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100回本)
忠义水浒传叙[1]
作者:李贽 
引首
本作品收录于《〈水浒传〉版本知见录【附录二】诸版本书首序言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兢,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雀,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茍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

      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

      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

      《传》,其可无作欤?《传》,其可不读欤?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兵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茍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在水浒。此《传》之所为发愤矣。若夫好事者资其谭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温陵卓吾李贽撰

    庚戌仲夏日虎林孙檏书于三生石畔

    (所据底本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容与堂本)

    1. 按:此序被收入进李贽的《焚书》中,据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李氏焚书》收录此篇来看,文字小有差异,文章名为“忠义水浒传序”;“古之圣贤”,《焚书》为“古之贤圣”;“处堂燕雀”,《焚书》为“处堂燕鹊”;两处“肯”字,《焚书》为“肯”字;“而使大力缚于人”,《焚书》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不在干城心腹”,《焚书》为“不在干城腹心”;“资其谭柄”,《焚书》为“资其谈柄”。三大寇本中无穷会藏本有此序,题名“读忠义水浒传序”,此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驯致夷狄处上”挖改为“驯致边陲处上”;“甘心屈膝于犬羊”,挖改为“甘心屈膝于时势”。其馀文字亦小有差异,“古之圣贤”,此本为“古之贤圣”;“不病而呻吟”,此本为“不病而呻唫”;“不病而呻唫也”,此本后还有一句文字“可耻孰甚焉”;“冠屦倒施”,此本为“冠履倒施”;“处堂燕雀”,此本为“处堂燕鹊”;“实愤宋事”,此本为“实愤宋事也”;“而使大力缚于人”,此本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为壹百单八人之主”,此本为“为壹百单八人之主耳”;“又智深坐化”,此本为“又且智深坐化”;两处“壹读此传”,此本为“壹日读此传”;“不在干城心腹”,此本为“不在干城腹心”;“此传之所为”,此本为“忠义之所为”;“资其谭柄”,此本为“资其谈论”;“各见所长”,此本为“各见所长云耳”;“乌睹所谓忠义者哉”,此本为“宣非所谓忠义者哉”。三大寇本中林九兵卫刊本有此序,题名“读忠义水浒传序”,此本文字基本同于三大寇本序,但三大寇本挖改之处此本未挖改,其馀三大寇本“敢问泄愤者谁乎”,此本为“敢问泄愤乎?讵乎”;三大寇本“资其谈论”,此本“资其谈柄”;三大寇本“忠义之所为”,此本为“此传之所为”;三大寇本“宣非所谓忠义者哉”,此本为“乌睹所谓忠义者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百二十回全传本有此序,题目“读忠义水浒全传序”,此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改“灭方腊以泄其愤”为“剿三寇以泄其愤”。其馀文字基本同于林九兵卫刊本,但亦有小异,林本“由此观之”,此本为“繇此观之”;林本“敢问泄愤乎?讵乎”,此本为“敢问泄愤者谁乎”。