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坡先生集/年谱 中华文库
秋坡先生集 卷一〈年谱〉 作者:宋麒寿 1754年 |
卷一 |
秋坡先生年谱
大明
武宗皇帝正德二年我朝中宗大王二年丁卯十
二月癸丑二十九日戊戌癸丑时。先生生于汉城敦义门外𨱎店洞旧第。
戊辰。公二岁。
己巳。公三岁。
公之祖考参判公出补安东府。公随往。
庚午。公四岁。
参判公卒于任所。判书公奉丧归怀德。公随来。
辛未。公五岁。
壬申。公六岁。
判书公服阕。挈家还京。适留公乡第。使乳母护养。
癸酉。公七岁。
是年。判书公登第。
甲戌。公八岁。
公始志学。且恋慕父母。求还京第。而不肯处乳母所。随乡党长者。上寺读书。举止端重。好学不已。见者莫不奇之。
乙亥。公九岁。
公恋慕益切。判书公遂率还京第。
丙子。公十岁。
公已耽书史。不待劝勉。日勤课诵。
丁丑。公十一岁。
公食生果患腹痛。父母忧虑。公痛念自誓。仍绝口不食。
戊寅。公十二岁。
己卯。公十三岁。
公好学弥笃。外受严训。内遵慈教。学业日进。德器已成。每日晨起省觐。昏亦如之。
庚辰。公十四岁。
公学业大进。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精熟于论语。又以亲老。旁通举子业。
辛巳。公十五岁。
世宗皇帝嘉靖元年壬午。公十六岁。
公有志圣贤之学。与成东洲悌元公交游。孜孜讲论。〈时新经己卯之祸。以理学为祸胎。人无挟持性理书者。而公与东洲。日夜讲学。直以圣贤自期。〉
癸未。公十七岁。
甲申。公十八岁。
聘夫人平康蔡氏大司宪忱女。
乙酉。公十九岁。
判书公出守加平郡。公随往。
丙戌。公二十岁。
参判公夫人卒于加平任所。判书公奉丧归怀德。公随来。
丁亥。公二十一岁。
判书公年垂六十。执丧过毁。以致成疾。公医药救护。备尽诚孝。正月。丁忧。凡丧祭一依家礼。而庐墓三年。哀毁尽礼。
戊子。公二十二岁。
己丑。公二十三岁。
公服阕。
庚寅。公二十四岁。
公奉大夫人。还京第。
辛卯。公二十五岁。
中式年生员三等第二十二人,进士三等第十六人。又于南宫解额对策。批上之中居第一。
壬辰。公二十六岁。
癸巳。公二十七岁。
甲午。公二十八岁。
擢式年金希圣榜下第六人。分馆前。即荐入翰苑。兼春秋记事官。秋。升奉教。又参玉堂。选又赐暇湖堂。皆一时极选也。
乙未。公二十九岁。
时权奸金安老用事。公在玉堂。守正不阿。为其所嫉。夏课将置下考。赖时相力救。得免。〈事见言行录〉
丙申。公三十岁。
陞侍讲院司书。俄以弘文馆修撰。移拜吏曹佐郞。○是年。长子应漑生。〈时金安老虽用事。而贤宰尚多布列。一边清论犹未泯。故铨郞及台省清班。犹有如金鲁,李润庆诸人矣。〉
丁酉。公三十一岁。
安老权势日盛。时事大坏。公为其所嫉。不容于朝。辞递铨郞。半年闲居。是年冬。安老伏辜。清论恢张。公首膺清选。复入玉堂。
戊戌。公三十二岁。
拜弘文馆修撰。升吏曹正郞兼文学。是时。仁庙在东宫。春坊讲官。极选一时名儒。公自司书至辅德。或实或兼。日侍讲筵。裨益弘多。
己亥。公三十三岁。
是年。第二子应泂生。
庚子。公三十四岁。
陞议政府检详。俄陞舍人兼弼善。
辛丑。公三十五岁。
拜司宪府掌令。
壬寅。公三十六岁。
春。拜弘文馆应教兼辅德。秋。升执义。寻递为舍人兼辅德。差忠清道灾伤敬差官。欲省扫先茔。未果行。拜司成。〈时通津民女有弑母之变。公膺敬差。往按狱神明。罪人斯得。一境称颂。〉
癸卯。公三十七岁。
秋。升弘文馆典翰。
甲辰。公三十八岁。
陞直提学。秋。升同副承旨。
乙巳。〈仁宗大王元年〉公三十九岁。
