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13年全年度施政报告 中华文库
← |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12年全年度施政报告 |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13年全年度施政报告 作者: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14年全年度施政报告 |
一、113年度重要施政成果
(一)提高教育预算占比,支持学校推动教育政策113年本府教育局(下称教育局)主管地方教育发展基金预算662.37亿元,自有财源53.3亿元,市府挹注609.07亿元,较112年增加44亿元,非人事费用成长8%;113年第一次追加预算计6.68亿元,用于市立大学宿舍工程、补助弱势学生午餐、提高特教助理员时薪、挹注公立幼儿园课后留园开办费及高龄校舍改建等教育政策推动;此外,教育局113年共争取追加中央补助各项教育经费计9.82亿元。
(二)提升学前教育品质,完善友善育儿环境
1.贴近家长需求的幼儿就学补助:为减轻家长育儿经济负担,本市加码推出“助您好孕”方案,5岁幼儿就读私立幼儿园学费每学年最高补助2万5,086元,113学年度第1学期补助4,984人次,计1,906万6,683元;112学年度起推出“宝贝我爱你–台北市私立幼儿园教育扶助差额补助方案”,每学年学费补助提高到5万2,000元,113学年度第1学期补助9,513人次,计2亿2,736万6,887元。
2.提升幼儿学习环境品质:为充实幼儿园设施设备,113年补助公立幼儿园33园,计7,580万5,983元;非营利幼儿园15园,计1,240万元;私立幼儿园及准公共幼儿园110园,计3,550万元。另针对本市准公共幼儿园推出部分负担(copay)薪资提升暨营运经费补助方案,保障教保服务人员薪资水准、充实硬体设备、促进福利等,平价收费同时提升服务品质,113年补助119园,计4,600万元。
3.兼顾区域均衡的公共化教保服务供应量:扩增供应量同时就各次分区公共化比例、招生情形及人口增减趋势等务实评估区域分布,优先重点增设2岁专班,113学年度增设公立幼儿园12班共262名(3-5岁班增加5班共150名,2岁班增加7班共112名),非营利幼儿园新增设福星非营利幼儿园、旧宗非营利幼儿园两所,增加9班共242名(3-5岁班增加7班共210名,2岁班增加教育12班共32名)。
4.专业发展学前课程与创新教学:鼓励STEAM教育从幼儿阶段扎根,于113年4月25日成立全国首座“台北市幼儿STEAM创思中心”统筹推动幼儿STEAM教育,已培育20所幼儿园成为STEAM基地园,并举办13场师资增能研习及69场体验活动,发展多元STEAM课程。
(三)改造学习空间和开展多元学习模式,成就学生自主学习
1.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寒暑假、儿童月翻转上下课活动,提供学生统整规划自主学习的机会,媒合高、国中跨校跨学层协作,扩展自主学习深度与广度。
(1)“国中小学生假期自主学习2.0”方案:市立139所国小及公私立57所国中推动寒暑假自主学习及校本自主学习成果发表会。113学年度寒假以“寒假i学习,学习我决定”为主题,提供数位学习、冬令营、社区探访等多元选项,教师引导学生订定自主学习目标;家长则给予孩子支持陪伴。
(2)为落实自主学习理念,国小各校于4月实施1日翻转上下课活动,让学生自己规划并与同侪分享自主学习成果。91%以上学生喜爱翻转上下课活动,88%家长对于办理翻转上下课活动感到满意。
(3)“大手牵小手一起自主学”计画:113年共媒合12所高中与12所国中,依自主学习四大主题(自然科学探究与实作、社会探究与实作、文本解读、数位学习)进行一对一配对协作,并举办“台北十大好学-大手牵小手一起自主学”交流分享会,24所高国中约200位师生参与。
2.打造新世代学习空间 (1)建置新世代学习教室:完成一区至少建置一间新世代学习教室,国小计8校,核定金额1,437万1,215元,国高中计17校规划建置新世代学习空间,补助金额达2,399万元,以空间引导教学革新及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场域。 (2)更新普通班教室:为提升整体学习环境,落实美感教育、书包减重及引导学生时间及空间管理,教育局113年首次办理国小普通教室环境改善,核定补助27校309间教室约7,814万元。另国中试办本市兰州国中8年级3个班级进行普通教室置物空间改善工程,每班25万元,共计补助75万元。
3.强化实验教育特色与品质:113年1至12月访视非学校型态实验教育团体及机构共28间,自学访视高中阶段96人、国中阶段92人及国小阶段67人。另发行“EdVenture教育探索双周报”分享成功经验,激发教学灵感。
(四)完善共融教育资源,提升特殊教育服务品质
1.营造无障碍校园学习环境:辅导学校检视校园无障碍设施,提供亲师生畅行无阻友善环境,113年投入4,721万6,211元改善57校无障碍设施(含4座无障碍电梯);并为保障学童拥有平等游戏权,113年计投入1,318万5,367元建置3座校园共融式游戏场,迄113年在国小及特教学校设置28座校园共融式游戏场。
2.携手普特教师深化共融教育:促进普通班教师与特教教师在教学上的协调与合作,统整资源运用、调整教学流程、深化班级经营、发展实用教案之知能,113年计办理2,319场特教专业知能研习、14万7,254人次教师参与,其中普特融合知能主题共1,600场次、10万5,632人次教师参加。
3.支持特教助理员实作效能:加强特教助理员对工作职责与学生协助模式的专业能力,113年计办理5场次职前及在职训练、690人次参与;为鼓励具专业证照及久任者,113年将薪级由5级调升为7级,并依资格调升其时薪为最低工资之1.05倍至1.35倍。113年计投入1.7亿元以提升服务量能,服务时数达77万小时。
4.逐年调降特教师生比确保教育品质:本市集中式特教班师生比均已达标(国小1:5、国中1:4、高中1:5),另分散式资源班及巡回辅导班师生比(国小1:10、国中1:8、高中1:15),113年已有83%国小、71%国中、82%高中达标。
