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农书/卷十五 王祯农书
《农器图谱》之九、十
王祯农书/卷十七 
    本作品收录于:《王祯农书

    农器图谱

    卷十六  【農器圖譜 之九】
    

    ○杵臼门

    昔圣人教民杵臼,而粒食资焉。后乃增广制度,而为碓、为硙、为砻、为碾等具,皆本于此。盖圣人开端,后为蹈袭,得其变也。孔融谓后世机巧,胜于圣人,过矣。今特辩之,使知本末云。

    △杵臼

    舂也。《易·繋辞》曰:“黄帝尧舜氏作,……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按:古舂之制:“䄷(常只切),百二十斤。”“稻重一䄷,为粟二十斗。为米十斗曰毇(许委切),为米六斗大半斗曰粲。”又曰:“粝(洛蒂切)米一石,舂为九斗曰糳(则各切)。”糳,米之精者。斯古舂之制,自杵臼始也。

    诗云:《易·繋》十三卦,皆为万民利;圣人创杵臼,尚象以制器;于义取雷、山,上动而下止。人知捣舂法,脱粟从此始。后世相沿袭,更变各任智;制度虽不同,由来资古意。

    △碓

    舂器,用石,杵臼之一变也。《广雅》曰:“𥕐(丁力切),碓也。”《方言》云:碓梢谓之碓机,自关而东谓之梴(音延)。桓谭《新论》曰:“杵臼之利,后世加巧,因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

    《耕织图诗》云:“娟娟月过墙,蔌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竹间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轮转,地碓劳蹴蹋。”

    △堈碓

    以堈作碓臼也。《集韵》云:堈(居郎切),瓮也。又作㼚。其制:先掘埋堈坑,深逾二尺;次下木地钉三茎,置石于上;后将大磁堈穴透其底,向外侧嵌坑内埋之;复取碎磁与灰泥和之,以窒底孔,令圆滑如一。候干透,乃用半竹𥬠,长七寸许,径四寸,如合脊瓦样,但其下稍阔,以熟皮周围护之,(取其滑也。)倚于堈之下唇。𥬠下两边,以石压之,或两竹竿剌定。然后注糙于堈内,用碓木杵(杵头铁围束之。围内置四犬牙钉,稍卧之。)捣于𥬠内。堈既圆滑,米自翻倒,簌于𥬠内。一捣一簌,既省人搅,米自匀细。然木杵既轻,动防狂迸,须于踏碓时已起而落,随以左足蹑其碓腰,方得稳顺。一堈可舂米三石,功校常碓累倍。

    始于浙人,故又名浙碓。今多于津要商旅辏集处所,可作连屋,置百馀具者,以供往来稻船,货粜粳糯;及所在上农之家,用米既多,尤宜置之。

    诗云:杵臼搜奇作碓堈,米翻堈滑恣舂撞;铁笼木末装全杵,皮护𥬠材倚半腔。频作低昂身与共,惯成踏蹑足须双。近随文轨通南北,不独铿鍧在楚邦。

    △砻(力董切)

    礧谷器,所以去谷壳也,淮人谓之砻(力董切),江浙之间谓之砻(卢东切)。编竹作围,内贮泥土,状如小磨,仍以竹木排为密齿,破谷不致损米。就用拐木,窍贯砻上,掉轴以绳悬檩上,众力运肋转(上声)之,日可破谷四十馀斛。北方谓之木礧,石凿者谓之石木礧。砻、礧字从石,初本用石,今竹木代者亦便。

    又有砻磨,上级甚薄,可代谷砻,亦不损米;或人或畜转之,谓之“砻磨”。复有畜力挽行大木轮轴,以皮弦或大绳绕轮两周,复交于砻之上级,轮转(上声)则绳转,绳转则亦随转。计轮转一周,则砻转十五馀周,比用人工,既速且省。

    △辗(女箭切)

    《通俗文》曰:“石碢轹谷曰辗。”《后魏书》曰:“崔亮在雍州,读《杜预传》,见其为八磨,嘉其有济时用,因教民为辗。”

    今以砺石甃为圆槽,周或数丈,高逾二尺;中央作台,植以簨轴;上穿干木,贯以石碢。有用前后二砣相逐,前备撞木,不致相击。仍随带搅杷。畜力挽行,循槽转辗,日可毇米三十馀斛。

    近有法制辗槽,(法制:用沙石、芹泥,与糯粥同胶和之,以为圆槽。候浥,下以木棰缓筑令实,直至干透可用。)轹米特易,可加前数。此又辗之巧便者。

    诗云:欲兼杵臼功,制辗中(去声)规式;劳勚畜代人,圆转智胜力。朝夕课量数,公私饶粒食。更令水轮转(上声),后世功巧极。

    △辊(古本切)

