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直斋书录解题
◀上一卷 卷十四 音乐类 杂艺类 类书类 下一卷▶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

音乐类

  刘歆、班固虽以《礼》、《乐》著之六艺略,要皆非孔氏之旧也,然《三礼》至今行于世,犹是先秦旧传。而所谓《乐》六家者,影响不复存矣。窦公之《大司乐章》既已见于《周礼》,河间献王之《乐记》亦已录于《小戴》,则古乐已不复有书。而前志相承,乃取乐府、教坊、琵琶、羯鼓之类,以充乐类,与圣经并列,不亦悖乎!晚得郑子敬氏《书目》独不然,其为说曰:仪注、编年,各自为类,不得附于《礼》、《春秋》,则后之乐书,固不得列于六艺。今从之,而著于子录杂艺之前。

《乐府维录》一卷

  唐国子司业段安节撰。

《琴说》一卷

  唐工部尚书李勉撰。

《琴书》三卷

  唐待诏赵惟暕撰。称前进士滁州全椒尉。

《琴经》一卷

  托名诸葛亮。浅俚之甚。

《琴说》一卷

  唐待诏薛易简撰。衡州耒阳尉。

《琴义》一卷

  称野人刘籍撰。

《琴三诀》一卷

  称天台白云先生。

《指诀》一卷

  唐道士赵邪利撰。一名《弹琴古手法》。

《琴操》一卷

  不著名氏。《中兴书目》云︰晋广陵守孔衍以琴调《周诗》五篇、古操、引共五十篇,述所以命题之意。今《周诗》篇同而操、引财二十一篇,似非全书也。

《琴曲词》一卷

  不知作者。凡十一曲。辞皆鄙俚。

《琴史》六卷

  吴郡朱长文伯原撰。唐、虞以来迄于本朝,琴之人与事备矣。

《制瑟法》一卷

  不知何人撰。

《大胡笳十九拍》一卷

  题陇西董庭兰撰,连刘商辞。又云祝家声、沈家谱,不可晓也。

《琴谱》八卷

  鄞学魏邸旧书有之,己卯分教传录,亦益以他所得谱。

《琴操谱》十五卷、调谱四卷

  参政历阳张严肖翁以善鼓琴闻一时,余从其子佖得此谱。

《琴谱》十六卷

  新昌石孝隆君大所录。

《羯鼓录》一卷

  唐婺州刺史南卓撰。

《琵琶故事》一卷

  段安节撰。

《景祐乐府奏议》一卷

  殿中丞致仕胡瑗翼之撰。

《皇祐乐府奏议》一卷

  胡瑗撰。

《三圣乐书》一卷

  宋祁子京撰。

《景祐广乐记》八十卷

  翰林院侍讲学士冯元等撰。阙八卷。景祐元年,判太常寺燕肃建言锺律不调,欲以王朴《律准》更加考详。诏宋祁与集贤校理李照共领其事,照言朴律太高,比之古乐,约高五律,遂欲改定大乐,制管铸锺,并引校理聂冠卿为检讨官,又诏元等修撰乐书,为一代之典。三年七月,书成。然未几,照乐废不用。

《皇祐新乐图记》三卷

  (屯)田员外郎阮逸、光禄寺丞胡瑗撰。凡十二篇,首载诏旨,次及律度量衡、锺磬、鼓鼎、鸾刀,图其形制,刊板颁之天下。虎丘寺有本,当时所颁藏之名山者也。其末志颁降岁月,实皇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用苏州观察使印,长贰押字。余平生每见承平故物,未尝不起敬,因录藏之,一切依元本摹写,不少异。

