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震川先生集 卷第十三
明 归有光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康熙刊本
卷第十四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三

 寿序

  吏部司务朱君寿序

陈时子行之赴试也其姑之夫吏部朱君寔官南曹

亟称子行之文已而果中魁选子行不以有司之取

者为荣而以君之知之者为徳是年冬十月某日君

之诞辰留都士大夫咸为之寿于是子行归而乞言

于予予昔读书万峰山中万峰葢君之所以自号者

其山下瞰具区倚㧞水际西南七十二峰矗立于苍

波浩𣺌之间中有髙堂古木橘柚千章梅竹茶茗崇

冈连被问之知其为君之圃而颇讶主人之不来者

几年矣然留都曹务清简士大夫闭门髙卧之外相

与游览赋诗又称觞为寿此布衣野老之所乐者而

仕宦者兼而有之其不亦多乎此士大夫所以乐为

君寿者也而予又有感于子行之言夫科举取士不

能不为一定之品式而亦非品式之所能拘也俗人

侥幸于一日之获其于文义尚有不能知者嚣嚣然

自谓已能欲以规绳天下豪杰之士亦可耻矣昔五

代时张文宝知贡举所放进士中书有覆落者下学

士院作诗赋贡举格学士李怿曰予少举进士登科

葢偶然耳后生可畏来者未可量假令予复就试礼

部未必不落第安能与英俊为凖格闻者多其知体

欧阳永叔特以此一事为怿立传今君之于子行要

为有得于欧阳子之所云者予故特书之且以为寿

  顾南岩先生寿序

夫富贵寿三者天地庞厚之气之所积也其来也恒

参差而不齐而人之值之也虽一家之中父子兄弟

之亲血脉气息之相属可以言语教戒而同者而唯

是三者为不可期有厚于富而薄于贵与寿有厚于

贵而薄于富与寿有厚于寿而薄于富与贵有厚于

富与贵而薄于寿有厚于富与寿而薄于贵有厚于

贵与寿而薄于富有聚焉有散焉有平均以等授焉

时其平均也而或富或贫或贵或贱或寿或不寿时

其散也而皆贫皆贱皆不寿时其聚也而皆贵皆富

皆寿此造化之㣲倏忽迁徙以此鼓舞人世而世迺

以有心者窥之憧憧焉疑其既往而意其方来此余

之所未喻也若吾崑顾氏之盛殆所谓时其聚者邪

自大宗伯以文章魁天下将跻台鼎其馀横金衣绯

者尚二三人崑之言贵者必曰顾氏甲第连埓宗亲

子弟被服华绮千人聚食崑之言富者必曰顾氏自

桂轩先生以耆年为乡邦之望其后寿考世有其人

崑之言寿者亦必曰顾氏今南岩先生以桂轩之孙

宗伯从子少膺乡荐甫倅南昌飘然赋归来之辞不

谓之不贵优游于亭馆花木之间不谓之不富安居

暇食不亲药饵不习导引不谓之不寿夫是三者所

谓不可期也而聚于一家又聚于一人之身斯亦难

矣余未尝通介绍于先生然尝闻其贤而私心识之

间独窃叹以为先生籍家世之盛而又三者参㑹夫

人子之于亲苟唯布褐菽水以为养虽有颜渊之仁

曾参之志亦当不能无缺然之意有如先生者乃夫

人所愿于其亲而不可得者也于是可以寿矣今年

先生寿七十邑学诸生咸往为贺俾余叙之余惟桂

轩先生与髙大父为延龄㑹世通姻好髙大父寿八

十五作髙𤣥嘉庆堂大宗伯实为之记则余于先生

之文亦何可辞也

  同州通判许半斋寿序

予居乡无事好从长老问邑中族姓能世其家业传

子孙至六七世者殆不能十数世其家业传子孙绵

延不绝又能光大之者十无三四焉若许氏之世吾

能言之自其先讳庆赐者从嘉定稍徙至昆山实生

文衡文衡之子曰徳芳比再世以勤啬致富而子弟

皆知修学好礼其子鹏逺以赈饥出粟授承事郎而

从子鸿髙由太学上舍历官平定州同知承事生思

耐翁为京所吏目而同州君则思耐翁之子也亦自

上舍选倅名州致政家居久之而其子伯云以进士

释褐为分宜令方著声迹有逺大之期葢自国初至

于今许氏之居于乡者其名可数耕有田艺有圃居

有屋庐其老者乡里社㑹饮酒伏腊未尝不在享承

平之福者垂百年而将大发于伯云所谓能世其家

业光而大之者非耶同州君为人倜傥善自娱戏官

古冯翊西华之地然不能为吏绳束一旦拂衣归从

布衣野老陆博投壶拥女子鼓琴鸣瑟酣宴竟日自

伯云不为官时常自乐也然今之时与许氏之上世

异矣使伯云不为官寜能使其亲保有其乐耶同州

君虽善自娱非其子之为官寜终能有以自乐耶乡

人是以为君荣而以伯云为能养志也嘉靖丙辰

日为君之诞辰葢甲子一周矣时伯云自分宜入觐

予与同县之士试于南宫者若而人与伯云俱㑹于

阙下比觐罢还而伯云亦以便道归省众谓予不可

无纪而沈成甫戴与政来致其请予谓吾等方从君

有乡社之乐而伯云回首有白云之感既为之贺因

称养志之义以慰之云

  龚裕州寿序

孔子曰仁者寿夫仁者岂能必寿哉以其能静而得

寿之理也人生百年以区区之形日与外物为角夫

苟役役然驰骋眩𩥦于富贵之途以其所轻累其所

重若是者虽至黄耇其道促矣夫苟不役役然驰骋

眩骛于富贵之涂以其所轻累其所重若是者虽不

至黄耇其道长矣龚先生受命守裕州有大夫之秩

家富田宅有封侯之奉银朱黼缋之华未始异于世

而得园绮之髙焉温淳甘膬脭𬪩肥厚之养未始异

于世而得松乔之适焉环湖而居鱼鸟上下田夫野

老歌呼而笑傲当郡邑喧嚣之间而得武陵桃源之

趣焉先生其不役役者欤君子之论人取其近先生

其得仁者静而寿之理欤予之内弟温甫与先生世

通姻好来请予文为祝予尝论今世有所谓寿文者

非古之制不过谓生于世几何年耳奚以文为至论

先生迺可以著之于文而为寿者也书以归之

  徐封君七十寿序

