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三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二○)第三分阿摩昼经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游俱萨罗国,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至伊车能伽罗俱萨罗婆罗门村,即于彼伊车林中止宿。 时,

有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止郁伽罗村,其村丰乐,

人民炽盛,波斯匿王即封此村,

与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以为梵分。

此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

三部旧典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

又能善解大人相法、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其第一摩纳弟子名阿摩昼,七世以来父母真正,

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三部旧典讽诵通利,

种种经书皆能分别,亦能善解大人相法、

祭祀仪礼,亦有五百摩纳弟子,教授不废,

与师无异。 时,

沸伽罗娑罗婆罗门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至伊车能伽罗俱萨罗婆罗门村,

止伊车林中,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

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

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善,

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应往亲觐,

我今宁可观沙门瞿昙,为定有三十二相,

名闻流布,

为称实不?当以何缘得见佛相?复作是念言:今我弟子阿摩昼,

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

三部旧典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

又能善解大人相法、祭祀仪礼,唯有此人可使观佛,

知相有无。 时,婆罗门即命弟子阿摩昼而告之曰:

“汝往观彼沙门瞿昙,为定有三十二相,

为虚妄耶?” 时,阿摩昼寻白师言:

“我以何验观瞿昙相,知其虚实?” 师即报曰:“我今语汝,

其有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者,必趣二处,

无有疑也。若在家,当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

以法治化统领民物,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

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

居士宝,七、典兵宝。王有千子,勇猛多智,

降伏怨敌,兵杖不用,天下泰平,

国内民物无所畏惧。若其不乐世间,出家求道,当成如来.

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

以此可知瞿昙虚实。” 时,阿摩昼受师教已,即严驾宝车,

将五百摩纳弟子,清旦出村,往诣伊车林。

到已下车,步进诣世尊所;佛坐彼立,佛立彼坐,

于其中间共谈义理。佛告摩纳曰:

“汝曾与诸耆旧长宿大婆罗门如是论耶?” 摩纳白佛:

“此为何言?” 佛告摩纳:“我坐汝立,我立汝坐,

中间共论,汝师论法当如是耶?”

 摩纳白佛言:“我婆罗门论法,坐则俱坐,立则俱立,

卧则俱卧。今诸沙门毁形鳏独,卑陋下劣,

习黑冥法,我与此辈共论义时,坐起无在。” 尔时,

世尊即语彼言:“卿摩纳未被调伏。” 时,

摩纳闻世尊称卿,又闻未被调伏,即生忿恚,

毁谤佛言:“此释种子,好怀嫉恶,无有义法。”

佛告摩纳:“诸释种子,何过于卿?” 摩纳言:

“昔我一时为师少缘,在释迦迦维罗越国。时,

有众多诸释种子,以少因缘集在讲堂,

遥见我来,轻慢戏弄,不顺仪法,不相敬待。”

 佛告摩纳:“彼诸释子还在本国,游戏自恣,

犹如飞鸟自于樔林,出入自在。

诸释种子自于本国,游戏自在,亦复如是。” 摩纳白佛言:

“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其彼三姓,常尊重、恭敬、供养婆罗门;

彼诸释子义不应尔。彼释厮细、卑陋、下劣,

而不恭敬我婆罗门。” 尔时,世尊默自念言:“此摩纳子!

数数毁骂言及厮细,

我今宁可说其本缘调伏之耶!”佛告摩纳:“汝姓何等?” 摩纳答言:

“我姓声王。” 佛告摩纳:“汝姓尔者,

则为是释迦奴种。” 时,彼五百摩纳弟子,

皆举大声而语佛言:“勿说此言!谓:‘此摩纳为释迦奴种。’

所以者何?此大摩纳,真族姓子,颜貌端正,

辩才应机,广博多闻,足与瞿昙往返谈论。” 尔时,

世尊告五百摩纳:“若汝师尽不如汝言者,

当舍汝师共汝论义;

若汝师有如上事如汝言者,汝等宜默,当共汝师论。” 时,

五百摩纳白佛言:“我等尽默,听共师论。”时,

五百摩纳尽皆默然。 尔时,世尊告阿摩昼:

“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王名声摩。王有四子:

一名面光,二名象食,三名路指,四名庄严。

其王四子少有所犯,王摈出国到雪山南,

住直树林中,其四子母及诸家属,皆追念之,

即共集议,诣声摩王所,白言:‘大王!

