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记文后
作者:华夏 明末清初
本作品收录于《过宜言/06
  • 致知格物一并在诚意章内,然却即以诚意为致知格物则不可。大学存其目于经,而括其意略其迹于诚意章内,使人深思自得,恍然省悟于有在无在闲,此微旨也。时文皆未窥此。致知在一句。
  • 上老老三句即治国章孝者事君三句及兴仁兴让意,只言国与天下有同心耳。但人有此心,便当推此心与天下同之,使均齐方正,全在絜矩之道一句。或问说极明尽,上截吃力讲不得,吃力讲则末句不活跃。只三叠递过,却在末句絜矩处痛发,将天下国家合并一串。盖上章孝弟慈专以己树极而人化为言,此章又申言之以见人心之所同而不能自已者如此。君子不惟有以化之,而又以曲处之,使各遂其愿欲也。此艾千子先生之解也。不宜将同然之心套语呆讲。三句矩字是现成借用语,不是譬喻。此絜矩句还未痛透发挥,即就上三句略想大意,以下文当覆解。杨维节先生文只点一句确然不易,此任闲长之说也。但先辈文以民做国人换国人,即维节先生上字换天子字。平天下章。
  • 孝弟为仁之本,不可形肖。特举不仁者以反证之,则孝弟而必无不仁之事,是孝弟为仁之本也。故本立道生,不必他证。能止不仁,则道生矣。冯开之先生全章作如此。君子务本节
  • 艾千子曰:“礼本是和,则用字何故?贵字何故?”杨贞复君非不尊也,臣非不卑也,实天之制,奚强焉?既无所强,足以为君臣矣,犹且为之都俞以接之,甚者为之赓歌燕享以宣鬯之,何其和也?等语看题最合。又云:作文只宜讲大意,使题境宛然可想。若和字层层叠出,不独拖泥带水,且俗气满纸矣。诵习既久,未有知其非者。礼之用二句。此题在境遇上验仁,遂言终食无违,仍是去处富贵贫贱矣。注云:存养之功密,然后取舍之分明。是食二字比富贵贫贱四字,从大说到小,在功夫在玩上下文煞当重。君子无终食一句。
  • 此章记圣贤之志,都要后人读其语言,想其胸次,不得拘拘在题目。结局是题,决当顺做。颜渊曰三字,政是其言志处,不可放空,又要像中一节才好。愿无伐善节。
  • 克己就不能为仁,复礼处有一段加饬功夫,此儒释分门处。一日乃不远之复,是夫子洞识颜回性情,庶特地导迪之意。归犹与也,即归其有极而天下知所趋向也。若许其为,讲到以礼与人相逊处,觉浮而不当。克己复礼一句。赋此题毕,反复观看,觉与性理不协,因取大全读之,乃知朱子之言为定本也。朱子曰:此与志道据德章不同,彼就德性上说,此就工夫上说,只是游艺一脚意思耳。又云:志道三句上字以用工言,此三句上一字以成功言。又云:兴诗立礼成乐,不是说用功次第,乃是得效次第。兴于诗全章。
  • 语云:仁体事而无不在。又云:与仲弓论仁章参看,合恭敬忠才完一仁,论工夫不论自然。通篇只此数句中肯。居处恭三句。朱子曰:君子之于礼乐也,讲明不置,则存之熟;是非不谬,则守之正。存之熟则内有以养其庄敬和乐之实,守之正则外有以善其威仪节奏之文。与夫道人善而悦慕勉强之意,新多贤友而直谅多闻之士集。乐是三者而不已,虽欲不收其放心以进于善,不可得矣。其为益岂不大哉?益者增其所未能,损者坏其所本有。乐节礼乐三句。大全云:实字对名字说,去其有可尔汝之行,是充无受尔汝之实也。推所不受而达之所受,而无所渗漏,然后满其量,无适而非义矣。充字有察识在此,深足发人深省。人能充无一节。上是存天理之本然,此节隐微正几之动处,不得汎在境地上讲玩。莫乎口气,亦不可倒为隐微挑显见,当顺为显见挑隐微才是。莫见乎隐二句。通篇贯彻得道不远人四字,起股每提人字,后股句句体贴得慥慥一段语意,绝无旁溢处。所求乎臣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