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界务赘言 对滇缅南段勘界之希望
怀瑾
1935年
滇缅界务之实况

慨自逊清光绪十一年,英兵入阿瓦,虏缅王孟锡袍以去,缅甸遂亡,自后中英两国,始因滇缅接壤,而有国界之关系,发生纠纷,纠纷之中,以南段未定界班洪一带为最烈,,查班洪葫芦王地,系云南澜沧县属,自英兵侵入,强探矿产后,班洪各土司,曾与英兵血战,当时政府尚未有若何之积极办法,最近始见中英两国为滇缅定期划界之往复照会各两件,为预杜日后再有纠纷起见,吾人自无不予以赞同之理也,兹将南段未定界之真实状况,述之如下:

由滇边腾冲县属南奔兴江太平江相会起,至澜沧县属南定河与定河相汇工隆渡(一名肯伦渡)止,此即南段未定界;极富矿产之一段,经过地面,为前腾越干崖腊撤陇川猛卯土司,前龙陵县芒市遮放猛版土司,及顺属耿马镇,康属孟定土司所辖,清光绪二十四年十月至二十五年三月,派腾越镇刘万胜与英员司格德划定共垒石四十七号为界,计两界垒石者四十一号,交界处单垒石者五十六号,由古里卡(又名杜利河)与太平江交口之西南两山脚起,为第一号,迤逦向南,直至南帕河南定河相处下隆渡为第九十七号,计长二千馀里,有垒石清单,载明垒石号数,坐落地位,山形道路,及界线两旁之村寨名种,此段界线,于清光宣间,陇川猛卯两土司境内,屡发现英人潜移界桩,私立子桩,侵入我界情事,又因准过耕原有之田(如缅民田在滇界或滇民田在缅界仍准照旧过界耕种),及河流迁徙,界桩亦随之移动,故每次发生纠纷,失地途多,且当初会勘时,刘万胜福成)使界图为凭,英员垂涎该地之金沙矿产,乃强谓图经纬度数与约交不符,另出界图画一红线,深入我内地一百馀里,,欲请照此线定界,刘万胜以英员改线,坚执不允,屡次争论,迄未定案。

惟查中国向来失地,除用兵割让者外,大半因尽界而失之者最多,政府素以颛顼著称,故此次尽界尚能派员调查,尚能约期会勘,已优于过去者多多矣,但吾人为惩前瑟后用固各圉计,希望当局注意之点有二:

一、此次画界让步之地步,自应依照最外黄线为根据,而尤其要紧者,在如何保障今后人之不再以非法的暴力内侵。

二、边疆根本的巩固办法,纯视乎国力之充实与否,而国力之充实与否,则又在乎政治之能否修明,国民经济之能否发展,国防军事之能否精整以为断,如依旧呼朋引党报怨施恩,其相去政治之修明也尚远,如工商倒闭,农村破产,朱门酒肉臭,野有冻死骨,其能发展国民之经济也甚微,如军阀仍然据地自雄,根本不了解现代国家为何物,其望国防军事之精致也,又有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