    世呼为“海青辗”,喻其速也。但比常辗减去圆槽,就碢干栝以石辊;(辊径可三尺,长可五尺。)上置板槛,随辗干圆转,作窍下谷;不计多寡,旋辗旋收,易于得米。较之碢辗,疾过数倍,故比于鸷鸟之尤者,人皆便之。

    诗云:制辗应嫌杵臼迟,岂知辗制有遗机;顿教粒食从今易,别转(上声)礧车疾似飞。

    △飏(与章切)

    《集韵》云:飏,风飞也。扬谷器。其制:中置簨轴,列穿四扇或六扇,用薄板,或糊竹为之。复有立扇、卧扇之别。各带掉轴,或手转,足蹑,扇即随转。凡舂辗之际,以糠米贮之高槛,槛底通作匾缝下泻,均细如籭,即将机轴掉转扇之。糠粞既去,乃得净米。

    又有舁之场圃间用之者,谓之扇车。凡蹂打麦禾等稼,穰乞相杂,亦须用此风扇。比之锨掷、箕簸,其功多倍。

    梅圣俞诗云:“飏扇非团扇,每来场圃见;因风吹糠乞,编竹破筠箭;任从高下手,不为寒暄变。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言倦。

    (莫卧切)

    《唐韵》作:“磨,硙(五对切)也。”“靡同”。《说文》云:“靡,石硙也。”《世本》曰:“公输班作硙。”《方言》:“或谓之(错碓切)。”《字说》云:“靡,从石从靡,靡之而靡焉。”今皆作磨。字既从石,又从靡(平声)之义,特易晓也。《通俗文》云:“填(音镇)靡曰硐(大公切),磨床曰摘(真易切)。”今又谓主磨曰脐,注磨曰眼,转磨曰干,承磨曰盘,载磨曰床。

    多用畜力挽行;或借水轮;或掘地架木,下置𨱔轴,亦转以畜力,谓之旱水磨,比之常磨,特为省力。

    凡磨,上皆用漏斗盛麦,下之眼中,则利齿旋转(上声),破麦作麸,然后收之筛罗,乃得成面。世间饼饵,自此始矣。

    诗云:斫圆山骨旧胚胎,动静乾坤有自来;利齿细喷常日雪,旋(平声)机深殷(音隐)不云雷。临流须借水轮转(上声),役畜岂劳人力推。一自世间多饼食,便知元是济民材。

    △连磨

    连转(上声)磨也。其制:中置巨轮,轮轴上贯架木,下承𨱔臼,复于轮之周围,列绕八磨,轮辐适与各磨木齿相间(上声)。一牛曳转,则八磨随轮辐俱转,用力少而见功多。

    《后魏书》:“崔亮在雍州,读《杜预传》,见其为八磨,嘉其有济时用。”“刘景宣作磨,奇巧特异,策一牛之任,转八磨之重。”窃谓此虽并载前史,然世罕有传者。今乃寻绎搜索,度其可用,述此制度,既图于前,复叙于后,庶来者效之,以广食利。

    嵇含《八磨赋》云:外兄刘景宣作磨奇巧,因赋之云:“方木矩崎,圆质规旋。下静似坤,上动似干。巨轮内建,八部外连。”

    △油榨

    取油具也。用坚大四木,各围可五尺,长可丈馀,叠作卧枋于地。其上作槽,其下用厚板嵌作底盘,盘上圆凿小沟,下通槽口,以备注油于器。

    凡欲造油,先用大镬爨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辗碾令烂,上甑蒸过。理草为衣,贮之圈内,累积在槽;横用枋桯相拶,复竖插长楔,高处举碓或椎击,擗之极紧,则油从槽出。此横榨,谓之卧槽。立木为之者,谓之立槽,傍用击楔,或上用压梁,得油甚速。

    今燕赵间创法:有以铁为炕面,就接蒸釜爨项,乃倾芝麻于上,执锨匀搅;待熟,入磨,下之即烂。比镬炒及舂碾,省力数倍。南北农家,岁用既多,尤宜则效。

    诗云:巨材成榨床,细溜刻盘口;麻烂入重圈,机械应心手。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谁有?回顾室中妇,何尝润蓬首!

