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志 全览1 全览2


  甘肃通志进呈表
  太子少保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管川陕总督印务查郎阿吏部尚书暑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刘于义等前于雍正六年
  敕纂修甘肃通志系前任巡抚许容专司纂辑等向在肃州时许容已经付梓今剞劂告竣共成书五十巻谨奏
  表上
  进者查郎阿刘于义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泰皇御箓即传邱索之书轩后膺图乃成疏仡之纪文命敷于四海而川山土物爰道其详周官董正万邦而风俗人民职司其要齐秦晋楚备扵鲁史之编雍豫徐杨载在职方所掌元和上计之簿著自唐家太平御览之篇成于宋代葢传考四方之广记乃彚成一统之全书但网罗放佚自古为难而釐定阙疑于兹匪易方舆纪载未免
  亥豕鲁鱼郡邑图经犹多米盐凌杂向非博识鸿才曷副
  盛朝巨典钦惟
  皇帝陛下
  徳协清宁
  道隆覆载
  继志述事昌明典谟训诰之传
  厚泽深仁普被南朔东西之广惟兹甘肃逺处西偏邠邑邰乡旧是公刘之国流沙弱水昔传禹贡之区金城为陇右襟喉连延湟鄯玉门为闗西锁钥控扼羌番由朔方以至敦煌长城屹峙于北自岷山以至积石大河横贯其中祁连青海天设险以为屏疏勒伊吾地资生而作辅自汉武开疆分置凉州刺史暨唐宗辟土兼统河右诸军礼乐文明之薮未逮中州制防形势之规独当三面顾自宋明以来经营措置未尽合宜惟我
  国家之盛创建宏模斯为尽善以至广开屯田而边储有赖屡行
  蠲赈而百姓䝉
  恩科举额数频加则士林鼓舞学校师儒增设则文教振兴卫所改为郡县同诸内地编氓闗外设镇安西收复前朝故宇军需殷繁而寛裕发
  帑民间无丝粟之劳边烽宁息而挽运全停妇子有含哺之乐至于回夷慕化襁负来归䇿妄输诚款闗入贡凡此
  巍巍炳炳尽赖
  圣徳神功所当洒洒洋洋勒诸玉函金版者也臣等识愧看详学惭校勘敷藻扬辉未与编摩之役因陋就简难辞疏略之讥惟缘雕镂之既成谨以装潢而
  恭
  进伏愿
  景卿常耀
  云汉时章
  纬地经天不止甲乙丙丁之部
  声金振玉永垂商周虞夏之文则书𮜿偕同六合被诞敷之教享王重译万年昭乐利之风矣谨按通志图考一巻星野一巻建置一巻疆域一巻山川二巻城池一巻公署一巻学校一巻闗梁二巻祠祀一巻贡赋一巻兵防一巻水利一巻驿递一巻蠲恤一巻盐法一巻茶马一巻物产一巻风俗一巻古迹二巻祥异一巻陵墓一巻封爵一巻职官三巻名宦三巻选举一巻人物三巻忠节一巻孝义一巻隐逸一巻流寓一巻仙释方伎一巻列女二巻艺文六巻杂记一巻刋刻告成臣等曷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
  闻
  乾隆元年九月初六日
  太子少保文华殿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卬务查郎阿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刘于义谨上表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一
  甘肃通志目录    地理𩔖三都㑹郡县之属巻首
  凡例
  目录
  修志衔名
  巻一
  图考
  巻二
  星野
  巻三
  建置
  巻四
  疆域附形胜
  巻五
  山川一
  巻六
  山川二
  巻七
  城池
  巻八
  公署
  巻九
  学校
  巻十
  关梁一
  巻十一
  关梁二
  巻十二
  祠祀
  巻十三
  贡赋
  巻十四
  兵防
  巻十五
  水利
  巻十六
  驿递
  巻十七
  蠲恤
  巻十八
  盐法附钱法
  巻十九
  茶马
  巻二十
  物产
  巻二十一
  风俗
  巻二十二
  古迹一
  巻二十三
  古迹二
  巻二十四
  祥异
  巻二十五
  陵墓
  巻二十六
  封爵
  巻二十七
  职官一
  巻二十八
  职官二
  巻二十九
  职官三
  巻三十
  名宦一
  巻三十一
  名宦二
  巻三十二
  名宦三
  巻三十三
  选举
  巻三十四
  人物一
  巻三十五
  人物二
  巻三十六
  人物三
  巻三十七
  忠节
  巻三十八
  孝义
  巻三十九
  隐逸
  巻四十
  流寓
  巻四十一
  仙释方伎
  巻四十二
  列女一
  巻四十三
  列女二
  巻四十四
  艺文
  御制碑文 谕旨
  巻四十五
  艺文奏疏
  巻四十六
  艺文赋 论 议 颂 铭
  巻四十七
  艺文记
  巻四十八
  艺文赞 序 传 书 说 辨 考 题跋杂文
  巻四十九
  艺文
  巻五十
  杂记
  等谨案甘肃通志五十巻
  国朝巡抚甘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容等监修甘肃所领八府三州明代皆隶于陕西布政司至
  本朝康熙二年始以陕西右布政司分驻巩昌辖临洮等府后又改为甘肃布政司増置甘凉诸郡设巡抚以莅之于是甘肃遂别为一省雍正七年各直省奉
  敕纂修通志抚臣许容以甘肃与陕西昔合今分宜创立新稿而旧闻缺略案牍无存其卫所新改之州县向无志乘尤难稽考因详悉搜采择其可据者依条缀集分为三十六𩔖乾隆元年刋刻竣工文华殿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等具表上之其书虽据旧时全陕志为蓝本而考核订正増加者什几六七与旧志颇有不同其制度之系于两省者如总督学政题名及前代之藩臬粮驿各道俱驻西安兼治全陕不能强分则亦多与陕志互见焉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首
  凡例
  一甘肃旧无志书向总于陕西通志顾陕志详于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兴安诸郡而略于平巩临庆至河西诸卫所则尤在所略今分为二省各修通志自应详为编缉但邉徼之地既少书籍又从前两遭兵燹康熙十四年以前案牍焚失无存其卫所新改设之州县则向无邑志诸事无从稽考甘志之难实倍难于他省今搜罗考订分为三十六𩔖列为五十巻
  一省志与府州县志体裁各别州县志书理宜详备省志务从简核总其大纲裁其琐细
  一建置沿革各州县志书率皆讹舛今以
  皇舆表为主与旧一统志相参酌仍分各府州列表于
  前以备查考
  一各府州县疆域四至里数临巩平庆四府虽有旧志可稽河西卫所原属简略近改卫所为州县即河东卫所亦多改归州县者其疆域里数俱照州县新造之册与旧志颇有不同
  一田赋虽有旧额但河西卫所近改郡邑即卫所之在河东者亦多裁并所有田赋分归州县者其田亩赋额悉以雍正十年为凖
  一志内田赋兵防职官各项总扣至雍正十年以前入志
  一兵制莫重于西北而甘肃为尤重两提六镇各协星罗棋布巩固万年今详查列册而以历代兵制附纪于后
  一职官先列前代而后
  本朝先文职而后武职其文职自督抚下至直隶州武职自将军提镇至游击俱列名志内馀俱照例止列官制而不及姓名内有因案牍无存无凭查考者姑从阙略不敢传疑
  一名宦必政绩素著历久论定者始从身后作传或平常称职及事实不确者概不敢入
  一人物理学经济忠节儒林循吏武功若分标名目恐渉繁琐但于合纪之中务核生平实行若名不副实不敢滥登
  一列女除奉
  㫖建坊者详载年月即旌奖未逮而懿行可风亦仿贾
  志例确采量存不敢尽没
  一史书之体善恶兼载志书体例记善而不记恶旧时贾汉复陕志后列鉴戒盗贼一条因明季流贼残破陕西
  本朝王师剿除逆冦地方甫经平定不得不略记事迹另列一条今海宇升平已经百年所有鉴戒盗贼一款无庸复赘
  一艺文一项一统志概在所略省志旧例收采亦必取其有关地方或根本经术禆益政治者始彚成巻帙其馀文章虽工与甘无渉及篇什投赠吟咏景物虽有佳章概置不录













  甘肃修志衔名
  监修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查郎阿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刘于义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许 容提调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赵挺元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杨应琚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徐 杞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李世倬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齐 式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吴廷伟协理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宋安仁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冯庆曾编辑
  学习进士今补平番县知县加一级      李 迪
  学习进士今署镇番县知县加一级      张能第
  学习进士原署中卫县知县今改教职     甄汝翼
  学 习 进 士 候 补 知 县     郑 铎学习进士原署宁逺县知县今补蒲州府儒学教授樊初荀
  陇 西 县 儒 学 教  谕      田吕叶
  岁贡生今补紫阳县儒学训导        曹 最校订
  学习进士今署西和县知县加 一级王 崑学习进士今署镇番县知县加 一级张能第缮录
  生             员     杨国栋
  生             员     匡 懋
  生             员     陈 玫
  生             员     顾 璋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一
  图考
  河图呈瑞圣人启教学士稽古左图右书萧何入秦先收图籍图之由来尚矣甘肃西北巨镇控扼边塞其间山川雄峙城郭公廨设险凭胜必资绘事可备观览志图考
  图目
  甘肃舆地总图   兰州㑹城图
  临洮府州县图   临洮府城图
  巩昌府州县图   巩昌府城图
  平凉府州县图   平凉府城图
  庆阳府州县图   庆阳府城图
  甘州府属县图   甘州府城图
  凉州府属县图   凉州府城图
  宁夏府州县图   宁夏府城图
  西宁府属县图   西宁府城图
  秦州属县图    秦州城图
  阶州属县图    阶州城图
  肃州属县图    肃州城图
  安西靖逆㕔图   固原镇图
  甘肃镇图     宁夏镇图
  八旗驻防满城图  凉州镇图
  安西镇图     西大通镇图
  积石山图     西倾山图
  嶓冢山图     崆峒山图
  陇山图      六盘山图
  子午山图     贺兰山图
  黄河图      泾渭图
  洮河图      宁夏河渠图
  镇逺桥图     嘉峪关图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一>















  甘肃通志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
  星野
  星有分野犹地有分界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分野以察灾祥但言躔次者诸说互异皆以唐一行所定为凖天官家言必征于古考古所以信今甘肃地处西北极髙东井舆鬼分野为鹑首之次志星野

















  歩天歌井八星行列河中净一星名钺井边安两河各三南北正天樽三星井上头樽上横列五诸侯侯上北河西积水欲觅积薪东畔是钺下四星名水府水位东畔四星序四渎横列南河里南河下头是军市军市团圆十三星中有一个野鸡精孙子丈人市下立各立两星从东说阙丘二个南河东丘下一狼光蓬茸左畔九个弯弧弓一矢拟射顽狼胸有个老人南极中春秋出来寿无穷








  歩天歌鬼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册上四星是爟位天狗七星鬼下是外厨六间柳星次天社六个弧东倚社东一星是天纪





  分野
  甘肃雍州之西境天文东井舆鬼分野为鹑首之次于辰在未营室东壁尾箕诸宿亦分各郡之次春秋元命苞曰东井鬼宿分为秦史记天官书分东井舆鬼雍州之分前汉地理志曰自井十度至柳三度为鹑首之次秦之分后汉律历志曰井十二度至鬼五度为秦分晋天文志曰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首而费直又谓起井十二度蔡邕又谓起井十度所言颇异唐志云东井舆鬼鹑首也自汉三辅及北地上郡安定西自陇坻至河右西南尽巴蜀汉中之地及西南夷犍为越巂益州郡极南河之表东至牂牁古秦梁豳芮丰毕骀杠有扈密须庸蜀羌髳之国晋志北地上郡安定天水陇西酒泉张掖金城武威炖煌诸郡各指其所入之星为尾为室为壁详纪度数唐志又称东井居两河之阴自山河上流当地络之西北舆鬼居两河之阳自汉中东尽华阳与鹑火相接当地络之东南鹑首之外云汉潜流而未逹故狼星在江河上源之西弧矢鸡犬皆徼外之备也西羌吐谷浑及西南徼外夷人皆狼星迺若诸星度数井宿洛下闳测三十三度宋崇宁测三十三度少至元测三十三度三十分鬼宿洛下闳测四度唐一行测三度宋测二度崇宁测二度半至元测二度二十分而尾箕室壁亦各不同又考诸星去极度数景祐测验谓井去极六十九度鬼去极六十八度尾去极百二十八度箕去极百二十三度营室去极八十五度东壁去极八十六度视永元铜仪开元游仪逺近微异淳风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始以唐之州县配焉而一行谓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阳南戒自岷山嶓冡负地络之阴寰宇脉络上昭于天雍州西境为南北二条之肇端云
  躔次
  晋天文志上郡北地入尾十度凉州入箕中十度安定入营室一度天水入营室八度陇西入营室四度酒泉入营室十一度张掖入营室十二度武都入东壁一度金城入东壁四度武威入东壁六度炖煌入东壁八度
  临洮府古陇西郡治狄道县入营室四度今兰河二州金县并古金城郡地兼得东壁四度
  巩昌府古陇西郡地入营室四度又为古凉州地入箕中十度其南境西和县得古梁州地为参井之交平凉府古安定郡入营室一度
  庆阳府古北地郡兼得上郡地入尾十度唐志云初东井十二度馀终柳六度雍秦之分
  甘州府古张掖郡入营室十二度
  凉州府古武威郡入东壁六度
  宁夏府古北地郡地入尾十度唐志夏州东井之分西宁府亦古金城郡入壁四度
  秦州古天水郡入营室八度南境徽礼两当三县亦得古梁州地为参井之交
  阶州古武都郡入东壁一度其文县为古阴平道汉属广汉郡得益州部晋志广汉入觜一度文当在觜壁之交
  肃州古酒泉郡入营室十一度
  安西沙州古炖煌郡入东壁八度
  国星
  斗一至四为魁魁一星曰天枢主秦
  天市垣西列十一星其第六星曰秦
  女十二国星周东南北二星曰秦
  五车五星其次舍在毕西北一星主秦
  五星
  鹑火实沈以负西海主于华山太白位焉
  北方水位自河曲黄甫川西经榆林至宁夏又西经兰州逾河至嘉峪关四千馀里得水位之半
  占验
  东井八星在河中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王者用法平则井宿明而端𨱆一星附井前主伺淫奢而斩之南北两河各三星分夹井主关梁河星具则路通四渎四星江淮河济之精也明大则百川决水位主水衡若客星水火守犯或彗孛皆为大水天樽三星主给贫馁明为丰年五诸侯主治阴阳察得失明大润泽天下治积水在北河之北不见为灾积薪在积水东火守之旱水府四星水官也阙丘天子双阙诸侯两观也军市天军贸易之市中星众则军馀粮野鸡主变怪狼为野将弧矢常束矢以向狼丈人子孙星相扶而居不见为灾老人星一名南极见则治平天子寿昌舆鬼主观察奸谋天目也为日月五星之中道东北星主积马东南星主积兵西南星主积布泉西北星主积金玉随变占之中央积尸主祠祀爟四星主烽火天狗七星主守财天社在弧南明则吉天纪一星在外厨南主知禽兽














  甘肃通志巻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三上
  建置沿革
  甘肃疆域最广东接关中西控边徼自古以来分合迁徙因革损益名随代易制与地殊爰考建置知所自始历稽沿革知所由更从今溯昔具载简编我
  朝因时定制河西卫所改设郡县善政宜民规模远已志建置沿革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甘肃布政司
  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周旧邦在雍之西陲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甘肃谓之秦自此始及平王东迁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泾汭之北为朝那为义渠河湟秦陇间羌戎居之秦并天下置郡县为北地陇西郡汉置凉州部刺史领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帝辟河西置张掖酒泉武威炖煌四郡新莽时卢芳据安定隗嚣据天水窦融据河西光武次第翦除其时凉治陇安帝又置张掖居延郡三国魏复分河西为凉州治天水析陇西置秦州治上邽又置西平今西宁汉阳今秦州郡以陇西临洮祁山西和汉阳伏羌为重镇晋置秦州治上邽领陇西南安天水武都阴平略阳六郡以凉州置武威领金城西平武威张掖西郡酒泉炖煌西海八郡建兴以后相继割据陷没为战国者一百三十有六载南北战争州县错杂増损离合疆境屡易隋大业初改州为郡置司隶刺史相统治后群雄竞起割土分疆梁师都据朔方称梁李轨据武威称凉薛举据金城天水称秦唐灭凉并秦讨梁师成尽平陇右河西地唐初分天下为十道置陇右道领二十一州秦渭兰河洮岷成武叠宕鄯廓凉甘肃瓜沙伊西庭临其泾宁庆原灵㑹威武八州属关内道开元中又分十五道关内陇右道如故天宝间于边境置安西北庭河西朔方陇右诸节度使贞元以后陇右诸州尽陷于吐蕃止馀威泾二州五代相沿宋初置陕西路常以环庆原渭为重镇庆历初置沿边四路曰熙河秦凤泾原环庆各置经略制置司领之而朔方河西为西夏所据金置庆原临洮二路元至元十八年分置甘肃行中书省及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使于甘州明置承宣布政使司于西安统各府州县设行都指挥使司于甘州领各卫所
  皇清初因之康熙二年以右布政司分管临洮巩昌平凉庆阳四府驻札巩昌府裁卫所八十五康熙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州行都御史台治焉领四府九州二十八县雍正三年裁行都司及卫所改増四府曰甘州凉州宁夏西宁又分巩昌州县置直隶州二曰秦州阶州又改肃州为直隶州改卫所设州县甘州府领县二曰张掖山丹凉州府领县五曰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宁夏府领州一曰灵州县六曰宁夏宁朔平罗中卫新渠宝丰西宁府领县二曰西宁碾伯肃州领县一曰髙台又改岷州卫为州改靖远卫为县并洮州卫俱隶巩昌府新设大通卫隶西宁府安西卫沙州卫柳沟卫隶安西㕔靖逆卫赤金所隶靖逆㕔今领府八直隶州三又州八县四十五卫所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临洮府
  禹贡雍州之域周初为西羌地春秋属秦韩安国传秦穆公并国十四辟地千里陇西北地是也战国秦昭王置陇西郡史记昭王二十七年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水经注二十八年置郡有陇坂在东故名汉仍曰陇西郡治狄道三国魏为陇西郡地时郡复移治襄武晋初因之惠帝分置狄道郡前凉张骏又改置武始郡隋开皇初郡废为金城郡地唐初为兰州地天宝三载始分金城置狄道郡乾元元年改曰临州都督府属陇右道宝应元年陷于吐蕃号武胜军宋熙宁五年收复王韶败羌人遂城武胜以为镇洮军节度属秦鳯路是年置熙河路改镇洮军为熙州金皇统二年改熙州为临洮府因洮水经流城下故名后又改名临洮路元复曰临洮府属巩昌路明亦曰临洮府隶陕西布政司
  皇清初因之康熙二年分设左右布政使司以府隶甘肃
  布政司领州二县三
  狄道县附郭
  汉置狄道县为陇西郡治其地有狄种故云狄道三国魏属陇西郡治晋惠帝改置狄道郡前凉张骏改置武始郡改县曰降狄道后魏属武始郡隋开皇初郡废仍为狄道县属金城郡唐初属兰州天宝三载复于县置狄道郡乾元初为临州治宝应初陷于吐蕃废宋熙宁五年收复复置狄道县为熙州治九年省元丰二年复置属熙河路金改熙州为临洮府治狄道元仍旧明因之为临洮府附郭
  皇清因之
  渭源县
  秦属陇西郡地汉置首阳县属陇西郡后汉晋魏因之后魏大统十七年改渭源县因渭水发源于县之鸟䑕山隋仍属陇西郡唐属渭州髙宗上元二年复名首阳别置渭源县仪凤三年省首阳入渭源县属渭州宝应后陷于吐蕃宋熙宁收复置渭源堡属熙州金属临洮府元至元十三年陞堡为县属临洮府明仍为渭源县属临洮府
  皇清因之
  兰州
  秦属陇西郡汉昭帝始元六年分置金城郡治允吾领金城榆中后汉建武十三年省入陇西郡晋初属金城郡东晋时为郡治后魏移置金城郡治金城隋开皇初废郡置兰州总管府因州南有皋兰山故名大业初府废寻复为金城郡唐武徳二年平薛举复曰兰州治五泉县天宝元年复为金城郡乾元初复为兰州属陇右道宝应初陷吐蕃宋元丰四年收复仍为兰州金城郡属熙河路崇宁三年置兰泉县为州治金为兰州刺史省县入之属临洮路元属巩昌路明洪武初降为兰县又置兰州卫成化十三年复升为兰州隶临洮府
  皇清因之康熙五年甘肃巡抚移驻遂为省㑹
  金县
  秦属陇西郡汉置榆中县属金城郡后汉因之晋移金城郡来治魏复移郡治金城在今兰州省县入焉唐为五泉县地宋置龛谷寨属兰州金大定间升为县至大间置金州领龛谷定远二县元至元七年并县入州属巩昌路明洪武二年降州为县隶临洮府成化七年又隶兰州
  皇清仍隶临洮府
  河州
  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置枹䍐县属金城郡后汉改属陇西郡晋初废惠帝时复置前凉张轨分属晋兴郡咸康初是地为凉张骏所有分置河州宋入吐谷浑后魏复置河州周置枹䍐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枹䍐郡唐复为河州天宝初改为安乡郡乾元初复曰河州属陇右道后陷于吐蕃宋熙宁六年收复仍为河州安乡郡置枹䍐县为州治属熙河路金亦曰河州贞元二年复置枹䍐县为州治贞祐四年置平西军节度属临洮路元为河州路省枹䍐县入之初属巩昌路至元六年置吐蕃宣慰司治此明洪武三年置河州卫五年又设河州府十二年省为河州卫成化十二年置河州隶临洮府
  皇清因之
  归徳所
  明以前为番夷驻牧之地洪武三年征西将军邓愈统兵至莽赉川始置归徳所取番夷向化之义属河州卫并隶陕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雍正四年裁河州卫改隶临洮府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巩昌府
  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为羌戎地秦置陇西郡汉为陇西郡地时郡治狄道为今临洮府东北置天水郡兼为安定郡地南境得武都郡地后汉因之灵帝分置南安郡三国魏晋仍为陇西南安二郡地元魏为陇西南安阳二郡地隶渭州后周为南安郡隋初郡废大业初复为陇西郡唐武徳初置渭州天宝初复曰陇西郡宝应后陷于吐蕃大中五年收复五代时为羁縻之地宋熙宁五年置通远军属秦凤路崇宁三年升为巩州属熙河路金仍曰巩州皇统三年改通远军属临洮路元初置巩昌路都总帅府统巩昌平凉临洮庆阳隆庆五府及秦陇㑹兰等二十七州明洪武三年为巩昌府属陕西布政司领三州十四县
  皇清初因之康熙四年隶甘肃布政司雍正七年分置直隶秦阶二州以清水秦安礼县徽县两当分隶秦州以成县文县分隶阶州又改岷州卫为岷州靖远卫为县领县九州一卫一城一
  陇西县附郭
  古䝠戎地汉置䝠道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中平五年分置南安郡县隶焉三国魏始置中陶县属南安郡晋因之后魏属南安阳郡后改县为内陶后周为南安郡治隋开皇初郡废改县为武阳属渭州十年又改曰陇西大业初属陇西郡唐武徳二年县属伏州八年还属渭州宝应以后没于吐蕃宋熙宁五年为通远军治元祐五年改陇西县仍为通远军治崇宁三年为巩州治金仍之元为巩昌路治明为巩昌府附郭
  皇清因之
  安定县
  汉天水郡勇士县地后汉为䝠道县地唐渭州地为西市贸马之所宝应中陷于吐蕃宋筑定西安西二城属通远军金改定西县属巩州寻升定西为州以安西属之又置安西通西二县并隶州元省二县隶巩昌路后因地震改为安定州明改州为县隶巩昌府
  皇清因之
  通渭县
  汉置平襄县元鼎三年兼置天水郡治焉后汉属汉阳郡晋属略阳郡隋唐为陇西县地唐宝应中没于吐蕃宋元丰中置通渭县崇宁五年废金复置县元属巩昌路明仍之隶巩昌府
  皇清因之雍正八年移县治于安定监
  漳县
  汉陇西郡襄武县地后汉分置鄣县俱属陇西郡晋废后魏复置彰县属广宁郡西魏于县置广安郡后周郡废隋曰障县属陇西郡唐天授二年改武阳县神龙元年复故属渭州广徳以后陷于吐蕃宋置盐川寨属巩州金为盐川镇属定西州元至正十七年复鄣县属巩昌路明更为漳县隶巩昌府
  皇清因之
  㑹宁县
  汉安定郡祖厉县地后汉属武威郡晋后荒废西魏以后为㑹州地金置西宁县属秦州贞祐四年升为西宁州元初㑹州地震城圮移治西宁县属巩昌路至元七年省县入州仍属巩昌路明改为㑹宁县隶巩昌府
  皇清因之
  伏羌县
  古冀戎地秦武公伐冀始置冀县汉属天水郡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改郡曰汉阳治冀晋仍为冀县属天水郡后省后魏改当亭县又改为冀城县后周省入黄𤓰县隋大业二年复改冀城县隶天水郡唐武徳三年改置伏羌县又于县置伏州八年州废县属秦州至徳以后陷于吐蕃宋建隆三年置伏羌砦属秦州熙宁三年改为伏羌城金属秦州秦安县元至元十三年升为县属巩昌路明仍为伏羌县隶巩昌府
  皇清因之
  宁逺县
  汉陇西郡襄武县地后汉中平五年析置新兴县属南安郡晋如之元魏属广宁郡后周废唐宝应初陷于吐蕃咸通中收复宋初置宁远砦崇宁三年升为县属巩州金废为砦元至元中复置宁逺县属巩昌路明仍之隶巩昌府
  皇清因之
  西和县
  汉陇西郡西县及武都郡地晋改置始昌县属天水郡后废后魏置水南县又于县置天水郡后周郡县皆废入汉阳隋为长道县属汉阳郡唐属成州天宝末废咸通十三年复置属秦州宋熙宁三年改属岷州绍兴十二年徙岷州治长道县之白石镇改为西和州元至元七年省长道县入西和州明洪武二年改西和县隶巩昌府
  皇清因之
  靖远县
  古雍州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安定二郡地后汉属武威郡地西魏置㑹州后周废隋开皇十六年置㑹宁县属平凉郡唐武徳二年平李轨置西㑹州贞观八年以足食故改粟州寻复旧广徳后没于吐蕃宋初亦曰㑹州天圣后属西夏元符二年收复仍置㑹州崇宁三年置倚郭曰敷川县建炎四年没于金仍㑹州大定十二年改为保川县寻陷于河西侨治㑹川城名新㑹州元初徙治西宁县即今㑹宁县正统二年于故㑹州地置靖虏卫隶陕西都司
  皇清曰靖逺卫仍属陕西行都司雍正八年改卫为县隶
  巩昌府
  岷州
  古西羌地秦置临洮县属陇西郡汉魏及晋因之并为陇西郡地西魏置溢乐县并置岷州及同和郡隋开皇二年郡废大业初州废改县曰临洮属临洮郡义宁二年复曰溢乐于郡置岷州唐天宝初改和政郡乾元初复为岷州治溢乐祐川和政三县上元二年陷吐蕃宋熙宁六年收复仍曰岷州崇宁三年又置祐川县为岷州治属秦凤路绍兴初入金寻复改为西和州移治长道县即今西和县以祐川县属焉宁宗时复入于金元复置岷州属巩昌路至元八年割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十一年废州置岷州卫隶陕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雍正八年改卫为州隶巩昌府
  洮州卫
  秦汉为临洮县地东晋后为吐谷浑所据后周逐吐谷浑置洮阳郡及洮州又置美相县为州郡治隋为临洮郡唐贞观五年改置临潭县寻为洮州治天宝初复曰临洮郡乾元初复曰洮州广徳中陷于吐蕃后唐长兴四年置保顺军为塞外十镇之一寻复陷宋至道中邈川大首领唃厮啰款塞为臣康定中命为保顺军节度以羁縻之大观二年收复仍曰洮州属秦凤路金属临洮路元初属巩昌路后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四年废州改置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隶陕西都司
  皇清因之雍正八年裁都司隶巩昌府
  西固城
  汉陇西郡羌道县地后汉改属武都郡三国时为蜀地邓艾伐蜀与其子忠从宕州连桥而渡即此元至正二十六年置西固军民所明洪武四年改置西固城军民千戸所属陕西都司十五年改属岷州卫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裁守御所归并阶州州同管辖番人慕化编里为民设抚夷同知隶巩昌府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平凉府
  禹贡雍州地春秋为朝那故地秦为北地郡地汉置安定郡东南境为北地郡地西南境为天水郡地后汉因之东晋太元中苻秦始分置平凉郡东境为安定郡后魏置泾州原州后周改置平凉县隋置平凉郡东境仍为安定郡唐初为原州地贞元十九年徙原州治平凉元和三年州徙临泾四年于故平凉县置行渭州属关内道广明初陷吐蕃中和四年复置五代袭唐制宋曰渭州陇西郡庆历元年分置泾原路政和七年升平凉军节度使金始立平凉府属凤翔路元隶巩昌路明洪武初为平凉府隶陕西布政司
  皇清初因之康熙四年分隶甘肃布政司雍正五年裁平凉固原二卫地并入州县领州三县七
  平凉县附郭
  汉置泾阳朝那二县属安定郡后汉废泾阳朝那如故后魏复置泾阳县属陇东郡朝那仍属安定郡后废后周置平凉县属长城郡隋属平凉郡唐属原州广徳后没于吐蕃贞元四年复置广明初复入吐蕃中和四年又为渭州治唐末废五代唐复置平凉县属泾州宋仍为渭州治金为平凉府治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崇信县
  秦属北地郡汉为泾阳县地属安定郡唐贞元中置崇信军宋建隆四年置崇信县隶凤翔府淳化间改属仪州熙宁五年属渭州金仍为崇信县隶平凉府元明不改
  皇清因之
  华亭县
  秦属陇西郡汉为泾阳县地后魏普泰二年立华亭镇以扼蕃戎隋大业元年始置华亭县属安定郡义宁二年析华亭属陇州唐垂拱间改亭川县神龙初复故广徳元年陷吐蕃永泰中收复大历中置义宁军元和三年省县入汧源为神䇿军地五代唐同光初改置义州周显徳中复置华亭县宋太平兴国初避讳改仪州熙宁间以县属渭州金属平凉府元以化平县省入明不改
  皇清因之
  镇原县
  秦属北地郡汉置临泾县属安定郡晋因之后魏于县置泾州寻废随大业初复曰临泾唐乾元初曰原州广徳初为吐蕃所陷元和三年于县权置原州大中三年收复广明后复为原州治名曰行原州五代因之宋曰原州平凉郡金曰原州属庆原路元改曰镇原州属巩昌路至元七年省州治临泾县入州明洪武初降州为镇原县属庆阳府后改隶平凉府
  皇清因之
  固原州
  汉置髙平县元鼎初于县置安定郡后汉复为髙平县属安定郡晋永嘉以后没于氐羌后魏仍曰髙平县属新平郡太延二年置镇于此正光五年改置原州并置髙平郡治焉周改郡县曰平髙隋废郡大业初改置平凉郡唐复曰原州广徳初没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广明后复没吐蕃宋至道初建镇戎军隶秦凤路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镇戎州隶凤翔路元初复曰原州至元十年改立开成府治开成县至治三年降为州仍隶凤翔路明洪武初降州为开成县属平凉府成化中冦毁废徙县于北四十里之固原即旧原州镇戎军五年添设固原卫𢎞治十五年改置固原州仍隶平凉府
  皇清因之
  泾州
  秦属北地郡汉晋并属安定郡后魏始置泾州取泾水为名隋大业初复改安定郡治安定县唐武徳初复曰泾州至徳初改保定郡治保定县乾元初复曰泾州属关内道广徳元年没吐蕃大历三年复因置泾原节度治此乾宁初改彰义军节度宋仍曰泾州安定郡太平兴国元年改彰化军节度金复为泾州治泾川县属庆原路元曰泾州为平凉府治明洪武二年省县入州隶平凉府领灵台县
  皇清因之不领县
  灵台县
  古雍州地汉为鹑孤县属北地郡后汉曰鹑孤属安定郡晋因之后魏置随平郡隶泾州后周废隋仍属安定郡大业元年分置灵台县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二年废唐天宝初复改鹑觚曰灵台县唐末李茂贞以州置灵台军五代周废军仍属泾州宋建炎四年没金元至元七年并入泾川县后复立以良原县省入明仍名灵台县属平凉府泾州
  皇清因之顺治九年直隶府
  静宁州
  汉置阿阳县属天水郡后汉因之属汉阳郡晋省西魏属㑹州唐属渭州中陷吐蕃大中间收复五代宋俱因之宋景徳元年知渭州曹玮始于陇山外之陇干川創筑陇干城以控西夏庆历三年经略使韩琦建徳顺军隶秦凤路元祐八年置陇干县为军治金大定二十七年改徳顺州属凤翔路元省陇干县改静宁州属巩昌路明洪武初降凤翔之庄浪州为县来属并领隆徳为二县隶平凉府嘉靖中以隆徳隶府惟领庄浪
  皇清因之不领县
  庄浪县
  隋华亭县地唐为原州地宋初属渭州庆历八年置通边砦属徳顺军金升为县仍属徳顺州元初置庄浪路大徳八年改为州属凤翔路明仍为州属凤翔府寻降为县属静宁州
  皇清因之顺治五年直隶府
  隆徳县
  汉泾阳县地宋天禧元年置羊收隆城庆历三年改隆徳砦属徳顺军金升砦为县属徳顺州元属静宁州明嘉靖三十八年直隶平凉府
  皇清因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庆阳府
  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为义渠戎国秦灭义渠以其地置北地郡汉为北地郡郁郅略畔马岭泥阳四县地后汉末郡县俱废西魏置朔州后周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庆州大业间改𢎞化郡唐武徳元年复为庆州六年置总管府天宝元年改安化郡至徳元载改顺化郡乾元初复为庆州南境为宁州属关内道五代梁改武静军后唐庄宗复为州宋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属陕西路干徳初复为庆州庆历元年分置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政和七年陞庆阳军节度宣和七年改为庆阳府金初改置安国军又改定安军节度皇统二年置庆原路总管府元复为庆阳府属巩昌路明仍为庆阳府隶陕西布政司増置庆阳卫
  皇清因之康熙四年分隶甘肃布政司雍正五年裁卫归
  并州县领州一县四
  安化县附郭
  汉置郁郅县属北地郡后汉末废后魏周皆为镇隋开皇十六年置合水县为庆州治大业初为𢎞化郡治唐武徳六年置𢎞化县改合水曰合川并为庆州治贞观元年并合川入𢎞化神龙元年改𢎞化曰安化新唐志天宝元年改至徳元载又改顺化县五代因之宋干徳二年复曰安化县仍为庆州治宣和中为庆阳府治金因之元至元七年省县入府明复置县为府附郭
  皇清因之
  合水县
  汉曰略畔道属北地郡后汉末废后魏为襄乐县地西魏侨置蔚州后周废州置北地郡隋开皇初郡废仁寿初置华池县属𢎞化郡义宁元年析合水置乐蟠县唐属庆州武徳六年分置蟠交县贞观初省华池县天宝元年改蟠交曰合水皆属庆州五代周省合水入乐蟠宋熙宁四年省乐蟠复置合水县属庆州金元明俱属庆阳府
  皇清因之
  环县
  秦属北地郡汉置马岭县为郡治兼领方渠县后汉废隋大业元年复置马岭县属𢎞化郡唐属庆州神龙元年分马岭置方渠县亦属庆州五代县废为镇晋天福四年于镇置威州又置通逺县周广顺二年改曰环州显徳四年州废为通逺军宋淳化五年复为环州隶环庆路仍置通逺县为州治金属庆原路元省通逺县入州属巩昌路明改为环县属庆阳府
  皇清因之
  真宁县
  秦属北地郡汉阳周县地属上郡后汉省后魏复置阳周县属赵兴郡西魏置显州后周州废隋开皇中改罗川县属北地郡唐天宝元年因获玉真人像于罗山遂改为真宁县属宁州五代宋金元因之明万历二十九年改属庆阳府
  皇清因之
  宁州
  春秋战国为义渠戎国秦为北地郡汉置泥阳县仍属北地后汉末废后魏太平真君二年置定安县皇兴二年置华州太和十一年改班州十四年改邠州二十年又改豳州兼置赵兴郡西魏始改宁州又合之曰邠宁隋大业初改州为北地郡唐武徳初复曰宁州贞观元年置都督府四年府废天宝初改置彭原郡乾元初复曰宁州属关内道宋初为宁州彭原郡属永兴路宣和元年陞兴宁军节度属环庆路金皇统二年罢军属庆原路大定七年改县曰安定元复为宁州领真宁县属巩昌路明初改属庆阳府仍领真宁县万历二十二年改真宁县隶府
  皇清因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上>
  甘州府
  战国时为月支戎地汉初为匈奴休屠昆邪二王所据武帝元鼎六年分武威酒泉之地置张掖炖煌郡张掖郡领十县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靬番和居延显美晋因之隆安中北凉沮渠䝉逊都此西魏置西凉州更名甘州取州西甘浚山泉味甘冽为名后周复置张掖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张掖郡十三年李轨起兵河西自称凉王尽有河西之地唐武徳二年复曰甘州景云元年始置河西节度使天宝初仍为张掖郡乾元初复曰甘州属河西道永泰二年陷于吐蕃大中五年张义潮以州来归授归义军节度使寻为回鹘所据宋天圣六年元昊袭回鹘取甘州僭国号夏改镇夷郡立宣化府理宗宝庆元年䝉古取夏甘肃西凉府元至元元年置甘肃路总管府八年去肃改甘州路十八年立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此以控河西诸郡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定河西二十四年置甘肃卫二十五年分置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二十六年置陕西行都司
  皇清顺治七年裁前后二卫十四年复裁中卫止存左右二卫康熙原阙年移行都司于兰州改置巩昌分府统甘州卫雍正三年裁行都司升甘州卫为府隶甘肃布政司统张掖山丹髙台三县八年以髙台分隶肃州领县二曰张掖山丹
  张掖县附郭
  汉武帝开置张掖郡治得县晋仍曰张掖郡治永平隆安中北凉沮渠䝉逊都此西魏置甘州周仍置张掖郡隋初郡废改酒泉县大业二年复置张掖郡治张掖县唐仍为张掖郡又改甘州寻陷于吐蕃宋为西夏所据元置甘州路为行省治明改置甘州卫隶陕西行都司
  皇清雍正三年置张掖县隶甘州府
  山丹县
  汉武帝始置删丹县属张掖郡后汉因之献帝时分属西郡晋因之后魏改删丹曰山丹西魏郡废改县为弱水后周省弱水县入山丹隋大业初复曰删丹属张掖郡唐属甘州宋为西夏所据置甘肃军元至元二十二年升为山丹州属甘肃行省明初废洪武二十四年置山丹卫隶陕西行都司
  皇清雍正三年改为县隶甘州府








  甘肃通志巻三上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三下
  凉州府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凉州府
  秦为月支国后为浑邪休屠王右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命霍去病出陇西击败之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郡领十县姑臧武威张掖休屠揟次鸾鸟朴媪围苍松宣威元封五年置凉州部刺史以统之其地势西北斜出在南山之间南隔西羌西通西域号为断匈奴右臂三国魏文帝分置凉州晋仍其名东晋为张轨所都居姑臧称凉王是为前凉继为吕光所据都姑臧号后凉又据于秃发乌孤号南凉李皓据敦煌自称西凉公迁酒泉号西凉沮渠䝉逊初据张掖寻徙姑臧又为北凉元魏平北凉改州为镇太和十四年复置凉州周因之置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寻复为武威郡唐初为李轨所据武徳二年复置凉州总管府景云初置河西节度使二年分陇右为河西道天宝元年复曰武威郡乾元元年复曰凉州广徳二年陷于吐蕃宣宗复河湟宋初置西凉府属陕西路景徳中为西夏元昊所据元灭夏降为西凉州属永昌路明洪武九年改置凉州卫属陕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雍正三年升为凉州府隶甘肃布政司领县五
  武威县附郭
  汉武帝开置武威郡治姑臧县魏晋因之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北凉沮渠䝉逊皆都于此后魏改林中县后周复故名隋因之唐贞观初曰凉州亦为武威郡开元中置河西节度使治武威广徳初陷于吐蕃宋为西凉府地后陷西夏元属永昌路明为凉州卫地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凉州卫为武威县隶凉州府
  永昌县
  汉置番和县属张掖县晋改属武威郡后魏置番和郡后周废郡置镇隋开皇中复为县仍属武威郡唐初曰番和开元十六年改置大斗军属凉州后陷吐蕃宋为西凉府景徳中为元昊所据元置永昌路明洪武三年改置永昌卫属陕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永昌县
  镇番县
  汉置武威宣威二县属武威郡后汉因之晋以后为后凉吕氏将杨轨所据后魏改置武安郡西魏郡县皆省入姑臧唐郭元振为凉州都督置白亭军后陷于吐蕃宋为西夏所据元为小河滩城明洪武二十九年分置镇番卫属陕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镇番县
  古浪县
  汉置苍松县属武威郡后汉改为仓松晋因之东晋太元中吕光改置昌松郡后魏仍旧周废郡为昌松县隋开皇初改县为永世后复故名属武威郡唐嗣圣十八年郭元振为凉州都督始于武威东南境石峡筑和戎城五代相沿宋为西夏所据元属永昌路明洪武五年平定河西开设凉州卫十年因旧水名改为古浪筑城于今治所正统三年置古浪守御千户所属陕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所为古浪县
  平番县
  汉金城郡地晋建兴中前凉分置广武郡后魏置广武县为郡治后周因之隋开皇初郡废为广武县大业初改为允吾属武威郡唐武徳三年复为广武属兰州后陷于吐蕃宋为西夏所据元属永昌路明洪武十年置荘浪卫后废为庄浪守御千户所永乐元年复为庄浪卫属陕西行都司
  皇清康熙二年复降为所雍正三年改庄浪所为平番县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宁夏府
  禹贡雍州渠搜之地春秋时羌戎所居秦取河南之北千里地筑城徙民居之号曰新秦属北地郡汉仍为北地郡武帝元朔二年收河南地置朔方郡隶并州刺史东汉因之晋乱为赫连氏所据筑统万城曰夏州又曰忻都在河套中黑水之南去今镇城二百馀里所谓黑水故城是也后魏置𢎞化郡领岩绿县隶夏州西魏曰𢎞化郡后周始置懐远郡及带普乐郡隋开皇三年郡废又置朔方灵武二郡唐以夏州朔方郡领朔方静徳宁朔三县而灵州灵武郡领回乐灵武懐远保静四县更以统万城为定难节度使治均属关内道唐末拓㧞思恭镇夏州其弟思谦代之遂世有其地历五代迄宋其孙继捧入朝献地景徳间复据灵州传子徳明城懐远镇为兴州居之即今镇城其子元昊僭号陞兴州为兴庆府又改中兴府遂为西夏国都疆域与宋延庆熙河分升宋宝庆中元灭夏置宁夏路立总管府以灵州鸣沙州应理州隶焉明初设宁夏府洪武五年府废徙其民九年改置宁夏卫迁五方之人实之又増前中左右共五屯卫隶陕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其旧顺治十五年以前屯卫并入宁夏卫以中屯卫并入右卫隶宁夏道雍正三年升为宁夏府领州一县六
  宁夏县附郭
  汉北地郡富平县地魏置六镇三戍于此后周置懐远县属懐远郡隋属灵武郡唐属灵州宋初废为镇乾兴二年西夏徳明城之元属宁夏路明置宁夏五卫
  皇清顺治十五年并前卫入宁夏卫雍正三年裁卫改宁
  夏县附郭
  宁朔县附郭
  汉富平县地后周置宁朔县隋属朔方郡唐隶夏州朔方郡宋为懐远镇入西夏元属宁夏路明为宁夏右卫
  皇清顺治十五年并中卫入右卫雍正三年裁卫改宁朔
  县附郭
  平罗县
  汉北地郡北境唐为灵州定远城北境明洪武初置平虏千户所属宁夏卫
  皇清为平罗所雍正三年裁所改平罗县
  灵州
  秦北地郡地汉惠帝四年置灵洲县属北地郡以洲在河渚之中随水上下未尝沦没故号曰灵洲后汉徙废后魏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镇孝昌中改置灵州西魏又为盐州地后周置带普乐郡及回乐县隋初郡废大业三年改为灵武郡唐为灵州又为灵武郡置大都督府属关内道开元中置朔方节度使天宝初复改州为灵武郡十五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五代仍为朔方军治宋咸平时李继迁叛据改为西平府又名翔庆军元复曰灵州属宁夏路明初州废𢎞治十五年置守御千户所正徳元年改宁夏后卫仍以所千总摄之属宁夏道
  皇清因之雍正三年改为州并省宁夏守御所附入
  中卫县
  秦北地郡地汉置眴巻县属安定郡后魏为灵州地隋为灵武郡地唐灵州鸣沙县地宋没于西夏元置应理州属宁夏路明洪武初州废三十二年建宁夏中卫属陕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雍正三年裁卫改为中卫县
  新渠县
  汉北地郡北境唐定远城元和志灵州有定远城在州东北二百里汉北地方渠县之地又名警州新唐志警州本定远城宋初置定州西夏因之元废明宁夏卫地明志定州城在卫北六十里又曰有田州城在卫北六十里今县在田州塔南田州盖定远之讹也
  皇清因之雍正四年建县曰新渠其地近名察罕托和
  宝丰县
  汉北地郡方渠县地宋定州地西夏筑省嵬城于此后废明宁夏卫地
  皇清因之雍正四年建县曰宝丰其地在省嵬城西近名察罕托和府北河侧之滩也土地膏腴旧未开垦时为宁夏民樵牧之所康熙三十六年套夷渡河渐徙而南去旧镇城仅半舍四十八年镇臣始令徙出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西宁府
  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汉武帝逐诸羌筑龙居寨宣帝时赵充国伐先零诸羌以其地开屯田置破羌县属金城郡后汉建安中分置西平郡治西都县晋初因之东晋末南凉秃发乌孤据为国都后魏孝昌二年置鄯州改破羌县为西都周改置乐都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湟水大业初复为西平郡唐武徳二年复曰鄯州仪凤二年置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置陇右节度使天宝初曰西平郡乾元初复曰鄯州属陇右道宝应元年没入吐蕃宋初属西夏后为吐蕃所据号青唐城元符二年收复复置鄯州陇右节度三年弃之崇宁三年收复建陇右都䕶府改鄯州为西宁州后复属西夏元至元中仍曰西宁州属甘肃行省明洪武十九年改为西宁卫隶陕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府领县二卫一
  西宁县附郭
  东汉置西都县为西平郡治魏晋因之后魏废为鄯善镇周为乐都郡地隋为湟水县地唐仪凤三年分置鄯城县后陷废宋元皆为西宁州治明为卫治
  皇清雍正三年设西宁府置西宁县
  碾伯县
  古湟中地汉神爵二年置破羌县属金城郡魏因之晋废为乐都郡地后魏孝昌二年改曰西都县后废属鄯州周复属乐都郡隋开皇十八年置县曰湟水属西平郡唐复改属鄯州宝应初陷吐蕃宋元符初收复置湟州建中靖国三年改西平郡为西宁州乐都为碾伯明初立卫洪武十九年移卫于西宁州碾伯为右所
  皇清初裁所设卫雍正三年置碾伯县属西宁府
  大通卫
  向系西番羌回之地路通甘凉西宁逼近喇嘛各寺
  皇清雍正三年设大通卫建筑卫城及白塔城彻尔图城总兵镇守分设参将游击守备千把马步战守兵丁遂为沿边重镇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直隶秦州
  古成纪地周封非子于秦亭因名秦秦为陇西郡地汉曰上邽县属陇西郡后隗嚣据其地东汉属汉阳郡治冀三国魏置秦州治上邽蜀汉建兴六年属蜀魏甘露元年属魏晋改汉阳为天水郡亦治上邽寻废复置秦州建兴以后前赵后赵前秦后秦相继割据义熙十三年刘裕灭秦归宋后魏避讳改曰上封仍为州郡治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改县曰上邽唐复为秦州开元间徒治成纪天宝初还治上邽改天水郡乾元初复曰秦州大历中陷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景福初为李茂贞所据五代初没于蜀后唐平蜀历唐晋汉周郡俱仍旧宋仍曰秦州天水郡雄武军节度属秦凤路金为镇远军治成纪元复为秦州隶巩昌路明洪武初省县入州隶巩昌府领县三清水秦安礼县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升为直隶州领县五
  清水县
  秦陇西郡地汉置清水县属天水郡后汉废为陇县地晋复置属略阳郡后魏因之隋属天水郡唐武徳四年于县置邽州六年州废县属秦州大历以后陷于吐蕃大中间收复隶凤翔府仍属秦州宋因之金置冶坊县元以冶坊并入明如之隶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隶秦州
  秦安县
  汉置成纪县属天水郡为凉州治东汉属汉阳郡晋属天水郡后没于氐羌隋仍属天水郡唐开元中移秦州来治属秦州天水郡宋为纳甲城金始置秦安县属秦州元为秦安县至正七年并鸡川陇城二县入焉属秦州明因之隶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隶秦州
  礼县
  汉嘉陵道地后汉为上禄县地三国属蜀汉元魏置汉阳郡治兰仓县西魏改为长道郡治汉阳县后周改为天水郡隋为长道县属汉阳郡唐属成州宝应中陷废咸通中复置长道县改属秦州五代因之宋熙宁中改属岷州南宋属西和州后割于金元置礼店军民府明初置礼店千户所属岷州洪武十五年改属秦州卫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奏设礼县隶秦州属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隶秦州
  徽县
  秦陇西郡地汉河池县属武都郡后汉因之三国时属蜀汉晋永嘉后没于氐羌元魏置广化县于县置广化郡隋初郡废仁寿初改县曰河池属河池郡唐属凤州五代因之宋开宝五年移治固镇属凤州元置南凤州于河池又分置永宁县至元初改曰徽州七年并省县入州属巩昌路明仍曰徽州领县一曰两当隶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州为县属直隶秦州
  两当县
  秦陇西郡地汉故道县属武都郡后汉因之晋永嘉后没于氐羌元魏析置两当县兼置两当郡隋初郡废属凤州大业初属河池郡唐属凤州五代因之宋徙治广乡镇属凤州元初属南凤州至元中改属徽州明仍属徽州隶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隶秦州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直隶阶州
  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白马氐居之秦为陇西郡地汉置武都郡后汉因之三国时属于蜀汉晋初因之永嘉后为氐杨茂搜所据后魏置武都镇西魏置武阶郡寻改为武州后周又改曰永都隋初郡废后复为武都郡唐复为武州治将利县属陇右道天宝初曰武都郡乾元初复为武州大历后陷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景福初始名阶州因其地陡峻由城门而上如升阶然宋仍曰阶州武都郡治福津县属秦凤路建炎后属利州路元移治桞城至元七年以福津将利二县省入为阶州属巩昌路明洪武二年改为阶县十年复为州隶巩昌府领文县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为直隶州领县二成县文县
  成县
  春秋时为白马氐国秦属陇西郡汉置武都郡治武都领下辨嘉陵上禄等县后汉为武都郡治下辨界于武都陇右二郡之间晋永嘉后没于杨氐太元中杨定称蕃表置仇池郡宋元嘉十九年平仇池寻入魏后魏改置仇池镇寻置仇池郡太和十二年置梁州正始初改南秦州西魏改成州初置同谷县隋为汉阳郡治上禄县唐为成州天宝初改同谷郡乾元初复故皆治上禄宝应初没于吐蕃咸通中复置成州五代梁改曰汶州贞明初地入于蜀后唐复曰成州治同谷县宋仍曰成州同谷郡属秦凤路南宋绍兴中属利州路宝应初以理宗旧邸升为同庆府元复曰成州属巩昌路明洪武二年改州为成县属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雍正七年改属直隶阶州
  文县
  古氐羌地汉置阴平道属广汉郡为北部都尉治后汉属广汉属国三国时属于蜀晋置阴平郡永嘉后没于氐西魏改置曲水县后周始置文州隋废州郡仍曲水县属武都郡唐初复为文州天宝初改曰阴平郡乾元初复曰文州属剑南道宋仍曰文州阴平郡属利州路元仍置文州属图沙玛路明洪武四年改州为县属阶州二十三年裁县归所省入阶州二十八年改置文县守御军民千户所成化九年复置文县隶阶州属巩昌府
  皇清初因之顺治十六年裁所归县雍正七年改属直隶
  阶州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直隶肃州
  古西戎地秦为月支国汉初为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元狩二年开置酒泉郡治禄福县以通西域隔绝匈奴与西羌通路名曰断匈奴右臂东汉因之三国属魏仍为郡隶凉州晋为前凉张轨所有继为西凉李皓所都后归于北凉沮渠䝉逊元魏平北凉改为军属敦煌郡孝昌中复置酒泉郡隋初郡废仁寿二年分置肃州大业初省入张掖郡义宁兀年改县曰酒泉唐武徳二年复置肃州八年置都督府贞观元年府罢天宝初复曰酒泉郡乾元初复曰肃州属陇右道大历元年陷于吐蕃宋为回鹘所据景祐中属西夏元至元七年置肃州路总管府隶甘肃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十八年开设肃州卫隶陕西行都司
  皇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肃州为直隶州七年以髙台县
  改隶肃州
  髙台县
  汉乐涫县地属酒泉郡晋因之前凉分置建康郡后周复置乐涫县寻省入福禄县唐初于故乐涫地置福禄县属肃州后入于吐蕃宋为西夏所据元属甘州路明洪武初为髙台站以其地形髙西有台子寺为名隶甘州中卫景泰七年始置髙台守御千户所属陕西行都司
  皇清雍正三年裁髙台镇夷二所改设髙台县隶甘州府
  七年改属直隶肃州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安西㕔
  春秋战国时为西戎地秦月支戎居之汉为敦煌郡地有县六曰敦煌冥安效榖渊泉广至龙勒晋分敦煌之宜禾伊吾冥安渊泉广至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㑹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后魏置敦煌常乐二郡后周并敦煌鸣沙平康效榖东乡龙勒六县为鸣沙县又并凉兴广至冥安渊泉为凉兴县隋开皇初敦煌常乐二郡俱废改凉兴为常乐大业复置敦煌郡改鸣沙为敦煌唐置𤓰沙二州属河西道大历元年陷于吐蕃大中五年张义潮以𤓰沙州来归置归义军以义潮为归义节度使贞元后尽没吐蕃宋初仍为回鹘所据景祐中元昊袭回鹘取𤓰沙尽有河西之地元初立𤓰州属沙州路隶甘肃行中书省明为齐勤䝉古沙州二卫地布朗吉尔以东桞沟堡尚属齐勤䝉古卫成化后土鲁番侵掠正徳中徙肃州塞内嘉靖三年闭嘉峪关其地遂为土鲁番所有
  皇清定鼎西夷向化𤓰沙以西尽入版圗雍正元年置安西同知治布隆吉领安西卫沙州所三年升沙州为卫又改靖逆通判所属之桞沟所隶安西㕔五年升卫六年另建安西镇城于大湾移治安西新城领卫三曰安西桞沟沙州
  安西卫
  汉敦煌郡冥安县地晋曰宜安即冥安属敦煌郡又分置晋昌郡周并入凉兴县唐置𤓰州寻没于吐蕃五代时𤓰州与吐蕃杂处曹义金遣使入贡于后唐以义金为归义节度使宋入于西夏元至元十四年立𤓰州二十八年徙居民于肃州仅存其名明为沙州卫地正徳后避土鲁番内徙肃州塞下嘉靖后尽弃其地
  皇清雍正元年置安西卫于布隆吉六年移治安西镇城
  隶安西同知
  沙州卫
  古三危地羌戎所居春秋时谓之𤓰州左传允姓之戎居于𤓰州是也秦及汉初为月支匈奴所据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敦煌郡晋因之元帝时张骏分敦煌晋昌髙昌三郡西域都䕶戊巳校尉玉门大䕶军三营为沙州张祚又以敦煌郡置商州其后李皓据敦煌称西凉公后魏置敦煌郡周置鸣沙县水经注敦煌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隋大业初复置敦煌郡改鸣沙为敦煌唐武徳五年置西沙州贞观七年曰沙州领敦煌寿昌二县神龙元年置豆卢军贞元后尽没于吐蕃宋初为回鹘所据太宗时曹元忠以州归于宋景祐中为元昊所据元复取之至元十四年复立沙州十七年升为沙州路明永乐二年置沙州卫以酋长昆济楞为指挥使赐诰印正徳十年为哈密卫喇特二部侵逼走附塞下正统中沙州久为罕都指挥巴特玛吹戬驻牧昆济楞子纳古尔谋奔卫喇特甘肃镇将任礼勒兵收其全部入塞居之甘州时土鲁番侵据哈密巴特玛吹戬孙嘉克请自立一卫与相抗朝命于沙州故城立罕都左卫正徳十一年嘉克子奇塔特衰弱不振徙肃州塞内其部下服属土鲁番沙州遂废
  皇清雍正元年置沙州所三年升卫隶安西同知
  桞沟卫
  汉敦煌郡渊泉县地晋曰深泉即渊泉属敦煌郡又分置晋昌郡周并入凉兴县唐属沙州地随陷于吐蕃宋入西夏元时为𤓰州地属沙州路明为齐勤䝉古卫地成化中哈密为土鲁番所据筑苦峪城移哈密及寄居齐勤者以居之按苦峪东至肃州四百里当在今柳沟堡境内正徳中土鲁番益张遣兵分掠苦峪嘉靖三年闭嘉峪关部众属土鲁番其地多柽桞有水泉东则十道桞沟西则布朗吉尔河
  皇清康熙五十六年置柳沟所于四道柳沟治桞沟堡隶柳沟通判雍正三年改隶安西同知五年升卫移治布隆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卷三下>
  靖逆㕔
  周西戎地秦月支居之汉酒泉敦煌二郡地酒泉领县曰玉门曰延寿师古曰阚骃云汉罢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置县元和志县东至州二百二十里五代晋髙居诲使于阗记云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又西百里出玉门关即故玉门县按玉门关在龙勒县西北一百十八里龙勒东至沙州尚一百五十里汉班超愿生入玉门关者乃指玉门县而言以离酒泉郡尚远也今齐勤所去肃州二百三十里与古玉门县道里相彷寰宇记延寿县在酒泉郡西按古延寿县地在今齐勤境内自齐勤以西方属古敦煌郡地晋因之玉门以西属晋昌郡后为西凉李皓所据隋属敦煌郡地唐属𤓰肃二州地玉门属肃州以西属𤓰州隶陇右道贞元后尽陷吐蕃宋初仍为回鹘所据景祐中元昊袭回鹘取之元属肃州沙州二路隶甘肃行中书省按元肃州即汉酒泉郡明为齐勤䝉古卫地永乐二年置齐勤䝉古在嘉峪关西二百四十里今在靖逆卫东六十里靖逆所属俱齐勤䝉古地无疑又一统志肃州界西四百三十里为齐勤䝉古卫本故𤓰州地以道里计之又在今布隆吉东八十里按明苦峪卫在肃州西四百里𢎞治八年命哈密及寄居齐勤者尽赴苦峪是齐勤犹在苦峪之外两说并存之正徳中土鲁番侵扰无宁歳乃内徙肃州嘉靖三年闭嘉峪关绝贡其地尽废
  皇清定鼎番夷内附康熙五十七年置靖逆同知雍正三年以柳沟通判改调靖逆领靖逆卫齐勤所靖逆卫
  汉敦煌郡地按靖逆在齐勤西一百一十里又西三十里至柳沟去古玉门已远当属敦煌晋敦煌郡地又分属晋昌郡唐属𤓰州后陷吐蕃宋入于西夏元属沙州路明齐勤䝉古卫地正徳后避土鲁番徙民于塞内
  皇清康熙五十七年置靖逆卫隶靖逆同知雍正三年
  靖逆通判
  齐勤所
  汉酒泉郡玉门县地后汉延寿县地晋因之后魏置㑹稽郡后周废郡并会稽新乡延兴为㑹稽县延兴即延寿隋开皇中改为玉门并得魏玉门郡地唐属肃州开元中没于吐蕃因其地置玉门军天宝十四载废军为县贞元后随州陷废宋入于西夏元时属肃州路明永乐二年有塔尔尼称丞相库珠卜齐率所部来降建齐勤䝉古卫以塔尔尼为千户所赐诰印八年升卫屡进都督佥事正徳八年土鲁番遣将据哈密大掠齐勤夺其印而去彭泽经略西域始以印来归齐勤衰弱不能自存乃内徒肃州之南山其城遂空卫印属都督锁南束掌管嘉靖后闭关绝贡嘉峪以西不复经理按今所与明齐勤道里不合当是古卫地其旧城基址无考
  皇清康熙五十七年置齐勤卫隶靖逆同知雍正五年
  卫改所隶靖逆通判







  甘肃通志卷三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四
  疆域附形胜
  甘肃地处上游禹贡以黒水西河为界三危弱水流沙皆极其逺而言版宇辽阔四塞为固河西卫所近改设郡邑同于内地控引崇山联络河渭画界分疆广袤逺近按籍可稽志疆域
  甘肃布政司驻札兰州
  治在
  京师西南四千四十里东至邠州长武县界一千里西至河州暗门界一千一百二十里南至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一千三百七十里北至亦不剌山一千四十里东南至汉中府略阳县界一千二百三十里西南至洮州卫番界九百三十里东北至延安府保安县界一千四百三十里西北至沙州卫外境二千四百四十里
  乔峰四阻缭以大河赵时春忠烈碑捍御秦雍聨络西域襟带万里控制强敌同上北接沙漠西控戎羌为四方根本要枢之地杨一清察院题名碑渭河襟带青海为渎发难九篇北跨沙漠之险南吞巴蜀之雄山奔突而若驰水旋绕而如环曹琏朔方赋
  临洮府
  治在布政司南二百一十里东至巩昌府陇西县界一百三十五里西至暗门番界一千九十里南至巩昌府岷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凉州府平番县界六百九十里东南至巩昌府岷州界二百四十五里西南至巩昌府洮州卫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巩昌府靖逺县界三百四十里西北至凉州府平番县界二百六十里距
  京师四千一百九十里
  中原迤西山川扼塞明太祖谕徐达文境接巴巂之襟裔宋张舜民收复熙河颂据陇首撩西倾襟带闗河长城之险雄峙一郡抗衡三边古形胜之地
  按府襟带河湟为西陲之保障自秦筑长城起临洮而边境大斥无南牧之患蜀姜维数出狄道以挠闗陇魏人建为重镇维不能得志晋之衰也河西扰乱大约据狄道则足以侵陇西狄道失而河西有唇齿之虑矣拓跋魏兼有秦凉以狄道为咽喉之地列置郡县恃为藩蔽唐拒吐蕃临州其控扼之地也宝应初临州不守而陇右遂成荒外矣宋承五季之敝王官所莅不越秦成熙宁以后边功渐启议者谓欲图西夏必先有事熙河及熙河路建而湟鄯之域次第收复志曰郡土田膏腴引渠灌漑为利甚溥其民皆番汉杂处好勇喜猎故徐达亦云临洮西通蕃落北界河湟得其地足以给军储得其人足以资战斗也
  狄道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马扎铺渭源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魏家寨巩昌府岷州界一百四十里南至桥道铺岷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摩云驿兰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文家坪渭源县界四十里西南至𢎞道峪岷州界三十里东北至普家寺金县界八十里西北至𢎞济桥兰州界一百五十里
  兰州
  治在府北二百一十里东至车道岭巩昌府安定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张家河湾西宁府西宁县界一百里南至摩云驿狄道县界六十里北至红水堡凉州府平番县界四百三十里东南至新营金县渭源二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马莲滩河州界一百里东北至一条城巩昌府靖逺县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沙井堡平番县界四十里
  一峰崔巍两翼拱䕶旧志地势蜿蜒有长城之险马衔阻其东榆谷抵其西皋兰峙其南黄河经其北明一统志为束带之形要冲之地旧志皋兰雄镇峙乎前九州之台障乎后峦峤阜陵环左右金城赋
  按州控河为险隔阂戎羌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陇右安危常系此地哉晋元康而后河陇多事金城左右岁无宁宇隋唐盛时驰逐河湟未尝不以兰州为要害及广徳以后州没吐蕃而西凉不复为王土大中间虽尝收复亦仅同羁縻矣宋元丰四年李宪败夏人始复城兰州元祐初夏人求复得此地朝议欲割以畀之孙路言自通逺至熙州总通一径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闗濒大河城兰州然后可以捍蔽若捐以与敌则一道危矣穆衍言兰州弃则熙州危熙州危则闗中震动唐失河湟西边一有不顺则警及京都今若委兰州悔将无及遂不果弃明时自州以北常为寇冲往往设重兵驻此为府治北门之锁钥焉
  渭源县
  治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至锹家铺巩昌府陇西县界一十五里西至翠岩铺狄道县界六十里南至露骨山巩昌府洮州卫界七十里北至常家碑巩昌府安定县界七十里东南至潘家岔陇西县界一十五里西南至过那山狄道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林子沟陇西县界四十里西北至连二湾狄道县界七十里襟山带河千峰环拥列嶂重围县志南接西倾东连朱圉西迤鸟鼠北枕鳯凰诸山环峙两水合流一统志金县
  治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东至车道岭巩昌府安定县界七十里西至煤洞山兰州界三十里南至清水沟口狄道县界五十里北至一条城兰州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刘家嘴狄道县界七十里西南至新营兰州界四十里东北至韦家堡营安定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猪嘴岭兰州界四十五里
  逺峰争秀大峡分流猪嘴马衔既如揖而如拱浩亹神济亦若带而若环地接两驿之冲治介万山之会旧志西枕马鞍北据天堑三山拱翠二水分流县志河州
  治在府西少北一百九十里东至𢎞济桥狄道县界一百一十里西至积石闗口外循化营界一百二十里南至三渡水狄道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鲍家岭西宁府西宁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党川铺狄道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莲花山巩昌府洮州卫界二百四十里东北至毛笼硖兰州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三川黄河沿西宁府界一百五十里
  南得锺存北阻大河汉曹鳯议洮水绕于东积石峙于西南盘雪岭北距黄河旧志乃中国之咽喉实西陲之藩篱州志界接羌戎其山峻耸元城隍庙记
  按州控扼番戎山川盘错自昔西陲多衅枹罕尝为战地葢犄角河西肘腋陇右州亦中外之要防矣明初置茶马司于此以制番命资国用其后渐弛𢎞治末都御史杨一清言唐时回纥入贡即以马易茶宋熙宁间行之所谓摘山之产易廏之良无害而有利者也我朝纳马谓之差发因纳马而酬茶体尊名顺非互市交易之比且西番为中国藩篱其人非孝子顺孙徒以资茶于我绝之则死故俛首服从此制番控夷之上䇿请申明旧制使番族各供差发葢河洮二州实为西番之襟要故茶马二司特设于此归徳所
  治在府西北八百五十里东至尔刚哇沙思定循化营界三百二十里西至沙沟察罕诺木罕界一百三十里南至揣咱都受一百五十里北至黄河一里东南至上下笼布河州界三百七十里西南至草地上喇安扎萨克喇嘛察罕诺木罕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南川番族阿失工界四十里西北至黄河笼羊硖果宻番族界七十里
  巩昌府
  治在布政司南四百二十里东至槐树岭秦州界二百二十里西至临洮府渭源县界七十五里南至杀贼驿阶州界五百三十里北至靖逺县松山边墙七百里东南至小川驿阶州界四百五十里西南至旧洮州番界三百二十五里东北至西安州平凉府固原州界七百四十里西北至临洮府渭源县界七十五里距
  京师三千九百八十里
  山川险阻襟带陇蜀用武要地广舆记黄河清渭前带后环轩谷羲台左遮右拱逺眺岷嶓秀启西倾巩昌府题名记鸟鼠盘纡渭河经纬姚镆崇羲书院记江分番境阶文洮固为之藩河限边防安会兰靖张其掖云栈扼三巴之喉金城拊五凉之背府志
  按府翼蔽秦陇控扼羌戎东汉初隗嚣据陇西动摇三辅诸葛亮伐魏欲先取陇右结连羌戎以图闗中陇右不下卒以无功魏亦以为重镇邓艾尝云狄道今临洮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盖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围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稼穑自古用武之国东上秦陇而雍岐之肩背竦南下阶成而梁益之咽喉坏西指兰会而河湟之要领举是故唐初入长安即遣军安抚陇右而秦凉之藩篱以次摧坏天宝以后吐蕃窃有其地窥伺畿辅大为唐患宋人议复河湟置通逺军以经略之熙河遂为内地元并有巩昌南窥蜀口而宋之西边不支夫欲保闗中先固陇右欲固陇右巩昌岂非都会之所哉
  陇西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宁逺县界四十五里西至临洮府渭源县界七十五里南至漳县界六十里北至安定县界九十里东南至漳县界六十里西南至岷州界一百里东北至通渭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安定县界七十里
  首阳西峙笔架东屹南辟石门北罗重涧马鹿之东千山列障貆道之险一夫当闗渭上名邦洮阳雄镇县志
  安定县
  治在府北一百六十里东至会宁县界一百里西至临洮府狄道县界一百里南至陇西县界七十里北至临洮府金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陇西县界七十里西南至临洮府渭源县界二百里东北至靖逺县界三百三十里西北至临洮府兰州界一百八十里
  东聨靖会西控临兰北倚群峰南临双峪旧志渭北之形援河西之保障府志
  通渭县
  治安定监在府东北一百六十里东至王家铺秦州秦安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牛营会宁县界二十里南至里辛镇伏羌县界一百一十里北至蒸饼山会宁县界三十里东南至土桥子伏羌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杜家堡陇西县界六十里东北至佟家堡平凉府静宁州界一百里西北至腰食岘会宁县界三十里
  一十八盘山天成之险二十四渡水地效之奇边隘迫邻金汤永壮县志
  漳县
  治在府西南七十里东至宁逺县界七十里西至岷州界四十五里南至岷州界一百四十里北至陇西县界十里东南至宁逺县界九十二里西南至岷州界八十五里东北至陇西县界三十里西北至岷州界四十里
  三台崒嵂漳水潆回逺则西倾青阳犹捍卫近而青厓盐山若拱揖弹丸之地扼番障巩郡志
  会宁县
  治在府北二百八十里东至平凉府静宁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安定县界二十里南至通渭县界六十里北至靖逺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平凉府隆徳县界一百里西南至陇西县界一百里东北至平凉府固原州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黄河界二百八十里
  地控三边县居四塞层峦列峙众水合流旧县志近而式虎龙头逺而乌兰铁木当巩临之右臂为秦陇之北门一统志
  伏羌县
  治在府东一百九十里东至秦州界三十里西至宁逺县界五十里南至秦州礼县界六十里北至通渭县界二十里东南至秦州界三十里西南至宁逺县界六十里东北至秦州秦安县界四十里西北至陇西县界八十里
  闗岭东峙朱圉西倚天门南蔽渭水北环郡志滩髙流急不通舟楫居秦陇间为运毂要区县志
  宁逺县
  治在府东九十里东至伏羌县界五十里西至陇西县界四十五里南至岷州界七十里北至通渭县界六十里东南至秦州礼县界九十里西南至漳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通渭县界八十里西北至陇西县界四十五里
  东通三辅西控五凉渭水环城南山瞰邑落门扼其前路广吴捍于上游当四冲要害之区具一夫当闗之势县志
  西和县
  治在府东南三百一十里东至秦州界一百里西至秦州礼县界三十里南至阶州成县界六十里北至礼县界三十里东南至阶州成县界七十里西南至阶州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礼县界六十里西北至礼县界二十里
  西值青海之塞东连白马之氐仇池峙于前祁山拥于后一统志丰阜龙盘紫金虎踞屏藩秦陇控扼羌戎府志
  靖逺县
  治在府北四百八十里东至西安州平凉府固原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车路沟岘临洮府兰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韩家山会宁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松山边墙二百二十五里东南至锁家河会宁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黒庄安定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大涝坝宁夏府中卫县界二百一十里西北至青崖儿兰州界八十里
  面山背河地势险阻明一统志西襟甘凉南引陇岷北控朔漠东接宁固宻迩遐荒颇号岩邑县新志
  按县面山背河地势险阻九边考云靖逺去敌最近北面滨河遇冬冻合一望平地千里冦若从贺兰山后蹈冰驰踔势如风雨未易御也沿河置戍固不可缓而徐斌水以西旧边一带冬防可倚不若山后之间道出我不意猝难应敌耳县西百里有乌兰津尝跨河为桥以通往来曰乌兰桥桥绝则冦不能渡唐时吐蕃入冦每欲作此桥朔方辄潜遣人投其材于河元和八年帅臣受赂不禁遂并力成桥而朔方无宁宇矣故山后惟虞冻合而河津之防则一日不可少疏也
  岷州
  治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东至新寺镇宁逺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西湾壕洮州卫界六十里南至干江头西固𠫊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桥道铺临洮府狄道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马坞镇秦州礼县界二百四十里西南至叠州天生寨生番界二百五里东北至石闗漳县界一百三十五里西北至把截暗门洮州土司番界一百二十里
  东连熙巩西并洮叠南临白马之氐北亘青海之戎屏翰蜀门控制边境为西陲要地旧洮志孤悬绝塞与氐羌杂处南接西固阶文为古阴平入蜀之要道西连洮堡长城直通海上祝囊诚为陇右屏障州志按州东连秦陇西达河湟北阻临巩南控阶文虽僻在一隅而道路四通一纵一横形援河洮实为西偏之翼蔽
  洮州卫
  治在府西南三百六十里东至西濠湾岷州界六十里西至边墙番界九十里南至土司番界五十里北至临洮府狄道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番界五十里西南至番界六十里东北至岷州界七十里西北至临洮府河州界一百二十里
  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明洪武中敕李景隆文黒石闗距其东白石门峙其西南接生番北抵石岭险阻之地明一统志洮水环其前黄河绕其后诚秦陇之保障卫志据高临深控扼要害人性劲悍善凭险阻西边保障方舆记西固城
  治在府南五百一十里东至阶州界七十里西至新归番地三十里南至柳树城阶州界六十里北至三眼泉大石崖三里东南至阶州界五十里西南至土司番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罗家峪三里西北至岷州界五里
  一线通路三面临番洮岷文阶间左控右犄之地府志
  平凉府
  治在布政司东七百六十里东至邠州长武县界二百四十里西至巩昌府会宁县界二百九十里南至鳯翔府陇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庆阳府环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鳯翔府麟游县界三百六十里西南至秦州秦安县界三百一十里东北至环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宁夏府灵州界四百七十里距
  京师三千二百八十里
  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汉杨恽书秦陇之地以山立郭山川最为秀拔图经水土杂于河西人烟接于北地寰宇记控制西陲实为要地金胥鼎云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闗控制五原扼塞夷落之地崆峒志据雍凉之交兵马戎狄刍牧之乡四通交驰西秦都会府旧志西据可蓝崆峒东接泾原山川雄秀一统志
  按府山川险阻控扼羌戎屹为要会汉以安定名郡说者曰郡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闗中安定系于此也唐自广徳以后西陲尽为异域而泾原之备日疏贞元七年诏以平凉当要会之冲居北地之要命泾原节度刘昌筑平凉故地扼弹筝峡口浃旬而毕廓地二百里即今郡城此平凉置州列郡之权舆也说者曰陇口之要在平凉而平凉之要尤在原州今镇原县唐大历中元载尝为西州刺史知河西陇右山川形势因言于上曰四镇北庭既理泾州时马璘为四镇北庭节度使治泾州无险要可守陇山高峻南连秦岭北抵大河今国家西境尽潘原而吐蕃戍摧沙堡原州居其中间当陇山之口其西皆监牧故地草肥水美平凉在其东独耕一县可给军食故垒尚存吐蕃弃而不居若乘间筑之一旬可毕移军戍原州泾州为之根本分守石门木峡渐开陇右稍置呜沙戍见宁夏中卫丰安军见灵州所为羽翼北带灵武五城为形势进达安西据吐蕃腹心则朝廷可安枕矣议格不用时载并图地形以献会载罢相不果及建中初杨炎为相复议城之亦不果后吐蕃城故原州而屯之陇右沦于异域者殆五十年宋咸平四年陕西漕臣刘综言镇戎军为古原州地沃衍岁输刍粮四十五万石请置屯田务因开田五百馀顷以赡边
  平凉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土垢铺泾州界一百一十里西至白杨林华亭县界六十里南至马铺岭闗华亭县四十里北至龙王庙镇原县界六十里东南至崇信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华亭县界四十里东北至镇原县界四十里西北至固原州界六十里
  崇信县
  治在府东南一百一十里东至野雀沟平凉县界二十里西至硖口华亭县界四十里南至灵台县界三十里北至赵家寨平凉县界二十里东南至王家嘴灵台县界五十里西南至三乡闗华亭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曲坛沟泾州界三十里西北至黄头寺平凉县界四十里
  东西为川南北皆山一统志地僻径狭不通周道县志锦屏峻拔汭水经流新志
  华亭县
  治在府南九十里东至断万山崇信县界五十五里西至焦韩集静宁州界七十里南至三乡闗崇信县界五十里北至马铺岭平凉县界五十里东南至白崖岭鳯翔府陇州界五十里西南至麻庵硖秦州清水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武安监平凉县界二十里西北至六盘山顶隆徳县界二百一十里
  马铺镇北丰台拱南东临汭水西峙湫头一统志镇原县
  治在府东北二百里东至庆阳府安化县界八十里西至平凉县界九十里南至泾州界六十里北至固原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庆阳府宁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平凉县界七十里东北至庆阳府环县界八十里西北至固原州界八十里
  南趋临泾绝涧崇冈北抵环庆地称旱海一统志东阻蒲川西据陇阜高平经其南伏潜亘其北县志
  固原州
  治在府西北一百七十里东至庆阳府环县界二百八十里西至巩昌府会宁县界二百四十里南至华亭县界八十里北至宁夏府灵州界二百四十里东南至镇原县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张义堡盐茶𠫊界七十里东北至下马闗盐茶𠫊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西安所边界二百三十里
  山川险阻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文献通考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宋郑文宝城萧关议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河绕其北崆峒阻其南元开城志
  按州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元开城志云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河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今自州以东则翼庆延自州以西则卫临巩自州而南则瞰三辅矣乃其边境则东接榆林西连甘肃北负宁夏延袤盖千有馀里三镇者其固原之门墙固原者其三镇之堂奥与至者花马池一带固原与宁夏分险处也往者套内充斥常为固原门户之祸故守御于此急焉其西路徐斌水至黄河岸六百馀里地势辽逺难以保障明嘉靖中边臣请筑新边于徐斌水东北直接鸣沙州黄河岸撤兵内守舍六百里平漫之地守二百二十里易据之险林木畅茂水泉不乏耕屯数百顷可省馈饷惟至河冻则复守旧边此为固原西路计利至厚也而议者以弃地扰民沮之误矣州本汉高平县安定郡治也州东有高平第一城以险固名王应麟曰原州当陇道之要光武取陇右先降高峻而后可以蹙隗嚣赫连勃勃据高平乘间以窥陇东岭北得以病姚兴宇文泰军于高平因而规定闗陇诚要害之地也
  泾州
  治在府东一百四十里东至窑店邠州长武县界七十里西至土垢铺平凉县界四十五里南至盘口灵台县界三十里北至槐宾铺镇原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宋家庄灵台县界七十五里西南至枣林子崇信县界三十五里东北至苏家庄庆阳府宁州界七十五里西北至樊家寨镇原县界四十五里
  群山环萃泾汭合流盘礴雄逺邠宁之藩蔽一统志按州本汉安定县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岭北有事州实为孔道晋大元中姚苌起于岭北以安定为根本其后遂为重镇梁喜谓若无安定戎马必至于𨞅是也赫连勃勃因刘裕灭秦先据安定尽取岭北郡县及裕东还南下长安势若建瓴矣夏人之衰安定亦降于魏赫连定复举安定遂长驱而入长安魏人力与之争然后闗中复定唐自至徳以后吐蕃内侵恒以泾州为节镇遮蔽邠岐宋以夏人跳梁泾州亦为重地庆历中范仲淹请驻泾州渐复横山以断贼臂寻命韩琦及仲淹开府泾州总四路之事为攻讨声援葢泾州聮络中外翼带东西诚闗中之襟要也
  灵台县
  治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东至邠州长武县界五十里西至鳯翔府陇州界二百一十里南至鳯翔府麟游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泾州界一百里东南至邠州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鳯翔府汧阳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长武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崇信县界一百五十里
  四山鹄峙两江夹流其他龙蟠蛇绕者无非灵秀所钟一统志
  静宁州
  治在府西二百三十里东至乱柴铺隆徳县界二十里西至界石铺巩昌府会宁县界六十里南至通逺镇华亭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单家集固原州界四十五里东南至秦州清水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温家川巩昌府通渭县界六十里东北至隆徳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巩昌府会宁县界一百一十里
  陇水环流绕带河渭元徳顺州志据兰会之肩通河陇之道旧志左枕六盘右跨安会前控秦陇后距萧闗一统志按州陇坂环峙河渭潆流宋天禧中曹玮筑陇干城曰异时泾渭有警此必争之地隆兴中吴璘复秦陇诸州朝议弃还虞允文言恢复莫先陕西陕西新复州郡系徳顺之存亡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西和阶成利害至重不可不审葢静宁为陇口要地自陇以西保据所当先也
  庄浪县
  治在府西南二百三十里东至马家寺静宁州界十里西至雷晚庄静宁州界一百一十里南至徐家城秦州秦安县界九十里北至朱庄沟隆徳县界三十里东南至秦安县界七十二里西南至静宁州界四十里东北至隆徳县界六十里西北至静宁州界五十里
  居陇山之阴层山峻岭溪涧﨑岖旧志
  隆徳县
  治在府西一百四十里东至六盘山顶华亭县界二十五里西至乱柴铺静宁州界七十里南至曹务铺庄浪县界四十五里北至张义堡盐茶𠫊界五十里东南至美高山华亭县界二十里西南至李家店子庄浪县界四十五里东北至观音殿盐茶𠫊界二十里西北至单家集固原州界八十里
  陇坂北垂山川秀拔土风爽垲壤接昆仑太华之奇源通泾渭百泉之胜实四塞咽喉扼要之区旧志盐茶𠫊
  治在固原州城内距府一百七十里东至镇原县界二百里西至巩昌府会宁县界二百四十里南至隆徳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宁夏府同心城界三百四十里东南至华亭县界九十里西南至隆徳县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固原州界二百里西北至巩昌府靖逺县界三百八十里
  庆阳府
  治在布政司东北一千一百八十里东至延安府甘泉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平凉府镇原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邠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榆林府界三百八十里东南至邠州三水县界二百九十里西南至平凉府泾州界二百一十里东北至延安府保安县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宁夏府灵州花马池界三百八十里距
  京师三千七十里
  襟带两川拱揖群峰北控羌人南藩闗陕府志城高如山池深如泉宋张载大顺城记原阜列峙沟涧辐辏宋庆州志高城深池闗辅保障广舆记二水合流群峰环峙龙蟠鳯翥金城汤池襟带延绥屏藩闗辅安化县志
  按府南卫闗辅北御羌戎秦置北地郡以隔阂匈奴汉人所谓缘边诸郡也岭塞高卬下临三辅有建瓴之势其地山川险阻风俗劲勇汉武拓境开边北地良家子军功尝最东汉以后没于戎狄至晋日以多事及赫连奋臂益肆冯陵唐时以邠宁为重镇宋亦以环庆为极冲贾耽曰庆州以北地形曼衍直抵沙漠冦入最易是也明自河套有事花马池尝为重地冦入灵韦掠环庆犯平固皆以花马池为捷径故恒以重兵戍守又西为小盐池则庆阳至宁夏之要道也由安化环县而北无居民亦无树木水草皆绝少至灵州始有之中间地势荒瘠屯戍者每患无所资以为固此筹边之务比他郡为倍急也
  安化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冉家河合水县界二十里西至孟八寺平凉府镇原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平凉府泾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白豹镇延安府定边县界二百里东南至北岔子合水县界六十里西南至平凉府泾州治二百二十里东北至黒水坡延安府保安县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曲子镇环县界七十里合水县
  治在府东七十里东至鄜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安化县界五十里南至宁州界六十里北至延安府保安县界一百里东南至鄜州中部县治三百里西南至宁州治一百四十里东北至延安府甘泉县治二百五十里西北至环县治二百五十里
  东连子午西挹珊瑚原阜盘旋涧溪辐辏旧县志环县
  治在府西北二百一十里东至铁角城延安府保安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半个城平凉府固原州界一百里南至曲子镇安化县界九十里北至甜水堡宁夏府灵州花马池界二百一十里东南至八珠原安化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大方山平凉府镇原县界二百里东北至五个掌榆林府定边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朱家堡平凉府固原州界八十五里
  倚闗为城控制边境旧环州志
  按县古为极边之地秦长城在其北一里许汉为郡治唐以后为州为军为路与灵庆二州分合不一唐杨朝晟筑方渠合道木波三城于南境宋范仲淹置乌仑肃逺洪徳诸砦于北界葢地处冲要昔人措置经营不惮详宻也至明始废为县然其地西北与固原宁夏唇齿东北一带则花马池定边之要路自灵武而南至庆阳由固原迤东至延绥相距各四百馀里其中惟此一县襟带四方实银夏之门户豳宁之锁钥也
  真宁县
  治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至刘家店鄜州宜君县界一百一十里西至宫河镇宁州界二十里南至石碑凹邠州三水县界五里北至平子镇宁州界三十里东南至文家川三水县界二十里西南至公家川宁州界三十里东北至冯家堡宁州界五十里西北至龙门川宁州界四十里
  山接横岭川连分水势踞上游险阻可恃县志
  宁州
  治在府南一百五十里东至米家峪真宁县界七十里西至石家店平凉府泾州界四十里南至亚店河邠州界七十里北至黄家寨合水县界六十里东南至真宁县界五十里西南至白吉塬邠州长武县界八十里东北至子午岭鄜州宜君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安化县界六十里
  山川高深险固易守而难攻为闗辅之保障旧州志一统志曰聨络闗陇襟带邠岐川谷高深地形险固岭北有事州每当其冲秦并义渠渐启榆中之塞唐保豳宁卒挫吐蕃之锋志称易守而难攻信矣
  甘州府
  治在布政司西北一千四十里东至定羌庙凉州府永昌县界二百二十里西至双泉堡肃州高台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祁连山一百九十里北至合黎山一百六十里东南至大黄山二百五十里西南至红崖堡高台县界二百四十里东北至转嘴墩一百里西北至镇夷堡高台县界二百三十里距
  京师五千八十里
  列四郡据两闗汉西域传带河为固足以自守东汉窦融传东界黄河西阻弱水南跨青海北据居延镇志环以祁连合黎之山浸以居延鲜卑之水控制羌戎用武之地雍大记地势西北斜出在南山之间隔绝西羌西域为断匈奴右臂元和志按甘州府本汉河西五郡之地凉州刺史部也东界黄河西阻弱水南跨青海北据居延悬隔数千里通西域界羌狄张全秦之臂掖水草丰美畜牧孳息谷籴常贱民殷富可以立国故窦融尝谓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卒保有五郡挈以归汉晋张氏世有河西并于苻秦其后张掖为段业沮渠䝉逊所都岂非以山川扼塞负隅易固哉唐垂拱时甘州积谷至四十万斛𤓰沙以西皆仰其餫唐贞元中河西尽䧟于吐蕃自是陇坂以西皆为异域宋时为西夏所据国以富强元置行省于甘州以制西域明初冯胜下河西取额齐讷路抵𤓰沙州分布戍守而还外通哈宻内接闗辅甘州实为边陲之锁钥
  张掖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乐定堡山丹县界九十里西至抚彝驿肃州高台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祁连山一百九十里北至合黎山一百六十里东南至永固城山丹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红崖堡高台县界二百四十里东北至转嘴墩一百里西北至镇夷堡高台县界二百三十里
  左人祖右甘浚如飞鸟之张翼南祁连北合黎若雄虎之对蹲控制羌戎用武之地卫志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土壤肥饶耕牧为宜一统志
  山丹县
  治在府东一百二十里东至定羌庙凉州府永昌县界一百里西至乐定堡张掖县界三十里南至祁连山一百五十里北至边墙二里东南至白石崖口一百八十里西南至祁连山一百五十里东北至玉泉墩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甘浚山三十里
  居杂羌戎地兼瘠卤龙山高峙于丹城之北虎卫环拱于通衢之东四山屹立三门洞通朱梦臣赋宻迩张掖连属诸城南扼番戎北控沙漠旧志甘浚镇其右焉支峙其左两山萦峙四泽泉充雍大记
  凉州府
  治在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沙井堡临洮府兰州界五百二十里西至定羌庙甘州府山丹县界二百六十里南至野马川西宁府界二百里北至亦不剌山四百八十里东南至连城土司界五百二十里西南至白石崖甘州府山丹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北至口外鱼海子四百八十里西北至山丹县界三百五十里距
  京师四千六百里
  东控宁夏南距黄河西连番部北际沙漠实陕西之屏障河西之要冲一统志地土饶沃万山环拱广舆记天梯亘其前沙河绕其后左有古浪之险右倚西山之固凉州镇志枕天山而瞰沙漠跨鸾鸟而带伊吾一线岩疆三边重镇新志
  武威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双塔堡古浪县界一百里西至柔逺堡永昌县界九十里南至南把截堡三十里北至三岔堡镇番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沙沟东山壕古浪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炭山堡西山小口永昌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二路一路至圆墩子接古浪县界一百里一路至边墙接镇番县界一百里西北至陈重沙河堡永昌镇番二县界五十里
  永昌县
  治在府西一百六十里东至柔逺驿武威县界七十里西至定羌庙甘州府山丹县界一百里南至雪山西番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昌宁湖镇番县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炭山堡武威县界七十里西南至白石崖山丹县界九十里东北至蔡旗堡镇番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石峡口山丹县界一百一十里东抵凉州西接山丹北连塞漠南距西番卫旧志面雪岭之峰枕金川之水云川经其西涧水绕其东控扼甘凉屹为雄镇雍大记
  按永昌县东抵凉州西接山丹北连大漠南距番族控山带水战守有资河西一线县其东西孔道也
  镇番县
  治在府东北二百里东至沙河宁夏府界六百里西至昌宁堡永昌县界一百里南至三岔河武威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亦不剌山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大靖古浪县界四百九十里西南至蔡旗堡永昌县界三百二十里东北至鱼海子二百八十里西北至亦集乃一千二百五十五里
  东连宁夏南接凉州西距昌宁北界沙漠旧志南蔽姑臧西援张掖翼带河陇控临绝塞地形陡绝戎马之场方舆纪要西北拱来伏之岫东南跨苏武之峰左带小河右连永昌实西陲之要地凉州之籓篱镇志控制北狄富饶西土卫志
  古浪县
  治在府东南一百三十里东至大靖石河平番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至番城台武威县界四十里南至乌稍岭平番县界七十五里北至圆墩边武威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抬车岭古浪平番二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可可口八十里东北至大靖边墙一百七十里西北至双塔三十里
  东至扒沙西连武威南界乌岭北抵暖泉旧志南枕乌稍岭西连高崖泉古浪流绕闗城险隘镇志峻岭环其南岩边固其北峡路一线扼甘肃之咽喉河水分流资田土之灌溉近而千峰俱峙逺则一望无涯县志平番县
  治在府南三百四十里东至古浪大靖界二百七十里西至冰沟堡西宁府碾伯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临洮府沙井堡兰州界一百九十里北至安逺堡古浪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镇虏堡兰州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红谷城连城土司界一百九十里东北至红水兰州界二百四十里西北至连城一百四十里
  北枕乌稍南接黄河松山峙其左分水居其右为河西要害之地总志乌稍枕其北黄流绕其南边墙界其东冰沟峙其西为金城之锁钥实五郡之冲衢县志按平番东连宁夏西控青唐南达金城北距古浪广七百六十里长四百七十五里被山带河河西之肘腋也五边考云庄浪卫东一百二十里有大小二松山东扼黄河南缀兰靖北阻贺兰延袤千馀里号为沃壤隆万间番酋宾兔盘踞其中时肆
  侵掠内地削弃仅存一线万历二十六年抚臣田乐克复其地建堡筑城屯戍相望乃割芦塘等处属固原红水河三眼井等处属临洮阿坝岭大靖城土门儿等处属甘肃自靖逺卫界黄河索桥起至土门山其长四百里而兰靖庄浪千四百里之冲边始安苐芦塘三眼井等处土疏易圮时费修葺若按初年旧址自镇番直接宁夏中卫通树长边则外钥尤壮矣
  宁夏府
  治在布政司东北九百四十里东至榆林府定边县界三百七十里西至贺兰山外额鲁特一百六十里南至李旺堡平凉府固原州界三百七十里北至西𤓰山外翁布扎赛二百九十里东南至甜水堡庆阳府环县界三百六十里西南至固原州界四百里东北至白塔山外额尔多斯三百里西北至贺兰山边墙外额鲁特二百二十里距
  京师三千六百四十里
  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石重塞夏京都颂左距丰胜右带兰会旧志黄河绕其东贺兰耸其西西北以山为固东南以河为险一统志东起盐场西尽中卫三大征考带河渠之重阻奠屯戍之基张曹琏朔方形势赋
  按宁夏之境贺兰环于西北黄河绕于东南地方五百里山川险固土田肥美沟渠数十处皆引河水以资灌溉岁用丰穰而乌白花马等池出盐甚多度支收粜其利又足以佐军储诚用武之要会雄边之保障也汉濒河置戍闗辅缓急视此地之安危晋边备不修岩疆尽成戎薮故泾渭以北讫无宁宇后魏既并赫连缘边列镇薄骨律与高平沃野相为形援而后闗陇无祸患者几百年西魏以迄周隋亦以灵州为闗中之捍蔽唐开元中建朔方节度于此士马强盛甲于诸镇肃宗中兴实赖此为根本迄于唐之末造朔方犹列版图至宋咸平五年灵州始䧟于赵保吉自是西夏遂成强敌天圣以后泾原环庆闗内不启而东至鄜延西至秦鳯亦皆残耗葢灵州据诸路上游纵横四出闗中且不知所备也元太祖灭夏始置宁夏路总管府明初改建宁夏卫亦以为重镇即有冦钞不过河西一带自正统以后驻牧套内而患乃更在河东其祸切备急者则尤在花马池必花马池之备宻而宁夏之肩背始可稍息何也河西所当备者若洪广若玉泉若广武若中卫虽皆为窥伺之所而犹山谿隔碍有险可凭花马池则川原平旷北骑驰突于此最易由花马池而西则兴武营兴武营而西北则为灵州灵州居宁夏之中迫近大河其南与固原边相接灵州者实南北之喉舌而花马池则灵州之门户也备可一日缓乎哉若夫贺兰山盘峙宁夏西套冦阑入河东往往取道于此而徐斌水在宁夏西南又为固原西路之险河冻则守旧边春融则守新边此前人之成算也夫恃河为险实非逺猷明万历中尝得松山之地说者谓自索桥而上直接镇番増筑保障广布耕屯则贺兰以西皆为内境而黄河之险我不与敌共将庄浪兰靖以迄固原之间皆可安枕而卧矣宁夏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临河堡灵州界三十里西至丰盈堡宁朔县界十五里南至林皋堡宁朔县界九十里北至谢保堡宁朔县界二十里东南至黄河东岸河忠堡灵州界八十五里西南至唐铎堡宁朔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通澄堡新渠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丰登堡宁朔县界十五里
  宁朔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红花渠宁夏县界一里西至贺兰山边墙九十里南至大坝堡南中卫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张亮堡平罗县界三十五里东南至李俊堡宁夏县界五十里西南至玉泉营边墙一百里东北至王澄堡宁朔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张亮堡平罗县界三十五里
  平罗县
  治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东至西河新渠县边界五里西至贺兰山六十里南至张亮堡宁朔县界七十里北至通恵桥宝丰县界五里东南至西河新渠县界三十里西南至丰登堡宁朔县界九十里东北至通济桥新渠县界十里西北至暗门宝丰县界十五里
  黄河流于东南贺兰峙于西北地当北面之冲镇逺闗黒山营洪广营实为外险九边考
  灵州
  治在府东南九十里东至榆林府定边县界二百八十里西至宁夏县界三十里南至李旺堡平凉府固原州界二百八十里北至横城边墙七十里东南至甜水堡庆阳府环县界二百九十里西南至广武营中卫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兴武营一百四十里西北至河西寨宁夏县界七十里
  西陲巨屏朔方志北控河朔南引庆凉黄河为带金积如砺他如峡口螺追遥峙西南马鞍东山环抱东北舟车骈会壤接平庆诚宁镇之控扼实闗陕之襟喉旧志
  中卫县
  治在府西南三百六十里东至广武分守岭宁朔县界二百二十里西至营盘水临洮府兰州界二百一十里南至香山南平凉府固原州界二百里北至边墙十里东南至大风沟灵州界二百里西南至柴薪梁巩昌府靖逺县界二百里东北至张恩堡牛首山灵州界二百里西北至边墙外境二十里
  左联宁夏右通庄浪东阻大河西㩀沙山前有大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元史边陲要路朔方志
  按中卫倚贺兰之险面洪河之阻左聨宁夏右接庄浪诚边陲要地也说者曰贺兰虽称天险而通城隘口甚多自镇闗墩至胜金闗之九十馀里俱敌骑出没之处若备观音口镇闗墩至黄河百八十里之边则内而广武玉泉大坝亦得所捍御矣新渠县
  治在府北六十里东至黄河十五里西至堤埂平罗县界一里南至南通桥宁夏县界一百里北至通恵桥宝丰县界五十里东南至黄河十五里西南至李祥堡宁夏县界八十里东北至红冈堡宝丰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威镇桥平罗县界五十里
  南接宁夏北连宝丰西近平罗东逼黄河备外夷最险要新渠县记
  宝丰县
  治在府东北一百六十里东至黄河十五里西至贺兰山四十里南至西永恵堡新渠县界三十里北至石嘴子山四十里东南至东永恵堡新渠县界三十里西南至威镇桥平罗县界二十五里东北至黄河长堤二十里西北至镇逺闗五十里
  地势平旷土脉蜿蜒系贺兰之尽干背山面河潆洄环抱高闗耸峙于河北昌润缭绕于城南宝丰县记按旧志河自南来入青铜峡与山相会出峡口北流三百馀里又与山会而夏地包络其中可谓四塞险固矣西夏㩀此二百馀年虽经韩范经营不能恢复虽曰继迁元昊枭雄难制亦以所凭恃者险也有明中叶河套尽失而黄河以西贺兰以东屹然保障此亦据险以守之明验也
  西宁府
  治在布政司西六百四十里东至凉州府平番县界三百九十里西至丹噶尔青海番夷界九十里南至南山后黄河沿临洮府归徳所界一百六十里北至大雪山二百三十五里系荒山后接连凉州府界东南至三川黄河沿界五百里西南至上郭宻番夷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冰沟山番居写尔定族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哈尔葢界五百八十里系加布加萨夷人住牧接连西海地界距
  京师四千六百四十里
  万山环抱三峡重围红崖峙左青海潴右明一统志首峙昆仑背倚黄河旧志其隘则水抱西北其险则山阻东南镇志
  西宁县附郭
  治在府城内东至平戎堡碾伯县界七十里西至西川口外丹噶尔青海番夷界九十里南至南山后黄河沿临洮府归徳所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永安堡大通卫界八十里东南至南山后掩达赤哈碾伯所属摆羊戎界二百四十里西南至上郭宻番夷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祐宁寺番夷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西川癿迭沟脑娘娘山大通卫界八十里
  碾伯县
  治在府东北一百三十里东至凉州府平番县界二百六十里西至羊起铺西宁县界四十五里南至临洮府河州界三百九十里北至西番沟脑番居仓家族界一百六十里东南至三川黄河沿界三百七十里西南至高店沟脑雪山根八十里东北至冰沟山番居写尔定族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上水磨沟脑番居钮作族界一百七十里
  松山后踞雪岭前临峰峦环境上罗立万仞雕墙湟水抱城流掩映一条玉带峡闗分布如门周道中通若线新志
  大通卫
  治在府北二百二十里东至嘉尔多寺一百五十里系番人住牧地方接连凉州府界西至彻尔图一百三十里南至北川营暗门边墙一百六十里接连西宁县界北至大雪山一十五里系荒山后接连凉州府界东南至威逺营暗门边墙一百六十里接连西宁县界西南至波洛冲口三百四十里系罗卜藏察罕夷人住牧接连西海地界东北至大雪山二十里系荒山接连凉州府界西北至哈尔葢三百六十里系加卜加萨夷人住牧接连西海地界
  直隶秦州
  治在布政司东南七百三十里东至茶川铺鳯翔府陇州界二百里西至巩昌府伏羌县界九十里南至大石碑汉中府略阳县界三百四十里北至平凉府庄浪县界二百一十里东南至常家河略阳县界五百里西南至阶州界三百一十里东北至龙口峪平凉府华亭县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伏羌县界九十里距
  京师三千七百一十里
  本州境东至硖口铺清水县界一百一十五里西至巩昌府伏羌县界九十里南至黒林沟徽县界九十里北至秦安县界六十里东南至礼县界七十里西南至巩昌府西和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清水县界一百里西北至巩昌府伏羌县界九十里
  天水名郡秦地重镇天水志西倚天门东扼陇坻南连嶓𡺪北接鳯凰为兰河中坚闗陇重镇州志东雄闗陇西障巩兰州志
  秦安县
  治在州北八十里东至清水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巩昌府伏羌县界四十里南至秦州界二十里北至平凉府庄浪县界三十里东南至魏家湾清水县界三十里西南至余家峡秦州界四十里东北至莲花镇平凉府庄浪县界六十里西北至王家铺巩昌府通渭县界八十里
  东连汧鳯西控巩临陇右要冲闗西首障州志牙错于静会角犄于秦邽有静会之畜牧无其患有秦邽之膏腴无其冲郡志
  清水县
  治在州东一百三十里东至茶川铺鳯翔府陇州界七十里西至硖口铺秦州界一十五里南至磨儿硖秦州界十五里北至平凉府静宁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汉中府鳯县界八十里西南至小泉硖秦州界三十里东北至龙口峪平凉府华亭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秦安县界八十里
  负山带河诸流汇聚旧志峻坂九回飞湍四下襟束清渭锁钥西凉州志山林岑蔚道途险隘扼吭陇右藩蔽闗西县志
  礼县
  治在州西南一百六十里东至秦州界八十里西至巩昌府岷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巩昌府西和县界五十里北至巩昌府宁逺县界六十里东南至秦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阶州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巩昌府伏羌县界八十里西北至岷州界七十里群山拱峙众水环流虽弹九之地实五达之冲郡志徽县
  治在州南二百八十里东至簸箕湾两当县界七十里西至横川镇阶州成县界五十里南至大石碑汉中府略阳县界六十里北至黒林沟秦州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砂坝略阳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成县界九十里东北至高桥闗秦州界一百里西北至木黎川秦州界八十里
  岩山环峙江水合流东接连云西盘百顷闗隘扼喉溪谷张翼秦陇屏障巴蜀门户州志
  按徽县接壤秦陇本汉武都郡河池故道二县地西控天水南连汉中称为要害陇蜀有事河池在所必争公孙述并汉中据河池以拒汉军来歙克之而蜀人大震五代梁贞明初岐蜀相攻蜀人出河池遂兼秦鳯宋保蜀口亦置戍河池以绝北边窥伺之路元兵入蜀河池降而鳯州以南次第沦没河池介秦鳯间未可以散地视之矣
  两当县
  治在州东南三百七十里东至单河铺汉中府鳯县界三十里西至簸箕湾徽县界三十里南至常家河汉中府略阳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毛家庄秦州界八十里东南至蓝家闗汉中府鳯县界四十里西南至火崖坡徽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庞家河鳯县界五十里西北至驸马庙徽县界三十里
  群峰错列万壑分流介徽鳯之间为唇齿之势郡志
  直隶阶州
  治在布政司东南一千七十里东至汉中府略阳县界三百二十里西至巩昌府西固𠫊界九十里南至松坪寨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三百里北至秦州礼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汉中府宁羌州界五百二十里西南至番界四十里东北至毛嘴山汉中府略阳县界四百一十里西北至西固𠫊界一百六十里距
  京师三千九百四十里
  本州境东至文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巩昌府西固𠫊界九十里南至番界二十里北至秦州礼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文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番界四十里东北至成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西固𠫊界一百五十里
  东接梓潼西接天水北接始平土地险阻旧志壤接羌戎地通陇蜀宋郑玠知阶州制武都旧郡将利雄藩山川云绕列戍星罗允扼羌之要地州志
  文县
  治在州东南二百七十里东至汉中府宁羌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松坪寨四川龙安府界一百八十里南至龙安府平武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阶州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宁羌州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古扶州番界二百里东北至汉中府略阳县界二百里西北至阶州界一百五十里
  东接汉中西通陇右左山右江控据深险若出景谷达江油又蜀地之噤喉也元文州志南邻巴蜀西接陇西北有临江闗以达武都东有玉垒闗以通蜀汉江边线路皆断崖绝壁挿木凿山栈道之险有四塞之固焉县志
  成县
  治在州东北三百二十里东至横川镇秦州徽县界四十里西至太石山阶州界九十里南至谭家河阶州界九十里北至巩昌府西和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毛嘴山汉中府略阳县界九十里西南至阶州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秦州界一百里西北至巩昌府西和县界一百里
  左枕瀑布泉右倚仙人岫鳯岭挿前鸡山峙后水潆六汉为襟带山绕群峰为䕶送仇池逺眺于西北云栈遥望于东南羊肠盘道窈窕纡回宝井张翼石盘昂首真用武之国县志成州得两界山河之首古为用武之国同志谷内保蜀口外接秦陇山川险阻尝为襟要宋王应璘云北控仇池羊肠盘曲南连云栈鸟道纡回旧志
  直隶肃州
  治在布政司西北一千四百七十里东至抚夷驿甘州府张掖县界三百一十里西至嘉峪闗外双井子赤金所界九十里南至金佛寺南山一百二十里北至边墙三十里东南至红崖堡张掖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卯来泉堡七十里东北至张掖县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野麻湾堡六十里距
  京师五千五百一十里
  本州境东至双井堡高台县界一百里西至嘉峪闗外双井子赤金所界九十里南至金佛寺南山一百二十里北至两山口边墙三十里东南至清水堡高台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卯来泉堡七十里东北至金塔寺一百里西北至野麻湾边墙四十里河山襟带为羌人通驿之路元志南有雪山嵯峨万仞北有紫塞延袤千里羌番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通志
  高台县
  治在州东南二百七十里东至抚夷驿甘州府张掖县界四十里西至双井堡肃州界一百七十里南至红崖堡雪山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六坝边墙五里东南至新墩子张掖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河清营肃州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四坝堡张掖县界二十里西北至镇夷堡肃州界一百一十里
  祁连逺拱合黎近峙白城山顾于前黒河水绕于后可谓屯田用武控扼戎番之要地旧志黒山峙于东北河水经于西南山岭崔巍石峡险隘实屯守要地所志泉水环绕河山襟带为甘肃通驿要路三秦锁钥五郡咽喉高台志
  安西㕔
  安西卫
  治在布政司西北二千一百四十里东至小湾柳沟卫双塔堡界七十里西至火烧林沙州卫百齐堡界七十里南至八楞墩柳沟卫踏实堡界四十里北至白墩子九十里接连外境东南至石沟三十五里西南至𤓰州六十里东北至石坂墩一百里西北至红柳泉一百二十里距
  京师六千一百八十里
  沙州卫
  治在安西㕔西北二百六十里东至塔儿泉柳沟卫踏实堡界一百七十里西至古营盘四十里接连外境南至千佛洞三十里北至青墩硖一百九十里东南至三危山三十里西南至沙枣墩三十里东北至甜水井子安西卫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盐池四十里
  国当乾位地列艮墟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华戎所支一都㑹也汉敦煌郡地理志雪山为城青海为池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前阳闗而后玉门控伊西而制漠北全陕之咽喉极边之锁钥新志
  柳沟卫
  治在安西㕔东一百六十里东至三道沟东岸靖逆卫界八十五里西至苏赖河岸安西卫界四十里南至踏实堡红柳边沙州卫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桥湾四十里东南至六道沟五十里西南至黒水河九十里东北至古边迹布鲁湖墩一百一十里西北至空心墩八里
  靖逆㕔
  靖逆卫
  治在布政司西北一千八百四十里东至高见滩果璧齐勤所界五十里西至三道沟东岸柳沟卫界四十里南至果璧十里北至花海子湖二十里东南至果璧十里西南至昌马河一百二十里东北至纳苏图七十里西北至布鲁湖布鲁墩三十里自卫东至嘉峪闗二百九十里至兰州一千八百三十里至
  京师五千八百八十里
  齐勤所
  治在靖逆㕔东一百一十里东至双井子界牌肃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高见滩靖逆卫界六十里南至雪山一百里北至乱山子五里东南至鸦儿河四十里西南至野马兔一百一十里东北至后柳湾六十里西北至旱硖五十里





