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八 皇朝文献通考 卷二百六十九 卷二百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九
  舆地考
  等谨按马端临舆地考以禹贡九州为纲凡自宋以前之郡县皆析载于其下葢本杜佑通典之例顾其间分配疆域有不尽足据者禹贡分州但有山川之限非若后世郡国之书有四至八到之可考九州中惟兖豫青徐实居腹地犹可约略得之若冀州不言境界说者以为三面距河则其北界于河而极荆州曰荆及衡阳说者以为自衡以南无复有名山大川之可纪则其南界于何而止梁雍二州皆以黒水分疆自黒水之迹不明则其西界于何而判至于扬州之境北据淮而南距海自晋以后历代诸史皆云五岭之南至于海并为扬域然考禹贡山川及物产贡赋皆不及焉汉书所载南粤闽粤尚与西南夷同传则自三代以前其曽通中国与否固莫得而知也于此欲按其界限分列地名使截然不爽难矣为九州之说者每曰禹以山川定疆界为万世不易之书史家作志以郡县为主郡县一更而其书遂废其言是矣不知郡县能变其疆域而山川亦能混其疆域自山川未可尽慿而九州益难审考昔孔安国曰孔子述职方而除九邱九邱者九州之志也而除之存禹贡以著夏后治水之功而所述者职方也然则言地理者自当以今之郡邑为主岂必多为之说以求合于古哉抑又论之马氏所纂者固自夏商周至宋十数朝之书也三代以后多袭古州之名止就其疆理所及分之故每代各有参差两汉十三州晋十九州宋齐偏安而州名转増多有侨置者盖晋之冀州非即汉冀州本境宋之冀州非即晋之冀州本境诸州莫不类然梁魏之末益务夸张往往一郡之地而析置者数十一县之名而复见者数四辗转迁移循名失实㡬于不可究诘至隋末改州为郡而古者以州领郡之制俱废唐复改郡为州别设各道领之而宋又改称为各路势不得于一书之中屡更其体例兼之南北割据时邉境之守彼此不常晋末与十六国分地宋齐梁陈与北魏北齐北周分地唐末五代与十国及契丹分地朝隶南疆夕归北界读史者细辨方隅伊于何属马氏一以禹九州统之而后条理秩然至五朝续通考仍其旧例者亦以事阅数朝称名互异必仍用九州分配而始归画一也洪惟
  圣朝丕基式廓分土辨方昭大一统之盛又何取拘牵前例以古州之名号冠当代之昄章乎且我
  皇清受
  天景命肇基东土抚有寰瀛幅𢄙之广逺本有非禹迹所
  能限者而
  列圣相承重熙累洽
  京师
  盛京而外为省一十有八分置各府以领诸县诸州则参列其间或直隶如府或分治如县至各邉外之地隶在舆图者复以千万里计四履之盛固已超轶汉唐今
  天子恢伟略靖遐壤月窟冰天皆归疆宇境为亘古所未通事属生民所未有其地之在古九州外者北自大青山左右为𫎇古诸部至喀尔喀地南自五岭外为广东广西及贵州地东北自
  盛京邉外为吉林黒龙江等地西南自四川境外为云南及青海西藏地正西则自安西境外至于流沙而禹迹已尽其在天山北路则有乌噜木齐伊犁等地天山南路则有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地自昔所称近有龙堆逺则葱岭天所以界别区域者今则建官授职因地屯田耕牧方兴邉氓乐业其境且逺及二万馀里若仍以九州为纲则是嬴出之地多于正数转失分纲之本意矣兹编次舆地一门悉谨遵
  本朝之制自
  京师至各省以及各扎萨克部落凡地名之因革増省皆以见在者为凖试觇全盛之规模览大同之版籍东越瀛堧西穷䝉氾北逾漠野南轶炎陬声教之覃敷靡逺弗届举大荒以外之境无不棋置星络包在提封彼自昔郡国地理之书局于州部限于方隅乌足语于
  圣朝无外之治哉
  京师
  等谨按古圣王辨方建国必以首善之区为㑹归之极所谓王畿者四方之本而京邑者又王畿之本也今之
  京师为古燕蓟之域地势雄厚沧海环其左太行峙其右喜峰古北诸关口卫其后据九州之上㳺南面而临天下自古天府之国无过于此顾前代虽曽卜邑建都每以地近九邉控防是亟我
  圣朝徳化逺被六合一家北至于瀚海南极于越裳东抵于朝鲜西穷于葱岭名王部长莫不占风测海共赴梯航以形势论之古称河雒为九州之中而今之
  京师实又居天下之中故风声四讫玉帛来同如水朝宗如星拱极用以统万邦而抚方夏太平有道之
  鸿图于兹永固矣
  京师明初为燕王封国永乐元年建为北京称行在十九年称京师洪熙初复称行在正统六年始定为京师
  本朝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建都于此为万世之基
  直隶省