《大乐演义》三卷

  成都房审权撰。皇祐中宋祁、田况荐益州进士房庶晓音律,上其《乐书补亡》三卷。庶自言得古本《汉书》,云“度起于黄锺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锺之长,一为一分”。今本脱“之起,积一千二百黍”八字。故前世累黍为尺,以制律。是律生于尺,非尺生于律也。且“一为一分”者,盖九十分之一也,后世误以一黍为一分,非是。当以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实管中,黍尽得九十分,为黄锺之长九寸,加一,以为尺,则律定矣。惟范镇是之。时胡瑷、阮逸制乐,已有定议,遂格不行,详见《国史律历志》。审权,庶之子也,元丰四年为此书,以述父之意。其后元祐初,范蜀公老矣,自为新乐奏之于朝,盖用其说云。

《乐书》二百卷

  秘书省正字三山陈阳晋之撰。建中靖国元年进之。为《礼书》陈祥道者,其兄也。其书雅、俗、胡部音器、歌舞,下及优伶、杂戏,无不备载。博则博矣,未免于芜秽也。赐绍圣元年制科,终礼部侍郎。

《大晟乐书》二十卷

  大中大夫开封刘炳子蒙撰。“大晟”者,本方士魏汉津妄出新意,以祐陵指节定尺律,傅会身为度之说。炳为大司乐,精为缘饰。又有《图谱》一卷。

《隆韶导和集》一卷

  保义郎大晟府案协律姚公立撰。以律吕、节气、阴阳为说,凡四十九条。

杂艺类

《九镜射经》一卷

  唐检校太子詹事韦韩撰。《制弓矢法》三篇,《射法》九篇。

《射诀》一卷

  韦韩撰。叙其学射之初,有张宗者授之诀,辽著于篇。

《射评要略》一卷

  称李广撰。固依托也,而亦鄙浅亡奇。

《射训》一卷

  监察御史张仲殷撰。《中兴书目》云本朝人,果也,不应名犯庙讳。

《射议》一卷

  元城王越石仲宝撰。凡七条。

《增广射谱》七卷

  淳熙中诏进士习射,书坊为此以射利。末二卷为卢宗迈《射法》,亦简要可观。

《书品》七卷

  梁度支尚书庾肩吾撰。

《书评》一卷

  梁侍中袁昂撰。

《药石论》一卷

  唐升州司马张怀瓘撰。

《六体论》一卷

《书断》三卷

《书估》一卷

《论书》一卷

  以上四种亦皆张怀瓘撰。

《翰林禁书》三卷

  无名氏。

《书后品》一卷

  唐御史中丞李嗣真撰。

《墨薮》一卷

  不知何人所集。凡十八篇。又一本二十一篇。

《古今法书苑》十卷

  主客郎中临淄周越撰。越与兄起皆有书名。起书未见,越书间有之,俗甚。

《金壶记》一卷

  僧适之撰。集书家故事。以二字为题,而注所出于其下。凡三百馀条。

《书史》一卷

  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撰。

《秘阁法帖跋》一卷

  米芾撰。

《翰墨志》一卷

  高宗皇帝御制。

《法帖刊误》二卷

  黄伯思长睿撰。《淳化法帖》出于待诏王著去取。时秘府墨迹真赝杂居,著不能辨也,但欲备晋、宋间名迹,遂至以江南人一手伪帖,窜入其间,鄙恶之甚。米南宫辨之,十已得七八,至长睿,益精详矣。

《籀史》二卷

  翟耆年伯寿撰。裒诸家钟鼎图说为一编,颇有考究。

《续书谱》一卷

  鄱阳姜夔尧章撰。

《绛帖评》一卷

  姜夔撰。

《法帖要录》十卷

  唐大理卿河东张彦远爱宾撰。彦远,宏靖之孙。三世相门。其父文规尝刺湖州,著《吴兴杂录》。

《飞白叙录》一卷

  钱惟演希圣撰。天圣四年序进。

《兰亭博议》十五卷

  淮海桑世昌泽卿撰。世昌居天台,放翁陆氏诸甥也,博雅能诗。又尝为《西湖纪逸》,考林逋遗事甚详。

《兰亭考》十二卷

  即前书。浙东庾司所刻,视初本颇有删改。初十五篇,今存十三篇,去其《集字篇》后人集《兰亭》字作书帖、诗铭之类者,又《附见篇》兼及右军他书迹,于《乐毅论》尤详。其书始成,本名《博议》,高内翰文虎炳如为之序。及其刊也,其子似孙,主为删改,去此二篇固当,而其他务从省文,多失事实,或戾本意。其最甚者,序文本亦条达可观,亦窜改无完篇,首末阙漏,文理断续,于其父犹然,深可怪也。此书累十馀卷,不过为晋人一遗帖,自是作无益,玩物丧志,本无足云。其中所录诸家跋语,有昭然伪妄而不能辨者,未暇疏举。