  甘肃通志巻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五
  山川
  郡邑城市时有变更山川形势终古不易纪其髙深详其险易体国经野所宜讲也两河形胜奥区髙山拥卫于邉塞群川萦绕于境中近接远拱𣲖别支分山经水牒具载可考志山川
  临洮府
  狄道县
  岳麓山 在县东二里宋时建东岳庙于上故名崆峒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府志云俗名空头山非平凉之崆峒也
  白石山 在县东南水经注云垅水自陇坻西北至白石山抵狄道按水经注云山在县东南界
  抹邦山 在县南三十里宋神宗时羌人屯兵于此一统志云熙宁五年王韶引兵趋抹邦山逆击破羌于此
  十八盘山 在县东南一百里其路﨑岖有石级一十八盘一统志云古有驿递通岷州
  碧井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一名玉井峰峰头有井峰后有洞
  翠屏山 在县南六十里林木森郁俨若翠屏煤山 在县南八十里明杨继盛始开居民赖之莲花山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山耸数峰宛如莲花故名
  珠翠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俗名花架山
  幞头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以形似名
  常家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与西倾山相连一统志宋元祐二年夏人寇邉羌酋鬼章驻兵于此为宋将游师雄所破上有龙湫深广凡九曲十八湾
  西倾山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谓即禹贡之西倾非也盖陇右诸山多以西倾名
  西平山 在县西五里通志云唐西平王李晟所封其地为西平里之兰家湾上有坪地百顷
  宝鼎山 在县西十里以峰似炉鼎故名
  卧龙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山势蜿蜒如龙偃卧有泉遇旱祷雨于此
  夏牟山 在县西三十里与宝鼎山相连下产牟麦故名
  龟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
  黎紫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
  黒石山 在县西北一百里
  翠㣲山 在县北六十里
  马衘山 在县北九十里史谓马衘俗误为寒接兰州金县界其山绵亘数百里势极髙峻虽炎夏冰雪不消
  青重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竹牛岭 在县东一统志云宋熙宁中王韶引兵度竹牛岭破蕃酋于此
  胭脂岭 一统志云在县西三十里下有胭脂川摩云岭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与兰州接界雄峻参天上有关
  胡麻岭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路通安定
  玉井峰 在县东南三十里以峰头有井而名伏冰岩 在县东五里谷中幽䆳虽炎夏犹有伏冰焉
  阿姑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
  亥母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亥母洞
  滴水岩 在县西十里水自石窦中出
  陇坻 在县东应劭曰陇西郡有陇坻在其东水经注陇水西经陇坻其山岸崩落者声闻数百里扬雄称响如颓坻是也
  麝香坡 在县西南与夏牟山近中产麝香
  髙峰坡 在县东北十五里
  新道坪 在县南三十里或谓新为辛以辛氏多居于此
  岚关坪 在县南二十七里一名南关关口险隘坪上髙敞延袤可十馀里
  墓塜坪 在县东北三里中多古墓
  故关原 在县北三十里魏正元中王经与姜维战于故关不利即此相近有太平原上有平地百顷可以屯军
  锁林峡 在县南六十里洮水所经两崖耸峭如削林木森森宛似封固故名
  石井峡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中有泉四时不竭木婆谷 在县东三十里
  东谷 在县东八十里一统志云宋王韶自东谷径趋武胜克之即此
  南峪 在县东南八十里
  赞嘉谷 在县南七十里中有龙湫池
  红道谷 在县西南三十里一统志云明嘉靖十八年敌首火落赤入寇由红道谷潜入游击刘子都战于此
  十公谷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通谷 在县西六十里一统志云其谷东入西出往来不逾数十步中可容千百人上有窍见天日宋熙宁初尝于谷口置堡
  打壁谷 在县北三十里
  东岩 在县东一里山如两屏中建兰若层楼飞阁登陟其上可览一邑之胜
  西岩 在县西三里上倚宝鼎下瞰洮流中建兰若髙阁危楼视东岩为尤佳
  丁龙谷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内有赡学田百顷志府文庙碑阴
  水帘洞 在县西三十里
  超然台 在县东一里岳麓山上古名鳯台后宋蒋之奇登台眺望易名曰超然有超然台诗明杨继盛谪狄道典史建书院于上
  洮河 在县西二里一统志云自洮州卫东北流经岷州流入又北入兰州界水经注洮水自步和亭北出门峡历求厥川蕈川水注之又北历峡径偏桥出夷始梁右合蕈垲川水又东北经桑城东又北会蓝川水又北经外羌城西又北经和博城东左合和博川水又北经安故县故城西又北经降狄道故城西又北陇水注之又右合二水又右㑹大夏川北流入黄河明一统志洮河在府城西南源出番地流入本境盘束山峡中千数百里始经府城南浩然奔放声如万雷府志洮河在城西三里由深沟儿至府城可灌田园百馀顷年久淤塞明万历乙巳知县阎士望疏通之雍大记桓水源出西倾山吐谷浑界禹贡西倾因桓是来注云在陇西郡临洮县西书本作桓水经临洮谓之洮水又谓之桓水
  蕈川水 在县南水经注出桑岚西谿东流历桑岚川又东经蕈川北又东入洮水
  蕈垲川 在县南一统志云出东南石底岭下北流注于洮
  蓝川 在县南水经注源出来历川西北谿南流历川东北流经蓝川历水池城北又东入洮水
  和博川 在县南水经注源出和博城西南山下东北流经和博城南又东北注洮水
  邦金川 在县南六十里一统志云宋元祐中种谊等击鬼章夜渡邦金川即此
  抺邦河 在县南三十里一统志云由岷山会大小南川松树沟水成河北流入洮河
  南川水 在县南九十里山水雄秀有大南川小南川一统志云源出渭源旧志源出莲花山流经抺邦山册说源出黄香沟北流入洮
  陇水 在县东一统志云即水经注所谓蓝水也出鸟䑕山西北历白石山下又西北经降狄道故城东昔汉马援为陇西太守为狄道开渠引水而郡中乐业即此水也又西北入洮河
  东峪河 在县东三里一统志云源出渭源县界分水岭㑹马儿藏南峪水成河西流狄道入洮河
  小河沟 在县北五里
  三岔河 在县西北十里东流入洮一统志云马家滩在县西八十里册说三岔水源出麻山关大马家滩火石界内经县西北又东北入洮盖即水经注所谓洮水右合二水是也
  打壁川 在县北三十里源出石井峡西流入于洮结河川 在县北六十里有三帯水交结流入洮河一统志云册说源出马衘山西流入洮
  柳林沟 在县北四十里由县北七十里之好水沟灌地一顷二十五亩入洮河
  西湖 在县西南二里引洮水注之每年午日郡人竞游于此
  玉润泉 在县东三里清冷可掬
  唐古泉 在县南二十五里由清水渠至番城灌地二百馀顷源出石岩瀑布水甚甘
  石井泉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自山硖中涌出柳林沟 在县北五十里内产碧色洮石可作砚佛沟 在县南十五里山形耸翠石罅中有寺渭源县
  鸟䑕山 在县西二十里即禹贡导渭自鸟䑕同穴渭水经其下尔雅其鸟名鵌其䑕名鼵孔安国书传鸟䑕共为雌雄同穴处此山遂名汉地理志首阳县有鸟䑕同穴山郭璞曰鵌似鵽而小黄黒色鼵如人家䑕而短尾穴入地三四尺䑕在内鸟在外括地志山在县西二十六里今名青雀山
  庙坡山 在县南二里为县屏障以形似名
  露骨山 在县南五十里与平顶山相连宋王韶穿道入洮州即此山
  平顶山 在县南七十里其山髙平昔人避兵于此五竹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即青雀山之支与露骨山相连盛夏积雪不消产五色细竹有岩曰秀峰
  木耳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南谷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与鸟䑕山相连水经注渭水出南谷唐大中三年吐蕃落门将论孔热遣兵界西鄙鄯州将尚婢婢遣拓䟦怀光击破之于南谷即此
  髙城岭 在县西三国姜维围狄道魏将陈泰度髙城岭至狄道东南山维解去水经注南谷山有髙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明一统志有分水岭在县西十五里其水流东者入渭流西者入洮即髙城岭也
  鳯凰山 在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山上有白马龙池
  七圣山 在县东北五里即七峰山有七峰错峙故名
  白桦岭 在县南九十里路通岷州
  锹峪 在县南五里
  银沟峪 近五竹山内有三峰
  庆平山 在县西三十里
  渭河 在县东流入巩昌府陇西县界禹贡导渭自鸟䑕同穴汉志首阳县鸟䑕同穴山渭水所出泉眼周围七尺四时流注东至船司空入河过郡西行千八百七十里经西安府咸阳临潼渭南朝邑等县而入黄河明一统志渭河在县北二里源出南谷至鸟䑕山转而东流府志在县西北一里二百歩有渭泉在县西二十里即渭水源也
  清源河 源出五竹山一名五竹水东北流经县东门又东北入渭其水甚清因名
  锹峪河 在县南七里东北流入渭
  南川河 在县南三十五里源出露骨山西流入于洮
  东峪河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分水岭西北流入狄道县界又西南入洮河水经注陇水出鸟䑕山西北髙城岭即此
  通济泉 在县南十五里
  息家泉 在县西五里旱亦不涸
  兰州
  皋兰山 州之主山也在州南五里元和志兰州以皋兰山为名九域志州南至皋兰山四里元一统志山在州南五里下有五眼龙泉汉霍去病击奴至皋兰山下即此又有龙尾山在州南三里山形如龙尾落河堧府志皋兰山髙峻浑厚左右蜿蜒如张两翼东西环拱州城延袤二十馀里其东麓为红山土色皆赤龙尾乃其西支也
  龙尾山 州志即皋兰西支也
  马寒山 在州境绵亘数百里势极髙峻虽夏冰雪不消一名马衔山
  柳沟山 在州东南四十里有黄坡下有磁窑又州西南三十里有山亦名柳沟
  白石山 在州东南八十里
  天都山 在州南三十里一统志彭泽溥惠渠记阿干水出此
  桦林山 在州南三十里与马寒皋兰并峙
  尖山 在州南四十里通河州路
  嵻㟍山 在州南一百七十里一名可㟍山俗名热薄汗山𣈆义熙四年西秦乞伏炽磐招结诸部筑城于此而据之八年乞伏公府杀干归奔嵻㟍南山炽磐讨杀之宋元嘉三年夏将呼卢古败西秦将昙逹于嵻㟍进攻枹罕
  瓦埠山 在州西南十里其东麓为古𡶶山林泉之胜为州奇观
  石门山 在州西南水经云漓水东北经石门口山髙峻绝对岸如门
  第一原山 在州西南十五里脉连瓦埠宜艺五榖黄峪山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
  九州台山 在州北黄河北五里其形峭扳直上如台登之可以远望
  白塔寺山 在州北黄河北皋兰如屏黄河如帯明太监刘永成建白塔寺于上拱绕三关
  米哈山 在州北二百馀里即大小松山番人谓肉为米哈言此山多禽兽可资肉食也北羌犯镇番凉州庄浪中卫靖远兰州等地方必由此山以觇虚实
  摩云岭 在州南六十里接狄道县界马衘支山也髙峻如在云中
  沃干岭 在州西南三国魏正元二年陈泰救王经于狄道时凉州军亦从金城南至沃干坡咸和二年张骏遣兵攻刘曜曜遣子颖屯狄道骏遣韩璞赴救度沃干岭而军刘颖袭败之于沃干岭旧志岭在大夏县东南洮水西北自凉州济河必度此岭乃至狄道
  扪天岭 在州西南宋元嘉六年北凉䝉逊使沮渠奇珍伏兵扪天岭执沮渠成以归
  琵琶山 在州西一百三十里险峻曲折如琵琶首因名杜佑云广武县有琵琶山是也
  平顶峰 在州东二十五里
  夜雨岩 在皋兰山后有泉自山巅而下夜深籁静泉溜潺湲聴之如雨声其水亦资灌溉俗名后五泉
  东冈坡 在州东二十五里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获禇亮于此
  石崄峡 在州东二十五里两崖悬立黄河经此东流入金县界
  女遮峪 在州东三十五里宋李宪与苖绶城兰州败夏人于此
  阿干峪 在州南四十里其土宜陶器经火不裂居民取以治窑冶
  煤炭山 在州南四十里阿干镇环山俱出煤炭州人取资利赖无穷
  李麻峪 在州西四十里路通甘州
  𥐻砂洞 在阿干里内产𥐻砂
  榆谷 在州西一百里有大小二榆谷汉时西羌居此縁山濵水以广田畜故致强大
  黄河 在州城北自河州流入又东流入金县界水经注河水自枹罕赤岸又东洮水注之又东过允吾县南又东湟水注之又东经金城县故城北有梁泉注之又东过榆中县北苑川水注之黄河至金城谓之金城河有马莲滩在州西南九十里有夹河滩二一在州西十五里草木丛杂一在州东十里可艺五榖又苏家滩在州东北四十里引河灌溉甚为民利后汉光和六年金城河水溢出二十馀里即今州境
  洮水 在州南三十里自狄道界北流入河水经注洮水自狄道㑹大夏川水又北翼帯三水乱流北入河
  湟水 在州西自西宁大小榆谷东流入境又东与浩亹河合而注于黄河明一统志湟水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又金志狄道有浩亹河明一统志源出马衔山
  润水 在州西北自庄浪卫流入湟一名涧水明一统志在州西一百九十里
  逆水 在州西北自庄浪流入湟水经注润水自令居南经永登亭西历黒石谷南流注郑伯津逆水自广武城又东经枝阳县故城南又东南入湟明一统志湟在今州西一百九十里逆水在今州西二百五十里
  笋箩河 在州西南六里北流入河
  阿干河 府志在州南三里源出马衘山自分水岭分为二𣲖东入金县为阁门河北入州界阿干峪为阿干河自峡奔流至州城沿河居民多为水磨又谓之水磨河灌地几百顷北入黄河
  浩亹河 在州西一百九十里源出塞北又名阁门河经炖煌酒泉等郡东流浩亹县南又东至允吾县入湟水又东北入郑伯津与润水合又东经允街县故城南又东经枝阳逆水注之又东注于金城河即黄河亹者水流夹山岸深若门也
  皋兰水 在州西南三里
  梁泉 在州东白石山下后周将梁晖至此为群羌围迫无水以青羊祷于山神飞泉涌出今呼梁泉水北流入于河
  五眼泉 在州南皋兰山麓相传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飞流瀑布汇流成溪灌溉州南园圃与阿干河并利州志东西四泉俱悬崖飞瀑冠盖时为游观园圃赖以灌溉
  红泥泉 在州东南十五里出皋兰山下五泉东侧甘泉 在州南三十里味甚甘美
  狮跑泉 在州西五里傍黄河遇旱取水又名神泉曲柳泉 在州东三十里其水流为东柳沟北入河西柳沟 在州西五十里
  万眼泉 在州东北三十里濵河诸山岩间泉涌甚多可资灌溉
  莲花池 在州西七里明肃藩令潴神泉水为池周数十里花木畅茂鱼鳖充牣为游赏地
  龙池 在州西南四十里瓦埠山后
  方家泉 在州东南亦资灌溉
  金沟 在州南二十里
  黄峪沟 在州西三十里出尖山北流入河
  东川 在州东广袤二十馀里沃土平衍可耕西川 在州西广袤百里川水从七里河水磨沟北流入河
  金县
  驼顶山 在县南三十里以形似名
  龛山 在县南三十里县志昔神农采药于此石上有古迹宋元丰四年置寨于其上
  兴隆山 在县东南十里林麓耸翠奇𡶶插天一邑胜境
  尖山 在县南三十里与马衘山相连
  马寒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一名马衔山盘亘深远与狄道兰州接界炎夏积雪不消
  栖云山仙人洞 在县南二十五里昔秦致通李致亨二仙人修炼于此题诗朱迹尚存
  猪嘴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金于此置镇
  乱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其山相连数百里𡶶峦参差乱如列㦸黄河经其中
  北峦山 俗名百叶山即列㦸山
  车道岭 在县东南七十里接巩昌府安定界小龛峡 在县南二十里两山相对自南抵北约十里形势巉岩
  大峡 在县西南十里浩亹神济二河自此分流夹城南曰浩亹北曰神济
  白草原 在县南二十里草地广阔俗谓之百草原黄石坪 在县南四十五里
  黄猴洞 在县南三十里
  千佛洞 在县南四十里洞中绘佛千馀
  煤洞 在县西北四十里居民利赖之
  黄河 在县北六十里自兰州石崄峡东北入金县乱山二百馀里始㵼落巨川如瀑布然土人沿山引水溉田甚多
  浩亹水 通志在县南门外源出马寒山一名阁门水东流入黄河有阁门河桥在县南门外
  苑川水 在县东十五里通志源出马寒山东流与浩亹水合
  小龛水 在县南十五里通志源出龛山东流与浩亹水合
  二十八渡水 在县东水经注出勇士县南山东北流溪涧潆曲途出其中经二十八渡因名又北经其县而下注于河
  清水河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卧龙川 在县西三十里
  金县川 在县东南七十里
  温泉二 一在县西十里一在县东十五里
  簧眼泉 在县西北六十里
  万眼泉 在县北五十里
  河州
  鳯凰山 在州东十二里通志形如鳯凰古号河州为鳯林郡以此
  积石山 府志禹贡导河自积石至龙门两山如削河流经其中外临番界金城要地俗所谓小积石也在州西北百二十里括地志大积石山在吐谷浑中隋立河源郡命刺史刘权镇之唐李靖伐吐蕃经积石行二千馀里宋元立积石州明洪武改为关上有神禹庙又山海经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吐蕃传武后时论钦陵谓郭元振曰甘凉距积石道二千里按积石本在徼外自唐以静远城置积石军始移其名于内地
  唐述山 在州西北水经注黄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𡶶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杰𥪡竞势争髙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中多石室室中若有积巻而世士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岩堂之内每见神人往还俗人不悟其仙乃谓之神鬼彼羌目鬼曰唐述因名为唐述山指其堂宻之居谓之唐述窟下有水南注河谓之唐述水元和志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括地志在枹罕县西北七十里
  鸡窠山 在州西北一百四十里屹立霄汉
  梨子山 在州东五十里多有酸梨其东即洮河渡金剑山 在州东南隋志大夏县有金钮山元和志金剑山在大夏县二十里盖即金钮山也
  红山 在州南十里
  牛脊山 在州南二十里以形似名
  乔家山 在州南六十里
  雪山 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通志接洮州番界四时积雪石如露骨一名露骨山宋熙宁六年木征据河州王韶克之穿露骨山南入洮州境山径陡峻狭隘释马徒行
  白石山 在州西南应劭曰白石县有白石山在东水经注漓水经白石山北即今雪山也
  石门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旧鳯林县
  鳯林山 在州北三十五里五峦俱峙相传昔有鳯鸟飞游于此故名秦州记曰枹罕原北有鳯林川川中则河水东流隋志枹罕县有鳯林山
  冰壶山 在州北六十里
  惊骢岭 在州南五十里御史态爵建坊
  焦红岭 在州西北一百里路通西宁
  分水岭 在州北二百里黄河外接西宁界番部所出没
  黒茨岭 在州北九十里
  当川坡 在州东南一百六十五里路通临洮安远坡 在州东南四十里驿路所通
  广大坡 在州西北二里州志在枹罕县西北罕井在焉昔吐谷浑创居于此一名广大原四望寛平居民稠宻东西相距八十里南北相距四十里又名万顷原昔时番汉所驻牧地也又万顷原上有原周围百里谓之重台原
  他剌坪 在州北百里黄河外接庄浪界
  榆谷 在州西建武中滇良击破先零夺居大小榆谷地章和元年迷吾复据大小榆谷侵扰河湟邓训发兵击之乃去后汉永元十四年隃麋相曹鳯上言西羌为寇常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鱼盐之利北阻大河以为固縁山濵水可广田畜请及时规固二榆屯田积榖隔塞羌夷交关之路从之大小榆谷即唐之九曲去积石军三百里
  葵谷 在州东晋太和二年凉主张天锡击叛将李俨于陇西别将掌据败李俨兵于葵谷即此
  松明岩 在州西一百里林木葱秀𡶶峦耸翠遇旱祷雨于此
  黄河 州志禹贡曰导河自积石至龙门九域志州北州西北至黄河皆四十里元志黄河自归德州又四五日至积石州即禹贡积石又五日至河州安乡关又东北行一日合洮河又一日至兰州明一统志黄河上渡直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之积石关路通西宁谓之积石渡黄河下渡直州东北六十里之剌麻川路通庄浪谓之剌麻川渡
  大夏河 通志在州南三里一名白水河东北流入狄道界入洮水按大夏河去州五里源出关外由土门槐树老鸦三关入境经州南折北流入河有大夏桥在州西三里跨水上
  洮河 河东属狄道界河西属本州界形胜曰东绕洮河
  银川河 在州西北六十里
  様卑河 在州北一百里
  漓水 在州南汉地理志云白石县有漓水出西塞外东至枹罕入河水经注水自塞外羌中出东北经榆城东榆水注之又东北经石门至皋兰山水左右翼注之又东白石山水注之又东北罗溪注之又东北故城川水注之又东北出峡北注于河元和志水在鳯林县西明一统志讹为大夏河
  牛脊河 在州南二十里
  洪水河 在州南门外二里
  广通河 在州东南六十里宁河城东俱合大夏河入于黄河
  槐树关河 在州西南六十里
  老鸦关河 在州西南六十里
  把撒川 归德守御千户所去州六百里西番出没之处
  俺哥川 在州北五十里黄河外土膏腴五榖茂盛胖哥川 在州东北八十里黄河外
  囤子沟 在州东二十里又名洞子沟洮水支流深数十丈长二十里路通兰州
  大通河 在州东北八十里
  银川 在州西六十里续纲目宋治平元年瞎毡二子长曰木征居河州少曰瞎吴叱居银川有众数万内附
  撒剌川 在州西积石关外二百里番回五族土官所居
  剌麻川 在州北五十里
  马厂沟 在州北九十里
  河夹岸 在州东北水经注云河水经赤岸北即河夹岸也秦州记曰枹罕有河夹岸广四十丈义熙中乞伏于此河上作飞桥髙五十丈三年乃就
  显神池 在州西北积石关西八十里周围三十里万木森列向着灵异土人称为显神池
  龙湫 在州西北六十里遇旱祈雨即应即湫池也又州东三十里有浅湖桥相传上古时州地皆湖禹疏凿入于河湖始为陆今州东十里有折桥开凿之迹犹存
  九眼泉 在州东十里泉有九窍
  河州川 在州东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即旧湖地云
  归德所
  东山 在城东三十里
  郭兔山 在城东二十里与东山相连
  郎纒山 在城西一百里番夷杂处之地
  汃泇山 在城西十里黄河经其下
  哈儿涧山 在城北一里亦黄河经流
  黄河 在城北一里
  三岔河 在城东三里自巴撒川三岔塘果喇沟山硖流入黄河
  羔楞河 在城西四里自西南扎哈儿山硖流入黄河
  热水泉 在城西南三十里汃泇山水自地涌出性如沸汤故名
  龙王池 在城南一百里地名都受在丛山之中
  巩昌府
  陇西县
  赤山 在县东十里山色正赤渭水经其下
  桦林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峰峦秀扳多产桦木仁寿山 在县南一里自漳县来绵延百馀里其右为盘龙山
  锁峪山 在县南五里下为烽火台有冯将军遗垒翠屏山在县南四十二里五峰错列郡之案山也西秦乞伏国仁袭鲜卑三部于此
  药铺山 在县南六十里山多药草与漳县分界布云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一名黄石坪与月岩山相接
  石门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两𡶶相对如门又五里曰翠𡶶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上有黒池
  八角山 在县西北九十里峻峭㟏岈有八角又有悬溜从石厓飞洒一奇观也
  莲𡶶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四围石厓峭险有五峰亦名西五台俗名马鹿山岩壑峻险古松参天为郡城胜境其傍有老君山有二仙洞壁立千仞
  首阳山 在县西南一百里其上有关府志相传夷齐采薇处麓有二圣墓墓傍有祠其左有露骨山髙𡶶峻绝盛暑积雪
  薄寒山 在县西南唐㑹昌四年吐蕃将论恐热攻鄯州为镇将尚婢婢所败走保薄寒山山近岷州境
  三岩山 在县西七里俗名安家山脉自岷岭来其上寛平可耕山腹有三巨石参列如品字又谓之三品石二河交㑹其前县之主山也山麓有岐路西北通临洮西南通岷洮
  将军峪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名将王德故址今墓存
  安都山 在县北上有堡甚险
  桃花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色红润如桃花有鲁班峡蟒洞深不可测
  赤亭山 在府西二十里赤亭水出焉昔姚弋仲居此
  宋板坡 在县南三十里栗水出此
  河浦坡 在县北一里渭水之阳兰静通衢
  白土坡 在县东北三里通通渭马营路
  渭河在县北一里自临洮府渭源县流入境又东历通渭宁远伏羌县界入秦州境府志渭水入城分东西南北四池前后浚引以资汲取宋熙宁八年秦鳯提㸃郑民宪自通远军导渭河至军溉田又有头渠在县西十五里二渠在县西教场三渠在县西三里岳家墩皆引渭水浇圃转磨下流仍入渭
  广阳河 源出府西九十里之西山二源合注东北流绕县西一里注于渭
  科羊河 在县西二十五里东北入渭明万历间开永利渠引科羊河水入府城以资汲取至今为民利
  荆头川水 在县南一里源出荆谷经锁峪之烽火台下北流入于渭
  赤亭水 在县东北亦名赤水经䝠道城北南入渭水
  武城川 在县西九十里源出鹿部西山东北入于渭
  栗水 在县东南出宋板坡由南门引入城以给民用
  六泉 在县东南五里西秦乞伏国仁破鲜卑于此泉源有六故名
  西泉 在县西一里味甚甘美冬夏不涸
  灵湫池 在县东南三十里
  圣母池 在县西南五十里祷雨即应
  安定县
  照城山 在县东五里与西岩山脉皆自马苑来又东有鳯凰山亦名照城山二山对峙邑中诸山之纲纪也又有兴云山照城山之支阜
  温泉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山雄峻温泉出焉南安山 在县南一里山脉自岷洮来
  西岩山 在县西二里与鳯凰山对
  乱山 在县北八十里接金县界其山形错出稠叠难状
  双峪岭 在县南四十五里
  胡麻岭 在县西八十里接临洮府金县界甘河水出焉相传张骞自西域还种胡麻于此因名
  车道岭 在县西北六十五里接金县界亦曰车道岘明初徐逹败王保保于此
  青岚峪 在县东三十里山多岚气
  锦鸡原 在县西四十里
  东河 在县东源出麻子川北流绕城东北合西河入㑹宁县界
  西河 在县西源出甸子川东北流绕城西又东会于东河东河味苦西河味甘
  甸子川 在县西四十里土物阜盛商贾丛集明肃府置内官营于此
  得罗川 在县西南二十里田约千亩土脉肥饶关川 在县北八十里西通兰州北通靖远俱入黄河
  暖河 在县西五十里隆冬不冰俗名横河
  双泉 在县东南四十里一邑之水惟此独甘温泉 在县东南三十里从山石间涌出如沸浴之可愈疾俗名王家泉
  通渭县
  东山 在县东五里俗名峡口山
  斗底山 在县东八十里形如覆斗
  秦仙山 在县东五十里石峰髙峻下有仙洞洞前有独木桥人罕过者唐有秦仙修炼于此
  屏风山 在县南二里
  衙头山 在县南十五里有元总帅汪世显行台遗迹
  发云山 在县西南二里山髙峻可瞰城市
  十八盘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径险仄凡十八盘始得至顶为县境控扼之处
  笔架山 在县西北一里山自平凉府来绵亘百馀里有五峰峙城北县之主山也即照城山
  玉狼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元时有白狼游此炼铜坪 在县南六十里其上产煤
  尖岗山 在县西六十里有孙真人塜
  蔺家硖 在县南八十里有二十四渡水行人苦之渭水 在城北自陇西县流入境又折而东南入宁远县界
  西河 在县西二里源发华川南流入于渭
  华川 在县西七十里接陇西界其川四围平坦水草清茂明苑马寺刍牧地
  东河 在县东二里源出笔架山流迳县南入西河又北河在东五里又东十五里为中川水又东三十里为海子水俱南流入西河
  甜水河 在县西七里旧引水入城由西北出灌溉取汲民赖其利又西二十里为锦鸡峡水又南十里有龙尾沟水俱资灌溉
  悠江 在县北五十里形如半月月夜临之水天一色
  灵湫池 在县西北十五里中林山太白祠下悬石如臼水从中出取以祈雨辄应
  九眼泉 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出九孔状若聚星温泉 在县西南十五里隆冬若沸浴之可已病海子川 在县东北三十里其水汇为潭如海子然漳县
  箭筈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山有两峰髙险插天因名
  南山 在县南五里一名汪古山上有汪总帅墓三岔山 在县西三十里东连县境西抵洮岷北接秦陇故名
  鳯凰山 在县西北五里山下有泉有桥跨漳河西接露骨山
  西倾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山跨陇蜀界番汉俯洮岷郡邑诸山多其支阜积雪不消俗名露骨山即陇西之小雪山西倾山在洮州此山同名
  马铺山 在县西北十里四围石崖居民避兵处烟波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与三岔山相连下有红崖洞
  药铺山 在县北八里其上产药
  青雾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峰峦耸翠林木蓊蔚与宁远县之斗底山相连
  文峰山 在县南五里亦名三台山三峰如笔架独秀峰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一石突起平地峙于漳濵翠秀如画
  漳河 在县南二里源出岷州东木寨岭东流经县南又东北至宁远界合广吴河入渭
  盐厂河 在县西南五里源出十八盘山东北流入于漳
  小盐井河 在县南三里源出鹰架山东北流入漳河宋盐川寨得名以此
  温泉 在县西二十里泉蒸有孔望之若星
  盐井 在县西南五里水澄清熬之成盐
  会宁县
  鸦岔山 在县东二里自雪山来县之主山
  桃花山 在县东南三里其山脉自静宁州六盘山来映日如桃花因名傍有神泉前有黒池其支麓为式虎山
  式虎山 在县南七里
  牧马原山 在县西二里其上平广周百馀里形圆如饼明太仆寺牧马之地又名蒸饼山
  古堆平山 在鸦岔山右五峰森列参差云表鐡木山 在县西北百里山色如鐡又十八盘山九泉出焉
  龙头山 在县北二里下有元式水绕城北
  紫㣲山 在县北五里有稍岔水出焉
  红山 在县北九十里山形壁立上有五洞
  乌兰山 在县北二百里下有乌兰关
  雪山 在县北三百七十里盛暑积雪峰如玉山屈吴山 在县东北百里峰峦森耸多产獐鹿居民射猎于此
  白玉峰 在县南十里产五色土可资藻缋又有青玉峰
  华家岭 在县东南一百里路通郡城又小岭在县南四十里为逹府小路
  硝崖 在县北百里产芒硝其土赤粉青
  小白草原 在县北二百二十里又东北有大白草原平旷肥饶多白草
  沙石原 在县北四十里周四十里
  峨峒峪 在县南十里又有车轮峪在北十里迤递峪在北九十里涅麦峪在东三十里索托峪在南八十里
  南河 在县南二里源出保川诸涧流经式虎山苦水注之经县西南又北经郭城驿入祖厉河又北经靖远卫入于黄河
  黄河 在县北二百七十里其河自金城经县界入靖远县
  什字河 在县东北二十里源出隆德之隐山谷中入十字川因名又北入𢈍岔河
  南峪川 在县南三十里地颇腴古城川在县南二十五里后川在县东十里大川在县北五十五里周八十里红崖川在县北一百四十里二川三川五川十字川俱在县东北志云县境之水悉北流经靖远境入于大河
  响水 在县东一百里水出悬厓下潺急触石声闻数里北流入于黄河
  松树岔河 在县东三十里东流合于响河
  米家峡河 在县南五里源出蒸饼山北流入于黄河
  黒龙湫 在县西南四十里俗传中有黒龙祷雨多应
  红柳泉 在县北二百里可以沃田
  怀戎泉 在县北四百二十里出怀戎堡为池为渠可以沃又有法泉亦可沃
  天泉 在县北五十里其泉大涌隆冬不冰
  伏羌县
  鼍山 在县东二十里山形如鼍渭水经其下天门山 在县南里许县之主山三峰耸峙有两穴如门中有湫池
  朱圉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即禹贡所载之朱圉也俗呼白岩山
  锦镜山 在县西三十里朱圉之支峰有一石如镜色鲜赤映日如锦故名
  大像山 在县西南三里石崖有大佛像长八丈宋嘉祐四年凿上覆以楼左侧有洞有阁道可登上有隗嚣歇凉亭
  麦垛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与朱圉山相连形若麦垛渭水经其下暴涨则阻行旅悬崖设栈道以便行人明知县赵守成命匠凿山通道始免水患
  木梅山 在县西二十里南倚朱圉北临渭水狐盘谷 在县东即汉叛羌败汉阳长史盖勲处三都谷 在县西宋知秦州曹玮败西畨于此大将山 在县西南六里山下石形似人髙五十尺如大将然故名
  无畏山 在县西五十里髙险奇秀突出云霄其颠云飞即兆雨中有灵泉
  石鼓山 在县南四十里有石长丈三尺广厚如之其形如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
  石臼山 在县南八十里昔有人就此舂药后人至此者若无意履之其臼即响有心则无声
  缇群山 在县北五里平峦叠翠势若旗鼓昔汉通西域以缇骑三千憩此见后汉书
  渭河 在县北一里自宁远县流入邑北东流入秦安县境县西有陆田通济广济惠民四渠皆引渭水之流溉田数十里
  永宁河 在县西四十里源出南山北流入渭落门河 在县西五十里源出落门山北流入渭即来歙破隗纯处
  半博水 在县西南源出半博山谷中北流入渭又天门水出天门山东流入渭
  散渡河 在县东北五里即通渭之西河合中川水经十八盘山至县境南流入于渭
  藉水 在县南源出西山百涧齐流总成一川东流入秦州界
  龙马泉 源出县西北平地下渥洼沙作龙马之状相传毎春夜放牝马饮此泉自能生驹
  宁远县
  翠屏山 在城内学宫前为学宫之屏
  老君山 在县南五十步屹然耸峙县之案山俗名南山山脉自岷州来上有湫池仙洞
  斗底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状如覆斗上有堡可以避兵与漳县青雾山相接
  董墨山 在县南三十里中有湫池水黒如墨故名太阳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有隘可守曰太阳山口在礼县界产鐡旧置鐡冶于此
  𤓰牛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髙五百馀丈周围四里上有日月空日月未出其光先照
  箭杆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以山峰挺峙而名上有石洞髙深可以避兵下有马务镇
  柏林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内有水泉流通又十里有水箕山髙二百馀丈皆古避兵之所
  武城山 在县西南三国魏邓艾拒姜维于此武城古县名山以此名
  九龙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为邑名山
  鲁班山 在县北四十里上有洞俗传鲁班凿此名鲁班洞山下又有大佛峡
  石门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四围皆峡中有一门险峻可以避兵下有洞光映如月名夜月洞
  分水岭 在县东南九十里与礼接界
  桃花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中有溪又名桃花峡有石似玉
  研石峡 在县南四十里又东南为木林峡
  银观峪 在县南三十里旧有银矿鐡冶酒井盐池渭河 在城北自陇西沙湾入县境东北至伏羌界县西路有十四渠东路有十三渠皆引渭溉田民赖其利
  广吴河 在县西三十里自漳县东北入境至折羊口与漳水合又东北入渭
  山丹河 在县西十五里源出岷州城儿谷东北流经山丹川因名山丹河又经滩阁川东北流入渭
  马成龙川 在县西南七十里源出鹿部西山东北流注武城
  南峪河 在县东三十里自礼县大木树关流为杨家河经落门入渭
  古灵泉二 一在县东一里山石中㵼出为㵼泉一在县西南百步平地涌出为涌泉俱资灌汲北注于渭
  温泉二 俱在东南五十里之内其一即南峪河也龙头泉 在县东北三十里状如龙头泉流三𣲖可溉民田
  八海泉 在县东四十里常满不溢又东北有龙泉亦名雾罩泉
  西和县
  丰台山 在县东二里带水环山松竹蓊郁墨峪水经其下
  太祖山 在县东南山岩耸秀下瞰数州历历可辨横岭山 在县南三十里其山连十八盘下有横岭水
  祁山 在县西北七十五里其上有城诸葛亮伐魏攻围祁山魏司马懿救祁山亮粮尽退军张郃追至青封被杀城南有诸葛故叠山髙岩险天下奇峻为陇右襟要
  宝泉山 在县北二十里其峭如剑背有泉不盈不涸旱祷辄应唐宝应间吐蕃䧟天水邑人保聚于此
  鸡峰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连塔山山形如圭亦名圭峰山
  独头岭 在县南宋将李好义大败金兵遂复西和处
  塞峡 在县东宋将鲁尚期逐杨难当至此左侧有石穴洞人言潜通下辨云
  清崖峡 在县东北五十里
  屏风峡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郭思作祁山神庙碑以此峡为正祁山
  朝阳观山 在县东一里岭有泉清见底煮茗味甘云雾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雾锁云横岚气逼人西髙山 在县东南百里山尽可田民居盘旋通灵山 在县东南百里有清泉自岩窦飞落塔子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孤峻插天
  卧龙立龙崖 在县南五十里道傍鳞甲踪迹宛然八佛崖 在县南七十里峭壁危峰
  飞龙峡 在仇池山下氐人杨飞龙据此唐杜甫寓焉
  神鱼洞 在仇池山下每年清明前后鱼自洞连贯而出居民取之杜诗神鱼人不见即此
  千佛洞 在县南五十里岩嵌壁立磴道险仄洞口一泓瀑布轻云时覆
  西汉江 在县西北七十里源出嶓冡山自秦州旧天水县界流入西南经祁山城南流入成县
  盐官水 在县北九十里自秦州界流入东南入汉水经注在嶓冡西五十里许相传营煮味与海盐同
  横水河 在县南二里源出横岭经县东北合盐官河入汉
  白水江 在县北二里从西番界东流经阶州城南二里过县入蜀合嘉陵江
  浊水 在邑境从长道县界穿大潭旧镇合清水入阶州
  盐井 在县东北六十里煮水成盐民资其利九龙泉 在长道镇西三里四时湛清夏凉冬温可引以灌溉
  暖泉 出丰台山下今名汤峪
  靖远县
  红山 在县东十五里石崖有泉曰法泉祷雨多应屈吴山 在县东七十里古怀戎堡南岩壑多泉林宻兽多资人猎取南接六盘山西连大白草原上有显圣庙可祈雨
  乌兰山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南接崆峒东连屈吴唐置乌兰县旧有乌兰关
  红嘴山 在县西北五里山半有悬厓左黄河右祖厉二水交流其下上置斥堠眺望河北安㑹实要隘也
  雪山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西距黄河南接分水岭松柏丛茂山势髙峻积雪不消
  尖山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孤峰髙峻岩壑多泉丛林茂树
  韦精山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西连雪山东临黄河河水自上垂流数十丈转折而东入宁夏界
  腰玉山 在城南里许山势峍屼耸㧞每天将明有白气环绕山半日出方散故名
  妥神山 在县北三十里南接法泉东接屈吴北连蒯团下多泉源可以灌溉
  分水岭山 在县北一百里西距黄河北接雪山水分南北素称天险
  神木山 在县东九十里山多茂林涧多甘泉蒯团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山下多泉又七里青石厓下有泉曰涡子水相传其地每黎明时晴岚晓障若城郭重楼女墙焕然可观日出则没
  宝积山 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下有泉水出石炭产鐡后有大小石沟产金东北接蒯团山
  松山 在永安堡东南十里山多松柏多泉水嘉木地亦肥饶
  金山 在平滩堡西五里上有圣母祠祈雨有应黄河 在城北一里其间山峡险隘垂流直下髙数十丈自兰州金县经平滩堡流入东北至芦沟堡入宁夏中卫界河北即为塞外
  袓厉河 在县西五里源出旧袓厉县南山下北迳㑹宁县入大河一名苦水河
  麦田水 在县北源出麦田城西北西南流注于河裴家川 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自庄浪卫流入明嘉靖中旧有台堡相接以断北寇西行之路
  锁黄川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明时套寇每由此入犯
  法泉水 在县东十五里悬厓滴泉清澈甘冽红柳泉 在县北三十里又北七十里万马泉皆可沃
  河池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其地春夏因雨水生盐雨多盐少雨少盐多远望似河故名河池旧志干盐川即此
  东泉 在打剌赤堡东二里清冽可灌田西泉亦清冽近盐池入池亦能生盐
  岷州
  东山 在城东二里叠水经其下北流入于洮冷落山 在州东五十里山形孤耸盛夏阴晦即雨雪故名
  遮阳山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山临官道以日影为山所蔽故名其右为𡗝门山
  贵清山 在州东一百五十里顶平衍可耕种岷山 在城北江水所出洮水经其下土色纯黒四时有雪不生草木其西麓接四川界
  金童山 在城南半里下瞰城市
  崆峒山 在州东十里
  氆氌山 在州东北七十五里明置寨于此为岷巩之冲要俗名木寨岭
  分水岭 在州东南四十里山南为岷山即大禹导江处山北入叠藏河
  西山 在州西二十五里上有五台寺观音湫祷雨辄应
  隐贤山 在州南一百里旧有三阁昔姚太师结庵读书于此
  摩云岭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下临江水宋有临江砦
  穿山洞 在州东北一百三十里其洞自山东穿石而入约二里许至山西而出中有溪水流出土人以木板覆其上遂为入山通径人行洞中木上水在木下石势巉岩水声潺湲洞西为巩岷通衢洞东为一大川土沃民庶仿佛桃源境界俗名朱古洞
  洮河 在州北一里由洮州卫东北流至此又东北流入临洮府界北入黄河
  岷江 在州东南四十里分水岭下南流为岷江由阶文入四川界
  叠藏河 在州东一里源出古叠州番境经城东而北流入洮河即禹贡桓水
  荔川河 在州东南九十里宋有荔川寨以此名遮阳河 在州东南九十里源出氆氌山东至遮阳会金沟河至三岔为漳河上源
  闾井河 在州东一百四十里源出莫遮拦山流入马淳河东北入漳
  临江河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源出吐谷浑至西固入白水江
  良恭河 在城南二百八十里宋有良恭镇故名俱南流入岷江
  西川 在城南洮水之南延袤五十里土脉肥饶居民耕植
  南川 在城南叠藏河西岸地可树萟
  灵泉 在州北一里可祷雨布和天泉在西郭又卧龙泉在西南五里平泉在东二十里
  金紫池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州人祷雨处又金龙池庙坪池白龙池俱在东黒松泽池在城南二十五里
  千丈潭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遮阳山之西南三丰井 在城西北角仙人张三丰寓杨氏宅所掘以柏木为底后建祠于井北绘像祀之
  洮州卫边外山水附内
  葫芦山 在城中以形似故名
  鳯凰山 半在城外半在城中有五峰中若伸颈傍若舒翼故以形得名
  东陇山 在卫东南一里明沐英讨叛番筑城于山之南川
  石门山 在卫西南六十里两峰壁立中辟一门山南即古叠州之地
  石岭山 在卫西北十里山势峭㧞多林木唐置石岭关于此
  玉笋山 在卫西北五里山皆白石最中上挺一石宛如玉笋登之可望数百里
  黒松岭 在卫东北三十里土黒而多松
  石峡山 在卫东北五十里两峡中洮河流焉俗名石门口
  观音洞 在卫东北五十里洞之中顶滴水如磬声其下一圆石承之水滴上浮而旁无溢泛每冬结为冰柱歳旱祈祷多应
  莲花山 在卫北七十里山形似莲
  九条岭 在卫西一百里地当险要有丹巴川为畨部之路
  西倾山 在卫西南三百五十里又名嵹台山延袤千里外跨诸羌内连列郡洮水出焉为西南之祖山
  素岭山 在卫西南番界即西倾傍支春夏常多积雪
  石镜山 在卫西南番界山石皎洁可鉴形体故名中有铜窟隋代常采铸之
  南河 在南门外源出石岭山经卫南入洮
  洮河 在卫南三十里源出西倾山之东即嵹台山东北流经吐谷浑中三百里至卫城南又东流至野狐桥入岷州界又东流至岷州东境北流折而复西至本卫境又东北流过临洮狄道而入大河其流湍急每冬不及冻结珠蔽河而下故谓洮河流珠
  羊撒河 在卫北六十里又六十里有冶木河常山池 在卫北一百二十里池夹两山中盘蜒十馀里值冬冰冻平合不溢
  黄河 在卫西九百里番界东北流入河州界莫河川 在西倾山北晋义熙初吐谷浑为乞伏干归所败其王大孩走死树洛干嗣立帅众奔此川沙漒诸戎悉附之
  朵的河 在卫西三百里源出朵的番族南流入洮河
  纳怜河 在卫西七百里哈藏族西北流入黄河旧志有野厖河源出西倾山北流五百馀里入黄河
  垫江 在卫西南番界一名羌水一名白水江源出西倾山南一曰西嵹山东流迳仇池出宕渠至巴郡入江
  药水 在卫西南番境源出古合川县东北平地有患冷者煎水服之立愈
  度周川 在西番界晋隆安二年乞伏干归弟益州败吐谷浑王视态于此川
  长柳川 在西番界晋义熙九年乞伏炽磐击吐谷浑支旁于长柳川又击破别部于泣勒川又十三年炽磐遣其子安乐击破树洛干之弟阿子干于尧捍川二川俱在卫西南
  西固城
  东山 在城东五里地土寛平里民多居其上固人田庄大半在焉路通阶文
  笔架山 在城南二里接悉界
  武都山 在城西二十里山髙峻为一方巨瞻孔函谷 在城南姜维欲断魏军后自㳫中从此谷入北道
  仙人山 在城东三十里昔有马仙人尸解于此故名
  朝阳山 在城西三十里
  翠峰山 在城北十里极耸峻
  天门山 在城北二十里四时积雪不生草木值旱入穴取水祈雨多应
  露骨山 在城北三十里亦曰雪山积雪不消东连阶文北极河洮宋王韶穿露骨山道隘险释马而行即此
  鲁班崖 在城北九十里两崖悬绝有二灵柯插入岩隙间以栈覆土以通往来
  中流底柱石 在城南二十里紫水江中其石巉峻波浪冲激非人所到
  白水江 在城南自岷州界东南流入阶州亦名羌水
  岷江 在城东四十里源发分水岭南流入四川界三眼泉 在城北三里于石厓孔中涌出冲激浩瀚穿城而过有水门二入白水江近城田土赖此灌溉
  南麓飞泉 在城南五里悬厓瀑布如千尺白练洒空而下
  平凉府
  平凉县
  崆峒山 在府西三十里一名笄头山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西至山问道上有问道宫绝顶有香山有广成子洞峰之最髙者为翠屏峰山有圆石累累如珠者名垂珠峰巨石上平下锐者名香炉峰有峰如柱当路矗立者名蜡烛峰层崖䆳宻踞绝岩间者名雷神峰巨石横亘两峰之间名仙人桥有石棋盘名仙人弈处东台下有岩洞名皂鹤洞又有青龙洞雨后将晴云辄归洞中亦谓之归云洞山之西北为望驾山下有撒宝岩西岩有泉又有琉璃泉俱甘
  笄头山 在县西四十里以形名泾水所出黄帝西至于崆峒登笄头与崆峒山连
  翠屏山 在县南一里
  铜城山 在县南寰宇记在潘原县西南三十里寿星山 在县南六十里
  石马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北麓抵泾川有水入之东与马岭山对峙而最髙者为箭括岭子山
  可蓝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元和志一名都卢山十六国春秋赫连定胜光二年畋于阴盘登岢蓝山屯兵于此寰宇记可蓝山亦泾水源与笄头山连亘又为分水岭山
  大统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与可蓝山相接
  天坛山 在县北五里一名卧虎山下有全真洞元道士贺志贞所居其西为会盟坛唐贞元三年吐蕃诈请盟因筑坛于此使浑瑊与吐蕃㑹盟被劫处也
  马屯山 在县西晋太元十九年苻登奔平凉收集遗众入山姚兴率众攻之其山南北二十里东西三十里
  雕窠峡 在县南三十里两山深险为群雕出入往来之路因名马岭石马之水道流入于泾
  金佛峡 在县西六十里峡长二十里峭壁层峙不见天日中有金装佛明嘉靖十九年于峡口筑城复建溃水红沙二石墩于山上以増戍守为河西险要
  弹筝峡 在县西一百里泾水南流经都卢山中风吹流水常如弹筝之声行旅因谓之弹筝峡魏宇文㤗在夏州驰赴平凉令杜朔周先据此唐突厥入犯诏李艺屯华亭及此峡以备之建中三年鳯翔陇右节度与吐蕃盟以泾州西至弹筝峡为唐界贞元七年刘昌城平凉开地三百里扼峡口
  孙丘谷 在县东南晋苻秦平凉太守金熙与姚秦将姚方成战于此败之又甲积谷在东南二十里
  茍头原 在县东晋时苻登自平凉进据此逼姚苌于安定又有叶平原在县东南十里自原而东五十里以暨泾州之回中皆谓之南山其水皆北流入泾又虎山西二十里曰杏原又虎山北十里有小芦河原又北十里曰大芦河原又北十里曰浅涧原佛堂原在县北三十里草峰原在县东北五十里卓村原在县东北二十里以上诸原皆平旷可耕植
  泾河 在县西北笄头山发源有二支南支出崆峒峡中曰前峡北支出老山曰后峡合流至府城西北一里疏为渠以分流溉田东入泾州界
  横河 在县西五十里源出华亭县与湫峪诸水俱入泾
  清水河 在县东五里成化末疏为利民渠凡南来水咸汇之以溉民田
  太平水 在县东郭旧志源出小谷亦曰后谷谷髙数丈县南诸山泉流汇焉三十里许北折入泾东西溉田各里许明嘉靖六年水暴涨漂没东郭溺居民又东二里曰岨谷东西山泉所汇流八里入泾暴水视后稍减自此以东南北山谷之水咸入泾民以利灌汲多负水以居
  湫峪水 在县东三里源出翠屏山又大岔水在府东南十里源出寿星山皆北流入泾水
  潘谷水 在县东寰宇记在潘原县东三十里流入泾柳湖 在县北三十里湖畔柳数千株
  胡卢水 在县西源出镇原县頺沙山下流入泾本名蔚茹水唐志白草军在蔚茹之西即此
  湫池 在县东北五十里其水四时常溢旱祷有应苏林曰湫渊在安定朝那县方四十里停水不流冬夏不増不减不生草木
  暖泉 在县北二里其水涌出四时温然潭深数寻蒲荷甚盛东流溉田三里
  崇信县
  锦屏山 在县治南城据其麓上列雉堞繁花木三时绚烂如屏然一曰花山
  闭银山 在县南赤城右山特峻㧞
  五马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状如五马故名
  玉京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
  烽台山 在县西五里山最髙盘折数十层始至其顶昔时烽堠之所今为砦可备兵
  断万山 在县西四十里险绝难登与武安监接壤其左有三姑山
  文笔山 在县西四十里峡口北岸奇峰秀削状若芙蕖
  五龙山 在县西四十里距峡口之阳峰岭蜿蜒林木蓊蘙相传为唐时御戎故垒
  鳯山 在县北三十里形如鳯翥巅作柱石峰与文壁映其下为芮谷悬飞泉南流入汭
  迎驾坡 在县西南三十里昔太王游畋至此居民箪食壶浆以迎之
  箭筈山 在县赤城南
  文壁峰 在县东三里巅髙四丈五尺
  唐毛山 在县境自唐林木丛生如毛可以取材故名
  峡口 在县西北四十里神禹疏凿故迹两崖峻削群峰巑岏汭水自华亭南北二源合流出此雪浪喷涌每瞻风雨望云物昔为西戎咽喉要地唐人屯兵塞险有勒石遗迹
  拽兵原 在县北唐李元谅破吐蕃兵于此故名汭水 在县北八十步县西北四十里有峡口汭水自华亭县东出峡口流入县境流四十里经县城北东入泾州界又有汭水渠在县北一里唐李元谅疏渠引汭水莳荷畜鱼民享其利今渠尚存
  白石川 在县南六十里源出五马山东流入灵台县境为逹溪川即长武黒水之上源也东至邠之停口入于泾
  赤城川 在县南四十里至灵台县东北入于黒水以汇于泾
  左峪水 在县西四十里铜城西南流入汭
  五马峪水 在县西南五马山下通汭峪水在县北临汭堡右红土峪水在县西南迎驾坡左西寺峪水在县南二里俱北流入汭
  城东峪水 在县东门折而西环城之西北以入汭四峪水 在县南县志赤城之南三十里有龙峪水西南八十里有神峪水又十里有九峪水又新窑二水之交曰对峪水水汇而成川于赤城川之南白石川之北谓之四峪水可资灌溉
  湫峪水 在县北鳯山右南流入汭内有湫深广里许
  散化峪水 在县北鳯山左南流入汭殿子坡峪水在县北鳯山下聚贯珠浓露诸泉之水由汇口而南流入汭
  新柳滩 在县西北一里汭水之濵傍有稻畦顺治间知县武全文溉植
  暖泉 有二一在县东五里为上暖泉一在县北十里为下暖泉
  康王井 在县西北郭昔李武康王元谅所凿以城中水咸汲汭稍远浚深一丈径五尺得甘泉华亭县
  陇山 在县西三十里北接大漠南界汧陇髙五十里冬夏有雪县西境之山皆陇山东麓其支峰别阜随地异名元和志小陇山在县西四十里寰宇记接崆峒山界
  仪山 在县东二里古仪州以此名通志一名义山俗名回头山
  石堡山 在县东至窑头土咸垩石为炭以埴器华尖山 在县北明一统志在县西北二里县居山之麓
  断万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府志自断万山极于五马山号为汭水东峡
  桦岭山 在县东五十里中多桦树
  王母山 在县南一里山巅有古王母宫因名海龙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有泉东南流入汧水深入曰宝盖山火焰山鬼门关接静宁州水洛川绝人迹
  仙姑山 在县西十里
  齐山 在县西十三里与仙姑山连汭水南源出此望仙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
  皛然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
  朝那山 在县西七十五里汉朝那县以此名湫头山 在县北六十里汭水北源出此即朝那山山有湫池二其深莫测遇旱祷雨多应
  白崖山 在县西北笄头山南泾水别源出此龙马山 在县西北
  髙山 在县西北山海经泾水出髙山府志笄头西北曰髙山即山海经所称也亦名老山
  瓦亭山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即隗嚣使将牛邯所守之地瓦亭关在其西麓东二十里即弹筝峡
  飞鳯山 在县西北一百里形如飞鳯故名
  烂柯山 在县北十五里见寰宇记
  马岭山 在县东北与平凉县接界
  见子岩 在县东四十里世传人失其子数载至此见之因名
  石香炉峡 在县西北四十里其北又有松子峡马铺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
  支磨原 在县境东北郭汾阳家传大历十年吐蕃界潘原西至小石门白草川又下朝那川至百里城支磨原而入华亭子仪遣浑瑊破走之于故平凉城今县西南有水磨川或以为支磨原也
  龙门洞 在县南四十里
  泾水 在县西北八十里自笄头山发源流经此入平凉界
  汭水 在县东三里县志汭水绕流城南有惠民渠引经城中而北出以溉田
  北水 在县北一里东流与汭水合流入泾
  柴底水 在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有䇿底水即柴底穷汭记柴底水出朝那湫山之阳其北即泾水相去甚近
  胭脂川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东流入泾水武村川 在县南十里武村县西南十八盘诸泉为木贼沟延官沟水磨川武村川东至断万山汇于汭
  暖泉 在县西南六里
  镇原县
  东山 在县东二里极髙峻其下为旧东山县玉山 在县东十里山多白石阴雨之后明艶如玉岭有凌云阁下临万仞
  雉头山 在县西三十里状如雉头秦始皇二十三年巡陇西北地至雉头山即此
  鸡头山 在县西五十里隗嚣尝使其将王孟塞鸡头山道以拒汉兵
  潜夫山 在县内北东汉王符髙隐于此著潜夫论上有读书台
  桃坡 在县西八十里其地有桃万株
  风堆 在县西十里独阜上有故台台侧有风伯坛俗呼为风堆
  和戎原 在县南二十五里见寰宇记
  阳晋水 在县南平凉县界流入寰宇记阳晋水在临泾县南十五里入泾即泾州横河之上源也
  原州川水 在县北自固原州流入寰宇记自番界来
  髙平川水 在县南二百歩源出旧县之大陇山石门峡水 在县西大陇山北有水迳流谓之峡水自延水 在县西石窦出泉汲焉
  次水 在县东北六十里与苦水东水乱流参差合而为一下流入髙平川
  莲花池 在县西一里许旱不涸冬不冱旧植莲花故名
  太阳湫 即太洋湫在县东六十里半山中环五里馀水澄澈深不可测旱祷多应又有任湫在县西新城里
  石泉 在县西一里许水从石孔中出四时不涸夏凉冬温民皆汲用
  温泉 在县境冬夏常温
  圣井 在县东九十里宋绍圣初窍石为龛建石窟寺室内可容数百人内有井
  九龙井 在县西二十里一井九孔
  固原州
  六盘山 在州西南七十里曲折险仄盘旋而上元世祖自和林有事陕蜀恒屯兵于此宋史绍定三年䝉古主特穆津殂于六盘山宝祐六年䝉古主䝉格侵宋次于六盘山开庆元年䝉古入蜀使珲塔罕守六盘景定元年呼必赉立珲塔罕以六盘军叛走甘州廉希宪使汪良臣击平之元元贞二年自六盘至黄河立屯田置兵万人明初徐逹定关中屡败元兵于六盘盖州境之险要也上有清暑楼元安西王所建
  台山 在州南四十里
  马麾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台山之西宋元嘉五年夏王昌被擒其弟平原公定奔平凉郡魏兵追之败于马麾岭盖平凉之险要郡国志作马屯山误
  炮架山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石城堡前四壁峭立极为峻险明成化五年满四反据此其相连者又有照壁山
  天都山 在州西北百五十里宋元丰四年伐夏李宪自熙河进营于天都山焚夏人南牟内殿并其馆库元祐二年夏人与西羌相结聚兵天都山元昊臣野利常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
  印子山 在红古城西南十里绝顶有印迹如篆刻状故名
  须弥山 在州北九十里上有古石门关遗趾又为逄义山后汉建义初假颎讨先零叛羌自彭阳直指髙平战于逄义山大破之
  扫竹岭 在州西北百馀里其山髙峰陡峻危桥深洞过者不敢逼视为州险境土人借以备寇祠真武神俗称西武当云
  青羊山 在州北四十里山顶有泉
  清水河 在州西南四十里发源六盘山下东北流绕城东北下流亦谓之葫芦河至鸣沙入黄河
  髙平水 在州西源出州西南北流入宁夏中卫界大黒水 源出陇山在州北一百十里流入清水河又有小黒水在州北八十里流入大黒水又有须都㓕河在州北九十里流入小黒水又有硝河在州西北一百里流入须都㓕河又有海子河在州西南三十里流入硝河所谓水有五源咸出陇山左㑹右水总为一川也并入于黄河
  南川 有二在州东南六十里为大南川在州东南五十里为小南川旧志下流至平凉县境入于泾又有干川在州东北一百六十里
  朝那湫二 一在州东南十五里泉流有声广五里阔一里馀波入清水河即古朝那湫秦投诅楚文于此一在州西南四十里六盘之阴山腰有泉眼东西阔一里南北长三里旧传祭龙神润泽侯处二水相合方四十里水停不流冬夏不増减两岸不生草木旱即祀之以壶挹水置之于所在则雨雨水不止反水于泉俗以为𢘆今周回七里盖近代耗减明正德间因城中井水苦咸难饮导入城泮池由西门入环流出东门公私便之土人谓之东海西海
  甜水 在红古城西门外味甘可饮居民引之以种稻红古城二十里入清水河
  北乱池 在州西南七十里阔一百七十丈莫测其深歳旱祷雨辄应
  养鱼池 在旧开城三里元安西王养鱼处又名莲花池
  暖泉 在州北五里隆冬不冻流入清水河一统志以为即龙泉水
  青羊山泉 在州西四十里泉在山顶
  泾州
  兼山 在州北五里有重山之义州之主山也弇耳山 在州西南一里形如龙尾
  笔峰山 在州南五里峰顶峭㧞树林阴宻有水流泾州曰朝那沟
  回中山 在州西北二里上有王母宫下临泾水俗名宫山
  米面山 在州东南五里二峰峭绝南北朝卢祖迁为泾大将指二邱为米面寇遂遁还因名
  青石岭 在州西北亦曰青石岸青石原晋义熙三年赫连勃勃败姚秦将张佛于青石原六年勃勃又南攻安定破姚秦将扬佛嵩于青石北原进攻东乡下之唐大历七年吐蕃下青石岭军于朝那城郭子仪谕却之十二年吐蕃下青石岭逼泾州子仪复击却之又贞元三年吐蕃入寇分屯潘口及青石岭七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保定城捍青石岭皆即此
  青溪岭 在州西南宋建炎三年金罗索侵泾原经略使曲端遣将吴玠逆击于青溪岭败之绍兴中萨里哈自鳯翔趋邠州泾州将田盛遣兵击之于青溪岭寇引去
  马鞍坂 在州西北晋义宁十二年后秦将姚绍自安定击赫连勃勃于马鞍阪破之
  安仁谷 在州东南四十里古长城砦宋范仲淹尝遣宋良等控守于此地
  碧泉洞 在州东北兼山之左其水青色长流味甘泾水 在州北自平凉县流入又东南入邠州长武县界州志泾河自邠以上滩浅流急故浊自邠以下滩深流缓故清至入渭处则泾清而渭浊也又曰泾河水石湍急故不能引以为利至泾阳则就平且蓄矣
  汭水 在州东南二里自崇信县流入境东南流入长武界合于泾水
  阁川水 在州南三里州西山谷诸水㑹流成河下流入于泾水
  渰水 在州西南一名阁子沟源出州南二十里支家铺有暖泉潆流西北入汭味甘利煮豆与朝那沟皆尝𭧂涨为居民害
  后川河 在州北四十里发源交龙口亦曰横河自镇原县流入经东北三十五里由浅河川至长武县界入泾州北诸谷水阳皆入泾阴皆入横河
  盘口河 在州南三十里与灵台县接界又东流至长武县停口入泾
  共池 在州北五里华岩海印禅寺内水泉从地涌出流溢成池两池相连故名宻人侵阮徂共即此
  百泉 在州西三十五里泉眼百馀四时不涸民资灌溉亦名百泉沟下流入泾州志泾汭滩髙流驶宣泄不能为利民间所资以灌溉者乃在陂泽源泉其沟渠共有六十四道
  暖泉 在州西五里宫山之阳水从石出四时温暖瑶池 在州西宫山之阳窦石而出俗传为王母瑶池
  灵台县
  苍山 在县东二里其山松柏苍翠因名山之东有白云洞丹壑万仭绵延渐低如龙延颈状谓之龙湾崖元清虚子炼丹处
  保岩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山势峭㧞廽旋百折岭有泾台登之望见百里外其下常有云雾出入有九峰环匝一名九顶峰岩下临南河有温泉瀑布
  离山 在县西南二里状如象形
  虎山 在县西北一里许
  兼山 在县西九十里为县主山其山两重因名书台山 在县东北五里多奇木异兽甘泉秀石顶平如台因名隋皇甫元晏读书处又明一统志曰台山府志县枕台山东西亘百里荆花尤茂一名荆山
  鳯山 在县北十里其状如鳯俗谓之上山鳯隐形山 在县东北二里许孤峰突起日中无影苍松古柏连抱参天图经云其色苍翠而地深奥故名
  卧龙原 在县东十里见寰宇记
  白石原 在县西北首起旧良原县西南三十里东下三十里分为二原一良原一杜原
  望儿原 在旧良原县东三十里
  范家沟 在县西北流入逹溪其水亦足一方之养汭水 在县北自崇信县流入
  逹溪川 在县南二里县之西川源发陇州五马山至邠梁山入泾邠志谓梁山黒水即此
  妲己川 在县西七十里旧传妲己生于此即逹溪之讹也
  蒲川 县之南川也自鳯翔府分水岭发源夹苍离而出与逹溪合
  细川 旧志细川水源出鳯翔府麟游县细川谷流入县境合于三交川新志细川水在县东南二里上流与蒲川合后魏髙平贼万俟丑奴屯安定闻魏军未进乃散众耕于细川唐初泾州镇将刘感自髙墌引还泾薛仁杲自南原驰下与感战于百里细川感为所擒
  二香水 在县东十五里源出麟游县东亦名三交水入于蒲川
  香水 在县东北隐形山麓味甘气馨因名
  小庵川 在县南二十里自麟游而来与蒲川合后沟 源自景村经县东北流入逹溪其水甚甘一邑食之灵邑四境皆山有此甘泉信属地德
  三女川 在县西九十里即宻康公受三女奔处因名
  悬泉 在县西一百三十里横渠镇石崖数仭上覆如幕有泉下注如帘为邑奇胜
  温冷泉 在保岩山之阴半温半冷疾者洗涤即愈静宁州
  陇山 在州东一百五十里旧水洛县乃水洛川及犊奴水所出以近陇州之地因名
  主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山势独髙其中峰岭廽环溪流萦带沃野千顷
  旗鼓山 在州东二里以形似名宋刘将军沪屯兵防西夏处
  翠屏山 在州南五里
  武山 在州南七十里多产奇花异草四五月之间绚烂夺目
  石门山 在州南四十里两峡平分斩截若门即陇山北垂宋刘沪破氐羌于此
  孙家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脉接秦陇诸山号称陆海林薮渊泽深不可测
  宋家山 在州西南八十里昔产牡丹色种艳绝横山 在州北十里山势横亘旧为番部所居东山 在州东五里宋吴璘命子挺筑堡东山以拒金即此
  鱼嘴山 在州东四十里六盘湫头之支林树葱郁樵径出入
  西峰五叠 号五台峰山麓有灵湫建龙君祠云台山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连峰羾青长河绕碧四时烟景纵目可收
  石马坪 在州西俗传夜静见群马食田众以百矢射之遂泯迹次日视之皆石马也因名
  邵家坪 在州境有古槐二株大十馀围阴数十亩相传为汉晋间物
  陈家洞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幽林鸟道峭壁插天深洞层楼下临绝涧称为奥区
  西岩山 在州西七里有甘泉五
  马圏山 在州北八里宋二吴将牧马处也
  陇水 在州南一里源发六盘之阴按六盘为陇山尾故水为陇水味甘美俗名甜水河
  威戎川 明一统志在州南四十里或以为即水经注之燕无方城诸水也
  阳三川 府志在州南九十里自庄浪县流入苦水水经注受渠水东出大陇山西经受渠亭北又西南入瓦亭川或曰即此
  水洛川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源发陇山流合犊奴川经石峡西南入秦州界
  髙家堡川 在州西四十里发源㑹宁青家驿之山中东流与甜苦二水汇焉
  抛龙川 在州西宋任福轻骑趋怀远捺龙川即此长源河 在州西三里源发固原湏弥山北味苦俗名苦水河
  门扇川 在州东八十里源出六盘西流至威戎川汇焉
  底店川 在州东南一百一十里源出华亭之林家硖西流迳都记川过庄浪入磨石峡以逹于合河头
  通遍川 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源出陇山迳林家硖过佛崖湾西流至野照凉野二店汇章麻川
  治平川 在州西南八十里一从鞍子山经通渭之蔡家堡一经郭家岔至鳯龙之麓二水合流逹合河头
  温泉 在州南五十里隆冬不冰又府志州东三十里曰干硙川有温泉
  庄浪县
  陇山 在县东府志静宁州东南一百五十里皆陇山也又曰自陇州至清水县绵亘而来县居山之阴今东暨华亭其间有鬼门关有火焰宝盖麻庵大小十八盘湫头笄头龙家峡等山以及美髙六盘南北二百里东西七十里皆陇山也
  盘龙山 在县南四十里山势回伏状如盘龙即陇山之异名
  杏花冈 即太白山在县东三里髙冈峻岭上建太白行祠树木森郁祭祷有应
  樱桃原 在县西三十里花发时其地如雪
  牡丹岔 在县西一十五里旧传多产牡丹
  屏风山 在县南三里即邑对山如屏
  北寺山 在县东北二里即游龙山树木森茂登其巅山川风景了然在目
  笔架峰 在县南三里状如笔架因名
  磨石峡 在县西南一十五里
  崔家峡 在县西南五十里传有石炭山狭水深不可挖
  青土坡 在县西南六十里产白土
  东沟水 在县东册说源出陇山经县西南流入静宁州境注于苦水
  西沟水 在县西半里源出隆德县之襟山西南流入东沟水
  东河 源自龙家峡来绕县城东故名东河
  西河 源自贾家岔来绕县城西故名西河湾过城南会东河从磨石峡出
  阳三川 在县西南七十里山阳有三川合流故名府志流入静宁州即古受渠水
  苦水川 在县西九十里自静宁州流入境又北流入镇原县界味苦不可饮故名
  通邉川 在县东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以道路四通而名府志在隆德县南六十里盖接界也通邉县以此名
  隆德县
  六盘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县城镇其西麓即陇山之支峰也通志山路险仄古谓之络盘道
  美髙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山髙耸秀多产松竹药草底堡水出焉二山与华亭接界
  龟山 在县南二里
  状元山 在县南四里峰巅秀丽迥出群山相者以为有状元气故名
  襟山 在县南十里状如衣襟
  莺架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
  笔架山 在县西二里一名燕家山
  旗山 在县西三里
  鼓山 在县西五里
  鳯山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象山 在县北一里
  饱马岭 在县南十里
  汤羊岭 在县西北十五里
  祭旗坡 在县南六十里相传宋曹玮征吐蕃祭旗于此
  得胜坡 在县南二十里明马文升败敌处
  凉殿峡 在县南七十里元太弟避暑处
  陇水 在县北西南流入静宁州界水经注陇水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又经瓦亭南合瓦亭水其后谓之好水
  好水川 在县西二里源出六盘山西流合苦水宋任福违韩琦节制败于夏人即此大陇左右水皆咸苦不可饮间有味甘可饮者土人遂相率名之曰好水或曰甜水正不可以一处拘也
  底堡水 在县南二里源出美髙山西南流入六盘水
  清流河 在县东三里
  孤树川 在县北三十里傍有孤树因名
  马蔺川 在县西三十里多生马蔺
  瓦亭水 在县西北亦西南流入静宁州界水经注其水亦出陇山东南流历瓦亭北又西南与陇水合
  武延川 在县西北七十里宋史曹玮知渭州与陈兴秦翰破党项章悝族于武延川即此明一统志武延川昔有姓武名延者居此故名县志谓之苦水河西南流入静宁州境㑹于甜水河册说苦水河源出固原之大六盘山诸水皆南道静宁而东入渭
  各道水 在县北二十里北乱湫之流也湫在县东北四十里周三里深不可测旱祷辄应亦谓之灵湫
  红城河 在县西四十里亦出灵湫即各道河下流曹务河 在县西南四十里与庄浪县接界
  南源河 在县南一里源出美髙山西流入于六盘水
  莲花池 在县东一里
  官泉 在县治东儒学南深丈馀味甘冽四时不涸小水泉 在城内儒学西其水莹澈居民资以灌溉温泉 在县城东石穴隆冬不冰又有温泉在旧隆德堡
  龙泉 在得胜坡下又有涌泉在神林堡内
  线泉 在汤羊岭西出山崖中髙丈馀飞瀑下流如线
  庆阳府
  安化县
  景山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山多奇木怪石及产猿猱獐鹿之属
  马岭山 在县西北七十五里一名箭括左右带川相传汉牧地有果实猿鸟之属岩洞幽䆳莫穷所止唐置马岭县盖以山名
  寡妇山 在县北十五里五代史庆州北十五里有寡妇山番部野鸡族居之后周广顺二年拒命环庆二州帅讨平之又旧府志城北三十里有寡阜砦
  太白山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黒水河发源于此第二将山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峰峦髙耸林木茂盛其地居民富庶
  鐡邉山 在县北三百二十里顶平麓险川流萦绕宋范仲淹置寨于上
  白于山 在县东北元和志白于山一名女郎山在故洛源县北三十里
  秦霸岭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旧名安花原俗传秦穆公会西戎之地故名又金鸡岭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与秦霸岭相接
  横岭 在县北十八里产鐡形如蛴螬制为小刀极锋利
  走马岭 在县北二百二十里其岭耸㧞其麓平衍相传唐李靖大捷于此走马还朝故名走马岭
  白城子岭 在县北二百三十里东西绵亘二三里上有白城
  节义峰 在县西北宋史景祐元年夏人侵庆州伏兵节义峰
  药地峪 在县南二十五里
  西姬峪 在县西南三里相传为公刘子姓之居又叶胡峪一名野狐沟在县西北十里
  黒泉峪 在县城北十里东川之东其水流入东河又嘉乐峪在县北二十五里又葫芦峪在县北一百里
  东原 在县东其脉自合水来凡沟涧皆西流又西原在县西自景山来沟涧皆东流为城左右之䕶
  彭原 在县西南九十里其原广袤六十里有彭原县城旧址城内浮屠尚存
  二谷原 在县北五里一名庆原为郡城来脉又八珠原在县东北二百八十里与环县接古为明珠番族之地
  花坡 在县东十里地名花木为郡人游览处相传不窋遗园
  花村原 在县西二十里
  洛河 在县东北二百五十里源出白于山经延安府保安县界至中部县东南流入西安界汉志洛水出归德县北蛮夷中府志在府北一百七十里有芦草沟即洛河之源又曰府北有白豹西羊横水诸川合流至保安县界入洛河
  按禹贡导洛自熊耳洛水发源商州冡岭山经河南新安县至巩县入河今此洛河源出白于山经延安府流入西安界是另有洛河名同实异非伊洛瀍涧之洛也
  东河 在县东来自沙漠白马怀安柔远川及延庆灵沟水南流至县城东南㑹于西河南流至合水县界为马莲河
  西河 在县西来自环河合马岭川杨集涧水谷沟下马汀诸水南流绕城转而东南㑹于东河府北三十里有下马汀水濵地平经行者常憩于此葢即东西两河之濵也
  马岭水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自环县来东南流为西河
  泥水 一统志在县北东南流入合水县界汉志郁郅县有泥水出北方蛮夷中
  白马川 源出县北一百二十里南流入东河相传古有乘白马者至此马跑泉出涓流不竭里人神之立白马祠于此
  怀安川 源出县东北二百里西南流入东河柔远川 源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南流入东河延庆沟 在县北三十里西流入东河
  灵沟 在县北五十里西流入东河
  杨集涧 在县北八十里东流入西河
  太乐涧 在县南五十里南流入珊瑚水至宁州界水峪沟 在县西北七十里东南流入西河
  三合水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东流至合水县界入马莲河
  珊瑚水 在县西自环县来合黒水蒲川太乐涧南流入宁州界
  北岔水 在县东七十里自白豹川来南流至合水县会建水
  白塔水 源出县东北二百里南流入合水县界白豹川 在县东北二百里东流过保安县界又东南入洛
  教子川 在县西四十里诸山环如驻马其水东注过城南又名底卜河流入县河
  同川 在县西八十里即故同川县地其水南流入珊瑚水
  黒水川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源出太白山东流与蒲川合
  牛圏池 在县西北二百里四旁皆石碛中有圏潴水人马给饮宋章楶尝置毒于此夏人来犯饮者多毙
  莲花池 在县南三里东西二河合流萦而为池旧多植莲
  鹅池 在县署后东城隈唐末从事李克新浚宋庆历中经略安抚使施昌言重修暗通东河以汲水
  盐池 在县北五十里有大小二池大池在定邉周围八十里小池在惠安堡周围二十七里又有花马池红柳池俱产盐今属宁夏府
  清水泉 在县西泉水澄澈冬温夏凉
  龙泉 在县西三十里水甘冽铺名以此
  圣水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水清冽上有龙堂祷雨辄应
  麻家暖泉 在县北五里其水清甘隆冬不冻十二涝池 俱宋知州孙长卿浚凿以备旱涝池底俱有石炭
  合水县
  子午山 在县东五十里南连耀州北抵盐州东接延安绵亘八百馀里括地志秦始皇通直道故道在华池县西四十五里子午山寰宇记子午山一名鸡山山长千馀里北入大漠南尽分水其东水皆东南流为延安界其西水皆西南流为庆阳界直南直北皆随地而异名
  南山 在县南一里许巍然屹立林木茂盛
  丰峙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故城川上多林木八棱山在故城川北
  锦屏山 在县西四十里状如围屏
  长厚原 在县西南七十里
  汉城原 在县西九十里
  麻峪 在县南七十里故城川东
  马莲河 在县西南四十里来自安化县合冉家河水南流入宁州界
  合水 在县东一里与建水北岔水合县以此名西南流四十里入马莲河
  建水 在县东一里源出子午山合北岔川为合水又西南入马莲河
  北川 在县东一里即北岔水来自安化县与建水合为合水
  乐蟠水 在县西南六十里南流入马莲河
  清水沟 在县西一里源出田家里南流入合水其水清澈大雨霶沛不浊
  神灵沟 在县西六十里沟中央有山特起矗峻雄峙上平坦寛阔至正间居民避乱于此兵至沟口忽风电大作若有神灵拥䕶故名
  故城川 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子午山南流入宁州界为大延川亦名寨子河有芦荻乌药诸产又小川出子午山东流入合水
  华池水 在县东七十里来自保安县至此合豹子川平戎川苖村沟诸水东南流入鄜州界
  豹子川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源出安化县界西流入华池水
  平戎川 在县东北八十里源出保安县界南流入华池水唐韩游瑰败吐蕃于平戎川即此
  玉梅川 在县东七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水
  鳯川 在县东七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水清澈多鸥鹭春月人皆游赏于此
  厮坡川 在县东八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水
  苗村沟 在县东七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厮坡川
  延鸠川 在县东九十里源出子午山东流入华池水
  锡蜡沟 在县东六十里入建水
  慕原沟 在县西十里
  冉家河沟 在县西五十里源出安化县界南流入马莲河
  圣公泉 在县南五十步昔有修道于岩壑者以杖卓地泉出能愈百病遇旱不涸祷雨毎应故名
  暖水泉 在县南四里水性温燠邑人修禊之地玉泉 在县西南七十里
  宝泉 在县北二十里宝泉寺泉歕出如贯珠柳池 在县西五十里汉城原之东
  环县
  尖山 在县东一百里山形耸㧞因名
  大方山 在县西南相近有小方山其形皆方五子山 在县西鸳鸯沟上
  青山 在县西刘昭曰北地参䜌县有青山章怀太子曰青山在马岭县西北
  牛家山 在县西一百里牛讹奴族所居黒水河出此一名火焰山
  乌仑山 在县北三十里山甚髙峻顶阔根狭难于登陟为险要之所宋于此置寨防守
  青冈峡 在县北亦曰青冈岭宋史至道二年李继迁围灵武诏遣兵五路救之李继隆以环州路迂由青冈峡绕灵武趋平夏行数日不见敌而还青冈川本灵州大路自此过美利寨入灵州自过美利寨后渐入平夏经旱海难得水泉
  天池原 在县南九十里
  板谷 在县南唐大历十二年吐蕃入寇军于原州北长泽涧进破方渠入板谷郭子仪遣将李怀光救却之
  石台谷 在故方渠县境唐贞元十三年杨朝晟筑方渠三城发军次石台谷葢庆州之要道也
  环河 古名环江在县西十里源出城北七十里水源铺南经城西委曲环抱石桥交跨小港分流南入安化县界
  甜水沟 在县西三里源出固原州界东南流入环河又鸳鸯沟在县西十八里有南北二山对峙形如鸳鸯故名又赵大夫沟一名城西沟在县西十里皆流入环河
  七里沟 在县东七里流入环河又安塞川在县东四十里西南流入环河又木钵沟在县东四十里源出安化县界流入环河
  合道川 在县西八十里自固原州来二水相合故名流入环河又苍耳川在县西九十里东流入环河又马岭沟在县东一百里西流入安化县界入环河又三岔沟在县南一百里东流入环河沟旁山分三岔又佛堂谷水在县西一百里东流入环河
  马坊沟 在县西北二十里为固原州要路源自州界来流入环河又肃远沟在城北四十里东南流入环河又清平沟在县西八十里清平所东流曲折七十里入环河
  黒水河 在县西南一百里源出牛家山东南流入安化县境其水色黒
  咸河 在县北寰宇记从土桥归德川同家谷三处发源水咸苦不可食
  天池 在县南九十里池形如盘水溢不出
  葫芦泉 在县西旧有蕃部居之宋范仲淹谋城平定寨于此明一统志泉在县西镇戎东
  石泉 在县南五里
  真宁县
  罗山 在县东二十里县旧名罗川相传唐天宝初得玉真人像于此因改县名
  桥山 在县东七十里黄帝葬衣冠处即子午山史记封禅书武帝巡朔方还祭黄帝塜魏收志阳周县桥山有黄帝塜
  抚琴山 在县南一里山畔有洞风过如琴音故名云寂山 在县南十五里苍翠干霄为县屏障㤗山 在县西南一里上有青帝庙
  黎阳山 在县西南三里
  五掌山 在县东北二里山有五峰其形如掌雕岭 在县东五十里即子午山之别阜上有秦驰道迤南为桥山
  罗水 在县南城下元和志隋罗川县以罗水为名即真宁河源出横岭合小川南沟二水西流又宁州界入泾水又小河水在县东一里东南流入罗水
  龙门川 在县西十里自宁州来经县西北四十里南流入于罗水县志南逹丰镐北通银夏又长沟水在县西十里南入罗水
  于庄沟 在县东二十里南流入淳化县界又南沟在县南二里南流入淳化县界
  马槽沟 在县西北二十里相传马伏波将军过此要册湫 在县东六十里桥山之尾周围九亩旁有龙祠唐开元中建历代皆加封号寰宇记宋太平兴国二年封要册湫普济王为显圣王其水无禽鱼萍草茂林阴翳旱涝不涸亦不溢祈祷立应碑刻甚多
  圣水泉 在要册湫庙后
  莲花池 在县东二十里旧产莲花
  温泉 在县西二里有三池皆夏凉冬暖
  宁州
  髙山 在州东发自横岭迤逦而西至此丰隆特峙为州来脉即因山形筑为郭城稍东为安定县故址
  鳯凰山 在州东六十里发自横岭突起如鳯故名西山 在州西马莲河岸列峙城西
  画石山 在州西十五里珊瑚川上其石有文灿然如画图
  南山 在州南二里拱䕶州城前列如屏岩半寺庙幽䆳内有金沙泉过客多登览山上有元将李思齐故址
  北山 即北坡逹府之路距州一里其下即公刘旧邑
  横岭 在州东一百五十里州志即子午山横亘南北故曰子午其脊为鄜宁二州之界明一统志横岭在襄乐县东一百里即子午山之别阜
  燕原 在州东北六十里襄乐镇后燕太子丹为质于此故名后魏置燕州于此
  安定岩 在州西十五里岩如泼墨石可䥴砚泾河 在州南三十里自泾州来至政平驿与马莲河合流入邠州界
  马莲河 在州西二里自合水县流入与九龙川合流经政平镇入于泾河
  九陵水 在州东一百二十里川中有九堆似陵故名九陵自合水县界流入合奢延川西南入马莲河一名九龙川
  大延川水 在州东其源有二一自横岭白羊溪北流至罗山务一自武亭寨西南流至罗山务二水合流为大延川至襄乐与小延川合至寨子口与故城川合又名寨子河南流过州城北名城北河又逹城西与九陵川合南入马莲河
  小延川水 一名奢延川在州东一百里自横岭卢保儿镇发源西流至襄武城合大延川
  珊瑚水 在州西十五里自安化县来东南流入马莲河川中有紫阿石可作砚川口有湫名顺利泉
  白羊水 在州东一百里一名白谷川源出白羊溪流经横岭西北至罗山务入奢延川
  走马水 在州东三十里源出桥山东北流入长城又东北注奢延川
  宁水 在州东七十里一名宁江自真宁县流入即罗水也亦名亚谷河流入真宁界
  滥泥沟 在州东二十五里源出太安原下西南流至谷堆城入马莲河
  柳叶沟水 在州北二十里源发早社原下西南流入马莲河
  天池 在西郭城下明万历初知州马彦卿凿暗导河水于城内后宁夏孛逆变城门戒严郡人赖以济饮上有亭榭可游憩
  冰波湫 在州南四十里旧有祠祷雨应
  金沙泉 在州南一里沙色如金有泉悬崖而下入九龙河
  石沟泉 在州东北百步许味甘冽
  暖泉 在州东南五里其水冬温















  甘肃通志巻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六
  山川
  甘州府
  张掖县
  祁连山 在县西南二百里连亘凉肃东西延袤千馀里又名天山西域呼天为祁连西河旧事云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郡界产松柏古木美水草山中冬温夏凉宜畜牧
  马蹄山 在县南一百里一名临松山前凉于此置郡岩石间有神马足迹故名马蹄山
  合黎山 在县北四十里一名要涂山迤逦至镇夷所石峡口三百里按前汉地理志张掖西北有小硖葢弱水与流沙相合之处禹贡所谓导弱水至于合黎是也
  甘浚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山下有泉味甘冽故名人祖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俗名快活山其山不毛一统志东北四十五里有甘峻山即人祖山与甘浚山别
  川岩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十六国春秋沮渠䝉逊元始八年欲伐西凉引兵西至白岩伪南攻浩亹潜师还屯川岩
  平顶山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产松柏木植通黒河源河水分浇民田
  鸡山 按水经黒水出张掖鸡山至敦煌过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葢鸡山在张掖之北
  弱水 自县城东北环合黎山入居延泽禹贡云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王氏通释弱水出吐谷浑界穷石山自甘州删丹县西至合黎山与张掖河合其水力不胜芥然可以皮船渡按西域传弱水在条支自长安西行万二千里又百馀日方至其地疑别有所谓弱水也
  张掖河 自县西南山中流出又名羌谷水源出摆通河经祁连山积雪消融其流益大旁合黎山下弱水入焉出羌谷口北入额齐纳界喀巴哈巴尔海拉苏三海子即居延海古流沙也
  黒水 在县西十三里从西南山谷间流经此有黒河桥跨其上其下流仍合于张掖河明正德时土鲁番沁特穆尔羁寓甘州谓城南黒河可引灌城因导叛羌谋犯边云
  千金渠 在县西又西流入高台县界汉书觻得县有千金渠西流至乐涫入泽中一綂志云即羌谷水所引为渠也
  赤泉 在县东南十六国春秋秃髪傉檀𢎞昌五年伐䝉逊次于氐池芟其禾苗至赤泉而还
  蓼泉 在县西九十里沮渠䝉逊与西凉交战之处甘泉 在县西南八十里甘浚山下味甘又城南门内东三十馀歩亦有甘泉北流出城引以转硙
  九眼泉 在县西九十里
  草湖泉 在张掖河两岸数十处多生芦草每年收草百馀万束以饲马
  龙首潭 县西八十里山峡内有潭张掖河所经也石井在县南一百三十里普观寺石洞佛殿内西南角井口四面各长一丈四寸深四尺五寸水常满不溢冬夏汲之不竭
  都渎涧 在县西九十里蓼泉之西
  山丹县
  石硖口山 在县东八十里两峰相对下有石井焉支山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汉霍去病击匈奴过焉支山千里执浑邪王收休屠王祭天金人即此地也山在河西郡界东西百馀里南北二十里有松柏古木美水草宜畜牧与祁连山同一名删丹山匈奴失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唐哥舒翰建神祠于山麓天宝间封山神为宁济公
  祁连山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连亘甘肃又名穷石山
  金山 隋志张掖县有大柳谷旧志柳谷在甘州东南一百里与山丹接界即金山也
  石嘴山 在县西十里山下皆舄卤雨后经日色白如盐
  甘浚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延袤至甘州一名甘峻山俗名龙头山山阴有泉旱可祷雨
  红寺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土皆赤山上有崖深六尺高八尺内有石佛又名红寺洞
  馒头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形似馒头故名
  大斗拔谷 元和志大斗拔谷在县南二百里一綂志云即今扁都口也隋伐吐谷浑经大斗拔谷山路险隘鱼贯而出唐贞观八年李靖讨吐谷浑还上遣使劳军于大斗拔谷
  删丹河 在县西源出祁连山西流入张掖河即弱水禹贡弱水既西是也
  南草湖 在县东南一里周围九里中多芦草因以为名其下有涌泉与西草湖水相合有渠灌田四百馀顷
  西草湖 在县西一十里周围七里中多芦苇水泉红盐池 在县北五百里池产盐红色明洪武中指挥庄得采贡岁办后以地属境外停苹
  白盐池 在居延泽之旁
  暖泉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平地涌泉二穴冬寒不冻故名有渠溉田百七十馀顷
  冯胜泉 在县北二十里
  边外山川
  浚稽山 在府边外汉太和二年遣赵破奴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而还及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败没天汉二年诏李陵出遮虏障将歩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与单于战败降括地志居延县有遮虏障路博德所筑长老传云遮虏障北百八十里直居延西北即陵败处
  三木楼山 在府东北塞外后汉永平十六年讨北匈奴分遣耿秉秦起出张掖居延塞绝漠六百馀里击匈奴于三木楼山建初六年北匈奴三木楼山部落款五原塞降
  居延海 地理志渡张掖河行至合黎山镇夷石硖口旁河东堧屈曲东北行一千里有宁冦军军东北有居延海元至元时总管呼都克娄请凿合即渠于其地屯田九十馀顷
  蒲离候水 在府北边外汉书本始二年范明友出张掖塞千二百馀里至蒲离𠉀水
  盐池 在府北边外元和志在张掖县九百三十里周回一百歩其盐洁白甘美
  凉州府
  武威县
  青山 在县东二百五十里上多松柏冬夏常青松山 在县东三百一十里上多古松
  天梯山 在县南八十里其山高峻路径曲折如梯第五山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上有清泉茂林修竹悬崖石室昔为隐士所居今名石佛崖
  臧南山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冬夏多雪又名雪山山水灌甘凉一带田
  西山 在县西二十里峰峦若莲花又名莲花峰下有石五色成文如兽形
  青岩山 在县南一百六十里下有湫甚广人触之风雹立至今名青羊山
  洪池岭 在县东南凉州之大山也唐志凉州有洪池府又姑臧有二岭南曰洪池岭西曰删丹岭后凉杨颖諌其主吕纂曰疆域未辟﨑岖二岭之内谓洪池及删丹岭也
  白岭山 在县西一百里山顶积雪望之皓然因名今名白水岭
  祁连山 在县东南一带聨络甘凉延袤千馀里浚稽山 在旧武威郡北汉李陵出居延至浚稽山金塔山 在县南五十里为金塔寺渠水源
  米脐山 在县东南一百七十里其山水自张义堡口出为黄羊渠水源
  牛心山 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山多林木
  倘哥儿山 在县南九十里上有倘哥儿墩
  杂木山 在县南七十里为杂木大小二渠水源横梁山 在县西九十里前有煤炭山
  黄羊川山 在县东南一百七十里为黄羊川渠水之源
  马蹄沟石洞 在县南三十里山之阴中周七十歩左右二穴贯穿相通有佛壁
  谷水 一名沙河在县东北五十里其源出自洪水泉至三岔水合而为一逾镇番界北入白海
  特黙格川 在县西南七十里古为丐奴放牧之地䝉古语驼曰特黙格言此川土肥美宜驼故名为安远永昌之水源
  五涧谷 一名五涧水在县东南七十里源自番禾界出流入白海
  黄羊川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地多水草宜畜牧故名即今张义堡川
  文车泽 在县东三十里前秦苻坚遣毛盛伐凉造机械冲车于此故名
  潴野泽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禹贡至于潴野即此亦名休屠泽
  灵泉池 在县南后凉吕光尝宴群臣于此
  汪洋池 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山上有池大数里其水汪洋四散流出
  鱼池 在县东一里周围有湖草树䝉宻今为先农坛
  白亭海 在县东北境五涧谷水注之其色洁白故名一名小涧端海子
  天池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山上四时不涸近城泉 在县东五里又黒水林泉在县东三十里红水泉在县东五十里水色微红海藏寺泉在县北十里 以上四泉皆流入沙河谷水溉田甚广
  温泉 在县西南一百里其水温暖浴之却病刘林湖 在县北十里又有熊兆湖在县北五十里永昌县
  南山 在县南二十里俗名照面山
  雪山 即祁连山在县西一百八十里山广千里连亘数郡水草丰茂尤宜畜牧与凉州南山相连虽炎夏积雪不消
  炭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其山出石炭
  青松山 在县西八十里又名大黄山焉支山葢一山而连跨数处
  金山 在县北二十里丽水出焉
  亥母洞山 在县北七十里洞有古石佛足下有泉洞上滴水巉岩间
  石燕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又名燕儿沟夜见群燕飞舞
  托欢山 在县北四百里边外
  马蹄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下巨石上有马蹄故名
  摩天岭 在县南七十里
  库库水 在县西南境外又大通水在县南境外皆浩亹河也
  考来河 在县西南八十里东北流入水磨川蹇占口涧 在县东南五十里又名涧水源出自雪山流入凉州界分流溉田
  牧羊川 在县北四十里民资耕种
  金川水 在县北二十里有水磨兼能灌田
  水磨川 在县西三十里一名云川其源出自鸾鸟山之平羌脑儿都山口以水势迅急能转石磨故名水东北流出塞入昌宁湖
  白盐池 在县北境外六百里又有青盐池与镇番连界
  硝池 在县北八十里
  暖泉 在县西三十五里二穴涌出四时常温东北流入水磨川又一在城东三里一在城北一里
  鹿泉 在县西北一百里
  双泉 又名双井在县西北二百里
  茅草泉 在县北六十里又有矮鹿泉在县东北七十里一碗泉在县北四十里为水无多故名
  马跑泉 在县北三百里高泉在县北四百三十里赤那泉在县北五百里 以上三泉俱在境外镇番县
  苏武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俗传苏武牧羊之处旧有苏武庙址并碑有汉中郎将苏武牧羝处字迹城内有苏公祠
  阿喇鹘山 在县南三十里东接苏武山
  黒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旧有黒山闗口
  红崖山 在县南七十里山赤色故名
  来伏山 在县西八十里地接塞外其山脊高首俛遥拱城郭如拜伏状故名
  亦不喇山 在县北二百八十里境外
  青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与苏武山相连
  狼跑泉山 在县东境一百里
  抹山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为境外冲隘
  高越原 在县北塞外隋时总管窦荣定出凉州与突厥相拒于此地却之
  天池湖 在县北二十里祈雨辄应俗传有龙隐其中
  鸭儿湖 在县东五十里中多芦苇
  柳林湖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抹山北雍正五年试种开垦
  月牙墩湖 在蔡旗堡南十里中有乱泉津流四溢大河 旧志名小河城东二十五里源𣲖甚多详见水利
  龙潭 在县东四十里一名小池
  柳条湾 在县东五十里境外绿荫长渠
  昌宁湖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中有昌宁堡湖多水草杨木明万历中夷人青巴图据此后移龙首山
  小海子 在县西北堡外与狼跑山相近
  东海 在县东北境外为凉州一带河水所归六坝湖 在县东边外距城三十馀里今垦为田青盐池 在境外二百四十馀里产青盐
  鸳鸯白盐池 又有小白盐池在县西北二百二十里边外产白盐与姑臧接界
  青土湖 在县东北二百里境外芊草最盛
  石井 在县西二百里边外
  三井 在县西北二百四十里境外有泉眼三处故名
  九眼井 一名沙井在县西北二百五十里青盐池西境外其水甘冽可饮
  乱井 在县北二百七十里境外有泉眼数处故名古浪县
  东山 在县东二里上有在城墩
  西山 即古雪山在县西五十里
  黒松林山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上多松
  柏林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山多柏
  黄羊川山 在县南三十里群山环峙中夹平川铁柜山 在县东南七里峡内险要可设伏
  古龙山 在县南里许其山蜿蜒如龙形
  石门山 在县南四十里即黄羊川东山石壁相向其状若门故名山多松柏寺观
  不毛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环山皆林独此山不生草木故名在黄羊川后为番夷住牧之处
  显化山 在县南四十里其形高耸树林阴郁由巅至𪋤寺宇迤𨓦
  雷𡶶山 在县南六十里山高风冷雷鸣起此上有雷公祠居民祀之迤西接天梯山可可口在南
  牛头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象形而名
  砚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
  笔架山 与砚山相连而稍高三峰并峙中峰特起故名
  乌稍岭 在县南七十五里东西迤𨓦即平古分界处
  鹅头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状如鹅头其山产煤炭跌落崖 在县南十里峡内山岩突出势如欲坠行人不敢仰视
  平顶山 在县北八里平衍可耕
  古浪河 其源出乌稍岭绕县北流入白海
  龙沟河 在县东五十里其源出龙沟山北流出口入古浪河
  大羌河 在县东五十里土门城南八里明初冯胜定河西套夷北遁以马屉塞河变成细流今两岸高丈馀遗迹犹存
  响水河 其源出响水厓东流三十里入古浪河石门峡河 其源从峡内流三十里汇入古浪河柳林河 在黒松驿北三里自火石岔出流入古浪河
  酸茨沟河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发源不毛山北流三十里出大靖峡门入川引渠灌田
  鸳鸯池 在县西七十里池水四时常不涸
  高崖泉 在县西二里水自崖下涌出南北分绕用以转磨灌田
  暖泉 一名漪泉土门城南八里即暖泉𭐏河源湖滩泉 大靖城南五里引渠灌田
  香水泉 在县南七十里黄羊川东居民资饮西川井 川有河水天旱则浸入沙内不能下流民人因凿井引川以资饮
  平番县
  东山 一名青龙山在县东一里东连松山西连镇岔
  大小松山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接兰州界山多大松其北又有小松山明时议边事者以二山控御边陲为境之要地
  一撮毛山 在县东接兰州永㤗堡界
  骆驼山 在县南一百三十里形似骆驼
  火熖山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平顶山 在县西南六里地势蜿蜒中多巨蛇窟穴堪舆家以为一邑风气所聚为本处主山
  仁寿山 在县西三里河水经流山峦环拱峻极萝卜山 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与雪山相距状如萝卜
  琵琶山 在县西北元和志在广武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北凉沮渠䝉逊拥众南保琵琶山即此寰宇记其山崄峻曲折有似琵琶首
  刀楞山 在县北三十里武胜堡南
  棋子山桌子山 在县西南二百里两山相连道险树宻番人巢穴雍正二年番民梗化奋威将军岳锺琪凉庄道蒋泂率兵攻之伐树通道直抵其穴西番始平
  炭山 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出煤炭
  石佛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崖中有石佛
  分水岭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岭峤有泉分流南为庄浪水北为古浪水
  乌稍岭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接古浪界路通甘肃虽盛夏飞雪寒气砭骨
  香炉山 在县西五里峰顶耸岫形若鼎鼐
  万花山 在县西大通堡二十五里
  马牙雪山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形如马牙北通镇羌堡
  干柴沟 在县东彚纪松山堡有干柴窊秃墩子二沟微有泉眼从南往北交流由旧打鱼沟沿河引水灌田千亩
  润水 一綂志云在所西东南入兰州界郑伯津逆水 一綂志云在所西亦南流入兰州界二水皆据汉志寰宇记逆水今名丽水源出昌松县南金山
  庄浪河 在县西门外源出分水岭引以灌田南流入黄河
  西大通河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源出祁连山摆通二山之川灌溉田亩居民赖之
  松峡水 在县西北又北流入古浪县界通志分水岭水北流者为古浪水葢即松硖水矣
  苦水河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其味苦因名咸水河 与苦水河相近在县东一百五十里味甚咸南流入黄河
  黒川 在县东一百四十里胜景别见古迹
  库库川 在县西南四十里
  中川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虏贼从芦红三眼井走至松山草川皆由此路
  塔拉圗川 在县西八十里
  龙潭池 在县北三十里其池水停不流乆旱不涸乆涝不溢
  龙泉 在县东水经注允街县有龙泉出允街谷泉眼之中水纹成蛟龙或试挠破之寻平成龙牲畜将饮者皆畏避而走下入湟水
  一泓泉 俗名一碗泉在县东五里
  沙泉 在县东八十里其水清洁冬夏不涸
  犁耙沟水泉 在县西四十里山产杂木可为农具锣锅泉 在县北七十里
  转轮寺泉 在县南三十里官道傍有泉一眼周围九歩深一丈冬夏水满行人共饮
  巴延湖 在县东北边外阿𭐏营迤北二百八十里东南至黒双山七十里
  金庄水 在县东二百里
  大青羊水 在裴家堡北一百馀里又小青羊水在堡北二百里俱系境外
  芦井儿泉 在县东二百里又苏克图泉在县东三百里境外其水四时不绝
  四眼井 在县东南七十里境外一泉四眼涌出因名
  宁夏府
  宁夏宁朔二县
  贺兰山 在府西六十里阳屏西夏阴阻北番延亘五百馀里边境倚以为固上有废寺百馀多元昊故宫遗址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故名从首至尾像月形山出铅矾五代唐长兴三年夏州帅臣康福奏党项入冦击败之追至贺兰山庆历四年契丹伐夏其将萧惠济河与元昊战于贺兰山北明一綂志𢎞治三年督臣王越袭贺兰山后虏败之旧志山麓有黄安峡赤木等口旧皆垒石置驿
  省嵬山 在府东北一百四十里黄河东岸旧有省嵬城横枕河滨为防御要地
  峡口山 古名青铜峡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两山相夹黄河迳行其中岸左列塔一百有八有新月白电美女弹穿诸峰
  卑移山 在府西北汉志在廉县西北五边考卫西北境有宁罗山其西南为龟山松山揟次山与庄浪卫相接皆有险塞可凭
  紫金山 俗名牛首山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黄河之东岸也𡶶峦罗列万叠千重最著者为文华武英二峰北根抵于贺兰黄河南聨属于金积蠡山梵宫十馀所相传以为小西天山其山岭有池号金牛池
  莎罗模山 在府西南一百里近贺兰山之灵武口有水涌出
  金积山 在府西南二百里牛首山之北产文石回军山 又名尖峰山在广武城西北三十五里其高不及一里有西征军士遇大雪迷道惟见此山一峰独青望之而行四日得还故有此名
  石嘴山 在府东北二百里山石突出如嘴
  黄草山 在府北二百六十里其上草色多黄故名羊首山 在广武城西南三十里长城经其下大青山 在贺兰山后隆庆三年宁夏把总巴拜出边邀击套虏于大青山败之是也
  麦垛山 在府东北二百里其山出铁山势高耸如麦垛
  宗高谷 在府西唐天祐三年灵武帅韩逊奏吐番营于宗高谷将西撃凉州葢在贺兰山后
  快活林 在府西十里丰水草宜孳牧
  黄河 在府东南三十里明一綂志在卫东四十里自中卫流入又东北入平罗县界水经注水自薄骨律城北迳典农城东又北迳上河城东又北迳典农城东又东北迳廉县故城东又北与枝津合又东北迳浑懐障西又北至石崖山旧志有三岔河在卫东南黄河西岸曲折处明成化中虏冦韦州还总兵官刘聚邀击之于三岔河即此 黄河尝为中国患而宁夏独受其利引渠溉田凡数万顷无旱涝之灾司马迁河渠书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后汉顺帝从虞诩言复朔方西河上郡使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亿计
  黒水河 在府东九十里河套内源出边外由暗门入境径府西流入黄河明一綂志番名哈喇乌苏河
  清水河 在城南三百五十里河流甚狭自固原州流经寜夏注黄河一名葫芦河
  大盐池 在府北四百里小池在府东南一百七十里其盐皆不假人力自然凝结
  长湖 在府南十五里渟泓浩𣺌水光澄碧
  观音湖 在府西北九十三里贺兰山之水多聚于贺兰山大水口下
  月湖 在府北三十五里以形似月故名
  沙湖 在府东二十里
  巽湖 在府东南三十五里
  三塔湖 在府东北三十里
  高台寺湖 在府东十五里
  暖泉 在府西北八十里
  瑜井 在广武营水色白而甘冽迥异他水以木杆自泉眼探之莫测其际甫释手则杆如矢上平罗县
  贺兰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东抵河其抵河之处又名乞伏山
  西𤓰山 在县北二十八里以形似故名
  石崖山 在县东北水经注河水经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崖上自然有文若战马之状粲然成著𩔖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
  老虎山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黄河岸上九边考自老虎山而西为长流水蒲草泉等险距卫境可数百里皆可收为外险
  黒山 在县北三百里贺兰山之尾也形似虎踞饮河扼隘
  不老山 在县东北塞外
  黄河 在县东二十里
  西河 在县东五里自北流入黄河
  蒲草沟 在县西北二百里明𢎞治十一年制臣王越分兵讨贺兰山后叛冦北哨击贼于花果园南哨至蒲草沟贼从沙窝遁去合兵追至大巴图城又追败之于柳沟儿冦遂西遁
  灵州
  马鞍山 在州东北五十里以形似故名
  磁窑山 在州东六十里为陶冶之所出石炭明成化九年抚臣马文升议筑磁窑堡于此以接灵州边界
  打狼山 在州东南明一綂志狼山即此套虏由韦州南犯镇原平凉之道也
  三山 在韦州堡东一百里三峰列峙
  𣓓子山 在三山南溪涧险恶豺虎所居人迹罕到金积山 在州西南一百馀里产文石山土色如金山北崖石坂下水滴如雨旱祷有应
  炭山 在州南五十里
  黒鹰山 在韦州堡南一百五十里昔人常于此获黒鹰近琥八山
  长乐山 在州南元和志回乐县有长乐山旧名逹乐山又曰铎落山以山下有铎落泉故名旧吐谷浑部所居寰宇记引十道记云山近安乐川
  大蠡山 在韦州堡西二十五里层峦叠嶂苍翠如染以其峰如蠡故名始于明庆府长史刘昉旧不知为何名也四旁皆平地屹然独立上多奇木异卉良药山北有祠雨旸辄祷之
  小蠡山 在大蠡山之南其脉相聨旧志在韦州西二十里亦曰螺山套虏入冦尝驻牧于此
  琥八山 在韦州堡南八十里琥八方言犹华言色驳杂也
  打剌坡山 在韦州堡南四十里
  峡口山 一名青铜峡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两山壁立千仞怪石嵯峨河经其中
  平山 在州东北八十里以山顶平故名
  啰庞山 在州西乾道六年夏相任得敬胁其主仁孝欲分夏国仁孝分西南路及灵州之啰庞岭与之即此
  欢喜岭 在州东明成化中虏入州东永隆墩诸戍官军追败之于此
  黄河 在州西水经注河水又北迳临戎县故城西又北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东迳沃野故城南州境田多沃饶赖黄河之灌溉
  蒲草湖 在州南二十里
  安乐川 在州南稍东一百八十里寰宇记川近于安乐山
  天麻川 在州东北
  东湖 在韦州堡东一里
  鸳鸯湖 在东湖北三里
  草场湖 在州南三十里
  滚泉 在金积山东水自地涌出高丈许其沸如汤滴水 在滚泉南北崖上一石板突出下瞰水自石板乱滴如雨
  暖泉 在旧宁夏所北三十里盐池西南三十里明万历四十一年总制黄嘉善檄操守卢文善拓其基建亭凿池为行边暂憩之所元和志回乐县有温泉即此
  富泉 在大蠡山之南引以灌田
  旱海 在州东南宋张洎曰自威州抵灵州有旱海七百里斥卤枯㵼无溪涧川谷张舜民曰今旱江坪即旱海在清远军北赵珣曰盐夏清远军间并系沙碛俗谓之旱海自环州出青冈川本灵州大路自北过美利砦渐入平夏径旱海中至耀德清边镇入灵州
  沙窝井 在惠安堡北五里许味清而甘美居民万家及四方往来人畜咸利赖之虽旱不竭
  羊坊井 在惠安堡北五里
  中卫县
  石空寺山 在县东八十里石壁峭立中空如陶穴宏敞可坐数百人内设佛像每夜僧燃灯远望如星悬天际
  黒山 在县东三十里石色皆黒盛夏积雪不消按宁夏志云沙岭从西来绵亘起伏拱卫如屏至卫东北三十里结为石山名黒山又三十里至胜金闗与黄河㑹河自兰靖来穿崖触石激射而下至卫西四十里始落平川绕城而东折而北抵胜金闗山则石峰突兀槎桠错出水则洪波弥漫旋折相向两势𦂳逼中通一线斯则中卫之形胜也
  香山 县之南山总名
  米钵山 在县南七十里因山有米钵寺故名雪山 在县西南
  冷山 与雪山俱在大河之南
  沙山 在县西五十里元志应理州西据沙山明一綂志在县西五十里因沙所积故名一名沙岭
  大沙子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在旧应理州西南俗呼扒里扒沙迤西近平番凉州诸界
  启剌八山 在县大河之西北
  观音山 在县北五十里山有观音洞故名北即边界
  黄河 在县南十里河自兰靖来至县西四十里始落平壤县城而东北抵胜金关行至广武入青铜峡灵州界
  清水河 在鸣沙州南距县二百五十里古所谓葫芦河者是也河流甚狭自平凉界来西注黄河一名高平水
  山河 自固原来至宁安堡西二十里入河
  裴家川 在县西南接靖远县北境九边考其地有腴田万顷军民岁以冦患不得田作明隆庆时督臣王之诰于宁夏旧堡河口等边墩台堡砦驻将领于此以遏冦出入要路并筑东西隘口自是裴家川为内地军民赖之
  洛阳川 在县西二十五里
  马槽湖 在县东三十里形似故名东南流入大河龙潭泉 在县西二十里其水夏则潴蓄冬不凝冰一名暖泉祷雨有应
  野马泉 在县北二十里
  蒲塘 在县北四十里塘中多产蒲草因名亦注于河
  新渠县
  黄河 在县东十五里引渠灌田
  西河 在县西一里
  长堤 在惠农渠长一百七十里以便逼水
  宝丰县
  贺兰山 在县西四十里
  石嘴山 在县北四十里
  省嵬山 在县东四十里黄河东有省嵬口为防御要地
  居中山 在县东南
  黄河 在县东二十六里
  淤河 在县东十五里
  西河 在县西三十里即惠农渠并众支渠泄水处流入黄河
  西宁府
  西宁县
  硖口山 在县东三十里石山对峙地极险阻为湟鄯往来咽喉汉时名湟狭赵充国屯田金城奏治湟狭以西道桥水经注湟水迳东亭北东出漆峡山唐人常修阁道宋筑省章城控制要害又名绥远闗
  红崖子山 在县东八十里其土赤因名山腰有石洞
  拔延山 在县南二百馀里隋志化隆县有拔延山隋书大业五年帝至西平大猎于拔延山即此
  南禅山 在县西南三里有崖洞佛像
  北禅山 在县西北五里有崖形如佛
  积石山 在县西南一百七十里禹贡导河积石是也水经注河迳积石而为中国河俗谓之大积石山河州西北七十里有积石山俗谓之小积石山
  土楼山 在县西元和志在湟水县西一百三十里又曰鄯城县西即土楼山水经注湟水东迳土楼南楼北倚山原𡶶高三百尺有若削成
  金山 在县西六十里隋纪大业五年帝度星岭宴群臣于金山上有湫池旱祷有应为郡望山
  养女山 在县东北水经注养女川水出养女山北阚骃曰长宁亭北有养女岭即浩亹山西平之北山也
  阿剌古山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
  勒姐岭 在县西汉时有勒姐羌居之晋义熙十一年北凉主䝉逊败西秦兵于浩亹西秦主炽磐遣将折斐等据勒姐岭邀其还路䝉逊击擒之水经注勒且谿出安夷县东而北入湟水
  牛心堆 在县西南唐贞观九年李靖伐吐谷浑败其兵于此
  雪山 在县南一百里积雪四时不消
  星岭 在县南隋纪大业五年帝自拔延山入长宁谷度星岭至金山旧志在龙支城西北
  覆袁山 炀帝幸河右征吐谷浑至此
  热水山 在县西南五百里山南出暖水流入青海北出冷泉即古西宁河源也
  西石硖 在县西七十里陡削相对为峡
  小石峡 在县东三十里石山对峙半山有风婆岩每大风祷之则息
  大石峡 在县东九十里校小石峡尤雄壮
  红崖洞 在县东北一百馀里内有空洞幽僻奥曲人迹罕到
  大小榆谷 在县西南二百里地肥饶汉西羌居此缘山滨水以广田畜隋唐以后屡为吐蕃所据天宝十二载陇右节度哥舒翰击取之
  黄河 在县南河自塞外流入河州界又东入兰州界水经注河水自积石山东北流迳析支之地又东迳西海郡南又东迳允川历大小榆谷北又东过河闗县北又东北入西平郡界左合二川又东迳浇河城北又东北迳黄川城又东迳石城南左合北谷水又东北迳黄河城南又东北迳广远城北又东迳邯川城南合邯川又东迳临津城北白土城南又东左㑹白土川水又东迳野亭南又东历凤林北又东合漓水洮水至允吾
  湟水 在县北自塞外流入又东南至兰州界入黄河汉志临羌县西北塞外有仙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元和志湟水一名乐都水出青海东北乱山中湟水左右地皆肥美汉武斥逐诸羌不使居湟中地是也元朱思本曰湟水源自祁连山下正东流一千馀里合浩亹水入黄河都司志湟水今碾伯河是也一綂志城北北山之阴有苏木连河疑即湟水云
  西宁河 在县北百歩许其源自热水山北流五百里经伯颜川至西宁与那孩川合又东南五百里入黄河
  宗水 在府境西南九十里来自青海绕府境入于湟水水南有宗谷口又名宗哥川
  浩亹水 在县西北一名阁门河源出塞外东至允吾界入湟水朱思本曰浩亹水出删丹县删丹山下东南流七百里入湟水
  长宁川水 在县西北水经注水出松山东南晋昌川水注之又东南养女川水注之东南入湟
  伯颜川 在县西五十里即今西川
  景阳川 在县北五十里
  那孩川 在县南即今南川
  葱谷水 在县东水经注水有四源各出一谿北注于湟水
  广牧川 在县北三里旧名沙塘川
  安夷川水 在县东水经注水发远山西北东入于湟
  车卜鲁川 在县北五里即今北川源出垒加尔山下流五百六十里入湟河
  覆袁川 隋炀帝西巡至此
  邈水 出西宁州宿军谷东流五百里入黄河西海 在县西三百馀里周围九百里有鱼无鳞背负黒㸃中有一山至冬冰合游牝马其上言得龙种常得波斯草马因生騘驹故代称青海騘龙汉平帝时风卑禾羌献西海之地置西海郡莽败郡废俗呼青海
  五泉 在县西水经注泉发西平亭北东北流至土楼北入于湟
  都龙湫泉 在县西三里康熙四十六年重浚建龙王庙祷雨有应
  白盐池 在县西三百里
  碾伯县
  雷鸣山 在县东闗外延袤六七里上建雷祖庙又名鳯凰山
  南高𡶶 在县南过河七里与北高𡶶相对今俗呼𡶶堆顶
  北高𡶶 在县北八里与南高𡶶对俗呼了高顶文笔𡶶在县北三里色青
  武当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胜番沟上有真武庙艾湾岭 在县东南巴州堡上下一十五里半山有水自沙中出
  龙泉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与大石峡北山相连因下有龙泉故名
  四望山 在县西三十里湟水经其阳汉赵充国自金城渡河遣骑𠉀四望狭中无冦喜曰吾知羌不能为军矣使发数千人守杜四望狭中兵岂能入哉
  毡帽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以形似名土人呼马哈喇山遇旱云锁即雨延袤与雪山相连
  阿剌古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与冰沟山接界顶面可垦微有林泉中间有鲁班峡
  萝卜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高出众山之土石崖巉岩若萝卜之状
  南大山 在县东南过河六十里山路﨑岖陡峻上下二十里无林泉
  雪山 在县南六十里耸出万山之上四时积雪虽盛暑不消
  湟水 在县南门外又名碾伯河
  龙湫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有金龙响龙黒龙三池上下相距十馀里水光澄澈旱祷有应
  娘娘池 在县东南一百七十里巴州沟脑周围二里其流灌田三十馀顷二月二日凿冰开龙眼始通遇旱求水即雨
  大通卫
  大雪山 在城北一十五里四时积雪盛夏不消打版山 在城南七十里高峻﨑岖山巅有泉流石隙中其味清甘
  大通河 在城南五里许其源自野狐山至碾伯响塘峡西宁河流至大通川东流入山峡出西大通入黄河
  东峡河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水源出雪尔倾山流至北武当山后入白塔河
  白塔河 在城西南六十里水源出鸦马山流至武当山下出水洞至西宁县城北入西宁河
  直隶秦州
  秦州
  龟山 在州东四十里周五里中间突起如龟背南临渭水右滨清水其麓为社树坪有阜阜自山南循藉水而西止于州东谓之沙陇
  吴砦山 在州东八十里宋吴璘复秦陇尝置砦于此山麓有吴镇为入南山采木之路有木厂又有柏林山多产柏
  石门山 在州东南九十里两峰壁立对峙如门四围峭削中通一路山峰有三凡十八盘而上约十里许始至其巅
  麦积山 在州东南八十里三面壁立高入云表形如麦积为秦地林泉之冠山之北为雕窠峪山有隗嚣避暑宫对面瀑布下注苍厓其南为香积山永川水出焉
  攺龙山 在州东南一百里一曰仙人岩有岩突出两山间其阿如屋松柏䆳宻流泉入厨亦异境也下有攺龙镇俗称街子口为古上邽县治
  燕子山 在州东南一百十里有燕子闗地多林木党水出焉南流入四川嘉陵江
  秦岭山 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周数百里东聨鳯岭南界汉中又东有金门山五峰如吴岳有栈道通鳯县
  翠屏山 在州南二里一名文峰上有文星台其麓为石马坪其右为武峰山有古南山寺杜甫山头南郭寺即此
  云台山 在州南五十里下有稍子站茶引所又十里为东暑峡又二十里为高桥巡检司又三十里为火钻镇有批验所接徽县界
  笔峰山 在州南百里有五峰苍翠如削上多鹦鹉有薜萝沿壁下垂如线
  瓦子岔山 在州南一百三十里自大门镇南与成县分界自铁衣峡抵黄渚闗与徽县分界
  赤峪山 在州西南十里杜甫诗晨发赤峪亭即此嶓冡山 在州西南六十里山南为分水岭水南流为西汉水北流为赤峪河 此嶓冢山汉水西源所出禹贡嶓冢汉东源所出在梁州境非此山也
  木门山 在州西南九十里与西和县接界司马懿遣张郃追诸葛亮至木门山蜀人设伏射死郃处
  武峰山 在州北二百里上有老树其木已为山壅枝犹十丈凌云即杜甫诗老树空庭得者
  黒谷山 在州西南一百里峻岭乔木连跨数县有黒谷闗与西和连界宋时置防要冲
  崦嵫山 在州南五十里又二十里曰盘龙山鐡堂山 在州西七十里有石笋青翠长者丈馀小者可为砺上有铁炉坡即铁堂峡其峡四山环抱中为铁堂庄又五里曰中峪山其下为横河
  刑马山 在州西九十里中多林木路可行车迤南为固城山藉水出焉其山连亘洮岷中为大南峪小南峪其水皆东北流入于藉水
  天靖山 在州西北一里上有玉泉观
  邽山 在州西北三十里北为龙马山渭水流经其中有石屹然名分心石北为三阳川
  寿山 在州北一里上有隗嚣连城遗址宋吴璘尝置寨于此以保秦陇下有鲁谷水
  仙家岭 在州东南六十五里土中尝出药丸色黒相传服之可以己病下有杜甫草堂
  小陇山 在州东六十里其山与大陇相连俗呼丁华岭
  秦亭山 在州东南五十里左有永丰山中则东柯谷山亘四十里上有秦亭下为秦谷非子所封邑葢附庸也傍有紫金山下有马房山
  仙岭山 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巅有仙坪其平如掌多林木猿猴鹦鹉又有丽石山其下为丽桥丽水出焉
  皂郊堡山 在州南三十里左有小龟山右有清风山
  宝峰山 在州西南六十里其山挺秀高若摩空洛峰山 在州西六十里下有温泉其水迳小洛门界宁远
  长山 在州北四十里其北番里三南汉里三汉为宋番为金至今名犹存
  闗子岭 在州西七十五里与半坡山接左右两山相聨若闗
  东柯谷 在州东南六十里杜甫诗传道东柯谷即此
  花石峡 在州南九十里有石青质黒理其文俨如画可为几屏
  牡丹原 在州西南六十里嶓冢山西广沃宜稼岩岫间多产牡丹花时满山如画
  渭河 在州北二十五里自伏羌县北流经秦安县南流入州境三阳川又东南入凤翔府宝鸡县界
  藉水 在州南一里发源刑马山经州城南至峡口入渭
  兰渠水 在州北三十里源自北山带众流经三阳川东南流注于渭
  闗子水 在州西七十里源出闗子岭东南流注藉水
  来峪水 在州城西南仁寿山下经城西南入藉水赤峪水 在州西南五里源出嶓冢山即黄𤓰水也北流入藉水
  竹岭水 在州西南三十里源出南山竹岭东北入藉水
  三阳川 在州北二十里又永川在州东南四十里避难川在州南六十里天水川在州南九十里
  清水 在州东五十里自清水县流入于渭即东亭水也
  横河水 在州西南八十里源出中峪山下东北入藉水
  西汉水 在州西南五十里源出嶓冢山经西和县北至礼县名长道河又南至略阳县西名犀牛江又南流经宁羌河东而合于嘉陵江入四川广元县至重庆入岷江此非大禹所导之漾水也
  段谷水 在州东南源出马门溪东北流合藉水注谷水 在州东南源出西南注谷之山东北流注于渭又东柯水出东柯谷又永川河皆北入渭
  伯阳谷水 在州东南出刑马山之伯阳谷北流入于渭又苗谷水亦出刑马山经伯阳城南为伯阳川又北入渭皆以老子经此得名
  资水 在州西南流出资川南流注于汉
  马池水 出嶓冢山傍其水西流入于汉
  峡石水 出苑亭西草黒谷三溪西南至峡石口合为一南注于汉
  西谷水 在州西南即杨廉川水东南流经西县故城北又东南流合茅城水入于汉
  天水湖 在州南七里其水冬夏无増减郡以此得名
  龙马泉 在州东邽山龙马洞
  马跑泉 在州东四十里
  甘泉 在州东南六十里
  清水县
  陇山 在县东北一百里与鳯翔府陇州接界一名陇坂又名陇坻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得越高处可容百馀家下处容十万户清泉四注而下上多鹦鹉七十里始陟顶一名闗山
  邽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亦陇山之支麓
  盘龙山 在县东五十里即大陇山之支阜形若盘龙上有大震闗
  青岩山 在县东五十里与华葢山相接
  亭乐山 在县东三十里有秦亭遗迹即非子始封处
  小陇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小陇山口为县境之要隘即今分水岭秦清二水分处
  石洞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上有清崖洞洞门有巨石悬而不坠其下有泉
  笔架山 在县南七里五峰相列即邽山之支峰牛头山 在县西二十里县治南诸水俱㑹于此名牛头河
  天马山 在县北三里一名集翅山
  月台山 在县北三里山形似月
  卧牛山 在县北四十里即冶坊县故址
  卧虎山 在县北一百里有灵湫祷雨有应
  宝葢山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自大陇山分支而来高耸㟏岈顶平如葢
  龙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又十五里为玉屏山轩辕谷 在县东南七十里相传黄帝生于此车糓峪 在县北五十里俗传李广射虎处
  汤峪 在县东北三十里有汤池
  南道峡 在县东南四里汉时有南道通略阳金马峡 在县东北五里又五十里有牛石峡有石如牛形
  小泉峡 在县西南三十里地暖禾早熟又石驼峡在西北五十里有石形似驼
  南道河 在县东三里源出南道峡西流经牛头山下与清水合更名牛头河
  段谷河 在县东三十里出段谷山
  濛河 在县东三十里源出邽山西流入牛头河清水河 在县西一里一名汤峪源出小陇山西南出龙口峡合成一水又西南入牛头河
  秦水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源发大陇山至小陇山下合牛头河亦曰后川河
  羌水 在县西十五里北出羌谷经西城入牛头河金水河 在县西中城门外北流入清水
  牛头河 在县西二十里即清水总㑹处纳左右诸水经牛头山下西流至秦州入于渭
  段谷水 在县东南山下蜀将姜维为邓艾败于段谷
  集翅河 在县北集翅山下西南流经县西郭外入牛头河
  金牛川 在县北四十里即冶坊川又北二十里赤城川即弓门川又张家川甜头川后川四合川黄门川俱在北汤峪川闫家川漆马银川浊水川柳林川俱在东𢈍穰川猫儿川白驼石川俱在西
  伐鼓潭 在县东七十里其水声如鼓又十里有黒水潭水色纯黒
  涌泉 在学宫𣠄星门前又闵泉在西闗内即秦亭水
  温泉冷泉 在汤峪川其泉二脉并出相距五歩一温泉四时如滚汤浸米可熟下引一池可以浴病一冷泉盛夏寒如冰又有暖泉在西五里
  秦安县
  大陇山 在县东一百里即陇坂也去陇城东百里即大陇极高处
  九龙山 在县东一里其山九峰如龙磅礴百馀里为邑主山
  断山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当略阳南北之冲截然中止不与众山聨属为邑境之要口有断山隘
  长山 在县南二里其山亘八十里至县东南而止亦曰三阳山西连三阳川
  夕山 在县西南二里岩壑回翔夕照掩映故名黒龙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下瞰锁峡带陇水八龙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山阜有八回合如龙曜紫山 在县北四十里其山日出照曜晴色鲜紫青龙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其山高耸望之若在云际有路可逹宁夏
  太阳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
  七星山 在县东北二里山不甚高七峰环峙形如北斗
  高妙山 在县东一百里其山聨大陇倚略阳神仙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草木荟蔚宜于牧畜下有神仙岭隘
  小长安岭 在县西南一百里岭势修长宋置长安寨于此
  束龙峪 在县西北十里居人引水以溉稻其阴有洞产煤
  显亲峡 在县北二里山色笼耸水声泙湃过者飒然
  玉锺峡 在县东北四十里峡中有石如玉其形似锺因名
  新阳崖 在县南十五里其上五峰列峙陇水出其间岩崖苍翠壁立为邑之胜览西连新阳川
  渭水 在县南二十里自伏羌县流入境又东南入秦州界
  陇水 在县西五十歩东北出陇山合瓦亭水亦谓之瓦亭川合西北山谷诸水东南入于渭
  略阳川 在县东北九十里水出陇山香谷西流右则单溪西注左则阁水入焉西经略阳故城又西入瓦亭水
  水洛川 在县东北自静宁州流入水经注水洛川自陇山西经水洛亭西南经石门硖谓之石门水又西南注略阳川邑志陇水自石门峡入县境其流九曲而水浊善崩人以比黄河即此按此则略阳即陇水
  石岩水 在县西源出北山南流注瓦亭水
  阳兀河 在县西北三十里源出西北当亭川东南流入瓦亭水
  安夷水 在县东水源东出更胡谷西注瓦亭水莲花川 在县东七十里川多莲花因名其水西南流入陇水
  东河 在县东二里亦曰东川源自中岭截九龙㑹西沟龙泉至县西南入陇河
  龙湫 在县东十里旱祷辄应又湫泉在九龙山之腰冬夏不涸
  可泉 在县南七里邑境之水惟此可以溉田城南田圃赖焉
  礼县
  赤土山 在县东三里土色如朱山脉自宁远界迤逦至此特起一峰绝顶有坪可容万马
  祁山 在县东四十里接西和界
  高陂山 在县东五里
  翠峰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山峰端秀如人拱立下有香水崖仙人洞诸胜相传隗嚣曽避暑于此
  雷玉山 在县南三十里有堡
  㤗华山 在县南五十里县之案山也
  鸾亭山 在县北五里上有泉泉出云即雨人以此为候
  莫遮栏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高出众山四时积雪不消
  岷峨山 在县西南一百里与岷州接界高耸如岷峨因以为名
  十八盘山 在县西南寰宇记在大潭县南一百二十里有十八盘路
  通灵山 在县西南四山环合二水萦流有清水岩水飞落如玉绳
  九泉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麓有九泉旱不涸涝不溢居民取汲于此
  麒麟山 在县南一百里其山起蜀之巴山循江而下其形若麟
  金紫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
  圣湫山 在县北六十里捱城河出焉
  鳯凰山 在县东北五里一名锦屏山
  四角山 在县东北十里山分四向截然挺峙镇鳯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形如飞鳯
  人头崖 在县西南九十里以形似名
  鸦鹄崖 在县南十里
  西汉水 在县东三十里自西和界流入南入成县界一名嘉陵水郡志长道河即西汉水
  武植水 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发北山南经武植戍又南流合长道河
  夷水 即捱城河在县东二里源出圣湫山南流经县入于汉水
  浊水 在县西南七十里寰宇记有浊水自长道县界来穿大潭旧镇清水从蕃界来㑹之入阶州
  红厓河 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莫遮拦山东入长道河又东入于汉
  洮坪河 在县西二十里一名西江河南流入于红厓河
  平泉水 在县东北三十里南流合长道河
  圣泉 在县南五里
  徽县
  钟楼山 在县城内其上建楼明正德六年展筑城包钟楼山于内
  天池山 在县东七十里上有河池
  伶伦山 在县南十五里其山石壁盘旋如舞优状故名
  铁山 在县南四十里悬崖万仭其色似铁上多云雨宋刘子羽谓蜀口有铁山栈道之隘即此其下有虞闗其山形似巾子亦名巾子山
  方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接成县界
  积草山 在县北四十里杜甫经此有诗
  鸡冠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为县境之险要土宜陶冶居民所资
  金莲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有金莲洞崖高数十仭周围有数十洞相缀明胡溁奉命访张三丰于此
  青泥岭 在县南二十里上多云雨行者苦泥淖岭上为入蜀之路杜甫经此有诗
  木皮岭 在县西十里与成县连杜甫发同谷取路栗亭南入郡界历当房村度此岭由白水峡入蜀有诗唐黄巢之乱王铎置闗于此以遮秦陇
  银桩崖 在县东北五十里壁立万仭崖畔石柱如银其光映日旁有洞穴人莫能入
  双龙崖 在县东南七十里
  杀金坪 在县东南六十里上有仙人闗宋吴玠吴璘屯兵于此
  龙洞 在县南三十里洞中尝有云气旱祷即应紫金水 在治北源出县北三十里之紫金山东南流入嘉陵江至褒城县为山河堰
  浊水江 在县西南五十里自成县流入东南入略阳界即白水江也
  嘉陵江 在县南七十里源出大散闗嘉陵峪经鳯县两当西南流入蜀
  永宁河 在城南即河池水出河池北谷经永宁故城南流入嘉陵江
  泉街水 在县东南南入略阳县界后汉虞诩为武都太守按行川谷由沮至下辨数十里皆烧石开水道即泉街水也
  太白池 在县东二十里周五十亩众山环绕其旁可祷雨
  九眼泉 在县东北九十里水自石穴中流出两当县
  𬸚𬸦山 在县东十五里相传鸣岐之鳯出于此昔张果先生夏居豆积冬居𬸚𬸦两峰秀耸一名南岐一名来仪南有登真洞高一丈深百尺有水自顶注于石池池旁有石振之有声俗名石鼓洞上有朝阳亭碧桃轩
  大夫山 在县东南二里唐末郡守满任移治于此故名
  阳山 在县南一里有大阳小阳二山
  故道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昔汉祖袭章邯出此其下即故道川
  天门山 在县南六十里悬崖有大石门一阁一辟秦冈山 在县西南水经注故道水入秦冈山山南入云悬崖列壁上有神像世名之曰圣女神
  天池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谓之西天池又一在东北二十里曰东天池上皆有池祷雨多应
  申家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与凤县接境
  分水岭 在县东十里一岭而东西两沟
  石镜峰在县东二十里峰石晶莹日出时光彩掩映银瓮峡 在县东二十里杜甫诗复道珠山得银瓮指此
  鱼洞 在县东四十里冯家寨每岁暮春有鱼自洞中涌出不知从来与丙穴之嘉鱼同
  黄崖洞 在县南七十里中有灵湫可以避难嘉陵江 在县南三十里自凤县流入又西南入徽县境或谓即两当水郡邑志大散嘉陵地势险隘相当因名
  广香水 在县东水出穆乔山南流至广香川红崖河 在县东二十里源出秦州界南流入嘉陵江
  矾水 在县南七里亦南流入嘉陵江
  尚婆水 在县西本名石盘水俗语音讹为尚婆川北出利桥山南迳尚婆川又西南至秦冈山入故道水尚婆川中有鸟群飞二月从北向南八月从南向北音如箫管俗云伎儿鸟春来则种米秋来则种麦人常以为农𠉀
  琵琶洲 在县南三十里其地洲渚纡回人迹罕到亦名枉渚杜甫诗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即此
  灵应泉 在县南七里泉出石孔中旱涝祈祷皆应俗名旱涝泉又香泉在县北一里水广可资灌溉
  直隶阶州
  阶州
  石鹤山 在州东八十里又十里有月台山
  盘堤山 在州南三十里汉姜维拒邓艾于此筑盘堤城葭芦戍后魏置县址犹存
  仙陵山 在州南三里又名仙灵山
  露骨山 在州南三十里峰峦森列山之南有万象洞洞中泥可为砚出洞即成坚石内有炼丹井仙人床灶明初张三丰寓此题句犹存又有风洞内有黄泥滩枯木桥人迹罕到
  武都山 在州西七十里与西固所接界州西南大山也
  卧龙山 在州北一里州之镇山
  㤗石山 在州东北二百四十里接西和界
  铁炉山 在州北二百里明嘉靖十三年回夷马兴据此作乱巡抚黄臣讨平之
  米尖山 在州东北一百二十五里山巅有城俗谓之米仓城宋吴璘屯粮处
  紫泥山 在州东六十里旧属福津县地出紫泥汉封玺书用此有紫泥集今紫泥亡集亦失传
  锦屏山 在州南二里山涧有树高百尺大十围状似驼侧有泉冬温夏凉
  太白山 在州南四十里首洮尾茂横折数千里高峰峭壁积雪不消
  翠微山 在州西三里三峰秀出中有一岗势若卧狮
  真武山 在州西北五里高出群山侧有水帘洞悬岩瀑布
  鳯凰山 在州治北拱若仪鳯山麓与城相接为州之主山
  莲花山 在鳯山之阴翠峰五出望之如菡萏初吐杨家崖 在州北一百里控白水江险峻有泉鱼贯崖 在州东一百二十里
  蛇倒退崖 在州东北五十里最险
  龙帝峡 在州西南宋雍熙三年福津县有大山飞来自龙帝峡壅白水江逆流壊民田数百里
  峰贴峡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与羌地相接宋置寨于此为戌守要地
  花石峡 在州北一里有石青质黒文可为屏障仙人峡 在州北二十里山势险峻易据难攻其北即望城闗
  五仙洞 在州东二十里羌水南岸溪涧幽折相传为神仙栖止之地中有卧龙坪及铁桥卢木桥诸胜卧龙坪寛广可容百人
  白水江 在城南即西倾山南所出之垫江桓水之异名也经州南过文县至昭化入嘉陵江
  西汉水 在州北二百里一名犀牛江自成县西南流接州界复折而东流入汉中府略阳县界昔有神牛出江中为害人逐之化为石其迹尚存
  西河水 在州西三十里南流入白水江
  紫水 在州东八十里源出故福津县西南流注白水江汉用紫泥出此水
  平乐水 在州东北四十五里东北流入西汉水谓之㑹口
  乳水 在州东三十里出石穴中入白水江每清明日有鱼从穴中涌出
  北峪水 在州西门外源发南坪合赤沙水南入白水江
  成县
  鹿玉山 在县东十五里溪洞幽绝有狮子洞方山 在县东四十里山形方正晋时武都氐屠飞啖铁尝据此
  兑山 在县东废栗亭县北方舆胜览以为即古和仲所宅
  宝井山 在县东南十里山旁曰紫金山即今郡治鳯凰山 在县东南十里山腰有瀑布名并玑泉溪中有二石双立其形如阙汉世有鳯凰止其上故名鳯凰台杜诗亭亭鳯凰台北对西康州是也其下又有鳯村
  仙掌山 在县南五里见元和志
  五仙山 在县南三十里五峰连亘山半有洞五各去谷百歩旧传公孙氏五子学仙于此
  鸡头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状如鸡头中有龙洞泥功山 在县西二十里县境之名山也唐贞元初权置行成州于此山今址存有泥功庙其神石像天成古怪殊甚
  天井山 在县西二十里有白龙滩
  仇池山 在县西一百里一名瞿堆又名百顷山三秦记山本名仇维其上有池故曰仇池在仓洛二谷间常为水所冲激故下石而上土形如覆壶仇池记上有池百顷地形四方壁立千仭自然有楼橹却敌分置调均竦起数丈有逾人功凡二十一道可攀缘而上东西二门盘道下上凡七里上则冈阜低昻泉源交灌宋氐胡传仇池地方百顷四面斗绝高平方二十馀里羊肠道三十六回上有水泉煮土成盐齐书氐人杨难当于其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水经注汉水流经瞿堆西又屈迳瞿堆南元和志仇池山在上禄县南八十里上有数万人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方舆胜览下有飞龙峡以氐杨飞龙所据而名其东乃杜甫天宝避乱居此有诗
  石船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上有灵湫
  木皮岭 在县东二十里与徽县连界黄巢之乱王铎置闗于此以遮秦陇路极险杜甫经此有诗
  醉仙岩 在县南十里岩壁间有仙像如醉翁状俗呼为道士崖
  龙峡 在县南十里浊水所经峡南半山有洞曰雷洞宋绍兴初金人南侵郭执中集乡豪守此以拒之
  鱼窍峡 在县西二十里汉武都太守李翕有磨崖颂唐吴道子有遗笔
  鹫峡 在县西北晋太和中苻坚伐仇池与杨纂战于峡中魏将李崇攻仇池杨灵珍于鹫峡
  观音洞 在县东北两山壁立洞在山半至为高险钟乳洞 在县东北十三里产钟乳
  龙洞 在县西洞口可容十馀人直下三十丈观者缒而上下有湫冬夏不涸
  香水洞 在县北二十五里洞水飞下如珠中有石龙蟠其上外有茂林修竹
  西汉水 在县西百馀里自西和县流入与礼县接界又南与阶州接界又东南入汉中府略阳县界
  洛谷水 在县西八十里源出县西北山谷中西南经骆谷城下西南入于汉
  洛汉水 亦名六汉在县西北六十里源出西和县境流经县之六汉堡又西入西汉水
  浊水 在县西南亦谓之白水又名天水经旧栗亭县东南流过徽县入蜀合于嘉陵江
  丁令溪 在县西北东南入浊水
  渥阳水 在县东五十里亦谓之泥阳水一名下辨水一名甘泉自天水发源东南流至泥阳镇与栗亭水合东南入徽县界注嘉陵江
  建安川水 在县西北百里自阶州流入境又东北入西汉水
  东河 在县东源出秦州南入龙峡又东南至略阳境入嘉陵江
  南河 在县南源出县西南青渠堡东流入龙峡又东南入徽县界一名下辨水
  万丈潭 在县东南七里相传曽有黒龙自潭飞出又有黄龙潭在县西二十里又白龙潭在县西八十里
  裴公湖 在城西南隅唐刺史裴守真所开桃柳夹岸为一郡之胜
  鳯凰潭 在县东南鳯凰山下
  金泉 在县东郭外出洞穴中清澈甘寒深二丈玉绳泉 在县南七里飞龙峡下万丈潭之右十九泉 在县南四十里杜甫有常懐十九泉之句文县
  螳螂山 在县东三里以形似故名
  南山 在县南三里状如列屏清水江绕其下龙女山 即南山之西支横拥县城有庙可祷雨邓至山 在县东二十里邓艾间道从此入蜀故名太白山 在县南二百五十里岩谷高深常多积雪春夏不消
  天牢山 在县西北二里山势平衍上有古城龙头山 在县西北其山绵亘甚逺自四川松潘卫之叠溪所境绵延入县境止于县西之白马水形如龙头
  青塘岭 在县东南二百八十里由此入龙州为左担路即邓艾入蜀之道
  赤磨岭 在县西南至番界八十里以赤磨岭为界又西北至番界一百三十五里以大恭岭为界见寰宇记有蛇倒岭在县西极为险窄
  滴水崖 在城北乱山矗立两峰划开如髻对峙有飞泉千尺如疋练居人置槽引之以资用
  象山 在儒学后以形似故名
  将台山 在东郭外平地突起一峰南向白水金珠山 在县西武德元年移州于白马水西接金珠山即此
  素岭山 在县西一百六十里高峻积雪黒水发源于此一名露骨山
  分水岭 在县北三十里一山横亘两水分流北流者至尖山南流者至泮宫
  八盘山 在县北四十里嘉树菁葱人行浓阴中俨如图书一
  尖山 在县北六十里其峰如削独出山表
  野羊崖 在县西北又猫儿崖在县西百馀里为阶州道路栈道倚崖极为险峻
  城平峪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又小盘峪在东一百四十里
  白马峪 在县西南十五里
  长平峪 在县东北九十里又大盘峪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
  银峪 在县西北七十里其山产银又钵峪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
  上清洞 在县北四十里其深莫测又飞卭洞在北一百三十里其高接天在天池傍
  白水江 在城南白水出临洮西倾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黒水合民居水上者为白水氐方舆纪要白水江即禹贡之桓水源出西倾经西和成县略阳宁羌之界又经阶州南而入文县又南流经城东入四川龙安府界又东流至昭化县北而合于嘉陵江葢与西汉水并为嘉陵江之上源
  东维水 在县西北出西北维谷东南流经维城西又东南入白水
  白马水 在县西南出故长松县西南白马溪东北注白水
  羌水 在县北三十里自阶州流入境一名太白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方舆纪要此即白龙江
  黒水 在县西六十里源发羌中西南经黒水城又西南入于白水
  五渡水 在县北七十里源出洋汤番界东合天池水至尖山随山曲折凡五渡东流入白龙江
  雍川水 在县南源出县西南雍溪东北注白水甘溪 在县北三十五里自林间流出清冽甘美因名
  天池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一名天魏湫在天魏山下合众山水凹为大壑环百五十里水平山颡不见畔岸池傍有洋汤龙王庙祈雨辄应
  金窟 在县东麻仓谷接四川昭化县界窟如井中产金取之甚难
  西园渠 在县南又有雪夜碧云复古清波三闗等渠皆有灌溉之利
  甘棠渠 在县西二十里引水入城灌田相近又有东谷渠亦资溉利
  流春渠 在县西亦资灌溉
  直隶肃州
  肃州
  观音山 在州东南一百八十里与雪山相连因山有观音寺故名
  红山 在州东南一百六十里与观音山相连寒水石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与红山相连硫黄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与寒水石山相连九九山 在州东南二百馀里接西宁地方后山有虏路亦可通通典酒泉县有九龙山寰宇记九龙山在县南一百里一统志云即今清水堡之九九山也
  青平山 在州南五十五里
  祁连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一名雪山峰峦高耸四时积雪春夏消释冰水入河以灌田亩郡人赖之自凉州连亘至此皆曰祁连山即天山也
  文殊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两山南北对峙水泉中流昔人多凿洞穿穴绘塑佛像
  淖泥山 在文殊山西南二百五十里山多水泉泥淖又曰滥泥山
  昆仑山 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山岭峻极仿佛昆仑故名经夏积雪不消世呼雪山后凉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言周穆王见西王母于此宜立王母祠骏从之昆仑山本在西域朵甘斯东北番名为伊拉玛博罗山此山名同或曰即禹贡之西戎昆仑也
  南山 在州西南史记大宛传张骞自大夏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又匈奴浑邪王降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汉至西域南北有大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正义南山即终南山从终南东至华山东北过河东北连延至海即中条山也
  雪逹巴山 即祁连山之别名也因其山稍卑故名小雪逹巴
  牌楼山 在州西南百里卯来泉堡南形如牌楼洞庭山 在州西七十里四面悬绝人不能上遥望焰焰如铸铜色
  嘉峪山 在州西七十里山之西麓即嘉峪闗一名玉石山下有九眼泉
  崆峒山 在州东南六十里旧属福禄县
  黒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屹立沙漠中黒水经其下一名紫塞其山口在西北一百四十里
  照壁山 在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山如壁峙故名火石山 在州东北六十里石可打火
  松逹巴山 在淖泥山东北离城二百二十里名松山
  孤红山 在州东北金塔寺东三百八十里凡往来哈宻北山者必聚于此
  狼心山 在州东北七百里亦䝉古经过之地探听者常至此取红玛瑙石为记
  大干粮山 在州东北下古城堡东北六十里一名沙山其侧有小口子
  罗汉洞 在州西南三十里
  大草滩 在嘉峪闗西八十里其地广而多草白亭海 在州东北一百四十里一名㑹水以众水所㑹故曰会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
  讨来河 在州北一百里源出祁连山下流合清水河沙河经㑹水县入张掖河
  天仓河 在州东北三百里即讨来河之水与城东水磨渠同𣲖东流至岔口合镇夷黒河同向东北流俗以黒河为雄河天仓河为雌河以黒河之水能冲断天仓之水也讨来河之水在金佛寺南一百一十里西流绕南山之后其势甚急人马不可渉唯天生楚坝二桥可渡至卯来泉堡西南分𣲖北流谓之讨来河又折而东北迳州城西北合清水红水白水沙河又东迳下古城南折而北流出边为天仓河又东迳金塔寺北三十里至岔口镇夷界合张掖河
  额齐讷海 东北一千三百馀里额齐讷城东众水所会处也
  沙河 在州东四十里源出雪山北流入讨来河清水河 在州北五十里源出州西北清水泉东流入讨来河
  黒水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地志云出张掖县鸡山之下
  红水 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南山谷中下流合黒白二水至下古城东南入讨来河水有红色故名旧志卫城南有红水坝又分为东洞子坝西洞子坝昔时地高水下田不可艺明景㤗间千戸曹斌凿崖为碉引水由下渐上直透崖顶分流而下大为民利
  白水 在州西南二十里源出州北山谷中下与黒红二水合流
  放驿湖 在州东一里周六里馀亦名站家湖铧尖湖 在州东南二十里有二处肃营官马常在此放牧
  郑家湖 在州北七里郑家堡前
  苍儿湖 在州北二十五里俗谓之大湖场
  花城儿湖 在州北八十里大湖一处北虏常窃据于此鸳鸯池 在州东北四十里产白盐夷人至秋每牧于此
  酒泉 在州城下有泉其味如酒因以名郡
  路家海子 旧在城西二十五歩有水汪洋不竭水色稍黄人亦谓酒泉焉
  暖泉 在州东一十五里大湖一围中有涌泉冬夏不涸不冻时人谓之暖泉湖有一堡此水浇灌
  卯来河泉 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滥泥山下有泉水向东北流
  九眼泉 在州西嘉峪山下水碧青不竭溉田数顷又城北三百八十里有九眼泉近羊头泉为番人必由之路亦军夜哨贼之处
  榆树泉 在州西北八十五里小钵和寺山口西番尝濳匿于此入冦明嘉靖时叅将崔麒修墩台一座以防之
  羊头泉 在州北三百三十里金塔寺北一百二十里北虏由天仓河北来者咸至此歇马亦贼所必由之要路
  沙枣泉 在州东北二百三十里北虏顺天仓河西行必至此泉歇马又孤红山石城儿等虏亦常至此住歇为冲要之地
  崔家泉 在州东闗厢东北一里涌出清水碧澄北流人疑以为酒泉但色味不同因在崔家庄侧地旁故名崔家泉
  高台县
  榆木山 在县南四十里上产榆树故名东起梨园西尽暖泉延长百馀里
  祁连山 在县南百馀里接甘州府界
  白城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石磴曲折有林泉之胜合黎山 在县北十里东接高台西接镇夷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是也张掖河水经其谷今名石硖口今案合黎山起山丹石硖口至于镇夷延长三百馀里其山产茶
  鹅头山 都司志在镇夷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当北虏出入要道
  黒山 在镇夷东北二十里与合黎山相接土石多黒望之黯然
  红崖 在镇夷城西十五里其色赤形如屏障弱水 在县北二百歩即黒河自甘州流入又西入镇夷界一名张掖河弱水之下流也禹贡弱水馀波入于流沙史记正义羌谷水自合弱水又西迳合黎山折而北流迳流沙碛之西入居延海
  呼蚕水 自肃州西东北流入镇夷与张掖河合汉志福禄县呼蚕水东北至㑹水入羌谷新志谓之讨来河
  五坝湖 在县东十二里
  大芦湾湖 在县东北二十里
  黒泉站家湖 在县东四十里
  鸳鸯湖 在县西十里
  七坝湖 在县西二十里
  月牙湖 在县西北五里
  高台站家湖 在县西北五里
  水磨湖 在县西北一十里
  海底湖 在县西北一十里
  苇场湖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狼窝湖 在县西北二十里
  李家湖 在县西北二十里
  官军湖 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
  局匠湖 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先年止局匠牧马割草今军民通牧焉
  夜不收湖 在县西北临胭脂堡离城百馀里止夜不收牧马取草
  乌尔古讷湖 镇夷北五百里䝉古住牧之地大湖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居民牧畜
  白盐池 在县西北二百二十里产白盐
  安西卫
  南山 在城南五十里
  雪山 元和志在晋昌县南一百六十里南连吐谷浑界积雪至夏不消一统志云甘凉之山多以雪为名此山葢亦祁连之西陇也按旧志晋昌县在𤓰州北
  南籍端水 汉志冥安县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应劭曰冥安冥水出入其泽元和志晋昌县冥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丰水草宜畜牧
  苏赖河 在城北三里由柳沟卫西北流入又经沙州卫西北党河南来入焉
  柳沟卫
  南山 即雪山在卫南三百里冬夏积雪不消东西绵亘不绝
  北山 在桥湾北一百里
  苏赖河 发源南山由靖逆西行经柳沟入安西卫界
  三道沟 在卫东九十里有微泉按柳沟自头道起自东而西其头二道沟在靖逆界
  四道沟 在卫东七十里雪山昌马河北流由桥湾入苏赖河之故道
  五道沟 在卫东六十里有微泉
  六道沟 在卫东五十五里有微泉
  七道沟 在卫东五十里有微泉
  八道沟 在卫东四十里有微泉
  九道沟 在卫东三十里有微泉
  十道沟 在卫东二里有微泉
  黒水河 在卫西九十里水色微黒发源迤东沙窝流入芦草沟
  窟窿河 在卫西四十里发源土葫芦沟东南西流经双塔堡入苏赖河内多大穴上小下大深䆳不测牲畜误入即不能出好事者或坠石试之莫竟其底
  忒不忒河 在卫西九十里
  布鲁湖 在卫东北一百二十里
  沙州卫
  三危山 孔安国传三危西裔之山舜窜三苗于三危禹贡三危既宅是也隋志敦煌县有三危山括地志山在沙州东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名都司志三危为沙州望山俗名升雨山
  鸣沙山 元和志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沙州城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面皆沙陇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頺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旧唐志又名沙角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于城内又五代晋高居诲记云在𤓰州南十里冬夏殷殷有声如雷禹贡所谓流沙也未知孰是
  龙勒山 沙州城东一百二十里汉龙勒县因山以名括地志在沙州寿昌县南一百六十五里新唐志又有云雨山
  天山 伊吾郡有天山高十五里广六十里冬夏积雪不消一名雪山匈奴谓之天山过皆下马拜焉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二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虏万骑而还即此地也元和志一名折罗漫山在伊吾县北一百三十里出好米及金铁旧志天山在哈宻卫北一百二十里又在土鲁番西北三百馀里一统志唐伊西二州皆有天山葢天山东西千里亘二州之界也
  俱宻山 在卫西北元和志在伊州纳职县北一百四十里又北二十里直抵蒲𩔖海
  葱岭山 按汉史云西域三十六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阸以玉门阳闗西则限以葱岭自玉门阳闗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支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䟽勒为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水经云葱岭高千里行十三日可至其顶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名
  沙陀金山 月支别种西突厥之苗裔本号朱邪世居金沙山之阳蒲𩔖海之东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为突厥故名其地有大碛名曰沙陀后因以沙陀为号朱邪为姓至宪宗时朱邪尽忠始见于中国其后有朱邪赤心懿宗时赐姓李名国昌克用其子也
  白龙堆 郡国记敦煌正西闗外有白龙堆沙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卑者丈馀东倚三危北望蒲昌是为极要路
  流沙 后周书鄯善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将至惟老驼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拥蔽口鼻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颜师古曰流沙在敦煌西八十里明一统志流沙碛在玉门闗外有三断石极大世谓之三陇山
  高梧谷 十六国春秋吕光自龟兹还至宜禾凉州刺史梁熙谋闭境拒之高昌太守杨翰白熙以高梧谷口险阻之要宜先守之而夺其水如以其远不守伊吾之闗亦可拒也光初闻翰谋大惧既而闻熙不听乃进
  羊膊山 沙州城南多岩石无草木山北有一岩曰羊膊
  北塞山 沙州境汉武帝时天马朝发京师夕至敦煌北塞山下即此
  雷石碛 按唐志西州之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一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雷口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
  黒水 禹贡导黒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括地志黒水出伊吾县北百二十里东南绝流三危山二千馀里至鄯州又东南四百馀里至河州入黄河
  黄河 汉书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郭璞山海经注河出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出于阗国复分流岐出合而东注泑泽水经注河水一源西出身毒国葱岭之上西去休循二百馀里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河水自此分源东迳岐沙谷分为二水又一源出于阗国南山俗谓之仇摩置自置北流迳于阗国西又西北流注葱岭河谓之南河屈东北流又东迳捍弥且末诸国合且末河通为注滨河又东迳鄯善国又东注泑泽又一水自岐沙东分为北河屈东南流迳龟兹焉耆诸国又东迳注滨城至楼兰注于泑泽后魏书于阗国城东二十里有大水北流号抜树水即黄河也一名计式水又城西五十五里亦有大水名逹利水与抜树水合俱北流
  氐置水 汉志龙勒县有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元和志寿昌县有龙勒水在县南一百八十里龙勒山上汉李陵发兵至遮虏障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视虏即此水也五代史沙州西渡都乡河葢即此
  悬泉水 在敦煌县东一百三十里出悬泉山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水也其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多出少至即出少
  蒲昌海 汉书西域传于阗河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闗三百馀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増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括地志盐泽一名辅日海一名穿兰一名临海在沙州西北
  蒲𩔖海 汉遣窦固耿秉等出敦煌昆仑塞击破白山虏于蒲𩔖海上即此俗名婆悉厥海旧志蒲类海在今土鲁番西南汉赵充国屯田于蒲𩔖海
  交河水 汉西域传车师前国交河城以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元和志交河出交河县北山上分流于城下因名又迳前庭县西又有大沙海在柳中县东南九十里
  渥洼水 沙州境内汉元鼎四年秋天马生渥洼水中武帝得之作天马之歌
  柳谷水 元和志柔远县柳谷水有东西二源出县东北天山南流十五里合流
  白玉河 在于阗国城东国人夜视月光盛处必得美玉
  绿玉河 在于阗城西
  乌玉河 城西三河皆源出昆仑山去于阗国西一千三百里每岁秋国人取玉于河谓之捞玉
  盐池 元和志在敦煌县东四十七里池中盐常自生百姓仰给又盐池海在伊吾县南三百里周回百馀里又纳职县有陆盐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回十馀里无鱼水自生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党河 源自南山北流绕城东西藉以溉田
  色尔腾海 在卫西南雪山之阴为青海要道月牙泉 在卫南十里
  药泉 在卫东南石包城味略如酒相传饮之愈疾靖逆卫
  南山 卫南一百二十里南山之阳又有雪山即古祁连绵亘东西
  昌马河 卫西南一百二十里由南山口流出东北迳卫城又西北入柳沟卫界
  赤金所
  独登山 元和志在废玉门县北十里其山出盐鲜白甘美有异常盐又玉门县有神雨山
  寛台山 在赤金峡之东嘉峪闗西山寛如台故名金山 元和志在玉门县东六十里出金寰宇记引十三州志云金山在延寿县东有玉石障
  齐勤山 在卫西三十里即  䝉古之山硖也当北来西去之通道明叅将崔麒追贼至此大捷又游击和准自钵和寺追败贼于嘉峪闗又追败之于齐勤山葢袭贼之径道也
  石脂水 后汉书博物记曰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筥处注池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羕羕永永如不凝膏然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元和志在玉门县东一百八十里泉中有苔如肥肉然之极明周武帝宣政中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然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赖以获济明一统志石油出肃州南山肃镇志嘉峪闗西有石漆今按赤金东南一百五十里有石油泉土人取以然灯即石脂水也
  金河 五代晋高居诲使于阗记云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又西百里出玉门闗是也






