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震川先生集 卷第十六
明 归有光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康熙刊本
卷第十七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六

 记

  重修阙里庙记

隆庆三年阙里重修先圣庙成某官某以书币走京

师来请记于丽牲之碑先是嘉靖四十二年衍圣公

某以庙之圯告于巡抚都御史张某方行相度以用

之不赢而止及是年巡抚都御史姜廷頥巡按监察

御史罗鳯翔周咏与藩臬诸君㑹议捐岳祠之香税

与司之赎锾得一千六百其役人则用州县过更之

卒而以兖州府通判许际可董其役知府张文渊时

督视之经始于仲夏岁尽而讫工轮奂䂓橅视昔若

増左布政使某左叅政吴承焘副使吴道㑹皆首为

赞议者也唯先圣生于尼山讲学于泗上殁而葬于

此其地初名阙里后亦曰孔里先圣之殁弟子庐其

冡上而不忍去鲁人从而家者百馀室而鲁世世相

传以岁时奉祠诸儒讲礼乡饮大射于其间汉髙祖

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祠其后人主登封巡狩无不

过而拜祠我 太祖髙皇帝龙兴海内干戈未戢亟

命遣祭绍封子孙修饬其祠宇 列圣承统世世増

修 今天子隆庆之元年御正殿传制遣官告𥙊而

车驾临幸太学亲释奠命儒臣坐讲赐三氏子孙有


加海内慕学之士喁喁向风圣人之道益以光大则


鲁之有司与其有事兹土者今兹之举固所以䖍奉

先圣亦以宣明 圣天子之徳意不可以不记夫今

夫子之庙学遍于天下而深山穷徼皆知诵法其书


其在天之灵无所不之也然孟子曰近圣人之居若

此其甚也荀子曰学莫便乎近其人盖孔子殁数百

年矣学者至观其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习礼其家有


低回而不能去者固以想像于逺不若景慕于近之

为切也抑诸君子知䖍奉圣人矣亦岂徒事于其外

乎昔者子游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


道则易使也夫不知学道则施于喜怒哀乐无一而


当其则必不能有望于安上治民而移风易俗也颜

渊问仁夫子告以克己复礼及请其目夫子则曰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颜子之资


犹请事斯语以终其身故问为邦夫子以夏时殷辂


周冕韶舞告之以颜子而夫子使之治天下国家以


为不可一日而离于礼乐法度之中此即克己复礼


之义也后之学者于视听言动已之身不能治何以


谓之学道故观感于圣人者求仁为近求仁以学颜

子为近余嘉是役之成也敬述所闻以申告学者云

此文钱宗伯不选今仍存

  顾原鲁先生祠记

前元之季昆山有隐君子曰顾原鲁先生居于海滨

读书学道不求闻于时端居一室慿几而坐所当两

臂处遗迹宛然手自批注经史后其家惧祸悉毁不

传然而海滨之父老至今能言之四传而至其孙启

明今为太仓人稍徙至郡城有子存仁举进士为礼

科给事中得推封其父寻以言事忤旨被谪居庸关

之外久之得还吴给事既被废家居尤喜考论先世

故事而郡太守历下金侯城颇采父老之言又以封

君之敦尚诚朴足以风励末俗乃檄令列祠于郡学


若州之乡贤祠复于齐门外卧佛寺之东偏建祠而

以封君从祀以为近其家可以岁时致祠事焉给事


谓余具知始末而请记之余惟古之人遭时际㑹佐

世主功施于天下而垂名于竹帛后世之所称述往