《法书撮要》十卷

  吴兴蔡耑山父撰。以书家事实,分门条类,亦无所发明。淳熙中人,云绍圣御史之孙,吾乡不闻有此人也,当考。然其名耑而字山父,“耑”者,物之初生,从“屮”,不从“山”也。偏旁之未审,何取其为法书?余于小学家黜书法于杂艺,有以也。

《武冈法帖释文》二十卷

  刘次庄元祐中为《官帖释文》,刻石于临江。而武冈又尝传刻绛州民潘氏帖。嘉定中,汪立中取刘本分入二十卷中。《官帖》所无者,增附之。

《书苑菁华》二十卷

  临安书肆陈思者集。

《齐梁画目录》一卷

  唐窦蒙子泉录。

《古今画人名》一卷

  唐李嗣真录。

《唐朝画断》一卷

  唐翰林学士朱景玄撰。一名《唐朝名画录。》前有目录,后有天圣三年商宗儒后序,与《画断》大同小异。

《唐朝名画录》一卷

  即《画断》也。前有目录,后有天圣三年商宗儒后序,与前本大同小异。

《历代名画记》十卷

  唐张彦远撰。彦远家世藏法书、名画,收藏鉴识,自谓有一日之长。既作《法书要录》,又为此《记》,且曰:“有好事者传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   △《五代名画记》   大梁刘道醇撰。嘉祐四年陈洵直序。

《圣朝名画评》一卷

  刘道醇撰。

《益州名画录》三卷

  黄休复撰。中兴书目以为李略撰,而谓休复书今亡。

《山水受笔法》一卷

  唐沁水荆浩浩然撰。

《图画见闻志》六卷

  太原郭若虚撰。元丰中自序,称大父司徒公,未知何人。郭氏在国初无显人,但有郭承祐耳。其书欲继张彦远之后。

《画史》一卷

  米芾撰。

《德隅堂画品》一卷

  李廌方叔撰。赵令时德麟官襄阳,行橐中诸画,方叔皆为评品之。元符元年也。

《林泉高致集》一卷

  直徽猷阁待制河阳郭思撰。其父熙,字淳夫,善画。思,元丰五年进士。既贵,追述其父遗迹、事实。待制许光疑为之序。曰《画训》、《画意》、《画题》、《画诀》。而序又称《诗歌》、《赞记》、《诏诰》、《铭志》,今本阙。

《广川画跋》五卷

  董逌撰。

《画继》十卷

  邓椿公寿撰。以继郭若虚之后。张彦远《记》止会昌元年,若虚《志》止熙宁七年,今书止乾道三年。

《文房四谱》五卷

  参政梓潼苏易简太简撰。

《歙砚图谱》一卷

  太子中舍知婺源县唐积撰。治平丙午岁。

《歙砚说》一卷、又《辨歙石说》一卷

  皆不著名氏。

《墨苑》三卷

  赵郡李孝美伯扬撰。曰《图》,曰《式》,曰《法》。元符中马涓、李元膺为之序。

《砚史》一卷

  米芾撰。

《北海公砚录》一卷

  唐询彦猷撰。专以青州红丝石为贵。

《闲堂杂记》四卷

  不著名氏。述《文房四谱》,而首载唐氏《砚录》。

《砚笺》一卷

  高似孙撰。

《续文房四谱》五卷

  司农卿李洪秀颖撰。

《算经》三卷

  夏侯阳撰。大抵乘除法。《隋志》二卷;《唐志》一卷,甄鸾注。今本无注,元丰京监本。

《算经》三卷

  张丘建撰。有序,首言:“算者不患乘除之为难,而患分之为难,是以序列诸分之本原,宣明约通之要法。”

