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总理癸卯游美补述 中华文库
孙总理于癸卯甲辰(一九〇三至一九〇四)两年间第二次游历美国情形,余前于《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及《革命逸史》二书先后叙述颇详,世之编史者以余当时为总理驻日代表并兼任香港《中国日报》及旧金山《大同日报》通信记者,见闻较任何人为翔实,故多采用余著为蓝本。惟余近获久居檀香山及旧金山两处老友之各种纪录,乃知往日所载犹未详尽,应有补正之必要。就中亟宜补述者,有檀香山之党务运动,及总理抵旧金山被税关羁留时基督教徒伍盘照等仗义协助入境之事实。其应订正及声明者,则有总理所持之入美护照,为夏威夷岛土生证书,及被美海关羁留木屋多日二事。盖余昔年以事关总理尊严,且易发生误会,故关于利用夏威夷土生证书事,未便率尔直述,而被海关羁留时限,亦讳言为只一二日。今据当年协助总理入美之旧金山《中西日报》民二十四年六月九日版所载,则对于总理利用夏威夷土生证书事已明白记述,且援孔子微服过宋之义。总理生平为救国而奔走革命事业,从权行事,不止一次。如戊申(一九〇八)年总理游暹罗时,暹政府令其即日离境。赖美国公使出面斡旋,得改为一星期,即利用此土生证书之效果也。至羁留海关木屋多日事,乃美人对于一般华侨之苛例,是为吾国人之莫大耻辱,固非为总理一人而设。事实具在,无庸曲讳。爰补述及订正当日事实如后,亦史家应有之责也。
檀香山党务之复兴
癸卯年(一九〇三)夏秋间,孙总理自越南抵日本横滨,时距东京拒俄义勇队及上海《苏报》案风潮未远与此案有关之陈范、黄宗仰、陈撷芬诸人及各省激烈分子,多逃亡至日,咸就总理商讨革命进行方针。总理以国内民智日开,机会渐臻成熟,乃于东京青山创设革命军事学校,以收容各省有志军事之青年,并决计再游美国,筹措饷糈,以备大举发难。是岁秋冬间,从日本抵檀香山。此地为其多年旧游及兴中会发源之地,其兄德彰向在邻近之茂宜岛经营畜牧,故亲朋故旧至伙。惟是处党务自经己亥年(一八九九)梁启超到此提倡保皇会之后,兴中会员以梁持总理介绍函为饵,多为所惑(事详拙著《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投身保皇会籍者,颇不乏人。因是兴中会之团体,久已荡然无存,会员中能终始不变者只有郑金、郑照、李昌、程蔚南、许直臣、何宽、李安邦等十数人,然亦慑于保皇会之声势,莫敢或抗,惟缄口结舌,以期待总理重来而已。总理在乙未年(一八九五)冬间广州失败后,只来檀一次,故此度重来,已相隔九载,大有今非昔比之感。时保皇会有机关报名《新中国报》,其主笔为前澳门《知新报》记者陈继俨,号仪侃,康有为之高足弟子也。闻总理之来,恐保皇会之基础为之动摇,乃于报上丑诋革命党,且及总理个人,旧兴中会员郑金、李昌等异常愤激。程蔚南与总理旧有戚谊,时在檀主办一毫无宗旨之旧式报纸,名《隆记报》,又名《檀山新报》。总理乃使程改组该报为党报,以笔政乏人,遂亲自撰文与《新中国报》大开笔战,并致书冯自由,使代延聘前香港《中国日报》记者陈诗仲来檀任总编辑。檀岛党人自有此报为喉舌,旗垒为之一新,而会务亦稍稍复振。
希炉埠党部之成立
夏威夷群岛除檀香山正埠外,以希炉埠为较巨,其地以有火山之名胜,游客至众,商业亦颇繁盛。华人居此者约数千人,就中属基督教徒者不少。有华人基督教礼拜堂一,主持者为宣教师毛文明(原名文敏)。庚子年(一九〇〇)九月轰炸广东督署一役,尝与史坚如共学之兴中会员也。时在该埠任职播道,间或宣传革命,深得华侨信仰。闻总理抵檀,乃发起欢迎会,请总理来埠讲演国事。总理欣然莅止,文明与该埠著名农业家黎协假日本戏院请总理演说,华侨听者数百人,座无余隙。旋由文明介绍黎协、黄振、卢球、李华根、古贺、刘安、杨吉、郑仲、黄义、郑鎏、林弼南、唐安诸人入会,将原日之演说会改为党部,希炉埠之有革命团体自此始。