余往来嘉定与其贤者游而识子言于是时固已奇

其文每言之于人因遂识东楼翁慷慨乐易人也已

而子言举京兆计偕北上翁实携之以行余时遇于

彭城遂于僦车共茵而载历齐鲁燕赵二千馀里走

风雪尘埃中欢然㤀其行役之疲余葢察知翁父子

有福徳享富贵者也其后子言登第以天官属直内

阁寻改大宗伯属领祠事余至京师每见辄叹其议

论之进是时 天子隆郊祀之礼子言殆所谓侍祠

神语能究观方士祠官之说者矣至语及其职事未

尝不有志于古之守道以守官者也而东楼翁居家

日治园圃亭榭与士大夫饮酒为乐子言间迎至京

师则诸公贵人日来欢宴退而莫不叹翁之贤而又

称其有子已又得诰命推封既贵显矣然子言在部

曹郁有清望议者以为兰台秘阁之选顷以外补为

郡莫不惜之㑹东楼翁方七十子言将之荆州过家

上寿以余游其父子间相知之素属使为序夫予知

子言有不释然于此行者矣然以方刚之年出粉署

为二千石得归荣其亲于人子之愿殆未易得也吴

中士大夫登朝者不为不盛然能迨禄养少矣已迨

禄养而至大官益少今惟长洲钱工部徳徴位至九

列海虞严学士敏卿为馆阁而二公之亲皆康强无

恙得封如其子之官此不独吴中所无而世亦未之

多见今以子言之年与其才望名位岂在二公之后

余以是知东楼翁之福禄葢未艾也子言能自驰骋

于文辞其于江山故宅云雨荒台之间必能追踪屈

宋而上之为南陔白华之篇以抒其仁孝之心余之

朽拙何能为役猥以斯序见属愧而不敢辞云

  葛封君六十寿序

古之君子仕则违亲处则违君二者常患于不能兼

韩退之言欧阳詹舍其父母朝夕之养至于京师将

有所得以为父母荣虽其父母之心亦然詹虽不离

于其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离于其侧其志乐

也至王介甫则又以为禄与位庸夫鄙人之所待以

为荣也贤者道弸于中而襮之以艺无禄与位以为

父母寿而父母之心亦喜无量二公之言各有所重

而不免于偏使为子者有所得以归荣其父母而无

离忧具道艺之美而有禄与位以为父母寿岂非夫

人之愿欤虽然二公者葢致恨于彼之不能得者则

亦姑以此使之自慰焉耳葛君理卿辞其亲试京师

有司奇其文欲寘之第一遂举进士上第所谓弸于

中而襮于外者矣国家之制进士释褐观政诸曹其

禄秩比七品可谓有禄与位矣君在京师逾年赐告

还家日侍其亲可谓有所得而无离忧者矣君之尊

人虚潜翁少在陇亩淳朴无外慕于荣势非数数然

者一旦得之亦不以为有所加独喜其子之在侧而

以为乐也以是知二公之言特有所激而发使遇虚

潜翁父子其于为人父母与为人子之情必能极口


道之矣君登丙辰进士以明年四月来归至某月日

为翁诞辰翁于是年六十有三友人赵君元和张君


子忠軰若干人皆往歳与君同试南宫者也荣君之

还徴余文为虚潜翁寿余谓如翁者韩退之王介甫

之所欲之而不能得者也是可以贺矣

  柳州计先生寿序

吾乡范文穆公称湘南江山奇胜为天下第一时公

帅广右已而移镇之蜀有眷眷不忍去之意而柳子

厚刺柳州乃作囚山赋观其辞殆不能以一日居者

范公大帅名位尊显其心诚乐于此而子厚特以谪

徙久不得召有悒郁无聊之志宜其为言如是然其

于此邦之山水不薄矣其序近治可游者殆不下于

桂山而所谓灵山㧞地林立四野自峤南达于海上

可以想见韩子称衡湘南为进士者皆以柳子为师

其承子厚指授为文悉有法度由是言之柳之山水

不待子厚而显而其人才之出自子厚始也今天下

文治休明皇风遐被楚粤之间来任中朝者柳州尤

盛又非若子厚之时之比其为山川愈益増重惜乎

柳范二公不及今见之也柳州计君坤亨以乙榜进

士来教昆山学者向仰之馀间从问其山水之奇胜

益信二公之言至今若身履其地而获观游焉君父

靖川先生以乡进士调倅潮阳未及上最即挂冠归

其乡构一亭日吟咏其中而孝友清节为柳人所称

余不知先生之亭于所谓东亭者何如而想其凭空

拒江众山横环海霞岛雾倏忽万变者如一日也嘉

靖癸亥孟冬适先生降生之辰进士君忽起岭云衡

雁之感诸生某某为之遥致祝寿之词而求序于余

余文乏芬芳馨香之气万里致之于子厚所适之地

不无愧云此文钱宗伯汰之今仍存

  甯封君八十寿序

凡同举于乡及同举于南宫者皆有兄弟之好其喜

而为之相庆固宜况为其亲者则犹吾亲也推敬老

之义夫人皆近于亲而况于为吾兄弟之亲乎嘉靖

乙丑天下士对策于皇极殿前同赐第者三百九十

有四人而广徳甯钶大受之尊府于是年年八十诸

同年㑹于大受之邸遥致其祝盖吾同榜之为其亲

寿者自大受之尊府始今制举于乡与进士未及一

等耳而世以进士为荣未第于南宫儽然犹诸生也

不特人之情为然虽其父母之情亦然大受之尊府

翁于前是科以其数试不第亦已厌其为举子矣临

行戒之就选是年大受落第而铨部颇通乞请大受

不欲也复以举子还翁殊不喜曰吾春秋髙汝虽不

为进士且得一官乌纱角带以归吾即瞑目但见子

之为官不以子为举子也即他日为进士吾瞑目后

但知子为举子不知子为进士也大受受教跼蹐不

知所为今年大受登第而翁适及耄年可谓能见子

之为进士矣以翁之情如此则大受所以自欣慰者

何如诸同年之所以为贺者其容已乎翁天性孝友

倜傥有大略乡里敬服之有纷争者就之一言而决

退莫不帖然尝为大第毁于火又为之加大亦非世

之没溺于名利者即其欲子之为官葢其为人风概

如此因为序之使之持至广徳以为翁寿翁又见诸

进士为翁寿而喜也

  白庵程翁八十寿序

新安程君少而客于吴吴之士大夫皆喜与之游都

太仆先生爱其淳朴题其所居曰白庵君在吴既久

吴人益信爱之无贵贱称白庵云今年八十其子永