(五)深化新科技教育,实践科技智慧校园
1.成立专责单位统筹STEAM及新科技教育发展蓝图︰113年3月成立“STEAM及新科技发展办公室”,整合7所STEAM及新科技中心与产官学资源,发展全学层STEAM及新科技教育。113年办理428场次增能研习,带动校本课程发展;113年9月10名校长和教师考察英国最新产业趋势及学校推动情形,建立国际交流平台。
2.扩大推动新科技教育学程:本市首创于高中推动“AI专班”,112学年度专班毕业生升学至光电、物理及资工科系比例达57%,其次为数位金融、材料及生物医学等,皆与AI应用产业相关。113学年度扩大推动“台北市高级中等学校新科技学程”计画,以AI、量子电脑应用及半导体三大主轴,引导学生系统性学习新科技知能,113学年度核定8校679万1,090元,培育新世代科技人教育3才。
3.办理STEAM营队活动促进家长参与:113年寒暑假办理STEAM及新科技教育亲子营队,强调学习者为中心、课程情境导向及重视科技素养,内容含程式设计、生活自造、机电整合、AI和AR/VR等,结合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无人机及运算思维等带状课程,寒假78梯次1,321人次、暑假90梯次1,329人次参与,让学生运用STEAM知识制作专题,解决实际问题。
4.办理STEAM结合SDGs议题竞赛:113年中小学资通讯应用大赛(含智组型机器人和人型机器人)及无人机竞赛,计362队1,040名学生参与;STEAM跨域竞赛结合联合国SDGs议题,分为积木机关类、龙舟竞赛类、智慧滚珠类,计114队399名学生参与;113年本市猫咪杯Scratch竞赛评选出优胜8队进行培训,将代表本市参与114年全国赛事,积极备战夺取全国三连霸佳绩。
5.落实科技辅助适性学习:改版酷课云学科影片专区,113年4月推出“CooC+影音串流学习平台”,结合主流串流影音平台介面及“AI智慧学习助理(Aisk)”,精准萃取影音资讯,对应影片秒数解答学生疑问,增加学习效率,另提供13种线上资料库及市立图书馆、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等电子书资源。
6.建置校园数位学习基础设备,优化智慧校园服务:112学年度完成国小3年级至高中3年级一般班级教室智慧大屏100%设置,113年起汰换更新;113年亲师生平台/酷课APP新增学习奖励及减碳存折服务,学生完成活动或线上课程任务可累积虚拟宝石兑换实体奖励;减碳存折服务结合学生证悠游卡,鼓励学生落实节能减碳。至113年底酷课APP下载数破44万人次,亲子绑定率近9成。
(六)确保午餐食材品质,照顾弱势学生需求
1.加强午餐食安把关︰订定午餐督导机制,加重午餐契约罚则,增加终止合约条件,并提高记点罚款,大点罚款提高10%,每记1大点开罚2,200元,修订113学年度午餐招标文件范本,将厂商记点情形及取得食品安全管制系统(HACCP)认证纳入评选项目,设立备援厂商机制及加强食安查核,113年定期及不定期查核计110场,112学年度第2学期记点点数较前一学期下降约26%。2.供应优质午餐食材:至113年底止本市校园午餐使用验证三章食材覆盖率提升至53.7%,补助国中小午餐每周供应3次有机蔬菜及1次有机米,每周补助约30元。另推动学校午餐使用国产溯源之三章一Q食材,由中央补助每生每餐410元,本市校园午餐除家长自行缴纳金额外,每日再加16元补助金。3.补助弱势学生午餐:国中小午餐费用采核实补助,高中职及设籍本市就读外县市学校暨专科1至3年级低收入户学生,因供餐型态多元,采定额补助,自113年2月起,定额补助额度每餐自55元调至65元;另寒暑假期间,国中小弱势学生每日补助午餐费65元。113年挹注2亿7,000馀万元补助1万7,000名弱势学生。(七)推广运动普及化,兼顾运动竞技表现,巩固衔续体系1.运动新生活,推广运动普及化:配合教育部“国中小学生普及化运动计画”,将运动融入生活,本市办理相关赛事,如大队接力共53校,2,070人参赛;小学乐乐棒球赛共132校,4,250人参赛;小学健身操比赛共110校,7万8,615人参赛。另订有台北市中小学学生运动健康150+实施计画,学生于体育课外,每星期应运动200分钟以上,以建立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并增强体适能。2.著重竞技型运动发展:113年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由本市主办,并荣获147面金牌、123面银牌及144面铜牌,以414面奖牌数蝉联全国冠军,不仅再度刷新本市历年来的参赛纪录,更成功将荣耀留在台北。3.重视校园运动防护,进用运动防护人员:113年本市高级中等学校有24校聘任24位运动防护员,建立校园运动防护体系、保护基层优秀运动员。(八)优化学校整体环境,建构新世代智慧永续校园1.推动高龄校舍新改建︰113至119年持续推动高龄校舍改建案共计30案,113年完成内湖国中及内湖国小等2校大楼兴建及4校风雨操场建置。2.建置永续节能零碳校园(1)完成透水性铺面更新计7校,提升校园基地保水面积,确保稳定成长并增强雨水渗透与环境调节功能;校舍屋顶防水隔热工程计51校,提升降温效果并优化能源使用效率。(2)完成运动场馆老旧耗能空调设施汰换计6校、运动场域节能灯具汰换计5校,并汰换教室老旧风扇计3校、汰换老旧冷气并连接能源管理系统(EMS)计128校,提升校园安全与节能效益。(3)推动绿建筑,内湖国小新孝悌楼成为台北市首座钻石级绿建筑校舍,植栽年固碳量约28吨,水资源循环系统与省水设施的应用,年减碳量约0.87吨,不仅有效节能减碳,让师生亲身体验永续教育的实践。3.优化校园教育环境建设:113年完成优质图书馆精进方案计3校,打造富有情教育5境感的阅读空间;厕所改造方案计38校,提升友善且卫生洁净的环境;跑道、运动场更新改善20校,评估建置光电创能设施计6校,总设置容量1,899.32峰瓩,完善运动空间设施,提升安全与舒适性,并强化校舍遮阳降温效能。(九)营造安全友善校园,建构校园支持系统教育1.开办亲师交流计画:利用教师课馀时间,媒合家长一对一或一对多谈话。由学校盘点场域并优化校内空间,打造温馨柔性晤谈环境,同时兼具教师休憩、交流或备课多功能。