺,然始增 基,通于寺院。周闾千计,廊庑九重,灵塔云张,景台星 布。以觉识解腾誉,召而处之。弘阐法门,多以《华严》为 首。受悟请益,宏略遵于四宗。后被请高阳,允当讲匠。 听众千馀,堂宇充溢,而来者不绝。遂“停法肆,待有堂 宇,方可弘导。”爰有施主,即为造千人讲堂,缔构斯须, 不月便就。既登法座,众引充满。觉威容弘雅,其状若 神,谈吐抑扬,汲引元隐,披释冲洽,听徒竦戴,诚博义 之弘量也。著《华严十地》《维摩》等疏,《井缵义章》一十三 卷,文质恢恢,条贯伦约,齐魏明德,咸诵行之。至武德 三年,会猃狁南侵,觉少有恙,通告门人曰:“吾其去矣。” 侍者曰:“今寇贼临城,人路阻绝,知何处去?”答曰:“生死 道长,去留无日,明当别矣。”乃敕出身资为僧设食,与 众取诀。通夜正念,精爽泠然。明相才出,奄然从化,春 秋九十矣。初觉慧解之性,素蓄胸襟,福业摄生,随喜者众。凡有营理,身助修治,故寺之基址,咸由劝勉。又 闻往生净土,园施为功,不远千里。青州取枣,于并城 开义寺种之。行列千株,供通五众,日呈茂美,斯业弘 矣。时寺有二僧,俱名慧达,远公门人,善解当世。武德 之初,京邑呈美。又有明干者,亦亚其伦,相与传灯,流 芳不绝。

    智琚

    按《续高僧传》:“智琚,新安寿昌人,俗姓李氏。父袆,仕梁 员外散骑侍郎。琚年十九,便自出尘,听坦师释论,未 淹灰管,频闻精义。”坦即隋齐王暕之门师也。次听雅 公《般若论》,又听誉公三论。此三法匠,名价尤重。琚欲 洁操秉心,偏穷法性,诸高座主,多无兼术。古人有言: “学无常师,斯言有旨。广寻远讨,曲尽幽求。年二十七”, 即就敷讲,无碍辩才,众所知识。说经待问,亟动恒伦。 及坦将逝,以五部大经一时付嘱。既蒙遗累,即而演 之,声驾载隆,元素攸仰。然其口不言人,眼无受色,牢 醍弗尝,荤辛无犯。入室弟子明衍,受业由来,便事之 为和尚。云前谓曰:“吾以《华严》《大品》《涅槃释论》此之文 言,吾常吐纳,今以四部义疏付嘱于汝。”乃三握手。忽 然而终于常州之建安寺。即武德二年六月十日也。 于毗坛之南,寺之旧垗。“衍姓丘氏,晋陵名族,容止 可观,精彩卓异。敬崇芳绩,树此高碑于寺之门前。”《陈 西阳王记》室谯国曹宪为文。

    道庆

    按《续高僧传》:道庆姓戴,其先广陵,后遁度江,家于无 锡。年十一出家,事吴郡建善寺藏阇梨。服勤尽礼,同 侣所推。十七出都,听彭城寺讲《成实论》,大义馀论皆 莫之遗。所以时匠目曰:“悬日月于怀中,注江河于口 内”者,诚归于庆矣。既荷嘉问,倍志兼常,利齿闻于既 往,高座属于兹日。及陈祚云亡,法朋凋散,东归无锡, 居凤光寺。学徒载萃,诲诱如初。后止毗坛弘业寺,专 事阐弘,无弃凉暑。然其容止,善言笑,淡名利,厚交游。 毫翰奔涌,琴诗婉妙。风神闲纵,韵宇虚凝。应物有方, 履机无忤。以武德九年八月终于寺房,春秋六十一。 即以其月二十三日窆于扶塘之山。穿圹之日,锹锸 才施,感白鹤一群自天而下,遥曳翻“翔,摧藏哀唳。自 非道光远被,何由致此异祥。”同寺沙门法宣为之铭 焉。