  甘肃通志巻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七
  城池
  城郭沟池职在掌固倚山临水控扼险要崇墉深池以固封守甘处西陲城池所闗尤重经始何代増缮何人广隘崇卑往牒具在可考而知志城池
  兰州
  城自隋开皇初徙西古城筑皋兰山北少西滨河眀洪武十年指挥同知王得増筑东西长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长一里八十二步周六里二百步髙三丈五尺阔二丈六尺东西南池深三丈城北因河为池门四东曰承恩南曰崇文西曰永宁北曰广源上各建层楼宣徳间佥事卜谦指挥戴旺自城西北起至东筑外郭城凡一十四里二百三十一步正统十二年又増筑承恩门外郭自东至北七百九十七丈有奇名曰新闗郭门九东曰迎恩东北曰天堑又东北曰广武南曰拱兰东南曰通逺西南曰永康又西南曰靖安西曰神川北曰天水𢎞治十年都指挥梁瑄又筑东郭外墙三百六十丈为逰兵营使居守之万历八年甃以砖石
  皇清康熙五年甘肃巡抚移驻六年都御史刘斗补修重
  建城楼
  临洮府狄道县附郭
  府城自宋熙宁五年王韶大破羌人城武胜军金元因之増修洮河上故曰洮城眀洪武三年指挥孙徳増筑周围九里三分髙三丈池深一丈门四东曰大通西曰永宁南曰建安北曰镇逺俱甃以砖上建重楼戍楼九角楼四二年増筑北郭景泰四年知府刘昭重修辟东西北三门隆庆三年知府申维岱知县何常春重修
  渭源县
  县城创建于宋土筑周围三里三分髙二丈五尺池
  深一丈建门二南曰渭川北曰清源上各有楼铺敌台北郭一𢎞治十七年知县党茂増修筑月城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𢎞斌重修
  金县
  县城即宋龛谷寨城周三里三分髙二丈三尺池深二丈门二南曰安阜北曰清安各建层楼戍铺外郭眀万历四年知县刘去僻修筑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魏煜重修
  河州
  州城秦苻坚建元时逼近北塬眀洪武十二年指挥使徐景改筑周九里三分髙五丈厚三丈池深三丈门四东曰平秩南曰安逺西曰定羌北曰镇边上各有敌楼嘉靖时知州聂守中因防边警创南郭周三里有奇郭门一仍建重楼康熙四十四年知州王全臣同守备张祖淳重修
  归徳所
  所城眀洪武七年因其地处番夷建筑土城以资防御今仍其旧
  巩昌府陇西县附郭
  元中统二年都总帅汪世显即通逺军拓其故址甃以石眀洪武十二年指挥刘显重修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髙三丈一尺池深三丈七尺门四东曰阜安西曰静安南曰武安北曰靖安皆建楼其上角楼四戍楼四砖堞六尺正徳初増筑东西北三郭嘉靖十二年总制唐龙増葺隆庆二年陇右道李维桢又増筑北郭开东西北三门建楼其上
  安定县
  县城宋绍圣二年经略使章楶始筑周三里三分眀正统中知县杜让城南郭増拓六里三分城髙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镇楼五座四角有飞楼门三有月城天顺六年知县赵通重修嘉靖十三年知县张永茂重修
  通渭县
  旧城周三里髙三丈东西南三门眀成化九年同知张洪定重修三门建楼万历初知县张二南甃以砖康熙五十七年地震城圮雍正八年移治安定监去旧治六十里监系眀初创建旧隶平凉苑马寺城踞北山麓并东西闗为三城中城周一里有奇辟东西门郭城与门亦如之
  漳县
  旧城在古城峪圮于水眀正统间移置三台山麓城周一里髙一丈八尺池深一丈辟三门东曰东晖西曰西成南曰眀逺各覆以楼角楼四敌台五以砖甃万历十八年浚重濠一周比前加深
  㑹宁县
  县城眀洪武六年千户傅履知县郁斌营建成化四年同知罗谕拓之周五里髙三丈池深二丈辟南北二门嘉靖十三年总制刘天和増南北西三闗万历元年知县史天祐辟东门营东郭甃以砖门四东曰东胜西曰西津南曰通宁北曰静安皆有楼四郭门东曰宾阳西曰延晖南曰来薰北曰拱极
  伏羌县
  县在古冀城北百步许创于宋眀景泰元年知县王珣増筑成化十二年重葺嘉靖二十一年知县李灌増筑周四里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门四建楼其上东曰凝曦西曰阜城南曰宣和北曰拱辰
  宁逺县
  县城即古貆道旧址眀洪武三年知县刘冕重建周三里髙一丈九尺池深一丈东西二门濒渭善崩正徳十二年知县江万里以避水患改修辟东西南三门皆覆以楼东曰景眀西曰景桥南曰景仰北曰景阔嘉靖间知县仪世麟増修崇祯初城圮复修康熙十一年知县庞守谦四十四年知县冯同宪重修
  西和县
  旧城宋绍兴间安抚使李永珙筑于县西南山之上眀洪武四年知县于通政建于南山下周四里髙一丈五尺池深一丈辟东西北三门嘉靖间辟南门一皆覆以楼眀末寇再陷城迺迁上城康熙四十三年知县董正仍迁山下旧城内南北门二
  靖逺县
  即古㑹州城旧址眀正统二年指挥房贵増筑成化十三年拓东城嘉靖二十年守备黄恩修筑南郭万历六年少卿梁许重修城周六里三分高三丈门三东曰通化西曰治平南曰安逺城北有镇北楼池深三丈
  岷州
  旧城筑于西魏眀洪武十一年指挥马华始筑新城周九里三分髙三丈六尺池深二丈门四东曰春熙西曰安逺南曰政和北曰宸宿上建层楼四箭楼一角楼五𢎞治十一年副使张泰重修万历九年罗维垣増筑西营小城隆庆二年副使刘侃拓北隅六年副使吕鸣珂増修
  洮州卫
  卫城眀洪武二年曹国公李景隆建周九里髙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四门各覆以楼东曰武定西曰懐逺南曰镇南北曰仁和成化五年指挥李隆重修𢎞治十一年副使张泰重修万历十年副总兵李煦改筑北城十二年副总兵李芳増修新城
  西固城
  古武都郡地宋绍兴二十年福津令张俊良筑眀洪武十四年千户姚富展筑以旧城为西闗周三里高三丈池深八尺辟四门东曰望阳西曰戎服南曰镇静北曰永泰南北西三门俱覆以楼东门在驼岭上无楼万历三年増筑
  平凉府平凉县附郭
  府城自唐徳宗令刘昌増筑元末李思齐部将袁亨分为南北二城眀洪武六年总兵官平凉侯费聚修复如旧周九里三十步髙四丈池深四丈门四东曰和阳南曰万安西曰来逺北曰定北康熙八年知府程宪知县李焕然重修
  崇信县
  县城自唐建中元年武康郡王元谅建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东西二门眀末知县髙斗垣裁锦屏山麓展筑顺治六年知县武全文建敌台浚池濠
  华亭县
  县城金大定中建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髙二丈池深一丈五尺有东西南三门顺治初知县杨荣印截旧城北阜筑新城十二年复増修雉堞旧城如故康熙五十五年知县陈珣补修
  镇原县
  县城元至正二十年平章李思齐遣佥院张徳钦筑眀成化末知县徐镛重修嘉靖二十二年増修周一里二百七十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七尺开南门小东门并旧西门共门三
  固原州
  州城土筑宋咸平三年曹玮所筑镇戎军城也金兴定三年地震城圮四年重筑元末废眀景泰三年修复成化五年増修周九里三分髙三丈五尺有东南二门曰安边曰镇夷𢎞治十五年总制秦竑更开西门曰威逺又筑外城为闗门四南曰镇秦北曰靖朔东曰安边西曰威逺万历三年始甃以砖康熙四十九年镇绥将军潘育龙重修大小楼二十四外城周一十三里七分髙三丈六尺池阔深各二丈遂为雄镇
  泾州
  州城土筑古建泾阳元至正十九年院判张庸筑眀洪武三年同知李彦恭改筑周三里计三百八十六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南北二门成化十三年重修隆庆二年知州范冈増筑西面万历三年知州赵行可増筑南北东三面六年砖砌女墙修南北二楼门三曰东盛曰承熙曰永宁雍正三年知州杨文灿补修七年知州卢愈奇接修
  灵台县
  县城隋大业初土筑在台山之麓周二里二百六十五步髙一丈五尺阔深各八尺元至正末平章李思齐令万户丁处守修筑眀嘉靖间知县郄中式景管杨尚义万历间知县姚继先俱重修东北二门崇祯七年知县敖浤贞依昔山城之半筑堡其上顺治十年知县黄居中修城浚濠
  静宁州
  州城建于宋眀天顺初知州盖𦑛重修増筑外垣及东西逻城周七里八十六步成化嘉靖万历中俱相继修葺顺治十年知州刘瑞重筑周五里一分髙三丈四尺池深一丈八尺十七年知州李圣民补筑雍正二年知州李正发重修内城门三东曰迎春西曰饯晖南曰向离闗门二西曰戢宁南曰保障又便门九
  庄浪县
  县城元初建至正二十七年守御周佥重修周一里一百七十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南北二门南曰镇逺北曰拱极眀成化五年知县冯宪増筑康熙五年知县王锺鸣补修六十一年知县胡𢋫昌重修
  隆徳县
  县古羊牧隆城宋庆历初改为隆徳砦金陞县眀洪武二年修建周九里三分髙三丈池深二丈五尺成化后相继改筑顺治中知县常星景重筑今城周三里许有东南北三门
  庆阳府安化县附郭
  城因原阜之势其形如鳯谓之鳯凰城周七里十三步东髙十三丈西髙十一丈南北髙九丈引东西二河之水为隍池门四东曰安逺西曰平定南曰永春北曰徳胜各覆以楼眀成化初参政朱英修筑并建南闗瓮城周三里嘉靖三十五年知府梁眀翰重修顺治十五年守道张元璘知府杨藻鳯复修葺
  合水县
  宋熙宁中建北倚山髙五丈东西南皆在平陆髙三丈周三里一百八十步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三尺门二东曰绥定西曰庆宁顺治十五年知府杨藻鳯知县刘澄源重修
  环县
  县旧有城元李思齐部将杨黑哥重修周五里三百五十步髙五丈五尺池深二丈门三南曰崇义西曰安定北曰朝天嘉靖以后屡经修葺三十五年知县刘宗舜重修顺治五年知县滑仑重修
  真宁县
  在罗川故地元至正六年枢密副使张天福建周二里二十六步髙四丈池深一丈五尺门二东曰朝阳西曰永春眀末开南门曰安庆崇祯十三年知县郭之麟増修
  宁州
  州城五代梁隆徳二年刺史牛知业建东倚山南西北俱阻河为池周三里四十步髙四丈门三东曰宾旸南曰朝天西曰保宁南闗城周二里眀成化初参政朱英知州阎定之重修万历初知州马彦卿易土垛以砖更筑闗厢四面髙城一道増设北门顺治三年知州程维新于郭城内筑堡顺治五年知州赵鸣乔重修
  甘州府张掖县附郭
  旧城周九里三十步眀洪武二十五年都督宋晟于东偏増筑新城周三里三百二十七步总一十二里三百五十七步髙三丈二尺厚三丈七尺门四东曰延熙西曰广徳南曰延恩北曰永宁池阔三丈七尺深一丈三尺又于四面俱筑闗城
  山丹县
  旧城元至元二十六年建周一里二百六十步眀洪武二十四年指挥庄得展筑周七里二百九步城髙二丈八尺池阔二丈五尺深九尺东西南三门万历中増筑南闗城
  凉州府武威县附郭
  旧城唐初李轨所筑周一十五里髙四丈八尺眀洪武十年都指挥濮英改筑周一十一里一百八十步旧有东南北三门宋晟增辟西门共四门濠阔三丈深二丈万历二年甃城以砖増筑东闗厢城长里许
  永昌县
  旧有土城眀洪武二十四年指挥张杰増筑周七里二百三十步髙三丈六尺厚二丈九尺为门四东曰宣化南曰武胜西曰镇西北曰安定皆有月城池阔二丈三尺深一丈二尺成化八年指挥髙升増筑南闗厢
  镇番县
  城垣元号小河滩周三里五分眀成化元年都指挥马昭展筑西北二面周六里二百二十三步髙三丈一尺东西南三门嘉靖间巡抚杨博増筑西闗万历三年甃以砖月城三池阔三丈深一丈五尺
  古浪县
  县城即古和戎城眀洪武十年修筑周二里七十五步髙二丈五尺厚二丈东南二门东南依山无池西北池阔二丈四尺深二丈五尺万历三年増筑东郭周四百六十五步髙二丈厚一丈
  平番县
  县城元至元初建眀洪武十年重筑甃以砖周八里二十六步髙二丈八尺池深二丈五尺内外八门
  宁夏府宁夏县宁朔县附郭
  府城本赵徳眀旧址元末冦乱难守弃其西半眀正统间复筑之谓之新城周一十八里髙三丈六尺池深二丈门六东曰清和南曰南薰西南曰光化西曰镇逺北曰徳胜西北曰振武眀万历三年巡抚罗鳯翔重修万历二十二年巡抚周光锡増缮后巡抚杨时宁黄嘉善崔景荣相继补修顺治十三年巡抚黄图安修缮康熙元年巡抚刘秉政继修先是垛口敌台俱内向康熙四十三年改筑俱向外
  满城
  在宁夏府城东北二里周六里三分髙三丈六尺池深二丈阔六丈门四东曰奉训西曰严武南曰秦安北曰定边雍正元年筑建
  平罗县
  城建于眀永乐初万历三年巡抚罗鳯翔甃以砖石周四里五分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阔如之有南北二门
  灵州
  城旧在黄河南眀洪武十七年河水冲圮移筑河北七里宣徳二年又为河水所冲再移筑于东北五里景泰三年展筑并南郭周七里八分髙三丈池深一丈万历五年巡抚罗鳯翔甃以砖石门有四东曰澄清南曰宏化西曰临河北曰定朔上各有楼
  中卫县
  城系元故址眀正统间都指挥仇廉天顺间参将朱荣相继展筑周七里二分髙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门二东曰威振西曰镇逺嘉靖二年开南门万历三年巡抚罗鳯翔城东郭康熙四十八年地震城塌巡抚舒图重建东西二门
  新渠县
  城旧滩地其北有田州塔雍正四年建县城周四里一分髙二丈六尺池深六尺阔七尺开南北二门南曰锡福北曰纳秀鼓楼一座东曰就日西曰瞻云南曰呈祥北曰览胜
  宝丰县
  城旧滩地东有省嵬城雍正四年建县城周四里三分髙二丈六尺池深三丈阔七尺门二南曰广福北曰贡宝鼓楼一座东曰捧日西曰揽霞南曰观澜北曰笼翠
  西宁府西宁县附郭
  旧城元末久废眀洪武十九年长兴侯耿炳文因旧改筑周八里五十六丈髙五丈门四池阔二丈五尺深一丈八尺东闗外城延一里许为门三万历四年兵备道董汝汉重修康熙四十八年卫守备廖腾炜补修
  碾伯县
  城周三里三百一十八步髙四丈厚三丈五尺门二南曰太和东曰咸熙城楼三东曰望恩南曰㑹景北曰靖边池深二丈五尺康熙十七年河水冲决南门道路创开西门名曰安阜东闗外城广一里延二里门三
  大通卫
  卫城在府治北二百五十里雍正三年因番民归附内地甚众奉
  㫖设官建城以安集之城髙二丈二尺周一千九十五丈
  门四城楼角楼各四
  直隶秦州
  唐天宝五载节度使王忠嗣筑雄武城宋知州罗拯増筑东西二城眀洪武六年千户鲍成约西城旧址筑大城周四里一百二步髙三丈五尺池深二丈辟东西二门东长安西咸宁嘉靖十一年又辟南北二门又大城之东为东闗城占古城之半门二成化间重修大城之西为中城东接大城西距罗玉河门二又西为西闗城正徳中増筑髙广稍次中城门四又
  西为小西闗亦曰伏羲城以内建太昊宫也门二四城皆与大城聫属顺治十一年皆重修
  清水县
  古秦城旧地魏司马懿所筑以拒蜀城创自唐眀洪武四年因宋旧址重筑周四里二百八步髙厚皆二丈东西二门𢎞治间増筑东西二郭万历六年増修髙厚各三丈池深一丈康熙二十四年又经重修
  秦安县
  金皇统间建眀景泰元年知县向质成化九年同知张宏定𢎞治十八年知县赵威相继重修嘉靖二十一年増修拓城东北三之一増髙五之一城周三里九十步髙三丈五尺池广三丈深二丈五尺南曰滨渭北曰凭陇南曰龙翔北曰斗拱康熙二十一年复加补葺
  礼县
  县旧土城眀初为礼店所成化七年分所城西南拓地増筑南北西三面为县治所城旧有南北二门县城亦开南北二门复于所西县东辟一门以通出入万历三十年又于所东辟一门曰东门其城惟土垛用砖城周三里有奇髙三丈五尺池深一丈六尺后千户所奉裁惟存南北门四
  徽县
  古河池县旧址眀洪武初増修周四里有奇髙二丈土䟽善圮正徳六年蜀冦入陷知州侯禋重加展筑周五里有奇髙三丈有门四池深一丈后渐圮嘉靖初知州白松覆以屋八百馀间二十二年屋始颓壊知州许钊始用砖甃撤屋而新之又増置门楼东曰望京西曰镇羌南曰通蜀北曰眺陇康熙九年及二十九年相继修葺
  两当县
  县城眀洪武初筑周三里髙二丈东西二门成化间又辟南北二门正徳十一年知县髙腾増筑山城以捍西隅嘉靖十三年知县孙逢吉重修覆以板屋约三百间旋以敝废至隆庆二年城圮殆尽知县张效良复加修筑改建门楼创筑月城捍以石堤河不为啮眀末尽毁于冦官民皆徙居城北山颠康熙初年始复居旧城
  直隶阶州
  旧城在陇坻冈上眀洪武五年知州简原辅始建砖城周二里髙二丈四尺池深八尺门四东曰望春西曰镇羌南曰望江北曰望辰景泰间正徳间相继重修隆庆间复建土城于砖城之西谓之西闗城周三里髙二丈池深五尺眀末毁于冦顺治十三年知州陈加论副将罗映台复修康熙八年副将林忠知州戴其贞重修
  成县
  县城宋始建眀洪武五年因宋元旧址修筑周不及三里髙一丈七尺池深一丈正徳中知县张𤩽修浚视旧加十之三四面䕶以子墙髙一丈辟四门东曰东安西曰西成南曰南薰北曰北辰眀末流冦起知县谢镛请移于上城即宋吴璘旧址城西北隅连城周不满三里而四面陡峻可守康熙间知县胡承福复移治于旧城中
  文县
  县城眀洪武二十八年开千户所于城东一里西依髙原东南皆平地周三里三分建安定镇羌文兴武胜四门成化六年更建县城于所城之西周四里髙三丈池深一丈建望京通川东西二门万历三年増筑北闗城长一里三分
  直隶肃州
  旧城周三里三百一十七步眀洪武二十八年指挥裴成于东城展筑四里八十步周八里髙三丈五尺东南北三门池阔八丈三尺深二丈成化二年巡抚徐廷璋増筑东闗厢东西二里南北一里五十步髙二丈亦环以池
  髙台县
  城周五里六分髙三丈二尺厚一丈东西门各二月城城楼二濠阔一丈深七尺濠内泉水冬夏不竭
  安西卫
  即安西镇城雍正六年建周六里七分髙二丈七尺外甃以砖瓮城四东西南北四门城楼四池阔七尺深五尺
  柳沟卫
  城于雍正元年建周六里三分髙二丈二尺东西南北四门城楼四初为安西镇城安西卫治此六年移建安西镇城于大湾亦移卫治于新城此为柳沟卫治
  沙州卫
  沙州有故城即汉敦煌郡经党水北冲圮其东面雍正三年于故城东另筑沙州城周三里三分髙一丈九尺东西南三门城楼四座池深七尺九年于城东南北三面接筑围城周五里五分
  靖逆卫
  城于康熙五十七年建周二里一分髙二丈六尺南北二门城楼各一
  齐勤所
  旧城周一里一分髙二丈三尺南门一康熙五十六年于旧城西面接筑新城周一里二分髙二丈南北二门共周二里三分初为卫城雍正五年改所






  甘肃通志巻七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八
  公署
  督抚大吏秉节旬宣提镇武臣建牙列阃监司守令倅贰各员皆有公署以崇体统居斯署者当尽斯职兵刑钱谷法度纪纲莅政临民于是乎在仓库公廨设在何方载以备考志公署
  巡抚甘肃等处都察院 在兰州城中康熙元年巡抚都御史刘斗自甘州移驻凉州五年自凉州移驻兰州创建
  甘肃等处承宣布政司 在兰州城内鼓楼东
  照磨所在司门内
  广积库在堂东西
  甘肃等处提刑按察司 在兰州布政司署南
  照磨所在司门外
  整饬临洮道 在兰州治东南眀景泰六年建后改为察院康熙二十四年自临洮府移驻
  整饬洮岷道 在岷州城内眀嘉靖二十四年知州刘体仁建州署康熙三十一年改为道署
  整饬平庆道 在平凉府治东旧闗西道署康熙二十年改设平庆道移驻
  分巡甘山道 在甘州府城
  分守凉庄道 在凉州府城东
  分巡宁夏道 在宁夏府城内
  分巡西宁道 在西宁府城眀𢎞治三年建
  整饬肃州道 在肃州城内眀𢎞治三年建
  武乡试贡院 在兰州城内东旧行都司署改建临洮府 在城内正中元至正二年建眀洪武二年重修 经历司在府治内广实库在堂左右广储仓在府治东北
  兰州同知 在兰州城内
  河州同知 在河州城中 茶马司在州治南狄道县 在府治北眀洪武八年康熙八年移建广积库在堂旁常平仓在县治内西济军仓在县治后
  渭源县 在城中近西眀洪武四年康熙二十二年重修 广积库在堂左官仓在县治内
  兰州 在城内西南眀洪武三十二年建 广积库在堂旁常平仓在州治内济军仓在州治右
  金县 在城内正中即金州旧治眀洪武三年建万历二十七年改建 广积库在堂左预备仓在县治北
  河州 在城内眀成化十三年康熙四十二年重修 广积库在堂左官仓在州治南
  巩昌府 在城内西南眀洪武二十八年永乐九年重建康熙二十二年重修 粮捕通判在府治右经历司在府治内广益库在堂左丰赡仓在府治东陇西县 旧在府治东今移府治北 广积库在县治内预备仓附府仓常平仓在县治北即卫旧址
  安定县 在城内东眀洪武五年建 库在县治内广富仓在县治东北预备仓在县治偏西
  通渭县 在城内北 库在县治内在县治旁漳县 在城内北眀洪武三年建 库在县治内预备仓在县治西
  会宁县 在城内西北隅眀洪武初建永乐成化间増修 库在县治内广定仓在县治东北
  伏羌县 在城内正中宋元祐建眀永乐初重修嘉靖二十六年移于东街 库在县治内预备仓在县治西社仓在县治北
  宁逺县 在城内偏西宋崇宁中建眀洪武正徳间相继増修嘉靖十一年改建 库在县治内预备仓在堂右
  西和县 旧在城内东南眀洪武四年建嘉靖间重修 库治内预备仓在上城内常平仓一在县治旁一在盐官镇
  靖逺县 在城内即旧卫署雍正三年裁卫归㕔雍正八年复裁㕔改县 广盈库在县治内常平仓在县治西
  岷州 在城内东靖逺街旧为道署眀成化四年康熙十三年改为同知署今为州署 茶马司在州治中街茶司在州治南在堂左右丰赡仓在州治东南预备仓在旧卫署
  洮州卫 在城内东眀洪武十三年建库在堂右常平仓在卫治东
  西固抚夷同知 在城内北隅即旧州同署万历二年建康熙二十五年重修 广丰仓在治东常平仓在治左
  平凉府 在城内西北宋开宝二年建眀洪武三年顺治十六年重修 经历司在府治内永宁库在府治内雄赡仓在府治内
  盐茶同知 在固原州城内西北康熙十六年改设平凉县 在府治东眀洪武六年建 库在县治内社仓在城内及分贮各庄镇
  崇信县 在城内西北宋建眀洪武二年顺治六年重修康熙五十七年移建城南 库在县治内在县城内
  华亭县 在城中西北金大定二年建眀洪武六年康熙四十三年重修 库在县治内在县治
  
  镇原县 在城内西北旧为州治金皇统二年建眀洪武六年修后毁于冦康熙四年始建今署三十六年重修 库在堂左在堂左右
  固原州 在城内南眀成化六年建 库在州治内大官仓在州治西
  泾州 在城内近东眀洪武三年建 库在州治内在州治东
  灵台县 在城内东北眀洪武三年建 库在堂东预备仓在大佛寺曰常平仓
  静宁州 在城内正中宋祥符中建眀洪武四年顺治十七年重修 储饷库在堂左在州治西北
  庄浪县 在城内西南元为州治眀洪武八年改县嘉靖十四年康熙三年重修 库在县治内仓八所在县治左右
  隆徳县 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三年顺治六年重修 库在县治内在县治内
  庆阳府 在城内近东眀洪武六年嘉靖三十四年重修 经历司在府治内广储库在堂左永盈仓在府治西北
  安化县 在府治北眀洪武二年康熙十九年重修 库在堂左永盈仓在县治西
  合水县 在城内正中元建眀洪武初修顺治十四年重修 库在堂左预备仓在县治西
  环县 在城内东南眀洪武四年建 库在堂左在县治东
  真宁县 在城内正中眀洪武二年康熙十九年重修 库在堂西预备仓在县治西
  宁州 在城内正北梁隆徳二年建眀洪武初修库在堂东预备仓在州治西南
  甘州府 在城内西南隅旧副将署又为巩昌分府署今为府治 经历司在府治内甘肃库在府治内张掖县 在府治西南旧系临洮分府署后为右卫署今为县治 甘肃仓在府治西北常平仓在甘肃仓内洪水堡仓在洪水堡东乐堡仓在东乐堡南古城仓在南古城堡
  山丹县 在城内东北隅原卫指挥署眀洪武二十四年建 永丰仓在县治东北预备仓在县治西北
  凉州府 在城内大街近东旧系凉州卫署眀洪武九年康熙五十一年雍正三年改为府治 经历司在府治内广储仓在堂西
  庄浪同知 在平番县城内
  武威县 在城内南旧属凉州监屯同知署雍正三年改为县治 库在县治内广储仓在城西北隅
  永昌县 在城内东南隅旧永昌仓改为县治 库在县治内水泉仓在县治内
  镇番县 在城内东原系卫署眀成化年修康熙元年重修三十八年増修雍正三年改为县治 库在县治内常盈仓在县西北
  古浪县 旧守御所在城内北隅眀末兵毁移建东郭雍正三年改为县治 库在县治内丰盈仓在城内西南隅
  平番县 在城东大街即凉庄道署今为县治 库在县治内庄浪仓在城西北隅道署后
  宁夏府 在城内东南旧系监收㕔今改府署 经历司在府城南薫门路西
  水利同知 在府治北旧水利都司署
  西路同知 在中卫县城内
  盐捕通判 在恵安堡内西
  水利通判 在新渠县城内
  宁夏县 在府治东 广裕库在堂右李钢仓在城内西洪广仓在城内北
  宁朔县 在府治西北旧屯卫守备署今改县署杂项库在堂左平羌仓在城内南常平仓在城内西南玉泉仓在玉泉堡大坝仓在大坝堡
  平罗县 旧守御所千总署 库在县治内在县治南
  灵州 在城内正东旧中路㕔今改灵州治 杂项库在州治内常平仓在州治内
  中卫县 在城内鼓楼西旧掌印守备署改建 库在县治内一在应理一在石空 在枣园一在古水一在广武
  新渠县 在城内鼓楼西雍正四年建 库在堂旁在县西南
  宝丰县 在城内西雍正四年建 库在堂旁在学宫东
  西宁府 旧为通判署眀隆庆元年建 经历司在府西旧茶马司署雍正三年改置
  西宁县 在府治西旧为卫署眀初建雍正三年改为县署 茶库在府西广储仓在府治西北
  碾伯县 系旧所署雍正三年改县治 库在县治内威逺仓在县东北隅
  大通卫 在城内雍正三年建 仓雍正三年
  直隶秦州 在城内东北眀洪武五年成化十一年修 库在堂西预备仓在仪门左右广益仓在州治西北即旧卫署
  清水县 在城内西眀洪武四年正徳九年修库在堂右预备仓在县治内
  秦安县 在城内西宋元旧址眀洪武十二年建𢎞治九年修 库在堂右预备仓在县治内
  礼县 在城内中街眀成化十二年建 库在县治内预备仓在仪门东礼店仓在所城北
  徽县 在城内西街即河池县旧址眀嘉靖间建康熙二十年重修 库在堂右预备仓在县治东北
  两当县 眀洪武七年建𢎞治嘉靖间修康熙二十九年増修 库在县治内常平仓在县大门内
  直隶阶州 眀初在城内北隅𢎞治间増修 库在州治内永济仓在州西隅
  成县 在城内中街眀洪武七年建正徳间重修库在县治内预备仓在县治西北
  文县 在城内正中成化六年建眀末毁于冦顺治十四年重修 库在县治内预备仓在县治右
  直隶肃州 在城内南 肃州仓在城内西北
  髙台县 在城内东北即旧所署眀天顺二年康熙五十六年雍正五年重修 库在县治内在城内
  安西卫同知署 在城内鼓楼西雍正六年
  安西卫守备㕔 在城东北隅雍正六年建 仓在卫治东雍正六年
  沙州卫守备㕔 在城内大什字街西雍正六年建官仓一在卫治西 在卫治东社仓在东门内正街俱雍正五年
  柳沟卫守备㕔 在城内南街系旧安西卫署雍正元年建 仓在城内东北隅
  靖逆卫通判署 在城西南隅康熙五十七年建初为靖逆同知署雍正三年改为通判署
  靖逆卫守备㕔 在城东北隅康熙五十七年建仓在城东北隅
  赤金守御所 在新城西北隅康熙五十七年建初为卫署雍正五年改今治 仓一在旧城东北隅一在所治仪门内俱康熙五十七年
  镇守宁夏将军府在宁夏满城承恩街
  左翼副都统府在宁夏满城将军府南
  右翼副都统府在宁夏满城奋威街西镶黄旗正白旗协领署 镶白旗正蓝旗协领署 左翼䝉古协领署 正黄旗正红旗协领署 镶红旗镶蓝旗协领署 右翼䝉古协领署
  提督固原等处总兵官府在固原州城内提标中营参将署 提标左营逰击署 提标右营逰击署 提标前营游击署 提标后营游击署 中营中军守备㕔 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 前营中军守备㕔 后营中军守备㕔
  提督甘肃等处总兵官府在甘州府城内西北提标中营参将署 提标左营游击署 提标右营游击署提标前营游击署 提标后营游击署 中营中
  军守备㕔 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前营中军守备㕔 后营中军守备㕔
  镇守凉州总兵官府在凉州府城内府治西镇标中营逰击署 镇标左营游击署 镇标右营游击署镇标前营游击署 镇标后营游击署 中营中军守备㕔 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前营中军守备㕔 后营中军守备㕔
  镇守宁夏总兵官府在宁夏府城内东北镇标中营游击署 镇标左营游击署 镇标右营游击署 镇标前营游击署 中营中军守备㕔 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 前营中军守备㕔
  镇守西宁总兵官府在西宁府城内西镇标中营游击署 镇标左营游击署 镇标右营游击署 镇标前营游击署 镇标后营游击署 中营中军守备㕔 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 前营中军守备㕔 后营中军守备㕔
  镇守肃州总兵官府在肃州城内东镇标中营游击署镇标左营游击署 镇标右营游击署 中营中
  军守备㕔 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
  镇守安西总兵官府在安西卫城内镇标中营游击署镇标左营游击署 镇标右营游击署 中营中
  军守备㕔 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
  镇守西大通总兵官府在大通卫城内镇标左营游击署 镇标右营游击署 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
  抚标左营参将署 抚标右营游击署俱在兰州城内左营中军守备㕔 右营中军守备㕔
  协镇永昌副将署在永昌县城内中军都司㕔协镇河州副将署在州治西南中军都司㕔
  协镇洮岷副将署在洮州卫城内中军都司㕔协镇永固城副将署在永固城堡内中军都司㕔协镇沙州副将署在沙州卫城内左营都司㕔 右营都司㕔
  协镇中卫副将署在中卫县城内中军都司㕔协镇花马池副将署在堡内中军都司㕔
  协镇庆阳副将署在庆阳府城内中军都司㕔协镇靖逺副将署在靖逺县城内中军都司㕔镇番营参将署在县城中中军守备㕔
  大靖营参将署在堡城内中军守备㕔
  庄浪营参将署在平番县城中中军守备㕔
  镇海营参将署在堡内中军守备㕔
  甘州城守营参将署在府城内东南中军守备㕔白塔营参将署在白塔城内中军守备㕔
  平罗营参将署在县城内中军守备㕔
  灵州营参将署在州西北中军守备㕔
  固原城守营参将署在州城内中军守备㕔
  下马闗营参将署在下马闗堡内中军守备㕔髙古城营游击署在堡内镇羌营游击署在堡内阿坝营游击署在堡内 循化营游击署在循化城外临洮营游击署在临洮府城内兰州营游击署在州城内东阶州营游击署在州城西北巩昌营游击署在府城内秦州营游击署在州治西北北川营游击署
  巴暖三川营游击署在古鄯城内
  嘉峪闗营游击署在堡内金塔寺营游击署在堡内镇夷营游击署在堡内 洪水营游击署在洪水堡内髙台营游击署在县城内西山丹营游击署在县城内黑城营游击署在堡城内大马营游击署在大马营堡内卜隆吉营游击署在城内靖逆营游击署在城内永安营游击署在堡内中军守备㕔
  洪广营游击署在堡内中军守备㕔
  玉泉营游击署在堡内中军守备㕔
  广武营游击署在广武城内中军守备㕔
  兴武营游击署在堡内中军守备㕔
  红徳城游击署在红徳城内平凉城守营游击署在府城内西安州营游击署在西安所内芦塘营游击署在芦塘堡内新城堡都司㕔在堡内 凉州城守营都司㕔在府城内张义堡都司㕔在堡内 蔡旗堡都司㕔在堡内安逺营都司㕔在堡内 坌口堡都司㕔在堡内三眼井营都司㕔   西寜城守营都司㕔归徳堡都司㕔   保安堡都司㕔
  岷州营都司㕔在州城内旧洮堡都司㕔在堡内文县营都司㕔在县城内西固堡都司㕔在西固城内
  南川营都司㕔    威逺营都司㕔在堡内碾伯营都司㕔在县城内清水堡都司㕔在堡内梨园堡都司㕔在堡内 马营墩堡都司㕔在堡内硖石堡都司㕔在堡内 柳沟堡都司㕔
  赤金营都司㕔在新城东北黄墩堡都司㕔
  踏实堡都司㕔在堡内 大坝堡都司㕔在堡内横城堡都司㕔在堡内北宁逺堡守备㕔在堡内水泉堡守备㕔在堡内 髙沟堡守备㕔在堡内西把截堡守备㕔在堡内土门堡守备㕔在堡内松山营守备㕔在堡内 红水营守备㕔
  起台堡守备㕔   南古城堡守备㕔在堡内平川堡守备㕔在堡内 红崖堡守备㕔在堡内石空寺堡守备㕔在堡内古水井堡守备㕔在堡内同心城守备㕔在本堡内安定堡守备㕔在堡内北
  芦沟营守备㕔    永安堡守备㕔
  八营守备㕔
  直隶秦州属 秦安县陇城巡检司
  临洮府属 沙泥驿 沙井驿 清水驿
  巩昌府属 西巩驿 秤钩驿 青家驿
  平凉府属 瓦亭驿 瓦云驿 白水驿
  甘州府属 沙河驿
  凉州府属 大河驿 水泉驿 柔逺驿 懐安驿黑松驿 靖边驿 红城驿 苦水驿 通逺平城驿 三眼井驿 武胜驿 坌口驿 镇羌驿松山驿 寛沟驿
  宁夏府属 沙泉同心驿 大清芦沟驿 渠口宁安驿 营盘水驿
  西宁府属 平戎驿 老鸦驿 冰沟驿
  阶州属 小川驿
  肃州属 盐池双井驿








  甘肃通志巻八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九
  学校
  庠序之设教育人才风化之本其道甚重自汉迄眀科条渐备
  盛朝文治驾轶前代比年考校三载宾兴六年选拔期得贤才以襄政治菁莪朴棫应有俊髦向风蔚起甘属各郡泽宫之制创立修举考据宜详志学校
  临洮府
  临洮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东元泰定二年同知都总帅府事祁安建眀洪武二十五年教授前太常寺少卿刘杰重建
  皇清康熙三十五年知府髙锡爵重修学署教授在学宫左训导在教授署东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九顷四十亩有奇前眀驾部郎杨继盛
  谪狄道时捐俸买置徴租养济贫士今每年实徴租粮一百石七斗七升五合
  超然书院 在府治东岳麓山半杨继盛治洮时买建教诸生于此今累次重修
  义学 在府署对门今移洮阳驿废署内一在东闗知府卫封济捐设
  狄道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西洪武五年知府段嗣宗建万历间移建府学左后复撤之眀末知县禇泰珍重建故地至今屡修学署教谕在学宫右训导在堂后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学田二顷眀知府王曰然捐置又郡人祁姓捐置二处今皆无可考稽分给府学租粮
  义学 在城隍庙旁
  渭源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眀洪武四年知县党茂建嘉靖十年知县杨琏重修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张𢎞斌训导张淑孔重修学署训导在学宫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租粮三十九石八升又学租银一两九钱社学 在闗外
  兰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东南元至元五年知州姚谅建眀洪武八年知县黄镇重修嘉靖三十八年兵备副使彭灿重修
  皇清康熙五年巡抚刘斗补修重新学署学正在学宫左训导在学宫右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实徴租粮三十石一斗折银一十二两四分正业书院 在新闗路北雍正元年巡抚卢询捐俸
  设立并置射圃建立坊表共费八百馀金雍正七年巡抚许容布政使孔毓璞按察使李世倬复设立义学捐俸延师训诲单寒子弟
  东社学 在城东北康熙七年巡抚华善捐置西社学 在城西北康熙七年巡抚华善捐置以上二学雍正七年巡抚许容布政使孔毓璞按察使李世倬设立义学与书院一体通行
  金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西元至治二年判官傅梦臣建眀成化十二年知县李士俊重修天启六年知县赵炯复修学署训导在眀伦堂左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一顷七十四亩租粮一十石四升半给廪生半给贫士
  社学 在县治西康熙五年知县王之鲸捐建河州儒学
  学宫旧在州治西南本元儒张徳载家塾延祐六年徳载孙文焕捐改儒学史臣倪镗有记眀洪武五年设州为州儒学十二年改置卫学成化间复改为州儒学
  皇清康熙八年监收㕔黄绶重建五十四年知州王全臣因前地形湫隘移建于州治东南学署学正在眀伦堂左训导在学正署左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学田租粮九十石八斗歳给廪生寒士今四十石分赡学官
  大书院 在儒学右康熙四十五年士民公建小书院 在州治左同时建
  社学二 一在大城一在南闗俱康熙三十三年同知刘永祺设四十四年知州王全臣又増立乡学共十处
  巩昌府
  巩昌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东南元中统初建眀两经改徙
  皇清康熙二年始定今基学署教授在学东北训导在学东南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二十名科考取文生二十名学田每年于陇西县学田内支给
  崇羲书院 在东闗内眀嘉靖十四年巡按王绅建崇文书院 在城南正街康熙二十八年知县杨本植因旧县治改建今为提学考院
  义学 在府治东南总镇废署
  陇西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南学署教谕在府学西训导在教谕署北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租每年额徴银二百四十两零与府学诸生分支义学 一在县治东钟楼街一在学宫左侧道废署
  一在县治东北察院废署一在县治东北按院废署安定县儒学
  学宫在城内街西学署教谕在敬一亭左训导在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九顷六十六亩
  义学 在东闗街北康熙五十七年
  通渭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西眀洪武初建成化万历间皆重修学署现在修理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漳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久圮学署训导在学宫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㑹宁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眀洪武六年建正统成化𢎞治间凡三迁嘉靖间复旧址万历六年重修学署训导在敬一亭西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伏羌县儒学
  学宫在城西南眀天启七年自河北移建学署训导在眀伦堂东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徴租粮二十六石
  宁逺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北眀洪武二年建学署训导在学宫内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学田一百亩
  西和县儒学
  学宫旧在县治西今以眀伦堂改建学署训导在内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租银五两领自司库
  靖逺县儒学
  学宫在城东南眀正统三年建𢎞治嘉靖间修
  皇清康熙四十年重修四十七年増建尊经阁学署教谕在左训导在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八名武生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租一十二石又学田徴银九十六两培风书院 在学宫西康熙三十六年卫守备王三锡建租粮一十五石
  社学 在谯楼东侧
  义学 在闗帝庙顺治九年卫守备王永清设岷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北眀𢎞治间创建嘉靖隆庆万历间相继修葺
  皇清顺治七年重修康熙三十五年同知汪元䌹重修学署学正在眀伦堂后训导在堂右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一十二亩八分七釐租银八钱又北城壕地一十亩一分徴租粮一石
  义学 在卫学东同知汪元䌹建置义学田一段勒有碑记
  洮州卫儒学
  学宫在卫治西雍正七年卫守备髙恭桂重建教授署未建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四十五亩零徴租粮三十九石收贮岷仓分给廪生贫士
  平凉府
  平凉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东眀洪武四年同知髙正建眀末知府华衮増建敬一亭于眀伦堂后
  皇清康熙初知府程宪捐修五十三年知府王全臣捐修尊经阁学署教授训导俱在眀伦堂东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二十名科考取文生二十名
  平凉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西眀洪武中建宣徳十年重修创建眀伦堂学署教谕训导俱在眀伦堂东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崇文书院 在旧韩府东后废
  崇信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眀洪武四年建𢎞治间知县刘宗浩嘉靖间知县杨梅重修眀末毁圮
  皇清顺治八年知县武全文重建学署训导在学宫东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华亭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元泰定二年建眀洪武六年重修眀末毁圮
  皇清顺治初知县杨荣印重建十四年知县佟希尭建成康熙五十一年教谕张铎训导孙四正率阖学诸生重修学署未建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三顷四十五亩额徴租银一十两三钱五分半给廪生半给贫士
  镇原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眀洪武二年县丞郑旺建正统初知县李宁蒋泰继葺成化间知县徐镛重修有日新时习二斋长沙李东阳记嘉靖间教谕孙辉万历时知县陈遇文李盘
  皇清初知县宗书江雯康熙五十四年知县钱志彤俱经修葺学署教谕训导俱在眀伦堂后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八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学田一十二顷学租给诸廪生
  正学书院 在儒学东南眀万历时知县李盘建后废
  固原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西北眀成化六年嘉靖六年重修学署学正训导俱在学宫内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泾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西眀洪武间同知李彦恭建二十六年知州陈希秀正徳十六年知州宋灏嘉靖二十四年知州张髦士接修
  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州宋祖法重修学署学正在眀伦堂东训导在堂后西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租银二两四钱半给廪生半给贫士
  仰止书院 在州治南眀嘉靖三十七年参政迟鳯翔建
  灵台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南宋大观三年建元至和二年洪武十五年俱増修正徳初知县李塘天启间知县李文蛟复葺
  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黄居中重修有记学署教谕训导俱在新县治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静宁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东南眀洪武六年知州欧阳信建𢎞治五年知州侯眀嘉靖十九年知州李时中増修有兴诗立礼二斋
  皇清康熙三十二年知州董守义重修学署学正在眀伦堂后训导在堂西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陇干书院 在州东察院废基康熙中知州黄廷钰建
  庄浪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北眀洪武间知县张亮建于治西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张国宾迁于东北
  皇清顺治九年知县董朱衮雍正九年知县胡𢋫昌重修学署训导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隆徳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眀洪武二年建永乐间知县王信正徳间知县张序万历间知县陶光宠皋如松相继修葺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县李期逺迁修学署训导在学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庆阳府
  庆阳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东南眀洪武间同知王敬建嘉靖间知府李文芝増修眀伦堂敬一亭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知府李昉同知尚之瑶知县于鼎元重修五十二年知府金垣生知县叶绍麟捐赀修葺学署教授训导俱在眀伦堂西北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二十名科考取文生二十名
  安化县儒学
  学宫在府儒学南眀洪武间建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知县于鼎元重修学署训导在眀伦堂后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合水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眀洪武初主簿唐贵建𢎞治间知县王相重修眀末毁于兵
  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刘源澄修复眀伦堂康熙四十年知县佟世旬重修学署训导在眀伦堂后系旧教谕署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环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南眀洪武初知县李健建𢎞治间知县李宾重建嘉靖二年知县王鉴重修学署训导在眀伦堂北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真宁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元至正初建眀洪武二年知县郭钧重建嘉靖二十四年知县樊克正増修眀末毁于兵
  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王士麟重修眀伦堂康熙三十六年知县俞作霖继葺雍正三年知县萧天华重修学署训导在眀伦堂后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八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宁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东眀洪武二年州判陈恕创建宣徳十年知州刘纲重修天顺元年知州刘谦拓修成化间増置后堂
  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州韩魏十四年知州张光岳学正李闻瑾捐俸重修学署学正在眀伦堂左训导在眀伦堂右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甘州府
  甘州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东北隅旧系行都司学元季毁于兵眀洪武二十八年移建东南隅正统中巡抚马昻重修𢎞治初巡抚刘璋建立官廨二区正徳十二年巡按御史赵春垣置四斋嘉靖十年巡抚赵载又増官廨一区十七年巡抚牛天麟増修讲堂号舍
  皇清顺治九年巡抚周文𤍞总兵张勇分巡道李日芳捐俸重建眀伦堂斋舍敬一亭康熙二十六年提督孙思克分巡道柴望总兵王用予同知张文炳捐赀更建尊经阁二十九年提督孙思克重建四十一年分巡道龚嵘改建眀伦堂于学署前移敬一亭于眀伦堂后学署教授训导俱在敬一亭后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学田在仁寿驿南共一十五顷一十六亩八分五釐眀天顺中总兵宣城伯卫颖开置岁徴银四十两一钱二分以供祀事
  甘泉书院 在府治东北隅创始未详今废
  社学 四处甘山道胡悉宁董廷恩创设増置又甘山道刘徳𢎞继置
  张掖县儒学
  学宫 学署教谕在旧义学馆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山丹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南隅旧系卫学眀正统五年指挥杨斌建十三年巡抚马昻重修𢎞治中巡抚刘璋修治斋舍学署教谕在学宫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凉州府
  凉州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东南隅旧为凉州卫儒学眀正统中巡抚徐晞奏建大学士杨荣记成化中都御史徐廷璋重修
  皇清雍正三年改卫为府立为府学学署教授在眀伦堂后训导在眀伦堂东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书院 在府东南眀嘉靖二十七年叅政江东建成章书院 在城北旧废署参议道武廷适捐赀补葺
  武威县儒学
  学宫在府治北新设改书院为眀伦堂东西号房为两斋房堂后西院并后宅为教谕署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义学 一在城内一在东闗厢
  永昌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北隅旧系卫学眀正统中都指挥宋忠建成化四年巡抚徐廷璋重修副使郑安徴记
  皇清雍正三年改立县儒学学署教谕在眀伦堂后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八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纳租三百三十三石七升
  镇番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初为社学眀成化十一年巡抚朱英奏设十三年训导周琮呈请都御史王朝逺创建
  皇清康熙三年教授张我兴同绅衿孟良印何斯美等修建眀伦堂三楹博文约礼斋各七间教授宅一处雍正三年改卫为县立为县儒学学署教谕在眀伦堂后即旧教授宅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古浪县儒学前系守御𠩄附凉州卫学雍正三年改县后始分立县学学宫并新设训导署学生二年一贡议于五次岁考之后出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平番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中大街眀正统中巡抚蔡用奏建成化中巡抚徐廷璋重修嘉靖中移东北隅
  皇清顺治初移仓储之左康熙十九年少参陈子威改建雍正三年改卫学为县学学署训导在眀伦堂左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宁夏府
  宁夏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北眀永乐元年镇人宋正奏建成化六年巡抚张蓥修大学士彭时记其后巡抚刘宪罗鳯翔黄嘉善相继重修
  皇清顺治十八年巡抚刘秉政河西道李嵩阳増修旧为卫学雍正三年改府学学署教授在眀伦堂后训导在正殿东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学田三百五十七亩租粮六十四石三斗六升宁夏县儒学
  学宫  学署教谕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二十名雍正三年以宁夏弓马最优之地増取额数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宁朔县儒学
  学宫  学署教谕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二十名例见宁夏县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揆文书院 在府学东眀徐琦建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重修
  社学二 一在万寿宫东一在万寿宫西
  义学 在广武营城内康熙四十五年提督镇人俞益谟建
  宁夏府商籍儒学
  学宫在惠安堡眀天启元年巡抚周懋相题设以宁夏等卫教官摄之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平罗县儒学
  学宫  学署训导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灵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东南眀洪武十五年设州置学十七年州裁学废正徳十三年复立
  皇清顺治十六年省后卫教缺并入灵州雍正三年改灵州𠩄学为灵州学学署学正训导俱在学宫傍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义学二 一在祖公祠内千户谢国柱建一在火器库东南参将季山建
  朔方书院 在花马池城内眀嘉靖四十五年户部郎中蔡国熙建
  中卫县儒学
  学宫旧在县治东北眀正统中镇抚陈瑀奏建巡抚徐廷璋徙于县治东南巡抚王珣拓修尚书王恕记之
  皇清康熙四十八年教授刘追俭修今改为县学学署教谕训导俱在眀伦堂后教授刘追俭建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一百亩
  应理书院 在南门内西路同知髙士铎建今为社学
  新渠县儒学
  学宫在县南门内街东雍正四年创建学署在学宫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七名科考取文生七名
  宝丰县儒学
  学宫在县南门内街东雍正四年创建学署在学宫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七名科考取文生七名
  西宁府
  西宁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东眀宣徳三年都督史昭建成化六年都御史徐廷璋守备孙鉴増修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教授梁景岱倡阖学捐资修建雍正三年改卫为府学署教授训导俱在学宫旁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西宁县儒学
  学宫  学署教谕训导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一顷三十七亩租粮一十三石七斗五升分给廪生贫士又社田一十五亩徴租粮四石以给社师康熙五十六年兰州河桥同知署西宁通判事沈廷正捐置
  社学 在城内眀成化十四年都御史徐廷璋建碾伯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西学署训导在学宫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社学 在县治东北雍正六年署知县张登髙捐置
  直隶秦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西南元大徳六年建眀洪武四年宣徳九年重修嘉靖间又重修
  皇清康熙十四年重修学署学正在堂左训导在堂右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额粮四十九石四斗四合每石徴银四钱共徴银一十九两七钱六分零
  义学 在道署前在乡者东曰社树坪街子镇马跑泉西曰闗子镇三十里镇南曰白家集北曰石佛镇第八河沿河城
  清水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北眀洪武初建嘉靖十九年改移县治南
  皇清顺治十九年补葺学署教谕训导俱在学宫西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秦安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南元大徳初建眀相继修葺学署训导在仪门东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社学 旧志在城者二在乡者三
  礼县儒学
  学宫在西城中眀成化十五年建于锦屏山下
  皇清顺治十三年署知县欧阳瑊始卜迁于此训导署未建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八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徽县儒学
  学宫在东街钟楼山之麓眀洪武初创建学署教谕在左训导在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社学五 一在学宫四在乡镇俱知州邓天栋捐建两当县儒学
  学宫旧在县治东眀洪武间建正徳间改建于县治西学署训导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直隶阶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西旧在城西门外眀嘉靖隆庆万历天启间凡五迁
  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州于道行始迁于今基学署学正训导   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义学 一在州治西知州陈勲建一在州治东知州何道升建有记
  成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西旧在治东南眀洪武七年改建于西眀末移建上城
  皇清康熙间知县刘瑜仍建于旧址知县曹彬増建眀伦堂三间学署训导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学田七十二亩零
  文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初在旧城西南隅眀洪武十四年建𢎞治三年改建于今基学署教谕在眀伦堂左训导在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义学 在训导署南知县江景瑞建
  直隶肃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东南旧系卫学眀成化三年巡抚徐廷璋题建正徳元年副使武陟李端澄重建嘉靖三十年副使张玭改建敬一亭于眀伦堂后三十五年移置于左学署学正训导俱在眀伦堂后系旧教授署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酒泉书院 在学宫东嘉靖二十六年副使唐寛建髙台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北旧系所学眀嘉靖二十三年巡抚傅鳯翔题建学署教谕训导俱在学宫西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岁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甘肃通志巻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
  关梁
  山林川泽凭髙临深界分壤接周礼司险设有专官达其道路甘属岩疆险阻扼塞置亭列障申画郊圻除道成梁资民利渉王政所先志关梁
  临洮府
  狄道县
  摩云岭关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摩云岭上明置最为髙险乃通兰州要路旧设巡司
  南关堡 在县南二十里宋熙宁六年置北关堡在县北二十里宋熙宁五年置三坌关在县西三十里打璧峪关在县北三十五里皆临洮戌卒防守以保障近郊
  涅家关 在县西三十里西南通河州二十四关要口又明一统志下衬关在县南一百里八角关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十八盘关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临洮堡 在县北七十里宋置明洪武二年改筑大城周五百七十丈有奇髙三丈六尺北筑郭东西北三门今塌损
  通谷堡 在县东二十五里宋熙宁五年置又南川堡在县南三十里宋熙宁六年置结河堡在县北二十里宋熙宁七年
  永宁桥 旧在县西洮河上宋熙宁中熙州梁承建赐名永通明初移建于县西三里造船十二两岸置木柱十二维以铁䌫草䌫各二更名永宁康熙十三年靖逆侯张勇因用兵挽运刍粮仍移建城西北五里至今续修往来通利
  宏济桥 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洞子沟洮河上为兰河二州通道明万历中建用船十二阔四十馀丈冬撤春建今废但用舟以渡
  长济桥 在县东五里明万历三年创建
  渭源县
  分水岭关 在县西十五里分水岭上自岭以西之水悉入洮河以东之水悉入渭河置关于此入府孔道为县境之襟要
  庆平堡 在县西北三十里宋熙宁五年置金改为镇府志在县西北有垣墙常缮治之可以避兵
  乞神平堡 在县西南宋熙宁五年王韶击降番部城渭源堡及乞神平堡
  锹谷河桥 在县东十五里
  清源河桥 在县南门外
  通顺桥 在县西十里
  渭河桥 在县北五里
  兰州
  金城关 在州北二里黄河西北山要隘处倚山临河乃通甘肃要路周武帝置金城津隋开皇十八年改津为关明设巡司于河南岸万历二十五年易土以砖
  京玉关 在州西北四十五里本名把拶桥宋置关赐今名元废
  东关堡 在州东十八里宋元丰四年置本名巩哥关后改为东关堡
  西关堡 在州西二十里宋置关逼临黄河与夏人接界元废
  皋兰堡 在州东南九十五里宋元丰四年置明宏治十八年重修
  质孤堡 在州东五十里宋元丰二年置胜如质孤二堡买子堡在州东五十里又把石沟堡在州东六十里十字川堡在州东北一百三十里一条城堡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五堡皆在河南
  西古城堡 在州西南四十里又积积滩堡在州西南八十里皆在河南
  安宁堡 在州西北三十里又盐场堡在州东北十里皆在河北明万历三十三年置守备驻防今废
  铁古城堡 在州北八十里即定火城亦明置红水河堡 在州北五百四十里堡城周一百二十丈髙三丈一尺濠深一丈五尺明万历二十七年平松山兵备副使荆州俊建又三眼井堡在州北五百里亦是年建城池髙阔如红水册说红水营堡在州北三百三十里三眼井堡在州北二百九十里城皆周二里五分又万历二十六年以松山平定议筑新边府同知冯询等踏看得松山双墩子以东至红水河西四十里有水可以筑墙红水河以东三十里俱石山无土不堪挑筑应砌石墙自碱滩墩至永安堡索桥三十里川险间断或筑墙或挑濠各相便宜又五边考新边自靖虏卫界黄河索桥起至庄浪界土门山共长四百里而兰靖庄浪千四百里之冲边始安第芦塘三眼井等处土疏易圮时费修筑若按明初旧址自镇番直接宁夏中卫通树长边则外钥尤壮矣
  永泰城堡 在州东北三百七十里明万历三十二年建府志永泰城在红水迤南一百二十里周四百八十丈髙四丈又保定堡在天池水永泰迤南一百五十里镇虏堡在滚巴川保定迤南一百二十里二堡与红水相唇齿
  镇逺桥 在州西北二里黄河上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建于城西七里以济师越四年移建于州西十里名曰镇逺十八年又移建于城西北二里金城关用巨舟二十四艘横亘黄河上架以木梁棚以木板围以楯栏南北两岸为铁柱四系铁缆二各长一百二十丈冬河冻则拆春冰泮复建以通河西甘肃等路宏治初马文升言陕西之路可通甘凉者惟兰州浮桥一道敌若据此桥则河西隔绝饷援难通矣
  通济桥 在州东二十里黄河上今废
  西津桥 在州西二里以木架空俗名卧桥跨阿干水
  金县
  把石堡 在县西北四十里又买女堡在县西北五十里接兰州
  十字川堡 在县东北八十里东二十里为一条城定逺镇 在县西北四十里猪嘴山下一名猪嘴堡清水镇 在县东三十里
  浩亹桥 在县南郊外
  神济桥 在县北郭外
  河州
  积石关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东去积石山五十里明置茶马司于河州此为市易之处有官军戌守
  崔家峡关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石榨一道
  樊家峡关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石榨一道
  大峡关 在州西八十里石榨一道
  五台关 在州西九十里石榨一道
  红崖关 在州西九十里石榨一道暗门一座癿藏关 在州西七十里
  老鸦关 在州西九十里癿藏之南
  莫泥关 在州西七十里
  土门关 在州西南九十里暗门一座
  石嘴关 在州西六十里边榨一道暗门一座朵只巴关 在州西七十里石榨一道
  舡板岭关 在州南六十里
  槐树关 在州南七十里暗门一座
  西儿关 在州南九十里
  乔家岔关 在州南八十里
  牙塘关 在州东南七十里
  沙麻关 在州西南八十里林麓控隘足以守御自此而西举足侵髙又行一日至岭西其地益髙与西域相出入处元遣都寔访河源路出于此迤东为思巴思关
  思巴思关 在州南八十里
  陡石关 在州南八十里边榨一道
  大马家滩关 在州南七十里边榨一道
  小马家滩关 在州南四十里
  麻山关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
  俺陇关 在州南二百里以上二十四关明俱设官分守今裁以塘丁把守
  归德堡 册说州西至老鸦关九十里又西至起台堡一百五十里又西至保安堡二百八十里又西至归德堡三百里又西至暗门番帐草地界八十里
  南川寨 九域志熙宁七年置在州南四十里宋志初置南山堡寻改为砦元符二年羌酋鬼章城洮州以居引兵攻宋之南川寨即此金因之元废旧志在州西南七十里又宁河寨在县东南府志明河州卫辖十里屯水泉坪安逺坡古城等四寨又归德所辖周鉴王源刘庆李钊康泰杨銮等六寨
  安疆砦 在州西宋志旧当标城崇宁二年收复改名东至来同堡三十五里西至通津堡五十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至黄河十里金废
  东谷堡 在州东南唐㑹昌四年吐蕃叛将论恐热攻鄯州为尚婢婢所拒退保东谷婢婢为木栅围之绝其水源恐热突围走保薄寒山众皆降于婢婢九域志熙宁七年置东谷堡在州东南十五里金废
  来同堡 在州西宋志旧名甘朴堡崇宁三年筑赐名东至南川砦九十里西至安疆砦三十五里南至懐羌城三十五里北至来羌城三十里金属积石州元废
  阔精堡 九域志熙宁八年置在州西南十五里宋志作阎精堡又元丰三年置西原北河二堡皆金废
  通津堡 在州南宋志旧名南达堡崇宁三年赐名东至安疆砦五十里西至大通城界二十五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三十里北至大通城界五十里金属积石州元废旧志在州西一百六十里
  临滩堡 在州西北宋志东至安乡关四十里西至古鸡山二十里南至南川砦界二十里北至黄河四十里金属积石州元废
  顺通堡 在州西宋志属积石军宋置东至临淞堡十二里西至本军十八里南至临淞堡界二十五里北至乐州懐和砦界十二里又临淞堡东至廓州界五十里西至顺通堡界十二里南至把拶公原界约六十里北至黄河十五里以上诸堡皆金废
  保安堡 在州西三百五十里明置保安站及保安操守所
  起台堡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有城明万历中修筑周一百六十丈髙三丈五尺设守备驻防
  大通堡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河北面有边墙自大通河起至迭逊沟止长八十里又景古城在州东南一百三十里明万历十八年火酋内犯常添设守备于此三十三年移驻兰州
  双城堡 在州南龙沟堡在州西南及马滩陡吹麻千台观等共十堡皆辖河州参将营
  俺哥堡 在州北五十里又定羌堡在州北一百里及和政宁川长宁韩家尹家吹麻黒石山髙陵山红土坡等共十堡皆辖于河州
  折桥 在州东十里大夏河上两岸禹凿石迹尚存泄湖桥 在州东三十里大夏河上相传禹未疏凿时州境皆湖自禹导水入黄河因名
  宁河桥 在宁河城下今废岁修木桥
  大夏桥 在州南三里共五十六空
  永济桥 在州西十里
  银川桥 在州西四十里今废
  宏济桥 在州东九十里囤子沟口下通兰州路久废康熙四十三年河㕔郭朝佐知州王全臣设船一只
  黄河上渡 在州积石关通西宁路明设官船二只水夫二十名后船废
  黄河下渡 在州剌麻川莲花寨通庄浪路明设官船二只水夫六名后船废康熙四十五年知州王全臣复设
  归德所
  官田墩 在所东十里又二十里至马厂墩俱拨兵防汛
  石坡墩 在所西三里又五里至上河墩又四里至山平墩又三里至暖泉墩又十五里至烟洞墩又二十里至撒通墩俱拨兵防汛
  寺角嘴墩 在所南五里又十五里至王屯墩又二十里至周屯墩俱拨兵防汛
  边墙一道 自暖泉沟至黄河岸止长八里中设暗门二座明洪武七年建上暗门通暖泉脑一百二十里至巴斯塘系夷人地界下暗门通萨敦山一百五十里至沙沟亦系夷人地界俱拨兵驻防
  巩昌府
  陇西县
  首阳关 在县西南四十里首阳山上与渭源县接界今曰首阳镇又府南有赤水三关又西南有后川药舗二关
  锦布隘 在县北六十里其地有锦布峪因名有锦布镇逓运所又境内有沙湾口截道深安乌龙等隘皆在县北
  天衢镇 在县东四十五里接宁逺县界
  熟羊寨 在县西四十里后为镇又县北二十五里有三坌堡俱宋熙宁年置
  五谿聚 在县东后汉志襄武有五谿聚杨盛分羌为五部错居谿旁毎谿为五聚
  甸子川 在县西四十里有递运所
  古渭桥 在县城北
  便民桥 在城北七十里其地跨深安沟亦曰便民一桥又有二桥在县北三十里跨乌龙沟三桥在县北五十里跨锦布峪
  安定县
  巉口关 在县北四十里路通甘肃宋置关于此明置巡司今革旧志有关川在西北七十里西通兰州北通靖逺为要隘之区
  乌龙关 在县南东西两河间亦宋置南接陇西县今亦曰乌龙隘又有晴岚峪口大西口双峪口峡口四隘
  西巩镇 在县东六十里又东有龟儿嘴镇又西北六十里有秤钩湾镇秤钩驿
  内官营堡 在县西北明肃府置府志县有堡共二十
  平西砦 在县北宋志地名青石峡绍圣中筑元丰中又置榆木岔熨斗坪二砦
  永安营砦 在县西北又北有九条岔砦又东有挞子岔砦秦仪岔砦又东北有泉子砦又有姚家烽火小南岔北岔四砦
  广济桥三 一在县东三里一在三十里一在四十里皆深涧险巇康熙十四年靖逆侯张勇建又广惠桥在县东一里永济桥在县东六十里
  利物桥 在县北一里又镇逺桥在县北六十里西土桥在县西二十里跨西河
  通顺桥 在县南十里又永安桥在县北三十里便民桥在县南九十里
  通渭县
  华川关 在县西八十里华川水上又东南有闭门关又北有石门关
  田家峡隘 在县东五里又东北二十里为砥石峡又北二十里为谈家峡又西二十里为石嘴峡又有袁家蔺家金带三峡隘
  安逺镇 在县东南六十里九域志天裕二年置安逺砦即今镇也接伏羌界邑志北寺子镇东鸡川镇西义冈镇西北舗路镇又有蔡家白塔等镇
  渭阳堡 在县南又府志县有山砦坚鸡四罗坡龙共五砦
  者达堡 在县西南宋志通渭县领者达本当七麻三堡府志县有中林中岘等堡共二十
  朝阳桥 在县东百歩
  溉桥 在县东十五里一名苦水桥
  漳县
  箭筈山砦 在县东南箭筈山上居民筑以御寇盐厂镇 在县南五里又三十里有三岔镇
  烟波堡 在县西五十里又有红崖鳯台二堡砥柱桥 在县南半里又西南五里为盐井桥又有噎虎鳯凰安峪龙马四桥
  㑹宁县
  青家关 在县东九十里明置巡司今裁
  乌兰关 在县北五十里
  翟家镇 在县东四十五里又北八十里为干沟镇郭城镇府志县境又有陡城水泉二镇
  旧羊营 在县西北又北有新羊营
  金龙峪堡 在县北县志其环县境土堡凡三十一座明时俱有钦降式样器械备守御
  西宁桥 在县东三十里又东十里为后川桥俱跨松树堡河又东北一百二十里为界首桥跨响河
  西津桥 在县西二里又西北五里为范家湾桥伏羌县
  槐树关 在县东三十里槐树岭与秦州接界天门隘 在县南天门山下
  落门聚 在县西五十里即落门镇府志有小落门永宁礼辛三镇
  安逺堡 在县北十里接通渭界
  见龙堡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永宁镇西一面倚山三面悬厓又黄羊堡在东南二十五里九域志达隆堡在县西北庆历五年置
  石峡堡 在县东北三十里一面倚山三面阻水天成险峻又延泉洞堡在县西二十里水新洞堡在县西三十里皆在石厓之半九域志伏羌城领得胜榆林等十一堡
  𡽗底上桥 在县东北五里渡渭通秦安路又𡽗底下桥在北三里渡渭通通渭路
  朱圉上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又朱圉下桥在县西二十八里俱渡渭通宁逺路
  中川渡 在县西五十里
  宁逺县
  大木树关 在县东南九十里分水岭下与礼县接界
  马务关 在县西南箭竿山下亦曰马务镇县境又有水关文盈二关
  太阳山隘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又鲁班山隘石门山隘花厓山口木林峡四隘俱在县东北又砚石峡隘在县东南
  来逺镇 在县西南三十里又威逺镇在县东南与伏羌接界俱宋置
  榆盘镇 在县北六十里县志又有天衢鸳鸯山丹贺家洛河四门永安乐善杨家马力坡凡十一镇
  纳泥镇 在县西四十里接陇西县界又名燕峰川广吴堡 在县西三十里广吴山下县志县境有花厓沙团等二十二堡
  卧龙桥 在县西郭外有卧龙石形迹俱全故名今桥已废置船以渡渭又西三十里有广济桥又虹渡桥在西四十里又西南有峡口桥
  小髙桥 在县东二十里又大髙桥在南八十里又南河桥在东三十里又水关桥在东南四十里
  焦家渡 在县西二十里渡漳通府
  西和县
  青阳峡隘 在县东南五十里又府志有屏风土桥二隘皆设险处
  长道镇 在县西北六十里接礼县界九域志长道县有长道故城又府志县境东北九十里有白石盐官永宁大潭四镇
  湫池堡 在县东南宋置
  卧龙桥 在县北九十里又白水桥在县北大水桥在县南又有红岭桥三渡桥
  靖逺县
  㑹宁关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乌兰山上宋元符元年建筑初赐名通㑹后改㑹宁金大定八年改为会安今称乌兰关
  永安堡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隆庆五年建城周三里三面距山一面临河河以外即边徼为边防极冲要地所管隘口十有二处有墙边五十里无墙斩坡边一百馀里康熙三十三年总督佛伦题请丈量应修一万二百八十四丈康熙四十一年黄河泛涨冲壊边墙三百一十八丈按年修筑
  芦沟堡 在县东一百八十里明万历二十四年建城周三里与宁夏中卫比邻至边五十里隘口七处边墙一十八里
  芦塘堡 在县北二百二十里黄河外新疆内城周二里本松部着力兔牧地万历二十七年筑新边墙栏墩栅创建大小芦塘二堡设参将屯兵千馀隘口二十一处边墙五十里小芦塘堡在县北二百一十里城周一百八十步北至边墙三里隘口二处边墙二十里
  平滩堡 在县西九十里明正统年建黄河自此入境城周一里三分旧为兰州地万历五年改隶靖逺卫临河踞胜四面天险东西沿河五十里俱无边堑止斩土石作坡坂而已
  达喇苏堡 在县北七十里万历年筑城周三百五十步有边墙七十里明初设巡司戌兵防守又水泉堡在县北九十里万历四十年修城周一里二百步堡筑山嘴四面天险又陡城堡在县北五十里有边墙十里
  哈齐济堡 在县北一百七十里明隆庆六年建城周一里三面徒峻东连永安北达芦塘控制之要冲有隘口三处无墙边三十里又索桥堡在哈齐济西十五里万历二十九年建于河东名为铁锁关又河西之堡万历四十二年建
  沙古堆堡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因山厓斩削成城周一百六十丈明嘉靖四年建有隘口二处边墙三十里
  大庙堡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万历三年建大庙塔儿湾为永安之门户其博啰沟马尾沟羊房窝铺西接刘家寺东连喜鹊沟榆树岘在在皆险隘要害之地所管有隘口七处边墙十里无墙斩坡边六十里
  达喇齐堡 在县东七十里宋崇宁元年建城周三里其地本名大麻川三面沙河一面天险系边境大路东达固镇西通靖逺
  干盐池堡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即宋之定戎堡崇宁间建城周四里堡系边境建在通衢最为冲要
  边防要路 一路自花马池过边由锁黄川至达喇齐青沙岘入安㑹地方一路自定边干沟梁家泉入锁黄川一路自塔儿湾乘冰渡河由锁黄川入环固地方由青沙岘入安㑹堡寨一路自达喇苏老龙湾乘冰渡河由旱平川白厓子达喇苏入安㑹地方
  索桥 在县西黄河上又乌兰桥在县西南
  岷州
  石关 在州东一百三十里有关城东维秦陇西控番族天然锁钥
  荔川寨 九域志熙宁六年置在州东八十里又七年置𢇲川寨在州东二十里闾川寨在州东一百二十里
  临江寨 在州东南九域志雍熙二年属秦州熙宁六年改属岷州在州南一百四十里又七年置宕昌寨在州南一百二十里即古宕昌城
  遮阳堡 九域志熙宁七年置在州东一百里又置谷藏堡在州西四十里十年置铁城堡在州东八十里元祐中种谊等击鬼章夜济邦金川至铁城黎明大破之明洪武初李文忠讨西番从洮州铁城取道而出即此
  茶埠峪寨 在州东一十五里自是而东有冷落山永宁堡弄松堡三寨
  鸦山寨 在州东南三十五里又东南有红土坡寨在州东南二十里答竜沟等七寨在东南三十里野人沟寨在东南四十五里各路山寨在东南六十里中都寨在东南八十里砖塔寺寨在东南一百里红崖寨在东南一百二十里
  栗林寨 明一统志在州南一十五里又南有凌兀赤分水岭哈答川赏家族脚力髙楼铺何家舗颠角宕昌老䑕川十砦卫志又有叠藏路砦在南二十五里怕石寨在南五十里西固口寨在南六十里峪刚都砦在南七十五里师师𭪰沟砦在南八十五里白杨林砦在南一百里白水川寨在南一百二十里新城砦在南一百四十五里
  木昔寨 明一统志在州西南十五里又西南有吴麻沟鹿儿𭐏柏木植镇羌三岔五砦卫志又有章哈沟砦在西南二十里
  曹家寨 明一统志在州西十五里又西有中砦野狐桥冷地岔三砦卫志又有大沟砦在西十八里骆驼巷寨在西二十里沟深寨在西三十五里砍卜他砦在西四十六里西湾濠砦在西五十八里永宁堡寨在西六十里
  水磨沟砦 明一统志在州北五十里又马崖子砦在北七十里卫志又有须须沟砦在北三十里湫子沟寨在北一百里镇平堡寨在北一百二十里
  梅川寨 明一统志在州东北三十里又东北有酒店子普鲁岭二砦以上诸砦皆有官军防守卫志普鲁砦一名木栏寨
  荔川镇 在州东三十里又红崖镇在州东一百里又良恭镇在州南二百八十里又马坞镇在州东南二百四十里
  边防要路 岷熟番七十馀族生番一百七十馀族一路关恶占藏等族生番去城四百里由着古滩素子沟入至莫遮拦洮平诸处一路剌答等十馀族生番由肚儿山沟入至红崖寨板桥儿班哈等堡一路烟剌勿杓等族生番去城一百五十里由中寨骆驼巷大沟山后通本州西路铁窠门等堡一路铁占等七族生番去城一百馀里由马叶仓鹿儿𭐏入至鹿儿𭐏等寨一路麻子川属番勾引打喇等族生番自分水岭通本州一路自西湾寨西通海东通临巩一路官洛恶藏等族属番自着古滩锁沟潜入为盗
  叠藏长桥 在州东二里明成化二年康熙三十六年重修又茶埠峪桥在州东十五里又有梅川桥在州东北三十里
  野狐桥 在州西四十里由洮入岷之路明宏治十四年建
  城北渡 在州北一里又龙王台渡在州东五里洮州卫
  松岭关 在卫东三十里黒松岭上又黒石嘴关在卫东北四十里
  石岭关 在卫北十五里石岭山下又羊撒关在卫北六十里大岭关在卫北九十里八角关在卫北一百四十里明时俱有官军防守又有三岔髙楼二关皆废为堡
  南路 驼竜隘口纳郎隘口答扎隘口答峪沟隘口麻儿隘口喇力沟隘口哈占沟隘口共七隘南通四川叠州界
  西路 扯巴隘口截古哈隘口迭当隘口峪古墩隘口七什小隘口㱔藏小隘口共六隘西南通四川叠州青海路
  北路 官洛小隘口乌藏小隘口甘不他小隘口俱通西海又边古壕口无边墙有木闸通青海路上八角口无边墙有木闸通火儿藏番族又通黄河渡口最紧要
  通岷砦 在卫东北宋置
  旧洮州堡 在卫西七十里即旧州治自移卫而东以其地为堡南接生番西邻川部明正德时额布勒窃据西海频年内犯嘉靖十八年由官洛直犯临洮自此洮视诸边为首冲万历元年重修周二里门二又古尔占堡在堡西十里恶藏堡在堡西二十里官洛堡在堡西二十五里又有甘不他土门等堡皆番入要路迤东有杨升等十二堡虽小俱系要冲
  定秦堡 在卫东北吐蕃所筑明成化时番族常攻此
  札龙沟堡 在卫西番界
  茶马司 在卫治西南
  边墙 自旧洮堡南峪口石崖起至答家暗门三十里答家至甘卜他暗门三十里甘卜他至官洛暗门十五里官洛至恶藏暗门十五里恶藏至土桥暗门六十里土桥至边古壕七十馀里边古壕至上八角山顶石墩河州交界三十里
  东路堡寨 扁都上店过关黒松山岔济洮髙楼黒石嘴巴截共八处东至岷州界
  南路堡寨 琵琶新堡杨花旧桥张雄石旗温旗郑旗纳郎资付秦百户共十一处南至岷州界
  西路堡寨 水磨刘顺白土杨永千家太平土门丁河官洛旧洮李刚杨升古儿占共十三处西至边墙生番界
  北路堡寨 白松羊撒小岭双堠石庙石八角茄儿羊共八处北至河州界
  边防要路 一路自丹巴川由扎竜三坌至榨堵墙透官洛恶藏通本卫一路自西边挖墙填堑渡朵的河通本卫一路自九条岭通本卫一路自马连滩透马旗堡入犯卫窥岷一路自黒石嘴透遭接寺通岷州一路自搭连川透土门堡通临洮一路自白松岭大草滩大山口通临洮皆极冲要害
  鳯山桥 在卫北四十里又旧桥在卫东南四十里又新桥在卫西南四十里明时皆有关官军防守又杨花桥在卫南三十里又仁和桥在城内西固城
  武都关 在城西二十里又久逺关去城三十里内汉外番
  平定关 在城西北三十里宋志福津县有平定关即此
  化石关 在城北九十里
  牛圏关 在城东九十里明正德年筑
  阁栈 涝木阁栈去城五里化马阁栈观音阁栈去城八十里
  边防要寨 西寨平定黄水湾靖边垭头横岩沙川南峪新兴平羌两河口杀贼桥消冰沟安家堎鹿川沙𭐏共十五寨最为要害
  边防要路 一路自消冰沟通两河口沙川寨等处一路山后坡平道儿等族生番自核桃坡通横岩近郊一路自黄水湾错落坪透涧溪沟通平定寨等处一路自西坡寨有边墙一道堵之一路自柳𭐏通西礼阶岷
  南薫桥 在城内东南又近化桥在城内东北又济川桥在城东四十里雍正九年重建杀贼桥在东六十里南峪桥在东南二十里又邓邓桥在东北九十里以邓艾经此故名
  永宁桥 在城南门外康熙五年建沙川桥在西南十里又种家桥去城五十里康熙五十年建新桥头去城六十里
  平凉府
  平凉县
  通稍关 在县东五里明时平凉卫军戍守
  硖石镇 在县西相近又有归化堡唐贞元十四年归化堡军乱泾原节度使刘昌讨定之元和中泾原节度使王濳自原州逾硖石镇败敌军筑归化潘原二垒是也旧志归化堡在府西册说今府北六十里有潘原涧近时守御处盖即故潘原垒矣
  安国镇 在县西三十五里唐贞元七年刘昌筑胡谷堡改名彰义堡九域志平凉县有安国耀武二镇金属化平县通志安国镇在府西三十里镇西有古城疑即彰义旧堡后改为安国或曰安国即胡谷之讹四达冲途实为要镇
  虎山墩 在县北五里下瞰府城最为要隘又交龙口墩在大芦河原上南去虎山十五里施家岘墩在小芦河原上皆为要隘
  太平桥 在县东关跨壕池
  乘风桥 在县东三里跨湫谷水又名湫谷桥宋太守蔡挺建
  通济桥 在县东五十里郿现镇
  泾河桥 在县西五里跨泾水
  横河桥 在县西三十里跨横水
  崇信县
  三乡关 在县西南与华亭安东卫相间系华陇孔道
  九工堡 在县东十里北山之麓即故九工城初欲建城于此筑九堵而罢故名
  新安堡 在县南四十里即故赤城昔秦始皇猎至此筑城驻跸城髙沟深可以避兵今作堡
  崇逺堡 界陇州为冲地
  汭水桥 在县北一里跨汭水
  华亭县
  制胜关 在县西北即古安化县治新唐志原州有制胜关为七关之一控带陇山以西之路旧号大振门宋庆历中改为关管沿坡小砦二十五处
  瓦亭关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瓦亭山西麓接固原州界详见固原
  六盘关 在县西北六盘山上唐原州七关之一也又见固原
  䔥关 在县西北东接镇原北通固原今曰牛营山详见固原
  三乡镇 在县东南八十里其地有三乡川故名又九域志华亭县有黄石河一镇又有铁冶铜场盐场茶场
  白岩河镇 在县西北九域志安化县有安化白岩河二镇安化即宋初故县金因之后魏于今县西北六十里置大㑹镇即今大㑹坡
  䇿底镇堡 在县北十五里古名柴底
  南河桥 在县东二里跨南河
  北河桥 在县北三里跨北河
  镇原县
  䔥关 在县西一百四十五里雍州四关之一北曰䔥关是也详见固原
  木峡关 在县西南并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峡六盘皆唐时置之以御吐蕃者详见固原
  开边寨 在县西南二十里宋咸平元年熙宁二年废新门寨入之又安平寨在县西八十里天圣五年置后因之
  新城镇 在县西九域志乾兴元年以庆州柳泉新城二镇隶原州熙宁三年废截原砦入之新志新城镇控大卢川路
  柳泉镇 在县西北七十里旧名鹁鸽原宋庆历中置西即熟户明珠㓕藏康奴等族北绥宁砦
  佛空坪堡 在县西北宋庆历中修筑捍北边戎马来路
  固原州
  䔥关 在州东南汉书文帝十四年丐奴入朝那䔥关杀北地都尉至彭阳使奇兵烧回中宫𠉀骑至雍甘泉景帝三年吴王濞反书言燕王北定代云中搏胡众入䔥关走长安元鼎间武帝幸雍逾陇登崆峒出䔥关猎新秦中元丰四年复幸雍通回中道遂出䔥关唐久视初以魏元忠为䔥关道大总管以备突厥天宝十五载太子按军平凉议出䔥关趋丰安曰灵州我之关中也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原州之䔥关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峡六盘等七关来降五年白敏中帅邠宁平党项乃规䔥关通灵威道旧唐志髙宗时尝置地犍县于此神龙初别置䔥关县而地犍县废元和志䔥关故城在平髙县东南三十里即汉䔥关城也史记正义䔥关今曰陇山关明初徐达由静宁隆德至萧关遂取平凉旧志萧关关中四关之一也自秦汉以来为华戎之大限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北面之险也
  瓦亭关 在州南后汉建武八年隗嚣悉众攻来歙于略阳使牛邯军瓦亭以拒援军郡国志乌氏县有瓦亭晋太元十二年符登与姚苌相持军于瓦亭元兴初魏主圭遣拓跋遵袭没奕干于髙平没奕干奔秦州魏军追至瓦亭而还唐至德元年肃宗幸灵武牧马于瓦亭元和志瓦亭故关在平髙县南七十里即陇山北陲隗嚣使牛邯守处宋建炎四年金人䧟泾原经略使刘锜退屯瓦亭金人遂取渭州镇戎军吴玠与金兵战于瓦亭皆此州志关在州南九十里册说有牛营子在州南六十里即牛邯营处
  木峡关 在州西南亦陇山之口也北史后魏永熙二年宇文泰讨侯莫陈恱于水洛城至原州众军毕集遂引兵上陇出木峡关隋书开皇二年突厥纵兵出木峡石门两道入寇武威天水金城上郡宏化咸安六畜咸尽元和志木峡关在平髙县西南四十里寰宇记关在平髙县西南頺沙山上
  石门关 在州北隋开皇二年突厥自木峡石门两道入寇唐元和三年沙陀朱邪执宜自甘州谋归唐循乌德犍山而东吐蕃追之沙陀自洮水转战至石门诣灵州降宋志懐德军有石门堡故石门峡东塔子嘴元符元年建筑赐名明成化四年固原所土达满四据石城叛发三镇兵讨平之遂夷石城即此州志州北九十里须弥山上有古寺松柏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又石峡关在州境当陇山之口新唐志原州境有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靖等关并木峡六盘为七关
  六盘关 在州西南大六盘山上与隆德县接界唐宣宗时破吐蕃于此见华亭
  西安所 在州西北二百一十里即故西安州明楚藩牧地土城周六里髙三丈明成化五年巡抚马文升建守御千户所辖墩⿳亠口⿱冖至 -- 台二十一座境外有锁黄川长流水为要隘之区
  镇戎所 在州北一百三十里即葫芦峡土城周三里髙三丈成化九年马文升重修嘉靖三年增筑辖墩台十九座
  平逺所 在州东北二百二十里即故豫望城土城周五里髙三丈明宏治十四年总督秦竑题设千户所辖墩⿳亠口⿱冖至 -- 台二十四座山产煤炭民以为利地无井泉惟蓄潦水供饮东北八十里有甜水堡属环县与宁夏中卫接界
  群牧所 在州西二十里明置属行太仆寺成化三年冦犯固原官军拒之不克冦遂屯牧所城外进䧟开城县杀掠甚众是也
  定川砦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九域志镇戎军有定川砦庆历二年置宋史庆历二年赵元昊冦镇戎军渭州葛懐敏御之于定川砦贼毁桥断其归路四面围之懐敏突围走至城壕路已断死之元昊遂乘胜直抵渭州是也
  懐逺砦 在州南亦曰懐逺城宋史明道三年镇戎军新修赤藁城赐名懐逺庆历初赵元昊冦渭州逼懐逺城是也宋志懐逺砦后属德顺州
  摧沙堡 在州西北唐书广德二年仆固懐恩合回纥吐蕃自朔方南犯河西节度使杨志烈遣监军柏文达攻灵武以救京师文达击摧沙堡灵武皆下之进攻灵州懐恩闻之引还朔方大历中元载言吐蕃戌摧沙堡盖原州要地也贞元二年李晟又遣野诗良辅自鳯翔袭破吐蕃于此
  土梨树堡 在州东南贞元二年吐蕃将劫盟先请盟于土梨树神䇿将马有麟奏土梨树多险阻恐吐蕃设伏兵不如平凉川坦夷因定盟取平凉川是也
  开逺堡 在州东南六十里宋熙宁四年置明为开成堡属固原卫
  白马城堡 在州东九十里古撒都地土城周五里髙三丈明嘉靖四年总督杨一清筑城东北堑山増筑关城辖民堡五墩䑓一十九座
  大湾川堡 在州西南三十里明肃藩牧地万历四十年建筑土城周三里髙二丈设防守官军
  黒水苑堡 在州西北一百里亦谓之黒水口明嘉靖十九年套冦犯固原引还边将周尚文邀败之于此
  哈喇图堡 在州西北一百七十里土城周四里髙三丈明成化四年巡抚马文升建七年增修属堡一十有七墩台三十六座昔冦犯固原由此而入㑹宁静宁之道也
  红古城堡 在州北二百二十里土城周四里髙三丈明宏治十七年总督秦纮建嘉靖五年总制王宪增筑外关辖墩⿳亠口⿱冖至 -- 台一十四座堡西南十里有印子山甚髙峻
  下马关堡 在州北二百四十里州志作三百里城周五里髙三丈外甃以砖明嘉靖五年总督王宪筑辖墩台一十四座其地宻迩河套明时每秋防总兵移师驻焉实为扼要之区
  响石沟堡 在州北下马关东其北为萌城驿与宁夏境韦州盐池接界固原东北之门户也
  徐斌水堡 在州西安所北一百馀里旧边在堡西南新边在堡东北为固原西路之要
  干盐池堡 在西安所西与靖逺分界为州境设险处
  李俊堡 在州西一百七十里其地亦曰李俊沟亦曰酸枣沟相近有莽金佛沟木头沟皆明天顺中官军讨满四时分道进兵处也
  永安桥 在州南门外二百步
  按州境边隘北自下马关左右铲削险隘修筑大边东西长五百馀里明宏治十八年总督杨一清创修四十馀里唐龙接修四十里王琼修一百三十里王宪继修五十七里嘉靖十六年总督刘天和修干沟干涧六十馀里挑柴壕堤各一道谓之横城大边复自徐斌水迄鸣沙州黄河岸修一百二十五里増葺女墙险峻谓之梁家泉新边总督张珩添修敌台墩铺防御益固其境东接榆林西连甘肃北负宁夏延袤千有馀里守御于此急云泾州
  圪㙮关 在州东十里一名金家凹
  路承堡 在州东南晋太元十六年符登自新平攻安定为姚苌所败登退据路承堡胡氏通鉴注路承人姓名丧乱时创筑此堡因名
  连云堡 在州西旧唐吐蕃传贞元三年攻连云堡䧟之堡之三面颇峻峭惟北面连原以濠为固泾州西要地也四年戌将刘昌始修复之
  髙家凹堡 在州东四十里土城周二里髙二丈东西二门又三十里为榆林堡旧志自榆林堡至髙家凹嘉靖中调平凉卫军防守
  瓦云堡 在州东五十里城周二里髙二丈明置驿于此
  窑店镇堡 在州东七十里土城周九十丈髙二丈与长武县接界为甘省东来之首镇
  王村堡 在州西三十里城周一里五分髙一丈五尺东西孔道
  盘口镇 在州南三十里盘口河北岸有市
  汭水桥 在州西北三里木桥也名曰官桥每年夏水发拆去霜降后重修
  渰水桥 在州西南一里许久废今修复如故灵台县
  邵寨镇 在县东五十里金志灵台县有邵砦镇自邠州割属
  百里镇 在县西亦曰百里城唐大历八年吐蕃入寇郭子仪使浑城将兵趋朝那吐蕃至百里城而还即此
  良原镇 在县西北隋志安定郡领良原县大业初置唐属泾州李元谅传贞元四年为陇右节度使移镇良原开美田数十里岁入粟菽数十万斛自是常以神策军分屯于此谓之良原镇
  西屯镇 在县北三十里一名西屯堡县志唐郭子仪遣将白元光破吐蕃屯兵处遗址尚存
  来薫桥 在县南
  栖鳯桥 在县西五十五里细川水经其下南接麟游县境
  仰弥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
  静宁州
  得胜砦 在州东北九域志天圣六年置得胜砦在军西北八十里领开逺一堡宋史康定二年赵元昊谋冦渭州韩琦使任福将兵自懐逺城趋得胜砦至羊牧隆城出敌后城砦相间才四十里道近饷便据险设伏待其惰归邀击之是也
  中安堡 九域志在州西三十五里庆历三年置金志属水洛县又宋志水洛城领王家城石门堡又治平砦领牧龙堡
  髙家堡 在州西四十五里旧为戌守处今置递运所于此明成化五年知州靳善令州民屯军复修古堡五十一宏治十四年知州阎重増修五十七州境之堡总一百有八
  甜水桥 在州西南四里跨甜水
  苦水桥 在州西五里跨苦水
  若有河桥 在州北五里
  庄浪县
  达舍堡 在县东二十里又张川堡在县西三十里皆宋金时旧置也
  莲花堡 在县西南一百里即古莲花城宋经略使郑戬行边至莲花堡天寒与将佐置酒㑹暮尘起有报敌骑至者戬曰此必三川将按边回非敌骑也已而果然即此
  隆德县
  六盘关 在县东北详见华亭县固原州
  瓦亭关 在县东详见固原
  神林堡 在县西四十里古设大使今置递运所牛营堡 在县北四十里县志相传汉时牛邯军此故名
  清水桥 在县东三里跨清水
  贺贵桥 在县东三里
  底堡河桥 在县西南三里跨底堡水
  庆阳府
  安化县
  驿马关 在县西南九十里东西深沟南北城各长一百四十步髙一丈五尺明初张良臣据庆阳徐达攻之遣冯宗异等守驿马关以当原州之冲庆阳旋下宏治中置巡司以断各通私盐路后裁
  槐安镇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即唐懐安县后讹为槐安道路寛平最为要害明成化中巡抚马文升増筑周六里通定边花马池相为应援
  五交镇 在县东北一百十里城周二里宋范仲淹筑
  业乐镇 在县东北八十里城周二里二十步马岭镇 在县西北七十里
  董志镇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四达通衢贸易辐辏之所有堡明嘉靖中筑
  走马城堡 在县北一百八十里走马岭城周二里柔逺砦 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城周二里宋范仲淹筑明马文升增修通定边安边诸路储粮屯兵倍于他砦
  白豹砦 在县东北三百里即宋白豹城范仲淹所筑明改为砦
  永和砦 在县西北一百里宋范仲淹筑
  荔原砦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宋治平间知州蔡挺筑
  阜城砦 在县西北五十里明置递运所
  寡阜砦 在县北三十里明成化间知府王贵筑更名义安堡嘉靖间改名富砦
  金汤砦 在县东北二百里宋范仲淹筑北接榆林宁塞自此分路东南入延安西南入庆阳为边关要路庆阳东路入犯有三自清平镇靖宁塞犯保安金汤第二将荔原以达庆阳自金汤分路东南犯延安洛川等处一自走马城定边槐安五交业乐等镇直达庆阳抵于泾邠要害为最
  第二将营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城周七里髙一丈五尺
  胶泥崾崄 在县东三十五里又大崾崄在县西十五里又瓦崾崄在县西四十里又石头崾崄在县西六十里又土桥崾崄在县北二百里
  张官儿砦 在县西南一百十里秦霸岭
  东河桥 在县城东南又西河桥在县城南
  清溪桥 在县南五里又三溪桥在县南十里又通宁桥在县南十五里
  北涧桥 在县北五里又带桥在县北六十里同川桥 在县西八十里其石天生不假人为下通干流水
  合水县
  华池镇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此为东华池又有西华池镇在县西南六十里宋熙宁七年俱改为砦
  鳯川镇 在县东北五十里宋范仲淹筑控子午岭入西夏界
  平戎镇 在县东北一百六十里范仲淹筑路通鄜坊
  太白镇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
  白牛砦 在县东三十里
  张皮崾崄 在县东南五十里又庵䕡崾崄在县西南四十里
  合水桥 在县东十里又干沟桥在县东五里清水桥 在县西二里又西十里有华严桥又西十里有圏洞桥又十里有板桥
  环县
  清平关 在县西北六十五里地名之字平宋元符三年筑明嘉靖中移庆阳中路游击驻此为安边花马池要路正德以前实为冲衢自大边既筑之后此路之警无闻矣今游击改驻洪德城
  木钵镇 在县南五十里城周三里髙三丈宋范仲淹筑明巡抚马文升增筑
  石昌镇 在县西三十里宋范仲淹筑西接宁夏界平逺砦 在县东三十里控大砚川
  团堡砦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
  安边砦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安塞堡 在县西七十里
  甜水堡 在县北二百里有泉水甘自洪德城以北四百里无草木人烟稀水咸苦不可食行旅至此必汲水饮以疗渇以上镇砦堡俱宋范仲淹筑
  环江桥 在县北二里
  陡沟桥 在县南八十里又南十里有曲子桥真宁县
  雕岭砦 在县东一百里雕岭上明初置巡司万历中裁
  桥山砦 在县东北十五里县志曰安典堡
  平子镇 在县北三十里
  山河镇 在县东北六十里
  龙门川桥 在县西十里
  宁州
  定安故关 在州西北三里
  襄乐镇 在州东北明洪武四年置巡司嘉靖间筑城万历间増修
  政平镇 在州东南六十里即故定平县南接邠州界
  早社镇 在州南三十里为商贾辐辏之地
  焦村镇 在州西三十里又大昌镇在州西四十里又新庄镇在州西五十里
  南义井镇 在州北三十里又鳯凰镇在州北五十里
  九龙桥 在州东跨九龙河
  亚店桥 在州南宁江又政平桥在州南政平镇马莲桥 在州西马莲河又城北桥在州城北
  甘州府
  张掖县
  山南关 在县东北四十里人祖山口内通瓦窑太平草湖诸砦外连砚瓦孤山木架诸墩两峰夹峙殆若紫荆居庸然敌袭甘州率由此入张掖冲要处也明嘉靖二十七年巡抚杨博议建关城相度形势于石井迤南半山有原如掌改筑关城四面凡二十丈有奇髙一丈七尺城壕三面凡三十丈有奇近关更作叠水一道重险可恃
  仁寿堡 在县东四十里又东乐堡在县东七十里皆明置并置驿于此都司志又有太平堡在县东二十里拒敌堡在县东四十里又六𭐏堡黒山堡皆在县东南九十里
  洪水堡 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明嘉靖年置堡在大草滩之口有市番人出入之路今官兵戌守
  永固城堡 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近大草滩有番人游牧顺治八年筑堡城周四里官兵戌守
  马营墩 在县东南二百里城周一里馀扁都口在堡西南五十里凡甘凉往来于青海西宁者皆由口而行路虽逾山实为捷径
  黒城堡 在县东南二百里明嘉靖中筑城周五里现有官兵防守
  大马营堡 在县东南二百二十里明置城周二里设官兵戌守堡亦在大草滩之中
  梨园堡 在县西一百里明置城周二里设官兵防汛
  古城堡 在县南一百里明置城周二里设兵防守宁番山口 在古城堡东南八十里大都麻小都麻口皆在县东南九十里酥油口在县南十五里明于酥油口散岔道沟山塞断要路甃砌短城黒番在大都麻口者曰囊素在小都麻口者曰七庆喀在酥油口者曰黄牛家番子又有野马儿等口口外黒番曰黒罗汉
  龙首堡 在县西南都司志有下龙首堡上龙首堡俱在西南五十里因地近磁窑板答等口番帐民苦劫掠田𤱔渐废明嘉靖二十六年巡抚杨博重开旧木龙𭐏为龙首渠遂垦田募兵以张钦城展筑为堡以渠为名既而人渐繁衍居者苦狭复以刘杲城展筑为上龙首堡谓旧堡为下龙首堡今略惟有一龙首堡东南去花砦四十里即上龙首堡也板答口在南二十里其外黒番曰白道人又平顶堡在南四十里马蹄寺之巅其外黄番曰格家张掖河在堡西二里
  甘浚堡 在县西南八十里东至龙首堡四十里明置今略堡在黒河之西州南界山凡循黒河而东皆黒番住牧河西皆黄番住牧也有西洞子堡磁窑堡皆在东二十里西洞磁窑之南有山曰大磁窑口小磁窑口
  哱啰口 在梨园堡五里俗谓之波罗口黒河所迳也其口外之路东通野马川巴丝墩诸处西通红崖以至肃州口外黄番曰滚卜又有古木涧之黄番曰白头家牛毛山之黄番曰多力干俱呼为八个家云又威敌堡俗呼为苇子城在堡西四十里又沙河堡在西北七十里抚彛堡在西北一百里皆明置今置驿于此瓦窑堡在县北二十里东至人祖山口二十里新城堡在县西北四十里东至瓦窑堡三十里南至黒河五里明置曰靖安堡今改名西二十里有明沙堡亦明置板桥堡在县西北八十里东至新城堡四十里西至平川堡四十里明置有羊台口在北三十里西十五里至仙姑庙又西十五里有柳树堡亦明置
  斜濠口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东南至东乐堡十五里沿边东南至山丹县七十里即古灰沟口也烟墩沟在口北五里沟西自靖安至此皆以山为固沟东山势渐平乃筑长城直接山丹而东矣甲子墩在东南十里大路间明季所置
  观音山口 在县东六十里极为冲要
  东乐大口子 在县东一百里
  石打喇口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马蹄口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大尾马龙口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
  小尾马龙口 在县南一百里
  按旧志府城西北东南四路板桥堡起至明沙堡止边墙壕榨二千八百一十二丈计一十五里二百二十四步明都御史廖逢节题修
  迎恩桥 在东关门外
  南石桥 在南门外
  南津桥 在南门之东
  沙渠桥 在县南十里
  北津桥 在县北二十里跨弱水
  大满渠桥 在县南四十里
  来賔桥 在西门外
  黒河桥 在县西十三里
  通局桥 在城内军器局西
  新建桥 在城内通局桥南长七尺
  山丹县
  红寺山关 在县北三十里旧曰红寺山口明嘉靖中新修石关一道住歇塘哨夜不收
  石人石马关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
  东头沟口青羊口 俱在县东北四十里又红羊圏口在东北六十五里扇马湖在东北七十里赤山东小口在东北八十里石井口在东北九十里小关儿口在东北一百里
  玉泉口 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又木槽儿口在东北一百二十里团湖儿口在东北一百八十里灵羊山口在北三十里独峰山口青山口皆在北三十里剌答口在北六十里鸡冠小口在北一百八十里青苔泉口在北三百里白土口在西北二十里龙头山口在西北二十五里白路儿山口大口子皆在西北三十里明嘉靖二十七年巡抚杨博自玉泉口起至大口子皆浚筑墙濠
  扁都儿山口 在县南一百里明时凡甘凉往来于青海西宁者率皆由口而行路虽逾山实为捷径也又宁静山口在南一百二十里和宁山口在南一百三十里无虞山口在南一百四十里白石崖口在东南二百里
  新河堡 在县东四十里东至石峡口四十里南至马营墩百四十里北至边城五里兼置驿于此康熙八年移堡兵于马营墩又宁边堡在东十里
  石峡口堡 在县东八十里城周三里设兵戌守峡口路仅里许皆乱石髙低曲折人马皆艰又东二十里有定羌庙在古城窊之阜都司志有范家营堡在东南五十里大黄山堡在东南九十里永兴堡在南二十七里暖泉堡在南四十里杨家坝堡在南九十里俱明宏治中置
  按旧志东路教场起古城窊界牌止墙壕崖榨叠水石梯叠木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五丈计一百一十一里三十步明都御史廖逢节题修
  甘桥 在县西关外
  观音桥 在县西关外
  石嘴桥 在县西十二里
  大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永安桥 在县北二十里旧名北津桥弱水经流处也