𫄨永约孙应春迎君还荪田将聚族而为君寿婿吴

君某曰吾翁千里而归不得文以行非所以将顺翁

之意则黄山灵岭亦笑我矣于是谒予请所以为寿

之辞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而士与农商常相混

今新安多大族而其地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

为耕田故虽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贾游于四方猗顿

之盐鸟裸之畜竹木之饶珠玑犀象玳瑁果布之珍

下至卖浆贩脂之业天下都㑹所在连屋列肆乘坚

䇿肥被绮縠拥赵女鸣琴跕屣多新安之人也程氏

由洺水而徙自晋太守梁忠壮公以来世不乏人子

孙繁衍散居海寜黟歙间无虑数千家并以诗书为

业君岂非所谓士而商者欤然君为人恂恂慕义无

穷所至乐与士大夫交岂非所谓商而士者欤君今

行矣于是与其妻子兄弟若族之人与夫亲知故旧

论说生平其所历天下名山大川大都之㑹有几其

所见四方贤公卿大夫名人才士有几遁世长往懐

道蕴术之士有几生长休明全盛之日迄今百年风

俗世道之升降上自朝廷下至田野耳目之所见闻

其变有几屈指百年之内中间与其妻子兄弟若族

之人与夫亲知故旧相见之日有几也其亦有所感

也夫少而游老而休于是得与其妻子兄弟若族之

人与夫亲知故旧相与相见而饮饫其喜可知也已

则夫为其妻子兄弟若族之人与夫亲知故旧其喜

又可知也已

  张曾庵七十寿序

世之论人寿以百年为限然修短之数得之于天不

可以齐得数之长者百歳为老矣彭祖之百歳岂非


婴稚之时耶得数之短者歳月为稚矣殇子之歳月

岂非垂老之时耶予畸穷于世故尝居闾里间从先

生长者游自少识张曾庵先生白晰而丰頥美须髯

葢先生是时年已五十容甚少也又十年先生六十

其气完其容无异于初见之时不知十年之加也今


年先生年七十亦无耇老之色其美须髯髪漆黒自

若也先生未尝知世所谓服食炼形之法而得数之


长如此则今之七十者亦犹婴稚之时耶吾吴中之


俗尤重生辰自五十以往当其生辰即为寿前年先

生犹为博士弟子激昻蹈厉诸少年莫敢摧其锋虽

诸少年亦以为先生少故无为先生寿者今先生忽

自谢其博士而老于家其髙第弟子某乃往为先生

寿寿已则相与求予之一言以序其事噫子之先生

未可以寿也子之先生读圣人之书自以为得其蕴

每酒酣辄为人说书意掀髯指画左右顾视旁若无

人当世宿学莫能难也与人交洞见底里规人之过

至于泣下岂非所谓直道君子者哉往予至京师见

有衣玉带乘白马黄金络前后呵拥其人白晰丰頥

美须髯俨然子之先生也叹曰何其类吾乡之张子

也张子六举于乡而今犹布褐而趋于博士之庭虽

然今十馀年矣不知其人果安在而子之先生所自

得者何如也吾又安能舍子之先生而羡彼为哉皆

曰善请遂书之继自今歳歳为先生寿必诵子之言

  晋其大六十寿序

孔子曰爱之欲其生惑也爱而惑焉而欲其生惑也

爱而不惑焉而欲其生情也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

祠蒸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非欲其万寿

耶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王祈天永命非欲其祈

天永命耶此爱之而欲其生者也然古之人无有以

虚辞说人者人之所欲天必应之曰予攸好徳汝则

锡之福富贵寿考康寜天也人皆归之于天箕子独


以为人之所锡固以冥冥之中茫茫之表无所谓天


者人贵之则贵人富之则富人欲其寿考康寜则寿

考康寜此祈天永命万寿无疆之说也箕子之言天

精矣武王梦帝与之九龄文王曰古者谓年为龄齿

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汝三焉武王之寿文王之

所锡也晋君年六十予之仲弟为君之子婿而君之

子日亨以姨之子从予学皆来请予为寿夫欲君之

生者多矣不若君之婿虽然又不若君之子以君之

子寿君君其有不益寿者乎子有爱子之戚方与日

亨论洪范之义以文王能与武王之寿厚自责以为

不慈之极故以孝子期日亨必能寿君也已抑予少

有四方之志既年长无用于世常欲与亲知故旧歳

时伏腊问遗往还饮酒社㑹务尽其欢康强寿考皆

在百歳之外父子兄弟白首相追随为太平之不遇

人而迩来屏迹荒江足不履戸外田夫野老罕见其

面君与予有连亦旷歳不见忽忽不意君便为六十

歳人也君寿宜贺而予精神恍然髧彼两髦泛泛其

景益不复知有生人之乐矣既勉强为日亨书之又

为谢所以不能往贺之意

  浚甫魏君五十寿序

余始为魏氏诸倩而浚甫年小于予时尚垂髫见余

握手甚亲及浚甫自真义游学城中时时来过其女

兄即留饮相欢也当是时恭简公家居讲道四方学

者多聚星溪之上公于其家子弟尤所属意而吾舅

光禄公辟家塾延致名儒浚甫遵矩矱无所失而于

进士之业皆能工习浚甫升太学一再试秋闱见罢

遂不复往而独颛教其子今二子学皆已成庶几可

以绍恭简公之业浚甫年未至而辄已余尝叹惜之

明年为嘉靖四十一年浚甫年五十以正月二日为

初度之辰其子婿沈尧俞以余计偕北上先期请余

文为寿至期张设之葢以余最亲又知之深也然余

见浚甫之少又见其子之成立又老而为寿而吾舅

姑与浚甫之女兄已隔异世则余之所感多矣度浚