孙总理之驳保皇报文
总理自希炉返檀后,会务日见起色,时任檀埠基督教礼拜堂牧师者为黄旭升,向有志革命,与毛文明有戚谊,总理至是大得其助。李昌、郑金等乃假西人戏院请总理演讲三日,听者异常踊跃,先后得新会员杨锐、曾长福等多人。前时误入保皇会之兴中会员多觉悟来归,保皇党势力因之大受影响。陈仪侃为挽回颓势计,乃日在《新中国报》造作诽语,向革命党挑战。时《隆记报》所聘记者尚未抵檀,总理于是汇集《新中国报》两月来排斥革命之口实,撰一驳保皇报文以斥之。是为总理生平在报上撰作长文之开始,兹觅得民元前九年之《隆记报》录载如下:
阳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檀埠保皇报刊有《敬告保皇会同志书》此书出于该报主笔陈仪侃之手,而托他人之名,欲间接而驳仆日前之书也。书中所载语无伦次,义相矛盾,可知作者于论理学(Logic)一无所知,于政治学更懵然罔觉。所言事实多有不符,所引西事牵强附会,本不欲推求详辩。然其似是而非之理,最易惑人,故条驳之,以塞毒焰,而辟谬论。彼开口便曰爱国,试问其所爱之国,为大清国乎?抑中华国乎?若所爱之国为大清国,则不当有“今则驱除异族谓之光复”之一语,自其口出。若彼所爱之国为中华国,则不当以保皇为爱国之政策,盖保异种而奴中华,非爱国,实害国也。彼又曰“中国之瓜分在于旦夕,外人窥伺,乘间即发。各国指认之地,照会政府不得让与别人”云云。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人民不奋发也。政府若有振作,则强横如俄罗斯,残暴如土耳其,外人不敢侧目也。人民能奋发,则微小如巴拿马,激烈如苏威亚,列强向之承认也。盖今日国际惟有势力强权,不讲道德仁义也。满清政府今日已矣,要害之区尽失,发祥之地已亡,寝而日削百里,月失数城,终底于尽而已。尚有一线生机之可望者,惟人民之发奋耳。若人心日醒,发奋为雄,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将死之满清政府,则列国将钦我敬我之不暇,尚何有窥伺瓜分之事哉!既识引管子之作内政以寄军令,何以偏阻汉人行革命复祖邦?今日之作内政,从何下手,必先驱除客帝,复我政权始能免其今日签一约割山东,明日押一款卖两广也?彼满清政府不特签约款以割我卖我也,且为外人平靖地方,然后送之,广东之新安县广州湾,已然之事也。倘无满清政府为之助桀为虐,吾民犹得便宜行事,可以拼一死以殉吾之桑梓。彼外国知吾民之不易与,不能垂手而得尺寸之地,则彼虽贪欲无厌,犹有戒心也。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乃彼书生之见,畏葸存心,不识时势,不达事体,动辄恐逢人之怒。不知我愈畏缩,则彼愈窥伺,我能发奋,则彼反敬畏,岂有逢人之怒之理哉?如其不信,吾请陈仪侃日日向外人叩头,日日向外人乞怜,试能止外人之不照会清廷以索地否?清国帝后今日日媚外人矣,日日宴会公使及其夫人矣,媚外人之中,又与俄国为最亲姬矣。然而据其发祥之地者则俄也,不逢人之怒莫过于今日之清帝后,以仪侃之见解,则必能免于瓜分矣。信乎否乎?既知中华亡国二百六十年矣,不图恢复,犹竭力以阻人之言恢复,言革命,是诚何心哉?彼固立心以殉清朝之节,清亡与亡,清奴与奴,洵大清之忠臣义士矣,其如汉族何!而犹嚣嚣然执毋宁二字以骂人为白奴,是真强词夺理矣。彼曰“革命之说原本大易”,又曰“中国固始终不能免于革命”,其言是矣,其乃何以又曰“中国今为民智萌芽时代”。夫大易者,中国最古之书,孔子系词称汤武革命,顺乎天也,岂由汤武至于今,历二十余期之革命,而犹得谓之萌芽时代耶?