  甘肃通志巻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一
  关梁
  凉州府
  武威县
  大河堡 在县东南三十里城周二百一十丈靖边堡 在县东南七十里城周一百八十丈双塔堡 在县东南百里城周三百二十丈
  髙沟堡 在县东五十里东至边墙五里城周二百四十丈境外冲汛三处新旧墩各二去堡一百八十五里十三个井设有官兵防汛
  张义堡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城周一里三分即黄羊川也土壤甚寛山环水绕设有官兵防汛去堡二百里黑茨沟口又四十里栅子沟口又一百里红土腰岘又一百里新达巴一百二十里寛沟口一百八十里木麻沟口皆黙尔根部落畋牧
  蔡旗堡 在县北八十里河东冲汛三处圆湖儿白土坡黑茨崖境外冲汛二处昌宁湖茨泉
  南把截堡 在县南三十里城周一里二分设有官兵防汛迤南隘口去堡一百四十里天池口又三十里白水口又三十里冰沟榨口六十里腾格哩口一百里哲哩木鄂博口又一百里牛心山濠
  西把截堡 在县西南七十里城周一里设有官兵防汛去堡一百四十里黑沟口又一百二十里水磨沟一百三十里藏经口
  上古城堡 在县南五十里城周一里二分明初置设有官兵防汛去堡一百二十里卯藏口又一百里马头鄂博一百四十里多伦图噜一百六十里花山口又一百八十里七个草窝铺二百里红沟口二百二十里红沟脑二百五十里牛头鄂博
  炭山堡 在县西九十里城周六十二丈设有官兵防汛去堡一百八十里皂角沟口又四十五里西达巴沟口六十里横梁山口一百里长草沟口一百三十里黑沟口
  三坌堡 在县北五十里明初置城周二百二十丈设官兵防汛
  金塔寺山口 在县西三十里又大口子在县西七十里皂角沟在县西九十里皆额布勒通西海之路明嘉靖中垒榨
  通济石桥 在县东旧闗厢内
  靖边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
  东济小桥 在县东南一百一十里
  卧波桥 在县南三十里
  四㶚河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五㶚河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小溪桥 在县西十里
  利渉桥 在县西五十里林家河
  懐安驿桥 在县西五十里
  普渡桥 在县西北五里海藏寺前
  陆家石桥 在县北三里
  双桥 在县北十里
  石羊桥 在县北三十里
  大石桥 在县北四十里
  官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
  永昌县
  水磨川闗 在县西二十里水磨河为闗隘明置有闗城周一百八十丈为大黄山夷人货马市酒之地
  水闗 一在县城东山口一在县城西山口
  毛卜喇堡 在县西北六十里南至水磨川四十里北至长城有暗门
  永昌营路 去城东南一百二十里长城山口冲汛又三十里照面山口三十里干沟山口三十里者撒山口三十五里破烟山口四十里蹇占口五十里四沟打班山口六十里寺儿沟口八十里炭山口又一百三十里江凌山口冲汛一百七十里一颗树山口冲汛一百八十里黄城儿口又西北七十里车路口北三十里红羊圏山口北四十里青红山口
  髙古城堡 在县西南九十里明置城周二百十丈设官兵防汛去城南一百一十里寒雅沟口又一百五十里五奴山赤口冲汛又西北八十里考来山口一百五十里平羌山口冲汛又一百六十里鸾鸟山口冲汛又西北九十里白石崖山口北八十里压腰山口大黄山在北一里山之西麓即大草滩也广三百里横八十里其地乏草为河西内地之最夷人部落牧马其地
  新城堡 在县西南七十里明置城周一里设官兵防汛去城西南一百里大河口又一百九十里土鲁干山口冲汛又一百四十里脑儿都山口大草滩在堡西二十里
  水泉堡 在县西七十里明置城周二百八十丈设官兵防汛去城西北一百里白石头山口又五十里韭菜口冲汛又五十里平子口又七十里水泉儿西口又七十里水泉儿中口又东北八十里小滑石口冲汛又九十里大滑石口冲汛
  宁逺堡 在县北八十里明置左右皆山设有官兵防汛去城一百里柳沟口冲汛又八十里十五里口一百里麻黄沟口又东北九十里西红崖口冲汛一百里东红崖口冲汛又一百五里榨子口
  永宁堡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初置城周三百二十丈设官兵防汛去城二百五十里红崖子口冲汛又东北七十里狼洞口一百四十里破山口冲汛一百八十里黑山口冲汛又东北二百里齐头山冲汛
  上暗门 在县北四十里又北五十里下暗门又北五十里中暗门又东北一百二十里中口暗门皆出境外要口
  真景堡 在县东二十里明置城周一百八十丈十里桥 在县东十里
  蹇占口桥 在县西南五十里
  水磨闗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崇冈桥 在县西三十里
  髙桥 在县西十五里
  四坝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六坝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
  按永昌边垣崖榨共一万二千馀丈计六十馀里又西北二路红羊圏古城窊并宁逺等堡皆沿边境其间各隘实为海夷逰牧番人出没之地斩崖凿堑袤延迤𨓦一百八十里自古称设险之地云镇番县
  黑山闗 在县西南六十里东西皆近边有堡周二百四十歩髙三丈六尺为夷人出没之处明置黑山闗驿又设有汛地
  蔡旗堡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城周九百馀丈设官兵戍守
  青松堡 在县南三十里明万历三十年设官兵戍守顺治二年裁又西南一百里有重兴堡明设官兵防守康熙十年裁
  红沙堡 在县东北二十里旧有官㕔营房教场明万历九年设官兵戍守顺治二年
  阿里库山 在县西南一百里境外要口
  四坝桥 在县东十里
  小二坝桥 在县南十里
  头坝桥 在县西十五里
  大二坝桥 在县西二十里
  按县志镇畨东边墙自凉州髙沟寨红寺儿等堡迤𨓦西北斜抵镇畨红崖堡界西边墙自永昌宁逺龚家等堡迤𨓦东北斜抵红崖堡界过红崖堡其势渐开至北边则东西环接迤东自蔡旗堡许家沟扺青松堡杨洪庄计七十馀里自杨洪庄至中沙墩计四十里通长共一百一十馀里计一万九千八百丈渣筏中边一道自蔡旗堡俞家明沙墩至河南暗门墩五十里自河南暗门墩至中沙墩计四十里通长共九十馀里计一万六千二百丈又镇畨本川边自河南暗门墩至东北隅红寺儿墩计五十里自杨洪庄至西北隅城西北墩计四十里北边一道计四十里南边系凉州暨各堡寨往来大路
  古浪县
  石硖闗 在县东为大靖城要隘距边三十里又距边三十里明沙嘴又距边三十里小海子又距边六十里白涝池又距边八十里青羊水又距边一百二十里十三个井又距边一百二十里土里无素又距边一百二十里黑𦎠𦎑湖又距边二百二十里三道咸槽以上境外九隘口东通贺兰北达北套西抵镇畨皆系夷人分道游牧之处昔人谓于此按伏防守哨了则贼之出没可以预知而甘宁地方俱保无虞诚扼要塞险之䇿也
  黄花滩 在县东土门堡要隘距城三十里又距城四十里鹅头山
  可可口 距县三十里为安逺大冲口在万山之中当四面之险外通套来川系畨虏住牧出没之地最为要地设有哨兵
  鸳鸯池口 距县十里为安逺小冲口亦设哨兵又十五里清沙湾口
  横沟口 距县五十里冲地隘口又距县六十里哈西口俱设有哨兵
  黑沟口 距县九十里缓地隘口
  西山水峡口 距县二十五里黑松冲地隘口设有哨兵又缓地隘口五处距城二十里东山龙沟口又距城二十里黑沟口又距城二十里西山牛头洼口又距城三十里倒坡河口俱设有哨兵
  迎恩桥 大靖西门外雍正三年
  普渡桥 大靖南门外雍正四年
  东壁桥 东门外雍正八年
  𢎞渡桥 在县南闗门外
  暖泉桥 在县南郭外
  双龙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
  香沟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龙沟桥 在县南四十五里
  先农坛桥 在县东南二里
  北石桥 在县北一里
  按古浪大靖北边一道迤东五里接平畨裴家营界迤西七十五里连土门堡界土门堡长边一道东自黄沙坡分水岭起接连大靖界西南至定宁寨界接连古浪汛地北至边墙接连边外
  平畨县
  平城堡 在县东北七十里城周一百四十丈最为险要设官兵汛守自堡迤西南至分水岭又西南至庄浪城共墩台九座又迤西北至岔口界东北至松山界墩台四座
  打鱼沟堡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四面乱山最为险要松山营拨兵防汛
  松山堡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城周一百八十丈迤东至永㤗城墩一座迤西南至平城界墩三座迤东北至阿坝界墩三座堡北大松山水草茂盛军民畜牧
  裴家营堡 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城周一百二十丈万历中又于迤南筑闗城一百四十丈迤东至阿坝界墩六座迤南至松山界墩一座西北至大靖界墩一座
  阿坝堡 在县东北二百里城周二百丈自堡迤东至红水界墩八座迤南至松山界双井儿墩四座迤西至裴家营界大沙沟墩七座迤北境外墩三座隘口二俱系𦂳要设官兵防汛 双井堡四面乱山路通八坌设兵驻防
  红城子堡 在县东南七十里城周三里自堡迤东南至苦水新屯儿川界墩六座迤西北至南大通田家沟界墩八座
  苦水湾堡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城周二里自堡迤东南至白土坡墩交界近边墩六座西北至新屯川界境外墩三座
  沙井堡 在县东南一百九十里城周二百八十丈堡东北三十里曰白土崖又十里曰浪沟口去松山二百里路通东套银歹诸夷自堡迤东至兰州界墩三座迤西至白土坡苦水界墩九座
  通逺堡 在县西南四十里城周二里堡东北至界外寺儿沟又三里至他喇都川又五里至膀卜劳硖又十五里至岗子沟又五十里至黄泥岗路通海夷极为冲要
  西大通堡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城周一里自堡迤东北至双墩子墩六座迤西南至冰沟墩七座迤西至境外菜子山墩三座迤南至黑山墩迤外至马回子坡等处二百里墩堡二十六处迤西河东至境外毛儿茨壑岘墩三座迤西北至境外扎吉尼壑岘二百二十里堡隘十处迤北至羊胸子城堡隘五处
  武胜堡 在县西北三十里城周二里设兵防汛自堡迤东南至汉属郎清水河墩六座自清水河东南至庄浪城墩十二座自堡迤东至达达壑岘平城界隘口一处迤西北至大马营沟坌口界墩隘四处自堡西二十里为乱石窊红壑岘至香炉山等处路通海夷皆极冲要
  坌口堡 在县西北七十里城周三里八十歩设官兵防守自堡迤南至马营沟团庄武胜界墩十一座迤北至打柴沟路镇羌界墩十座自堡迤西北至沙金沟迤东南至大沙沟平城界皆极冲险隘设兵防汛
  镇羌堡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城周二里设官兵防汛自堡迤东南至火石沟团庄墩界墩六座迤西北至乌稍岭界墩八座险要隘口二西境有中下上三路俱海夷自外由内之处中路自三角城驼山寺干柴窊至党朵儿至本堡二百三里下路从驼山寺至讨来川岭大术麻川牛心山泉子岭至本堡二百一十里上路东北从驼山寺黑茨沟东北上小术麻儿八十里至本堡又一路自西古城至大小滥泥沟西暗门至本堡
  南薰桥 在县南门外
  𢎞济桥 在县西门外
  大通河桥 在县西大通堡城西跨大通河
  四渠桥 在县北二里
  镇羌桥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
  武胜桥 在县北三十里有凉庄孔道四字牌坊按平畨边墙东裴家营自阿坝界大沙沟起西至大靖界止共长二千四百四十二丈又阿坝东自红水界起西至裴家营界止共长四千一百六十二丈南苦水湾东自白土坡岘界起西至新屯川界止共长四十六里重墙二千三百五十二丈又重墙一道七百八十九丈红城子东南自新屯儿界起西北至大沙沟止长五十三里山崖三千三百八十二丈重墙四道共长一千二百一十一丈边壕长六千二百二十六丈西北武胜堡东南自汉属郎起西北至大马营沟界止长四十五里横边一道长一百八十七丈坌口堡东自大马营沟界起西至打柴沟界止长四十九里重墙一道长四百六十七丈边壕一道长二千六百二十八丈镇羌堡东南自打柴沟界起西北至乌稍岭界止长四十一里沿边壕一道长三千八百七丈东自上古城旧邉起西至雪山脚东西两假共长一千六百一十丈沙井堡东自安宁堡咸水沟界起西至苦水白土坡界止边墙共长一千七百三十丈山崖壕堑共长四千四百一十四丈随边暗门二座重墙六百三十四丈西大通堡东北自双墩子界起西至冰沟界止长六十里边壕九百二十五大随壕墙长八十丈壕崖一道长一百二十丈
  宁夏府
  宁夏县宁朔县
  赤木口闗 在府西南贺兰山山为镇之壁其蹊径可驰入者五十馀处而赤木口尤易入口冲剧散涣可容千马明嘉靖中巡抚杨守礼扼险筑闗有石砌闗墙一道斩山一道
  南路隘口十 哈喇珠 林泉 双山南 磨石独树儿 赤木 硖口 双山 灵武 金塔
  北路隘口六 黄峡 水吉 镇北 宿嵬 白寺贺兰
  河中堡 在府东南九十里迤东接灵州界迤北惠农渠口
  王洪堡 在府南六十里有城周一里
  唐铎堡 在府东南四十里
  张亮堡 在府北三十里与平罗县李刚堡接界丰盈堡 在府西南十五里迤北有婆罗山
  红花桥 在县东门外
  通济桥 在县东十里
  汉延渠桥二十四 隆泉闸 李俊闸 李正闸唐铎闸 玊泉闸 纳中闸 官镇 板桥通济 张政 小新 大新 五道 蔡家羊官 沙窝 潘昶 备芦 王澄 贺忠丁家 马家 李刚 𣪞家
  唐来渠桥十三 玉泉 宁化 贺兰 西门保安 新立 天生 阎贵 周澄 社稷教场 北门 李世
  大清渠桥十四 陈俊堡 张家峒 娑罗岔鸭子 费家 牛家 尚家 中团堡 柳良郭沈安闸 邵刚堡上 邵刚堡下 红庙 富家
  新渠桥十五 王原 塔桥 蝗虫庙 赵直红花寺 杏树园 任指挥 赵总墩 徐家金家 郑家 张梁闸 杨家闸 昌宁 郭家
  良田渠桥八 双墩 闵家 杨芳 郭杨 五家威延堡 盐菜墩 鲁华
  红花渠桥十一 苇子 尹家 永通 圣贤倒湾 叶卜花 照直 花园 校尉 骆驼孟家
  髙岸渡 李祥渡 横城渡 以上三津在汉渠迤东大河之岸
  平罗县
  北路隘口十 打硙 挑柴 归徳 小风 大风汝箕 大水 小水 西畨 塔峡
  威镇堡 在县东北十五里有城周一里明嘉靖九年筑其东北有边墙一道下有东西二暗门立市与夷人交易威镇堡兵防守
  李刚堡 在县南三十里里有城周二里
  唐来渠桥五 满达喇 张明 龙凤 平罗站马
  灵州
  长城闗 在州境花马池城北六十里即明总制王琼所筑之沟垒也长五十里闗上有楼髙耸雄壮下设暗门外立市场畨汉交易月三次守备监市营兵防守
  石沟堡 在州东南八十里城周一里
  盐池堡 在州东南一百六十里城周四里
  萌城堡 在州东南二百五十里
  铁柱泉堡 在州东一百六十里有泉甘冽明嘉靖间总制刘天和言套人出入必饮马于此请筑堡髙大包其泉于堡中以兵守之其旁石沟有盐池
  清水营堡 在州东八十里北去边墙暗门一里明正统年建城周二里隆庆五年设马市于此
  红山堡 在州东北六十五里北至边墙暗门一里城周二里
  横城堡 在州东北七十里北至边墙暗门一里城周二里设官兵戍守堡西三里即黄河渡处堡在河东岸即红城子也出暗门三十里有夷汉市场
  大沙井堡 在州东南四十里城周一里
  韦州堡 在州东南二百二十里即故韦州也明𢎞治年筑城周二里
  红寺堡 在州南一百七十里明嘉靖年筑城周一里
  同心城堡 在州西南二百九十里城周二里设兵戍守
  兴武营暗门 在州东北一百四十里
  安定营暗门 在州东北二百里
  定朔桥 在州北
  秦渠桥十 正门 板桥 陈桥 上桥 下桥郭家 吴起 韩家 哈打 黑渠尾
  汉渠桥八 杨马 谈奇 曹公 张家 李家阎奇 尹家 廖家
  临河渡 在州东七十里设把总西通宁夏官渡马头渡 在州东三十里
  髙崖渡 在州东南四十里
  中卫县
  胜金闗 在县东六十里傍山临河路通一线一夫当闗万夫莫过中卫之吭也明叅将韩玊筑闗万历年间重修
  西暗门 在县西四十里今设驿于孤山长流水等处经行畨部且二百里节使经临属国职贡过往信宿路由暗门商旅亦接踵往来遂成孔道
  黑山嘴 在县北二十五里
  西沙嘴 在县西明成化间因西路永安墩至西沙嘴旧墙低薄改筑髙墙
  黄沙口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
  观音口 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
  大佛寺北里口 在县东北一百九十里
  大佛寺北外口 在县东北二百一十里
  中卫营隘口十二 碱井儿 何阳墩 宁安墩燕子窝 靖虎墩 永安墩 杀虎墩 镇北墩崇安墩 镇夷墩 马槽湖墩 镇口墩
  镇虏堡 在县东四十里明正统年建城周二里宁安堡 在县东南一百里有新旧二堡旧堡筑于成化二十二年新堡筑于嘉靖九年
  香山堡 在县东七十里城周二里
  鐡桶堡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明天启七年建张义堡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明万历间建
  永兴堡 在县东七十里明万历间建
  古水井堡 在县南三十里城周二里设官兵防汛隘口三 水沟墩 新寺塔墩 岔山墩
  石空寺堡 在县东北八十里明永乐年建城周三里设官兵防守隘口三 大寺 小闗儿 崇庆
  广武营堡 在县东北一百九十里明正统年建城周三里设官兵防守隘口六 井沟 北城儿水泉儿 三岔沟 木头井 镇贼
  枣园堡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正统年建城周二里
  渠口堡 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城周一里
  大通桥 在县东
  镇逺桥 在县西
  绿杨桥 在县南
  常乐渡 在县南十五里
  永康渡 在县南二十里
  新渠县
  纳秀桥 在县北门外
  姚福桥 在县西南
  以上二桥跨西河
  惠农渠桥十一 南通宁 北通宁 通朔 通贵通昶 通吉 通义 通福 通新 通成通平
  宝丰县
  镇北闗 在县北四十二里闗外系阿宝夷地镇逺闗 在县西南五十里旧为宁夏北境极边之地闗南五里为黑山营九边考平虏当北面之冲而镇逺闗实为外险自镇逺闗以至火沙沟皆有台堡相接以断夷人西行之路正徳初弃之于外以致夷人出入无忌后于王玘口自河抵山筑北门闗北去平罗四十里
  韭菜口 在县西北五十里
  简泉子口 在县西四十五里
  打硙口 在县西南五十里要冲
  王玘口 在县西北五十里
  柔逺市口 在县北三十里新设堡城周八十五丈每月与畨人开市交易三次威镇堡营兵防守
  惠丰渠桥三 通惠 通润 通丰
  昌润渠桥二 永润闸 永屏闸
  威镇桥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柔逺桥 在县西三十里
  市口柔逺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
  以上系跨西河桥
  宁夏西长城起自靖逺芦沟界迤北接贺兰山山迤北接北长城至大河河迤而南逾河而东有东长城长三百六十里至定边界凡周一千一百七十里
  按朔方志云夏之边左河右山而镇逺闗锁其交东西长城络其端诚天险也明巡抚杨守礼疏略谓平虏城百七十里有镇逺闗在山河之交最为要地南五里故有黑山营西沿山四十里有打硙口东西连属烽火严明贼难轻入𢎞治前饷缺卒逋闗营不守打硙口山水俱从此出竟致冲塌迹尚可考正徳间大贼奔入或从旁干闗枣儿沟桃坡等口入或渡河而过虽有平虏城军马不足实难战守以故于平虏城北十里许自山至沙湖筑城东西约五十里尽西又设临山堡居人始敢樵牧
  西长城四百一十一里迤北接贺兰山
  北长城三十里自西而东接黄河黄河一百三十里自北而南
  东长城三百六十里自横城马头接延绥界河东故墙自黄河嘴至花马池长三百八十七里成化间巡抚余子俊奏筑巡抚徐廷璋总兵范瑾赞成之河东新墙自横城至花马池长三百六十里
  西宁府
  西宁县
  绥逺闗 在县东三十里宋崇宁二年修筑赐名即小峡口河南河北闗
  大峡口河南河北闗 在县东九十里
  石嘴儿闗 在县东一百四十里
  保塞砦 在县东南宋崇宁三年建赐名
  清平砦 在县南宋崇宁三年赐名
  绥边砦 在县东北宋崇宁三年建赐名
  黑松林山口 在县东北二百五十里
  哈喇只山口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
  红崖子山口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
  西畨沟山口 在县东二百里
  西石峡口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
  撒儿山口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有边墙一道延二十里
  北石峡口 在县北一百里有边墙一道延二十里挿把峡黑松林峡 俱在县北一百里两峡悬距中多孔道海冦常从此入明嘉靖年副使周妥王继芳缮治城堑延属五十馀里西宁始安
  经纳峡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西石峡 在县西一百里
  剌撒儿峡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且思贡峡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捏耳朵峡 在县南一百里
  玊沟儿峡 在县南一百里
  归徳州峡 在县南一百里
  木恰儿峡 在县南一百里 以上峡口自明正徳十年防御海虏由北入境遂为要害
  喇颗暗门 在县西八十里
  页峡暗门 在县西六十里
  小山峡暗门 在县西北六十五里
  第四沟暗门 在县西南六十里
  小康纒暗门 在县西南五十五里
  大康纒暗门 在县西南六十里
  干河暗门 在县西南六十五里
  大班沙尔暗门 在县西南六十里
  小班沙尔暗门 在县南五十里
  溪石峡暗门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
  南川东暗门 在县南四十里
  南川西暗门 在县南三十五里
  北川东暗门 在县北七十五里
  北川西暗门 在县北七十三里
  哈喇只沟 在县东北七十里边壕一道长五百丈隆庆元年巡抚石茂华议督挑
  通津桥 在东闗内
  玊带河桥 在东闗外
  小峡口𧢽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
  暖泉桥 在南门外
  那孩川桥 在城西二十歩
  伯颜川河桥 在县西二里
  西川多巴桥 在县西六十里
  北川永安堡桥 在县西九十里
  扎麻隆桥 在县西六十里
  西宁河桥 在城北半里许
  柴家桥 在县北五里
  丹噶尔桥 在县西九十里
  碾伯县
  通湟砦 在县东南宋元符年收复赐名
  宁洮砦 安陇砦 徳固砦 临宗砦 俱宋崇宁三年赐名
  安川堡 在县东南膔哥堡在巴金岭上俱宋元符年收复赐名
  碾伯堡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明设西宁卫右所于此城周三里设官兵防守所属峡榨五上水磨沟胜畨沟土官沟羊官沟卯寨沟又有髙寨堡石峡口堡平戎堡河滩堡深沟堡土官堡红水堡俱在县东
  老鸦堡 在县东一百八十里设兵防守汛内峡榨二下水磨沟碾线沟又有虎狼沟堡阿鸾沟俱在县东
  水沟堡 在县东二百二十里明成化时因旧堡水逺移堡于此今设兵防守汛内隘口五东榨口西榨口濠湾壑口赵家铺断壕圪丁麻搭又有上川口堡米列沟堡下川口堡张家寺堡新添堡俱在县东
  古鄯堡 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城周二里又名巴暖三川营设兵防守为控扼要地又有巴州堡三川古城堡俱在县东南
  伏羌堡 在县南五十里明嘉靖年筑城周三里去边墙暗门三十里设兵驻守一名南川营又有南川总堡老㓜堡俱在县南
  镇海堡 在县西五十里明嘉靖年筑城周二里设官兵防守又有乌思巴堡新逺堡癿迭沟堡俱在县西
  永安堡 在县北六十里北至暗门边墙十里城周三里设官兵防守又有北川总堡大寨子堡鸳鸯堡清水沟堡回回堡小干沟堡上马圏堡猪尔沟堡平虏堡俱在县北
  威逺堡 在县东北八十里北至暗门边墙二十里明嘉靖年筑城周三里设官兵驻守又有沙塘川堡破寨子堡班家湾堡新添堡下马圏堡俱在县东北
  胜畨沟脑 林木蓊蔚道通山后砂塘川及巴延川脑海夷潜伏勾通黑畨入境侵扰明时设羊官一寨水磨潘旗薛旗周旗四营添兵防御
  瞿昙寺沟脑 六枝儿河路通雪山后星宿川一带海夷从此入境内侵明时设虎狼大寨一处连属红水双塔汤官冈子四营添兵伏路堵截
  冰沟山 为西宁阁郡咽喉孔道羊肠七十馀里明时本山羌畨劫夺商旅拒杀官兵且由小冰沟南侵上川口巴川一带设筑东西暗门中设峡闗添兵防范把守以上三处系县北险要
  通济桥 在县西二里
  大峡口𧢽桥 在县西三十里
  水磨桥 在东闗外三里胜畨沟河口通商利民虎剌海桥 在县东南八十里
  上川口桥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为小路四冲通津大通卫
  黑林榨 在卫西南一百八十里
  柏木硖榨 在卫南二十里
  大通河桥 在卫南五里
  硖门桥 在卫南一百里
  迭尔计桥 在卫南九十里
  白塔河桥 在卫西南一百四十五里
  东硖口桥 在卫南一百四十五里以上五桥俱系新建
  直隶秦州
  秦州
  石榴闗 在州南九十里
  现子闗 俗讹为燕子闗对陇川吴山大路
  秦州闗 在州西七十里闗子岭下
  金门山隘 在州东二百二十里自小陇南望宛如吴岳有栈道通凤县度闗要地又木门山隘在州西南九十里接西和界即魏张郃死处
  社树坪镇 在州东五十里龟山麓南俯临渭水木筏经其下
  草川镇 在州东八十里州境又有上三十下三十二镇
  石佛镇 在州北四十里
  董城镇 九域志成纪有董城道口务夕阳三镇又天水县有铁冶艾蒿米谷三镇
  定西砦 在州西北四十五里九域志宋建隆二年置领宁西牛鞍下峡上峡注鹿圆州六堡又开宝元年置三阳砦在州北四十里领渭濵武安下蜗牛闻喜伏归峡口照川上门四顾平戎西青赤厓湫西青逺近湫十四堡府志有沙陇头横河谷等十二砦在州东牡丹原草川等十四砦在州西南剪子岭鐡炉坡等八砦在州西三阳川一砦在州北百顷原北稻务二砦在州东北
  皂郊堡 在州南三十里宋置一统志皂郊堡木榷场也下视秦州赤谷川府志州境有东柯牡丹等堡共八
  东柯谷桥 在州东五十里渭水上与清水县接界又鸣玊桥在西郭
  髙桥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
  渭水渡 在州东五十里
  三阳渡 在州北三十里
  南河渡 在州东十五里
  清水县
  大震闗 在县东七十里陇山下即陇闗也凭髙据险襟带华戎自古为闗中之襟要唐大中六年陇州防御使薛逵奉诏移筑故闗上言故闗僻在重冈之上茍务髙深今移要㑹之中实堪控扼旧绝井泉逺汲河流今临水挟山危墙深堑克扬营垒之势乞改为安戎闗从之由是以大震为故闗而安戎为新闗新闗改筑于陇山上西去故闗三十里与故闗并为戍守处定戎闗今曰安夷关
  玉屏山隘 在县东北三十里玊屏山口又有小陇山坂坡硖石牛硖轩辕谷共五隘
  白沙镇 在县东三十里即古秦亭晋时建
  百家镇 在县东六十里
  盘龙镇 在县东七十里
  𢈍穰镇 在县西十五里牛头山下宋开宝九年熙宁八年改为堡领白石古道中城东城定戎定安西城雄边临川徳威广武定川扶河镇边十四堡
  弓门砦 在县北七十里秦昭王所筑命白起镇之宋改为寨今为镇俗讹为㳟门领小砦五
  静戎砦 在县西北四十里长山岭下太平兴国四年筑领白榆林长山郭马定平永固安塞长燋七砦
  汤峪镇 在县东北三十里以汤峪河而名
  阎家镇 在县东北
  冶坊堡 在县北卧牛山下领桥子古道永安博望威塞李子六堡出九域志
  太平监 在县西三十里小泉硖内唐开宝初置银冶宋太平兴国三年升为太平监
  华林堡 在县西三十里又华延堡在县北二十里旧城堡在县北三十里大元堡杏林堡俱在县北五十里鐡石堡在县北六十里峪麻堡在县北七十里巩昌府志县境又有茹剌倒淋等共十五堡秦安县
  陇城闗 在县东北一百里亦曰陇城镇即陇城旧县又有卧马闗在县北二十里巩昌府志又有躔移马𩔖二闗又闭门闗在西北百里与通渭接界
  断山口隘 在县东南断山下又观耳峡隘在西二十里俗讹为罐儿硖又曜紫岭隘在北四十里一云鹞子岭即曜紫之讹也
  神仙岭隘 在县北六十里与断山观耳曜紫为四隘皆山谷险峻恃为襟要又南安峡在陇城南亦曰南安隘
  鸡川镇 在县西北三十里即旧县也
  莲华镇 在县东莲华川与清水县接界又有断山郭嘉邵店三镇
  九龙砦 在县东六十里九龙山下又县东有干硙砦又四十里有髙峰砦剡家砦在县南三十里
  鸣蝉堡 在县北与安阳城相近
  长山堡 在县西南宋置以近长山而名
  东川堡 在县东二里又有郭家堡在县北四十里永宁桥 在县西十里华平沟上
  礼县
  大木树关 在县北与宁逺伏羌县接界旧志有木树洮平牛脊野麻尖岔五闗
  夹箭岭隘 又有马槽沟隔虎谷二隘
  长道镇 在县东南三十里即古县与西和接界又大潭镇在西南即古县
  纸坊镇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又捱城漩水二镇在西又梨林镇在西南固城镇在西北
  红土砦 在县东红土山下又有髙坡髙丹大山保子山湫子山雷王山簸箕湾七寨
  祁山堡 在县东四十里平地突起一峰四面巉削上有武侯祠
  雷家坝 在县南有小径可通文县
  徽县
  仙人闗 在县东南六十里与汉中府凤县接界又有虞闗在县南五十里即古鱼闗旧志又有小河闗在县西南昔时秦蜀咽喉今为小河镇其下有泥阳水流入嘉陵江
  永宁镇 在县东即故永宁县
  河池镇 在县西即故县也今谓之旧城里
  栗亭镇 在县西二十里以近栗亭故城而名火钻镇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与秦州接界又有银杏硖口小河泥阳木驴川木家贺家店七镇
  忠义桥 在县南门外又有孝廉桥在东门外通川桥在西门外环碧桥在北门外
  小山水渡 在县北一百七十里与秦州接界又有清江古渡白水古渡犀牛古渡
  两当县
  董真峪隘 在县东二十里又有青杠坡银瓮峡二隘
  两当镇 在县东即故县又有杨家刘家合四前川杨坪五镇
  横山砦 在县南境宋绍兴中吴玠败金人于仙人闗金人遁去玠遣张彦劫横山砦又冯家砦在县东四十里
  天门堡 在县南天门山又有擂鼔砦山贾家三堡故道桥 在县东门外又河池桥在西门外又有青杠峡桥大渠桥朱市桥
  直隶阶州
  阶州
  七防闗 在州东二百里即古散闗路通汉中略阳望贼闗 在州北一百七十里道出秦州要路二闗俱为州境险要有官兵防守
  石闗 在州西二十里青厓闗在州南九十里又有白马闗
  青阁 在州东南又有赤阁牛圏阁鹅鼻阁皆为险道
  石鼔阁 在州东九十里之月台山
  平乐镇 在州东北一百九十里即故平乐县九域志将利县有兰皋平落新安东故城四镇
  安化镇 在州东北九域志福津县有安化利亭石门角弓河口故城六镇石门镇在州西角弓镇即故角弓峪堡在州西北
  杨家砦 在州北一百里一名家计砦控白江月掌山路亦曰杨氏崖昔仇池杨氐之苖裔保据为砦宋建炎绍兴间吴玠兄弟相继为大将军保蜀口时四川皆未有城命各择地为砦而家计砦最扼险阻又素有积粟丰于水泉冦至常不能破
  𡶶贴峡砦 在州西九域志福津县有𡶶贴峡武平沙滩三砦俱在州西皆宋所置以备羌戎处
  尖石砦 在州北州志州境有天池坪清江坝小山坪虎坝水硙峪白鹤等十五寨多在州西界皆近时所设军砦也
  团城堡 在州西宋置
  边防要路 州境畨夷入冦者四路一自角弓峪通西和礼县生畨一自三岔口黄杨坪通木竹慈竹或至城下一自大石河入境其地平旷无险恣意出入一自大竹坪林壑险峻
  南桥 在州南跨白龙江明嘉靖间造舟为梁继此有折桥平桥折桥万历间创平桥顺治间副将罗映台建康熙五年副将林忠仍建舟桥
  北峪桥 在城西半里跨北峪河又镇江桥亦在州西白河桥在州西八十里又鲁班桥在州东南接文县界
  上板桥 在州北十五里又有下板桥厓有石虹古迹名板桥垂虹
  犀牛江渡 在州北二百里又宗家渡在州东二十里仙人渡在州东三十里贾家渡在州东八十里又石坝渡在州东南又枣川渡在州西七十里李家渡在州西五十里
  成县
  黄渚闗 在县北一百里设巡检司
  泥阳镇 在县东即故泥阳县又有府城镇在县东西安镇在县西龙门镇在西南又有索池镇横川镇
  小川砦 在县西南又石碑砦在县东北
  丰泉堡 在县西
  东河桥 在县东又西河桥在县西
  镡家河渡 在县南冬桥夏舟
  文县
  玊垒闗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路通四川剑州秦蜀咽喉
  五里闗 在县北五里两面巉崖中阔数武又火烧闗在北二十里两山壁立中通一径
  临江闗 在县西北本临江砦其下即临江渡后设闗又老鼠闗在县西北阶州通路
  阴平隘 在县南县境有阴平道吧咱邓艾城叱豁尾四隘
  扶州镇 在县西即故州地九域志县有扶州永定宕由道路方维五镇
  中路寨 阴平寨在县西八十里即故县土城设在半山黎树寨在县西九十里土城设在谷口镇羌寨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土城设在险地大黑堡在县西一百十五里土城夹窄岸中松坪寨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土城设在平地凡五寨俱系极冲
  北路寨 茨落寨在县北八十里土城设在半山更名得胜极冲马儿寨在县北七十里土城设在半山次冲阳汤寨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土城设在平地极冲楼舍堡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土城设在平地次冲九原寨在县北一百五十里土城设在平地极冲凡五寨
  南路寨 哈喃坝寨在县西南七十里土城设在平川极冲塞卜寨在县西南六十里土城设在半山极冲鐡楼寨在县西南五十里土城设在平地极冲上丹堡在县东南四十里无城次冲凡四寨
  重石寨 九域志县有重石毗谷张添磨蓬留劵罗移思村戎门特波九寨水银一务宋志有绥南寨县志又有新寨在西南四十里旧寨在西南四十五里马营寨在南一百二十里中屯寨在西一百六十里旧寨子在北一百二十里屯寨在北一百三十里
  新闗堡 在县西五十里又巩昌府志县有玉皇黎坪等二十四堡
  边防要路 巩昌府志县境之路一路自哈南寨入一路自阳汤寨入一路自松坪寨入一路自东屯寨入东屯为四路适中之地东望玊垒南镇虎穴旧置守备于此
  新津桥 在县东三十里
  红丹桥 在县东四十里
  广济桥 在县西三十里
  玊垒桥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以上四桥皆跨白水
  阴平桥 在县南门外白水急流中有苍石二道就石𥪡柱成桥长二十馀丈所谓阴平桥头也蜀景曜六年姜维闻有魏师请䕶阴平桥头以防未然后主不省司马昭遣诸葛绪自祁山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维还闻绪已塞桥头乃佯出北道绪引却维从桥头东还
  哈南桥 在县西南六十里路通生畨界
  麻闗桥 在县城西门外即县城与所城居民通行处
  什方桥 在县西三十里又新开桥在县西八十里又西保安桥在县西七十里皆白水所经波流汹涌
  临江桥 在县西北一百里临江闗下羌水经此亦曰临江渡为陇蜀孔道康熙二十三年重建后知县江景瑞重修又上髙下髙二桥俱在北五十里
  野狐桥 在县西八十里两岸巨石蹲立就石架桥龙津桥 在县东十里
  兴文桥 在县东三里
  奋武桥 在县西十里
  直隶肃州
  肃州
  嘉峪闗 在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麓明初置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以嘉峪闗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路必由此土城周二百二十丈𢎞治七年以土鲁畨叛闭嘉峪闗绝西域贡八年巡抚许进出嘉峪闗入哈宻土鲁畨遁去嘉靖十八年尚书翟銮行边言嘉峪闗最临边境为河西第一隘墙壕淤损宜加修葺仍于壕内凑立边墙每五里设墩台一座以为保障因使兵备道李涵监筑起于卯来泉之南讫于野麻湾之东北版筑甚坚耝耰不能入二十六年巡抚杨博言嘉峪闗外先年止有近闗大草滩石烟墩黑山儿墩台三座嘉靖八年添筑扇马城上柏杨下柏杨回回墓红泉墩台五座今行相视又宜于榆树泉三条沟火烧沟古墩儿添筑墩台四座隆庆二年总督王崇古言嘉峪闗三面临戎势甚孤悬宜设守备防御从之
  本朝设有游击都司志又有石闗儿口在卫西八十里又断山口在卫西九十里又有盐沟山口小口子俱去城七十里白山儿口去城九十里榆树泉口去城一百里皆嘉峪闗外贼迳嘉靖二十七年巡抚杨博修筑今略石闗儿在闗西北五十里石硖天险硖外有扇马营嘉靖中置去卫一百六十里后为索诺木旺扎勒及卓哩克图哈苏济台吉住牧
  金佛寺堡 在州东南九十里明初置嘉靖二十八年巡抚杨博重修土城在近山周二里四十丈现设官兵防守都司志又有红山堡在东南七十里永安堡在东南八十里红寺堡在东南九十里今略永安堡在堡西十里
  观音山口 在州东南七十里州境诸口多隘惟此口路阔山寛丰乐川从此发源引渠溉田有重冈硖在西南一百八十里各山之总峡峡窄而陡行人必牵马鱼贯以过旧为黑畨小宛卜族住牧又红山口在东南七十里明时乌斯藏畨僧曰普尔咱住牧于此传至长吉思冬其徒甚众乃分为大宛卜小宛卜二枝云
  文殊山口 在州西南三十里文殊山北明嘉靖中南山海寇由淖泥山出天生桥潜入文殊山口抢掠叅将柳栋自嘉峪闗斩断山硖又设卯来泉墩以扼其冲都司志又有黄草坝堡在县西南十五里塔儿湾堡在西南二十里今略口南为滥泥山可通天生桥此口无守贼由此以进塔儿湾黄草坝皆受其荼毒矣又有小硖在口内峭壁窄迳人马艰行其险可守
  卯来泉堡 在州西南七十里东至金佛寺七十里西北至嘉峪闗四十里明置土城在半山周一百四十丈西南二面皆倚山为险山北即畨人走集之所现设官兵防守今略今黑畨伯剌宛冲族住牧堡西有肠子沟去州一百九十里又红泉墩去州一百五十里南山讨来川诸夷入冦必从堡南渡河若堡扼险则必从肠子沟至红泉墩于长城尽处入也
  野麻湾堡 在州西北五十里西南至嘉峪闗五十里北近边墙明万历四十四年置土城周一百四十丈现设兵防守
  新城堡 在州西北三十里西至野麻湾二十里北临边墙明置土城周二百十五丈设官兵防守
  小钵和寺 在新城堡西三十五里钵和寺有湖在堡西北一百里山口有榆树泉可以饮马钵和而西即柏杨林路极平坦可以通车西夷往来必取道于钵和也
  两山口堡 在州东北二十五里东至下古城堡二十五里西至新城三十里北临边墙明置土城周一百二十丈现设兵防汛
  下古城堡 在州东北五十里东至双井堡四十里北临边墙东北至金塔寺五十里明置土城周二百八十丈设有守偹今略有大口子在堡北二十里夷人南出之捷径明嘉靖二十七年巡抚杨博增筑墩塘以备贼都司志又冇王子庄堡在堡北界
  金塔寺堡 在州东北一百里即明金塔寺城也土城周一百九十丈嘉靖五年巡抚陈九畴言哈宻内徙居金塔寺等处宜将肃州北境弃地及威虏旧址修筑安挿之今设游击今略红口子在东北六十里接镇夷所界嘉靖三十五年增筑墩台威虏城在北六十里今西部额尔克科尔罗住牧天仓墩在东北二百六十里其西十里有夜摸墩皆戍守处又昆都部在东北五百里今西部罕都台吉住牧
  临水堡 在州东北四十里明置土城周三百六十丈并置临水驿于此设有把总今略合河口在堡西北去州三十五里即讨来川红水二河合流处明𢎞治中创筑边墙东西延三十里岁久颓壊嘉靖二十三年重修又接筑二里许
  河清站堡 在州东南一百里东北至盐池堡六十里西南至金佛寺五十里明置亦名上河清堡置驿于此土城周二百五十丈明嘉靖中西畨入犯各堡俱被残破惟上河清堡及永定堡以坚得免万历三十一年以地僻移驿于镇夷䨇井堡四十四年废为民堡
  清水堡 在镇夷南一百五十里明初置土城周二百七十丈系火夷出入要路设兵防守
  九九山口 在清水堡东南三十里山口可通西宁然重冈复岭狭隘难行有黄草榆林干坝凡三坝引水灌田皆黑畨喃唔儿族住牧
  按旧志明都御史廖逢节题修东南西北四路嘉峪闗起镇夷止边墙崖榨一万三千六百三十丈计七十五里二百六十歩
  城南桥 在州南一里
  楚坝桥 在州东南金佛寺观音山口内跨讨来河山水漂浮林木纷糅水从下流其木日久坚定渐积如桥人马行其上明嘉靖中叅将崔林曾斩断楚坝以御冦后年久又复成梁又名阻坝桥谓诸水得阻于坝中故云然
  公济桥 在东闗外一里红桥在州东五里皆跨水磨河
  清水桥 在州北十里跨清水河
  天生桥 在州东北三十里讨来河水从西南来至此入地下伏流不数武而出地人从地上行宛然如桥不假人力故名
  髙台县
  榆木山口 在县西南七十里即旧榆林沟口榆木山东起甘州梨园堡西尽于此髙台红崖之大道也山中皆黄畨住牧都司志又有老康口在南四十里循字沟口在南五十里花儿砦口在南八十里杨旗口大口子皆在南一百二十里盘道口水闗皆在南一百三十里
  暖泉堡 在县南少西九十里东北至榆木山口二十里又有顺徳堡在口南十三里及镇羌杨旗镇夷共五堡俱明初置后以畨夷蹂践废嘉靖中巡抚杨博添红崖防守始渐修复今略有半个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仄棱在县南八十里新墩在南六十里明海子在县西北六十里皆为畨夷住牧
  红崖堡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初置城周二里嘉靖二十六年添兵防守现设守备今略拜浪河在东南二十五里消雪成流可以溉田红土坡在河南九十里讨来川水流环城下水闗口在南四十里绰哱口在南七十里皆诸畨住牧
  黑泉堡 在县西五十里明置并置驿于此
  平川堡 在县东北四十里明初置城周二里有四坝堡在其西二十里旧属甘州卫今改属髙台
  九坝堡 在县西北四十里西至胭脂堡二十里西至黑河一里北至边墙二里又有八坝堡在西北二十五里七坝堡在西北十里六坝堡在东北十里五坝堡在东北十八里又有莺窝山口扫帚沟口俱在县北十里石闗口破烟墩口俱在县北十五里红山口在北二十里老鸦泉在北三十里双尖山口在北五十里水窖山口在北一百二十里明嘉靖二十六年巡抚杨博修筑六坝至九坝边墙
  兔儿闗 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又石圈儿口干柴沟口俱在县西四十里黑山沟口在西北五十里牛头沟口在西北八十里石梯子沟口在西北九十里石槽沟口在西北一百里石坝沟口在西一百五里石圏儿口在西北一百一十里又千人坝口在北一百四十里毛目墩口在北一百九十里以上俱虏出没要路明嘉靖二十七年巡抚杨博自髙台西抵镇夷修筑壕墙延七十馀里
  沙碗堡 在县西北八十里明置在黑河北平川土城周三百丈分管边长十五里万历十八年设防守官今裁
  胭脂堡 在县西北六十里明置在黑河北平川土城周二百四十丈分管边自张家湾起至沙碗墩长二十五里边外贼来由水头二处沙井子去边八十里大黄山去边一百二十里俱通乌尔古纳湖狼心山诸处
  镇夷堡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明置土城周四里三分设有游击分管土边长六十里山壕长八十里边外贼来由水头四处哨马营离城三百五十里狼心山离城五百里乌尔古纳湖离城八百里额齐讷湖离城一千里俱系套虏行走住歇要路
  深沟堡 在镇夷东南二十里明置在黑河南平川土城周二百丈今设兵戍守
  盐池堡 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明置土城周一百八十丈设兵防守
  双井堡 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明置土城周三百丈设兵防守
  按旧志明都御史廖逢节题修东西二路板桥堡起镇夷硖止边墙崖榨一千八百八十四丈镇夷东路壕头塘长城头起黑河西岸止边墙壕榨五千一百七十四丈共六千六百五十八丈合计三十六里三百五十六歩
  黑河渡 在县西百里
  纳凌桥 在县东南一里
  站家渠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
  丰稔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
  黑泉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
  安西㕔所属
  安西卫
  八楞墩 在卫南四十里
  芦柴沟墩 在卫西南俱有兵防汛
  柳沟卫
  边墙头墩 在卫北五十里
  外境正北至垒墩子一百四十里又八十里至石板墩又八十里至白墩子又二百一十里至金沟硖又一百二十里至镜儿泉其间多系果璧间有水草通北套阿齐山巴里坤哈宻来路最闗紧要
  柳沟堡 在卫东七十五里东南至靖逆卫六十里土城周一里三分有游击驻防东北至布鲁湖墩四十里拨兵防汛又外境正北一百二十里至木龙泉又一百三十里至伊克伊玛噶古墩又二百四十里至达布逊古墩其间多系果璧间有水草达布逊古墩地方约千馀里系辉特沙卜珠住牧通北套阿齐山巴里坤来路
  踏实堡 在卫西南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双塔堡一百二十里北至安西卫九十里土城周一里八分有守备驻防地属柳沟卫管辖营汛属沙州协有奔巴兔墩院在西南一百里石包城墩院在南二百里俱拨兵防汛又瓜州南山口在西北九十里接安西界堡正南外境自石包城至三道宫皂河五十里又二百五十里至额尔德尼布拉克有二路一东至伊克萨喇尔金水源二百八十里一西南至乌兰达巴五十里其间多系山沟路径乃海上诸夷往来要路有泉道草头并无夷人住牧自乌兰达巴西南至大小察罕台盐池果璧系通噶斯大路最属冲要
  双塔堡 在卫西三十五里西南至踏实堡一百二十里西至安西卫一百三十里土城周一里一分有千总驻防
  桥湾堡 在卫东北四十里东南至柳沟堡四十里有千总驻防桥湾墩一座
  黑水桥 在卫西南九十里
  天生桥 在卫南九十里
  沙州卫
  硖中泉墩 在卫东一百二十里
  千佛硖墩 在卫东南四十里
  沙枣墩 在卫西南三十里
  巴延布拉克墩 在卫西南一百二十里
  外境西北二路一路至乌鲁斯台一百里又六十里至塔尔巴津又八十里至博硕克由博硕克西南七十里至巴汗玛尼图又六十里至鄂布拉克博实克西北一百二十里至伊克玛尼又一百四十里至绰克图其间五六百里有水草无夷人住牧绰克图系通塔拉穆尔河来路最属冲要 又一路西北至巴延布拉克大卡路墩一百二十里又二百里至多布沟由多布沟西南一百五里至乌鲁斯台又七百三十里至伊逊察罕齐老图路当孔道西通伊犁地方搭拉穆尔河南通西海等处要路最属冲险其间一千馀里有水草并无夷人住牧 正南一百八十里至党城自党城东南至额尔德尼布拉克六百里有水草无夷人住牧西通色尔托克西南通阿噜伊克玛实果璧大小柴木达盐池果璧要路最闗𦂳要
  黄墩堡 在卫东北六十三里东至百齐堡七十里土城周四里三分设守备驻防东北三十里有库克楚石墩拨兵防汛又外境西北二百二十里至博啰砖井又一百五十里至博啰托辉又八十里至库克楚又一百五十里至苦水又六十里至哈斯布喇克墩去哈密仅一百馀里其间六百馀里多系果璧并无夷人住牧亦无行人往来系通哈宻要路
  百齐堡 在卫东北一百三十里东至安西卫一百五十里西至黄墩堡七十里土城周一里五分有把总驻防
  靖逆㕔所属
  靖逆卫
  昌马河山口 在卫西南一百二十里
  沙冈墩 在卫北俱拨兵防汛
  大东渠桥 西边渠桥俱离城三十里
  齐勤所
  惠回堡 在所东九十里土城周一里二分设千总驻防有惠回墩至后柳湾墩二十里又十五里至骟马墩又四十里至巴楞墩又五十里至赤金硖墩俱拨兵防汛
  野马兔口 在所西南八十里
  红泉口 在所东南套虏由此至嘉峪闗南长城尽处出没








  甘肃通志巻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二
  祠祀
  洪范八政其三曰祀圣贤师儒垂范立训山川神祇御灾捍患功徳所被理宜崇报咸秩祀典岁时修事至于里社祈祷妥神锡福甘俗相沿一从民便琳宫梵宇创建重修附纪于末志祠祀
  临洮府
  社稷坛 在北闗内 狄道县附府 渭源县在城西南 兰州在城南郭 金县在城北 河州在城西北 归徳所在城东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南 狄道县附府 渭源县在城东南 兰州在城南郭 金县在城南 河州在城东南 归徳所在城东
  先农坛 在城东 狄道县附府 渭源县兰州金县河州俱在城东 归徳所在城东南
  文庙 在府署东元泰定二年建明洪武二十五年重建康熙年间知府髙锡爵杨宗仁相继重修 狄道县在县署西明洪武五年建后移府学东明季知县褚泰复移旧址 渭源县在县署东明洪武四年建康熙二十三年重修 兰州在州署东南元至正五年建明洪武八年修康熙五年巡抚刘斗重修 金县在县署西元大定二年建明成化十二年修康熙二十一年重修 河州旧在州署西南明成化间修康熙四十五年知州王全臣移建州东南
  崇圣祠 在学宫内东 狄道县渭源县兰州金县河州俱在庙东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各州县俱有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各州县俱有
  忠孝祠 狄道县金县河州俱在学宫内 渭源县在县治东 兰州在学宫西
  节义祠 狄道县在学宫外 渭源县在县署东 兰州在学宫西右 金县在学宫外右 河州在城内东
  文昌祠 在府治后 金县在城西隅 河州在州署南 归徳所在北城上
  闗帝庙 在府东门外岳麓山 狄道县附府 渭源县在城北 兰州在桥门外 金县在县北 河州在西门内 归徳所在城内
  河神庙 在河州积石闗外雍正六年
  㫖建 兰州在城西北黄河南岸
  城隍庙 在府治北 狄道县在东门内 渭源县在县东 兰州在州署东北 金县在县署西 河州在城北 归徳所在城内北隅
  旗纛庙 在府署左 兰州在东郭内 河州在州西厉坛 在北闗内 狄道县附府 渭源县在城北兰州在城东北 金县河州俱在城北
  八蜡庙 在城东门 渭源县在城北 金县在城南
  渭河庙 在渭源县城西
  洮河庙 在狄道县西二里
  禹王庙 渭源县在城西 河州在积石闗外
  火神庙 狄道县在城南 兰州在城东北
  马王庙 狄道县在城西 兰州在东郭外 河州在州署西 归徳所在城北隅
  三将军庙 在兰州皋兰山下祀汉冠军侯霍去病营平侯赵充国䕶羌校尉邓训明嘉靖元年移建兰州东郭门外
  纪信庙 在兰州城中
  邓寜河王庙 在河州和政驿北祀明卫国公邓愈万历庚寅兵备道郭宗贤建
  忠愍祠 祀明杨继盛旧祀于狄道县东山超然书院雍正六年更迁于府东旧卫署内
  王庄毅祠 在河州城西祀明兵部尚书王竑明嘉靖年建
  双忠祠 在狄道县东山祀明给事中张万纪中丞邹应龙顺治九年茶马御史姜图南建
  忠义祠 在河州城西景古城内明万历庚寅秋火酋入犯武职刘子都李芳贺守义贺天衢李国琦魏承勲李如玊王官拒敌力战而死奉㫖立祠祭祀
  报功祠 在兰州西门外祀总督孟乔芳
  宝塔寺 在府治东明永乐年建
  正觉寺 在府治西南明永乐年建
  圆通寺 在府城西北明永乐间因元法王寺旧址建圆觉寺 在府治东北明宣徳年建
  台子寺 在狄道县城内台形似龟上有元帝像又名熙春台
  隆禧寺 在府城东北明宣徳间建
  东岩寺 在府城东
  西岩寺 在府西门外西倾山麓
  万寿寺 在渭源县治西明洪武年建
  庄严寺 在兰州治北元至元间建
  普照寺 在兰州治东唐贞观间敕建今习仪祝釐于此
  嘉福寺 在兰州西北隅唐髙昌王建明正綂间敕修有浮图一十三级又名木塔寺
  华林寺 在兰州治西明正綂间建
  崇庆寺 在兰州南五里明永乐年建
  白塔寺 在兰州黄河北山上明太监刘永成建兴国寺 在金县治西元至正元年富察仁亨建金轮寺 在金县南四十里元至正年建
  东岩寺 在金县东十里明洪武年建
  报恩寺 在河州东门内明洪武年建
  万寿寺 在河州东北四里唐初建浮图十二层监蔵寺 在河州西北五里明永乐年建
  丙灵寺 在河州北六十里唐时建下临黄河琢山石为佛髙十馀丈产香药泉水清澈
  石佛寺 在河州南十里山岩之南
  万寿观 在府城西南元时建
  九华观 在府城北元大徳年建
  清真观 在渭源县治北明洪武间建
  元妙观 在兰州东元至正间建
  凝熙观 在兰州东北隅内有假山台榭旧为明肃藩凝熙园因改为观
  金天观 在兰州西明永乐四年肃王建嘉靖三十一年重修
  清虚观 在金县东昔秦李二仙羽化于此后废元至正间重建
  文昌观 在河州东南元至正年建
  飞阳子观 在河州积石闗元中綂二年建
  大隠庵 在河州西元至正间建
  大雄殿 在归徳所城内北隅
  万寿观 在归徳所城内北隅
  珍珠寺 在归徳所东五里
  弥陀寺 在归徳所城西
  寺角嘴寺 在归徳所南五里
  下工巴寺 在归徳所东南五里
  石家寺 在归徳所西南五里
  庆善寺 在归徳所西南三里
  观音楼 在归徳所城内北隅
  元帝楼 在归徳所北城上明洪武七年
  巩昌府
  社稷坛 在西闗 陇西县附府 安定县在城西北会寜县在城南 通渭县漳县俱在城西 寜逺县在城南 伏羌县在城西 西和县在城北 靖逺县在城西南 岷州在城西 洮州卫在城西北西固城在城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西 陇西县附府 安定县在城南 会寜县在西闗 通渭县漳县俱在城南寜逺县在城东 伏羌县在城南 西和县靖逺县俱在南闗 岷州在城东 洮州卫在城南 西固城在城东
  先农坛 在东闗 陇西县附府 安定县会寜县在东郊 通渭县在南郊 漳县寜逺县俱在东郊伏羌县在北郊 西和县在南郊 靖逺县岷州俱在东郊 洮州卫在东北郊 西固城在东郊
  文庙 旧在城西南隅明万历中迁南街康熙十六年巡抚鄂善知府纪元重修 陇西县旧附府雍正五年知县鲁廷琰建在城东南 安定县在县西顺治十四年知县戚藩修康熙八年教谕郭维寜重修会寜县在县东明洪武初知县郁斌刘缙建万历六年知县髙拱宸修雍正二年知县施廷元重修 通渭县洪武初建康熙五十七年移县北安定监 漳县在县治东 寜逺县在城东北明洪武二年建嘉靖隆庆时相继修顺治六年训导周熛康熙年间知县冯同宪重修 伏羌县在城西南旧在河北明天启七年迁建 西和县在县南门外旧在上城知县李芳移建 靖逺县在城东南明正綂三年指挥房贵建成化𢎞治嘉靖间修顺治十五年康熙四十四年相继重修 岷州在正街中明𢎞治十三年副使道张泰建嘉靖隆庆万历间修顺治十六年康熙三十五年相继重修 洮州卫在凤凰山下旧在纛牙坊康熙二十二年卫守备吴卋改建今址
  崇圣祠 在学宫内 陇西县附府 安定县通渭县漳县寜逺县洮州卫俱在庙内 会寜县西和县岷州俱在庙东 伏羌县在尊经阁右 靖逺县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各州县俱有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各州县俱有
  忠孝祠 陇西县在城内南街 安定县会寜县通渭县漳县寜逺县西和县靖逺县岷州洮州卫俱在学宫内 伏羌县在城内南街
  节义祠 陇西县在城内 安定县在城隍庙左 会寜县在学宫西 通渭县漳县俱在县署西 寜逺县在县署右 伏羌县在城内北街 西和县在县城北关 靖逺县在县署东 岷州在学宫西 洮州卫在城内北街
  文昌祠 在府城北郭 安定县在学宫内 通渭县漳县俱在学宫左 西和县在学宫旁 靖逺县在东郭外 岷州在学宫左
  闗帝庙 在南门外 陇西县附府 安定县在西闗外 会寜县在南门外 通渭县在县署东 漳县在三岔驿 寜逺县在南山 伏羌县在县北 西和县在县署西 靖逺县在县治南 岷州在西营城 洮州卫在仁和坊左 西固城在东山
  河神庙 在靖逺县城北河岸
  城隍庙 在府治东北 陇西县在钟楼街 安定县在县城西 会寜县通渭县伏羌县靖逺县俱在县治西 漳县在县治东 寜逺县在县治前 西和县在城西北 岷州在城东南 洮州卫在卫治北
  旗纛庙 在府治南 伏羌县在县治西 靖逺县在演武场内 岷州在演武场南 洮州卫在卫治西
  厉坛 在府城北 陇西县附府 安定县㑹寜县通渭县漳县寜逺县伏羌县西和县靖逺县岷州洮州卫西固城俱在城北
  八蜡庙 在北郭外 安定县在南郭外 通渭县靖逺县俱在西郭外 寜逺县漳县俱在城西 西和县在学宫旁
  伏羲庙 在陇西县东郭
  神禹庙 在岷州北郊
  清圣祠 在陇西县首阳山一在莲峰山第五峰真武庙 安定县在北城外 岷州在城东南 洮州卫在西城门内
  东岳庙 陇西县在西郭内 安定县在城南 通渭县在城南屏风山 漳县在城北锺山 㑹寜县有二一在县南闗一在县西牧马原山顶 靖逺县在堡东城外 岷州在金童山
  水神庙 在漳县城南
  太白神祠 在通渭县西北钟灵山
  龙王庙 安定县在城西门外 漳县在盐厂沟 岷州在城东五里 洮州卫在城北 靖逺县在哈思吉堡
  火神庙 陇西县在北郭 安定县在崇福寺右 洮州卫在月城内
  马神庙 伏羌县在北街 寜逺县在城中 靖逺县在县治中 岷州在茶库西 洮州卫在正街西北
  盐神祠 在漳县盐井东南隅山麓
  黑池龙王庙 㑹寜县在北四十里 靖逺县在县东三十里
  虸蚄庙 在府西十里赤山麓 安定县在城南七里三官庙 在洮州卫城西北
  元坛庙 在岷州西营城
  酂侯祠 在伏羌县治西
  二郎庙 在岷州金童山
  张太尉祠 在漳县三岔驿祀宋太尉忠节张嚞旌忠祠 在西和县祀宋环庆总管强霓
  忠节祠 在西和县北门外祀宋刺史陈寅明嘉靖二年
  润泽祠 在岷州城东五里其下即洮河有龙潭祈雨即应
  李将军祠 在靖逺县城东二里祀明参将李光启嘉靖间建
  忠勇祠 在靖逺县祀明中军指挥李如玊魏承勲郭公祠 在岷州东十里明天启间建祀巩昌守郭之祐
  贞烈祠 在安定县南郭祀烈妇米凤凤等
  奋威将军祠 在靖逺县祀王进宝康熙十六年建万寿寺 在府治东唐贞观年建元大徳年修
  天竺寺 在府治北郭唐时建明永乐八年
  妙华寺 在府治北元至正年建
  大雄寺 在北郭明正徳三年修
  圎明寺 在莲峰山金大定四年敕修
  佛慧寺 在府城东闗
  妙光寺 在府南闗外
  碧岩寺 在碧岩里
  积庆寺 在府城东南明万历中建
  西岩寺 在安定县西岩山
  兴云寺 在安定县东北一里
  毗卢院 在安定县西南三十里元至元中建
  崇福寺 在安定县南闗明洪武年建
  华严寺 在安定县南三十里
  白塔寺 在通渭县南七十里元至正年建
  圎通寺 在通渭县东郊
  万花古刹 在通渭县南伏狮山
  观音院 在通渭县南五里明洪武年建
  清凉寺 在通渭县西发云山
  西凤寺 在漳县盐井西北
  东麟寺 在漳县盐井左
  宝泉寺 在漳县三岔驿西明洪武年建
  寿国寺 在漳县城西
  万寿寺 在㑹寜县治东北
  报恩寺 在㑹寜县东南三十里明洪武年建
  普泉寺 在㑹寜县南四十里
  观音寺 在㑹寜县北桃花山
  报恩寺 在伏羌县城北街元至元二年
  大安寺 在伏羌县北六十里明洪武十三年建金仙寺 在伏羌县西二十五里明洪武十三年建甘泉寺 在伏羌县西南五十里金大定五年建木梅寺 在伏羌县西十五里宋咸淳八年
  蔡家寺 在伏羌县北二十里元至正十五年建释迦寺 在伏羌县西北七十里宋皇庆元年建圣寿寺 在伏羌县北五十里明洪武十三年建觉天寺 在伏羌县西北七十里明永乐三年建华盖寺 在伏羌县朱圉山明洪武十四年
  兴国寺 在伏羌县东十五里明洪武十年
  弥陀寺 在伏羌县西南五十里明永乐五年建慈光寺 在伏羌县西二十里明洪熙元年
  宝岩寺 在伏羌县西五十里明景泰三年
  大像寺 在伏羌县西三里
  圣寿寺 在寜逺县城内
  东华寺 在寜逺县东四十里
  西寜寺 在寜逺县东三十里
  妙严寺 在寜逺县西南三十里
  龙槐寺 在寜逺县东北五十里
  大佛硖寺 在寜逺县东五十里
  宝洁寺 在寜逺县东南五十里
  万化寺 在寜逺县南三十里
  禅定寺 在寜逺县东南三十里
  凝禧寺 在西和县治西明永乐年建
  兴国寺 在西和县治西
  贤徳寺 在西和县北九十里
  集庆寺 在靖逺县城东南隅明成化十年建二十一年敕赐今名
  法泉寺 在靖逺县东十五里宋崇寜间钦赐法泉禅寺
  观音寺 在靖逺县西南明正綂三年建
  圎通寺 在靖逺县城北
  千佛寺 在靖逺县东郭外
  广福寺 在靖逺县南郭明万历中建
  崇寜寺 在靖逺县打剌赤堡西宋崇寜时建
  普救寺 在岷州城东宋时建
  大崇教寺 在岷州东北四十里明宣徳元年敕建圎觉寺 在岷州东十里茶埠峪
  广福寺 在岷州南一里
  普化寺 在岷州东北三十里
  鲁班寺 在岷州东南五里明洪武十年
  般若寺 在岷州南五里
  重兴寺 在洮州卫西门外
  闫家寺 在洮州卫东二十里
  卓泥寺 在洮州卫南三十里
  圎成寺 在洮州卫西四十里
  慈济寺 在洮州卫西南六十里
  天寿寺 在西固城北翠峰山明嘉靖三十年建龟山寺 在西固城东明嘉靖二十五年
  龙兴寺 在西固城北明万历十六年建
  洪福寺 在西固城东明正徳二十二年建
  玊皇观 在府城南隅宋熙寜时建号天庆观崇寜时改神霄玉清万寿宫
  紫霄观 在府城内元至元二年
  元徳观 在府北郭东街
  万寿观 在安定县南闗明洪武年建
  玊清观 在漳县西五里
  五峰宫 在漳县南一十五里
  三清观 在寜逺县城内
  西寜观 在寜逺县南四十里
  星辰观 在寜逺县东三十里
  玊霄观 在寜逺县西三十里
  元都观 在寜逺县南明洪武年建
  寿圣院 在寜逺县南明洪武年建
  朝阳观 在西和县治东
  纯禧观 在西和县北八十里宋皇庆元年
  三清宫 在靖逺县城西南明成化间建
  元妙观 在岷州城南街
  云山观 在洮州卫城内凤山麓
  三庆观 在西固城内驼龙岭明嘉靖间建
  玊皇观 在西固城北明万历间建
  元天观 在西固城驼龙岭明正徳间建
  平凉府
  社稷坛 在城南山麓 平凉县附府 崇信县在城西北 华亭县镇原县俱在城西 固原州泾州灵台县俱在城北 静寜州庄浪县隆徳县俱在城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北郊 平凉县附府 崇信县在城东 华亭县镇原县固原州泾州灵台县静寜州庄浪县隆徳县俱在城南
  先农坛 在东郊 平凉县附府 崇信县华亭县镇原县固原州泾州静寜州庄浪县隆徳县俱在东郊灵台县在南闗
  文庙 在府治东明洪武四年同知髙正建明末知县华衮修康熙年间知府程宪重修 平凉县在县治西明洪武初建后经屡修 崇信县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知县王轸建嘉靖元年知县杨梅修顺治间知县武全文重修 华亭县在县治东北明末圮顺治初知县杨荣印修十四年知县佟希尧修康熙五十一年教谕张铎等重修 镇原县在县治东明洪武时县丞郑旺建知县蒋泰张镛陈遇文李盘重修康熙年间知县江䖍钱志彤增修 固原州在城内大街明𢎞治十六年总制秦竑建后总制黄嘉善兵备董国光增修康熙初盐茶同知李旃重修知州髙必遴建坊 泾州在州治西明洪武初建后知州宋颢张髦士修顺治初知州宋祖法増修 灵台县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建顺治间知县黄居中增修静寜州在州治东南明洪武初知州欧阳信建后知州史信郭增继修顺治初知州李民望康熙中知州董守义重修 庄浪县在县治东明知县张国宾建康熙三年知县王锺鸣修雍正元年知县胡𢋫昌重修 隆徳县旧建城东北隅明末圮康熙四十六年知县李期逺迁夹城北五十六年知县吴周随重修
  崇圣祠 在学宫内东 平凉县崇信县华亭县镇原县庄浪县隆徳县俱在庙左 固原州泾州灵台县静寜州俱在庙东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各州县俱同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各州县俱同
  忠孝祠 平凉县在学宫左 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俱在学宫内 镇原县在县城内东街 固原州泾州灵台县隆徳县在学宫内右侧 静寜州在学宫东
  节义祠 平凉县在县城翟家巷口 崇信县在县城正街 华亭县在县治南门内 镇原县在县城内东街 固原州在州署左侧 泾州在北街 灵台县在县城东街 静寜州在州城东街 庄浪县在县城南街 隆徳县在学宫外东
  文昌祠 在城东街 崇信县在锦屏山麓 镇原县在旧州治左 固原州在南闗 泾州在城南门楼灵台县在县治东南 静寜州在紫极观 庄浪县在棂星门外 隆徳县在学宫内
  闗帝庙 在城内正街 平凉县附府 崇信县在县治西北 华亭县在县治西 镇原县在学宫东固原州在南门月城内 泾州在西门外回中山麓灵台县在县治东南 静寜州在州西治平寺右明洪武七年建 庄浪县在县治南 隆徳县在夹城北
  城隍庙 在城内东街 平凉县在城东南 崇信县在县治北 华亭县在城西 镇原县在县治南固原州在州治东 泾州在州治北 灵台县在县治东南 静寜州在州治西 庄浪县在县治东隆徳县在县治东
  旗纛庙 在府南门火神庙内 固原州在城东北静寜州在北郊
  厉坛 在府西郊 平凉县附府 崇信县镇原县静寜州庄浪县俱在城东 华亭县固原州灵台县隆徳县俱在北郊 泾州在北郊
  八蜡庙 在金城湾 崇信县华亭县俱在城西 固原州在南门外 泾州在回中山上 灵台县静寜州庄浪县俱在东郊
  禹王庙 在固原州东门外
  公刘庙 在崇信县凤山上
  泰伯庙 在灵台县北七里
  文王庙 在灵台县保岩山上文王伐宻经此
  西岳庙 在府西二十里
  东岳庙 固原州在城东三里 泾州在城南 静寜州在西郭外 灵台县在东郭内
  朝那庙 在府东十五里战国时秦人诅楚投文于湫祀之前汉郊祀志自华以西名川四一为湫渊祠朝那又府境朝那祠有四 华亭县在城北山麓 固原州在城东南十五里 泾州在城东二里 灵台县在城西九十里
  龙王庙 平凉县有二一在崆峒山东一在县东南二里有泉 崇信县在城北 镇原县在城北二十里为九龙井 泾州在回中山后 灵台县在县西三十里 庄浪县在北闗外
  黑湫龙王庙 在华亭县湫头山阳汭之北支发源多松有池旱祷辄应
  火神庙 平凉县在什字街旗纛神附祀庙内 固原州在南门外
  雷神庙 在固原州南门外
  马王庙 平凉县在和阳街 崇信县在治左 华亭县在城内 固原州在教场内 泾州在城西北隅
  左邱明祠 在灵台县东北三十里见寰宇记
  萧何庙 在崇信县治西
  魁星楼 泾州在城东南隅 隆徳县在学宫内太白庙 崇信县在城内 固原州在城北五里 灵台县在县西五十里什字镇
  王母西真宫 在泾州回中山汉元封元年建宋学士陶糓撰文元季重修
  峡口庙 在崇信县铜城西相传为唐李世𪟝御敌处立庙祀之
  武康王庙 在崇信县城东唐李元谅开疆筑城徳被于民建祠祀之
  乱石庙 在静寜州南郭宋严辉严茂保障西夏宋干徳三年敕建祠祀之
  濳夫祠 在镇原县北濳夫山祀汉王符
  鄂公祠 在镇原县察院北祀唐尉迟敬徳
  狄梁公祠 在镇原县东十里祀唐狄仁杰
  西屯庙 在灵台县西二十里即唐郭子仪命白元光破吐蕃之地后人立祠
  三将军祠 在静寜州东郭祀宋吴玠吴璘刘锜以曲珍郭成配享嘉靖二十七年
  忠烈祠 在静寜州水洛城北山麓祀宋刘沪
  韩魏公祠 在隆徳县北山祀宋韩琦
  王圭祠 在镇原县城内祀宋观察使王圭圭尝与夏人战以所得二巨枪植山上后战殁即其处立祠
  三贤祠 在灵台县东郭祀晋隠士皇甫谧明节愍巨敬
  杨公祠 在平凉县城内东楼祀明都御史杨一清王公祠 在镇原县城内明兵备道王振奇有破贼功邑人祀之
  彭知县祠 在庄浪县闗帝庙前明知县彭干有御敌功祀之
  忠勇祠 在隆徳县北祀明浦江令齐敏
  图大将军祠 在平凉县东闗祀大学士图海以建威将军吴丹配
  灵应祠 在华亭县西郊祀元君圣母旱蝗瘟疫祈祷皆应
  善女祠 在泾州吴家凹有湫祷应春秋致祭
  贞烈祠 在泾州北二十里祀汉皇甫规妻
  烈女祠 在泾州南郊外祀北魏烈女兕先氏并历代诸烈女
  治平寺 在府治东唐为延庆宋改今名元至正年重修
  宝庆寺 在府西四十里崆峒山元至元年建安西王商挺记
  云崖寺 在府东四十里明洪武年建
  宝林寺 在府东南五十里明洪武年建
  经藏寺 在府西一里明洪武年建
  慈化寺 在府城西门外
  南庄寺 在府城南门外
  花家庄寺 在府城南
  五台寺 在平凉县崆峒山
  东华庵 在平凉县崆峒山
  香山寺 在平凉县崆峒山
  观音堂 在平凉县崆峒山
  开化寺 在崇信县城内锦屏山麓唐元和时建丈八寺 在崇信县铜城佛髙丈八巍然屹立
  石宫寺 在崇信县上三乡东南凿崖为洞刻成石像如水帘洞
  古塔寺 在华亭县城内塔髙数十仭唐时建明天启间地震中裂顺治间地震复合
  石柜山寺 在华亭县西二十里唐时僧有证道歌留壁间
  灵岩寺 在华亭县南山上明嘉靖年修
  观音寺 在华亭县西二十五里有湫水甚灵
  圎光寺 在固原州西一百里明正綂年建
  兴福寺 在固原州城中西南隅
  石佛寺 在固原州南门外又南有睡佛寺
  龙马寺 在泾州城东宋太祖㣲时常过此僧守严者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庙壁
  髙峰寺 在泾州城南五里笔峰山顶北魏永平间建石窟寺 在泾州东十五里
  盛盘寺 在泾州东十五里元至正年建
  盘口寺 在泾州南三十里
  华严海印寺 在泾州北即古共池
  永庆寺 在泾州城东北隅
  胜果寺 在灵台县治西北唐中和年建牛仙客故居也
  至定寺 在灵台县离山牛僧孺别墅故址
  景行寺 在灵台县百里镇即宻康公故居
  永光寺 在灵台县城内元大徳年建
  治平寺 在静寜州城内明洪武三年
  圣寿寺 在静寜州南一百里明洪武年建
  賔禅寺 在静寜州南一百里明洪武年建
  华严寺 在静寜州南四十里明永乐年建
  大佛寺 在庄浪县治东北明洪武四年
  石窑寺 在隆徳县西南五里宋吴玠吴璘避暑于此轩辕宫 老君宫 南岩宫 净乐宫 王母宫 俱在平凉县崆峒山
  问道宫 在平凉县崆峒山
  天台观 在府北五里虎山原
  神霄观 在府东南元延祐年建
  朝元宫 在府北五里天坛山元至元年建
  玊虚观 在崇信县城北明知县张文炳重建
  纯阳观 在崇信县西三十里明永乐年建
  紫阳宫 在崇信县西明洪武年建
  王母宫 在华亭县东对仙山上
  真武宫 在华亭县西七十里明永乐年建
  佑徳观 在镇原县北潜夫山上宋为天庆观
  元都观 在镇原县东北元至正年建
  清虚观 在泾州东南七十里元元贞年建
  水泉院 在泾州城北五里宋景徳中建
  佑徳观 在泾州东十里元至和年建
  灵台观 在灵台县东元至大年建
  三清观 在灵台县西虎山之麓
  元真观 在灵台县南元至元年建明景泰中修庆阳府
  社稷坛 在北闗内 安化县附府 合水县环县俱在城西 真寜县在城西北 寜州在城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南 安化县附府 合水县环县寜州俱在城南 真寜县在城西北
  先农坛 在府城南 安化县附府 合水县寜州俱在城南 环县在城东 真寜县在城西
  文庙 在府治东南明洪武间同知王敬建成化间知府王贵张翔相继修𢎞治间知府郝鉴重修嘉靖间知府田大有增修顺治间知县傅觐光凿池于棂星门内康熙二十四年知府白为章重修棂星门五十五年知府金垣生重修仪门殿庑 安化县在府学南 合水县在县治东明洪武初主簿康贵建成化间知县张健汤森增修天启间知县张必达改建明末毁于兵顺治十四年知县刘源澄重建康熙十八年知县李廷枢移建棂星门知县方辅圎樊琳次第修雍正八年知县酒养泽补修 环县在县治南明洪武初知县李健建成化间同知李著拓修嘉靖十四年参议李文中推官桂祥重修顺治七年知县滑仑重建 真寜县在县治东元至元初建明洪武三年知县郭钧修明末毁于兵顺治十六年知县王士麟重修康熙间知县邹世任俞作霖相继修雍正三年知县萧天华补修 寜州在州治东明洪武二年州判陈恕建同知李惟州判张复源天顺间知州刘谦修侍郎薛瑄记嘉靖间知州刘宗春刘棐重修顺治十一年知州韩魏十四年知州张光岳学正李国瑾重修康熙五十七年知府金垣生修雍正八年知州鲁文徴重修
  崇圣祠 在学宫西北 安化县在庙后 合水县真寜县俱在学宫东 环县在庙后 寜州在明伦堂后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各州县俱同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各州县俱同
  忠孝祠 安化县在南门内 合水县在学宫内 环县在学宫西 真寜县在城北街 寜州在城内东
  节义祠 安化县在城南街 合水县在东闗 环县在旧县基地 真寜县在县北街 寜州在城东
  文昌祠 在学宫内 真寜县在东城楼上
  闗帝庙 在北闗内 安化县附府 合水县在东门外 环县真寜县俱在城中西北 寜州在城中西南
  城隍庙 在府治东南 安化县附府 合水县环县俱在县治西 真寜县在城内西街 寜州在西闗内
  旗纛庙 在府治西北 安化县附府 环县在红徳城
  厉坛 在府城北 安化县附府 合水县环县真寜县俱在城西 寜州在城东
  八蜡庙 在府治南 安化县附府 寜州在城西轩辕庙 在府城南 合水县在子午山旁
  黄帝庙 在真寜县东
  不窋庙 在府城南
  公刘庙 在安化县西南八十里
  岐伯庙 在府城南
  周祖庙 在府治南明嘉靖初知府䔥海修春秋致祭东岳行祠 在府城南闗外 合水县在县治南 环县在城北 真寜县在城南相传建自隋唐明洪武正徳年重修 寜州在城西
  灵湫庙 寜州有三一在城东九龙川一在州南五十里水波头一在州西珊瑚川
  龙王庙 在府城内西街
  真武庙 有二一在北闗东北明正徳年重修一在东岳祠侧
  酂侯土神祠 在府治西南 合水县在县治 环县在县治
  孙真人祠 在安化县东山之麓
  狄梁公祠 在寜州城西祀唐刺史狄仁杰唐垂拱年建明洪武嘉靖年重修有碑豫州流民哭于其下即此
  韩范祠 在府学南祀宋经略范仲淹韩琦并知州范纯仁范纯粹
  旌忠祠 在环县城内宋兴隆间金䧟环州綂制强霓与弟震坚守孤城不屈而死诏赠观察使立庙祀之赠额曰旌忠
  甘节祠 在真寜县治西明嘉靖元年建祀都御史景清
  威精祠 在环县治内祀宋名将种世衡
  青蛇神祠 在环县城内唐节度使杨朝晟师次方渠乏水有青蛇降坂下走视其迹水从而流朝晟筑防环之遂为汀渊事间诏置祠命泉曰应圣
  忠烈祠 在寜州治南祀明忠臣王信
  六君子祠 在寜州城隍庙东祀隋刺史梁毗唐刺史狄仁杰袁谐防御使李𪟝宋推官孔道辅防御使李允则后以明知州刘纲增入为七君子祠
  开元寺 在府治南唐开元年建
  兴教寺 在府城北元至正年建
  崇圣寺 在府城西七十里元至正年建
  景山寺 在府西一百里元大徳年建
  释迦寺 在府西南一百里明洪武年建
  福严寺 在合水县东明洪武年建
  大云寺 在合水县南六十里明洪武年建
  南山寺 在合水县南明洪武年建
  景福寺 在环县治西元大徳年建
  万寿寺 在真寜县治西明洪武年建
  南朱寺 在真寜县东北二十里金大定年建
  东阁寺 在真寜县东北二十里元至正年建
  佛山寺 在寜州治西南金大定年建
  玊泉观 在环县西七十里元至正年建
  承天观 在真寜县西唐时建
  保和观 在寜州西门外元中綂年建
  甘州府
  社稷坛 在城西南 张掖县附府 山丹县在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西南 张掖县附府 山丹县在城西南
  先农坛 在城东北 张掖县附府 山丹县在城南文庙 在府治东南明洪武二十八年建正綂十二年巡抚马昻修成化间巡抚徐廷璋重修顺治五年回逆焚毁九年巡抚周文奕总兵张勇分巡道李日芳重修康熙二十六年甘山道董廷恩监收同知李世仁复建大成坊增修棂星门凿泮池 张掖县附府山丹县在县治东南明正綂五年都指挥杨斌建𢎞治间巡抚刘璋佥事李克嗣修
  崇圣祠 在学宫后 张掖县附府 山丹县在庙东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两县俱同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两县俱同
  忠孝祠 张掖县在学宫旁 山丹县在城东南节义祠 张掖县在万寿寺旁 山丹县在县城南文昌祠 在学宫泮池东 山丹县在城西
  闗帝庙 在府城南 张掖县附府 山丹县在南闗内
  城隍庙 在府治西南 张掖县附府 山丹县在县治东南
  旗纛庙 在府治东 山丹县在县治东
  厉坛 在府城东北 张掖县附府 山丹县在城东北
  八蜡庙 在外城东南 山丹县在南闗内
  东岳庙 在城西北隅明永乐七年建 山丹县在南闗
  武王庙 在城西南明洪武年建
  龙王庙 张掖县有三一在城西南八十里张掖河水经流旧名河渎神祠祷雨辄应一在西南二十里一在城西八里
  火神庙 在张掖县儒学东
  马神庙 在城东北隅 山丹县在城西北隅
  汉赵壮侯庙 张掖县在城东南隅 山丹县有二一在城南四十里暖泉堡城外一在南闗祀汉营平侯赵充国
  武烈庙 在城东南隅祀隋司徒陈仁杲
  忠武王庙 在张掖县城西南隅旧碑载神为西夏土主有祷即应姓氏封爵无考
  甘泉祠 在张掖县南门内有泉故老相传昔有龙见因祀之
  寜济公祠 在山丹县焉支山南麓唐天宝间封山神为寜济公
  霍将军祠 在祁连山下汉霍去病綂兵至此因立祠忠节祠 张掖县在学宫西祀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域都护郑吉骑都尉班超张掖太守郭忠张掖都尉安封侯窦融唐甘州刺史李汉通明宋国公冯胜总制兵部尚书王骥户部侍郎罗汝敬总制王越巡抚马昻徐廷璋张海许进许铭寇天叙唐泽陈九畴乡贤都御史陈瑗总兵宋晟任礼蒋贵卫颖刘寜彭清毛忠柳勇刘文从祀阵亡监枪少监阮和甘州五卫指挥张瑾王通杨钺王刚周玺祝泰王佐杨松孙堂蒋钦孙淮千尸陆钦徐聪周佐张锦梅江百户汪爵路保刘汉张玘唐勇陈月徐英凡五十二人副使吴铠记 山丹县在学宫西祀汉伏波将军路博徳隋吏部侍郎裴矩唐河西节度使王忠嗣河西兵马使李光弼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元丞相脱脱明总兵武振指挥庄得郑通杨善郑伦千户索雄马月梅金百户王真范荣秦玊尚名尹果顾谦赵伏张秀凡二十二人佥事张问行记
  武勇祠 在城西隅祀明伏羌侯毛忠𢎞治十二年建许公祠 在张掖县城西南隅祀明巡抚都御史许铭从祀行都司断事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傅楫佥事桑溥记
  悯忠祠 在张掖县治西北祀明甘州中卫将军王纲光禄卿马理记嘉靖十七年
  宝觉寺 在城西南隅旧名卧佛寺夏国建明永乐九年修十七年赐今额
  万寿寺 在城西南隅明永乐四年重修
  普观寺 在府南一百三十里祁连山下有浮屠塔旧名马蹄寺有石门二石洞七共三十馀处每洞俱有佛像永乐十四年敕赐今额
  白塔寺 在府城北明宣徳年建天顺年修翰林岳正记
  崇庆寺 在府西南明天顺间重修
  隆教寺 在府城南一百三十里祁连山下
  佑善寺 在张掖县西北隅旧名元真观明永乐年建大学士杨荣记
  髪塔寺 在山丹县东南明洪武年掘土得鐡佛五石函一内藏髪又有石垆镌字曰髪塔寺
  显应观 在府城东北隅内有隆恩殿明正綂十年建凉州府
  社稷坛 在城西北 武威县附府 永昌县镇畨县俱在城西北 古浪县平畨县俱在城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 武威县附府 永昌县镇畨县古浪县俱在城南 平畨县在城东南
  先农坛 在城东北 武威县附府 永昌县镇畨县古浪县平畨县俱在城东
  文庙 在府治东南明成化中巡抚徐廷璋修顺治十一年增修殿庑棂星门浚凿泮池建金声玉振亭并名宦乡贤祠 武威县附府 永昌县在县治东明正綂中都指挥宋忠建成化四年巡抚徐廷璋重修镇畨县在县治东明成化十三年都御史王朝逺总兵赵英创建康熙三十八年重修雍正七年知县王聫槐增修 古浪县新设现在营建 平畨县旧在城正中明洪武十年建嘉靖中移城东北隅顺治初参议冯士标移建仓左康熙三十九年少参陈子威始改建于卫署
  崇圣祠 在儒学右 武威县附府 永昌县在学宫东 镇畨县在学宫左 平畨县在明伦堂后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各县俱同
  乡贤祠 左学宫㦸门右祀乡贤各县俱同
  忠孝祠 武威县在学宫东 永昌县在儒学左 镇畨县在学宫左 古浪县在学宫侧 平畨县在学宫外左
  节义祠 武威县在学宫西 永昌县在城内 镇畨县在学宫外右 古浪县在文昌宫右 平畨县在学宫外右
  文昌祠 在学宫后 永昌县在城西南 镇畨县在庙内 古浪县在土门城中 平畨县在学宫东
  闗帝庙 在城内西街 武威县附府 永昌县在城东南 镇畨县在城中 古浪县在城西北 平畨县在南闗
  城隍庙 在府治西 武威县附府 永昌县镇畨县俱在县治西南 古浪县在城东北 平畨县在县治西北
  旗纛庙 在城中火神庙后 永昌县在城南 镇畨县在城北 古浪县在城西北 平畨县在儒学左
  厉坛 在城西北 武威县附府 永昌县平畨县俱在城北 镇畨县在城东北 古浪县在城西北
  八蜡庙 镇畨县在西郭外
  禹王庙 在武威县东鱼池北岸
  武庙 在城东南隅
  龙王庙 在府北门外 永昌县在城内东南隅 镇畨县在东郭 古浪县一在城南一在城西 平畨县在城西
  火神庙 在府城西 镇畨县在南门外
  马神庙 在府城东北隅 永昌县在城南隅 镇畨县在县治南 古浪县在城东南隅 平畨县在城西北隅
  真武庙 在城西五十里西山下明正綂三年建 古浪县在城南隅 镇畨县在城内
  雷神庙 在古浪县城南明永乐四年
  东岳庙 在城东隅 永昌县在城南闗 平畨县在城南闗
  苏武庙 在镇畨县城东南三十里苏武山之右汉赵壮侯祠 永昌县有二一在城东南隅一在城西九十里古城凹路北祀汉营平侯赵充国
  忠节祠 在学宫泮池东文昌宫内祀汉五郡太守孔奋䕶羌校尉皇甫规大校尉段颎魏凉州刺史徐邈晋武威太守马隆凉州牧张骏酒泉郡公贾疋广平郡公段韶隋秦州总管窦荣定唐凉州都督李大亮郭震唐璇兵部尚书李抱玉元参政余阙明都御史李淮都督佥事濮英恭顺伯吴允诚邠国公吴克忠副总兵姜汉镇国将军慕𢎞义都指挥丁刚阵亡都指挥李晟指挥包翼戴寛千户丁凯侯林骆真百户刘林夏伏监生王泽
  星主庙 在镇畨县城东隅
  苏公祠 在镇畨县城西北隅以兴佛寺改建祀汉中郎将苏武侍中金日䃅明都指挥马昭吴辅阵亡指挥张玊李坚许升方荣姚振王桓千户王刚陶荣王清张俸百尸罗忠王奉白王奉录何相
  江东祠 在平畨县城西北隅封为崇惠忠佑嘉应王职司水府明洪武二十三年建正綂嘉靖间相继修康熙三十四年重修
  忠烈祠 在镇畨县城东南隅明嘉靖中都御史赵载建祀汉张骞赵充国辛武贤孔奋耿秉晋索靖马岌唐袁光庭王方翼苏定方明副使李端澄李旻都督王贵参将吴钊杨翥都指挥胡麟锺振指挥陈恭田英千戸曹赟董和许钊刘伟王让王标陈进吴英傅成百戸刘端黄义汉曾翟辅王谅任浒孙堂王忠路俊戈镇罗锦张玺张寅陈泰马刚华聪马荣危见所镇抚杰张俸久废
  彭公祠 在镇畨县南门外祀明巡抚彭泽嘉靖中建葛衣祠 在平畨县城中明建文四年燕兵入京城有人衣葛走至河西依庄浪鲁氏为佣隠其姓名冬夏衣必以故葛衣覆其上力作倦自吟哦或夜闻哭声永乐中有京官至庄浪识佣欲与语走南山避之或问京官佣何人终不答盖建文臣也康熙四十六年庄浪㕔金人望同士庶立祠祀之
  崔副使祠 在城东祀明副使道崔允嘉靖二十三年
  田巡抚祠 在城西街为明巡抚田乐开扒沙等地建祠祀之
  张总兵祠 在东闗厢祀明总兵张达
  忠节祠 在古浪县城内祀明阵亡千戸王经张威百户王朝陈泰徐敏赵祥
  劝忠祠 在古浪县双塔堡祀阵亡千戸严玺
  忠节祠 在永昌县城南郭祀汉武威太守任延凉州刺史种皓武威太守梁綂唐大斗副使哥舒翰明指挥马骏张杰阵亡都指挥邬佐郭宪指挥孙琦孙𤪙王瑾喻松宋经孙仁镇抚杨休陈杰百户韩得董忠王忠管锐于真宋真孙缙髙经彭谦
  佟巡抚祠 在城东门外祀巡抚佟延年
  孙将军祠 在城东门外祀振武将军孙思克
  师总兵祠 在城东门外祀总兵师帝賔
  李将军祠 在武威县柔逺驿西祀明阵亡都指挥凉州协副李晟
  金山圣母祠 在镇畨县西门外明洪武三十一年建大云寺 在城东北隅天佑五年建内有古塔一十三层
  安国寺 在城东南隅相传为晋张轨之宫寺前有古井
  清应寺 在城北明永乐时敕建有姑洗塔一十三层罗什寺 一名塔寺在城北内起浮图一十三层相传有鸠摩罗什之舌藏于内
  庄严寺 在城南六十里红崖地旧名静觉寺明永乐五年三藏国师耳赤建
  金塔寺 在城南三十里
  大佛寺 一名广善寺在府东南一百里崖有石佛髙七丈
  海藏寺 在城北十里下有湫山上烟云林木郁秀大觉寺 在永昌县城东南隅
  广禅寺 在永昌县城内正南
  金川寺 在永昌县城北明永乐十二年
  圣容寺 在永昌县城北二十里
  云庄寺 在永昌县城南五十里明正綂六年建圣容寺 在镇畨县城内西南明洪武三十二年建宝塔寺 在镇畨县城西闗外明正綂五年建
  迎恩寺 在镇畨县南城外
  永寿寺 在古浪县北郭元末兵毁明洪武十九年改建观音寺
  清凉寺 在古浪县城南古龙山下
  龙泉寺 在古浪县城西南寺后有塔七级寺前有泉故名
  寿国寺 在古浪县大靖城万历二十四年建
  庄严寺 在平畨县道署后相传唐宋时建
  宝藏寺 在平畨县南闗明洪武十年
  海徳寺 在平畨县城东北明正綂元年建
  石佛寺 在平畨县城北三十里
  元真观 在府东闗明洪武二十四年建正綂四年赐名
  太清宫 在城内南街元大历年建明永乐年重修正綂年赐名清真观
  佑圣观 在永昌县城东北隅明洪武二十五年建正綂中都指挥宋忠重修
  集仙观 在古浪县大靖城西门外明末建
  集福观 在平畨县南闗明洪武四年
  北灵观 在平畨县城北明万历二十四年建
  古峰庵 在永昌县城北金山上有泉四时不竭普陀庵 在古浪县城外东南庵后有塔七层
  寜夏府
  社稷坛 在府城南 寜夏县寜朔县附府 平罗县灵州中卫县新渠县宝丰县俱在城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南 寜夏县寜朔县附府平罗县在城西北 灵州中卫县俱在城南 新渠县在城东南 宝丰县在城东
  先农坛 在府城东南 寜夏县寜朔县附府 平罗县灵州宝丰县俱在城东 中卫县在城南 新渠县在城东北
  文庙 在府治北明永乐时建于效忠坊北正綂中移今所顺治十八年巡抚刘秉政修康熙三十八年监收同知李珩重修 寜夏县寜朔县附府 平罗县在城中新建 灵州在州治东南明𢎞治间建旋废顺治十六年巡抚黄图安重修 中卫县在县大街中明正綂间建于城东北隅巡抚徐廷璋移此康熙三年同知髙士铎教谕刘追俭重修 新渠县在南门内街东雍正四年建 宝丰县在县治东南雍正四年
  崇圣祠 在学宫东 寜夏县寜朔县附府 平罗县灵州中卫县新渠县宝丰县俱在学宫东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各州县俱同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各州县俱同
  忠孝祠 寜夏县寜朔县在学宫内 灵州在学宫内中卫县在学宫西
  节义祠 寜夏县寜朔县在学宫旁 灵州在学宫外中卫县在城西南
  文昌祠 在府治东 灵州在州城东南 中卫县在学宫东 寜夏商学在惠安城东南
  闗帝庙 在府城东北隅唐建明万历间改修 寜夏县寜朔县附府 平罗县在县治内 灵州在州治正南 中卫县在东门外 新渠县在南门内路东宝丰县在南门路西
  城隍庙 在府城东北唐建明成化嘉靖间皆重修寜夏县寜朔县俱附府 平罗县在城东 灵州中卫县在城内西北 新渠县宝丰县俱在北门内
  旗纛庙 在府城西北并广武营堡内 灵州在城内南街并花马池堡
  厉坛 在府城北 寜夏县寜朔县俱附府 平罗县灵州中卫县新渠县宝丰县俱在城北
  八蜡庙 在府东门外七里 中卫县在东门外武庙 在振武门内祀太公望以孙武子黄石公等配明万历间重修
  龙王庙 在城内正西 平罗县在城外大水口 灵州在南门外 新渠县在昌润渠口雍正六年
  马神庙 在总兵署北 平罗县在县治东 灵州在花马池 中卫县在东门外 宝丰县在守备署东
  三贤祠 在灵州祀总督杨一清王琼河东道张九徳名贤祠 在永通桥西祀明贾俊王时中张润张浚林琦毛伯温刘淮
  忠烈祠 在新城南祀明巡抚安惟学总兵姜汉嘉靖三十六年
  咸寜侯祠 在府城东北闗帝庙西祀仇钺钺有平逆𫔍功正徳七年镇人祀之
  功徳祠 在府前仓祀明巡抚王崇古
  汪公祠 在唐汉两坝祀明河西道汪文辉
  黄公祠 在府城祀巡抚黄嘉善
  显忠祠 在府马营明万历壬辰之变奉㫖祀尽节官生军民
  贞烈祠 在马营明万历间奉㫖祀兵变时烈女忠节祠 在府境常信堡奉㫖祀万历间本堡尽节者三忠祠 在府城内祀马献圗负圗呈圗兄弟
  王公祠 在广武堡祀游击王正
  寜静寺 在寜夏县东明正綂间建
  永寿寺 在寜夏县西北明正綂年建
  髙台寺 在寜夏县清和门外明万历间建
  承天寺 在寜朔县西伪夏谅祚建明洪武间修报恩寺 在寜朔县西南明洪武间建
  永祥寺 在寜朔县西明正綂年建
  边寜寺 在寜朔县西北明正綂间建
  福寜寺 在寜朔县西康熙三十年建
  保安寺 在平罗县南
  千佛寺 在灵州东
  华藏寺 在灵州北
  卧佛寺 在灵州东南
  白衣寺 在灵州西
  牛首寺 在灵州牛首山
  石空寺 在中卫县北层崖峭壁石室中空毎夜僧灯如星悬天际
  米钵寺 在中卫县南七十里米钵山因名寺
  羚羊寺 在中卫县南
  清寜观 在寜夏县西北旧元昊宫明万历间改观三清观 一在寜朔县南薰门外一在灵州城西静正观 在寜朔县南康熙间建
  西寜府
  社稷坛 在城西 西寜县附府 碾伯县在城南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 西寜县附府 碾伯县在城南
  先农坛 在城东 西寜县附府 碾伯县在城东文庙 在府治东明宣徳三年都督史昭建𢎞治三年副使柯忠增修康熙九年兵备副使栾元魁修五十三年副使杨宗仁重修 西寜县附府 碾伯县在县治北旧为察院成化十四年都御史刘廷璋改建顺治十二年西寜兵备副使冯如京重修
  崇圣祠 在学宫东 西寜县附府 碾伯县在学宫东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两县俱同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两县俱同
  忠孝祠 西寜县在学宫左 碾伯县在学宫左侧节义祠 西寜县在东郭外 碾伯县在东隅
  文昌祠 在学宫东
  闗帝庙 在府治西北 西寜县附府 碾伯县在城东闗
  城隍庙 在城西北 西寜县附府 碾伯县在城西旗纛庙 在府治后
  厉坛 在城北 西寜县附府 碾伯县在城东马神庙 在城南门内 碾伯县在东闗东北隅金山祠 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
  火神庙 在县治南 碾伯县在南城太和门内东岳庙 在碾伯县城东
  真武庙 在碾伯县城东
  都龙王庙 在城西 碾伯县在东闗北隅
  雷祖庙 在西寜县东闗外雷鸣山
  忠节祠 在东闗祀历代忠节名臣有功湟中者明嘉靖中建今移主于学宫
  广惠寺 在西寜县原名郭莽寺雍正十年
  㫖重建
  赐额广惠寺
  敕赐碑文
  佑寜寺 在西寜县原名格隆寺雍正十年
  㫖重建
  赐额佑寜寺
  敕赐碑文
  雷鸣寺 在府治南康熙初年建
  印心寺 在府治西康熙三十八年建
  葆寜寺 在府治北康熙十二年建
  永兴寺 在府北五里明永乐八年
  华藏寺 在府南禅山下明永乐八年
  𢎞通寺 在府东闗内明洪武中建
  寜畨寺 在府治西北明洪武中建
  藏经寺 在府治西南隅明永乐十年
  觉华寺 在府城东八十里明永乐十三年建𢎞觉寺 在府治南明洪武二十三年
  髙台寺 在府城南隅明洪武二年
  石佛寺 在碾伯县古鄯城南有天然石佛三尊西来寺 在碾伯县东闗内明万历二十八年建瞿昙寺 在碾伯县南四十里明洪武二十年建卧佛寺 在碾伯县东南二百七十里明永乐年建
  鹞子沟寺 在大通卫东南一百一十里
  朝藏寺 在大通卫东南一百二十里
  老佛寺 在大通卫东南一百六十里
  奴木气寺 在大通卫西南一百三十里
  祁家寺 在大通卫西南一百五十里
  他阳池寺 在大通卫南九十里
  班固寺 在大通卫东南一百一十里
  加尔多寺 在大通卫东一百五十里
  广福观 在西寜县东北隅明宣徳元年
  木禅庵 在西寜县治南明天启二年
  直隶秦州
  社稷坛 在州城西 秦安县在城南 清水县礼县徽县俱在城西 两当县在城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城南 秦安县在城北 清水县徽县两当县俱在城南 礼县在城西
  先农坛 在州东郊 秦安县清水县礼县徽县俱在城东 两当县在城东北
  文庙 在州西南隅元大徳六年教谕梁公弼建明宣徳九年知州李亨重修康熙十四年知州王之鲸重建 秦安县在县东南元大徳元年建明洪武初知县康昭修成化正徳嘉靖间相继重修 清水县在县治南明洪武四年知县刘徳建于县治北嘉靖间始改今所万历间重修顺治十四年知县刘渐生重修康熙十四年知县刘俊声重修 礼县在旧所城中顺治十三年署县欧阳瑊卜迁 徽县在城东街钟楼山麓明洪武七年知州金坚创建嘉靖中相继修葺 两当县在县治西顺治间知县郎熙化赵志忭蒋大震先后续修
  崇圣祠 在学宫左 秦安县在学宫右 清水县在庙后 礼县徽县两当县在学宫左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各县俱同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各县俱同
  忠孝祠 在学宫内 秦安县清水县礼县俱在学宫内 徽县在县治东 两当县在学宫旁
  节义祠 在东门街 秦安县在学宫南 清水县在县署南 礼县在县署西 徽县在县署东 两当县在学宫旁
  文昌祠 礼县在学宫旁 两当县在学宫内
  闗帝庙 在州东郊 秦安县在城中 清水县在城西北 礼县在所城 徽县在北街 两当县在县治西
  城隍庙 在州治西北 秦安县在县治东 清水县在城西南街 礼县在所城南 徽县在北街 两当县在县治西
  厉坛 在州城北 秦安县清水县礼县徽县俱在城北 两当县在城东北
  八蜡庙 清水县在西郭外 礼县在南郊 徽县在城东
  太昊庙 在州西郭别城中累代增修一在三阳川卦台上
  女娲庙 在州北四十里 秦安县在北山
  三皇庙 在清水县西郭内古城下
  子夏祠 在州城学宫街卜姓世居于此为先贤别𣲖建祠以祀
  汉髙祖庙 在州东十里沙陇上
  汉武帝庙 在州东二十里平兰岭唐开元中建诸葛忠武侯庙 在秦州玊泉山
  龙王庙 在州东六十里 秦安县在城东 礼县二一在圣泉山一在湫泉山 徽县在凤凰山 两当县有二一在西门内一在乳洞
  东岳庙 秦安县在城内 清水县在城东 礼县在九泉山 两当县有二一在县北三里一在红崖寺北
  真武庙 在两当县上川
  三官庙 在徽县东闗山岗
  李杜祠 在秦州天靖山玉泉观祀唐李白杜甫杜工部祠 在徽县栗亭西三十里祀唐杜甫
  尉迟庙 在州东四十里马跑泉祀唐鄂公尉迟敬徳因常浚泉灌田民为立庙
  名将庙 一在州东门内祀汉李广赵充国宋刘锜一在州西门外祀宋吴玠吴璘
  忠烈祠 在徽县仙人闗祀宋宣抚吴玠吴璘
  龙王庙 在清水县北有湫亦曰灵湫庙
  西江神庙 在礼县赤土山
  湫神庙 在礼县九泉山
  宣灵龙王庙 在徽县凤凰山
  九龙庙 在秦安县九龙山上
  灵济庙 在礼县圣泉山
  天水神祠 在秦州天水湖上水可愈疾殿名惠应宋建隆初建
  六先生祠 在秦州祀郭整任棠姜岐郭荷杨轲周桂门克新祠 在州治南祀尚书门克新明成化六年知州秦竑建
  烈女祠 在徽县东山岗
  㑹福寺 在州西二里明洪武年建
  南山寺 在州城南有浮屠灵湫
  灵应寺 在秦州仙人岩唐时建
  瑞应寺 在州东麦积山初名石岩后秦姚兴重修有隋神尼塔记
  崇寜寺 在州东北雕巢镇本汉隗嚣故宅
  北山寺 在州北
  华藏寺 在秦州大石山
  攺龙寺 在秦州石岭闗
  云光寺 在秦州龟峰山
  普贤寺 在州西普川镇
  金门寺 在秦州金门山
  大云寺 在秦州闗子镇
  水月寺 在秦州城南
  瑞莲寺 在秦州城西北隅
  甘露寺 在秦州城北
  兴国寺 在秦安县治东北元至正年建
  龙泉寺 在秦安县龙泉山
  龙柏寺 在秦安县龙柏峡
  石佛寺 在秦安县西
  白崖寺 在秦安县野占坡
  青岩寺 在清水县东南五十里
  月台寺 在清水县西五里
  灵山寺 在清水县东十五里
  法灵寺 在清水县城内正南
  安国寺 在清水县西郭明洪武年建
  大觉禅院 在清水县东
  兴福寺 在礼县治右
  圣泉寺 在礼县城东南
  正觉寺 在礼县鸾亭山
  翠峰寺 在礼县翠峰山
  圣寿寺 在礼县雷王山麓
  乾明寺 在礼县太华山
  观音寺 在徽县城内北明洪武年建
  郭阳寺 在徽县南二十里明洪武年建
  庆寿寺 在徽县北二十里
  普化寺 在徽县东四十里
  三泉寺 在徽县东四十里三泉县之胜境
  普照寺 在徽县西二十里
  普圎寺 在徽县西四十里有石崖洞壑
  兴善院 在徽县西门外
  南禅院 在徽县南五里
  圣寿院 在徽县西三十里
  明智院 在徽县东四十里
  白佛寺 在两当县城内正南宋绍兴年建
  法林寺 在两当县西宋绍兴年建
  云平寺 在两当县大渠北
  鱼池寺 在两当县南三十里
  兴国寺 在两当县北一百里
  观音院 在两当县南七十里
  玉泉观 在州西北天靖山元至元间建
  大霄观 在秦州仙人山唐建
  柏林观 在州东二十里柏林山
  尹喜观 在秦州北山
  洞阳观 在清水县西五十里
  元真洞 在清水县城西
  九龙观 在秦安县九龙山麓
  朝阳观 在秦安县东闗
  长生观 在礼县城东
  朝阳观 在礼县西山
  大元观 在礼县镇凤山
  玉泉观 在礼县九泉山
  元帝观 在徽县北门外
  迎虚观 在徽县南
  通元观 在徽县西二十五里元至正年建
  集休观 在两当县登真山
  兴龙观 在两当县河东
  洞仙庵 在两当县北一百里
  直隶阶州
  社稷坛 在州城西北 成县在城西 文县在城东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城南 成县在城南 文县在东郭外
  先农坛 在州城东 成县文县俱在城东
  文庙 在州城西旧在城西门外明嘉靖间改建东闗隆庆间迁土城之北万历间迁城西三里又迁城西北隅天启间迁城北明末改建于今学宫之后寻毁于兵顺治十一年知州于道行始移今所康熙二年知州戴其贞重修三十七年知州陈勲又重修 成县在县治西明万历中知县髙如嵩建后毁于冦移建上城东北隅康熙间知县刘瑜复建旧址 文县在县治东旧在西南隅明洪武十四年建𢎞治三年千戸髙节改建今址嘉靖万历间俱重修崇祯七年毁于冦十四年复建
  崇圣祠 在明伦堂后 成县在㦸门左 文县在庙左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两县俱同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两县俱同
  忠孝祠 在㦸门左 成县在城南西街 文县在城西街左
  节义祠 在学宫旁 成县在城西街右 文县在学宫东
  文昌祠 在州城北
  闗帝庙 在州城中 成县在城隍庙东 文县在县治南
  城隍庙 在州治西 成县在县治西 文县在东门外
  旗纛庙 文县在演武㕔左
  厉坛 在州城北 成县文县俱在北门外
  轩辕庙 在成县西
  文王庙 在文县左旧文州治后台上宋移建于南门西明正徳元年重建于上城顺治十四年重修
  周武王庙 在州城内明知州余新民建
  水神庙 在州南门外康熙三十七年建
  龙王庙 阶州在城南门外 成县有三一在城西二十里洪武二十九年建一在西北十里一在东南十里 文县在所城北门
  马祖庙 成县在月城内 文县在旧城西坡
  通济祠 在州西门外祈祷雨泽有应康熙三十七年建
  真武庙 在成县治东北
  东岳庙 在州城东 成县在县东五陵上 文县在县治南
  忠烈祠 在成县城内祀宋刘惟辅
  杜甫祠 在成县治左
  熊池庙 在州城北一百三十里明初建
  五显庙 在州玉皇阁后壁有宋孝宗御书碑
  阳汤庙 在文县天池旁所城外
  忠节祠 在文县文王庙内祀宋刘锐赵汝曏
  红女祠 在州真武山麓祀贞女红氏
  清凉寺 在州东北二里元至正年建
  万寿寺 在州城西
  普光寺 在州城西元王祥建
  崇觉寺 在州西北宋嘉祐年建
  西禅寺 在州西宋知州宋公璹重修
  江南寺 在州对舟桥建望江楼
  柏林寺 在州东六十里龙拽山旧福津县宋时敕建卧龙寺 在州城北三十里宋知州田世雄建
  新寺 在阶州明正徳年重建
  普照寺 在成县东二十里
  开元寺 在成县西五十里
  兴教寺 在成县西北明洪武年建
  大云寺 在成县东南十里凤凰山唐建
  甘露寺 在成县西十里
  青龙寺 在成县北三十里
  柏林寺 在成县北五里
  圣寿寺 在文县旧城西元延祐元年建明正统六年
  北禅寺 在文县北玊虚山
  南海寺 在文县旧城南门外阴平桥头
  普觉寺 在文县北八十里明永乐时建
  金山寺 在文县东门外
  回龙寺 在文县阳汤砦
  髙天寺 在文县西三十里
  梵业寺 在文县北九十里唐时建
  大通寺 在文县南三十里
  雄徳寺 在文县南二十里
  迎真观 在州西七十里唐贞观年建
  真武宫 在阶州凤山
  三元宫 在成县城北
  玊皇观 在文县旧城北街明洪武年建
  西景观 在文县哈南寨
  紫宸宫 在文县城中
  直隶肃州
  社稷坛 在州城西 髙台县在城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城南 髙台县在城西南先农坛 在州城东 髙台县在城东
  文庙 在州治东南明成化三年巡抚徐廷璋建嘉靖三十五年副使陈其学拓地重修 髙台县在县治东明嘉靖二十三年巡抚傅凤翔建
  崇圣祠 在学宫东 髙台县在学宫东
  名宦祠 在学宫㦸门左祀名宦髙台县同
  乡贤祠 在学宫㦸门右祀乡贤髙台县同
  忠孝祠 在学宫内 髙台县在学宫内
  节义祠 在学宫外 髙台县在学宫外东
  文昌祠 在州城东南
  闗帝庙 在州治东 髙台县在城内南门左
  城隍庙 在州治西 髙台县在县治西南
  旗纛庙 在州治东 髙台县在县治东南隅
  厉坛 在州城东北 髙台县在城北
  八蜡庙 在州城北讨来河北岸 髙台县在城西王母祠 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后凉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言周穆王见王母于昆仑山宜立祠骏从之
  东岳庙 在州东门内
  西岳庙 在州城西门
  真武庙 在州城北隅
  龙王庙 髙台县有二一在城东十里一在镇夷城南一里
  火神庙 在州儒学东
  马神庙 在州城东 髙台县有二一在城西隅一在镇夷城东南隅
  阮内官祠 在肃州临水堡西门外明太监阮和镇守甘肃时贼冦邉和先锋拒敌战败自刎后土人立庙祀之
  刘师祠 在州治南师姓刘字摩诃
  晏公庙 在镇夷城东
  忠勇祠 在学宫旁祀汉浞野侯赵破奴三国魏义士庞淯晋宛戍校尉宋矩金城令车济义士索泮明总兵王贵参将姜显宗杨翥都指挥吴钊刘兴指挥胡麒锺振千户曹赟符受许钊陈进邉威王臣李相来斌杨祥董以忠百户董和黄义田志深张玺吴英陈泰王忠刘威朱安陈五王贵蒋忠崔达任虎司彦明钱济民梁栋刘端 髙台县在镇夷城南门内祀汉宣武将领赵通明逰击龚子敬
  襄愍祠 在州城东祀明逰击芮寜大学士石瑶记忠节祠 在髙台县学宫西祀唐河西总管王孝杰𤓰州都督张守圭河西节度使䔥嵩明乡贤刘寛阵亡都指挥刘经百戸朱全刘勇何良
  吉祥寺 在州城西北隅
  大赫寺 在州城西南隅明正统间奉敕重修
  金佛寺 在州城南金佛寺堡明天顺年建
  文殊寺 肃州有二一在城内一在西南三十里山口内有元太子喃嗒失碑记 髙台县在镇夷城西南二十里
  观音寺 在州城东五里
  钟鼓寺 在州城西北隅
  崇善寺 在州城东二里
  西峰宝刹 在州城西三里相传沮渠䝉逊时有神僧慧达圎寂于此为立浮屠事详仙释传
  胜縁寺 在髙台县城北隅
  大善小善寺 在髙台县城东北
  普济寺 在髙台县镇夷城北隅
  元帝观 在髙台县镇夷城北明成化元年改建安西㕔靖逆㕔
  先农坛 安西卫在城东南 柳沟卫在东闗外南沙州卫在城东北 靖逆卫在城东 赤金所在城东二里
  闗帝庙 安西卫在城东门内 柳沟卫一在城内大街一在柳沟堡内 沙州卫在城内正北 靖逆卫在城内东北隅 赤金所在旧城内东北
  城隍庙 安西卫在城西门内正街 柳沟卫在城内大街 沙州卫在城内正街卫治西 靖逆卫在城内大街 赤金所在新城内东南隅
  八蜡庙 沙州卫在城东
  龙王庙 沙州卫在城西七里 靖逆卫有三一在南门外一在二道沟离城三十里一在昌马河口离城一百二十里 赤金所在城南五里
  马神庙 柳沟卫在城内北街 沙州卫在城内东南隅
  牛王庙 靖逆卫在北门外西北
  大佛寺 在沙州卫城内西南隅
  大佛寺 在沙州卫城西三里雍正八年
  雷音寺 在沙州卫城南三十里即千佛洞创始未详有断碣云唐年号数字剥落年重修疏岩凿石佛龛层叠塑像绘画以数万计明时回人蹂躏佛像毁壊龛为沙掩画壁犹存今人民繁庶道人等疏爬始见每年四月八日香火甚盛
  西云观 在沙州卫城西三里雍正八年
  观音堂 在靖逆卫南门外一里