当知我等与四子别久,欲往看视。’王即告曰:

‘欲往随意。’时,母眷属闻王教已,

即诣雪山南直树林中,到四子所。时诸母言:‘我女与汝子,

汝女与我子,即相配匹遂成夫妇,后生男子,

容貌端正。’ “时,

声摩王闻其四子诸母与女共为夫妇,生子端正,王即欢喜,而发此言:

‘此真释子!真释童子!’能自存立,

因此名释(释。秦言能在直树林。故名释。释。秦言亦言直)。

声摩王即释种先也。王有青衣,名曰方面,颜貌端正,

与一婆罗门交通,遂便有娠,生一摩纳子,

堕地能言,寻语父母:‘当洗浴我,除诸秽恶;

我年大已,自当报恩。’以其初生能言,故名声王。

如今初生有能言者,人皆怖畏,名为可畏;

彼亦如是,生便能言,故名声王。从此已来,

婆罗门种遂以声王为姓。” 又告摩纳:

“汝颇从先宿耆旧大婆罗门,闻此种姓因缘已不?”

时,彼摩纳默然不对。如是再问,又复不对。

佛至三问,语摩纳言:“吾问至三,汝宜速答,

设不答者,密迹力士手执金杵在吾左右,

即当破汝头为七分。” 时,

密迹力士手执金杵,当摩纳头上虚空中立,

若摩纳不时答问,即下金杵碎摩纳首。佛告摩纳:

“汝可仰观。” 摩纳仰观,

见密迹力士手执金杵立虚空中,见已恐怖,衣毛为竖,

即起移坐附近世尊,依恃世尊为救为护,白世尊言:

“世尊当问,我今当答。” 佛即告摩纳:

“汝曾于先宿耆旧大婆罗门,闻说如是种姓缘不?”

摩纳答言:“我信曾闻,实有是事。” 时,

五百摩纳弟子,皆各举声自相谓言:“此阿摩昼,

实是释迦奴种也。沙门瞿昙所说真实,我等无状,

怀轻慢心。”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

“此五百摩纳后必怀慢,称彼为奴,今当方便灭其奴名。”

即告五百摩纳曰:“汝等诸人!

慎勿称彼为奴种也。所以者何?彼先婆罗门是大仙人,

有大威力,伐声摩王索女,王以畏故,

即以女与。”由佛此言得免奴名。 尔时,

世尊告阿摩昼曰:“云何?摩纳!

若刹利女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

若与一婆罗门为妻生子,摩纳!容貌端正,彼入刹利种,

得坐受水诵刹利法不?” 答曰:“不得。”

“得父财业不?” 答曰:“不得。” “得嗣父职不?” 答曰:“不得。”

“云何?摩纳!若婆罗门女七世以来父母真正,

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与刹利为妻,

生一童子,颜貌端正,彼入婆罗门众中,

得坐起受水不?” 答曰:“得。” “得诵婆罗门法,得父遗财,

嗣父职不?” 答曰:“得。” “云何,摩纳!

若婆罗门摈婆罗门投刹利种者,宁得坐起受水,

诵刹利法不?” 答曰:“不得。” “得父遗财,嗣父职不?”

答曰:“不得。” “若刹利种摈刹利投婆罗门,

宁得坐起受水,诵婆罗门法,得父遗财,

嗣父职不?” 答曰:“得。” “是故,摩纳!女中刹利女胜,

男中刹利男胜,非婆罗门也。”

 梵天躬自说偈言:

“刹利生中胜,  种姓亦纯真;

明行悉具足,  天人中最胜。”

佛告摩纳:“梵天说此偈,实为善说,

非不善也,我所然可,所以者何?我今如来.至真.

