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赤旬报/第六期/无可奈何之兴学新论 中华文库
今日中国教育。久不发达。论者为振兴计大约不外扩充整顿了及实行强迫数事此数者谴振与教育之要术、然于今日之中国则所谓扩充整顿者不过属官样文章。空言无济于事耳。至所谓实行强迫者尤恐人将畏避。此非在天下事愈近愈远愈速愈迟之通例也。其中有一原因焉。自科举告停。知学校为后生发迹之地。于是富者出其窖藏。贫者竭力筹措。多供子弟以求学。非不借此巨款也。以其中有一种希望在耳。希望者何以为不数年而业便可以入官途。次之亦可藉以谋高尚事业再不然。亦可以数年之供给。使子弟得真实之学问。如古人之负笈运游略似也。故民国二三年间。各省平均各级学校骤增至数千之多。教育前途。似逞一种好现象也。
乃未几而本校毕业、升学毕业。至于出洋毕业者。挨满年限。发给一纸文便为了此事被卤灭裂者无论矣。其优秀而确有学识。确有经验者牛皆在赋闲之研。时而欲小事。则人皆以毕业生目之。不敢轻用。学生亦以毕业自负不肯小就浸山穷水尽。因而北走胡。南走越无颜见江东父老。久而漂泊不归者有之亦有郁郁不得志仍返故里此时则年近而立。习艺之良时已过矣贩运无术。锄犁不通。将来直与游民等。为乡邻所讥笑。为朋辈所揶揄可叹亦可怜矣
又别有一种学生平日营外务课毫不介意。每至三年四年或五六年毕业之期。校长教员明知其功课劣茜但一则面息本校之名誉恐有不能毕业者。为本校留污点。一则恐引起学生之恶感。万一借端攻击或危及个人之位置。不得己竟予以毕业。此后为学生者。自以为吾系毕业生也不自知其中无所有。各机关暨各局所门有因人介绍权且试用者初时未尝不另眼看待及观其应事接物。毫无可取。且动以生日负对于同事则诸多睨傲。对于主任则不听指挥。不得已乃实行摈弃向后再有言及学生者。不免掩耳而走。此皆由医学者之不肯认真。有以纵容之。养成学生之特性使之贻误于终身。此又与前所述学生不获是用之结果。遥遥相对者也。
为学生之父兄者。日盼其子弟毕业可以偿夙昔之希望不必定获显爵博厚利也。即稍异于乡人。亦可以略慰。不谓竟造成此现象。不新不旧。不僧不俗。人不乐用。己且自负反不如未入学校者为农为工商各安木份倘不负此大好光阴。亦并未染他种习气也由是家有学生者戒于一误再误。幼子弱弟向终不敢使之尝试。家无学生者借观而喻。里戚无肯令其子弟入此迷途也。此而欲实行强子弟有不学者。罪其父兄。恐与国之父兄皆如此。罪之将不胜罪也有兴学之责者。何忍使文化之发端为强制之压迫又何忍使各国所尊重歆羡仰慕之事业。独至于中国。则驱之视为畏途也。
然则如何而后可况吾之立说与迥乎不同。而聆之。必有大惊小怪者谓吾将破坏教育也。君试少安勿躁。聆吾言毕。然后再加批驳何如也夫学校之如何振兴。全赖认真办理而至于根本解决—则尤赖经费之充裕。经费不足而轻言振兴斯适等于无米而炊徒作欺人语耳。当此八校倒闭。各校之困难可知今吾一旦论及此事。非有数百万元之产业足以捐助学校亦非有点石成金之术。足以凭空接济也。吾所主张者则一骇人听闻之举动!必将招千百万小学教员之痛骂。皆将怒目握拳欲得吾而甘心也。然行之必有奇效。试为诸君一详言之。
国家财政充足教育期于普及。无论大小学校。皆归公办。诚哉法良意美也若夫公欸拮据如今日就地筹欸又皆罗无术。每届开学之时。乡董照例搪塞。谓某处某处共设学校若干处。报之县教育局县教育局。乐其多报也。其败之略盈者。委以私人无论其识字与否。并无论其学生多少。每月支薪水如例地方官有督察学务之责任。亦不详加核穑乐得博一扩增学校之虚名。为考成时之成绩。究之公报销者不乏。村入学者甚稀间有富之家深知此等弊。派捐学。则如数缴纳子弟求学则苦无门径欲聘名儒宿学化导后生。或聘精于英文算术者私行教育偶被教育局值知。便攻之为私塾轻则迫使解散。重则送官究治—揆其用意所在非恐误人子弟也。盖早知此风若开。学生将效尤散去。自择良师若辈毫无凭借。将何以报销巨乎。故籍此假公济私之十段经其同伐之狡术为保全饭碗计篴蹂躏教育。直至万劫不复之地步而不情每一念及令人指。
