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志卷六十四

  职官略一

  ○职官略一

  官制一

  △官制一

  (臣)等谨按稽古帝王建国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自云龙水火五雉五鸠其风尚矣唐虞惟百夏商官倍至于成周三百六十之名班班可考秦汉以后迄于元明代有增损备见前志我朝制度典章炳焉大备国初创建八旗设八大臣为固山额真有事与诸贝勒偕坐会议又有五大臣十六大臣凡料理国政出兵驻防各举其治至太宗文皇帝天聪五年设六部每部命一贝勒主之各有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员以满洲蒙古汉人兼授十年三月设内国史秘书宏文三院掌编纂撰拟之事其都察院理藩院议政大臣蒙古汉军八旗官员亦次第分置内外文武纲举目张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统一方夏内官自阁部以至庶司外官藩臬守令提镇将弁虽略仿明制而满汉并用大小相维创制显庸超轶前代列圣相承凡所以综核名实澄叙官方者至周且备我皇上功成治定条理精详官制间有更定皆因时以制宜至于神武布昭德威远播伊犁回部诸地二万里而遥尽归版宇命大臣前往办事建立各官复因其旧号存伯克等名目棋布星罗无殊内地是以心膂股肱之任歌喜起于朝端翼为明听之风凛敬其于夙夜声教所及罔不率俾臂指相维无远弗届严肃整齐三代盛时尚难媲美又启秦汉后所能比拟于万一也哉按郑志原略溯前古三代秦汉以来设官之制俱以唐六典为准故卷首别载大纲分类各有总叙而续通志则各为一编盖以一代有一代之规模名目递更不相沿袭变而通焉以各存其规制我国家设官分职因革咸宜自无庸更袭六典之旧勉强以求其合今谨依大清会典序次辑职官略八卷其禄秩官品各门亦附于卷末焉   宗人府   宗令宗正宗人 【 宗另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顺治九年置掌 皇族之署籍以时修辑   玉牒辨昭穆序爵禄均其惠养而布之教令凡亲疏之属胥受治焉初制宗令以亲王郡王统理宗正以贝勒贝子兼摄宗人以镇国辅国公及将军兼摄后择贤任使不复以封爵为限】   府丞 【 汉人一人顺治九年置掌校理汉文册籍初制有觉罗启心郎二员汉军启心郎二员与府丞均为正官康熙十二年裁启心郎惟设府丞一员】   左右司 【 理事官宗室各二人副理事官宗事各二人主事宗室各二人分掌左右翼觉罗之籍并书其子女适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以备   玉牒记载凡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贫幼优恤婚丧之事时为稽核综理焉初设郎中六员员外郎四员主事四员康熙十二年始分隶左右两司三十八年两司各裁郎中一员雍正二年改郎中为理事官改员外郎为副理事官惟主事仍旧名初制皆以觉罗为之后以觉罗满洲参用雍正二年定以宗室满洲参用乾隆二十九年准府丞储麟趾奏定理事官以下笔帖式以上悉以宗室为之】   经历 【 宗室二人顺治九年置掌出纳文书】   堂主事 【 宗室二人汉人二人宗室主事顺治九年置掌奏疏稿案汉主事雍正元年增置掌汉文册籍】   笔帖式 【 宗室二十四人顺治九年置掌翻译文书】   师傅保加衔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 俱为文武大臣加衔及赠衔无专职】   内阁   大学士 【 满汉各二人均由   特简赞理机务表率百僚补授后请   旨兼殿阁及六部尚书衔殿阁名凡六曰 保和殿 文华殿 武英殿 体仁阁 文渊阁 东阁旧制殿名四阁名二乾隆十三年省 中和殿街增入 体仁阁衔为殿阁名各三 国初置文馆天聪十年改为三院曰内国史院曰内秘书院曰内宏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分其事为职掌内国史院掌记注  诏令编纂书史及拟撰表章之属内秘书院掌撰外国往来书状及   敕谕祭文之属内宏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劝讲   御前侍讲 皇子并教诸亲王及德行制度之属顺治元年增设学士二年定为正二品衙门以翰林官分隶内三院称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宏文院增设侍读学士侍读等官九年设典籍十五年改内三院为内阁其大孚士俱改殿阁衔仍分设翰林院十六年裁学士侍读学士等官十八年复改内阁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裁翰林院康熙九年仍改为内阁另设翰林院如旧制十年仍补授学士以下等官满汉大学士顺治元年设六员不备官康熙闲率用四员雍正年以来多用至六员乾隆十三年定制满汉各二员】   尚书协办大学士 【 满汉各一人以六部尚书  简充雍正间初置与大学士同釐阁务自后定制满汉或一员或二员因人酌派】   学士 【 兼礼部侍郎衔满六入汉四人掌敷奏本章传宣  纶悖初制置满学士三员满军三员自顺治元年以后增减不一康熙九年定满学士二员十年增四员又定汉军二员汉人二员十二年以汉军并于汉缺共四员俱兼礼部侍郎衔】   侍读学士 【 满四人蒙古二人汉二人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顺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卿衔后停兼衔】   侍读 【 满十人蒙古汉军汉人各二人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顺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少卿衔寻停兼衔】   典籍 【 满洲汉军汉人各二人掌收贮图籍出纳文移内阁为典掌  丝纶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给印以钤往来文牒顺治九年置】   中书 【 满七十人蒙古十有六人汉军八人汉人三十人贴写中书满四十人蒙古六人掌撰拟纪载翻译缮书之事】   (臣)等谨按汉人中书自康熙初定制专以进士举人注授闲以散馆庶吉士及进士朝考入选者为之我皇上銮辂时巡诸生有献赋行在者每蒙召试拔其尤以充是职登用之途视前代益为华选矣   中书科中书舍人 【 满二人汉四人掌书写  诰敕】   (臣)等谨按内阁自侍读学士以下办理本章分为五所曰满本房专司缮写清字校正清文曰汉本房专司翻译清潀文曰蒙古本房专司翻译外藩章奏及缮写颁行西番属国诏敕曰满票签处曰汉票签处专司缮写清汉票签记载谕旨及撰文之事又有稽察房稽察各部院迟延事件月终汇奏大学士酌委侍读学士侍读中书兼司之又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雍正八年置以满汉大学士各部院堂官兼领其文移钤以典籍印以上各处虽非设有专官而职所存均关纶扉典则谨附识   翰林院   掌院学士 【 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制诰文史以备  天子顾问其属待诏满洲汉人各二人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孔目满洲汉人   各一人笔帖式满洲四十人汉军四人】   侍读侍讲学士 【 满洲各二人汉人各三人 南书房侍直 上书房教读自讲读学士以下皆预选派其直省主考提督学政亦预焉】   侍读侍讲 【 满洲各二人汉人各三人侍读   以下掌撰述编辑儤直 经幄】   修撰编修检讨 【 无定额修撰状元授职编修  二甲授职检讨三甲授职】   庶吉士 【 无定额读书教习庶常馆以满汉大臣各一人充教习选讲读以下官分司训课名小教习】   (臣)等谨按翰林初隶内三院顺治元年设掌院学士本正五品以兼礼部侍郎衔者为正三品康熙二十八年以大学士兼管掌院事其后遂有以大学士尚书侍郎兼摄者初设汉掌院学士一人汉讲读学士各一人后仍并入内三院十五年复设如元年制增满掌院学士一人汉讲读学士各一人汉讲读各一人康熙九年增设满汉讲读学士各三人讲读各三人乾隆五十年裁满讲读学士各一人满讲读各一人   经筵讲官 【 满汉各八人以大臣兼充恭还 经筵掌院按期奏请撰拟讲章进呈届期请旨简派满汉各二人进讲】   日讲起居注官 【 不专设翰詹官以原衔充之记注官满洲八人汉人十二人主事满洲二人汉人一人笔帖式十六人凡遇  御门听政朝会宴飨大祭祀大典礼及常朝以满汉 日讲官各二人近前侍班凡  纶音敷奏逐一记注自顺治十四年始设 日讲官康熙九年置 起居注馆于 太和门西廊设满汉记注官俱以 日讲官兼摄康熙五十七年裁雍正元年复设乾隆元年定满汉员额如今制凡记注官均兼 日讲系衔】   (臣)等谨按儒学之臣以文章主撰述以笔札司纪载出入承明最称华选其读讲学士以下及詹事诸臣屡蒙御试亲定甲乙又定五年轮班引见之例造就裁成恩意优渥玉堂盛轨洵乎振古为昭矣   文渊阁阁职   领阁事 【 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总领秘书典司 册府乾隆四十一年  诏置阁职掌所贮四库全书授领阁事以大学士掌院学士兼充直阁事以下咸定额有差】   提举阁事 【 一人以内务府大臣兼充掌率内务府官属以综理阁事】   直阁事 【 六人以科甲出身之满洲汉人内阁学士内班出身之满洲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汉人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等官兼充掌典司釐辑之事以时与校理检阅轮直凡春秋嚗书则董率而经理之】   校理 【 十有六人以内班出身之洲庶子以下汉人庶子以下翰詹官员及科甲出身之内阁侍读等官兼充分掌注册点验之事】   检阅 【 八人以由科甲出身之内阁中书兼充掌排次清釐之事】   内务府司员 【 办理阁事内务府司员四人笔帖式四人掌一切数发启闭扫除之事】   (臣)等谨按国朝定制大学士以文渊阁系衔而阁制未建乾隆三十七年特诏直省守吏购访海内遗书以广石渠藏弆爰敕馆臣排校缮录汇为四库全书凡三万六千册而赢命于文华殿后鼎建文渊阁以贮之四十一年诏仿麟台故事所载刱置昅职以资典守兰台东观益昭美备又于圆明园置文源阁避暑山庄置文津阁盛京建文溯阁分部珍藏而全书中采撷精详别为荟要万二千册于御花园之摛藻堂圆明园之含经堂各贮一部以便省览复命续缮三部贮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特发帑金募工抄录俾江浙士子得以快读秘书观摩誊写教思广被艺苑欢腾文治之隆洵乎振古为昭矣谨因阁职而备载于此   詹事府   詹事 【 满洲汉人各一人汉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街掌坊局之政事凡遇有会议朝审诸大政偕九卿科道参预焉其属主簿二人笔帖式六人】   少詹事 【 满洲汉人各一人汉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街】   左春坊左庶子左中允左赞善 【 满洲各一人汉人各一人与右春坊各官掌记注纂修之事分兼翰林读讲编检衔】   右春坊右庶子右中允右赞善 【 满洲各一人汉人各一人】   司经局洗马 【 满洲汉人各一人汉洗马兼翰林修撰衔掌经籍典制图书刊辑收藏之事所属正字一人】   (臣)等谨按詹事府顺治元年设少詹事一人其年十一月省归内三院九年四月复设詹事以下等官又有满洲左右谕德乾隆十三年裁左右春坊初设左右谕德亦先后裁省又按詹事之名始于秦汉迄于有明大率为东宫官属我国家万年垂统睿虑深长家法相承不事建储皇子皆在尚书房读书选翰林官分侍讲读日有程课特命大臣为总师傅以综领其事凡詹事坊局之旧称宫僚者特留以备词臣迁转之阶法度周详超轶前古皇上典谟垂示宸论屡颁良法昭垂洵万世不易之隆轨也

  吏部   户部

  ·吏部

  尚书 【 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中外文职铨叙勋阶黜陟之政釐饬官常以赞邦治 国朝自天聪五年始设六部每部一贝勒主之六部置承政参政与启心郎顺治元年停贝勒总理例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五年定满汉尚书各一人七年增设满洲尚书一人八年仍令亲王郡王兼摄部务九年停十年复裁满洲尚书一人十五年裁启心郎雍正元年以来常以大学士兼理部务与尚书率其属以叙正群吏焉】   左右侍郎 【 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五年定额掌佐理铨衡以贰尚书汉名侍郎初制兼翰林院学士衔其非翰林出身者不兼寻罢兼衔】   文选司 【 郎中满洲三人蒙古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二人主事满洲一人汉人二人掌班秩迁除均平铨法崇德三年六部设理事官副理事官顺治元年改理事官惟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各司员额初制裁增不一后定设如今制汉缺郎中员外郎主事皆以由甲科出身者注授礼部同】   考功司 【 郎中满洲三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一人汉人二人掌论劾考察旌别功过】   稽勋司 【 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更名改籍终养服制兼稽在京文员俸廪】   验封司 【 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蒙古汉人各一人掌  封赠袭荫土司嗣职】   堂主事 【 满洲四人汉军一人掌文案者满洲二人掌章奏者满洲二人汉军一人】   司务厅司务 【 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出纳文书稽察胥吏】   笔帖式 【 满洲五十七人蒙古四人汉军十二人掌翻译清汉章奏文籍】   (臣)等谨按本朝诸司衙门各置满洲蒙古汉军笔帖式以翻译清汉章奏文牍盖即金元女直令史译史蒙古笔且齐之职而其原实沿历代令史遗制特是唐宋用人颇轻而今笔帖式登用之广迁擢之优固非前代仅称杂流者所可比也

  ·户部

  尚书 【 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天下土田户口财谷之政平准出纳以均邦赋】   左右侍郎 【 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元年定掌审计国用以贰尚书满汉右侍郎兼管理钱法堂事务】   十四司 【 山东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山西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蒙古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河南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江南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江西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福建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蒙古汉人各一人浙江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湖广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陕西司郎中满洲蒙古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四川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广东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广西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四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云南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贵州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各掌其分省及兼领之事】   堂主事 【 满洲四人汉军二人直南档房者满洲二人掌八旗编审直北档房者满洲二人汉军二人掌酌拨饷银校勘奏章俱顺治元年定额】   司务厅司务 【 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元年定额】   笔帖式 【 满洲百人蒙古四人汉军十有六人】   (臣)等谨按户部自十四司外其别领者有三曰井田科掌核八旗土田内府庄户凡入官房宅地亩及岁租敛给之数悉以咨之雍正十二年置曰俸饷处掌核八旗官兵俸饷库银丁册视所由牒请画一而给受之曰现审处掌至八旗户口田房之讼会刑部以听其成皆铸给关防乾隆十三年置堂官遴司属分治其政令无定员   盛京户部 【 满侍郎一人经会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粮储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农田司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银库掌关防监督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司库二人仓监督正副各一人管屯田六品官二人堂主事二人笔帖式式二十一人】   (臣)等谨按续通志职官略载明官制南京各部附于在京各部之中今依其例以盛京五部堂司诸员依次编入雍正间有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乾隆八年定五部司官仍专用旗员   内仓监督 【 满洲二人内仓本明内官监仓顺治十年改今名专隶本部以供 内府奉祭祀待外藩属国朝贡之饔饩教习官役之廪栗牧马支豆咸贮焉监督应时而给之初属之广西司满汉司官康熙三十二年定于应除小差之满洲蒙古汉军年久司官内次除一人管理雍正元年改定于本部满洲司官内委用二年而代】   三库 【 管理三库大臣无定员于大臣内  简用掌综理三库之政令稽其财用出入之数月有要岁有会皆核寔以  闻雍正元年始置特铸管理三库银印以授之银库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司库一人大使二人皆满洲员额掌银货解纳收古之政令凡直省田赋及关市盐茶诸税课咸入焉岁有常数部核数无阙迺移库准部定权衡受之如启椟验封有作弊及数不寔者论婽疋库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司库二人大使一人皆满洲员额掌币物收支之政多凡岁用缣帛纱谷咸入焉由织造官市丝民间织染输部部移库受之所需财用皆给公帑具册达部以待稽核有造作不如法者论颜料库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司库二人大使一人皆满洲员额掌杂物收支之政令凡器用所需百物之良若铜锡铅铁丹青赭绿香楮茶蜡支属咸入焉直省有司各以其土产岁支正赋市自民间大者疏  闻下部小者以册达部核其数移库受之择采不精良者论三库堂主事一人满洲员额掌三库文案凡财贿之受藏于库及取用于库者皆书其数岁终迺执其总会三库群吏之籍而参考之以待奏销初顺治元年止设后库置满洲郎中四人员外郎二人司库六人十三年分建三库置理事官二人以总其事增司库二人康熙二十五年定制三库各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司库二人雍正二年三库各增员外郎一人置大使各一人省银库司库一人乾隆三年增银库大使一人凡郎中员外郎阙各部院于所属诸司遴选贤能者迭部引  见补用三年更选以代司库大使亦如之雍正二年置三库笔帖式十有五人库使二十有六人皆满洲员额分隶三库各佐其长以行遣文书稽考出纳笔帖式初置十人顺治十二年增置二人康熙二十五年定置二十四人雍正二年省九人库使初置三十二人雍正二年增颜料库一人省银库六人段疋库一人】   (臣)等谨按三库即唐宋之太府左右藏库而特简大臣综理近于唐之度之使宋之三司使而月有要岁有会立法更为详备云   钱法堂 【 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宝泉局岁铸钱六十一卯遇闰则加铸四卯局之政令以部之右侍郎掌之初止汉入右侍郎一人康熙十八年令满洲右侍郎一人公同督理十九年以给事中御史稽察钱局雍正二年停遣乾隆二十六年户部钱法堂置掌稿司官满洲汉人各一人于各司属中选委宝泉局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大使满洲五人掌铸造缗钱收纳铜课以裕 国储以利民用其监督俱无专员由六部满汉司官遴选保举引  见简用二年而代】   各省钱局监铸官 【 十有八人凡天下鼓铸缗钱者十有四省新疆则开𬬻伊犁如各省之制皆随其地之宜作之泉布以交易流通前民利用以布政使等总其成而受法式于户部各置兼铸官以判局事直隶宝直局一人以保定府同知充山西宝晋局一人陕西宝陕局一人江苏宝苏局二人俱以佐贰官选充浙江宝浙局二人以同知通判选充福建宝福局一人亦以佐贰官选充江西宝昌局一人以南昌府同知充湖南宝南局一人以长沙府同知充湖北宝武局一人以武昌府同知充广东宝广局一人四川宝川局一人俱以同知通判选充广西宝桂局一人布政使于所属官内任便选充云南宝云局一人以云南府知府充云南东川局一人以东川府知府充贵州宝黔局一人以贵阳府知府贵筑县知县或通判县丞选充伊犁宝伊局一人以伊犁同知充】   总督仓场 【 右侍郎满汉各一人掌总稽岁漕之入以均廪禄以储军饷凡南北漕艘京通仓庾悉隶焉顺治元年初设汉仓场侍郎一人九年设满洲汉军仓场侍郎各一人寻裁汉军员额康熙八年复裁汉人员额止设满洲侍郎一人八年定制设满洲汉人侍郎各一人又有总理满洲侍郎一人顺治四年置与总漕同理漕务八年裁十二年复置十八年仍裁】   坐粮厅 【 满洲汉人各一人以各部郎中员外郎抡选  简充二年而代掌北河浚浅修筑堤岸闸坝催趱漕艘抵坝回空督令经纪车户转运输仓兼司通济库银出纳及抽收通州税课之事所属通济库大使一人通流庆丰闸官各一人顺治元年通州坐粮厅止差户部汉人司官一人康熙二年添差户部满洲司官一人二十六年定制依各阙差例以各部院官员通行差遣初制给事中御史亦得选充乾隆四十九年停止又初制有坐粮厅笔帖式一人寻省】   各仓监督 【 大通桥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以各仓监督抡选调充凡石坝运到漕白二粮抽验斛面督催车户分运京仓及随粮松板支收之事皆属焉初差户部汉人司官一人康熙二年改设满洲汉人各一人寻省四十七年以通州大通桥会清河相隔甚远事难兼办仍设满洲汉人监督各一人管理京通各仓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在京仓十有三曰禄米仓曰南新仓曰旧太仓曰海运仓曰北新仓曰富新仓曰兴平仓曰太平仓曰本裕仓曰万安仓曰储济仓曰裕丰仓曰丰益仓凡八旗五营兵食官军牧马豆贮焉通州仓二曰西仓曰中仓凡王公百官俸廪米贮焉惟丰益仓自内务府遣官主之其十四仓监督以内阁中书部院监寺属官抡选引  见注其名于籍有阙员则户部掣签以授三年而代掌漕白二粮交纳上仓及收贮支收之事初制差户部满洲汉人司官管理诸仓或一人或二人增损不一康熙五十年始定每仓置满洲汉人监督二人五十七年令九卿各举其属以待  简用雍正元年选部曹之候补者充其任二年置副监督以预监督选者于应代先一年为之称职则如期交替不及者罢免四年复以满洲各部院笔帖式及汉人之候补道府同知知州者抡选充补勤职者擢用之寻改定如今制又各仓原设笔帖式一人后俱省】   笔帖式 【 满洲四人顺治元年置掌受遣文书之事】   (臣)等谨按现行定制稽察仓储京仓以都统副督统通仓以通永道通州副将专司其事若仓有渗漏米有盗窃者移仓场治之满汉御史则每仓岁差一人通稽一岁内收漕发米釐剔弊端以重 天庾储备盖即唐监仓明巡仓之职而立法周详视前代益昭严慎矣

