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门即是团春

江湖艺人管说相声的行当调侃叫团春的,又叫臭春。一个人说的相声叫单春,两个人对逗叫作双春,用幔帐围着说相声,隔着幔帐听,看不见人,叫暗春。北平这个地方就是产生艺人的区域,以相声这种艺术说吧,其发源就系由北平产生的。自明永乐皇帝迁都于此,至崇祯皇帝时,吴三桂请清兵,满人入主中华,康乾时代,歌曲畅兴,各贵族家中遇有喜庆之事,皆有请堂会,奏以各种富贵升平的歌曲。在斯时最盛的为八角鼓了,相声这种艺术就是由八角鼓中产生的。按八角鼓之源流系始于满清中叶,乾隆时代有大小金川之战,帝命云贵总督阿兵伐金川。讵阿桂统兵前往,后阿桂思一攻山之法,命兵士以草料和泥,用布为斗,将泥置于斗中抛到山岭之上,迨经雨侵,泥中草滋生甚长,阿桂晓论将士攻山之法,然后进兵攻山。鼓声击动,清兵攀起登山而上,踏破山上之营寨,因之获胜。当于战息之时,阿桂见军中将士思归,想以安慰军心之法,乃以树叶为题,编就各种歌曲,教导军兵演唱,使其乐而忘返。所歌之曲,姑曰岔曲,以树本生岔而言,相传如此,也无可考。在早年所唱之岔曲,有树叶黄之旧曲调,即乾隆降旨召还帝都时,阿桂统兵回京,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其凯旋之歌亦岔曲也。兵至帝都,乾隆帝躬迎至芦沟桥畔,因用兵金川有功而为兴建碑亭,赐宴奖功。帝复闻兵在金川时曾以树叶编为歌曲之词,又经臣宰上奏,遴选八旗子弟,成立八角鼓。排演日久,甚见优美,满民争相演习,八角鼓普及于故都矣!当奏曲时所用之八角鼓,其八角即暗示八旗之意。其鼓旁所系双穗,分为两色:一为黄色,一为杏黄色,其意系左右两翼,至于鼓之三角,每角上镶嵌铜山,总揆其意即三八二十四旗也。惟八角鼓只是一面有皮,一面无皮并且无把,意指内外蒙古;鼓无柄把,取意永罢干戈,八角鼓之意义不过如此。其后曲词盛兴,有内务府旗人司徒靖辕者,别号随缘乐,寓居城内,因不堪繁华市之喧嚣,乃往西山投一别墅而休养。感于身世,研究八角鼓曲词,编有杂牌子曲,是乃单弦渐兴也。八角鼓迭经变迁,又产生相声之艺术。

按,八角鼓之八部,分为干、坎、艮、震、巽、离、坤、兑,由此八卦中分其歌曲之艺术为八样,即吹、打、弹、拉、说、学、逗、唱是也。八角鼓的班向有生、旦、净、末、丑,其丑角每逢上场,皆以抓哏逗乐为主。在那时八角鼓之有名丑角为张三禄,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演来颇受社会人士欢迎。后因其性怪癖,不易搭班,受人排挤,彼愤而撂地。当其上明地时,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游逛的人士皆愿听其玩艺。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自称其艺为相声。相之一字是以艺人之相貌形容喜怒哀乐,使人观之而解颐;声之一字是以话的声音变出痴苶呆傻,仿做聋瞎哑,学各省人说话不同之语音。盖相声之艺术,能圆的住黏,馈的下杵来,较多搭班作艺胜强多多。