113学年度国小共计44校办理,补助99万7,540元,国中计12校办理,补助73万元,113年9至12月国中小参与亲师交流活动共计8,108人次。2.促进校园亲师生心理健康(1)全面推动校园情绪教育:将情绪教育纳入课程,办理教职员生自杀防治守门人研习,情绪教育及生命教育议题教师增能研习8场次720人次,跨校生命教育与自杀防治家长教育研习12场次651人次;亦办理校园情绪教育周活动,借由主题书展、专题讲座及电影欣赏等活动,丰富学生情绪知能。(2)校园医疗入校服务:为提供学生更完善之支持系统,连结医疗及心理谘商资源入校提供师生谘询服务,113年补助国高中86所364万8,200元,计138名心理师、18名医师服务3,392人次。另针对国小学生数1,000人以上或有严重复杂个案学校试办医疗资源入校服务计画,补助23校53万9,500元。(3)身心调适假:113学年度起协助高中职学生于短期心理不适时,能有效平衡身心状况,设计“台北市高级中等学校身心调适假关怀小卡”提供学校宣导运用,并办理校内亲师生实体宣导。113学年度第1学期申请身心调适假人数高中部分计1,720人次,高职部分计507人次,共计2,227人次。3.建立校园安全防护网络:为维护本市校园安全,特成立学安紧急应变小组,遇重大紧急危机事件时立即至校提供支援,113年协助68校次;以国中小学生上课期间维持2名校警或保全人力配置下,每校每日至少进行5次巡查;联合警察局执行校外联合巡查,113年分会巡查693次、市区巡查45次、青春专案53次,计791次,全面提升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64.打造无烟无毒校园环境︰积极运用三级辅导策略,第一级教育宣导强化学生识毒、拒毒知能,课程涵盖率100%;第二级清查筛检,与法务部合作检验新兴毒品,辨识可能用药学生;第三级辅导处遇,对误触毒品学生实施春晖专案辅导,协助学生远离毒品、预防再犯,共辅导56人。近二年连续获教育部“防制学生药物滥用”绩优教育行政单位肯定。5.落实校园性别平等教育︰响应113年4月20日性别平等教育日规划多元宣导活动,举办性别平等问答挑战9万202人次参与,办理性平教育电影赏析、校园巡回影展及各校性别平等教育宣导月成果巡回借展、推动学生性平培力研习,鼓励学生实践性别平等。办理教师性平专业素养研习14场次749人次参与,持续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营造友善尊重与包容的学习环境。6.订定外聘社团教师伦理守则:考量教育场域不适任人员通报及查询系统登载时间差、停聘期间过而解除系统登载等情形,特制定“台北市高级中等以下教育阶段学校外聘社团活动指导教师专业伦理守则”,涵盖校园性别事件、霸凌事件、教师法所列应解聘等情事,增加外聘社团教师专业责任及主动告知义务,减少不适任资讯落差,社团外聘教师聘用前签署并落实聘用期间查核。7.持续推动防制校园霸凌工作:办理友善校园周多元推广活动2,610场203万6,611人次参与,并办理教师巡回宣教117场次、校园霸凌防制委员增能研习8场次,和警察局合作校园巡回宣教500场次,以强化教职员防制处理校园事件知能及提升学生法治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持续宣导本市校园霸凌投诉专线及教育部反霸凌专线,鼓励学生勇敢求助,确保校园成为安全友善且互助的学习环境。8.推广校园生命教育及动保教育:与动物保护处合作推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广台北市高级中等以下学校认养流浪犬猫暨生命教育实施计画”,共有32校认养或友善喂养40犬48猫,补助282万4,915元;办理生命教育读书会共15校申请补助17万7,934元;暑期来和动物混一天营队计30名学生参加补助4万元;送爱给浪浪活动43人参加补助2万5,000元。(十)成立技职教育科,培育未来产业人才1.深化生涯探索,职业试探向下扎根:提供学生多元探索体验,113学年度第1学期开设国中技艺教育课程164班3,791名学生参与;国中百工职场半日微体验83场次1,331人次参与;职业试探及体验示范中心电机电子群及设计群体验课程170场次4,500人次;国小职业试探到校服务150堂课4,016名学生教育7参与;国中小职业辅导研习营寒假营队158梯次3,933人次、暑假209个营队4,677人次参与。2.鼓励创新协作,培育新兴产业人才(1)强化技术教学中心功能:本市共建置了12所技术教学中心,并于112学年度起开发创新跨域选修及数位教学弹性课程、办理企业参访活动、中小学职涯试探及业师入校等,计6,564名师生受益,其中113年于开南高中教育成立之“智能照护技术教学中心”,是本市第一个高中职照顾服务单一级证照国家技术士技能检定场,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及早接触长照产业。(2)办理产学合作课程及产学携手专班:为利技高课程接轨产业趋势,缩短学用落差,本市技术型高中深化推展与台湾科大、台北科大、台北商大、电器公会、冷冻公会及工商业会办理产学合作课程,113学年度第1学期8校开设14门课程,计347名学生参与,另配合中央办理产学携手合作计画,113学年度与6所科大合作开设8个专班,计222名学生参与。3.拓展国际视野,国际竞赛屡获佳绩:本市113年率全国之先办理首都杯国际技能竞赛,共计9个国家43位选手参与,我国好手于7个职类中,获得6金4银2铜10优胜的佳绩。另于法国里昂举办第47届国际技能竞赛,来自本市南港高工选手及松山工农选手,分别夺下冷冻空调金牌及造园景观优胜。4.提升数位素养,补助技高资讯设备:本市113年增购技术型高中实习工场资讯设备,补助5校计951万元。为健全工场环境安全及符合学习需求,本市113年亦补助7校,共计1,399万馀元改善实习工场教学环境。(十一)激励教学现场士气,提升教师专业发展1.舒缓高中教师员额缺少之压力:教育局112学年度计26名教师员额回归至学校,113学年度计17名,共计43名,以舒缓教学现场端之人力需求。2.提高教师奖励金额度:教师节敬师奖励金自113年起由600元提高至2,000元;另为提升教师专业,鼓励教师专业成长,透过“教学卓越奖”、“特殊优良教师评选暨教育部师铎奖初审实施计画”、“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专业创新与行动研究征件实施计画”等,奖励优质教师对于教育之奉献,吸引教师于本市服务。