  甘肃通志巻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三
  贡赋
  甘属山多土瘠地气早寒自明季遭流冦蹂躏民生凋敝我
  朝休养生息元气已复近更浚渠招种田野日辟民力日裕生齿繁盛庶而且富昔日边徼今臻上理矣志贡赋
  一民田
  临巩平庆四府直隶秦阶二州属原额各等共地二十五万三千九百四顷四十𤱔五分四釐四毫三丝三忽六微内安化真寜二县原额大𤱔地六千四百五顷五十𤱔三分八釐八毫据庆阳府册报以大𤱔折小𤱔地二万三千九百四十六顷五𤱔八釐九毫六丝九忽又合水县照粮起科地四千五百九十二顷八十二𤱔四分通共地二十七万六千三十七顷七十七𤱔六分四釐六毫二忽六微内除奉
  㫖豁免过荒地一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五顷五十八𤱔二分六釐四毫八丝九忽四微二纎八尘七𣺌
  实熟共地一十万八千一百八十二顷一十九𤱔三分八釐一毫一丝三忽一微七纎一尘三𣺌内除阶州等处归并西固等𠫊州县地六百一十顷七十三𤱔九分七毫九丝六忽三微九纎在于后开接收归并登造外
  止该实熟并漳县接收岷州归并共地一十万七千五百七十一顷四十五𤱔四分七釐三毫一丝六忽七微八纎一尘三𣺌
  又首报隠匿地一百四十一顷六十八𤱔四分八釐七毫
  二项共地一十万七千七百一十三顷一十三𤱔九分六釐一丝六忽七微八纎一尘三𣺌
  实徴本折共粮一十七万八千二百三十四石六斗二升一合九抄七撮一圭六粟二粒四颗内
  本色粮二万四千三百七十石三斗三升一合一勺二抄一圭二粟九粒六颗内
  起运粮一万九千四百一十石六斗六升三合一勺一抄三撮七粟三粒
  存留粮四千九百五十九石六斗六升八合七撮五粟六粒六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停免协济共银二十万二十七两三钱一分一厘六毫二丝九微四纎七𣺌六漠
  外遇闰加银一千四百六十一两六钱五分三釐八丝二忽二微五纎三尘五𣺌三漠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二十九万八千一百九十六丁内除归并各属接管丁二千六百七十丁半在于后开接收归并登造外
  止该丁二十九万五千五百二十五丁半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三万五千五百三十九两三钱一分四釐八毫九丝九忽九微二尘三𣺌九漠
  外遇闰加银一千六百三十二两三钱四分六釐八毫六丝四忽一微一纎六尘一𣺌一漠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七千四百一十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年例盘纒料价丁站农桑共银二千六十六两一钱五分三釐四毫
  外遇闰加银一百三十二两六钱一分一厘八毫六丝六忽六微一纎九尘九𣺌
  额解岷山驿站银一百八十七两四钱八分一厘额解裁府朝 觐造册路费银七十一两三钱三分三釐四毫
  续增崆峒山粮银二十八两五钱七分六釐三毫二丝九忽六纎一尘三𣺌
  河濵弃土粮折银二十一两五钱二分二釐一毫三丝七微
  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 觐共银二十四万一千一百六十八两三钱四釐五毫九丝三忽五微九纎三尘九𣺌九漠内除寜州在于望减无路等事案内奉
  㫖豁减过重赋银一万二千六百四十八两七钱四分八釐八毫八丝九忽八微二纎一尘一𣺌
  止该银二十二万八千五百一十九两五钱五分五釐七毫三忽七微七纎二尘八𣺌九漠内
  起运银一十五万四百五十一两三钱五分九釐九丝四忽四微七纎五尘六𣺌八漠
  应该存留银七万八千三百三十七两九钱六分一厘一毫五丝四忽五微七纎九尘八𣺌
  今止存留银七万七千八百八十两一钱三分一厘六毫七丝一忽七微七纎四尘一𣺌一漠
  尚该存留不敷银四百五十七两八钱二分九釐四毫八丝二忽八微五尘六𣺌九漠奉文在于接管屯卫起运银内留抵支食
  解药脚价盘纒药材折价茜草铺垫等银一百三十七两九钱六分六釐四毫七丝七忽七微六纎一尘八𣺌
  续增崆峒山起运粮银二十八两五钱七分六釐三毫二丝九忽六纎一尘三𣺌
  河滨弃土粮折起运银二十一两五钱二分二釐一毫三丝七微
  溢额起运粮二百五十六石六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撮六圭八粟
  额徴本色起运草二千一百四十四束一斤三两九钱七分四釐八毫六丝四忽六微九尘一𣺌八漠
  存留草一千束
  额外开垦河滨弃土地五十一顷八十六𤱔三分八毫
  实徴本色起运粮二十六石二斗六升三合八抄临巩二府秦阶二州属接收各州县实熟地六百一十顷七十三𤱔九分七毫九丝六忽三微九纎
  又河州接收寜河里溢额地四顷九𤱔
  二项共地六百一十四顷八十二𤱔九分七毫九丝六忽三微九纎
  实徴本色起运粮二百五十四石二斗五升九合一勺七抄一撮一圭六粟三粒五颗
  实徴折色并均徭共银二千一十三两一钱四分九釐二丝六忽六微一纎四尘八𣺌五漠
  民丁二千六百七十丁半奉文以粮载丁银三百七十七两七钱四分二釐九毫六丝八忽八微二纎四尘八𣺌
  外遇闰加银四十五两二钱九分七釐七丝四忽五微五纎九尘四𣺌一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起运共银二千四百三十六两一钱八分九釐六丝九忽九微九纎九尘六漠
  一监牧
  巩平二府属接收开城等七监原额牧马草场共地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六十一顷六十二𤱔二分八釐六毫内除不堪耕种地一十四万四百六十顷一十一𤱔二分六釐四毫止供刍牧不堪徴银外堪种荒熟山坡地三万六千七百一顷五十一𤱔二釐二毫安定广寜二监于不堪耕种草场内设苑学学租并开垦共地五十顷七十六𤱔一分二项荒熟山坡共地三万六千七百五十二顷二十七𤱔一分二釐二毫内除奉
  㫖豁免过实荒共地二万六千二百八十顷六十𤱔二
  分九釐四毫
  实熟共地一万四百七十一顷六十六𤱔八分二釐八毫
  实徴折色并均徭共银六千二百八十三两九毫六丝八忽
  原额实活牧丁五千五十四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一千五十三两六钱七分七釐五毫五丝二忽三微六纎
  外遇闰加银三十八两四钱一分八釐一毫七丝六忽七微四纎八尘八𣺌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百九十二丁
  额外监课程并开垦地租粮折银二十五两二钱八分二釐一毫三丝七微
  以上额内额外起运连闰共银七千四百两三钱七分八釐八毫二丝七忽八微八尘八𣺌
  一屯田
  临巩平庆四府秦阶二州属接收各卫所并沙井保安二堡原额共地四万九千二百三顷四十五𤱔八分九釐六毫九丝一忽七微又水地一千六百二十块旱地四百六十三块内除
  荒地二万七千二百一十三顷三十一𤱔四分七釐三丝九忽四微六纎六尘六𣺌七漠
  实熟地二万一千九百九十顷一十四𤱔四分二釐六毫五丝二忽二微三纎三尘三𣺌三漠又水地一千六百二十块旱地四百六十三块
  又额外地一千一百三十三顷七十二𤱔八分五釐八毫
  实徴本色起运粮一十万五千八百二十三石九斗七升六合一抄五撮七圭九粟六粒三颗
  实徴本色起运草二万五千七百二十二束二十九斤三十四两四钱一分八釐一丝四忽三微五纎三尘四𣺌
  实徴地𤱔地租均徭公条草价九釐等项共银六千二百两七钱七分一厘二毫九丝四忽一微八纎九尘八𣺌
  屯丁三万九千二百五十八丁
  番民九百九十户奉文以粮载丁银一万八千五百一十两一钱七分三釐一毫三丝七忽九纎一𣺌六漠
  外遇闰加银八百八十一两一钱八分五釐三毫九丝一忽二微六纎六尘九𣺌五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银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二两一钱二分九釐八毫二丝二忽五微四纎六尘九𣺌一漠
  额外屯租银八两
  以上额内额外共银二万五千六百两一钱二分九釐八毫二丝二忽五微四纎六尘九𣺌一漠内
  起运银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五两八钱一分六釐六毫六丝四忽二微九纎一尘五𣺌二漠
  存留银八百四两三钱一分三釐一毫五丝八忽二微五纎五尘三𣺌九漠
  甘凉寜西四府直隶肃州安靖二㕔属原额屯科秋站并新垦共地六万八千七百八十三顷五十五𤱔七分六釐二毫三丝三忽四微内
  除荒免徴地五千八百六十八顷六十一𤱔七分九釐三毫二丝九忽又除沙井驿归并兰州旱地四十顷一十八𤱔一分九釐六毫又除镇番改归武威地五顷八十六𤱔九分七釐四毫八丝二忽
  实熟并新垦共地六万二千八百六十八顷八十八𤱔七分九釐八毫二丝二忽四微
  一收镇番归并武威地五顷八十六𤱔九分七釐四毫八丝二忽
  二项共实熟地六万二千八百七十四顷七十五𤱔七分七釐三毫四忽四微又水磨二盘
  实徴垦军并地𤱔折色银五千五百两九钱七分二釐七毫八丝六忽六微一纎
  实活屯丁二万一千八百五十六丁九分三釐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五万九千九百四十八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三千二百三两八钱四分二釐五丝六忽二微六纎二尘四𣺌
  二项共实徴银八千七百四两八钱一分三釐八毫四丝二忽八微七纎二尘四𣺌内
  起运银六千六十二两一钱九分七釐九毫九丝二忽八微七纎二尘四𣺌
  存留银二千六百四十二两六钱一分五釐八毫五丝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正粮三十三万六千一百三十五石八升七合七勺一抄六圭二粟三粒
  实徴京斗起运本色正粮七百八十八石七斗五升五合三勺九抄八撮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马粮九千八百六十九石九斗二升四合六勺二抄三撮四圭七粟二粒
  实徴京斗起运本色马粮三十九石四斗三升七合七勺六抄九撮九圭
  实徴仓斗存留本色粮八百四十三石六斗七升八合九勺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四百七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九束八分三釐二毫五丝八忽八微七纎六尘五𣺌三漠
  一更名并养廉
  临巩平三府并秦州属原额共地二万二千三百九顷五十九𤱔四分九釐一毫八忽六漠内除
  荒地九千四百二十八顷三十八𤱔八分九釐五毫四丝七忽又地一十一处煤硐一眼又荒田园多半处该油五百四十二斤九两四钱
  实熟地一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顷二十𤱔五分九釐五毫六丝一忽六微又田园数处下地一处零少半处又无顷𤱔地六十六处六段一十八窖一百四畦煤硐六眼地基一十处民房二十八间民磨四十五轮油磨一轮磁窑一座各徴不等
  实徴本色省斗粮一万一百三十五石二斗四升八合五勺七抄七撮六圭二粒内
  起运粮一万八十石一斗三合七勺九抄一撮五圭九粟二粒八颗
  存留粮五十五石一斗四升四合七勺八抄六撮九粒二颗
  实徴起运本色草一百三十五束
  实徴折色银八千一百一十三两七钱三分五釐八毫六丝五微七纎五尘五𣺌六漠
  更名丁七千一百二十八丁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百五十三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三千七十九两一钱三分三釐一毫三丝二忽三微六纎一尘六𣺌五漠
  外遇闰加银一百一十二两二钱六分八釐五毫四丝二忽三微一纎七尘八𣺌五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银一万一千三百五两一钱三分七釐五毫三丝五忽二微五纎五尘六漠内
  起运银一万一千九十一两二钱一分七釐四毫七丝四忽四微五纎五尘六漠
  存留银二百一十三两九钱二分六丝八微
  甘凉寜三府直隶肃州属原额更名并新垦共地二千一百一十八顷八十七𤱔七分三釐八毫三丝内
  除荒免徴并猛水冲没无存地二百八顷七十五𤱔七分二釐八毫又油房一处又除武威改归古浪地八顷八十八𤱔六分九釐五毫
  实熟并新垦共地一千九百一顷二十三𤱔三分一厘五毫三丝
  一收武威改归古浪地八顷八十八𤱔六分九釐五毫
  二项共实熟地一千九百一十顷一十二𤱔一厘三丝又水磨一十三盘园圃三处油梁一条草湖场四处
  实徴油梁磨税房课木植地𤱔折粮草起运共银一千八百二十五两一钱六分五釐四毫七丝七忽四纎
  实活丁八千三百三十九丁半奉文以粮载丁银一百七十三两三钱四分三釐八毫六丝四忽一微六纎三尘九𣺌一漠
  二项共实徴起运银一千九百九十八两五钱九釐三毫四丝一忽二微三尘九𣺌一漠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粮一万四千六百六石二升九合三勺四抄四撮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四万一千二百七十一束七分六釐九丝六微四纎一尘六𣺌六漠
  一兰州㕔改归平番实徴更名熟地八十九顷二十七𤱔六分七釐
  实活更名丁二名
  实徴起运折色地租银三十九两二钱八分一厘七毫六丝
  随徴起运丁银六两九钱七分一毫九丝二忽遇闰加银二钱五分四釐
  二项共实徴起运银四十六两五钱五釐九毫五丝二忽
  一番粮
  临巩凉西四府直隶阶州属新归投诚番民并喇嘛共四万三千三百一十三户男妇子女共一十八万三千四十九名共种熟地一百二顷三十六𤱔又无顷𤱔水旱地二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段
  共徴折色起运银一千一百六十三两五钱三釐三毫二丝二忽七微八纎四尘
  实徴起运本色粮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九石二斗五升八合一勺四抄
  实徴起运本色草一百九十七束五分九釐九毫四丝七忽
  共贡马九十匹内
  西寜府属新归番民贡马二十四匹每匹折贡银八两共折起运银一百九十二两
  凉州府属新归番民贡马六十六匹交纳凉永庄各营验收拨补摘缺营马
  狄道县接收参革土司苏成威原额山坡陡凹阴山及稍平堪种阳坡共折正地六顷一十二𤱔三分七釐五毫
  实徴夲折粮三十石六斗一升八合七勺五抄内实徴本色起运粮一十四石八斗五升四合九抄八撮一圭三粟一粒四颗
  实徴折色银九两二钱一分二釐三毫五丝四忽四微七纎一尘九𣺌七漠
  原管部落一十三户
  应徴均载丁银四两六分一厘八丝五忽七微二纎七𣺌九漠
  外遇闰加银七钱三分六釐四丝六忽八微九纎六尘一𣺌二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一十四两九釐四毫八丝七忽八纎八尘八𣺌八漠
  临洮府属
  一民田
  原额川中山坡共地二万三千一十二顷三十八𤱔八分九釐七毫六丝内除奉
  㫖豁免过荒地并捏垦荒地共地七千五百七十八顷五十𤱔三分六丝一忽五微七纎四尘
  实熟地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三顷八十八𤱔五分九釐六毫九丝八忽四微二纎六尘
  实徴本折粮三万一千四百五十五石一斗六升九合四勺一撮一圭七粟二颗内
  本色粮一万五千四百九十八石九斗一升九合六撮九圭九粟四粒六颗内
  起运粮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三石六斗六升六合六勺三抄八撮一圭二粟七粒八颗
  存留粮一千六百一十五石二斗五升二合三勺六抄八撮八圭六粟六粒八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共银二万九千九十一两七钱七分九釐三毫五丝二纎一尘六𣺌三漠
  外遇闰加银二百一十八两一钱九分八釐五丝二忽八微二纎六尘四𣺌三漠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一十二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七千五百六十四两五分四釐三毫四忽九微六纎五尘五𣺌三漠
  外遇闰加银三百一十三两九钱一分三釐二毫八丝三忽六微九纎六尘九𣺌二漠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一千三百六十二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年例盘纒料价共银七百一十一两三分五釐六毫
  外遇闰加银四十五两八钱四分九釐一毫六丝六忽六微六纎
  额解裁府朝 觐银二十三两七钱七分七釐八毫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 觐共银三万七千九百六十八两六钱七釐五毫五丝八忽一微七纎五𣺌一漠内
  起运银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两九钱二分七釐三毫九丝二忽九微二纎八尘二漠
  应该存留银二万五千九百一十七两五钱五分三毫三丝六忽六微六纎九𣺌八漠
  今止存留银二万五千四百五十九两七钱二分八毫五丝三忽八微五纎五尘二𣺌九漠
  尚该存留不敷银四百五十七两八钱二分九釐四毫八丝二忽八微五尘六𣺌九漠奉文在于接管屯卫起运银内留抵支食
  解药脚价盘纒药材折价茜草铺垫等银一十七两九钱五分九釐三毫一丝一忽三微八纎七尘二𣺌
  溢额起运粮二百五十六石六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撮六圭八粟
  额徴本色起运草一百五十束一十三斤二两九分九釐八毫八丝六忽三微六纎七尘一𣺌八漠
  存留草一千束
  一民田
  狄道县河州接收岷州
  实熟地九十六顷八十八𤱔二分六釐一毫八丝四忽二微
  又河州接收寜河里溢额地四顷九𤱔
  二项共地一百顷九十七𤱔二分六釐一毫八丝四忽二微
  实徴本色起运粮二百四十四石九斗二升四合六勺二抄六撮六圭七粟三粒五颗
  实徴折色银一百五十一两七钱六分八釐七毫二忽六微四纎一尘九𣺌四漠
  民丁一千五百六十五丁奉文以粮载丁银六十四两二钱四分八釐七毫二丝八忽四微六纎五尘一𣺌三漠
  外遇闰加银一十三两三钱六分六釐四毫五忽二微八尘三𣺌九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二百二十九两三钱八分三釐八毫三丝六忽三微一纎五尘四𣺌六漠
  一屯田
  狄渭兰金河五州县接收临河兰岷四卫并归徳所沙井保安二堡
  原额屯地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九顷二十九𤱔二分七釐二毫四丝又水地一千六百二十块旱地四百六十三块内除
  荒地五千六百九十四顷五十𤱔四分四釐二丝八忽
  实熟地五千四百二十四顷七十八𤱔八分三釐二毫一丝二忽又水地一千六百二十块旱地四百六十三块
  又额外开垦实熟地二十顷九十六𤱔
  实徴本色起运粮三万三千七百三十九石六斗二升七合一勺四抄九圭二粟六粒三颗
  实徴本色起运草一万一百五十三束三釐一毫九丝四忽二纎八尘八𣺌
  实徴地租均徭等项共银二千二百六十八两七钱七分四釐九毫四丝二忽三微六纎九尘七𣺌二漠
  屯丁八千一十五丁
  番民九百九十户奉文以粮载丁银五千七百二十七两七钱七分二釐六毫四丝一忽四微五纎四尘八𣺌六漠
  外遇闰加银二百九十两四钱五釐九毫五丝七忽四微九纎六尘六𣺌九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银八千二百八十六两九钱五分三釐五毫四丝一忽三微二纎一尘二𣺌七漠内
  起运银七千六百二十八两九钱二分九釐九毫九丝二忽九微二纎九尘四𣺌四漠
  存留银六百五十八两二分三釐五毫四丝八忽三微九纎一尘八𣺌三漠
  一更名
  狄渭兰金河五州县接收兰州㕔
  原额更名地二千一百五十一顷九十五𤱔二釐六毫八忽六微内除荒地一百三十五顷五十九𤱔九分二釐又地一十一处煤硐一眼又荒田园多半处油五百四十二斤九两四钱
  实熟地二千一十六顷三十五𤱔一分六毫八忽六微又田园数处下地一处零少半处又无顷𤱔地六十六处六段一十八窖一百四畦煤硐六眼地基九处民房一十五间民磨四十五轮油磨一轮磁窑一座
  实徴租斗折省斗本色粮四千六百七十二石二斗二升三合五勺三抄八撮七圭六粟九粒四颗内
  起运粮四千六百一十七石七升八合七勺五抄二撮七圭六粟二颗
  存留粮五十五石一斗四升四合七勺八抄六撮九粒二颗
  实徴租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四钱九分四釐一毫二丝三忽六微
  更名丁三千八百八十九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九百七十五两七钱一分三釐四毫三丝六忽八微五纎九尘九𣺌三漠
  盛世滋生丁七十一丁
  外遇闰加银三十五两五钱七分六釐二毫六丝七忽二纎四尘六𣺌五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银二千一百六十九两七钱八分三釐八毫二丝七忽四微八纎四尘五𣺌八漠内
  起运银一千九百五十五两八钱六分三釐七毫六丝六忽六微八纎四尘五𣺌八漠
  存留银二百一十三两九钱二分六丝八微
  一番粮
  河州㕔并归徳所雍正四年新归投诚番民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六户男妇子女五万一千九百三十六名耕种水旱地五万四千段
  实徴起运本色粮一千一百九十四石五斗六升四合三勺
  狄道县接收参革土司苏成威原额山坡陡凹阴山及稍平堪种阳坡共折正地六顷一十二𤱔三分七釐五毫
  实徴本折粮三十石六斗一升八合七勺五抄内实徴本色起运粮一十四石八斗五升四合九抄八撮一圭三粟一粒四颗
  实徴折色银九两二钱一分二釐三毫五丝四忽四微七纎一尘九𣺌七漠
  原管部落一十三户
  应徴均载丁银四两六分一厘八丝五忽七微二纎七𣺌九漠
  外遇闰加银七钱三分六釐四丝六忽八微九纎六尘一𣺌二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一十四两九釐四毫八丝七忽八纎八尘八𣺌八漠
  巩昌府属
  一民田
  原额各等共地二万九千三百一十五顷九𤱔五分九釐二毫九丝二微内除奉
  㫖豁免过荒地并丈明真荒捏垦地共地一万九千八百六十六顷六十五𤱔六分五釐六毫五丝八忽
  实熟并开垦地九千四百四十八顷四十三𤱔九分三釐六毫三丝二忽二微内除岷州归并河州狄道礼县地一百顷七十三𤱔八釐七毫七丝四忽二微
  止该实熟并开垦及漳县接收岷州归并地九千三百四十七顷七十𤱔八分四釐八毫五丝八忽
  又首报隠匿地一百四十一顷六十八𤱔四分八釐七毫
  二项共地九千四百八十九顷三十九𤱔三分三釐五毫五丝八忽
  实徴本折粮三万五千六百三十三石一升三合九勺八抄八撮八圭六粟一粒内
  本色粮四千三百五十八石八斗二升五合四勺三抄六撮三圭三粒四颗内
  起运粮三千二十一石七斗四升八合二勺八抄八撮三圭八粟四粒七颗
  存留粮一千三百三十七石七升七合一勺四抄七撮九圭一粟八粒七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停免共银四万一千五百七十八两七钱四分七毫三丝三忽一微五纎四尘二漠
  外遇闰加银五百七十六两一钱四分七釐四毫四丝一忽三微八纎七尘五𣺌四漠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六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丁内除岷州归并河州等处丁一千五百九十丁止该丁五万九千七百八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七千五百三十三两八钱六分六釐六毫六丝八忽七微四纎一尘八𣺌五漠
  外遇闰加银三百五十六两七钱六分九釐六毫一丝一忽七微二纎三尘六𣺌一漠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一千六百一十八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丁站农桑共银三百九十五两一钱八釐四毫
  外遇闰加银二十六两五钱八分一厘一毫九丝一忽六微五纎三尘三𣺌
  额解裁府朝 觐造册路费银一十一两五钱五分五釐六毫
  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 觐造册路费共银五万四百七十八两七钱六分九釐六毫四丝六忽六微六纎三𣺌二漠内
  起运银三万三千二百四十五两八钱四分六釐七毫二丝七忽八微七纎六尘五漠
  存留银一万七千一百四十八两九钱六分九釐四丝七忽一微八纎二𣺌七漠
  解药脚价茜草铺垫盘纒等银八十三两九钱五分三釐八毫七丝一忽六微四尘
  一监牧
  接收安定监原额牧马草场共地五万二千六百四顷五十二𤱔六分内除不堪耕种地四万四千九百三十六顷五𤱔止供刍牧不堪徴银堪种荒熟山坡地七千六百六十八顷四十七𤱔六分又于不堪耕种草场内设苑学学租地四十八顷二项荒熟山坡地七千七百一十六顷四十七𤱔六分内奉
  㫖豁免过实荒地四千四百六十六顷七十二𤱔二分
  二釐九毫
  实熟地三千二百四十九顷七十五𤱔三分七釐一毫
  实徴折色银一千九百四十九两八钱五分二釐二毫二丝六忽
  原额实活牧丁一千五百一十六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三百二十九两二分七釐一毫八丝一微六纎六尘
  外遇闰加银一十一两九钱九分六釐六毫七丝二忽一微八纎一尘七𣺌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八十一丁
  额外监课程银二两八钱八分
  以上额内额外起运连闰共银二千二百九十三两七钱五分六釐七丝八忽三微四纎七尘七𣺌
  一民田
  西固㕔接收阶州南石二里
  实熟地二十七顷一十二𤱔三分四釐一毫六丝五忽三微九纎
  实徴折色银二百四十八两一钱七分五釐四毫一丝一微七尘一𣺌九漠
  民丁一十九丁奉文以粮载丁银四十一两八钱七分八釐二毫七丝八忽八微九纎九尘一𣺌九漠
  外遇闰加银二两三钱一分八釐六毫三丝一微二纎八尘八𣺌二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二百九十二两三钱七分二釐三毫一丝九忽一微三纎五尘二𣺌
  一屯田
  陇伏寜等十州县并西固㕔接收巩洮岷临兰阶文等卫所及洮州卫
  原额屯地八千二百二十二顷六十五𤱔六分六釐七毫四丝六忽六微六纎九尘九𣺌内除
  荒地三千四百一十一顷一𤱔九分九釐七毫九丝八忽六微三纎三尘三𣺌三漠
  实熟地四千八百一十一顷六十三𤱔六分六釐九毫四丝八忽三纎六尘五𣺌七漠
  又额外地一千一百三顷七十二𤱔五分九毫二丝五忽
  实徴夲色起运粮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六石八斗一升七合一勺四抄四撮三圭一粟四粒二颗
  实徴夲色起运草九千八百二十八束一十七斤一十五两七钱三分一厘七毫三微二纎四尘六𣺌
  实徴地亩草价九釐均徭共银一千一百三十四两九钱五分八釐八毫八丝一忽六微一纎二尘四𣺌六漠
  屯丁七千二百九十四丁奉文以粮载丁银四千五百三十八两九分四釐三毫三丝六忽二微七纎五尘八𣺌
  外遇闰加银二百一十两四钱四分一厘三毫九丝七忽七纎六尘六𣺌五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银五千八百八十三两四钱九分四釐六毫一丝四忽九微六纎四尘九𣺌一漠
  额外屯租银一两三钱一分
  以上额内额外共银五千八百八十四两八钱四釐六毫一丝四忽九微六纎四尘九𣺌一漠内
  起运银五千七百三十八两五钱一分五釐五忽一微一尘三𣺌五漠
  存留银一百四十六两二钱八分九釐六毫九忽八微六纎三尘五𣺌六漠
  一更名
  安定㑹寜靖逺等县接收兰州㕔
  原额实熟地四百四顷九十四亩七分五釐地基一处民房一十三间各徴不等
  实徴省斗起运粮七百二十八石八斗九升七勺六抄六撮一圭三粟六颗
  实徴地租银二百九十一两二钱三分二毫二丝四忽四微
  盛世滋生丁一十四丁
  更名丁三百一十六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一百八十一两一分一厘二毫八丝一忽
  外遇闰加银六两五钱九分九釐二毫七丝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四百七十八两八钱四分七毫七丝五忽四微
  一番粮
  岷州西固㕔投诚番民并洮州卫新归番民喇嘛六千八百六户男妇子女二万二千二百九十二名口共耕水旱无顷亩地三万八百九十二段
  共徴折色起运银一千一百一十六两六钱
  实徴起运本色粮三百一十四石六斗五升
  平凉府属
  一民田
  原额川中山坡共地一十一万二千一十七顷二十九亩二分二毫六丝三忽四微内除奉
  㫖豁免过荒地并地震崩压地共地八万二千七百一十七顷五十一亩八分四釐五毫二丝一忽
  实熟并开垦地二万九千二百九十九顷七十七亩三分五釐七毫四丝二忽四微
  实徴本折粮四万九千三百四十石六斗三升五合三勺八抄七撮七圭七粟三粒五颗内
  本色粮二千五十八石八斗二升九合八勺三抄三撮三圭七粒内
  起运粮一千六百六十七石三斗三升五合四勺九撮一圭五粟三粒七颗
  存留粮三百九十一石四斗九升四合四勺二抄四撮一圭五粟三粒三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共银五万三千三百二两四钱八分八釐一毫七丝三忽八微八纎八尘九𣺌六漠
  外遇闰加银四百三十两五釐八毫六丝九忽七微一纎一尘七𣺌三漠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四万五千九十八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九千三百三十四两六钱七釐二毫二忽八纎三尘六漠
  外遇闰加银四百一十五两一钱三分九釐九毫五丝一忽三微三纎二𣺌四漠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千二百二十七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共银四百六两九钱八分四釐一毫
  外遇闰加银二十八两二钱三分二釐八忽三微一纎六尘六𣺌
  额解裁府朝 觐银二十三两七钱七分七釐八毫续增崆峒山粮银二十八两五钱七分六釐三毫二丝九忽六纎一尘三𣺌
  河滨弃土粮折银二十一两五钱二分二釐一毫三丝七微
  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 觐共银六万三千九百九十一两三钱三分三釐五毫六丝五忽九纎一尘八𣺌九漠内
  起运银四万一千八百二十四两三钱五分八釐一毫九丝七忽九微九纎三尘五𣺌一漠
  存留银二万二千一百九两一钱五分五釐四毫二丝九微三纎七𣺌八漠
  解药脚价盘纒等银七两七钱二分一厘四毫八丝六忽四微六尘三𣺌
  续增崆峒山起运粮银二十八两五钱七分六釐三毫二丝六忽六纎一尘三𣺌
  河滨弃土粮折起运银二十一两五钱二分二釐一毫三丝七微
  额徴本色起运草一千九百九十三束四斤一两八钱七分四釐九毫七丝八忽二微四纎二尘
  额外开垦河滨弃土地五十一顷八十六亩三分八毫
  实徴本色粮二十六石二斗六升三合八抄
  一监牧
  接收开城等六监原额牧马草场共地一十二万四千五百五十七顷九亩六分八釐六毫内除设立白马城堡髙山峻岭石坎水冲砂碛不堪耕种地九万五千五百二十四顷六亩二分六釐四毫止供刍牧不堪徴银堪耕种荒熟山坡地二万九千三十三顷三亩四分二釐二毫又广寜监于不堪耕种草场内开垦地二顷七十六亩一分二项荒熟山坡地二万九千三十五顷七十九亩五分二釐二毫内奉
  㫖豁免过实荒地二万一千八百一十三顷八十八亩
  六釐五毫
  实熟并开垦地七千二百二十一顷九十一亩四分五釐七毫
  实徴折色并均徭共银四千三百三十三两一钱四分八釐七毫四丝二忽
  原额实活牧丁三千五百三十八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七百二十四两六钱五分三毫七丝二忽一微九纎四尘
  外遇闰加银二十六两四钱二分一厘五毫四忽五微六纎七尘一𣺌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百一十一丁
  额外监课程并开垦地租粮折银二十二两四钱二釐一毫三丝七微
  以上额内额外起运连闰共银五千一百六两六钱二分二釐七毫四丝九忽四微六纎一尘一𣺌
  一屯田
  平崇等十州县及盐茶㕔接收平凉固原岷州三卫并平镇西三所
  原额屯地一万二千二百四十八顷二十九亩六釐一丝内除
  荒地七千八百六十六顷五十一亩九分二釐六毫二丝六忽六微六纎六尘六𣺌七漠
  实熟地四千三百八十一顷七十七亩一分三釐三毫八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𣺌三漠
  实徴本色起运粮一万八千五百九十一石二斗一升八合七勺三抄一撮三圭五粟四粒二颗
  实徴本色起运草五千七百四十一束一十二斤一十八两六钱八分三釐一毫二丝
  实徴地亩均徭草价九釐共银一千一百八十六两七钱五分三釐四毫七丝八忽一微三纎三尘六𣺌八漠
  屯丁一万一千五百二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三千三百三十六两四钱九分八釐五毫四丝三忽七微五纎三尘七𣺌
  外遇闰加银一百四十四两五钱一分三釐七毫二丝七忽四微六纎六尘五𣺌五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起运共银四千六百六十七两七钱六分五釐七毫四丝九忽三微五纎三尘九𣺌三漠
  一更名并养廉
  平静华泾灵隆六州县及盐茶㕔
  原额更名及寺庙常轮折正共地一万八百二十八顷四亩三分二釐五毫内除
  山坡折正川荒地一千九百七十八顷五十三亩五分八釐五毫四丝七忽
  实熟折正川地八千八百四十九顷五十亩七分三釐九毫五丝三忽
  实徴本色起运粮四千五百五十七石五斗四升四合二勺七抄二撮七圭二粒
  实徴折色地租并新增旧管粮银六千六十二两三分九釐九毫九丝三忽一微一纎八尘三𣺌六漠
  原额养廉租地八千五百二十八顷七十七亩三分九釐内除
  荒地六千九百五十顷七十三亩三分九釐
  实熟地一千五百七十八顷四亩
  实徴本色起运粮一百四十五石一斗一升
  实徴折色租银五百九十七两七钱二分三釐四毫八丝一忽二微五纎七尘二𣺌
  更名丁二千九百二十三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一千九百一十六两三钱七分九釐四毫九丝八忽三微一纎四𣺌九漠
  盛世滋生丁一百六十八丁
  外遇闰加银六十九两八钱七分三釐一毫八丝四忽七微五纎三尘八𣺌六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八千六百四十六两一分六釐一毫五丝七忽四微三纎九尘九𣺌一漠
  庆阳府属
  一民田
  原额一等共地一万九千八百三十八顷五十六亩六分三釐五毫内安化真寜二县原额大亩地六千四百五顷五十亩三分八釐八毫又据府册报以大亩折小亩地二万三千九百四十六顷五亩八釐九毫六丝九忽又合水县照粮起科地四千五百九十二顷八十二亩四分通共地四万一千九百七十一顷九十三亩七分三釐六毫六丝九忽内除奉
  㫖豁免过荒地并丈明真荒地共地二万九千八百四十六顷七十一亩六釐九毫九丝三忽六微
  实熟地一万二千一百二十五顷二十二亩六分六釐六毫七丝五忽四微
  实徴本折粮三万七千五百二十七石四斗六升二合九勺六抄二撮八圭六粟四粒三颗内
  本色粮一千九百五十二石四斗二升九合五勺九抄五撮八圭五粒四颗内
  起运粮八百三十七石九斗一升二合七勺七抄七撮四圭六粒八颗
  存留粮一千一百一十四石五斗一升六合八勺一抄八撮三圭九粟八粒六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共银四万九百六十七两七钱五分五釐四毫一丝八忽三纎九尘一𣺌三漠
  外遇闰加银一百三十五两八钱二分三釐七毫八丝三忽二微七纎六尘九𣺌二漠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一万八百一十九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五千九十二两六钱七分六釐四毫五丝七忽一微六纎三尘三𣺌一漠
  外遇闰加银二百九两一钱二分四釐三毫四丝四忽二微五尘六𣺌七漠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一千八十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共银二百两五分八釐三毫外遇闰加银九两三钱三分七釐四毫一丝六忽六微六纎
  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共银四万六千六百一十四两七钱七分五釐七毫一丝九忽三微四纎五尘三漠内除寜州在于望减无路等事案内奉
  㫖豁减过重赋银一万二千六百四十八两七钱四分八釐八毫八丝九忽八微二纎一尘一𣺌
  止该银三万三千九百六十六两二分六釐八毫二丝九忽五微二纎三尘九𣺌三漠内
  起运银三万八百二十九两六钱八分五釐二丝九忽八纎七尘九𣺌七漠
  存留银三千一百三十六两三钱四分一厘八毫四微三纎五尘九𣺌六漠
  一屯田
  安化寜州合水环县接收庆平二卫并环县所原额屯地一万一百九十八顷七十九亩八分内除荒地六千九百九十三顷五十六亩六分八毫三丝五忽
  实熟地三千二百五顷二十三亩一分九釐一毫六丝五忽
  实徴本色起运谷折米四千七百五十三石二升五合四勺七抄三撮五圭二粟四粒四颗
  实徴地亩公条草价九釐共银七百七两三钱三分四釐九毫五丝三忽二微五纎七尘一𣺌三漠
  屯丁一千三百三十五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九百一十八两七钱五分二釐三毫六丝八忽四微二纎四尘三漠
  外遇闰加银三十三两六钱一分二釐一毫六丝一忽九微七纎五尘五𣺌七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起运共银一千六百五十九两六钱九分九釐四毫八丝三忽六微五纎六尘七𣺌三漠
  甘州府属
  一屯田
  原额屯科并新垦共地一万三千四百四十五顷六亩七分二釐一毫八丝内
  除荒免徴地九百八十四顷八十九亩八分五釐六毫
  实熟并新垦共地一万二千四百六十顷一十六亩八分六釐五毫八丝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六千七百一十五丁奉文以粮载丁起运银八百三十七两五钱二分八釐七毫五丝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正粮七万八千七百七十一石六斗一升七合二勺九抄五撮六圭三粟六粒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马粮三千九百四十三石四斗四升七合六勺一抄四撮七圭八粟一粒
  实徴仓斗存留本色粮一百五十石三斗六升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一百一十六万七千七百四十三束四釐八毫六丝四忽八纎九尘二𣺌
  一更名
  原额更名并新垦共地三百五十顷二十三亩一分三釐五毫内
  除荒免徴地一百二十一顷一十亩九分八釐八毫一丝
  实熟并新垦共地二百二十九顷一十二亩一分四釐六毫九丝又水磨二盘油梁一条草湖场四处
  实徴油梁磨税起运银六两三钱五分
  实活丁三百三十七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三十六两五钱九分五釐三毫三丝
  二项共实徴起运银四十二两九钱四分五釐三毫三丝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粮三千四百四十二石九升九合八勺二撮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湖草二千五十七束一分四釐二毫八丝五忽七微一纎四尘二𣺌
  凉州府属
  一屯田
  原额屯科共地二万六千一百九十二顷七十五亩四分六釐六毫六忽四微内除
  荒免徴地一千九十二顷二十三亩一分三釐三毫五丝
  又除沙井驿归并兰州旱地四十顷一十八亩一分九釐六毫
  又除镇番改归武威地五顷八十六亩九分七釐四毫八丝二忽
  实熟并新垦共地二万五千五十四顷四十七亩一分六釐一毫七丝四忽四微
  一收镇番改归武威地五顷八十六亩九分七釐四毫八丝二忽
  二项共实熟地二万五千六十顷三十四亩一分三釐六毫五丝六忽四微
  实徴垦军银一十三两五钱六分三釐九毫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万五千二百三十二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七百六十九两三钱三釐二毫九丝六忽二微六纎二尘四𣺌
  二项共实徴起运银七百八十二两八钱六分七釐一毫九丝六忽二微六纎二尘四𣺌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正粮七万一千八百八十二石三斗六升六合六勺四圭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马粮三千五百六十六石五斗六升八勺三抄二粟
  实徴仓斗存留本色粮六百一十石八斗一升八合九勺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一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七十三束五釐二毫一丝七忽一微七纎三尘三𣺌七漠
  一更名
  原额更名共地七百七十七顷三亩八分六釐内除荒免徴并猛水冲没无存地六十四顷七十六亩八分一厘四毫九丝又油房一处
  又除武威改归古浪地八顷八十八亩六分九釐五毫
  实熟地七百三顷三十八亩三分五釐一丝
  一收武威改归古浪地八顷八十八亩六分九釐五毫
  二项共实熟地七百一十二顷二十七亩四釐五毫一丝又水磨一十一盘园圃三处
  实徴房课木植起运银八十七两二钱四分九釐实活丁七百七十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五十一两六钱一分九釐四毫四丝七忽一微六纎三尘九𣺌一漠
  二项共实徴起运银一百三十八两八钱六分八釐四毫四丝七忽一微六纎三尘九𣺌一漠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粮四千八百六十六石七斗一升五合一勺二抄二撮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一万五千五百二十束八分六釐
  一兰州㕔改归平番实徴更名熟地八十九顷二十七亩六分七釐
  实活更名丁二名
  实徴起运折色地租银三十九两二钱八分一厘七毫六丝
  随徴起运丁银六两九钱七分一毫九丝二忽遇闰加银二钱五分四釐
  二项共实徴起运银四十六两五钱五釐九毫五丝二忽
  一番粮
  凉州府属武永古三县并荘浪㕔新归番民一千四百三十六户男妇一万五千七百七十名口共种熟旱地八顷三十九亩七分垦旱地七十九段
  实徴起运本色粮二十七石三斗九升六合五勺五抄
  实徴起运本色草一百九十七束五分九釐九毫四丝七忽
  贡马六十六匹交纳凉永荘各营验收拨补摘缺营马
  寜夏府属
  一屯田
  原额屯科共地一万七千三百八十六顷八十九亩二分九釐一毫四丝七忽内
  除荒免徴地二千五十五顷四十五亩四分四釐九毫八丝八忽
  实熟并新垦共地一万五千三百三十一顷四十三亩八分四釐一毫五丝九忽
  实徴地亩折色银五千四百八十七两四钱七釐八毫八丝六忽六微一纎
  实活屯丁二万一千八百五十六丁九分三釐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五百一十五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一千四百八十四两九分四釐五毫五丝二忽
  二项共实徴银六千九百七十一两五钱二釐四毫三丝八忽六微一纎内
  起运银四千三百二十八两八钱八分六釐五毫八丝八忽六微一纎
  存留银二千六百四十二两六钱一分五釐八毫五丝
  实徴起运本色粮一十三万四千九百八十七石七斗七升五合三勺五抄一撮一圭六粟
  实徴本色草四十九万四千三百九十一束五分六釐八毫四丝四忽四微七纎五尘六𣺌六漠
  一更名
  原额实徴地九百九十顷二十二亩七分四釐三毫三丝内
  除荒免徴地二十二顷八十七亩九分二釐五毫实熟地九百六十七顷三十四亩八分一厘八毫三丝
  实徴地亩折粮草起运银一千七百三十一两五钱六分六釐四毫七丝七忽四纎
  实活丁七千二百三十二丁半奉文以粮载丁银八十五两一钱二分九釐八丝七忽
  二项共实徴起运银一千八百一十六两六钱九分五釐五毫六丝四忽四纎
  实徴本色粮六千二百九十石三斗一升四合四勺二抄
  实徴本色草二万三千六百九十三束七分五釐八毫四忽九微二纎七尘四𣺌六漠
  西宁府属
  一屯田
  原额秋站起科并开垦共地六千九百一十四顷四亩六分九釐二毫内
  除荒免徴地四百六十五顷五十亩九分八釐二毫实熟秋站起科并开垦共地六千四百四十八顷五十三亩七分一厘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万一千五百六十七丁实徴仓斗起运本色正粮二万九千四百九十五石四斗六升九合一勺九抄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马粮一千三百一十九石三升四合二勺一抄五撮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八十四万三千三十五束一分五釐五毫五丝
  一番粮
  新归投诚番民二万二百七户男妇子女八万六千一百六十六名口共种无顷亩水旱地一十四万七千五百七十段
  实徴起运本色粮一万九百六十二石六斗四升七合二勺九抄
  贡马二十四匹每匹折贡银八两共折起运银一百九十二两
  直隶秦州并所属
  一民田
  原额各等共地六万七千三百三十二顷一亩九分一厘八毫九丝七忽内除奉
  㫖豁免过荒地二万七千八十一顷五十九亩五分九釐六毫九丝七忽二微五纎四尘七𣺌
  实熟并开垦地四万二百五十顷四十二亩三分二釐一毫九丝九忽七微四纎五尘三𣺌内除礼县归并成县地一百二十四顷六十亩五分三毫五丝六忽八微
  止该实熟地四万一百二十五顷八十一亩八分一厘八毫四丝二忽九微四纎五尘三𣺌
  实徴本折粮一万七千四百三十六石九斗四升九合四勺四撮二圭三粟八粒八颗内
  存留本色粮五百一石三斗二升七合二勺四抄七撮七圭一粟九粒二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共银二万六千二十七两三钱五釐三毫二丝五忽九微四纎九尘二𣺌二漠
  外遇闰加银一百一两四钱七分七釐九毫三丝五忽五纎九𣺌一漠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三万一百三十一丁内除礼县归并成县丁一百四十八丁
  止该丁二万九千九百八十三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四千四百六十四两八钱七釐七毫九丝八忽五微四纎九尘九𣺌五漠
  外遇闰加银二百一十六两八钱九分三釐三毫九丝六微一纎九尘九𣺌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八百四十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年例料价共银二百三十六两五钱六分五釐
  外遇闰加银一十五两二钱一分三釐七毫五丝额解裁府朝觐银七两九钱九分九釐九毫
  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觐共银三万一千七十两二钱六分三釐一毫一微六纎九尘九𣺌八漠内
  起运银二万三千九百一十七两八分四毫六丝一忽四微四纎五𣺌六漠
  存留银七千一百三十七两三钱九分七釐一丝四忽二纎一𣺌二漠
  解药脚价茜草铺垫等银一十五两七钱八分五釐六毫二纎四忽七微九尘三𣺌
  一民田
  秦州礼县接收岷州化都里成县上店等里
  实熟地三百六十二顷一十二亩八分九丝
  实徴折色并均徭共银一千四百九十五两五钱六分三釐四毫二丝一忽八微
  实徴本色起运粮九石三斗三升四合五勺四抄四撮四圭九粟
  实徴折色银五两七钱八分八釐九毫六丝四忽六纎五尘七𣺌二漠
  民丁九百三十八丁半奉文以粮载丁银二百五十二两七钱四分一厘四毫四丝二忽九微八纎五尘二𣺌六漠
  外遇闰加银二十八两三钱三分五釐三毫九丝五忽二微一纎五尘七𣺌六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一千七百八十二两四钱二分九釐二毫二丝四忽六纎六尘七𣺌四漠
  一屯田
  秦清秦徽礼五州县接收巩文礼洮岷西秦七卫所原额屯地六千三百一十八顷五十亩一分五釐二丝五忽三纎三尘四𣺌内除
  荒地二千九百五十七顷七十亩八分四釐二毫五丝一忽一微
  实熟地三千三百六十顷七十九亩三分七毫七丝三忽九微三纎三尘四𣺌
  又额外下税地九顷四亩三分四釐八毫七丝五忽实徴本色起运粮一万八千一百四十五石三斗三升二合二勺四抄五撮六圭九粟七粒二颗
  实徴地亩草价九釐共银六百四十五两一分五釐二毫七丝四忽四微七纎九尘二𣺌一漠
  屯丁九千六百一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三千一百六十三两七钱八分七釐九毫二丝九忽三微三纎八尘五漠
  外遇闰加银一百六十一两二分八釐七毫五丝七忽四微五纎四尘六𣺌二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起运共银三千九百六十九两八钱三分一厘九毫六丝一忽二微七纎一尘八𣺌八漠
  一更名
  秦州并所属礼县原额更名地三百九十五顷八十八亩内除
  荒地三百六十三顷五十二亩
  实熟地三十二顷三十六亩
  实徴折色银四两二钱四分八釐三丝八忽二微实徴本色起运粮三十一石四斗八升
  实徴本色起运草一百三十五束
  更名丁无奉文以粮载丁银六两二分八釐九毫一丝六忽一微九纎一尘二𣺌三漠
  外遇闰加银二钱一分九釐八毫二丝五微三纎三尘三𣺌四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一十两四钱九分六釐七毫七丝四忽九微三纎五𣺌七漠
  直隶阶州并所属
  一民田
  原额各等共地二千三百八十九顷四亩二分九釐七毫二丝三忽内除奉
  㫖豁免过荒地七百六十四顷五十九亩七分九釐五
  毫五丝八忽
  实熟地一千六百二十四顷四十四亩五分一毫六丝三忽内除阶州归并西固成县归并秦州地三百八十五顷四十亩三分一厘六毫六丝五忽三微九纎
  止该实熟地一千二百三十九顷四亩一分八釐四毫九丝九忽六微一纎
  实徴折色粮六千八百四十一石三斗八升九合九勺五抄二撮二圭五粟四粒六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恊济共银九千五十九两二钱四分二釐六毫一丝九忽八微八纎七尘八𣺌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二万七千七百一十八丁内除阶州归并西固成县归并秦州丁九百三十二丁半
  止该丁二万六千七百八十五丁半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一千五百四十九两三钱二釐四毫六丝八忽三微九纎八尘六𣺌九漠
  外遇闰加银一百二十两五钱六釐二毫八丝二忽五微三纎九尘七𣺌七漠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百八十三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等项共银一百一十六两四钱二釐
  外遇闰加银七两三钱九分八釐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
  额解岷山驿站银一百八十七两四钱八分一厘额解裁府朝 觐银四两二钱二分二釐三毫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 觐银一万一千四十四两五钱五分五釐四忽一微五纎六尘二𣺌六漠内
  起运银八千一百四十三两四钱六分一厘二毫八丝五忽一微四纎九尘五𣺌七漠
  存留银二千八百八十八两五钱四分七釐五毫三丝五忽三微五纎一尘六𣺌九漠
  解药脚价茜草等银一十二两五钱四分六釐一毫八丝三忽六微五纎五尘
  一民田
  成县接收礼县府城里
  实熟地一百二十四顷六十亩五分三毫五丝六忽八微
  实徴折色银一百一十一两八钱五分二釐五毫二丝八忽
  民丁一百四十八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一十八两八钱七分四釐五毫一丝八忽四微七纎五尘二𣺌二漠
  外遇闰加银一两二钱七分六釐六毫四丝四忽六尘四𣺌四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一百三十二两三釐六毫九丝四微八纎一尘六𣺌六漠
  一屯田
  阶州并成文二县接收西固文县阶州三所
  原额屯地一千九十五顷九十一亩九分四釐六毫六丝九忽九微九纎六尘七𣺌内除
  荒地二百八十九顷九十九亩六分五釐五毫六纎六尘六𣺌七漠
  实熟地八百五顷九十二亩二分九釐一毫六丝九忽九微三纎三漠
  实徴本色起运粮四千六百三十七石九斗五升五合二勺七抄九撮九圭八粟
  实徴地亩草价银二百五十七两九钱三分三釐七毫六丝四忽三微三纎七尘六𣺌
  屯丁一千五百一十一丁奉文以粮载丁银八百二十五两二钱六分七釐三毫一丝七忽八微四纎三尘七𣺌二漠
  外遇闰加银四十一两一钱八分三釐三毫八丝九忽七微九纎六尘八𣺌七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银一千一百二十四两三钱八分四釐四毫七丝一忽九微七纎八尘一𣺌九漠
  额外屯租银六两六钱九分
  以上额内额外共起运银一千一百三十一两七分四釐四毫七丝一忽九微七纎八尘一𣺌九漠
  一番粮
  文县新归投诚番民四百六十八户男女六千八百八十五名口共耕种番地九十三顷九十六亩三分
  共徴折色起运银四十六两九钱三釐三毫二丝二忽七微八纎四尘
  直隶肃州并所属
  一屯田
  原额并新垦共地四千六百六十三顷五十九亩五分九釐一毫内
  除荒免徴地一千二百七十顷五十二亩三分七釐一毫九丝一忽
  实熟并新垦共地三千三百九十三顷七亩二分一厘九毫九忽又水磨二盘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四千四百六十六丁奉文以粮载丁起运银一百一十二两九钱一分五釐四毫五丝八忽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正粮二万九百九十七石八斗五升九合二勺七抄三撮四圭二粟七粒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马粮一千四十石八斗八升一合九勺六抄三撮六圭七粟一粒
  实徴仓斗存留本色粮八十二石五斗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五十六万七千四百一十四束三分一厘七毫八丝九忽二微六纎八尘八𣺌六漠
  一更名
  原额实熟地一顷三十八亩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粮六石九斗
  安西㕔属
  一屯地
  原额地二十一顷二十亩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一百五十三丁
  实徴京斗起运本色正粮一百一十八石七斗三升九合三勺九抄八撮
  实徴京斗起运本色马粮五石九斗三升六合九勺六抄九撮九圭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三千七百六束七分四毫七丝五忽一纎三尘六𣺌四漠
  靖逆㕔属
  一屯地
  原额地一百六十顷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一千三百丁
  实徴京斗起运本色正粮六百七十石一升六合实徴京斗起运本色马粮三十三石五斗八勺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二万九百一十五束九分八釐五毫一丝八忽八微五纎五尘八𣺌




  甘肃通志巻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四
  兵防
  甘肃跨连边塞两提六镇劲旅雄师云屯棋布控扼险要巩固岩疆直省重兵莫多于此干城锁钥毖饬域中扬威阃外司戎行之责也志兵防
  镇守宁夏等处将军一员驻札宁夏满城坐马二十匹
  左翼副都统一员协领三员佐领一十二员防御一十四员骁骑校一十二员笔帖式三员马甲兵一千一百名步甲六百名弓匠铁匠三十六名官马二百七十七匹兵马二千二百一十三匹
  右翼副都统一员协领三员佐领一十二员防御一十四员骁骑校一十二员马甲兵一千一百名步甲六百名弓匠铁匠三十六名官马二百六十五匹兵马二千二百一十三匹
  将军坐甲六名马一十八匹左右都统坐甲六名马一十八匹领催前锋马甲拴养驼八百只内驮炮驼八十只
  甘肃抚标左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七十五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三百七十五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一百七十五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七十五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三百七十五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一百七十五匹陕西提督总兵官一员驻札固原州坐马二十匹
  中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四十七名守兵四十七名兵马八十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二名步战兵八十五名兵马一百三十二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五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五十名兵马八十五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二名步战兵八十四名兵马一百三十二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三名步战兵四十八名守兵四十七名兵马八十三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一名步战兵八十六名兵马一百三十一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四十五名兵马八十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二名步战兵八十四名兵马一百三十二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四十四名兵马八十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二名步战兵八十五名兵马一百三十二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以上提督叅将游击守备千把共官四十一员坐马一百三十二匹
  马步战守兵共六千九百四十九名兵马四千六百五十七匹
  庆阳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五十名步战兵一百三十五名守兵九十八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二百五十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二十名兵马九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五名歩战兵五十八名兵马六十五匹
  东路红徳城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九十五名步战兵三十五名守兵一百三十五名官马八匹兵马九十五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五名步战兵五名守兵四名兵马五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十五名步战兵一十五名兵马二十五匹平凉城守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七十三名步战兵五名守兵一百三十六名官马一十匹兵马七十三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步战兵五名守兵三名兵马六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十名步战兵二名兵马二十匹泾州营千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四十五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三名兵马一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名步战兵八名兵马六匹
  西协靖逺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百三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守兵一百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三百三十三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十二名步战兵二十二名守兵二十三名兵马二十二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七十六名步战兵七十名兵马七十六匹
  固原城守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九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守兵八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二百九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六名步战兵二十四名守兵二十五名兵马一十六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七十六名步战兵七十名兵马七十六匹
  兼摄瓦亭营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五十名兵马一十匹下马闗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七十五名步战兵三十五名守兵六十三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一百七十五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五名兵马八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十四名步战兵一十五名兵马四十四匹西安州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一十五名守兵三十六名官马八匹兵马六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二名兵马三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五名步战兵七名兵马一十五匹芦塘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二十六名步战兵三十八名守兵六十二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二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五名步战兵四名守兵五名兵马五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十二名步战兵一十六名兵马三十二匹芦沟堡营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五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永安堡营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五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二名兵马二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八营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七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以上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三十六员坐马一百三十四匹
  马步战守兵共三千九百三十五名兵马一千九百七匹
  甘肃提督总兵官一员驻札甘州府城坐马二十匹
  中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三名步战兵二百七十七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七百二十三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九名步战兵八十九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九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二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三百六十匹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三名步战兵二百七十七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七百二十三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九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九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三百六十匹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二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七百二十四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九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九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三百六十匹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二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七百二十四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八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八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三百六十匹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二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七百二十四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八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八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三百六十匹以上提督叅将游击守备千把共官五十九员坐马一百六十八匹
  马步战守兵共九千四百七十九名兵马六千一十一匹驮炮骆驼一百只
  镇守凉州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七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三匹驮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二十六名守兵二十六名兵马六十一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七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三匹驮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二十六名守兵二十六名兵马六十一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四匹驮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六名守兵二十五名兵马六十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四匹驮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五名守兵二十五名兵马六十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四匹驮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五名守兵二十五名兵马六十匹雍正九年新募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永昌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三十三名步战兵二百五十二名守兵三百名官马二十六匹兵马二百三十三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四名步战兵三十三名守兵三十二名兵马一十四匹
  宁逺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六名守兵九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兵马二匹
  永宁堡把总一员守兵四十八名官马二匹
  髙古城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二十二名步战兵一百七名守兵一百五十名官马十二匹兵马一百二十二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一十四名守兵一十四名兵马九匹
  新城堡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四十八名守兵一百一十名官马六匹兵马四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水泉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九名守兵九十八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凉州城守营都司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二百名官马八匹兵马三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步战兵八名守兵九名兵马三匹髙沟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守兵四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二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兵马一匹
  张义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三十一名步战兵一十六名守兵五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一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三名守兵三名兵马二匹西把截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九名守兵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蔡旗堡都司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三十八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四十五名官马六匹兵马三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步战兵七名守兵七名兵马三匹上古城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三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兵马一匹
  炭山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兵马一匹
  南把截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九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兵马二匹
  镇番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七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二十六名官马十八匹兵马一百七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一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四十五名兵马一十一匹
  大靖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五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八名守兵三百三十名官马十八匹兵马二百五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五名步战兵一十五名守兵一十五名兵马一十五匹
  安逺营都司一员马战兵三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一十一名守兵四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三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二十三名守兵二十二名兵马二匹
  黒松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五名步战兵一十六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五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三名兵马一匹土门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二十六名步战兵二名守兵六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二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兵马一匹
  古浪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九名守兵九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庄浪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名步战兵六十八名守兵三百二十名官马十八匹兵马一百四十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步战兵一十一名守兵一十名兵马六匹
  武胜堡把总一员马战兵八名守兵五十名官马二匹兵马八匹阿坝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八十五名步战兵三十八名守兵二百三十六名官马八匹兵马八十五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五名步战兵六名守兵五名兵马五匹松山营守备一员马战兵八名守兵一百名官马四匹兵马八匹裴家营把总一员守兵五十名官马二匹
  红水营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一百一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匹
  三眼井营都司一员马战兵一十七名守兵一百三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七匹
  永泰营千总一员守兵七十五名官马二匹
  镇羌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五十三名步战兵八十九名守兵三百五十名官马一十匹兵马一百五十三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九名守兵一十名兵马九匹
  岔口营都司一员马战兵八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官马四匹兵马八匹
  以上总兵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一百一十一员坐马三百四十二匹
  马步战守兵共一万二千八百七十八名兵马五千八百三十匹驮炮马驼一百匹只
  镇守宁夏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九名步战兵二百八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五十九匹驮炮骆驼八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名步战兵八十七名兵马一百三匹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八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五十八匹驮炮骆驼八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四名步战兵八十一名兵马八十四匹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八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五十八匹驮炮骆驼八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四名步战兵八十七名兵马一百四匹
  前营游击         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八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五十八匹驮炮骆驼八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四名步战兵八十六名兵马一百四匹城守营把总二员守兵三百名官马四匹驮炮骆驼二只中卫营副将一员都司二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马战兵三百三十八名步战兵二百七十一名守兵三百五十名官马三十匹兵马三百三十八匹驮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九十八名步战兵六十四名兵马九十八匹平罗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六十九名步战兵一百一十七名守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匹兵马二百六十九匹驮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七十八名步战兵二十八名兵马七十八匹
  洪广营游击一员守备             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三十一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四百名官马一十八匹兵马二百三十一匹驮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六名步战兵六名兵马六十六匹玉泉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三十二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三百三十五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二百三十二匹驮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六名步战兵六名兵马六十六匹大坝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三十三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八匹驮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名兵马四匹
  广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三十一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二百六十五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二百三十一匹驮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四名步战兵一十名兵马六十四匹石空寺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三十三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八匹驮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名兵马四匹
  古水井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三十三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八匹驮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名兵马四匹
  花马池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百名步战兵七十三名守兵二百二十五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三百匹驮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四名步战兵三名兵马八十四匹同心城守备一员马战兵九名守兵七十二名官马四匹兵马九匹驮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灵州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四名守兵一百九十名官马二十匹兵马二百四十三匹驮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六名步战兵三十二名兵马六十六匹临河堡把总一员守兵一百名官马二匹
  横城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九十三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八匹驮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名兵马六匹
  清水营把总一员守兵五十名官马二匹
  兴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五名步战兵七十一名守兵一百七十二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二百五匹驮炮骆驼四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五十六名步战兵一十名兵马五十六匹安定堡守备一员马战兵八名守兵七十二名官马四匹兵马八匹驮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名兵马二匹
  惠安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九名守兵六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九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名兵马四匹
  以上总兵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九十二员坐马二百九十八匹
  马步战守兵共一万一千四十六名兵马四千九百八十匹驮炮骆驼七十二只
  镇守西宁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七十八名兵马一百三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七十八名兵马一百三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守兵七十七名兵马一百二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守兵七十七名兵马一百二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驮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守兵七十七名兵马一百二匹雍正九年新募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镇海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八十九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二名守兵二百一十名官马二十匹兵马三百八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三十七名兵马六十一匹
  南川营都司一员马战兵五十八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五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一名守兵六名兵马一十一匹北川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守兵二百一十名官马一十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十三名守兵一十名兵马二十三匹威逺营都司一员马战兵五十八名守兵二百二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五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名守兵五名兵马八匹
  巴暖三川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八十八名步战兵四十六名守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八匹兵马八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一名守兵六名兵马一十一匹碾伯营都司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一百一十名官马四匹兵马四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守兵三名兵马六匹
  老鸦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冰沟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五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西大通堡千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匹
  洮岷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九十二名步战兵三百六十四名守兵三百名官马二十八匹兵马二百九十二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四十六名兵马三十九匹
  岷州营都司一员守兵一百五十名官马四匹
  旧洮堡都司一员守兵二百名官马四匹
  阶州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九十七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二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九十七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一名步战兵二十九名守兵一十六名兵马一十一匹
  文县营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六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匹兵马四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步战兵一十一名守兵六名兵马六匹
  西固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二十三名步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七十六名官马四匹兵马二十三匹
  巩昌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步战兵六十八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十三名步战兵七名守兵一十二名兵马二十三匹
  秦州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九十七名步战兵三十二名守兵二百一十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九十七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名步战兵三名守兵六名兵马八匹河州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六名步战兵二百七十三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二十八匹兵马四百八十六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五十七名步战兵四十七名守兵四十五名兵马五十七匹
  西宁城守营都司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五十四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匹
  归德堡都司一员守兵一百五十名官马四匹
  保安堡都司一员把总一员守兵二百名官马六匹
  起台堡守备一员守兵一百名官马四匹
  临洮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六十八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六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守兵三名兵马六匹
  兰州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一十二名步战兵三十六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一十二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二名步战兵三名守兵六名兵马一十二匹
  红城子堡把总一员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
  苦水堡把总一员守兵三十名官马二匹
  循化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六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守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六十匹以上总兵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一百二十六员坐马三百八十四匹
  马步战守兵共一万六千五百八十七名兵马六千七百五十二匹驮炮骆驼一百只
  镇守肃州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六十七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六十七匹驮炮马驼三十四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一百名兵马一百三十三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六十七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六十七匹驮炮马驼三十三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一百名兵马一百三十三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六十六名步战兵七十八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六十六匹驮炮马驼三十三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四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一百名兵马一百三十四匹
  嘉峪关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六名守兵一百四十四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野马湾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三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新城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三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金佛寺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匹
  卯来泉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四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金塔寺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一百九十三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下古城堡守备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九十六名官马四匹兵马四十九匹
  两山口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三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临水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二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镇夷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九十五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一百四十四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九十五匹
  清水堡都司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九十六名官马四匹兵马四十九匹
  双井堡把总一员守兵三十八名官马二匹
  盐池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二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深沟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二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永固城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三百名步战兵五百六十七名守兵九十五名官马二十八匹兵马三百匹甘州城守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一百一十二名守兵五百七十名官马一十八匹兵马一百
  梨园堡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九十五名官马六匹兵马四十九匹
  洪水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一十七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六名守兵一百四十二名官马十二匹兵马一百一十七匹南古城营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二十九名守兵四十八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九匹
  马营墩堡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四十八名守兵四十八名官马六匹兵马五十匹
  髙台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一十名步战兵五十七名守兵二百九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一十匹
  平川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名守兵七十八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匹
  红崖堡守备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七十六名官马四匹兵马四十九匹
  山丹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二十八名步战兵六十七名守兵一百九十二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二十八匹
  硖口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五十一名守兵一百七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匹
  定羌庙把总一员马战兵三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三十匹黒城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二十一名步战兵一百六十七名守兵八十五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二十一匹
  大马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五十一名步战兵二百三十九名守兵一百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五十一匹
  以上总兵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八十四员坐马二百六十八匹
  马步战守兵共九千六百一十四名兵马四千七十九匹驮炮马驼一百匹只
  镇守安西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六百匹驮炮骆驼二十只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六百匹驮炮骆驼二十只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六百匹驮炮骆驼二十只卜隆吉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十四匹兵马三百匹
  柳沟堡营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名官马六匹兵马六十匹
  双塔堡营千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六十匹
  靖逆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九十名步战兵二百一十名官马十匹兵马九十匹
  赤金营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名官马六匹兵马六十匹
  惠回堡千总一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三十匹
  协镇沙州副将一员坐马一十二匹
  左营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名步战兵三百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四百五十匹
  右营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名步战兵三百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四百五十匹
  黄墩堡营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八十名步战兵一百二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八十匹
  百齐堡把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六十匹
  踏实堡营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一百二十匹
  以上总兵副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六十员坐马一百八十二匹
  马步战守兵共六千五百名兵马三千六百六十匹驮炮骆驼六十只
  镇守大通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名步战兵五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七十五名兵马二百四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名步战兵五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七十五名兵马二百四十匹
  白塔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五百六十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二百五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永安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三百二十名步战兵四百八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三百二十匹
  以上总兵叅将游击守备千把共官三十三员坐马一百六匹
  马步战守兵共四千六百名兵马二千一百六十匹
  历代兵制附
  成周之制兵籍具于司徒行征则属之司马故五人为伍即五家之比五伍为两即五比之闾四两为卒即四闾之旅五卒为旅即五卒之党五旅为师即五党之州五师为军即五州之乡居则为比闾卒党州乡出则为伍两卒旅军师天子六军七万五千人出车千乘大国三军三万七千五百人出车五百乘次国二军二万五千人出车三百三十三乘小国一军万有二千五百人出车一百六十七乘
  汉文帝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募民徙塞下 武帝置䕶羌校尉 浑邪王降置五属国 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 自卫霍度幕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 元封三年击车师列亭障于玉门 宣帝置西域都䕶中西域而立幕府治乌垒城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 四年呼韩邪称臣减戍卒什二 元帝置戊巳校尉屯车师故地
  东汉建武九年班彪上言旧制凉州部置䕶羌校尉今宜复如旧制帝从之以牛邯为䕶羌校尉 十九年诏边吏料敌战守不拘以逗遛法 永平十七年复置西域都䕶戊巳校尉
  隋置十二卫曰翊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御卫曰侯卫各分左右皆置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有郎将副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其外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后更骠骑曰鹰扬郎将车骑曰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
  唐武徳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宁州道泾州道皆置府 三年更以宁州道为折威军泾州道为天纪军 六年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
  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按唐有天下二百馀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
  宋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一禁兵天子卫兵也一厢兵诸州之镇兵也一乡兵选自戸籍或土民应募所在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一藩兵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一募兵召募之制起于府卫之废盖籍天下良民以讨有罪三代之兵与府卫是也 熙宁七年分置将副在泾原者十一在环庆者八在秦鳯者五在西河者九而四路又有汉番弓箭手各附诸将分隶元丰六年熙河路经略制置李宪言本路番汉杂为一军嗜好言语不同部分不便请并九军为五合汉弓箭手自为一军番兵自为一军从之 庆历元年韩琦上言请于鄜庆渭三州各更益兵三万人 二年诏刺陕西秦鳯路义勇为保捷军是年冬复置经略安抚招讨使总四路军置府泾州益屯兵三万元符二年始城㑹州以葭芦砦为晋宁军
  金太祖即位始命以三百戸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与万戸千戸制略同外有汉军大定时所置有事则佥取于民无事或以放免镇防军诸军中取以更代在西北边则有分番屯戍军及永屯军驱军之别边舗军守河南陕西边界者诸路效节军章宗所置掌司弓手者河南陕西弩手军宣宗兴定二年选募二千人为一军赐号威勇
  元太宗七年佥陕西五路人匠充军每二十人出军一名 至元二年八月陕西五路行省言新佥军七千人若发民戸恐致扰乱今巩昌已有旧军三千诸路军二千馀二千人亦不必发民户当以便宜起补从之 十三年命布色岱呼必赉巴图尔二人为都元帅领䝉古军二千人河西军一千人守鄂端城 十七年发炮卒千人入甘州备战守 中统八年二月以𤓰州沙州鹰房三百人充军 十六年九月诏河西未佥军之官及富强戸有物力者佥军六百人大徳元年陕西平章事图鲁卜领总帅府军三千人收捕西番回诏留总率军百人及阶州旧军图沙玛军各二百人守阶州馀军还元翼 十一年四月诏以礼店军还属吐蕃宣慰司
  明置都指挥以领卫所置总兵叅将游击守备以司攻守又理以宪臣监以御史抚以都宪统以总制各卫官军分番教阅置屯遣戍大率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戸所一百二十人为一百戸所每百戸所设总旗二人小旗一人管领钤束大小相维以成队伍其内地乡兵则各州县巡捕之官岁时教阅以䕶守城池备遏盗贼者也
  陕西都司领 庆阳卫 平凉卫 固原卫 靖虏卫 巩昌卫 秦州卫 岷州卫 临洮卫 兰州卫 河州卫 洮州卫 宁夏卫 宁夏前卫 宁夏左屯卫 宁夏右屯卫 宁夏中卫 宁夏后卫金州守御千户所 文县守御千戸所 灵州守
  御千戸所
  陕西行都司领 甘州左卫 甘州右卫 甘州中卫 甘州前卫 甘州后卫 甘州群牧所 兰州卫 西宁卫 庄浪卫 镇番卫 永昌卫 山丹卫 凉州卫 髙台守御千户所 镇夷守御千戸所 古浪守御千户所
  固原镇 固原在宁夏之南成化以前套烽未炽独靖虏一面备边平固安㑹之区号为无事自𢎞治中火筛入掠后遂当冲始即州治为镇以固靖甘兰四卫隶之设总督总兵叅游等官总兵原驻省城移镇于此者也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固原兵备一员洮岷兵备一员延安兵备一员临巩兵备一员巩昌兵备一员靖虏兵粮道一员镇守陕西总兵官一员分守洮岷副总兵一员河州叅将一员兰州叅将一员靖虏叅将一员阶文西固叅将一员游击固原东路一员固原西路一员总督左营一员总督右营一员守备固原一员岷州一员环庆一员西固城一员文县一员永安堡一员旧洮州一员坐营中军官二员
  城堡八百八十五座战敌等台八百二十座䕶城堡墩敌角台四千一十座
  兵马原额官军一十二万六千九百一十九员名饷原额屯粮料本色三十二万四千六百二十二石四斗二升三合屯草二十二万九千七百五束宁夏镇 明初置宁夏等五卫西北据贺兰山东南带黄河内有汉唐二渠险固饶沃河东三百里皆设备递年修治墙堑正徳间有外边嘉靖以来増筑内边而清水兴武花马池定边各营尤称要害云巡抚宁夏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宁夏管粮道一员兵粮道一员
  镇守征西将军总兵官一员协守副总兵一员分守东路右叅将一员西路左叅将一员灵州左叅将一员北路平虏
  城叅将        游击镇城一员兴武营一员广武营一员守备玉泉营一员石空寺一员横城堡一员坐营中军官二员都司管理镇城一员水利屯田一员
  城堡营堡城九十四座闗城六座敌台三十五座墩台五百三十四座闗隘三十三座
  兵马原额马步官军七万一千六百九十三员名饷原额屯粮料一十万七千四百九十七石草一百六十八万七千四百七十四束
  甘肃镇 甘肃即汉河西四郡地明初下河西弃敦煌画嘉峪闗为界由庄浪迤南三百馀里为湟中地今置西宁卫由凉州迤北二百馀里为姑臧地今置镇番卫又设甘州等五卫于张掖肃州卫于酒泉兰州卫于金城皆屯兵拒守全镇之地几二千里惟一线通道西遮南蔽北捍称孤悬重镇云
  巡抚甘肃等处赞理军务一员甘肃兵备一员西宁兵备一员庄浪兵备一员
  镇守平羌将军总兵官一员协守甘州左副总兵一员分守凉州右副总兵一员庄浪左叅将一员肃州右叅将一员西宁叅将一员镇番叅将一员芦塘叅将一员游击庄浪一员碾伯一员松山一员巡抚标下一员坐营中军官一员守备红水堡一员山丹卫一员红城子堡一员镇羌堡一员宁逺堡一员平川堡一员嘉峪关一员古浪一员巴暖三川一员北川一员镇夷一员阿坝堡一员领班都司甘州头班一员次班一员凉州头班一员次班一员
  城堡城垣堡塞四百九十五座关隘一百四处兵马原额官军九万一千五百七十一员名
  饷原额屯粮料六十万三千一百八十八石四斗二升屯草五十四万九千七百三束






  甘肃通志巻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五
  水利
  𤱶浍时浚土多沃壤川源既涤亩尽膏腴相其流泉度其原隰因地之宜顺水之性修复渠堰节宣蓄泄俾灌溉有资农事首务志水利
  临洮府
  洮河渠 新渠在狄道县北六十里雍正三年新开灌新店子田一百顷北流二十里至古城儿灌田二百顷又北安家河李家湾水沟灵石寺八哈斯一带俱开渠灌溉
  三岔河 在狄道县西北十里自河州界流至野门口灌田百馀顷
  柳林沟水 在狄道县北四十里由七十里至好水沟入洮河灌地一顷馀
  牛头沟水 在狄道县北六十里至朱家沟灌田三十顷
  唐古泉 在狄道县南二十五里由清水渠至番城灌田二百馀顷
  阿干河 在兰州西南四十里源出马衔山自分水岭分为二南流金县为浩亹水北流兰州经阿干峪为阿干河由龙尾山麓分一渠灌州东南北田园并入城内由古峰山麓分一渠灌州西田园
  五泉水 在兰州南皋兰山下有泉五眼泉流成溪至南园灌田二十馀顷
  黄峪沟水 在兰州西七里 笋罗沟在州西南六里 大小金沟在州西二十里 东柳沟在州东三十里 西柳沟在州西五十里以上五水俱资灌溉共计三百馀顷
  万眼泉 在州东北三十里沿河诸山岩间涌泉甚多可资灌溉
  黄河水 在兰州城北横流东西两滩为翻车导引
  灌田自州人段续始
  大峡河 在金县西南源出马衔山至马家沟分流夹城南曰浩亹北曰神济两河可灌田一十馀顷
  龛峪河 在金县南十五里北入浩亹河可灌田三顷馀
  官沟水 在金县南分马家沟水由长川入城可灌田园
  新添沟水 在金县南分马家沟水灌大峡口田地大夏河 在河州南
  国朝康熙六年郡人自西古城引大夏水至十里屯三十里开渠灌田无数年久废壊康熙四十三年监督同知郭朝佐知州王全臣重修并引水入城居民利便
  洪水河 在河州南颇资灌溉
  老鸦山口水 在河州西自土门闗口至九眼泉有古渠明成化癸卯守备康永设具编次人户轮流
  灌溉开坝百五十里灌田千顷田间水道周流不息民咸利焉年乆湮废隆庆四年叅将张翼知州聂守中开渠䟽通上下百十里两岸共植木二千本后渠坝冲壊万历壬寅知州陈文焯新开长渠自焦家坝入九眼泉三十里灌溉如故
  漫湾水渠 在河州西南明永乐间都督刘钊创开知州陈文焯重修灌田百馀顷
  巩昌府
  渭水 在陇西县北宋熙寜八年秦鳯提㸃郑民宪自通远军熟羊砦导渭河至军溉田引流入城分东西南北四池以资汲取又有头渠在县西十五里引渭水至下中川浇圃转磨二渠在县西教场西引渭水至下川浇圃转磨三渠在县西三里岳家墩引渭水至城东角浇圃转磨上下四十里皆引渭灌溉下流仍入渭
  永利渠 在县西三十里明万㦄间开引科羊河水入府城以资汲取为民永利
  粟水 在县东南由南门引入城以给民用
  西河 在安定县西南六十五里源出甸子川东北流绕城西又东㑹于东河东河味苦亦曰苦水西河味甘亦曰甘水二水交流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其间通渠流水以资灌溉物产繁甚寔为民利
  得罗川 在安定县西南二十里土脉肥饶灌田千亩
  甜水河 在通渭县七里引流入城歳久湮塞明嘉靖中筑堤数十丈复引入城由西北出灌溉取汲至今民赖其利
  锦鸡峡水 在通渭县西二十里可资灌溉
  龙尾沟水 在通渭县南十里可以溉田
  华川 在通渭县西八十里四围平坦草茂水清明置安定苑于此为牧圉之所隶苑马寺
  漳河 在漳县南自三岔引水通渠灌田三十里壤泉 在㑹寜县北四十二里又有红柳泉在㑹寜县北二百里皆可灌溉
  米家峡河 在㑹寜县南六十里𢈍岔河在县南松树岔河在县东三十里响河在县东一百里四水味甘居民资以灌汲
  通济渠 在伏羌县西一十里自延泉铺引渭水穿城至东川复入于渭东西灌地四十馀里又于城内修官磨一轮官民便之
  陆田渠 在伏羌县西二十里引渭水至邑北安元川灌地二十馀里以上二渠俱明知县王珣创开
  广济渠 在伏羌县西中川十五里引水至邑南黄羊堡灌地二十馀里
  惠民渠 在伏羌县西引朱圉河至邑东石人川灌地三十馀里明知县王从善开
  寜远县东路红峪沟旧水渠灌田二里 庙峪沟水渠灌田三里 野南沟旧水渠灌田三里 新渠一道灌田三里 乐善河渠灌田十五里 龙泉堡水泉渠灌田三里 渭水旧渠灌田五里 䃰石川大佛峡旧渠灌田三里 䃰石川新渠灌田二十里 屈家桥渭水新渠灌田五里 木林峡新山水渠灌田二里 髙桥铺渭水新渠灌田二十里 蓼川铺河新水渠灌田五里
  按县志寜远县东路旧有十三渠今县东南川渭水通渠自城东北祭祀坛入渠经庙峪河滩陈家门红沟邓家川等处至髙桥铺共灌二十里阔三二里不等是旧志十三渠所称红峪庙峪渭水屈家髙桥五渠寔止一渠也或当时随地开浚其后引而通之耳
  寜远县西路脱篆川渠灌田五里 大人沟渠灌田五里 遮阳口渠灌田五里 鲁寺观渠灌田六里 湫子坪泉渠磨渠灌田五里 盘谷川渠灌田五里 硖龙坪山水渠灌田五里 纳泥古迹山水小渠灌田五里 磨石峪古迹山水小渠灌田五里 鸳鸯铺旧唐渠灌田五里 广吴铺渠灌田三里 山丹铺渠灌田十里 坡仑沟山渠灌田二里 杜家马鬃河新水渠灌田五十里右寜逺县西路十四渠按县志明万历间知县邹浩东路开五渠西路开二渠馀失考
  桃花峡水 在寜远县北五里见资灌溉
  古流泉水 一在寜远县东一里山畔石中泻出为泻泉一在县西南百歩平地涌出为涌泉俱引流北注渭水资民灌汲
  九龙泉 在西和县西北居民引以灌溉 官泉去县百歩许亦资灌汲之用
  黄河 在靖远县城北一里沿河上下多制水车开渠引水以资灌溉
  黄河堰 在靖逺县北唐刺史安敬忠筑以捍河流小水 在靖远县达喇齐堡西南五里屈吴山麓溉田十馀顷
  瓦窑水 在靖远县达喇齐堡南三里引渠资灌西泉 在靖远县达喇齐堡西一里注则为湖引则灌田
  东泉 在靖逺县达喇齐堡东二里其泉清冽灌田数十顷出各种果𬞞花草
  杨稍儿水 在靖逺县东二十五里山涧泉泓数十引灌园圃又南三里朵儿泉引灌𬞞果又东五里泖孩泉又东十里磨合泉众泉合流引灌园林茂盛又东北三十里房家沟泉朱家泉俱䟽渠引流资灌田圃
  红柳泉 在靖逺县北三十里资灌溉
  陡城水 在靖逺县北七十里一名万马泉谓可以饮万马不竭也泉水引灌田百馀顷
  西川水 在岷州西䟽渠灌西川地三十里
  叠藏河 在岷州东引渠灌近城东南川地及教场地
  三眼泉 在西固城北三里石厓孔中涌出近城俱赖此灌溉
  平凉府
  泾河 在平凉县城西二支合流至城西北一里源出笄头山下阴䟽为中内外三渠阳亦一渠东西二十里分流溉田
  浚谷水 在平凉县东郭源出小谷谷髙数丈县南诸山泉流汇焉自西而东三十里北流入泾东西溉田各里许山水暴涨则盈溢为患
  岨谷水 在平凉县东二里东南山泉所汇流八里入泾亦可溉田自此以东南北山谷之水咸入泾民以利灌汲多负水以居
  利民渠 在平凉县城东五里即清水河明成化末䟽为利民渠东逹十里铺越大坌河至白水凡南来水咸汇之以溉民田又东入泾州界志云利民渠引泾水连亘二百里至泾州东分渠六十二道灌田三千馀顷
  暖泉 在平凉县城北郭即古柳湖泉东流过万竹园溉地三里许
  横河 在平凉县西五十里又有胡卢河本名蔚茹水在府城西南以上二水皆可资灌溉
  汭水渠 在崇信县北一里唐李元谅䟽渠引汭水莳荷畜鱼民享其利今渠尚存
  新柳滩 在崇信县西北一里汭水之滨其水自髙而下可引为渠顺治中知县武全文开陂塘䟽水渠教民种稻上自铜城下迄于家湾四十馀里稻畦相望
  四峪水 在崇信县南县志赤城南三十里有龙峪西南八十里有神峪又十里有九峪又新窑二水之交曰对峪四峪之水汇而成川可资灌溉
  汭水 源出华亭县东南北二源㑹于仙姑山东麓地峻流驶居民治为轮磨明嘉靖三十四年知县王官取仙姑东麓之石遏汭半流使东为渠在县西北引汭水穴城而入经县治东放之学宫为泮水注东郊灌溉民田谓之恵民渠
  武村水 在华亭县南十里䇿底水俱在华亭县北三十里北河在县北一里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甜水河 在固原州红古城西二十里味甘可饮便于灌溉居民引以种稻
  朝那湫 有二一在固原州东十五里土人谓之东海一在固原州西三十里土人谓之西海二水合流明正徳十年以城中井水咸苦导自西门入城环流内外以资汲溉公私便之
  南川 一在固原州东六十里曰大南川一在州东南五十里曰小南川又干川在固原州东南一百六十里三水俱可资灌溉
  百泉沟 在泾州西三十五里泉眼百馀溢窦而出下流入泾四时不竭民资灌溉
  按泾汭二水至泾州合流但滩髙流驶不能引以为利民间所资以溉田者乃在陂泽源泉其清渠旧有六十四道溉田三千馀顷
  蒲川水 在灵台县南泾汭下流山溪多泉可资灌溉
  后沟河 在灵台县东北水味清甘一邑汲饮兴陇渠 在静寜州西明成化间知州祝祥于东郊引上硖水䟽渠为水轮以资利用万历间州判杨守约又分开数渠州郊水轮凡十许馀流灌溉𬞞圃自城东绕城西入河长堤一带后故道久湮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黄廷钰于仁当垂家二川各开渠筑坝尽引河水入渠蓄泄䟽浚由城西绕南又十里许逹于河名曰兴陇渠灌田数百顷
  暖水河 干硙川俱在静寜州东激磨不冻旁溉田圃民咸利之
  涌泉 在静寜州南冬夏不涸灌溉园𬞞以资民用官泉 在隆徳县城内治东儒学南二十歩深丈馀水甘四时不涸居民资汲
  小水泉 在隆徳县城内儒学西居民资以灌溉
  庆阳府
  东河水 在安化县城东又西河水在城西自环河流入迳城下合下马汀㑹于东河南流至合水县汇马莲河又南流入寜州北坌河东又黒水河在安化县西一百二十里以上诸州可资灌溉
  华池水 在合水县东北一百里又有玉梅川在合水县东七十里又有北川在合水县东一里㑹于建水西南入马莲河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环江 在环县西一里又安塞川在环县东四十里又合道川在县西八十里七里沟在县东七里又甜水沟鸳鸯沟佛堂沟俱在县西可资灌溉
  真寜河 在真寜县南十里又小河在县东马槽沟在县北俱可灌汲
  马莲河 在寜州西二里又九龙川在州东一百二十里流入马莲河又大小延川在州东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甘州府
  千金渠 在张掖县西引羌谷水溉田
  甘泉 在张掖县城南门内北流出城引以转硙红沙渠灌田一十三顷 仁寿渠灌田一十七顷回回坝渠灌田一十七顷 老人渠灌田二十五顷 以上诸渠俱引泉水 义徳渠灌田三十八顷 无虞渠灌田一十三顷 童子寺渠东渠灌田四十八顷 西渠灌田三十四顷 黒城东渠灌田八十一顷 西山渠灌田二十六顷 独泉渠灌田六十九顷 红崖坝上坝灌田五十二顷下坝灌田三十四顷 东泉渠灌田三十馀顷以上俱在张掖县东
  阳化西渠灌田四十三顷 阳化东渠灌田三十馀顷 宣政渠灌田二百三十顷 大慕化西渠灌田六十顷 大慕化东渠灌田八十顷 小慕化上坝灌田二十顷 小慕化下坝灌田二十七顷马蹄渠灌田四十顷 虎剌孩西渠灌田二百四十亩 虎剌孩东渠灌田一百顷 以上诸渠俱引山水 洞子渠灌田二十三顷 鹿沟渠灌田一十四顷 以上二渠俱洪水河流 卓家渠灌四一百五顷 古浪渠灌田三百九十二顷 小满渠灌田三百五十馀顷 大满渠灌田八百五十顷 马子渠灌田二百十馀顷 洞子渠灌田五百馀顷 以上俱黒河水 洪水头渠灌田一百七十五顷 二渠灌田八十二顷 三渠灌田一百三十顷 四渠灌田一百二十顷 五渠灌田六十三顷 六渠灌田一百六十顷 梁园堡新渠灌田一十八顷 以上俱在张掖县南
  官渠灌田二百二十八顷 沙子渠灌田五百八十二顷 小沙子渠灌田三百九十顷 龙首渠灌田四百馀顷 二坝河西渠灌田八十顷 三坝屯田渠灌田六十顷 四坝旧站渠灌田四十五顷 迓剌渠灌田五十亩 西洞渠灌田二十五顷 磁窑渠灌田七顷 小彩竹渠灌田一十三顷 白集渠灌田三十顷 巴乞儿祁渠灌田八十顷 宿嵬渠灌田二十顷 永济渠灌田一百一十一顷 铺家渠灌田三十二顷 大葫芦湾渠灌田三十二顷 小葫芦湾渠灌田一十顷塔儿渠灌田一十三顷 徳安渠灌田一十五顷早兀剌渠灌田三十九顷 五眼泉渠灌田二十顷 九眼泉渠灌田一十七顷 鸭子渠灌田七十六顷 委的渠灌田七十顷 野猪渠灌田一十六顷 抚彝渠灌田一百顷 寜西渠灌田二十六顷 灭烈渠灌田一百二十五顷 下沤波渠灌田六十七顷 名麦渠灌田八十一顷 倪家渠灌田三十顷上沤波渠灌田二百二十六顷 以上俱在张掖县西
  城北渠灌田一百七十三顷 阿薛古渠灌田一百五十顷 昔剌坝上坝灌田五十七顷 下坝灌田四十顷 板桥渠灌田四十六顷 七十二戸渠灌田五十顷 以上俱在张掖县北
  草湖泉 在张掖县西南张掖河两岸多生芦苇每年收草百馀万束可以饲马
  南草湖渠 在山丹县南一里周九里灌田四百馀顷
  西草湖 在山丹县西十里周七里中皆芦苇分灌民田
  暖泉渠 在山丹县东南四十五里平地涌泉二穴冱寒不冻溉田百七十顷
  洪水河坝渠灌田七十六顷 二坝渠灌田一十六顷 三坝渠灌田一十八顷 四坝渠灌田七顷无虞山口渠灌田一十九顷 红崖子渠灌田十顷 寺沟渠灌田三十七顷 童子寺东渠灌田三十四顷 童子寺西坝灌田九十五顷 大黄山坝灌田九十顷 独泉渠灌田二十七顷 木沟渠灌田五十七顷 白石崖渠灌田三十九顷以上俱在山丹县南
  凉州府
  金塔寺河坝渠 在武威县南五十里水源由天梯山金塔寺山口流出自城西南分流延六十馀里分左右两派共一十五坝引以灌田八百馀顷
  杂木口涧坝渠 在武威县南五十里由天梯卯藏山杂木寺口流出自城南五十里流入沙河延七十里共九坝一沟分引灌田一千五百馀顷
  大七渠 在县南与杂木渠同口共十七沟二寨一坝分引灌田
  永昌渠 在武威县西七十里由天梯白岭山西把截口流出入于土弥干川自城西南五十里流入昌隆铺分为六坝灌田一千四百馀顷
  懐安渠 在武威县西与永昌渠同口共四堡一寨五坝分引灌田 河南坝沙河堡水源出永昌山分使永昌县蹇占口山水
  黄羊川坝渠 在武威县东南一百七十里由黄羊山张义堡口流出入于黄羊川延流大河驿东凡四十五里分七坝分引灌田四百八十馀顷沙沟水源出黒水脑引以灌田 䨇塔所下五坝水源出古浪山分使古浪县山水灌田
  按武威水利区分六渠山泉不一其泉水坝每渠之末不过数沟每沟各有泉脑各有沟道定以昼夜日时循环灌溉但潦则水溢旱则水弱借力于山水者居多其山水皆发源于天山泄尾于沙河沙河为众水㑹归天山乃群山总名凉地早寒壑多宿冰岩皆积雪山中深险之处虽盛夏亦寒而山之上下有原泉常混混不竭其泉源由天梯山南把截口而出者为金塔寺渠由杂木山口而出者为杂木口渠为大七渠由白岭山口而出者为永昌渠为懐安渠由黄羊山口而出者为黄羊川渠以地气而论望其冬月多雪则雪积而水源裕春日多晴则冻解而水流行夏秋多雨则雪消而水势长倘雨泽愆期其渠顿涸故俗传官斯土者岁以天山之祭祷为先务焉
  蹇占口渠 在永昌县东三十里亦名涧水源出雪山东北流经蹇占山口共分九坝三沟流灌民田
  水磨川渠 在永昌县西南二十里发源鸾鸟山之平羌脑儿都山口㑹考来河暖泉东北流入水磨川东共分六坝冬夏不竭转磨溉田其利甚溥
  暖泉坝城西三十里独为一渠
  牧羊川渠 在永昌县北三十里自金川发源入水磨川绕流城北共分四坝流灌民田
  大河口渠 在永昌县西南水源甚远共灌五坝必赖冬月雪盛至夏冻消水盈旱则势弱流竭土人谓西五坝为山水田
  五颗树渠 在永昌县东北计灌十堡四坝与武威接壤旧为沃土
  大河 在镇番县东南二十五里其源有二一为石羊河发源于凉州城西北清水河滩之尾海藏寺一为洪水河发源于凉州城东北髙沟塞头墩营东邉外由五墩斜入邉内至蔡旗堡河口入石羊河总㑹为大河自重兴黒山堡乱山窝新沟为上坝下至头坝大二坝更名小二坝四坝为下坝俱于此河分水灌田 蔡旗堡野猪湾上下皆分灌于永昌之乌牛坝
  板槽坝 在古浪县西北二里暖泉坝在县东北五里俱引城西髙崖泉水分流灌田
  大河上头坝 在古浪县东北三十里北三十里为三坝又北四十里为四坝西三十里为西坝西北二十五里为包垉坝北三十里为五坝俱引河水开渠灌田
  土门暖泉坝 在古浪县土门城南十里引流暖泉水转磨灌田 头坝二坝东沟二坝西沟新河坝俱自古浪河县北分渠绕七十里引以灌田
  大靖教场坝 在古浪县大靖城南源自湖滩泉出引以灌田 大河坝长岭坝山泉坝俱发源于不毛山后由酸茨河北流百里至靖城南二十里硖门下始分河引以灌田
  髙崖泉 在古浪县西二里水自崖下涌出流于西南可用转磨灌田
  庄浪河 在平番县西门外发源于乌稍岭由镇羌河脑流入河西渠八一渠流二里溉田四顷二渠流十二里溉田四十一顷三渠流十二里溉田二十五顷四渠流十里溉田三十五顷五渠流八里溉田二十二顷六渠流七里溉田三十二顷七渠流十五里溉田十七顷八渠流十里溉田六十七顷河东渠九一渠流五里溉田十一顷二渠流二十里溉田四十三顷三渠流十五里溉田二十二顷四渠流十五里溉田二十三顷五渠流十五里溉田四十顷六渠流二十里溉田三十顷七渠流二十里溉田五十二顷八渠流十里溉田十二顷九渠流十里溉田二顷
  大通渠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大通堡引大通河水河西一渠行二十五里溉田三十五顷河东一渠行七里溉田七十七顷二渠行三十里溉田二十顷三渠行五十里溉田十一顷
  岔口渠 在县西北七十里岔口堡引庄浪河水西山二渠一渠行十里溉田四顷一渠行三里溉田一顷东山三渠一渠行九里溉田八顷一渠行七里溉田七顷一渠行五里溉田五顷
  武胜堡渠 在县西北三十里一渠自西石嘴大河引水行五里溉田五顷二渠自小川儿河源内引水溉田七顷
  苦水堡河东渠 引庄河水城北渠三道城南渠二道共溉田七十七顷
  寜夏府
  惠农渠 在寜夏县叶升堡东南雍正四年
  皇上轸念寜夏边陲查汉托䕶地方汉唐二渠馀波所不
  及遂为荒野
  特命侍郎通智单畴书相度土宜形势以黄流自青铜硖口而下分流至此足溉数万顷之田于陶家嘴南花家湾为进水口开大渠三百里建进水正闸一曰惠农闸建退水闸三曰永䕶曰𢘆通曰万全设永泓永固暗洞二以通上下交流设彚归暗洞一
  以接汉渠馀水正口加帮石囤头闸𥪡造石桥建尾闸以蓄泄之累石节以巩固之大渠口以东俱引灌大渠水其西岸不能归暗洞之小退水特留獾洞放之大渠绝无涨漫之患任春叶升二堡为往来孔道于正闸覆造桥房沿渠之桥二十有二西河之桥十六行旅往来赖以普济其枝渠四逹长七八里以至三四十里者百馀道均作陡口飞槽二万馀顷良田无不霑足于渠之东筑长堤三百二十馀里以障黄流泛溢于渠之西䟽通西河旧淤三百五十馀里以泻汉唐两渠诸湖减水各闸渠堤两岸夹植垂杨盘根可固湃岸取材可供岁修至于东北隅一带地广土沃改六羊河为渠百馀里以佐大渠所不及建县城二一在田州塔南为新渠县一在省嵬城西为宝丰县设官吏建学校置营汛移市口于石嘴以便汉夷建城堡于山后以资守御䝉
  皇上特颁帑金数十万两为物料工匠之用招徕耕种之资向之旷土今为乐郊亿兆欢呼趋附辟田园葺庐舍勤耕凿
  钦锡嘉名曰惠农渠诚万民世享之业也
  汉延渠 一名汉渠在寜朔县东南引黄河水入渠绕城自东而北流十二里至汉坝堡设石闸四空正闸外又设退水石闸三道水小则闭各闸使水皆入渠水大则开闸以泄之渠长二百三十里经寜朔寜夏东界而北溉田三千八百九十馀顷合惠农渠明寜夏道汪文辉修葺
  国朝顺治十五年巡抚黄图安重修康熙四十年河西道
  鞠宸咨补修雍正九年重修
  夏人呼堤坝为湃黄河自出青铜峡以来有支流五道汉延渠横截第五道之支流渠口筑湃曰石子湃乃截流之湃河水泛涨时内外波涛势险此湃最要又有蒋淮湃王岘湃俱汉渠迎水湃并同
  石子渠底开暗洞三一在魏信堡一在张政堡一在王澄堡溉田之馀水归于各湖湖满则溢故设洞以泄之明同知王三钖甃张政堡洞以石康熙五十一年同知王全臣重修各洞皆甃以石 汉渠东岸支渠水磨三水渠任春果子渠五道渠大营后渠小营后渠大小边渠大小髙渠南毛渠北毛渠中渠别渠王家渠果园渠胡家渠共十四道西岸支渠小南渠新渠舒渠回渠小髙渠吴家渠沙渠小营渠䨇渠四渠四号渠庙儿渠六号小营渠翟家渠共十四道两支渠陡口共计三百六十九道每年四月开水必自下而上浇灌田亩官为分俵诸渠同
  唐来渠 一名唐渠在寜朔县西据汉延渠之上三十里黄河出青铜峡东北流渠口即于峡之尽处开凿引水绕城自西而北行二十里至唐坝堡设闸六空西四空为唐渠东二空为贴渠旧皆以木为之明汪文辉始易以石驾桥构宇其上至今为利正闸外亦设退水石闸三道渠长三百二十里经寜朔寜夏平罗县界溉田四千八百馀顷零明汪文辉巡抚李虞䕫修葺闸口
  国朝康熙四十八年同知王全臣于倒流河増建退水闸
  雍正九年重修
  唐来之贴渠与唐渠同口异闸溉唐渠东岸地之最髙者至郭家寺分二稍一至陈俊堡长四十里一至蒋鼎堡长五十里贴渠素被河水浸啮昔人筑张贵湃以䕶之岁费修理康熙四十七年都司王应龙于河水从入处筑湃曰马关嵯水遂不入张贵湃可以不修 唐来东岸支渠丁王渠芦叶渠罗家渠五道渠大新渠大沙渠红花渠引水渠塔渠亦的小新渠撒延渠张亮营后渠言刚渠新北髙渠王家渠共十五道西岸支渠杜家渠他他渠吴渠良田渠曹家渠于良杨召渠阿里八字渠
  掠米渠满达喇渠罗哥渠即里白塔渠大小髙渠髙荣果子渠陈家渠闸渠张林渠屠家渠共十七道两支渠陡口共四百三十六道 又明永乐间总兵何福以寜夏城中地碱水咸于西北正南开窦凿小渠二道引唐渠水入城又于东南开窦凿小渠一道引红花渠水入城以资灌溉汲饮
  大清渠 在寜夏府汉唐二渠之间其渠距汉渠口五里引黄河水北流七里至陈俊堡设石闸二空即名大清闸闸外设退水闸三道又于大清闸后建过水笕一道以木为之横架渠上以渡贴渠之水渠长七十五里馀经寜朔寜夏二县界溉田一千一百二十馀顷零合唐来渠康熙四十八年同知王全臣创开并于本渠宋澄堡大清堡底建暗洞雍正九年重修 东岸支渠魏家渠鸭子渠长行渠台埧渠王渠大小边渠董渠召名髙渠红庙渠西岸支渠地八渠姜家渠曹家渠罗家渠蒋家渠李家渠
  河忠堡渠 在寜夏县东南去灵州五里渠 受汉延渠之水顺治初因黄河冲啮灵州乃于西岸挑沟以泄其势后竟成河而河忠堡遂在河中矣有小渠二沿长十馀里溉田三十馀顷系堡民所自开每岁春工官为董率之
  汉书太初三年夏四月遣光禄勲徐自为筑五原塞列城西北至卢朐后遂名为光禄塞则寜之光禄渠应属自为所开浚又后汉书西羌传顺帝永建四年尚书仆射虞诩奏复朔方西河上郡迺使谒者郭璜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亿计则寜夏之渠应是东汉郭璜复浚者也唐渠意亦即汉故渠而复修之者 唐书李听节度灵盐境内有故光禄渠废久听复开决以溉田是听所开亦汉故渠也又吐鲁番传载马重英寇灵州塞汉御史尚书光禄渠则三渠皆为汉渠无疑 又后魏刁雍为薄骨律镇将请自富平西三十里有艾山凿以通河作渠溉田按富平即寜夏城今城西三十里有废渠疑即艾渠也又唐书吐蕃寇灵州郭子仪败之七级渠宋刘昌祚围夏城夏人决黄河七级渠以灌营元和志言千金陂在灵武县北四十二里汉渠在县南五十里从汉渠北流四十里始为千金陂旧志谓虞郭浚于东汉李杨浚于唐宋则史有可考者 又按唐汉二渠其来久逺朔方志谓肇自董文用郭守敬所开导授民者非也董郭皆元人其时二渠湮塞二人者因旧迹加之䟽浚耳
  清塞渠 在平罗县五墩左右受唐来渠水长六十七里溉田一千八百馀亩东西两岸共支渠陡口二十二道康熙五十三年同知王全臣千总李朴创开
  羙利渠 在中卫县引黄河水入渠旧自石龙口尾达胜金闗曰蜘蛛渠明嘉靖间改浚易名沿长一百二十里溉田七百三十顷康熙四十年副将袁钤开坝叠埂四十五年西路同知髙士铎鸠工加凿渠口砌石成湃水乃通利
  贴渠 在中卫县即中所渠也改筑渠口设减水坝二道埂一道沿长七十里溉田五百馀顷
  北渠 在中卫县镇靖堡沿长五十里溉田一百四十馀顷
  新北渠 在中卫县镇罗堡旧皆荒滩土人穿渠引黄河水自堡东北至胜金闗沿长三十里溉田一百顷
  胜水渠 在中卫县胜金闗下沿长五十里溉石空寺堡中分支渠溉永兴堡又张义堡旧渠坍壊亦接用此渠之水三堡共溉田三百馀顷
  顺水渠 在中卫县枣园堡沿长七十里溉田二百六十顷
  常永渠 在中卫县鐡筒堡沿长三十里溉田四十九顷
  石灰渠 在中卫县广武堡自鐡甬碾盘滩起至五塘沟止长五十七里溉田一百二十七顷 以上七渠俱在河北
  七星渠 在中卫县黄河南沿长百馀里溉新寜安威武鸣沙三堡田五百馀顷中卫诸渠羙利之外惟此最大由来久逺工费视他渠亦倍同知髙士铎添石渠口创流恩盐池二闸萧家沟冯春沟暗洞二道渠始流通不受山水冲淤
  柳青渠 在中卫县旧寜安堡地宜枸杞资渠灌溉羚羊夹渠 在中卫县宣和堡长四十馀里溉田二百馀顷康熙十五年创开
  羚羊店渠 在中卫县永康堡渠逼山趾常有山水冲决之患康熙四十七年同知髙士铎设暗洞一道渠始不淤
  羚羊角渠 在中卫县常罗堡渠旧溉田七十三顷通畸渠 在中卫县张恩堡渠长三十里溉田七十八顷 以上各渠俱在河南
  秦渠 在灵州一曰秦家渠相传创始于秦引黄河水南入渠口设闸二空曰秦闸沿长一百五十里溉田一千三百顷零渠尾泄水者曰黒渠闸前此每岁修筑徒应故事康熙  年叅将李山重修以石甃底长百馀丈岁省夫役木植不可胜数
  汉渠 在灵州一曰汉伯渠相传创始于汉其渠口即在秦渠上流青铜峡之麓沿长八十里溉田一千三百顷入渠口亦设闸二空曰汉闸秦汉两闸明初始易木以石其后河势日下二渠常苦无水康熙四十五年中路同知祖良正改建两闸其底较深六尺䟽浚渠之上下深亦如之又增长两渠之迎水湃水乃足用 先是汉伯渠苦无出泄腴田皆成巨浸明河东道张九徳创开芦洞长十三丈五尺髙广各三尺五寸自秦渠北岸抵窑桥䟽沟三十里泄水入河复故田数百顷岁久淤损其秦渠东岸一带二十馀里每受山水之害渰没田房康熙五十二年同知祝兆鼎重修
  光禄渠 在灵州东汉开久废唐李听为灵州长史引渠溉田千顷以省转饷
  薄骨律渠 在灵州南六十里溉田千馀顷七级渠 在灵州南溉地千顷唐吐蕃寇灵州郭子仪败之于七级渠
  特进渠 在灵州西唐长庆四年开溉田六百顷昌润渠 在新渠县东四十里雍正四年
  钦命侍郎通智单畴书经营查汉托䕶地方开大渠以资灌溉筑长堤以障狂澜引黄河支流六羊河水入渠培湃岸之倾圮浚河流之淤塞渠口建正闸一曰昌润闸外设退水闸曰清安以泻水内设退水闸曰清畅以分水使不至于涨溢分列支渠二十馀道复设逼水闸三曰永惠永润永屏以束水使其仍由故道以入于河设桥于渠上以通耕牧往来栽柳于渠旁资其根力以固湃岸大渠以东易畜牧为桑麻者三百馀里
  钦定名曰昌润渠渠之两旁良田万顷比戸千家为万年
  之乐利云
  西河 在宝丰县西三十里惠农汉唐诸渠并湖水由此入黄河
  西寜府
  伯颜川渠 在西寜县西六十里即西川河分渠有九共灌田五百四十七顷馀
  车卜鲁川渠 在西寜县西北九十里即北川河分渠有十共灌田五百七十七顷馀
  那孩川渠 在西寜县南即南川河分渠有五共灌田二百八十四顷馀
  广牧川渠 在西寜县北八十里一名沙塘川一名东川分渠有四共灌田一百五十顷馀
  乞答真渠 在西寜县东南二十里灌田四十五顷馀
  哈剌只沟渠 在西寜县东五十里灌田六十二顷馀
  大河渠 在西寜县东北九十里灌田一十二顷馀季彦才沟渠 在西寜县东南五十里灌田五十四顷馀
  观音堂沟渠 在西寜县东北十里分渠有二共灌田一百三十八顷馀
  红崖子沟渠 在西寜县东七十里灌田七十二顷馀
  把藏沟渠 在西寜县东八十里灌田六十九顷壤吃塔沟渠 在西寜县东南一百里灌田五十二顷
  西蕃沟渠 在西寜县东一百三十里灌田五十三顷
  撒都儿沟渠 在西寜县东北一百二十里灌田五十九顷
  河北渠 在碾伯县北西寜河自硖口流入县境东至下川口开渠灌田共一十六道 上水磨沟渠一道灌硖口堡及硖湾田亩 楪儿沟渠一道灌旱庄羊圏上沟田亩 大河渠二道灌旱庄羊圏杏园儿下沟田亩 西弩木沟渠一道灌本沟及达子湾田亩 胜番沟河西渠二道灌本沟及大小古城在城田亩 大河渠一道灌大小古城河湾田亩 胜番沟东渠二道灌本沟及水磨营田亩 土官沟渠一道灌本沟田亩 羊官沟渠一道灌本沟及羊官石嘴二堡上沟田亩 大河渠一道灌羊官石嘴段铺司下沟田亩 东弩木沟渠一道灌本沟及髙庙长乐二堡田亩 下水磨沟渠一道灌本沟及旱地湾老鸦堡上沟田亩大河渠一道灌老鸦及硖波湾田亩
  河南渠 在碾伯县南开渠灌田共一十四道 髙店沟渠一道灌本沟及髙店堡上沟田亩 大河渠一道灌髙店下沟田亩 硖闗大河渠一道灌玛哈喇铺深沟河湾田亩 马哈剌沟渠一道灌玛哈喇铺深沟堡上沟田亩 峰堆沟渠一道灌本沟及七里堡田亩 大河渠三道灌七里小店二堡田亩 䝉都沟西渠一道灌本沟岗子营及小店堡番粮田亩 䝉都沟东渠一道灌本沟及汤官营田亩 䨇塔沟渠一道灌本沟及䨇塔营一带田亩 大河渠一道灌䨇塔营下沟河湾田亩 虎狼沟渠一道灌本沟及洪水店田亩 大河渠一道灌阿峦堡上下沟田亩
  山南堡渠 在碾伯县东南古鄯城一带共渠八道米列沟渠一道灌路家堡李二堡及本沟田亩巴州沟渠一道灌本沟上川口下川口等堡田亩柴沟河渠一道灌本沟及古鄯原田亩 暖川上渠一道灌本沟田亩 暖川下渠一道灌本沟及下川口田亩 三川渠一道灌本沟田亩 钮尔都沟渠一道灌本沟田亩
  东硖川渠 在大通卫城南灌阿李二堡田亩硖门堡渠 在大通卫城南灌硖门新张等堡田亩
  直隶秦州
  赤峪水 在秦州西灌天水湖旁田
  藉河 在秦州南䟽渠通流灌附郭一带田
  渭水 在秦州北旧有军民二渠灌三阳川田地颇广但民渠岸常被水冲易致坍损须时加修筑军渠上流易壅时须䟽浚
  束龙峪水 在秦安县北一十里居民引以沃田安硙
  湫科平水泉 在秦安县东北六十里其泉沸出可资灌汲
  可泉 在秦安县南七里可灌城南田圃
  泉河 在徽县南六十里宋开以通漕运
  嘉陵江 在两当县南三十里 矾水在县南七里红崖河在县东二十里 香泉在县北一里 灵应泉在县南七里 以上诸水俱可资灌溉
  直隶阶州
  紫水 在阶州东七十里 北峪河在州西二里西水河在州西三十里 以上三水俱资灌溉
  东河水 在成县东可资灌溉
  西园渠 在文县南溉田百馀顷 又县南有雪夜碧云复古清波三闗等渠皆资灌沃
  甘棠渠 在文县西二十里引水入城灌田千顷相近又有东谷渠亦资灌利
  流春渠 在文县西灌田百顷
  瀑布水 在文县东明知县范文彦凿渠引水民用浇溉百里赖之
  直隶肃州
  黄草埧 在肃州西南十五里由南山讨来河流入自州西南龙口起讫于东北水磨渠延六十馀里又沙子埧在黄草南去州城西南三十馀里讫于头果园东延七十馀里又兔儿埧在州西南文殊山口延二十馀里东北入水磨渠又有老君埧石家埧葡萄渠中渠河北沙子埧安逺寨老鹳窝柳树榆林等埧下古城新埧俱引讨来河水分灌民田
  红水埧 在肃州南二十五里水由南山发源经夏盛流延一百馀里灌田极多其北有花儿埧延十五里南有新渠又分东洞子埧西洞子埧延十里俱在红水河起凿石为洞引水渐上直透岸顶分流而下大为民利
  丰乐川埧 在肃州东南水由南山丰乐川口下分河东等四埧河西等六埧皆引丰乐川水溉清水金佛寺红寺河清等堡田
  观音山埧 在肃州东南水由观音山口下分红山新埧灌金佛寺红山堡田
  暖泉埧 在肃州东三十里乃乱石堆北湖中有滚锅泉水流成渠灌小泉儿暖泉堡诸田
  钵和寺埧 在肃州西北四十里灌新城堡田通济渠 在肃州东南接沙子第三埧四埧地界地尽水尾其流常竭明嘉靖三十五年另开山水埧一道以济二埧水利之不及近城之田得复成沃壤故名曰通济渠
  九眼泉 在肃州西嘉峪山下可灌民田 镇志肃州渠埧不一分流引派埧口甚多要其所本皆赖讨来河红水河丰乐川三水耳虽有湖泉鲜济耕稼
  纳凌渠长三十里丰稔渠长六十里站家渠长五十里俱在高台县城南又有永丰渠堰冶渠河西三埧等渠俱引泉水分灌民田
  千人埧渠 在髙台县西南又有橙槽河东三埧河西二埧暖泉古城毛家埧等渠红山渠在县西北俱引山泉水分灌民田
  定寜渠长三十五里新开渠长二十里乐善渠长二十五里六埧渠长十里俱在髙台县北
  黒河分渠 在髙台县西北有鸭子渠由张掖西黒河流入又红城等三埧至九埧渠沙碗十三埧渠镇夷官渠三埧四埧红山上下二埧临河杨家泉等渠俱引黒河水分灌民田
  按髙台水利赖黒河灌溉而黒河之源起于甘州城南鸡山之下遇暑水发平时常涸惟有甘州甘泉庙水流至北门外并湖水泉水合流以至髙台但甘州渠口百十馀道广种稻田以致上流邀截争水讦讼近年每至五六月闭上流渠口七日以济髙台禾苖永为定例
  安西𠫊靖逆𠫊
  苏赖河 在安西卫北三里由柳沟卫西北流入分为三总渠 屯田渠东自安家窝铺起至西南三十里井子止计长九十里 回民渠东自安家窝铺对面起西南至𤓰州营汎堡止计长六十里馀丁渠东自郭家窝铺起西至西树窝止计长三十五里 以上安西卫三总渠其浇秄种七千馀石
  四道沟 在柳沟卫南山昌马河北流至下龙王庙五里开渠口流入四道沟分东西二渠灌溉田亩
  苏赖河 发源南山昌马河由靖逆经柳沟入安西卫界藉以溉田
  党河 在沙州卫西南流入分为五总渠 通裕渠长二十里枝渠六道浇秄种一千一百一十六石普利渠长二十三里分东西两岔枝渠十九道浇秄种三千一百一十四石 永丰渠长三十二里枝渠三十二道浇秄种五千一百二十四石 庆馀渠长十七里枝渠十道浇秄种一千一百四十石 大有渠长四十二里枝渠十八道浇秄种三千九百三十六石
  按沙州旧有东大渠西大渠西小渠三道多流沙淤塞蓄水无多今复加开浚其东渠一道更名永丰西渠一道更名普利西小渠一道更名通裕而西小渠引水甚逺又相度地势新开中渠一道名庆馀西中渠一道名大有共为五总渠足敷灌溉
  井泉 在沙州卫西有党河民间日用汲取远难至冬冰冻即涸乃于居民聚居之处计四十户为一井合计井泉六十有一民甚便之
  昌马河 在靖逆卫西南一百二十里自南山口流出引向东北去城三十里分东中西西邉四渠以资灌溉
  头道渠 二道渠 三道渠 四道渠俱在赤金所康熙五十六年开浚其源出草地诸泉支流成河挨流入渠灌田六十馀顷














  甘肃通志巻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六
  驿递
  置邮传命逺近冲僻刍粟工饩皆有定制甘属边塞孔道凡政令下行职贡上达使车驿骑络绎奔驰有驿有所滥应则乏怠弛则废司邮政者宜知慎重志驿递
  甘肃驿递钱粮总数
  额设驿马三千二百二十匹马夫二千一百五十八名所牛四百四十四只所夫一千二百二十六名岁支工料等银一十一万六千九百二十四两四分三釐九毫五丝九纎六尘一𣺌六漠本色粮一万三百四十四石料六千九百七十六石六斗草二十九万九千七百四十束
  甘肃布政司
  一东路兰州兰泉驿并兰泉所兰州管理 东至定逺驿西至沙井驿南至摩
  云驿从此驿分