甫华堂燕坐子倩奉觞賔朋杂㳫笙歌满耳则余方

孤舟栖泊于江淮之间自此䝉雾露凌霜雪又三千

里持空然无有之躯欲以献吾君岂不愧浚甫而欲

为浚甫可得耶古者五十曰艾服官政又十年始爵

命为大夫则士之效用于世任天下之事者适浚甫

之年而浚甫苟自安逸非恭简公之教汉李固荐樊

英黄琼云一日朝㑹见诸侍中并年少无一宿儒可

备顾问则老成之人实国家之所须重年少而忽耇

老岂世道之福耶余以是惜浚甫之自止而又以叹

余之无所用而不知止也是为序

  周秋汀八十寿序

吾崑秋汀周先生今年寿八十乡大夫士多为歌诗

文章祝之先生之子通判君设广席大㑹賔客余軰

九人者辱交先生父子间得坐下坐日瞻盛举心窃

慕之客有洗爵寿先生者问曰先生之寿有道乎先

生曰有老子曰逸则寿又曰知足之足常足葢造化

钧畀万物小大厚薄各有品限故安其分则心泰泰

则百疾不作故寿愚者弗察觊觎生焉得失触焉心

扰而害随之恶乎寿故吾见人之富不多其财而薄

田敝庐足于陶朱见人之贵不侈其爵而青毡绛帐

荣于金紫见人有时名不髙其闻而陶情诗酒放懐

歌舞老焉益壮若将终身吾不知有馀在人不足在

我嬉嬉然若与得意者等吾之寿或者在此乎客未

对余笑曰达哉先生之论也其有得于庄子逍遥之

㫖乎哉其曰大鹏万里鹪鹩一枝各适其适不相企

慕则羡欲之累可以绝累绝则悲去悲去则性命安

是故寿于人则为彭祖寿于物则为大椿达者能得

之则先生其人也今而后呼先生为逍遥公可乎先

生闻之喜卒爵而歌颓然就醉余因拾问答之辞合

而为序

  周翁七十寿序

周翁予弟子建之内祖也岁已亥翁年七十十月某

日为其生辰子建传其舅之意请予为序翁之先自

嘉定白鹤村徙居昆山之蔡婆渡其族之贵者曰佥

宪君别居城中人犹呼佥宪为渡船周家云翁饶于

赀中更官府科徭能勤苦自力凡再殖其家自上世

髙曾以来率不逾下寿翁得年如此而未艾非意之

所望此其子孙姻戚所以尤庆之深也予为序之云

尔因与子建论以为寿者人子之所欲得之于其亲

不待形之言而古之人无有以为文者至于诗人祝

颂之语始曰眉寿曰寿考曰万年曰万寿云者亦因

其徳之所取而致其爱慕无已之情无有専以为寿

之文者也宋之季年始以诗词俪语相投赠及今世

更益以所谓序者计其所述不过谓其生于世几年

而至累数百言不止不知此何用者也而寿者之家

其又必须此不得不以为乐也岂真有求于古之文

哉以是为古文而已矣凡今世之务侈其名而不要

于理多此类子建志乎古者予是以及之葢予之序

可无作而予言不可废也

  戴素庵先生七十寿序

戴素庵先生与吾父同入学宫为弟子员同为増广

生年相次也皆以明经工于进士之业数试京闱不

得第予之为弟子员也于班行中见先生軰数人凝

然古貌行坐不敢与之列有问则拱以对先生軰亦

偃然自处无不敢当之色㑹予以贡入太学而先生

犹为弟子员又数年乃与吾父同谒告而归也先生

家在某所渡娄江而北有陂湖之胜裕州太守龚西

野之居在焉裕州与先生为内外昆弟然友爱无异

亲昆弟一日无先生食不甘寝不安也先生尝遘危

疾西野行坐视先生而哭之疾竟以愈日相从饮酒

为欢葢龚氏之居枕傀儡荡溯荡而北重湖相袭汗

漫沉浸云树围映乍合乍开不可穷际武陵桃源无

以过之西野既解缨组之累先生亦释弦诵之负相

得于江湖之外真可谓肥遁者矣其后西野既逝先

生落然无所向然其子上舍君犹严子弟之礼事先

生如父在时故先生虽家塘南而常游湖上为多今

年先生七十吾族祖某先生之子婿也命予以文为


言先生平生甚详然皆予之素所知者也因念往时

在乡校中先生与家君已追道前軰事今又数年不

能复如先生之时矣俗日益薄其问有能如龚裕州

之与先生乎而后知先生潜深伏隩怡然湖水之濵

年寿乌得而不永也先生长子某今为学生而馀子

皆向学不坠其教云

  张翁八十寿序

张翁居昆山之大慈予尝自安亭入郡数经其地有

双洋荡多美田翁以力耕致饶足而兄弟友爱不肯

析居殖私财时时入城从缙绅先生游乐饮连日夜

而后归士大夫爱尚其风流其伯子子振事翁尤谨

嘉靖三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翁生之月日也于是

年八十子振将为宴㑹召其亲戚故人以为翁寿而

子友盛徴伯任允恭游翁父子间子振因二君请予

文序之予尝论士大夫不讲于谱牒而闾阎之子一

日而富贵自相夸尚以为门阀吾吴中无百年之家

久矣昆山车溪之张氏其源甚逺予家有故牒谱其

世次而范文正公为当世名臣宰相家然自监狱公

以下相为婚姻者凡十有四人而与宋宗室婚者一

人其科第仕宦不绝于世亦往往为神以食于其土

自宋皇庆间始占名数于昆山至于国朝天顺成化

之间几二十馀世四百年而不改其旧故承事郎夏

公娶于张为夏太常之冡妇实生吾祖母予少时犹

及闻张氏之盛也葢至于今而车溪之张日以浸㣲

而翁始居大慈岂所谓有妫之后将育于姜者类有

数耶予每至车溪停舟而问之百围之木数顷之宅

里人犹能指其处焉若翁者人亦不复知其车溪之

张氏矣予以故家大族徳厚源逺能自振于式㣲之

后又以吾祖母之外家尚有存者而喜翁之寿而康

也故不辞而序之

  孙君六十寿序

孙君以𢎞治七年甲寅十月十二日为诞生之辰嘉

靖三十四年乙卯于是年六十矣其子某为徐氏婿

徐某方受学于予为言其子之意以为饮酒宴㑹未

足以为亲欢必求予之文予谓文者道事实而已其

义可述而言足以为教是以君子志之若君之寿使

书之云生于世几何年可乎从而颂祷之曰耆老曰

耄曰耋曰期頥可乎生于世几何年是人之所同也

