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政府代表告急书
李素 刘懋赏
1911年12月27日
原载1911年12月27日上海《新闻报》〈代论〉栏内

胜残去暴,建设共和,四百兆人同兹愿也。人苦虐政久矣,徒以筹画未完,不敢遽发,及闻武汉倡义,遂于九月八日兴起义师,驱暴吏,击防兵,崇朝之间,太原底定。随即推举都督,建设军府,遣兵扼守娘子关,以防兵窜入,一面派人分赴各属,晓谕人民,靡不鼓舞欢欣,共图义举。惟雁门关兵士负固不服,戕我议员,贼我学生,害我行旅,我于是有大同之役。义旗所指,亦即荡平。原拟部署稍定,即出井陉,进占获鹿,直趋;嗣以器械不完,不足以勤远略,爰改定方针,一意固守,以待南师北上,克日会师,一面牵制敌军,遥为武汉声势。然风声所树,敌忾同仇,视死如归,发扬蹈厉,则是山西固无负于天下也。乃相持弥月,不见南军之来,敌军欺我无援,攻击益甚,重以僻处西鄙,邮电不通,师之联合未成,南军之实情未悉,深恐益形孤立,愈促危亡,因派等南来,藉通款洽。以道途梗塞,探谍綦严,乃间关跋涉,备历艰虞,始克抵此。惊魂甫定,得与四方豪杰聚首一堂,欢忭之馀,每觉九府十六州泣血死声,盘旋耳际,引领西望,正不知涕泗之何从也。比闻政府已以停战为名,遣使和议,而一面尚以师为匪,猛力进攻,夺娘子关,进逼省会。嗟乎!师独非民军乎?食言而肥,其曲在彼。彼既违约,更何和之可言?且“土匪”二字,彼以之诬我也久矣,武汉起义,彼亦云然。是其欲借和议以缓东南之甲,悉全力以击三晋之师。不能守,亦难支;彼既无西顾之忧,更得并力图南。远交近攻之计,在彼固善为谋,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者。而我民军犹欲与之周旋,岂统筹全局,另有深谋耶?抑以为不足轻重,而姑置之耶?山西僻处一隅,与东南诸省交通阻阂,消息难传,东南之不能知山西,犹山西之不知东南也,用是山西起义及种种困难情形,不为东南鉴谅。嗟乎!人果何负于天下耶?乃外既困于军,内将见疏于族,犹是国民,进退失据,此等所为为椎心泣血而不能已于言者也。今者和议已开,事机愈急,兹复接中来电,知敌军节节进攻,再不设法救援,大局益迫。用将山西起义大略及困苦情形,布告天下,务恳坚邀北使,实行停战,还我侵地,偿我损害,然后再议和战。至会师北伐,刍秣糇粮,虽褊小,惟力是视,决不为天下后。若仓卒议和,堕彼奸计,贻误大局,讵堪设想?等固无颜以见乡人,而诸君子以义声召天下者,当亦不如是也。力竭声嘶,言尽于此。惟我皇同胞矜怜而图维之。晋军政府代表李素、刘懋赏谨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