(十二)打造无边界教室,拓展师生国际视野1.稳健推动双语教育:113学年度双语教育学校为115校,达全市公立国中小55%。现有双语师资为1,779人,办理双语教学6学分班、国内外增能研习计82,151人次参训。113年补助双语教育学校情境建置46校,强化外师与情境之交融(如LanguageCorner)。113年双语夏令营共120场1,906人次参与,提供学生更多元的双语学习情境。113学年度双语教育论坛结合2024台北教育博览会,15所中小学参展,含2场儿童剧团演出、6场双语国际专家讲座及1场座谈会。2.拓展国际教育交流︰113年媒合所辖94所学校与日、韩、马来西亚、泰国及捷克等75所国外学校进行交流。113年外国学生赴本市交流学生数达2万526人,113年选送本市高中职学生15人至黄金海岸市参与多媒体应用海外见学,以英语与当地学生进行课程议题讨论与发表,拓展国际视野并认识多元文化。3.办理多轨国际课程:本市有国际文凭、学分及实验班三类国际课程,含国际文凭课程(IBDP&CP)、双联学制(美、加、日)、国际预科课程(IFY)、校本特色国际课程、双语实验班及海外子女揽才班六主轴,33所公私立高中职5,000馀名学生受益,首届IBDP学生113年6月毕业,全班获海外入学资格,13位赴海外就读;本市第3所公立高中IBDP学校育成高中113学年度招收首届学生。(十三)建立友善终身学习城市,提供多元育乐场域1.营造友善共好乐龄学习环境(1)113年“教育部评鉴县市政府办理社区大学业务”及“教育部访视县市政府执行乐龄学习政策”再度荣获双项“特优”殊荣。(2)为鼓励长者参与终身学习,持续推广“乐龄市民进修券”,补助本市65岁以上长者至本市社区大学进修之学分费1,000元。113年扩大补助名额计1,800名,使用人数计1,531人,使用率达85%。(3)配合市府113年交通安全年,落实全龄交通安全教育,推动“高龄者交通安全代间学习”,计有144所国小办理。2.提供野生动物保育教育展示与生态景观化之友善休憩场域(1)市立动物园113年服务游客262万4,973人次,各类保育教育营队共计368梯次2万809人次参与;办理环教课程1,102梯次3万3,673人次参与。(2)市立动物园成功繁殖罗地岛蛇颈龟、石虎、穿山甲、南美小食蚁兽、马来貘、草原斑马等旗舰或珍贵稀有野生动物计36种152只。持续推动国际教育9保育合作,自日本引进小猫熊于113年加入配对繁殖计画;加入全球马来虎域外保育计画,于113年3月自法国菲林斯动物园引进马来虎2雌;另11月自新加坡动物园引入侏儒河马1雄。3.多元推广迎向大众,天文教育前进校园(1)市立天文馆113年服务入馆民众计115万6,493人次,4月年度特展“布雷克的黑洞之迷”,透过多媒体互动展示介绍黑洞,共计17万7,534人教育次参观。(2)持续将天文科学走入校园,针对高中及大专院校办理“校园天文快闪”活动,将专业天文观测仪器带入校园,提供师生实地观察太阳,113年至10所高中职及4所大专院校办理,共计1,709人次参与;针对国中、小推出“行动天文馆校园趴趴GO”活动,办理小小解说员培训及展览,共服务9所国小及4所国中,共培训316位小小解说员,计1万1,294位师生参观。(3)办理涵盖各年龄层与族群的天文推广活动,并配合春节、儿童月、端午节、七夕与中秋节等重要节庆,推出“龙来天文馆,好运龙吼你”、儿童月“等你来场黑洞大冒险”、端午节“粽星乐端午”、七夕音乐会、中秋赏月等,并针对亲子与祖孙推出“天文亲子营”、乐龄族群的“乐龄谈天”、“长青谈天”及原住民、新住民天文营等,让天文科学轻松融入全民生活。113年共办理711场次天文推广活动,共计9万1,424人次参与。4.透过多元阅读管道及空间氛围营造,共创台北书香环境(1)市立图书馆113年图书资料及电子书总借阅量1,643万2,559册(件),较去年同期成长2.54%;办理多元主题活动,搭配行动书车深入校园及社区,吸引读者认识并进一步善用图书馆资源,计19万1,780人次参与;“校园书箱享书香”计借出111份校园书箱,共6万9,429位师生参与。(2)重视亲子阅读与儿童发展需求,113年完成城中分馆儿童室空间改善工程,提供亲子共读及儿童尽情阅读、体验、探索及脑力激荡的友善空间。5.强化并落实亲职及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中心推动亲子沟通、3C教养新思维及情感教育研习,113年办理1,152场次8万6,946人次参与;针对多元文化族群家庭(原住民、新住民、身心障碍者),结合学校、政府与民间团体三方办理符合族群需求之亲职教育课程与活动,计办理92场次3,671人次参与。结合教育部亲职教育数位媒材,协助推广至全市公私立国民小学及幼儿园。10(2)除学校外,本市家庭教育中心亦扩展服务对象至职场,提高企业与政府单位员工对于家庭教育议题之敏感度,113年共计结合25间机关、企业单位办理,计有1,903人次参与,并利用假日或周间下班时段,办理婚姻教育推广课程,提升上班族参与率,113年共计办理104场次7,821人次参与。(3)113年特别邀请家庭教育专业人员撰写“其实我懂你的心-台北市家庭教育亲职妙方”电子书,以家庭教育中心服务的10个案例为例,针对现代社会常见的家庭问题,提供民众简易解方。二、已实施之创新作为(一)幸福学-改善待遇结构健全托育品质1.提升教保服务人员福利待遇:自113年起,保障本市教保服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厨工及职员)权益,比照军公教调薪4%,为幼教现场人员鼓舞打气。2.提高准公共幼儿园合作收费数额上限:113学年度起推动“台北版准公共幼儿园3.0”,提高合作签约数额上限自1万4,660元调增1,000元至1万5,660元,期能吸引更多优秀私立幼儿园加入准公共行列,藉以持续扩大平价教保服务供应量,113学年度共计有172园幼儿园加入准公共幼儿园行列。3.试办摄录影音上传至云端统一保存:为落实幼儿安全管理,保障教保服务相关人员权益及还原事件真相,自113年起试办公立幼儿园摄录影音上传至云端统一保存,已择选2所幼儿园先行试办,将持续搜集使用意见及鼓励幼儿园加入试办计画,藉以评估云端存管之可行性,以确保云端异地备份的完整性。