自七十至于百年是人之所常有也虽然君子之为

情也近使其父母生于世几何年自七十至于百年


不亦为人子者之所乐耶豳风之诗周公为其君称


先王之业而道其豳国风土之旧其言不过耒耜蚕

桑治田墐戸食𤓰断壶献羔祭韭之㣲皆今世田野


里俗之事又曰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又曰


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当十月歳

将暮之日不过为酒以介眉寿杀羔羊以称其无疆


之寿而已古之人其相与乐也以寿为祝葢使天下


乐生而不厌此太平之美事也孙君自昆山稍徙郡

城颇以畜贾致富天下承平歳久赋繁役重吴人以

有田业累足屏息君能超然去其故而即其所以为

安者故能及时以为乐所居在阛阓都㑹之地而其

子方儒服而从缙绅士大夫游较之史所称邹鲁之

士去文学而趋利者异焉是则可书也已某又言君

之孝友父殁后嫁其孤姊妹三人诸所为多厚徳以

方论君寿事不尽述云

  杨渐斋寿序

国家制州县之官皆亲民之职所以宣布天子恵养

元元之意其取之不一途而选授必以才要使之人

人自尽其力固不以其不任而苟试之也自进士之


科重而天下之官不得其平矣夫委之以任而责其

成当论其人之才不才与其事之治不治不当问其

进士非进士也而今世则不然非有朝廷显然一定

之命而上下相习以为是当然者非一日也天子重

念逺方之民歳遣御史按行天下以周知其吏之贤

否而御史所至汲汲于问其官之所自苟不肖也进

士也必其所改容而礼貌之必其所列状而荐举之

也而铨曹之陟者恒于是既而罪迹暴著而加之罪

罚矣犹若难之苟贤也非进士也必非其所改容而

礼貌之必非其所列状而荐举之也而铨曹之黜者

恒于是既而功显实著而加之赏矣犹若难之是以

暴吏恣睢于民上莫能谁何而豪杰之士一不出于

此途则终身俛首无自奋之志间有卓然不顾于流

俗欲少行其意不胜其排沮屈抑逡巡而去者多矣

吾邑杨渐斋先生以乡进士选调台州府推官先生

之考平阳君号为有风烈而先生承家学少有令名

以先生之才宜不出于他人之下其于理冤释滞寜

有不尽其心者而一与御史不合曾不得少安其位

也虽然于先生何愧先生今老于安亭年已七十赋

诗饮酒与田夫野老相追逐其乐岂有涯也余独惜

夫天下常有遗才而习于所偏重者不觉其弊皆以

为是当然而莫知所以救之岂非世之君子之责哉

先生以八月八日为诞辰予弟有尚先生之外孙婿

也来索此文予之曾大父与平阳君同年交好而予

于先生亦在姻娅之末不得以不文辞然不敢为漫

衍卑谄之谈以为世俗之文非所以事先生也

  六母舅后江周翁寿序

有光少不能事先孺人迨外祖之春秋髙又不能养

至今每念外家不胜凯风寒泉之思先孺人同祖兄

弟十有二人今皆以零谢而唯六母舅存隆庆二年

于是年八十矣当六母舅之生辰有光方㑹朝京师

不能从诸兄弟于其日为寿其秋自吴兴还闭门不

出者数月今将有邢台之役而外家诸弟来告六母

舅之寿不可无子文也然河南兄之序美矣有光何

以复赘昔吾外曾祖世有惇徳生丈夫子四人外祖

最少与诸伯祖并列第千墩浦之上属时承平家给

人足兄弟怡怡然相乐也先皇帝之初诸祖相继沦

谢而外祖最髙年然皆苦徭赋蹙耗矣而河南兄以

进士起家则周氏之隆盛特加于前然同祖昆季多

不振惟独钟于本支中宪公以河南之贵受诰封而

六母舅保有世业葢四祖之家惟伯祖故第岿然独

存至于今寿考者六母舅一人而已而子子䕫年亦

六十有二尤能孝养吾外曾祖之子四人而外祖最

少最寿伯祖之子亦四人而六母舅最少亦最寿岂

亦有数然耶夫人生百年如旦暮此亦过者之论先

孺人长母舅一歳也以今追先孺人之世歳月遥遥

何其久也短促者既如此而长永者又如彼百年之

内彭殇之数可同日而论哉有光亦何能无感也六

母舅居乡乡人有讼不之官府而之其庐其化服乡

人有陈寔王烈之风虽河南兄之隆事诸父而以文

称之非谀者顾有光何以复赘然河南兄祝其八十

今八十有一矣自八而一以至于无穷则吾文宜续

河南之后者也

  周弦斋寿序

弦斋先生居昆山之千墩浦上与吾母家周氏居相

近也异时周氏诸老人皆有厚徳饶于积聚为子弟

延师曲有礼意而先生尝为之师诸老人无不敬爱

久之吾诸舅兄弟无非先生弟子者余少时见吾外

祖与先生游处及吾诸舅兄弟之从先生游今闻先

生老而强壮如昔往来千墩浦上犹能歩行十馀里

每余见外氏从江南来言及先生未尝不思少时之

母家之室屋井里森森如也周氏诸老人之厚徳浑

浑如也吾外祖之与先生游处恂恂如也吾舅若兄

弟之从先生游㫁㫁如也今室屋井里非复昔时矣

吾外祖诸老人无存者矣舅氏惟长舅存耳亦先生

之弟子也年七十馀矣兄弟中河南行省参知政事

子和最贵显亦已解组而归方日从先生于桑梓之

间俛仰今昔览时事之变化人生之难久长如是是

不可不举觞而为之贺也嘉靖丁已某月日先生八


十之诞辰子和既有文以发其潜徳余虽不见先生


久而少时所识其淳朴之貌如在目前吾弟子静复

来言于予亦以予之知先生也先生名果字世髙姓


周氏别号弦斋云

  前山丘翁寿序

吴郡太湖之别为淀山湖湖水溢出为千墩浦入于

吴淞江当浦入江之处地名千墩环浦而居者无虑

数千家而延福寺中浮图矗立云表舟行数里外望


之郁然若有祥云瑞气浮之予少时之母家时过其

下而浦上著姓往往能识之今其存者少矣而予弟

某乃为予言丘翁之寿云千墩有山名为秦柱峰培

𪣻小丘耳俗谓之山而在翁所居之前因以前山自


号翁年五十馀即付家事其子日游延福寺中与缁