《应用算法》一卷

  夷门叟郭京元丰三年序。称平阳奇士蒋舜元撰。凡八篇,曰:《释数》、《田亩》、《粟米》、《端匹》、《斤秤》、《修筑》、《差分》、《杂法》,总为百五十七门。前《志》在历算类。

《香谱》一卷

  不知名氏。

《萱堂香谱》一卷

  称侯氏萱堂,而不著名。

《香严三昧》一卷

  不知名氏。

《南蕃香录》一卷

  知泉州叶廷圭撰。

《茶经》一卷

  唐陆羽鸿渐撰。羽自号竟陵子,又号桑苎翁。

《煎茶水记》一卷

  唐涪州刺史张又新撰。本刑部侍郎刘伯刍称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又新复言得李季卿所笔录陆鸿渐《水品》,凡二十。欧公《大明水记》尝辨之,今亦载卷末。余足迹所至不广,于《水品》仅尝三四,若惠山泉甘美,置之第二不忝,特未知康王谷水何如尔。其次,吴淞第四桥水亦不恶。虎丘剑池殊未佳,而在第四,已不可晓。至于雪水,清甘绝佳,而居其末,尤不可晓也。大抵水活而后宜茶,活而不清洁犹不宜,故乳泉、石池、漫流者为上,为其活且洁也。若夫天一生水,烝为云雨,水之活且洁者,何以过此?余尝用净器承雨水,试以烹煎,不减雪水。故知又新之说妄也。