    慧因

    按《续高僧传》:“慧因俗姓于氏,吴郡海盐人也,晋太常 宝之后裔。祖朴,梁散骑常侍。父元显,梁中书舍人。并 硕学英才,世济其美。因禀灵温裕,清鉴伦通,徽音深 靡,缁素钦属。十二出家,事开善寺慧熙法师。志学之 年,听建初琼,法师成实,曾未具戒,便齐入室。慧声广 被,道众相推。而欣味静心,未指章句。乃诣锺山慧晓”、 智璀二禅师,请授《调心观法》。定水既清,道思逾肃。师 袭宏略,曲尽幽微,而悟言神解,独酌标致。又造长干 辩法师,禀学《三论》,穷实相之微言,弘满字之幽旨,写 水一器,青更逾蓝。辩后归静山林,便似学徒相委受 业,弟子五百馀人,踵武传灯,将三十载。陈太建八年, 安居之始,忽感幽使云:“王请法师。”部从相喧,丝竹交 响,当即气同舍寿,体如平日。时经七夕,若起深定,学 徒请问,乃云:“试看箱内,见有何物?”寻检有绢两束,因 曰:“此为䞋遗耳。”重问其故,曰:“妄想颠倒,知何不为?吾 被阎罗王召夏坐讲《大品般若》,于冥道中,谓经三月, 又见地狱众相,五苦次第。非夫慈该幽显,行极感通, 岂能赴彼冥祈,神游”异域。陈仆射徐陵,高才通学;尚 书毛喜,探幽洞微,时号知仁,咸归导首。隋仁寿三年, 起禅定寺,搜扬宇内,远招名德,因是法门龙象,乃应 斯会。既德隆物议,大众宗归,遂奉为知事上座,训肃 禅学,柔顺诱附,清穆僧伦,事等威权,同思启旦。又寺 初胜集,四海一期,名德相亚,通济斯美,因又实兼之 矣。频讲《三论》,并制文疏,要约标控,学者高奉。大唐弘 运,重兴佛日,举十大德,当其一焉。以身御法,不令而 行,让以得之,屈己成务。故京寺宿望,心敬遵承,咸崇 菩萨戒师。后进具戒者,无不依而羯磨。左仆射萧瑀, 器局贞亮,元风凝远。刑部尚书沈叔安,温柔弘雅,达 信通神,并崇仰钦承,于兹二纪。因定慧两明,空有兼 照,弘法四代,常显一乘,而莫竞物情,喜怒无色,故游 其道者莫测其位。以贞观元年二月十二日卒于大 庄严寺,春秋八十有九。未终初夜,告弟子法仁曰:“各 如法住,善修三业,无令一生空过,当顺佛语,勿变服 扬哀,随吾丧后,事不可矣。”乃整容如常,潜思入定。于 后夜分正坐而终,咸闻异香满室。遂迁坐于南山至 相寺。于时攀辕扶毂,道俗千馀人,送至城南。又闻天 乐鸣空,弟子等为建支提砖塔,勒铭封树。兰陵萧钧 制文。

    慧皓

    按《续高僧传》:“慧皓,安陆人。幼入道门,即怀远量,收览 经义,弘导居心。初跨染元纲,希崇大品,博闻略究,而 情阻未申。承苞山明法师兴皇遗嘱,世称郢匠,通国瞻仰,因往从之,咨奉无倦,备清遐迩。遂得广流部袠, 恢裕兴焉。年方登立,即升法座。谈㧑一指,众侣喧哗。 受业传灯,分风从化。然以法流楚服成济,已闻岷洛” 三巴,尚昏时罔,便以法弘导,远化未闻。隋大业年,溯 流江硖,虽遭风浪,厉志无前。既达成都,大弘法务,或 就绵梓,随方开训。自此玉垒僧侣,开明《律论》,远近萃 止,倾味正法。故使来晚去思,咏歌满路。又以众斯殷 杂,枯折由生,皓据法征治,情无猜隐。时或不可其怀 者,计奏及之云“结徒日盛,道俗屯拥”,非是异术,何能 动世。武德初年,下敕穷讨,事本不实,诬者罪之。皓惟 道在人弘,义须知返,乃旋途南指,道出荆门,随学之 宾,又倍前集。既达故乡,荐仍前业,重张领牒,更叙关 键,神望弥高,众聚弥结。弊其喧竞,避地西山之阴。屏 退寻闲,陶练中观,经逾五载,四众思之。又造山迎接 处,邑传化皓,随宜利益,意引行藏,还返安州方等寺, 讲说相续。以贞观七年卒于所住,春秋八十有七。自 皓一位僧伍,精励在先,日止一餐,七十馀载,随得便 啖,无待营求,不限朝中,趋得便止。所以蜀部丰都,芳 羞兼列,每旦填供,常充寺门。皓并命入僧,自无一受。 旦讲若下,食惟一碗,自馀饼菜,还送入僧。有学士道 勤,见其羸弱,恐法事稽留,为告外众,令办厚供。皓怪 异常,推问食所由,即令勤出众永不相袭。告曰:“邪命 之食,不可御也。汝闻吾言而不解教意。”其守节禀法 也如此。