素之流为方外之交每造精庐谈笑饮酒而已家之

有无不知也予未识丘翁想见之而爱其人以为人


生百年之内无可竟之事终于驰骛而无所止而翁


以未老而传虽其家事亦无所问况于人世之荣名

乎使翁在公卿大夫之位寜肯冒宠利而不知休乎

使翁得休处之地寜肯觊觎中朝求起废而更进乎


史称万石君归老于家子孙为小吏来谒必朝服见

之有过失为便坐对案不食虽燕居必冠以孝谨闻

于郡国而陆贾家居出槖中装卖千金分其子为生

产常安车驷马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过其子给

酒食极欢两人志操不同史皆称之使丘翁贵显于

世葢陆生之徒也嘉靖三十五年八月二十日翁六

十诞辰其姻党因予弟来请其寿之文予固有感于

少时所熟游处为之慨然而又乐道其人故论而序

  戚思呐寿序

戚思呐先生居城南隍壑断岸间非车马迹所至喧

嚣之音隠隠水外而萧然有林野之趣先生雅志离

俗储药于室艺菊于圃弹琴读书集乡村之子弟教

以揖让容与应答洒扫弥老而不倦过其门歌诵之

声锵锵也始吾祖为社㑹先生在焉吾祖常称戚先

生长者又于几案间见戚先生诗当是时余髪始垂

㑹中诸老皆已皤然今余年日长矣诸皤然者自若

也往往有及百年者而先生亦八十矣余是以深喜

诸公之难老而吾祖軰之多寿时道说之论者有以

为富贵寿考天之所悭而兼有之为难是以庞眉皓

髪之叟必在于山林泉石枯槁沉溺之间而华衣鼎

食厚享累积者多摧折于中年以余徴之殆非事实

而要其理有不可诬者葢物取多则焦然不寜有纷

纭丛垢之集而无恬愉静逸之休是不知旦暮之变

寒暑之移而惴惴于百年之途者也譬诸饮食知味

者希君子之言寿所以必归之先生之徒欤先生之

子学以才艺驰声郡校将及于有司之荐彼夫忽焉

而骤至者吾又知其不足以动先生矣

  陆思轩寿序

予友季子升与陆君思轩同学相善君于是年六十

子升属予为寿之文东吴之俗号为淫侈然于养生

之礼未能具也独隆于为寿人自五十以上每旬而

加必于其诞之辰召其乡里亲戚为盛㑹又有寿之

文多至数十首张之壁间而来㑹者饮酒而已亦少

睇其壁间之文故文不必其佳凡横目二足之徒皆

可为也予居是邑亦若列御寇之在郑之鄙众庶而

已故凡来求文为寿者常不拒逆其意以与之并驰

于横目二足之徒之间亦以见予之潦倒也虽然子

升之为陆君岂泛而求之予亦岂泛而应之耶陆君

居县之华翔村往年太仆桐城赵子举来昆山尝至

其地见其土田肥美江流环绕问知予家旧业而后

失之子举力劝予复其故而未能也葢吴淞江水灌


溉之利为大华翔居江之要宋置新江驿于此新江

即吴淞江古所谓娄江也虽然同学而异造同贾而

异售同工而异巧同稼而异获将存其人耳君居华

翔独以善穑称歳不失其公家之奉而以其嬴自给

虽当师旅饥馑之年而寛然其有馀古所谓孝弟力

田者也所谓善良敦朴者也所谓周于利凶年不能

害者也子升其以是取之与先是君之子豫卿谒选


在京师求严学士敏卿之文以为寿煌煌乎玉堂金

马之制作乡里有荣焉然严公之文所闻异辞欲道

君之实者宜有待于予言矣虽然予视君之貌尚少

也则君今之为寿太蚤子升之请亦太蚤姑以是倍

之为百二十于是子升来属予文予可无辞而予与

子升陆君相与啸歌田里以效华封人之祝钞本作效华封

人祝今天子万年之寿其可乎今从常熟本

  东庄孙君七十寿序

昔孔氏之门尊屡空而下货殖衣敝缊袍不耻与狐

貉者立至太史公乃为货殖传后之为史者訾之以

为崇势利而羞贫贱而吾以为不然彼以李陵之祸

发愤有激而云尔故谓季次原宪读书懐独行君子

之徳空室蓬戸褐衣蔬食以终其身四百馀年弟子

志之不倦岂有轻于季次原宪而为此言哉其称袁

盎斥安陵富人之语云公等日从数骑一旦缓急岂

足恃乎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葢深叹之也晋刘殷未

遇时尝乞贷于人辄云俟他日显贵而以偿汝其后

殷果位至三公殷之负气固髙而为之贷之者亦贤

矣昆山为县在濒海然其人时有能致富埓封君者

近年以来称贤者曰孙君孙君自其先人与尚书周

康僖公有亲公甚爱敬之其为人诚笃用是能以致

富饶至孙君尤甚故其业益大然恂恂如寒士邑之

人士皆乐与之游而有以缓急告者时能赒恤之于

是君年七十里之往为寿者皆贤士大夫也而予友

秦起仁又与之姻言于余以为君非独饶于赀且优

于徳也夫祝人之寿而称其徳古者谓之善颂祷若

君者太史公犹将乐道之予以是为之序云

  侗庵陆翁八十寿序

由吴之葑门东出皆湖荡又东为沉湖沉湖之东为

甫里余尝泛湖中水波浩𣺌遥望西山如一抹湖上

人家隠见烟雨中舟人指㸃故冡宰陆公之居在焉

陆氏之来已乆自冡宰公至于今百年间科名相继

葢水泽之隩区东南灵秀所发而锺于其家至如山

泽之癯含淳抱质如璞之玉若侗庵翁者尤难得也

翁冡宰家子弟游成均以舍选为幕官其于市朝之

迹未尝不涉也而自㓜至老不知世间有机事人以

侗庵称之葢当其名云吾观于翁而知天地太古之

气性情之理犹未尽散于乱惑之中使世多如翁者

则朝廷之事清而有司之务寡矣翁夫妇兄弟皆髙

年三子鼎立而先是其孙举于乡而两外孙亦同举

以此卜陆氏之后日昌而翁之福履日绥也甲子春

十有三日为翁八十之诞辰其婿张君具豆觞即翁

之所以为寿因道翁之美而请余为之序余少时尝

之虞山下老子之宫有桧葢萧梁时物也余始识翁

于此是时翁年尚少同游有三四人婆娑古桧之下


相与太息以为此树自天监至今一千二十有八年