往为此至于岩穴幽栖之士虽长往不返亦必因时

主侧席之求弓旌玉帛贲于丘园世始得以称述其


名若夫许由卞随务光之徒以与人主以天下相揖


让此宜其彰彰较著矣而谷口郑子真蜀严君平皆

修身自保杨雄少从君平逰已而仕京师显名数为


朝廷在位者称此二人故能耕于岩石之下而名震


于京师由此而言非此数者虽没世无称也而又有


不然者古之君子修身学道寜憔悴于江海之上而


不顾彼非有求于世者然约而愈显晦而益彰逃名


而名随之传记之所载不可胜数无求于世而世亦


不容不知之此奚必有所待耶若原鲁先生没于海


上至于今二百年而其幽始发则士之修徳砺行者


何忧后世之不闻耶郡太守表章之意微矣祠凡为


堂寝庑门若干楹经始于嘉靖三十年十月某日落


成于嘉靖三十二年十有一月某日是为记


  常熟县赵假圩堤记


虞山之下有浸曰尚湖水势湍激岸善崩湖堧之人


不能为田往往弃以走有司岁责其赋于馀氓而赵


假圩当湖西北尤洼下被患最剧宋元时故有堤废


已久前令兰君尝兴筑之𢎞治间复沦于大水嘉靖


丁酉予宗人雷占为己业倾赀为堤堤成填淤之土


尽为衍沃而请记于予嗟夫自井牧沟渠之制废生


民衣食之地残弃于蒿莱之间者何可胜数有司者


格于因循积习之论委天地之大利斯民愁苦哀号

侧足于寻常尺寸之中率拱手熟视不能出一议而


漫谓三代至于今其已废者皆不可复夫未尝施晷


刻之功而徒诿曰不可复予疑其说久矣观雷所为


其力易办而功较然者然更数十令独兰侯能之至


兰侯之业败已又四十馀年为沮洳之场莫有问焉


者何也天下之事其在人为之耶事有小而不可不


书者此类是也


  唐行镇免役夫记


苏州至松江由姑苏驿过吴江之境凡四驿而至此


驿道也别自娄门东沿娄江又东南折而入于黄浦


而西此缘海之道也出葑门东走则行湖泖之间其


避湖泖之险者则多从吴淞江南出大盈浦经唐行


镇异时官舟之牵挽役诸州县唐行之夫不知何自


而起舟所过晨夜追呼百家之市殆无寜居冻饿僵


死于风霾雨雪之中者相属太守临安方侯知民之


不便据法令罢免之镇之父老相率来请纪于石或


者以为贤太守奉宣条教千里之内父母之道师帅


之责在焉加之今日上有赋敛之繁外有蛮夷之事


太守视事以来风采日新惠利之政家有闻而邑有


述当有卓荦大者若斯之类将不胜书虽然或者亦

知父老之意乎政之不便于其人无大小如人之有

病唯病者自知之医能疗焉亦惟病者而后知医之


为徳也若然则父老之于侯其情至矣吾又以叹吾


吴中之俗仁厚而驯良稍煦之以恩而其易感也如

此国家威灵震薄海外亦时有土俗骁悍不得意则


叫嚣相挻以起有司不敢惊拊循之而已往者大农

以经费不足督天下赋吏缘以为奸利吴民父子兄

弟骈死敲朴之下而莫有疾怨之心以是知天下有


变吴民必不敢为乱以其爱上忍訽而易使也彼不


之恤而肆其恣睢之意者亦何心欤

  吴郡丞永康徐侯署昆山县惠政记


昔永康徐公守吴郡当 武宗皇帝之末年逆藩窃


发畿甸骚动翠华南幸吴江南要郡调兵食城守储


偫以待乘舆之至公不动声色郡中晏然公有寛大


之政先是秩满当代吏民上书乞留诏以河南右叅


政复治郡近世未尝有也后迁江西左叅政官至工


部侍郎自公去郡三十馀年冡孙丞侯以太子家主


簿出判吴郡清廉闻于郡中满岁复迁今官是时东


南有倭奴之警侯治凡海之事防遏有法海波不兴


㑹诸属县令缺侯辄出视所至拊循其民近者阅月

逺者一岁民莫不怀慕之郡之县有七侯殆遍历其

五前年冬至昆山迄季春还郡又以事数入郡不颛

居县其所施于民可以为吏师法者往往可纪库子

为县守藏令廉则无扰不廉辄费不赀当侯时分毫

无取民迺不知为此役白银火耗一两折阅多至三

分侯以京库折白轻赍鳯阳马役解扛京库盐钞练

