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鲒埼亭集 卷第十六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卷第十七

鲒埼亭集卷第十六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翰林院编修湛园姜先生墓表


湛园姜先生卒四十年其家零落㑹有  诏修国史


临川李先生曰四明之合登文苑者非先生乎不可无


行实以移馆中予乃摭拾所闻而诠次之而郑义门曰

先生墓前石表未具曷即以此文为之而移其副于史

局予从之先生讳宸英字西溟学者称为湛园先生浙

之宁波府慈谿县人也少工诗古文词其论文以为周

秦之际莫衰于左传而盛于国䇿闻者駴而莫之信也

及见其所作洋洋洒洒随意岀之无不合于律度始皆心

折宁都魏叔子谓侯朝宗肆而不醇汪苕文醇而不肆

惟先生文兼乎醇肆之间盖实录也诗以少陵为宗而

叅之苏氏以尽其变当是时

圣祖仁皇帝润色鸿业留心文学先生之名遂达 宸

听一日谓侍臣曰闻江南有三布衣尚未仕耶三布衣

者秀水朱先生竹垞无锡严先生藕渔及先生也又尝

呼先生之字曰姜西溟古文当今作者于是京师之人

来求文者戸外恒满㑹征博学鸿儒东南人望首及先

生掌院学士昆山叶公与长洲韩公相约连名上荐而

叶公适以 宣召入禁中浃月既出则巳无及矣于是

三布衣者取其二而先生不豫翰林新城王公叹曰其

命也夫巳而叶公总修明史荐之入局以翰林院纂修

官食七品俸仍许与试寻兼豫一统志事凡先生入闱

同考官无不急欲得先生者顾佹得佹失而先生亦疏纵

累以醉后违科场格致斥又尝于谢表中用义山㸃

尧典舜典二语受卷官见而问曰是语甚粗其有出乎

先生曰义山诗未读耶受卷官怒高阁其卷不复发誊

顾先生所以连蹇正不止此常熟翁尚书者先生之故

人也最重先生是时枋臣方排睢州汤文正公而尚书

为祭酒受枋臣旨劾睢州为伪学枋臣因擢之副詹事

以逼睢州以睢州故兼詹事也先生以文头责之一日

而其文遍传京师尚书恨甚顾枋臣有长子多才求学

于先生枋臣以此颇欲援先生登朝枋臣有幸仆曰安三

𫝑倾京师内外官寮多事之如旧史之萼山先生者欲

先生一假借之而不得枋臣之子乘闲言于先生曰家

君待先生厚然而卒不得大有佽助某以父子之闲亦

不能为力者何也盖有人焉愿先生少施颜色则事可

立谐某亦知斯言非可以加之先生然念先生老宜降

意焉先生投杯而起曰吾以汝为佳儿也不料其无耻至


此绝不与通于是枋臣之子百计请罪于先生始终执

礼而安三知之恨甚枋臣遂与尚书同沮先生昆山徐


尚书罢官犹领一统志事即家置局先生从之南归时

贵之构昆山者亦恶先生顾昆山虽退居其气力尚健


惓惓为先生通榜卒不倦则亦古人之遗也康熙丁丑

年七十矣先生入闱复违格受卷官见之叹曰此老今

年不第将绝望而归耳为改正之遂成进士及奉大对


圣祖识其手书特拔置第三人赐及第授编修先生以

雄文硕学困顿一生姓名为

天子所知者二十年至能鉴别其墨迹虽有忌之者而

亦有大老吹嘘不遗馀力乃笃老始登一第其遭遇之

奇盖世间所希既登中秘神明未衰论者以为当膺

庙堂大著作之任以昌其文乃甫二年而以巳卯试事

同官不饬簠簋牵连下吏满朝臣寮皆知先生之无罪

顾以其事泾渭各具当自白而不意先生遽病死新城

方为刑部叹曰吾在西曹顾使湛园以非罪死狱中愧

如何矣呜呼桑榆虽晩为霞尚足满天而奇祸临之是