来观游者不知几世几人也今同时游者皆化去而


翁独髙年寿考信知万物之得于天其短长之相悬


绝念之不能不怃然也不知何日当复从翁为海虞


之游相与共数此桧至今又不知一千几百年矣愿


因张君为约翁其许我乎


  望湖曹翁六十寿序


昔欧阳公称连处士居应山应山之人其长老教其


子弟所以孝友恭敬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


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

乡之有连公有所告依而生非有政令恩威而能使


人如此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也余于曹翁亦

云尔翁之先故为大家翁少孤而其业圯翁克自振


立抚教其弟子见举于乡不数年间其业逾大拟于


素封其称于闾里又若连公云吾为令长城外甥王

梦元来省前年冬尝为余乞翁为寿之文至是复来


请曰此翁里人之志也翁今年六十有三今于六十

则已过于七十则方来里人祝翁之寿自六十以至

于百歳每一纪则为大㑹葢六十其始也故请记其


始而追书之余为述翁之徳比于连处士而愧无欧

阳子之文然欧公特述处士之行于身后处士不知

也予称翁之善以祝其寿使为善者自喜且亦无用


求知于后世之人而以与其乡人子弟饮酒笑乐同


声唱和称其为善人而祝其寿不愈于欧阳子之称


连处士乎翁家在淀山湖余数泛湖中尝望见之而

不获一造今长城濒太湖望翁家可信宿而至也方


为吏事所拘东望能不怅然矣乎

  钱一斋七十寿序

嘉靖四十四年余举进士在京师而吾邑一斋钱翁

适至钱氏有名籍在蓟州其子徳彛为京学诸生而

翁年七十以十二月十六日诞辰将告归以召其亲

戚乡党而请余文为宴序初翁游京师最久轻装却

傔从骑行往返常不及二十日翁以太学生游顾文

康公之门公甚亲信之而为人谨厚不泄不因气势

有所私利人以缓急告即未尝不尽心为之排难解

纷始以选调旗手卫经历捧部檄出使㑹同时出使

者例贬官而翁当之河西不欲行遂自劾去及文康

公殁而翁自是少至京矣独今歳一至而骑马陆行

驰骤如飞人见之殊不类七十歳人也人才如翁使

之当事真可任宰相知人不谬今老而康强其寿未

可既吾邑人才如翁后来岂易得哉或曰钱氏世有

寿考葢以为阴徳所致翁祖贛州文学寿八十四父

春林君寿八十二里人称贛州尝摄守事活死囚四

十馀人一道士被释以金为谢贛州却之道士园有

竹千竿截其尤巨者为炉旦夕焚香祷祝临行以为

赠今钱氏竹炉犹存余今观翁之寿必能过于前人

而果以为有阴徳其世当有兴者翁尚能及见之

  梦云沈先生六十寿序

淞江之上有隠君子曰梦云先生沈氏其达生适嗜

玩世不羁之士乎友人朱君某以先生六十来徴文

为寿窃承下风久矣蠹食穹壤敢妄意少裨益于生

人虽有身而不自知惜也闻先生出入三世之书及

今而肾藏不衰骨体坚壮殆必得之深者愿因而请

质焉天以六气临地地以五位承天应天之气者五

歳而右迁应地之气者六期而环㑹五六相合而七

百二十气为一纪倍之而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歳

为一周是非先生之年耶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天地

自然之运也是胡天地之运无终穷而吾人寿敝天

地者未之见耶岂不以天气也无形也地形也无情

也即天地而较之地滞于形已不能与天并其久况


有情之物与天地较耶气有盈缩形有盛衰天地之

运不长得其平况滋蕃长育乎其间者顾悉得其冲


不触其乖耶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谓其顺相


承也循环以相生逆相胜也循环以相救不能不胜

未有胜而不复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是故天地之

运悠久而无疆耶人之有形也不尽值其气之冲五

藏之气乘之出而喜怒思忧恐之情不能一一中其


节其相胜之气又安能如天地之相救而能复耶是


故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者其天耶由八歳而八八浸

实而浸虚者其人耶人不得与天地并不可并者阴


阳之体耶可并者变化之用耶变化之为用在天为


𤣥𤣥生神在地为化化生五味在人为道道生智善


摄其生者殆所谓以道而神御者耶抑有馀不翼于

胜助不及不赞其复喜怒思忧恐一而莫之能乱天

之胜也其复以天人之胜也其复以人复以人人亦


天也上古之真人与太极同质而无敝岂诳我耶先

生之从子果从余游称先生骨清而神朗意豁而气

和行其胸襟不与世缚少年尝遇异人于月下恍然

觉悟物外烟霞之想寤寐尚其依依果尔先生之养

非人所能窥其寿亦非人间之数可得而计奚一再

周之足云耶经曰善言人者必有徴于已先生之济

物博矣将无于其身而徴之耶将无于其身而徴之

  碧岩戴翁七十寿序

人之情皆有乐与不乐二者因所遭而异又有不然

者则系乎其人其人能自适即其乐恒然虽有所不

乐不能易也蟋蟀在堂歳聿其暮今我不乐日月其


除无已太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唐之俗

其人安于不乐故欲其乐终不可得也东门之枌宛