兵义役多寡参停取衷定为一分粮长解运之外又

有小差额外之徴悉令蠲除火耗小差羡馀无虑干

计吏白以为当得者侯无私焉又粮长解运官闭门

黙定或贫富不相雠富者得规免而贫者倾其家已

定无所复控诉侯悉召至庭使互相举应得等第一


夕而定无不怗服至于催科之害民骈死杖下者不

可胜数比侯之至县庭寂然不闻鞭笞之声而赋亦

自办又捐俸以助修学宫及诸神祠之倾圯者多有

出于格令之外大抵吴民赋调之繁自昔患之尝数


更其法而弊日生识者以为不在于法而患吏之不

廉吏廉矣法虽未尽而可以无弊如侯之恤库役公


拨解省火耗蠲小差推此类行之民未有不苏者也

念昔工部以仁惠拊吴吴民至今思之见侯之至如

公之复来也侯继踵甘棠之迹睹其所茇而忍芟夷

其遗民乎诗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以此知古之


封建世家至今无不可行也晋周访三世为益州四


十馀年功名著于寜益侯年方富而寄任日隆必能


光大前烈吾吴民之怙赖逺矣侯之还郡也国学进

士陈志道等二十四人相与列其事俾余记之固以

侯于吾党恂恂然有爱人下士之风然寔因民之志

非有私也用以告后之为政者云此文叅用常熟本


  昆山县新仓兴造记

昆山旧玉峰仓在西门之外漕挽之积在焉每岁税


入漕卒悉至于此领兑民间所谓西仓也济农仓在


南门之内常平之粟在焉岁之丰㐫以为𤼵敛民之

所谓南仓也县志云二仓盖巡抚周文襄公所改创


云然济农之庾其空已久顷者倭奴之警乃以城西


之积归之而济农仓遂改为玉峰仓鹤庆彭侯以进


士知昆山因仓故趾加恢拓之东至于公馆若干歩


始以囷廪攅植致郁攸之变于是惩艾前患兴造新


仓中为官㕔左右互列凡若干楹一岁四十一万四

千五百石之粮悉储于此蕞尔小县可谓如茨如梁


如坻如京矣是役也以民之掌税者量其所掌之多


寡区别以赋工以故上不费于官而下不及于民浃

旬而役用告成观者叹息以侯之才敏而吾民之易


使也如是抑古者垣⿱穴卯 -- 窌仓庾之设以治年之丰凶凡

万民之食待施惠恤艰厄养孤老而已国家因前代


常平义仓之法有四仓之制而历世经纪豫备见之


纶音者不一而足而因仍废坠已久彭侯承兵荒之

后诏书趣办义不得不先公家之急虽有爱民之心


宜亦未及乎此而济农之名不可以没也是用并识


之侯名富为县清廉勤勚敏于造事即此亦可以概

见矣是岁嘉靖四十三年岁次甲子某月日仓成九


月某日记

  长兴县令题名记


长兴为县始于晋太康三年初名长城唐武徳四年


五年为绥州雉州七年复为长城梁开平元年为长


兴元元贞二年县为州洪武二年复为县县常为吴


兴属隋开皇仁寿之间一再属吾苏州丁酉之岁国


兵克长兴耿侯以元帅即今治开府者十馀年既灭


吴耿侯始去而长兴复专为县至今若干年矣溯县


之初建为长城若干年矣长城为长兴又若干年矣


旧未有题名之碑余始考图志取洪武以来为县者


列之呜呼彼其受百里之命其志亦欲以有所施于

民以不负一时之委任者盖有矣而文字缺轶遂不

见于后世幸而存者又其书之之略可慨也抑其传

于后世者既如彼而是非毁誉之在于当时又岂尽

出于三代直道之民哉夫士发愤以修先圣之道而

无闻于世则已矣余之书此以为后之承于前者其

任宜尔亦非以为前人之欲求着其名氏于今也

  太仆寺新立题名记

太仆寺秦汉皆掌舆马天子出奉驾上卤簿用大驾

则执驭然其属有龙马五监邉郡六牧则马之事无

不綂焉汉以后官掌大抵不异国家自洪武六年

制独置太仆寺于滁州始去奉车之职而颛掌马之


事三十年置行太仆寺永乐初改北平行太仆寺为


北京行太仆寺十八年特称太仆寺洪熙初复称北