  等谨按禹贡首列冀州以其为帝都所在而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又各有逺近之序诚以帝王声教所讫本无间于东西朔南而必以邦畿为风化之首居重驭轻之势然也夫古者中冀之区最称广大溯自轩辕涿鹿肇建帝畿其时画野分州遂为万世舆地之祖形势之胜由来久矣禹贡分州于冀域不言境界葢当时三面距河而北界所分说者以为当极阴山而止三代以后东南日嬴而西北日缩于是幽燕重地界在邉隅非特地运使然亦由徳化之未广故也今之直隶自辽金元明逓为畿辅我
  朝诞膺
  景命入关定鼎政教一新
  列圣相承以来渐仁摩义久道化成凡湛恩闿泽之涵濡直隶首先覃被焉其北自长城以外经野设官𤇆火桑麻遍成乐土已包越古冀州之境至于玉塞
  秋高合围纉武
  斗车云䍐岁举时巡木兰林壑之间俨成灵囿皆由圣朝威徳丕宣化行蕃部举龙沙朔漠之遥莫不隶于
  郊甸环卫
  京师实为亘古之所未有用奠我
  国家亿万世丕丕基猗欤盛哉
  又按自明改北平为北直隶而直隶之名以昉葢以京畿之近不必别设布政使司而直隶于户部也然其时各道之分治近畿者仍假山东等省布政司叅政诸衔故官与地每不能相符我
  朝以
  京师统驭各省而于畿辅设布政使司仍称为直隶犹之汉置十三州部而司隶亦为一部唐置十五道采访使而京畿采访亦为一道也至于省之为名始于元之中书省及行中书省明代于两京之外分置十三布政使司而亦得称为十三省者以省为官司之署其名原可以通用
  皇清抚有区宇仍各布政使司之名惟改南直隶为江南布政使司复以江南湖广陕西三处疆域较广分设江苏湖南甘肃布政使司雍正二年设直隶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定江苏设两布政使司统计有布政使司之地凡一十有九惟是旧时一统志诸书即称各省为各布政使司葢沿明统志之例其实
  本朝设官分职因时变通有未可与前代同论者明之巡抚名寡无定有一布政司之地而多至数巡抚者有事则设无事则罢但为持节奉使之臣我
  朝则巡抚各有定员分寄以守土之责以京朝官之衔而兼统民事略如古之行台省及元之行中书省其有専设总督者亦必以督臣兼巡抚之事至于布政使司但与按察使司分理钱谷刑名自不应専书于各省之首且如江苏一省以两布政司而总隶于一巡抚势不得更将两布政分列也
  国家创制显庸务崇实政凡在
  诏谕所颁文移所用并称各省兹编纂舆地考亦概书
  为省焉
  直隶明洪武初改诸路为府分属河南山东行省废上都路及大宁路二年置北平行中书省九年罢行省改置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年置北平行都指挥使司领大宁等二十二卫永乐元年以北平为北京罢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以大宁卫侨治保定府而故地遂废十九年改北京为京师各府州仍直隶京师共领顺天保定永平真定顺徳广平大名河间八府延庆保定二州宣徳五年又置万全都指挥使司领宣府等十五卫
  本朝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鼎建都其顺天等八府二州及宣府镇皆仍其旧因明治设顺天巡抚驻遵化辖顺天永平二府设保定巡抚驻真定辖保定真定顺徳广平大名河间六府设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以直隶延庆保安二州属之并设宣大总督驻山西大同镇以宣府属之五年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八年裁宣府巡抚并于宣大总督十三年裁宣大总督以宣府属于顺天巡抚十六年裁保定巡抚改三省总督为直隶巡抚仍驻大名十七年移直隶巡抚驻真定十八年设直隶总督驻大名康熙初裁顺天巡抚四年复改直隶总督为三省总督仍驻大名八年裁三省总督以直隶巡抚自真定移驻保定三十二年改宣府镇为宣化府五十四年直隶巡抚加总督衔仍管巡抚事六十年巡抚罢加总督衔雍正元年改真定府为正定府又于古北口邉外増置热河理事同知㕔二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复改守道为直隶承宣布政使司巡道为直隶提刑按察使司俱驻保定升正定府属之冀赵深定晋五州为直隶州又于邉外増置张家口理事同知㕔三年改天津卫为直隶州七年升河间府属之沧州为直隶州九年复升天津州为府以沧州属之十年于邉外増置八沟理事同知及多伦诺尔理事同知㕔十一年于热河置直隶承徳州十二年升保定府属之易州为直隶州以晋州仍属正定府又于邉外増置独石口理事同知㕔与张家口㕔多伦诺尔㕔并直隶于口北道乾隆元年于邉外増置四旗理事通判㕔五年増置塔子沟理事通判㕔七年罢承徳州改置喀喇河屯理事通判㕔与热河㕔八沟㕔四旗㕔塔子沟㕔并直隶于热河道八年升顺天府属之遵化州为直隶州三十九年设乌兰哈达㕔三座塔㕔四十三年升热河㕔为承徳府以喀喇河屯八沟四旗乌兰哈达塔子沟三座塔等㕔置县属之凡领府十一直隶州六㕔三各卫所俱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一千一百八里南北距二千馀里东至
