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事研究/滇缅界务管见 中华文库
滇缅界务管见 新民 1935年 |
滇缅界务赘言 |
滇缅界务问题,自前清光宣间以迄今日,屡喧阗于吾人之耳鼓,如光绪二十六年英人甘裨地茨竹派赖之烧杀,宣统二年小江流域片马之强占,民国十一年他戛之强设厅治,十六年江心坡之侵略,凡此诸役,均属北段未定界。当英人之初入也,政府照会抗议,国人奔走呼号,热烈情绪,未尝不紧张一时,稍经岁月,政府寂寂焉若无其事,而国人亦淡然忘之,无所置意,此我国数十年来之对外交涉皆然,固不仅滇缅界务一端如是也。去岁属于南段未定界之班洪附近,又以英人侵略闻矣,报章宣腾,国人呼吁,政府亦相当重视。荏苒经年,已商定中英双方合组委员会前往勘察,以资解决。并由国联派一中立国人为委员长。吾人就政府所公布之勘界委员会任务大纲以观,我方仍不免多所迁就。然此项大纲,系根据光绪二十三年中英续议中缅条约附款之第三四两节参酌釐定,我当局或有条约束缚不得已之苦衷,虽多迁就,如能由此委员会寻得一解决之道,以了南段数十年之悬案,未始非两国之利。是虽未尽满吾人之意,然总较一无办法,长久搁置,任人片段割裂之为佳也。
甲南段之应付南段未定界,富有矿产,为前清干嘉间吴尚贤所开茂隆银厂所在地。英人垂涎矿产,欲据而有之,故于约章订明以潞湄二江支流分水岭为界,且规定经纬度三点,以坐实其地位。迨光绪二十五六年,双方派员堪画,我以条约中所指之公明山,并我猛角猛董孟连各土目旧属土为界,即所谓之黄色线。英以条约所述之分水岭经纬度为界,即所谓之红色线。双方各执一词,争持未决,遂尔悬搁至今。论者多谓凡潞江以东,皆吾土,今后交涉,应展界黄线以外,不宜以黄线自画范围。 以理而论,潞江以西之木邦孟密,在昔亦我属土。即以潞江为界,亦无不当。然吾人考诸史籍,英人初得缅甸,喜出望外,曾许以潞江以东掸人地归我,清廷当局,昧于大势,迁延未决,因循坐误。迨薛使福成与英商订界约,重申此议,英以全缅底定,坚持不允,且于我沿边各土司治理之地,多所侵入,磋磨至再,乃于光绪二十年与英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二十条。此约定后,尚未派员勘画,英以我界于暹越之交之猛乌乌得割让于法,指为违约,欲翻前议。几经磋商,将镇康西面之北丹尼科干让归英国,并以广东西江之江门甘竹肇庆德庆四处允彼通商,综原约之可留者共为十九款,此即光绪二十三年签订之中缅条约附款也。吾人验诸以往,默察国势,今后南界之折冲,欲将旧约完全抛弃,而于黄线以外另觅途径,恐为局势所不许。如谓成约既定,事事迁就,使我土民被人割裂以去,又岂可行。惟望政府当局,并身与其事者,于历年所争区域之地形上,政治上,历史上,详加勘察,使得一适当之解决。即最低限度,应将我各土目属土,列入我版图,勿使沦入异域。英方于致我照会中,屡以妥协互让之精神,昭示我人矣,政府当局,如能善于应用,因势利导,此段界务之解决,或亦不难如吾人之所期也。
乙北段之准备北段未定界,范围极广,比之南界,几大数十倍。政治上军事上之重要,亦非南段所能比拟。其地位于印缅滇康间,中包茶山浪速猱夷江心坡〈我旧里麻长官司〉户拱野人山坎底各部。英人历年侵略,亦以此段为急。考英人于印缅间,向有两大政策:一为东向打通印缅陆路交通,跨滇西以通长江上游,将印缅滇川长江商务联成一气,以圆经济上之发展。一为北向侵略康藏青海,以增展其大英帝国岭土。欲实现此两大政策,非先经营北段未定界不为功,光宣间英人长驱直入我茶山地,烧杀我民众,毅然占领我片马者,此政策野心所骗使也。 我举国愤愤,惟竞竞争小江流域片马之一隅,其西北江心坡野人山户拱坎底广漠之区,熟视若无睹。今英人已逐段经营,先后设立葡萄〈在坎底〉孙布拉蚌〈在野人山〉拖角〈在小江边〉三厅,管理土民,收受门户钱。并广置营垒,分布重兵,开辟道路,编设邮电。复由尖高山沿琅琊山姊妹山私立界桩,直达高黎贡山片马哑口。虽属未定界,彼英人自由经营,强行治理,已无我过问置喙馀地。此次中英交涉勘界大纲批露,只言南界,并无一语道及北界,国人莫测高深,不识政府之意旨何在?如以北界为无事,则所争区域,即昔所呼号之片马也,江心坡也,咸在英人强行占领统治之下,何得谓为无事。再以其地位言,为滇川康藏之屏蔽,军事政治,所关綦重。数年以来,英人于交通军事,尤积极布置,除随时相度地势,添置营垒外,一面展长印度阿萨密铁路于户拱,一面由猛拱向户拱修筑汽车道,以资联络。复由密支那沿迈立开江边北向修筑汽车道,今已通车至孙布拉蚌厅。此皆荒山峻岭僻蔽之区,以言商务运输,无需乎此也,英人之不惜年耗钜款而从事于此者,则其意之所在,不言而喻矣。我政府今次交涉,对于此段界务噤若寒蝉,默不一言,其意将欲有所待乎!抑持拖延政策以不了了之乎!如有所待,则宜速行准备,以便乘机交涉。如以不了了之,吾恐英人布置就绪,亦将逼我以既成事实之承认,此时欲罢不能将陷于进退维谷之境。故吾人对于北界之见解,以往昔因循坐视,宰割由人之态度为非是。应请政府严切注意速行准备,一俟南界解决,即进而与英商谈北界,俾滇缅南北两段数十年悬而未结之界务,一举而画清之,以固我西南半壁之门户,此吾人于国难严重时期,责望我政府当局注意边疆之微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