等正觉,亦说此义:

“刹利生中胜,  种姓亦纯真;

明行悉具足,  天人中最胜。”

摩纳白佛言:“瞿昙!何者是无上士,

明行具足?” 佛告摩纳:“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当为汝说。” 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摩纳:

“若如来出现于世,应供.正遍知.明行足.为善逝.

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一切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王中,

独觉自证,为人说法。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

义味具足,开清净行。若居士、

居士子及馀种姓,闻正法者即生信乐,

以信乐心而作是念:‘我今在家,妻子系缚,

不得清净纯修梵行;今者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

出家修道。’彼于异时,舍家财产,捐弃亲族,

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与出家人同舍饰好,具诸戒行,不害众生。 “舍于刀杖,

怀惭愧心,慈念一切,是为不杀;舍窃盗心,

不与不取,其心清净,无私窃意,是为不盗;

舍离淫欲,净修梵行,殷勤精进,不为欲染,

洁净而住,是为不淫;舍离妄语,至诚无欺,

不诳他人,是为不妄语;舍离两舌,若闻此语,

不传至彼,若闻彼语,不传至此,有离别者,

善为和合,使相亲敬,凡所言说,和顺知时,

是为不两舌;舍离恶口,所言粗犷,

喜恼他人,令生忿结,舍如是言,言则柔濡,

不生怨害,多所饶益,众人敬爱,乐闻其言,

是为不恶口;舍离绮语,所言知时,诚实如法,

依律灭诤,有缘而言,言不虚发,

是为舍离绮语;舍于饮酒,离放逸处,不著香华璎珞,

歌舞倡伎不往观听,不坐高床,非时不食,

金银七宝不取不用,不娶妻妾,不畜奴婢、

象马、车牛、鸡犬、猪羊、田宅、园观,

不为虚诈斗秤欺人,不以手拳共相牵曳,亦不抵债,

不诬罔人,不为伪诈。舍如是恶,

灭于诤讼诸不善事,行则知时,非时不行,

量腹而食无所藏积,度身而衣趣足而已,

法服应器常与身俱,犹如飞鸟羽翮随身,

比丘无馀亦复如是。 “摩纳!如馀沙门、

婆罗门受他信施,更求馀积,衣服饮食无有厌足;

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自营生业,种殖树木,

鬼神所依;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

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诸利养,象牙、

杂宝、高广大床、种种文绣、綩𫄧被褥;

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馀沙门、

婆罗门受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自庄严,酥油摩身,

香水洗沐,香末自涂,香泽梳头,著好华鬘,

染目绀色,拭面庄严,镮纽澡洁,以镜自照,

杂色革屣,上服纯白,刀杖、侍从、宝盖、宝扇、

庄严宝车;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

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专为嬉戏,棋局博奕,

八道、十道、百道,至一切道,种种戏笑;

入我法者,无如此事。 “摩纳!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但说遮道无益之言,王者、战斗、

军马之事,群僚、大臣、骑乘出入、游园观事,及论卧起、

行步、女人之事,衣服、饮食、亲里之事,

又说入海采宝之事;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

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无数方便,

但作邪命,谄谀美辞,现相毁訾,以利求利;

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但共诤讼,或于园观,或在浴池,

或于堂上,互相是非,言:‘我知经律,汝无所知;

我趣正道,汝向邪径;以前著后,

以后著前;我能忍汝,汝不能忍;汝所言说,

皆不真正;若有所疑,当来问我,我尽能答。’