今吾所主张者。蒙养初级。凡种种托名官立。照例报销之各小学校。一概裁撤凡各市镇乡村。除官立扦概灾外共私立者百多少。或有无私立者尤不须官府方面过问也惟各县立高等小学一各道立中学一。各省立中学一各省立大学一内分专门指科。至京都津沪处。酌立特别大学二三不等各级学校应招之人数就各处地方之广狭的量之。至各处学校。应聘之教员。就学生多寡之数。与程度之高下酌夺之教员无论中外厚其薪金使各甘心效劳。学生一入校内予以廪气使之专心求学每数年一招考不及格者不得入也。甯缺勿滥。每届期毕业。无实学者不轻录也。愿补者听。每毕业后。官府挨次推荐。使各机关各局所。酌量任用。为国家正当有用之人才。不使之虚度年龄。虚耗心血。如是则名利之所在。人争趋之。官立有数之学校。既算是民间子弟之欲入此校者孰不争先恐后哉。
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上有者。下必有甚焉者矣试观科举时代。寒意士子。何尝需乎公费乃能刻苦自蚴底于有成。即谓命之学者非昔比英文科毕以及算术。项与当年之词章入股异。非一人所能教授恐寒土聘师非易。且恐应用之书籍。试验之仪。种类至繁。非一家所能备齐此皆无须过虑。但视官府所以鼓励之若何如耳。真招考之时。毕业之后如以上所述则凡有志求学。必能聚众会议如何醴金以聘教习如何欺以购买实验之仪器~以石所希望者在词不能有所吝惜也。
况如今之幼穉学生一人学校见教习则官聘。仪器官。每日上班受课。直不会为官府效力也。故偷闲。欺者比比皆是。若官费概行裁去教习自聘。仪器自置均属个人之费财。则略有智识者。必不肯放松一步也再试核近数年来小学之完全官费与有补助费者。虽无至钜之数。然设置太繁零计之则似微总核之则成大宗以此项之费用。为整饬各校之助欸譬如练兵。不在多而在精譬如用物者。不以名而以实。致员择其最优者稍不尽心则去之学生择其秀良者。若有过犯则除之。推之中小大学。以及特别大学。无不如是。则不须另行筹款。而自充足不须强迫兴学而学自振兴。由是学生知出身之足贵。不敢轻于自弃各机关暨各局所知学生之堪用争聘请为之快。是则一经毕业。与前代之释褐略似。将见父戒子。兄勉弟。里戚互相劝告不惜巨资以培养子弟。为将来考入官立学校之预备。一以为荣一以为利。又何待于强迫乎。
或曰。如子所云。官费小学。一律裁撤教与学生。皆有怨言将如之何~日此可无虑也。教员果有称职。求学者仍须聘请之以个人之本领易应得之薪金此后不须请托勿劳运动矣。必且慰忭之不暇彼无处嗽者。必其无真实学问也若出怨言适见其不自量也。乌足以介意。至于学生方面聘教习仪器。虽须各出赀财。然租税亦减轻负担。地方公款中。无须筹措学欸一项矣。吾知怨者必无然则停办小学。不虞为外人所讥笑乎。曰。吾国之教育近数年来只缘经费问题。今日闭门。明日歇业即不闭门不歇业。亦终是不死不活。此则外人所讥笑之大者。与其敷衍撑持造成一麻不不仁。误人终身之教育执石斩钉截铁。聚精会神已裁撤者为整饬之妙策乎。吾之为此论非不知出于最下下之策。且适为无策也见吾论者谅无不诧异而该怪。或且笑吾为痫发。然吾实目击时艰。迫于无可奈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