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古史家崔述/年谱目 中华文库
科学的古史家崔述 年谱目 作者:胡适 |
清乾隆五年,庚申(1740) | 崔述生 | 一岁 |
乾隆八年,癸亥(1743) | 始读书,弟迈生 | 四岁 |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 | 兄弟同入学 | 十五岁 |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 | 至朱焕衙内读书 | 十六岁 |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 | 中副榜 | 二十一岁 |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 | 陈履和生 | 二十二岁 |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 | 兄弟同榜中举人 | 二十三岁 |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 | 入关迎娶成孺人,始致力于古诗 | 二十五岁 |
乾隆三十三,戊子(1768) | 馆于武安,编成《弱弄集》 | 二十九岁 |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 | 究心《六经》,始立志著《考信录》 | 三十岁 |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 | 父崔元森卒,妻父成怀祖卒 | 三十二岁 |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 | 作《先府君行述》 | 三十三岁 |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 | 著《春王正月论》,作《杨村捕盗记》 | 三十四岁 |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 | 写定《救荒》策四篇,《上汪韩门书》 | 三十五岁 |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 | 作《祭石屏朱公文》 | 三十六岁 |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 | 《与董公常书》 | 三十七岁 |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 | 作《朱公墓志铭》 | 三十八岁 |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 | 馆于北皋,编成《乐饥集》。 子天祐死,母李孺人死 |
四十一岁 |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 | 弟迈死。作《五服异同汇考》 | 四十二岁 |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 | 作《先孺人行述》,作《扶病赞》 | 四十三岁 |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 | 始著《考信录》 | 四十四岁 |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 | 作《曹氏家谱序》,纳妾周氏丽娥 | 四十六岁 |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 | 《五服异同汇考》成, 作《段垣诗订后序》 |
四十九岁 |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 | 馆于安阳西山乞伏村,编成《知非集》 | 五十岁 |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 | 《洙泗录补上古录》初稿成 | 五十二岁 |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 | 至京待选,遇陈履和 | 五十三岁 |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 | 作《赠陈履和序》,重删《知非 集》并作序 |
五十四岁 |
嘉庆元年,丙辰(1796) | 《唐虞录》脱稿,赴罗源任, 遇陈祁案 |
五十七岁 |
嘉庆二年,丁巳(1797) | 陈履和刻四种《书抄》 | 五十八岁 |
嘉庆三年,戊午(1798) | 有黄玉兴上控案 | 五十九岁 |
嘉庆四年,己未(1799) | 调署上杭县,手书《贻谟篇》 | 六十岁 |
嘉庆五年,庚申(1800) | 解上杭任,仍回罗源。妾丽娥死 | 六十一岁 |
嘉庆六年,辛酉(1801) | 在罗源刻《经界考》,捐主事 离罗源任 |
六十二岁 |
嘉庆七年,壬戌(1802) | 春,北归 | 六十三岁 |
嘉庆九年,甲子(1804) | 作《竹书纪年辨伪》 | 六十五岁 |
嘉庆十年,乙丑(1805) | 陈履和重刻《经界考》, 修刻《洙泗录》、《三正考》、 《考信录》成、《易卦图说》成 |
六十六岁 |
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 | 居于彰德改刻《三正考》、 《经界考》 |
六十七岁 |
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 | 作《五服考序》 | 六十八岁 |
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 | 陈履和刻《唐虞录》 | 六十九岁 |
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 | 用聚珍板印《洙泗馀录》 | 七十岁 |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 | 跋定本《洙泗录》,成《七月篇解》 | 七十一岁 |
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 | 跋《杨村捕盗记》 | 七十三岁 |
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 | 作《鲲池陈公墓碑》, 订定全书,成孺人死 |
七十五岁 |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 | 崔述死。陈履和至,受遗书 | 七十七岁 |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 | 陈履和刻《三代录》于太谷, 崔述夫妇归葬魏县 |
卒后一年 |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 | 陈履和作《东壁行略》, 太谷孔广沅重刻《洙泗录》 |
卒后二年 |
道光元年,辛巳(1821) | 陈履和在北京刻《提要》 及《孟子事实录》, 重刻《补上古录》、《康虞录》 |
卒后五年 |
道光二年,壬午(1822) | 汪廷珍作《考信录序》 | 卒后六年 |
道光三年,癸未(1823) | 陈履和上东阳县任 | 卒后七年 |
道光四年,甲申(1824) | 陈履和刻成《遗书》 | 卒后八年 |
道光五年,乙酉(1825) | 陈履和死于东阳, 《东壁遗书》板存金华府学 |
卒后九年 |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 | 日本史学会印行 那珂通世标点之《东壁遗书》 |
卒后八七年 |
民国十年,辛酉(1921) | 顾颉刚标点《东壁遗书》 | 卒后一〇五年 |
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 | 胡适撰《科学的古史家崔述》 | 卒后一〇七年 |
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 | 顾颉刚寻得抄本《二馀集》 | 卒后一一二年 |
民国二十年,辛未(1931) | 洪业发现抄本《知非集》, 姚晋檠寻得《针馀吟稿》 |
卒后一一五年 |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 | 范廉泉发现《荍田剩笔残稿》 | 卒后一一七年 |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 | 张文炳寻得抄本《德皋遗书》 | 卒后一一八年 |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1936) | 顾颉刚标点之《东壁遗书》出版 | 卒后一二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