入我法者,无如此事。 “摩纳!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为使命,若为王、

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通信使,从此诣彼,

从彼至此,持此信授彼,持彼信授此,或自为,

或教他为;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

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但习战阵斗诤之事,或习刀杖、弓矢之事,或斗鸡犬、猪羊、

象马、牛驼诸畜,或斗男女,及作众声:贝声、

鼙声、歌声、舞声,缘幢倒绝,种种伎戏;

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男女,

吉凶好丑,及相畜生,以求利养;入我法者,

无如此事。 “摩纳!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

或能令住,种种[袖-由+厌]祷,无数方道,

恐吓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

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

亦能使人盲聋喑哑,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

作诸苦行以求利养;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

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

邪命自活,为人咒病,或诵恶术,或为善咒,

或为医方、针灸、药石,疗治众病;入我法者,

无如是事。摩纳!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

或诵刹利咒,或诵鸟咒,或支节咒,

或是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啮能为解咒,或诵别死生书,

或读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

或诵一切音书;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

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瞻相天时,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

恐怖安隐,或说地动、彗星、日月薄蚀,

或言星蚀,或言不蚀,如是善瑞,如是恶征;

入我法者,无如是事。 “摩纳!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或言此国胜彼,彼国不如;或言彼国胜此,此国不如;

瞻相吉凶,说其盛衰;入我法者,

无如是事。但修圣戒,无染著心,内怀喜乐,

目虽见色而不取相,眼不为色之所拘系,

坚固寂然,无所贪著,亦无忧患,不漏诸恶,

坚持戒品,善护眼根,耳、鼻、舌、身、

意亦复如是。善御六触,护持调伏,令得安隐,

犹如平地驾四马车,善调御者,执鞭持控,

使不失辙,比丘如是,御六根马,安隐无失。

彼有如是圣戒,得圣眼根,食知止足,

亦不贪味,趣以养身,令无苦患而不贡高,

调和其身,令故苦灭,新苦不生,有力无事,

令身安乐。犹如有人以药涂疮,趣使疮差,

不求饰好,不以自高。摩纳!比丘如是,食足支身,

不怀慢恣。又如膏车,欲使通利以用运载,

有所至到;比丘如是,食足支身,

欲为行道。 “摩纳!比丘如是成就圣戒,得圣诸根,

食知止足,初夜后夜,精进觉悟。又于昼日,

若行若坐,常念一心,除众阴盖。彼于初夜,

若行若坐,常念一心,除众阴盖;乃至中夜,

偃右胁而卧,念当时起,系想在明,心无错乱;

至于后夜,便起思惟,若行若坐,常念一心,

除众阴盖。比丘有如是圣戒具足,得圣诸根,

食知止足,初夜后夜,精勤觉悟,常念一心,

无有错乱。

“云何比丘念无错乱?如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

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

舍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

是为比丘念无错乱。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

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钵,受取饮食,

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

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

譬如有人与大众行,若在前行,若在中、后,常得安隐,

无有怖畏。摩纳!比丘如是行步出入,——至于语默,

常念一心,无有忧畏。 “比丘有如是圣戒,

得圣诸根,食知止足,初夜后夜,精勤觉悟,

常念一心,无有错乱,乐在静处、树下、冢间。

若在山窟,或在露地及粪聚间,至时乞食,

还洗手足,安置衣钵,结跏趺坐,端身正意,

系念在前。除去悭贪,心不与俱,灭瞋恨心,

无有怨结,心住清净,常怀慈愍;除去睡眠,

系想在明,念无错乱,断除掉戏,

心不与俱。内行寂灭,灭掉戏心,断除疑惑,

已度疑网,其心专一,在于善法。譬如僮仆,

大家赐姓,安隐解脱,免于仆使,其心欢喜,

无复忧畏。 “又如有人举财治生,大得利还,

还本主物,馀财足用,彼自念言:‘我本举财,

恐不如意,今得利还,还主本物,馀财足用,

无复忧畏,发大欢喜。’如人久病,从病得差,

饮食消化,色力充足,彼作是念:‘我先有病,

而今得差,饮食消化,色力充足,无复忧畏,

发大欢喜。’又如人久闭牢狱,安隐得出,

彼自念言:‘我先拘闭,今已解脱,无复忧畏,

发大欢喜。’又如人多持财宝,经大旷野,

不遭贼盗,安隐得过,彼自念言:

‘我持财宝过此崄难,无复忧畏发大欢喜,其心安乐。’ “摩纳!