则大造之所以厄之者毒也先生居家孝友之行粹然

无间与人交悃愊不立城府论文则娓娓不倦书法尤

入神直追唐以前风格生平无纎毫失德故既死而惜

之者非徒以其文也所著有湛园未定稿苇间集皆行

世先生之文最知名者为明史稿刑法志极言明中叶

厂卫之害淋漓痛切以为后王殷鉴一统志中诸论序

亦经世之文也晚年尤嗜经学始多说经之作未及编

入集中而卒予生也晩不及接先生之履絇顾世人所

知者伹先生之文而⿱⺾⿰氵亡然于其大节岂知常熟一事则

欧阳兖公之于高若讷不足奇也枋臣一事则陈少南

之于秦埙殆有逊之若始终不负昆山则又其小焉者

矣区区徒以其文乎哉其铭曰

吾鄮文雄楼宣献公谁其嗣之剡源淸容易世而起有

湛园翁白头一第亦巳儱涷何辜于天竟以凶终⿱⺾⿰氵亡⿱⺾⿰氵亡

黄土冥冥太空

  大理悔庐陈公神道碑铭

公姓陈氏讳汝咸字莘学别字悔庐浙之宁波府鄞县

人也曾祖某祖某父则翰林怡亭先生锡嘏也翰林于

梨洲为高弟而其论格物之学不甚合故梨洲所作翰

林墓铭有微辞然梨洲每屈指门下必首推翰林之笃

行公少随父讲学于证人社中心领神悟多所自得梨

洲尝谓人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沉也目无流视

耳无妄听和平端悫于星纬律历方舆之说无所不究

而尤得力于愼独之旨验其功于修已治人之间然公

未尝以道学之名自居成康熙辛未进士改庶常座主

安溪相公方以讲学招来后进同年江阴杨文定公名

时最先服膺招公同往公曰梨洲黄子之教人颇泛溢

诸家然其意在乎博学详说以集其成而其究归于蕺

山愼独之旨乍听之似驳而实未尝不醇相公步趋朱

子其言粹矣然未知其躬行若何也江阴为之瞿然出

知漳浦县漳浦最健讼胥吏能以一讼破中人产公下

车著令凡戸婚田土皆委家督宗亲地保议之议成息

讼于官其大者酌其地之远近而定其期被告人应拘

者即交原告人呼之被告人闻控即具诉诉至即讯不

令稽延时日胥吏无所施其奸县民轻生每以小忿辄

服断肠草及诸毒以自𢦤奸人因之煽讼公严禁之乃

仿古法令有罪者贡此草以自赎又捐金募民致草以

绝其种俗尚巫民有病舁诸妖师狂祈谬祝费不赀药

食皆卜之食其吉者食而死则曰神所不佑也公开陈

晓谕巫风以息其为漳浦立百世之利尢在编审一事

旧例世家有盈数千𤱔为一戸者下姓有数十𤱔为一

戸者每族置戸长地丁籍以征纳强后弱先小顽大黠

乃定三百𤱔为一戸令民亲供实产粮多者为戸长以

次轮雇丁亦如之催科自此不扰以都鄙之民其分保

有大小不一则奸匪易匿而公务不均乃定二百家为

一保无所颇焉闽之丁口以明初戸籍为据有迁居百


年而原籍丁粮未除者官吏关移甚苦公援国制令入

籍二十年以上者收之迁籍二十年以上者除之各县


皆以为便又尽淸屯产寺产盐法则漳浦岁额六百馀

旧例食盐与晒盐者皆得供课不尽归商也其后𣲖引

配卖悉归于商于是添设四场十六馆巡丁四出颗粒


尽征给价短额颁发亦愆期公请复旧例有彻商销引

之议而大吏难之公曰法即不可更不难行仁于法中


即革去场差免认保杜包纳寛馀盐之禁漳浦农商积

弊皆为之肃然一洗公恂恂文弱儒者气体羸甚视日

而行择地而履顾其在海上方略四出令各鄕练鄕兵

日则瞭望夜则巡逻壬午夏有贼党数百潜伏县之七

星洞公急檄官兵击之贼遁去已而又聚于丹灶山中

公发鄕兵击之贼又遁去已而又聚于平和山中公以

计掩其魁曾睦贼徒始散已而又以计擒海中大盗徐

容六大头目之一也公细讯之因并悉五贼巢穴及剿