正月。升左副承旨。四月。升右承旨。六月。升都承旨。七月。仁庙昇遐。明庙嗣位。自中宗末年。大小尹之说。传播搢绅间。至是。二圣继陟。时事大变。公职长喉舌。又当危机。守正不阿。时晦斋李公彦迪,贰相权公橃。以院相轮直政院。公每事。必与二公禀议以行。二公深加嘉叹。是时。忠顺堂入侍宰臣及六承旨。倂命录勋。故公与李晦斋,权贰相。亦倂例参。秋。升嘉善。为户曹参判。因辞疏。兼陈辞勋之请。而未蒙允。时群凶得志。朝著中异己者。皆指为逆党。公之堂兄圭庵公。尝为宪长。论劾元衡。又论李芑。以此见嫉。竟被斥罢。公既伤时事之危惨。又痛圭庵之谴罢。忧愤成疾。疽发于昔。日三气绝。凶闻屡出。群凶以为必死。不以为忌。故终免于祸。冬。拜京畿监司。公力疾供职。又值诏使之行。接待诸事。尽心措处。尤致意于为民蠲弊。圻甸之民。赖以苏息。
丙午。〈明宗大王元年〉公四十岁。
公与玉堂申公光汉,李公润庆等联名。相继上章。力辞勋封。而俱未蒙允。公接待诏使之后。病复作。辞递畿伯。
丁未。公四十一岁。
春。两司合启宋麒寿无功滥受勋籍。请削去。明庙答曰。政院。居喉舌之地。司出纳之任。自前虽无功例参。不必追削。不允。逾月论启。终不允。公于停启之后。又上章屡辞勋封。而终未蒙允。是年。背疮复发。几至不救。九月。以郑彦悫告变。圭庵被后命。公病中伤痛。绝而复苏。与圭庵公之婿权颐。经理丧事。〈见言行录〉○是年。第三子应洵生。
戊申。公四十二岁。
公病不就仕。
己酉。公四十三岁。
正月。出为江原监司。公舆疾赴任。病势加重。秋。大夫人上言乞生前相见。得递还。〈巡到三陟时有异梦。见言行录。〉
庚戌。公四十四岁。
公移疾闲居。十月。拜工曹参判。
辛亥。公四十五岁。
九月。大夫人寝疾。公侍汤逾月。衣不解带。时明于医理如郑北窗𥖝,赵司畜晟二公来护试药。以公知己友也。是月。大夫人患候。竟至不救。东洲成公。经理丧事。公奉丧归怀德。十一月。葬于判书公茔前。凡丧祭一依家礼。庐墓三年。
壬子。公四十六岁。
癸丑。公四十七岁。
公服阕。返于京第。冬。例拜中枢。〈公居丧诚孝。闻于远迩。方伯欲为褒启。公闻而力止之。〉
甲寅。公四十八岁。
乙卯。公四十九岁。
拜吏曹参判。即辞递。○是年。长子应漑中司马。
丙辰。公五十岁。
四月。拜刑曹参判。
丁巳。公五十一岁。
二月。差圣节使。奉表朝京。清白自持。行李萧然。华人以冰玉宰相称之。冬。奏请使赵士秀还。明庙传曰。卿与宋麒寿。万里同行。尽心奏请。予用嘉焉。盖圣节使奉表中兼有宗系奏请事故也。
戊午。公五十二岁。
自乙巳以后。群奸用事。公长在散地。每以假卫将。直守空宫。是年秋。省墓于怀德。冬。差天使迎慰使。〈公到怀德时。东洲来会留话。送至文义馆。有醉中唱和诗。事见言行录。〉○是年。次子应泂中司马。
己未。公五十三岁。
六月。拜礼曹参判。俄移大司谏。论启权缵,权绍赏加改正事。八月。升资宪。拜汉城判尹。是时。明庙久厌尹元衡专擅。思用士类。李退溪诸公次第召用。公亦被擢。
庚申。公五十四岁。
正月。拜大司宪。寻递。冬。拜参赞。升正宪兼摠管。又拜宪长。论劾永川郡守沈义俭斫伐圣殿桐木事。仍伸救儒生。解其冤。
辛酉。公五十五岁。
春。拜大司宪。论劾承传色诬陷台谏事。又论沈铧等罢榜事。
壬戌。公五十六岁。
秋。省墓于怀德。
癸亥。公五十七岁。
正月。拜左参赞。二月。拜礼曹判书。十月。拜大司宪。十二月。移拜左参赞。
甲子。公五十八岁。
七月。拜吏曹判书兼经筵。是时。明庙励精图治。招徕贤俊。退溪李先生屡被征召。在朝则如李浚庆兄弟,闵箕,郑大年,李铎,李文馨,陈寔,朴大立诸公。皆被显用。公为清望所重。擢拜铨长。○是年。子应漑登第。
乙丑。公五十九岁。