张三禄乃相声发始创艺之一,其后相声之派别分为三大派,一为朱派,一为阿派,一为沈派。朱派系‘穷不怕’,其名为朱少文,因其人品识高尚,同业人不肯呼其为少文,皆称为穷先生。彼自于场内用白沙土子写其名为穷不怕三字。他较比普通艺人知识最强,能够当场抓哏,俗不伤雅,故在生意人中可称为特殊的人物。其长处为身居知识阶级,腹有诗书,心思敏捷,能够随编随唱,心里出活最好,是不用死套子的活玩艺,谐而不灰,雅而不村,为妇孺所共赏。虽是个撂土地的生意,听他玩艺的人,也是有知识通文墨的。当其使活时,蹲于场内,地上放个小布口袋,内装白沙土子,他是左手打义子(说相声唱小段的时候,左手拿着两块小竹板,长约五寸,宽约三寸,嘴里唱着,手中用竹板啪啪打着板眼,江湖人管他使的那竹板,调侃叫义子。在清朝时代,有沿街商店乞讨的花子使用此物,义子这东西亦穷家门物也),右手用白沙土子往地上画字,随画随唱。比如他画他容字吧,他嘴里必唱:‘写上一撇不像个字。’地上就画一撇,接着又唱:‘饶上一笔念个人,人字头上点两点念个火,火到临头灾必临;灾字底下添个口念个容,劝诸位得容人处且容人。’他每唱一字必有一字意义,按着字解释明白,最奇是写完了一个字,能把人逗的咧了瓢(管笑了,调侃叫咧了瓢)。穷不怕惊人的意思是净抖喽碎包袱(用法子把人逗笑了,江湖管那法子调侃叫抖喽包袱),虽把人逗乐了,还不失那字原意。敝人在幼年曾见他写过对联一副,上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是‘书临汉字翰林书’。初瞧亦甚平常,及至他说出这副对子的意思,从顺着念,还能倒着从底下往上念,字音一样,颇有意思。在光绪年间,‘穷不怕’三个字是无人不知的。

团春的这行里,虽称为朱、沈、阿三大派,沈二的门户不旺,其支派传流的门徒亦是很少,并且无有怎么出奇的角。阿刺二的支派亦是和沈派相同的。如今平、津等地说相声的艺人,十有七八是朱派流传的。今将敝人所知朱派的艺人写出来报告于阅者。穷不怕的徒弟是徐永福,生意人都称他为徐三爷。徐永福的徒弟为李德祥(现在津埠)、李德钖(即万人迷)、玉德隆、马德禄、卢德俊(即卢伯三)、焦德海、周德山(即周蛤蟆)。现在北平献艺的只有焦德海、刘德志。刘德志系已故卢伯三代师收徒,系卢德俊的师弟。这些个德字的艺人以焦德海的徒弟最多,就以敝人知道的为张寿臣、于俊波、尹麻子、白宝亭(即小云里飞的兄弟,现已故去)、汤金城(即西单游艺场的汤瞎子)、朱阔泉、绪德贵(亦同汤瞎子在一处做艺),还有票友下海的高玉峯、谢瑞芝、华子元,均是万人迷收的徒弟。在东安市场说相声的有赵譪如(系唱‘十不闲’的名角奎星垣的胞弟)、冯乐福(即小骆驼)、陈大头(系卢伯三的门徒)。在天津给张寿臣捧活的陶湘如,系玉德隆的门徒。周蛤蟆的徒弟叫刘宝瑞,惜其未成大名。

说相声最难的是单春,一个人的相声能把听主逗乐,实是不易。过去的穷不怕就以使单春成名。在说相声这行里使单春的,以穷不怕说可算是他们的开山祖。阿刺二、沈二亦能单双并行,但艺术之高超以穷不怕为最。晚近以来,说相声的艺人一跃千丈,能在杂耍馆子压大轴,可演末场玩艺的为万人迷一人。他可称得起是个完全的人材,从入了生意门就去正角(两个人的相声,一个逗笑,一个捧活,谁有能为谁逗,逗的为主角,捧的为副手)。张麻子、周蛤蟆两个人的玩艺虽然不错,和万人迷联了好多年的穴(管搭伙计调侃叫联穴),总是给万人迷捧活,永远都没去了正角。万人迷能够在馆子说两三个月的单春不掉座,活头最宽,两三个月才翻一回头,除他之外都是半个月里就翻一回的。万人迷最惊人的是向不咧瓢(说相声的逗笑,把听主逗笑是为挣钱,如若自己亦笑了,同行人就耻笑他艺术不精,自己咧了瓢)。今日之艺人,无不失其规律,人笑亦笑。在电影片中之陆克、贾波林之成大名,亦是把观众逗的笑了,他本人是始终不笑的,那个面孔就是他成名的特长。万人迷自从作艺以来,不论在场上使什么活,抖搂出去包袱都是响的,向来没有抖搂闷了的时候

130

江湖艺人万人迷

相声场的杵门子

三不管的相声场儿

天桥的臭春场子

江湖艺人汤瞎子、田瘸子

故都之八大怪

天桥的大兵黄

天桥数来宝的场子

穷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