      ↑返回顶部  
    卷十六  【農器圖譜 之十】
    

    ○仓廪门

    仓、廪,皆蓄积之所,古有定制,重民食也。次而囷、京,下而窖、窦,世所共作,俱谷藏(去声)类也。然又各有巧要,以从省便。凡欲储贮务俭德者,当取为法。至于始终出纳之用,尤不可阙,故以嘉量继之云。

    △仓

    “谷藏(去声)也。”《释名》曰:“仓,藏也,藏谷物也。”《天文集》曰:“廪星主仓。”《史记·天官书》:“胃为天仓。”此名著于天象者。《礼·月令》曰:孟冬,令有司“修囷仓”。《周礼》:“仓人,掌粟入之藏。”此名著于公府者。《甫田》诗曰:“乃求千斯仓。”《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此名著于民家者。推而言之,则知仓之类尚矣。

    今国家备储蓄之所,上有气楼,谓之敖房;前有檐楹,谓之明厦;仓为总名。盖其制如此。夫农家贮谷之屋,虽规模稍下,其名亦同,皆系累年积蓄所在。内外材木露者,悉宜灰泥涂饰,以备火灾,木又不蠹,可为永法。

    诗云:实谷藏(去声)曰仓,制度一遵古。积不厌斗升,耗或容雀鼠。“常平”名固佳,相因义仍取;揆诸创始心,荒歉岂无补?

    △廪

    仓别名。《丰年》诗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注云:“廪,所以藏粢盛之穗。”《说文》曰:“仓黄㐭而取之,故谓之㐭。”或从广从禾。今农家构为无壁厦屋,以储禾穗及穜稑之种,即古之𢈺也。《唐韵》云:“仓有屋曰廪。”仓,其藏谷之总名,而廪、庾,又有屋无屋之辨也。

    诗云:廪名天上星,有象常昭垂;在地为定制,广厦庇于斯。上乃奉粢盛,下以备凶饥。黍稌及亿秭,重见《丰年》诗。

    △庾

    郑《诗笺》云:“露积谷也。”《集韵》:“庾”或作“㢏”,“仓无屋者”。《诗》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又曰:“我庾维亿。”盖谓庾积谷多也。

    诗云:露积以庾称,有象因自成,初无经构功,何同仓廪名?诗人尝比赋,如坻复如京。公私固储蓄,视此知丰盈。

    △囷(邱伦切)

    圆仓也。《礼·月令》曰:“修囷仓。”《说文》:“廪之圆者。……圆谓之囷,方谓之京。”《管子》曰:“夷吾过市,有新成囷京者。”《吴志》:周瑜谒鲁肃,肃指其囷以与之。《西京杂记》曰:曹元理善算囷之谷数。类而言之,则囷之名旧矣。今贮谷圜𥫱,泥涂其内,草苫于上,谓之露𥫱者,即囷也。

    诗云:富国何如富在民,乡闾是处有高囷。只知不负英雄谒,遇歉能倾一济贫?

    △京

    仓之方者。《广雅》云:字从广,𢈴,仓也。又谓:“四起曰京。”今取其方而高大之义,以名仓曰京,则其象也。

    夫囷、京有方圆之别:北方高亢,就地植木,编条作𥫱,故圆,即囷也;南方垫湿,离地嵌板作室,故方,即京也。此囷、京又有南北之宜,庶识者辨之,择而用之。

    诗云:大云仓廪次囷京,各贮粢粮取象成。可是今人迷古制,方圆未识有他名。

    △谷盅(敕中切)

    《集韵》云:虚器也。又谓之气笼。编竹作围,径可一尺,高或二丈,底足稍大,易于竖立。内置木撑(丑孟切)数层。乃先列仓中,每间或五或六,亦量积谷多少,高低大小而制之。

    尝见仓廪、囷京等所贮米谷,蒸湿结厚数尺,谓之蒙头,以致压盦变黄,渐成浥腐,往往耗损元数,公私坐致陷害,诚甚可惜。今置此器,使郁气升通,米得坚燥,免蹈前弊,实济物之良法。凡储蓄之家,不可阙也。

    诗云:虚中洁外丈馀身,厕迹囷仓气可伸。要识有功能积久,陈陈从此更相因。

    △窖(古孝切)

    藏谷穴也。《史记·货殖传》曰:“宣曲任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拒荥阳,民不得耕,米石至数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是起富。”尝谓谷之所在,民命是寄,今藏置地中,缓急可恃。且风、虫、水、旱,十年之内,俭居五六,安可不预备凶灾?