  马六十匹夫三十五名牛二十二只夫二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二千三百五十一两六钱
  五十里至金县定远驿并定远所金县管理 南至金县从此驿分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歳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七百七十四两四钱
  六十里至清水驿并清水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歳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七百七十四两四钱
  六十里至巩昌府安定县属秤钩驿并秤钩所驿丞管理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所夫三十名歳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六百六十六两四钱
  六十里至安定县延寿驿并安定好地二所安定县管理南至通安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所夫四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七百七十四两四钱
  六十里至西巩驿并西巩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三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六百六十六两四钱
  六十里至会寜县保寜驿并㑹寜翟家二所㑹寜县管理东至青家驿西至西巩驿北至干沟驿南至通渭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六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百九十两四钱
  九十里至青家驿并青家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三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六百六十六两四钱
  九十里至平凉府静寜州泾阳驿并静寜髙家二所静寜州管理 南至庄浪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六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百九十两四钱
  九十里至隆徳县隆城驿并隆徳神林二所隆徳县管理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六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百九十两四钱
  五十里至华亭县瓦亭驿并瓦亭所驿丞管理 南至本县北至固原州以至寜夏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三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六百六十六两四钱
  九十里至平凉县髙平驿并平凉安国郿现花家四所平凉县管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一百二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二千六百三十八两四钱
  七十里至镇原县白水驿驿丞管理 北至本县南至崇信县从此驿分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三百四十二两四钱
  七十里至泾州安定驿泾州髙家二所泾州管理南至灵台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六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乂直等银一千九百九十两四钱
  五十里至瓦云驿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三百四十二两四钱
  五十里至西安府长武县宜禄驿止北至庆阳府寜州政平驿从此驿分
  八十里至庆阳府寜州政平驿寜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六十里至彭原驿寜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九十里至真寜县本县管理
  夫二名岁支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
  九十里至合水县华池驿合水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六十里至安化县𢎞化驿安化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岁支工料外备等银三百一十四两四钱
  一百二十里至环县额设无
  一泾州迤南
  一百里至灵台县本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白水驿迤北
  九十里至镇原县额设无
  一白水驿迤南
  五十里至崇信县本县管理
  夫二名岁支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
  一瓦亭驿迤南
  一百八十里至华亭县额设无
  一瓦亭驿迤北
  八十里至固原州由固原迤北至渠口驿渠口驿迤东至寜夏驿路俱见后一静寜州迤南
  九十里至庄浪县本县管理
  夫二名岁支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
  一㑹寜县迤北
  九十里至干沟驿并干沟所㑹寜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所夫六名岁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六十八两四钱
  九十里至郭城驿并郭城所㑹寜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所夫六名岁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六十八两四钱
  一定远驿迤南
  四十里至金县额设无
  一西路兰州兰泉驿起
  四十里至沙井驿并沙井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五百九十四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七十里至庄浪𠫊属苦水驿并苦水所驿丞管理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五百九十四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五十里至红城驿并红城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五百九十四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四十里至南大通驿并南大通所庄浪𠫊管理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五百九十四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三十里至庄浪㕔平番县在城驿并在城所平番县管理马六十匹夫三十九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千三百七十六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三百二十四石本色料一百八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三十里至武胜驿并武胜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三十里至岔口驿并岔口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五十里至镇羌驿并镇羌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三十里至凉州府属安远所黑松驿丞管理
  夫一十名牛一十五只牛夫一十五名岁支饷银一百五十两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一百八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三十里至黒松驿并黒松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三十里至古浪县并古浪所古浪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六十里至靖边驿并靖边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四十里至大河驿并大河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四百二十束
  三十里至凉州府武威县驿并武威县所武威县管理 北至镇番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两二钱一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一百八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五十里至懐安驿并懐安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二百四十束
  四十里至柔远驿并柔远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百四十束
  七十里至永昌县永昌驿并永昌所永昌县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百四十束
  七十里至水泉驿并水泉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百四十束
  五十里至甘州府山丹县硖口驿并硖口所山丹县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新河驿并新河所山丹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二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山丹驿并山丹所山丹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张掖县东乐驿并东乐所张掖县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仁寿驿并仁寿所张掖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甘泉驿并甘泉所张掖县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两二钱一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一百八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四十里至沙井驿并沙井所张掖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沙河驿并沙河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抚夷驿并抚夷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直隶肃州髙台县髙台驿并髙台所髙台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五十里至黒泉驿并黒泉所髙台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五十里至深沟驿并深沟所髙台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釐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三十里至盐池驿并盐池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釐一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䨇井驿并䨇井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釐一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六十里至临水驿并临水所直隶肃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釐一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酒泉驿并酒泉所直隶肃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釐一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七十里至肃州嘉峪闗额设无
  九十里至靖逆𠫊属回回墓赤金所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七十里至赤金湖赤金所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四十里至赤金硖赤金所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一百里至靖逆卫靖逆卫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七十里至安西𠫊属柳沟卫柳沟卫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七十里至布朗吉尔驿柳沟卫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一武威县迤北
  二百里至镇番县额设无
  一庄浪𠫊平番县在城驿迤西
  四十里至通逺驿平番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六两九钱六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六石
  六十里至塘坊驿平番县县丞管理
  马二十匹夫十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七百四十八两八分二釐本色粮六十石
  二十里至西大通驿并西大通所平番县县丞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三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六百四十束
  五十里至西宁府属冰沟驿驿丞管理 南至巴州古鄯驿从此驿分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二石
  四十里至老鸦驿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二石
  五十里至碾伯县嘉顺驿碾伯县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二石
  六十里至平戎驿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二石
  七十里至西寜县在城驿西寜县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釐五毫本色粮一 百九十二石
  六十里至镇海堡无驿路
  一冰沟驿迤南
  七十里至巴州驿碾伯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九名岁支外备站价等银九十五两八钱四分五釐一毫本色粮五十四石本色料一百一十八石八斗本色草七千九百二十束
  六十里至古鄯驿碾伯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外备站价等银二十七两二钱四分六釐四毫本色粮一十二石本色料四十三石本色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一庄浪𠫊平番县在城驿迤东
  七十里至平戎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二两一钱三分二釐本色粮九十
  
  五十里至松山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九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九十石
  五十里至寛沟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二两一钱二分三釐本色粮九十石
  五十里至三眼井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二两一钱一分二釐二毫本色粮九十石
  一百二十里至宁夏西路𠫊属营盘水驿驿丞管理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九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九十石
  七十里至三塘水驿长流水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两七钱八毫本色粮九十石
  七十里至长流水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两七钱八毫本色粮九十石
  七十里至中卫县并西路𠫊中卫驿西路𠫊管理马四十五匹夫二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八十两八分二釐八丝七忽四纎八尘八漠本色粮一百三十二石
  六十里至胜金闗驿西路𠫊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两七钱八毫本色粮九十石
  一百一十里至渠口驿驿丞管理 南至寜安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九两九钱八分五釐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八石
  七十里至大坝驿寜夏府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九两九钱八分五釐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八石
  六十里至王𬭎驿宁夏府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九两九钱八分五釐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八石
  六十里至宁夏府在城驿寜夏寜朔二县管理马六十匹夫四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千四百四十九两四钱四分三釐二毫八丝七忽四纎八尘八漠本色粮二百五十二石
  三十里至横城口驿寜夏府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八十八两六钱五分七釐本色粮九十石
  四十里至灵州所属红山驿灵州管理 南至灵州従此驿分马四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釐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六十里至清水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釐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一百里至兴武营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釐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六十里至安定堡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釐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六十里至花马池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釐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一渠口驿迤南
  八十里至寜安驿渠口驿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百二十两二钱四分九毫本色粮五十四石料一百一十八石八斗草七千九百二十束
  七十里至沙泉驿驿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百二十两二钱四分九毫本色粮五十四石料一百一十八石八斗草七千九百二十束
  九十里至同心驿沙泉驿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百二十两二钱四分九毫本色粮五十四石料一百一十八石八斗草七千九百二十束
  九十里至平凉府固原州属李旺站固原州管理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九十里至三营站固原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七十里至固原州永寜驿批验所固原州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所夫二十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二两八钱
  八十里至瓦亭驿额设夫马钱粮已载东西正路一红山驿迤南
  六十里至灵州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十八两四钱一分二釐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一南路兰州兰泉驿起
  六十里至摩云驿并摩云所兰州管理
  马二十匹夫一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两
  六十里至沙泥驿并沙泥所驿丞管理
  马二十匹夫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两
  九十里至临洮府狄道县属洮阳驿柳林所狄道县管理南至河州定羌驿从此驿分
  马二十匹夫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两
  五十里至窑店驿并窑店所狄道县管理
  马二十匹夫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两
  七十里至渭源县庆平驿石井所渭源县管理马二十匹夫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两
  九十里至巩昌府陇西县属通逺驿并北锦甸三所陇西县管理 西至渭源县南至漳县北至安定县通安驿从此驿分
  马二十匹马夫一十五名所夫七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五百九十两七钱五分
  九十里至寜逺县寜逺所寜逺县管理 南至礼县北至通渭县从此驿分马二十匹夫十五名所夫三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一百里至伏羌县伏羌所伏羌县管理 南至西和县北至秦安县从此驿分马二十匹夫一十五名所夫三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一百二十里至秦州所秦州管理 西至礼县北至秦安县从此驿分马二十匹夫一十五名所夫三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一百三十里至清水县并清水所清水县管理马二十匹夫一十五名所夫三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九十里至长寜驿清水县管理
  马一十六匹夫一十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五百四十三两五钱二分三釐二毫七丝六忽
  一洮阳驿迤南
  七十里至定羌驿并定羌所河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四百六十三两四钱
  六十里至和政驿并和政所河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牛四只夫四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二百一十八两八钱
  六十里至河州鳯林驿并鳯林所河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四百六十三两四钱
  一巩属陇西县迤北
  九十里至安定县通安驿安定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岁支工料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一巩属陇西县迤西南
  九十里至漳县夫马无北至临属渭源从此驿分三十里至漳县三岔驿并三岔所漳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所夫一十名岁支工料等银四百二十七两四钱
  六十里至岷州酒店驿并酒店所岷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所夫一十名岁支工料等银四百二十七两四钱
  九十里至岷州岷山驿并梅川所岷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所夫一十名岁支工料等银四百二十七两四钱
  一百二十里至岷州西津驿岷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百四十里至直隶阶州杀贼驿阶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百二十里至直隶阶州本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百五十里至文县临江驿文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百二十里至文县在城驿文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秦州迤西
  一百六十里至礼县本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七十里至西和县本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岁支工料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一百五十里至成县小川驿驿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岁支工料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四十里至成县本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九十里至徽县本县管理 南至汉中府略阳县从此驿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九十里至两当县本县管理 东至汉中府鳯县南至汉中府沔县从此驿分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㑹寜县迤南
  一百五十里至通渭县本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秦州迤北
  八十里至秦安县本县管理 北至平凉府属静寜州从此驿分
  马四匹夫二名岁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甘肃通志巻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七
  蠲恤
  圣朝子惠元元蠲租除赋休养抚绥薄海内外咏歌乐利
  俗同熙皥甘肃兆民被
  恩尤厚数十年来全蠲正赋豁免旧欠缓征平粜借给籽种发帑赈济但有益于民生必勤求夫生遂黄童白叟沐浴膏泽沦肌浃髓志蠲恤
  顺治五年覆准陕西临洮府属被雹灾重者本年额赋全蠲稍重者蠲三分之二稍轻者蠲三分之一 又覆准陕西水灾蝗蝻冰雹相继被灾一等者蠲一年额赋二等蠲一年之半三等蠲三分之一
  九年覆准陕西庄浪西宁肃州所属故绝抛荒并水淹沙压地亩额征粮草悉予蠲免
  十二年覆准陕西地震全家被灾者尽豁历欠钱粮草束馀免本年地粮丁徭
  康熙十六年覆准陕西叠遭荒乱十五年正赋泾州等处免九分崇信等处并盐茶㕔免八分庄浪县免七分宁逺等县免六分通渭县免五分伏羌等县免四分平属学租银亦照分数蠲免
  二十五年奉
  恩诏自用兵以来一应动用钱粮有因原未题明不准开销屡经核减现在追取召买价值拖欠在民变价粮草多给兵饷各项及葢造营房修理军器雇募船只俱令赔补历年未清者概予开销豁免
  二十八年覆准甘肃泾州秋被雹灾照例按分数蠲免钱粮
  二十九年覆准甘肃宁州被雹灾田地钱粮按分数蠲免 又覆准凉州卫所被旱钱粮照分数蠲免又覆准甘肃靖逺卫今春鲜雨米价腾贵土瘠民穷亟宜拯救先动用常平仓及捐输粮石支给其不敷者在各年存贮仓粮内动支秋收买补还仓三十年奉
  上谕朕孜孜图治轸切民依闾阎耕获时勤咨访其有以荒歉上闻或蠲或赈旋即施行务令得所念河南一省连岁秋成未获丰稔非沛特恩蠲恤恐致生计艰难康熙三十一年钱粮通行蠲免并漕粮亦著停征至山西陕西被灾州县钱粮除照分数蠲免外其康熙三十一年春夏二季应征钱粮俱著缓至秋季征收用称朕眷爱黎元抚绥休养至意 又覆准陕西宁州镇原县雹灾照分数蠲免本年钱粮
  三十四年奉
  恩诏山西陕西江南浙江江西湖广广东福建等省康熙三十三年以前历年积欠及带征未完银米俱著豁免三十五年覆准陕西地方大兵往来供应劳苦其三十六年全省地丁并草折银两悉予蠲免
  三十六年奉
  上谕朕惟治安天下惟期民生得所而欲民生之得所以敷恩寛赋为要朕为一切事务稍有动用民力之处即厪懐殷切刻不能忘比年以来因厄鲁特噶尔丹狂逞逆命遣发大兵分道进剿军兴供亿不得已而烦民力甘肃所属各州县卫所榆林等处沿边各州县卫所适当师行要道其喂养军前需用马匹并大兵往来经过各项措办虽俱支给正项钱粮而供应繁多闾阎劳苦朕心深用轸念著将康熙三十六年甘肃巡抚所属州县卫所陕西巡抚所属榆林等沿边州县卫所地丁银米尽行蠲免行文各该抚遍加晓谕务俾小民均沾实惠称朕体恤黎元至意甘肃所属银米既经全免需用钱粮著于邻近省分作速拨给 又覆准甘肃安化等州县被旱动积谷借给穷民再动司库银赈济三十五年未完钱粮暂行缓征
  四十年奉
  上谕甘肃巡抚所属地方康熙四十一年地丁钱粮尽行蠲免 又覆准甘肃河州地方亢旱二麦枯槁发银及谷赈济 又覆准动积谷赈济宁夏等州县灾民又覆准甘肃地方被灾该抚亲历查阅应赈之处将存贮粮石即行动赈无贮粮者于附近转运 又覆准甘肃安㑹等州县被灾尤重动司库银一万五千两设厂煮粥赈济 又覆准甘肃河州所属土司今岁亦被旱灾照依内地毎大口给一仓斗小口给五仓升 又覆准甘肃宁夏等处被旱将钱粮暂行停征 又议准甘属本年钱粮于四十二年带征 又覆准甘肃巩昌府属夏秋二次歉收将存贮米石十分减二粜与被灾穷民再动支一万石于明春将陇西县重被冰雹灾民毎户散给五斗以为籽种四十一年奉
  上谕朕抚御寰区四十馀年无刻不以民生为念天下至大兆民至众惟恐穷乡僻壤百姓疾苦不能上逹孜孜勤求未尝少懈从来水旱自古有之备荒之法全赖督抚得人倘以讳灾为事任意亏空一有歉薄莫知所措
  视民命为草芥何以为民父母况秦省不通水运若不谨于葢藏俭岁难于赈恤河西一带地方素称贫瘠虽免四十一年钱粮民生未裕再将四十二年地丁钱粮通行蠲免该督抚遍示所属地方务使闾阎均沾实惠以副朕惠爱元元之至意 又覆准陕西甘肃去岁被旱动用仓粮于被灾之兰州等县卫十一处开厂煮粥赈济至三月终止陇西安定等州县至四月初止但甘肃地土寒凉入夏田始种植入秋麦才收获目下正值青黄不接之时再动库银一万两于原设粥厂处仍行煮粥赈济并令各州县凡有饥民地方亦俱行煮粥俟麦熟收成之日停止 又覆准西宁运西安粮石借给本地穷民于明秋照数还仓 又题准陕西西宁卫下任上川口巴古等堡应征屯粮于四十二年带征 又题准陕西西安拨仓米十五万石运送临巩等处北路运送五万石南路运送十万石陆续全运至甘肃所属盘龙铺瓦云驿移咨该抚将米石速运入仓毋致浥烂 又题准陕西甘属西宁乃紧要地方产米甚少庄浪系接连三边此二处俱于西安仓米内各运送五万石收贮 又议准西宁米价腾贵运西安粮米照时价十分减三粜卖俟明秋照数还仓
  四十二年覆准陕西甘肃平凉等州县虫食禾苗行令督抚将该县存贮仓谷散赈恐有不敷于平属附近所贮拨给 又覆准陕西甘属连岁被灾饥民流散限一年内招回实在穷民大口给米五升小口给米一升其原有地亩之人查明于来春种麦时毎亩给籽种三升原无产业者令地方官将无主荒地拨与耕种即给为业籽种亦照数支给 又覆准陕西宁夏卫秋被水灾行令该抚将存贮粮动支赈济又奉
  上谕陕省米粮丰收不胜欣悦但山陕不通水路若稍遇灾即至艰窘自古以来不能使其无灾以备荒为要从
  前屡降谕㫖但督抚等实心周详筹画奉行者并无一人今值粮米丰裕之际无有急于各地方积贮者务将预备之处尽心究议遵㫖题定将陕西人口众多之州县增贮米三千石其次州县二千石再次州县一千石交与地方官采买存贮动西安司库兵饷银十四万两以十万两照依时价买米増贮各州县以四万两葢造仓廒其甘属地方既无仓廒应于常平仓粮内十分之中动一分葢造仓廒将此项用过粮石缺数照依原定数目填还再甘陕二处照依应征地丁银一钱米一斗输纳者令其捐输粮三合以为备灾之用如遇歉年停其捐输
  四十三年覆准川陕二省仓粮无多俟积有嬴馀日再行粜卖
  四十四年题准陕西存贮常平仓谷石毎年支放官兵馀粮年久恐致朽烂嗣后将新收及馀粮存贮其旧粮照新收之数换出发粜
  四十五年奉
  上谕朕子育黎元日求所以休养利济之道念惟赐租减赋实有益于民生直隶各省钱粮次第全蠲一年者业经数举独是历岁逋负积累加増旧税新征势难兼办纵使少寛民力分年带输而督令续完仍多拮据朕眷懐及此深切轸恤是用蠲逋已责大沛恩膏俾闾阎获免追呼官吏亦不罹参罚直隶山东积欠钱粮今年虽已蠲免其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各省自康熙四十三年以前未完地丁银二百一十二万二千七百两有奇粮十万五千七百石有奇著按数通行蠲免或旧欠已完在官而见年钱粮未完足者亦准扣抵谕㫖到日各该抚立行所属张示遍谕如有不肖有司以完作欠朦混销算及开除不清者该督抚即行题参严加治罪
  四十九年题准陕西甘肃存贮米石历久恐有浥烂行令该管官员粮贵之年存五粜五粮贱之年存七粜三
  五十一年奉
  上谕朕宵旰孜孜勤求民瘼永惟惠下实政无如除赋蠲租除毎岁直省报闻倘有水旱灾伤照轻重分数蠲免正供仍加赈恤外将天下地丁钱粮自康熙五十年为始三年之内全免一周使率土黎庶普被恩膏除将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各直省康熙五十年五十一年地丁钱粮一概蠲免历年旧欠钱粮一并免征外所有江宁安徽山东江西各抚属除漕项外康熙五十二年应征地亩银共八百八十二万九千六百四十四两有奇人丁银共一百三万五千三百二十五两有奇俱著察明蠲免其历年旧欠银二百四十八万三千八百二十八两有奇著一并免征计三年之内总免过天下地亩人丁新征旧欠共银三千二百六万四千六百九十七两有奇各该督抚务须实心奉行体朕轸念民生至意 又奉
  上谕陕西巩昌等处存仓米二十万石于青黄不接时听民借领俟秋收后照数还仓 又覆准巩昌等处产米无几民欠仓粮准以麦一石抵米一石大豆豌豆一石零抵米一石还仓有现价粜卖者将价银报明亦俟秋收后采买还仓
  五十二年奉
  上谕朕勤求民瘼无间遐迩虽在边徼逺省偶有旱涝灾伤无不访察情形殚思赈救今岁直省各处俱获收成惟广东三水清逺高要髙明四㑹五县福建候官县福防𠫊所属福右卫二处甘肃靖逺卫环县镇原县固原州固原卫平凉县平凉卫崇信县庆阳卫灵州所㑹宁县宁夏中卫宁夏所古浪所一十四处今岁夏秋被灾各督抚已经奏闻虽各省地丁钱粮新经全免然一方灾歉悉厪朕心艰食之际重以追呼朕所不忍其明年应征广东省三水等五县额银七万七千九百两零米一万七千六百石零福建省候官县等二处额银三万六千六百两零米六千四百石零甘肃靖逺卫等处额银四万七千七百两零粮八万八千五百石零草八十四万三百束零尽予蠲豁户部即行文各督抚务须星速奉行即刻遍行晓谕俾民间无催征之累肆力东作用称朕抚恤灾黎至意倘有不肖有司奉行稽迟或借端别行科𣲖使小民不沾实惠该督抚严察参处如该督抚失察一并从重治罪 又奉
  上谕会宁县等处今岁钱粮著补行豁免 又覆准甘肃靖逺卫等处薄收动仓粮接济穷民并将本年钱粮缓征 又覆准甘属地方歉收动捐谷借给平粜又题准陕西甘属四十九年旧欠银两于五十五年带征
  五十三年覆准陕西甘属去岁薄收于附近存贮粮内拨赈自二月起至六月终止毎日大口给粮三合小口二合其有耕田缺乏籽粒牛具者毎亩给粮五升有未回籍者令该地方官酌给路费搬回 又覆准令甘属各州县修城使穷民得以佣工度日五十四年覆准陕西甘属兰州等处连年被灾分给买谷种银两并照例给口粮养赡 又议准𣲖大臣一员巡查甘肃被灾地方银米兼行赈济 又覆准甘属保安堡四寨冰雹灾伤行令该抚将被灾人民作速赈济 又题准陕西甘属被灾地方五十三年未完钱粮暂行停征 又覆准陕西甘属五十三年被灾地方共二十八处历年未完钱粮草束各照数分年带征 又题准陕西甘属雨泽愆期将本年钱粮暂行停征
  五十五年奉
  上谕朕统一寰宇宵旰孜孜惟以年谷顺成民生康阜为念故凡地方水旱情形必时加咨询其有岁偶不登即诏所司亟行蠲赈五十馀年来未尝稍懈前因甘肃靖逺卫等处歉收既已多方筹画蠲赈频施复将甘肃被灾二十八州县卫所康熙五十四年额徴银粮草束通行蠲免但被灾之馀民鲜葢藏若非再沛𢎞施恐来岁办赋犹艰除宁州陇西渭源狄道临洮五州县卫五十五年额征银粮草束已经蠲免外其靖逺等二十八州县卫所五十五年额征银九万七千八百七十两零粮二十三万九千四十石零草二百五十三万七千八十束零亦尽与蠲免谕㫖到日该督抚即遍行晓示俾遐陬僻壤莫不周知务期均沾实惠以副朕轸恤边民至意 又奉
  上谕朕统一寰宇无分中外皆欲久安长治共乐升平宵旰孜孜五十馀年未尝顷刻去懐也策妄阿喇布坦前曽频行请安遣使来往近忽狂悖侵扰哈宻哈宻系我编置佐领之部落与内地无异若不遣发师旅置之不问断乎不可故特征兵备边一切飞刍挽粟悉支正供毫无累及闾阎然而行军置驿及诸凡挽运皆由边境今岁山西陕西二省属丰收喜登大有犹念边民效力
  转输无误急公固其常分而民劳亦所堪恤若非格外施恩何以昭示鼓励兹特大沛膏泽加意培养著将沿边一带运粮地方自山西大同府属前卫右卫大同懐仁马邑朔州保德等七州县卫直至陕西延安府属府谷神木安塞绥德米脂安定吴堡保安榆林保宁常乐双山鱼河归德向水波罗懐逺威武清平甘肃属山丹髙台古浪庄浪西宁肃镇宁夏左屯中屯平罗中卫灵宁平凉固原镇戎西安庆阳阜城甜水河州归德兰州洮州等四十二州县卫所堡康熙五十六年额征银八万六千一百两零粮米豆谷三十一万七千七百二十五石零草二百七十六万五千九百束零通行蠲免并将从前历年逋欠银粮草豆亦悉予蠲除谕㫖到日该督抚即遍行张示使遐陬僻壤莫不周知仍严饬所司实心奉行以副朕加厚边民至意其或阳奉阴违泽不下究该督抚题参从重治罪
  五十六年奉
  上谕朕抚驭寰宇五十馀年夜寐夙兴为小民勤求生遂凡率土逺近皆期共享乐利聿成家给人足之休未尝一日不厪诸懐也数十年以来各省正赋屡经全免历年积欠亦已蠲征偶有雨泽愆期或发仓廪散赈或截漕粮赈救不惜数万万金钱米谷频沛恩施诚念穷檐之艰虑其致于颠连失所耳近者民力虽已稍苏然念分年带征银两若不格外优寛则小民一岁所获分纳二年之赋以其盈馀养赡室家断难充足朕毎懐及此轸恻良深宜更加殊恩通行豁免今将直隶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广西安甘肃等八处带征地丁屯卫银二百三十九万八千三百八十两有奇概免征收其漕项虽例不准免亦著破格施恩将安徽江苏所属带徴漕项银四十九万五千一百两零米麦豆一十四万六千六百一十馀石内免征各半戸部即行文该督抚严饬所属实心奉行遍加晓谕俾民间无催征之累均沾实惠用称朕抚恤群黎至意倘有不肖有司借端朦混私行征收者该督抚严察参处如该督抚失察一并从重处分
  五十七年覆准甘属山丹卫等处旱灾钱粮照分数蠲免 又奉
  上谕朕临御五十年凡师行转饷及灾祲偶见即厪懐殷切蠲免赈济之恩靡不下逮葢以治平天下惟期民生得所而欲民生得所必以敷恩寛赋为急也三年以来策妄阿喇布坦狂逞跳梁遣发大兵屯驻西边一切军兴征缮皆动支正供钱粮不使累及闾阎而转输挽运陕西百姓虽勉力急公劳苦实堪悯恤又庄浪县等处地震随经遣部院堂官星驰前往察赈而用兵之后宜格外加恩用绥黎庶将陕西巡抚甘肃巡抚所属通省各府州县卫所钱粮米豆草束俱行蠲免目今系有军务之时除米豆草束外其康熙五十八年应征地丁银一百八十八万三千五百三十六两有奇并历年积欠银四万七百五十七两有奇著一概蠲免戸部速行文该督抚通行晓谕实心奉行务俾均沾德意以副朕笃念民劳拯恤灾伤至意如有不肖官吏朦混私征泽不下究者该督抚严察指参从重治罪 又奉
  上谕甘肃巡抚所属康熙五十三四五六等年民间旧欠银米草豆著尽行豁免务令得沾实惠 又覆准陕西平凉府属静宁等七州县地震查明赈济其续报安定等县五处地震一并酌量散给 又覆准陕西凉州卫等一十三处夏禾被灾其本年应征钱粮暂行缓征
  五十八年覆准陕西甘属靖逺卫等十五处夏被旱灾作速赈济 又覆准陕西靖逺等十堡秋禾被灾穷民乏食将附近仓粮酌量拨运借给 又覆准甘属被灾酌量借给籽种 又覆准陕西靖边等十堡秋禾被灾其应征本年粮草暂行停征
  五十九年奉
  上谕朕惟天下之要首以乂安民生为急故自御极以来于闾阎疾苦无不博咨广询涣敷庥泽其有动用民力之处尤孜孜厪念刻不能忘葢六十年如一日也比年因策妄阿喇布坦狂逞跳梁军兴征缮逺历边陲其沿边数处师旅屯驻一切虽皆支用正项钱粮而协办转输行赍居送之时民力劳瘁朕心时切轸念曽将陕西甘肃巡抚所属康熙五十八年额征地丁银一百八十八万两零历年旧欠银四万两特沛恩纶悉行蠲免而沿边各州县卫所军行既多飞挽之时办赋复滋催科之扰若非格外加恩黎民恐致失业所有沿边一带陕西延安府属府谷神木安塞绥德米脂安定呉堡保安榆林保宁常乐双山鱼河归德向水波罗懐逺威武清平葭州龙州镇靖镇罗宁塞靖边柳树涧安边砖井定边饶阳水堡髙家堡甘肃属山丹高台古浪庄浪西宁肃州镇宁夏左屯中屯平罗中卫灵州宁州平凉卫固原州镇戎西安阜城甜水河州归德兰州洮州宁夏前卫平凉县固原卫固原㕔河州卫兰州卫兰州㕔庆阳凉州卫永昌卫镇畨卫甘州卫甘州右卫肃州卫镇彝所等六十八州县卫所堡康熙五十九年钱粮米豆草束俱宜蠲免但目下系有军务之时除米豆草束外将五十九年额征银九万八千一百两零尽行蠲免户部移文该督抚通行晓谕实心奉行务俾均沾德惠以副朕曲轸边民之至意 又奉
  上谕朕自御极以来无日不以民生为念凡闾阎疾苦必详加咨询至于地方偶遇灾伤一有所闻即行蠲赈抚恤备至务使黎庶安生乐业优㳺化日六十年来夙夜孜孜未尝少释也迩年因西陲用兵师行粮从虽刍粟悉支正供丝毫无扰民间然转输必须民力劳苦宜恤曽将康熙五十八年陕西甘肃所属额征地丁银一百八十八万两零历年旧欠四万两零康熙五十九年沿边各州县卫所额征银九万八千一百两零浃沛恩纶屡行蠲免近闻二麦歉收民有艰于粒食者办赋急公力何能支若非涣敷德泽无以培养穷氓是以特颁浩荡之恩用申勤求民瘼之意著将陕西巡抚甘肃巡抚所属通省各州县卫所除应征米豆草束外康熙六十年应征地丁银一百八十八万三千七百四十四两零通行蠲免户部速行文该督抚遍示晓谕实心奉行务必均沾实惠如有不肖官吏阳奉阴违泽不下究者该督抚严察题参从重治罪 又覆准固原等州县卫所被灾钱粮照例蠲免 又奉
  上谕陕西省地方现有军务今岁粮谷适又歉收已预颁谕㫖著总漕将运米路径勘视具奏协同总督办事除陕西历年钱粮屡经蠲免明岁钱粮另颁谕㫖蠲免外今虽动支常平仓粮散给而地方官大半俱在军前现今所有俱系署事官员办事人员殊少应照曩年差官赈济山东百姓遣往赈济遵
  㫖议定动戸部库银五十万两委司官运送将西安延安兰州分作三路散赈并将陕属各州县卫所㕔常平仓粮六十九万二千石零甘属各州县卫所㕔常平
  仓粮六十七万二千石内就近酌量散赈除失收地方外如有应行散赈之处一面具题一面会同散给再旗民有情愿效力人员许自备银米赴部具呈将职名送散赈官处效力事竣照数目之多寡核明议叙 又覆准甘属固原州等二十州县卫夏禾被灾动粮借赈并于西安藩库存贮五十九年地丁钱粮内动银十万两解送甘肃以备散赈 又覆准陕属五十四五六七等年未完民欠钱粮令其分年带征又题准陕西固原平凉临洮等州县夏禾被灾将
  本年分额征钱粮停征
  六十年覆准甘肃静宁州等处被灾照分数蠲免钱粮 又议准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五省被灾将各省常平仓谷酌量动赈其直属常平仓先经正顺广大四府米贵将常平仓谷十分之内动三分粜卖二分借给今照此例酌量赈济山东济兖东青四府动支仓谷散赈河南将截留漕米散赈仍平价粜卖山西将常平仓谷酌量平价粜卖陕西去岁歉收已发帑银五十万两遣部院三路赈济如有不敷将河南续运米石酌量散给其陕西钱粮已经全蠲直隶四省暂将钱粮缓征 又覆准山陕二省去秋歉收小民艰食良由地方官于闾阎疾苦漠不闗心不能设法料理以致百姓流离行令山陕督抚确查地方官内有贪污实迹不惜民瘼者即行题参从重治罪仍责令养活饥民以贷其死其平日不留心民瘼而恶迹尚未昭彰者该督抚即行查明亦令养活饥民从寛暂留以策后效督抚徇庇不行查参别经发觉一并治罪如该地方官有真正实心爱民设法赈救保全者该督抚保题准从优即陞 又覆准陕西甘属五十九年夏秋被灾今值春耕拨解库银二十万两给发籽种俟秋收后补还 又奉
  上谕去冬雪大所以今春雨泽甚少大约冬雪多则春雨必少春雨少则秋霖必多此非由占验而知者朕六十年来留心农事较量雨旸往往不爽其南方得雪于田土有益而北方虽有大雪被风刮去于田土无益今岁山东得雨而河南山西陕西地方未甚得雨备荒最为𦂳要不可不预为筹画若直隶河南山东易于料理至山西陕西补救尤难古人云三年耕则有一年之蓄九年耕则有三年之蓄言虽可听行之不易设立社仓原属良法但亦曽举行终无成效至于各省积贮谷石虽俱报称数十百万实在存仓者无几即出陈易新之法不为不善然春间仅有所出秋收并无所入州县官员侵蚀入已急则即以折银掩饰此等积弊朕知之甚详即报荒之真伪虚实朕亦知悉如热河所积谷石毎岁减价平粜秋收籴补还仓数目无多稽查颇易所以毎有馀粮语云大兵之后必有凶年昔征剿三逆时丰收足以供给并无一州一县贻误平定以后亦间有歉岁兹当绸缪未雨不可不预为之虑 又奉
  上谕陕省冬春雨雪愆期秋成难望其河南运米十万石借支驻防兵粮湖广所运米十万石速催运到酌量平粜
  六十一年覆准固原等州县卫秋禾被灾钱粮照分数蠲免
  雍正元年覆准六十年平凉等㕔州县卫所被灾钱粮按分数蠲免 又奉
  上谕陕西自军兴以来大兵驻札运送粮饷供支草豆无一不需民力原非他省可比
  皇考毎为轸念今当大沛恩膏以子惠元元所有康熙六十年以前陕省除借给籽种著该督抚查明定议分年带征外其馀凡有民屯卫所实在未完银米豆草悉予蠲免倘有不肖官吏敢以亏空捏称民欠滥邀旷典者一经发觉罪在不赦戸部作速行文毋得迟留 又奉
  上谕朕惟治安天下欲兵民并得其所必以敷恩减赋为要比年以来策妄阿喇布坦逞狂逆命发师致讨四川陕西官兵经历险道往返万有馀里甚属劳苦朕深悯
  念其倒毙驼载马匹价银及口外沿途与西藏留驻兵丁续补驼马价银著悉免追赔又西陲军兴以来民间急公趋事应付差役实厪朕懐闻陕西甘肃二属各州县卫所地丁银两毎钱额外征收三厘米毎斗额外征收三合以为备荒之用此项徒有加赋之征而无赈济之实著自雍正元年为始将额外征收银米永行停止如有旧欠亦悉予蠲除户部速行文该督抚遵谕奉行务俾均沾实惠以副朕笃念民生至意 又覆准甘属古浪所地方冰雹伤禾钱粮按分数蠲免
  四年覆准陕西仓粮久未粜卖令于毎年二三月内存七粜三至八九月买补还仓
  六年覆准兰州㕔并武威县冰雹打伤禾苗钱粮照分数蠲免
  七年覆准平畨县河州冰雹打伤禾苗钱粮查雍正六年三月内奉
  上谕将蠲免之例加増分数以惠蒸黎其被灾十分者著免七分九分者著免六分八分者著免四分七分者著免二分六分者著免一分钦遵通行在案平畨河州钱粮照
  钦定例蠲免 又覆准平凉县夏禾被灾钱粮照分数蠲免 又覆准平凉县秋禾被灾钱粮照分数蠲免又覆准安定县秋禾被灾钱粮照分数蠲免 又奉
  上谕朕爱养黎元遐迩一体而边逺之地小民家计不及近省尤朕心之所系念数年以来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省有用兵西藏及剿抚苗蛮等事其一应军需皆动用公帑备办秋毫不𣲖及于民间而粮饷转输亦有资于民力今藏地苗疆俱已宁谧朕心嘉慰特沛恩膏著将庚戌年甘肃额征地丁银二十七万七千六百两零四川额征地丁银三十一万六千三百两零云南额征地丁银一十四万一千六百两零贵州额征地丁银七万四千二百两零广西额征地丁银三十五万三千九百两零悉行蠲免其西安各属地方近日亦有预
  备军需之事朕心轸念著将庚戌年额征钱粮蠲免十分之三共计银四十七万九千九百两零此六省督抚大吏宜仰体朕心转饬所属有司敬谨奉行务使闾阎均沾实惠如有奉行不力被不肖有司暗饱私囊或被奸胥土棍强绅劣衿包揽侵蚀者朕必访闻得知将通省大小官员分别从重治罪至于国家设官本以理民官有恤下之责民有奉上之义若设官而不为计及养廉之资则有司之贤者将窘迫而莫能支不肖者又将横取而无所检束矣是以酌定以钱粮耗羡均给各官养廉之法此揆情度理上下相安之道但思加恩百姓豁免正赋若将耗羡一并蠲除是民虽邀格外之恩而官转有拮据之苦上司或因此稍有寛假则必致巧取苛索于民流弊种种转多于耗羡之数于吏治民生均无禆益常见庸劣之地方官毎以蠲免钱粮为不便于已心懐怅怏即此意也著于庚戌年为始凡遇特恩蠲免钱粮者其耗羡仍旧输纳谅必民所乐从若因水旱蠲免者不得征收耗羡将此永著为例 又覆准安定县秋禾被灾照分数蠲免 又奉
  上谕甘肃地方年来预备军需虽事事取办于公帑而百姓挽输效力亦甚勤劳朕心轸念维殷屡加恩泽前闻今岁兰州平凉西宁等府所属州县内有雹雨虫伤之处已谕该督抚留心赈恤停止催科嗣闻从前雨少之地俱已霑被甘霖秋成可望朕心深慰因念甘肃为军需总汇之区百姓急公趋事所当格外加恩俾闾阎力量寛馀无催征之扰以昭朕子惠元元奖劳赏善之至意著将河东河西各属民户屯戸及畨民等本年应征各项银粮草束一概蠲免若有已经完纳者准作来年正赋该督抚等务体朕心督率有司敬谨奉行俾秦民均沾实惠倘有豪胥猾吏舞弊作奸使泽不下究者经朕访闻定将该管大小官员严加议处特谕 又覆准平凉县秋禾被灾照例蠲免 又覆准靖逺㕔并接收兰州卫等处地方秋禾被灾照例蠲免 又奉
  㫖据宁逺大将军岳锺琪奏称自西安起程历西凤平临以至甘凉等处小民承办军需莫不踊跃欢呼趋事赴公争先恐后而靖逆卫屯民于应办草束之外情愿另备馀草运赴大东渠站所堆积以佐军需等语靖逆逺处边外人民无几而自备割运草束输力效诚可见师以义行统领大臣又能令承办军需各员无丝毫扣克是以舆情鼔舞相率办公朕心深为嘉悦著将靖逆庚戌年应征正粮马粮四百六十六石零大草五千三百八十八束全行蠲免以示加恩边民急公之至意 又
  上谕年来用兵西藏剿抚苗蛮及目今办理军需一切皆动支公库而粮饷转输不无资于民力朕心深为轸念是以降㫖将甘肃四川云贵广西五省庚戌年地丁钱粮全行蠲免查甘属之河西四府如宁夏西宁及甘凉肃以至嘉峪闗外之靖逆赤金柳沟等卫所历来额征俱系粮料草束与各省额征折色无异今当用兵之际虽丝毫不𣲖及民间而黎民踊跃急公之意大将军岳锺琪屡次奏闻甚属可嘉应将额征本色加恩豁免以示惠爱边民之至意著户部即行查明具奏查甘属之靖逆卫庚戌年应征粮四百六十六石零草五千三百八十八束已奉
  上谕全行蠲免其河西之甘州凉州宁夏西宁及肃州道属以至赤金柳沟各卫所庚戌年共应征粮三十五万六百五十五石二斗四升零草四百七十五万二千三百六十九束应悉行豁免
  八年奉
  上谕甘肃地方雍正八年地丁钱粮前已降㫖蠲免其河西四府州县暨各卫所额征粮料草束又经一体免征朕念新归内地畨民向风慕义愿附版图其地亩额征本色粮草与河西等处赋税相同亦应一体蠲免俾令同霑恩泽著将雍正八年河东之河州㕔应征畨粮一千三十一石零洮州卫应征畨粮三百一十六石零归德所应征畨粮一百六十三石零河西之西宁府属应征畨粮一万五百四十二石零凉州府属应征畨粮二十七石零草一百九十七束零俱加恩蠲免该督抚即督率所属有司敬谨奉行俾畨民均霑实惠特谕九年奉
  上谕朕思惠养黎元之道莫先于除赋蠲租使万姓均霑恩泽是以数年来寛免各省之额征以为阜民足食之计者难以枚举而该省之人民果能抒诚慕义宣力急公朕尤嘉其人心风俗之淳良而屡沛恩施于常格之外也陕西甘肃二省经理军需数年矣凡米粮刍牧之属及车马牲畜之𩔖皆动支公帑银两备办一丝一粟不使扰民此中外臣民所共知者然朕毎念地方既有军务纵不取办于民财未尝不资藉于民力而陕甘二省之人民踊跃趋事其心甚为可嘉年来已屡降蠲赋之㫖兹特再沛恩膏将雍正九年西安所属额征地丁银蠲免十分之三共计银四十七万九千九百两零甘肃所属额征地丁银二十八万二千二百两零全行蠲
  免该督抚等可转饬所属有司仰体朕心敬谨奉行务令闾阎均沾实惠并将此㫖刋刻颁布俾深山僻壤之民共知之特谕












  甘肃通志巻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卷十八
  盐法钱法附
  鹾政之设因地之利以裕民食以佐邦用经制得宜则民享其利甘属盐法灵产于池巩产于井临食土盐课有定额引有定界路遥山险负载﨑岖课本既重恤商便民权衡损益在因乎时榷山泽者盐与冶俱志盐法以钱法附
  甘肃所属平庆二府分销宁夏盐捕㕔经管花马池之盐巩昌府属分销漳县西和二县之盐临洮郡食本地土盐
  原额盐引六万四千九百张内花马小池分销平庆灵州中卫盐引六万一千四百四十张额盐一石征课银一钱一分五釐五毫巩秦二属分销漳县盐引二千八百一张毎引额盐一百七十八斤五两该课银一两一钱三釐五毫七丝阶属分销西和县盐引六百五十九张毎引额盐二百斤二两该课银五钱八分五毫一丝六忽原额盐课土盐共银一万六百一十九两一分内除宁属本地动支祭祀等项银三十二两九钱九分九釐遇闰加引无加课银二百八十九两四钱七分四釐七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𣺌三漠 康熙十五年在于量増盐课以济军需事案内宁巩二属毎引加増银五分共増银三千二百四十五两巩属遇闰加银一十四两四钱一分六釐六毫六丝六忽六微九纎九尘九渺八漠 康熙十七年在于遇闰増课等事案内宁属遇闰加引五千一百二十张宁临二属加课银八百五十一两四钱四分三釐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二漠康熙十九年在于盐课议増等事案内巩属毎引加増七分共増银二百四十二两二钱遇闰加银二十两一钱八分三釐三毫四丝三漠又于商引之岁额有限等事案内文陇宁秦清礼洮靖抚民㕔八处按丁加引九百四十三张加课银九百七十六两八钱五分四釐一毫六丝六忽遇闰加引无加课银八十一两四钱四釐五毫一丝六忽一微九纎三尘三渺三漠毎引加増五分共银四十七两一钱五分遇闰加増银三两九钱二分九釐一毫七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六漠毎引加増七分共银六十六两一分遇闰加银五两五钱八毫三丝三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又于商引之岁额有限等事案内临属按丁増税免其领引共増银三百二十七两五钱二毫五丝加増五分共银一百四十一两七钱七分五釐加増七分共银一百九十八两四钱八分五釐又于盐课之议増等事案内宁属毎引加増七分共银四千三百两八钱 康熙二十年在于商引之岁额有限等事案内巩属阶文徽三处共増引八百四十五张増课银四百九十两五钱三分七釐七毫一丝遇闰加引无加课银四十两八钱七分八釐一毫四丝二忽五微毎引加増五分共银四十二两二钱五分遇闰加银三两五钱二分八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毎引加増七分共银五十九两一钱五分遇闰加増银四两九钱二分九釐一毫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六漠又于钦奉
  恩诏事案内将十七年宁属遇闰加引五千一百二十张宁临二属加増银八百五十一两四钱四分三釐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二漠停征豁免康熙二十一年于盐课画一以济军需事案内宁属小池盐引照纲引酌量加増三分共银一千八百四十三两二钱 康熙二十五年又于商累未经上闻等事案内部议河东加増七分比照淮浙之例摊入引内作正额征收至毎引加増五分原题事平之日停止大兵已经撤回应将加増五分停止等因小池临巩二属共该五分加増并遇闰加银三千四百九十八两四分一厘六毫七丝三忽三微六纎六尘六
  渺七漠停征在案查二案内豁免遇闰増课并五分加増之外宁属毎年额引六万一千四百四十张毎引行盐一石该课银二钱一分五釐五毫银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两三钱二分临洮府属例食本地土盐并无部颁盐引毎年额征盐税并按丁加増共银五百七十四两九钱八分五釐二毫五丝
  原额盐引三千四百六十张内分销漳县盐引二千八百一张毎引行盐一百七十八斤五两该课银一两一钱三釐五毫七丝分销西和县盐引六百五十九张毎引行盐二百斤二两该课银五钱八分五毫一丝六忽巩属共原额课银三千四百七十三两六钱九分又盐课之议増等事案内加増七分银二百四十二两二钱又商引之岁额等事案内陇宁等州县㕔卫八处按丁加引九百四十三张又阶文徽三州县按丁加引八百四十五张共増课银一千四百六十七两三钱九分一厘八毫七丝六忽该加増七分银一百二十五两一钱六分
  以上巩昌府直隶秦州阶州原额并按丁増引五千二百四十八张额课不等该征盐课并按丁加课及加増共银五千三百八两四钱四分一厘八毫七丝六忽遇闰加银四百四十二两三钱七分七丝二忽三微六纎二漠
  以上宁夏小池临巩秦阶四属共额盐引六万六千六百八十八张额课不等
  实征银一万九千一百二十三两七钱四分七釐一毫二丝六忽内除宁属动支祭祀银三十二两九钱九分九釐实应征解司充饷银一万九千九十两七钱四分八釐一毫二丝六忽遇闰加银四百四十二两三钱七分七丝二忽三微六纎二漠自康熙二十六年起至今照数征解并无新増盐引
  宁夏河西道属宁夏盐捕㕔灵州花马小池
  一产盐地方一处共盐井二百眼𭐏夫二百名额征纸价银五百二十二两三钱四分工食银二千四百五十七两六钱
  一盐引数目毎年额捞盐六万一千四百四十石额引六万一千四百四十张额征课银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两三钱二分在于平庆两府各州县㕔卫所并宁夏各营堡行销
  一平凉府属行销州县卫所一十三处并盐茶㕔属红古等四营堡
  平凉县额引五千一百二十张额征课银一千一百三两三钱六分
  崇信县额引五百六十五张额征课银一百二十一两七钱五分七釐五毫
  华亭县额引一千四百三十张额征银三百八两一钱六分五釐
  镇原县额引五千二百五十二张额征银一千一百三十一两八钱六釐
  固原州额引一万六百一十四张额征课银二千二百八十七两三钱一分七釐
  泾州额引九千五百八十六张额征课银二千六十五两七钱八分三釐
  灵台县额引五千四百张额征课银一千一百六十三两七钱
  静宁州额引五千五百张额征课银一千一百八十五两二钱五分
  庄浪县额引八百张额征课银一百七十二两四钱隆德县额引四千五百五十张额征课银九百八十两五钱二分五釐
  盐茶㕔所属红古城等四堡额引三百四十一张额征课银七十三两四钱八分五釐五毫
  一庆阳府所属六州县卫
  安化县额引一千五百一十四张额征课银三百二十六两二钱六分七釐
  合水县额引八百一十五张额征课银一百七十五两六钱三分二釐五毫
  环县额引五百九十五张额征课银一百二十八两二钱二分二釐五毫
  真宁县额引五百四十三张额征课银一百一十七两一分六釐五毫
  宁州额引五千四十张额征课银一千八十六两一钱二分
  灵州所属吴忠等一十九堡额引二千三百八十六张额征课银五百一十四两一钱八分三釐
  中卫属鸣沙州等十堡额引一千三百八十九张额征课银二百九十九两三钱二分九釐五毫
  巩昌府属漳县漳河侧
  一产盐井三孔原设灶户六十五名毎名盐锅一口共锅六十五口毎年请引三千六百二十二道共额征以及遇闰加増课银四千六百四两九钱二分五釐八毫九丝三忽五微二纎六尘七渺
  一分销漳县盐引各州县㕔卫所
  陇西县原额并按丁加引四百四十九张额征课银五百七十两八钱四分四釐一丝一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六漠
  宁逺县原额并按丁加引四百三张额征课银五百一十二两三钱六分一厘一毫四忽三纎三尘三渺四漠
  伏羌县额引一百张额征课银一百二十七两一钱三分六釐七毫五丝一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安定县额引二百张额征课银二百五十四两二钱七分三釐五毫二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㑹宁县额引二百张额征课银二百五十四两二钱七分三釐五毫二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通渭县额引一百五十张额征课银一百九十两七钱五釐一毫二丝七忽
  靖逺县原额并按丁加引一百一十七张额征课银一百四十八两七钱四分九釐九毫九丝八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
  漳县额引八百五十一张额征课银一千八十一两九钱六分六釐五毫一丝五忽七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
  岷州额引五百九张额征课银六百四十七两一钱二分六釐六丝八微二纎六尘六渺八漠
  洮州卫原额并按丁加引六十七张额征课银八十五两一钱八分一厘六毫二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四漠
  西固㕔额引一百张额征课银一百二十七两一钱三分六釐七毫五丝一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四漠直隶秦州原额并按丁加引二百四十六张额征课银三百一十二两七钱五分六釐四毫一丝六忽五微
  清水县原额并按丁加引一百一十张额征课银一百三十九两八钱五分四毫二丝六忽四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
  秦安县额引一百二十张额征课银一百五十二两五钱六分四釐一毫一忽六微
  西和县盐官镇
  一产盐井一孔原设灶尸五十名毎名盐锅一口共锅五十口毎年请引一千六百二十六道毎引一道行盐二百斤二两共额征并遇闰加増课银一千一百四十五两八钱八分六釐五丝四忽八微三纎三尘三渺二漠
  一分销西和县盐引各州县
  徽县原额并按丁加引三百一十六张额征课银二百二十二两六钱九分三釐七毫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二漠
  礼县原额并按丁加引二百三十二张额征课银一百六十三两四钱九分六釐五毫六丝二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
  两当县额引四十张额征课银二十八两一钱八分九釐一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四漠
  直隶阶州原额并按丁加引一百五十一张额征课银一百六两四钱一分三釐六毫九丝二忽八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
  文县原额并按丁加引六百八十七张额征课银四百八十四两一钱四分七釐八毫四丝六忽
  成县额引一百张额征课银七十两四钱七分二釐五毫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
  西和县额引一百张额征课银七十两四钱七分二釐六毫七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
  临洮府属五州县系食本地土盐并无部颁盐引除免过遇闰増课及伍分加増之外实应征土盐税及按丁加课并遇闰加増共银五百七十四两九钱八分五釐二毫五丝
  狄道县额征课税银三十八两六钱七分四釐九毫渭源县额征课税银六两四钱四分一厘二丝五忽兰州额征课税银一十七两五钱七分二釐五毫七丝五忽
  金县额征课税银一十二两六分二釐四毫五丝河州额征课税银五百两二钱三分四釐三毫附历代盐法
  周盐人之职盐人掌盐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賔客共其形盐
  汉武帝四年置盐铁官元狩中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五年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宜属少府陛下弗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鬻盐官为牢盆浮食奇民欲擅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民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母得与天下争利御史大夫桑𢎞羊难以为国家大业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魏明帝世徐邈为凉州土地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
  唐食货志载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红桃池回乐池𢎞静池㑹州有河池三州皆输米以代盐安北都䕶府有胡落池岁得盐万四千斛以给振武天德周广顺二年敕令庆州榷盐务今后毎青盐一石依旧抽税钱八百八十五陌盐一斗白盐一石抽税钱五百八十五陌盐五升此外不得别有邀求
  宋至道末凡禁榷之地官立标识候望以晓民其课盐通商之地京西则京兆凤翔府同华耀干商泾原邠宁仪渭鄜坊丹延环庆秦陇凤阶成州保安镇戎军按宋初盐䇲只听州县给卖初未有客钞也雍熙二年令商人所在纳银赴京请领交引葢边郡入纳算请始见于此端拱二年置折中仓令商人输粟京师葢在京输粟算请始见于此天圣七年令商人榷货务入纳钱银葢在京入纳钱银算请始见于此天圣八年以兵部员外郎范祥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行之既久盐价时有低昻又于京师置都盐院陕西转运司自遣官主之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则敛而不发以长下价过四十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使盐价有常而钞法有定数行之数年人以为利
  文献通考按授人以盐而征其钱谓之蚕盐行之京东诸路免盐之榷而均诸税谓之两税盐钱行之河北皆五代法也及其敝也盐不给而征钱如故税已纳而禁榷再行葢误以二者为经常之赋而不知其源出于盐也河北之榷张方平言之仁宗听之惠及一道矣独蚕盐钱之输未有能如方平者力言之至和中仅免其十之三惜哉
  元各州县户口额办盐课运官召商发卖惟陕西运司官毎年预期差人分道赍引遍散州县陕西食盐之户该办课二十万三千一百六十四锭内巩昌延安等处认定课钞一万六千二百七十一锭庆阳环州凤翔兴元等处岁办课一万七千九百八十五锭其馀课钞因闗陕旱饥民多流亡至顺三年盐课十分为率减免四分行之三载尚多亏负时至元二年监察御史特穆尔布哈及廉访使胡通奉疏陕西百姓许食解盐地逺脚力艰涩今后若因大河以东之民分定课程买食解盐大河以西之民计日摊课任食韦红之盐则官不被扰民无荡产之祸矣且解盐结之于风韦红盐产之于地东盐味苦西盐味甘又岂肯舍其美而就其恶乎使陕西百姓一概均摊解盐之课令食韦红之盐则监吏免巡禁之劳而民亦受惠矣因命陕西行省官及李御史运司同知郝中顺㑹巩昌延安兴元奉元凤翔邠州等官与总帅汪通议俱称当从特穆尔布哈胡通奉所言限以黄河为界陕西之民从便食用韦红二盐解引依旧西行红盐不许东渡独郝同知言运司毎岁办课四十五万锭陕西该办二十万锭今止认七万锭馀十三万锭从何处恢办议不合而散户部遂参照至顺二年例以泾州白家河永为定界听民食用仍督所在军民官严行禁约毋致韦红二盐犯境侵课中书省如所议行之
  明盐法 灵州盐课司 西和县盐井 漳县盐井洪武间岁办西和县一十三万一千五百三十斤漳县五十一万五千六百七十斤灵州二百八十六万七千四百七斤 𢎞治间岁办灵州西和漳县共三百五十一万四千六百七斤 万历六年岁办一千二百五十七万七千六百六十八斤岁解宁夏镇年例银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二两延绥镇年例银一万三千七百一十四两固原镇客兵银二千五十九两固原军门犒赏银七千一百二十两 行盐地方河东行西安凤翔汉中陕西行巩昌临洮延安
  成化二十三年移萌城批验所于红德城堡令黒城干沟二路盐车俱抵庆阳府城市卸载商人同店主执引赴府验过赴行盐地方货卖毕引目付店主销缴 𢎞治二年令灵州盐课司行盐地方仍旧于平凉静宁隆德庆阳环县等处 嘉靖八年议准大池増三万三千六百二十六引小池増二万二千四百一十七引毎引二钱五分卧引银一钱共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五两送平凉府收贮专备禄粮 十四年题准灵州小盐池额盐三千一百零五引专供花马池一带修边支用其加増盐三万引召商开中三边轮流买马或接济军饷支用 三十四年奏准陕西行盐地方毎盐二百斤为一引毎引收银四钱五分西盐二分搭配漳盐八分俱听分守陇右道监理收银年终解送花马池营管粮衙门防秋兵马支用隆庆五年题准花马池大小二池盐毎引照盐四倍河东令各商报纳毎引増银一钱二分共五钱二分其卧引银一钱二分西路斗底银一钱五分共増课银七千有奇 又按固原志北四百里有大小二盐池畦水日暴成粒无事爨煮所谓青盐可入药原设批验所二一在固原一在庆阳红德堡巡抚张敷华以固原经过盐车于静泾二州立厂市收课以备赈济𢎞治十四年总制秦纮移厂市固原固原兵备主其课引银移批验所于庆阳庆阳兵备主其割引银以备边用固原立五盐场置老人斗行毎厂五百引毎车收门盐一斗五升石收票银五釐州库收备军需批验所引收卧引银一钱州库收备买马斗行又纳州公用银十八两嘉靖二十八年又增斗底牙银一钱五分一厂五百引共七十五两以备公用苏里甲之困然斗行过取斗底而豪猾为斗行倍收私放官少利商与里甲受病矣 自洪武以来天下盐课俱开中各边上纳本色米豆故边方米豆不至甚贵并无年例银两自成化八年徙镇榆林卫増治城砦民供不继以南京折银例毎石折银五分至𢎞治初于运司开中纳银解户部送大仓银库收贮分送各边盐价银积至百馀万人以为利而盐法壊
  成化九年差御史一员巡视河东运司并陕西灵州大小二池盐课其陕西河南所属分巡各道官带管盐法者悉听节制 庆阳府毎岁委佐贰官一员监支灵州盐课司商人纳马官盐及民间食盐
  康熙六年各省开炉铸钱甘肃于巩昌府开局鼔铸所铸钱文一面铸康熙通宝四字一面铸巩字后停
  雍正四年巡抚石文焯折奏暂开鼔铸以清钱法于五年四月内设宝巩局于兰州按察司经铸河桥同知监铸动用藩库银二万两收买各属户釐工字小钱并古旧废钱铜斤入局鼓铸开炉一十二座七年三月内奉文停止
  附历代钱法
  上古自太昊氏有钱谓之金髙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周谓之布齐莒谓之刀禹五年水汤七年旱禹以历山之金汤以庄山之金并铸币以救人困管子先王用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周太公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司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按九府者太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币职金也圜谓均而通也周景王将铸大钱单穆公諌王弗听卒铸大钱文曰宝货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按二十两为镒改周一斤之制半两则八铢也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至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埓天下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玉者故吴邓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馀年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奸或盗磨钱质而取镕钱益轻薄而物贵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孝武元狩五年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磨取镕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闲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
  唐髙祖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参积十钱重一两得轻重大小之中乾封元年铸乾封泉宝钱径寸重二铢六分以一当旧钱之十逾年而旧钱多废开元初宰相宋璟请禁恶钱行二铢四参钱十一年禁卖铜锡及造铜器者二十年千钱以重六斤四两为率
  宋太祖初铸钱文曰宋通元宝凡轻小恶钱悉禁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自后改元必更铸以年号为文后至王安石为政始罢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边闗船不复讥钱之出国用日耗 凡铸铜钱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铅铁居三分皆有奇凡铸大铁钱用铁二百四十两得钱千重百九十二两此其大法也后度支判官许申建议以药化铁与铜杂铸重如铜钱法铜居三分铁居六分皆有奇赢亦得钱千费省而利厚然铁涩多不就工人苦之
  明洪武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已敕户部及各行省铸洪武通宝钱太宗九年铸永乐通宝钱宣宗九年铸宣德通宝钱𢎞治十六年铸𢎞治通宝钱嘉靖六年铸嘉靖通宝钱是后毎改元必更铸钱
  铸钱之弊
  南齐髙帝时奉朝请孔𫖮上书曰铸钱之弊在于轻重屡更重钱之患在于难用而难用为累轻轻钱之弊至于盗铸而盗铸为祸深人所以盗铸而严治不能禁者由上铸钱惜铜爱工也所以惜铜爱工者谓钱无用之器以通交易务欲令铜轻而数多使省工而易成不详虑其患也自汉铸五铢钱至宋文帝四百馀年制度有废兴而不变五铢者其轻重得货之宜也以为开置钱府大兴镕铸钱重五铢一依汉法则府库以实国用有馀 黄氏曰自太府圜法以来以铜为钱或为半两或为榆荚或为八铢或为四铢不知几变矣惟汉之五铢得其中五铢之后或为赤仄或为当千或为鹅眼𫄧缳或为荇叶又不知其几变矣惟唐之开元为得其中二者之外或以一当三或以一当十或以一当百然皆行之不久而遽变惟其质制如开元者则至今通行焉














  甘肃通志巻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卷十九
  茶马
  自唐回纥入贡以马易茶宋熙宁间相继行之所谓
  摘山之利而易充廏之良有明定制金牌差发假市易以羁縻控驭为制番上䇿夫茶运于商督销有官权其轻重缉私便商茶司各官之专责也志茶马
  本朝茶法陕西差茶马御史一员辖洮岷河州西宁庄浪甘州五茶马司各㕔员内甘州一司隶兰州同知 苑马寺卿一员领监七毎岁御史招商领引纳课报部所中马牡者给各边兵牝者发苑马寺喂养孳息
  岁额茶课折色银六千二百六十六两二钱二分六釐本色茶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箆旧额新増共茶引二万八千七百六十六道 内甘省五司旧额新増共引二万七千二百九十六道茶商领引赴产茶地方办运毎引征茶五箆毎箆二封毎封五斤共征茶一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箆又宁夏道额引二百七十道纳茶价银一千五十三两馀均系西安所属
  顺治初易马例毎茶一箆重一十斤上马给茶一十二箆中马给茶九箆下马给茶七箆 凡通接西畨闗隘处所拨官军巡守遇有夹带私茶出境者拿解治罪其番僧夹带奸人并私茶许沿途官司盘检茶货入官伴送夹带人送官治罪若番僧所到处该衙门官纵容私买茶货及私受馈送増改闗文者听巡按察究又进贡番僧应赏食茶须给勘合付四川布政司拨发有茶仓所照数支放不许于湖广等处买私茶 甘镇以茶易马各番许于开市处所互市不容滥入边内 四年差满汉巡茶御史笔帖式通事各一员 五年议准茶箆止供中马不许开销赏番七年题准旧例大引箆茶官商均分大引采茶九千三百斤为九百三十箆商领部引输价买茶交茶马司一半入官易马一半给商发卖例不抽税小引包茶税分差等毎五斤为一包毎二百包为一引发卖民用毎引汉中税银九两四钱西安凤翔税银一十四两今定大小引一例平分 十年覆准茶商旧例大引附茶六十箆小引附茶六十七斤零今定毎茶一千斤概准附茶一百四十斤如有夹带私茶严查治罪茶箆先由潼闗汉中二处盘查运至巩昌再经通判察验然后分赴各司交纳官茶贮库商茶听商人在本司贸易 延宁二处商税毎引百斤量入官茶三十斤折银一钱三分交库彚报 凡镇将发银市马查核的确准令购买若有载茶易马者概行禁止 各番交易茶马量赍烟酒以示抚绥 十三年覆准新茶中马既足陈茶变价充饷如新茶不足陈茶两箆折一中马 十四年覆准私茶私马变价及赎罪银原留中马支用今七监马匹蕃庶改解充饷康熙二年题准茶九万箆作十分考核欠不及半分者罚俸六个月欠半分以上罚俸一年一分以上降一级二分以上降三级三分以上降四级调用四分以上革职溢额毎分以上纪录一次至四分以上加一级五分以上加一级纪录一次茶引不完者虽多得茶斤不准议叙 四年裁陕西苑马各监 七年裁茶马御史归甘肃巡抚兼理 十四年题准茶马事宜毎年八月攒造彚报 三十二年题准西宁五司收贮茶箆年久难免浥烂毎箆十斤变价银六钱三十六年仍差部员管理茶马事务 又陕西黄甫堡原额茶引一百三十四道今口外䝉古在杀虎口就近易盐以致黄甫堡茶引不行嗣后将额引停其颁发 又以兰城无马可中将甘州司积贮茶箆在五镇俸饷之内银七茶三毎银一两搭放值三钱茶一封 四十二年题准陕西茶引共额二万七百九十六道发西庄洮河四司通番中马内有小引八百馀道售西凤汉中三府人民供食自康熙二十三年后被大引渐次侵更现今止留小引一百道西凤汉中三府地方人民不足食用以致私贩横行今于小引原额内颁茶引五百道给商行茶毎引征茶五箆毎箆折银四钱共征银一千两 四十三年覆准嗣后陕境交界处盘查茶斤行人携带十斤以下者停其搜捕如有驴驮车载无官引者即系私茶照私盐律治罪失察官员俱照私盐例议处 四十四年茶马事务停止差官仍归甘肃巡抚兼管料理 西宁等处所征茶箆停止易马将茶变价折银毎新茶一箆折银四钱陈茶一箆折银六钱充饷 巡察私茶十斤以下停其搜捕恐沿途行人分带零运仍照旧例缉拿处分 五十七年议准陕西西宁地方为通番大路原额茶引九千二百四十八道不敷民番食用今加増茶引二千道毎引照例征茶五箆毎箆折银四钱共征银四千两 六十一年覆准陕西西宁庄浪岷州河州界连口外增茶引四千道交与总督办理一年定例之后仍照旧交与巡抚办理 又议准西宁等处行茶原照例易换马驼牛羊并买粟谷今将旧茶悉出变卖以作兵饷 雍正三年河西㕔改为府卫所改为州县案内西宁㕔改为西宁府西司茶务归西宁府管理 又覆准甘肃四司茶箆自康熙六十一年为始五年之内总收本色五年之后即将五年以前之茶发出变价挨次出陈易新将变价银两按年题报嗣后总以五年为率 又覆准陕省茶改令产茶地方官给发船票照依该商引目茶数一一开明不得另给印票其应行盘查之处照依引目及正茶附茶斤两盘查验放不得勒掯留难如于部引之外有搭行印票及附茶不依所定斤数多带私茶者查拿照私盐律治罪如查验官故纵失察者照失察私盐例处分如有地僻引多茶斤壅滞不能行销者该商具呈该司该司详报甘抚行令往别司分通融发卖办课 雍正八年题准改岷㕔为州洮岷司茶务归洮岷道管理 又题准五司茶价西司毎封九钱五分庄司七钱五分洮司七钱五分河司九钱四分甘司七钱二分各司总在前议价值以上发卖按季具结报部 九年奏准令五司复行中马之法毎上马一匹给茶十二箆中马一匹给茶九箆下马一匹给茶七箆俟一年之后计收马之数如所得一二千匹即留甘省军营之用或马数甚多分拨于河南山西相近之各营汛喂养 十年奏准中马之法应见马给茶并于收喂之第一个月支料二京升草一束第二个月再加料一京升草半束至第三个月支料四京升草二束仍于五月初一日出厂九月初一日收槽其槽䥷喂夫棚厂灯油等项俱照例开销 又咨准茶商船票仍由甘肃巡抚衙门给发
  附历代茶马
  唐德宗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其一以为常平本钱后罢之旧志谓茶之有税始此贞元九年从盐铁使张滂奏令出茶州县若山及商人要路以三等定估十税其一自是岁得钱四十万缗穆宗从王播奏増天下茶税率百钱増五十其后王涯判二使置榷茶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植者天下大怨令狐楚代为盐铁使后令纳榷加价而已李石为相以茶税皆归盐铁复贞元之制武宗増茶税时诸道置邸以收税大中初盐铁转运使裴休著条约其法益峻同于私盐私商给自首之帖天下税茶増倍
  宋置榷茶务官自为场置吏总之曰山场凡园户岁课作茶输其租馀则官悉市之先受钱而后入茶曰本钱又民岁输茶折税赋者曰折税此收茶之法凡民鬻茶者皆售于官官给其日用曰食茶商贾之欲贸易者入钱若金帛于京师榷货务以射六务十三场茶给劵随所射予之谓之交引此鬻茶之法雍熙后用兵乏饷令商入刍粟塞下酌地逺近増其虚估给劵以茶偿之天圣初行见钱法商人入刍粟塞下者度地里逺近使茶与边籴各以实钱禁纳色虚估之弊豪商大贾不能为重轻而烦费顿省嘉祐中弛旧禁通商茶法弊园户困于征取何鬲王应麟俱言其不便时韩琦富弼主行之岁收租三十三万八千有奇与诸路本钱悉储以给边神宗熙宁中置提举熙河路买马命知熙州王韶为之而以提㸃刑狱为同提举八年提举茶场李杞言卖茶买马固为一事乞同提举买马诏如其请十年又置群牧行司以往来督市马者此茶马所由始也 元丰三年复罢为提举买马监牧司四年群牧判官郭茂恂言承诏专以茶市马以物帛市谷而并茶马为一司臣闻顷时以茶易马兼用金帛以听其便近岁司局既分专用银绢钱钞非羌部所欲且茶马二者事实相须请如诏便奏可六年买马司复罢兼茶事者七年更诏以买马隶经制熙河财用司经制司罢乃复故自李杞建议始于提举茶事兼买马其后二职分合不一元丰八年陕西卖茶为场三百三十二金州为场六元祜二年熙河秦凤三路茶仍官为计置永兴鄜延环庆许通商 崇宁四年诏令茶马司总运茶博马之职复元丰成法自是职任始一
  元世祖至元五年用运使白𢋫言榷成都茶于京兆巩昌置局发卖私自采卖者其罪与私盐法同明陕西置茶马司四河州洮州西宁甘州各府并赴徽州茶引所批验洪武初上引五千斤中引四千斤下引三千斤毎七斤蒸晒一箆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毎上引仍给附茶七百斤中引五百六十斤下引四百二十斤名曰酬劳经过地方责令掌印官盘验佐贰官催运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茶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岁遣行人赍榜文于行茶所在悬示禁约私茶出境拨官军把守巡视但有私茶即拿解治罪茶课初二万六千八百六十二斤零𢎞治十八年新増二万四千一百六十四斤并旧五万一千二十六斤零见今茶课五万一千三百八十四斤零系汉中府属西乡石泉汉阴及兴安紫阳五州县岁办分解各茶马司 又设陕西行太仆寺寺有卿有少卿及寺丞主簿各一人甘肃行太仆寺亦如之 又设陕西苑马寺卿少卿主簿各一人后裁少卿寺丞领监二长乐灵武监有正置苑七广宁开城黑水安定清平万安武安苑有圉长二监易七苑为七监圉长为监正甘肃苑马司设官如陕西领监六苑二十四 洪武初令陕西河州洮州西宁各设茶马司毎三年一次差在京官选调边军赍捧金牌四十一面降此三卫附近羌族令纳马万有三千八百五匹收马给茶名曰差发先期于四川征茶一百万斤官军转运各茶司分贮给用二十三年定易马茶数上等毎疋一百二十斤中等七十斤下等五十斤洪武四年奏准陕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县民茶十株官取一分民所收茶官给价买无主者令官军薅培及时采取官取八分军收二分毎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令有司收贮与西畨易马永乐初遣御史巡督洮河等处茶马 正统八年奏准金州芽茶一斤收叶茶二斤运西宁易马 十四年停止金牌毎岁遣行人一员巡察潼闗以西至甘肃等处私贩 景泰二年令陕西布政司委官巡视罢遣行人四年复遣行人 成化三年定粗茶毎百斤收银五钱芽茶三十五斤亦量收五钱无银收丝绢等项俱解本省有司买茶支用十四年差御史一员领敕专理茶马毎岁一代遂为定例 定制易马自四岁至六岁髙大中度者方准收买牡骟马给各边兵牝马送苑马寺孳牧 十五年令巡茶御史招羌易马不拘年例 十八年令贩私茶五百斤者照私盐例充军 𢎞治三年令陕西布政司招商给引赴产茶地方买茶运赴茶马司六分听其货卖四分验收入官 十六年取回巡茶御史凡茶法听马政都御史兼理 十七年令陕西毎年㨂宪臣驻札临洮府巡禁私茶一年满日交代 又召商收买茶五六十万斤依原拟给银定限听其自买自运至各该茶司仍委官于西宁河州二卫发卖价银官库收候给商 十八年题准各处行茶地方但有兴贩私茶在边境交易及在腹里卖与进贡逺人者不拘斤数事发并歇家牙保俱发问烟瘴卫所永逺充军其在西宁甘肃河州洮州贩卖者一百斤以上者分别附近边卫充军不及数者俱依律枷号摆站守哨若军官纵容子弟伴当兴贩及守备把闗巡捕官知情故纵者事发参问若官自出资本贩私茶通番者发边卫充军在西宁洮河甘肃地方发卖者三百斤以上近卫充军 十八年都御史杨一清及巡按李玑言国初金牌佥发之功请复其制以查检不出事寝疏载艺文中 正德元年旧额茶课二万六千八百馀斤新收茶课二万四千一百六十四斤俱照岁办永为定例 商人不愿领价者对分官茶贮库商茶径自货卖遂为常例 二年仍差巡茶御史一员请敕兼理马政茶法二事 十五年以毎年招易羌人不辨秤衡止订箆中马箆大则官亏小则商病令酌为中制毎一千斤定三百三十箆以六斤四两为准作正茶三斤箆绳三斤 嘉靖十五年题准陕西三茶马司积茶止留二年之用毎年易马计该正茶外分毫不计夹带 四十三年题准以后毎年开茶仍止五六十万斤商人以一百五十名为止勒限买茶报中 又定买茶中马事宜各商自备资本执引前去收买真细好茶正附一例蒸晒毎箆重七斤巩昌府查验箆数稽考夹带毎王茶一千斤许照散茶一千五百斤数外若有多馀方准抽税各照格填注印钤截角依限运赴洮岷参将转洮岷茶司照例对分贮库取实收赴院销缴如有夹带数多伪造低假正附箆斤不同即从重问罪夹带与斤重者入官低假者砍焚引过五年不销者究问 三十年以年例马完羌有馀马司有馀茶许其増中解牧洮州増至一千二百五十匹河州増至一千七百四十匹西宁二千四百三十匹 隆庆三年以四川课茶改征折色解苑马寺易买种马五年冬令甘州茶司比照洮河西宁三茶司例定以六月该道㑹同将领抚调羌族马堪骑征者方许中纳毎年约以八百匹为止 万历二年陕西苑马寺缺少种马将该寺贮库茶课等银岁解固原镇二千两给军自买于年例应解该镇马二千匹内扣留二百匹在苑作种



  甘肃通志巻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卷二十
  物产
  雍州厥贡球琳琅玕职方辨国畜宜牛马谷宜黍稷恭逢
  盛世和气薫蒸庶𩔖蕃育山林川泽因乎土宜各产方物分考郡邑详列于篇志物产
  临洮府
  麸金唐志兰州出元和志宕州贡九域志熙州贡元和志洮州土贡明一统志各卫俱出毛毼今临洮出者佳黒瓷器兰州出白菜一名菘出兰州者佳蒲笋兰州出可瀹食龙须菜俗名龙髪菜兰州出蕨菜茎可作蔬根可捣粉兰州产兰州出水梨苹果兰州产者佳临洮出石榴兰州出葡萄兰州出甘草九域志兰县贡知母临洮出甘松元和志叠州土贡庵䕡子金志临洮府产大黄金志临洮府出贯众临洮产桦皮出临洮硇砂明志产兰州蓬砂出兰州麝香唐志兰州河州贡元和志渭州贡玫瑰花兰州出瑞鹤仙花大如杯香烈临洮出水金莲花似丽春兰州生者佳渭源鸟䑕同穴山䳜似鵽而小黄黒色穴入地三四尺鸟在外䑕在内犛牛出临洮其尾可为缨旄黄羊出临洮土豹皮一名舍里孙皮可为裘出河州渭源县鸟䑕同穴山鼵如人家䑕而短尾形狭而长性浮似鲿而白出洮水临洮出身广细鳞临洮出临洮出
  巩昌府
  鸡头豆出巩昌蚕豆出巩昌九域志渭州贡木棉巩昌出明一统志各卫俱出毼龙须席唐志渭州贡雕翎唐志岷州土贡西固出焰硝㑹宁出蒲笋可作羮巩昌出蕨菜巩昌出巩昌出肉苁蓉九域志渭州贡当归出宁逺伏羌秦芁唐志渭州土贡防风明一统志㑹宁县出大黄生陇西逺志巩昌出甘菊巩昌出贯众巩昌出木贼草陇西出豨莶草生陇西云母石岷州出空青石洮岷间出雄黄通志出巩昌府硫黄岷州出麝香明一统志陇西出鹿茸洮岷出甘松草巩昌出花骨空明一统志巩昌嶓冡山有异草名花骨空食之令人无子牡丹陇右佳梨花靖逺最多仇池石出仇池山宋苏轼所藏洮石砚出洮州卫通志宋苏轼为之铭鹦鹉寰宇记陇山产洮岷出念佛鸟出岷州贵青山二三月至声似阿弥陀佛故名鲫 鲂出岷州齿鱼通志岷州出巩昌出出巩昌
  平凉府
  鸡头豆平凉出蚕豆平凉出胡床平凉出回回豆平凉出唐志平凉县出新唐志平凉县有九域志华亭县出寰宇记原州贡白毡泾州产驼毛毡麻布元和志泾州原州赋黒瓷器明一统志平凉华亭二县出蕨菜平凉产葫芦平凉出木耳华亭出刀豆平凉出荠菜灵台固原出平凉出红花寰宇记泾州产秦芁明一统志平凉县出寰宇记泾州产天南星明一统志崇信华亭二县出苦参静宁州华亭县出黄蓍平凉出款冬花明一统志静宁州庄浪县出寰宇记渭州出皂鹤出崆峒山锦鸡华亭出寰宇记泾州贡崆峒砚崆峒山石为之豪彘平凉美髙山出出平凉诸山桃花鱼形似鲂而圆味肥美出平凉华亭平凉出泾州华亭出其小如钱不入食品
  庆阳府
  布元和志庆州贡胡女布九域志庆州贡紫茸毡牛苏明一统志安化县出蜜宁州出新唐志庆州贡明一统志安化县出榛子庆阳出焰硝明一统志庆阳府出甘草九域志环州贡假苏唐志宁州贡葶苈唐志宁州贡金丝草明一统志出庆阳府庵䕡子唐志宁州贡防风寰宇记宁州产草豆蔲寰宇记宁州出青木香宁州出麝香元和志庆州贡明一统志安化县出九域志宁州贡黄鹂庆阳有庆阳产芫青一名青娘子出宁州
  甘州府
  小麦甘州产者最佳那孩豆状如樱桃红白色味香出甘州寰宇记甘州产寰宇记甘州产驼毼野马皮元和志甘州贡可为裘紫花菜甘州产甘镇志元人用以为供甜𤓰甘州出枸杞子元和志甘州贡甘草元和志甘州贡白柰元和志甘州贡大黄本草云惟山丹大黄有锦纹最佳回夷入贡满载以归用以解暑石膏出镇夷麝香唐志甘州贡虎骨甘州近山处得之玫瑰花甘州出洮羊尾重三四斤甘州出野牛大者重千斤出甘州他剌卜花似獾重四五斤出甘州
  凉州府
  稻镇番出者佳小麦元和志凉州入贡元和志凉州贡细毼新唐志凉州贡毯龙须席新唐书凉州贡犛牛细毛茜染成红色名雨缨平番出者佳枸杞子镇番出者佳肉苁蓉镇番出者尤佳青盐永昌境外有池琐阳镇番出者佳芎䓖唐志凉州贡白附子生凉州沙中榧实生永昌地骨皮出镇番者佳石燕子出永昌石硖口羚羊角出永昌山谷菜花石凉州志石出永昌可为器制砚本周鸟永昌山有之形如雀灰白色与苦术兀䑕同穴洮羊凉州出野马皮可为裘出凉州野牛重千斤黒色出凉州土豹一名舍里孙明一统志镇番出无鳞鱼镇番出
  宁夏府
  稻宁夏有蚕豆宁夏有宁夏麦垛山出明一统志寜夏贺兰山出新唐志灵州贡吉莫靴鞹毡花毯宁夏出者佳杂筋元和志俱灵州贡野马皮元和志灵州贡白鹘翎元和志灵州贡寰宇记土产白鹘翎马鞭元和志灵州贡赤柽马鞭绿矾明一统志贺兰山出矾一名蹲鸱产宁夏宁夏产产宁夏慈菇产宁夏红花元和志灵州贡通志出宁夏者佳甘草元和志灵州贡鹿角胶元和志灵州贡新唐志土贡白胶梧桐朔方志宁夏出暖木明一统志灵州产宁夏出寰宇记宁夏岁贡出宁夏黄河者佳宁夏出宁夏出白条似银鱼而身细宁夏出产宁夏
  西宁府
  花毯西宁志古鄯州出元和志鄯州贡西宁者佳红花出西宁者佳马鸡西宁出羚羊角元和志鄯州贡寰宇记鄯州贡骆驼寰宇记鄯州出羱羊大者重百斤角可作器寰宇记鄯州贡洮羊尾如鹿重三四斤西宁出野马西宁出野牛大者重千斤出西宁无鳞鱼西宁出碾伯多
  秦州
  银唐志清水两当俱有巩昌志徽县出徽县出丝绵西和两当出毼 胡麻两当产龙须席元和志秦州贡鹿皮礼县出蜜 蜡秦州俱出巩昌志两当出出秦州出徽县两当出两当枇杷出秦州樱桃出秦州银杏出秦州核桃清水出者佳秦州徽县出出秦州秦州出羊枣秦安出山药秦州产芎䓖唐志秦州出石斛寰宇记秦州土贡贝母秦州出木𤓰秦州两当出木贼草秦州出覆盆子秦州产石胆出秦州水银秦州出凝水石产秦州卤地麝香出秦州海棠出秦州芭蕉秦徽两当出石榴花秦州出桃花秦州出绛桃辛夷秦徽间产月季花秦徽出山茶花秦州产荷花秦州出出徽县花石屏出秦州锦鸡徽县山中有马 蚕出秦州两当
  阶州
  麸金新唐志文州贡一统志文县有金文县出木棉阶州出寰宇记阶州土贡唐志成州文州俱贡成县出水银阶州出元和志阶州出绿矾寰宇记阶州出成县出木耳阶文出竹笋文县出出阶文成等州县枇杷阶州出樱桃出阶州各县银杏阶州出阶文成出阶州出阶文成出狼毒元和志成州土贡麦门冬 天门冬俱文县出见一统志巴㦸天寰宇记出阶州大黄寰宇记阶州出贝母阶州出木𤓰阶文成出无名异阶文出水银寰宇记阶州出石膏阶文出赭石文县出麝香文县出鹿茸唐志成州土贡牛黄文县出熊胆阶文出梧桐阶文出阶文成出梅花出文县海棠出阶文成阶文出腊梅阶文出芭蕉阶成出桃花文县出月季花出阶文夹竹梅出文县素馨出阶文荷花阶州出水仙花出阶文出阶文山中云石砚阶州出仇池石仇池山出山鸡尾唐志阶州土贡吐绶鸟尔雅谓之鹝吐物五彩如绶出阶州黄鹂阶文有山羊出文县出阶文俗谓金线狨出阶州出阶州
  肃州
  稻髙台出者佳麸金新唐志肃州贡石青肃镇志出肃州南山千人坝野马皮肃州贡石盐出肃州城北口外硫黄出肃州硫黄山口内白蘑菰一名银盘色洁肉厚味美出河西境外者佳肃州出者佳沙枣一统志出肃州甜𤓰出肃州西𤓰出肃州回回甜𤓰出𤓰州肉苁蓉元和志肃州贡甘草明志肃州出琐阳明一统志肃州出雌黄出肃州石硫黄明一统志肃州出凝水石产肃州石油一名石漆出嘉峪闗西石空内色黒如漆燃之极明不可食明一统志出肃州南山青盐肃州出砺石元和志肃州贡嘉峪石嘉峪闗西出玉石出红水坝河内紫英石髙台出松鸡肃镇志花头蓝身重三四斤沙鸡肃镇志鸟身䑕爪红嘴鸡肃镇志毛色沉香嘴如珊瑚角雀肃镇志俗名乱堆儿叫空委婉如人言头有长毛如角野马皮可为裘出肃州野牛出肃州黄羊出河西白条鱼镇夷黒河中多蛤蚧形如守宫出镇夷虫肃志山中积雪千年内有雪蛆大小不一色白大者重三五斤











  甘肃通志巻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一
  风俗
  刚柔缓急气感于人奢俭淳漓俗由于习风俗醇疵实闗政治西北边境水土之气刚朴居多
  声教渐摩草野之民皆知向义还金美事时见闾阎革薄从忠移风易俗信而有征志风俗
  甘肃布政司
  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迫近西戎修习战备髙尚气力以射猎为先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甲于内郡汉书人性直尚俭约习仁义勤于耕稼多畜牧无复寇盗并有金方之气隋书秦风猎野务农图经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以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其强毅果敢之资亦足强兵力农而成富强之业朱子诗传土本膏腴民事耕植元一统志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穴居野处采猎为生以织毛毼为业崇尚释教荷戈执㦸防奸御侮之功居多明志
  临洮府
  民以鞍马射猎为事劲悍而质木宋志民俗质朴尚武务农元志番汉杂处敬鬼神畏法令崇气节忌脂韦板屋韦服乐与俗同府旧志洮土劲燥民多愿悫尚俭朴喜耕织不骛商贾技艺士质直醇谨不事旷逹不修华饰狄道志山髙苦寒盛夏不释裘毼府志渭据山壤人直朴力农以勤俭相效士多坦率兼耕读历宦一如寒素渭源志民物阜繁风俗醇厚尚礼义务耕织州志兰土柔泽人多秀逸好修饰美服居嗜草卉诸玩家营纺织有南土风士重气谊礼度彬雅斐郁兰州志重婚䘮崇墓祭善末业精工萟文雅颇盛渐尚浮靡旧志金处山峪民朴力农家习俭素士亦愿谨不竞浮华金县志习尚朴实急公乐输婚姻轻财䘮尚佛事金县新志河境诸番杂处风俗不纯附城居民敦忠信尚恭谨羌回诸种旧诡谲健讼近革心向化渐与中土无殊河州志
  巩昌府
  髙尚气力汉书尚俭约习仁义隋志猎野务农图经厚重质直宋史婚葬之仪多循古制元志地连四郡陇西天水武都广汉俗杂五方明一统志民性惇笃而气劲悍务耕织习弓马事浮屠士耻奔竞抑浮华婚䘮有礼府志人尚争战而武艺精四民乐业无浇浮之俗古为用武之国翰墨大全力学力农明成化志民务耕织鲜末作冠婚䘮祭多循古制陇西志俗勤耕牧家有葢藏贫不走险饿不乞丐安定志士勤诗书民号质实无华丽之饰多礼让之风然信巫尚鬼习俗难移猾吏奸胥催科不易明一统志尚义轻生患难一心有忠君亲上之风通渭志务本力农讼稀事简漳县志土瘠民贫风强俗悍业勤耕牧性喜鬬争而崇礼义尚儒雅犹有俭陋深思之意明一统志性质实尚赒务猎士绅习儒雅崇礼度乡逺之民足迹鲜及城郭㑹寜志士绝浮夸民崇俭朴然负气好讼积习相沿未变明一统志川原平衍风土深厚有物产之饶淳庞好礼仕宦者慷慨磊落与人信厚无城府伏羌志生聚颇繁物产亦盛士鲜縁饰民习朴茂无逰闲之习多礼教之风宁逺志邑居陇蜀之交有盐井之利君子性质直小人乐田亩庶几淳厚浑朴之风西和志人习武艺不惮攻杀明靖逺志负刚劲尚气节虽身冒矢石而捍卫牧圉若性生靖逺志其人劲悍而质木好习弓马以田猎为生髙尚气力山居板屋岷州旧志地瘠气寒饶林木之利士人修饰文行略有可观岷州志习弓马好射猎尚俭约衣毼食粗崇尚巫觋洮州卫志山峻水激俗劲悍而朴直士鲜佻逹无浮丽西固志
  平凉府
  人勤稼穑修习战备汉志地接陇山节气常晚仲夏花木始开不产丝蚕惟与西戎博易为利地多牛马宜于畜牧人以骑射为事寰宇记民俗醇朴不尚侈靡专事耕种不为寇盗婚姻䘮葬颇近古风明一统志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五方辐辏商贾竞利不事文学亦鲜浮靡马牛夜牧道不亡失府旧志俗信鬼神士无浮靡平凉志民质实不善讼力农字牧无他技业崇信志山髙地冷早霜薄收民居多板屋华亭旧志人以骑射为事寰宇志俗安简陋鲜诣公衙华亭志民质而愚勤稼穑而罕末作镇原旧志野多穴处耕牧为业镇原志地广人稀质木不寇盗寰宇记固原州水土杂于河西人烟接于北地迫近羌戎修习武备士则髙尚气略人以骑射为先寰宇记泾州土瘠民贫家无馀积知本务农不争捷巧灵台志民杂番夷土饶畜牧便骑射尚气力静宁志好猎务农民淳易化一统志静宁州民风淳质力农不谙技艺士无伪习庄浪志僻处山谷地瘠民贫居多陶穴女鲜织絍人性朴率崇简务本隆德志
  庆阳府
  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婚䘮仿古礼不惑于释道异教旧志民淳而不争士笃悫而有文宋章楶安化楼记务耕作事樵采人无逐末依然古风合水旧志习武备尚文学地瘠人勤淳朴少讼环县志赋性朴拙男不事贾贩女不知织纺真宁志人性勇健不尚浮华颇勤学问婚䘮相济宁州图册
  甘州府
  民俗质朴汉窦融传风土壮猛便习兵事晋载记人性坚刚慷慨寰宇记土人穴居野处采猎为生明一统志赖雪消之水为灌溉之利甘州志士风朴茂人知稼穑山丹志
  凉州府
  人事慷慨方舆胜览烈士武臣多出凉州虞诩论虽居戎域然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北史胡叟传人杂羌戎习俗刚劲或土屋而居或穹庐而处以孳牧为生地里志崇节俭敦礼让质而不野尚武兴文武威志人性多慷慨质直尚武少文永昌志土沃泽饶可耕可渔人勇而知义俗朴而风淳镇番志土硗风寒人性刚勇以骑射为能孳牧为业古浪志俗寡文教武尚韬钤争气节崇释老平番志
  宁夏府
  强梗尚气重然诺敢战斗金史性勇锐尚畜牧信释重巫明初徙五方之民于此风俗不纯明一统志人以技艺趋利畜牧为资同上工骑射信禨鬼富强日倍礼义日新宁夏志灵州人性勇悍以耕猎为事以畜牧为生宁夏志中卫昔也荆榛之地今也乐利之乡惠农渠记新渠宝丰
  西宁府
  俗崇释教士业儒术人专孳牧童习弯弧衣被毳毛饔飧湩酥西平赋夏秋少暑冬春多寒毳皮为衣酥湩为饮番人以皮马为礼畜牧为业旧志风气渐燠物力滋丰力农务学有衣冠文物之化西域志民勤俭士谨愿得醇朴遗意碾伯志
  直隶秦州
  地本膏腴民事耕植元一统志山林蕃屏原隰敷衍尚直习让勤于耕读明一统志度汧陇无蚕桑五月乃冻解八月乃麦秦州记重然诺负气节朴茂质实劲直强毅犹存古风而流弊或懻忮忿争耗财废业州志川原寥廓物产丰饶民无末作士重德行然猓人群聚奸宄易藏驯扰为亟清水志勤稼穑广畜牧民劳而俭俗朴而淳赒恤成习而薄华靡秦安志地僻一隅闾阎乐耕牧尚俭约然壤接羌戎性多强悍礼县志人性质直俗尚俭约习礼义勤稼穑四民安业旧称乐土旧徽县志寒燠得中物产略备居水陆之通商贾辐辏四民乐业徽县志舟楫不通商贾不至故民务本业而无羡心旧两当志徽山凤水间民不见奇邪务本力农两当志
  直隶阶州
  地杂氐羌民俗朴鲁而劲悍尚鬼重巫力田而外倚樵采为生士尚礼法骎骎有文物之风阶州志土瘠民贫力于农事士勤弦诵即武夫市井家咸知重学文县志川原平衍田土沃饶以耕织为业而俭约自持然而人多犷悍俗号嚣凌抚循非易成县志
  直隶肃州
  织毛毼勤耕牧务本业尚释教 风土淳厚气习刚勇好骑射循礼让并肃州志土腴气正稻麦兼宜髙台志
  西域
  人性犷悍居有土房衣服异制饮食异宜山川景物颇𩔖中国陈城西域记寒暑应𠉀民物繁庶种五谷葡萄诸果不食豚肉斋戒拜天晋安志