《茶谱》一卷

  后蜀毛文锡撰。

《北苑茶录》三卷

  三司户部判官丁谓谓之撰。咸平中进。

《茶录》二卷

  右正言修起居注莆田蔡襄君谟撰。皇祐中进。

《北苑拾遗》一卷

  刘升撰。庆历元年序。

《补茶经》一卷

  知建州周绛撰。当大中祥符间。

《东溪试茶录》一卷

  宋子安撰。

《北苑总录》十二卷

  兴化军判官曾伉录《茶经》诸书,而益以诗歌二首。

《茶山节对》一卷

  摄衢州长史蔡宗颜撰。

《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

  建阳熊蕃叔茂撰。其子克又益写其形制而传之。

《北苑别录》一卷

  赵汝砺撰。

《品茶要录》一卷

  建安黄儒道父撰。元祐中东坡尝跋其后。

《酒谱》一卷

  汶上窦𬞟叔野撰。其人即著《唐书音训》者。

《北山酒经》三卷

  大隐翁撰。

《鼎录》一卷

  梁中书侍郎虞荔纂。

《古今刀剑录》一卷

  粱陶弘景撰。

《泉志》十五卷

  洪遵景伯撰。记历代钱货。

《浸铜要略》一卷

  张甲撰。称德兴草泽绍圣元年序。盖胆水浸铁成铜之始。甲,参政子公之祖。

《冶金录》一卷

  泉司吏所为也。

《弹棋经》一卷

  题张柬之撰。   △《五木经》一卷并图例   唐李翺撰,元革注。盖古樗蒱之戏也。

《三象戏图》一卷

  汲阳成师仲编。

《打马格局》一卷

  无名氏。

《打马图式》一卷

  郑寅子敬撰。用五十马。

《打马赋》一卷

  易安李氏撰。用二十马。以上三者,各不同。今世打马,大约与古之樗蒱相类。

《谱双》十卷

  洪遵集。此戏今人不复为。

《进士采选》一卷

  赵明远景昭撰。此元丰未改官制时迁转格例也。

《希古集》一卷

  括苍何宗姚取投壶新旧式及冯氏《射法》为一编。

《忘忧清乐集》一卷

  棋待诏李逸民撰集。

《通远集》一卷

  无名氏。视《清乐》为略。

《象棋神机集》一卷

  称于阳叶茂卿撰。

《约鳌图》一卷

《采珠格局》一卷

《劝酒玉烛诗》一卷

  皆无名氏。

《捉卧瓮人事数》一卷

  李庭中撰。以上四种皆酒边雅戏。

类书类

《语丽》十卷

  梁湘东王功曹参军朱淡远撰。采摭书语之丽者,为四十门。

《修文殿御览》三百六十卷

  北齐尚书左仆射范阳祖珽孝征等撰。案《唐志》类书,在前者有《皇览》、《类苑》、《华林遍略》等六家,今皆不存。则此书当为古今类书之首。珽之行事,奸贪凶险,盗贼小人之尤无良者,言之则污口舌。而其所编集,乃独至今传于世。然珽尝以他人所卖《遍略》质钱受杖。又尝盗官《遍略》一部,坐狱论罪。今书毋乃亦盗《遍略》之旧,以为己功耶?《遍略》者,梁徐僧权所为也。又案《隋志》作《圣寿堂御览》,卷数同。圣寿者,实齐后主所居。

《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唐秘书监余姚虞世南伯施撰。其书成于隋世。

《艺文类聚》一百卷

  唐弘文馆学士长沙欧阳询信本撰。

《初学记》三十卷

  唐集贤院学士长城徐坚元固撰。

《六帖》三十卷

  唐太子少傅太原白居易撰。《唐志》作《白氏经史事类》,一名《六帖》。《醉吟先生墓志》云︰又著《事类集要》三十部,时人目为《白氏六帖》。

《金钥》二卷

  唐太学博士河内李商隐义山撰。分四部,曰《帝室》、《职官》、《岁时》、《州府》。大略为笺启应用之备。

《玉屑》十五卷

  无名氏。

《蒙求》三卷

  唐李翰撰。本无义例,信手肆意杂袭成章,取其韵语易于训诵而已。遂至举世诵之,以为小学发蒙之首,事有甚不可晓者。余家诸子在褓,未尝令诵此也。△《戚苑纂要》十卷唐刘扬名撰。皆集内外宗族姻亲故事。

《戚苑英华》十卷

  唐仙居令袁悦撰。唐志云重修,盖因扬名之旧而广之。

《太平御览》一千卷

  翰林学士李昉、扈蒙等撰。以前代《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参详条次修纂。本号《太平总类》,太平兴国二年受诏,八年书成,改名《御览》。或言,国初古书多未亡,以《御览》所引用书名故也,其实不然,特因前诸家类书之旧尔。以《三朝国史》考之,馆阁及禁中书总三万六千馀卷,而《御览》所引书多不着录,盖可见矣。

《鹿门家钞诗咏》五十卷

  鸿胪少卿襄阳皮文璨撰。以群书分类事为诗而注释之。其祖旧休,有书名《鹿门家钞》,故今述其名。

《册府元龟》一千卷

  景德二年命资政殿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杨忆修历代君臣事迹,八年而成。总五十部,部有总序,一千一百四门,门有小序。赐名制序。所采正经史之外,惟取《战国策》、《国语》、《韩诗外传》、《吕氏春秋》、《管》、《晏》、《韩子》、《孟子》、《淮南子》及《修文殿御览》。每门具进,上亲览,摘其舛误,多出手书,或诏对,揩示商略。

《天和殿御览》四十卷

  侍读学士临川晏殊等天圣中受诏,取《册府元龟》,掇其要者,分类为二百十五门。

《类要》七十六卷

  晏殊撰。曾巩为序。

《事类赋》三十卷

  校理丹阳吴淑正仪撰进并注。

《韵类题选》一百卷

  朝奉大夫知处州鄞袁毂容直撰。以韵类事纂集,颇精要。世所行《书林韵会》,盖依仿而附益之者也。毂,嘉祐六年进士。东坡守杭时为倅,“风月平分”之词,为毂作也。其后累世登科。絜斋燮,其四世孙也。