抚机宜请于督府愿身任其事督府以公书生未敢遽

付之兵但以事密闻于是

圣祖遣大臣自闽入粤即𢹂徐容以往五贼之中剿抚

者四则皆公发纵之功而赏弗及海上自郑氏骚扰以

后不复知有学术公下车见学宫有伽蓝祠大駴立毁

之东岳行祠中有淫祀香火甚盛焚其像朔望为诸生

讲明经史溯漳之学者自高公东溪陈公剰夫周公翠

渠而尢表章黄公石斋之学谓其贯义理象数而一之

如武库之无不备乃重修朱子祠之在铜山者而以石

斋侑食石斋故有明诚书院为浮屠所据则理而岀之

又修朱子祠之在云霄者与铜山皆赡以祭祀之田自

东溪至石斋诸公书皆辑之何公元子有经学购之以

示学者莆田郑奚仲精于易并梓其书当时安溪以朱

子之后一人自任欲学者皆尊其学不名他师而公以

为诸儒之躬行各有宗传旁捜远绍不徒为雷同之口

县有无为教又有天主教公至尽逐之而崇祀明殉难

忠臣都御史陈公士奇巡道陈公瑸高尚遗臣御史张

公若化长史张公若仲于学宫鄞故大学士钱忠介公

墓在古田之黄蘗山公淸釐其墓田之为人所据者绘

图以贻其后人不数年漳浦遂成邹鲁之俗公知漳浦

六年督抚已交章荐公辄为部议所格及更一纪尚未

调盖公既以讲学不甚当于安溪而安溪子弟在家以

吏事请托遍于闽中公为安溪主试所得士其子弟益

复旁午而前公致书安溪谓公方以讲学居钧辅当防

闲子弟安溪以是大愠公既无相门之援而选郞索公

赂不可得遂共尼之㑹南靖山贼陆梁大吏以公在漳

浦而境内无盗乃调之漳浦父老相率请留于宪府不

可得乃相与运耰锄桔槔薪木横陈县门以塞路晨夕

守之已而公束装出父老蜂涌而前夺舆人之扛而扛

之以公还署公乃徒步出绐父老曰吾今日飮酒于李

秀才家未去也夜半变服呼守城卒开门而去父老及

旦而知之追送数十里雨泣而别乃裒公在县时告约

谕条文移辑为漳浦政略一书梓之又建月湖书院以

祀公月湖公所居也其治南靖如漳浦招降欧山逋盗

有来而复叛者以计擒之大兴境内河渠未期内召为

刑部福建司主事黜舞文之吏以正法纪寻迁广西道

御史巡视西城逐白莲教之在道观者寻疏言台湾白

糖之利远及三江两浙沿海居民多前往者日久不能

保无奸人各县给照不能辨其奸否泉㕔于岀口一验

更无从辨臣在海上未尝轻给一照者此也宜严防诘

之法又言驻防营伍例用内地兵更番迭换今当及𤓰

之际有私相冒袭者名存实亡恐兵以老而渐骄宜杜

顶替之习次年闻海贼突烧营汛船𨾏疏言歹船出海

非挂号所能查而徒增其害海上歹民其始皆坐小船

窃岀及出夺大船而行则大船之关牌县照尽巳归之

原不必挂号也商船利走大洋无礁屿以隔之风迅帆

急歹船难以拦劫今以挂号之故不得不沿澳迂行于

礁屿之间而歹船乘之是挂号反为商船之累也又言

巡哨之船当以南北风信为凖春夏多南哨船各聚本

汛之南秋冬多北即各聚本汛之北船聚则兵强风顺

船利若分汎各澳则力既分而风或阻虽见商船

劫而莫能前矣又言海贼虽终年波荡入冬必返其家

故其既下海之劫掠当责之巡哨官弁而未下海之踪

迹当责之本籍县令诚能力行各澳保甲何不可穷治

之有疏上

圣祖嘉纳温旨赏赉食物始有大用公之意而沿海遂

罢挂号之例商船至今感其德是年海贼陈尚义乞降

尚义即故盗徐容等六人之一也前招抚时独尚义不

至横行海上者多年公言当因其来而亟纳之乃自请

行且荐江西举人阮蔡文得旨许携蔡文等前往金州

卫铁山之隍城岛招抚陛辞

圣祖谓公曰汝乃近御之臣不可下海风涛不测所当

惧也但令蔡文往足矣又曰山海关外崎岖汝不善骑

当以肩舆往公感泣谢蔡文入海舟果坏易其副以行