  甘肃通志巻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二
  古迹
  山林薮泽旧宫故垒古人往矣其迹犹存流风馀韵系人怀想或访诸樵牧以知轶事或广稽碑碣以读遗文纪其盛衰资为闻见历世不嫌久逺考古可以证今详为摉采著之于篇志古迹
  临洮府
  狄道县
  狄道故城 在今府西南史记匈奴传陇西有翟䝠之戎百官志县有蛮夷谓之道汉因置狄道县为陇西郡治后汉永初五年羌乱诏陇西郡徙治襄武延光二年还治狄道寰宇记县在兰州南一百九十里晋恵帝时以狄道县为降狄道也府志有旧土城俗名番城在县南一里许东西北三面与府城濠相连即故城也
  安故故城 在府南汉置属陇西郡武帝元鼎五年西羌反攻安故围枹罕城葢与河州境接也前凉录永昌元年张茂分安故郡置定州宋白曰安故在兰州南州志县在陇西郡南四十七里唐时为安国镇五代周广顺中自安国镇至凉州立三州以控扼诸羌三州临河兰也按此则寰宇记安国城在五泉县西南明一统志在兰州西八十里旧志在今县西南一百六十里皆误
  武街故城 在府东东晋置晋志恵帝分陇西之武街县属狄道郡水经注滥水自白石山又西北迳武阶城南即武街之讹也
  长乐废县 在府西元和志天宝别置安乐县属临州旧唐志长乐县旧曰安乐后陷吐蕃废或曰即宋康乐寨也
  康乐废县 在府西三十六里九域志熙州领康乐寨宋熙宁六年置金升为县元废
  当川废县 在府西四十里九域志熙州领当川堡宋熙宁六年置金升为县元废
  水池废县 在府西南魏收志河州有洪和郡首领水池县隋志枹罕郡领水池县魏曰蕈州周改名唐废旧志水池城在洮州卫东北一百六十里
  长城 在府北三十五里史记秦始皇遣䝉恬发兵三十万北筑长城起自临洮唐置长城堡
  吕布城 在府西二里洮水东岸相传吕布所筑鹤鸣城 在府西南相近又有三足城明一统志皆唐时吐谷浑所筑
  巩令城 在府西南吐蕃所筑也宋熙宁六年王韶图武胜使徳顺将景思立分兵自南甲趋巩令即此旧志巩令城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或曰南甲在府南三十里
  故闗城 在府北三十里佛儿崖今废址尚存洮阳城 苏林注曰地居洮水之阳也后为吐谷浑据之周明帝逐去因立洮阳郡今谓之洪和城
  通谷堡 在府东三十五里一名寸金城其谷东西仅逾百歩上有窍可睹天日名曰通谷宋熙宁间置
  临川阁 在府城中唐天宝中建下临清流为一郡登临之胜
  超然台 在府东一里本名凤台宋熙宁中蒋之奇改名明嘉靖三十年杨继盛改建超然书院于其上
  西湖 在府西南二里岁五月五日引洮水注之郡人游乐于此
  渭源县
  首阳故城 在县东北汉置旧唐志渭源汉首阳地西魏改首阳为渭源县上元二年复改曰首阳复于渭源故城置渭源县仪凤二年并首阳入之
  渭源故城 在县东北与今城相连址存
  渭源堡 在县西北冈上三百歩许宋王韶屯兵于此遗址尚存
  兰州
  金城废县 今州治汉置属金城郡孟康曰初筑城时得金故曰金城薛瓒曰取其坚固也后魏省寻复置子城县兼移置金城郡来治隋志金城县旧县曰子城带金城郡其后又改县曰五泉宋志崇宁三年复改置兰泉县为倚郭县金省入兰州
  石龟城 在州城北河畔州志石龟城即州基也北临黄河有石如龟伏城垣下俗名大禹决河故道
  允吾故城 在州西汉置始元六年置金城郡治此应劭曰允吾读曰铅牙水经注允吾县在黄河之北湟水之南通志在广武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又明一统志允吾县在兰州西南五十里州志土人谓之西古城𢎞治十年重修为堡按允吾在黄河之北今属凉州西古在河南即金城故址非是
  阿干废县 在州西南四十里九域志元丰六年置阿干堡元一统志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县属兰州至元七年并入州
  媪围废县 在州东北汉置属武威郡水经注河水经媪围县界东北流至勇士即此
  嵻㟍城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嵻㟍山下晋义熙四年西秦乞伏干归子炽盘在苑川畏姚秦之逼筑城于此而据之后废
  石城 在州西北水经注河水东经石城南谓之石城津又梁熙攻凉河会城降之葢在大河与湟河会处故又名河会城
  西市新城 兰州旧志在州东南七十里又大定城在州北元丰中与夏人分界处也明嘉靖中议边事者谓复大定城可屯矿兵以守河北葢其城常为冦冲云
  安西城 在州南三十里天都山宋神宗时苖绶伐夏尝经此山
  瓦川会城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马衔山宋时李元昊所筑
  定火城 在州黄河北四十五里
  王保保城 有二一在州东东冈坡一在金城闗北王保保即元库库特穆尔明洪武初保保据州时筑
  元昊台 在州西十五里有级数十重元昊攻阿干驻兵于此
  肃王府 在州治北明太祖第十四子洪武中封肃王三十一年自甘州移国于此
  𠉀马亭 在州西北十五里汉武帝闻大宛有天马遣李广利伐之遣使𠉀马于此故名
  望河楼 在州西北二里傍黄河岸唐岑参有诗后代名人往往题咏
  铁冶 在榆谷元一统志去州五十里先代民冶故址今迹尚存
  金县
  龛谷废县 在县南二十里本宋之龛谷寨元祐七年绍圣四年复修为堡金升为县正大三年河州陷河西因以龛谷为金州治所元至元七年并县入州明洪武初改州为金县在兰州东九十里
  定逺废县 在县西北三十里宋志定逺城旧名李诺坪种谊知兰州时所筑金升为县元废为镇今为定逺驿
  勇士废县 在县东北汉置属天水郡旧志在靖逺卫西南二百里
  苑川城 在县东北水经注苑川水北迳牧师苑故汉牧苑之地羌豪迷吾等万馀人到襄武首阳平襄至勇士抄苑马焚烧驿亭即此处有东西二苑城相去七十里元和志苑城在五泉县时未置今县也元一统志在兰州西误
  平地城 明一统志在县北四十里唐戍兵所筑又有三角城在县东十里亦唐戍兵所筑又东古城在县东二十里亦唐时筑
  一条城 在县东北一百里宋狄青巡边所筑本名龙沟堡明万历二十五年兵备张栋疏请改建为一条城
  河州
  枹罕故城 今州治汉置县属金城郡应劭曰故罕羌侯邑也后汉改属陇西郡晋张轨分属晋兴郡咸康元年分晋兴郡置河州寰宇记州东南至狄道县一百四十八里后陷吐蕃废九域志宋熙宁六年收复置河州以唐枹罕县地置枹罕县九年省绍兴初陷于金金志贞元二年复置县为州治元又省府志枹罕废县在县西又有东古城在州东二里乃唐旧城西古城在县西二十里相传宋时筑北古城在州北一里乃元城
  大夏古城 在州东南汉置属陇西郡晋初县废恵帝时张轨复置改属晋兴张骏又置大夏郡后魏复为县属金城郡隋属枹罕郡唐属河州元和志县西北至州七十里宋废又寰宇记大夏城西二十里有金剑城一名金柳城前凉曽置金剑县于此
  白石废县 在州西南汉置属金城郡后汉改属陇西郡晋初省十三州志曰白石县在狄道西北二百八十五里
  鳯林废县 在州西南本白石县地晋恵帝时张轨分置永固县晋志轨置晋兴郡领县有永固是也后入吐谷浑废唐改置鳯林县属河州元和志东北至州八十里
  临津废县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晋志张轨置晋兴郡领县有临津是也后魏省水经注河水东迳临津城北白土城南为缘河津渡之处
  武城废县 在州东晋时凉张氏置十六国春秋咸康元年张轨分武城郡属河州
  宁河废县 在州南六十里九域志熙宁七年置宁河寨宋志本吐蕃所置香子城也崇宁四年升寨为县明初废后改和政驿
  定羌故城 在州东南一百里即吐蕃所置阿诺城宋熙宁七年王韶克河州破阿诺木藏城改名定羌城元升为县后废
  安乡故城 在州东北五十里临河吐蕃所置城桥闗宋置安乡闗属河州元升为县后废
  浇河废郡 在州西古西羌所居相传赵充国所筑水经注河水东经浇河故城北有二城东西角倚东古城在州东二里遗址尚存近由塔寺乃唐旧城西古城在州西三十里墙垣犹存乃宋城北古城州北一里号番城乃元城东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宋少帝时拜阿豺为浇河公即此城也元和志秃髪乌孤以西平河南地为浇河郡后周建徳五年于今州理南东达化县界浇河故城置廓州取廓清之义详西宁志
  米川废县 在州西唐置唐志米川本汉枹罕县地贞观五年于此置米州及米川县十年废属河州永徽末移于河北属廓州此城遂废又见西宁府
  废积石州 在州西元和志积石军在廓州西南一百五十里仪鳯二年置西临大涧北枕黄河即隋浇河郡所理宋庆历后属西夏其后入吐蕃名溪哥城金升为州明初废今为积石闗出闗即属境外
  怀羌废县 在州西南宋置金升为县属积石州金志县西至生羌界八十里
  龙支城 在州北一百四十里后魏名北金城隋属枹罕郡宋为宗哥城
  平夷城 在州西南元和志平夷守捉在州西南四十里开元三年郭知运置
  盐泉城 在州西开元二十六年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发鄯州兵夺吐蕃河桥于河左筑盐泉城置镇西军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又元和志有天成军在州西八十里开元三年哥舒翰于索磨川置又有振武军在天成军西百馀里天宝十三年哥舒翰攻吐蕃雕窠城置又有耀武军在廓州南二百里黒峡川亦天宝间置宋元符初俱废为砦
  循化城 旧志在州西一百三十五里西至生羌界一百里宋志循化城旧名一公城崇宁二年收复改名金属积石州元废
  大通城 在州西北宋志旧名达南城崇宁二年收复改名金属积石州元废
  来羌城 在州西北三十里宋志崇宁三年王厚收复金属积石州元废
  讲米城 在州西南一百里本番族所置宋志洮西安抚使收复河南一公错凿当标彤撒东迎讲米六城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金废
  历精城 在州西南宋史唃厮罗三妻乔氏有色居历精城府志州西南有乔家闗当以乔氏得名城当在其地
  踏白城 在州西北吐蕃所置宋熙宁八年王韶解河州之围复还熙州绕踏白城后烧贼庐帐木征来降城在宁川驿
  景古城 在州东南一百三十里金志狄道县有景骨城即此骨古声相近而讹也
  黄沙戍 在州西新唐志达化县东有黄沙戍河州卫 在州治西
  巩昌府
  陇西县
  古渭砦 九域志皇祐四年以渭州地置古渭砦熙宁五年以砦建通逺军崇宁三年升军为州治
  䝠道城 元和志陇西县西至渭州五十里本汉䝠道县秦孝公元年西斩戎之䝠主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灵帝分置南安郡治焉晋志南安郡置䝠道县宋志作桓道隋改武阳县又改陇西后陷吐蕃县废
  襄武城 在县东五里汉置县属陇西郡三国魏为陇西郡治蜀汉延熙十六年姜维围魏襄武不克晋陇西郡治此隋为渭州治唐因之宝应后没于吐蕃县废宋巩州移今治城周九里有奇环城有濠称为险固
  中陶城 在县东北晋志南安郡领中陶县魏真君八年并入新兴隋志陇西旧有内陶即中陶也
  长城 在县北境一百里乌龙沟北山有遗迹蓦山越涧若龙蜿蜒其土独黒俗名长城岭西起临洮经府北东至辽东延袤万里
  宻艾亭 在县东北汉志䝠道县有骑都尉治宻艾亭
  赤亭 在县西三十里羌酋姚弋仲之故居弋仲之先世居其地晋永嘉中东徙榆睂部内从之者数万后降晋
  首阳城 在县西五十里鸟鼠山汉书渭水自首阳东至京兆船司空入河旧志载县西七十里为首阳山夷齐避周采薇处旧有清圣庙二贤冢明万历中复建庙立碑置田崇祀
  云下田 在县北舆地纪胜云陇西有耕天村其田曰云下田又古谚云郎枢女枢十马九驹安阳大角十牛九犊谓其地宜于畜牧也
  六泉 在县东南五里西秦乞伏国仁率骑兵袭鲜卑三部于六泉即此
  五谿聚 陇西记襄武有五谿杨盛分羌为五部错居谿傍每谿为五聚故名
  玉浆泉 在县西四十里有山俗呼为髙武陇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后周武帝时豆卢𪟝为渭州刺史有惠政马迹所践忽飞泉涌出又有白鸟翔山㕔前乳子而后去民为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人民神鸟来翔因呼其泉为玉浆
  三岔堡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宋熙宁中置
  武城故城 在县西六十里武城川宋章楶筑读书堂 在县治东唐李翺建宋重建今废
  威逺楼 在县东一里东北坊宋建今废见方舆胜览
  烽火台 在城东五里明洪武二年平羌将军冯胜取巩昌驻兵于此
  熟羊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皇祐初筑为砦金贞祐中筑亦为砦郡志为首阳镇俗呼讹
  安定县
  安西古城 在县北三十里宋志旧名汝遮堡绍圣三年经略章楶进筑金初置安西县元至元三年并入定西州
  定西故城 在县南元丰四年置定西城在通逺军北一百二十里五年改定西城为定逺军七年夏人围定西城熙河将秦贵拒却之元徙州治安西县此城遂废
  通西故城 在县南四十里本宋巩州之通西砦元丰六年以兰州通西寨属通逺军金初置通西县属巩州贞祐四年属定西州元省入州今陇西安定俱有通西里宋西市贸马之所
  通渭县
  安逺古城 在县北六十里宋天禧二年置安逺寨今为安逺镇
  甘谷城 在县东五十里宋熙宁初曹玮置城于此为戍守处金于此置甘谷县属秦州元废入通渭县
  甘泉城 在县东北九十五里宋元丰中置城于此为戍守要地
  鸡川城 在县东南七十五里宋治平四年置砦金为县元省入秦安
  秦嘉村 在县西八十里渭城里嘉为郡掾其妻徐淑归宁于家有赠答诗
  漳县
  鄣县故城 在县西南五里本故道侯尉治后汉县之又有城在故城峪元置县于此后圮于水
  盐川城 即今治宋置寨金为镇元初并入陇西至元中置县
  会宁县
  西宁故城 在县东三十五里宋经略章楶所筑三城相连俗呼连城金为县贞祐四年升为州元初弃新会州移于此至元七年并入州
  祖厉故城 在县北一百八十里因祖厉水而名又为乌兰县今郭城驿
  粟州故城 在县东北五十里
  通安故城 在县东北七十里本金通安寨
  武举故城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黄川山麓本古驿城通甘肃路
  古城 在县南十五里相传隗嚣所筑或云王莽时建今废
  保川故城 在县北五十里
  敷川故城 在县南三十里
  伏羌县
  冀县故城 在县南三十歩今遗址尚存秦本纪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汉置冀县王莽末天水谣曰出呉门望缇群呉门冀郭门缇群山名也后魏名当亭周为黄𤓰唐为伏州
  盐泉故城 在县西二十里唐于伏羌废城置盐泉县贞观元年改曰夷賔三年并入伏羌县即今盐泉铺
  永宁故城 在县西四十里即羌之大落门谷宋雍熙中知州温仲舒发兵取之置永宁砦崇宁三年为县金为寨元省
  平襄故城 在县西北近渭汉置为天水郡治后魏县省旧志云即盐泉
  宁逺县
  新兴废县 在县西南后汉中平五年析置新兴县属南安郡隋废
  广呉故城 在县西二十五里广呉水绕其下宋置砦
  落门聚 在县西十里即今落门镇汉建武十年来歙又攻降隗纯三国时姜维攻狄道至洛门引还唐广徳以后吐蕃得其地置兵守之洛门即落门
  避暑城 在县东三十里亦名平定府相传为隗嚣避暑处
  西和县
  白石镇 在今县西北三里宋绍兴时陕西尽陷于金宣抚呉玠移岷州治于长道县之白石镇据南山建城熙河偏将闗师古率兵驻本州之白石镇外控强敌内为全蜀保障州遂侨治于此十二年金人请和以岷犯金太祖嫌名改为西和州以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明洪武初始移今治
  始昌故城 在县北晋置属天水郡晋地道记曰始昌县故西县城也
  水南故城 在县北真君二年置魏收志南秦州有天水郡真君七年置治水南县又领平泉平原二县后周省入长道县
  汉源废县 在县北唐置以近西汉水为名宝应中没于蕃后废
  盐官城 在县东北九十里盐井水与岸齐味与海盐同
  石堡城 寰宇记长道县南十八里上有石城髙一百丈中有石井深一丈四时湛然饮之不竭
  诸葛军垒 在县西北七十里之长道镇汉水绕其下中突起一小山若台武侯伐魏驻兵处
  祁山军 在县北祁山南三里有诸葛故垒垒之左右犹有丰草葢忠武侯所植也
  酂公营 在县西北武徳元年行军元帅鄼国公窦轨讨薛举馀党营于此
  临洮旧治 唐宣宗时筑以去洮逺改建洮水之上今遗址存
  靖逺县
  会宁废县 在县东北西魏置会宁县属髙平郡周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县大业七年分置西突厥部落于此后为李轨所灭唐武徳二年平李轨置西宁州贞观八年以此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又为会州广徳后陷吐蕃宋雍熙二年李继迁破之焚城郭而去崇宁三年置敷川县金置保川县明年州陷迁治新会州城明正统二年复修废城置卫即今县治
  祖厉故城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汉置县属安定郡祖厉音嗟赖城一名马城
  鹯阴故城 在县北汉置鹯阴县属安定郡后汉属武威郡
  乌兰故城 在县西南百四十里后周置乌兰闗唐武徳末置乌兰县后县废
  麦田城 在县东北
  会川城 在县西南百里元符二年建筑元一统志金会州陷于河西侨治西南一百里会川城名新会州元初又迁西宁
  徳威城 在县西南本名清水河宋政和六年童贯遣秦鳯将刘仲武出会州至清水河筑城屯守而还赐名徳威城属秦鳯路西至黄河四里
  新泉城 在县南四十里唐大足初郭元振置新泉军初属朔方天宝中属河西节度使宋为新泉砦金废
  怀戎堡 在县东宋崇宁二年
  静胜堡 在县西南旧名接应堡宋政和六年赐名达喇苏故城 在北七十里明设巡检司成化间改移
  黄河堰 在北城外唐刺史安敬忠筑
  砥柱石 在城北五里黄河中峭壁耸峙屹立中流方正如削俗名独石明少卿邢崑田刻中流砥柱四字于石上
  岷州
  长城 在州西元和志秦始皇三十四年使䝉恬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首起溢乐县西二十里
  索西城 在城东南九十里一名赤水城亦曰临洮东城汉明帝时烧当羌反遣将军马防校尉耿恭击平之乃筑此城
  龙城废县 在州东北魏置临洮郡及龙城县周废祐川废县 在州东南七十里本西魏同和郡地隋以前置基城县唐为祐川县属岷州后废
  和政废县 在州东北三十二里本后周洮城郡保定元年改同和县又改和政县宋废遗址尚存
  当夷废县 在州西周置唐省县入溢乐其城本吐谷浑所筑
  宕昌城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后魏书宕昌羌其先葢三苖之裔世为豪帅其地自仇池以西席水以南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世修职贡后周髙祖灭之以其地置宕州宋熙宁六年拔宕岷二州置宕昌寨属岷州运蜀茶市马于此后为金人所据
  良恭废县 在州东南一百一十里隋置唐属宕昌郡宋为镇属岷州元废
  废铁州 在州西北九十五里吐蕃鬼章宜结所居宋熙宁中州守种谊破鬼章于此
  麹城 在州东南蜀姜维率众依麹山筑二城使牙门将茍安守之
  梅川古城 在州东北三十里今尚存
  分叠城 华严城 俱在州西南二城唐徳宗幸奉天时沦于番又有龛谷莲花喇答宗哥四城并没于番
  洮州卫
  洪和故城 今卫治后魏置郡后入吐谷浑郡废隋为美相县地唐贞观四年移洮州于此
  洮州故城 在卫西南七十里即今旧洮堡晋惠帝置洮阳县于此周为临潭
  安西故府 在临潭县东四十里周总管博陵公贺兰祥讨吐谷浑筑此城因置博陵郡隋为县唐省入临潭又置安西府
  迷和城 在卫东或曰即吐谷浑之迷和城寰宇记有鸣鹤城即此城之讹又有三足城镇念城皆吐谷浑所筑
  神䇿军 在卫西八十里磨禅川天宝十三载置洮源故县 在卫西南周置旭州隋改洮源唐武徳八年
  古叠州 在卫西南一百八十里周建徳六年始置叠州大业中州废属洮州唐治合川县东南至扶州三百四十里西至吐蕃界九十里其地风景融和产稻多果木与松茂相邻领合川乐川叠川三县又置安伏和同二县处党项寻省叠乐二县后陷吐蕃州县俱废
  废芳州 在卫西南即古甘松地周武成中于三交口筑城置甘松防后改为芳州以地多甘松芳草为名领恒香深泉二郡唐置甘松府上元二年州陷吐蕃废
  沓中 在卫西南羌中即沙漒之地姜维退屯沓中种麦于其地
  漒川城 晋太元中乞伏国仁置漒川郡其地西接黄沙亦谓沙漒在卫西南
  西平故里 在卫西七十里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生处李氏世以武功显晟以备羌居临潭因家焉西固城
  羌道废县 在城西汉置县属陇西郡后汉改属武都郡晋省魏收志石门县有羌道城即此
  平凉府
  平凉县
  泾阳故城 在府西四十里史记秦灵公居泾阳汉置县魏收志鹑阴县有泾阳城又陇东郡领泾阳县后汉罢晋后复西魏以后仍废而泾阳遂移于渭北
  平凉故城 在府西北东晋时苻秦置郡地形志泾州领平凉郡治鹑阴县有平凉城旧唐志云平凉县旧治阳晋川开元五年移治古塞城元和志县西北至原州一百六十里本汉泾阳县地后魏为长城郡长城县地周建徳元年割泾州平凉郡于今理置平凉县属长城郡隋开皇三年属原州开元五年移泾水南贞元七年又移旧县南坂上即今县通典平凉汉朝那县地五代志平凉故属泾州唐末权于县置渭州而县废唐清泰三年以故平凉县之安国耀武两镇置平凉县府志五代置平凉县今府城西三十五里安国镇西古城是也金始移今治盖古耀武镇地西去安国故城三十里
  朝那故城 在府西北汉地理志县属安定郡后汉及晋因之后魏末移置今灵台县界此城遂废括地志朝那故城在百泉县西北七十里元和志在县西四十五里胡三省曰汉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是也明一统志汉朝那城在府东南误
  乌氏废县 在府西北史记泾北有乌氏之戎地理志乌氏县属安定郡郡国志作乌支晋魏时徙治泾州界故县废胡氏通鉴注故城在弹筝峡口
  百泉废县 在府西北八十里隋置属平凉郡唐仍属原州元和志县西至原州九十里后魏孝明帝于今县西南阳晋川置黄石县隋改为百泉武徳八年移今所通典百泉汉朝那县地旧志百泉故城本姚秦之时黄石固赫连夏置长城䕶军于此后魏因置长城郡五代初县废
  鹑阴废县在府西南九十里汉置县在今靖逺县境后魏移置于此地形志平凉郡治鹑阴是也后周并入平凉县
  潘原废县 在府东四十里汉置阴盘县在今长武县界后魏移置于此兼置平原郡隋志开皇初郡废县属安定郡旧唐志隋阴盘县天宝元年改曰潘原其废县在良原县界新唐志潘原县后省为彰信堡贞元十一年复置属泾州中和四年移武州来治周显徳五年废新武州以县属渭州元初并入平凉县
  靖夏城 在府境宋史政和六年夏人大举攻泾原靖夏城城陷屠之而去宋志是年赐泾原路席苇平新城名曰靖夏未详属何州军
  我罗城 在府北晋义熙五年赫连勃勃攻秦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皆拔之旧志黄石即百泉废县我罗城在黄石东敕奇堡亦在府北又晋太元十四年苻登攻安定羌于宻造堡克之旧志在府西南
  聚粮坪 在府境汉马伏波征隗嚣屯粮于此会盟坛 寰宇记在府西北五里唐贞元三年筑浑瑊与吐蕃会盟处新志在天坛山西
  六盘砦 在府西七十里唐时吐蕃入冦陷没宣宗朝收复宋咸平中知渭州曹玮置砦戍守
  白草军 唐志白草军在蔚茹水之西至徳中曽没吐蕃后收复
  新砦 地名小卢闗宋开宝中置改今名
  定川砦 西控六盘山一带宋太平兴国中置勤武堂 在府西北五里宋知渭州蔡挺建五日一训兵于此偏伍钲鼓之法甚备储劲卒于行间遇用奇则别为一队甲兵整习常若寇至
  柳湖避暑阁 在府北三十里宋蔡挺建柳数千株绿阴成林湖光可掬夏月人多避暑于此旁又有柳亭
  会景亭 在崆峒山又有参云亭宋游师雄云此去陟参云危栈愈踧踖会景亦可喜周顾忘倦斁
  水乐台 在府北郡人能为水戏宋太守王素建此台观之
  韩王府 在府城定北门内太祖第二十子宪王松洪武二十四年封开原传子恭王宣徳间迁国于此
  崇信县
  崇信故城 即今县治唐书贞元中陇右节度使李元谅筑城屯军名曰崇信九域志在渭州东南八十五里
  铜城 在县西地形志安定县有铜城即此宋志庆历四年陕西漕臣张奎采仪州黄铜置博济监盖在此明一统志城在县西四十里废潘原县铜城山以此为名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髙山南面平原踞汭水峡口故趾尚存今南移二里许为中原堡
  赤城 在县南五十里府志相传秦始皇田猎至此筑城驻跸以土赤故名今为新安堡又廏城在县南一里唐李元谅筑以畜马
  九宫城 在县东十里北山之麓初欲建城于此筑九堵而罢故又曰九工
  华亭县
  仪州故城 与县城相连西抵华尖山麓东瞻仪山后魏普泰初筑城置镇以扼蕃戍之路唐为神䇿军地后唐同光中改置义州周置华亭县于州郭宋太平兴国间避讳改仪州熙宁中州废
  化平故城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宋置本名安化属仪州西北至番界十里寻改属渭州金大定七年改为化平元并化平入华亭
  都卢城 在县西都卢山下武王伐啇不期而会者八百国誓师牧野有曰卢人传曰卢彭在西北是为卢国古城
  屯城 在县东唐李元谅屯兵拒吐蕃时所筑也地近崇信县界
  瓦亭砦 在县西北八十里金佛峡内控陇山一带即古萧闗也后汉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山唐肃宗幸灵武牧马于此
  大震门 旧号大震门宋庆历中改制胜闗管沿山小砦五十五处熙宁七年改制胜闗为安化县废旧县为镇
  皇甫山居 在县西黄家山山连华尖下有九龙池相传为皇甫氏别业今池废九曲址存
  朝阳楼 在县东四十里
  镇原县
  临泾故城 在县西二里汉县晋安定郡治唐属泾州唐书大历九年吐蕃冦临泾元并入镇原州按县本古临泾地历代诸志可考唐置行原州宋为原州明一统志谓即隋唐原州遂谓即古高平
  县误甚
  彭阳故城 在县东八十里汉县以在彭水之阳也属安定郡后魏属原州后置云州唐置丰义县宋复曰彭阳元昊入冦种世衡将景泰遇于彭阳城依山为阵
  安武废县 在县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西北地郡元和志临泾县兼有汉安武安定彭阳抚夷四县之地旧志安武故城在府东北
  抚夷废县 在县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陇东郡隋省
  安定故城 在县东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移于南界即今泾州也元和志安定故城在临泾县
  保定城 在县南唐贞元七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保定城捍青石岭十年又请于临泾界保定城置阴盘县又武亭城在县南六十里
  西城屯 在县东南九十里唐兴元初李晟复西京朱泚自泾州北走至彭原西城屯其将梁庭芬等杀之趋泾州降
  佛空坪堡 古县也宋庆历中修捍北边
  柳泉镇 在县西北七十里旧名鹁鸽泉宋庆历置西即熟户明珠灭臧康奴等族北绥宁砦
  回中宫 秦时建汉武帝元封四年行幸雍通回中道遂出萧闗应劭云回中在安定平髙有险阻秦置回中宫于此
  凌云阁 在县东玉山巅下临万仞常有云气书台 在县北潜夫山金大定间因书台旧址建思潜亭
  固原州
  髙平故城 即今州治汉置汉志武帝元鼎三年置安定郡治髙平地形志新平郡有髙平县又云大延二年置髙平镇正光五年改置原州并置郡县治髙平城隋志平凉郡治平髙县魏髙平县后改为平髙元和志原州治平髙县本汉髙平县九域志镇戎军至道元年以故平髙县地置有髙平砦庆历三年置尝建州在军北宋志髙平领髙平砦元改置开城府明成化四年讨平满四陞固原所为卫𢎞治十五年总督秦纮开阃固原请于固原卫城设州遂为重镇
  开城废县 在州西南四十里宋为开逺堡元至元十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开城府仍视上都号为上路至治三年降为州治开城县明废州为县成化三年县省入州
  三水故县 在州北汉置三水县属安定郡属国都尉治有盐官晋废今于城东北有故城城北有三泉疑即盐官也后魏改置于今邠州界非故县也
  他楼废县 在州北旧唐志贞观六年置缘州领突厥降户寄治平髙县界他楼城神龙元年移于地犍县元和志隋有他楼县寰宇记本汉髙平地水经注太娄故城太娄即他楼之讹
  䔥闗废县 在州北唐神龙三年废他楼立萧闗大中五年以县置武州宋志萧闗砦崇宁四年建筑大观二年以砦隶怀徳军金废旧志以为在镇原西北通志以为在华亭西北即瓦亭驿俱误
  西川废县 在州境三国魏郭淮传正始中凉州休屠降使居安定之髙平其后因置西川都尉傅元传泰始四年疏请置一郡于髙平因西川都尉募民充之晋志安定郡有西川县盖即故都尉置县也后废后魏时有西川侯彭文晖盖亦即封于此
  东山废县 在州东南四十里九域志镇戎军有东山砦咸平二年置金升为县属镇戎州元初改属镇原州后并入镇原至元十年安西王封守西土立开城路改为广安县十五年升为州仍隶开城路明初废今为东山砦
  三川废县 在州西北三十里九域志天圣八年置三川砦属镇戎军今陞县属镇戎州元并入镇原州
  西安故城 在州西北二百十里宋志元符二年以南侔会新城建金志皇统六年以西安州沿边地赐夏国
  废怀徳军 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即细腰葫芦硖城通韦州灵夏诸处其路两山相夹最为要害宋范仲淹请筑细腰葫芦诸砦绍圣四年章楶请城葫芦河川据形势以逼夏人赐名平夏城大观二年改怀徳军増置将兵于西安镇戎互为声援应接靖康间军废
  豫望城 在州北二百二十里宋时与西夏分界处即今平虏所明𢎞治十七年总督秦纮言固原迤北地名豫望城骒子川狮子川石峡口及宁夏之韦州延袤千里可垦田土无虑数十万顷请筑屯堡议耕种
  长城 在州西北十里有遗址纲目秦灭义渠筑长城以拒敌即此
  石城堡 在州西北一百五里四壁削立山顶平旷四围石墙髙二丈中有石井五各阔丈馀以贮水惟一路可登地甚险窄明天顺中土达满四据此以叛其旁青山洞及彗帚山皆贼巢也后遂毁其险隘今为废城
  红城子 在州北七十里秦长城外亦曰黒城子明官兵讨满四由此
  鄂尔多 在故开城西北安西王夏秋避暑居之巨础尚存
  立马城在州东一百四十里有遗址又阳武城在州东南一百里圆城儿砖城儿俱在白马城东未详建置天圣寨在州东北八十里宋置元废定川寨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宋置金省平安寨在开城东一百二十里
  唐监牧 在州东南唐书天宝末太子自奉天至平凉阅牧马得数万匹元和志监牧在原州贞观中自京师东赤岸泽移马牧于秦渭二州之北会州之南兰州狄道县之西置监牧使以掌其事仍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以管四使天宝中诸使共有五十监监牧地东西六百里南北四百里见在马三十一万九千三百八十七匹州志群牧监旧址在开城东南三里
  朝那湫 旧设祠祀朝那神湫阔四十里渟水不流冬夏不増减战国时秦人诅楚投文于此按志朝那湫有二一在州东十五里一在州东北三十里土人谓之东西海泉眼
  泾州
  安定故城 在州北汉县在今镇原界后汉省东晋复置为安定郡治元和志后魏神䴥三年置泾州因水为名隋大业末金城贼帅薛举侵扰豳泾武徳元年太宗西讨会举死其子仁杲遂复改安定郡为泾州治保定县本安定至徳中恶安禄山更名保定金又改泾川县明省入州徙治泾南之皇甫家店即今州治
  爰得废县 在州东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新平郡后周省
  当原城 在州西北后魏孝昌初万俟丑奴冦泾州置营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崔延伯讨之兵败还保泾州是也
  折墌城 在州东北十五里西魏泾州刺史乙弗贵所筑隋末薛举屯据于此举死仁杲复窃据武徳元年讨平之明一统志薛举城即折墌城
  共邑 在州北五里诗大雅宻人不恭侵阮徂共郑氏曰共阮国地名今共池是也武王时为畿内诸侯居泾之阳
  平亭 在州东五里后魏永安三年万俟丑奴走还安定置栅于平亭即此
  黄河堰 在州城北唐刺史安敬忠筑以捍河流旁多斥堠路入安西张籍诗云道旁双古堠犹记向安西即指此
  盐仓 在州西唐大历八年泾原节度使马璘与吐蕃战处时运盐储此以供军故名
  薄落亭 在州界一名瓦亭唐肃宗幸灵武牧马于瓦亭川即此
  长武砦 在州东七十里宋范仲淹奏差宋良等部领畨汉军马往泾州长武砦把隘有龙马寺在内相传宋太祖微时遇僧守严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寺壁今犹糢糊可辨按长武砦即邠州长武县原属泾州故址故及之
  王母宫 在州西三里回中山下临泾水汉武帝时西王母乘五色云降因立祠后改为宫宋陶谷有记
  皇甫头 在州西北二十里即皇甫和所居处有皇甫嵩读书台
  振履堆 在州境故老相传夸父逐日振履于此阜上
  灵台县
  鹑觚故城 在县东北汉置袁山嵩书汉末以鹑觚置新平郡晋仍属安定郡地形志赵平郡治鹑觚县唐属泾州天宝初改灵台周地图记云鹑觚县者秦使太子扶苏及䝉恬筑长城见此地原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觚爵奠祭乃有鹑鸟飞升觚上以为灵异因以名县石赵建武十年改为赵平郡后魏大统中自故城移今所即今灵台治
  灵台故城 在县东南五十里隋志大业初分鹑觚置灵台县二年废义宁二年复置属麟游郡唐省入麟游
  阴宻故城 在县西五十里古宻国文王伐之为周地左传宻须之鼓与其大辂文所以大蒐也史记周共王游于泾上宻康公从秦置阴宻县白起迁于此汉志安定郡领阴宻县杜预曰宻须姞姓国在阴宻隋省入鹑觚唐贞元间武康郡王李元谅筑之即今百里镇
  朝那故城 在县西北九十里后魏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县朝那城徙治于此县志今居民贸易于此为东朝那市
  良原废县 在县西北九十里隋大业元年置唐属泾州李元谅传贞元四年为陇右节度使移镇良原开美田数十里岁入菽粟数十万斛自是常以神䇿军分屯于此谓之良原镇元并入灵台
  西屯镇 在县西三十里郭子仪遣将白元光破吐蕃时屯兵处
  灵台 相传周文王所作按文王灵台在今鄠县今县东北有台山或取此为名
  泾台 在县东三十里保岩山之巅可望百馀里云雾生于足下
  料马台 即阴宻城之西山壁立千寻极巅阔平数顷古木流泉时为揽胜者所栖止相传李元谅曽料马其上因名
  读书台在县东北五里晋皇甫谧读书处
  牛仙客故宅 在县治西唐中和间建为胜果寺牛僧孺别墅 在县南离山之北后改为至定寺内有银杏一株相传为牛氏所植
  静宁州
  徳顺废军 在州东宋置九域志庆历三年以渭州陇干城置通考徳顺军汉畨互市之地在六盘山外元省
  阿阳故城 在州南汉置县属天水郡晋省后魏复置隋省章怀太子曰阿阳故城在陇城西北即此又寰宇记河阳城以在河之西北因名
  陇干废县 在州东宋志徳顺军治陇干县以外底堡置宋祥符中知渭州曹玮筑城戍兵守之尝曰异时泾渭有警此必争之地庆历间经略使韩琦请建为军
  水洛故城 在州东一百里水经注水洛水迳水洛城又犊奴川水迳水洛亭南宋范仲淹曰朝那之西秦亭之东有水洛城郑戬曰水洛城西占陇坻通秦川往来之路陇之二水环城西流绕带渭河川平土沃广数百里又有水轮铅铜之利庆历三年刘沪宻使城主铎斯那内附戬即遣沪筑之以捍西夏金升为水洛县元并入陇干
  威戎故城 在州西南四十里宋志徳顺军领威戎堡金升为县后废
  治平故城 在州南八十里九域志徳顺军领治平砦治平四年置金升为县元并入陇干
  登髙台 在州治东宋建于城最髙处以为瞭望之所
  庄浪县
  通边废县 在县东七十里九域志徳顺军有通边砦庆历八年置金升为县后废元改庄浪州明降为县册说通遍堡盖通边之讹
  静边故城 在县西九域志徳顺军领静边寨天禧二年置金志通边县领静边寨旧为县元废
  莲花城 在县西南一百里即莲花堡见闗梁望夫石 在县北三里相传有妇望夫不至化石于此
  隆徳县
  隆徳故城 在县西北九十里宋砦也九域志天禧元年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改隆徳砦雍大记地名邪没陇川畨语讹为羊牧隆城金升为县
  长城 在县西北六十里秦所筑
  红土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金时戍守处
  月支道 在县境汉时以居月支降者
  牛营砦 在县北四十里相传汉时牛邯军此故名静边砦 在县境宋曹玮所筑
  祭旗坡 在县南六十里宋曹玮祃于此
  庆阳府
  安化县
  不窋城 括地志在𢎞化县南三里元和志在州治东南三里府志云即今府治
  郁郅故城 史记夏后氏衰后稷子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又秦恵王伐义渠取郁郅汉置县后汉废杜氏通典郡城今名尉李城
  合水故城 今县治本汉郁郅城后汉迄晋不立州县后魏及周以为镇防隋开皇十六年置合水县在马岭白马二水口因以为名唐武徳二年改为合川后改为安化县宋因之元并县入府明初复置府志有庆州城在今府城北门外周围八里东北高十馀丈西南高六丈又田家城在庆州城北门外周四里高二丈四尺未详建置
  同川废县 在县西八十里本汉郁郅县地隋义宁二年分彭原县西南十五里三泉置三泉县唐武徳元年改为同川因同川城为名宋干徳二年并入安化府志今为同川里
  延庆废县 在县东北元和志庆州领延庆县南至州四十里本汉郁郅县地后魏置朔州隋为合水县地武徳六年分置白马县天宝元年改名延庆寰宇记延庆县本汉郁郅县之柳谷城周显徳二年并入安化府志延庆废县在府东北三十里后魏尝置延庆县寻省入安化唐复置未知所据
  归徳废县 在县东北汉志北地郡领归徳县后废隋志𢎞化郡领归徳县西魏置恒州周州废唐县废
  洛源废县 元和志县东南至庆州二百七十五里本汉归徳县地隋大业初改为洛源县因洛水所出为名后废唐复置宋废为堡
  怀安废县 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居近党项蕃落唐开元中检逃户所置故以怀安为名宋废为怀安镇又旧唐志有芳池州都督府寄在庆州怀安县界管小州十曰静獯玉濮林尹位长宝宁并党项野利氏种落至徳后废
  彭原废县 在县西南八十里本汉彭阳县地后魏破赫连定于此置彭阳县隋改曰彭原因彭池原为名唐于此置彭州元省
  富平故城 在县西南汉为北地郡治永和六年徙冯翊县废魏收志西北地郡领富平县后废寰宇记富平故在乐蟠县西八十里彭原县界
  参䜌废县 在县西北汉置定安郡有参䜌县主骑都尉治后汉属北地郡至晋废
  安化废州 在县境旧唐志安化州都督府管小州七曰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沧州儒州琮州又安定州都督府管小州七曰党州桥州乌州西戎州野利州米州还州二府俱寄在庆州界新唐志安定后更名宜定又静边州都督府贞观中置后侨治庆州境皆天宝后废
  定边故城 在县北三百里宋元符初筑后改为军又置定边县为附郭金为定边寨属环州皇统六年以定边军地赐夏人明时有官军及巡检司守御
  周盘城 旧志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即后魏赵平郡东盘县后周改曰周盘寻废
  大顺城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宋范仲淹知庆州以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敌腹中欲城之度贼必来争宻遣子纯祐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至则版筑皆具旬日而成即大顺城也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冦盗渐少赐名大顺
  白豹城 在县东七十里宋初属西夏地界范仲淹建议取之筑此城东接安疆寨西接东谷寨南接柔逺寨北接胜羌堡后属定边军金志庆阳府有白豹城元废府志大顺城北四十里为白豹城
  镇安城 在县东北接延安府界宋政和六年筑又有骆驼城在县东北一百里周围二里髙二丈即宋绥逺砦也
  业乐城 在县东北八十里宋范仲淹因蕃部内附故筑此城以容之周围二里许
  第二将城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周围七里髙一丈五尺宋时筑相传第二将驻师处
  天固堡 府志在县西南八十里寰宇记在彭原废县南甚险固
  雪泥堡 美泥堡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俱宋范仲淹所筑
  槐安东西谷砦 东谷砦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道通安塞川至今称为老砦西谷砦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道通环县俱宋范仲淹所筑
  安疆砦 在县西北宋志本西人礓诈砦元丰五年收复赐名元祐四年给赐夏人绍圣四年修复后属定边军
  横山砦 在县北宋志地名西擦𠼪元符元年建筑赐名府志横山砦在县北一百里其北即绥逺砦又宁羌砦地本萌门三岔元符元年筑赐名威边砦离横山砦三十五里俱废
  通塞堡 在县北宋元符元年筑又胜羌堡麦川堡威宁堡俱政和六年筑赐名又怀威堡在威宁堡北府志怀逺砦在府城东北二百里即古怀威堡
  九阳堡 在县西北宋志有九阳通化观化鸡觜神堂五堡俱属定边军金废
  绥逺砦 在县境本骆驼巷宋元符二年筑赐名车箱峡路 在县北自槐安西北入通幕川经静边镇香柏砦取车箱峡路过庆州旧蕃戎地北入盐川约五百里此路山原川谷中行不甚艰险宋初懐安至盐川蕃部并内附至道中五路出师丁罕从此路进军至盐川其时静边白豹金汤复桥等镇并为夏境各置堡寨乃范文正公经略时修筑以备之
  公刘庄 在县北三十里有腴田数亩号天子掌人莫敢垦
  牛圏 去府城百里四围沙碛惟圏所潴水人马足饮章楶尝置毒药于此夏人入冦饮者多死
  昼闲堂 在县治南唐髙祖留守𢎞化时建有太宗御书石刻
  范仲淹宅 在县治东仲淹为环庆安抚时所居今为庆储库
  安化楼 在府治内宋知州章楶建有记
  视事堂 在府城内宋范纯仁帅庆阳时建
  江汉堂 在府廨内本安抚使宅范仲淹建其子纯粹后知庆州于廨内立是堂晁补之为记
  鹅池 在县治南二百三十八歩宋庆历中经略安抚使施昌言重修明洪武间指挥孟侃宣武复浚
  柔逺亭 在府城西宋建于柔逺砦山顶可以凭髙望逺
  合水县
  蟠交故城 今县治唐置以城临大小乐蟠二水交口因以为名
  略畔道故城 在乐蟠废县东北四十里汉地理志略畔道属北地郡后魏大统间置蔚州于此颜师古曰有略畔山在庆州界土俗讹曰洛盘
  华池废县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本汉归徳县地更始封岑彭于此后魏置县后废唐初复置又于县置林州宋省为镇明设巡检司
  乐蟠故城 在县西南七十里隋置元和志义宁元年析合水置乐蟠县取乐蟠城为名延绥志乐蟠城宋金以来废为金柜镇
  唐列代碑 在县东一百里金明昌中薛王十三世孙李大中刻唐髙祖至昭宣二十一像于上
  郭子仪碑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子仪十一世孙讷刻其墓志并铁券于墓上
  环县
  长城 在县北三里秦将䝉恬所筑
  方渠废县 在县南七十里汉置北地郡领方渠县后汉废唐书贞元十三年以方渠当吐蕃要路命邠宁帅杨朝晟城之五代初废为镇属灵州改置通逺县为环州治宋天圣元年又曰方渠宋志环州有方渠砦元省通逺县入州明一统志方渠废县即宋砦也
  马岭废县 在县南一百三十里汉北地郡治马岭县后汉徙北地郡治富平而马岭县废后魏为朔州地隋大业元年分合水县于此置马岭县五代时废宋范仲淹重筑为镇周三百七十五歩金因之元废明成化间巡抚马文升复为修筑居民御冦便之
  安塞废县 在县西四十里汉置县后废为镇唐复置五代晋省入通逺县宋天禧中筑为砦北控西界九星原路
  环州故城 在城北一里即旧环州城后周置会州隋改为环州唐咸亨中置安乐州大中间改威州明始为环县以环江流经城西委曲环抱故取名焉
  木波城 在县南四十五里唐为木波堡宁州刺史杨朝晟城盐州屯兵于此五代时为木波镇属宁州周割属通逺军城周三里八十歩宋范仲淹筑咸平中重修元废明成化间巡抚马文升修筑
  合道城 在县西南七十里其水自开城县来入环江以二水合流故名宋金皆为镇元废
  安边城 在县西北地名徐家台宋崇宁五年筑赐名金为安边砦元废旧志城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明置安边所
  兴平城 在县西北地名灰家嘴宋元符元年筑金为兴平堡元废
  细腰城 在县西其北有二川交通西界宋庆历五年范仲淹议筑此城以断其路命知州种世衡董其事昼夜兴筑城成自环州改隶原州即此城矣
  乌仑城 在县北三十里周一里三十歩东至蕃界西接永和北接肃逺界宋范仲淹经略时置砦属通逺县屯兵控乌仑一带咸平中重修明初亦设兵防卫
  肃逺城 在县北四十里宋史咸平六年赐环州大落漧州新砦曰肃逺其城亦范仲淹筑咸平中重修
  洪徳城 在县北六十里宋置砦熙宁中章楶折可适破夏人于洪徳城即此册说红徳城西北去灵州恵安堡一百八十里即洪徳之讹今城内设官兵驻防
  平逺砦故城 在县北七十里东控大砚川入灵武路宋天禧中筑
  团堡砦 在县西北五十里宋天禧中筑今有团堡里又有安化砦在县东七十里
  阿原堡 在县东北一百里又朱台堡罗沟堡在阿原堡北四十里俱宋政和三年建筑赐名
  曲子城 在县南九十里又有灵祐城在县南一百五十里皆明永乐初征西将军何福筑
  恵丁堡 在县东北九十里又麝香堡在恵丁堡西三十里俱宋时建筑
  徐家窑砦 在县北一百三里葫芦河川上寛平可容数百人前代乡民尝避兵于此今更名徐家台
  木𤓰堡 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旁有木𤓰原明正徳四年敌入花马池总兵马昂与其酋亦孛来战于木𤓰山诸处斩获颇众
  归徳堡 在县北宋志环州有归徳堡又有定戎堡通归堡流井堡俱应在今县界金志惟有木𤓰归徳兴平三堡元亦废又有定边砦在三店十沟宋天圣中置
  永和砦 西控大砚川北接夏人界宋天禧中置灵武台 在县东北三里旧属灵武郡寰宇记庆州有灵武城在马岭北即此今相传唐肃宗即位处
  览胜楼 在县西宋建于环江之湄高峻爽垲观兵亭 在县东六里宋种世衡建古教场也通逺亭 在县东七里宋建为宦游迎送之地红城儿 在县北九十里明成化八年重修
  真宁县
  长城 在县东六十里亦秦将䝉恬所筑俗谓之䝉恬城
  阳周故城 在县北三十五里一统志秦汉阳周本属上郡自后魏重置始属赵兴郡即今真寜唐宋诸志皆以真宁为即古阳周然以地界考之真宁在子午山西其东北为中部县乃汉翟道县属左冯翊又北为汉直路县属北地郡又东北至鄜州始为汉上郡境阳周既属上郡不应跨两郡越重山而在真宁界也据水经注古阳周在走马水北应在今延安府安定县北界真宁之阳周乃后魏侨置非故县也桥山黄帝陵皆当入延安府相传在真宁县误
  秦故道 在县东元和志在襄乐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始皇自九原抵云阳即此道也县志在今县东九十里雕岭上俗名圣人道详见宁州子午山
  罗川故县 本汉阳周县地后魏于此置泥阳恵渉二䕶军后复置阳周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罗川以罗川水出罗山故名唐天宝元年改为真宁新唐志时于县获真人像二十七因改名寰宇记唐开元二十三年唐明皇梦群仙现于罗底乃诏访焉于彭原罗川县东王村堡底家在有一老人引使者至洞口见一白兔入穴遂掘得二十七仙并玉石之像各题姓名得道去处并老人亦一仙之数以应二十八宿仍于本县置观曰通圣别塑真容改县为真宁
  要册灵湫 在县东六十里显圣庙后即桥山之尾也周一百八十歩禽鱼不游萍藻不生水澄碧绿旱则不干涝则不溢旁有龙祠唐开元中建碑刻甚多兵革之后存毁殆半
  下马汀 在县北三十里水滨地旷行者多憩息焉故名下马汀
  宁州
  定安废县 今州治后魏置县取定俗安人为义唐置宁州治定安县五代及宋皆因之元省入州
  泥阳故城 在县东南五十里地理志县属北地郡应劭曰县在泥水之阳后汉末寄治冯翊此城遂废州志有泥阳里即此
  义渠故城 在州西北春秋时为义渠国秦起兵灭之始置北地上郡汉置义渠道属北地郡西魏始置宁州府志有公刘邑在州治西一里许周之先公刘居此谓之北豳春秋时为义渠即此元和志夏时公刘邑地也后为义渠国地秦为北地郡地
  大故城 在州东南汉志大县属北地郡颜师古曰古要字金志真宁县有要闗镇或以为即古大旧志镇属宁州乆废
  定平废县 在州南六十里唐置属宁州元和志县北至州七十里自汉至晋并泥阳县地后魏至周并为定安县地唐武徳二年析置定平县新唐志定平县尝属邠州寰宇记周显徳五年还属宁州宋又隶邠州元志至元七年并入宁州
  襄乐废县 在州东北六十里本汉襄洛县属上郡在今延安府界后魏徙置于此改为襄乐大统十六年置燕州因筑此城皆后周废唐属宁州金志仍属宁州元志至元七年并入宁州明设巡检司州志旧县在州东北燕原下今为襄乐镇
  独乐故城 在州东南汉置县属上郡在今延安府界后魏移置于此属赵兴郡后汉晋罢后复寻废
  安定故城 本名定安金大定七年更名旁有洛水九陵水城在州南六十里政平里明设政平驿并递运所
  石鼓坪 在州东六十里襄乐原有石如鼓击之有声其地腴可田
  黄龙亭 旧名高冈亭后汉建武中曹鳯为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黄龙应于九里谷之高冈亭角长三尺大十围稍至十馀丈天子嘉之赐帛百疋加秩中二千石
  交城镇 金天徳二年置又枣社镇大昌镇俱金皇统间置
  李思齐城 在州南一里元将李思齐屯兵之处安定阁 在州西五十里对安定砦分奇挹秀如画障然见方舆胜览岩色浓如黛石可鑴砚宋张舜民有诗咏之
  六君子堂 在州西宋建旧碑毁废名氏不存明洪武初知州林善以隋元谐梁毗唐李𪟝狄仁杰宋孔道辅李允则六人皆有徳于宁州者乃重建堂祀焉临海詹鼎作记
  九龙池 在州东南十里相传唐狄仁杰为刺史时人有卖剑牛者议价间卖者忽失所在仁杰怪之次日有九小儿拥水泛涨将没州仁杰使人驰牛而往斩小儿俱化龙形水遂消州遂保全因此名池
  梁公堕泪碑 狄仁杰为宁州刺史能抚戎夏郡人纪之碑及迁豫州会越王乱缘坐七百馀人籍没者五千口仁杰宻表奏贷流罪人于九原郡道出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下三日而去
  甘州府
  张掖县
  觻得故城 汉书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陇西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支攻祁连山扬武乎觻得地理志张掖郡故昆邪王地太初元年开治觻得县孟康曰觻音鹿按汉书觻作鱳又作轹徳
  临泽故城 在府西北汉置昭武县属张掖郡晋志张掖郡领临泽县本汉昭武避景帝讳改名后魏废
  金泽废县 在府南十六国春秋晋建元元年张骏田于建西䃋石县改䃋石为金泽县吕光麟嘉元年张掖金泽县有麟见光以为已瑞改元
  临松故城 在府南魏收志临松郡领安平和平二县隋志张掖有临松县周废寰宇记后魏太和中置临松郡在临松山下吐蕃赞普即其郡异称也
  西安废郡 在府东南十六国春秋段业神玺二年徙治张掖遂筑西安城以臧莫孩为太守寻为吕纂所败沮渠䝉逊永安元年为西安太守起兵攻张掖杀业而代之后魏郡废
  祁连废县 在洪水堡南三十里晋志永和中张祚置汉阳县以守牧地张元靓改为祁连郡魏书李宝父翻为祁连晋昌二郡太守寻废唐开元十六年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即故城也胡氏鉴注城在祁连山旁故名
  张掖故郡 汉置后魏于张掖郡分置西凉州寻改甘州以西南有甘浚山故名
  居延故城 括地志在张掖东北一千五百三十里汉置武帝纪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北地二千馀里过居延太初三年路博徳筑居延泽上天汉二年李陵出居延至浚稽山地理志居延县属张掖郡为都尉治郡国志张掖居延属国故郡都尉安帝时别领居延一县建安末立为西海郡新唐志张掖河西出合黎山硖口旁河东堧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冦军军东北有居延海元志有亦集乃路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砂碛乃汉西海郡居延故城夏国尝立威福军太祖二十一年内附至元二十三年立总管府明洪武初冯胜拔肃州进至扫林山亦集乃路即此
  千秋城 万岁城 二城皆光武时窦融所筑怀城县 十六国春秋沮渠䝉逊元始八年太史令张衍曰今岁临泽县西当有破兵䝉逊遂西诱李歆败之于怀城歆退走追至临泽斩之后魏废
  蓼泉城 在府西北九十里祁连山北有建康军军西北二十里有蓼泉守捉城
  苕藋 在府东十六国春秋秃髪傉檀嘉平四年伐北凉五道俱进至番和苕藋掠五千馀户而还沮渠䝉逊元始二年西入苕藋遣兵袭卑和乌啼二部五年祀金山西至苕藋复袭卑和一统志谓苕藋在金山之西旧志谓在番和界误
  均石 在府东十六国春秋秃髪傉檀𢎞昌六年伐沮渠䝉逊于张掖入自西陕䝉逊来拒战于均石傉檀败绩乃率骑运谷以给西郡复为䝉逊所败胡氏鉴注均石在张掖之东西陕之西葢西郡界
  三门闗 在府东十六国春秋吕光龙飞四年遣子绍纂讨段业于张掖及南凉救至引还绍欲从三门闗挟山而东纂曰挟山示弱取败之道不如结阵冲之绍乃引军而南业案兵不动
  留花门山堡 新唐志宁冦军北三百里有花门山堡又东北千里至回鹘牙帐
  山丹县
  删丹故城 今县治汉置属张掖郡以删丹山为名元志甘肃行省有山丹县本删丹县元至元六年阿济格行山丹城事删讹为山
  日勒故城 在县东南汉置属张掖郡郡国志献帝分置西郡治日勒县志云自姑臧西北出张掖度大岭而西西郡当其要岭谓删丹岭也十六国春秋䝉逊永安八年败秃髪傉檀于均石进攻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拔之隋志删丹有西郡永宁县西魏郡废改县为弱水周省入删丹
  屋兰废县 在县西北汉置属张掖郡后魏省氐池废县 在县西南汉置属张掖郡晋省后复置十六国春秋秃髪傉檀𢎞昌五年伐䝉逊次于氐池䝉逊婴城固守芟其禾苗至赤泉而还胡氏鉴注氐池故城在张掖县界
  仙提废县 在县东晋志西郡又领仙提万岁兰池三县旧唐志晋分删丹置仙提万岁临松三县炀帝并入删丹新志有仙堤铺在县东十里盖以故县为名
  金山废县 在山丹县西南十六国春秋沮渠䝉逊永安十年以从伯罗仇子成都为金山太守盖以近金山故名后魏省隋志删丹有周置金山县寻废












  甘肃通志巻二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三
  古迹
  凉州府
  武威县
  姑臧故城今府治汉置武威郡治十六国春秋光熙元年张轨大城姑臧南北七里东西三里以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咸康元年张骏于姑臧城南筑城起谦光殿四面各起一殿依四时而居之又有间豫堂前有间豫池水经注姑臧城武威郡及凉州治也本浑邪所筑张氏增筑四城相去各千歩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开二十二门王隐晋书曰姑臧县因姑臧山为名亦故盖臧城语讹为姑臧焉其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又城内有沮渠䝉逊所造七级木浮图故名七级城一统志姑臧有永昌城在今卫东北三十里元永昌路治此
  休屠故城在县北汉书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陇西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又大宛传太初三年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地理志武威郡领休屠县魏收志又襄武县有休屠城水经注武始泽东北流迳马城东即休屠故城也元和志休屠城在姑臧县北六十里寰宇记县有祖厉城一名马城又有鹯阴城俗名正阴城盖皆五凉所侨置也
  张掖废县在县南汉置属武威郡新唐志凉州南二百里有张掖守捉盖因旧县为名
  鸾鸟废县在县南汉置属武威郡寰宇记昌松县有鸾鸟城前凉张轨时有五色鸟见于此因筑城以美之后魏改名神鸟
  武兴故城在县北十六国春秋晋永嘉五年张轨移秦雍流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唐武德八年凉州叛冦睦迦多冦武兴即故城也
  金昌城在县东南胡氏鉴注金昌在赤岸西北寰宇记昌松县有金昌城晋将马隆所筑
  石头在县东晋大宁初刘曜军河上扬声欲百道俱济直抵姑臧张茂出次石头以备之胡氏鉴注石头在姑臧城东
  龙彛城通志在县西即汉戊巳校尉所理
  灵钧台在府城内晋大兴中张骏筑周轮八十馀堵址髙九仞
  狄台在城东五里相传宋狄青为招讨时所筑刘林台在城西北五里旧名窦融台明洪武初千户刘林战死于此人重其烈因改今名
  灵泉池十六国春秋灵泉池在南城中张元靓五年有大鸟青白色集池上舒翼二丈馀后凉吕光尝宴群臣于此
  建康军在城西二百里祁连山下唐王孝杰开四镇置军张守圭尝为使
  赤水军在城内元和志本赤乌镇以有青赤泉因名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前距吐蕃北临突厥唐开元中改为大斗故移赤水入州城也
  宁冦军后周保定中置号同城戍在城东北十里唐号同城守捉天宝中置军隶张掖守捉
  永昌县
  番禾故城今县治汉置属张掖郡唐属凉州元和志天宝县东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番禾县元志有永昌路本西凉府地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置明设卫治金山之阳
  显美故城在县东汉置属张掖郡后汉改属武威郡三国魏黄初中凉州卢水胡反张既讨之敌引还显美既自武威复进军显美击破之隋志姑臧旧有显美县周废
  骊靬废县在县南汉置属张掖郡晋改属武威郡永和十年张祚遣和昊伐骊靬戎于南山大败而还即此颜师古曰取国名为县也骊力迟反今土俗人呼骊靬疾言之曰力䖍
  焉支故城在县西晋永嘉五年张轨置武兴郡统焉支新鄣二县魏收志番和郡领鄣焉支二县开皇中并力乾安宁广城鄣焉支五县地入之
  恩宿在县南十六国春秋苻坚建元十二年茍苌伐凉遣别将马晖杜周帅骑西出恩宿邀张天锡走路期会姑臧晖等行泽中值冰失期坚特宥之
  大斗军在县西南通鉴集览云凉州有大斗军因大斗㧞谷为名总志在凉州西二百里唐开元中以赤水军守捉改大斗军西接张掖东连武威故曰大斗天宝六年以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即此
  交城守捉在县西唐置元和志在凉州西二百里又新唐志天宝县有通化镇
  鄂尔多古城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俗传为永昌王牧马城地名广城儿有永昌王避暑宫遗址尚存今略黄城儿在詹詹口南八十里
  金昌城在县北二十里地名金川又有破古城在县北与昌宁砦相近又有金沙城在县西南边外今略破古城在宁逺堡西北三十里
  镇番县
  小河滩城今县治元存空城周三里有奇明成化中展筑嘉靖二十五年巡抚杨博疏言镇番地方北出凉州二百馀里旷逺寥廓实与宣府独马石营相类唐人谓于凉州北境碛中建置城垣即此处也乃今风沙壅积几与城埒万一猾虏突至因沙乘城宜添筑关厢一则消除沙害一则增置重险从之
  武威故城在县北汉置属武威郡水经注武威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马城河经其城东汉太初四年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置武威县属郡即此
  宣威故城在县南汉置属武威郡水经注马城河东北流迳宣威县故城南元和志有明威戌在姑臧县北一百八十里即故宣威也
  武安废郡在县西南后魏置地形志凉州有武安郡领宜盛一县隋志姑臧有魏置武安郡西魏废元和志姑臧有武安戍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盖即故县也
  白亭废军在县东唐书大足元年郭元振为凉州都督旧州界南北不过四百里元振始于南境置和戎城北界碛中置白亭军拓州境一千五百里元和志白亭军在姑臧县北三百里马城河东岸旧置守捉天宝十年哥舒翰改置军因白亭海为名都司志有古城在卫北一百里相近有连城又有三角城在卫北一百十里与上二城鼎足相峙
  苏武牧羝处在卫东南三十里苏武山俗传苏武牧羝于此雍大记云西北拱来伏之岫东南峙子卿之山谓此也
  古浪县
  和戎城今县治唐书大足元年郭元振为凉州都督于南境峡口置和戎城元至元初于和戎城立巡检司明江亨因旧水名改为古浪
  昌松故城在县西元和志县西北至凉州一百二十里本汉苍松县后凉改置昌松郡县属焉开皇初改永世复曰昌松有丽水府在县城中苍松故城在县东北十里久视元年吐蕃将奔布支冦凉州围逼昌松县大使唐休璟与战于洪池谷败之
  漠口废县在县南十六国春秋晋隆安三年秃髪乌孤谋伐凉使其将金树屯昌松漠口秃髪傉檀嘉平元年姚兴使其子弼等来伐济自金城进次漠口魏收志昌松郡领莫口县即漠口也周废
  揟次故城在县北汉置属武威郡孟康曰揟如予反次音咨三国志魏黄初二年张既讨卢水胡潜由且次出武威且次即揟次也晋志谓之揖次大宁三年有黄龙见于揖次之嘉泉魏收志揖次县属昌松郡隋志周废揖次入昌松
  白山废县在县东汉置朴𠟼县属武威郡孟康曰音蒲环寰宇记汉朴𠟼县后为魏安在昌松东隋志昌松有魏置魏安郡周改置白山县寻废有白山新唐志昌松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有白山戍葢即故县也
  乌城守捉在县南新唐志在凉州东南二百里巴尔斯城一统志在县西北二百里明正统十年靖逺伯王骥言陕西黄河迤北苏海图地面要害宜析靖虏卫中所军于彼建立千户所其靖虏卫地非要害乞将全卫移立巴尔斯以扼虏冲敕命副都御史曹翼督治之既而翼奏巴尔斯在凉州东南二百五十里庄浪东北二百里应于此屯兵实足控御外夷屏蔽内地而苏海图地面狭隘宜将原调靖虏中所军于巴尔斯筑城建置而罢苏海图役从之正徳十年总督彭泽言先年凉州副总兵赵英庄浪叅将鲁鉴俱拨有官军在巴勒巴尔斯暖泉苏海图等堡按伏盖虏欲入犯必拥众大松山探我虚实从巴勒巴尔斯等处分道而入此处有备纵有小失不至大挫自成化十二年后副总兵李寛等称各堡孤逺掣回原役官军百年险扼一失而各处城堡屯田皆弃境外使贼得侵入吾境宜踏勘旧址修复不果秦边纪略在镇番东宁夏中卫之西亦谓之大沙子山明伏羌伯实生其地控扼凉夏屏藩庄靖故明制抽调边兵更番按伏其后皆言水颇不足遂停止而凉之北面各筑边堵以代之不知自镇番而东接乎中卫皆汉家行军旧道弃而不守则南如庄浪靖虏遂当其冲故庄靖以镇番中卫为左右门户而巴勒巴尔斯又当枨𫔶之间也古浪志巴尔斯在古浪县东北今名大靖营设营制属古浪县
  平番县
  金城属国汉宣帝神爵二年夏五月赵充国振旅而还秋羌斩杨玉以降置金城属国以处之西南为沿门古城又西为射斗城
  广武故城在县东南元和志广武南凉秃髪乌孤都也又曰广武县南至兰州二百二十五里本汉枝阳县前凉张骏分晋兴置广武郡水经注逆水迳广武城西故广武都尉治
  枝阳故城在县南接兰州界汉置属金城郡晋废前凉张氏复置分枝阳属广武郡后魏废水经注湟水迳枝阳县逆水注之
  令居故城在县西北汉置地理志县属金城郡西羌传武帝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建武十年置䕶羌校尉于令居孟康曰令音连颜师古曰音零
  永登废县在县西南晋建兴四年张寔置属广武郡水经注㵎水自令居南迳永登亭西葢即永登县治也
  允街故城在县南汉置属金城郡章懐太子曰故城在昌松县东南临丽水亦名丽水城寰宇记其城地势极险沮渠䝉逊増筑以为防戍之守元明圮废
  振武城在县西北晋永和二年石赵将麻秋攻凉陷金城凉将谢艾引兵出振武击秋破之胡氏通鉴注振武在姑臧城南广武西北
  长最城在县南永和三年石赵将麻秋击凉济河城长最凉将谢艾军神乌前锋败赵兵进击秋破之秋遁归金城隆安初后凉吕光击乞伏干归军于长最遣其子纂攻金城㧞之
  纒缩城在县南晋太元初苻秦伐凉其将梁熙济自清石津攻河㑹城茍苌济自石城津与熙等㑹攻㧞纒缩城旧志河㑹城葢在大河与湟河㑹处纒缩城与故广武相近
  杨非亭在县西晋太元初秦兵济河攻纒缩城凉将马建惧自杨非退屯清塞水经注杨非亭在广武北五代时有杨非谷首岭葢即杨非亭之讹也
  街亭城在县北十六国春秋秃髪乌孤太初元年据广武吕光遣窦茍来伐战于街亭凉兵大败水经注街亭城又在杨非亭西北
  古城在县北六十五里岔口之东偏夏赵元昊所筑以拒兵元设防守明洪永间废
  巴尔斯城今名大靖营汛属古浪县
  大通河古城去县西一百三十里宋神宗熙宁间王韶使王厚收复河湟因大通河地形险要控扼夏境乃筑塞以制夏人
  铁褁城在县东一百八十里金城志云火州即此
  宁夏府
  宁夏县宁朔县
  怀逺故城即今府城本汉富平县地后周置怀逺县唐仪鳯二年为河水泛损三年乃更筑新城于故城西宋乾兴二年李徳明城怀逺镇为兴州元昊升为兴庆府元伐夏改中兴府至元二十五年置宁夏路明洪武九年改置宁夏卫
  灵武废县有三一为汉县在府西北地理志属北地郡后汉省一为隋县在府东北即浑怀鄣一为唐县在府南即水经注所谓胡城也元和志灵武县东南至灵州一十八里后魏破赫连昌收其户徙之于此因名
  保静废县在府东南灵州界隋开皇十一年置𢎞静县唐属灵州神龙元年改为安静至徳元年又改保静寰宇记引隋图经云𢎞静本汉城居河外三里乃旧薄骨律镇仓城也宋咸平四年李继迁改怀逺县及保静即此府志在镇南六十里
  髙台寺城府东一十五里有废城台在其东元昊建寺于此元时呼为下省久废
  上河城在府南水经注河水自胡城又迳上河城东世谓之汉城又北迳典农城东俗名为吕城皆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屯以事农者
  新堡城元和志在怀逺县西北四十里永昌元年置旧名千金堡
  元昊故宫在贺兰山之东有遗址又振武门内有元昊避暑宫明洪武初址尚存后改为清宁观
  庆王府在南薫门内通衢之右明洪武三十五年庆靖王自韦州迁此基址尚存
  海宝塔在振武门外三里相传为赫连勃勃所建百八塔在青铜峡内有古塔共一百八座在黄河岸左其创建不可考又有坎离窑青崖窟不计其数
  洪门镇唐邠宁节度使张献甫所筑夏号洪州古战场即月湖广斥无水草逺望莹然毕照俗传古战场也
  平罗县
  古将台在县西北其地平旷围三十里有将台旗礩遗址
  灵州
  灵州故城在州北汉地理志惠帝四年置唐曰灵州天宝初改灵武郡宋初改翔庆军元复曰灵州
  回乐废县舆地广记在灵州故城之内唐肃宗即位于此
  薄骨律城在州西南后魏书太平真君五年刁雍为薄骨骝镇将九年表求造城诏名曰刁公城水经注云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馀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目城为白口骝韵转之谬遂仍今称也
  富平废县在州西南汉置属北地郡后汉仍为北地郡治永初五年徙郡于池阳永建四年又徙冯翊自是故县遂废
  温池废县在州东南唐神龙五年置属灵州县侧有盐池五代时废今惠安堡北至州一百八十里产盐
  燕然废州唐开元初置东皋兰燕然燕山鸡田鸡鹿烛龙等六州皆突厥九姓部落也其燕然鸡田鸡鹿三州俱寄治回乐县界燕山烛龙二州寄治温池县界皆至徳后废
  韦州废城在州东南西夏置宋史嘉祐六年夏人改韦州监军司为祥祐军后又改静塞军元废城西有蠡山明庆藩墓皆在其上
  盐州废城旧志东南至灵州三百里今定边营是隋志盐川郡西魏置西安州后改盐川治五原县元和志贞观二年平梁师都复置盐川新唐志贞元三年没于吐蕃九年复城之有盐川府又有保塞军宋咸平以后入西夏仍曰盐州元本纪太祖伐西夏驻此明正统九年修筑旧城改置花马池营
  白池废县旧唐志盐州领兴宁县元和志白池县南至灵州九十里景龙三年置以近白盐池为名新唐志白池本兴宁景龙改名也宋陷于西夏县废
  五原废县汉置胊衍县属北地郡西魏改五原郡又改盐州隋大业初改盐州为盐川郡治五原县明初为环县地正统九年建兴武营五原西魏取汉故名汉五原县城在今榆林界
  丁奚城在州北东观记丁奚城在灵州北后汉永初六年汉阳贼杜季贡降于滇零羌别居于此任尚破之
  丰宁城新唐志灵州有武略河间静城鸣沙万春五府丰宁保宁等城
  铁角城与盐池相近亦名三角城明初为官军屯戍处
  中卫县
  应理州今县治元志宁夏路领应理州与兰州接境东阻大河西据沙山唐灵武郡地其州城未详建立之始元初仍立州明一统志洪武初州废三十二年移建宁夏中卫于此
  眴巻废县在县东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水经注河水迳眴巻县故城西旧志城在灵州所西二百里
  鸣沙废州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隋志灵武郡领鸣沙县周置㑹州寻废隋置环州仍立鸣沙县属之贞观九年州废县属灵州神龙二年为黙啜所破遂移县于废丰安城即今县治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馀沙故号鸣沙寰宇记鸣沙县咸亨三年归复因其地置安乐州移吐谷浑部落于此至徳后复陷吐蕃大中三年灵武节度朱叔明收复敕改威州仍领鸣沙县元立鸣沙州属宁夏路明初废
  东皋兰州在县东旧唐志东皋兰州突厥九姓部落开元初置寄治鸣沙县界
  安丰军故城杜佑通典云安丰军在灵武西黄河外百八十馀里胡三省通鉴注云灵州界有安丰军在黄河外武徳四年分丰州回乐县置安丰县
  废雄州在县东新唐志雄州在灵州西南一百八十里中和元年徙治承天堡为行州五代时废新渠县
  废定州在府东北新渠县界唐置元和志灵州有定逺城在州东北二百里先天二年郭元振以西城逺阔丰安势孤故置此城募兵镇之杜佑通典云定逺军在灵武东北二百里黄河外俗呼为田州
  新昌废郡在灵州东北隋志回乐县有西魏置临河郡开皇元年改曰新昌三年废新唐志灵州黄河外有新昌军盖即故郡也
  宝丰县
  省嵬城在县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一百四十里西夏所筑
  石堡镇本延州西边镇塞宋至道中陷于元昊号龙川
  长城隋开皇五年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黄河西至绥州南至勃出岭绵历七百里六年春复令仲方发丁男十馀万人修长城
  受降城唐景龙二年朔方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新唐志东城南直榆林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三垒相距各四百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里而逺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宋白曰东受降城东南至朔州四百里西南渡河至胜州八里西至中受降城三百里本汉云中郡地中受降城西北至天徳军二百里南至麟州四百里北至碛石五百里本秦九原郡地在榆林汉更名五原西受降城东南渡河至丰州八十里西南至定逺城七百里东北至碛口二百里
  按朔州在山西大同府麟州南四十里即神木县丰州宋神木县如宋白所考则受降城在边外其去宁夏极为辽逺因宁夏旧志朔方志俱列入古迹姑存以备考
  废夏州初学记夏州赫连之都魏灭赫连以为统万镇太和十一年置夏州隋改州为朔方郡唐复为夏州城在古盐州东北三百里今河套哈喇乌苏之南即华言黒水有废城曰实都即夏州也
  德巴拉湖城在实都北
  察罕诺尔城在实都东北皆废城
  西宁府
  西宁县
  西宁废州今府治本汉临羌县地后汉末析置西都县兼置西平郡水经注湟水迳西平城北东城即故亭也魏黄初中立西平郡冯倚故城増筑南西北三城以为郡治周时郡县俱废隋为湟水县地唐分置鄯城县属鄯州元志唐鄯州没吐蕃号青唐城宋改西宁州明设西宁卫明一统志西宁废州在卫城西南都司志自卫城西至南迤东约八里馀乃西宁州古城
  临羌故城在府西汉置属金城郡晋属西平郡水经注湟水东迳临羌县故城北后魏县废隋大业四年吐谷浑为铁勒所破走入西平界求救诏宇文述出西平迎之述至临羌吐谷浑遁即此
  安夷故城在府东汉置属金城郡后魏废水经注湟水又东迳安夷县故城城有东西门去西平亭东七十里阚骃曰四十里
  长宁废县在府西北本汉临羌县地晋置属西平郡水经注长宁水南迳长宁亭东城有东西门东北隅有金城在西平西北四十里魏废
  河源军在府东元和志在鄯州西一百二十里仪鳯二年郎中李乙支置
  按河源军有二一在府西南乃古赤水县在境外一在鄯城县即今之河源军也
  宁西城在府西宋志西宁州领宁西城旧名林金城崇宁二年改名
  宣威城在府北宋志西宁州领宣威城旧名犛牛城崇宁三年改名
  西海废郡在府西十三州志云城在临羌新县西一百一十里王莾传元始五年羌豪良愿献鲜水海允谷盐池置西海郡
  析支在府西南徼外禹贡雍州有昆仑析支应劭曰析支在河关西南千馀里羌人所居谓之河曲羌
  湟中城在府西北水经注湟水东流迳湟中城北故小月支之地胡氏鉴注湟水两岸之地通为湟中本小月支之地故谓之小湟中
  树郭城在府西乃吐谷浑之旧都
  安人军在府西元和志在河源军西一百二十里星宿川开元七年郭知运置
  白水军在府西北元和志在鄯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开元五年郭知运置又威戎军在州西北三百五十里开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
  合川城在府南元和志合川守捉在鄯州南一百八十里贞观中侯君集置又绥和守捉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开元二年郭知运置
  临番城在府西新唐志鄯城县有河源军西六十里有临番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绥戎城又西南六十里有定戎城
  石堡城在府西南本吐蕃铁仞城其城崖壁峭立数十仞三面险绝惟一径可上石路盘曲长三四里唐开元十七年信安王祎出陇西㧞石堡城置振武军天宝八载陇右节度哥舒翰攻石堡城吐蕃以数百人守之唐兵死者数万仅而克之诏以石堡城为神武军至徳初复没于吐蕃
  九曲军在府西南唐书睿宗景云初吐蕃赂鄯州都督杨矩请河西九曲地为金城公主汤沐邑与之天宝十二年哥舒翰收复于是置神䇿军于临洮西浇河郡于积石西及宛秀军以实河曲元和志有宁边军在积石军西黄河北又威胜军在积石军西八十里宛肃城金天军在积石军西南一百四十里洪济桥宁武军在洪济桥东南八十里百谷城曜武军在廓州南二百里黒峡川皆天宝十三年哥舒翰置
  神威城在府西唐天宝七年哥舒翰筑于青海上吐蕃攻破之更筑于海中龙驹岛有白龙见因名曰应龙城以上自河源军以下皆唐置后陷吐蕃废
  汉将营在府城东十五里周围约三十馀里寛阔平坦人传为汉将安营处
  孔雀楼在府南三里南禅院中旧传构楼初成有孔雀来夏瓒有诗
  虎台在府城西五里有台九层髙九丈八尺相传南凉王所筑一名土台
  碾伯县
  废乐州在县西本西戎落都地水经注湟水东迳乐都城南后魏取之置鄯州元和志鄯州古西戎地汉金城郡地后汉分置西平郡后凉吕光改西平为西河郡后魏以西平郡为鄯善镇孝昌二年改镇立鄯州旧唐志鄯州治故乐都郡寰宇记鄯州东至兰州广武县一百十三里东南至河州鳯林县二百八十里治湟水县后魏于此置鄯州改破羌县为西都隋又改也宋志乐州旧邈川城后陷西夏元废都司志乐都城在今府东碾伯西二里二城相连约三里
  按古西平郡有二治魏晋西平本汉临羌县地唐为鄯城县宋为青唐城置西宁州即今府也隋西平乃汉破羌县地晋宋时为乐都唐为鄯州宋为邈川城置乐州在今县西
  破羌故城今县治汉志宣帝神爵二年置属金城郡后汉因之晋县废水经注湟水东迳破羌县故城南十三州志曰湟水河在南门前东过章怀太子曰破羌故城在湟水县西
  按水经注破羌城在乐都东而章怀云在县西葢隋改乐都为湟水又经东徙非故地也
  浩亹故城在县东北汉置属金城郡水经注浩亹河东迳浩亹县故城南隋志湟水县有旧浩亹县后周并入元和志在广武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兰州志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
  白土故城在县东南汉末置属金城郡水经注河水东迳临津城北白土城南十三州志曰在南津西六十里有白土城城在大河之北为縁河津渡之处后魏废
  晋兴废郡在县东北十六国春秋永嘉五年张轨表分西平界置晋兴郡咸宁元年分属凉州后魏废水经注湟水东南经小晋兴城北故都尉治阚骃曰允吾县西四十里有小晋兴是也
  左南故城在县东南晋志张轨置属晋兴郡水经注河水迳左南城南十三州志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后魏废
  龙支废县在县南元和志县北至鄯州一百三十五里本汉允吾县地后魏初置金城县废帝二年改名因县西南有龙支谷取以为名
  湟河废郡在县东南东晋置十六国春秋咸康二年张骏分湟河郡属凉州
  按水经注河水东北迳黄河城南西北去西平二百一十七里或曰黄即湟之讹也
  廓州故城在县南唐置旧唐志廓州天宝初改宁塞郡乾元初复曰廓州属陇右道治广威县魏置石城县后改化城天宝元年又改曰广威寰宇记州北至鄯州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凤林县二百八十里东北至龙支县二百九十里西北至鄯城县二百八十里又引周地图云魏明帝三年置石城县也元废
  米川废县在县南水经注河水东北迳广违城北又东迳邯川城南唐置米川县属廓州元和志米川县西至州一百里宋志廓州有米川城王厚云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约六十里元废
  达化废县在县南隋志浇河郡领达化县周置郡唐属廓州元和志东至州三十里后陷吐蕃废
  廉川城在县东近庄浪界晋太元二十七年鲜卑秃髪乌孤击降乙弗折掘等部筑湟中廉川堡都之
  宗哥城在县南宋志西宁州领龙支城旧宗哥城按古龙支有三汉在今府西即西海郡隋唐龙支在今府南近黄河宋龙支在今县南乃旧宗哥城或混为一误
  来宾城在县西南宋志乐州领来宾城旧名癿当川崇寜三年赐名旧志在旧乐州西南一百一十里
  肤公城在县废廓州东北宋志廓州领肤公城旧名结啰城崇宁三年后改今名去廓州三十馀里
  震武城在县治宋志有震武军政和六年进筑古骨龙城赐名震武未几改为军元属湟州有通济桥本震武城浮桥
  土堆在县北三里许髙九丈后列小土堆六行毎行小土堆凡十二各髙二丈一名振武台始筑无考
  鲁班井在县城东六十里地名鲁班峡有井连环三眼髙出山岩之上二十馀丈水冬夏不冻不竭硖中有方石髙四丈深入河底周围八丈有馀上列石扁镌米颠拜否四字
  大通卫
  三角城在卫城东南一里不知何代建筑
  白塔在卫城南一百二十五里其始无可考
  直隶秦州
  秦州
  画卦台在州北三十里三阳川伏羲始画八卦之地今雪后犹见卦痕按河南陈州亦有卦台
  龙马洞在州东南按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而今有龙马洞未得其详史记伏羲都于陈
  女娲洞在州西南按帝系谱女娲风姓与伏羲同母今州北四十里有娲皇庙相传为女娲生处
  秦祖故里在州境祖孔门弟子笃于守道唐封少梁伯宋加封鄄城侯
  壤驷赤故里在州境赤孔门弟子长于诗书唐封北征伯宋加封上邽侯
  石作蜀故里在州境作蜀孔门弟子唐封石邑伯宋加封成纪侯
  成纪废县在州西五十步帝王世纪云庖羲氏生于成纪孕十二岁而生故曰成纪汉置成纪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周复置属秦州旧志秦州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地震移州治于成纪县之显亲川天宝初复还旧治大中初又移于成纪宋因之又韩公城即州之东西关城也庆历二年守臣韩琦以州东西居民军营皆附城旁因筑外城凡十一里与内城聫合为一秦民徳之称为韩公城
  上邽故城在州东四十里秦武公十年伐邽戎置县汉曰上邽县属陇西郡隋为天水郡治唐置秦州开元中移治成纪天宝初还治上邽后陷吐蕃大中三年收复治成纪
  西县故城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秦庄公为西陲大夫汉置西县晋改置始昌县县废又有戎邱城在西县城西南
  望垣故城在州西北汉置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晋县废
  绵诸故城在州东四十五里之邽山下有古城遗址即绵诸城秦有绵诸戎汉置绵诸道属天水郡魏置县属略阳郡西魏省
  黄𤓰故城在州西南七十里魏太平真君八年置黄𤓰县水经注黄𤓰水东流黄𤓰县北周县废
  天水故城在州西南七十里汉上邽县地唐初析置天水县旋废宋复置属秦州绍兴初没于金分置南北二天水县南天水隶成州北天水亦羁附焉嘉定初升为天水军九年移天水县旧治元初废入成州
  陇城侨县在州东三十里时陇城为金所侵宋乃寄治于此
  秦州故卫在州治东明洪武二十五年建今裁秦亭在州东南五十里即秦始封地又名董亭九域志成纪县有董城镇即此
  诸葛垒在州东二里俗谓下募城其旁有司马懿垒俗谓之上募城又上邽县北八里有姜维垒
  隗嚣连城在州北郭外后为崇宁寺杜诗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今土人常掘有磁器名曰汉磁
  铁堂庄在州西姜维宅在天水东十里铁堂峡内四山环抱中有孤冡相传为维祖茔
  升仙台在州西南一十五里升仙观世传老子于此升仙宋蒋之奇有诗
  东柯草堂在州东南东柯镇杜甫之秦寓侄佐居有示佐诗自开茅屋下只想竹床眠之句即古北枝村也距城三里又有西枝村岩窦玲珑有杉漆之利甫尝欲居之有西枝村寻置草堂夜宿赞公土室诗
  街亭在州东南七十里即马谡为张郃所围处今名街子口
  地网在州西南故天水长道二县界金陷陕西天水长道并当边境地势平衍敌骑充斥步兵不能捍御宣抚吴璘乃创设地网其制于平田间纵横凿为渠每渠阔八尺深丈馀连绵不断如布网然明年金人重犯天水始不得逞天水元管三百六十条后増为五百五十四条
  雄武堂在州东三里吴璘尝于此发兵
  临渭氐迹在上邽东南渭水之阴蒲氐世居其地至蒲洪应䜟更姓苻至坚僭号为大秦
  玩芳亭在州南池沼间杂花木丛茂
  木门在州西南九十里即魏张郃中伏矢死处松雪字刻在大雅堂其碑有四明御史卢郡刘仑为之序
  清水县
  清水故城在县西十五里牛头山下俗亦谓之西城对今县城而言汉置公孙述初为令于此后汉省晋复置唐陷于吐蕃大中二年收复权隶凤翔府后唐移置于上邽镇宋复故
  陇县故城在县北汉置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凉州刺史治焉晋废后魏改置陇城于略阳县界非故治矣
  秦岭废县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后魏置伯阳县隋开皇中改名唐贞观十七年省县入清水
  冶坊故县在县北四十里卧牛山其地多冶坊今为冶坊镇宋为寨金置县秦州改属西宁州并入清水县
  白石城在县西北四十里即白崖堡后魏所筑宋开宝间置堡
  大元城在县北六十里宋平章段伟所筑今为大元堡
  弓门城在县北七十里秦昭王所筑命白起守之宋太平兴国间筑为砦
  赵充国宅在县北二里东汉建安中建为寺
  秦安县
  成纪故城在县北三十里汉置县属天水郡后魏省周复置属天水郡唐属秦州开元二十二年徙新城而故城遂废金正隆中始以宋之纳甲城置今县
  陇城故县在县东北九十里隋志天水郡陇城县旧曰略阳置略阳郡开皇二年郡废改曰阿阳六年又改陇城唐武徳二年置交州八年州废属秦州后随州陷废后唐长兴三年于归化镇复置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并入秦安
  略阳故城在县东北九十里汉曰略阳道属天水郡永平中属汉阳郡晋属略阳郡其地当陇口之要
  安戎故城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汉置戎邑道属天水郡后汉省后魏改置安戎县
  显亲废县在县西北三十里汉成纪县地建武中封窦融弟友为显亲侯国于此属汉阳郡晋为显亲县属天水郡后周县废显亲故城在成纪县东南
  街泉废县在县东北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省入略阳郡国志略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也元和志即马谡与张郃战败处
  临渭故县在县东南八十里汉陇县地魏析置又置广魏郡晋太始中改郡为略阳仍置临渭县后魏并入陇城县
  新阳废县在县西南三国魏析置新阳县属汉阳郡晋属天水郡后废
  长川故城在县东北后魏置安阳县兼置安阳郡又领乌水县西魏増置北秦州又改交州隋开皇初郡废又改交州为纪州安阳为长川大业初州废又废乌水入长川唐贞观三年省入陇城县
  勇士故城在县西北苻秦时创置
  鸡川废县在县西北三十里宋治平中置鸡川砦金升置鸡川县贞祐四年改属西宁州元省入秦安县其地有鸡川谷鸡川水出焉俗谓之水洛口
  兴国城在县东北与略阳相近后汉初平中略阳氐筑城于此号为兴国城
  礼县
  长道废县在县东三十里本汉上禄县地魏收志秦州有汉阳郡治兰仓县俱太平真君年置又领谷泉县后周郡废省水南县入焉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长道唐属成州宋属西和州元至元七年省寰宇记成州旧有长道等县以吐蕃侵扰百姓流移并废为镇咸通十三年成州奏人户归复土田渐辟置长道县改属秦州九域志熙宁六年以长道县属岷州葢非故治也
  大潭废县在县南八十里隋志汉阳郡有潭水县西魏置潭水郡后周郡废并废甘若相山武定三县入焉唐属成州贞观初改属宕州广徳中省入良恭县宋干徳元年合良恭大潭二镇置大潭县于上木竹谷属秦州后改属岷州宋末废
  礼店故城在县东四十里元志陕西行省领礼店文州军民府明洪武初改置礼店千户所移于今治属岷州卫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以其地广民繁奏设礼县于所城西顺治十六年省所入县
  废守御所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建今裁
  武植戍在县东北又北有安民戍武植水合流于安民戍南又南经武植戍西是也其西南又有平夷戍皆后魏所置戍守处
  徽县
  河池故城在县西十五里西汉置县属武都郡后魏曰广化置广化郡隋废郡改名宋移治固镇即今县县废
  思安废县在县东南隋志后魏置思安县属广化郡大业初省入河池
  永宁废县在县东四十里本河池县之永宁乡元初升为县属南凤州至元元年与河池县俱省入徽州
  河池戍在县西又西有仇鸠戍俱后魏置
  两当县
  两当故城在县东三十里本汉故道县地以两当水为名后魏置县隋志河池郡领两当县后魏兼两当郡开皇初郡废宋移治广乡镇即今治而故县废
  尚婆城在县西水经注尚婆水历两当县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
  开宝废监在县东宋建隆三年置银冶开宝五年升为监治平元年罢监官以监隶两当县元丰六年
  吴郁宅在县西南嘉陵江上唐杜甫与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侍御名郁
  直隶阶州
  阶州
  福津故城在州东南八十里本汉武都郡地隋志后魏置玩当县为武阶郡治西魏又置覆津县及赤万郡领赤方接难五部三县后周郡县并废省入覆津唐属武州后改福津县后唐移阶州治焉元省福津县入州州志阶州旧城在坻龙冈上明洪武五年改建今城于此
  将利故城在州西北本汉羌道县地隋志武州治将利县旧曰石门西魏改曰安育后周改曰将利置武都郡又改曰永都郡隋废大业初置武都郡又有东平县后周并入唐为武州后没吐蕃废
  平乐故城在州东北汉置平乐道属武都郡后汉废魏收志修城郡有平洛县太和四年置后废九城志将利县有平洛镇明置平洛驿皆即故平洛也
  孔提故城在州东北二百里魏收志武都郡领孔提县西魏置孔提郡后周郡废
  建威故县在州北后魏置白水郡后改为白水县西魏改立绥戎郡后周郡废改为建威县并废洪𢎞县入焉唐贞观元年省建威入将利
  赤万故城在州东故福津界魏太和四年置赤万郡后改为县后周废入福津
  皋兰故城在州东北氐人所筑魏时置戍唐大历二年置行武州景福元年更名阶州治皋兰镇后唐移阶州治福津仍领将利县宋因之元省入阶州
  葭芦故城在州东南七十里三国时姜维与邓艾相持于此置葭芦戍亦为葭芦城后为仇池氐所据齐建武初葭芦入于西魏置武阳郡治葭芦县后周郡废并县入盘提县盘提山在县东南故名唐武州陷后废
  阶州废守御所在州治西明洪武四年建今裁成县
  同谷废县即今县治后魏置白石县属广业郡西魏改曰同谷后周置康州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唐属成州宋宝庆三年以理宗潜邸升为同庆府元复曰成州至元七年并同谷县入州
  下辨故城在县西三十里秦下辨邑也汉初曹参攻下辨即此寻曰下辨道后汉移武都郡治焉建安二十五年昭烈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屯下辨曹操遣曹洪拒之既而先主有其地亦谓之武街城景耀末魏司马昭使诸葛绪出武街以侵汉隋志后周废下阪县入修城下阪即下辨也
  泥阳废县在县东隋志同谷县境有泥阳县西魏废入同谷县即今泥阳镇
  栗亭故城在县东五十里五代后唐置属成州本同谷县之栗亭镇清泰三年置县理栗亭川宋因之元废
  上禄废县在县西南汉置县属武都郡后汉因之晋废水经注上禄故城在仇池东南隋改仓泉为上禄在仇池北非故县也
  阶陵废县在县西北汉置嘉陵道属武都郡后汉废水经注汉水入嘉陵道为嘉陵水世俗名之阶陵是嘉陵即阶陵也后魏改阶陵周改为仓泉隋改为上禄仇池山在南八十里唐宝应初州陷吐蕃县废
  武都故城在县西古白马氐地前汉书武帝开白马氐分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土地险阻居于河池一名仇池晋仍为县亦属武都郡后废魏改南秦州治洛谷城领仇池郡其后移治阶陵而此城废
  建威故城在县西北后汉末所置戌守处也后为仇池氐所据旧志建威城在阶州东北三百六十里
  仇池故城在西和之南成县之北相去各百里其山四面斗绝棱角外向自成城郭楼橹之状上有羊肠盘道三十六回其上有平地方二十馀里田百顷泉九十九源亦名百顷城古为白马氐杨氏所居杨氏世雄守据其地杨难敌筑城于上苻秦陷仇池徙其民空百顷之地太元十年苻坚败杨定徙历城置储畜于百顷自称陇西王自杨茂捜据仇池其后浸盛然亦称藩于南北间后拓䟦魏取其武都仇池之地杨氏始衰梁天监五年魏尽有汉中遂击杨氏而灭之仇池之兴始终凡二百一十一年
  建安城在县北本名历城后改建安隋志有建平县后周省入仓泉即建安也通典曰建安城在同谷郡西七里去仇池九十里
  龙门戍在县西南仇池东南
  浊水城在县西南亦曰浊水戍水经注汉水东南迳浊水城南又浊水出浊城北皆即此
  赤亭在县西南后汉虞诩破羌于此
  绛帐台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相传汉马融设教处杜甫宅在飞龙峡口东杜甫寓秦曾过夏于栗亭文县
  阴平故城在县西北古羌氐地汉武开西南夷置阴平道为广汉郡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之景耀六年姜维闻锺㑹治兵关中表请遣张翼分䕶阴平桥头既而魏将邓艾自阴平入蜀由邪径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髙谷深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縁崖鱼贯而进遂至江油华阳国志蜀克阴平魏亦遥置阴平郡属雍州及蜀亡始合为一阴平自晋永嘉以后氐羌据之不为正朔所班至后魏平蜀始置文州理阴平郡隋罢州唐武徳初复为文州治曲水县唐大历十四年西戎犯边刺史㧞城而走建中三年以旧城在平地窄小难守移故城东四里髙原上即今城也寰宇记曲水县在南北二江之曲直西五里平地唐徙髙阜号曰文台宋端平后兵乱州废
  长松废县在县西南百里本阴平县地西魏析置建昌县为卢北郡治兼置文州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长松以地多乔松为名大业初州废唐属文州贞元六年省入曲水
  正西废县在县西南五十五里西魏置属文州隋属武都郡唐贞观元年省入曲水
  甸氐故道在县西汉志广汉郡领甸氐道白水出焉晋省
  姜维故城在县东七里姜维筑此与邓艾相守邓艾城在县东七里即魏景元四年邓艾伐蜀时所筑
  郭公城在县东昔魏郭淮攻廖化于阴平所筑水经注白水自合羌水又东迳郭公城南
  废扶州在县西魏置邓州后改宁州唐初为扶州大历中废为镇以属文州元领同昌帖夷尚安铒川四县俱废今按遗址在旧城西一百六十里夹清江域中有桥梁多平壤宜稻麦久为番所据
  卢北城在县东五十里昔时戍守处后周置隋废因葭芦镇为名
  安昌城在县东北三十二里旧戍守处也后魏尝置安昌郡于此西魏废帝立宁州修筑此城为州治
  飞仙阁在县西一十五里山岩刻飞仙阁三字玉枕在县东山有石状如玉枕在巉壁间人迹所不能到但可望见之而已下有驿曰玉枕驿今废
  文台在旧文州治后天牢山麓宋刘锐登此死节
  直隶肃州
  肃州
  酒泉故郡今州治汉置乃西羌通驿之路通典曰县有古长城汉遮虏障也前凉张轨西凉李皓北凉沮渠䝉逊并都之隋志张掖郡领福禄县旧置酒泉郡元和志后魏太武平沮渠氏以酒泉为军属炖煌镇孝昌中改镇为𤓰州复置酒泉郡开皇三年罢郡立酒泉镇所领县并属甘州仁寿二年以境宇辽逺分置肃州河西旧事云福禄城谢艾所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旧志有酒泉县本汉福禄县唐初更名西五十里有兴圣皇帝祠
  安弥废县在州东汉置绥弥县属酒泉郡后汉改曰安弥晋因之后魏县废又汉志酒泉郡领天依县后汉省颜师古曰其地有天依坂故名今无考
  威逺城在州东北新唐志肃州有酒泉威逺二守捉城肃镇志威逺城在卫东北三百八十里明初立为所后因失误秋表内部查究讹传诛徙人民惧俱入西域今有旗杆山即当时立旗招抚叛民处
  威虏城在州东北明初置卫寻废嘉靖七年番夷牙木兰等内附巡抚唐泽议于肃州迤北境外威虏旧城及天仓墩毛目城白城子等地散处其众二十八年监生李时旸上言边外属夷旧为土鲁番所迫逐环肃城杂居不便巡抚杨博檄副使王仪等修葺威虏并金塔寺古城添设白烟墩等城堡凡七墩台十有二安置番帐七百馀所于是肃城数十年番害顿平肃镇志威虏城在卫东北一百三十里又白城子在卫东北一百二十里今皆废金塔寺古城在卫东北六十里今为堡
  遮虏障在州北元和志在酒泉北二百四十里李陵与单于战处隋镇将杨元于其地得铜弩牙箭簇寰宇记酒泉有故长城在县北汉书谓之遮虏障旧志古长城在卫北四百里东自狼心山西至哈密北山一带俱有遗址又卫城极北有北大路元时为往来通道久废辙迹犹存
  髙台县
  髙台站今县治都司志本汉乐涫县地明洪武五年冯胜定河西置髙台站因西有台子寺为名正统中张掖人刘寛建言于镇城西一百六十里设所景泰七年始设髙台千户所旧志髙台在所西二十里有古台基相传李皓所筑后人建寺其上
  表是故城在县西汉置属酒泉郡后汉曰表氏五行志灵帝光和三年张掖表氏地动涌水民舍皆倾县易处更置城郭章怀太子曰表氏故城在张掖西北杜氏通典张掖有表氏故城在西北又曰昭武城
  建康故城在县南晋置十六国春秋咸康元年张骏分建康郡属凉州吕光龙飞二年沮渠男成自乐涫进逼建康推太守段业为主称凉州牧建康公后魏废新唐志甘州西北一百九十里祁连山下有建康军证圣初置名胜志建康城在所西南四十里旧志有建康军城在所东南十里
  镇夷营在县西北明洪武二十九年都指挥马溥于黒河之北筑堡为哨马营三十年就马营展筑设镇夷千户所三十三年革永乐初总兵宋晟复奏置后为黒河冲决天顺八年移今治
  乐涫废县在县西南汉置后魏废隋志有周置乐涫县寻废元和志肃州领福禄县西至州一百里本汉乐涫后魏太武帝平凉改县为戍隶炖煌镇孝文帝改为乐涫县隋改县为镇武德二年改置福禄县取旧名也旧唐志福禄县于旧乐涫故城置后陷西番废
  㑹水废县在县西北汉置属酒泉郡地理志北部都尉治偃水障东部都尉治东部障阚骃曰众水所会故名后魏废
  祁连戍在县西南元和志在福禄县东一百二十里胭脂城在县西南周一里
  毛目城在县西北又有平朔城二城皆周二里相传元时守御属威逺卫
  古连城在县西北
  安西㕔
  晋昌故城在肃州西今安西卫西南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晋改属晋昌郡周武帝省入凉兴郡隋开皇四年改为常乐县唐置𤓰州属河西道吐蕃传开元十五年攻陷𤓰州毁其城俄而张守圭为刺史修筑之大历十三年陷于西番大中五年张义潮以𤓰州来归宋属西夏夏亡州废元至元十四年复立属沙州路二十八年徙居民于肃州但名存而已明永乐二年建齐勤䝉古千户所东至肃州界四百三十里本故𤓰州地也今略嘉峪西二百四十里为齐勤䝉古卫
  渊泉废县在肃州西今柳沟卫地汉置属敦煌郡后汉因之阚骃曰地多泉水故名晋志元康五年分属晋昌郡隋志周并渊泉入常乐章怀太子曰渊泉故城在晋昌东北
  广至故城在肃州西今沙州卫地汉置属敦煌郡晋因之周并大至冥安渊泉为凉兴县一统志云大至即广至隋开皇初并入常乐唐改隋常乐为晋昌而别置常乐县于此属𤓰州杜氏通典广至故城在常乐县东后随州陷废旧志有凉兴城在废𤓰州西一百七十里
  敦煌废郡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古𤓰州亦月支戎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应劭曰敦大也煌盛也晋志郡治昌蒲领敦煌县十六国春秋咸康元年张骏分敦煌晋昌髙昌三郡及西域都䕶戊巳校尉玉门大䕶军三营为沙州水经注敦煌郡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隋裴矩西域图记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北道从伊吾至蒲类海中道从髙昌南道从鄯善总凑敦煌为咽喉之地隋志敦煌郡旧置𤓰州治敦煌县周并入鸣沙县大业初复置郡改鸣沙为敦煌唐复置沙州元和志沙州东至𤓰州二百里西至吐蕃界三百里北至伊州七百里治敦煌县又有豆卢军神龙元年置在州城内宋景祐二年赵元昊取沙州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至元十四年复立沙州十七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明永乐三年置沙州卫正统十一年
  效谷废县在肃州西今安西卫西汉置属敦煌郡桑钦曰县本鱼泽障也元封六年崔不意为鱼泽尉教民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故名后汉及晋因之隋志周并效谷县及效谷郡入敦煌
  龙勒故城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汉置属敦煌郡后汉及晋因之周并入敦煌唐改置寿昌县属沙州以县南寿昌泽为名新唐志寿昌县治汉龙勒城随州陷废
  阳关废县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汉书西域三十六国东则厄以玉门阳关地理志龙勒县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晋置阳关县属敦煌郡后省元和志阳关在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谓之南道西趋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五代髙居诲使于阗记出玉门关入吐蕃界西至沙州南十里鸣沙山又东南十里三危山其西渡都乡河至阳关是也
  安定卫在罕都卫西沙州卫南本鞑靼别部其地广袤十里无城郭庐舍明洪武七年安定王布延特穆尔遣使入贡立安定鄂端二卫永乐十一年其孙伊玛丹来朝成化中为土鲁番残破正徳七年额布勒破安定据其地馀众内徙嘉靖复命部酋领其众然安定王后无传而鄂端久没莫知其处
  察逊卫在安定卫西古西戎部落明洪武四年置察逊卫授土酋萨奇苏永乐四年徙治药王滩宣徳以后屡入朝贡成化中为土鲁番所扰率部属内徙遂失故地
  罕都卫在齐勤䝉古南嘉峪关西南本汉敦煌郡地明洪武三十年其长索诺木策喇实遣使入贡立罕都卫授之与齐勤哈密同主西域各国贡道至𢎞治中土鲁番据哈密侵掠邻境诸部皆不能支王徳中䝉古大酋入青海罕都益遭蹂躏其众益衰后土鲁番犯肃州罕都复残破相率求内徙其城遂弃不守
  罕都左卫在沙州卫故城明成化时建初罕都部人阿克展与种族不相能数仇杀乃率其众逃居沙州耕牧部落日蕃益不受罕都统属至其子巴特玛斯结久住沙州朝廷屡敕还本卫不奉命正统中沙州全部内徙巴特玛斯结尽据之孙嘉克嗣职部众益盛时土鲁番侵据哈密嘉克请自立一卫与相抗乃置罕都左卫𢎞治十七年卫喇特及安定部人大掠沙州嘉克不能自存正徳十一年其子奇塔特被土鲁番迫胁徙肃州塞内其部下特黙格图卜二人仍居沙州服属土鲁番㑹番酋征求苛急嘉靖七年率所部来归沙州遂为土鲁番所有
  苦峪城在废𤓰州东东至肃州四百里明天顺四年哈密忠顺王母讷衮塔舒尔主国被北部奇木嘉色棱袭破其城率亲属部落走苦峪成化中哈密都督哈尚又为土鲁番阿里所袭退居苦峪时哈尚方依罕都齐勤而二卫自相仇杀哈尚势益孤朝命筑苦峪城移哈密卫于其地其后哈尚纠众袭哈密破之还居故土𢎞治中忠顺王善巴为土鲁番阿哈玛特所执哈密居人亦以穷窘难守尽焚室庐走肃州诏赐牛具榖种并发流寓三种番人及哈密之寄居齐勤者尽赴苦峪及𤓰沙州俾自耕牧以图兴复正徳后土鲁番益张苦峪诸城皆为所残破
  鄯善故城在肃州西今在沙州卫西汉书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捍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元凤四年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更立其弟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水经注鄯善国治伊循城其楼兰捍泥城谓之东故城隋本纪大业五年伐吐谷浑以其地置鄯善郡地理志鄯善郡置在鄯善城即古楼兰城也有蒲昌海鄯善水领显武济逺二县隋乱废旧志在哈密卫东南
  且末故城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汉书且末国治且末城东至鄯善七百二十里后魏书太平真君三年鄯善王西奔且末后遂役属鄯善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后属吐谷浑隋大业五年平吐谷浑置且末郡地理志且末郡置在古且末城有且末水萨毗泽领肃宁伏戎二县隋乱废新唐书自于阗东关东行入大流沙行千里至古折摩耿即古且末也旧志且末城在曲先卫西南
  伊吾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本汉匈奴地后汉书永平十六年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西域传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渉鄯善北通伊吾千馀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髙昌壁千二百里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葡萄故汉尝与匈奴争之以制西域其后复为西域及匈奴所据隋大业四年遣薛世雄击伊吾伊吾请降世雄于汉伊吾城东筑城号新伊吾留戍而还唐贞观四年置西伊州六年去西字天宝初曰伊吾郡乾元初复曰伊州在敦煌大碛之外南去玉门关八百里东南去阳关一千里元和志伊州治伊吾县本后汉伊吾屯又领柔逺纳职二县皆唐贞观四年立髙居诲使于阗记沙州西曰仲云小月支之遗种其牙帐居胡卢碛即汉伊吾卢地旧志伊吾城元时族属哈纳实喇封威武王居此明永乐元年遣使入贡明年设哈密卫在诸卫极西为西域襟喉其后累被土鲁番夺据哈密卫在肃州西北一千八百里南抵沙州西距和卓北连卫喇特即古伊吾地其城在平川约周三四里南北二门苦峪城在哈密东南东去肃州四百里
  髙昌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本车师前王国也汉元封三年击破姑师分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其车师前王国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地节二年郑吉田渠犁车师宣帝元康中罢车师田者徙其国令居渠犁以车师故地与匈奴神爵三年置西域都䕶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初元元年始置戊巳校尉屯田车师前王故地西域传前王城去长史所居柳中八十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髙昌壁千二百里自髙昌壁北通后部金蒲城五百里此西域门户故戊巳校尉更互屯焉伊吾柳中皆膏腴之地故汉尝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制西域云十六国春秋晋咸康元年张骏使沙州刺史杨宣定西域又禽戊巳校尉赵贞以其地为髙昌郡后魏书髙昌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势髙敞人庶昌盛故云髙昌去敦煌十三日行国有八城地多石碛气候温暖北有赤石山七十里有贪汗山夏有积雪此山北即铁勒界也真君中沮渠氏据其地和平元年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髙昌王其称王自此始也自敦煌向其国多沙碛道里不可凖记惟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验又有魍魉怪异故商旅往来多取伊吾路云隋书髙昌都城周回一千八百四十歩唐贞观十四年壅掠西域朝贡诏侯君集等讨之分兵略定凡三郡五县二十二城西昌州改曰西州更置安西都䕶府天宝初改交河郡乾元初复曰西州置郡曰髙昌取旧髙昌国为名又有天山军在州城内开元二年置领柳中交河天山蒲昌四县贞元中州没吐蕃五代时为回鹘所据宋末号畏吾儿国其地南距于阗西南距大食波斯西距西天歩路渉雪山葱岭皆数千里有水源出金岭导之周回国城以溉田元太祖五年平其地置达噜噶齐监之明初改曰和卓在哈密西七百里至肃州一千七百五十里其柳中讹为柳陈永乐宣徳间俱遣使入贡成化以后土鲁番强而和卓之后无闻矣
  庭州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本汉车师后王国也汉书后王治务涂谷后汉书后王居去长史所居柳中五百里北与匈奴接永平十七年置戊巳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章怀太子曰金蒲城即车师后王庭今庭州蒲昌县旧唐志贞观十四年讨髙昌西突厥遣其叶䕶屯兵浮图城与髙昌相影响一统志云浮图即务涂之转音也及髙昌平惧而来降以其地置庭州长安二年改北庭都䕶府治金蒲县又领轮台蒲类二县五代时为回鹘所据宋史王延徳至髙昌历交河川凡六日至金岭岭上有龙堂刻石记云小雪山也度岭一日至北庭西扺安西即唐之西境云元史回纥五城即唐北庭都䕶明初地属和卓后亦并于土鲁番
  金蒲废州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唐书沙陀者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处月居金婆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贞观中统属于贺鲁贞观末贺鲁降诏拜为瑶池都督徙其部于庭州之莫贺城处月亦内属永徽初贺鲁反攻破之罢瑶池都督府即处月地置金蒲沙陀二州长安二年以处月酋沙陀金山为金蒲城都督贞元中附于吐蕃徙部甘州遂废
  安西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本汉龟兹国也汉书龟兹国王治延城东至都䕶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十六国春秋吕光讨西域破龟兹入其城城有三重广轮与长安城等塔庙宫室甚盛西域传龟兹国在尉犁西北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东去焉耆九百里南去于阗一千四百里西去疏勒一千五百里北去突厥牙帐六百馀里东南至𤓰州三千一百里汉旧国也其王姓白即白震之后所居城方五六里其南三百里有大河东流号计式水即黄河也唐书贞观二十一年讨龟兹徙安西都䕶府于其国统于阗疏勒碎叶号四镇永徽中以其地为龟兹都督府仪鳯中没于吐蕃长寿元年王孝杰破吐蕃复四镇复置安西都䕶府于龟兹五代时复为回鹘所据宋史龟兹本回鹘别种旧志有额尔巴拉在哈密西一千六百七十里东西凡三千馀里南北二千馀里元初地名巴实伯里宪宗分建诸王哈坦于此世祖立宣慰司后又置元帅府以领屯田明时其国王遣使入贡龟兹国城在其西南也
  乌垒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乌垒城西至龟兹国三百五十里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土地肥饶于西为中故都䕶治焉
  渠犁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渠犁城在乌垒南三百三十里至龟兹五百八十里武帝伐大宛之后置校尉屯田于此地节二年郑吉田渠犁
  轮台城在肃州西北庭州之西亦曰仑头今沙州卫西北汉书仑头皆作轮台桑𢎞羊奏言故轮台以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可遣屯田卒置校尉诏曰轮台西于车师千馀里欲起亭燧是劳扰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昭帝时以捍弥太子赖丹为校尉田轮台与渠犁地相连也后魏书龟兹国东有轮台唐置轮台县以故城为名非即故地也
  于阗故城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汉书于阗国治西城后魏书于阗国在且末西北葱岭之北二百馀里东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国二千里北去龟兹千四百里其地方亘千里连山相次所都城方八九里部内有大城五小城数十城东三十里有苜㧞枝河出玉石新唐书于阗所居曰西山城王姓尉迟氏名屋密本臣突厥贞观六年遣使入献上元初以其地为毗沙都督府析置十州旧唐志安西府领毗沙镇本于阗国也五代晋髙居诲使于阗记自仲云西渉碱碛陷河又西至绀州于阗所置也在沙州西南去京师九千五百里矣又行二日至安军州遂至于阗其国东南曰银州卢州湄州其南千三百里曰玉山云汉所穷河源出于阗而山多玉者此山也旧志于阗在哈密西南四千八百里至肃州六千三百里东抵察逊北连额尔巴拉
  焉耆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焉耆国治员渠城近海水多鱼王莽时始建国后汉书焉耆国居南河城北去长史所居八百里其国四面有大山与龟兹相连道险厄易守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内周匝其城三十馀里后魏书焉耆国在白山南七十里南去海十馀里东去髙昌九百里西去龟兹九百里皆沙碛东南去𤓰州二千二百里其王姓龙名鸠尸卑那都城方二里国内凡有九城恃地多险多剽劫中国使真君九年诏万度归讨之以后入朝唐贞观二十二年讨龟兹以其地为焉耆都督府天宝常朝贡五代以后不复见旧志焉耆国在额尔巴拉东东去和卓七百里
  疏勒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疏勒国王治疏勒城后汉书疏勒国去长史所居五千里后魏书疏勒国在姑黙西白山南百馀里南有黄河西带葱岭东至龟兹一千五百里东北至突厥牙帐千馀里东南至𤓰州四千六百里汉旧国也都城方五里国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髙宗末其王遣使献佛衣其后臣于突厥唐书疏勒国王居伽师城姓裴氏自号阿摩支髙宗时为安西四镇之一天宝中来朝五代以后不复见
  莎车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莎车国王治莎车城有塞山出青玉后汉建初五年班超上言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木饶衍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章和元年击莎车降之其后为丐奴所灭旧志莎车城在于阗西北又西北为疏勒城
  碎叶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唐初西突厥之地也唐书贞观十四年西突厥咥利失可汗分其国为十部左五咄陆部居碎叶东右五弩失毕部居碎叶西号十姓部落贞观末安西都䕶府统碎叶镇后西突厥别部乌质勒寖盛屯碎叶西北稍攻得碎叶即徙居之谓碎叶川为大牙弓月城伊丽水为小牙其地东直西庭州圣历二年遣子来朝旧志碎叶城在焉耆西北
  哈密卫在嘉峪关西一千六百里汉伊吾卢地明帝置宜禾都尉领屯田唐为伊州宋入于回纥元末以威武王纳苏呼喇镇之寻改为肃王明永乐初遣使来贡马改封忠顺王赐金印四年立哈密卫其地北卫喇特西土鲁番东沙州罕都齐勤诸卫正统中其王达斡达实拉被邻国侵掠天顺中王母主国事众益离散成化八年土鲁番苏勒坦阿里袭破其城执王母夺金印以归哈密绝封者十馀年至𢎞治元年以托欢特穆尔外孙哈密都督哈尚袭封忠顺王土鲁番阿哈玛特诱杀之据其地时哈密酋帅阿穆尔请援兵袭破其城天子却其贡拘留使臣阿哈玛特惧以城印来归五年以故忠顺王托克托从孙善巴为忠顺王主哈密而阿穆尔勾引哈喇辉夷人潜往土鲁番地方盗马杀人阿哈玛特攻哈密杀阿穆尔执善巴以归留酋帅伊兰据其地八年巡抚许进与总兵刘宁袭哈密伊兰遁去阿哈玛特献还善巴十一年王越总制三边兼理哈密仍复善巴旧封修哈密城善巴嗜酒掊克失众心部下阿巴拉等咸怨十七年阴构阿哈玛特迎其㓜子津特穆尔主哈密善巴惧挈家走苦峪时肃州百户董杰与哈密酋帅雅克巴拉抵哈密谋诛阿巴拉送善巴还国津特穆尔还土鲁番正徳元年善巴子巴雅济袭封八年巴雅济以贪残致怨走入土鲁番莽苏尔遣人据哈密要重赏时总制彭泽量犒金币始以金印来献既又索取无厌十一年莾苏尔分兵胁沙州卫拥众入寇至兔儿坝游击苪宁御之战殁贼薄肃州城兵备副使陈九畴固守绝其内应贼知事泄虑援兵至大掠而去嘉靖三年闭嘉峪关绝西域贡自是置哈密不问而土鲁番犹许其通贡其后哈密为实伯音徳尔子穆尔玛哈穆特所有服属土鲁番朝廷犹令比岁一贡迄隆庆万历间犹入贡不绝云
  土鲁番在哈密西八百馀里至肃州一千八百五十里即汉车师前部之交河城属和卓永乐六年番僧青拉率其徒来朝命为国师其徒法泉等为僧纲司历年朝贡十三年授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等官宣徳正统天顺间皆恭顺成化初阿里始强控弦五万自称苏勒坦华言王也九年攻破哈密𢎞治元年诱杀哈密王哈尚四年以哈密来归明年阿哈玛特复攻执哈密王善巴遂自称为汗略罕都诸卫七年朝议闭嘉峪关绝西城贡十年阿哈玛特以绝贡失互市窘急乞归善巴贡如旧正徳元年莽苏尔逐哈密王巴雅济既而还之八年复据哈密十一年冦肃州败去嘉靖三年入犯甘州败去四年复据哈密犯肃州八年复据哈密耕种沙州隆庆中穆苏穆尔嗣自是朝贡不绝四夷考土鲁番一名土尔番本交河县之安乐城城方三里地平四面皆山其西二十里有崖儿城城仅二里相传为故交河县治
  靖逆𠫊
  沙头废县在肃州西汉置池头县属酒泉郡后汉改曰沙头三国志魏黄初初敦煌功曹张恭遣弟华攻酒泉沙头县即此晋志元康五年分沙头县属晋昌郡后魏废
  玉门废县在肃州西九百馀里汉置属酒泉郡地理志玉门关在龙勒县西北一百十八里敦煌县西北元和志谓之北道西趋车师前庭及疏勒为西城之门户后汉永元中班超久在西域上书言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阚骃曰汉罢玉门关屯戍徙其人于此置县故名又晋志元康五年别立㑹稽新乡二县属晋昌郡隋志敦煌郡领玉门县魏置㑹稽郡周废郡并㑹稽新乡延兴为会稽县开皇中改为玉门并得魏玉门郡地唐属肃州元和志县东至州二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后魏孝明帝改为玉门郡周武帝省入㑹稽县隋改为玉门县开元中为吐蕃所陷因于县城置玉门军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奏废军重置县新唐志贞观元年废后复置随州陷废杜氏通典晋昌郡南至新乡镇一百八十里五代晋髙居诲使于阗记自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门关又西百里出玉门关经吐蕃界亦即故县也寰宇记玉门县长三百里有石门周匝山间裁经二十里众泉北流入延兴海又十六国春秋建初三年分酒泉中州人五千户置广夏郡又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皆无考
  延寿废县在肃州西南今靖逆卫东南后汉置属酒泉郡晋因之后魏废寰宇记县在郡西刘昭注延寿县有石漆元和志石脂水在玉门东南一百八十里延寿县当在其地或曰隋志之延兴即此
  干齐废县在肃州西汉置属酒泉郡地理志西部都尉治西部障孟康曰乾音干三国志魏黄初初张恭攻酒泉干齐县即此晋改属炖煌郡后魏省
  骍马废县在肃州西晋志酒泉郡领骍马县后魏废寰宇记昔有骍马二匹为敌所掠数载自还以其地为边防因立骍马戍
  凉宁废郡在肃州西晋置魏收志为梁宁领园池贡泽二县周隋时省
  齐勤䝉古卫嘉峪关西行二十里曰大草滩又三十里曰黒山儿又七十里曰回回墓墓西四十里曰骟马城并设墩台置了卒城西八十里即齐勤䝉古本汉炖煌郡地明洪武十三年都督濮英西讨次白城获䝉古平章呼图克特穆尔进至齐勤站获豳王额琳沁及其部曲千四百人金印一师还复为䝉古部人所据永乐二年有塔尔尼者自称丞相库珠子率所部来归乃设齐勤䝉古所寻升卫至善巴塔尔㓜弱成化十九年邻番伊玛克哷来侵齐勤残破不复振正徳中被土鲁番蹂躏部众不能自存尽内徙肃州之南山其城遂空嘉靖七年授善巴塔尔子索诺木舒为都督统治其部帐又按一统志卫东至肃州界四百三十里与镇志不合其旧城基址俱无考














  甘肃通志巻二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四
  祥异
  春秋书灾异不书事应汉儒作五行传后人颇议其拘
  盛世多瑞格天育物甘省近年庆云河清瑞谷瑞麦嘉祥屡见野庆丰收民歌乐岁往古罕觏志祥异
  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在秦州三阳川
  周孝王十三年大雨雹牛羊冻死江汉冰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泾渭洛竭 襄王四年十二月星陨于秦有声 考王六年六月秦雨雪 显王八年彗星见于西方
  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凡十二见于临洮三十三年彗星见
  汉髙帝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 惠帝二年正月陇西地震 吕后二年正月地震羌道武都山颓 文帝十五年春黄龙见成纪后四年四月丙辰晦日食在东井十三度后六年四月己巳辰星荧惑岁星三合于东井 景帝中三年秋七月天狗下六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武帝建元六年五月丁丑晦日食在东井二十三度元封元年五月有星孛于东井太初元年夏关东蝗飞至炖煌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冰宣帝地节元年正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帝初元
  二年二月戊午陇西地震 成帝建始元年十二月乙卯月食镇星星不见时在舆鬼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食不尽如钩在东井六度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南山大石鸣如雷闻三百里野鸡皆鸣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陨石于北地十六 平帝元始元年五月丁巳朔日食在东井
  后汉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二年五月乙未晦日食在柳七度近舆鬼二十九年四月武威酒泉蝗三十一年七月客星见轩辕芒长三尺至次年二月二十二日在舆鬼东北凡百三十日乃灭 明帝永平四年酒泉大蝗从塞外入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食在东壁八度 和帝永元五年二月戊午陇西地震九年三月庚辰陇西地震十五年四月甲子晦日食在东井二十二度 安帝永初元年八月戊申客星在东井弧星西南二年四月甲寅汉阳城中火烧杀三千五百七十人三年冬凉州饥七年四月丙申晦日食在东井一度 顺帝永建三年正月丙子汉阳地䧟裂六年二月甲申彗星在东井永和三年二月金城陇西地震裂壊城郭室屋杀人五年五月己丑晦日食在东井三十三度近舆鬼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都郡六地震从汉安二年九月至四月凡百八十日乃止山谷坼裂壊败城寺伤害人物 桓帝建和三年四月丁卯晦日食在东井二十三度元嘉二年金城言黄龙见允街延熹四年六月右扶风及凉州地震永康元年五月壬子晦日食在舆鬼一度灵帝光和六年秋金城河溢五原山岸圮兴平九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井 献帝初平九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井十七年十二月有星孛于五诸侯二十四年八月大霖雨汉水溢
  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张掖柳谷口水溢涌宝石负图状象灵龟立于川西有文曰大讨曹诏颁天下又有石马七鳯麒麟白虎牺牛璜玦八卦列宿孛彗之象三年三月辛卯月犯舆鬼 齐王芳正始二年十一月南安郡地震三年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六年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 陈留王奂咸熙二年八月有长人见于襄武长三丈馀足长三尺二寸白髪黄衣拄杖呼民王始曰今当太平
  晋武帝泰始二年正月辛丑白虎见天水西咸宁四年四月蚩尤旗见于东井太康九年四月陇西陨霜安定旱伤麦 惠帝元康五年六月金城地震七年七月秦雍二州旱疫陨霜杀秋稼米斛万钱 懐帝永嘉四年五月枹罕羌妓产蛇夏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四月西平地震二年五月祁山地震 成帝咸和二年五月甲午朔日食在东井九年正月陨石于凉州咸康三年八月甲戍月犯东井距星 穆帝永和元年五月辛巳太白昼见在东井三年六月月犯东井距星七年三月己卯凉州大风㧞木黄雾下尘十二年六月庚子太白昼见东井升平元年二月凉州城东池中有火四年四月姑臧泽中有火丁亥月掩井南辕西头第二星十二月甲午月犯东井五年八月凉州地震 帝奕太和元年二月凉州地震水涌杨树生松夏四月浩亹山𬯎 简文帝咸安元年西平地震 孝武帝宁康元年彗星见自箕尾扫东井四月及冬不灭二年七月甲午凉州地震太元十一年三月戊申太白昼见东井六月甲申见舆鬼十二年冬凉州大饥人相食 安帝隆安元年四月丁丑太白昼见东井五月龙见于长宁川麒麟游于绥羌是年武都郡前水中白龙升天义熙八年七月己未月犯井𨱆九年三月壬辰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聚于东井十年日没东井有白虹十馀丈在南千日灾在秦分十一年秋荧惑不见八十馀日后出东井秦地大旱 恭帝元熙元年四月西凉地震星陨
  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六年西秦地震草木皆自反七年西秦自正月不雨至于九月十二年正月凉有神投书于炖煌东门曰凉王三十年若七年求之不获
  北魏髙祖延兴五年二月秦州地震六年五月癸未秦州地震有声甲午复震有声如雷十年二月丙午秦州地震 世宗景明元年六月庚午秦州地震四年正月辛酉凉州地震六月丁亥秦州地震正始三年七月己丑凉州地震有声城圮永平元年正月庚寅秦州地震延昌元年十月壬申秦州地震有声 肃宗熙平元年十二月乙巳秦州地震有声正光二年六月秦州地震有声东北引八月始平郡地开成井
  齐后主天统四年六月彗星见于东井
  后周武帝建徳三年凉州地震壊城郭地裂涌泉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十一月大风发屋㧞木秦陇压死者千馀仁寿元年十月兰州杨树生松二年四月陇西地震 炀帝大业三年二月己丑彗星见于东井扫帝座百馀日乃止四年张掖获黒狐
  唐髙祖武徳元年冬凉州大饥六年秋夏州蝗九年五月太白昼见六月丁巳经天己未又经天 太宗贞观二年六月天狗陨于夏州城中八年七月陇右山摧十七年六月己卯朔日食在东井十六度八月凉州鸿池谷有石青质白文成字二十三年四月灵州河清 髙宗显庆五年六月庚午朔日食在东井二十七度龙朔元年五月甲子晦日食在东井二十七度总章二年六月戊申朔日食在东井二十九度咸亨元年六月壬寅朔日食在东井十八度上元三年七月丁亥彗星见于东井仪鳯三年四月泾州献二小儿连心异体调露元年八月邠庆宁泾原五州霜十一月壬午秦州神亭治北雾开如日初曜 武后垂拱三年武威郡石化为面四年六月丁亥朔日食在东井二十七度长安三年六月宁州大水 中宗嗣圣元年四月丁亥宁州大风㧞木景龙元年六月丁卯朔日食在东井二十八度二年六月癸巳太白昼见东井 明皇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壊庐舍殆尽压死四千馀人天宝十三载六月乙丑朔日食不尽如钩在东井十九度 肃宗至徳元载十一月辛亥朔河西地震裂有声陷庐舍张掖酒泉尤甚至二载三月癸亥乃止乾元二年四月丁巳彗见东方疾行历东井舆鬼柳凡五旬馀不见 代宗大历十年十二月丙子月出东方上有十馀道如匹练贯井鬼柳十三年六月陇右献猫鼠同乳 徳宗贞元元年春旱夏蝗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草木叶及畜毛皆尽饿殣枕道十年正月凉州奏甘露降十七年五月壬戍朔日食在东井十度 宪宗元和十三年六月癸丑朔日食在舆鬼一度 穆宗长庆二年冬夏州大风飞沙为堆髙及城堞四年三月庚午太白昼见经天七年九月灵州奏黄河清从陕至定逺界二百五十里见底 懿宗咸通元年六月壬寅朔日食在东井十八度七年渭州有人生角 昭宗天复元年自五月丁酉至于己亥太白昼见经天在东井度八月己亥西方有白云如履底出白气如疋练长五丈上冲天分为三彗形下垂
  五代晋髙祖天福七年四月关西诸郡皆蝗大饥死者十有七八
  宋太祖建隆三年七月己卯夜西方起苍白云长五丈贯天亘井宿干徳四年八月渭州范裕献莲一茎二花开宝元年关西大旱饥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五月白龙见于宁州要册龙庙池中三年四月秦岭南石洞自开得丹砂千二百粒兽形六八月泾州民田产嘉禾雍熙二年正月壬戍有星出东井其大倍于金星至舆鬼没三年阶州青龙峡山圮壅白江水逆流髙十丈许壊民田数百里至道二年十月灵夏环庆等州地震城郭庐舍多壊 真宗咸平三年三月辛丑夜秦州大泽县三阳寨大雨崖摧压死六十二人四年正月秦州成纪县山摧压死六十馀人七月戊戌白气如阵贯东井九月戊戍有星千数入舆鬼至中台凡一大星偕小星数十随之其间两星如升器大至狼星一至南斗没六年十一月甲寅有星孛于东井大如杯景徳四年七月秦州成纪县崖圯压死居民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夏州饥 仁宗景祐元年九月己丑有星出东井如太白赤黄色尾迹向东速行至柳至和二年九月壬午有星出东井如太白赤黄色向北速行至文昌没嘉祐五年三月甲午月掩荧惑在井七度半 英宗治平元年二月乙未夜苍黒云起西北方长五丈许贯东井四年十二月庚戍夜苍黒云起南方长三丈阔二丈贯东井五诸侯 神宗熙宁二年正月丙戍月入东井七年六月熙州大雨洮河泛溢八年夏泾州大雨雹十年夏秦州大雨雹 哲宗元祐七年九月兰州地震十月庚戍朔环州镇戎军地再震 徽宗政和七年六月熙河环庆泾原地震经旬城砦关堡官私庐舍并皆摧塌居民覆压死伤甚众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 髙宗绍兴四年十二月庚寅望月食于井十一年三月庚申泾州雨黄沙十二年七月丙午彗见东北井宿内十二月陕西大旱泾渭㶚浐皆竭民多饥死十五年六月乙亥朔日食在东井二十六年七月丙午彗星见东井 孝宗隆兴元年六月庚戍朔日食在东井九年五月壬辰朔日食在东井淳熙八年十一月丁亥望月食于井九年十一月辛巳望月食于井十年阶成西和人乏食十六年夏成州亡麦冬阶成西和洊饥 光宗绍熙二年阶成西和亡麦 宁宗嘉定五年夏陕西大饥十二月壬子月食于井十二年十一月丙午望月食于井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二月太阴犯东井 成宗元贞元年闰四月兰州河清三日上下三百馀里六月环州伏羌通渭等县旱饥大徳五年八月庚辰彗出东井历紫㣲垣天市垣自八月庚辰至九月乙丑凡四十六日而灭十月癸未太阴犯东井十年八月开成路地震壊王宫及官民庐舍压死五千馀人 武宗至大元年六月丁酉陇西地震四年三月己亥宁夏地震裂 仁宗延祐元年六月六盘山陨霜杀稼五百馀顷二年夏五月乙丑成纪县山移是夜疾风雷电北山南移至夕川河次日再移平地突出土阜髙者二三丈陷没民居四年六月己丑成纪县山𬯎五年二月丁酉秦安县山𬯎五月陇西县山颓七月戊子宁逺县山摧六年八月伏羌县山𬯎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太白犯鬼宿积尸气 泰定帝泰定元年五月陇西县大雨漂死者五百馀家二年四月伏羌县山摧四年九月壬寅宁夏地震致和元年七月辛酉宁夏地震 文宗天历二年正月巩昌兰州定西州大旱饥至顺元年八月陇西地震 顺帝元统元年八月巩昌徽州山摧至元三年三月河州大雪十日深八尺马驼牛羊冻死者十九民大饥六年六月成纪山摧地坼至正三年三月巩昌成纪宁逺伏羌等县山摧水涌出人溺死者无算十二年三月陇西地震百馀日庄浪定西静宁㑹州尤甚㑹州公廨墙圮得弩五百馀张长者丈馀短者九尺人莫能挽十三年庄浪定西静宁㑹州复地震二十三年六月太白昼见犯井
  明太祖洪武二年陕西大旱饥指挥徐呆厮出兵河套一日午间有火星坠于河中火发延及岸上营中有被伤者 成祖永乐三年宁夏产两岐麦数茎五年二月戊午西和地震八年五月金州大水 宣宗宣徳三年陇右大旱饥 英宗正统十二年宁夏产异马白色拳毛夜行则火光见天顺五年七月兰州河水涨河州南山摧壅大夏河水数日不流 宪宗成化二年四月临洮属河州大旱饥人相食八年八月汉水涨溢髙数十丈城郭民舍俱淹没十三年七月巩昌平凉诸州县陨霜杀稼十八年宁夏白䑕昼游二十年宁夏猪生子如象羊生一羔八足二十一年平凉巩昌饥二十三年冬平凉巩昌又饥 孝宗𢎞治十四年正月朔平凉庆阳地震有声如雷地裂涌水自朔至望未已十八年临洮府金县产瑞麦一茎两穗者十馀本 武宗正徳七年平凉有女化为男生须后生二子十二年金县白燕遍于城野十六年四月凉州卫忽见一星红光如火陨于西南随生白气天鼓即鸣 世宗嘉靖元年夏宁夏地震有声如雷二年正月陕西地震三年九月㑹宁河州地震四年临洮获兔二首四目七年庆阳平凉巩昌大旱人相食八年飞蝗蔽天临洮庄浪固原秦州清水秦安礼县俱大饥九年六月巩昌府雨雹伤禾十一年夏庆阳大旱蝗飞蔽天八月彗星见东井十二年三月肃州卫星陨有声十三年闰三月洮岷地震五月庆阳宁州大水溺死人畜无数十四年六月河州大雨洪水河溢十数丈东西六十里渰溺军民房屋人畜无数二十三年秋八月秦州鸡鸣山摧塞鸡川水经年不流二十五年夏清水县弓门山裂深二百丈二十八年临洮饥七月庆阳大水夹河两岸二百里许庐屋货市尽成沙碛溺死者万馀人十月朔庆阳大雷电三十二年三月陕西大饥三十四年冬十二月陕西诸郡地震声如雷山移地裂郡邑皆陷庆阳尤甚压死无数三十五年五月庆阳黒眚见自山西渐至庆阳夜捕人作害民各鸣金逐之乃息三十六年庆阳民冯天福妻一产三男三十七年七月平凉庆阳霪雨秋禾尽损城垣庐舍倾圮殆尽死者甚众四十年宁夏固原地震裂逾月乃止 穆宗隆庆元年十二月西宁卫星陨有光从正北起往西南坠地二年三月陕西地震四月又震庆阳饥 神宗万历十年平凉巩昌临洮庆阳俱大旱饥十一年四月汉水溢十四年平庆临巩大旱十五年春大疫十九年庆阳大饥人相食二十七年七月临洮鹦哥山摧三十年三月临洮黄河水竭自归徳千户所至河州凡二十七日大夏河水浑黒四月二十四日大夏河水又清三十一年河州麦穗有一本五十茎一茎三四穗者三十六年八月宁夏地震三十九年庆阳大饥四十一年庆阳昼晦如夜无风飞沙竟日七月泾水暴溢髙数十丈漂没民居商货无算四十四年合省大旱七月庄浪县雷雨大作四十六年清水地震四十馀日 熹宗天启元年正月初一日夜半宁夏地震如雷初九日又震二年九月隆徳崇信镇原静宁真宁地大震四年五月庄浪县地大震凡十四昼夜山摧地裂㑹宁有生子一身两头者关川里牛产双麟将献之京师至西安城外死瘗之今城南有双麟冡七年庆阳荒人有饥死者 庄烈帝崇祯元年阶州静宁州旱二年镇原灵台静宁俱大饥人死甚众十一月天鼓鸣如雷四年冬至夜五鼓天震一声如炮火光迸裂落华亭县如弓曲状移时方没五年三月西和大风自北而南昼晦屋瓦皆飞六年冬十一月西和地震七年二月文县雨泥三月朔昼晦秋全省蝗大饥冬全省地大震壊屋伤人无数九年三月宁逺地震十年七月宁夏平凉大旱蝗飞蔽天禾谷立尽十一年灵台庄浪环县等处蝗蝻食禾静宁州黒䑕伤稼十三年全陕大饥人民十死八九庆阳飞蝗蔽天落地如冈阜十四年四月阶州地震十五年正月朔阶州雨土泥四月灵州镇原庄浪等处田䑕食禾几尽五月静宁州夜雨次日晓虾蟆满城十六年二月中夜半天鼓鸣如雷有星西流八月地震
  皇清顺治二年春太白经天见秦分广武营等堡麦秀两岐三年正月太白经天见秦分八年十二月镇原县梨生花九年三月庄浪县见瓠𤓰星芒耀西方岁大稔七月秦陇大水十年五月临洮雨雹八月庄浪卫果树生花礼县地震十一年静宁州西河澄清六月临巩平庆等处地震有声如雷壊房舍压死人民十二年二月初旬大雨六十馀日平凉天雨荞麦豌豆煮之皆成红水四月庆阳雪秦州降黒霜静宁州有异兽游于西北野白质黒文时谓驺虞十四年三月巩昌雨雪中有谷荍种之成苗十五年庆阳稔十六年庆阳大稔冬十一月庄浪县杏生花结子如梅十八年成县生员王榜地内大麦有一茎三穗及四五
  穗不等
  康熙元年七月静宁州大水三年六月秦州地震四年庄浪县大有年五年秋凉州阴雨时行次年大稔斗米三分六年临洮巩昌西宁庆阳静宁州庄浪县旱饥十一月二十五日西宁沙塘川河冰夜忽两分人咸谓麒麟行七年古浪大稔斗米三分九月阶州桃生花冬至后二日雷鸣八年徽州夏麦双穗九月阶州桃生花九年宁夏黄河水溢淹灵州南关居民十年阶州鼷鼠啮牛羊十一月清水县有星坠于西北空中有声十一年西和县地震木门里数村汇为巨浸徽州地亦震十三年五月宁逺有声如雷坠一星为红石十五年阶州地震十六年秦州南湖开并蒂莲数枝六月礼县黒峪里麦秀三岐八月临洮府天鼓鸣于西方声如雷阶州地震墙宇倾頺压死人畜数月乃止十七年阶州地震雨雹十八年惠安堡生员张璧家猪生八子皆有肉角四目三目五足者旋死十九年十一月朔临洮见白气自西指东后渐髙下有小星月馀乃灭二十年六月秦州水月寺池开并头莲仙鹤至阶州地震七月大雨江水涨溢冲决堤岸入城倾屋千馀间二十一年秦州关帝庙生五色灵芝二十二年宁州旱二十三年三月宁夏天鼓鸣于西南宁州旱七月暴雨大作河水涨溢漂没田园城不没者数版二十四年平凉静宁庄浪大稔冬平凉县梨生花二十五年春凉州大雪连月是年大稔二十六年六月宁夏地震成县冰雹大如鸡子二十九年靖逺饥三十年崇信大稔三十三年灵州民王邦产妻一产四男三十四年平凉府地震六月西宁宁夏大雨水溢三十六年平凉县朱桥松家园产灵芝一本髙尺馀大如盘盂五色俱备三十七年阶州城南麦秀两岐间有四五穗者三十九年镇畨白亭海水潮丈馀井水泛溢四十年临洮属及靖逺卫旱饥西宁民贾文举妻一产三男四十一年六月凉州大雨雹伤稼四十二年靖逺锁黄川麦秀两岐秦州老民李刚年一百四岁宁夏老民莫进忠年一百二岁肃州老民于国良年一百岁髙台所民李自友妻一产三男四十三年平凉府地震七月宁逺地震山丹卫马营墩兵杜养真妻一产三男八月真宁地震九月安化环县地震四十五年静宁州通边镇白杨开花状类红莲四十七年三月甘州民邢掌妻一产三男夏灵州井中龙见古浪灵台大稔宁逺有星陨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凉州西宁固原宁夏等处地震灵台县大稔四十九年正月朔靖逺地震灵台县稔五十年灵台县生员孟铎妻一产三男五十一年古浪所饥五十二年平凉崇信旱饥五十四年临洮靖逺固原旱华亭县稔五十六年四月固原州安宁堡等处黄河清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临洮巩昌秦州平凉庆阳宁夏等处地震五十八年崇信隆徳旱五十九年临洮旱至六十年五月乃雨平凉庆阳等处俱旱饥六十年崇信灵台旱泾州庄浪稔安化县城东雨荞麦秋大稔六十一年凉州旱雍正二年狄道老民祁増愿年一百二岁秦州老民丁守㑹平凉老民陈守諌并年一百一岁临洮卫老民周随安盐茶㕔老民张友并年一百岁四年十二月黄河澄清二千里五年环县献双岐瑞麦五茎兰州耤田产瑞榖自三穗至六穗共十三茎武威耤田产瑞榖自三穗以至七穗共一百七茎六年古浪大稔麦穗长五寸许七年西宁榖穗两岐八年六月宁夏麦秀双岐壬寅河州庆云见历午未申三时七月壬申河州积石关上下黄河清三日凡百八十里是岁大有年宁夏产瑞榖一茎九穗九年七月固原盐茶𠫊民吴丕妻史氏一产三男


  甘肃通志巻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五
  陵墓
  甘处边陲原非都㑹郡邑旧乘羲黄二陵实属传疑不敢附㑹若夫名臣硕辅志士贤人冠剑所藏寝园可问丰碑古碣凭吊遗踪起敬思哀表章崇䕶禁樵置守司牧之责志陵墓
  夏周祖不窋陵 在安化县城东三里许碑刻剥落有
  石大书周祖不窋氏陵
  商彭祖墓 在真宁县城东六十里一云在宜君县北
  三十里彭村
  伯夷叔齐墓 在陇西县西南九十里首阳山前有清圣祠祭田碑记史记注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山西通志云首阳山在蒲州南四十五里一名雷首伯夷叔齐隠此殁葬山麓墓祠俱存今名二贤祠明杨恩有首阳山辨以陇西者为是
  周老王墓 在安化县西南二十里龙泉坡东岭莫可
  考为周何王居民号天子塜
  秦文公墓 在秦州东南麦积山下
  左丘明墓 在灵台县东北三十里寰宇记县有左丘明庙县志谓庙侧有墓
  宻康公墓 在灵台县西五十里
  丘将军墓 在灵台县东郭外里许灵台观内
  秦太子扶苏墓 在宁州西十五里旧有碑
  将军䝉恬墓 在庆阳府真宁县北二十里
  汉纪信墓 在秦州北门外墓傍有庙今废
  前将军李广墓 在秦州南二里石马坪墓傍有故宅今废
  营平壮侯赵充国墓 在清水县北二里白土崖有墓表
  秦嘉墓在通渭县城川铺
  宗室墓 在泾州南五里相传汉宗室葬此
  平襄侯姜维墓 在伏羌县西南五十里地名魏家沟不数武又有姜氏墓维先茔也又传明万历间静宁州南水洛城西南三十里山出一碑上题汉骠骑将军姜维墓维天水人遇难蜀中墓何以在静宁殊不可信
  王符墓 在镇原县北二里
  刘表墓 在固原州西寰宇记按从征记云刘表冡在髙平郡表子琮捣四方珍香数十石著棺中晋永嘉中郡人卫熙发其墓见表貌如生香闻数十里惧不敢犯
  丞相塜 旧志在安化县北二十里西川相传公孙昆邪之墓
  义阳侯傅介子墓 在安化县西七里明正徳间郎中都穆立碑表墓
  丞相公孙贺墓 旧志在安化县东南二十里林秋原碑存
  三国魏壮侯庞徳墓 在陇西县碧岩里
  姜叙母杨氏墓 在伏羌县
  赵昻妻赵异墓 在伏羌县
  晋皇甫谧墓 在灵台县东北十里张敖家堡原上权翼墓 在秦安县权家衙苻秦时封翼安丘公
  南北朝后周刺史石靖墓 在河州北原上
  魏陇西公李虎墓 在伏羌县西北八十里
  后周唐公李昞墓 在伏羌县西北八十里
  后周苗光义墓 在宁州南四十里
  南凉秃发鹿孤墓 在西宁县南十六国春秋葬于西平之东南
  杨难当墓 在成县城西四十里有祠在栗亭西一名杨将军庙
  西凉武昭王李皓墓 在肃州西十六国春秋王葬建世陵元和志在酒泉西十五里
  隋薛举墓 在兰州古峰山后
  尚书牛𢎞墓 在灵台县南五里
  烈妇王氏墓 在清水县东三十里车道沟渭州刺史张崇妻盗逼守节而死
  唐西平忠武王李晟墓 在狄道县西二十里地名西平庄兰家湾 按西安府髙陵县亦有李晟墓
  协律郎李贺墓 在陇西县城南仁寿山袁家湾文公李翺墓 在陇西县南仁寿山郡志误以为李白
  文公权徳舆墓 在秦安县权家衙
  秦州刺史姜谟墓 在清水县北十里
  祝英台墓 在清水县东五里
  太尉节度使和文墓 在文县西大渡𭐏
  西平王李晟先茔 在洮州卫西六十里
  呉侍御墓 在两当县嘉陵江上侍御名郁杜甫有诗
  牛仙客祖墓 寰宇记在灵台县南一里蒲川水西石阙前有碑存
  宰相牛僧孺墓 在灵台县南三十里
  汾阳王郭子仪墓 明一统志在合水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有碑子仪十一世孙讷刻
  田总管墓 旧志在合水县西南九十里汉城原张果老墓 在真宁县东七十里
  武安府校尉杨文才墓 在武威县城北三十里永丰乡之原
  五代学士王仁裕墓 在礼县东北古长道镇境宋忠烈侯刘沪墓 在静宁州西北山麓春秋致祭乡
  人报赛有敕诰碑碣
  大将军刘锜墓 在静宁州东郊北山麓有路碑存涪国武安王呉玠墓 在静宁州南一百二十里水洛城北原
  信国武顺王呉璘墓 亦在州南水洛城北原四代丘垅俱存
  忠州防御使姚兕墓 在隆徳县西北三十里有碑弟姚贵墓附焉
  陇西郡侯王徳墓 在陇西县西四十里有神道碑存
  太尉张嚞墓 在漳县西三十里
  太尉卫国公呉挺墓 在成县北一十里
  太尉杨政墓 在成县东政原州人佐璘玠兄弟保陇蜀
  柱国王公仪墓 在西和县西北白石口赵家町东里许有神道碑
  西和守谥襄节陈寅墓 在西和县崆峒山北半里许同时殉难二十八人墓在旁
  殉节通判贾子坤墓 在西和县
  安抚使王韶墓 在岷州南半里金童山下
  都元帅堪卜底节墓 在岷州城东七十里小石门山下
  将军张吉墓 旧志在合水县西四十里有宋张将军碑
  游击将军董黙墓 在真宁县东三里铭碑俱存西夏李氏墓 在宁朔县贺兰山下数塜皆继迁等墓
  金总管图们呼图克台墓 在狄道县北元兵攻临洮力
  战而死
  㑹州守将郭斌墓 在㑹宁县东山麓
  学士虞仲文墓 在宁远县西二十里焦家峡元帅忠烈侯郭哈玛尔墓 在靖逺县西南二里小坪山顶有石碑
  元临洮府尹祁安墓 在狄道县北叶家坪
  平章赵琦墓 在狄道县城西
  太师巩昌安懿王旺扎勒墓 在陇西县东四十里沙湾有神道碑
  陇右王汪世显墓 在漳县南三里汪古山下南安王汪惟正墓 在陇右王墓旁
  学士赵世延墓 在礼县西一里
  丞相实吉尔墓 在礼县西一里
  元帅石麟墓 在礼县东三十里
  梁国公赵国瑶墓 在礼县
  孟元帅墓 在合水县西十里定祥原有碑
  追封西宁王实都墓 在武威县西北平章事沃棱之父以子贵封有碑记
  西台中丞云丹巴勒墓 在武威县北三十里洪武时其孙纳木喀归附赐姓汪
  髙昌王墓 在永昌县北十五里圣容寺之次有敕赐世勲碑记
  永昌王库腾墓 在永昌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鄂尔多城其西又有妃墓
  明礼部员外许允徳墓 在狄道县东五里允徳长安人洪武初安抚西宁诸处畨民殁后葬此
  少卿刘杰墓 在狄道县北四十里董家坪
  㑹川伯赵安墓 在狄道县东五十里阎家岭布政使石执中墓 在兰州西十里土门
  都督刘昭墓 在河州南一十五里
  尚书王竑墓 在河州东万顷原下
  布政使朱绅墓 在河州东二里
  按察使马应麟墓在河州西三里
  肃王墓 庄王康王简王恭王静王定王昭王懐王懿王九代俱在兰州城东五十里平顶峰
  安王墓 在兰州古峰山后
  指挥汪寿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
  郎中韩缙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
  太仆卿宋琮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敕葬
  巡抚范镛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
  参政杨仕敏墓 在陇西县东三里
  副使道忠烈关永杰墓 在陇西县南二里
  忠烈通判李茂实墓 在陇西县西
  都督种勲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
  平羌将军雷龙墓 在陇西县西北三里
  员外王廷瑶墓 在安定县好地掌
  副使道张嘉孚墓 在安定县南安山
  郎中张励墓 在安定县王端毅为作碑
  忠节同知刘跃龙墓 在安定县
  都御史曹铭墓 在㑹宁县东十五里
  布政使栗在庭墓 在㑹宁县古堆坪
  参政张勋墓 在㑹宁县
  孝子漆金墓 在伏羌县
  烈女何武英墓 在伏羌县有祠墓在祠后
  御史王悫墓 在宁逺县西五里
  御史赵克钦墓 在宁逺县西五里石岭铺
  安庆道王璠墓 在宁逺县东十里
  三烈墓 西和县令耿桂芳长男妇王氏次男妇严氏女耿五姐同时殉难有碑在今县治南街西
  靖节庠生薛国贞墓 在西和县王旗寨
  都督同知李光启墓 在靖逺县东南八里烟洞沟内
  中书平章李思齐墓 在岷州西北明洪武七年赐祭葬
  刑部侍郎张锦墓 赐祭葬在岷州西
  参政王铎墓 在岷州北
  巡抚都御史于敖墓 在岷州西北
  韩王墓 懐王靖王惠王悼王康王昭王庄王敬王墓俱在平凉县东南
  韩藩诸王墓 襄陵王在平凉县西北乐平王在县东北褒城王通渭王俱在县东汉阴王平利懐简王俱在县南
  庆藩安惠王墓 在平凉县西北
  都御史赵时春墓 在平凉县南四里
  都御史周鉴墓 在平凉县西南五里
  崇信知县庞瑜墓 瑜明末殉难赠固原州知州遗塜在武康王庙前
  韩恭王墓 在泾州西北十五里
  张御史墓 在灵台县境相传为人才御史在右集原
  杨可教墓 在灵台县西启祥堡北二里鳯翅原杨可立墓 亦在鳯趐原兄弟俱以理学名世张聚贤父墓 在灵台县西三十里天启末贤父亡葬之日雷雨贤痛哭遂庐墓旁毎晨于百歩外膝行取土号泣覆塜上三年髙阔积数丈
  烈女墓 在灵台县西五十里吉白堡之北蓝菊崖万历末女被贼掠投崖而死土人葬之墓生蓝菊一丛因名其崖而女逸姓氏
  中丞杨纶墓 在安化县南十里子参议朝鳯从葬敕修谕祭有碑
  兵部侍郎陈震墓 在安化县北三里子兵备大纲从葬
  户部侍郎韩鼎墓 在安化县南十里子佥事守愚从葬
  甘肃总兵刘文墓 在安化县南十里有谕祭碑参议张鹏翰墓 在安化县北田家城
  御史张理墓 在环县北七十里
  征西将军魏镇墓 旧志在环县北十里
  彰徳通判魏琏墓 在环县北七十里
  户部主事胡献金墓 在环县南十里
  遵义道殉节赵邦清墓 在真宁县东于家庄按察使张清墓 在宁州城东二里
  知府冯时墓 在宁州北三十里
  巡抚吕经墓 在宁州南二里
  户部员外周达墓 在宁州西三里
  赠光禄寺少卿忠节王信墓 在宁州南三里敕修崇信伯费𤩽墓 在张掖县南二十里
  副总兵刘广墓 在张掖县西三里
  都督李文墓 在张掖县东南十里
  献县明经刘硕墓 在张掖县城西附郭
  忠刚公张达墓 在武威县城东五里事见忠节懐远将军张玉墓 在镇畨县城西有正统谕祭文敕葬
  武徳将军王刚墓 在镇畨县城北三里其谕祭赐葬与张玉同时
  伏羌侯毛忠墓 在古浪县城西四十里成化间赐葬今黄羊川北山下
  都督鲁鉴墓 在平畨县城西一百二十里石城山敕葬
  总兵官张显谟墓 在平畨县城西敕葬
  庆王墓 靖王康王懐王庄王恭王定王惠王端王宪王九王端和世子并庆藩分封之真宁安化𢎞农丰林寿阳延川华阴诸王墓俱在灵州之韦州堡蠡山上
  安塞王墓 在宁朔县贺兰山干沟口安塞亦庆藩分封者
  总兵张泰墓 在宁夏县东十里
  参政张锐墓 在秦州崦嵫山
  副都御史夏景和墓 在秦州
  副使胡来缙墓 在秦州西天靖山
  布政使杨名显墓 在秦州
  将军马世荣墓 在清水县笔架山下
  巡抚胡缵宗墓 在秦安县青龙山
  郎中侯一元墓 在秦安县七星山
  礼部尚书门克新墓 在礼县西二里赐祭葬给諌冯均臣墓 在两当县
  松潘副使王存礼墓 在阶州旧城内
  苏州知府汪浒墓 在成县北二里
  都督汪兴祖墓 在文县北五里关
  按察使王继礼墓 在文县
  忠义墓 张文贵文富兄弟同死王事在文县
  国朝奋威将军王进宝墓 在靖逺县北打喇赤十里北
  山下
  勇略将军云贵总督赵良栋墓 在宁夏城东张镇堡渠东之原