是年。明庙不豫。嗣位未定。中外危疑。公与李相公浚庆。素为知己。公力赞李公。启陈定国本之意。明庙遂属意于宣庙。命置王子师傅。即宋朝宗学之意也。秋。元衡斥黜。朝廷清明。公益为清望所重。有入相之望。十二月。以义禁府堂上承召。同李公书启乙巳人。或疏放。或量移。或给职牒。
丙寅。公六十岁。
正月。拜刑曹判书兼经筵。二月。拜礼曹判书。寻拜参赞。四月。还拜礼曹判书。七月。又拜吏曹判书。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公六十一岁。
正月。递吏曹判书。拜参赞。六月。明庙昇遐。公以参赞随李相公浚庆入宾厅。协赞大策。启定国本。奉迎嗣君。入承大统。秋。李公议请召还乙巳人。每启必邀公执笔。与之相议。
戊辰。〈宣祖大王元年〉公六十二岁。
春。拜吏曹判书兼经筵,春秋馆。时圣上嗣服。登用贤俊。昭雪冤枉。如卢苏斋守慎,柳眉庵希春,金大谏鸾祥,白大宪仁杰,金参议就文诸贤。皆被登用。林下诸贤李退溪,曺南溟,成大谷,李一齐,金范,林薰诸公。皆被征召。人心胥悦。加额望治。公于是时。三为铨长。思所以进贤退邪。赞扬新化。夙夜靡懈。心劳力瘁。又兼天使馆伴。病不能供职。
己巳。公六十三岁。
公同金大谏鸾祥。入侍经筵。论乙巳奸凶请追夺。差实录堂上。参修明庙实录。
庚午。公六十四岁。
四月。拜吏曹判书。公以屡秉铨衡为不安。五月。辞递。九月。差安胎使。十月十四日。奉安宣祖胎函于林川。仍乞省扫于怀德先茔。特赐浇奠需及加土役夫。〈是年。因夏旱。朝廷请伸雪丁未,己酉被罪人。追夺李芑,郑彦悫等官爵。时三公东西壁同启。公以参赞入侍经筵。仍幷陈乙巳事。〉
辛未。公六十五岁。
三月。拜刑曹判书兼春秋,承文提调。
壬申。公六十六岁。
秋。差登极副使。将朝京。以病递。十二月。又拜参赞。○是年。子应泂登第。公自念位望隆重。两子登第。心不自安。深以盛满为惧。每有除拜。辄辞疾不就。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公六十七岁。
三月。拜刑曹判书。六月。拜工曹判书。十二月。移拜参赞。自壬申以后。清望弥重。公持盈戒满。谢病就闲。优游卒岁。如是者十年。
甲戌。公六十八岁。
二月。拜户曹判书。旋辞递。
乙亥。公六十九岁。
丙子。公七十岁。
丁丑。公七十一岁。
是年。削罢乙巳勋。其时加资者皆追削。老成诸宰。亦皆降资。而公亦降二资。公甚悦。朝议以为公虽例参勋封。而非其本心。且有两司合启请削之举。则公议所在。不宜因此降资。上亦素重公。后数日。命特加资宪为参赞。始公参勋。心常为恨。所赐奴婢。初不受出。第宅废弃不修。元衡衔之以为言。公即卖宅于人。受价银别置。戒家人勿用。至是罢勋。当收第宅。公即召买宅人还价银。其人见其封识宛然如初。大加惊叹曰。令公必前知此勋之当罢矣。
戊寅。公七十二岁。
拜礼曹判书。又拜工曹判书。皆辞疾不就。冬。公在城外第。闻上候欠宁。为问安。力疾至城门。门已闭。未果入。达夜忧煎。至添疾。
己卯。公七十三岁。
拜参赞。告病。移授知枢。
庚辰。公七十四岁。
自七月有疾。经冬不差。转益沉重。长在床褥。而治心养性之工愈笃。常书鼎铭,欹器铭,金人,瘗钱等文于屏。以自警焉。
辛巳。公七十五岁。
正月初三日。考终于正寝。〈𨱎店洞旧第〉享年七十五。讣闻。上震悼。辍朝二日。赠赙有加。特遣礼官赐吊祭。又下谕忠清,京畿两道监司。俾护丧葬。圣恩罔极。三月。葬于怀德治东食藏山坤坐之原。外孙象村申公钦。撰碑文。芹谷李公观征。书幷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