  皇朝通志卷六十四

  ●皇朝通志卷六十五

  职官略二

  ○职官略二

  官制二

  △官制二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理藩院   都察院

  ·礼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吉嘉军宾凶之秩序学校贡举之法以赞邦礼】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元年定掌祇若彝典以贰尚书汉人左右侍郎初制俱兼翰林学士衔其非翰林出身者不兼寻罢兼衔】   仪制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嘉礼军礼凡 朝廷典礼具上其仪而辨其名数以颁式于诸司三岁大比天下士掌其名籍焉】   祠祭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吉礼凶礼大祀中祀群祀以岁时辨其序事与其用等以诏执事者而扬其职丧祭之式救恤之礼皆■〈目氏〉其数而为之制天下术数医卜僧道则司其禁令焉】   主客司【郎中满洲一人蒙古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宾礼凡四夷朝贡之仪馆饩赐予之数高下等封册之命悉隶焉】   精膳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主事满洲一人蒙古汉人各一人掌五礼燕飨之仪与其牲牷   铸印局员外郎汉人一人笔帖式署主事满洲一人大使汉人一人掌铸造  金宝金印及内外百司之印顺治元年设铸印局满洲员外郎一人寻省雍正十一年定于礼部司属内遴选一人以司局事一年而代乾隆二年复设汉员外郎一人笔帖式行主事事二年称职者擢之大使由儒士选充五年称职以应升官用】   堂主事【满洲三人汉军一人分掌章奏文案顺治元年定额】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元年定额】   笔帖式【满洲三十四人蒙古二人汉军四人满洲汉军员数顺治元年定蒙古员数雍正十二年增定分隶各司视事之繁简以定额】   (臣)等谨按礼部初设马馆二正副监督各一人乾隆二十七年省监督官以马馆归理藩院经理又礼部初设满宣表官四人后裁二人今亦省并太常寺谨附识于此   盛京礼部【满侍郎一人左右二司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二人读祝官八人赞礼郎十六人管千丁六品七品官各一人迎迭朝鲜官三人助教四人堂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人】   乐部【总理乐部事务礼部满洲尚书一人各部院内务府大臣无定员乾隆七年始置乐部凡   郊   庙祠祭之乐神乐署司之 殿廷朝会宴飨之乐和声署司之 宫中庆贺宴飨之乐掌仪司司之铙哥鼓吹前部大乐銮仪卫司之均隶于乐部  特简典乐大臣以治乐政考五音六律以合阴阳之声应天地之和凡大祭祀大朝会则立于宫悬之次岁春秋仲月大合乐于掌仪司则率所属莅视以稽其节奏而正其律吕焉神乐署署正汉人一人署丞汉人二人协律郎汉人五人司乐汉人二十有三人掌祠祭乐章佾舞之数习其声容辨其条理以诏乐工凡乐生一百八十人舞生三百人咸隶焉顺治元年设太常寺协律郎五人司乐二十六人神乐观提点一人左右知观各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协律郎一人司乐二人雍正二年复置如初额乾隆二年增设司乐三人八年改神乐观为神乐斤知观改为知所九年省司乐六人二十年改神乐所为神乐署提点改为署正知观改为署丞和声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署丞满洲汉人各一人供奉供用无定员掌朝会乐律及诸队舞仪节初顺治元年沿明制设教坊司以掌宫悬大乐置奉銮一人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协同官十五人俳长二十人色长十七年歌工九十八人寻省协同官五人俳长无定员雍正元年始除乐户簎更选精通音乐之人充教坊乐工七年改教坊司为和声署除奉銮韶舞等官名干降七年定设署正署丞侍从待诏供奉供用官均以礼部内务府太常寺鸿胪寺官兼摄其侍从待诏无正员以为署正署丞之加衔所属署吏百二十人】   (臣)等谨按我朝刱设乐部以领乐政而坛庙祀事亦令礼部官敬司厥职故礼部满洲尚书兼乐部太常槷鸿胪寺事劮容台之长始尽兼秩宗典乐之任上与周制相符矣和声署即前代之教坊司本朝特加厘正以典朝会燕飨之乐而铙歌鼓吹则别掌之銮仪卫官前代大乐总章鼓吹之司存秩然咸得其条理近复命纂辑律吕正义简要一书审定吕商角徵羽五音俾仱伦咸知肄习金石均谐同和盛轨洵与唐虞三代比隆矣   会同四译馆【提督会同四译馆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衔一人掌四夷朝贡之国设广厦以待贡使之至置象译以通言语习番夷书凡贡使就馆率大使庀治屋宇稽其出入互市之事视其脯资饩牵毋有不给若朝见及  赐燕  颁当皆馆卿率使臣以行礼焉初制会同四译分设两馆会同馆自顺治初署即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洲汉人主事各一人提督馆事十四年设员外郎品级通事一人掌会同馆印寻省雍正十年改定会同馆监督由部抡选引  见  简用一人四译馆则  国初沿明制置隶于翰林院设太常寺汉少卿一人提督馆事立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逻八馆以译远方朝贡文字乾隆十三年以四译馆闲冘无事  诏下大学士礼部定议省提浚馆事太常寺少卿员额并入礼部为会同四译馆改八馆为二曰西域馆百夷馆以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兼摄之于满汉郎中内抡选引  见请  旨简任三年而代大使汉人一人序班汉人二人朝鲜通事官满洲十有二人掌治馆舍委积以接待人使通外国语言翻习文字】   (臣)等谨按国家声教远讫八方会同蒙古诸蕃咸备宿卫凡前代相传译音之讹舛者无不审核精详特加厘正而托忒回部诸字亦皆考稽重译勒有成书握椠提铅共知遵守其序班通事之隶四译馆者乃以相循旧制取备官联初不藉为象鞮之用同文盛轨洵三代以来所莫及也

  ·兵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中外武职铨选简核军实以赞邦政】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釐治戎政以贰尚书初制增减不一顺治元年定设如今额】   武选司【郎中满洲三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四人汉人二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武职除选封荫及征伐训诰颁其政令】   车驾司【郎中满洲三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驿传邮符及牧马之政】   职方司【郎中满洲四人汉人二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汉人二人掌天下舆图及叙功核过之政】   武库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蒙古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兵籍戎齿乡会武科及编发戌军之事】   堂主事【掌文案者满洲二人掌章奏者满洲二人满军一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   馆所监督【满洲汉各一人掌驿马传邮之政令于本部司员内遴选补充岁周而代】   笔帖式【满洲六十有二人蒙古八人汉军八人】   盛京兵部【满侍郎一人左右二司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二人主事各一人驿站监督正副各一人堂主事二人笔帖式十二人初置 盛京 户礼刑工四部康熙三十年增兵部各掌其事】   (臣)等谨按兵部初设督捕侍郎及理事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务司狱等官后俱省其职事并入刑部督捕司又初设有会同馆大使亦省又京城九门步军及巡捕营初制以兵部职方司主事掌之后归入步军统领衙门前代兵权所属俱归之兵部易至废弛我朝武功赫濯军令严明凡掌命将出师无不恪承谟略初置议政大臣以参承军事筹画自雍正初年以来复设办理军机事务处承旨书宣乾纲独运所至悉迅奏肤功立法精详实自来所未有也

  ·刑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折狱审刑简核法律受天下奏谳咸阅实而上其辞以肃邦宪】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理祥刑以贰书】   十八司【直隶司郎中满洲漠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汉人二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奉天司郎中蒙古一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江苏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安微司郎中满洲漠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漠人各一人江西司郎中满洲漠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福建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浙江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一人汉人二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湖广司郎中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河南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山东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山西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蒙古一人汉人一人陕西司郎中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四川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广东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广西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云南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贵州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各掌其分省及兼领之事督捕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之事】   (臣)等谨按刑部初设江南等十四司康熙三十八年省兵部督捕衙门以督捕前司后司及督捕厅改隶刑部为十六司雍正元年增置左右二现审司十二年析江南司为江苏安徽二司罢督捕前司及督捕厅并其事于后司仍省后字但曰督捕司乾隆二年改右现审司为直隶司七年复改左现番司为奉天司始定为十八司   堂主事【掌文案者满洲二人掌章奏者满洲三人汉军一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   笔帖式【满洲百有五人蒙古四人汉军十有五人】   提牢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稽核罪囚于额外主事内选充岁周更代】   司狱【北所满洲二人汉军汉人各一人南所满洲二人汉军汉人各一人分掌南北监】   赃罚库【司库库使满洲二人掌收见审赃罚银钱】   律例馆【总裁无定员提调一人纂修四人收掌四人翻译四人誊录六人掌修明法令刊定条式总裁以本部尚书侍郎充之提调纂修以本部司员充收掌等官以本部笔帖式充】   盛京刑部【满侍郎一人前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后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左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右司郎中主事各一人蒙古主事一人堂主事二人笔帖式二十四人司狱一人】   (臣)等谨按国初沿明制岁遣三法司堂上官至直省审决顺治十四年改遣司属后停止又按雍正十二年刑部设立总办秋审处以谙练司员任之其职虽由堂官抡派而专司秋谳所系綦重矣

  ·工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天下工虞器用办物庀材以饬邦事】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综事训工以贰尚书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营缮司【郎中满洲四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汉人二人掌缮治各工辨物饬材而司其政令】   虞衡司【郎中满洲四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四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三人汉人二人掌山泽采捕及陶冶器用修造权衡武备之事】   都水司【郎中满洲五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四人汉人二人掌河防海塘及直省河湖淀泊川泽陂池水利之政令】   屯田司【郎中满洲四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三人汉人二人掌修   陵寝大工及王公百官坟茔之   制几大祭祀则供薪炭百司岁给亦如之】   节慎库【郎中员外郎满洲各一人司库满洲二人库使满洲十有一人掌出纳金钱月要岁会以上其数】   制造库【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司匠满洲二人司库满洲二人库使满洲二十有三人掌攻治金革料估所司员满洲汉人各三人由本部司员迁充掌审曲面势量丈尺权物价以授成于督工之官工竣则复核之】   琉璃厂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由本部司员选充掌陶琉璃器具初专差汉人司官后改差满汉各一人】   木仓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由本部司员选充凡各省岁输木材谨其储俯以待各工】   皇木厂监督【满洲一人验收运京木材】   街道厅【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本部司员一人步军统领衙门司员一人掌平治道涂修理沟洫旧制御史一人参用满汉乾隆五十年定制派满洲汉人各一人】   堂主事【掌章奏者汉洲一人汉军一人掌案牍者满洲二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   笔帖式【满洲九十三人蒙古二人汉军十有二人】   盛京工部【满侍郎一人左右二司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二人主事各一人银库司库一人琉璃窑官二人堂主事二人四品官五品官各一人六品官二人笔帖式十七人】   (臣)等谨按工部旧设营缮所所正一员所副一员俱顺治十五年省所丞二员顺治十四年置雍正四年俱省又旧沿明制有文思院广积库柴炭司通州抽分竹木局大使各一员后俱省又初设有柴薪正副监督各一人煤炭监督二人乾隆四十六年以其事并归内务府经理焉

  ·理藩院

  尚书【一人以满洲蒙古补授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藩部封授朝觐疆索贡献黜陟征发之政令控驭抚绥以固邦翰 国初设承政参政后改为尚书侍郎顺治十五年以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以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蕃院事十八年 仍为理藩院尚书侍郎又初置有启心郎后裁侍郎一人亦满洲蒙古额又额外侍郎一人特简蒙古贝勒贝子之贤能者任之职任与尚书同】   旗籍司【郎中满洲二人蒙古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二人主事满洲一人掌漠南诸藩科尔沁札赖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翁牛特巴林札噜特喀尔喀左翼阿噜科尔沁克什克腾士默特喀喇沁鸟朱穆秦阿巴垓蒿齐忒苏尼特阿巴喀纳尔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乌喇特茂明安鄂尔多斯归化城士默特二十五部落五十一旗之礼籍畴之封爵正其等次辨其世次三岁会盟则  遣大臣奉  敕往莅之以同好恶而颁禁令焉若归化城土默特及索伦除授官梭则叙而正之初顺治十八年理藩院设四司曰录勋宾客柔远理刑置满洲蒙古郎中十一人员外郎二十七人满洲主事四人汉人主事四人其后增减不一康熙三十八年省汉人主事员额后又析柔远司为二曰前司后司乾隆二十二年改录勋司为典属宾客司为王会柔远后司为旗籍柔远前司仍为柔远二十六年并旗籍柔远为一司增设徕远司二十七年旗籍柔远仍分为二司二十九年复改典属司为旗籍司其旧旗籍司即改为典属司以各符职掌焉】   王会司【郎中满洲一人蒙古二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主事蒙古二人掌科尔沁等诸部落每岁朝觐之仪贡献之式】   典属司【郎中满洲蒙古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蒙古四人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蒙古北部喀尔喀后路土谢图汗喀尔喀东路辙臣汗喀尔喀西路札萨克图汗喀尔喀赛因诺颜札萨克亲王等列爵之位盟会之制其青海四部落贺兰山厄鲁特乌兰乌苏厄鲁特推河厄鲁特额齐勒土尔扈特都尔伯特等部胙封锡命亦如之诸喇嘛番橧之受号者则辨其名数授以印刮有差凡乌噜木齐伊犁防守屯田之政库偷恰克图互市之事咸综其法式以颁布焉】   柔远司【郎中满洲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三人主事蒙古一人掌喀尔喀等部落及喇嘛番僧朝贡禄赐之事】   徕远司【郎中满洲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二人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嘉峪关以西回部诸城及四川诸土司之政令】   理刑司【郎中满洲蒙古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主事满洲一人掌蒙古及番回刑罚之事】   堂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三人汉军一人又有校正汉文官二人于内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读内奏委】   司务厅司务【满洲蒙古各一人】   笔帖式【满洲三十六人蒙古五十五人汉军六人】   银库【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司库满洲一人笔帖式满洲二人库使满洲二人掌帑金出纳】   蒙古翻译房【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唐古忒学【司业助教各一人笔帖式蒙古四人掌教习唐古忒字】   稽察内馆外馆【监督二人掌致宾于馆缮完涤除以待行李】   分驻司员【乌兰哈达三座塔驻札司官各一人八沟驻札司官一人笔帖式一人分掌诸蒙古部落与民人交涉之事察哈尔游牧处理事员外郎蒙古十有六人掌狱讼之事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杀虎口古北口管理驿站员外郎各一人掌蒙古各处驿传之政令】   围场总管【一人左右翼长各一人章京八人骁骑校八人掌木兰围场率兵防守司讥察巡防之禁令】   (臣)等谨按我朝威德广被无远弗届内札萨克藩属暨喀尔喀青海西藏久受疆索比于内臣圣武布昭氾濛底定北逾瀚海西越流沙莫不棋布星罗咸归版籍而综其成于理落院仰见圣治宏敷声教四讫奔走偕来绥怀罔外固驾汉唐而上之矣

