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对德宣战回顾谈
作者:梁启超
1918年11月
刊载于1918年11月21日上海《时事新报》

呜呼!欧战告终矣!自喜报传达以来,官署放假,学校放假,商店工场放假,举国人居然得自附于战胜国之末,随班逐队,欢呼万岁,彩烈兴高,熙如春酿,独有一年以前因主张对德宣战被国民唾骂欲死之一老书生,闭户黯然,乃草敬告友邦请求列席平和会议之文,一执笔则其颡有泚,不知作何说而可。谁实为之,而至于此?呜呼!追叹前事,亦复何益;然兹事关系既如此其重,苟不将其真相一为表示,则醉生梦死之国民,将终古不知其所以然。且将来我国家与世界国际团体接触之日正长,若长此以盲人瞎马之态度应之,则将来之狼狈,更安纪极。故今将此事颠末为鄙人所躬历者,略述梗概,无饰无隐,聊以为惩前毖后之一助焉。呜呼!“子毋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耳!”

当护国军告终之后,吾守制家居,本不愿复与闻国事。美德绝交议起之次日,吾方在天津,府院交驰,电促入京,吾以事关国命太大,奔驰而往。既至,即夕深夜晤合肥于其邸,促其速决,与美采一致行动。合肥闻吾言,相视莫逆,盖此事之发动,实全由合肥英断,吾无功焉。惟当时府院间相猜既久,此事实为冲突破裂之起因。时双方各未知吾意向何如,咸欲借吾言为重;吾主张既与院同,合肥乃益坚所信,而府中群小,恨我乃无极。余之在京也,外交团及国会议员接晤者,日不暇给,余既热望政府贯彻此政策,所以赞助之者亦惟力是视,幸也绝交案以多数通过于国会,遂为此政策成立之发轫。既而宣战案赓续提议,而府院间积久之怨毒,遂借此爆发。夫绝交与宣战,不过同一事件进行先后之程序,既已绝交,则宣战乃当然之结果,何至更成问题?而吾国人心理,乃有大不可思议者。宣战论之兴,不独前此反对绝交者反对之,即赞成绝交者亦大半反对,即不反对,亦迟疑观望。盖入此第二难关,吾之促政府决心提出,已不知费几许气力,及既提出,而全国悉集矢于余身矣!数当时反对之派别,其代表所谓民党者,则孙文也、唐绍仪也;其代表所谓遗老者,则康南海也;其合肥门下之人,则徐树铮也。孙、唐、康各有宣言及电报等,遍登各报。孙氏部下骁将某著一小册,题曰中国存亡大问题,所以丑诋我,不遗馀力。南海切责我为病狂,谓“伫看一年后德军入北京,拿汝作元凶惩办也!”徐树铮日日扬言,谓合肥为梁某所误。嗟乎!以此誉我,我殊不敢当,我策不过同于合肥耳,岂能谓合肥从我;然以合肥平日信用徐树铮之深厚,独于此事能毅然不为所动,此则合肥大过人处也。此等辈虽噂沓相煽,犹不足以阻挠大局,其所以卒至轩然起大波者,则以反对之总机关实在总统府,而其最有力之武器,则国会也。当时两院中号称民党之无赖政客,既出尽鬼蜮手段,挑拨成府院恶感,乃即蟠踞公府,以为策源地;黄陂者,脑简单而性忠厚之人也,方深不慊于合肥,遂为彼辈所利用,于是公府、国会相呼应,借此为倒阁之一好题目。此种现象,酝酿日熟,余忧之殆废寝食,自以处超然之地,无嫌无疑,锐意欲从事调和 —— 盖余在京两旬馀,每间日必入公府,所以相譬说者。既心力俱瘁,而卒无效。当时反对党所预言者,则曰美国不过绝交而止,决不加入战团也;曰俄德必单独媾和也;曰德之潜艇战略已奏奇效,一月后必破巴黎,两月后英民将全数饿死,三月后德军将乘西伯利亚铁路直𢭏北京也。所谓民党阁员者,前此虽赞成绝交,至是大尽改其度,乃至翻外国书本,强觅出绝交不宣战之先例,以相抵制。所谓民党议员者,在院中院外演说谈论,无非颂扬德国,且著印多数小册子,煽动国民。内之则外交部部员,外之则多数军人,率皆众口一词,以开罪于德国为大戚,而其所公共拥戴之傀儡,则黄陂也。有一日,黄陂召东海、合肥及余,与素著名亲德之某军官,主客五人,会议大计。黄陂备述反对派所主种种理由相谘询,因谓宣战案必当阁置,且谓此事当取决舆论;所谓舆论者,不独国会,且当并及省议会、商会。实则此诸种机关,反对派久已运动成熟,其反对盖当然也。时在坐诸人,合肥直接当局,避冲突,不欲多言;东海老成,言贵无兢;某军官则黄陂所引为声援者也。黄陂发言后,四坐木然相对久之。时余实不能复默,乃为起立之谈话,如演说然,历一小时之久。所言者,不过从四方八面力陈必要宣战之理由,并及宣战后之办法。今事过境迁,无取详述。然余性既戆直,重以彼时颇含痛愤,故言之不觉其重,当余侃侃健谈时,黄陂终席怒目视余。次则东海以简单有力之言,义正词严,结赞吾说,而合肥一种强毅之态度,始终凝然,黄陂卒不欢而罢。余审事不可为,未几亦襆被出都矣。自此构煽日益甚,反对空气弥漫于国会,合肥力竭声嘶,乃乞灵于督军,卒乃出极下愚之策,用公民团胁迫国会,求其通过。由是而合肥免职,由是而督军兵谏,由是而张勋入卫,解散国会,由是而复辟,由是而南北扰攘,至今未已。此其事实,皆章章在人耳目,而最初之动机,实起于反对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