其所引法国三大革命曰:“经卢骚、达尔文、福禄特尔诸大哲提倡建设”,而不知达尔文乃英人,当法国第一次革命之时,彼尚未出世。当第二次革命之时,彼尚未成学,当第三次革命之时,彼尚未闻名于世。其第一次出版之著作名曰《生物本源》,出版在一千八百五十九年,当时英国博物家尚多非其说之不经,十余年后始见重于英之学者,又十余年后始见称于世人。今该主笔特大书曰:“达尔文有与提倡法国三次革命之功。”彼所指之达尔文,是达尔文之前身乎?想该主笔必精通三世书矣,否则何以知之耶?又云:“法国死于革命者一千二百万人。”该主笔常讥吾人革命不起于京师,想亦熟闻法国之三大革命皆发于巴黎矣。而巴黎之外无死于革命者,试问巴黎当时人口几何,作者知之平?且巴黎虽经三次之革命,而未遇扬州十日之屠,无广州洗城之惨,就使巴黎全城之民皆死于革命,三次计之,亦不足此数,毋乃该主笔以一人轮转数十次计之乎!若此,则非吾所敢知也。彼既曰:“革命之结果为民主政体也”,胡又曰:“有建设者谓之有意识之破坏,无建设者谓之无意识之破坏,彼等是否有建设吾不敢知”云云。夫革命者,破坏也。民主政体者,建设也。既明于革命之后,定为民主政体矣,非意识而何?曰“政”,曰“体”,非建设而何?该主笔以一手之笔,一时之言,其矛盾有如是,斯亦奇矣!彼又尝谓中国人无自由民权之性质,仆曾力斥其谬,引中国乡族之自治,如自行断讼,自行保卫,自行教育,自行修理道路等事。虽不及西政之美,然可证中国人禀有民权之性质也。又中国之民向来不受政府之干涉,来往自如,出入不问,婚姻生死不报于官,户口门牌鲜注于册,甚至两乡械斗,为所欲为,此本于自由之性质也。彼则反唇相稽曰:“此野蛮之自由,非文明之自由也。”此又何待乎彼言。彼既云“性质矣,夫天生自然谓之‘性’,纯朴不文谓之‘质’,有此野蛮之自由则便有自由性质也,何得谓无”。夫性质与事体异,发现于外谓之事体,禀赋于中谓之性质,中国民权自由之事体,未及西国之有条不紊,界限秩然,然何得概谓之无自由民权之性质乎?惟中国今日富于此野蛮之自由,则他日容易变为文明之自由倘无此性质何由而蛮,是犹琢玉必其具有玉质,乃能琢之成玉器,若无其琢,虽琢无成也。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之性质。”试问无权势何以行法律乎?今如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为法律乎?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悖也,今该主笔强别服从法律与服从权势而为二事,是可知彼于政治之学毫无所知也。彼又曰:“立宪者过渡之时代也,共和者最后之结果也。”此又可见彼不知立宪为何物,而牵强附会也。夫宪法者,西语曰Constitution,乃一定不易之常经,非革命不能改也。过渡者,西语曰Transition,乃变更之谓也,此二名谓皆从西文译出,中国无此成语也。该主笔强不知以为知,而妄曰Constitution,乃Transition时代,一何可笑也!推彼之语,必当先经立宪君主而后可成立宪民主,乃合进化之次序也。而不知天下之事,其为破天荒者则焉耳,若世间已有其事,且行已收大效者,则我可以取法而为后来居上也。试观中国向未有火车,近日始兴建,皆取最新之式者,若照彼之意,则中国今日为火车萌芽之时代,当用英美数十年前之旧物,然后渐渐更换新物,至最终之结果。乃可用今日之新式火车,方合进化之次序也。世上有如是之理乎?人间有如是之愚乎!今彼以君主立宪为过渡之时代,以民主立宪为最终之结果,是要行二次之破坏,而始得至于民主之域也,以其行二次,何如行一次之为便耶?夫破坏者,非得已之事也,一次已嫌其多矣,又何必故意以行二次。