  ·都察院

  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总理台政整饬纪纲】   左副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掌察核官常为台长之贰 国初置承政参政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左都御史参政为左副都御史旧有满洲汉军启心郎顺治十五年省又有汉人左佥都御史一员乾隆十年省其右都御史为总督坐衔右副都御史为巡抚坐衔俱无京员】   六科给事中【吏户礼兵刑工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传达  纶音稽考庶政顺治十八年设满洲汉人都给事中一员满洲汉人左右给事中各一员汉人给事中二员康熙四年六科止留满洲汉人给事中各一员馀俱省五年复增设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   (臣)等谨按明代给事中自为一曹称六科都给事中凡章蔬案牍得与部院衙门平列迨其末季廷论纷嚣给事中以无所隶属益得恣情自肆我朝初沿旧制世宗宪皇帝特命改隶都察院整纲饬纪班序秩然体统益昭严肃洵万世所当恪守也   十五道监察御史【京畿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五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江南道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三人山东道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京畿河南浙江山西陕西湖广江西福建道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纠劾官邪条陈治道初设汉军御史八员雍正初俱省归于汉人额内补用又宗室蒙古御史向俱统于满洲员内乾隆四十六年增置宗室二人而省满洲二人】   (臣)等谨按旧制御史分十四道而以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为六掌道分稽在京诸司及各直省刑名河南道仍参治院事京畿道惟昭刷卷宗六掌道各以二员或一员协理依次递迁其他则谓之坐道乾隆十四年   特诏厘正按道定额各给印信而以职事分隶之二十年复命以京畿道改列河南道之前俾互易匠掌于是叙次秩然矣   经历【满洲汉人各一人掌董察胥吏】   都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缮写章疏】   笔帖式【满洲三十五人蒙古二人汉军五人六科笔帖式满洲八十人】   科道各差【巡视京通各仓十有四人一年而代巡视淮安漕务一人巡视济宁漕务一人巡视天津漕务一人巡视通州漕务一人掌催督粮运满汉参用巡察 盛京吉林黑龙江各一人俱系满洲五年拾选一次巡察台湾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巡省风俗釐察奸弊每届期都察院奏请应否派往候  旨以行巡视五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弹压地方凡中东南西北五城分莅而治之皆布其政令而听其狱讼大事  奏闻小事则牒刑部结正初有汉军一人后并妇汉人班内】   (臣)等谨事国初承明制各省设巡按御史顺治十八年停止又有巡江御史巡视屯田御史俱顺治初停止督理茶马御史康熙初停止又雍正三年设各省巡察以督捕盗贼由科道及小京堂官部属各官抡遣江宁安徽共一人湖北湖南共一人山东河南共一人四年设直隶妄查御史六人又有巡视山东河南工务御史一员直隶巡农御史一员嗣俱先后停止   五城兵马司【指挥各一人副指挥各一人吏目各一人俱汉人缺掌缉捕盗贼盘诘奸匪初以副指挥吏目分治各坊后移东西南北副指挥于郊外而城内事宜以吏目专治之惟中城如旧指挥则专掌检验之事】

  皇朝通志卷六十五

  ●皇朝通志卷六十六

  职官略三

  ○职官略三

  官制三

  △官制三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内务府

  ·通政使司

  通政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受天下章奏校阅送阁】   副使【满洲汉人各一人初设左右通政乾隆十三年改为副使去左右衔】   参议【满洲汉人各一人初分左右参议乾隆十三年省左右衔】   经历知事【满洲各一人汉人各一人掌出纳文移承受案牍】   笔帖式【满洲六人汉军二人登闻鼓厅笔帖式满洲汉军各一人登闻鼓初属都察院衙门康熙六十一年始并入通政司】   (臣)等谨按通政使司在明代为朝廷喉舌之总汇委寄过重奸蔽百出我朝达聪明目规制周详凡臣工封事由奏事处恭递直达御前其陈事之疏在内各部院则径送内昅在外督摭则送通政使司亦第校阅错讹送阁票拟皇上躬亲批答巨细不遗银台阁门无不凛遵定制恪守官常诸弊肃清洵超轶前古万万矣

  ·大理寺

  卿【汉洲汉人各一人掌平反重辟以贰邦刑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   少卿【汉洲汉人各一人初设汉人二人后裁一人】   左右寺丞【满洲汉军汉人各一人分掌直省谳狱之事】   左右评事【汉人各一人堂评事满洲一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收发文移】   笔帖式【满洲四人汉军二人】   (臣)等谨按我朝慎重邦刑直省请谳皆令三法司核拟会疏具奏盖以刑部核其实以都察院大理寺简其孚而大圣人钦恤深仁务使庶狱咸归平允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洵远轶虞廷盛轨矣

  ·内务府

  总管大臣【无定员以侍卫府属郎中内三院卿  简用或以王公大臣兼摄掌理内府之政令凡职员选除财用出入宴飨祭祀膳羞服御赏赉赐序刑罚工作教习训导之事皆综理而受其成所属七司及三院皆考核焉 国初置内务府顺治十三年改置十三衙门十八年仍改为内务府】   堂司员【堂郎中一人堂主事一人堂笔帖式三十八人内一人委署主事兼司缺笔帖式四人掌治事凡府属文职升补及章奏文移皆隶焉】   广储司【总管六库郎中二人部员兼管六库郎中二人郎中四人员外郎十二人部员兼库员外郎六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司库十二人无品级司库十二人律帖式二十六人俱掌库事初名御用监顺治十八年分为银库皮库缎库衣库康熙十六年改定为广储司四库二十八年分设磁库茶库为六库】   宁寿宫管理事务【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四人学习笔帖式四人内管领二人掌稽查  宁寿宫陈设及造具档册之事乾隆四十年派内务府大臣二人专管并设立郎中等官专司其事   织造监督江宁府苏州府杭州府各一人司库各一人笔帖式各二人库使各二人掌供奉  上用缎疋岁终造册呈内务府以副册送广储司察核】   会计司【郎中二人员外郎六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二十六人催长五人掌核理内府帑页出纳之数及庄园地亩户口徭役定其籍而受其要焉初名内官监顺治十七年改为宣征院康熙十六年改为会计司】   内管领【掌阙防一人协理关防事务二人内管领三十人副内管领三十人笔帖式八人掌 内廷酒扫糊肴官三仓出纳酒菜器皿皆司之】   管理三旗纳银庄【郎中一人员外郎六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十有二人掌三旗各庄之粮税征收治其赏罚与其抚恤之事】   掌仪司【郎中二人员外郎八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二十一人司俎官五人赞礼郎十有七人掌内府祭记筵宴礼仪乐舞之事初名礼仪监顺治十七年改为礼仪院康熙十六年定为掌仪司】   御茶膳房总管大臣【无定员尚膳正尚茶正头等侍卫各一人二等侍卫各二人尚膳副尚茶副三等侍卫各二人尚膳三等侍卫四人蓝翎侍卫七人尚茶三等侍卫三人蓝翎侍衔四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十有二人掌敬设  上用茶品供奉  御馔及供应  赐茶筵宴之事】   中正殿管理事务【员外郎二人笔帖式四人】   雍和宫管理事务【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笔帖式三 人掌造辨佛像供应念经事务】   咸安宫官学【管理事务大臣一人协理事务大臣一人总裁满洲二人汉人四人以翰林院官充管理事务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笔帖式一人满教习十三人汉教习九人官学生一百十八人蒙古学总裁二人管理事务司官二人教习二人官学生二十四人】   景山官学【兼管事务司官五人满教习九人汉教习十二人官学生三百八十八人掌训迪内府三旗之俊秀教之书射以作兴人材】   御药房【兼管司官二人内管领一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副内管领二人库当二人署库掌二人笔帖式十二人掌详慎供用药料和合丸散之事】   都虞司【郎中二人员外郎五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二十六人催长八人掌府属武职升补及三旗禁旅训练遣调供应畋渔之禁令初名尚膳监康熙十六年改为都虞司】   内务府武职【镶黄正黄正白三旗护军营护军统领各一人护军参领各五人副护军参领各五人孔雀翎委署参领各三人前锋委署参领各二人鸟枪护军校各二十人旧营护军校各十三人前锻护军校各二人前锋戴蓝翎委署护军校各二人旧营戴蓝翎委署护军校各二人笔帖式各十人 圆明园内务府三旗护军营夸兰大一人护军参领各一人副护军参领各一人委署参领各一人护军校各三人副护军校各一人笔帖式四人俱掌宿卫及训练察班之事热河 行宫总管二人苑副四人掌总理翊卫各处 行宫及陈设稽察之禁令千总十一人副千总二十二人喀喇河屯长山峪两间房巴克什营中关波洛河屯济尔哈朗图阿穆呼朗图张三营等处 行宫千总各一人副千总各一人王家营钓鱼台黄士坎十八理汰等处 行宫副千总各一人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普陀宗乘庙殊像寺千总各一人副千总各一人普宁寺须弥福寿庙千总各一人副千总各二人广安寺罗汉堂把总各二人掌典守稽查之事养鹰狗处官理事务三人协办事务兼鹰狗统领二人蓝翎侍卫头领五人六品职衔副头领五人笔帖式五人内养狗处头目二人副头目二人外养狗处头目六人副头目 六人笔帖式三人掌饲养鹰狗以供蒐畋之事】   慎刑司【郎中二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二十人掌府属审谳之事初名尚方司康熙十六年改慎刑司】   营造司【郎中二人员外郎八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二十六人掌缮修工作及薪炭陶冶之事初名惜薪司康熙十六年改营造司】   官房租库【值年总管内务府大臣一人郎中一人员外郎三人笔帖式七人库掌一人掌内外城官房之租课按月征收以供营造司之用】   御书处【管理事务大臣一人兼管郎中员外郎无定员监造一人署监造一人库掌三人署库掌六人笔帖式二人掌敬刊御笔裱拓之事】   武英殿修书处【管理事务王大臣一人监造二人库掌四人署库掌六人笔帖式四人掌缮刻装潢各馆书籍及 宫殿陈设书籍之事乾隆四十三年定设有总裁二人提谓二人纂修十二人】   养心殿造办处【郎中三人员外郎二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库掌六人司匠十三人笔帖式十五人掌造办供  御物件监督工作管理储藏之事】   庆丰司【郎中一人员外郎八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五人厩长十人厩副十九人掌蕃息牛羊群牧供用考成之事】   (臣)等谨按内务府之制以七司各掌府事其馀分建衙门并铸给关防印信统辖于总管大臣而不与七司相隶属唯是事类相近允宜依次分归兹并遵会典成例以类序次唯内三旗护军营圆明园护军营暨各行宫千总会典序官著于武职篇而奉行则例仍载于都虞司卷中以府属武职诸事均隶都虞司也兹并从类叙于其后焉   太监职制【附】   太监【总管太监十四人衔二曰宫殿监督领侍曰宫殿监正侍副总管八人衔曰宫殿监副侍首领太监一百八十九人衔二曰执守侍曰侍监副首领四十三人无品级太监无定额顺治年定制不过千馀人笔帖式四人惟敬事房有之乾隆七年定宫内等处太监官职以四品为限永不加至三品以上  颁定则例七条宫殿监处分例十一条又凡例四条各处首领太监处分例十六条永远遵守钱粮俱按现行则例内额数不许增添其职掌惟敬事房办理宫内一切事务礼仪及承行内务府文移再收纳外库钱粮其馀专掌随侍安护承应洒扫坐更等事】   (臣)等谨按周礼以奄序官者惟内小臣为上士注谓奄上士奄之贤者但言奄则府史之类然则成周之制于内臣未尝不班之以爵第限以上士不使逾越而所供惟钦食门闼之事斯百代之良规矣汉唐以降人主因其职在禁近渐加委任遂干政事履霜坚冰沦胥莫救数或逾万爵至开府逮于前明其弊尤甚钦惟我世祖章皇帝鉴古垂训设立铁牌裁定内官员数列圣相承无不防微杜渐训诫周详凡诸内臣恪恭职守无稍逾越我皇上恪遵成宪亲定规条授爵以四品为限而统以内务府大臣正与周礼之领于天官者若合符节圣人治内之明度越千古兹附着太监职制于内务府之后以昭定制焉   武备院   卿【二人又  特简大臣兼管无定员掌总理陈设  御用武备修造器械及赏赐支放之事初名鞍楼以侍卫三人员外郎等官掌理顺治十一年改为兵仗局十八年改今名雍正三年侍卫三人定为卿职乾隆十四人定为卿二人】   堂司员【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委署主事二人笛帖武二十八人掌题奏事件总理四库收发文移之事】   北鞍库【员外郎二人库掌二人署库掌一人伞房掌盖三人署掌盖三人班领三人署库等一人帐房处司幄三人署主事三人鞍版司匠 一人掌供奉  上用鞍辔伞盖幄之事】   南鞍库【员外郎二人库掌二人署库掌一人  熟皮作司匠一人掌官用鞍辔之事】   甲库【员外郎二人库掌二人署库掌一人錣作 司匠三人掌盔甲刀仗旗纛器械之事】   毡库【员外郎二人库掌二人署库掌一人司匠一人司弓三人署司弓三人司矢三人署司矢三人骲头作司匠一人靴皮作司匠一人掌弓箭靴鞋毡片之事】   上驷院   卿【二人又  特简大臣兼管无定员掌总理 御厩事劮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改为阿敦衙门康熙十六年改今名初以大臣侍卫等官管理雍正六年定为卿职乾隆十四年定为卿二人】   堂司员【堂郎中一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掌办理拣选补放及稽查马匹钱粮文移档案等事】   左司右司【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一人委署主事各一人笔帖式二十二人左司当内外群厩游牧处马驼数目及定议赏罚之事右司当员役俸廪马驼草豆及稽察奏销之事又司鞍长三人厩长十七人牧长五人副牧长五人牧厩副四十五人蒙古医生头目三人掌谨慎出入时其刍牧以听堂司之政令】   奉宸苑   卿【二人又  特简大臣兼管无定员掌总理苑囿事务初 景山 瀛台事务属尚膳监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奉宸苑雍正六年设立卿职乾隆十四年定为卿二人】   堂司员【郎中一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苑丞十三人笔帖式十五人郎中主事掌题奏咨行补授职员之事员外郎掌分管各处河道园囿事务苑丞掌看守直宿陈设之事】   玉泉山稻田厂【库掌一人笔帖式三人掌办理稻田莳种储藏之事】   南苑【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掌本苑官职陞除及分管九门草甸园墙树木牲兽之事苑丞三人苑副六人笔帖式五人掌看守直宿陈设器皿诸事初属采捕衙门康熙二十三年归并奉宸苑】   圆明园【管理事务大臣无定员郎中一人协理事务郎中一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苑丞六人苑副十七人笔帖式九人库掌二人】   长春园 熙春园 绮春园 春熙院【管理事务员外郎一人苑丞三入苑副九人笔帖式四人】   畅春园【管理事务郎中一人苑丞四人苑副六人署苑副十六人笔帖式六人】   清漪园 静明园 静宜园【管理事务员外郎各一人苑丞九人苑副十人笔帖式四人学习笔帖式二人催长二人分掌园亭事务】   织染局【员外郎无定员司库一人笔帖式三人库使六人司匠二人领催二人掌织造工用缎纱染彩绣绘之事】