卒抚尚义等复命

圣祖又谓公曰汝若同入海不受惊耶公因顿首感泣

谢因为上言隍城岛在登州金山之中宜拨登州汛兵

驻之其筒子沟天桥厂亦宜巡哨又言金州𮎰地宜辟

迁通政参议㑹有闽中裨将请改易商船之制公力争

以为不可安溪虽不喜公然不能不主公议也寻奉使

至湖广祭告诸陵兼赉驻防士卒湖北之险峻莫如施

州卫竹溪竹山等处湖南莫如九谿永定辰州等处或

以为可调官代领代给公不可由九谿之镇筸历凤凰

营至乾州进山箐岔口入枫木坪皆红苗界也公熟视

情形以筹抚苗久安之策施州登天楼山绝顶以溯当

日伏莾故址猺洞长官有岀迎者歌其土音公为竹枝

词宣布太平威德之盛使习之返命迁鸿胪寺卿次年


迁副大理而陕甘以𮎰告复奉使出公之为学以万物

一体为心而随事周详以求其中之所安顾素病喘泄


不堪受劳瘁乃连年万里力图报答不肯稍自暇逸其


西行也

圣祖谓曰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肉苁蓉土参朕亦曾


尝之颇美可啖也公顿首谢入境野有饿莩即不复御

酒肉山路甚蹇下马徒行一日而逾九岭沿途抚慰饥

民流涕沾襟甫抵固原疾动不以为意犹日驰百里凡

五日而卒其地曰海喇都棺衾皆率略饥民聚而哭之

是时

圣祖方欲用公为甘抚而公卒矣公之讣至闽漳浦人

聚而哭之书院南靖人亦聚而哭之于社至京鄞人之

在京者聚而哭之城西之都亭而漳浦农商置祀田以

奉公焉生于顺治十五年八月初五日卒于康熙五十

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娶张氏赠恭人子本醇荫生公家

庭之孝谨里党之任恤均无闲言而所以待其从弟汝

登尤笃尝语之曰古人大功同财吾尚与弟在同财之

例所恐者易世而衰吾子与若子功服虽减而同财之

限可展也又约以宦成之后买宅合居汝登或介绍后

辈以见公公推弟之爱以爱之讫今二十馀年汝登亦

老矣语及公未尝不掩面而泣也方公谢安溪之学或

疑其以师传之异不肯茍为授受及当湖陆淸献公稼

书所著出公亟喜而梓之当湖亦与梨洲有异同者乃

知公之非墨守也公之学未见所止其见于世者亦仅

仅小试其一二斯则可为太息者也所著有心斋集公

之卒也蔡文勤公世远志之汝登与公子本醇更令予

铭其丽牲之石予何敢辞其铭曰

南雷诸子大都早逝再传有公始见行事亦复不年㢙

而小试东西万里弗辞尽瘁其施未竟可为长喟但有

棠阴闽疆蔽沛

  提督贵州学政翰林院编修九沙万公神道碑铭

乾隆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前提督贵阳学使翰林九沙万

公卒于家先是公尝自葺年谱谦词令身后不必求志表

之文至是公之妇弟钱君中盛谓终不可废也长君承天

属予序次之余于公为十世通家子弟少陪杖履又叨同

馆后进况生平知已之感至深且重其曷敢辞但考之今

制墓道之礼五品以上用碑五品以下用碣此唐宋以来

故制莫之易也而馆阁诸臣自明以来资望最隆五品以

上其仪视尚书五品以下其仪视侍郞而今制直省学臣

其仪视督抚称三院则其得用碑无可疑者故予于公丽

牲之石特令准五品以上之仪按公讳经字授一别署九

沙先世为凤阳府定远县人明初从龙功臣斌之后斌之

子锺以世袭始为宁波卫人锺子武武弟文相继袭指挥

死王事世所称四忠者也又四世而为中府都督同知淮

安总兵表以儒将私淑新建之学世所称鹿园先生者也

又二世而为左府都督佥事福建总兵邦孚是为公曾祖