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必先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以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掉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使该主笔若不知民主为最终之结果,其倡君主立宪犹可说也,乃彼既知为美政,而又认为最终之结果,胡为如此矫强支离多端辩难也。得勿以此事虽善,诚为救中国之良剂。但其始不倡于吾师,其终亦不成于吾手,天下上等之事,必不让他人为之,故必竭力阻止,以致不成而后已,是重私心而忘公义也。彼又曰“会外人意,革命党非洪门会中人何以图羊城,谋惠州,而利用洪门之势力”。不知革命党与洪门志同道合,声应气求,合力举义,责有应尽,非同利用,如彼等欲暗改洪门之宗旨,而令洪门之人,以助其保救大清皇帝也。又仆前书所指以满洲之野番,尚能享皇帝之权,而彼则曰:“岂不见各国宪法之”云云。仆所指乃当今清国专制之皇权,而彼引各国宪法以答,真强为比例,拟于不伦矣。彼又曰:“所谓保皇者,自我保之,主权在我,非彼保我也,不得为满奴”云云,此真梦梦也。今光绪皇帝俨然在北京,日日诏见臣工,日日宴会公使,有时游颐和园,有时看西洋戏,何尝受彼之保,其言之离事实,何相远之甚也。彼又曰:“今则驱除异族谓之光复旧物,不得谓之革命”,此拾人之唾余,知其一不得其二者也。其书中最得力者,为托某氏之言,曰:“弟前十年固为彼会中人,今已改入保皇会矣”云云,其是否属实,姑毋庸辩。但据其所述誓词,则知彼门外汉,亦升堂而入于室者也。不然,岂有下乔木而入幽谷者哉,不观其他之入保皇会者乎?多以保皇为借名而误入者也。该主笔又从而引申其说曰:“蒙古与满洲且不辨”云云。仆等虽目不识丁,而地舆之学,敢信尚不至此。惟见彼有“蒙满东三省诸地在俄人势力范围”云云,蒙者蒙古也,满者满洲也,岂于蒙满之外更有一东三省乎?该主笔自称深通于五洲大势,何以于彼清国之形势,尚有此言也。可知其平日荒唐谬妄,强不知以为知,夜郎自大,目中无人,真不值识者一哂。仆非文士,本不欲与八股书生争一日之长,兴笔墨之战。但以彼无根之学,以讹传讹,惑世诬民,遗害非浅,故不得已而驳斥之。倘彼具有天良,当知惭愧,早自悔悟,毋再现其丑也。又其人存心刻忍,观其所论《苏报》之案,落井下石,大有幸灾乐祸之心,毫无拯弱扶危之念,与保皇会友刻前打电求救之意,亦大相背反。其手段之酷,心地之毒,门户之见,胸度之狭,于此可见一斑。今特揭而出之,以质诸世之公论者。
入美手续之筹备
总理时于党务余暇,特至茂宜岛牧场,谒其母杨太夫人及乃兄德彰等,九年阔别,一家团聚,喜可知也。惟是时德彰所经营之牧场,因夏威夷政府修改土地法,取消私有制度之故,大受损失,已不若往年之丰裕。故对于总理游美之旅费,不能多所供给,惟赠以龙涎香一枝,备旅途中困乏时需要而已。其母舅杨文纳以总理丙申年(一八九六)第一次游美,成绩不佳,实由缺乏同志相助,因力劝总理在檀加入洪门会党,加强革命党之势力。且谓现时保皇党机关林立于美洲各埠,倘不与洪门人士合作,势难与之抗衡。尤可虑者,在檀康徒陈仪侃等挟近来两报笔战之嫌,难免设法运动美国关员妨阻登陆,故宜取得一夏威夷土生证书,以备不虞等语。德彰亦以为然。总理久有参加洪门之心,对此毫无异议,惟于取用土生证书一节,颇以为不当。文纳谓“古人成大事者多能通权达变,如伍员乔装出关,孔子微服过宋,皆是此意。此举以救国为目的,何必拘泥”云云。总理卒从其言。乃由德彰转托老年同乡数人,向茂宜岛当局代为证明,并取得此项证书为入美登岸之需。及总理重莅檀岛,遂浼洪门前辈叔父钟水养向洪门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