正綂元年始定称为太仆寺寺卿一人少卿一人


丞十二人 列圣相承时有损益至隆庆己巳其员

额少卿三人丞三人所掌验烙巡牧劳逸久殊藏府

京营岁月轮代某初到官颇为推究非初立法之意

乃因循堕废而致然也因条上其事略云旧设少卿

二名一巡京营及各边骑操之马一巡近京州县寄


养之马皆领敕岁代寺丞十二员分𬋩畿辅八府山

东河南之马后复増少卿一员省丞为六员今又已

虚其丞之半丞少不足以更事而又偷息其间欲乞

重三丞之选与少卿一体协同以均劳逸重责成又

验烙𤼵寄本非二事旧制巡验俱属一卿今欲以二

少职掌亦如两丞东西分管职兼验养各以丞佐之

春秋仲季并出近京州县赴俵之马就近印𤼵一便

也都㑹辐辏得免拥聚二便也国门严重潜杜呼噪

三便也两卿分辖事半功倍四便也卿巡未逮分任

寺丞五便也遇有缓急就近调兑六便也上免朝叅

下谢交托殚力王事七便也营军养户躬相授受游

贩奸胥不得䂓避八便也奏上 天子以其章下兵

部覆奏报可于是验牧并行卿丞配佐载于甲令某


又以寺宇敝坏奏一新之故事诸省寺皆有题名碑

始卿邵康僖公锐张公舜臣重为立石今岁久石穷

无隙镵书于是李君义起与㕔簿应崇元愿损赀以

坚新石而丞张君进思郎君大伦王君淑咸曰幸今

日正名与诸卿埒亦请立石于是相率属某记之某

窃惟 圣天子改元更化之日率作兴事开广言路

群工戒饬百度振举而微臣稍条上一二事诏书无


不俞允此正臣等精白一心夙夜匪懈以助成徳意

兴万世之太平者也迩者岁灾流行大江南北河海

啸溢畿辅边关雨雹遍野夫雨水冰雹皆阴𩔖也其

应主戎马生郊之象潢池盗兵之兆臣等职领师菀

而国马伤耗武备衰减其责尤重且大夫三关九塞

用马之地也畿辅州邑牧马之地也大江南北财赋

之区驹马之地也是故验烙则忧种马无驹兵政之

寓农何以复 祖宗之初额巡牧则忧刍牧非人缓

急之备用何以御匈奴之长技京营则忧四骊未比

何以奠百二之神州藏府则忧九年未蓄何以备邉


圉之孔棘自古㒒卿在九列国家虽去奉车少离亲

密而任益专重今因仍积弊之后尤有难者况兹廨

宇官职丕变维新臣等凡备列题名之石者其可不

思所以协乃心力以祗承 明天子之制哉臣某拜

手谨记

  长兴县城隍神灵应记

凡他郡县城隍之神民奔走赛祀特盛长兴则否余

至之日像塑剥落侍从跛倚壁间祠门外右即为溷

湢前有司月朔望一至未尝问焉然神俨然靓居无

淫渎者则余以为长兴城隍之神独尊于他县也余

颇为葺神居之圮坏绘餙塑像除前之秽然神像特

伟丽尊严如王者祠前古柏二株苍翠挺直可爱其


左一株右纽如绞索尤奇真栖灵之地余于县数决

大狱即心开类神有以告之每闾里有奸辄不时𤼵


故余于事神尤䖍㑹大旱自五月至于六月不雨县


有方山自太湖西南望最为雄髙上有黒龙湫冬夏

水不竭民言先时祷雨多应余遂往至山下欲上山


民皆叩头言山𨺗险不可上先至此祷雨皆望祀无

登者余曰为祷雨来畏险非诚也又曰赤日烈甚无

草木之蔽徒歩上下近三四十里暍不可登也余曰


为祷雨来畏暍非诚也遂披荆棘而行或侧迳仅置


半武过小龙洞洞亦有湫又上乃至大龙洞两石鏬


上阖下开如佛龛髙可四五丈湫广数尺其中甚清

凉因拜祭有物蜿蜒爼间山既益髙则尽见阳羡诸

山涌出如层波叠浪而东北望太湖如镜隐隐见姑

苏之台已下方盛暑烈日天无纎云还至神前拜致


所取龙洞之水方出庙大雨如注四境霑足绿畴弥

望万众欢呼以为神之报答如响也至秋中又旱余


复至山祷已下半山即雨虽不能如前沾足而𤣥云

叆叇四野时有雨至是岁竟免旱灾㑹余改官欲去


县明日将辞于神㓜子夜梦神与之言吾黻与胡靴

敝又无船时余绘神像盖圬者以神下体近几故仍

前漫漶欺余不见也至明问之道士果然又吾乡神


祠上常有画船悬梁余问此神庙何不类吾苏州有