  盛京锦州府宁逺州界六百七十八里西至山西大同府灵邱县界四百三十里南至河南开封府兰阳县界一千四百三十里北至邉墙一百九十八里自邉外为热河道口北道所辖地又四百馀里东南至海岸四百四十里西南至河南彰徳府安阳县界一千一百三十里东北至喜峰口邉墙四百二十里自古北口邉外为承徳府地至木兰围场又五百馀里西北至山西大同府天镇县界五百三十里自独石等口邉外为口北三㕔地又四百馀里
  等谨按自后汉书郡国志详载里至后之地理家皆遵之晋裴秀禹贡图序所列一曰分率二曰凖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说者为分率者计里画方每方百里五十里之谓也凖望者某地在东西某地在南北之谓也道里者东西至某地若干里南北至某地若干里之谓也凖望以鸟道空虗之处测计道里以人迹屈曲之处测计自地有高下方邪迂直之不同故必合凖望与道里互相参验而后得其实洵乎里至之不可不讲矣杜佑通典元和郡国志太平寰宇记九域志等书皆于州郡下列四至八到之数马氏舆地考用通典之例而独删其里至尚为疏略兹故备载其逺近之数焉
  顺天府东西距四百七十六里南北距四百八十八里东至遵化州界二百四十六里西至宣化府保安州界二百三十里南至天津府青县界三百十三里北至邉墙一百七十五里东南至天津府天津县界二百里西南至保定府新城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北至遵化州马兰峪邉墙三百四十里西北至宣化府延庆州界一百三十里明洪武元年改为北平府为北平行中书省治九年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治永乐元年罢布政使司改北平为顺天府置府尹凡领州五县二十二
  本朝初因之顺治十六年省漷县康熙十五年升遵化县为州雍正九年増置宁河县乾隆八年升遵化州为直隶州以玉田丰润二县往属凡领京县二州五县十七统于顺天府尹亦兼属于直隶总督
  等谨按自昔京畿亲民之吏视外郡品秩加优所以重帝都也汉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与各州刺史殊称唐宋以来并称为尹今之顺天府曰尹曰丞列在京卿不侪于知府大兴宛平二京县亦较外县秩加一等至于五城之地设兵马司正副指挥使以分治之犹之汉之左右部尉唐之赤县尉宋之都厢官也其统之以五城察院者犹之汉之司隶校尉也葢辇毂之区四方所㑹设官分职整率攸资诚所谓教化之行建首善自京师始者矣
  大兴县附 京城内治府东境
  宛平县附 京城内治府西境
  良乡县在府西南七十里
  固安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隋开皇六年改置固安县元中统时升为州明洪武初复降为县 本朝因之
  永清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
  东安县在府东南一百四十里元中统时为东安州旧治今县西北境明洪武初复降为县寻移今治本朝因之
  香河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十年省十三年复置 本朝因之
  通州在府东四十里明洪武初省潞县入州本朝顺治十六年又以漷县省入三河县在府东一百十里
  武清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旧治今县东境明洪武初移今治 本朝因之宝坻县在府东少南一百八十里
  宁河县在府东南三百里金宝坻县地明永乐初置梁城千户所 本朝雍正元年改置宁河县
  昌平州在府北少西七十五里
  顺义县在府东北六十里
  懐柔县在府东北一百里
  宻云县在府东北一百三十里
  涿州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
  房山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霸州在府南一百八十里
  保定县在府南二百里
  文安县在府南二百四十里
  大成县在府南少东二百九十里
  蓟州在府东一百八十里
  平谷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