(二)跨域学-K-12跨学层STEAM课程发展、多元实验及新科技教育1.率全国之先针对国小以上学龄层设立“台北市STEAM及新科技发展办公室”;针对幼儿探索与统整学习之特性,成立“台北市幼儿STEAM创思中心”。分学龄层统筹发展STEAM及新科技专题课程,并整合本市现有及产、官、学、研资源,促进各行政区STEAM及新科技教育均质发展及教师培训。2.本市中正区忠义国民小学自113年8月1日起转型为学校型态实验教育,为本市第一所公办蒙特梭利实验小学,并于113年8月16日正式开学。3.113年11月与美国在台协会、宾州大学、台湾大学合作“用AI学Python–适性化AI辅助程式学习计画”,整合国内外顶尖AI学习程式语言资源,串接台教育11北酷课云,提供本市公私立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程式语言的最佳生成式AI助手及国际级课程资源,计14所公私立高中,1,280位学生参与。(三)自主学-重视科技人文素养,培养良好自主学习习惯透过投入资源建置学习平台、充实设备、研发线上学习内容,改变教师教学节数模式,触发学校教育及学习概念的转变,奠定学生自主学习之基础。教育1.全台首创国小教学评量研究中心,于113年12月13日揭牌,让教学评量研究更加科学化与系统化,未来在学力检测中结合AI命题技术,提升检测的精准度与有效性,同时为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及教育品质。2.推动“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智慧教育先锋实施计画”,113年核定27所学校各补助金额10万至40万元,共计补助1,000万馀元,引导各学校结合线上教学平台、行动载具、大尺寸触控萤幕及各种创新教学软体,发展跨领域课程。3.订定“科技人文素养教育实施计画”,培养亲、师、生面对未来新兴科技与生活适应力专业素养,包括校长及教师增能研习、亲子性私密影像法治教育、资讯素养与伦理融入课程等计画,并编修“第5版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供学校运用,第1期为“元宇宙”,114年两个月出版一次,预计推出9期内容。(四)共融学-支持学校建构普特融合校园环境1.普特教师合作:积极推动融合教育,落实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ConventionontheRightsofPersonswithDisabilities,CRPD),保障身心障碍学童教育权利,广设467班资源班及137班巡辅班,提供特教生非隔离式的适性学习环境,逐步调降师生比、补充特教助理员及专业人员、普特共备课程社群及特教谘询服务,支持普通班教师与特教教师以团队模式实施课程教学与学生辅导。2.开发学生专业技能:在12所国中开办技艺教育班、10所高中职及特教学校开办12类服务群科、8所高中职开设8类科专业技能班,储备技能培养自我照顾能力,以期学生适应社会、自立生活,成为被平等、尊重对待的社会成员。3.建构无障碍环境:每年投入计约5,000万元精进校园各项无障碍设施(含无障碍电梯及平面设施)、1,500万元设置校园共融式游戏场等设施,以共同参与及通用设计理念建构无障碍的友善包容校园。(五)创新学-落实数位科技辅助学习,智慧教学辅助系统及平台再升级1.新世代学习教室:结合资讯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之学习空间,113年本市国小新世代学习空间补助8校计1,437万元;高国中部分补助8校施作跨域教室12、7校施作结合资讯设备之专科教室、2校施作强化实作专科教室,共计2,399万元。如打造XR空间,学生在校即可身历其境体验海洋生态。2.酷AI教学辅助系统六大新功能:113年11月发布6项新增及优化功能,导入GPT-4o提供更贴近现场教学需求的服务,包括“AI学习小帮手Neo”辅助课堂活动;“AI语音听力练习”、“市校班课程包”、“AI辅助手写批阅”及“AI生成对抗出题”支持自主学习及提升教师备课效能;“奖励机制”鼓励使教师善用数位科技活化教学。113年已办理248场研习,培训7,220位教师,并提供173个市本课程包让全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累计使用达21万5,579人次。3.引进独家英语学习数位资源:113年推出“CooC+影音串流学习平台”,提供超过4,742部学习影片,特别与“大家说英语”合作提供独家英语学习内容,让亲师生透过CooC+免登入观赏当日及前两日影音,使用台北市单一身份验证帐号登入的亲师生,更可畅享当月及过往半年的完整影音教材。(六)健康学-健全学生身心发展,推动优质校园午餐,首创国中小运动防护站1.持续补助国中小每周3次有机蔬菜及1次有机米,113年针对国小每月补助一次有机菇供应,约12万名学生受益,有机食材供应种类及次数为全国最高;率全国之先于113年6月全市公私立国小将友善饲养鸡蛋引入校园午餐,12月起推广至国中阶段(含完中),惠及近17万名学生,以每学期补助一次的方式,将健康饮食与永续发展结合,将动物保育与友善饲养的理念融入教育场域。2.113年首次订定台北市所属国民中小学设置运动防护站试办计画,国中小共8校聘任12位运动防护员。(七)实践学-培养学生跨域素养能力,健全技术人才培育管道1.首办AI世代新兴人才培育讲座:有别以往仅向国中学生宣导,113年9月针对家长及教师首度办理AI世代新兴人才培育讲座,结合新兴产业及科技大学说明人力需求及升学进路,让国中家长及教师了解技术型高中及科技大学目前已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征才重点,共计12场次537人次参与。2.首办产业新手村见学团:113年11月首度办理产业新手村见学团,针对国中亲师生设计一日体验游程,至产业基地及科技大学参访,以半导体、虚实整合技术、无线通讯及电动车见学团为主题,供国中亲师生产业体验及了解科技大学办学情形,4场次102人次参与。教育133.