比丘有五盖自覆,常怀忧畏亦复如奴。

如负债人、久病在狱、行大旷野,自见未离,

诸阴盖心,覆蔽暗冥,慧眼不明,

彼即精勤舍欲、恶不善法,与觉、观俱,离生喜、乐,

得入初禅。彼已喜乐润渍于身,周遍盈溢,

无不充满。如人巧浴器盛众药,以水渍之,

中外俱润,无不周遍。比丘如是得入初禅,

喜乐遍身,无不充满。如是,摩纳!

是为最初现身得乐,所以者何?斯由精进,念无错乱,

乐静闲居之所得也。 “彼于觉、观,便生为信,

专念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

彼已一心喜乐润渍于身,周遍盈溢,无不充满,

犹如山顶凉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

即此池中出清净水,还自浸渍,无不周遍。摩纳!

比丘如是入第二禅,定生喜、乐,无不充满,

是为第二现身得乐。 “彼舍喜、住,护念不错乱,

身受快乐,如圣所说,起护念乐,

入第三禅。彼身无喜,以乐润渍,周遍盈溢,

无不充满,譬如优钵花、钵头摩华、拘头摩花、

分陀利花,始出淤泥而未出水,

根茎枝叶润渍水中,无不周遍。摩纳!比丘如是入第三禅。

离喜、住乐,润渍于身,无不周遍,

此是第三现身得乐。 “彼舍喜、乐,忧、喜先灭,不苦不乐,

护念清净,入第四禅,身心清净,具满盈溢,

无不周遍。犹如有人沐浴清洁,

以新白叠被覆其身,举体清净。摩纳!

比丘如是入第四禅,其心清净,充满于身,无不周遍,

又入第四禅,心无增减,亦不倾动,住无爱恚、

无动之地。譬如密室,内外涂治,坚闭户向,

无有风尘,于内燃灯无触娆者,

其灯焰上怗然不动。摩纳!比丘如是入第四禅,

心无增减,亦不倾动,住无爱恚、无动之地,

此是第四现身得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不懈,

念不错乱,乐静闲居之所得也。 “彼得定心,

清净无秽,柔濡调伏,住无动地,

自于身中起变化心,化作异身,支节具足,诸根无阙,

彼作是观:‘此身色四大化成彼身,此身亦异,

彼身亦异,从此身起心,化成彼身,诸根具足,

支节无阙。’譬如有人鞘中拔刀,彼作是念:

‘鞘异刀异,而刀从鞘出。’

又如有人合麻为绳,彼作是念:‘麻异绳异,而绳从麻出。’

又如有人箧中出蛇,彼作是念:‘箧异蛇异,

而蛇从箧出。’又如有人从簏出衣,彼作是念:

‘簏异衣异,而衣从簏出。’摩纳!比丘亦如是,

此是最初所得胜法。所以者何?斯由精进,

念不错乱,乐静闲居之所得也。 “彼已定心,

清净无秽,柔濡调伏,住无动地,

从己四大色身中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诸根、支节具足,

彼作是观:‘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从化而有,

此身亦异,彼身亦异,此心在此身中,依此身住,

至化身中。’譬如琉璃、摩尼,莹治甚明,

清净无秽,若以青、黄、赤𫄧贯之,

有目之士置掌而观,知珠异𫄧异,而𫄧依于珠,从珠至珠。

摩纳!比丘观心依此身住,

至彼化身亦复如是,此是比丘第二胜法。

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不错乱,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濡调伏,住无动地,

一心修习神通智证,能种种变化,

变化一身为无数身,以无数身还合为一;身能飞行,

石壁无碍;游空如鸟,履水如地;身出烟焰,

如大火[卄/积];手扪日月,立至梵天。

譬如陶师善调和泥,随意所造,任作何器,多所饶益。

亦如巧匠善能治木,随意所造,自在能成,

多所饶益。又如牙师善治象牙,

亦如金师善炼真金,随意所造,多所饶益。摩纳!