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陈之俗其人安于乐故

欲其不乐终不可得也夫以忧深思逺俭而有礼为


有尧之风视幽公之荒淫弃业亟㑹歌舞固不可同

日而语然世之君子姑舍此而论吾人生世诚无几

独戚戚不自聊乃非所以顺性命之情故虽唐之俭

君子讥焉古有庄周之徒常思自放于天壤之间以

为达彼诚有见谓当世之事一切皆中吾之心吾以

有为应之虽百年之内足以有所成则吾亦可以少

自苦而庶几所至有涯而不辞也今以人之身涉于

无涯之中极一世之心力终不能有所觊则亦何苦


役役舍吾之可乐以易彼哉且天地日月风云山水

四时花鸟稻梁醴膳宫室筦簟父子昆弟夫妇朋友

人之生有此耳能自乐者其人之生常以百歳能当

乎人之数百歳以其于天地独见其髙厚日月独见

其昭朗风云山水独见其变态四时花鸟独见其靓


丽稻梁醴膳独知其味宫室筦簟独知其安父子昆

弟夫妇朋友独知其有情彼不乐者百年之内惽惽

罔罔而又何知哉余少时有志于古豪杰之士常欲


黾勉以立一世之功既老不遇时始益悟人世之倏


忽即年少得志躐取卿相之位至于今日亦不必能

以有所立卓然如古之人者其摧败必且为世之所


指议予亦何羡哉予乡碧岩戴翁少而知乐至老饮


酒虞戏如一日余意翁之观天地日月风云山水四

时花鸟稻粱醴膳宫室筦簟父子昆弟夫妇朋友必


有异乎人者也于是翁年七十县中诸进士与其子

与政同事者皆往从翁饮酒甚乐请予文序之噫诸


君子从翁一日乐也然且有当世之忧安能以余言


为然姑为之序之

  杜翁七十寿序

杜翁居郡城中敦尚礼义教其子读书数延名贤与

之游处三子皆自刻励为学官弟子予友陈子行尝

馆于其家是时子行试南畿为首选一时之人争诣

子行之门求为弟子恐不能得独杜翁乃能延致其

家子行见予数称其贤而子行之兄子达读书南禅

寺中性刚直于人少所往来独与翁父子亲善其见


予称翁之贤如子行也予未识杜翁往岁与子达同

赴南宫从郡中行过杜氏之门少憩焉已谢其主人


而去子达乃告予此向所称杜氏者也而子达不先


言翁竟亦不知予然予于陈氏兄弟得翁之为人悉


矣今年翁七十时子达尚寓南禅寺数见翁之子言


翁以五月日为其诞辰求一言以为寿而予于子达

不能辞也记曰凡养老有虞氏以燕夏后氏以飨殷


人以食凡老者所宜得在于安与饮食之而已杜氏


之奉养无阙而三子恂恂不违其志此非所谓燕而


能飨与食者乎记又曰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


耄百年曰期颐老而传者何也人生自少壮皆求所

以自树立至于七十无可为矣而必有可传者翁以


诗书礼义贻其子非其可传者乎夫年至七十古人

以为难而人子之心孰无寿考万年之祝然无可传

不能无愧于其父无燕与飨食之不能无愧于其子

兼是二者此子达之所以为杜氏贺也

  叔祖存黙翁六十寿序

昔我归氏自工部尚书而下累叶荣贵迄于唐亡呉

中相传谓之著姓今郡城西有归王墓云宋湖州判

官以来益微不振以宗强为乡里所服而已素节翁

当洪武时避难携妻子转走巴黔之间所至有神人

拥䕶相𨗳之得以无死人以吾归氏为神明之胄世

当有兴者然至今未之见也素节翁有七子吾曾王

父为世嫡曾孙而存黙翁寔曽王父再从弟之子也

始素节置别业于县东南三十里所吴淞江之上地

名绿葭浜时诸子弟以宫室裘马驰骋县中而季氏

独分居绿葭浜以耕田为业迨今五六十年间吾王

父厪厪能保其故庐延诗书一线之绪如百围之木

本干特存而枝叶向尽无复昔者之扶疏而七子之

宗存者无㡬矣今吾存黙翁独能自持于艰难困厄

之馀异时季氏之宗与翁聚居者目所及见犹有十

馀人唯翁一人在耳是十馀人之中而得翁一人也

若七宗之子孙则数百人惟翁一人在耳是数百人

之中而得翁一人也岂不可贵而可贤哉有光自惟

年八九岁时闻故邻卢兖州家有谱系遗训而曾王

父先计偕在京师时馆阁诸老如宜兴徐文靖公长

沙李文正公同郡吴文定公王文恪公所为文章甚

众后遂获序次归氏族谱顾今垂老不遇于世无以

庇其九族有葛藟之感见吾存黙翁不能不为之喜

也素节翁至吾王父皆年近百岁则寿自吾家所有

于存黙翁无容祝祷之矣

  髙州太守钦君寿诗序

髙州太守致仕钦君与余尝同试建康嘉靖十九年

君为顺天府贡士而余贡应天是时吾郡登南榜者


士二十七人而北榜惟君一人报至遂为二十八人

一时以二十八宿拟之故事两京同岁荐者亦为同


年而君登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选为都水主事三十

二年分司隘船闸余自京师下第过之欢然有故人

之情其后君迁虞衡郎及出守髙州致仕家居余家

去郡城一舍而近然余少入城市遂隔绝不相知以

为君犹在髙州也四十年余在京师君之子止信懋

孚方游太学数过余云君是岁年六十求朝贵诗联


为大巻将归为寿请余序之余许之而未果今年余

方试南宫懋孚来过为言梦余登第而余果得第夫

以一第不足为重而懋孚别三年矣非其意之所及

又前岁不梦而梦今岁人之出处非偶然者亦岂以

君同年之情感于梦寐者如此㑹懋孚复以前序为

请夫君之子蕲余苐于梦寐之间而余靳为寿君于

词章之末以为非人情因遂书之而叹君之徜徉自

恣于世外而余之驰骛而不知止也



震川先生集卷之十三   昆山后学徐元文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