  甘肃通志巻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六
  封爵
  历代分封因革不一皆以笃本支报有功也魏析五等之爵隋减三等之制开国品爵肇于唐时加封实邑详于宋代越元与明具有定制其在甘肃各郡者载在史册辑录如左志封爵
  夏不窋 后稷子后稷封于邰卒不窋立夏后氏政衰弃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犇于戎翟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修后稷之业徙都于邠括地志云故在庆州𢎞化县南三里即其所居之城今遗址尚存
  商宻 宻须氏姞姓之国诗大雅皇矣曰宻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地理志云今宁州一统志在今灵台县
  阮 国名诗曰侵阮徂共共阮国地名今泾州共池
  周秦非子 秦国名虞舜时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嬴氏其后七世孙名非子者事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封为附庸居秦谷使续嬴氏至曽孙秦仲宣王命作大夫既而西戎反杀秦仲其子庄公伐西戎破之后西戎与犬戎侵周杀幽王庄公子襄公救周有功周徙洛襄公以兵送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遂有周西都畿内八百里之地
  汉洮阳侯刘狩 燕长沙定王第十四子武帝封无后今临洮府
  安定侯刘贤 燕剌王子宣帝封子延年嗣孙昱嗣免今平凉府
  阴平侯刘回 楚孝王子成帝封子诗嗣免今阶州文县
  西平侯于定国 东海郯人宣帝时以丞相封子永嗣永卒子恬嗣更始元年绝今西宁府
  东汉安定公孺子婴 宣帝𤣥孙也王莽居摄立为皇太子莽即真废为安定公
  西平王李通 南阳苑人王莽时为五威将军从事新市兵起通劝光武起兵更始立以通为辅汉侯至长安封西平王
  定远侯班超 平陵人武帝时使西域为都䕶以安集诸国纳质内属功封按灵州有定远城旧志云唐郭元振置汉时未有也
  三国魏鹑觚男传𤣥 北地泥阳人以典农校尉称职封
  晋陇西王司马泰 宣帝弟武陵受禅封邑三千二百户
  秦献王司马柬 武帝子泰始初封汝阳王后徙封秦邑八万戸今秦州
  西平郡公张轨 安定乌氏人永宁初为䕶羌校尉凉州刺史以破鲜卑功封安乐乡侯进封西平郡公立十三年薨谥武公子寔嗣立进位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六年为阎沙等所弑谥昭公弟茂嗣五年薨谥成公兄子骏嗣时群僚劝骏称凉王骏不许然自后境内皆称之为王立二十二年薨谥文公子重华嗣始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䕶羌校尉凉州牧河西公假凉王立十一年薨谥昭公子曜灵嗣为伯父长宁侯祚所弑谥哀公祚篡位改元为和平元年三年为张瓘等所弑曜灵庶弟元靓嗣废和平之号复称晋正朔立九年薨为天锡所弑谥冲公天锡立十三年秦王坚遣将茍苌伐之天锡兵败降秦自轨为凉州至天锡凡九世七十六年
  凉公李皓 陇西成纪人吕光末炖煌人推皓为太守六郡推皓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义熙元年皓改元建初遣使奉表诣建康立三年薨国人谥为武昭王子士业嗣改元为嘉兴为沮渠䝉逊所败死国亡皓以晋安帝隆安四年立至宋少帝景平元年㓕凡二世二十四年
  按史称晋祚中㣲群雄割据惟二凉累世不失藩臣礼故晋书述于列传
  酒泉公贾疋 武威人愍帝时为雍州刺史封今肃州
  南北朝宋洮阳侯宗悫 南阳涅阳人以征伐功封金城侯刘缅 彭城人孝武时以讨竟陵王功封今兰州
  梁洮阳侯张𢎞䇿 范阳方城人武帝母文献后从弟帝起兵以定䇿功封
  后魏安定郡公胡国珍 安定临泾人肃宗时以外戚封薨子祥袭
  临泾子胡方回 安定临泾人世祖时以征凉功封安定公念贤 枹罕人以军功封伯后进爵至安定郡公
  北齐安定公金祚 安定人神武时封
  姑臧侯段荣 姑臧人以功封
  西平伯平鉴 燕郡蓟人以军功封
  后周秦王宇文贽 武帝子建徳时封
  上邽公李贤 陇西成纪人以功封今秦州
  武威公王雄 太原人以战功封子谦嗣今凉州府临泾子苏亮 绰从兄文帝时以功封今泾州武威公韦艺 杜陵人以击尉迟迥功封
  张掖公王杰 金城直城人以战功封今甘州武都公贺若敦 河南洛阳人其先居漠北为部落大人敦西归周文积封至公今阶州
  清水公杨荐 秦郡宁彛人以迎孝武功积封至公今清水县
  隋秦王杨俊 文帝子开皇元年
  临泾公牛𢎞 安定鹑觚人周时袭封
  金城公赵煚 天水西人文帝受禅以进玺绂功封
  唐陇西王李博文 梁王澄子武徳初例封
  陇西郡公李思训 郇王曽孙中宗时以宗室耆旧封
  凉王李璇 元宗第二十九子开元二十年封薨子仕为安定郡王
  泾王李挺 肃宗第七子至徳二年进封兴元元年
  西平王哥舒翰 其先本突厥人天宝中封
  武威郡王李光进 光弼弟营州柳城人代宗即位封凉国公永泰初进封
  张掖郡王段秀实 姑臧人代宗时封
  西平郡王李晟 洮州临潭人为鳯翔陇右节度使徳宗时封
  凉国公李诉 晟子宪宗时以平蔡功封
  凉国公李听 晟子太和中以功封
  陇西郡王李克用 僖宗时以破黄巢功封
  宋秦王赵廷美 太祖弟太宗即位封齐王继封秦王安定王赵元偁 太宗子初封泾国公真宗即位进封
  金城侯赵徳润 廷美第七子
  洮阳侯赵徳存 廷美第九子
  元秦王莽噶拉木 世祖第三子至元十年益封其府在长安者为安西在六盘者为开成皆听为宫邸十七年薨
  陇王呼喇伞 太宗曽孙至大元年
  肃王科绰 天历二年封
  西宁王和塔拉黙色 天历二年封苏穆鼐天历三年封
  明肃庄王朱楧 太祖第十四子洪武十一年封汉王二十四年改封肃王于甘州建文元年内徙兰州永乐十七年薨谥曰庄子瞻熖嗣薨谥曰康子禄埤嗣薨谥曰简子贡錝嗣薨谥曰恭子靖王未封薨子弼桄嗣薨谥曰定子缙炯嗣薨谥曰昭子绅堵嗣薨谥曰懐无嗣靖王之孙弼柿子缙𤏳以辅国将军理府事寻准封薨谥曰懿子神尧嗣薨谥曰宪子识𬭎嗣闯寇入城遇害
  安定王朱尚炌 太祖孙愍王第六子永乐十六年以罪废为庶人
  庆靖王朱梅 太祖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庆阳二十五年徙韦州建文三年徙宁夏正统三年薨谥曰靖子秩煃嗣薨谥曰康子邃嗣薨谥曰懐无子弟邃塀以岐阳王绍封薨谥曰庄子真錖嗣薨谥曰恭子台泓嗣有罪降为庶人薨复王爵谥曰定子端和世子未封薨无子弟鼒枋以桐乡王绍封薨谥曰惠子倪𤏳嗣薨谥曰端子伸域嗣薨谥曰宪子帅锌嗣明末国绝
  真宁庄惠王朱秩荣 靖王第三子薨子康简王嗣薨子温穆王嗣薨子荣僖王嗣薨子安惠王嗣薨子恭简王嗣无子
  安化惠懿王朱秩炵 靖王第四子薨子恭和王未封薨
  西平侯沐英 定逺人洪武十年以功封后徙镇云南
  巩昌侯郭兴 鳯阳人洪武三年以功封
  平凉侯费聚
  西宁侯宋晟 懐逺人永乐三年以功封










  甘肃通志巻二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七
  职官
  设官分职各有攸司大小相维体统相摄以治民也甘肃边陲长民之吏视内地为尤重
  本朝官制损益有明因地之宜官无繁冗民安事治自汉迄今凡莅兹土政绩素著者另列传记馀则纪其爵里姓氏以垂永乆志职官
  历代官制
  秦置北地陇西上郡等郡各守一人丞一人尉二人所领县有令有长有相
  汉置凉州部刺史察举陇西北地等郡不常所治武帝初置属国都尉䕶羌校尉宣帝置西域都䕶元帝置戊巳校尉䕶羌校尉一人秩比二千石主西羌拥节长史司马二人秩皆六百石
  东汉建武十八年凉州部郡十二安定陇西汉阳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平张掖酒泉炖煌西海献帝时省凉州部以并雍州 建武六年边部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明帝置宜禾都尉以屯田伊吾庐之地边县有障塞尉
  晋边逺濵近羌夷之州置弓马从事五十馀人凉州置吏八十五人卒二十人元康中以䕶羌校尉为凉州刺史
  隋分天下州郡县品九等置雍州牧为从二品又置大总管视从二品加使持节
  唐武徳初边要之地置总管以统军加号使持节七年改总管曰都督其后唯朔方犹称大总管 太宗时置安西都䕶府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治髙昌髙宗永徽三年徙安西都䕶于龟兹髙昌但为西州都督府 开元中始置节度使 又置诸道采访使皆以刺史为之节度使或兼观察安抚与度支营田招讨经略等使 会昌中置灵夏六道元帅兵罢则省
  宋罢藩镇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其后文武官参为之而庆渭熙三州则兼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事馀州并兼兵马钤辖巡检或带安抚提辖县令若有戍兵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 又环庆秦鳯泾原熙河四路置经略崇寜间置河南安抚司隶经略司 政和中熙秦用兵设制置使又有宣慰安抚防御团练诸使
  金泰和八年平凉増置按察判官一员 彰化军通逺军雄武军定安军兴寜军镇洮军并置节度使洮州置团练使秦州河州置防御使皇统二年临洮庆阳并置总管府馀为刺郡
  元河州路图沙玛路及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并隶陕西行中书省及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又置甘肃行中书省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以统甘州永昌肃州沙州亦集乃寜夏府六路山丹西寜二州每路置逹噜噶齐一员总管一员同知治中判官各一员下路不置治中上路推官三员下路推官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或二员照磨兼承发架阁一员每府置达噜噶齐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同知通判推官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每州置达噜噶齐一员州尹一员中州下州俱曰知州同知判官各一员其佐上州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中州吏目提控案牍各一员下州吏目一员或二员 各县置达噜噶齐一员尹一员丞一员中下县不置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中下县止一员
  明制总制一员甘肃寜夏巡抚各一员巡按甘肃御史巡茶御史各一员平凉甘肃行太仆寺正卿少卿各一员寺丞主簿各一员苑马寺卿少卿各一员寺丞主簿各一员临洮甘肃寜夏粮储郎中各一员 布政司右布政使一员司属有经历都事照磨理问库副大使等官 分守陇右道河西道西寜道各一员分巡关西道陇右道西寜道临洮道固原道洮岷道靖逺道荘浪道肃州道寜夏河西道寜夏河东道抚治西寜道各一员 知府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各一员 同知临洮巩昌各三员平凉庆阳凉州各一员寜夏镇带平凉府衔一员庆阳府衔四员 通判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各一员寜夏带平凉衔一员肃州带临洮衔一员 府推官经历知事照磨仓税递运大使各一员 知州每州各一员同知上州中州各一员下州不置州判吏目各一员 知县每县各一员县丞主簿上县中县各一员下县不置典史每县一员 府教授州学正县教谕各一员府训导四员州训导三员县训导二员 驿丞府各一员寜州固原州静寜州泾州徽州阶州兰州河州各一员县则平凉华亭镇原隆徳安化合水环县渭源金县漳县安定会寜两当文县各一员馀州县无 巡检泾州兰州河州徽州阶州华亭镇原安化合水环县真寜狄道渭源安定㑹寜成县秦安礼县各一员馀州县无 大使平凉华亭隆徳环县狄道渭源金县陇西漳县安定㑹寜礼县各一员馀县无
  掌印都司都指挥使一员指挥同知二员指挥佥事四员经历断事吏目司狱案牍各一员 平凉卫指挥二十一员千户二十二员百户四十四员镇抚五员经历一员 固原卫指挥二十员千户一十九员百户三十三员镇抚一员经历知事大使各一员庆阳卫指挥二十七员千户四十一员百户五十四员镇抚一员经历一员 临洮卫指挥一十员千户一十七员百户三十一员镇抚所镇抚各一员经历一员 巩昌卫指挥十四员千户百户各三十二员卫所镇抚二员经历一员 靖逺卫守备一员指挥四员经历知事各一员镇抚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二十七员所镇抚三员教授训导各一员仓大使副使各一员驿丞一员 西安州所千户四员百户十员镇边所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二员镇抚一员吏目大使各一员 平西所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四员吏目大使各一员 阶州所指挥一员千户十员百户六员镇抚二员 礼店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 文县所指挥一员千户八员百户十五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 西固城所千户七员百户五员吏目一员
  寜夏镇总兵副总兵各一员游撃一员都指挥三员指挥六十九员千户八十六员百户二百五十五员镇抚八员经历五员知事一员教授一员训导二员税课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灵州所叅将一员指挥六员千户十二员百户三十六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学正一员巡检仓大使各一员 中卫参将一员指挥二十员千户二十九员镇抚三员经历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大使一员 后卫叅将一员指挥五员千户十三员百户三十员镇抚四员经历知事仓大使各一员 兴武营协副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三十员镇抚一员吏目仓大使各一员 韦州群牧所千户二员百户四员镇抚一员吏目仓大使各一员鸣沙州城协副一员指挥一员千户百户各一员大使一员
  甘州镇总兵副总兵各一员都司一员逰撃指挥各一员千户五十员百户二百五十员镇抚五员经历六员都事断事正断事副知事吏目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司狱一员驿丞十员仓库大使副使各二员税课递运大使各十员 肃州卫参将一员指挥三员千户十员百户二十五员镇抚三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 西寜卫守备一员指挥三员千户十员百户二十员镇抚五员经历一员教授一员茶马大使副使各一员税课大使一员递运大使四员驿丞七员 荘浪卫参将一员指挥三员千户九员百户二十员镇抚一员经历知事税课大使一员驿丞五员 镇边卫叅将一员指挥三员千户十一员百户二十二员镇抚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教授一员 永昌卫指挥三员千户九员百户十八员镇抚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山丹卫指挥三员千户九员百户十八员镇抚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 凉州卫副将一员指挥三员千户十员百户二十五员镇抚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税课大使一员髙台所千户二员百户五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镇西所千户二员百户五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古浪所千户二员百户四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职官
  秦䝉恬内史
  汉郦商陇西都尉      袁盎陇西都尉
  卫青以车骑将军击匈奴    霍去病骠骑将军
  李息䕶羌校尉      赵充国后将军屯湟中
  路博徳强弩都尉屯居延   郭忠张掖属国都尉
  许延寿强弩将军击先零羌   杜延年北地太守
  辛武贤武都太守     郑吉西域都䕶骑都尉
  辛庆忌酒泉太守     冯野王陇西太守
  冯逡陇西太守      王尊安定太守
  冯奉世右将军击陇西羌   陈汤西域副校尉
  萧由安定太守      杜邺凉州刺史
  谷永北地太守      耿冲汉阳太守
  萧咸张掖太守      库钧金城太守
  史苞张掖太守      梁统武威太守
  窦融凉州牧      孔奋武都太守
  任延武威太守      马援陇西太守
  冯异安定太守      傅育武威太守
  温序䕶羌校尉      窦固奉车都尉屯凉州
  牛邯䕶羌校尉      耿弇建威大将军徇安定北地
  马成天水太守      裴遵敦煌太守
  马武捕虏将军撃烧当羌    郑众武威太守
  廉范武都太守      耿恭西域骑都尉
  张纾陇西太守      孟云武威太守
  邓训张掖太守      邓鸿张掖太守
  耿秉征西将军      班超西域都䕶骑都尉
  侯霸金城太守      曹鳯金城西部都尉
  上官鸿金城长史     鲁谦陇西太守
  陈立天水太守      虞诩武都太守
  庞参汉阳太守迁䕶羌校尉   张奂安定属国都尉
  邓遵度辽将军撃零昌羌    班勇西域长史
  翟酺酒泉太守      马融武都太守
  种皓汉阳太守      霍谞金城太守
  贯友䕶羌校尉      马贤征西将军
  第五访张掖太守     赵冲武威太守
  徐由敦煌太守      马续张掖太守
  李翕武都太守      戴宏酒泉太守
  段颎䕶羌校尉      皇甫规度辽将军撃零吾羌
  夏育北地太守      皇甫嵩北地太守
  傅燮汉阳太守      葢勲汉阳太守
  杨阜武都太守
  蜀汉史韦端凉州刺史     廖化阴平太守
  廖惇阴平太守      蔡宏阴平太守
  三国魏司马懿镇上邽    夏侯渊䕶军将军
  苏则金城太守加䕶羌校尉   游楚陇西太守
  张既安定太守      郭淮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军事
  邓艾南安太守      皇甫隆敦煌太守
  徐邈凉州刺史持节䕶羌校尉
  晋司马骏都督凉州军    向雄秦州刺史
  胡烈秦州刺史      杜预秦州刺史
  马隆武威太守      范晷凉州刺史
  张轨凉州牧拜镇西将军    贾疋安定太守
  张实凉州刺史      张茂凉州刺史
  张骏凉州牧      陈安上邽守
  车济金城令      谢艾酒泉太守
  任兰金城太守      梁熙凉州刺史
  魏刘藻秦州刺史      费穆泾州长史
  张彝秦州刺史      邢峦秦州刺史
  袁翻凉州刺史      裴䆳秦州刺史
  卢道裕泾州刺史     李逺都督原州刺史
  王子直秦州总管     宇文导陇右大都督又为周秦州刺史
  王徳泾州刺史      阚骃凉州刺史
  贺㧞岳都督泾州刺史    侯莫陈悦秦州刺史
  辛威河州刺史      辛雄秦州大中正
  李贤原州刺史又为周河州总管  李穆原州刺史又为周原州总管独孤信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  侯莫陈崇泾州刺史
  李𢎞之河西都尉     史寜凉州刺史
  窦炽泾州刺史      源彪泾州刺史
  梁徐文盛秦州刺史
  齐王元邈秦州刺史     韩轨秦州刺史
  周阎庆河州刺史      豆卢𪟝渭州刺史
  杨文恩武都太守     窦轨秦州总管
  隋窦荣定秦州总管     辛公义岷州刺史
  皮子信洮州刺史     元褒原州总管
  独孤楷原州总管     袁谐寜州刺史
  李充朔方总管      乞伏慧凉州总管
  段文振灵州总管     赵轨原州总管司马
  杨恭仁甘州刺史后为凉州总管  阴世师张掖太守
  樊子葢武威太守     裴矩掌西域事
  裴伦渭源令
  唐尉迟恭泾州道行军总管   姜谟秦州刺史
  李大亮凉州都督     李道宗灵州都督
  公孙武逹肃州刺史    李靖五总管都督
  李𪟝朔方道行军总管    侯君集交河道大总管
  薛万备沙州行军长史    萧瑀河池郡守
  张守圭𤓰州都督迁鄯州刺史  李峤安定尉
  苏定方凉州安集大使    狄仁杰寜州刺史
  裴行俭安西都䕶     薛仁贵𤓰州长史
  王方翼夏州都督     娄师徳陇右诸军大使
  许钦明凉州都督     唐休璟凉州都督
  王孝杰安西都䕶     魏元忠灵武道行军大总管
  郭元振朔方军大总管    张仁愿朔方军总管
  路思恭朔方节度留后    薛讷凉州大总管
  张说朔方节度大使     萧嵩河西节度使
  王君𡙟河西陇右节度使   崔希逸河西节度使
  哥舒翰河西节度使    王晙朔方节度大使
  安敬忠会州刺史     牛仙客朔方行军大总管
  葢嘉运河西陇右节度使   王忠嗣河西陇右节度使
  李光弼朔方节度使    郭子仪朔方河中节度使副元帅髙仙芝安西四镇节度使   郝廷玉秦州刺史
  刘晏彭原太守      杜鸿渐河西节度使
  李元忠伊西北庭节度使   李嗣业北庭行营节度使
  白孝徳邠寜节度使    马璘邠寜节度使
  李晟泾州节度使     段秀实泾原节度使
  冯河清泾原节度使    韩游𭹹邠寜节度使
  姚况领泾州事      李元谅陇右节度使
  刘昌泾原节度使     郝玭泾原行营节度使
  杨朝晟邠寜节度使    髙崇文邠寜节度使
  朱忠亮泾原四镇节度使   赵纵庆州守
  袁裕甘州宣抚使     柳公绰邠寜节度使
  周宝泾原节度使     李听灵盐节度使
  裴识灵武节度使     毕𫍯邠寜节度使
  张义潮归义节度使    崔知温兰州刺史
  五代郭琼唐阶州刺史     张希崇唐灵武节度使
  赵逺唐泾州判官     冯晖晋灵武节度使
  王殷晋原州刺史     崔继勲晋秦州观察使
  王𢎞贽汉阶州刺史    曹元忠周归义军节度使
  宋白重赞镇泾州     姚内斌庆州刺史
  髙防知秦州      董遵诲通逺军使
  段思恭知灵州事     刘熙古知秦州
  王彦升原州防御使    田仁朗知庆州
  安守忠知灵州     宋珰知秦州
  侯赟知灵州      冯伉秦州推官
  范廷诏环庆路部署    郭宻灵州兵马都部署
  牛逢源知同谷     赵昌言知泾州
  曹璨知灵州徙河西钤辖    李继隆灵环十州都部署
  丁惟清知凉州事     王昭逺灵州路都部署
  刘综转运副使      杨琼灵庆路副都部署
  田绍斌环庆灵州清逺军部署  马知节知秦州
  柴禹锡知泾州     陈兴泾原仪渭镇戎军都部署
  张凝邠寜环庆灵州安抚使   潘罗支朔方节度使
  张齐贤泾原路安抚经略使   陈贯利州路转运副使
  李继和知镇戎军兼原渭仪都巡检 李及知泾州
  张煦知环州      唐肃秦州司理叅军
  厮铎督朔方节度使    李公璹知阶州
  陈尧咨知秦州     张纶知秦州
  曹玮环庆秦等州沿边巡检安抚使  史方知环州兼环庆兵马都监
  卢鉴环庆路都监兼知庆州   孔道辅寜州军事推官
  薛奎知秦州      王随知秦州
  李 知鳯州兼渭阶成钤辖    孙继邺泾原路副都总管兼知渭州曹琮秦鳯路副都总管兼知秦州  孙长卿知庆州
  夏竦知泾州      刘谦知泾州
  程戡知渭州      韩琦经略安抚招讨使屯泾州
  范仲淹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文彦博知秦州
  王尧臣泾原安抚使    尹洙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狄青泾原路经略招讨副使   刘沪渭州瓦亭砦都监
  任福知庆州兼环庆路副总管   桑怿泾原路兵马都监
  耿傅通判庆州      王仲宝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武英泾原行营都监     王圭泾原路都监
  葛懐敏泾原路总管    张亢泾原路总管知渭州
  田况宣抚副使      郑戬经略安抚招讨使迁知秦州
  尹源通判庆州      吕公弼知渭州
  范恪秦鳯路兵马总管    种世衡环庆路兵马钤辖
  王素知渭州      侯可仪州判官
  王沿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安俊环庆路副总管
  杨文广知泾州镇戎军    滕宗谅知庆州
  段少连知泾州     景泰秦鳯路马歩军总管
  刘兼济泾原路钤辖知原州   赵滋镇戎军西路都巡检
  孙沔知庆州      杜杞知庆州
  梁适知秦州      郭恩秦陇路兵马钤辖
  吕公绰知秦州安逺砦    范祥转运副使权领古渭州
  傅求知庆州      韩绛知庆州
  种古泾原路都监知原州    郭逵宣抚使判渭州
  和斌泾原路钤辖     苏宷利路转运使
  李参知秦州      宇文之邵文州曲水令
  李复圭知泾州     孙永知秦州
  蔡挺知渭州      张守约熙河钤辖
  萧注知庆州      李师中知秦州
  髙遵裕秦鳯路沿边安抚副使  王君万熙河钤辖
  苖授熙河副总管知河州    刘仲武熙河都监知河州
  张诜知熙州      种谔文州刺史知泾州
  周永清渭州钤辖     俞充知庆州
  孙览知渭州      王韶知熙州
  髙敏利州路邠宁环庆都监   折克行秦州观察使
  蔡延庆知渭州     范纯仁知庆州
  张舜民襄乐令     王光祖泾原副总管
  赵卨知庆州      李浩熙河泾原安抚副使知兰州
  王文郁知河州     罗拯知秦州
  孙路知熙州      林广环庆路副总管
  景思立河州团练使知河州   游师雄知秦州
  卢秉知渭州      姚兕熙河副总管
  姚麟泾原副总管     张整泾原环庆钤辖
  刘庠知渭州      刘舜卿知渭州
  范育知熙州      范纯粹知庆州
  曲珍环庆副总管     种谊知兰州
  蒋之奇知熙州     刘昌祚知渭州
  耿戡真寜令      叶康直知秦州
  谢良佐秦州教授     章楶知渭州
  郭祖徳会州统制     穆衍知庆州
  吕大忠知渭州     何常熙河转运副使
  种朴熙河兰会钤辖知河州   王舜臣熙河偏将
  姚雄河州防御使     刘韐河湟转运使
  王文振泾原都钤辖    王赡知河州
  苗履熙河兰会都钤辖知兰州   张叔夜兰州录事叅军
  王恩知会州      姚祐知秦州
  刘几知寜州      王厚熙河经略安抚使
  赵隆熙河钤辖      髙永年知湟州
  刘𥪡泾原兵马都监知顺徳军   宋愿通判文州
  赵遹熙州兰湟经略安抚使知熙州  种师道熙州推官知安西州
  种师中知庆阳府     何灌廓州防御使
  郑仅知庆州      郭成泾原钤辖
  王渊知巩州寜逺砦     蒲卣通判文州
  钱即知庆州      刘锜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
  曲端泾原路经略安抚使    朱友恭泾原第一副将
  刘惟辅熙河马步军副总管   髙子孺知兰州龛谷砦
  郭浩泾原路兵马钤辖知泾州   张浚川陕宣抚处置使
  吴玠宣抚使节制陕西阶成等州  吴璘熙河兰廓秦鳯经略安抚使
  赵鼎都督川陕诸军事    杨政熙河兰巩路经略安抚使
  刘宣秦鳯路兵马都监    李嚞知彭阳县
  强霓知环州兼环庆路沿边安抚使  吴挺熙河经略安抚使
  李好义知西河州     贾子坤西和推官摄通判
  陈寅知西河州      刘锐知文州
  金庞迪临洮尹兼熙秦兵马都总管  图克坦喀齐喀临洮尹
  杨仲武知临洮尹     马讽寜州刺史
  李师雄河州防御使    富察世杰通逺军节度使
  胡麻愈彰化军节度使    布萨揆知临洮府事
  𤓰尔佳守中通逺军节度使  富察郑留知平凉
  博和哩泾州管内观察使   乌库哩长寿通逺军节度使
  爱绅定西州刺史     实嘉纽勒𦈉行平凉府元师府事纳哈塔富拉塔彰化军节度使 郭哈玛尔都总管行兰㑹洮河元帅
  完颜哈逹府事平凉    完颜陈彝行省定逺大将平凉
  完颜仲徳府判官知    图们呼图克们巩昌府临
  郭斌洮总管      赵阿克强㑹州将熙河节度后为元
  元旺扎勒结叠州安抚使中   赵阿克帕勒兴路管民
  武思信官临洮元帅成州长  按扎尔管元帅节度
  汪良臣使元帅镇删丹    多尔济巩昌路都总帅中
  廉希宪兴路新民总管宣   商挺抚使镇
  赵重喜守六盘宣抚使临   袁裕洮府逹鲁花赤西路中
  张文谦兴等路新民安抚使中书 董文用左丞行省西夏中兴
  郭守敬从行省西夏提举河渠  刘好礼吉剌等州断事官治沙州张仲文徽州管军叅议元帅   田守璋徽州管军元帅副使
  阿布哈庆原兵马都总管行元帅府事 巴图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钦察台河州吐蕃宣慰使   卓克索巴河州吐蕃宣慰使
  祁安临浇府尹      傅夣臣金州判官
  鼐玛台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陈政庆阳府同知
  额琳沁巴勒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葢苗甘肃行省左丞
  明安特穆尔荘浪同知   王思聪至正间知秦州
  张荣知泾州      田济顺临洮府同知
  
  总督
  项忠浙江嘉兴人正统间任   马文升河南钧州人景㤗间任王越直隶浚县人𢎞治间任   秦纮山东单县人
  杨一清云南安寜人俱𢎞治间任  才寛直隶迁安人正徳间任
  张泰直隶肃寜人     邓璋顺天涿州人
  彭泽兰州人俱正徳间任    李越河南祥符人嘉靖间任
  王宪山东东平人     王琼山西太原人
  唐龙浙江兰谿人     姚镆浙江馀姚人
  刘天和湖广麻城人    杨守礼山西蒲州人
  张珩山西石州人     曾铣南直江都人
  王以旗南直江寜人    贾应春北直真定人
  王夣弼山西代州人    魏谦吉北直柏乡人
  郭干北直任丘人     程𫐄山东临清人
  喻时河南光州人     陈其学山东登州人
  霍冀山西孝义人俱嘉靖间任   王崇古山西蒲州人隆庆间任
  王之诰溯广石首人    戴才北直沧州人俱隆庆间任
  石茂华山东益都人万历间任  董世彦河南禹州人
  郜光先山西长治人    髙文荐四川成都人
  石茂华再任      郜光先再任
  梅友松四川内江人    魏学曽陕西泾阳人
  叶夣熊广东归善人    李汶北直任丘人
  徐三畏北直任丘人    黄嘉善山东即墨人
  顾其志南直长洲人    刘敏寛山西安邑人
  杨应聘南直懐逺人俱万历间任  李起元北直南和人天启间任
  李从心北直南乐人    王之采山西蒲州人
  史永安山东武定人俱天启间任  武之望陕西临潼人崇祯间任
  杨鹤湖广武陵人     陈奇瑜山西保徳人
  洪承畴福建南安人    丁启睿河南永城人
  傅宗龙云南人     汪乔年浙江遂安人
  孙传庭山西代州人俱崇祯间任
  巡抚甘肃都御史
  王骥北直束鹿人正统间任   徐晞南直江阴人
  柴车浙江钱塘人     马昂北直沧州人
  罗亨信广东东莞人    宋杰北直定兴人
  呉琛南直繁昌人天顺间任   芮钊顺天宝坻人正统间任
  徐廷璋河南罗山人成化间任  娄良河南通许人
  朱英湖广桂阳人     宋有文四川资县人
  王朝逺江西进贤人    鲁能广东新㑹人
  王浚北直威县人     侯瓒北直雄县人
  唐瑜南直上海人俱成化间任   罗明福建延平人𢎞治间任
  王继河南祥符人     冯续山东昌邑人
  许进河南灵宝人     呉珉山西灵石人
  周季麟江西寜州人    刘璋河南汲县人
  毕亨山东新城人     曹元南直含山人
  才寛北直迁安人俱𢎞治间任   胡瑞河南内乡人正徳间任
  张翼山西介休人     赵鉴山东寿光人
  李昆山东髙宻人     邓璋顺天涿州人
  许铭顺天宛平人俱正徳间任   陈九畴山东曹州人嘉靖间任
  寇天叙山西榆次人    李珏北直开州人
  唐泽南直歙县人     赵载山西垣曲人
  牛天麟山东聊城人    丁汝䕫山东霑化人
  陈卿四川宜賔人     底蕴河南考城人
  詹荣山海卫人      赵锦顺天良乡人
  傅鳯翺湖广应山人    杨博山西蒲州人
  王诰直隶赵州人     魏谦吉北直柏乡人
  陈棐河南鄢陵人     胡汝霖四川绵州人
  戴才北直沧州人     石茂华山东益都人俱嘉靖间任王轮山西蒲州人隆庆间任   杨锦山东益都人
  廖逢节河南固始人俱隆庆间任  侯东莱山东掖县人万历间任
  栗永禄山西长治人    王璇河南太康人
  董尧封河南洛阳人    曹子登北直三河人
  李廷仪山西霍州人    余之正四川内江人
  田乐北直任丘人     周盘山西泽州人
  荆州俊山西猗氏人    祁光宗北直滑县人俱万历间任徐飬量湖广应城人天启间任  李若星河南息县人
  王嘉徴北直长垣人    张三杰山东观城人
  梅之涣湖广麻城人    刘应遇湖广孝感人
  白贻清南直武进人    张应宸河南雒阳人
  汤道衡南直丹阳人    刘镐湖广冝城人
  吕大器四川遂寜人    林日瑞福建诏安人
  巡抚寜夏都御史
  罗汝敬江西吉水人宣德间任  郭智南直芜湖人正统间任
  金濓南直山阳人     卢睿浙江东阳人
  罗绮河南磁州人景泰间任   韩福山东胶州人
  陈昱南直虹县人天顺间任   陈介四川铜梁人成化间任
  张蓥南直华亭人     徐廷璋河南罗山人
  张鹏北直涞水人     贾俊北直束鹿人
  崔让山西石州人俱成化间化   张玮北直景州人𢎞治间任
  韩文北直新城人     孙仁江西新淦人
  张正淑四川巴县人    王珣山东曹县人
  刘宪湖广长沙人俱𢎞治间任   冒政南直扬州人正德间任
  曲锐山东莱阳人     马炳然四川内江人
  安惟学山西临汾人    张勋北直完县人
  冯清浙江馀姚人     边宪北直任丘人
  郑旸北直安肃人     王时中山东黄县人俱正徳间任张润山西临汾人嘉靖间任   张璇北直晋州人
  林琦顺天大兴人     孟洋河南信阳人
  毛伯温江西吉水人    翟鹏北直抚寜人
  胡东皋浙江馀姚人    杨志学湖广长沙人
  张文魁河南兰阳人    呉铠山东阳榖人
  杨守礼山西蒲州人    范鏓沈阳卫人
  张珩山西石州人     李士翺山东长山人
  王邦瑞河南宜阳人    张镐北直定州人
  王夣弼山西代州人    王镐北直滦州人
  霍冀山西孝义人     谢淮北直任丘人
  毛鹏北直枣强人     王崇古山西蒲州人俱嘉靖间任朱笈南直桃源人隆庆间任   沈应时河南洛阳人
  张蕙山东平原人俱隆庆间任   罗鳯翺山西蒲州人万历间任
  萧大亨山东泰安人    晋应槐山西洪洞人
  张九一河南新蔡人    梁问孟河南新乡人
  姚继可河南襄城人    党馨山东益都人
  朱正色北直南和人    周光镐广东潮阳人
  杨时寜河南祥符人    黄嘉善山东即墨人
  崔景荣北直长垣人    杨应聘直隶懐逺人
  臧尔劝山东诸城人    周懋相江西安福人俱万历间任王之采山西蒲州人天启间任  李从心北直南乐人
  魏云中山西武乡人    郭之琮山西蒲州人
  史永安山东武定人    焦馨山东章丘人俱天启间任
  杨嗣修江西河内人崇祯间任  耿存仁北直定兴人
  王振奇江西安福人    王楫山东泰安人
  郑从俭山西乡寜人    樊一亨四川人
  李虞䕫山西平陆人
  巡按甘肃御史
  方汉北直元城人     江孟伦四川江津人
  张璲山东即墨人     熊翀河南光州人
  强珍北直沧州人     翟廷惠北直长垣人
  许进河南灵宝人     徐舟山东曹州人
  李经山西泽州人     罗瓒四川逹州人
  朱瓒北直肃寜人     王舜民南直婺源人
  吕璋河南许州人     杨缙山西闻喜人
  刘鳯翔河南光山人    徐宪河南安阳人
  张浚山西代州人     王表河南西平人
  张恕顺天霸州人     石玠北直藁城人
  周琰北直阜城人     李咨北直故城人
  刘绅河南汝阳人     王凯北直蠡县人
  常赐山西沁水人     杜旻燕山左卫人
  李髙河南虞城人     阮吉河南汲县人
  阎睿山西祁县人     张琮应天江寜人
  成文山西文水人     马溥然四川内江人
  冯时雍北直交河人    王光河南阳武人
  赵春四川巴县人     罗玉四川南充人
  潘仿河南洛阳人     许鳯翔山西洪洞人
  刘翀山西平陆人     卢问之山西朔州人
  张恂山东阳谷人     胡体干山西交城人
  刘濓北直南宫人     熊爵河南祥符人
  胡明善南直霍丘人    范安河南河内人
  陈世辅南直定逺人    傅汉臣山东人
  张鹏山西沁水人     王绅北直沧州人
  胡守忠河南寜陵人    杨时泰北直真定人
  顾坚南直无锡人     吕光洵浙江新昌人
  陈与音河南汲县人    伊敏生南直呉县人
  朱徴河南南阳人     张玶北直东光人
  张雨江西万安人     邢尚简山东昌邑人
  闾东四川内江人     刘世魁四川双流人
  宋贤南直华亭人     詹理浙江遂安人
  郑从仁山东临清人    甄敬山西平定人
  王好问北直乐亭人    耿定向湖广麻城人
  韩君恩山西沁水人    雷稽古山东恩县人
  马文学山东巨野人    房楠河南汝阳人
  杨一桂江西南昌人    潘民模湖广襄阳人
  刘尧卿北直清苑人    暴孟奇山西屯留人
  董石湖广麻城人     宋范北直永年人
  耿鸣世山东新城人    邢玠山东益都人
  张士奇北直枣强人    赵楫锦衣卫籍山阴人
  呉定河南安阳人     韩应庚直隶人
  屠叔方浙江秀水人    杨有仁四川新都人
  徐大化浙江会稽人    郭万里山西太平人
  崔景荣北直长垣人    周盘山西泽州人
  刘芳誉河南陈留人    方元彦南直歙县人
  乔廷栋山西蔚州人    任万化湖广巴陵人
  许闻造浙江海盐人    呉楷山东曹州人
  杨文𮎼北直青县人    王基洪山西襄垣人
  侯执蒲河南归徳人    徐飬量
  吉人山西长治人     董定䇿河南洛阳人
  牟志䕫四川南溪人    聂绍昌四川人
  髙推北直寜晋人     呉其贵广东英徳人
  霍英山西马邑人     刘其忠福建长泰人
  袁鲸湖广龙阳人     王大年山东寿张人
  张应辰河南洛阳人    杨通守贵州施秉人
  张应星河南光州人    贾多男北直南宫人
  李嵩北直枣强人     黄希宪江西分宜人
  周一敬浙江西安人    王章南直武进人
  陈羽白福建南靖人    李悦心山东曹县人
  巡茶御史
  郑铭北直邯郸人     马进山阳人
  刘诚        范珠四川冨顺人
  王锦河南襄城人     汪山南直歙县人
  李鸾顺天固安人     罗贤山西清源人
  乔恕河南寜陵人     王绍山东曹州人
  李玑四川南部人     翟唐直隶长垣人
  田墀河南襄城人     张璇北直晋州人
  袁宗儒北直雄县人    曹雷山西平定人
  李润山东济寜人     王汝舟四川华阳人
  李素云南洱海人     樊继祖山东郓城人
  李献河南洛阳人     王杲山东汶上人
  郑维新广东新会人    陈讲四川遂寜人
  吉棠南直丹徒人     段汝砺虎贲左卫人
  端廷赦南直当涂人    陈情河南卫人
  方逺宜南直歙县人    郭圻北直任丘人
  刘希龙河南汲县人    郝维岳四川叙州人
  刘良卿河南新野人    连𨱑北直永年人
  李复初山西洪洞人    沈越应天江寜人
  李延康山西长治人    魏洪霓四川威逺人
  张涣北直定州人     杨以诚江西宜春人
  李和芳       胡彦湖广沔阳人
  盛汝谦南直桐城人    刘仑南直无为人
  蔡阳金河南汲县人    孙永思山西蒲州人
  孙昭浙江永嘉人     杨姜益浙江鄞县人
  梁汝魁江西太和人    莫抑广西马平人
  鲍承䕃山西长治人    杨衍庆江西宜春人
  潘一柱顺天遵化人    王天爵南直歙县人
  方新南直青阳人     李江锦衣卫人
  李良臣贵州普安人    杨相山西蒲州人
  禇铁山西榆次人     赵焕山东掖县人
  赵耀山东掖县人     傅元臣江西临川人
  李时成湖广蕲水人    罗应鹤南直歙县人
  李植山西大同人     郝嬴北直浚县人
  王世扬北直广平人    董子行浙江㑹稽人
  祝大舟浙江兰谿人    锺化民浙江仁和人
  陈子正江西南昌人    张天徳浙江乌程人
  王有功南直呉县人    徐彦登浙江仁和人
  李楠河南永城人     刘景辰广东南海人
  徐侨江西金谿人     毕三才江西贵谿人
  呉永裕       史学迁山西翼城人
  穆天颜湖广黄冈人    姚镛山西太原人
  张铨山西沁水人     黄彦士湖广黄陂人
  刘蔚河南卢氏人     傅振商河南汝阳人
  彭际遇广东东莞人    苏述山东濮州人
  马英北直寜晋人     沈犹龙南直华亭人
  王大年山东寿张人    帅众江西奉新人
  梁天奇北直南乐人    顾其国南直呉县人
  汪应元南直歙县人    王与印山东新城人
  禇德培山东峄县人    赵继鼎山东徳州人
  姚士恒南直华亭人    柯元伯福建龙岩人
  陈羽白福建南靖人    徐一抡浙江上虞人
  布政司右布政使
  董伦山东齐东人     王勋山西稷山人
  李得成北直涞水人    刘广衡江西万安人
  孙毓山东商河人     余子俊四川青神人
  宋有文四川资县人    鲁能广东新㑹人
  梁璟山西崞县人     孙仁江西新淦人
  王俨湖广华容人     罗鉴湖广茶陵人
  刘杲南直长洲人     高友玑浙江乐清人
  宋礼河南洛阳人     王敏北直新安人
  胡本惠南直铜陵人    杨璇南直无锡人
  李裕江西丰城人     程宗南直常熟人
  刘潺河南安阳人     余洵浙江鄞县人
  孙逢吉山西浑源人    郑铭北直邯郸人
  孙圭山东福山人     夏昂南直呉县人
  臧麟山东曲阜人     盛颙南直无锡人
  呉槚北直博野人     韩文北直新城人
  韩重山西绛州人     陈孜山西浮山人
  李贡南直芜湖人     田彭山西马邑人
  陈一经四川蒲江人    王绍山东曹州人
  李承勋湖广嘉鱼人    许铭南直呉县人
  刘安山西大同人     毕昭山东新城人
  林琦福建懐安人     刘思贤湖广石首人
  郭韶山西霍州人     孙徴北直任丘人
  唐泽南直歙县人     胡忠南直冝兴人
  姚文渊山东平原人    黄臣山东济阳人
  张原明河南仪封人    万潮江西进贤人
  文明江西萍乡人     杨最四川射洪人
  窦明山西武乡人     贾启湖广黄冈人
  尹嗣忠北直深州人    郑气北直静海人
  王庚北直滦州人     翁万逹广东揭阳人
  李士翺山东长山人    孙继鲁浙江钱塘人
  石迁高山东恩县人    葛守礼山东徳平人
  徐守仪河南𣏌县人    贾应春北直真定人
  谢存儒湖广蒲圻人    孔天印山西汾州人
  何其高四川阆中人    周满四川内江人
  李蓁河南祥符人     张永明浙江乌程人
  程𫐄山东临清人     赵希䕫山西长治人
  魏尚纯河南钧州人    张瀚浙江仁和人
  孟飬性山东齐河人    姜颜頥湖广巴陵人
  冯惟讷山东临朐人    曹金河南祥符人
  杨守鲁锦衣卫人     祁清浙江山阴人
  李敏德山西长治人    秦钫浙江慈谿人
  冯舜渔山西蒲州人    袁随通州人
  阴武乡四川内江人    王宫用北直成安人
  张国彦北直邯郸人    徐节山西临汾人
  李汶北直任邱人     郝𤇍山西蔚州人
  梅友松四川内江人    梁问孟河南新乡人
  侯东莱山东掖县人    李承式南直泰兴人
  张一霁河南睢阳人    艾可乆南直上海人
  陈蕖湖广应城人     张思忠北直肥乡人
  吕坤湖广寜陵人     党馨山东益都人
  李春光山西解州人    石槚河南汝寜人
  郝维乔河南扶沟人    陈良训江西人
  陕西行太仆寺卿驻平凉府
  袁宏        王琰𢎞治间任
  龚嵩        张宦直隶完县人
  刘安        李璋浙江景宁人嘉靖间任
  陶照浙江人      孙鳯河南洛阳人
  陈文沛福建人     刘守绪湖广兴国人
  顾铎山东人      呉瀚河南人
  孟易山东济寜人     左杰山东人
  王崇庆直隶开州人    赵得祐直隶卢龙人
  唐寛山西平定人     王朝贤河南太康人
  高懋四川铜梁人     魏尚纯河南钧州人
  李乐湖广卢溪人     商廷试浙江会稽人
  梁明翰山西孝义人俱嘉靖间任
  少卿
  郭洙        杜驯
  顾景祥       王溱直隶浚县人
  曹岐        张文魁河南兰阳人嘉靖间任
  盛鹏河南襄城人     马龠四川西充人
  王鸣鳯四川巫山人    张堂宣府人
  谢旻直隶任丘人     刘时用河南𣏌县人
  赵时四川犍为人     侯问贵州清平人
  李檠山东金乡人     孙璧山西蒲州人
  范充浊直隶霸州人    郭学书河南钧州人
  王正吉江西泰和人    何𣲖行广东香山人俱嘉靖间任
  甘肃行太仆寺卿
  钱琎浙江鄞县人成化间任   郭绅江西宜春人𢎞治间任
  冯清顺天府人正徳间任    曹恕
  董锐嘉靖间任      张渊明河南仪封人
  栗登四川巴县人     孟易山东济寜人
  宋圭直隶新城人     张问行直隶内黄人
  王昺山东章丘人     朱旒河南信阳人
  纪资直隶任丘人     李易山西洪洞人
  王镐直隶滦州人     敖宗庆贵州思南人
  黎尧勲四川人俱嘉靖间任
  苑马寺卿驻平凉府
  车霆山西石州人𢎞治间任   燕忠直隶蓟州人正德间任
  陈振浙江鄞县人     匡翼之山东人
  孙焵江南金坛人     郭韶山西霍州人俱正德间任
  周炯南直昆山人嘉靖间任   顾应祥浙江归安人
  赵祐直隶长垣人     张文魁见前
  欧阳席江西泰和人    贾启湖广黄冈人
  王鸿渐河南南阳人    纪常顺天文安人
  陈云松南直旴𣅿人    应槚浙江遂昌人
  陈洙浙江上虞人     方逺宜南直歙县人
  乔英直隶束鹿人     李士允河南祥符人
  陈锭湖广江陵人     周浩浙江山阴人
  张九叙山西石州人    张定山西代州人
  张𫓧山东冠县人     唐寛见前
  沈科浙江嘉善人     项廷吉江西龙泉人
  胡安浙江馀姚人     谢台卿福建晋江人
  刘以平山西猗氏人    邓美政浙江建徳人
  朱昌四川富顺人     孙大壮湖广黄冈人
  吕中选云南河西人    邢登云直隶浚县人
  曹司牧直隶乐亭人    朱焕直隶滑县人
  董为四川合江人
  少卿
  刘棠山东章丘人𢎞治间任   陈璘山西阳曲人正徳间任
  王举锦衣卫人      杨泽直隶河间人
  王汪直隶献县人     冉继志直隶束鹿人
  戴书湖南崇阳人     刘经山东恩州人
  王进贤河南邓州人俱正徳间任  郭震山西蒲州人嘉靖间任
  陈悃河南陕州人     邵天和南直宜兴人
  贾启见前       端廷赦南直当涂人
  辛东山河南洛阳人    呉嘉祥四川眉州人
  侯佩山东范县人     李绅河南祥符人
  王教南直上海人     卢璧南京羽林人
  程㸅江西南城人     张祥南京锦衣卫人
  方克南直桐城人
  临巩兵备道嘉靖十八年
  韩迁伟山西洪洞人    朱旒河南偃师人
  曹诰湖广黄冈人     赵一中北直青县人
  刘儒河南汝阳人     荣恺顺天大兴人
  王汝楫山东徳州人    谢孟金河南陈州人
  徐贡元繁昌人     程瑶山东徳州人
  刘芹宜賔人      彭灿河南灵宝人
  朱袗湖广蕲水人     祁天叙山西蒲州人隆庆间任
  赵可懐四川巴县人    杨启元滦城人
  刘浑成河南确山人万历间任  张楚成湖广江陵人
  李尧德直隶永年人    暴孟奇山西屯留人
  刘飬充涪州人     石槚河南汝寜人
  郭宗贤直隶邯郸人    刘光国河南上蔡人
  周光镐广东潮阳人    刘易从河南汲县人
  张栋直隶安肃人     荆州俊山西猗氏人
  邢云路直隶安肃人    张鸣鹤颖州人
  张健泸州人      任应徴四川阆中人
  周懋相江西安福人    李从心直隶南乐人
  徐谟江南苏州人天启间任   吕逊山东潍县人
  熊师旦四川冨顺人    胡士容湖广齐县人崇祯间任
  向印贤四川通江人    马洙山西代州人
  李虞䕫山西平陆人    王裕心山西孝义人
  黄䌹河南光州人     王标极直隶南宫人
  张懋相
  分守陇右道
  韩文直隶新城人     杨纯四川大竹人
  邓山四川内江人     刘宪江西馀干人
  陈辉南直灵璧人     李思明山东济寜人
  周载四川冨顺人     李玑四川南部人
  柳尚义湖广巴陵人    胡键直隶长垣人
  张禴直隶平峪人     周崇义山西闻喜人
  成文山西文水人     任洛河南钧州人
  范箕南直呉江人     高鉴山西广昌人
  高世彦四川内江人    左钰阜城人
  戴珊江西浮梁人     高弼山东武城人
  邓林四川眉州人     马铨直隶南和人
  张勋直隶完县人     蔚春南直合肥人
  徐聨江西南丰人     陈璧山西太谷人
  施训四川巴县人     孙经直隶开州人
  许果江西南昌人     张衍庆河南汲县人
  刘存学山西吉州人    李时达四川南部人
  史鹗河南汲县人     周瑶四川内江人
  梁璟山西崞县人     张琳浙江馀姚人
  耿文睿山西曲沃人    李镜江西弋阳人
  马辂河南陈留人     邵棠直隶通州人
  胡瑞河南河内人     李天衢山西乐平人
  杨守隅浙江鄞县人    李顺南直武进人
  毕昭山东新城人     王教四川宜賔人
  范辂湖广贵阳人     李文忠云南临安人
  杨濓直隶安州人     邵章浙江馀姚人
  史阙疑直隶涿州人    周世逹四川江津人
  李琏直隶遵化人     呉椿江西新建人
  王彦明直隶内丘人    栗魁周山西阳城人
  刘伯燮湖广孝感人    李维正湖广京山人
  徐学诗南直灵璧人    刘应元山西洪洞人
  陈霖山西忻州人     张九歌山东曹州人
  王任四川潼川人     耿鸣世山东新城人
  赵崇山西平阳人     王藻山西清源人
  杨归儒河南洛阳人    田乐直隶任丘人
  张应登四川内江人    刘易从河南汲县人
  梁云龙广东琼山人    郭显忠河南太康人
  张维新河南汝阳人    秦大䕫山东临清人
  丘万阶山东朝城人    任彦棻山东任城人
  周懋相江西安福人    朱燮元浙江山阴人
  张士俊山西人     李中行山东登州人
  刘泽深河南扶沟人    王鸣玉湖广景陵人
  张兆曾江南华亭人    陶珽浙江黄岩人
  杨进山西蒲州人     钱选江南常熟人
  分巡陇右道
  任鉴河南临颖人     刘弼河南安阳人
  尚𦈡河南睢阳人     白金直隶人
  边亿直隶任丘人     张澜山东即墨人
  李崐        李璋锦衣卫官籍
  王忠四川泸州人     阮吉
  刘孝山东高唐人     李节义山东茌平人
  王栋四川南充人     周镐江南无锡人
  姚文清山西阳曲人    司迪山西泽州人
  高䕫高安人      高登直隶内黄人
  卢耿麒直隶乐亭人    纪常直隶文安人
  白镒山西平定人     江南山东济阳人
  孟雷山西泽州人     贾枢山东商河人
  许檖河南兰阳人     王光宇山西临晋人
  王献图湖南零陵人    周臣南直昆山人
  冯惟讷山东临胊人    曾如春江西临川人
  崔应麒直隶获鹿人    李得中河南人
  白受采直隶人     张福臻山东人
  李虞䕫山西平陆人    冯子履山东临朐人
  刘一相山东长山人    陈崇虞云南人
  姚一让山西人     陈式孟山西人
  李新湖广人      范学淹山西人
  靖逺兵粮道
  马文健山东巨野人    马三乐山东阳信人
  梁许河南孟津人     邢玠山东益都人
  王筵河南商城人     张一通直隶寜津人
  叶宪江西南昌人     王亮浙江临海人
  张邦伊浙江鄞县人    张文华四川内江人
  刘兑直隶新安人     郭显忠河南太康人
  季东鲁山东德平人    黎方四川丹棱人
  袁𢎞德直隶曲周人    岳万阶山东朝城人
  盛世承江南桐城人    秦大䕫山东临清人
  张光晋山西泽州人    徐云逵北直迁安人
  呉𬀩山东莱芜人     向应贤四川通江人
  叶廷桂河南商丘人    张辇山西蒲州人
  潘有功江南苏州人    王功弼山西蒲州人
  李应选湖广江夏人    李含璞直隶房山人
  田连隰       周𢎞图山东人
  洮岷兵备道
  李玘江西人成化间任    邓本端四川资县人
  呉玘南直华亭人     周谟江西新淦人
  叶淇南直山阳人     毛鸃直隶长垣人
  陆珩浙江归安人     柳应辰湖广巴陵人𢎞治间任
  李逊山东阳信人     张泰直隶肃寜人
  王云鳯山西和顺人    张天衢直隶高阳人
  常赐山西沁水人正德间任   李璋浙江景寜人
  翟唐直隶长垣人嘉靖间任   翟鹏山东武定人
  韩登直隶高阳人     许路南直宿松人
  窦明山西武乡人     马纪河南钧州人
  杨丽四川南充人     谢旻直隶任丘人
  崔三畏直隶蠡县人    傅鳯翔湖广应山人
  纪资直隶任丘人     白浚广西桂林人
  江浚山东历城人     王纶山西蒲州人
  张贤山东济寜人     迟鳯翔山东临朐人
  孟飬性山东齐河人    于锦山东济寜人
  张祥南直武进人     徐敦南直太仓人
  温汝春河南洛阳人    于惟一南直懐寜人
  刘侃湖广京山人隆庆间任   吕鸣珂浙江丽水人
  郜大经直隶呉桥人万历间任  赵焞山东平原人
  李日强山西曲沃人    马出图山西辽州人
  罗维垣四川嘉定人    杨松河南洛阳人
  郭汝山东济寜人     钱楷山东冠县人
  刘葵直隶通州人     李春光山西解州人
  郭万里山西太平人    萧应宫南直苏州人
  张悌河南内乡人     卢学礼直隶任丘人
  袁𢎞徳直隶曲周人    卢传元河南抉沟人
  张以谦河南洛阳人    毕自严山东淄川人
  马性醇山东阳信人    秦士文山东䝉阴人天启间任
  叶振生山西闻嘉人    刘泽深河南扶沟人崇祯间任
  彭克济湖广人     萧丁泰湖广人
  向印贤四川人     阎梦䕫河南人
  黄纲河南光州人
  分巡关西道
  车霆山西人𢎞治间任    陈毓贤福建人嘉靖间任
  江玠四川巴县人     王纳言山东淄川人
  纪常北直文安人     李冕山东章丘人
  吕时中直隶清丰人    迟鳯翔山东临朐人
  胡松江南滁州人     高捷河南新郑人
  李景萃直隶任县人    呉文企湖广人
  固原兵备道
  杨勉四川安岳人成化间任   严宪河南扶沟人
  边完河南𣏌县人     翟廷蕙河南洛阳人
  王继河南祥符人     孙逢吉山西浑源人
  李经山西阳城人𢎞治间任   陶琰山西绛州人
  胡倬广西桂林人     陈珍奉天广宁人
  胡经山东濵州人     高崇熙山西石州人
  王凯直隶蠡县人正徳间任   黄绣江西清江人
  景佐山西蒲州人     罗玹河南扶沟人
  许谏河南洛阳人     毛思义山东阳信人嘉靖间任
  成文山西文水人     桑溥山东濮州人
  郭鳯翔河南祥符人    沈圻浙江平湖人
  樊鹏河南信阳人     王邦瑞河南宜阳人
  李文忠云南临安人    纪绣山东利津人
  曹迈四川荣县人     江东山东朝城人
  李盘河南固始人     李世芳山西黎城人
  张松河南洛阳人     崔官四川阆中人
  许天伦山西振武人    李临阳四川江津人
  焦琏顺天涿州人     王之臣四川南充人
  史载徳直隶任丘人    李廷仪山西人万历间任
  杨时寜河南祥符人    杨楫河南商丘人
  呉鸿功山东莱芜人    刘广业河南洛阳人
  徐云逵直隶迁安人    张舜命河南商城人
  刘尚朴河南信阳人    董国光山东滕县人
  刘效祖武骧左卫人    陆梦龙浙江山阴人
  分守河西道
  左鋞故城人成化间任    曹𬭎句容人
  王玹盐山人      于茂寜海人𢎞治间任
  燕忠直隶蓟州人     王凯直隶蠡县人
  秦昻山西人正徳间任    许淳四川成都人
  张澜河南洛阳人     王寅直隶容城人
  张檄山西代州人     阮吉河南汲县人
  孙经直隶开州人     高公韶四川内江人
  路迎山东汶上县     谢芝山西人嘉靖间任
  牛天麟山东人     郑光琬福建人
  魏沦山东聊城人     李文忠云南大理人
  王纳言山东淄川人    刘彭年四川巴县人
  陈儒锦衣卫人      张邦教山西蒲州人
  龚辉浙江馀姚人     王汝孝山东东平人
  俞智南直歙县人     王维贤四川中江人
  李蓁河南祥符人     李维藩山西辽州人
  宋徴河南唐县人     苏志皋直隶固安人
  张铎南京京卫人     冉崇礼河南中牟人
  栗永禄山西潞州人    汪尚寜
  李鎜河南固始人     陈其学山东登州人
  朱用河南洛阳人     窦一桂
  刘广生河南罗山人    关守箴河南永城人
  熊则贞湖广崇阳人    朱彩四川剑州人
  孟楠直隶浚县人     周日强直隶蠡县人
  朱纯山东寿张人     傅启光福建南安人
  鞠思让山东文登人    冯福谦四川南充人
  林德馨福建福清人    段复兴山东阳谷人
  寜夏河西道
  张天锡宣徳间任     刘瓒
  金濓江南山阳人     马谦
  郭纪山西大同人     何楚英湖广攸县人
  李皋山东德州人     张逢吉
  王瀛        王埙河南许州人
  刘谦山西阳曲人     曹奇四川重庆人
  姚明江西贵溪人     王瓒河南陕州人
  罗明        余金
  李经        王弁
  王贯        李隆
  任极山西平定人     赵惟卿北直柏卿人
  戴光启山西祁县人    李春光山西解州人
  石继芳山东益都人    蔡可贤成安人
  马鸣鸾内江人     尹应元湖广汉川人
  王道増南直人     高世芳河内人
  张我绳北直邯郸人    龚文选四川人
  赵可教温江人     周懋相安福人
  冯从龙四川人天启间任   呉文企湖广景陵人
  张崇礼山西代州人    沈应时
  谭性教山东莱芜人    呉𬀩莱芜人崇祯间任
  刘锡元南直长洲人    丁启睿河南永城人
  王裕心山西孝义人    李虞䕫山西平陆人
  张鳯翼堂邑人
  寜夏河东道
  张守忠山西闻喜人    侯东莱山东莱州人
  王惟善河南新蔡人    陈华山东诸城人
  姚继可襄城人     马时泰河南陈留人万历间任
  郭汝山东济寜人     焦子春河南登封人
  陈经        陈价
  李端澄河南人𢎞治间任   孟逵顺天人
  尚儒河南睢阳人     李政叶县人
  贾时河南归徳人     白金南直常洲人
  张檄山西代州人     黎尧卿四川忠州人
  舒表铜梁人      王玺山西猗氏人嘉靖间任
  刘淮河南睢州人     张崇德山东沂州人
  齐之鸾南直桐城人    刘恩北直保定人
  谭訚四川蓬溪人     孟霦山西泽州人
  白金山西人      王朝相永年人
  殷学山东东阿人     栗应麟山西人
  许用中山东东阿人    潘玙四川成都人
  许天伦山西人     胡賔光州人
  王三捷山西人     谢莆山西代州人
  张桥云南人      方岳山东莱州人隆庆间任
  马文建巨野人     汪文辉直隶蠡县人
  刘之䝉顺天霸州人    解学礼山西安邑人万历间任
  周有光山西荣河人    刘尧卿北直保定人
  刘复礼山海卫人     姚继先四川成都人
  陈学曾遵化人     随府鱼台人
  马鸣鸾内江人     荆州俊山西猗氏人
  王道増南直颖州人    王登才北直开州人
  李起元南和人     秦尚明河南太康人
  杨文忠陵县人     任应徴四川阆中人
  张崇礼山西代州人    张九德浙江慈谿人泰昌间任张维枢福建晋江人天启间任  周汝玑商城人
  葛汝麟德平人崇祯间任   曹梦吉崇祯间任
  分守西寜道
  戴弁江西浮梁人     李时浙江义乌人
  贾璇山西汾州人     耿继芳直隶饶阳人
  陈璧山西太谷人     陈渭四川江津人
  周载四川冨顺人     王汝舟四川华阳人
  李淮山西闻喜人     许鳯翔山西洪洞人嘉靖间任
  李茂元湖广归州人    孟易山东济寜人
  庞浩山西绛州人     周允中山东金乡人
  乔英直隶束鹿人     及宦直隶交河人
  马汝彰河南汲县人    张玺直隶冀州人
  江东山东朝城人     石永直隶威县人
  王汝楫山东人     孟淮河南祥符人
  张玭山西蒲州人     呉天寿顺天宛平人
  王光祖直隶魏县人    黎尧勋四川乐至人
  李敏德山西长治人    姚九功山西襄垣人
  沈应时河南卫人隆庆间任   周国卿锦衣卫人
  梁明翰山西孝义人    张一霁河南睢阳人
  梅友松四川内江人    赵焞山东平原人万历间任
  张九一河南新蔡人    李汶直隶任丘人
  霍维荩直隶曲周人    贾仁元山西万泉人
  邓林乔四川内江人    袁𢎞德直隶曲周人
  张思忠直隶肥乡人    田乐直隶任丘人
  李际春湖广蕲州人    周有光山西荣河人
  郭万里山西太平人    黄子美山东曲阜人
  张蒲河南偃师人     朱朝聘山东临清人
  祁光宗直隶人     李思恭山东长清人
  张之厚湖广应城人    史树德江南金璮人
  孙鼎相山西沁水人天启间任  杨俊臣山西蒲州人
  冯任浙江慈谿人     王顺行河南通许人
  陆卿任江南武进人    宋祖舜山东东平人崇祯间任
  郑崇俭山西乡寜人    车梦瑶江西金谿人
  旷昭四川遂寜人     郭湸河南新乡人
  陈逹四川奉节人     刘印江西南昌人
  西寜兵备道副使𢎞治初设
  柯忠懐安人𢎞治间任    潘楷锦衣卫籍
  宋礼顺天宛平人     胡江山东濵州人正徳间任
  郭韶山西霍州人     贾运北直束鹿人嘉靖间任
  宋连北直清苑人     鲁教罗山人
  及宦北直交河人     王世爵北直开州人
  路珠河南新乡人     王继芳北直固安人
  范瑟山东历城人     李临阳四川江津人
  蔡用艾锦衣卫籍     张国珍永川人
  周国卿锦衣卫籍隆庆间任   刘行素北直髙阳人
  姜延瑶山东掖县人    董汝汉山西万泉人
  任彬山西蒲州人     张登云寜阳人
  万世德山西偏闗人    石贾河南汝寜人
  余良枢江西奉新人    李有实山东黄县人
  龙膺武陵人      李纪江南江都人
  周琰直隶阜城人     萧翀四川内江人
  傅习江西进贤人     高显山东濮州人
  陈鼎山东登州卫人     易瓒北直肃寜人
  李经真阳人      纪纯河南磁州人
  王昺山东章丘人     刘珂北直开州人
  郭朝賔山东汶上人    孟懐河南祥符人
  李懿北直呉桥人     王本固北直邢台人
  周京北直永年人     侯东莱山东掖县人
  李克德北直永年人    平康裕山东新城人万历间任
  郭堵山东曹州人     张孔修北直大名人
  燕好爵山西翼城人    李丁山东曹州人
  刘光国河南上蔡人    刘敏寛山西安邑人
  马朝阳山西太原人
  分巡西寜道
  刘賔魏县人      常显山西榆社人
  邱璐河南安阳人     冯允中彬州人成化间任
  孟逵北直玉田人     俞振英新昌人
  王相河南商水人     葛萱高邮州人
  田益山西崞县人     官贤山东人𢎞治间任
  陈𬀩河南汲县人     张进山西人正徳间任
  刘道立河南人     胡止河南罗山人
  董琦山东阳信人     马驯山东人嘉靖间任
  周汝勤河南上蔡人    蒋仪江南昆山人
  卢耿麟北直乐亭人    何锺四川冨顺人
  张问行内黄人     方远宜江南歙县人
  张玺北直冀州人     贾应春北直真定人
  左杰恩县人      锺鉴山西泽州人
  乔英北直束鹿人     石永北直威县人
  刘世永北直束鹿人    黄元白四川逹州人
  王继洛河南郑州人    张谧北直南皮人
  侯有功江西浮梁人    杨衍庆宜春人
  张佳印铜梁人隆庆间任   李之茂山西屯留人
  徐节山西人万历间任    殷仁懐柔人
  张九一河南新蔡人    岳凌霜北直高邑人
  王印祥抚寜人     赵钦汤山西解州人
  邢玠山东益都人     朱正色南和人
  徐三畏北直任丘人    陈所职河南禹州人
  李景元北直大名人    李徽猷临邑人
  龙膺武陵人      李楠山西崞县人
  肃州兵备道副使
  刘寅四川内江人𢎞治间任   李旻北直赵州人
  陈珍辽东人      谭肃山东寿张人
  徐聨南丰人      李夣龙䝉阴人
  李端澄河南武陟人    张宪山西蔚县人
  陈九畴山东曹州人    戴书湖广崇阳人
  姚文渊山东平原人    赵载山西垣曲人嘉靖间任
  任洛河南钧州人     呉铠山东阳榖人
  栗登四川巴县人     孟易山东济寜人
  侯秩北直长垣人     刘从学山西吉州人
  李涵北直迁安人     辛东山河南洛阳人
  张愚北直天津人     刘瑜北直元城人
  赵得祐卢龙人     唐寛山西平定人
  王仪北直文安人     胡汝辅山西石州人
  张玭山西石州人     刘夣元北直安州人
  陈其学山东登州人    范充浊霸州人
  任继祖苍溪人     张廷槐宣府人
  祝尧焕山东濮州人    张蕙平原人隆庆间任
  钱进学山东莱州人    孙坤河南睢州人
  刘寅博野人      武尚贤永清人
  <span id="李">[[#李|李]]山东寿光人     焦子春河南登封人
  朱正色南和人     袁𢎞德北直曲周人
  李启源北直顺德人    胡维新浙江馀姚人
  郭师古江南如皋人    霍鹏北直井陉人
  刘兑新安人      李楠山西崞县人
  王忠显山西泽州人    李应魁四川内江人
  孙鼎相山西沁水人泰昌间任
  督理甘固等处粮储户部郎中嘉靖初设
  娄志德嘉靖间任     陆载
  李允升       胡汝翼
  步允迁       呉梦麟
  王宇光       周键
  王霁        陈灿
  郝守业       呉仑
  卢煌河南人      李向阳四川人
  汤仰四川人      宋诺直隶人隆庆间任
  王基山东人      崔行可四川人
  杨可大山西人万历间任   刘守仁山西人
  李悫直隶人      髙时山东人
  王道山西人      呉谦四川人
  李际春湖广人     胡应辰湖广人
  颜宇坪湖广人     王经邦直隶人
  周友程直隶人     蔡承直湖广人
  梁宜生山东人     侯康云南人
  高环山西人      卫三省河南人
  王聘贤       呉兆熊
  汤启华宜兴人     呉鸣虞宜兴人
  督理寜夏粮储户部郎中嘉靖十七年
  高翀湖广安陆人     侯佩山东人
  周建邦四川巴县人    王太平山东人
  张子顺山东德州人    洪遇山东历城人
  黄澄四川冨顺人     田汝麟顺天涿州人
  陈治山东德州人     唐世龙北直献县人
  苏存北直任丘人     杨宗振四川垫江人
  蔡国熙北直永平人    黄鹤河南杞县人
  萧大亨太安人     赵大伦山西沁水人
  张体干北直真定人    李木山西解州人
  张国华四川巫山人    谭起四川䕫州人
  田时秀北直保定人    李大嘉山西平阳人
  李丁山东兖州人     张仲鸿山东兖州人
  张悌河南南阳人     喻思恪四川重庆人
  郑璧四川成都人     高拱辰山西平阳人
  陈良知山东青州人    秦尚明河南开封人
  孙敦化河南开封人    杨文忠山东陵县人
  张我绳直隶邯郸人    金炼山东德州人
  顾言江阴人      杨相江南人
  张踵芳陕西人     宋聨奎山东人
  范学颜山西人     南廷锡陕西人
  孙光前广西人
  临洮府知府
  陆𥢾仁和人洪武间任    杨忠仁和人
  刘用        喻绍先
  郝文俱洪武间任     李恭永乐间任
  花本平安人      安正新都人
  张严俱永乐间任     许誉掖县人宣徳间任
  李荣临清人      呉崖萧山人正徳间任
  张俨镇江人正统间任    刘昭潞州人景泰间任
  边寜任丘人天顺间任    李通成化间任
  张瓒陵川人      朱绥
  赵文博代州人     张振夏县人
  钱茂律临海人俱成化间任   李纪潞州人𢎞治间任
  郝清        车霆石州人
  熊概商城人俱𢎞治间任    孙杰平定人正德间任
  李賔顺天人      梁矩柘城人
  孙沔鱼台人      谢瑞冀州人俱正德间任
  郭九皋顺天人嘉靖间任   杨应奎青州人
  丁贵濵州人      张竿南充人
  李录临邑人      陈輖历城人
  李绅祥符人      李檠金乡人
  周臣呉县人      马聪太平人
  张鹏翼虞城人     唐頥阳曲人
  方启参巴陵人     彭灿灵宝人
  王潺锦衣卫人      杨君玺文登人
  刘时举吉水人俱嘉靖间任   张仁平原人隆庆间任
  邢邦临清人      萧守身懐庆人万历间任
  申维岱遵化人     曹时聘获鹿人
  李邦佐陈留人     夏镗大足人
  贺愈崞县人      杨仕廉洛阳人
  岳维华曲周人     刘应聘翼城人
  李承武锦衣卫人     李再命冀州人
  张第茌平人      王曰然景陵人
  王景彝寜乡人     高以道阜城人
  王一之肃寜人     黄和沂州人俱万历间任
  冀懋中上蔡人天启间任   蓝近仁曹县人
  陈崇虞呈贡人     冯福谦南充人崇祯间任
  石应岷丹阳人     马蔚西充人
  巩昌府知府
  张瓒        赵文博
  崔达        陈敏
  孙亶        崔志显
  戴浩        韩福
  秦纮        邢珫
  曾逵        张侃
  徐盛        朱寰
  孙春        孙玺
  唐臣        李钺
  谢讱山西人      马骙代州人
  倪璋宛平人      朱裳
  金濓平谷人      张纶任丘人
  金中天榆次人     袁士伟肥城人
  周满内江人      寇天与榆次人
  杨铨武功卫人      李世芳麻城人
  呉梦麟曲周人     梁恩巴陵人
  李莛汤阴人      张九歌曹州人
  张世印石首人     胡穗永寜人
  袁桂蓁洛阳人     郑国仕魏县人
  许光大安阳人     路楩汶上人
  赵时敏大名人     郭师古如皋人
  张居敬赵州人     张国纪洛阳人
  李秩孟津人      刘涌商城人
  萧九成内江人     张邦政满城人
  任悊南充人      张云翼太平人
  原乘云长治人     朱煐滑县人
  刘文琦西充人     郭之祐濳江人
  李鸣珂束鹿人     曹司牧乐亭人
  王文清永寜人     耿启束鹿人
  郭湸新乡人      汤鳯喈潼川人
  呉士熙浙江人     乔迁髙山西人
  冯兆祺直隶人
  平凉府知府
  李钧江夏人洪武间任    何吉英东阳人永乐间任
  陈奎江西人成化间任    田杨保定人
  刘玺髙阳人𢎞治间任    呉逊夹江人
  车霆石州人      安惟学临汾人俱𢎞治间任
  髙谦永平人正徳间任    阙清河间人
  郑选固始人      郑珩任丘人俱正德间任
  王番滦州人嘉靖间任    孙聪开州人
  冯裕临淄人      任守德灵石人
  呉世良山东人     王松固安人
  陈贵锦衣卫人      钱澜阜城人
  尹宇南宫人      王绂北京人
  边沆任丘人      髙尚志山东人
  杨谟山西人      王俨汾州人
  甘沣湖广人      姚汝籽襄城人
  黄栋汤阴人      张家第固安人
  邵大爵荆州人     祁天叙蒲州人俱嘉靖间任
  钱进学莱州人隆庆间任   卢嘉庆祥符人万历间任
  鲍文缙临清人     张崇谦蒲州人
  李应春山西人     罗潮三河人
  姚继先成都人     殷三礼东阿人
  徐濓开封人      裴述祖泽州人
  喻三元丰城人     王登才开州人
  王忠显泽州人     邢有忭昌邑人
  张聨奎富顺人     王之都新城人
  曹一兰获嘉人     呉士瑞黄冈人
  赵𢎞道蒲州人俱万历间任   刘衣锦观城人天启间任
  范立朝临川人     隋不矜寿光人俱天启间任
  王有翼内江人崇祯间任   华衮湖广人
  郝𢎞猷茂山卫人     管嗣章清苑人
  巨道凝临汾人     蒋茂馀姚人
  鲁国俊全椒人
  庆阳府知府
  陈林洪武间任      裴智宣德间任
  何荣定襄人      孔恂曲阜人正统间任
  万旬        耿信济寜人景泰间任
  张翔蓬莱人天顺间任    李辅北直人
  马杰利津人成化间任    张纶平定人
  王贵永平人      陈奎汲县人
  庞瑄祁县人      周茂卢龙人
  杜学登封人俱成化间任    黄杰邓州人𢎞治间任
  孟瀛博野人      丁绅朔州人
  宋鉴阳城人      晁必登四川人
  刘昻髙唐人      马葳武定人
  郝镒河间人俱𢎞治间任    张天相阳曲人正德间任
  初贤福山人      张宪蔚州人
  王显髙锦州人     贾运束鹿人
  马龠南充人俱正德间任    萧海江都人嘉靖间任
  吕阼正定人      孙聪开州人
  李文芝东平人     袁淮任丘人
  何岩扶沟人      王佩文安人
  田大有东平人     李绅祥符人
  钱士聪翼城人     杨谟泽州人
  汪来天津人      梁明翰孝义人
  孙续锦州人      时通上元人
  牛𫐐髙平人      谯思南充人
  黄璒富顺人俱嘉靖间任    吴仑德州人隆庆间任
  郭邦骥长治人     潘子雨德州人万历间任
  刘守仁洪洞人     李承武锦衣卫人
  景嵩大同人      傅性敏睢州人
  胡诰东明人      张与行绛州人
  刘应聘翼城人     严思恭嘉兴人
  陈三畏资县人     懋榖南昌人
  陈良知莒州人     霍应麟屯留人
  纪天德河间人     刘元㑹任丘人
  史东昌蔚州人     阮自华安庆人俱万历间任
  杨承栋冨顺人天启间任   沈𢎞业庆都人
  管学经鄞县人     朱纯长清人崇祯间任
  赵三极永寜人     鞠思让文登人
  臧嗣德诸城人     髙璨洛阳人
  韩友范岢岚人     董珫北直人
  临洮镇总兵
  刘𬘩南昌人万历间任    陈霞大同人
  孙仁大同人
  固原镇总兵
  白玉京卫人      曹雄西安左卫人
  陈英京卫人      韩玉京卫人
  郑卿寜夏人      张鳯延绥人
  徐仁延绥人      吕经寜夏人
  尤继先榆林人     郭江榆林人
  刘国镛绥德人     李维新凉州人
  侯世禄榆林人     梁柱朝宣府人
  钱忠显大同人     杨麒兰州人
  张天礼榆林人     郑嘉栋右卫人
  杨英        侯勲
  赵文平凉卫人      刘淮宣府人
  鲁经荘浪卫人      刘文庆阳卫人
  梁震榆林卫人      任杰西安左卫人
  张镇宣府人      魏时庆阳卫人
  王缙西安卫人      张逹凉州卫人
  成勲三屯营人      孙膑绥德卫人
  袁正太原人      曹世忠绥德卫人
  许经无为州人      郭震寜夏人
  孙国臣大同人     李正延绥人
  王抚民延绥卫人     张臣榆林卫人
  刘承嗣山西振武卫人    李昫固原卫人
  董一魁宣府人     张刚榆林卫人
  杨浚荘浪卫人      黄明臣宣府人
  萧如薫延安卫人     管一方山西中屯卫人
  柴国柱西寜卫人     邓鳯榆林卫人
  王邦佐榆林卫人     姚国忠宣府人
  祁继祖山西蔚州卫人
  寜夏镇总兵
  胡原        马鉴
  何福        王俶
  柳守        张麟
  费瑾陕西人      梁铭保定人
  呉杰陕西人      陈懋
  史钊        黄真
  张泰本镇人      张仪景泰间任
  翁信天顺间任      李杲成化间任
  呉琮        沈煜
  范瑾        神英
  任嵩        周玉
  焦俊        陈桓𢎞治间任
  周玺        李俊
  郭鍧        李祥正德间任
  张安        温恭
  姜汉榆林人      史镛本卫人
  杨英        仇𨱆
  保勋本镇人      魏镇庆阳人
  潘浩        却永宣府人
  安国绥德人      路瑛靖逺人
  张𫐐陕西人嘉靖间任    种勋巩昌人
  杭雄延绥人      赵瑛延绥人
  周尚文陕西人     王效延绥人
  任杰陕西人      李义凉州人
  王缙山西人      黄振固原人
  吉象荘浪人      姜应熊
  赵应本镇人      李琦榆林人
  呉鼎本镇人      雷龙巩昌人
  牛秉忠榆林人隆庆间任   谢朝恩榆林人
  张杰甘州人      刘济永昌人万历间任
  张臣榆林人      李昫固原人
  秦尚明太原人     刘承嗣振武卫人
  张维忠延安人     孙敦化开封人
  董一魁宣府人     萧如薫延安卫人
  金前炼德州人     解一清宣府前卫人
  李如柏铁岭卫人     杜桐榆林卫人
  韦子宣宣府人     姚国志宣府人
  杜文焕       萧如蕙
  王汝金甘州卫人     魏世德大同卫人天启间任
  呉守德宻云中卫人    谈世德西寜卫人
  杜𢎞域       尤世禄榆林卫人崇祯间任
  贺戎臣保定后卫人    马世龙本镇人
  祖大弼辽东人     马科天成卫人
  官抚民榆林人     顾言江阴人
  甘肃镇总兵
  宋晟懐逺人      宋琥晟子
  费𤩽定逺人永乐间任    李彬
  刘广张掖人      丁刚息县人
  史昭合肥人宣德间任    刘钊全椒人
  都满开城人      王贵
  任礼正统间任      蒋贵江都人
  胡麟        卫颖华亭人天顺间任
  郭登鳯阳人成化间任    蒋琬
  鲍政北京人      王玺大同人
  范瑾        焦顺
  周玉大同人      刘寜京卫人
  王茂        彭清
  刘胜辽阳人      卫勇北京人
  王勲榆林人      金镛辽东人
  徐谦凉州人      史镛寜夏人
  柳涌甘州人      李隆 
  武振山丹人      姜奭榆林人
  刘文庆阳人嘉靖间任    鲁经
  杨信固原卫人      仇鸾寜夏人
  王继祖宻云人     呉钊
  李卑榆林人      刘承业甘州人
  吕经寜夏人      傅津绥德人
  李震镇畨人      杨真荘浪人
  孙国臣大同人     白允中绥德人
  郑印寜夏人      雷龙巩昌人
  徐仁绥德人      佟登辽东人
  杨浚        刘承嗣振武人
  陈锐绥德人      张臣榆林人
  李朐固原人      柴国柱西寜人
  王斌业西安人万历间任   王允中山丹人
  达云凉州人      李懐信大同人
  祁秉忠西寜人     薛永寿北京人天启间任
  董继舒宣府人     徐永寿宻云人
  杨嘉谟凉州人     张显谟荘浪人
  曹文诏大同人     柳绍宗榆林人
  柴时华西寜人     马旷蒲州人
  左勷榆林人

  甘肃通志巻二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八
  皇清文职官制
  总督陕西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都御史一员驻札西安巡抚甘肃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茶马都御史一员驻札兰州
  旧设巡抚宁夏都御史一员驻宁夏镇今裁旧设巡按甘肃御史一员兼摄临巩学政今裁旧设巡茶御史一员督理茶马今裁
  旧设督理茶马部郎一员康熙三十四年设四十四年裁
  提督通省学政一员
  甘肃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一员驻札兰州照磨一员 广积库大使一员
  旧设副理问一员都事一员
  分守凉荘道一员驻札凉州
  甘肃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员驻札兰州照磨一员
  旧设知事一员
  整饬临洮道一员兼理驿传事务驻札兰州
  整饬洮岷道一员驻札岷州
  整饬平庆道一员驻札平凉府
  分巡甘山道一员驻札甘州府
  分巡宁夏道一员驻札宁夏府
  抚治西宁道一员驻札西宁府
  整饬肃州道一员驻札肃州
  旧设分守陇右道分守河西道分巡陇右道靖逺兵备道分巡关西道河东兵粮道各一员苑马寺卿
  临洮府知府一员 河捕同知一员驻兰州河州同知一员 经历一员 沙泥沙井驿丞各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狄道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
  旧设县丞巡检各一员
  渭源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庆平驿丞一员
  兰州知州一员 州判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卫经历兰泉摩云驿丞各一员
  金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清水驿丞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
  旧设县丞定逺驿丞各一员
  河州知州一员 州判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卫经历长宁鳯林银川定羌和政驿丞各一员
  归徳所干总一员
  巩昌府知府一员 抚夷同知一员驻札西固城通判一员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抚民同知监收同知推官各一员照磨税课使司狱司卫经历各一员
  陇西县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通逺驿丞一员
  安定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秤钩驿丞一员西巩驿丞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旧设延寿通安驿丞各一员巉口鸡嘴巡检司各一员裁
  㑹宁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青家驿驿丞一员儒学训导一员
  旧设教谕巡检司各一员裁
  通渭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漳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伏羌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教谕一员
  宁逺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西和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岷州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茶马大使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抚民同知酒店驿丞卫经历教授各一员
  靖远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
  旧设监收同知一员卫经历教授各一员
  洮州卫守备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平凉府知府一员 盐茶同知一员驻札固原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贴堂同知管粮通判推官各一员照磨司狱司各一员
  平凉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
  旧设卫经历高平驿丞各一员
  崇信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教谕一员
  华亭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瓦亭驿丞一员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巡检二员
  镇原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白水驿丞一员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主簿巡检各一员
  固原州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训导一员
  旧设州同知卫经历驿丞各一员
  泾州知州一员 州判一员 吏目一员 瓦云驿丞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巡检一员
  灵台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
  静宁州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训导一员
  旧设州判泾阳驿丞各一员
  庄浪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教谕一员
  隆徳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教谕驿丞各一员
  庆阳府知府一员 经历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
  旧设捕盗同知推官各一员知事照磨卫经历驿丞各一员
  安化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巡检二员驿丞一员
  合水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巡检一员驿丞三员
  环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巡检一员驿丞三员
  真宁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巡检一员
  宁州知州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州同一员巡检一员驿丞二员
  甘州府知府一员雍正三年新设经历一员新设儒学教授一员 训导一员俱新设
  旧设监收同知监肃通判各一员
  张掖县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新设
  山丹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新设
  旧设卫经历教授各一员
  凉州府知府一员雍正三年新设庄浪同知一员旧设新隶府驻札平畨经历一员卫经历改儒学教授一员卫教授改训导一员新设大河靖边黒松懐安柔逺水泉驿丞各一员以上府辖红城苦水松山通逺平城寛沟三眼井西大通南大通武胜岔口镇羌驿丞各一员以上属庄浪㕔辖旧设监收同知一员广储仓大使草场大使税课局大使各一员
  武威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新设
  旧设武威驿丞一员
  永昌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教授改
  旧设管屯官卫经历知事仓大使场大使司狱永昌驿丞各一员
  镇畨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教授改
  旧设卫经历一员
  古浪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训导一员所改
  旧设大靖监收县丞吏目丰盈仓大使古浪驿丞各一员
  平畨县知县一员 县丞一员驻西大通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训导一员所改
  旧设大松山监屯同知一员卫经历知事仓大使场大使税课局大使在城驿丞各一员
  宁夏府知府一员雍正三年新设水利同知一员 理事同知一员新设西路同知一员驻中卫旧带平凉御今归宁夏府水利通判一员驻新渠新设盐捕通判一员驻𠅤安堡旧带平凉御今归宁夏经历一员卫改儒学教授一员卫改训导一员新设旧设理刑监收中路东路同知各一员俱带庆阳御裁税课大使一员
  宁夏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新设
  宁朔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新设
  平罗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训导一员新设
  灵州知州一员 州同知一员驻花马池吏目一员俱新设盐大使二员一在恵安堡一在定边营沙泉同心二驿驿丞各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卫训导改
  旧设后卫教授经历各一员俱裁
  中卫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渠口宁安二驿驿丞各一员 大涝芦沟二驿驿丞各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卫教授改训导一员
  旧设卫经历一员
  新渠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训导一员新设
  宝丰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训导一员新设
  西宁府知府一员雍正三年新设经历一员卫改冰沟平戎老鸦驿丞各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卫改训导一员新设旧设西宁同知监收通判各一员
  西宁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新设
  旧设在城驿丞一员
  碾伯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新设儒学训导一员旧设嘉顺古鄯驿丞各一员
  大通卫守备一员
  直隶秦州知州一员雍正七年改直隶州州判一员 吏目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州同知一员高桥巡检仓大使各一员
  秦安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陇城巡检一员儒学训导一员
  旧设巡检仓副使各一员
  清水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
  旧设盘龙巡检一员
  礼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漩水巡检一员
  徽县知县一员州改典史一员吏目改儒学教谕一员学正改训导一员
  两当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教谕巡检各一员
  直隶阶州知州一员雍正七年改直隶州吏目一员 小川驿丞一员 儒学学正一员 训导一员
  旧设驻西固州同杀贼驿丞各一员
  成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训导一员旧设黄渚巡检一员
  文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训导一员
  直隶肃州知州一员雍正八年卫改州同知一员新设吏目一员新设儒学学正一员新设
  旧设监收通判卫经历教授各一员
  高台县知县一员 典史一员俱新设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俱新设
  安西同知一员新设安西卫守备一员 柳沟卫守备一员 沙州卫守备一员
  靖逆通判一员新设靖逆卫守备一员 赤金所千总一员
  皇清文职官
  总督
  孟乔芳奉天人顺治二年
  金砺满洲人顺治十一年
  马之先满洲人顺治十二年
  李国英奉天人顺治十四年
  白如梅满洲人康熙元年
  卢崇峻奉天广宁人康熙六年任
  莫洛满洲人康熙六年任
  罗多满洲人康熙十年任
  鄂善满洲人康熙十一年任
  哈占满洲人康熙十二年任
  希福满洲人康熙二十二年任
  葛思泰满洲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佛伦满洲人康熙三十一年任
  吴赫满洲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席尔逹满洲人康熙三十九年任
  华显满洲人康熙四十年任
  博济满洲人康熙四十三年任
  齐世武满洲人康熙四十七年任
  殷泰满洲人康熙四十八年任
  鄂海满洲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年羮尧奉天人康熙六十年任
  岳锺琪临洮人雍正三年
  查郎阿满洲人雍正七年
  刘于义江南武进人雍正十年署任
  巡抚甘肃都御史
  黄图安山东堂邑人顺治二年
  张尚浙江山阴籍奉天人顺治三年
  张文衡开平人顺治五年
  周文晔奉天人顺治五年
  佟延年奉天人顺治十三年
  张堾奉天人顺治十八年
  刘斗奉天人康熙元年任
  华善满洲人康熙九年任
  鄂善满洲人康熙十六年任
  巴锡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二十二年任
  叶穆济满洲人康熙二十三年任
  伊图满洲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布哈满洲人康熙三十年任
  吴赫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三十一年任
  严泰满洲人康熙三十一年任
  舒书满洲人康熙三十四年任
  郭洪满洲人康熙三十五年任
  喀拜满洲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齐世武满洲人康熙四十年任
  舒图满洲人康熙四十七年任
  鄂奇满洲人康熙四十九年任
  岳拜满洲人康熙四十九年任
  绰奇满洲人康熙五十三年任
  花善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五十九年署任
  卢询镶红旗人康熙六十一年署任
  傅徳满洲人雍正二年署任
  胡期恒湖广人雍正三年
  石文焯正白旗人雍正三年
  莽鹄立蒙古人雍正五年
  许容河南虞城人雍正七年
  巡抚宁夏都御史
  黄尔性奉天葢县人顺治二年
  焦安民满洲人顺治二年
  黄图安山东堂邑人顺治三年
  胡全才山西文水人顺治三年
  李鉴四川人顺治五年
  孙茂兰满洲人顺治九年
  刘秉政奉天广宁人顺治十六年任后奉裁
  巡按甘肃御史
  魏琯山东寿光人顺治二年
  许𢎞祚湖广镇武卫人顺治三年
  王世功奉天人顺治四年
  石维崐直隶清苑人顺治五年
  张中元奉天广宁人顺治七年
  何承都福建晋江人顺治八年
  朱虚山东曹州人顺治九年
  聂玠山西蒲州人顺治十二年
  金鼎奉天辽阳人顺治十四年
  张吉武奉天广宁人顺治十六年
  傅世舟河南嵩县人顺治十八年任后奉裁
  巡茶御史
  廖攀龙广东保昌人顺治二年
  苏京山东安东卫人顺治四年
  史詥山西孝义人顺治五年
  佟鳯彩奉天人
  吴逹江南无锡人顺治七年
  姜图南顺天籍浙江人顺治八年
  王道新山东济宁州人顺治十年
  刘秉政奉天广宁人顺治十二年
  李腾龙奉天葢州人顺治十三年
  王来任奉天人顺治十四年
  胡来相直隶永平人顺治十六年
  许之渐江南武进人顺治十七年
  钱延宅江南常熟人顺治十八年
  孙锡龄山西绛州人康熙元年任
  朱裴山西闻喜人康熙二年任
  刘曰义奉天人康熙三年任
  梁熙河南鄢陵人康熙四年任
  王遵训河南西华人康熙五年任
  戈英直隶献县人康熙六年任后奉裁
  督理茶马事务
  李学圣满洲人康熙三十四年任是年设
  钱齐保满洲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邵穆布满洲人康熙三十七年任
  阿兰泰满洲人康熙三十八年任
  党色满洲人康熙三十九年任
  车尔贝满洲人康熙四十年任
  哈世泰满洲人康熙四十一年任
  阿图满洲人康熙四十二年任
  博音泰满洲人康熙四十三年任四十四年裁
  提督学政
  杨璥顺天宛平人顺治二年
  吕云藻山西临晋人顺治四年
  田厥茂山西蒲州人顺治七年
  诸舜发江南上海人顺治十一年
  秦才管江南南陵人顺治十二年
  马之𩢶直隶东光人顺治十六年
  王功成山东博平人康熙元年任
  徐明弼江南芜湖人康熙三年任
  吕和钟山西长治人康熙六年任
  锺朗浙江石门人康熙九年任
  洪琮江南休宁人康熙十二年任
  杨西狩江西人康熙十五年任
  叶映榴江南上海人康熙十八年任
  俞陈琛浙江钱塘人康熙二十一年任
  许孙荃江南合肥人康熙二十三年任
  张光豸直隶南宫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高尔公江南武进人康熙三十年任
  武之亨湖广孝感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陆徳元江南长洲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秘丕笈直隶故城人康熙三十九年任以前俱学道胡作梅湖广荆门州人康熙四十一年任学院刘凡江南颖州人康熙四十二年任学道
  汪灏山东临清州人康熙四十三年任学院赵晋福建闽县人康熙四十五年任学院
  江鼎金湖广荆门州人康熙四十六年任学道朱轼江西高安人康熙四十八年任学道
  潘从律江南溧阳人康熙五十一年任以后俱学院王云锦江南无锡人康熙五十三年任
  觉罗逢泰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五十六年王谟江南太仓州人康熙六十年任雍正二年再任杨超曽湖广武陵人雍正五年
  朱曙荪四川嘉定州人雍正六年
  潘允敏江南溧阳人雍正七年
  布政使司布政使
  刘𢎞遇奉天沈阳人顺治二年
  胡之彬河南光州人顺治三年
  成仲龙直隶长垣人顺治四年
  王显祚直隶曲周人顺治五年
  萧时彦满洲人顺治十年
  彭有义奉天辽阳人顺治十一年
  徐永正奉天广宁人顺治十二年
  王第魁湖广钟祥人顺治十四年
  朱衣助奉天沈阳人顺治十五年
  周天裔满洲人顺治十六年
  周师忠满洲人顺治十八年
  郭一鹗河南洛阳人康熙二年
  田起蛟奉天沈阳人康熙二年任后分辖平庆临巩罗森顺天大兴人康熙六年
  成格满洲人
  伊图满洲人康熙十四年任
  鄂恺满洲镶红旗人康熙十七年任
  呀思哈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十九年任
  巴锡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二十二年
  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五年
  色楞格满洲镶红旗人康熙二十五年任
  噶尔萨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二十六年
  吴赫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三十年任
  严泰满洲人康熙三十一年
  都善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三十一年
  郭洪满洲人康熙三十三年
  能泰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三十五年
  囊吉理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七年任
  能泰康熙四十一年再任
  朝琦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四十三年
  鄂代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四十四年
  伍什镶黄旗觉罗康熙四十六年任
  阿宻逹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四十九年
  哲尔金正红旗觉罗康熙五十一年任
  傅徳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六十年任
  彭振翼正白旗人雍正二年
  锺保满洲镶黄旗人雍正三年
  孔毓璞山东汶上人雍正六年
  葛森满洲正蓝旗人雍正七年补授未到任诺穆图满洲正蓝旗人雍正八年
  赵挺元山西闻喜人雍正八年以陕西驿传道署任鄂昌满洲镶蓝旗人雍正十年
  按察使司按察使
  伊图满洲人
  舒淑布满洲正红旗人康熙十五年任
  索尔孙正白旗蒙古人康熙十八年任
  党爱满洲镶红旗人康熙二十六年任
  囊吉理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格尔特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六年
  鄂奇满洲镶白旗人康熙四十一年任
  巴锡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四十九年任
  傅善满洲人康熙五十八年署任
  彭振翼正白旗人雍正元年
  张适江南丹徒人雍正三年
  锺保满洲镶黄旗人雍正三年
  李元英正蓝旗人雍正三年
  李世倬正蓝旗人雍正六年
  整饬临洮道
  夏扬名山东昌邑人顺治二年
  李絮飞奉天沙河堡人顺治五年
  于明宝江南金坛人顺治七年
  陈倬江南江都人顺治十二年
  毛一麟奉天广宁人顺治十三年
  祁彦奉天广宁人顺治十四年
  张基逺山西介休人顺治十四年
  张文徳奉天锦州人顺治十八年
  孙际昌北直河间人康熙七年任
  王思治奉天沈阳人康熙十年任
  白应科奉天人康熙十四年任
  郭景昌奉天人康熙二十二年任
  姜登高汉军籍康熙二十七年任
  金世法汉军籍康熙三十一年任
  符冏山西翼城人康熙三十六年
  王永羲江南上元人康熙三十九年
  魏勷直隶柏乡人康熙四十二年任
  卫瑛直隶沧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任
  田呈瑞山西汾阳人康熙五十年
  江际泰汉军籍康熙五十六年
  卢官保镶白旗人雍正五年
  刘柏镶白旗人雍正七年
  李元正蓝旗人雍正九年
  吴廷伟江南高邮人雍正十年
  整饬洮岷道
  桂继攀河南汝宁人顺治三年
  屠奏疏湖广孝感人顺治四年
  李起龙直隶南宫人顺治六年
  胡延年河南光州人顺治十一年
  邓旭江南吴县人顺治十三年
  胡士梅奉天金州人顺治十四年
  宋𣏌顺天大兴人顺治十五年
  刘澍直隶永清人顺治十七年
  吴允谦四川内江人顺治十八年
  高翼辰北直滦州人康熙四年任
  任长庆山西汾州人康熙十一年任
  顾大申江南华亭人康熙十三年
  张永茂奉天人康熙十四年任
  杜宸辅直隶长垣人康熙十六年补未到任
  傅作楫阙    康熙十六年任
  尚崇恩奉天人康熙十七年任
  张登云奉天人康熙十九年
  金祖诚江南吴县人康熙二十五年任
  王知仁山西蒲州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许嗣印奉天人康熙二十九年
  董绍孔奉天人康熙三十年任
  谢绪光浙江镇海人康熙三十六年任是后兼辖陇右黄志璋福建人康熙四十二年
  石文焯正白旗人康熙四十四年任
  童华祖浙江山阴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黄焜直隶涿州人雍正元年
  单畴书山东高宻人雍正二年
  吴廷伟江南高邮人雍正三年
  整饬平庆道
  吴一元山东范县人顺治三年
  孔思周满洲人顺治六年
  张懋勲直隶雄县人顺治十一年
  朱徽江南武进人顺治十三年
  苏铣北直交河人顺治十五年
  陈上年直隶清苑人顺治十六年
  武全文山西盂县人顺治十七年
  刘澜顺天霸州人顺治十八年
  孔兴扶山东曲阜人康熙十五年任
  龚荣遇湖广人康熙十六年
  郎廷枢阙   人康熙十九年任
  王业兴镶蓝旗人康熙二十年任
  朱麟兆镶白旗人康熙二十三年任
  常名扬镶白旗人康熙二十五年任
  江皋江南桐城人康熙二十八年
  黄明泉州人康熙三十三年
  李经政正蓝旗人康熙三十八年任
  李昉河南汲县人康熙四十三年
  常学易山西介休人康熙四十九年任
  袁景芳山东长山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卢兆鲲镶白旗人康熙五十五年任
  李元英正蓝旗汉军雍正三年
  董新䇿四川合江人雍正三年
  李居临云南人雍正六年
  赵泉楠镶黄旗汉军雍正六年
  佟鑍正蓝旗汉军雍正八年
  分巡甘山道旧为分巡西宁
  罗旷山西人顺治元年
  林维造福建人顺治四年
  李自芳河南杞县人顺治五年
  王化淳河南灵宝人顺治十一年
  牟廷选奉天锦州人顺治十二年
  杨春茂顺天昌平人顺治十三年
  高向极奉天海州人顺治十七年
  袁州佐山东济宁人康熙二年任
  张柔嘉江南当涂人康熙十一年
  黄隆福建晋江人康熙十二年任
  季佺直隶正定人康熙十五年
  胡悉宁山东临清人康熙十六年任
  柴望浙江仁和人康熙二十三年任
  董廷恩满洲镶黄旗人康熙二十六年任
  刘徳𢎞满洲正红旗人康熙二十八年
  金秉抡江南吴县人康熙三十年任
  王谦北直永平人康熙三十九年任
  龚嵘福建闽县人康熙三十九年任
  沙木哈正白旗人康熙四十二年任
  傅泽沄汉军籍康熙五十年
  赵𢎞运汉军籍康熙五十四年任
  庄廷伟江南人康熙五十六年
  冯敬玉顺天宛平人雍正二年
  岳礼满洲正白旗人雍正五年
  分守凉庄道旧为分守西宁
  苏名世直隶肥乡人顺治二年
  张鹏翼奉天辽阳人顺治四年
  沈加显河南河内人顺治五年
  李发藻河南胙城人顺治十年
  李生芳河南武陟人顺治十年
  苏铣直隶交河人顺治十二年
  叶先登福建长泰人顺治十六年
  王无咎河南孟津人顺治十六年
  张肇升山西泽州人顺治十八年
  朱衣客奉天沈阳人康熙元年
  白应科奉天人  康熙 年任
  金星贲阙    康熙十四年
  寿以仁阙    康熙二十一年任
  郑端阙    康熙二十五年任
  杨懋绪阙    康熙二十六年任
  诸定逺江南无锡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高龙光福建人康熙三十年任
  陈子威福建闽县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武廷适山西大同人康熙四十年任
  鞠宸咨山东大嵩卫人康熙四十一年
  何廷圭浙江萧山人康熙四十八年
  王光奭河南西华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蒋泂江南常熟人康熙五十九年任
  陆赐书江南长洲人雍正三年
  殷邦翰正白旗人雍正五年
  何师俭浙江㑹稽人雍正八年署任
  刘永𨱑镶红旗人雍正九年署任
  分巡宁夏道旧为河西道
  杨声华山西翼城人顺治二年
  袁噩直隶保定人顺治四年
  宗灏江南扬州人顺治六年
  曹叶卜河南兰阳人顺治九年
  郭之培直隶任丘人顺治十五年
  陈子逹福建闽县人顺治十七年
  李嵩阳河南封丘人顺治十八年
  杨春芳直隶清苑人康熙三年任
  赵如郊四川安居人康熙六年
  刘显绩顺天大兴人康熙七年
  吴毓珍奉天辽阳人康熙九年任
  黄宣泰江南山阳人康熙十三年任
  黎士𢎞福建长汀人康熙十五年
  柏成栋奉天宁逺人康熙十七年任
  孙景梅奉天海州人康熙二十一年
  丹逹礼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李焕斗江西新淦人康熙三十年
  苏良嗣正红旗人康熙三十一年
  吴秉谦正红旗人康熙三十四年
  曽大升福建候官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管竭忠镶黄旗人康熙三十八年
  鞠宸咨山东大嵩卫人康熙四十一年
  雷有成顺天人康熙五十二年
  单畴书山东高宻人雍正元年
  董新䇿四川合江人雍正二年
  李元英正蓝旗汉军雍正三年
  陈履中河南商丘人雍正四年
  高镗镶黄旗汉军雍正五年
  鄂昌满洲镶蓝旗人雍正七年
  钮廷彩镶白旗汉军雍正十年
  抚治西宁道旧为兵备
  齐之宸直隶沧州人顺治二年
  蒋三捷奉天宁逺卫人顺治二年
  冯如京山西代州人顺治四年
  孙启贤河南安阳人顺治七年
  崔升满洲人顺治十一年
  郑龙光浙江平湖人顺治十三年
  郭亮江南上元人顺治十五年
  董奎武镶黄旗人顺治十六年
  鲍开茂山东长山人顺治十八年
  张安茂江南青浦人康熙二年任
  高文芳奉天人康熙五年任
  王添贵奉天辽阳人康熙五年任
  栾元魁奉天广宁人康熙九年
  赵振河南新野人康熙十四年
  潘世晋江南鳯阳人康熙二十三年
  成泰慎直隶大名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刘殿衡奉天人康熙二十九年任
  张信正黄旗人康熙三十八年任
  迟炘奉天广宁人康熙四十四年任
  张绥逺镶黄旗人康熙四十八年任
  杨宗仁奉天正白旗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赵世锡奉天人康熙五十四年
  王国相镶黄旗人雍正五年
  刘之顼镶蓝旗人雍正六年
  杨汇正红旗人雍正七年
  整饬肃州道
  朱国诏顺天大兴人顺治六年
  陈贽浙江乌程人顺治十三年
  须兆祉江南武进人顺治十三年
  李雨霑山东泰安州人顺治十八年
  彭士圣正白旗人康熙七年任
  纪咸亨顺天宛平人康熙八年任
  万光选顺天宛平人康熙十三年任
  马化龙河南睢州人康熙十五年任
  沈乔生江南泰州人康熙十六年任
  马嗣光阙    康熙十八年任
  佟成年正蓝旗人康熙二十年任
  卢崇魁镶黄旗人康熙二十六年
  洪承龙福建晋江人康熙三十一年任
  蒋琨镶白旗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祝兆麟镶红旗人康熙三十八年
  王光谟镶黄旗人康熙四十年
  李成龙正黄旗人康熙四十四年任
  茹仪鳯顺天宛平人康熙四十八年任
  胡仁治浙江绍兴人康熙五十 年任
  齐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五年
  分守陇右道
  刘世杰直隶沧州人顺治二年
  李永昌奉天广宁人顺治四年
  刘宗舜奉天辽阳人顺治八年
  李嵩阳河南封丘人顺治十年
  呉臣辅直隶蠡县人顺治十二年
  王纪山西沁水人顺治十四年
  史燧江南溧阳人顺治十六年
  锺鼎浙江石门人顺治十七年
  杨三辰奉天锦州人康熙元年任
  李国栋奉天锦州人
  李兴元奉天辽阳人
  陈台孙江南人
  李即龙北直人康熙十四年任
  徐经江南人
  张永茂满洲人康熙十五年
  卞永誉奉天人康熙二十二年
  赵曰冕江西人后奉裁
  分守河西道
  沈加显河南河内人顺治二年
  李嘉彦直隶曲周人顺治五年
  张文炳直隶沧州人顺治十一年
  王天鉴直隶万全人顺治十三年
  张元麟奉天人顺治十四年
  范承祖奉天沈阳人顺治十七年
  郭四维山西猗氏人顺治十八年
  阮国祥奉天鐡岭卫人康熙元年任康熙六年奉裁
  分巡陇右道
  石岳河南人
  彭三益直隶人
  崔荣升山西人
  于之士顺天大兴人顺治八年
  宋琬中牟人顺治 年任
  董应徴直隶高阳人
  纪咸亨顺天宛平人后奉裁
  靖逺兵粮道
  聂一心
  桂继攀河南归徳人
  黄纪四川泸州人
  刘景云直隶深州人顺治六年
  楼希昊满洲人
  闫正矩湖广孝感人顺治十一年
  万全奉天沈阳人顺治十三年
  刘全运山东东昌人顺治十八年
  秦仁管河南辉县人顺治十八年任康熙二年奉裁
  分巡关西道
  汪光绪直隶通州人顺治四年
  许可用满洲人顺治八年
  黄鼎象江西庐陵人顺治十四年
  武全文山西盂县人顺治十五年
  范发愚河南河内人顺治十八年任康熙三年奉裁
  河东兵粮道
  张尚奉天人顺治三年
  马之先奉天人顺治四年
  谢允复广西人顺治六年
  牛应徴河南人顺治八年
  韩庭芑山东人顺治十一年
  季昌龄江南人顺治十五年
  张籕浙江人顺治十七年任后奉裁
  苑马寺卿
  蒋三杰奉天宁逺人顺治四年
  宋炳奎山西洪洞人顺治五年
  闫克年直隶隆平人顺治九年
  于之士顺天大兴人顺治十年
  锺鼎浙江石门人顺治十二年
  卞三元奉天葢平人顺治十四年
  闫廷谟河南孟津人顺治十五年
  迟日震奉天广宁人顺治十七年任康熙二年奉裁
  临洮府知府
  朱受祐江南懐逺人顺治二年
  刘国正奉天人顺治四年
  程之璇山西长治人顺治五年
  赵广居直隶满城人顺治十年
  杨士烜直隶通州人顺治十三年
  张文明奉天辽阳人顺治十五年
  许重华河南太康人康熙二年
  陈景仁浙江绍兴人康熙九年任
  徐正修直隶永平人康熙十一年任
  景文魁奉天人康熙十三年
  季佺直隶真定人康熙十四年游击改任
  高锡爵奉天辽阳人康熙十八年
  谢公洪直隶保定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祖𢎞业正黄旗人康熙三十年任
  许圣朝山东聊城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包太隆正黄旗人康熙四十二年任
  韩奕镶蓝旗人康熙四十三年任
  庄祖诒江南武进人康熙四十七年
  杨宗仁奉天正白旗人康熙五十年任
  王景灏镶黄旗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沈廷正镶白旗人雍正元年
  白讷山西平定州人雍正元年
  李如璐直隶新安人雍正三年
  杨若楙山西蒲州府人雍正四年
  江洪江南泰州人雍正五年
  卫封济直隶沧州人雍正五年
  李绮江南徐州人雍正七年
  巩昌府知府
  林维造福建晋江人
  高拓斯山东海丰人
  刘芳声山东鱼台人
  胡献珍奉天锦州人
  林辉章福建莆田人
  白辉山西平定州人康熙六年任
  陈憻直隶蠡县人
  张恩斌满洲人
  王肇春     康熙十四年任
  高成美     康熙十五年
  江皋江南桐城人康熙十八年任
  纪元顺天文安人康熙十九年任
  卢豫镶红旗人康熙二十九年任
  邓文源湖广江夏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齐祖望直隶鸡泽人康熙三十五年任
  马世恩奉天镶黄旗人康熙四十二年
  赵友䕫江南常熟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陈廷纶广西平乐人康熙五十五年任
  何图正黄旗汉军康熙五十七年任
  郭振仪江南沛县人康熙六十年
  高士熙湖广钟祥人雍正二年
  王汉周湖广黄冈人雍正二年
  高起镶黄旗汉军雍正五年
  高梦龙江南山阳人雍正五年
  平凉府知府
  王耀时山东黄县人顺治二年
  宋灏江南江都人顺治四年
  赵承亨四川巴县人顺治六年
  李遇昌顺天大兴人顺治九年
  陈𢋫泰江南天长人顺治十七年
  杨呈彩河南林县人顺治十七年
  程宪正红旗人康熙二年任
  龚荣遇湖广监利人康熙十年任
  杨鳯起奉天辽阳人康熙十五年任
  郎熙化镶红旗人康熙十九年
  赵济美山东蒲台人康熙二十年任
  魏裔悫直隶柏乡人康熙二十五年任
  许延邵浙江武康人康熙三十年任
  田惟兖直隶永平人康熙三十年任
  管竭忠镶黄旗汉军康熙三十六年任
  何锡爵正黄旗人康熙三十八年
  杨茂英正白旗人康熙四十二年任
  石曰琮山东长山人康熙四十三年
  金徳蔚镶黄旗汉军康熙四十四年任
  杨守知浙江海宁人康熙五十年
  戴天祐顺天大兴人康熙五十二年
  王全臣湖广钟祥人康熙五十五年
  蒋兆龙浙江鄞县人康熙五十七年任
  张自毅山西人康熙六十年任
  李桐山东登州府大嵩卫人雍正六年
  包涛浙江钱塘人雍正七年
  李桐雍正八年复任
  庆阳府知府
  杨问奇直隶人顺治二年
  李日芳河南杞县人顺治五年
  徐万锦奉天辽阳人顺治六年
  傅觐光山东曹县人顺治七年
  陈衷一河南兰阳人顺治十年
  杨藻鳯山西乡宁人顺治十四年
  程万仞奉天锦州人顺治十六年
  傅𢎞烈江西进贤人康熙三年任
  王文绅
  孙世昌
  杨荣序山西阳城人康熙十六年任
  白为章镶白旗人康熙二十年任
  李甲声江南颖州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彭腾翓阙    康熙三十二年
  蔡玮正白旗人康熙三十三年任
  杨天宠正白旗人康熙三十八年任
  阿琳镶蓝旗人康熙三十九年任
  李昉河南汲县人康熙四十年任
  陈𢎞道正黄旗人康熙四十四年任
  金垣生正白旗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张焘正黄旗人雍正三年
  卜瑗山东东平人雍正五年
  李桐山东大嵩卫人雍正七年调任
  包涛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
  甘州府知府雍正三年
  张坦易湖广汉阳人雍正三年
  李易顺天宛平人雍正六年
  冯祖恱山西代州人雍正八年
  凉州府知府雍正三年
  邢硕辅顺天大兴人雍正三年
  菩萨保正白旗人雍正六年
  宁夏府知府雍正三年
  张拔世顺天宝坻人雍正三年
  卜瑗山东东平人雍正四年
  钮廷彩镶白旗汉军雍正五年
  顾尔昌江南长洲人雍正十年
  西宁府知府雍正三年
  杨若楙山西蒲州府人雍正三年
  董廷扬镶白旗汉军雍正四年
  江洪江南泰州人雍正五年
  黄㴻顺天大兴人雍正六年
  直隶秦州知州雍正七年改直隶州
  鲁玙正黄旗汉军雍正五年
  贾圣桧河南武安人雍正九年
  直隶阶州知州雍正七年改直隶州
  陈世琦福建晋江人雍正七年
  葛时政直隶阜城人雍正八年署任
  直隶肃州知州雍正七年卫改
  连际康江南颖州人雍正六年
  杨汝楩浙江仁和人雍正八年



  甘肃通志巻二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