  皇朝通志卷六十六

  ●皇朝通志卷六十七

  职官略四

  ○职官略四

  官制四

  △官制四

  太常寺   太仆寺   光禄寺   顺天府   鸿胪寺   国子监   钦天监   太医院   圣贤后裔世职

  ·太常寺

  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或  钦派大臣兼管掌祭祀礼乐之事初隶礼部后归本寺掌行】   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职任与聊同】   寺丞【满洲一人汉人二人】   典簿【满洲汉各 人】   博士【满洲汉军汉人各一人司库满洲一人】   协律郎【汉人五人】   读祝官【满洲八人】   赞礼郎【满洲二十四人汉人十四人】   司乐【汉人二十三人归礼部统辖】   笔帖式【满洲九人汉军一人】   坛庙官【   天坛   地坛尉满洲各八人祠祭署奉祀汉人各一人祀丞汉人各一人   太庙尉满洲十人  社稷坛尉满洲五人   堂子尉满洲八人  日坛  月坛祠祭署奉祀各一人  先农坛祠祭署奉祀祀丞各一人  帝王庙祠祭署无专员以赞礼郎司乐内一人委理】   神乐署【署正一人左右署丞各一人归礼部统辖】   (臣)等谨按我国家惇崇祀典乐备礼明列圣相承无不敬天尊祖肃奉明禋凡遇郊庙大典躬行祼献固非三代以后其文从事者所克比拟于万一至乐官祀丞之属初沿明制率用道流乾隆七年特奉诏禁止凡充太常乐员者毋得仍习道教祀事祗承于是益加严洁矣   陵寝各官【   永陵掌关防官一人副关防官兼内管领一人副关防官兼尚茶正尚膳正二人笔帖式四人   永陵总管一人翼领二人防御十有六人   福陵掌关防官一人副关防官二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内管领一人笔帖式四人   福陵总管一人翼领二人防御十有六人世袭骑都尉一人云骑尉品级官七人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五人八品官四人   昭陵掌关防官一人副关防官二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内管领一人笔帖式四人   昭陵总管一人翼领二人世袭一等侍卫兼二等轻车都尉一人防御十六人世袭云骑尉四人云骑尉品级官二人世袭六品官七人以上俱满洲员额掌守卫   三陵凡班直之令飨献之礼洒扫之节咸以时分司事其事焉   永陵总管等员康熙九年置掌关防等员康熙十一年置   福陵  昭陵掌关防总管等员俱顺治十三年置又   永陵有副总领司香尚膳及 国戚章京等员   福陵有副茶领副膳领尚茶尚膳司香管于丁佐领等员又 国戚章京六十五员   昭陵有副总领尚茶尚膳司香管于丁佐领等员又  恩赐国戚防御品级三员 国戚章京二十员俱顺治初年以来先后增置   东陵   泰陵管理承办事务衙门宗室贝勒贝子公均无常员   东陵   泰陵内务府总管各一人掌帅其属而严卫护时荐享以祇奉   陵寝初康熙二年始除内大臣侍卫等守护   孝陵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建   景陵   特命以王公守护别置大学士尚书侍郎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副都统散秩大臣 乾清门侍卫 御前侍卫侍卫等员皆有阙不除乾隆二年定守护   泰陵人员贝勒二人公一人大臣官员十人侍卫十人皆奉  旨除往寻设   东陵   泰陵承办事务衙门各铸给印章以守   陵之贝勒贝子公及内务府总管等同领其政令焉守   陵寝总兵官马兰镇泰宁镇各一人掌督帅官兵巡防游徼以翼卫   陵寝其内务府总管奉  命兼摄者皆由  特简不为例   昭西陵奉祀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二人   孝陵奉祀礼部掌关防郎中一人兼管   孝东陵事务员外郎二人读祀官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二人   孝东陵奉祀礼部员外郎二人读祀官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二人   景陵奉祀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二人   景陵皇贵妃园寝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   景陵妃园寝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   泰陵奉祀礼部郎中一人兼管   泰东陵事务员外郎二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四人   泰东陵奉祀礼部员外郎二人读祀官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四人   泰陵纪园寝主事一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  孝贤皇后陵寝泰祀礼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读祝官二人赞礼郎四人笔帖式二人 纯惠皇贵纪园寝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 端慧皇太子园寝读祝官二人赞礼郎三人   东陵承办事务衙门主事一人笔帖式二人   西陵承办事务衙门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笔帖式四人以上   东陵宗室郎中一员外郎一主事一   泰陵宗室员外郎一主事一馀俱满洲员额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判署文案监视礼仪岁供其品物以序祀事读祝官掌读祝辞奉制帛赞礼郎掌赞唱导引以诏行礼之节笔帖式掌缮录文移员额自康熙二年以来先后置乾隆二人定以   孝陵祀奉礼部郎中为掌关防郎中凡客   陵事务皆令会同办理有关则抡选引  见请  旨简补四十六年改置宗室郎中员外郎主事共五人   东陵工部郎中一人员外郎四人笔帖式四人   泰陵工部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笔帖式四人   泰东陵工部员外郎一人   泰陵妃园寝工部主事一人掌岁时修葺缮治之事祭祝则供其榰币官府所须咸给其器具焉员额自康熙二年以来先后置   昭西陵内务府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内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孝陵内务府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内管领一人内副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孝东陵内务府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内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景陵内务府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尚茶正一人尚膳正二人内管领一人内副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景陵皇贵妃园寝内务府员外郎一人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委署内副管领一人   泰陵内务府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尚茶正一人尚膳正二人内管领一人内副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泰东陵内务府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内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泰陵妃国寝内务府主事一人内副管领一人  孝贤皇后陵寝内务府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尚茶正尚膳正各一人内管领一人内副管领一人笔帖式二人 纯惠皇贵妃园寝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委署内副管领一人 端慧皇太子园寝内副管领一人尚茶副尚膳副各一人以上俱内务府员额郎中员外郎主事掌泰祭祝奠享之礼扫除开闱之节艺林木薙草莱皆因时经理之尚茶尚膳正副掌熟俎之具苑茹之品酏桨之用咸洁治而敬共之内管领内副管领掌饼饵饴蜜之物以时荐之笔帖式分掌文案员额自康熙二年以来先后置   昭西陵防御十有六人骁骑校二人笔帖式二人   孝陵总管一人翼领二人俱兼管   昭西陵   孝东陵事务防御十有六人轻车都尉一人云骑尉二人骁骑校二人笔帖式二人   孝东陵防御十有六人骁骑校二人笔帖式二人   景陵总管一人翼领二人防御十有六人骁骑校二人笔帖式二人   景陵皇贵妃园寝防御四人骁骑校一人   景陵妃园寝防御八人骁骑校一人   泰陵   泰东陵总管一人翼领二人防御四十人骁骑校五人笔帖式二人  孝贤皇后陵寝总管一人翼领二人防御十有六人骁骑校二人 妃园寝防御八人骁骑校一人 端慧皇太子园寝防御委署翼领一人防御七人委署骁骑校一人以上俱满洲员额总管翼领掌帅八旗官兵巡视守护防御骁骑校掌守卫门户库藏祭祀则共其几筵笔帖式分掌文案员额自康熙二人以来先后置】   (臣)等谨按我朝祀事加隆礼明仪备凡坛庙陵寝各官皆以敬供典礼其职掌之分见于礼部工部内务府太常寺者谨汇叙于此以昭崇重

  ·太仆寺

  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两翼牧为场之政令凡随  跸司幔城网城之事初附于兵部武库司后析建衙署独掌行之又初设有寺丞常盈库汉大使主簿等官后俱裁】   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   左司【员外郎满洲蒙古各一人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驮载驼只以备  巡幸之用初不分司乾隆六年始置左右二司各分职掌】   右司【员外郎满洲蒙古各一人主事满洲蒙古 各一人掌察验牧场马匹盈亏以时印烙】   主簿【满洲一人掌章奏文移】   笔帖式【满洲八人蒙古八人】   两翼牧场官【统辖两翼总管一人以察哈尔副都统兼理两翼总管各一人翼长各一人护军校各四人张家口办理牧场事务主事一人笔帖式一人俱掌张家口外两翼牧场之事凡总管员关于察哈尔佐领世爵及牧场翼长等官内选用翼长以下于护军校等官选用皆由寺引  见注授张家口主事于本寺主事笔帖式内选派】   (臣)等谨按秦汉以后戎马皆养于官以太仆专司其事利害得失之由具详史册我朝考牧精详斯藏志庆即口外草肥土衍之地分置牧厂自太仆寺左右翼暨上都达布逊诺尔达里冈爱乌梁海大凌河以及蒙古部落孳牧蕃息云锦成群远轶前古而哈萨克拔达克山等部竞以所产上贡天闲牧丰盈标营充实按地分饲条格精详牧政之善古今莫及也

  ·光禄寺

  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或  钦派大臣兼管掌祭飨宴劳酒醴膳馐之事初隶礼部后以精膳司所掌析归本寺   少卿【满洲汉人名一人】   大官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署丞满洲二人掌内脩茹苑之属辨其物而共之】   珍馐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署丞满洲二人掌及时献其禽鲜以供祭祀燕飨】   良酝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署丞满洲二人掌共祭祀燕飨之酒醴】   良醢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署丞满洲二人掌共百事之盐及果实醢酱之属】   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章疏文移】   司库【满洲二人掌库帑出纳】   笔帖式【十八人】

  ·顺天府

  府尹【汉人一人掌京畿之治理雍正元年以来又以部院大臣兼管府事皆由  特简其首领有经历照磨司狱崇文门副使汉人各一人】   府丞【汉人一人掌学校之政今】   治中【汉人一人掌供文武乡会试之饔饩】   通判【汉人一人掌京城各市牙侩之籍而榷其常税初设推官一人康熙六年裁】   (臣)等谨按顺天府初止辖大兴宛平二县康熙十五年始以昌平良乡等州县并隶顺天府今所属自大兴宛平以外凡州县二十有五设东西南北四路同知以分领之皆兼统于直隶总督复特简大臣兼管府事以重其任兹专叙京尹衙门于此至顺天府所属州县各职俱分载直省各门故不另赘奉天府仿此

  ·鸿胪寺

  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朝会宾客吉凶行礼传赞之事诸藩入贡与夫百官之谢  恩者并鸿胪引奏初隶礼部后归本寺以礼部满尚书总统之】   少卿【满洲汉人各一人职掌与卿同】   鸣赞【满洲十六人汉人二人掌傧导及行礼唱赞之事】   序班【汉人四人掌序百官之班位】   主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文移章牍】   笔帖式【满洲四人】   (臣)等谨按初设汉左右寺丞康熙五十二年裁

  ·国子监

  祭酒【满洲汉人各一人又  钦派大臣兼管掌成均之法以时程课诸生每岁仲春仲秋上丁祀 先师则总其礼仪初兼太常寺少卿衔后停初隶礼部后归本监】   司业【满洲蒙古汉人各一人赋掌与祭酒同】   监丞【满洲汉人各一人职掌学规以督教课均廪糈】   博士【满洲汉人各一人掌阐明经说以助督课】   助教【六堂汉人各一人分教直省俊选之士八旗官学助教满洲十六人蒙古八人分教八旗子弟八旗官学汉教习由本监奏请考补三年期满候用算法馆助教汉人一人分教算学生俄罗斯学助教满洲汉人各一人分教俄罗斯子弟俱由额设内抡选二人兼司之】   学正学录【学正汉人四人学录汉人二人分隶六堂以掌教课】   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簿书文移】   典籍【汉人一人掌经史以资诸生诵习】   笔帖式【满洲四人蒙古汉军各二人】   (臣)等谨按成均之法为教化所由兴我国家崇儒重道学校风行皇上亲诣太学谟诰屡申乾隆四十八年复特命刱建圜水辟雍斟今酌古度地鸠工事既蒇于五十年仲春上丁释奠礼成躬临讲学盖自元明五百年以来久未建置而大圣人久道化成聿昭茂典御制碑记发明复古之意槐市诸臣恭逢盛仪益掌推广教思兴起多士也

  ·钦天监

  监正【满洲西洋各一人并  特简大臣兼理掌察天文定气朔占候步推之事每岁孟冬朔日呈奏明岁时宪书移礼部颁行于天下初西洋监正名曰监修雍正三人更正所属主簿二人初有汉监正后省】   监副【满洲汉人各一人左右监副西洋各一人】   时宪科【五官正满洲蒙古各二人掌译布文字秋官正汉军一人春夏中秋冬官正汉人五人各掌推验之事五官司书汉人一人掌刊布时宪书博士满洲三人汉军二人汉人十有六人岁以汉博士二掌直谯楼初设回回科后裁归汉军秋官正掌之】   天文科【五官灵台郎满洲三人汉军一人汉人四人五官监候汉人一人博士满洲三人汉人二人掌呧天象之垂书云物以协岁事】   漏刻科【五官挈壶正满洲汉人各二人五官司晨汉军一人博士汉人六人掌调壶漏测中星审纬度相阴阳以诹时日而卜营建焉】   主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章奏文籍】   笔帖式【满洲十一人蒙古四人汉军二人】   天文生【食俸者四十八人食粮者五十六人分隶三科各掌司推算观候之事】   阴阳生【汉人十人隶漏刻科】

  ·太医院

  院使院判【院使汉人一人左右院判汉人各一人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   御医以下等官【御医十有五人吏目三十人医士四十人医员三十人俱汉人员额掌九科之法以治疾分班侍直给事宫中者曰宫直给事外廷者曰六直  御医以下初制增减不一后定设如今额】

  ·圣贤后裔世职

  衍圣公【掌奉 至圣孔子阙里庙祀顺治元年题淮封爵一如前朝阶正一品班列尚书上二年改   赐三台银印十三年依例授光禄大夫十六年依例给清汉文三台银印乾隆十四年改给清汉篆文一品三台银印   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六人孔氏北宗一人南宗一人元圣周公复圣颜又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先贤仲子闵子冉子伯牛冉子仲弓端木子言子卜子颛孙子有周子明道程子伊川程子张子邵子后裔各一人朱子后裔二人先儒韩子后裔一人关氏后裔三人各掌奉祀之事】   圣裔太常寺博士【一人掌奉圣泽书院祀】   圣裔国子监学录【二人一奉尼山书院祀一奉洙泗书院祀】   圣裔国子监学正【一人掌奉仪封圣庙祀】   圣裔世袭六品官【一人掌分献崇圣祠 国初仍前代曲阜用孔氏世职知县乾隆六年改为世袭六品官曲阜县缺不必拘用孔氏】   四氏学【教授一人学录一人掌训课孔颜曾孟四氏生徒】   圣庙执事官【四十人掌凡祭祀分献及爵帛香祝之执事】   司乐等官【司乐一人掌乐章乐器奎文阁典籍一人掌书籍及礼生屯田管勾一人掌祝田钱谷之出八林庙守卫司百户一人掌陵庙之户籍知印一人掌书一人书写一人掌公府文书印信奏差一人掌斋衍圣公章奏随朝件官六人掌随衍圣公朝觐办事】   (臣)等谨按圣裔世爵始自西汉若馀官则后汉始置百石卒史然至晋时巳废后魏孝文尝官孔氏颜氏而亦未闻世袭也至唐末始以文宣公兼曲阜令宋时又置庙学教授自是历代相承递有增设更元及明置官渐备然四时将享主鬯者虽膺上公之封而骏奔者不皆服官之侣至国朝设六等执事官然后牵牲赞采章绂辉煌真足以补前朝之阙典矣

  皇朝通志卷六十七

  ●皇朝通志卷六十八

  职官略五

  ○职官略五

  官制五

  △官制五

  领侍卫府   銮仪卫   八旗官制

  ·领侍卫府

  三旗领侍卫内大臣【六人】   掌统领侍卫亲军内大臣【六人】   散秩大臣【无定员俱掌先后  宸御左右翊卫 国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内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   天子自将爰抡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随侍宿直而宗室之秀外藩之侍子亦得预选统以勋戚大臣以重环卫之职焉】   侍卫【  御前侍卫 乾清门侍卫俱无定员一等侍卫三旗六十人宗室九人二等侍卫三旗一百五十人宗室十八人三等侍卫三旗二百七十人宗室六十三人蓝翎侍卫三旗九十人汉人侍卫无定员掌宿卫扈从更番轮直凡六班班分两翼  行幸驻跸宿卫如 宫禁之制扈从则前导随行其分司职守者有■〈米古〉杆处侍卫三十四人上驷院侍卫二十四人养鹰狗处侍卫九人善扑处武备院銮仪卫及谙达侍卫无定员皆统于三旗员额顺治初以汉荫生简选侍卫寻罢康熙二十九年以武进士之娴骑射者擢置侍卫附于三旗三十七年设宗室侍卫雍正三年于蓝翎侍卫中选其材技为四等侍卫后扔为蓝翎侍卫五年定制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得选三等侍卫三甲选蓝翎侍卫七年以宗室侍卫并入三旗旧设三旗印务班领十二人班领十二人乾隆三十六年改印务班领为一等侍卫班领为二等侍卫凡侍卫十人则设之长三旗侍卫什长六十人宗室侍卫什长九人】   亲军校【旗黄旗二十五人正黄旗二十六人正白旗二十五人又有五旗附入三旗之亲军校镶黄十人正黄十有一人正白九人掌率其属随侍卫以执事】   主事【一人署主事二人笔帖式三旗各四人贴写笔帖式三旗各九人掌章奏文移】   (臣)等谨按自古周庐千列设戟百重环卫之官其职弥重周礼宫正宫伯实后世郎卫所由始其时皆以勋亲入侍休戚一心法制尽善汉代三署郎多选经明行修者充之犹为不失遗意厥后或权移宦竖或委寄非人代多流弊我朝侍卫之职训习有道稽核有方出则当折冲之任入则备翊卫之班所以上应勺陈环拱宸极者其规模实为闳远矣

  ·銮仪卫

  掌卫事大臣【一人王公大臣管理掌供奉  乘舆秩序卤簿辨其名数与其班列凡祭祀朝会  时巡大阅则帅所司而散供之】   銮仪使【三人内二人以满洲蒙古兼授一人以汉人汉军兼授职任与掌卫事同顺治元年置锦衣卫指挥使等官二年改为銮仪卫四年罢指挥使置銮仪使及副使等官五年罢銮仪副使定銮仪使满洲汉人员额各二康熙三十年省汉人一人所隶有军尉旗尉民尉奉辇旗尉百六十八人民尉六十人各执事旗尉二百四十六人民尉一千八百五十六人皆分隶各所三旗蒙古布勒器三十人汉军更夫四十人】   左所【掌所印冠军仗满洲一人掌銮舆司驯马司司卬云麾使满洲二人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云麾使汉军二人治仪正满洲四人汉军五人整仪尉满洲二人汉军八人掌舆乘辇辂之事】   右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掌擎葢司弓矢司司印云麾使满洲二人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云麾使汉军一人治仪正满洲三人汉军二人整仪尉满洲二人掌伞葢仪刀弓矢枪戟之事】   中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掌旌节司幡幢司司印云麾使满洲二人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云麾使汉军一人治仪正满洲三人汉军二人整仪尉满洲二人汉军一人掌麾氅幡幢纛帜节鈱仗马之事】   前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掌班剑司戈戟司司印云麾仗满洲二人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云麾使汉军一人治仪正满洲三人汉军三人整仪尉满洲二人掌旗帜立瓜卧瓜吾仗之事】   后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掌班剑司戈戟司司印云麾仗满洲二人间散云麾仗满洲一人云麾使汉军一人治仪正满洲三人汉军三人整仪尉满洲二人掌旗帜立瓜卧瓜吾仗之事】   驯象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掌东司西司印云麾使满洲二人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云麾使汉军一人治仪正满洲二人汉军二人整仪尉满洲二人掌仪象骑驾卤簿铙歌前部大乐】   旗手卫【掌卫印冠军使满洲一人掌卫事冠军使汉军一人掌左司右司印云麾使满洲二人治仪正满洲二人汉军二人整仪尉满洲三人掌金钲鼓角铙歌大乐及 午门司钟 神武门钟鼓楼直更之事乾隆七年以鼓手旗尉八十人并头尉八人隶乐部改名署史学习音律又民尉六十人亦改用旗人并隶乐部焉】   陪祀冠军仗等官【冠军仗汉军二人驾仪官理云麾使汉军一人治仪正汉军三人驾库管理整仪尉汉军二人各以其事隶属于卫无专领职掌】   主事经历笔帖式【主事满洲一人经历汉人一人掌章奏文移笔帖式满洲七人满军三人】   鸣赞【四人掌赞鸣鞭】