    法祥

    按《续高僧传》:“法祥,同州人。童稚出家,清贫寡欲。周勤 访道,栖止无定。冠具已后,遵奉宪章,刻意梵言,潜心 元赜。二教周废,便从俗吏,而抱德怀经,礼诵无辍。僚 左班列,同共嘉尚。将欲进位,贡入台府,而正性慕道, 不思荣问,乃恣其习业,霑员而已。隋兴,法现即预出 家,住大兴国寺。志操俊爽,言必简衷。立身凝肃,不居” 幽屏,常处大房,开通前后三十馀年,当风而住,虚廓 其虑,门未曾掩,坐卧一床,读经为业。道俗问讯者,自 非读尽,复卷,中无涉言,故知其容。节卷未收者,咸私 觌已。后而奉对祥,潜思元籍,博综多持,开蒙引喻,言 不加饰。因染伤寒,有劝药疗者,皆无所受,但苦邀心, 随务量拟。成患痢病,有加药者,乃曰:“痢者水也,不进 自除。”便啖干饭,数日便差。其执节坚固,率皆类此。兼 又持信标仪,不交华薄,身令众范,出言归敬。故众有 诸罚祥,必先致其词,闻过伏引,更不怨及。其德耀人 神,为若此矣。以武德七年,沉痾累月,素气绵弱。侍者 参立,乃微言:佛像声既沉隐,初闻未了,后思乃悟。回 顾看之,瞥见尊仪,峙然西壁,光明宛具。须臾渐隐,又 闻香乐竞至,愔郁盈房,道俗惊嗟。又见一群白鹤从 西方来,绕房三匝,翔转还从来处而去。于后少时而 卒,乃葬于城之东隅。倾邑充衢,幢盖绵亘,哀恸之声, 流闻远近。

    静藏附道删

    按《续高僧传》:静藏,俗姓张,泽州高都人。九岁出家,投 清化寺诠禅师而为师主,训诲之至,极附大猷进戒 已后,乐思定业,通微尽相宗徒有归。年二十三,发弘 誓曰:“丈夫出俗,绍释为氏,岂不欲义流天下,名贯元 班者乎?”承乡壤大德远法师敕召在京,弘化为务,便 往从之。未至值迁,果非本遂,乃遍诸法席,听采经论, 《摄论》、十地,是所遍求。还住净影,弘扬所习。大业九年, 召入鸿胪,教授东蕃。三国僧义,九夷狼戾,初染规猷, 赖藉乘机接诱,并从法训。武德初岁,太仆卿宇文明 达夙昔承奉,禁戒是投,合门请业,用比昭穆。敕使达 为河之南北,执节招抚。纶言既出,将事首途。藏送曰: “世界无常,佛有诚诰。别易会难,先民遗语,愿常在此, 奉信在心。”达以藏夙有预闻,曾经事验,拜辞曰:“弟子 衔命于不返,愿师冥道昭助。”及至相州,果为贼王德 仁所害。其子世寿奏曰:“臣父奉敕安抚,竭诚奉国,为 贼所害,思报皇恩。蓝田散谷见有故寺,望得为父修 立,并度僧二七人。”帝问欲作何寺?寿以事咨藏。藏曰: “此山上有润玉,下有流泉,可名玉泉耶?”寿具奏闻,帝 依所请,仍延藏往住,堂宇廊庙,并指㧑焉。远近道俗, 造山修觐,皆遗之法药,安时处顺,遂复其性。以武德 九年十二月,因事入京,遇染时患,恨终京室,春秋五 十有六。弟子道删,祖习风范,《地持》一部,敷化在心。今 住终南,至相有名于世。