    夫穴地为窖,小可数斛,大至数百斛。先投柴棘,烧令其土焦燥,然后周以糠稳,贮粟于内。五谷之中,惟粟耐陈,可历远年。有于窖上栽树,大至合抱。内若变浥,树必先验——验谓叶必萎黄。又捣别窖。北地土厚,皆宜作此。江淮高峻士厚处,或宜仿之。既无风雨、雀鼠之耗,又无水火、盗贼之虑,虽箧笥之珍,府藏之富,未可埒也。

    诗云:作窖良有法,贮谷期不腐;焦确拟陶炉,穰乞亲壤土。厚瘗防水潦,深藏胜仓庾。却嗟金玉家,无能备饥苦。

    △窦

    似窖。《月令》曰:“穿窦窖。”郑注云:“穿窦窖者,入地椭曰窦,方曰窖。” 疏云:“椭者,似方非方,似圆非圆。”《释文》云:“椭(他果切),谓狭而长。”

    令人下掘,或傍穿出土,转(上声)于他处,内实以粟,复以草墢封塞,他人莫辨,即谓窦也。盖小口而大腹。窦,小孔穴也,故名窦。

    诗云:穿窦以贮谷,远谋输老农。小口旁能通,虚腹宽有容。深储虑窃发,迷藏加密封。一朝催租急,肯许防饥凶?

    △升

    十合量也。《前汉·志》云:“以子谷黍中者千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二龠为合,十合为升。”《说文》云:“升,……从斗,象形。”《唐韵》云:“升,成也。”

    △斗

    十升量也。《前汉·志》云:“十升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说文》云:“斗,……象形,有柄。”《唐韵》云:“俗作斗”。《天文集》曰:“斗星仰则天下斗斛不平,覆则岁稔。” (案:此条不别系以诗者,总在“概、斛”一条,以唐敬括《嘉量赋》括之。)

    △概(功代切)

    平斛斗器。《说文》云:“概,杚斗斛。从木,既声。”“杚(古没切),平也。”《汉书》云“以井水准其概”也。《唐书·列女·李畬母传》:畬为监察御史,得米,量之,三斛而赢。问于吏,曰:“御史本不概。”是也。《集韵》:杚,亦音概,亦书作

    古有豆、区(乌侯切)、釜、锺、庾、秉之量。《左传》曰: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锺。又,二釜半为庾,十六斛为秉皆古量之名也。今惟以升、斗、斛为准,最号简要,盖出纳之司,易会计也。

    △斛

    十斗量也。《前汉·志》云:“十斗为斛。……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广雅》曰:“斛谓之鼓。方斛谓之角。”

    《周礼》曰:“㮚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时文思索”,言是文德之君,思求索为民立法而作量。)《汉书》:五量之法:“用铜,方尺而圆其外;旁有庣(止雕切)焉;(师古曰:“庣,不满之处也。”)上为斛,下为斗;(“上谓仰斛,下谓覆斛之底,受一斗也。”)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夫量者,跃于龠,合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

    今夫农家所得谷数,凡输纳于官,贩鬻于市,积贮于家,多则斛,少则斗,零则升,又必概以平之,贫富皆不可阙者。所谓出纳之司,用至巨也。

    敬括《嘉量赋》云:“作之嘉量,其义惟深。嘉者以善为节,量者用平其心。穷微于子谷之数,酌宪于黄锺之音,盖取诸象,爰范于金。亦既成止,其仪可觌;坚外可程,虚中受益。功格于衡镜,实同乎圭锡。以分多少,宁患乎不均?以立信仁,抑行之无斁。然美其方能立矩,卑莫可逾;出入罔吝,包含式孚;徇公灭私,乃为而勿有;纳新吐故,亦用当其无。理将神而共契,迹与道而相符。且器守乎谦,人惟厥操,人非器罔主,器非人奚导?不谨则诈伪生端,无方则羡溢为耗。职是司者,胡颜相冒?由此言旃,不其至然?外乎则概,𣂁(《前汉·律历志》作“庣”。)乃旁穿。既因物以进退,亦与时而懋迁。施于政而四方仰则,毗乎理而百代犹传。诚可美而可尚,愿斯焉而取焉。异乎,大小区分,高、卑、奇、偶;始增撮而就合,卒聚升而成斗;斛又斗之所积,谷皆概其所受。随求而或进或退,顺动而何先何后。洎乎职兴都尉,计起弘羊;洽‘平籴’而作典,布‘均输’而有方;‘常平’由是以实,大国因之用强。岂比天有斗而酒浆不挹,山有谷而牛马空量?然而当春秋分之期,为昼夜至之时,于以较矣,于以用之。实万人之所欲,敢望闻于有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