比丘如是,定心清净,住无动地,随意变化,

乃至手扪日月,立至梵天,此是比丘第三胜法。

“彼以心定,清净无秽,柔濡调伏,住无动地,

一心修习,证天耳智。彼天耳净,过于人耳,

闻二种声:天声、人声。譬如城内有大讲堂,

高广显敞,有聪听人居此堂内,堂内有声,

不劳听功,种种悉闻;比丘如是,以心定故,

天耳清净,闻二种声。摩纳!此是比丘第四胜法。

“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濡调伏,住无动地,

一心修习,证他心智。彼知他心有欲无欲、

有垢无垢、有痴无痴、广心狭心、小心大心、

定心乱心、缚心解心、上心下心,

至无上心皆悉知之。譬如有人以清水自照,好恶必察;

比丘如是,以心净故,能知他心。摩纳!

此是比丘第五胜法。 “彼以心定,清净无秽,

柔濡调伏,住无动地,一心修习宿命智证,

便能忆识宿命无数若干种事,能忆一生至无数生,

劫数成败、死此生彼、名姓种族、饮食好恶、

寿命长短、所受苦乐、形色相貌皆悉忆识。

譬如有人,从己村落至他国邑,在于彼处,

若行若住,若语若默,复从彼国至于馀国,

如是展转便还本土,不劳心力,

尽能忆识所行诸国,从此到彼,从彼到此,行住语默,

皆悉忆之。摩纳!比丘如是,

能以定心清净无秽,住无动地,

以宿命智能忆宿命无数劫事,此是比丘得第一胜。无明永灭,大明法生,

暗冥消灭,光曜法生,此是比丘宿命智明。

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无错乱,

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濡调伏,

住无动处,一心修习见生死智证。彼天眼净,

见诸众生死此生彼、从彼生此、形色好丑、

善恶诸果、尊贵卑贱、

随所造业报应因缘皆悉知之。此人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

诽谤贤圣,信邪倒见,身败命终,堕三恶道;

此人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不谤贤圣,见正信行,

身坏命终,生天、人中。以天眼净,

见诸众生随所业缘,往来五道,譬如城内高广平地,

四交道头起大高楼,明目之士在上而观,

见诸行人东西南北,举动所为皆悉见之。

摩纳!比丘如是,以定心清净,住无动处,

见生死智证。以天眼净,尽见众生所为善恶,

随业受生,往来五道皆悉知之,

此是比丘得第二明。断除无明,生于慧明,舍离暗冥,

出智慧光,此是见众生生死智证明也。

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不错乱,

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濡调伏,

住不动地,一心修习无漏智证。彼如实知苦圣谛,

如实知有漏集,如实知有漏尽,

如实知趣漏尽道。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有漏、无明漏,

心得解脱,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譬如清水中,有木石、

鱼鳖水性之属东西游行,

有目之士明了见之:此是木石,此是鱼鳖。摩纳!比丘如是,

以定心清净,住无动地,得无漏智证,

乃至不受后有,此是比丘得第三明。断除无明,

生于慧明,舍离暗冥,出大智光,

是为无漏智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不错乱,

乐独闲居之所得也。摩纳!是为无上明行具足,

于汝意云何?如是明行为是,为非?” 佛告摩纳:

“有人不能得无上明行具足,而行四方便,

云何为四?摩纳!

或有人不得无上明行具足,而持斫负笼,入山求药,食树木根。是为,

摩纳!不得无上明行具足,而行第一方便。

云何?摩纳!此第一方便,

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不也。” 佛告摩纳:“汝自卑微,

不识真伪,而便诽谤,轻骂释子,自种罪根,

长地狱本。复次,摩纳!