画船悬道士对曰故有之今坏不悬也余遂捐赀令

复绘神下体与悬画船余寻往临安而郡倅有恶余

者计得县篆即日以两戈船冒风雨夜至县欲捃拾


以为罪见人辄搒掠县中大惊一日倅忽梦神指其


胸明日痬𤼵于胸死矣余欲为勒石于庙㑹行不果

然自离县常往来于怀噫使人皆得逞其一时之㐫


暴以害人则人道灭矣赖神明之昭然者如此君子

之守道循理遭世之汹汹其亦犹有所恃也耶余既

书此因贻后之代者倘与余同志必为勒石于祠下

以著神之灵验焉

  张氏女贞节记

张氏女湖州归安人都御史孟介之孙瑞州通判𢎞

裕之女也少许聘乌程学生严大临大临工部尚书

震直之曽孙也嘉靖七年大临以儒士试浙闱还遘

疾明年疾甚且死瑞州往来诊视归语其妻女闻之

闭门悉敛平时所制女工凡装送衣物焚之家人见

阁中火起惊问之女曰吾已无用此矣语闻严氏姑

遣妪往觇之女私谓妪曰病不可为当归汝家没吾


世而已舅姑感动遣人往迎父母难之湖州太守梁


君县令戚君髙其义皆致书瑞州劝成其羙而大临


已卒张氏服其服往哭之遂居次不迁是时大临年


二十女年十九严氏因为置嗣及长娶妇而嗣子亦


卒遂妇姑相守归严氏今三十六年年五十四矣余


昔尝著论以为女未嫁人为其夫死或终身不改适


者非先王之礼也曽子问曰昏礼既纳币有吉日婿


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婿已葬致命女氏曰某


之子有父母之䘮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


诺而弗敢嫁也婿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婿弗取而


后嫁之礼也言婿免丧而弗取则可以嫁也曽子曰


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


皇姑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子氏之灵示未成妇

也未成妇则犹不系于夫也先王为中庸之教示人


以人情之可循女已许人矣免丧而弗取则嫁未庙


见而死则归于女子氏之党其不言婿死而嫁者此


曾子之所不必问也虽然礼以率天下之中行而髙


明之性有出于人情之外此贤智者之过圣人之所


不禁世教日衰穷人欲而灭天理者何所不至一出

于怪奇之行虽不要于礼岂非君子之所乐道哉微

子箕子比干三人者同为纣之近戚其所以处之者

不必同而孔子皆谓之仁若伯夷叔齐舎孤竹之封

而隠于首阳未有禄位于朝者也于君臣之义分亦

微矣而耻食周粟以死孔子亦谓之仁嗟夫世之论

人者亦取法于孔子而已矣

  吴山图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

吴县其最髙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

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劔池及天平

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


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


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髙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