订定技职选手奖励:113年11月订定“台北市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技能暨技艺竞赛奖励实施计画”,奖励项目高达10项为全国最丰富,学生奖金额度最高120万元为全国最高,透过奖励机制,培养永续职涯能力,培育优秀技术人才。4.全国唯一技高长照人才奖助金:因应高龄社会来临,为鼓励学生就读照顾服务科及保障学生毕业就业机会,113年教育局与市立联合医院合作发布“台北市教育技术型高中长照人才培育奖助计画”,全国唯一针对技高照顾服务科的公费生,学杂费全额减免外,联医提供每学期6万元奖助金,每年至多20名,学生最多可请领3年36万元,毕业后至联医就业,联医亦提供在职进修机会,未来可朝个案管理师、医护或医疗器材相关产业发展,拓展多元发展可能性。5.首度办理航太科学体验营:113学年度寒假首度携手星宇航空及空军官校合作办理“航太科学体验营”,更提供机长、空服员、维修人员等服装给参与学员,实际体验机组人员工作,并透过动手制作水火箭了解飞机飞行原理及应用,提供30位名额,吸引近400名学生报名。(八)全球学-双语教育链结国际课程,开启学生的未来视野1.首办双语刊物:教育局为支持现场教师,提供多元的双语教学资源,特与国立政治大学合作,创办双语教育电子刊物“台北市双语通讯BilinguaNext”,提供专业的分享与建议,以每月出刊1次的方式,作为精进本市双语教育内涵的动力之一,于113年9月发行创刊号,迄今已发行5期,刊物并上传至教育局酷课云平台,提供本市教师双语教学参考使用。2.双语夏令营:教育局于113年7月31日至8月4日首度与社教机构合作,于儿童新乐园办理“暑期FUN乐园共游双语ABC”活动,约1,000人次参与,鼓励亲子体验双语活动,增加英语听说练习的机会。3.澳洲黄金海岸市校长国际参访团:台北市与黄金海岸市缔结姐妹市已42年,为持续深化双方教育合作关系,113年办理“台北市与姊妹市黄金海岸市校长团交流工作坊”,邀请黄金海岸市教育局10位中小学校长于12月初来访,促使两市校长能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建立更稳固且互惠的关系。4.国际保育合作交流:市立动物园积极参与国际保育组织,强化国际保育合作。113年建园110周年,以局处合作、生命教育、节庆融合、产业链结、环境绿能及动物引进六大主轴办理87场次活动,近6万8,000人次参与,以“立足台北、放眼国际”为核心,以国际合作基地、观光休憩重镇、净零永续园区为14愿景,国际保育趋势为主题,结合园庆主办2024年东南亚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SEAZA)年会,计30个国家逾300位国内外贵宾与会并欢庆园庆。(九)乐龄学-发展乐龄共学的永续学习环境1.提供多元便利之借书模式:市立图书馆自113年9月2日起,全面启动FastBook全自动借书站预约取书功能,市民利用“馆藏查询系统”预约图书,选定“全自动借书站”为取书点,就近享有“网路预约、指定捷运或火车站点取书”服务。至113年底,FastBook全自动借书站预约取书量计1万5,855册。2.推广乐龄友善数位学习:为缩短长者数位落差,推动手机或平板电脑应用等乐龄数位学习课程,113年本市社区大学计开设367门、乐龄学习中心办理474场次活动。另市立图书馆乐龄学习中心与资讯局合办“厝边数位好帮手”活动,提供长辈“手机一对一谘询服务”;另为提升长者科技应用及表达,办理“用广播Podcast说自己的故事”,已累积23集节目供民众收听。3.专为乐龄长者办理天文活动(1)办理“乐龄谈天”活动:专为乐龄民众服务的天文馆参观与体验活动,搭配天象、新知及时事、节庆等主题,于活动中提供天文新知、天象与相关主题DIY等内容,113年共办理6场次175人次参加。(2)办理“长青谈天”活动:派员至台北市老人日照、医疗与安养单位,向长者介绍天文常识与新知,搭配DIY课程,使长者于日常生活中轻松认识天文,113年共举办4场次,服务104人次。4.打造长者与师生友善的学习空间及交流场域:113年以滨江国小为试办学校,首度结合乐龄学习及亲师恳谈空间需求,进行乐龄学堂教室改造,提供长者移动式桌子、舒适座椅及易于阅读的照明设备,命名为“心滨乐聊心室”。(十)永续学-校园永续融入教育,推动水资源再利用1.自113年起推动校园树木碳汇教育,率先启动校园树木碳汇盘查种子教师培训,并发起北北基桃共同参与,达成培育本市公立高中职以下学校每校至少1名种子教师之目标,本市业于114年2月100%达成,目前公立学校种子教师共计高中职39校50名、国中58校88名、国小139校187人。2.自113学年度起推动本市公立国小低碳(含走路、搭乘脚踏车、电动汽机车、大众运输工具或共乘等)上学,以4至6年级为主要对象,并鼓励1至3年级参加。113年10至12月,1至6年级每月参与学生数逾6万人、减碳量达教育1580公吨以上。3.建构绿色校园:为推动低碳节能校园,教育局结合教育与课程,创新导入校舍筏基雨水再利用机制,回收并活化筏基储存之雨水,供厕所冲洗、植栽灌溉及环境清洁等用途,113年计7校办理。4.市立图书馆自113年12月5日起实施浮动馆藏机制,将读者归还且后续无其他读者预约之图书,留置归还馆典藏,无须运送回原典藏馆。至113年底已减教育少3,887箱图书处理量,节省逾15万元运送成本,打造永续及撙节之双赢政策。三、未来施政重点(一)提升幼儿教育品质,强化园所管理1.调降公幼及非营利幼儿园师生比,提升教育品质:透过增班、增置教保员及调整招生名额等,114学年度起公幼及非营利幼儿园全面达成师生比1:12目标;114学年度准公共幼儿园签约合作金额由1万5,660元提高至1万7,660元,远高于中央1万4,700元,减轻教保服务人员负担,吸引优质私幼加入平价教保服务;114年起将敬师礼金扩大发放至私立教保服务机构之教职员工。2.开发学前智慧校园服务,强化数位管理:规划建立“公立幼儿园校务行政系统”,针对家长需求与行政管理开发智慧校园服务,包含布告栏、电子联络簿、学生出缺席假单申请及查询、幼生基本资料管理及维护、亲师联系互动、体温量测纪录等,协助幼儿园数位转型,有助强化园所管理。3.完善摄录影像调阅制度及流程,扩大办理摄录影音上传至云端统一保存:本市订定完善的摄录影音调阅制度,并以消除教保服务相关人员及家长隐私疑虑两大原则修订,如摄录影音资料不公开、申请调阅影像资料,仅限因涉及疑似违法事件等。另将扩大推动幼儿园加入摄录影音上传云端统一保管试办计画,推动对象扩及各类型幼儿园。