  ·八旗官制

  八旗都统副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旗各一人分掌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之政令以宣布教养整诘戎兵釐治田土稽核户口凡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我 朝自龙兴东土诸部以次削平归附日众太祖高皇帝辛丑年始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先是我国出傧校猎不论人数多寡各随旗党屯寨而行每入各取一矢十人设长一领之其长称为牛录额真至是遂以名官寻复定户籍分为四旗曰黄曰白曰红曰蓝以纯色为辨乙卯年以初设四旗为正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合为八旗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设梅勒额真二人以佐之天聪八年改梅勒额真以下为章京惟固山额真如故其随固山额真行营马兵定为阿礼哈超哈此为骁骑营之始九年分设蒙古八旗旗色官制与满洲八旗同崇德二年始立汉军二旗四年以汉军二旗分为四旗七年定设汉军八旗旗色官制与满洲蒙古皆同顺治十七年定制固山额真汉字称为都统梅勒章京汉字称为副都统】   骁骑参领【满洲旗各五人蒙古旗各二人汉军旗各五人副骁骑参领各如参领之数掌受都统副都统之政侈以颁于佐领而行之天聪八年制管甲喇者即为甲喇章京顺治八年定甲喇章京汉字称为参领满字如旧康熙三十四年每甲喇增置委署参领各一人于世爵佐领等员内选用雍正元年改为副参领】   佐领【满洲六百四十人蒙古二百有四人汉军二百六十六人骁骑校每佐领下一人掌稽所治人户田宅兵簎以时颁其职掌初天命元年始编置满洲牛录八年增编蒙古牛录天聪四年增编汉军牛录八年制管牛录者即为失录章京顺治十七年定牛录章京汉字称为佐领分得拨什库汉字称为骁骑校满文如旧佐领所治以三百人为率丁口滋生则递有增设佐领之制有世袭有公中世袭佐领有四等 国初各部落长率其属来归授之佐领以统其众爰及苗裔曰勋旧佐领其率众归诚功在旗常得  赐户口者曰优异世管佐领其仅同弟兄族里来归因授之以职奕叶相承者曰世管佐领其户少丁稀合编佐领两姓三姓迭为是官者曰互管佐领皆以应袭者引  见除授公中佐领则因八旗户口蕃衍于康熙十三年以各佐领拨出馀丁增编佐领使旗员统之有缺则以不兼部务之大臣世爵及五品以上文武官内简选除授焉】   印务官【印务参领满洲旗各二人蒙古旗各一人汉军旗各二人印务章京满洲旗各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汉军旗各六人印务笔帖式满洲旗各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汉军旗各六人随印外郎汉军旗各一人蒙古旗各一人掌章疏文移案牍及翻绎行遣之事】   (臣)等谨按八旗之制为前古所未有我国家神武开基龙兴之初建旗辨色用饬戎行厥后归附既众即按行军旗色以定户籍先立四旗寻增为八旗迨后户口日繁乃次第编置蒙古汉军八旗合为二十四旗制度详备及定鼎京师分田授宅辨方正位在内则有亲军前锋护军骁骑步军之分在外则有各省驻防之制而采统之以八旗设官分职教养生成盖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乎旗者皆可以为兵非如前代有佥派召募之烦而后收兵之用故居则环卫周防出则折冲御每臂指之使磐石之固洵可超越百代垂治亿年者矣

  前锋统领   护军统领   向导   步军统领   火器健锐虎枪各营

  前锋统领

  前锋护军统领   前锋统领【左右翼各一人或以王公大臣兼领掌本翼四旗前锋之政令前锻参领前锋侍卫左右翼各八人委署前锋侍卫左右翼各四人前锋校左右翼各四十八人掌督率前锋警跸宿卫凡  行幸止频于  御营一二里外安设卡伦立前锋旗以为门户列帐守卫随印协理事务前锋参领侍卫左右翼各一人随印前锋校左右翼各二人随印笔帖式左右翼各二人掌案牍文移】

  护军统领

  护军统领【每旗各一人掌护军之政令护军参领每旗满洲十人蒙古四人内司钥长署司钥长每旗各一人副护军参领每旗满洲十人蒙古四人委署护军参领每旗各七人护军校满洲蒙古每佐领各一人掌董率护军守卫 宫殿门户及 紫禁城外环列周庐番上宿直  车驾行幸则宿卫  御营守司网城堆铺及清道警跸之政令初制以上三旗护军参领等守卫禁门下五旗各守王公府门雍正七年始定八旗护军均司禁卫焉随印协理事劮护军参领副护军参领每旗各一人随印护军校每旗各二人随印笔帖式每旗各二人门笔帖式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十人掌案牍文移】   圆明园八旗护军营总统【以王公大臣兼任无定员掌 园明园翊卫之政令营总护军参领每旗各一人副护军参领每旗各二人署副护军参领每旗各四人护军校每旗各八人副护军校每旗各八人掌守卫 御园番直巡警随印协理事务营总护军参领各二人随印护军校四人随印笔帖式八人掌案牍文移】

  向导

  御营向导总统【无定员向导处参领侍卫各四人前锋校护军梭各六人凡遇  时巡以总统一人先期率官诣  车驾经行之地周览山川通桥梁夷险隘计程入告  驾行则佩橐前导】   (臣)等谨案历代卫尉监门诸职虽规制具存而积久废弛不加训练每致军多隐占册籍常虚至明代流风愈下诸门管钥甚且付诸寺人之手禁卫之事益不可问矣我朝建旗分职棋布星罗以前锋护军所辖专掌宿卫清跸制度详明规条严密复以时训习操练黜陟惩劝无不感励奋兴精心简练环卫之制洵非前代所能比拟也

  步军统领

  步军统领   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满洲一人掌京城内外门禁锁钥统内外门禁锁钥统帅八旗步军五营将备以徼巡京师初制皆领于兵部职方司以汉主事一员专司政令康熙十三年始改设提督九门步军统领一员  特简八旗大臣综理其事三十年以巡捕三营并隶之乾隆四十六年增为五营旧设有协理刑名事务部臣一人乾隆四十三年省如步军统领有以都统副都统任者仍用部臣一人协理】   左右翼【步军翼尉每翼各一人八旗步军协尉每旗各三人步军副尉每旗各三人捕盗校每旗满洲三人蒙古汉军各一人步军校每旗满洲二十有一人蒙古汉军各八人委署步军校每旗满洲五人蒙古汉军各二人翼尉协尉副尉掌董率守卫捕盗步军掌缉捕盗贼步军校掌分汛警夜翼尉本名总尉协尉本名副尉副尉本名参尉乾隆十九年改今名所属领催二千二十八人步军一万八千七百二十六人捕盗步军三百二十人又增步军二千二十六人】   步军统领衙门司员【员外郎满洲二人主事满洲二人掌句检旗营簿青司务满洲一人笔帖式满洲十有二人掌簿籍文移】   城门官【城门领满洲十八人汉军七人城门吏满洲十八人汉军七人门千总汉军三十二人掌内城九门外城七门晨昏启闭之节以严出入稽诈伪城门领初名城门尉城门吏初名城门校乾隆十九年改今名其员额内城每门各二人外城每门各一人门千总初为指挥千户顺治四年改置内外城每门各二人所属门甲三百二十人门军六百四十人又炮手每门各二人】   信炮官【总管满洲一人司信炮官汉军旗各一人掌守白塔信炮顺治十年设乾隆八年定归于步军统领管辖又 紫禁城内西筒子河旧置步军校二人步军四十人以备紧急差传乾隆四十八年增置协尉一员步军六十名移驻造办处外围地方焉】   巡捕五营【中营副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一人守备四人千总十人把总二十人南营参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一人守备五人千总十二人把总二十四人北营参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一人守备三人千总八人把总十六人左营参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一人守备三人千总入人把总十六人右营参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一人守备三人千总八人把总十六人掌分汛防守稽察巡逻初设三营乾隆四十六年增左右二营共置官一百七十一人增兵四千九百名合为一万仍拨兵二千依建锐营制以时操演各营置有外委千总把总以司协防差操之事】   (臣)等谨案都城为四方会极民物繁故董正之司自古特加慎重我朝置步军统领之职掌管门禁提督京营特简亲信重臣以膺斯任纲维整饬法令谨严近复增广二营添设兵弁星罗棋布规条整肃立法至为详善焉

  火器健锐虎枪各营

  火器健锐虎枪各营   火器营【总统六人以王公或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兼任掌教演火器之政令康熙三十年置左右翼长各一人八旗掌关防营熜每旗各一人委署翼长二人在内鸟枪护军参领每旗各一人副鸟枪护军参领每旗各二人兼管炮信每旗各一人委署鸟枪护军参领每旗各四人又五品顶带花翎委署鸟枪参领十人由鸟枪护军校内放仍食原饷护军校每旗二十八人笔帖式每旗各二人掌训练火器较试以时初制有鸟枪骁骑参领鸟枪骁骑校乾隆三十五年省骁骑参领以骁骑校额并人护军校内即以副护军参领兼管炮信委署护军参领如今制又有鸟枪蓝翎长每旗二十八人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鸟枪护军六人骁骑校一人】   健锐营【总督无定员以公侯大臣兼任掌督率所属以时训练乾隆十四年于八旗前锋护军内简云梯精卒千人从征金川功成凯旋  命以其众特立为健锐云梯营于香山实胜寺旁建屋以居之左右翼翼长各一人八旗前锋参领每旗各一人副前锋参领每旗各一人委署前锋参领每旗各二人前锋校共五十人副前锋校共四十人笔帖式四人前锋演习水战汉人侍卫十人把总十人掌帅领营卒习云梯马步射鸟枪驰马跃马舞鞭舞刀之技又于昆明湖教水战驾船驶风咸精于其艺焉又蓝翎长共五十人前锋千人委署前锋千人养育兵百人水手七十二人】   三旗虎枪营【总统一人以公侯领侍卫内大臣简任三旗总领各二人以内大臣都统前锋护军统领副都统侍卫  简用虎枪长每旗各七人虎枪副长每旗各七人笔帖式三人掌以虎枪扈从凡遇  车驾蒐狩总统等日以十人前导安营后侦虎豹出入备伏弩箭康熙二十三人黑龙江将军进精骑射善杀虎新满洲四十人至京分隶上三旗始置虎枪营设官以领之】   (臣)等谨案我朝法制周密军威远振康熙中特置火器营以练习枪炮虎枪营以格殪猛兽政一令专技精艺熟我皇上圣武维扬万方震叠自岁巳巳复以云梯胜兵刱置健锐营于香山岁时亲临简阅号令严明节制有方屹为干城腹心之选仰见睿谟广运条画精详储材豫而收效远实为前古所未有也

  皇朝通志卷六十八

  ●皇朝通志卷六十九

  职官略六

  ○职官略六

  官制六

  △官制六

  奉天府

  ·奉天府

  府尹【一人又  特简奉天侍郎一人兼管掌一府之政令兼辖锦州府属初名辽阳府顺治十四年改今名其首领经历一人奉天府县各官向俱满汉兼用乾隆十六年定制专用旗员】   府丞【一人掌府属之学校】   治中【一人】   通判【一人】   (臣)等谨案奉天所属锦州各官亦分载直省各门故不复叙

  直省文职   漕运各官   河道各官   盐政   学政   关税各差   司道   府   直隶州   州县

  直省文职

  总督【直隶一人江南江西一人福建浙江一人湖北湖南一人四川一人陕西甘肃一人广东广西一人云南贵州一人掌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直隶初设巡抚后加总督衔后又改为直隶总督仍管巡抚事又有三省总督兼辖山东河南又有宣大总督后俱省两江总督初兼辖河南后改如今制湖广总都初为川湖总督后定为湖广总督四川初设巡抚后裁设总督陕甘总督初兼辖四川改辖山西后定为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初兼辖广西后定为云贵总督又河南初设河东总督辖河南山东后省凡总督例兼右都御史衔其应否兼兵部尚书衔由吏部请  旨定夺】   巡抚【直隶一人总督兼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河南一人江苏一人安徽一人江西一人福建一人浙江一人湖北一人湖南一人陕西一人甘肃一人总督兼广东一人广西一人云南一人贵州一人掌宣布  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直隶初设顺天巡抚正保巡抚宣府巡抚后并定为直隶巡抚以总督兼管江南初设卢凤巡抚后定为安徽巡抚江西初设南赣巡抚湖北初设郧阳巡抚后俱省湖南初设偏沅巡抚后改为湖南巡抚陕西初设延绥巡抚宁夏巡抚后俱省凡巡抚例兼右副都御史衔其应否兼兵部侍郎由吏部请  旨定夺】   (臣)等谨案督抚之设虽沿有明旧制而损益得中措置咸当封疆大吏职任崇而抡择慎我皇上励精图治宵旰勤求无时不以吏治民生为念庆让予夺至正大公无不凛肃朝章交相感励洵为郅隆之极轨矣

  漕运各官

  总督漕运【一人掌都理漕挽以足国储凡收粮起运过淮抵通皆以时稽核催攒而综其政令】   巡漕御史【淮安一人齐宁一人天津一人通州一人掌稽察所巡之地以肃漕政以科道  简充一年而代顺治七年裁巡漕御史以粮道分押雍正七年复分遣御史稽察乾隆二年定制如今额】   督粮道【江南二人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各一人掌监察兑粮督押运艘而治其政令】   (臣)等谨案福建陕西广东云南贵州皆有粮道甘肃有巴里坤粮道皆非总漕所辖故别载司道篇中   同知道判【管辖同知山东武定一人江南江宁苏州松江凤阳各一人这江湖州一人通判山东济南兖州东昌泰安曹州各一人河南归德卫辉怀庆各一人江南苏州安庆宁国池州太平庐洲扬州松江镇江徐州淮安各一人浙江杭州嘉兴各一人江西南昌吉安临江各一人湖北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各一人湖南长沙衡州岳州各一人押运同知通判山东一人河南一人江南七人浙江三人江西二人湖北一人湖南一人齐名有管粮押运之别而所司事则一也】   漕运武职【漕标副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二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四人把总十人掌催护粮艘领运守备五人卫守备九人守御所千总十三人千总一百八十六人随营效力武举每帮一人掌领运漕粮】   (臣)等谨案明初行支运之法军民并任其事其后变为兑运又变为长运虽免于输将失业而军民交兑不免需索之弊我朝改为官收官兑酌定赠贴官为支给军民两便实为良法列圣轸念民食湛恩时霈皇上恩及运丁曲加体恤运军挂欠有宽免之条黎庶丰盈有仓相之积洵前古所莫能及也

  河道各官

  河道总督【江南一人山东河南一人直隶以总督兼管南河总督掌黄淮会流入海洪泽湖汕黄济运南北运河泄水行漕及瓜州江工支河湖港疏浚堤防之事东河总督掌黄河南下汶水分流运河叙泄及支河湖港疏浚堤防之事顺治初止设总河一人雍正二年河南设副总河一人七年分设如今额初俱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乾隆四十八年改给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   各道【江南合库道一人江苏淮阳道一人直隶永定道一人专司河务直隶清河道霸昌道通永道天津道大明道各一人江南淮徐海道一人河南开归陈许道河北道各一人以巡道兼司河务并见下文】   管河各员【同知二十七人通判二十五人州同十人州判二十人县丞七十三人主簿六十九人巡检二十五人吏目二人典史四人兼管河务知县十八人各掌沿河堤堰坝闸岁修抢修及挑浚淤浅导引泉流井江防海防各工程同知以下为专司知县为兼职】   闸官【四十三人掌司闸之启闭以时蓄泄】   河道武职【江南河标副将二人游击一人都司三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八人把总十有六人河东河标副将一人游击二人都司一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六人把总十有二人掌催护工程巡查差操之事江南河营参将一人游击二人守备二十人千总十有七人把总三十人苇荡营参将一人守备二人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山东黄河运河营守备一人千总五人把总二人东昌德州二卫官河守备各一人德州运河南北两岸管河千总各一人河南豫河怀河二营守备各一人协办守备各一人千总四人把总二人直隶永定河河营守备一人千总九人把总十有五人皆掌河工调遣及守汛防险之事】   (臣)等谨案我圣祖仁皇帝轸念河防亲临相度如以清敌黄之法浚张福口引河筑归仁堤疏人字亡稻诸河改中河运道而移仲庄闸于杨家庄凡所指画悉为治河典则世宗宪皇帝命发帑金数百万增筑高家堰利赖贻诸奕世我皇上法祖勤民于河工重务尤为厪念六举南巡之典阅视河堤睿裁指授如坚闭高邸三坝高堰五坝定清口水志以时拆筑开陶庄引河导黄使北加甃高堰砖工接筑徐州石堤诸大兴作无不条画周详是以弊革利兴安澜永庆自古平成之绩固未有盛于今日者也