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


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


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


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


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

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

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

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

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

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

㤀之也

  光禄署丞孟君浚河记

吴淞江承太湖之水蜿蜒东下三百里入海左右之

浦如百足江自甫里折而北行至昆山全吴乡东为

渚浦又为帆归浦斜折而南入于渚浦江复东而浦

之南出者其东为张浦又东为顾仙浦又东为诸天


浦又东为同丘浦又东为新塘皆南入于渚浦若为

塘为溇为泾为浜凡在其间者此光禄署丞孟君䂓


其乡所浚之水江东南岸之地也自新塘东则江又

南折非孟君之乡矣君居家好义岁捐赀以为民兴


利至是大旱又捐赀尽浚诸水之在其乡者当此时

邑民告饥而全吴半乡独丰熟其父老感君之义请

记其事夫三吴江海之界而群山之水又犇注于其


间为大浸所谓太湖也太湖分迸而出以入于海若

以人力沟防䟽导则无不治之田而水旱不能为患

害盖湖水自西而下而海之潮自东而上清流不能


胜浊泥之滓故水不可一日不浚也嘉靖初朝廷尝

遣大吏来治今四十年不治矣古之三江其二不可


考今惟吴淞一江仰接太湖之水古者江狭处犹广


二里今自下驾以来仅仅如线而茭蒲葭菼生其中


下流入海之跄口不复通矣千墩新洋黄浦皆乱流


也水道何由而顺乎故江左右之浦在东者但见止


水蕴藻而姑苏以东秀州以北百里间其田皆不耕


吾恐又数年江日涸而西而湖水益横流东南之民


将不食也孟君居一乡能兴其乡之水利则夫受司


牧之寄者独何以辞其责耶君名绍曽字守约以太


学上舍为大官丞所浚河三十有四二万七千六百


九十四丈为工四万九千六百用榖十有三万九千


斤是用勒石以告来者

  松云庵杨主簿墓田碑记


苍梧杨君际可以岁贡入太学还调长兴主簿为人


髙简日闭门吟哦有崔斯立之风嘉靖三十六年


月二十日至后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卒苍梧去鄣数


千里杨君又无子时南海刘君介龄为县哀其逺而


丧不能归也葬之城西二里五峰山之麓为祭田使

松云庵僧守之余至县杨君家人流寓于此与僧争

田予谓刘君本置祭田为杨君守冢家人若得而有


之亦可得而鬻之也讯之果有谋此田者因断归僧


家以嗣刘君之志且令刻之石以垂永久

  张氏女子神异记

嘉靖甲辰夏五月安亭镇女子张氏年十九姑胁凌

与为乱不从夜群贼戕诸室纵火焚尸天反风灭火


贼共舁欲投火尸如数石重莫能舁前三日县故有


贞烈庙庙旁人闻鼓乐从天上来火出柱中轰轰有


声县宰自往拜之时大旱三月无雨士大夫哀祭已

大雨如注贼子吁天拜拜忽两腋血流县宰命暴姑


尸坛上禁其家不得收家夜收之雷雹暴至群鬼百

数啾啾共来逐遂弃去及官奉檄启视女子时经暑


三月不腐僵卧肤肉如生颈胁二创孔有血沬仵人


吐舌谓未有也噫亦异哉观古传记载忠烈事多有

神奇今日见之益信于是知节义天所䕶然不能䕶

之使必无遭害何也悲夫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六   后学颍川郝毓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