    圆光附圆安

    按《续高僧传》:“圆光俗姓朴,本住三韩,秦韩、辰韩、马韩 光即辰韩,新罗人也。家世海东,祖习绵远。而神器恢 廓,爱染篇章,校猎元儒,讨仇子史。文华腾翥于韩服, 博赡犹愧于中原。遂割略亲朋,发愤溟渤。年二十五, 乘舶造于金陵。有陈之世,号称文国。故得咨考先疑, 询猷了义。初听庄严旻公弟子讲,素霑世典,谓理穷” 神。及闻释宗,乃同腐芥,虚寻名教,实惧生涯。乃上启 陈主,请归道法。有敕许焉。既爰初落𩭄,即禀具戒,游 历讲肆,具尽嘉谋,领牒微言,不谢光景,故得成实《涅盘》,蕴括心府,《三藏》数论,遍所披寻。末又投吴之虎丘 山,念定相沿,无忘觉观,息心之众,云结林泉。并综涉 四含,功流八定,朋善易拟,筒直难亏。深副夙心,遂有 终焉之虑。于即顿绝人事,盘游圣踪,摄想青霄,缅谢 终古。时有信士,宅居山下,请光出讲,固辞不许。苦事 邀延,遂从其志,创通成论,末讲《般若》,皆思解俊彻,嘉 闻飞移,兼糅以绚彩,织综词义,听者欣欣,会其心府。 从此因循旧章,开化成任。每法轮一动,辄倾注江湖。 虽是异域通传,而沐“道顿除嫌郄。故名望横流,播于 岭表。披榛负橐而至者,相接如鳞。会隋后御宸,威加 南国,历穷其数,军入扬都,遂被乱兵,将加刑戮。有大 主将,望见寺塔火烧,走赴救之,了无火状,但见光在 塔前,被缚将杀。既怪其异,即解而放之。斯临危达感 如此也。”光学通吴越,便欲观化周秦。开皇九年,来游 帝宇,值佛法初会,摄论肇兴,奉佩《文言》,振续徽绪;又 驰慧解,宣誉京皋。𪟝业既成,道东须继,本国远闻,上 启频请,有敕厚加劳问,放归桑梓。光往还累纪,老幼 相欣。新罗王金氏面申虔敬,仰若圣人。光性在虚闲, 情多汎爱,言常含笑,愠结不形。而笺表启书,往还国 命,并出自胸襟,一隅倾奉。昔委以治方,询“之道化。事 异锦衣,情同散国,乘机敷训,垂范于今。年齿既高,乘 舆入内,衣服药食,并王后自营,不许佐助,用希专福, 其感敬为此类也。将终之前,王亲执慰,嘱累遗法,兼 济民斯为说,征祥被于海曲。以彼建福五十八年少 觉不愈,经于七日,遗诫清切,端坐终于所住皇隆寺 中,春秋九十有九。”即唐贞观四年也。当终之时,寺东 北虚中,音乐满空,异香充院。道俗悲庆,知其灵感,遂 葬于郊外。国给羽仪,葬具同于王礼。后有俗人儿胎 死者,彼土谚云:“当于有福人墓埋之。”种嗣不绝。乃私 瘗于坟侧,当日震此胎尸,掷于茔外,由此不坏,敬者 率崇仰焉。有弟子圆安,神志机颖,性希历览,慕仰幽 求,遂北趣九都,东观不耐,又西燕魏。后展帝京,备通 方俗,预寻经论,跨轹大纲,洞清纤旨。晚归心学,高轨 光尘。初住京寺,以道素有闻,特进萧瑀奏请住于蓝 田所造津梁寺,四事供给,无替六时矣。安尝叙光云: “本国王染患,医治不损,请光入宫别省安置。”夜别二 时,为说深法,受戒忏悔,王大信奉。一时初夜,王见光 首金色晃然,有像日轮,随身而至,王后宫女同共睹 之,由是重发胜心,克留疾所,不久遂差。光于秦韩马 韩之间,盛通正法,每岁再讲,匠成,后学䞋施之资,并 充营寺,馀惟衣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