(二)双语教育链结国际教育1.为使双语教育链结国际,教育局建置“国际教育双语教育网站”整合资源与公告资讯,建置中、英、日、韩等多语页面,提供本市学校及国外学校认识本市双语教育及国际教育,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2.以新世代学习空间理念优化校园环境,以支持双语教学,促进双语听说之运用16。鼓励本市双语教育学校建置沈浸式学习情境,结合师资、课程、环境等软硬体设备及本市自编双语(数位)教材与学习平台,辅以智慧校园与学校特色,打造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快乐、永续、智能学习之双语教育学校。3.114年持续办理双语夏令营,预计与其他适合亲子共学之社教场馆合作,运用场馆活化双语情境或开发具区域特色之双语营队,提供学生双语应用情境。4.为深化国际教育之课程交流,114年试办“我的全球教室MyGlobalClassroom专案”,集结本市教师组成教材创发团队设计国际教案,邀请本市学校及日、泰、越、美、法及印尼等国际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线上共备、带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现成果,实践教师跨境共备及学生跨域学习。(三)发掘特教学生优势才能,结合资源导引适性发展为扩展高中资优师生跨领域学习力,规划114学年度开办“进阶预修课程”(AdvancedPlacementCourses,AP),鼓励学术性向资优学生选修AP课程并参加课程检定,提前接触大学学科知识,以弹性选课及全英语教学等课程结构,协助资优生预备学术实力,提升国际视野及国际移动力,培养具领导力之全球性人才。(四)提升特殊教育品质与量能本市集中式特教班已达成法定师生比,另为提高教学品质,规划114学年度增设国小29班、国中14班及高中5班,投入增班经费约1,400万元,分散式资源班将有86%国小、90%国中及94%高中达标,并于法定117学年度达成法定特教师生比。(五)优化学生学习环境1.为提升学生学习舒适度,持续推动课桌椅汰换,预计116年完成汰换国小11万5,000套桌椅,总经费约2亿1,000万元;另高国中自114年起,以3年期程完成汰换,预计每年汰换3万5,600套,经费计2亿1,000万元。2.持续整修国小普通教室及建置新世代学习空间,引导教学变革和自主学习,预计116年完成3,000间国小普通教室改善、每年新增建置8间新世代学习教室;高国中自114年起分3年全面推动普通教室置物空间改善,每年编列2亿元经费,并预估每年新增10-15间新世代学习教室。教育17(六)强化亲师生良善交流,提升学生心理健康1.启动亲师生沟通全新管道:延续113年起于国中小设置亲师交流空间,国中已有12校参与,预计114年8月再完成14所国中亲师交流空间建置,并持续办理国小“亲师交流ing计画”,期参与教师与班级家长彼此交换教育理念、班级经营作法、对孩子个性的了解及亲师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与成长。2.推动国小校园医疗资源入校服务:为增进本市国小辅导量能,114年持续办理教育校园医疗资源入校服务计画,连结医疗及心理谘商资源入校提供校园师生谘询服务,并提升补助每校经费至5万元。3.落实生命教育于生活中:114年结合动物保护处及动物园规划办理暑期夏令营活动、动保处毛孩学园影片观赏及系列动保巡回讲座。另亦持续透过情绪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辅以身心调适假协助学生调适,并提供校园医疗入校服务,以外部专业资源协助学生改善身心状况。(七)开展技职教育新世代1.成立台北市无人机教育中心:于114年3月成立,发展电机、资讯及机械等跨域创新课程,与民航局合作宣导并取得技术支持与法规指导,提升无人机教育中心专业性、安全性及合法性。另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开设产学合作课程、提供学生深入国内外业界实习的机会,为未来相关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推动各校发展自动化和智慧化产业相关课程:114年规划设立电动车技术人才培育中心、自动化机械手臂技术教学中心等,期望培养先进机械技术人才。改善实习工场教学环境设备并结合产业资源,逐步建置智慧化实习工场。3.办理实体本市高中职升学进路博览会:于114年3月实体办理台北市高中职升学进路博览会,邀集高中职、科技大学及企业摆摊、操作体验和演讲,让家长及学生充分了解未来升学管道。(八)引领学校减碳、创绿、增汇,逐步推动校园净零新生活1.依据本市净零排放管理自治条例,113年12月公布114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净零排放实施计画”,以温室气体减量、气候变迁调适、永续环境管理、零碳生活促进四大面向,引领学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应变与复原韧性。2.在“温室气体减量”方面,持续推动“一起来‘碳’究”游学体验及研发碳汇、能源教育、循环经济等模组课程,推广各级学校融入领域、校本课程或学校活动,带领本市师生了解气候变迁、减碳、调适、碳汇等相关知能。183.在“气候变迁调适”和“永续环境管理”方面,114年全面启动全市公立高中职以下学校校园5万馀棵树碳汇量盘查,并结合中华电信志工入校协助,于至少30所公立学校推动校园碳盘查增能教育及净零新生活运动。4.在“零碳生活促进”方面,持续推动本市公立国小低碳上学,预定114学年度扩大推广至本市公立国中及高中职,于114年补助经费鼓励班级、亲子以绿运输体验本市优质户外环境教育路线,配合交通局广邀各校以统一编号加入悠游付减碳存折,号召教职员工及学校志工等加入累积日常减碳量的行列。(九)推动高龄校舍改建工程,打造智慧永续校园新风貌1.