生戸部主事泰是为公祖始丧其世职为宁波府鄞县人

戸部八子并有名而殊尤者三人其一为公择先生斯选

其一为充宗先生斯大其一为季野先生斯同公为充宗

先生子初鹿园先生二世葬于杭之西谿及充宗先生

开讲于杭遂以守墓定居故公长于杭少随诸父读书


南雷黄子方移证人书院于鄞申明蕺山之学公择先


生兄弟最称高座公剑负侍于席末豫闻格物传心之


教诸父著书满屋公不假外求耳濡目染已成学海一


切世俗之占毕不得至前此固非下戸小生之所能望


也于是受三礼说数十万言春秋说数十万言于充宗


先生又受三礼说数十万言于季野先生受易说数十


万言于世父正符先生斯祯受尚书说数千言于从兄


言又受辟佛之说数万言于公择先生此其经学也受


明史纪传三百卷及列代史表数十种于季野先生受

明史纲目及崇祯长编于从兄言此其史学也而公又

叩性理之学于应征士嗣寅求汉隶原委于郑君谷口

参考通鉴地里笺释于阎征士百诗其博且精也公成


康熙癸未进士选入翰林是年公高弟今大学士海宁

陈公亦同与省试且同馆衣冠以为盛事寻授编修前


侍郞桐城方公时以株连之祸被禁莫敢保出之者公


奋然送状西曹遂释之此其友朋急难之义也寻主山

西试事今尚书太原孙公嘉淦从公问学公一见推挹

卒成魁儒此其知人也寻视学黔中廪奉稍优九宗五


族之中随分施之此其仁也及报政还京忌者中之遂

有通州修城之役此其不因人𤍠因以取戾者也公之

归也家既罄萧然如布衣卖所作隶字得钱给朝夕于

是增补充宗先生礼记集解又数万言春秋定哀二公

未毕又续纂数万言少尝取从兄尚书说辑成一编至


是又整顿之以成万氏经学从兄明史举要未毕续纂

二十馀卷又重修季野先生列代纪年以成万氏史学


又辑九沙分隶偶存此其晚年著述之目也公虽布衣

疏食而见义必为未尝少衰苍水张公墓道将圯公竭

力修之苍水固充宗先生所葬公于上巳重九必为设

祭此其继志之孝也雪窦山人之集为人所得冒以为

其先人之作公购而正之并访其南屏埋骨之所此其

表章先正之苦心也呜呼公之立身本末如此而吾读

年谱所载嗛嗛不肯尽及也此非予表而出之其谁更

表而出之公年七十有八而其同年戸部侍郞仁和赵

公殿最以公应辞科之辟格于部议然公亦本无意出

山已而三礼开局宫詹临川李公又欲荐公使之成其

父书予知公必不能就代为止之顾公之抱恨以卒则

予更有大痛者公虽笃老而神明淸吉步履康强飮酒

尚可数斗犹时时为人作隶字自去冬家遭大火靡有

剰遗充宗先生未刻之书如礼记集解春秋明辨皆烬

焉其他秘抄之本不可数也公于是终日涕洟眠食俱

减自以为负罪先人拟之夷伯之震而驯至大病不可

起生于顺治十有六年正月十有三日得年八十有三

娶钱氏封安人明山东学使启忠孙女也子承天选拔


贡生山西盂县知县承式举人四川万县知县承烈尚幼

孙六人曾孙三人葬于西谿祖墓之旁公为人舂容大

雅不激不随尤喜引掖后进其于杭人物色今编修杭

君世骏于髫年以为郑渔仲之流𮎰落如予公引为忘

分忘年之契吹嘘不啻口出晩年大火之后家无儋石

而故人沈峙公之死贫无以殓公为之遍告于有力者

以赙之其古道若此呜呼老成凋谢枌社黯然又岂仅

哭其私而已哉其铭曰

西溪之渚万树古梅昔年从公秦亭徘徊今年哭公古

梅同哀邹施秦许半巳蒿莱皆西谿耆宿也先茔八叶世泽未

衰暗香疏影旧德所培





鲒埼亭集卷第十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