有人不能得无上明行具足,而手执澡瓶,持杖算术,入山林中,

食自落果。是为,摩纳!不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行第二方便,云何?摩纳!

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不也。” 佛告摩纳:“汝自卑微,

不识真伪,而便诽谤,轻慢释子,自种罪根,

长地狱本。复次,摩纳!不得无上明行具足,

而舍前采药及拾落果,还来向村依附人间,

起草庵舍,食草木叶。摩纳!

是为不得明行具足,而行第三方便。云何?摩纳!

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不也。” 佛告摩纳:“汝自卑微,

不识真伪,而便诽谤,轻慢释子,自种罪根,

长地狱本,是为第三方便。复次,摩纳!

不得无上明行具足,不食药草,不食落果,

不食草叶,而于村城起大堂阁,

诸有东西南北行人过者随力供给,

是为不得无上明行具足,而行第四方便。云何?摩纳!

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不也。” 佛告摩纳:“汝自卑微,

不识真伪,而便诽谤,轻慢释子,

自种罪根,长地狱本,云何?摩纳!

诸旧婆罗门及诸仙人多诸伎术,赞叹称说本所诵习,

如今婆罗门所可讽诵称说:一、阿[口*宅]摩,二、婆摩,

三、婆摩提婆,四、鼻波密多,五、伊兜濑悉,

六、耶婆提伽,七、婆婆婆悉吒,八、迦叶,九、

阿楼那,十、瞿昙,十一、首夷婆,十二、损陀罗。

如此诸大仙、婆罗门皆掘堑建立堂阁,

如汝师徒今所居止不?” 答曰:“不也。”

“彼诸大仙颇起城墎,围绕舍宅,居止其中,

如汝师徒今所止不?”答曰:“不也。”

“彼诸大仙颇处高床重褥,綩𫄧细软,如汝师徒今所止不?” 答曰:

“不也。” “彼诸大仙颇以金银、璎珞、杂色花鬘、

美女自娱,

如汝师徒不?彼诸大仙颇驾乘宝车,持[金*戟]导引,白盖自覆,手执宝拂,

著杂色宝屣,又著全白叠,

如汝师徒今所服不?” 答曰:“不也。” “摩纳!汝自卑微,不识真伪,

而便诽谤,轻慢释子,自种罪根,长地狱本。

云何?摩纳!如彼诸大仙、旧婆罗门,

赞叹称说本所讽诵,

如今婆罗门所可称说讽诵阿[口*宅]摩等,若传彼所说,以教他人,

欲望生梵天者,无有是处。犹如,摩纳!

王波斯匿与人共议,或与诸王,或与大臣、婆罗门、

居士共论,馀细人闻,入舍卫城,

遇人便说波斯匿王有如是语。云何?摩纳!

王与是人共言议不?” 答曰:“不也。” “摩纳!

此人讽诵王言以语馀人,宁得为王作大臣不?” 答曰:

“无有是处。” “摩纳!汝等今日传先宿、大仙、旧婆罗门,

讽诵教人,欲至生梵天者,无有是处。

云何?摩纳!汝等受他供养,能随法行不?” 答曰:

“如是,瞿昙!受他供养,当如法行。 “摩纳!