打造智慧绿能安全优质的校园环境:推动高龄校舍新、改建计画,预计114年完成校舍拆除改建工程5案,115年完成新建综合教学大楼工程1案,116年后持续推动新改建工程22案;114年更新16校运动场及跑道,115至116年更新20校;114年建置7校风雨操场,115至116年建置9校;114年144校汰换冷气1,614台并连接能源管理系统(EMS),115至116年汰换冷气6,525台。2.游泳池学校泳池资源盘点计画:面对泳池老化问题,114年编列相关经费委托台北市立大学协助盘整本市学校128座泳池设施设备状态,整合游泳池资源,协助泳池修整建,强化游泳教学成效,提升检测通过率,进而达到资源共享与效益最大化之目标。(十)建构STEAM及新科技教育发展脉络,推动国中小三语课程计画1.推动STEAM学校认证计画:配合STEAM课程地图及种子教师培训,促进学校发展校本STEAM课程,聚焦行政、教学、学生学习面向为检核目标,通过检核后认证为“STEAM学校”预计补助每校160万元,另有“STEAM预备学校”,预计补助每校30万元,培养具备跨域知识及科技应用能力的未来人才。2.补助学校发展课程并推动国际交流:延续“智慧教育先锋计画”,引导各校发展科技融入、跨域思考、创新应用及专题学习等课程,研议补助各校发展STEAM及新科技教育课程设备,配合“AI教育节”进行成果发表并提供参展学生参展证书,完备学生学习历程。114年“STEAM及新科技教育学生国际参访见学团”预计遴选16名学生至美国加州,结合SDGs专题进行国际交流。3.修订本市资讯课程教学纲要:本市订有市本资讯课程教学纲要,衔接高国中小教育19三学层资讯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因应AI资讯科技浪潮,114年规划修订现行课程教学纲要,纳入AI认知、新兴科技领域人文素养关怀、生成式AI及AI应用等新兴议题,协助学校规划课程及学习内容,强化学生运算思维、程式语言及应用能力。4.推动国中小三语课程计画:113学年度试办三语课程实验计画,为学生打造中文、英文及程式语言学习最佳环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科技工具,跨域思维应教育对生活情境问题。未来扩大至20所国小及20所国中试办,培养学生以中英文创作Scratch动画等,展现知识迁移、创意发想及解决问题之能力。5.打造高效透明智慧校园:本市以数据治理为目标建置教育大数据资料库(DataLake),113学年度搜集各类校园数据,建置数据仪表板提高资讯透明度,协助学校即时掌握与管理。114学年度规划将数据因子定义,以数据治理概念管理并分析数据,未来规划再导入AI,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流程,为亲师生带来更高效透明的智慧校园。(十一)推动高龄友善之乐龄学习及市民休憩场域1.天文馆结合资源推广乐龄学习:与其他乐龄、社教单位合办乐龄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加入AI应用,引导长者使用科技认识星象天文知识;开办乐龄天文研习,提供长者终身学习管道。运用资讯技术提升展示教育及服务效能。2.持续推动乐龄数位学习并提升男性长者参与度:为符应高龄者终身学习需求,促进乐龄长者数位赋能,持续推动乐龄数位学习课程,114年预计推动500场次,另为提升男性参与终身学习,鼓励开设吸引男性长者参与的课程。3.持续优化创新乐龄学习场域:以滨江国小乐龄学堂空间改造工程为典范,本市乐龄学堂教室改造计画未来将结合国中小亲师交流空间,逐步推展至各校乐龄学习场域,营造高龄友善环境及良好亲师互动关系。4.乐龄课程结合市图资源提升长者参与度:为提升乐龄学员出席率、课程参与意愿,结合市立图书馆阅读存折系统,采集点兑奖方式,增加学员成就感及鼓励自主规划学习历程。5.市立图书馆新总馆以旗舰级图书总馆为目标,导入兼具便利及创新等智慧化服务,营造人性化的友善图书馆环境,成为学习、体验与创新平台。6.市立动物园已于113年5月与民间机构签订投资契约,引入民间的灵活、创意、效率及市场敏感度参与公共建设服务,力求将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与实践里山倡议融入休憩活动中,促进文山地区发展生物多样性保育教育、生态疗愈、20休闲与娱乐等积极功能,型塑文山门户枢纽,带动地区发展。(十二)支持学校体育发展,打造标竿学校并落实四级培训机制1.整合台北市立大学体育教育资源,带动本市运动发展,棒球部分引进运动科学系统及训练机器,协助选手训练,打造指标型高中;另透过社团、群组交流等活动广植运动人口基数,积极推广基层运动。2.成立运动防护站:114至116年将逐年补足国中小体育班设置运动防护站,提供选手运动伤害防护及管理,提升竞技绩效。3.落实各运动种类四级培训机制,并加强辅导考核:为呼应体育运动政策白皮书提及落实国小、国中、高中至大专院校之四级培训机制,系统性盘整本市体育班运动种类分布、四级衔续情形及运作绩效、专任运动教练绩效与配置及国小专长教师等专业人力,据此加强体育班及专任运动教练辅导考核,完善本市运动选手人才培育,提升本市运动选手国际竞争力。(十三)重视学生营养均衡健康,照顾经济弱势学生1.推动生生喝鲜乳,补充学童钙质摄取:延续农业部“推动学校午餐国产可溯源乳品专案实施计画”,赓续办理“生生喝鲜乳”专案,并扩大实施对象,纳入私立国小及幼儿园学童,估计有18.4万名学童获益。预计自114年4月起,台北市公私立国小及幼儿园学童皆可持数位学生证或幼儿数位卡证至指定通路商进行兑换,学期期间每周皆可兑换1瓶乳品或豆浆。2.提升经济弱势学生未来竞争力:114年2月起,除原有国小清寒学生早餐补助之外,扩大至国高中职,提供清寒学生营养均衡、卫生安全之早餐,全面照顾清寒学生,提升经济弱势学生体力及学习能力、促进健康并储备未来竞争力。预计补助高中职以下学生2,100人,经费2,400万元。3.亲师生共同推动“友善饲养鸡蛋、有机菇”认证食材:重视学生营养健康,关注食材来源与环境影响,推动友善饲养与动物保育概念。114年2月办理“友鸡.菇一起来”食材推广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友善饲养鸡蛋、有机菇料理,从菜单设计、食材成本计算及烹调技巧展现,将有机环保理念向下扎根,让学校与市民认同并选择对环境和动物友善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