  盐政

  盐政长芦【两淮各一人由  特旨简用福建甘肃四川两广以总督兼理两浙云贵均以巡抚管理河东以山西巡抚管理掌弊群吏纠其征收督催之不如法者以时审其价而酌剂之 国初承明制各省置巡盐御史后定为盐政其首领经历长芦山东河南两淮两浙两广各一人知事长芦河东两淮两广各一人巡检两淮二人   都专盐运使司运使长芦山东河东两淮两广各一人盐道两浙福建陕西四川云南各一人其馀各直省行销地方盐法多由驻札省城守巡道兼理掌督察场民之生计与商之行息而平其盐价初定两浙福建运使各一人后改为道员分司运同长芦山东河东两广各一人运副两淮一人运判长芦二人山东两浙各一人两淮三人掌佐运使盐道之事】   监掣同知【两淮二人掌掣盐之政令】   提举司提举【云南三人分辖盐井之政】   大使【盐课司大使长芦山东各十人河东三人两淮二十三人两浙三十二人福建十五人陕西一人广东十三人四川七人云南九人掌盐场及池井之务盐引批验所太使长芦山东两淮各二人两浙四人两广一人掌批验盐引之出入库大使长芦山东河东两淮两浙福建两广四川云南各一人掌盐课之出纳】   (臣)等谨案我朝正定盐法特简部院及内务府官员兼充或定制以督抚兼理以重其任因地制宜纲维整肃复以时会计其奏课酌剂其价值之轻重与夫盐法之更革者奏闻裁定所以制海场池井之宜以资生计于编氓者规制靡不详备焉

  学政

  提督学【顺天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陕西甘肃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充奉天府一人以府丞充福建台湾府一人以台湾道充掌学校之事三人而代 国初各省设督学道康熙二十三年改以京员简用雍正四年定制各省学道皆改为学院其以部属简任者君翰林院编修检讨衔】   儒学【各府厅等儒学教授奉天二人直十人山东十人山西十人河南九人江苏八人安徽八人江西十有三人福建十人浙江十有一人湖北九人湖南九人陕甘十有六人四川十有二人广东十人广西十有一人云南十有五人贵州十有三人各州儒学学正泰天四人直隶二十有二人山东十有一人山西十有六人河南十人江苏六人安徽九人江西二人福建三人浙江一人湖北七人湖南七人陕甘二十三人四川十有八人广东十人广西十有二人云南三十人贵州十有四人各厅县儒学教谕奉天一人直隶一百十有五人山东九十有一人山西六十有一人河南九十有八人江苏四十有六人安徽四十有八人江西七十有五人福建五十有八人浙江七十有六人湖北五十有四人湖南五十有七人陕甘六十有四人四川八十有六人广东七十有三人广西四十有二人云南三十有二人贵州三十有三人各府厅州县儒学训导奉天四人直隶一百四十人山东一百十人山西九十有五人河南一百五人江苏五十有九人安徽六十有四人江西九十有一人福建七十有二人浙江八十有八人湖北七十人湖南七十有七人陕西一百三十有四人四川一百二十人广东九十有四人广西六十有三人云南七十有三人贵州六十人掌训迪之事】   (臣)等谨案我朝右文重道郅治光昌各省学政俱以京员简任我皇上复加意整饬凡学政受事必训谕谆至期以端士习而正文体寿考作入洵超越前古云

  关税各差

  关税监督【京师崇文门正监督一人以大臣  简充副监督一人由内务府奏充左翼右翼各一人以大臣  简充直隶天津关一人以盐政兼管通州二人以坐粮厅兼管山海关一人以四五品京堂及部院内务府司员差充张家口杀虎口各一人以部院司员差充潘桃口一人以多伦诺尔同知管理龙泉紫荆奇峰五虎固关白石倒马茨沟插箭岭马水口各一人以提督兼管委参将以下监收三座塔八沟乌兰哈达各一人以理藩院司员充奉天失马税一人以部院司员差充中江一人以 盛京将军衙门章京及五部司员差充山西武元城一人以巡抚兼管委交城县知县监收归化城一人以巡抚兼管委道员监收山东临清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临清州知州监收江南海关一人以江苏巡抚管理委松太道监收浒墅关一人以织造兼管淮安宿迁关一人以内务府司员充扬关一人以巡抚管理委巡道监收龙江西新关一人以织造兼管凤阳关一人以道员管理芜湖关一人以安徽巡抚管理委巡道监收江西九江关一人以道员管理赣关一人以巡抚管理委巡道监收福建海关一人以将军兼管关安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福州府同知监收浙江海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道员监收南北新关一人以织造兼管湖北武昌厥一人荆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员监收湖南辰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辰州付监数四川夔关一人以总督兼管委夔州府监收打箭镱一人以同知兼管广东海关一人以内务府司员简充太平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道员监收广西梧厂浔厂各一人以巡抚管委梧州泀州各知府监收掌颁其禁令以安行旅通财贿爰系之税以便诇几以佐 国家经费凡榷百货者为户部分司榷竹木及船钞者为工部分司】   (臣)等谨案我朝厘正关榷宽政频施前代无名之繁赋芟除殆尽而浚以重臣莅以封疆大吏关津则有亲填循环稽考之簿海舶则有贸易外洋之照内口内河之经历辽远者皆给之昭以辨奸良所以体恤商贾杜绝奸欺者规制至为详悉盖利用通财尽革往代无艺之征而垂亿万年永久之制也

  司道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宁苏州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一省之政司钱谷之出纳初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康熙六年去左右衔每省止设一人初以直隶近在畿甸不设藩司以口北守道兼山西布政使衔康熙八年增设直隶守道一人总司钱谷雍正二年改为布政使乾隆二十五年分江宁苏州各一人其首领经历掌出纳文书理问掌勘核刑名都事掌受发文移照磨掌照刷卷宗库大使掌司库藏之出入仓大使掌检稽仓庾】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全省刑名按劾之事兼理驿传初直隶不设臬司以大名巡道兼河南按察使衔通永天津道俱兼山东按察使衔霸昌井陉道俱兼山西按察使衔康熙八年增设直隶巡道一人总理刑名三十八年省井陉道雍正二年改直隶巡道为按察使其首领经历掌出纳文书知事掌勘察刑名照磨掌照刷卷宗司狱掌管理系囚】   各道【直隶口北道霸昌道通永道天津道清河道大名道熟河道各一人山东督粮道济东泰武临道道登莱青道兖沂曹济道各一人山西冀宁道河东道雁平道归绥道一人河南开归陈许道粮盐道南汝光道河北道河陕汝道各一人江南江安粮诸道苏松粮储道常镇通道松太道盐巡道凤庐道宁池太广道各一人浙江督粮道盐袪道宁绍台道温处道杭嘉湖道金衢严道各一人江西督粮道盐法道广饶九南道吉南赣宁道各一人福建督粮道盐法道兴泉永道延建邵道汀漳龙道台湾道各一人湖北督粮道盐法道荆宜施道安襄郧道武汉黄德道各一人湖南粮储道盐法长宝道衡永郴桂道岳常澧道辰永沅靖道各一人陕西督粮道盐法道潼商道汉兴道延榆绥道各一人甘肃甘凉道平庆道巩秦阶道兰州道宁夏道西宁道安肃道镇迪道各一人四川盐茶马道松茂道川东道建昌道永宁道川北道各一人广东督粮道惠潮嘉道肇罗道雷琼道南韶连道高廉道各一人广西苍梧道左江道右江道各一人云南粮储道盐法道迤西道迤东道迤南道各一人贵州督粮道贵西道古州道各一人皆掌佐藩泉之事 国初设布政司左右参政参护按察司副使佥事等道乾隆十八年省去参政等衔定为守巡各道职秩弥昭画一焉其首领有库大使仓大使等官】

  府

  知府【奉天一人直隶山东福建湖北广东各十人陕西七人江苏安徽各八人山西河南甘肃湖南各九人浙江广西四川各十一人江西贵州各十三人云南十四人掌一府之政统辖属县宣理风化平其赋役听其狱讼以教养百姓其首领有经历知事照磨司狱宣课司大使税课司大使仓大使检校库大使茶引批验所大使长官司吏目等官因地裁设各守其职同知奉天一人直隶二十四人江苏二十三人浙江十五人安徽贵州各七人山东十二人陕西六人山西江西各十一人河东甘肃广西各八人福建湖北广东四川各十人湖南九人云南十三人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清军理事抚曲水利诸务通判奉天一人直隶安徽湖北各八人江苏十六人山东河南各十一人山西浙江江西湖南各十人陕西三人甘肃广西云南贵州各六人福建广东各七人四川九人分掌粮运督捕水利理事诸务】   (臣)等谨案同知通判及州同以下等官其有巳见漕务河务各门者并载于此以见全数

  直隶州

  直隶州知州【直隶甘肃各六人江苏广东各三人安徽陕西各五人山东福建各二人山西十人四川九人河南湖南云南各四人江西广西各一人掌直隶州一州之政令其规制与知府同惟无倚郭县其所治州事即自行之其道领有吏目巡检驿丞闸官税课司大使等官亦因地裁设】   直隶州州同【直隶安徽四川各三人江苏山东陕西甘肃福建各一人河南广东各一人如同知之职】   直隶州州判【直隶五人江苏安徽山东陕西广东广西各二人山西湖南各四人河南甘肃各三人江西云南各一人四川七人如通判之职】   (臣)等谨案我朝澄清吏治首重亲民之任以府州为诸县统率尤隆其选诸府授任之初得蒙召对训示周详俾守土者得以禀承而宣布之又特命书名殿扆以时省览而察其殿最所以淬励之者靡所不至是以吏绩官方远轶前古焉

  州县

  知州【顺天府五人奉天府四人直隶十二人江苏安徽湖南各三人山东九人山西陕西谷五人河南六人甘肃湖北广东各七人浙江江西各一人广西二十六人四川十一人云南二十七人贵州十四人掌一州之政治其佐州同州判分掌粮马巡捕之事其属吏目掌辅理刑禁巡检驿丞库大使闸官等员各因所分地而掌其职事】   知县【顺天府十九人奉天府八人直隶一百五人江苏六十二人安徽五十人山东九十五人山西八十八人河南九十四人陕西七十三人甘肃五十二人浙江七十六人福建六十二人江西七十五人湖北六十人湖南六十四人广东八十一人广西四十九人四川一百十一人云南三十九人贵州三十四人掌一县之政令其佐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巡捕之事其属巡检掌捕盗贼典史掌监察狱囚如无丞簿则兼领之驿丞典邮传迎送闸官掌收泄启闭事税课大使典商税之事河泊所官掌收鱼税】   (臣)等谨案州县授任之初必先由吏部引见以简其才否其在任者阅捧五年以上始许题陞三年以上始许题调莅任三年政绩卓著者保题注册间有因事引见书名存记特用为同知知府以示鼓励所以激扬之者备至其有旷职者督抚劾奏立从黜退扶良锄莠陞降至公洵乎慎重民牧之至意也

  皇朝通志卷六十九

  ●皇朝通志卷七十

  职官略七

  ○职官略七

  官制七

  △官制七

  盛京将军等官   新疆各官   各处驻札大臣   各省驻防   直省武职   宗室王公封爵   王府官属   公主府属   藩属各官   土官

  ·盛京将军等官

  盛京【将军一人掌镇抚 留都安辑旗民董率文武副都统三人各守分地以赞其治 盛京等处驻防城守尉十人协领十人佐领一百二十四人防御九十二人骁骑校二百有四人掌巡防讥察之事又有委官一百人皆以七品冠带食领催前蜂钱粮将军衙门主事一人笔帖式十有一人各处驻防衙门笔帖式十有三人仓官六人分掌行移案牍粮储出纳之事】   吉林【将军一人掌镇守吉林乌喇等处地方缮固镇戌绥和军民秩祀山川辑宁边境副都统五人各守分地以赞其治各处驻防总管一人协领二十有五人参领一人佐领一百十九人防御八十有一人骁骑校一百十六人管水手四品官二人五品官二人六品官二人职掌与 盛京各驻防同吉林理事同知一人狱官一人掌狱讼之事将军衙门主事一人笔帖式十有二人白都纳副都统衙门委署主事一人各处驻防衙门笔帖式二十有八人管台站笔帖式十有八人管仓笔帖式十有二人仓官七人助教十人分掌文案邮传仓储教习之事】   黑龙江【将军一人掌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均齐政刑修举武备绥徕部旗控制东陲副都统三人各守分地以赞其治各处驻防副都统衔总管一人城守尉一人协领十有六人总管七人参领一人副总管二十有六人佐领二百三十八人防御二十有四人骁骑校二百三十一人护军校二人管水守四品官四人五品官二人六品官四人管造船四品官一人五品官一人六品官一人职掌与 盛京吉林各驻防同将军衙门主事一人理刑主事一人银库主事一人笔帖式十有二人各处驻防衙门笔帖式二十人管台站笔帖式三十有三人六品官二人台站官二人管仓笔帖式六人管官屯七品官四人分掌刑名赋饷邮驿仓储之事】   (臣)等谨按盛京为发祥重地分置节帅率师镇守西自呼伦布雨尔北循兴安岭黑龙江而东南跨鸭绿江地方五六千里各因形势险要列屯置戍以控扼之兵防周密条画周详皇上觐扬光烈翠华临莅秋郊狝阅赏赉优加复屡命增置弁兵修缮甲仗镇选亲勋俾膺阃寄规模益昭闳远矣

  ·新疆各官

  伊犁【将军一人统掌新疆之军政参赞大臣一人领队大臣五人印房司官二人笔帖式二人粮饷司官二人笔帖式一人驼马处司官一人笔帖式一人卡伦侍卫十二人总管六人副总管七人协领十有二人佐领一百有八人防御五十有六人骁骑校一百有八人署理营务笔帖式十人总理回务伯克二十三人】   (臣)等谨按伊犁本准噶尔部在天山之北以平定之后移回人于此屯种故设伯克以总理之伯克本回部官名我皇上加意绥怀从大臣所请仍其旧号而定以品秩自三品以至七品等序有差所谓齐其俗不易其宜之至意也   乌噜木齐【都统一人副都统一人掌乌噜木齐之军政满洲绿旗官兵皆属焉协领六人佐领二十有四人防御二十有四人骁骑校二十有四人九品笔帖式二人卡伦侍卫二人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一人属于乌噜木齐管理粮饷官一人又有管理台站屯政文武各员或由陕甘二省除派或田伊犁乌噜木齐调拨无定员】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一人领队大臣二人初驻雅尔后移今治总管一人副总管一人佐领四人骁骑校八人卡伦侍卫十二人印 房章京三人笔帖式三人管理粮饷官一人】   巴里坤【领队大臣一人协领四人佐领十六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印房笔帖式二人】   (臣)等谨按乌噜木齐已设迪化州州属各官统于甘肃省至巴里坤今为镇西府治且原隶版图不在新疆之数以其为新疆北路之门户故以参赞大臣并列于此至其属官则各见本门中   乌什等处【参赞大臣一人自乌什叶尔羌以下山南回部皆所统属协理大臣一人阿克苏领队大臣一人掌乌什阿克苏之政令兼统赛喇木拜城其阿克苏一城旧别设大臣乾隆三十一年并隶乌什印房章京二人笔帖式二人管理粮饷官一人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二人护送伯克侍卫一人卡伦侍卫十有一人军台委署笛帖式十人管理回民伯克五十八人】   叶尔羌【办事大臣一人协办大臣一人印房章京二人笔帖式三人委署笛帖式二十人管理粮饷官一人佐领二人骁骑校二人听差坐卡侍卫十三人管理回民伯克四十八人】   和阗【办事大臣二人委署笔帖式二八管理回民伯克四十九人】   喀什噶尔【办事大臣一人协理大臣一人印房章京一人办理回务章京一人笔帖式一人委署笔帖式六人军台委署笔帖式一人管理粮饷官一人总管一人参领二人防御一人骁骑校三人听差守卡侍卫十三人管理回民伯克五十四人】   库车【办事大臣一人兼辖沙雅尔印房章京一人笔帖式二人委署笔帖式三人办理粮饷官一人管理回民伯克三十人】   哈喇沙尔【办事大臣一人印房笔帖式六人管理粮饷官一人管理回民伯克二十人】   吐鲁番【办事大臣一人初驻辟展乾隆四十二年改驻吐鲁番参领二人佐领十有五人骁骑校十有五人印房章京一人正八品笔帖式一人委署笔帖式六人总理回务札萨克郡王一人协理图撒拉克齐二人伯克十人】   哈密【办事大臣二人印房章京一人骁骑校一人笔帖式六人总理向众郡王一人】   (臣)等谨按哈密归附已久以其为新疆南北两路之门户故列于此哈密辟展吐鲁番诸境并设有同知通判巡检等官隶于甘肃省兹不备述钦惟皇上德威广播荡平准部戢定回疆天山南北二万里而遥悉归版宇建城吧置官守广屯种辖以参赞大臣诸务秩举鸿规巨典条理粲如至山南回部诸官锡名仍旧品秩则悉视天朝赏罚黜陟亦与内地诸官无异威德昭宣肤功于烁伊古以来所未睹也