《本朝蒙求》三卷

  端明殿学士成都范镇景仁撰。

《十七史蒙求》一卷

  题王先生。不著名氏。或云王令也。

《书叙指南》二十卷

  任广撰。崇宁中人。皆经传四字语,备尺牍应用者也。

《实宾录》三十卷、《后集》三十卷

  高邮马永易明叟撰,蜀人句龙材校正,文彪增广。其三十卷者,本书也。义取“名者实之宾”为名。

《史韵》四十九卷

  嘉禾钱讽正初撰。附韵类事,颇便检阅。

《后六帖》三十卷

  知抚州孔传世文撰。以续白氏之后也。传袭封衍圣公。

《海录碎事》三十三卷

  知泉州建安叶廷圭撰。

《皇朝事实类苑》二十六卷

  知吉州江少虞撰。绍兴中人。其书亦可入小说类。

《两汉蒙求》十卷

  枢密吴兴刘玨希范撰。绍圣中所序。

《补注蒙求》八卷

  徐子光撰。以李翰《蒙求》句为之注。本句之外,兼及其人他事。

《群书类句》十四卷

  三山叶凤撰。以《群书新语》增广。自五字以至九字,为七百五十一门,各以平仄声为偶对。

《书林韵会》一百卷

  无名氏。蜀书坊所刻,规模《韵类题选》而加详焉。

《幼学须知》五卷

  余姚孙应符仲潜撰次。此书本书坊所为,以教小学。应符从而增广之。

《两汉博闻》二十卷

  无名氏。或云杨侃。

《班左诲蒙》三卷

  程俱致道撰。

《左氏摘奇》十三卷

  给事中吴郡胡元质长文撰。

《诸史提要》十五卷

  参政吴越钱端礼处和撰。泛然钞录,无义类。

《汉隽》十卷

  括苍林越撰。以《西汉书》,分类为十五篇。皆句字之古雅者。“隽”者,取隽永之义也。

《文选双字类要》三卷

  苏易简撰。摘取双字,以类编集。

《选腴》五卷

  天台王若撰。以五声韵编集《文选》中字。淳熙元年序。

《晋史属辞》三卷

  永嘉戴迅简之撰。用《蒙求》体,以类晋事。元祐癸酉岁也。

《观史类编》六卷

  吕祖谦撰。初辑此篇为六门,曰“择善”、曰“儆戒”、曰“阃范”、曰“治体”、曰“论议”、曰“处事”。而“阃范”最先成,既别行,今惟五门,而“论议”分上、下卷。

《帝王经世图谱》十卷

  著作佐郎金华唐仲友与正撰。凡天文、地理、礼乐、刑政、阴阳、度数、兵农、王霸,本之经典,兼采传注,类聚群分。凡百二十二篇。

《经子法语》二十四卷

《左传法语》六卷

《史记法语》十八卷

《西汉法语》二十卷

《后汉精语》十六卷

《三国精语》六卷

《晋书精语》五卷

《南史精语》十卷

  洪迈撰。自《博闻》、《诲蒙》、《汉隽》、《摘奇》、《提要》及此《法语》诸书,皆所以备遗忘。而洪氏多取句法,《汉隽》类例有伦,馀皆随笔信意钞录者也。

《迁史删改古书异辞》十二卷

  倪思撰。以迁《史》多易经语,更简严为平易体,当然也。然易辞而失其义,书事而与经异者多,不可以无考,故为是编。经之外与他书异者,亦并载焉。

《马班异辞》三十五卷

  倪思撰。以班史仍《史记》之旧而多删改,大抵务趋简严,然或删而遗其事实,或改而失其本意。因其异,则可以知其笔力之优劣,而又知作史述史之法矣。

《杜诗六帖》十八卷

  建安陈应行季陵撰。用《白氏》门类,编类杜诗语。

《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

  序称淳熙十五年作,而不著名氏。门类无伦理,序文亦拙。

《赵氏家塾蒙求》二十五卷、《宗室蒙求》三卷

  赵彦絟撰。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