汝师沸伽罗娑罗门受王村封,

而与王波斯匿共论议时,说王不要论无益之言,

不以正事共相谏晓,汝今自观及汝师过,

且置是事,但当求汝所来因缘。”

 摩纳即时举目观如来身,求诸相好,尽见馀相,唯不见二相,

心即怀疑。尔时,世尊默自念言:

“今此摩纳不见二相,以此生疑。”即出广长舌相,

舐耳覆面。时,彼摩纳复疑一相,世尊复念:

“今此摩纳犹疑一相。”即以神力,

使彼摩纳独见阴马藏。尔时,摩纳尽见相已,

乃于如来无复狐疑,即从座起,绕佛而去。 时,

沸伽罗婆罗门立于门外,遥望弟子,见其远来,

逆问之言:

“汝观瞿昙实具相不?功德神力实如所闻不?” 即白师言:

“瞿昙沙门三十二相皆悉具足,功德神力实如所闻。” 师又问曰:

“汝颇与瞿昙少语议不?” 答曰:“实与瞿昙言语往返。”

师又问曰:“汝与瞿昙共论何事?” 时,

摩纳如共佛论,具以白师,师言:

“我遂得聪明弟子致使如是者,我等将入地狱不久,

所以者何?汝语诸欲胜毁呰瞿昙,使之不悦,

于我转疏,汝与聪明弟子致使如是,

使我入地狱不久。”于是,其师怀忿结心,

即蹴摩纳令堕,师自乘车。时,彼摩纳当堕车时,

即生白癞。 时,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仰观日已,

然自念言:“今觐沙门瞿昙,非是时也,

须待明日,当往觐问。”于明日旦,严驾宝车,

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诣伊车林中,下车步进,

到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仰观如来身,

具见诸相,唯不见二相。 时,婆罗门疑于二相,

佛知其念,即出广长舌相,舐耳覆面。时,

婆罗门又疑一相,佛知其念,即以神力,

使见阴马藏。时,婆罗门具见如来三十二相,

心即开悟,无复狐疑,寻白佛言:“若我行时,

中路遇佛,少停止乘,当知我已礼敬世尊,

所以者何?我受他村封,设下乘者,当失此封,

恶声流布。” 又白佛言:“若我下乘,解剑退盖,

并除幢麾,澡瓶履屣,当知我已礼敬如来,

所以者何?我受他封,故有五威仪,若礼拜者,

即失所封,恶名流布。” 又白佛言:

“若我在众见佛起者,若偏露右臂,自称姓字,

则知我已敬礼如来,所以者何?我受他封,若礼拜者,

则失封邑,恶名流布。” 又白佛言:“我归依佛,

归依法,归依僧,

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唯愿世尊及诸大众当受我请。”尔时,

世尊默然受请。 时,婆罗门见佛默然,知以许可,

即从坐起,不觉礼佛绕三匝而去。归设饭食,

供膳既办,还白:“时到。” 尔时,世尊着衣持钵,

与诸大众千二百五十人往诣其舍,

就坐而坐。 时,婆罗门手自斟酌,

以种种甘膳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

时婆罗门右手执弟子阿摩昼臂至世尊前言:

“唯愿如来听其悔过!唯愿如来听其悔过!”

如是至三,又白佛言:“犹如善调象马,

犹有蹶倒还复正路,此人如是,虽有漏失,愿听悔过。”

 佛告婆罗门:“当使汝寿命延长,现世安隐,

使汝弟子白癞得除。”佛言适讫,

时彼弟子白癞即除。 时,婆罗门取一小座于佛前坐,

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

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

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

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

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时,

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犹如净洁白叠,易为受染;沸伽娑罗婆罗门亦复如是,

见法得法,决定道果,不信馀道,

得无所畏,即白佛言:“我今再三归依佛、

法及比丘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杀、

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唯愿世尊及诸大众哀愍我故,受七日请。”尔时,世尊默然许之。

时,婆罗门即于七日中,种种供养佛及大众。

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游行人间。 佛去未久,

沸伽罗娑罗婆罗门遇病命终。

时诸比丘闻此婆罗门于七日中供养佛已,便取命终,

各自念:“此命终,为生何趣?”尔时,

众比丘往至世尊所,礼佛已,一面坐,白佛言:

“彼婆罗门于七日中供养佛已,身坏命终,

当生何处?” 佛告比丘:“此族姓子诸善普集,

法法具足,不违法行,断五下结,于彼般涅槃,

不来此世。”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