  ·各处驻札大臣

  喀尔喀军营【定边左副将军一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一人科布多参赞大臣一人掌喀尔喀四部之军政凡四部会盟参赞大臣闲岁分往会核稽其边防军实之事统听左副将军裁决具疏以  间】   阿尔泰乌里洋海【散秩大臣二人副都统一人总管四人佐领二十七人骁骑校二十七人掌阿尔泰乌里洋海之军政】   库伦【办事大臣一人司员一人掌俄罗斯之往来明其禁令司员掌库伦贸易诸务分驻恰克图办事司员一人等俄罗斯贸易诸务】   (臣)等谨按乾隆四十九年奉旨增派大臣二人同办库伦事务系出特简不在定制之内故不为额缺   绥远城【兼管归化城将军一人协领五人佐领二十人防御二十人骁骑校二十人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一人参领十人佐领四十九人掌以时巡阅边防右卫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   游牧察哈尔【都统一人副都统一人八旗游牧满洲理事官九人八旗蒙古理事官八人护理都统关防笔帖式二人护理军站印务笔帖式一人八旗总管八人参领八人副参领八人佐领一百十一人骁骑校一百十七人护军校一百十七人捕盗六品官三人】   西宁【办事大臣一人掌西宁军政司员一人笔帖式三人】   西藏【办事大臣一人司员一人笔帖式二人掌西藏之政令凡噶下伦代责第巴堪布皆属焉】   (臣)等谨按国初声教旁通讫于四海蒙古北部宫尔喀三汗同时纳贡厥后朔漠荡平庇我宇下与漠南诸部相等承平以来怀柔益远北逾瀚海西绝羌荒西藏青海诸地并入版图诸部君长稽首偕来画疆置吏有如内地于是统之以重臣监之以分司内外相维大小咸秩德威远播疆宇敉宁岂汉唐以来所得比拟于万一哉

  ·各省驻防

  直隶【保定府沧州城守尉各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各四人宝坻东安采育霸州固安雄县良乡防守尉各一人防御各二人骁骑校各一人俱稽察九处驻防大臣所属热河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五人佐领十五人防御二十人骁骑校二十人密云县副都统一人协领四人佐领十六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四人昌平州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山海阙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二人佐领六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八人分驻喜峰口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四人冷口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三人玉田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二人三河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二人顺义县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一人永平府防守尉一人防御二人骁骑校二人罗文峪防御一人骁骑校二人】   陕西【西安将军一人副都统二人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三十二人防御四十人骁骑校四十人】   甘肃【宁夏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五人佐领十九人防御二十四人步营防御二人骁骑校二十四人凉州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二入佐领六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八人庄浪城守尉一人佐领四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   江苏【江宁将军一人副都统一入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三十二人防御四十人骁骑校四十人分驻京口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二人佐领十四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   浙江【杭州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九人佐领二十三人防御二十人骁骑校三十二人分驻乍浦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五人佐领十一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十六人】   湖北【荆州将军一人副都统二人协领兼佐领十人佐领四十六人防御五十六人骁骑校五十六人】   广东【广州将军一人副都统二人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八人防御三十二人骁骑校三十二人水师营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防御二人骁骑校六人】   福建【福州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八人防御八人骁骑校十六人水师营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防御二人骁骑校六人】   四川【成都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五人佐领十九人防御二十四人骁骑校二十四人】   山东【青州副都统一人协领兼佐领四人佐领十二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十六人兼辖分驻德州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   山西【太原城守尉一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四人归巡抚节制】   河南【河南城守尉一人佐领十人防御十人骁骑校十人归巡抚节制】   (臣)等谨按戌防险要三代已然然因事而行及期而代特以为征调之役不以为设官之制也我朝设驻防之法以羽林七萃棋布星罗于天下特选重臣镇守规制精详磐石巩固意至为深远矣

  ·直省武职

  提督军务总兵官【直隶江南浙江湖广四川陕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福建甘肃各二人山东山西河南江西俱以各巡抚兼理掌统辖本标官兵及分防营汛节制各镇闵军实修武备课其殿最以听于总督初兼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衔乾隆十八年省去兼衔】   (臣)等谨按提督一官即以节制诸镇而仍受节制于总督大小相维纪纲咸振皇上饬伍诘戎动关宸虑边防屯戌往往增设兵伍又以武臣俱有分猷宣力之责特命仿文臣之例各给养廉以优赡其身家规制尤为尽善云   总兵官【直隶马兰镇泰宁镇宣化镇天津镇正定镇各一人山东兖州镇登州镇各一入山西太原镇大同镇各一人河南河北镇南阳镇各一人江南崇明镇狠山镇寿春镇各一人江西南昌镇南赣镇各一人福建金门镇海坛镇南澳镇台湾镇福宁镇汀州镇建宁镇漳州镇各一人浙江黄岩镇定海镇温州镇处州镇衢州镇各一人湖广襄阳镇宜昌镇镇筸镇永州镇各一入四川川北镇重庆镇建昌镇松潘镇各一人陕西延绥镇兴汉镇河州镇各一人甘肃西宁镇宁夏镇凉州镇巴里坤镇各一人广东左翼镇右翼镇碣石镇潮州镇肇高镇琼州镇各一人广西左江镇右江镇各一人云南临元镇开化镇腾越镇鹤丽镇昭通镇普洱镇各一人贵州安笼镇古州镇镇远镇威宁镇各一人各掌其镇之军政以受成于提督】   副将【直隶督标一人三屯协河屯协山永协河间协通州协大名协张家口协独石口协各一人山东文登协胶州协临清协沂州协各一人山西蒲州协杀虎口协各一人江南督标一人江宁城守营京口协安庆协太湖协各一人江西九江协袁州协各一人福建督标一人闽安协台湾协北路协水师协福州城守营兴化成守营延平城守营各一人浙江杭州城守营嘉兴协湖州协绍兴协象山协台州协乐清协瑞安协平安协金华协严州协各一人湖广督标一人郧阳协黄州协施南协长沙协洞庭协永顺协辰州协靖州协沅州协永绥协衡州协宝庆协各一人四川督标将军标各一人阜和协夔州协维州协各一人陕西将军标一人靖远协庆阳协潼关协波罗协神木协定边协汉中城守营泯洮协各一人甘肃督标一人永固协永昌协中卫协西大通协金塔寺协西安协玛纳斯协哈密协各一人广东督标一人广州城守营肇庆城守营惠州协顺德协香山协春江协南雄协三江口协龙门水师协罗定协黄冈协澄海协各一人广西义宁协平乐协广远协浔州协无州城守营新太协镇安协各一人云南督标一人曲寻协楚雄协永昌协龙陵协维西协各一人贵州清江协大定协铜仁协都匀协上江协黔西协遵义协平远协定广协各一人各掌其分地之军政】   (臣)等谨按河标漕标副将别具河道漕运篇内故不赘列参将以下仿此   参将【直隶八人山东九人山西十有四人河南五人江南十有一人江西六人福建十有四人浙江七人湖广十有三人四川八人陕西九人甘肃十有二人广东十有六人广西六人云南十有二人贵州七人   游击直隶二十有三人山东八人山西七人河南三人江南二十有七人江西七人福建四十有一人浙江二十人湖广三十有二人四川二十有二人陕西二十有八人甘肃四十有三人广东二十有八人广西十有一人云南十有八人贵州十有五人】   都司【直隶五十有八人山东十有八人山西二十有七人河南六人江南二十有三人江西二十有四人福建十有七人浙江二十有五人湖广二十有一人四川三十人陕西三十有八人甘肃四十有四人广东三十有五人广西十有九人云南十有六人贵州二十有二人】   守备【直隶六十有六人山东二十有一人山西二十有七人河南十有七人江南五十有七人江西十有五人福建六十有六人浙江五十有三人湖广五十有三人四川四十有二人陕西四十人甘肃六十有九人广东八十人广西三十人云南四十有七人贵州五十人】   营千总【直隶一百三十有六人山东四十有七人山西六十有四人河南二十有八人江南一百四人江西三十有二人福建一百四十有一人浙江一百七人湖古一百三十有四人四川一百二人陕西六十有三人甘肃一百三十有七人广东一百七十人广西六十有七人云南九十有七人贵州一百有六人】   把总【直隶三百十有四人山东一百人山西一百三十有七人河南六十有一人江南二百十有七人江西九十有四人福建二百八十有三人浙江三百九人湖广二百七十人四川一百九十有九人陕西一百四十有三人甘肃三百九十有八人广东三百二十有四人广西一百八十有一人云南三百一人贵州二百三十有三人又直隶设有外委把总三百二十有九人山东一百二十人山西二百十有八人河南六十有七人江南三百三人江西九十有四人福建四百六十有三人浙江三百九人湖广二百七十人四川二百九十有四人陕西二百六十有二人甘肃四百六十有五人广东三百九十有四人广西一百八十有一人云南三百一人贵州二百六十有一人】   (臣)等谨按绿旗之制既有提督以统领之而总兵副将亦各有专阃之寄协守之责凡有简授必慎择其人参将游击以下一营一旅之寄亦必核其劳绩量材除授皇上整饬武备慎重保障真万年安治无弊之道也

  ·宗室王公封爵

  宗室封爵十有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镇国公八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实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天淇宗派以   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伯叔兄弟之支为觉罗 皇子生十五岁由宗人府请封其爵终出自  钦定亲王郡王适福晋所生子二十岁后由宗人府请考试亲王适子奉  特旨始封世子其未封世子者与馀子同授封爵馀子考授不入八分公郡王适子奉  特旨始封长子其未封长子者亦与馀子同授寺爵馀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军贝勒适子降袭贝子馀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贝子适子降袭镇国公馀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镇国公适子降袭辅国公馀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辅国公适子世袭馀子考授二等辅国将军不入八分镇国公适子降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适子降袭三等镇国将军馀子均考授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镇国将军适子各降袭一二三等辅国将军馀子均考授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适子各降袭一二三等奉国将军馀子均考授三等奉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适子均降袭奉思将军馀子均考授奉恩将军其奉恩将军既无可降之品级将奉恩将军适妻所生子佰准一子考袭奉恩将军馀子停封为闭散宗室酌量人才优者奏请考试准食云骑尉俸凡王爵由军功得者世袭罔替由  恩封者以次递降以功加封者自奉恩将军递加一等至和硕亲王其以过降封者自和硕亲王递降一等至奉恩将军无可降则为闲散宗室乾隆八年定亲王侧福晋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郡王侧福晋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贝勒侧室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贝子侧室子考授二等辅国将军镇国公侧室子考授三等辅国将军辅国公侧室子考授一等奉国将军亲王妾媵子考授三等辅国将军郡王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国将军贝勒贝子妾媵子均考授奉恩将军其馀妾婢所生子为闲散宗室不授封十一年定考试法其学业平庸者降等封授奉恩将军无级可降如考试降等仍授奉恩将军停俸三年又定世子之适子  恩封不入八分公如未  恩封与馀子同授封爵馀子考授一等镇国将军侧福晋子考授三等镇国将军妾媵子考授三等奉国将军长子之适子  恩封一等镇国将军如未  恩封亦与馀子同授封爵馀子考授二等镇国将军侧福晋子考授一等辅国将军妾媵子考授奉恩将军三十九年又定亲王世爵递降之法至一等辅国将军俱世袭罔替四十七年奉  旨王贝勒贝子公之子嗣及宗室年已及岁俱照蒙古王公台吉塔布囊之例分别给与三四品顶带】   (臣)等谨按自三代盛王莫不封建宗室以为藩屏后世分王子弟法制相沿为建国之首务然或泥于古而不知裁制或袭其名而徒事虚文流弊不同而其失均也我朝绵瓜瓞之绪笃行苇之仁封爵世及列邸京师而庸勋亲亲并行不悖皇上念笃宗亲凡贝勒以下之降袭者皆设为定制令得常保世封复定亲王之子给以一品章服郡王贝勒以下以次递推又诏普给宗室冠带优加职级立法之周详尽善实为旷古所未有也

  ·王府官属

  王府官属【长史亲王府世子郡王府长子各一人司仪长贝勒一人散骑郎亲王府四人世子郡王府三人长子二人护卫亲王府二十人世子十七人郡王府十五人长子十二人贝勒十人贝子六人公四人典仪亲王府六人世子五人郡王府四人长子三人贝勒三人贝子三人公三人五旗王公府属参领旗各五人佐领旗各七人骁骑校每佐领下一人管领亲王府四人郡王府三人典膳亲王府一人郡王府一人司库亲王府二人郡王府二人司匠亲王府四人郡王府四人牧长亲王府四人郡王府三人】

  ·公主府属

  公主府属【长史一人护军参领一人闲散章京一人长史掌府中之政令凡公主下嫁例由内务府于闲散员内 奏派补授参领掌府门之禁其左右门则派章京司之】

  ·藩属各官

  外藩蒙古科尔沁等二十五部五十一旗喀尔喀四部八十五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阿拉善额鲁特一旗乌兰乌苏额鲁特二旗额济讷土尔古特一旗都尔伯特十六旗【每旗札萨克一人协理旗务二人或四人管旗章京一人副章京二人或一人参领每六佐领则一人佐领每百丁或二百丁或二百五十丁则一人骁骑校每佐领下一人札萨克掌一旗之政令或由世袭或由  简任不拘爵秩协理旗务掌佐札萨克之政亦以台吉以上为之自管旗章京以下至骁骑校皆掌统其所属之众以听于札萨克惟清海达喇嘛察汉诺们汗所属蒙古不统于各旗令达喇嘛管辖】   回部哈密一旗【札萨克一人协理旗务一人管旗章京一人副章京一人参领二人佐领十三人札萨克以功晋郡王贝勒】   回部吐鲁番一旗【札萨克一人协理旗务二人管旗章京一人副章京二人参领二人佐领十五人伯克十人札萨克晋郡王】   (臣)等谨按哈密吐鲁番札萨克虽并膺王封而实佐我驻札大臣共理庶事故互见于新疆篇中又按我朝德威怀畏鳞集仰流自兴京肇建之前科尔沁贝勒明安即遣使通好自后蒙古诸部落向风内属朝贡不绝因为设官分职蒙古各部暨回部之久经内附者皆设札萨克以理旗务又悉置都统以下等官一如八旗之制此实亘古以来之盛事求之史册罕有伦比也

  ·土官

  甘肃【土指挥使八人指挥同知七人指挥佥事八人土千户九人正千户一人副千户二人土百户九人青海千户一人百户二十四人百长二十六人西藏百户十六人百长十人各掌其所属番夷军民之政其承袭按其支派宗图定其当袭者不容混冒而各省文武大臣统辖焉其文职隶吏部验封司武职隶兵部武选司】   四川【土通判二人土知事一人土巡检二人土副巡一人宣尉使五人副使一人宣抚使五人副使三人安抚使二十人副使三人长官三十有七人副长官三人千户四十人土千总二人土百户一百六十有三人】   广西【土知州二十六人土州同一人土州判一人土知县四人士巡检十二人长官二人副长官一人】   云南【土知府四人土同佑一人土通判二人土知事一人士经历一人土知县四人土州同四人土州判二人土县丞五人土主簿二人土巡检十有九人土典史一人土驿丞三人宣尉使一人指挥使二人宣抚使五人副宣抚使二人安抚使三人长官三人副长官三人土守备四人土千总二十有八人土把总五十有五人】   贵州【土同知二人土通判一人土推官一人士吏目一人土县丞五人土主簿二人士巡检二人长官司长官六十六人副长官二十一人】   (臣)等谨按土官之设虽沿明制然明时纲纪不振诸土官或鱼肉曲民或弁髦王法朝廷姑息成风多置之度外与唐宋羁縻之州无异今各土官畏威怀德奉法惟谨自金川荡平以来安屯置戌永为乐土又定诸司轮年入   觐之制而优其章服以示怀来此岂前代所可及哉

  皇朝通志卷七十

  ●皇朝通志卷七十一

  职官略八

  ○职官略八

  官阶   勋官   命妇   禄秩   官品

  △官阶

  本朝增定官制凡文职十八阶旗员武职九阶汉人武职十三阶凡恭遇覃恩均给封赠而无散官之名今依会典所载文武官阶分晰如右

  文官阶   武官阶

  ·文官阶

  正一品光禄大夫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大夫正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林郎正七品文林郎从七品征仕郎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从九品登仕佐郎   (臣)等谨按文官阶吏员出身者其从六品正七品俱为宣德郎不及九品者为未入流初制一品正从俱光禄大夫后从一品改荣禄大夫凡官阶五品以上为诰授六品下为敕授武官亦如之

  ·武官阶

  正一品建威将军从一品表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武功将军正三品武义将军从三品武翼将军正四品昭武都尉从四品宣武都尉正五品武德骑尉从五品武德佐骑尉正六品武略骑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正七品武信骑尉从七品武信佐骑尉正八品奋武校尉从八品奋武佐校尉正九品修武校尉从九品修武佐校尉   (臣)等谨按武官阶初制提督总兵官或加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衔其左右都督俱为正一品后裁去加衔定正从一品俱荣禄大夫正二品骠骑将军从二品骁骑将军正三品昭勇将军从三品怀远将军正四品明威将军从四品宣武将军正五品武德将军从五品武略将军正六品昭信校尉从六品显忠校尉正七品奋力校尉经乾隆二十年改定公侯伯及正一品俱光禄大夫从一品振威大夫正二品武显大夫从二品武功大夫正三品武义大夫从三品武翼大夫正四品昭武大夫从四品宣武大夫正五品武德郎从五品武略郎正六品武信郎从六品武信佐郎正七品奋武郎嗣以文职正一品起至从九碞其十八阶武职从一品起至正七碞共十二阶多寡悬殊体制未协经乾隆五十一年增设阶品改定封典名号用昭画一焉

  △勋官

  世爵世职之等有九曰公曰侯曰伯曰子视一品曰男视二品曰轻车都尉视三品曰骑都尉视四品曰云骑尉视五品曰恩骑尉视七品自公至轻车都尉又各有三等 【 授爵自云骑尉始云骑尉袭一次加一云骑尉则合为骑都尉袭二次再加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袭三次再加为三等轻车都尉袭四次二等轻车都尉袭五次一等轻车都尉袭六次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袭七次三等男袭八次二等男袭九次一等男袭十次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袭十一次三等子袭十二次二等子袭十三次一等子袭十四次一等子兼一云骑尉袭十五次三等伯袭十六次二等伯袭十七次一等伯袭十八次一等伯兼一云骑尉袭十九次三等侯袭二十次二等侯袭二十一次一等侯袭二十二次一等侯兼一云骑尉袭二十三次三等公袭二十四次二等公袭二十五次一等公袭二十六次内有因阵亡给与者袭次已完仍授恩骑尉令其世袭】 (臣)等谨按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之爵以褒叙勋绩酬庸懋赏次第其功绩之大小而锡以世袭之等国初定世爵自公至拖沙喇哈番共八等凡授爵自拖沙喇哈番始如拖沙喇哈番加一拖沙喇哈番则合为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再加则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为三等阿达哈哈番递加至一等阿达哈哈番如再加一拖沙喇哈番则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则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积拖沙喇哈番二十有六则为一等公开创功臣策勋锡爵与河山共永封爵在顺治七年九年恩诏以前者世袭罔替或论功在诏后立功在诏前者亦世袭罔替其给予敕书注明世次者仍按次承袭自后凡有忠诚宣力懋建军功膺授功爵者除奉特旨世袭罔替外其馀自拖沙喇哈番袭一次递加至一等公袭二十钋次至一等公以上爵无可加令以适子袭一等公以别子袭其馀爵康熙元年定凡世袭合井至公侯伯者其子弟承袭时昭原系几人之爵仍与几人分袭雍正元年定一二三等公各锡以美名 【 如褒绩公忠达公等】 其外戚则仿古恩泽侯义命为承恩公乾隆元年总理王大臣奏定精奇尼哈番以下世爵清文并改用汉文精奇尼哈番为一二三等子阿思哈尼哈番为一二三等男阿达哈哈番为一二三等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其清文从旧十四年定一二三等侯伯亦各锡以美名 【 如奉义侯敦惠伯等】 自后膺封爵者几勋猷殊等皆奉特旨定锡嘉号十五年定自一等公袭二十六次至云骑尉袭一次均按所开袭次载入诰敕皇上垂念阵亡之后袭次已毕复锡恩骑尉以传之永久而绿营阵亡议叙之例止得难荫一次非奉特旨加恩不能得有世职乾隆五十年又命凡阵亡人员无论满汉及旗人之用于绿营者一体给与世职即袭次已完亦照例给恩骑尉俾得赏延于世而文职阵亡人员亦得并邀恩恤其一品官照参赞都统例议给与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二三品官照副都统例议给骑都尉四品官以下未入流以上照参领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例议给云骑尉隆恩所逮有加无己励节褒忠洵为荣镜千古矣诰敕又定阵亡人等子孙袭次已完者赏七品京官令其世袭罔替十六年世袭七品官定为恩骑尉与国初所定共为世爵九等

  △命妇

  凡封赠一品之妻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八品九品止封本身

  △禄秩

  (臣)等谨按我朝诏糈之典视前代尤为优厚俸银俸米准酌咸宜世宗宪皇帝定养廉增禄米俾得赡其身家而无府仰之虑皇上御极之初即加赐京官恩俸近复奉诏增设武职养廉体恤深仁无微不至凡在臣工无不感激奋兴廉隅自励矣今依郑志之例辑禄秩一篇以载其梗概至郑志禄秩后复有职田公廨田二门续通志亦有职田一门国初勋臣皆给庄田以代廪禄寻即按品给禄其庄田之数详见田赋至公廨田久经裁革故未库入

  世职俸银禄米   在京满汉文武官员俸薪禄米   盛京五部及守护陵寝文武各官俱照京官正俸   在京官员恩俸   在京旗员养廉   在外文官俸银   在外武职俸薪   直省文武官员养廉   致仕官禄

  ·世职俸银禄米

  一等公至闲散公岁给银七百两至二百二十五两有差米三百五十石至一百二十七石五斗有差一等侯又一云骑尉至闲散侯岁给银六百三十五两至五百六十两有差米三百一十七石五斗至一百十五石有差一等伯又一云骑尉至伯品级官岁给银五百三十五两至二百五两有差米二百六十七石五斗至一百二石五斗有差一等子又一云骑尉至三等子岁给银四百三十五两至三百六十两有差米二百一十七石五斗至一百八十石有差一等男又一云骑尉至三等男岁给银三百三十五两至二百六十两有差米一百七十六石五斗至一百三十石有差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至三等轻车都尉岁给银二百三十五两至一百六十两有差米一百一十七石五斗至八十石有差骑都尉又一云骑尉岁给银一百三十五两米六十七石五斗骑都尉岁给银一百一十两米五十五石云骑尉岁给银八十五两米四十二石五斗恩骑尉岁给银四十五两米二十二石五斗

  ·在京满汉文武官员俸薪禄米

  正从一品岁给银一百八十两俸米九十石正从二品岁给银一百五十五两俸米七十七石五斗正从三品岁给银一百三十两米六十五石正从四品岁给银一百五两米五十二石五斗正从五品岁给银八十两米四十石正从六品岁给银六十两米三十石正从七品岁给银四十五两米二十二石五斗正从八品岁给银四十两米二十石正九品岁给银三十三两有奇米一十六石有奇从九品及未入流岁给银三十一两有奇米一十五石有奇

  ·盛京五部及守护陵寝文武各官俱照京官正俸

  内府及王公府属佐领照八旗佐领一体颁给奉禄又笔帖式岁支俸银三十八两至二十一两有差米亦如之 【 初制汉文武官有柴薪银满洲蒙古汉军大小各官俸银俸米亦参错不一俱顺治十三年议定文武俸禄不论满汉一例照品支给并裁汉官柴薪银两】

  ·在京官员恩俸

  (臣)等谨按凡官员于正俸外加倍给赏曰恩俸其数与正俸同无庸备载

  ·在京旗员养廉

  领侍卫内大臣养廉银九百两满洲都统养廉银七百两蒙古汉军都统前锋护军统领各养廉银六百两满洲副都统步军统领养廉银五百两蒙古汉军副都统步军翼尉内大臣散秩大臣銮仪使内三院卿各养廉银四百两参领养廉银六十两副参领前锋侍卫印房官各养廉银四十两

  ·在外文官俸银

  直省大小官俸银俱照在京文官正俸按品支给 【 初制在外文职又有薪苑四项银各有等差先后俱裁】

  ·在外武职俸薪

  正从一品俸银九十五两八十一两各有奇薪银各一百四十四两正从二品俸银六十七两五十三两各有奇薪银与一品同正从三品俸银三十九两有奇薪银一百二十两正从四品俸银二十七两有奇薪银七十二两正从五品俸银一十八两有奇薪银四十八两正从六品俸银一十四两有奇薪银三十二两正从七品俸银一十二两有奇薪银与六品同 【 初绿营有以小衔加品食俸后改照衔支给一例更定将提督定为从一品总兵官定为二品副将以下各官俱照品级给俸如额又绿旗武职俸薪外又有蔬菜烛炭心红纸张等项银两俱按品有差】

  ·直省文武官员养廉

  (臣)等谨按直省文职养廉之设自各省耗羡存公以备公用即其赢馀定为养廉世宗宪皇帝次第举行规制之善实前古所未有我皇上复定武职养廉俾得整饬戎兵小廉大法仰见加惠臣工及杜止贪墨之至意若夫酌耗羡之多寡分差务之繁简同一省而官有等差同一官而数有区别自督抚提督以至佐杂弁员为数递减不等皆核其籍于户部兹不具载

  ·致仕官禄

  致仕官之给俸禄始于唐沿于宋至于有明唯宰执致仕在籍者或赐羊酒或赐文绮尚书以下未之闻焉我朝优礼臣工超轶前古皇上御极之元年即奉恩谕满汉大学士及曾为部院尚书子告在家俱按品给与全俸三年奉诏凡大臣遇京察自陈准其原品致仕者令该旗该部查明酌量给予半俸至八旗告木勒休武职由兵部分别军功按其品秩或给全俸或给半俸请 旨以行茂典煌煌至优极渥矣

  △官品

  国朝官制分为九品品有正从太师太传太保殿阁大学士 【 初定满洲一品汉人二品后俱改为正二品兼各部尚书衔今定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为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 【 初定满洲一品汉人二品后俱改为二品康熙中复改满洲为一品后俱改为正二品今定从一品】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 初正二品今定从一品】 内大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驻防将军驻防都统提督为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 【 加尚书衔者从一品】 各部院左右侍郎 【 初定满洲二品汉人三品后俱改为正三品今定正二品】 内务府总管 【 初定三品今定正二品】 銮仪卫銮仪使副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提督九门步军统领总兵官为正二品内阁学士 【 初定满洲汉军二品汉人三品后俱改为正五品以兼礼部侍郎衔从侍郎品级为正三品今定从二品】 翰林院掌学士 【 正五品以兼礼部侍郎衔从侍郎品级为正三品今定正二品无专员以阁部大臣翰林出身者领之】 各省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散秩大臣副将为从二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 【 满洲初系二品后改为三品复改为二品后定为正三品】 大理寺卿 【 满洲初系二品后改为三品复改为二品后定为正三品】 詹事府詹太常寺卿顺天奉天二府府尹武备院卿上驷院卿奉宸苑卿孔庙三品执事官按察使司按察使一等侍卫銮仪卫冠军使骁骑参领前锋参领护军参领步军左右翼总尉圆明园营总健锐营翼领内府三旗护军统领火器营翼长步军翼尉鸟枪营总围场总管陵寝总管黑龙江总船炮水手察哈尔总管王府长史游牧总管参将为正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圆明园包衣营总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吉林参领黑龙江参领察哈尔参领王府一等护卫驻防城守尉驻防协领游击 【 初系正三品后改为从三品】 宣尉使指挥同知为从三品通政使司副使 【 满洲初系三品后改为正四品】 大理寺少卿 【 满洲初系三品后改为四品复改为三品后定为正四品】 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 【 满洲初系三品后定为正四品】 顺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四品太庙尉陵寝掌关防官陵寝尚茶正陵寝尚膳正孔庙四品执事官各省守巡道二等侍卫銮仪卫云麾使副骁骑参领佐领前锋侍卫副护军参领步军协尉城门领健锐营副前锋参领白塔信炮总管南苑总尉圆明园内府三旗护军营总副鸟枪护军参领围场翼长商都达布荪诺尔达里岗叆总管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防守尉贝勒府司仪长陵寝副总管陵寝翼领陵寝司工匠官吉林黑龙江四品管水手官都司 【 初系三品后改从三品复改正四品复改从三品今定正四品】 指挥佥事为正四品内阁侍读学士 【 初系三品后改为从五品兼太常寺卿街寻停兼衔后定为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 【 初系从五品后定为从四品侍讲学士同】 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 满洲初系三品后定为从四品兼太常寺少卿衔后停兼衔】 都转盐运使司同知各府知府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 原列正四品查包衣副参领系四品佐领与副参领体制相等乾隆五十一年改正】 察哈尔副参领 【 原列正四品查察哈尔参领系从三品副参领应列从四品以符体制乾隆五十一年改正】 察哈尔佐领 【 原列正四品乾隆五十一年改正】 王贝勒府二等护卫亲王府从四品典仪宣抚使为从四品左右春坊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参议 【 满洲初系四品后定为正五品】 光禄寺少卿 【 满洲汉军初系四品后定为五品】 六科给事中 【 满洲初系四品后改为五品复改为四品复改为七品后定正五品】 宗人府理事官 【 初系三品复改为四品后定为正五品】 各部院郎中 【 满洲初系三品后改为五品复改为四品复改为三品后定为正五品】 五品坛尉五品太庙尉顺天奉天二府治中内务府内管领钦天监盛正 【 满洲初系四品后改为三品复定为五品】 太医院院使陵寝副掌关防官孔庙五执事官盛京凤凰城迎送官各府同知盐运监掣同知三等侍卫銮仪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炮官南苑门章京陵寝防御陵寝管理烧造砖瓦官分管佐领盖州平庄二处满洲掌印防御关口守御防御黑龙江吉林等处管水手五品官守备 【 初正四品后改为五品】 千户为正五品翰林院侍读 【 初系六品后定为从五品侍讲同】 翰林院侍讲司经局洗马各道监监察御史 【 满洲汉军初系三品后改为七品后改为四品后复改为七品今定为五品】 鸿胪寺少卿内阁侍读 【 初系四品今改为从五品】 宗人府副理事官 【 初系从四品后定从五品】 各部院员外郎 【 满洲初系四品后改为五品复改为四品后定为从五品】 盐运使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各州知州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守御所千总王公府三等护卫王贝勒府从五品典仪驻防防御宣抚副使安抚使副千户为从五品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国子监司业各部院主事 【 满洲初系四品后改为六品复改为五品后定为正六品】 宗人府经历 【 初系四品后改为五品后定为正六品】 都察院经历都察院都事大理寺左右寺丞 【 满洲汉军初系四品后改为六品后改为五品今定为正六品】 内务府副内管领内务府司俎官武备院掌盖武备院库掌奉宸苑六品苑丞奉宸苑六品库掌太常寺寺丞六品坛尉钦天监监副 【 满洲初系三品后改为四品今定为正六品】 钦天监春夏中秋冬官正太医院院判王府管领孔庙六品执事官京府通判京县佑县兵马司指挥神乐署署正六品朝鲜通事盛京管官屯六品官盛京管千丁六品官盛京管理琉璃窑官各府通判蓝翔侍卫銮仪卫整仪尉吉林黑龙江六品管水手官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监造火药官陵寝祭祀供应官太仆寺马厂驼厂翼长门千总营千总长官百户为正六品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 初系四品改为六品复改为五品后定为从六品】 钦天监满洲五官正王府典膳王府马群牧长布政使司经历布政使司理问盐运司运判各州同知王贝勒子府从六品典仪委署步军校内务府六品翎长卫千总安抚副使为从六品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 【 初系四品后定为正七品】 通政使司经历大理寺左右评事 【 满洲汉军初系四品改为七品复改为五品后定为正七品】 内阁典籍 【 满洲汉军初系正五品后改为从八品今定正七品】 皇史成尉太常寺博士太寺典籍七品堂子尉国子监监丞太仆寺满主簿各部寺内务府司库武备院司弓武备院司幄上驷院厩长上驷院牧长奉宸苑七品苑丞奉宸苑七品苑副奉宸苑七品库长孔颜曾孟四氏儒学教授孔庙七品执事官孔庙司乐孔庙管勾孔庙典籍京府儒学满汉教授京府儒学满训导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各部院衙门七品笔帖式七品朝鲜通事盛京管理驿站官盛京管千丁七品官按察使司经历各县知县各府儒学教授城门吏弓匠固山达盛京游牧正尉太仆寺马厂驼厂固山达七品荫监生把总副长官为正七品翰林院检讨内阁撰文办事中书舍人中书科中书舍人 【 满洲初系四品后定为从七品】 国子监助教国子监博士詹事府主簿光禄寺典簿光禄寺各署署丞 【 初系六品康熙九年定为从七品】 銮仪卫经历顺天府经历奉天府经历京府儒学汉训导太常寺各祠祭署奉祀钦天监五官灵台郎王府司库布政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各州州判卫经历盛京游牧副尉贝子公府从七品典仪为从七品翰林院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国子监学录钦天监主簿各部院衙门八品笔帖式八品朝鲜通事太常寺协律郎太医院御医八品堂子尉内务府司匠武备院司矢武备院司匠奉宸苑八品苑丞奉宸院八品苑副孔庙八品执事官布政使司库大使按察使司知事各府经历同知经历各县县丞各州儒学学正各县儒学教谕盐课司大使盐运司批验所大使各部院司务 【 初系从九品后定为正八品】 盛京养息左右翼长八品荫监生外委千总为正八品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鸿胪寺主簿钦天监五官挈壶正太常寺各祠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太医院八品吏目王府司匠王府牛群牧长王府羊群牧长布政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各府州县儒学训导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副护军校公府从八品典仪为从八品礼部太常寺盛京读祝官 【 初系五品后定为正九品】 内务府太常寺盛京赞礼郎 【 满洲初系四品改为九品后改为六品复改为五品后定为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宝泉宝源局大使会同馆大使钦天监五官监候钦天监五官司书孔庙九品执事官按察使司照磨各府知事茶马司大使各县主簿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为正九品翰林院待诏国子监典籍四驿馆正教序班太常寺司马鸿胪寺鸣赞鸿胪寺序班工部内务府制造库司匠 【 初系七品后定为从九品】 钦天监博士钦天监五官司晨刑部司狱京府照磨京府司狱太医院九品吏目府宣课司大使布政司仓大使按察司司狱道库大使各府照磨同知照磨各州吏目府税课司大使各府司狱通判司狱巡检司巡检太仆寺委署固山达额外外委为从九品翰林院孔目内务府库掌内务府署库掌内务府监造奉宸苑未入流苑丞奉宸苑未入流苑副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各府检校各县典史府库大使盐茶大使驿丞批验所大使盐运司库大使州县税课司大使闸官递运所大使河泊所所官道仓大使州库大使州仓大使县仓大使营仓大使长官司吏目为未入流   (臣)等谨按国初所定官品满洲汉军汉人每有参差如大学士满洲初定一品汉人二品各部院上书初定满洲一品汉人二品侍郎初定满洲二品汉人三品内阁学士初定满洲汉军二品汉人三品等类后皆更定满汉画一备见班秩维均规模宏远他如前卑而今崇前大而今小者亦皆斟酌得宜俾其长知所统率其属知所遵循上下相维朝制益昭整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